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13篇)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 篇一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教育局 刘淑梅
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我采用了开放教学空间、教学内容以及教法与学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我预习、自我质疑、自我反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说出自己的记忆方法:熟字加一笔,熟字去一笔,熟字换部件,谜语记忆法等。一时间,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的眼前“活”起来,依次走进了学生的知识“仓库”,使学生从“要我记”转变为“我要记”,从“学生字”发展到“会学生字”。学生渐渐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敢于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评价,改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 篇二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尽快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个体发展的促进者, 完成自身的角色换位。新课标强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课程功能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评价自我, 发现自我的进步, 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从内心激发自己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意识,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为了顺利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在教学策略上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此实施的策略, 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实施策略
根据上述教学思想, 结合教学实际, 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条实施策略。
(一) 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准备
1. 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思想准备)
“意识决定一切”, 任何一种教法、学法, 只有师生形成共识, 才能形成规范、程序、规则。要形成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是关键。
首先, 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做到教与学的有效组合。其次, 要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要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 要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和主动性。最后, 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团队意识, 树立集体意识价值观。
2.“自主—合作—探究”的物质和行动的准备
综合起来, 大致包括以下一些活动类型: (1) 观察; (2) 从报纸、刊物或互联网上查找信息; (3) 设计调研方案; (4) 讨论; (5) 做实验; (6) 搜集、分析和解释所获得的数据; (7) 表达和交流。对于某一具体的教学形式来说, 应根据自主学习、全体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性质设计活动, 将有关的活动按一定的阶段进行恰当的安排, 并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如我在讲授《白鹅》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很好地进行合作、探究, 事先布置学生做好两项准备:一是让学生试着养鹅, 通过短时间喂养, 观察它的外型及生活习性;二是让学生通过报纸、刊物或互联网搜集白鹅有关的信息。在后来的课堂教学当中, 把收集的材料准备好。通过课文内容, 再结合全体探究成果, 同学们获得了有关白鹅全面系统的知识, 同时通过与作者的观察进行对比, 体会到作者细致观察的科学精神。
(二) 营造好“自主—合体—探究”的学习氛围
这里所说的氛围也叫环境, 既指诸如教室设计、座位摆放等物理环境, 又指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往往无法改变, 教师应下功夫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其中教师是主导因素。教师必须以平等的心态对学生, 以豁达、开朗、睿智、幽默去接受学生、感染学生, 允许学生失败, 使学生产生自信与信赖、宽容与互动, 建立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体探究关系。教师要通过这些教学行为, 努力营造健康的课堂气氛, 从而改变我们的课堂, 改变我们的学生。
(三) 设计好“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题和内容
在学习活动中设计好主题, 学生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选择活动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 内容应该是学科领域中的核心知识, 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2) 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
(四) 确定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有以下四种形式: (1) 教师引导的研究性学习 (即讲解+讨论+练习) ; (2) 分层或分工的探究性学习; (3) 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 (4) 开放式的探究性学习。如我在讲授古诗文时, 通常采用“教师引导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即讲解+讨论+练习) ;在讲授《春》这一课时, 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开放学习, 一方面让学生去自学课文, 试完成课后习题和老师设计好的导学案, 达到掌握课本知识这第一步, 另一方面让学生课外利用一小段时间观察春天的景物, 并且搜集有关天气的民间谚语。
(五)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生一直以来习惯于被动、机械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所以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具备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探究性学习能力包括理解、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体验反思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为了扎实开展探究性学习, 我在平时教学中十分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如我在教学《洲际导弹自述》一课时, 先通过课文内容的讲解, 让学生参与到文章的分析、理解当中, 在获得对相关知识了解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对相关知识层面的探究与分析。在交流过程结束后, 对于不同意见与答案不置可否, 根据各小组得出不同答案的依据与推理评出优胜小组, 通过该程序, 学生不仅弄清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而且对相关知识了解非常清楚。
(六) 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评价
1. 重视过程
探究性学习应重在过程, 而不是结果;重在学生从过程中学习或领悟到了什么, 而不是看其结果有什么作用。主要观察每一位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 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采纳了何人的意见, 等等。
2. 重视应用
评价应注重学生是否能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各个环节中能否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而不是看有什么新发现或新发明。
3. 重视体验
体验是学生在探究中的感悟与体会。体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它往往反映在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心得和学习结果等方面, 一般通过交流或自我陈述来观察。
三、结语
探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 能够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从而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这种教与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 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新课改中, 应牢固把握并扎实有效地推行, 努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奠定学习和探究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本七年级上、下册.语文出版社.
