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写作指导

2024-10-04

叙事散文写作指导(精选7篇)

1.叙事散文写作指导 篇一

八年级写作指导

如何写好叙事散文 南安市实验中学 陈金缺

作为初中生,如何写好叙事散文呢?

一、要扣紧主题选材组材。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叙事散文也不例外。“形”指的是材料、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神”指的是主题,“形散”说的是取材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比较自由,“神不散”说的是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有人通俗地把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特点比喻为“用一根红线串起一串珍珠”,这就是说,叙事散文无论写人叙事如何形式自由灵活,无论写一件事还是几件事,都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或主题进行选材、组材,所选的材料不能游离于主题之外。如冰心的散文《忆读书》侧重叙事,文中叙述了自己接触、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榜》、《荡寇志》等许多往事的经历和收获,写作的材料众多且时间跨度长,阅读的收获众多且体验角度不同,但文章始终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个主题展开。又如海伦·凯勒的散文《我的老师》侧重写人,文中叙述了安妮·莎利文老师教“我”识字、教“我”认识自然、教“我”理解“爱”等诸多平凡琐事,从几个不同角度选材,但文章始终以时间为序,围绕老师给自己的教育和帮助、对自己的影响这个主题选材、组材。同学们刚学习写作叙事散文,构思或拟提纲时,就要先围绕主题选好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结构严谨而自然,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叙事散文为了表现主题或抒发情感的需要,在行文上往往体现为有一条鲜明的叙事线索,或抒情线索,或两者兼有。线索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人物,或事物,或时间,或地点,或行踪,或情感,或特征等,如《背影》以背影为线索,《合欢树》以时间为线索,《铁骑兵》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苏珊·安东尼》以苏珊·安东尼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经历为线索,这些线索与文章表现的主题关系紧密,是作文的行文思路。同学们学习写作叙事散文,这一点也是值得模仿学习的,扣紧线索写人叙事,围绕主题把精选的似乎不相干的典型材料勾连起来,思路清晰有助于鲜明地表现主题。

二、要详细描写典型事件。

散文表达作者情感理趣的载体是典型材料,包括生活片断、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等。叙事散文主要由表现同一个主题的一件事的几个方面或几件典型的事例组合而成,侧重写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思想情感,侧重叙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揭示事件蕴含的情、理、趣。散文中的典型材料指的是有代表性的、能反映事物本身特点的、能给人教育或启迪的材料,如生动的场面、恰当的环境、形象的话语、传神的动作、逼真的表情、细腻的心理等,其中的细节描写最能生动地展示人物形象特点,起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同学们学习写作叙事散文,要学会恰当处理材料的详略,能突出主题的材料是文章的重点,要详细描写;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材料,为行文衔接的需要,只需几笔带过,要略写。详写指的是对能突出主题的具体的典型事件或典型细节进行描写,精雕细刻,使文章富有特写感、画面感,使人物和事件深刻感人地再现在读者眼前。如果写几件典型的事例,要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也要突出细节描写,使文章有层次感、立体感。如朱德的散文《回忆我的母亲》,全文紧扣“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重点详写了母亲“吃苦耐劳”、“持家有方”、“善良俭朴”、“身传言教”、支持“我”外出求学、支持“我”参加革命等典型事件和细节,突出母亲的优秀品质和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全文紧扣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和关怀,重点详写了父子回家奔丧、变卖办完丧事、南京车站离别、回忆父亲往事等生活琐事,作者用父亲“穿道买橘”这个细节具体

刻画了父亲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在特定背景下刻骨铭心的特殊感受,把感情推向高潮,引发读者的共鸣。又如乔安娜·斯特朗等的散文《苏珊·安东尼》,作者精选“投票斗争”和“法庭辩护”两个典型事件进行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苏珊·安东尼坚持信念、坚毅自信、从容镇定、勇敢机智、不畏强权的性格特点,展示了一个为了妇女的权利而不懈奋斗的崇高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且感人至深。同学们学习写作叙事散文,写人叙事时,要恰当处理详略,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集中而鲜明地表现主题。

三、要重视首尾呼应布局。首尾呼应是文章结构严密、主题突出的一个标志。精美的散文尤其要讲究开头和结尾的布局设计,开头一般起引领下文、点化主题的作用,结尾一般起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的作用。此外,开头、结尾还要讲究语言的修饰,利用引用名言名句、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方法,力求句式整齐、错落有致,增强语言的审美力、感染力,使人耳目一新、提高阅读兴趣。如朱自清《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开篇点题,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一句则寄托无限思念,照应开头,耐人寻味。好的开头、结尾是作文成功的一半,这值得同学们效法。

[学生范文]

爱还在我身旁

南安市实验中学 初二年五班 郑伊欣

走过记忆的夹缝,恍然间身至浓秋,看见早上和曦的阳光倾泻,凝在宽大的枇杷叶上,像露珠调皮地滚了滚。风起,无数的小花从叶的指缝间漏下,飘飞,旋转,汇集成你的模样。

你从来都重男轻女,却独独在爱我这件事上,真的很用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你我都回到记忆中的模样。我还扎着小辫,踮起脚也够不到你的肩。你对着我笑,释放的温度和太阳一样令人想接近,温润依旧的眸子里,映出了小小的我。你那早已生出一层层老茧的手拉着我,我们沿着街走,一起去散步……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你?”你花钱很拮据,连一块钱都精打细算,却拿出老本半点不含糊地为我买最好的钢琴,找最好的老师,告诉我“谁说女子不如男”。你会在我考好翘起小尾巴时严厉地说:“骄兵必败”;会在我失意沮丧时拍拍我的肩,“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做最真最好的自己,就够了”;会在我迷茫无助时摸摸我的头:“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会在……

想起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那段文字: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钱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后……小时候的我也总想着长大后要为你做很多很多的事,但正如书中所说“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等我要一点一点地回报你对我的所有爱时,你却只留下了对我的爱,永远地走了。

“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以为终至天明,但原来是梦。梦停在最美好的瞬间。四处的风在涌动,花亦翻飞,幻化出无数你的模样:你一脸认真,鼻尖上架着老花镜,一字一句为我改作文;你一脸专注,变着花样地煮我爱吃的菜;你身体尚健壮,牵着我去晨练并嘱咐我要乖要好好学习……花朵聚集,又被风吹乱,最后送至天边,像无数闪耀的星星,凑成你最温暖的模样。爷爷,我想你了,你能听见我的话吗?现在的我,足够成为你的骄傲了吗?你,会不会像我想你一样,深深地,深深地想着我?我微笑,却不免湿了眼眶。爷爷你放心,我会谨记着你的教诲,带着你所有的爱,全力以赴地学习,认真地做好每件事,继续坚定地一直走下去,一直到足以让你满意,足以成为你的骄傲!