3.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篇三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作文课目前的现状,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认为应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于作文教学之中。
毫无疑问,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教学是有诸多好处的:1.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终生创作的能力。2.能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和热情。3.“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作文课如何组织才能促使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这一作文学习方式的变革呢?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一、学生自订学习目标
“学生自订学习目标”就是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订适合自己学习的目标,然后自主收集、加工资料,独立完成写作任务,然后利用课堂交流独立学习的成果。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加工资料。
二、引导自学
“引导自学”就是老师引导学生自学写作知识。1.从课本内容中吸取写作技巧;2.从课外读物借鉴表现手法;3.从广告宣传词学习;4.从周围生活语言中引入;5.教师、学生交流讨论完成写作知识的学习。
三、口头表述、辩论
口头表述即口头作文,一般都是即兴表述,教师结合课文要灵活、有目的性地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也可以指定范围让学生有一定充裕的准备,也可以突发式进行训练。如:每天新闻公告、课文扩展描述练习、为课文口述续篇、口语接力赛等。“辩论”就是选择一些学生有不同意见的话题,不同意见的同学组成代表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通过辩论来充分阐发自己的观点。这种以辩论为形式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可以辩中促说,说中探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
四、自由写作
自由写作,即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收集、整理加工材料,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进行自拟命题,自由发挥。
五、背景作文
选择一定背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当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你就会感觉到,学生活力无限,潜能无限,创造力无限,后生可畏。
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既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也不可能最终形成。当然,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在于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完善这种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形成写作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才会日益显示其生命力。
六、提供“评改”舞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精批细改这句话,不知从哪里来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教师最辛苦的,就是改作文,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学生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做劳而无功,至少是劳而少功。”以前,许多教师常常在评改上花很多精力。而作文本发下之时,也是须完成另一篇作文之时,学生根本无时间去思考上次作文的得失,即使你花了再多的精力,也是收效甚微。有时,学生一时写出得意之作,内心十分希望尽快获得成功的认可。但作文本往往要两周后下一次作文时才发,才评讲,那种激情早已淡薄了,甚至连自己写了些啥,怎样写的印象也模糊了。笔者的做法是轻批改,重“评改”,给学生提供评改的舞台。主要由互助小组学生来完成这一繁重任务,让学生紧扣目标互评。
学生互评有诸多好处:
1.及时评判,及时反馈。今天做,明天即可评,好坏得失,印象深刻。
2.将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之有可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备课及考虑教法、学法改革,加强现代教学理论学习。
3.提高学习语文的目标性和自觉性。学生在互评互批的过程中,对写作的一些原则、要求、具体方法加深了理解。
4.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批、评、改,互相交流,学生对同一题作文的选材范围思路开阔了。
5.提高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通过重评讲,许多同学成功之处得到肯定,表扬面广,人数多,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渔”就是通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让学生自己去“悟”。培养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学生必定会终身受用。
4.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篇四
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高万清
在大石头镇中学工作期间,与教师共同探索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通过探索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整个学校形成了学理论、研教法的良好风气,在学生当中出现了 “比、学、赶、帮、超”的喜人景象,有些学科的成绩明显提高。调到敦化市进修学校之后,走遍了全市各初中,看到很多学校都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为了促进全市推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将各校的成功经验汇总如下。
一、齐心协力搞好小组建设
小组建设是合作探究的基础,班主任应该同科任教师共同商讨组建本班的学习小组。
(一)小组划分的原则
1、异质互助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把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实力相当原则:每个学习小组各种类型的学生人数相当,成绩大致相同,有利于展开竞争。
3、有利交流原则: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会降低学生个体的活动量,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缺乏不同类型学生的相互补充,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
4、动态平衡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对各小组的表现及成绩进行阶段总结,然后对不合理因素要进行调整;进行小组之间成员的调整,使其实力均衡;进行小组内角色的调换,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不同角色。小组长应选有
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还可以设置学科组长和其他方面的负责人,一是为了减轻组长的负担,二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应该鼓励学习积极性较低、成绩较差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促使他们参与合作,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帮助小组长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随时进行角色的调换,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加强小组长的培养
1、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知道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让他们认识到组织小组学习对本人成长的作用,为他们树立长远目标,激发他们干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同时,设立对小组长的评比表彰项目,为他们树立短期目标,调动他们的积
极性。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通过开
会及时了解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给小组长出谋划策,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如:教给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不同层次的问题指定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教给组长讲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讲题的效率。教给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教给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组长要归纳组员的学习成果,并且负责把本组学习的成果去粗取精。
3、适时更换小组长。当有新的同学符合条件时,就要更换原有的组长,也可以实行组长竞选制,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
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有些班级虽然已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效率不高,原因有二。
一是小组交流的方法不合理,二是老师选择的问题不科学,所以提出一下意见。
(一)教会学生按照流程进行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一般按照“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产生
新的问题”的流程完成。在得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后,每个学生首先得独立思考,尽量自己解决所有问题,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并且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标记下来,提供给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并且按照分工完成自己的职责;小组汇报时,除了汇报通过小组交流解决的问题,还要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供给老师;最后由其他组回答或由老师解决。在讨论每个问题时,应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还有别的思路吗?那种最简捷?促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培养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二)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小组交流的效率。
任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前精心设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通过恰当方式明确的呈现给学生。如果问题过简,就会让讨论流于形式,如果过难,小组无法解决,浪费时间。
(三)充分调动差生的积极性
根据能力恰当分工,让差生为小组承担一定的工作,增强其责任感及集体荣誉感;对差生的每一个向好转变,及时表扬鼓励,让其尝试成功,树立信心;对其薄弱学科指定专人负责,帮助提高。
三、及时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还能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互帮互助,全员参与,杜绝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看客。在评价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公正合理的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对各组应该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对小组的评价应由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以求评价范围尽可能全面周到,以利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本组
争光。
2、促进发展的原则: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量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其他工作时,对分数应该多加少减,防止产生抵触情绪。评价过程中,应给后进生和后进小组提供优先发言权,创造赶超先进的机会,调动积极性;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应突出过程和成绩提高的幅度,不能只关注成绩的绝对高低。
5.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 篇五
【针对问题】
以引导学生研究、探索、发现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目标,探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案例】
一、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探索和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湘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全等三角形》的第五节。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运用全等的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积累活动经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运用全等的条件来解决问题。难点:探索“HL”,灵活运用全等的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式
采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的方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提问):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能具体表述它们的含义吗?想一想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哪些条件后它们全等?
(学生回答)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提问):上述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适用吗?为什么?两直角三角形已具备什么条件?判定两三角形全等还需几个条件?差的两个条件有哪几种情况?对每种情况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学习,在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要发言。最后组内代表汇报。)
(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几种情况进行点拨、小结,特别是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一步思考探究。如学生常提出这样的疑问:我觉得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在判定它们是否全等时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呢?对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我不敢肯定,但又说不出为什么?等等。老师再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进一步动手探究。如画一个直角边为3cm,斜边为5cm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与同伴画的相比较,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点拨。)
(三)归纳总结、得出新知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我们探究出的这一结论?谁来总结下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
(学生积极回答,并基本上能得出结论: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这是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特有的方法。)
(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总结下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可得出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常用方法:除SSS、SAS、ASA、AAS外还有HL。)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精选几道典型题目,让学生知道不仅要掌握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还要学会利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先做,老师指出学生做题存在的错误并纠正。)
(五)归纳小结
(问题):这节课大家学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并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略
【反思】
6.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 篇六
摘要:本文针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谈一点在新课程教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尝试的体会并由此引发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的问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对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
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发展,探究学习是本质。三者不仅互为一体,还相互促进。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所以,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创新。
二、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尝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堂教学中尝试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本节课主要环节如下: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创设合适的情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所以本节课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观看几个视频片段:
(1)自备车与赛车一起从静止开始启动,赛车很快达到很大的速度;
(2)大卡车与汽车一起启动。通过这情境,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有些车启动的快一点,即运动状态变化快一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并在老师引导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快慢的原因是加速度。从而提出问题,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根据实例猜想加速度a与力F、质量m有关系,并得出定性的结论:假设m一定时,F越大,则a越大;假设F一定时,m越大,a越小。我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如何定量研究三个量的关系?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可能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与质量m成反比。由此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