多想瀑布逆流而上,多想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多想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多想你能感受到我对你的爱,多想时光倒流,你还在我身旁……

爷爷,你的爱会伴着我,一直一直地在我身旁,直到到达我心中的那个地方!

陈金缺点评:

本文是一篇回忆爷爷爱我的叙事散文,文章以“爱还在我身旁”为线索,虚实结合,围绕爷爷与“我”逗乐、培养“我”的品格、引导“我”全面发展三个生活片段选材组材,诠释了爷爷爱我的内涵:言传身教。文章思路清晰,主题鲜明,三个片段各有侧重,且都引用诗句作首括句提示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再现了爷爷爱我的情景。文章首尾呼应,借景抒情,开头诗意般的情景描写,暗含爷爷在我心中的形象,表达我对爷爷的怀念;结尾再次用诗意般的情景描写,直抒胸臆,倾诉“我”对爷爷的思念,诠释了我“爱”爷爷的内涵:进取的动力。

2.叙事散文写作指导 篇二

一、欣赏生活———告诉学生这是“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任何一部文学作品, 都是用不同的问题和表达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所以, 作文也是生活, 也源于生活。如果不能认识生活和真正地感受生活, 学生只能闭门造车、胡编乱造。达不到真正感人的目的。平时, 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留意身边的事情, 积累写作素材。只有这样, 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生活充实, 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丰富的现实生活应充分走进学生的心灵, 涌向学生的笔端。令人遗憾的是, 较多学生对周围的一切有所感受, 但认识肤浅, 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缺少独到发现, 对生活中的假丑恶缺少深入思考, 行起文来怎么会有怦然心动、一吐为快的境界呢?为此, 我们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 投入生活, 让他们亲近自然, 亲近社会, 使他们对沸腾的社会生活, 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有直观的印象, 深刻的了解。

另外, 我还要求学生留心生活小事对心灵的触动, 留意周围人们的言谈举止, 并坚持在日记中记下这转瞬即逝的日常观察所得。从中我也受到启迪, 作为教师, 自己应当时时留心生活, 欣赏生活, 并把自己对生活的发现真诚地告诉学生, 这样, 就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 不知不觉地教给学生欣赏生活的方法, 促进学生去用心欣赏生活。日积月累, 学生对生活的领悟就会深刻起来, 信手拈来, 坦诚写出, 就会是原汁原味的好文章。

二、写好片段———告诉学生这是“精彩”

写整篇文章固然重要, 但费时较多, 因此, 若想把叙事性文章写得感人、打动他人心灵, 那么常写片段是一种好方法。所谓“片段”就是文章中的一段或几小段。要求集中完整, 这对写好整篇文章是有极大帮助的。

怎样写好作文片段呢?就记叙文而言, 我这样要求学生:

1. 围绕一个中心写。内容集中完整, 不能漫无目的地游离中心。

2. 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观察所得, 不能脱离生活, 编造离奇的故事。

3. 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 不能空洞无物。

4. 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 也就是要赋予片段一定的思想意义。

5. 描写景物要细腻, 刻画人物要生动、形象, 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文片段的水平, 我以八一班和九年级两个班为实验研究班, 结果发现, 他们的写作能力明显增强, 精彩片段不断涌出。现在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 学生不是害怕作文了, 而是喜欢作文了。

三、运用描写———告诉学生这是“鲜活”

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摹和刻画, 使读者对描写对象有了更加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如果运用得好, 就能达到使“其面目精神, 跃然纸上, 勃勃欲生”的效果。

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中, 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再现的环境风貌都是需要借助描写的手段进行的:“他双手叉着腰, 把身子朝后一仰, 眯缝着眼睛, 仔细打量着光屁股、赤脚丫的小家伙, 忽然爽朗地大笑起来。”这段文字就突出了人物的形态、动作和表情, 能激发读者去想象, 如见其人。

高尔基说:“文学家的材料, 就是和文学家本人一样的人。”美国作家海明威也讲过:“作家写小说应当塑造活的人物。”叙事性散文的写作也是如此, 因此, 在刻画人物上要调动多种表现手法, 包括从外在风貌到内心世界进行形象逼真的描写, 这样才能塑造感人的艺术形象, 才能见到栩栩传神、活灵活现的鲜活人物。

至于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也同样能让人物鲜明起来, 让文章鲜活起来。描写的方法也类别很多, 像工笔与白描、静态与动态、对比与衬托等描写手法, 我们应该认真、细致地做好指导, 并持之以恒地训练下去。实践证明, 通过长期训练, 我校大多数学生描写水平很有长进, 原来空乏的句子变具体了, 平庸的句子变神奇了, 平淡的句子变生动了, 呆板的句子变鲜活了。

四、铺展内容———告诉学生这是“充实”

考场作文经常会出现立足生活很到位, 精彩片段也过得去, 鲜活语言还可以, 可内容充实没法提的问题。也就是说, 有些学生写出的作文总是很单薄、肤浅、平淡。我想, 这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没有掌握或根本不会铺展内容造成的。文章内容由单薄、肤浅到具体充实。也同样能让回忆性叙事散文感染读者。我们的毕业班就尝试了几种铺展内容的方法, 仅举两例。

1. 抑扬式。

即在褒扬某人或某事物之前, 先故意贬低的一种铺展形式。若就事写事, 未必是佳作, 我们不妨先“抑”一下。一次作文讲评课上, 学生的作文写得很糟, 可评语句句春风化雨, 令其喜欢, 渐渐地他的意志没有了, 上进心消失了, 学习成绩更惨了。我看了之后很不是滋味, 而后得出, 习惯于鲜花、掌声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所以最后那亮丽的观点, 多种教育形式并存, 才是符合时代的真正的素质教育, 也就是“扬”了起来。“文似观山不喜平”, 这种写法的确具有曲径通幽之妙。