(三)设计和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先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设计,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合作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讨论哪组设计的方案好。在这一环节里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怎么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怎么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案可以怎么设计?实验时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怎样进行测量?需要那些实验器材?实验的数据应该怎么处理?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设计出了很多的实验方案,而且有些是不可行的,我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它们的可行性,让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确定几种在课堂中可行的方案。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用其它可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课堂中选择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长木版、粗细线、小桶、砝码、钩码、刻度尺、天平为器材,研究小车运动。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1,测出小桶的质量m2,把小桶和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g当作小车受到的拉力F,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测出Δs,由Δs=at2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小组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选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老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
(四)分析论证和评价交流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尝试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然后尝试写出实验探究报告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我引导学生在坐标纸建立a-F坐标轴进行图象分析,发现m一定时,a和F成正比。但对a-m坐标轴进行图象分析,发现只能得出F一定时,m越大a越小。学生猜测:a和m成反比。我再提问:如何证明猜测的正确?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作出a与1/m图象,看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然后在计算机Excel里输入数据,作出以上几种图象,分析得出规律。最后展示部分学生分析结果,全班同学参与讨论、比较、分析误差原因并初步得出结论。
三、对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人”。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2、关于讨论时间的把握
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是喊“停”。这种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学生在讨论前,教师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讨论时,也要给予充分讨论的时间,所以,设置这一环节所给予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佳,有时遇到难度大的问题时,还可以适当延长讨论时间。
3、“自主学习”决不是“自由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脱离了教师指导的学习,不要以为自主学习就是放羊。自主学习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让教师在教中谋求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在学中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做准备。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顺利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资料:
1、《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研究课题组编写,北师大出版社
7.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 篇七
倡导自主性, 不要他主性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 即提倡自主性、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于是许多教师面对新课改觉得自己不会教了, 找不到感觉了!原来该讲的不讲, 该问的不问, 该查的不查, 该教的不教了。比如对一段经典诗文的朗读理解, 由于倡导个性化阅读, 即尊重个性差异, 学生即使说错了也不置可否, 说偏了也不去点拨, 还冠以“真棒”的评价;朗诵课文时, 该激昂处低沉, 该低沉处却豪情万丈, 教师也不去指导、示范、矫正。
笔者曾听过很多公开课和示范课, 许多教师不管学生回答得好还是差, 即使是错了也不引导矫正, 而是左一个“棒棒棒”、右一个“行行行”, 甚至左一个“星星”、右一个奖品, 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的个性是张扬了, 个体差异是尊重了, 然而对文本的解读、教材的价值取向根本熟视无睹,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面引导不予重视, 使得教学迷失了方向, 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试想这样下去我们的教学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的素养何时才能得以提高。我们说任何改革都是在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 而不是一切从零开始的。在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同时, 一定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笔者认为, 过分的自主就不是自主, 而是放任自流;过分的主导也不是主导, 而是“一言堂”。
合作学习形式化、无实效
当前的课堂教学, 无论低、中、高年级, 也不论教材内容, 很多教师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谈合作学习, 许多教师就认为只要将课桌椅排成一定的形式, 如马蹄形、丁字形、正字形、品字形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就是合作学习, 并把场面的热闹等同于合作学习的效果, 这种教学倾向是极端错误的。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高高地站在讲台上, 一味地追求座位的变换和学生听课方式的变化以及场面的热闹, 这种教学倾向对于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多与学生交流, 多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多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努力为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展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不能把合作学习形式化、简单化, 要注意合作学习的质量、效果, 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广大教师长期努力探索和实践。
探究学习理性化、庸俗化
目前, 在课堂教学中一提探究式学习, 有些教师就会给学生设计一些高深的问题, 认为只要问题解决了, 就大功告成, 就算是成功运用了探究式学习。其实, 真正的探究式学习应该做到淳厚的情感与清晰的理论相互交融, 做到情中寓理、理中含情。只有这样, 才能让教学充满活力, 让课堂闪烁和煦的人文之光。
8.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篇八
一、要破除“师道尊严”的观念,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祭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应是民主愉快、和谐的,这是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的态度应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不应该是盛气凌人的、生硬粗暴的、冷嘲热讽的态度。著名教育艺术家魏书生老师尊重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学会学习。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而他是成功的,他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强。
二、鼓励学生勇于实践,争做自主学习主人
语文课堂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预习的程度确立学习的内容,可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探究练习、个人资料及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做自主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自主学习的方法上进行指导。
三、明确合作学习意义,激发合作学习热情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遵守合作学习规则,指导合作学习方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小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
五、懂得探究学习意义,掌握探究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学生自读,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师让学生在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充分保证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9.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 篇九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新课程标准凸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中。本学期以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肤浅的尝试。
一、张扬个性、点燃自主学习的火花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视学生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语文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自我情感体验、自我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寻找、利用自己所
喜欢的方法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我在教《春》一课,其中一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1、你们喜欢春这个季节吗——情感的自我选择。
2、你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学习内容的自我选择。
3、说一说自己对这一课学得怎么样?——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得自我评价。
4、请你说一说学了《春》一课体会到了什么?——学习的自我体验。
这种设计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入自主学习的角色中,使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都能迸发出千姿百态、绚丽夺目的火花。
二、精心组织、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竞争的互助学习。语文老师肩负着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既要发挥个性特长、又要紧密合作,既要配合、又要竞争,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既有探索、又有交流。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合作学习的角色中,使每一位学生意识到:
1、学语文随时需要寻找合作者、随时被选择为合作者。
2、自己是合作组中不可缺的一员,其他组员需要自己的帮助、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要学会“分享”与合作。
3、自己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合作的质量,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利。
4、合作组是自己大展个性的用武之地。
5、合作组中有分工、有责任,自己要经常变换角色:有时是组长、有时是组员,有时是指导者、有时是请教者,有时是“志同道合”者、有时是辩论对手,有时是发言的主角、有时是观众和听众。
6、合作学习有合作探究、也有竞争探究,所以其中也有竞争后的荣誉。
如我在文言词语的复习课上是这样设计的:
(1)先让各学习小组按“关键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分类出题——第一次合作;
(2)各小组交换出题卷,各小组讨论作答——第二次合作;
(3)经小组讨论仍答不出的,可通过求助——探究;
(4)各小组通过抢答的方式为求助小组解决问题,答对得分——竞争。
三、激发探究学习的欲望
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某种情景或途经,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学习方式。
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质疑是探求知识的开始。我在上《猫》一文的开始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们见过猫吗?如果给你这个题目,你将写什么?课文写什么内容?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一连提出了“七个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七个问题足已说明学生已进入了角色,开始以各种
形式自我提问、自我探究。从而到了“我心入书、书入我心”的境地,从不同的视觉,不同的方面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的情感。
10.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 篇十
在农村初中小班化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与解决策略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模式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创新要求,这样的改变令很多语文教师一时束手无策。而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由于出去学习的机会较少,接触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并消化吸收从而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更是欠缺。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教学途径、灵活运用语文教学的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关键词】 自主 合作 探究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教师将这一学习方式贯彻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模式就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创新要求,他要求教师一改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以前是被动接受的学生作为主体,学习方式变传统为合作、探究,这样的改变令很多语文教师一时束手无策。而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由于出去学习的机会较少,接触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并消化吸收从而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更是欠缺。所以,我作为农村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深感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的理念在运用实施时较为困难。我一直在努力实践这一理念,通过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对同事们的观察总结,发现一堂语文课要是能充分运用好“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模式进行授课,就农村现在的状况来看,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制约因素还比较多,这里提出来,供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参考。
一、教师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淡泊,学生无法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这种新理念将自主放在第一位,足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第一要义,是这一种新理念的基础和指导思想。而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虽然已意识到新课程提出的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已在摸索中前进,但部分教师仍对于放手学生实在不放心,总觉得靠不住。有的教师也试着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孩子们合作、探究的机会,却不等孩子们得出结果就草草收场,统一答案,不给孩子们深入探究的机会。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传授新知”是中心环节,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教师要讲得透,学生要集中精力听得明。只有讲透了,教师才会放心,才会省心。这种传统
很明显违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教”轻“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
还有就是教师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有误,会导致课堂中学生热热闹闹的在一起探讨,结果得不出答案的现象。这主要是部分教师没有弄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诚然,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协调的合作省时高效。但探究学习应立足于自主探究,合作只是辅助的。只有在合作中人人都自主地完成分工的任务,才会有集体成果产生。如果都等着分享其他合作者的成果,就可能出现光热闹,没效果的局面了。
二、教师未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农村初中的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很大,水平参差不齐。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得要我们的语文教师细心观察,按类划分,因材施教。简单来说,学生的知识量、课外阅读储备、语感、理解力等不同,直接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让我们的教师很不放心,更谈不上“合作、探究”了。因为学生之间的差距大,“合作”起来会较为困难,探究的可能性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很多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还是认为先把文本分析透彻是硬道理,也就不管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是谁了。