2. 点面式。

即由个别到一般, 由个体到群体的铺展方式。它能使文章的内容充实, 立意更深刻。有一篇《伸出你的手》的习作用了较大的篇幅写了自己的姥姥施舍一位沿街乞讨者, 强烈呼吁要人人献出一点爱, 在结尾处小作者大声疾呼, 在这世上有多少流落在异乡的游子, 有多少一年到头吃不上一块肉的穷人, 又有多少风餐露宿的打工仔……是啊, 只要人人都伸出援助之手, 哪怕是一毛钱, 一顿饭, 一件衣服, 都代表你的一份爱心。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吧!让“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段文字如果单单记叙姥姥施舍的饭菜, 就显得单薄、肤浅。本文由一位施舍者联想到天下的施舍者, 由一位贫寒者联想到天下所有的贫寒者, 文章内容就丰厚起来, 表达也就显得有力。

铺展内容的方法很多, 如散点式、多角式、情景式、对比式等等。只要认真研究实践, 认真指导练习, 学生的写作一定会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3.叙事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一) 篇三

[作者简介]

迟子建,女,1964年生于黑龙江最北方的小村“北极”,曾在大兴安岭师专学习,毕业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1983年开始小说创作,1986年因发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而成名,其小说带有散文化风格,散文更是以细腻、清新、质朴见长,许多读者因此喜欢她独特的语言风格。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热鸟》、《伪满洲国》,小说集《北极村童话》、《向着白夜旅行》、《白雪的墓园》、《白银那》、《逝川》、《朋友们来看雪吧》、《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先飞舞》、《迟子建影记》、《女人的手》及《迟子建文集》(四卷)等。短篇小说《亲亲土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清水洗尘》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现为黑龙江省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例文一

农具的眼睛迟子建

农具似乎与树木有着亲缘关系,农具的把儿几乎都是木柄制成的。你能从光滑的农具把儿上,看到树的花纹和节子。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个个圆圆的,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

农具当中,我最憎恨的就是犁杖了。由于家中没养牲口,用犁杖耕田的,爸爸就把我们姐弟三人当成牛,套在犁杖上,让我们拉犁。我一拉犁就有屈辱的感觉,常常是直着腰,只把绳子轻飘飘地搭在肩头。这时父亲就会在后面叫着我的乳名打趣我,说我真不简单,能把绳子拉弯了。我父亲是山村小学的校长,曾在哈尔滨读中学,会拉小提琴。他那双手在那个年代既得写粉笔字,又得摸农具,因为我们上小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风起云涌,我们每周都要到生产队的田地里劳作一两次。而且家家户户又都拥有园田,种植着各色菜蔬,自给自足,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没有没摸过农具的。

农具当中,我不厌烦的是锄头和镰刀。锄头的形状很像道士帽,所以你若把它倒立着,俨然是一个清瘦的道士站在那里。锄头既可用于铲除庄稼中的杂草,又可给板结的田地松土。我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一般是到土豆地里去了。土豆地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头趟、二趟、三趟”。铲头趟,苗才出齐不久,上豆秧矮矮的,杂草极好清除。铲二趟呢,是在土豆打垄之后,粉的白的蓝的土豆花也开了,杂草与土豆秧争夺生长的空间,这时就得抡起锄头“驱邪扶正”。铲三趟的时候,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绑票”的意味,这时候为土豆清除“异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铲三趟的时候最累,有时候你得撇下锄头,亲手二下一下地把纠缠在土豆秧身上的杂草摘除。我喜欢铲二趟,我爱那些细碎的土豆花,它们会招来黄的或白的蝴蝶,感觉是在花园中劳作。干活乏了小憩的时候,躺在被阳光照耀得发烫的泥土中,感受着如丝绸一样柔曼滑过的清风,惬意极了。清风拍打着土豆花,土豆花又借着风势拍打着我的脸颊,让我脸颊发痒,那是一种多么醉人的痒啊!渴了的时候,我会到田边草丛中采上几枝酸浆来吃。它长得跟竹子一样,光滑的身子,细长的叶片,它的茎能食用,酸甜可口,十分解渴。我铲地时就不背水壶,因为酸浆早已存了满腹的清凉之汁等着我享用。

我喜欢镰刀,是因为割猪草的活儿在我眼中是非常浪漫的。草甸子上盛开着野花,割草的时候,也等于采花了。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用新鲜的黄花菜炸上一碗酱,再下上一锅面条,那就是最美妙的晚饭了。我打猪草归来,肩上背的是草,腰间别的是镰刀,左手可能拿的是一束马莲,右手握的就是黄花菜了。所以我觉得猪的命运也不算坏,它一天到晚除了吃就是睡,窝里絮的草还来自于芳菲的大草甸子,比耕田的牛马要有福气,可惜它的命太短太短了。

我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伺候庄稼的本事与他的教学本领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之气,就是垄打得歪歪斜斜,宽的宽,窄的窄。进了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而那些地道的农家,农具总是被磨得雪亮,拾掇得利利索索的,不似我们家的农具,一律被堆置在墙角,任凭风雨侵蚀,如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即便如此,我还是热爱我们家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

我们家使用过的那些农具早已失传了。但我忘不了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那一双双眼睛曾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锄草的间隙捉土豆花上的蝴蝶,又如何在打猪草的时候将黄花菜捋到一起,在夕阳下憧憬着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导读

农具何以有了眼睛?如果不是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此乏味、平凡并且土气的农具怎么会有如此的神韵?本文题目就夺人眼球,吸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既然农具都有了眼睛,那么,作者的心靈之中一定也有一双审美的眼睛在闪烁,这双审美的眼睛会将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事情镀上美丽的光泽。要不,请看,被憎恨的犁杖也和父亲风趣幽默的谈吐联系上了,喜欢的锄头和镰刀让作者牵引出好几件有趣的事,还有农村美丽自然风景的描写。所以,虽然作者写的是艰苦的农村生活,我们却从中读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和热爱生活的纯美心灵。这些农具的眼睛实际上见证了作者一段难忘的生活,这段岁月虽然苦涩却闪耀着美丽的光芒,“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选择农具作为文章的切入点,进而牵连出作者许多生活申的事件,这是作者构思的高明之处。生活中的事件也许是偶然的、零散的,但是,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当写作素材进入作品申时,作者需要进行集中和整合,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许多事件和情感围绕着“农具的眼睛”展开,平庸的生活成为焕发着光彩的写作题材。再浓烈的情感也必须有一个突破口或寄托物才能有所依托,恰当表达,作者找到了合适的依托,因而才有了这样精彩的表达。