三、从学生自身条件出发,他们也较难完成这种学习。农村初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在当地的学校完成学习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就是农村,他们中很少有人能经常接触大城市,也谈不上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甚至连基本的课外读物都比较少。总体上来说,农村初中的学生在课外知识储备上是远不如城里的孩子,他们的阅读量少,口头表达能力差,语文运用能力较弱。再加上他们相比城市孩子在性格上较为腼腆,课堂不好意思主动发言等等一系列瓶颈束缚,让这帮学生在课堂中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失去教师的“填鸭式”知识填充,完全把他们推到课堂的主体中来,会使他们茫然惊措,不知何为。
这些问题都要我们的语文教师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去引导学生。因为这些都是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中的顽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得靠每一节课上教师的“润物细无声”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四、问题设计是关键。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完成对文本的掌握、深化,这并不是说教师无所为。相反,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必须是建立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进行的。而教师“主导”的关键就是问题的提出。只有相对有质量、有层次、有趣味的问题才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一探究竟。那么,作为一名农村初中 2 的语文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注意哪些呢?首先得要新颖。只有新颖,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合作、研究得出答案。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设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的美在园林,苏州园林到底有什么特点?它的美到底在何处?请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般设计,既提出了问题,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这时只需要将学生分组合作,让他们自己去学就可以了。其实得以问促思、以问引问,层层深入地提问,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各个问题上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便于学生探究。如讲《故乡》,针对开头写景部分提出如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合作、探究。再次得抓住契机,不能滥问。应该在关键处发问,问题设计要有深度,不可过滥,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学生张口就来,那就有悖初衷了。
五、实践机会少,探究性阅读无法实现。接受性学习的传统方式要求学生抄写课文的语句,倾听教师的讲解,背诵固定的答案。而探究性学习强调语文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强调让学生在直接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的过程中,去获得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去解决生字新词,查阅作家作品知识和读物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文化常识;鼓励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这些以农村初中的条件,很难达到。学生要想得到这些实践机会很少,往往只有通过语文教师的讲,才能帮他们满足这些知识。故新课标提出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教学中的应用就较为困难了。
六、评价单一,缺少激励。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评价问题,约翰逊等人提出过五条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第五条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运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而我们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往往只顾及对学生的直接评价或指导,对他们的学习予以矫正和鼓励。其实,在教学之前,教师就应该明确目标、期望与方式,通过诸如小组评分、个别评分、两者结合等方式进行评价。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过程评价,这样便于教师监控学生行为,并能适当干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当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的评估方式更要多样化。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简单点评,稍作补充。其实还可以通过测试、口头陈述等其它形式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教学途径、灵活运用语文教学的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相信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必将有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 篇十一
一、“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施
“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因此在实践的教学中,我始终倡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如在熟字去偏 旁成新字的教学中,我问学生,看了例题后有什么发现,他们一下子大眼小眼盯着我就是不说话,课堂顿时沉静起来,此时我灵机一动,首先自告奋勇举例说了一 题:郊——交(交换):郊外的“郊”去掉右耳旁成新字“交”交换的“交”。这时学生活跃起来了,90%的同学都急着要回答问题,有些学生没等老师让他回答问题,就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发现,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我始料不及的,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都是老师说什么他 们就说什么,从来不问为什么,不会去想这样的结果是怎样得来的。学生在这次尝到了甜头,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不仅学会运用这一新的识字方法,还学会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最值得高兴的是,在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成新字”、“反义词、近义词”识字,根据偏旁就知道字义等的教学中,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发现发表意见,而且还能运用到课文的识字学习中去。这样一来就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的自主学习的目的。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织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变传统的师生单项授课的形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而探究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如: 我教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保护环境,关爱自然”这一课题时,同学们都沉浸在我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江河湖海被污染,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动植物的生活成长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人类也受到了威胁。此时,我们应该立刻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动物、 保护……”突然,一个声音插道:“老师,老鼠要不要保护?”这一问不得了,学生的兴致也起来了。“老师,家里养的动物是不是要保护”“老师,污水不排 到江河里那排到哪里?老师……”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始料不及,我正想着告诉他们答案,但一转念这样不行,我为何不让他们自己发表一下见解呢?于是“老鼠要不要保护”,“家里养的动物要不要杀”的话题出来了。学生争论得很激烈,纷纷发表意见,最后得出结论:老鼠给人类带来灾害,应该灭绝它们,而家里养的家畜是人类需要的,肉供给自己生存发展,又可以让现有的野生动物不再遭受到捕杀,起到保护作用,从而达到生态平衡,所以要杀。至于水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涉及各方面的问题比较多,再加上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在课堂根本不可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让学生带着问题“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走出学校、走向家庭、走向 社会、走向大自然,去了解,去发现,去探究。水污染所带来的相关问题,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水污染,怎样做才能更好的节约水资源。