思考练习

1根据原文,概括“农具的眼睛”的两层含义,每点不超过10个字。

实指:_______________

虚指:____________

2文章对童年生活的艰辛不乏浪漫的描写。请结合相关片段,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

1 (1)农具上的圆节;(2)美好时光的见证或童年生活的见证。2文中充满了对简单朴素的生活片

段的回忆,拉犁翻地的趣味和劳累,锄草间隙享受清风拂面的惬意和蝴蝶追逐的浪漫,打猪草时在草甸子上赏花的悠然,夕阳下对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的憧憬,却流露出作者对勤劳、朴实、宁静生活的热爱,对农村和大自然的亲近之情。

例文二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迟子建

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目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來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浸会大学邀请了来自美国、尼日利亚、爱尔兰、新西兰、肯尼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八位作家,聚集香港,进行文学交流和写作,这一期的主题是“大自然和写作”。为了配合这个主题,浸会大学组织了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如去西贡西湾爬山,去大屿山的小岛看渔民的生活,去凤凰山以及湿地公园等。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导读

本文引起我们关注的是“辩证反衬式”的构思方法。温暖和寒冷是一对反义词,可以指自然界的温度,也可以是人类社会的某种现象,比如喜欢和冷淡,推崇和拒绝……作者正是从这点上开掘,形成了不同凡响的构思。文章先从赞美故乡寒冷的新年开始,这是寒冷;接着写故乡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母亲对我的关爱,这是温暖;又写十月在香港感受灼热和困倦,以及可怜的绿,反村作者对故乡寒冷的热爱;最后可以说是构思中的神来之笔,作者写了一种社会现象:“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这仿佛是一条曲径通幽的长廊,回旋曲折,旁边的景物迷人,最后出现了一个宽广的后花园。将读者引入胜境,体味更高层次的“寒冷与温暖”。

写对故乡的情感可以有千万条路,作者只抓住了“寒冷”这个比较生僻的特征为切入点,将写作视野扩展到香港。深入到了文化领域,使之和故乡的“冷”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丰厚深沉的景象,让读者的情感在相反的轨道中穿行,并且辩证地融合,怎能不情思灵动,哲理飞扬呢?

思考练习

1在文章第三段中,作者浓墨重彩地铺叙了她在故乡感受到的哪些情景?请分条概括说明。

2联系全文,请简要说明作者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缘由。

参考答案

1(1)山野里弥漫清新的空气;(2)妈妈关切地迎接“我”回家;(3)时令蔬菜,新鲜成熟;(4)享受丰盛的晚餐;(5)用鲜花装点居室。2(1)故乡给予我情感营养,在寒冷的新年里,感受到了故乡的热闹与温暖。(2)在大雪飘飞的季节,感受到了妈妈的期望与问候。(3)在大师作品备受冷落而让人心凉的时代,朋友寄来心仪的大师的作品而感到亲切满足。(4)在炒作时代,我感受到了大师的奉献精神的激励。

用审美感觉抚摸你经历的人和事

理念导引

生活也许是平庸的,但优秀的作品一定是精彩的;文章之外的事件和情感也许是粗糙的,但进入文章成为语言的题材一定要典型并且充满作者的情感哲思,这样,才能让人读之或呼之欲出,如身临其境,或情浓意厚,惊心动魄,从“原生态”的生活转化成作者“语言化”了的生活才是写作的关键,因为作品的语言是用浸润过作者的审美情思的文字呈现的,而原生态的生活和写作素材是以游离于作者审美情思的画面或文字存在的,比如,别人的文章、别人的故事再好,也不会自动地成为你自己文章中圆融契合的一部分,更何况哪些连语言文字都不是的见闻和图片呢?

基于此,文章的选材,不只是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事件以及生活,实际上这些生活。同学们是不缺乏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审美的感觉抚摸你经历的人和事。当你所注目的生活和文字作品都洋溢着你的审美感觉的时候,“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也许就不是什么梦想了。

散文是散步,是和说话、生活联系最紧密、最适合表达的一种文章样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散文不只是一种文体样式,而是一种表达姿势,一种语言倾诉的引领。比如,散文的包容性,就包容题材,包容体裁,包容手法,包容语言……这种无所不包的东西已经不能用文体来定位了。那么,我们的写作课堂究竟需要散文的什么呢?就是需要这种包容性下面的宽松心态,可是,这种包容又和写作的题材、手法、语言等这些写作的必备要素息息相关。如果让散文给我们的课堂先铺就一片表达的田野,那么,接着用散文把土壤的墒情弄好,提高写作兴趣,训练写作基本功,当学生通过散文的阅读和写作实践已经进入表达的美妙境地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情特点和生活积累向生命表达的任意领域进发。也就是说,学写散文是高中生写作的开始。

教师下水写作

文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美神维纳斯的雕像双臂残失,许多艺术家想使它复原,但所有的方案都难尽其美。也就是说,如果维纳斯双臂健在,她就可能和其他女神雕像无异。甚至毫无特征。这不禁使人感叹:大自然给了你最出色的一样,就不肯给你另一样,甚至为了完美,她不惜给你制造一个缺陷。

这种情形也经常印证在我们的人生事业中。

2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歌喉像百灵鸟一样悦耳动听。可是她的弟弟却是个聋哑人。每当谈起此事,宋祖英就泪流满面,她动情地说:“如果我的弟弟会说话。我宁可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完美与遗憾总是常常与人生相伴。

请以“完美与缺憾”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要多角度分析。2文体自选,可以叙述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例文:

缺憾也是一种完美刘德福

一个人是不能选择出生的时间和环境的。偶然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既然降生了,就成了一个事实,你不能说这是完美的,也不能说那是有缺憾的。因为,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完美。

一个人出生的地方,我们称之为“家乡”。家乡,顾名思义,就是既有家的温暖,又有乡村的质朴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一个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词语,带着四季分明的季候特点。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的心目中,家乡一般都是完美的,因为那里有宁静的自然环境、淳朴的乡亲、疼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这些都为我的成长营造了温馨的港湾。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乡的缺憾越来越多地进入我的心灵中,在少年将要结束的某一天,我产生了离开家乡到外面闯一闯的愿望;

家乡的闭塞和落后也许是一种缺憾,因而,少年的我立下了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以改变命运的理想,几年的寒窗苦读,十几年的辗转漂泊,似乎已经达到了我当初确立的人生目标。可是,现在,每年暑假,回老家住上一段成了我最大的愿望。暑假还未到来,我的心就已经飞回了老家。那泥土的小园里,瓜果菜蔬。新鲜翠嫩,用水井中的泉水一洗,然后,在妈妈的一阵忙碌里,凉拌热炒,丰盛的农家菜就端上一桌子。我最爱吃妈妈做的一道叫“乱炖”的汤菜。米饭捞毕,将土豆、豆角、茄子洗净,放在米汤中一起炖煮,出锅时新鲜爽滑,有一种温厚的质感。要注意,米饭最好是一半大米一半小米的二米饭,所谓“捞”,就是将在大锅(只有农村才有)中煮得九分熟的米饭用笊篱捞出来,放到瓦盆(农村用泥烧制的)中,在炭火上温烤,蒸熟,这样的米饭才有“肉透”的感覺。用米汤炖菜,拒绝用大油大肉,如果有腊肉放上几片,味道更鲜美。

自从工作进城后,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吃母亲做的乱炖了。望着我现在家中的厨房,现代化的电器和时髦的餐具一应俱全,我却面对所谓的“美味佳肴”没有兴趣。一种缺憾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样的厨房无法做出老家那样的米饭、那样的乱炖,而且谁烧菜的手艺也比不上我妈妈的厨艺。我是为了追求一种完美的生活才离开家乡的,而现在,我却要回到老家去寻找完美,世界究竟怎么了?人真是一种奇妙的动物啊!

我的儿子降生在城市里,他从小就没有家乡的概念。当我向他提起老家时,他的双眼一片茫然。我知道,他的心目中只有高楼大厦和豪华的居室,只有社区和旅行的列车。和我的双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迈向家乡的方向相反,他的双脚已经长出了翅膀飞翔在天空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我童年少年青年时代一直追求的富足今天却成了我儿子的一种缺憾,而我已经摆脱了的贫困却是今天我儿子应该寻找的一种完美。贫穷让我成就了精神的完美,而富足安逸则成就了儿子的缺憾。记得小时候,为了买一双球鞋,我要到山上刨一个暑假的药材,晒干,再到六里路以外的供销社去卖。整整一个暑假,我沉浸在等待新球鞋穿在脚上的幸福之中。因而,每天在毒花花的太阳下挥汗如雨,我还觉得世界如此甘美。记得从供销社卖药实鞋回来,天全黑下来了,可月光很亮,我和同村的小伙伴是唱着歌回家的。那一晚的皎洁月光一直照耀在我心里。现在我的儿子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我的手中得到一双双价格不菲的球鞋,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许我儿子的童年少年中还会装下其他形式的“月光”,但我固执地相信,那种质朴中带着贫寒的经历和感受,是一个人童年少年心灵里最美的月光,因为它可以转化成未来人生中的盐,成为钙,竖立起脊柱,要不然先贤孟子怎么这样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和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谈论这个深奥的话题,他更是一脸茫然。儿子还小,他当然还不知道做爸爸的在思考“缺憾和完美”时的良苦用心。不过有一天,他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您说,如果维纳斯是活人,那么,没了双臂,还是美丽的吗?”我一时语塞,我还真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后来我告诉他,活人的维纳斯失去双臂是丑的,因为她会让人马上想到残废。活人失去双臂。无法让人进入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是因

为观赏者和观赏对象距离太近造成了审美障碍;而艺术品的维纳斯就不同了,失去了双臂,恰恰唤起了观赏者的无限想象力,因为观赏者不会将一个雕像看成是自己的妻子或姐妹。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许多所谓的缺憾如穷困来给少年青年的你一份精神的拓展空间的,这样的人长大以后,才具有面对复杂世界的志气和勇气。我知道,儿子现在不会知道这个道理。不知儿子何时才能长大,那时候,我再给他讲一讲“缺憾也是一种完美”的道理。

教师下水感悟

叙事散文和记叙文是有区别的,叙事散文不需要完全具备记叙文的各个要素,不需要一个有头有尾、过程详细的故事,它的“叙事”,可以不求完整,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与记叙文相比,叙事散文笔法灵活,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文题是2008年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作文试题。每一次学生写作,我也要先写一篇,然后再给学生讲评。这次我将迟子建的叙事散文《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认真地读了五遍,心中渐渐有了写作的潮涌。尤其是迟子建写家乡的那个段落,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思念,我想到了少年时代的许多生活片段。题目“缺憾也是一种完美”,也就从脑海中跳出来了。然后,我研究了迟文的选材和构思。她选择了三件事:故乡寒冷中的温暖,香港温暖中的困倦,艾芜先生著作体现出的“寒冷时代”的温暖;我也选择了三件事:故乡闭塞穷困里缺憾中的完美,城市现代化厨房完美中的缺憾,和儿子探讨维纳斯活人与雕像的断臂问题。最后儿子向我提问“缺憾和完美”的问题,是受迟文的结尾“艾芜著作”这个材料的启示虚构而来的神来之笔。在写“米饭和乱炖”材料时我模仿迟文的朴素清新的语言特色,也学习了迟文运用的对比写法。

在写作过程中,我也遇到了想起家乡的事情觉得很好写,可动笔之后又写不出来的情况。我停下笔。又认真地研究迟文描写故乡和香港的段落,那种清新中饱蕴情感的语言慢慢地浸染了我要写的故乡事件,于是,流畅的表达就从笔尖流淌出来了。

这篇下水作文纯粹是因《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这篇散文摇动而产生的,这实际上为我们的写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学生训练文题

请任选下面一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叙事散文。

“走与停”、“出与人”、“乐观与悲观”、“强与弱”、“美与丑”。

写作导引示例

以“走与停”为例,可以模仿《农具的眼睛》,此文写农具,又写了父亲和“我”之间的一些事情。仿写文章的题目是“燕子的脚步”,写燕子的同时还要写母亲和“我”的一些事情。燕子是候鸟,春天来北方,冬天回到南方,生命永远在走和停中,而我自己局限在家乡一隅,何时才能像燕子一样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呢?文章设置两条线索:燕子妈妈养育小燕子,我的父母养育我。这其实是停;而燕子妈妈要带小燕子到南方去,媽妈让我读书是让我走到远方去,这是走。文章在脚步的走和停中展开人生的轨迹。先总写燕子的脚步,轻盈,迅捷,在鸟类中独树一帜,我很喜欢,愿意观察。再分写,春天刚回到北方的燕子的脚步是勤快的,衔泥筑巢,有了小燕子后燕子妈妈的脚步是温柔缓慢的、慈爱的,小燕子的脚步是稚嫩的;练飞时燕子妈妈的脚步是坚定的,而小燕子的脚步则逐渐茁壮起来。同时勾连起来写母亲对我的培养教育,写母亲勤劳的脚步,走走停停,虚实相生。秋天,燕子妈妈要和小燕子去南方。我何时才能走出家乡到远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4.叙事散文写作 篇四