最后让学生回到课堂中来, 把自己所听到、看到、了解到水污染的现象、知识以及解决的计划方案展示在同学面前,可以说尽显了学生的才华。我这一次的举动是学生上学以来从没遇到过的, 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老师会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在以前碰到的问题中都是老 师帮我们圆满地解决:我们只管记住答案,从来不用脑子去思考,老师也不管我们有何想法。如今老师看到了我们,想到了我们,让我们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这一 次学生的兴致是前所未有的,学生有的道出了农田使用农药太多,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农田的好帮手——青蛙没了立足之地,越来越少。再加上农民为了饱口福 恶意捕杀,使得农田的害虫越来越多,农药使用也越来越严重,水污染也就不言而喻了。更多的学生提到了生活用水的污染问题,在小城镇根本就不能解决污水的治 污以及污水的回收利用,只有排放到江河里才是唯一的途径。这一切一切的发现何尝不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成果呢?从这一现象中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已经学会动脑筋思考问题,不再人云亦云,不再死记硬背。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一定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懂得独立思考。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他们不再“守株待兔”等着老师发话,等着收获。
二、“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文课堂中的反思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这样一些情况: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在低年级的生字教学中有些教师把教学过程全部包揽,留给学生的时间所剩无几,把学生自主学习当作他的“自主”教学。
如:在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中,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从字的间架结构说起,什么横中线、竖中线、左上角…… 词术语要说上老半天,还不时教上一些写字的“决窍”,这一路下来学生到提笔时早己忘的差不多了,写字的兴趣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所以说在今后的写字教学中 教师应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去描红、临写、揣摩、提高,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学会抓大放小,抓主舍次,在讲时要精讲多练,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 写字练习,学的写字能力才得到提高。
又如:在朗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用了多种朗读形式:师范读、全班读、小组读、男女分开读、个人朗读,虽然形式多样,但学生的声音要么由高往低走,要么一个调,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学生对朗读的热情与日下降。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要求从教师的身上寻找原因,要想让学生对朗读感兴趣, 读的越来越好,教师不要太让学生“自主化、合作化”,而是要有的放矢,要让学生读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背景,更重要的是教师指导好朗读,让生读后进行小结(包括生小结、师小结再范读),这样一来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提高,也对朗读有了兴趣,再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对朗读的热情将会 一发不可收。“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就会得到很好的体现。
课改的不断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成与败,这就需要广大的教师能够深入的学习实践、反思,让我们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学生能够得以受益。
参考文献
1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 篇十二
简单来说, 学生在自我监控下学习就是自主学习, 这种学习的品质非常高, 效果非常显著, 有别于灌输式、填鸭式、注水式学习。要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要求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
在这种方式下, 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在具体方面, 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要求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 这样一来, 学生可以从自身学习需求出发, 设置所需要学习的内容, 促使其自身的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为了防止学生盲目性, 教师也可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范围, 之后吧确定学习目标的权力与机会还给学生。
(二) 教师要提供学生自我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不同的特点, 有的学生喜欢依靠自己的思索进行学习, 有的学生喜欢通过与他人交流来学习。无论哪种学习喜好, 都不影响学生的自我学习。学生有青睐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予以尊重。比如, 我教何其芳的《秋天》这首诗时, 提供这样几种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 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 可以画一画秋天所观的美景;喜欢朗读的同学, 可以用普通话,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所以, 教师要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得空间。
(三) 要求学生自我反馈结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这一环节往往是由老师担当主角的。即使今天课改后, 在探究后的点拨归纳环节, 也由教师代替。其实这样总结、点拨归纳, 没有起到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作用, 这个过程本应是学生自我反思过程, 却因为老师的越俎代庖, 丧失了思想升华的机会。教师要提供空间和机会, 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评价学习结果。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 这种体验感悟, 对于逐步培养学科兴趣, 非常关键。
二、保持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作学习根据学习的组织形式的不同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这一学习方式下, 学生之间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存在, 通过分工与相互协作的方式,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 其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各项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认知, 并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而这些都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
(一)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 教师应明确自身的位置, 其应该积极参与进去, 且不可做旁观者。教师用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 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各个小组中,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针对其遇到的难点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 教师的具体作用包括如下方面:
1. 规范行为。
教师深入到各个学习小组, 了解其学习进度, 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应及时给予制止。针对学习不认真的情况, 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 强调其学习目标, 促进小组顺利学习, 且不拘泥于形式。
2. 发现亮点。
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使得其思维相互影响, 学生之间的讨论、探索含有新的亮点, 这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老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 及时地提醒学生整理好发言稿, 为小组的交流做好准备工作。
3. 排除障碍。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遭受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 如学生的知识有限、思维不够发散等。这个时候教师应给予必须的帮助, 排除这些障碍。
4. 引导深化。
在实际学习中, 小组在交流时很容易出现形式化的问题, 比方说, 学生只针对一写浅显的问题进行讨论, 准不准确等浅层次认识, 而忽略了深层独特的探究。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引导启发, 使学生思维打开, 问题讨论得非常深刻, 考虑得非常全面。
(二) 合作学习的要求
1. 分组合理。
在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的时候, 应该用异质分组的办法, 使得男生与男生、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能够均衡分布, 形成一种互补优势。小组成员数量控制在四到六人。每个学期都应该加以调整, 使得学生的交流空间更加广泛。