一. 什么是叙事散文

就是指以些人、记事为主要内容,以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为目的的散文。叙事散文在形式上和一般散文一样,具备灵活自由,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是在内容上,它强调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记叙与描写来刻画人物,抒发作者情感,表达作者思想。

比较灵活,不像小说那样有严密的故事逻辑,可有叙有议,可以有比较大的时空跨越性与内在描述空间,当然所描写的人物可以使性格片段的展现。

叙事散文一般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亲眼所睹之事,或者是间接了解的事情,总之是客观存在的实有的事情,是非虚构性的。叙事散文可以展现人物比较完整的性格,也可以选取人物性格的局部和侧面,加以描绘。不要求事件的完整,可以逻辑清晰地叙述一个事件,也可以只采取事件的局部场面,或者某个细节,线索单纯,情节比较简单。在叙述的角度和方法上,叙事散文诗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往往事边讲故事边表达感受和见解。

二. 文体特征

1.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2.思想精辟 诗意盎然

3.短小精悍 自由灵活

4.直抒胸臆 自具风格

5.殚精竭虑 文采斐然

三. 怎样进行叙事散文写作

1. 选材

选材要真实,尽量选取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事件。

2. 立意

立意要准确,突出重点,不偏题,要独特新颖,力求深刻,不能人云亦云。立意即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又叫主题或主旨。立意是作品的灵魂,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在文学作品中,立意是通过文学形象来实现的。散文的立意是通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人物、事件、场景等表现出来的。在叙事散文中,立意体现在作品中描绘人和事上。

(1)准确鲜明

(2)独特新颖

(3)力求深刻

3. 细节

细节指人物神态动作描写、周围环境的刻画、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等。叙事散文细节的描绘,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特征的叙述,二十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它在文中已经不仅仅是充当叙事的角色,而是在传达某种情感。在叙事散文中,至少需要一个闪亮的细节支撑文章。要把最令人难忘的细节充分挖掘好,不要直抒胸臆,要说的话包含在人物、事件的细节描绘中,通过文章的细节传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

4. 结构

结构要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5. 语言

四. 注意的问题

1.叙事散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长时间的观察和洞悉。考生要写

好就离不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2.来源于生活的东西是最打动人的,情感要真挚,带感情写事件,叙述性文字是情感性的东西。

3.命题叙事散文写作,细节情节性的东西要尽量细致,要加强语言气势,文笔要生动。

4.题材要新颖,角度要独特,语言要精美,不要有大量的抒情和评论性的文字。

五. 往年考题选登

09年上戏广编《城市天空》、《扫墓》1500左右2小时

中戏导演《生日》、《不眠之夜》1500以上,2个半小时

中戏戏文《**》1500~2000两个半小时

中戏管理《昨夜无梦》、《没有季节的街道》1500以上 2个半

5.“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介绍 篇五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类似于写故事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和发人深省的教育事件,并分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感悟理解。“叙”就是叙述,“事”就是事件(故事),“研究”就是追寻事件(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其实就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使教育科研回归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本身,让教师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中领悟教育理念,从而建构起具有自己独特理解和风格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二、怎样写“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活动现场是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场所,因此,“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述者要将自己放到故事里,用自己的心去观察和体验,对事件所涉及的人作出科学合理的“行为和心理假想”,因此,“人物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第二个要求。

教育叙事所谈论的应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所以,教育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叙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因此,“情节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第三个要求。

教育叙事研究要通过描叙重现教育现场,阅读者要能清楚地看到教育现场的问题,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通过内省、比较等方法领悟叙述者所报告的问题解决策略。因此,要让阅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内化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可读性”。

教育叙事研究获得的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是叙述者通过归纳而不是通过演绎形成的,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具有“感悟性”特点。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内容框架

1.问题产生的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殊原因、特别条件。

2.问题情景描叙。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的问题或矛盾。描叙过程中可以对相关情节有所选择,以便凸现焦点,但不能杜撰。描叙要尽可能有细节,一般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即描叙夹分析。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叙。本部分内容要求对阅读者有参考价值或启发意义。

4.反思。根据不同类型的教育事件(成功型、挫折型、启发型、感人型,等等),对所叙述的教育事件进行理性思考,以阐发其中蕴含的教育理论、观点、方法或策略。

6.关于叙事散文写作技巧 篇六

叙事散文的选材要真实,尽量选取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事件。真实是散文的生命,散文一旦有矫饰虚假的感觉,就毫无价值了。考生在万不得已进行虚构时,也要让人看上去具有真实感,且能用真情打动人。

在考生熟知的大量生活素材中,最好选取属于自己亲身经历、感悟、感受最深的,并且是最能给人以感动和启发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曾经深深打动过考生本人的事情。考生要尽量地做到所选素材的典型性,要做到小中见大,小而精彩。

立意

叙事散文的立意要准确鲜明、突出重点、不偏题,要独特新颖、力求深刻,不能人云亦云。散文的立意,是通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形象表现出来的。在叙事散文中,立意体现在作品中描绘的人和事上。要准确鲜明,独特新颖,力求深刻。

细节

叙事散文的细节描写要具体生动、令人难忘,描绘人物和事件要形象深刻、栩栩如生。考生应学会让人物和事件自己说话,考生的感受应在对人物及事件精确而又生动的描绘中表达,描绘人物和事件要具体生动。

结构

叙事散文的结构要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轻重分明、内涵突出。叙事散文与一般散文一样,在结构上是比较自由的,但也必须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一篇结构完美的散文作品,要具备两个鲜明的特征:层次清楚,轻重分明。其内涵、中心突出,详略得当,描绘适度。

语言

叙事散文的语言要叙述和描写并重,朴素而优美,准确而精炼。这就要求我们遣词用句的凝练。散文的文字运用要直接、简单,也要使文字能够传达巨大的情感空间和人生感悟。要谨记朴素而又流露着真情实感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散文是在情感中叙事,语言应力求朴素平实,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

7.高考抒情散文写作指导初探 篇七

抒情散文回归高考,势必对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调整写作教学的方向。以前的教学多是训练学生以写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现在要求同时加强抒情散文的指导与训练。自2013年12月《考试说明》公布到2014年高考之前,笔者尝试有计划指导学生写作抒情散文,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训练,班上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抒情散文的写作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文体,品读鉴赏

对于文体,《考试说明》在基础等级中明确提出“符合文体要求”;2014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要求“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高考作文不是平时的写作,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作为应试作文,必须符合《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高考作文也不是一般文章,可以任由读者凭一己好恶来评判,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高考作文又必须接受特定评分细则的衡量。所以,指导写作抒情散文的第一步,应让学生明确其基本特点:一是抒情散文以抒发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作者往往将所抒发的情感具象化,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二是抒情散文更注重对于文字的精雕细琢,注重追求文字字面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内涵,让文字游离于一种心情的排遣或宣泄中,如同一个人散步一样,既可以释放心情又能拿捏住自己的心态,尽可能将文字的灵动轻盈发挥到极致,产生虚实相生的妙境,耐人寻味。

但是,对于抒情散文文体特点的明确,不是老师简单地告知,而是要让学生有直观感性的体悟。必修教材和选读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范文。笔者布置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对高二阶段学过的《现代散文选读》重新品读,比较各类散文题材与表现手法的异同,重点品味抒情散文的语言,体会文本的抒情性。在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对一朵花微笑》、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埃尔文·怀特的《大海和吹拂着的风》几篇文章中选择一篇,从语言的角度写一些鉴赏性小片段。如魏辛然同学赏析《寒风吹彻》后写道:

刘亮程的语言往往平中见奇,蕴含哲理,极耐细细品味。如“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就很是平朴,但韵味深浓。“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似乎淡淡地流露出一种沧桑感,让读者不得不打出“为什么”的大问号,悬念就这样在轻轻一点中设下,越是咀嚼,越是耐人寻味:“那些年”,作者曾经发生过怎样的事情呢?

再如陈静雅同学赏析《对一朵花微笑》后写道:

这是一篇清新灵动的美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觉,观察花朵的微笑,并从花朵的视觉反视自己平素沮丧的生活态度,由花草的微笑参悟出人生的真谛。文中语言既朴素自然、丰足对称,又富有诗性。如“一朵面朝向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通过特写镜头对称描摹身边的两朵花,使姿态身影全都活了。

通过品读鉴赏,学生基本上把握了抒情散文最根本的两个特点:文美,情真。冰心、周作人等把抒情散文称作美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指其语言之美,除传情达意、形神兼备外,抒情散文的语言讲究韵律、节奏和词彩,讲究形式美、音乐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而真实的感情是此类文章的灵魂,“文中有我,重在抒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抒情散文以饱满的感情波涛来激起读者心潮的浪花。

二、列举提纲,归纳套路

在归纳抒情散文套路上,笔者采用了列提纲的训练方法。布置学生课后为《荷塘月色》《春》《故乡的榕树》《草莓》等有代表性写法的抒情散文列提纲,然后分组讨论归纳抒情散文的一般套路。以优秀作品为例,归纳提炼套路的练习,可以对学生的写作思路产生潜移默化的建构效力。布置的那几篇文章,因为是学生学过或读过的熟悉的文章,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演练欲望。

经过讨论,并参照有关知识短文,笔者和学生一起归纳出抒情散文的常用基本套路:

赏景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赏景式在赏景时,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描写景物的角度要多样,如远近、高低、点面等;引发的联想要丰富,使文章显得空灵。如《荷塘月色》:文章开头点明缘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求静来到荷塘;然后依次细致地描写月下荷塘、塘上月色、四周景色;接着又联想起江南采莲的习俗和诗词;最后出景,回归现实,离开荷塘,回到家中。

情索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情索式就是以情为线索,连缀景物,看似处处写景,实则处处借景抒情,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关键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若干点上来抒情。如《春》:文章开篇盼春,明朗、欢快、昂奋,交代情的缘起;然后绘春,画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展现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的春天,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欢欣鼓舞的一种心境,这是情的积蓄;接着由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颂扬了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由情至人;最后讴歌春天,把春天比喻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这是情的归结。

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这种模式借联想来描写怀念中的景物,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反的另一景,寄寓作者的主要情感。这一模式可以抒发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是学生借鉴的重要套路。如《故乡的榕树》:首先由眼前住所附近的景物,引出对从前故乡榕树的怀念;然后描绘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最后抒发蓄积在心头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恋之情。

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这种模式中的物往往喻人,并在篇末点旨,卒章显志。如《草莓》:在文中,“草莓”是引子,六月的草莓象征了青春年华,九月的草莓象征了成年时期。一颗九月的晚熟草莓,引发了作者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叹,更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珍惜过往,正视未来。

以上归纳的常用套路只是一般路径,在熟练掌握抒情散文写法之后,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写作本来就“文无定法”,尤其是抒情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三、逐点梳理,掌握技法

1.借助联想与想象,虚实相生,感情丰沛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如是说。因为散文的形散、自由,所以联想想象是抒情散文最常用的手法,它使文章的思路更开阔,意境更深邃,增加了文章的容量。

学生可以从课内文本以及阅读的散文中找到大量实例。《荷塘月色》中联想到《采莲曲》,《我心归去》中想象温馨的生活场景,《春意挂上了树梢》中联想到苦难者的不幸,《大海和吹拂着的风》中联想到英雄梦、冒险梦、漂泊梦,《听听那冷雨》中联想到仓颉造字,想象瓦如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的美妙情形,《我爱白菜香》中联想到画白菜的两位画家的小故事……在这些文本中把互不相干的事物自然而有机地联系起来,或由眼前的景物想到其它景物,或由现在的景物想到类似景物,或由某一话题想到古今中外的相关的人和事,或由抽象的符号、概念想到生动形象的画面。我们读过的抒情散文几乎都有联想想象,可以说如果缺少联想与想象,抒情散文将会显得单薄与苍白。

2.借助修辞和象征,化情为物,具体可感

直白的抒情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借助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往往能化情为物,将情感转化为物象。例如笔者让学生以“思念”为话题写一个抒情小片段:

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中秋时圆桌旁那张空椅;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儿女照片的相框。