2. 操作规范。
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 小组成员要轮流担任主持者与检查者。当小组成员发言的时候, 其他成员应认真倾听, 在其发言完, 给予其评价。在代表小组发言时, 担当发言的同学可以采用轮流的方式, 所有小组成员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理念。在进行这一环节时, 教师应预留充足的时间。时间太短只能流于形式, 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 任务明确。
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选择合适的任务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必须选择那些具有开放性、挑战性与探索性的问题。倘若教师只是布置一项背诵课文的任务, 那么学生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 没有实际意义。
三、提高探索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营造一种与现实社会学术研究非常类似的情景, 学生得以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可自主设定问题, 并采用试验与讨论等多种方式来获得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时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教师能否合理地配置时间, 直接体现出教学能力。探索学习必须有自主的活动时间, 否则就是流于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学探索可在课外进行, 课堂上探索活动时间应高于整个课程的40%, 学生的个性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依赖足够充分的自由时间。
(二) 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 探究是其重要的需求方面。探究欲其实就是求知欲, 是一种内在的心理, 其主要体现“想不想”探究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使其具备探索精神, 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活动, 调动学生兴趣, 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兴趣, 以兴趣促进探究活动顺利开展。
(三) 探究要有问题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 不是任何事情与问题都是有必要进行探究的。问题的空间往往与探究的空间呈现出正比。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注重难以程度, 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 且不可过于简单与肤浅。因此, 如果想让学生真正的探究学习, 那么问题的设计是关键。
摘要: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使得其具备积极地探索精神。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升教学效果。
1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 篇十三
自主学习体现人数及配比
其
学习中遇到不懂处
自己查书思考的108人,占34%大部分是等待老师上课解答或向老师请教。如何参与课堂活动
自主思考、讨论、请教107人,占33%多数是课堂上有问才回答学习情况
自主的120人,占38%布置才看,我乱翻一通现象严重。查找相关资料
主动者120人,占38%有兴趣才找和没条件占62%。希望怎样学习
自主学习,有问题向老师和他人请教132人,占41%等待讲解占59%作业自主性
能主动完成任务64人,占20%不得不完成20%,能完成任务55%,完不成5%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学生没有形成内在的自主学习品质,多数还只是被动接受,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这一点可能与长期一来升学观念有关,这一观念在师生心中,早以根深蒂固,时常左右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选择性、独立性不强,对实现理想的愿望与责任感是茫然的!不能达到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的效果!(二)合作探究学习方面
参与上课讨论
经常参与160人,占50%有时参与36%,没兴趣占14%作业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
与师生一起讨论170人,占53%放弃或小试后放弃150人是否常与别人计记交流
喜欢与别人讨论交流144人,占45%有时讨论和不讨论176人,占55%合作探究性学习已有良好的开端,有待提高和加强引导训练,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还是积极的,但在谈话中发现,有些学生不能积极承担合作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共同完成和互助性学习不足,农村教室中小组合作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三)学生对学法的选择
掌握学习方法
自己有一套方法和借鉴别人的方法121人,占38%除交之外别无办法占62%喜欢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153人,占48%靠老师教或家教164人,占52%学生对学习方式选择和方法是喜忧参半,有一部分学生尝到了好的学习方式的甜头,有些人漫无目的,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不习惯主动获取知识。
(四)对教师方法方面
对老师采用多种多样方法教学的看法
认为很好,气氛活跃,有积极性和主动性211人,占66%只有少数态度不明
你喜欢的老师
幽默、风趣、不拖堂,采用多种方法激发积极性233人,占73%(五)学生对课堂教学意见和建议
主要有以下几条:
1、采取各种方法激发我们学习的学习兴趣。
2、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师生幽默、合谐地对话与补充。
3、多开展能开拓视野,增强能力的语文活动。
4、教给我们更多的学习方法。
四、结论与启示
为了能在教学中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搞好校本教研。通过调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与启示。
1、教师方面:问卷中反映学生喜欢幽默、风趣、不拖堂并能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保持一颗童心,以积极活泼的姿态面对学生,打破教学中传统的“师为生纲”的定式、平等的、和谐的、幽默的走近学生,并与之作心与心的交流。不拖堂,还学生自由、自主、快乐的生活、放松休息,为下节课作充分准备。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点很重要,要求我们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多种教学手段并运用到不同的课堂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并朝着自主、合作、探究的轨道上走,让学生变成我想学、我能学和我会学!教师要授之于渔,不可授之于鱼。教育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方法适当,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2、学生自主学习方面:①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较差,多数人只停留在不懂只向老师请教,课堂中老师问到才去思考回答,布置不查相关资料,把学习当成任务去完成的层面上。没有学习的激情和欲望,使教学走进死而僵的境界。我们的课堂教学还要输出更大努力,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让学生联系自己丰富的已有经验,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活动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主动学习,情感真正的投入其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了,唤醒学习之主体,教学效果将好不可言。②合作探究方面,学生处在不引则退,引则进的状态,合作学习是或同桌或小组或全班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学中要引导训练,使学生养成小组分工互助合作,相互信任共同评价的习惯。教学中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在合作探究中不是注重个别尖子生,而让多数普通学生当“观众”。要因地制宜地引导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发展自己个性特长,这些教学不一定在课堂上,也可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进行,语文即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这是大语文观的要求。合作探究性学习,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不是一节课,或一朝一夕,可有更自由的探究时间和空间,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点评等方式以指导和鼓励,让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的开题报告09-28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室标语07-1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07-29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08-06
“小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报告06-26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08-2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方式的探究论文06-21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网友来稿)(不详综和)07-26
在自主与合作的两岸高中生作文10-21
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点体会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