片段中浓浓的思念通过家书、乡井土、鹊桥、空椅、默念名字、擦拭相框这些具体的物象和动作传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感人至深。同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又使语言富有文采,具有美感,并能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读者,引起共鸣,感动读者。

3.借助细节描写,读之生情,闻之心动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情感的抒发不靠空洞的言辞,也不一定要写揪心的痛、不竭的泪,而是要选择富有情致的细节。《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怀念早逝的母亲,有这样的细节描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正如林纾所言:“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兮。”

又如高考满分作文《感谢苦难》片断:

我并不十分清楚“坚韧”具体指什么,但我知道,我绝不是那么轻易就会被困难吓倒的人。凄风苦雨中,患病的我独自在医院挂水;夜深人静时,我独自一人在宿舍为演讲比赛准备稿件;考试偶尔失利时,我睁大眼睛,把泪水逼回眼眶,然后信念重新升腾……

这段文字用朴实的语言概写作者战胜苦难的三个典型细节,表达了对苦难的感激之情。

四、重视模仿,加强积累

“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在掌握了抒情散文特点、套路、技法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重视模仿,有片断模仿,有全文模仿。模仿的理想样板就是教科书所选的文本和模拟卷中精选的美文。

片断模仿主要是模仿抒情散文的语言,包括句式、选词、修辞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己最为欣赏的语段进行模仿,出现不少成功之作。张杰同学模仿《现代散文选读》中刘鸿伏的《父亲》第二段,写出这样的排比句:

村南村北,埂上垄间,哪一寸土地上没有父亲滴落的汗水?犁耙锄头,连枷簸箕,哪一件农具上没有父亲磨过的痕迹?田头路边,宅前屋后,哪一棵树上没有父亲殷殷的期望?

排比反问的句式把张杰同学对父亲的赞美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全文模仿主要是模仿思路结构、表现手法。模拟卷中散文阅读《我爱白菜香》是一篇较好的模仿范文。全文在结构上整体采用了由实到虚的思路,实写白菜的外观、味道和作用,虚写与白菜有关的故事、寓含的人生哲理。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象征手法,以清白朴实的白菜象征纯洁的人格。在完成阅读理解之后,笔者让学生从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仿写。因为有了对样本的深入理解,学生模仿起来不至于太难,一些同学模仿得较为成功,其中范琪同学写的《枣树花开》颇得范文的神韵。她在文中写道: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如羞怯女孩,只淡淡地笑;不多久,小黄伞似的花儿一小片一小片地缓缓地撑开,恰芳华少女,甚是俊俏;再后来,小花串一枝枝蔓延开,似华贵夫人,鹅黄细软,玉花灿烂,绿叶完全成了点缀,静听它婆娑细语,静观它娇羞浅笑。

那时的我便觉得外婆的日子,就像这树上的枣花,一朵朵善与美、一枝枝爱与真,开在外婆的心上。夏夜星空下,外婆经常为我讲故事讲到深夜;冬晨日出前,外婆已经为家人准备好丰盛早餐。枣花的心血凝成枣儿,默默地心甘情愿地积蓄着全部的甘甜,只为那红色的秋天,而为我摘枣的年迈的外婆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操劳付出着,只为那儿女的安康。

仿文结构上采用了由实到虚的思路,实写枣花的各种形态色彩,虚写外婆的勤劳善良,抒发对外婆的怀念。

除了重视模仿,笔者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加强作文素材的积累,阅读散文大家的作品,分专题有针对性布置摘抄内容,要求学生写片断式摘评和心得式读后感。如摘抄生动形象的写景段落,点评语言特点;摘抄富有感染力的抒情片断,点评抒情方式、句式运用等。这样在增加模仿样板的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动脑动手的习惯,积累写作的宽度和厚度。

五、展现个性,勇于创新

创新是散文的灵魂,无论是形式上,还是语言上或思想上的创新,对散文来说都很重要,如果仅仅停留在模仿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入套之后更要出套,努力创新。读完写,模仿范文的内容、词句和手法,取其精华,化为自己的写作本领;写完读,文成再读书,拿自己的仿作与范文比较,找出欠缺,力争有所创新。

1.打造亮丽诗意的标题

常言道:“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作文标题是评卷人第一眼扫视的对象,必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对于抒情散文来说,拟出生动形象、文采飞扬、富有韵味的标题非常重要。

化虚为实是抒情散文拟题重要的手段。如:《雨后初晴爱复苏》《今夜星光灿烂》《风中飞舞的白手帕》《白云·夕阳·歌声》等。这些文题将抽象的情思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既有诗情又有画意,给读者创造出无限的驰骋想象的空间。

引用、化用、借用是抒情散文拟题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文题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如《月是故乡明》《一蓑风雨任平生》《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化用中外名著、名人、名物拟题,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如《乌江悲风》《人在他乡不为客》等;借用歌名、歌词、广告拟题,带上流行元素,具有生动性和时代性,如《让我欢喜让我忧》《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活在春天里》等。

运用修辞拟题也可以使文题新颖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哭泣的母语》《帮助,是朵奇异的花》《在自己的天地里收获秋天》等。

2.谋求形式结构的新巧

抒情散文的抒情性决定了需要采用便于抒情、强烈抒情的形式,如书信体、对话体、第二人称、时空交错等,从而把所表达的内容以新颖的方式、巧妙的视觉展示出来,以求取得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

在市二模考试中,张振基同学采用书信体写作,通过写给自己的一封信,记录面临高考压力时的心路历程,表达“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要努力前行的信心。因为采用书信体和第二人称,全文抒情色彩浓郁,有强烈的感染力,得到了较高的分数。如他在文中写道:

亲爱的你知道,碳分子在常温下永远不能成为石墨,只有不怕高温和高压的锻造,才能生成金刚石。既然目前高考是你唯一的选择,那你只能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化压力为动力,这更能激发你跃跃欲试的热情;成功就在眼前,高考并不遥远,七彩的梦想更应成为你强大的动力;“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父母的希望、老师的期待、亲友的关怀、肩负的责任、未来的呼唤,这些都不应成为你前进的包袱,而应是你力量的源泉。十几年了,你如春蚕一般贪婪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从某种程度来说,目的就是为了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蜕变,希望你能承受住这场破茧化蝶的痛苦。这个过程无人能替代你,亲爱的你,为你就是为我呐喊加油。

3.展现感受体验的独特

作文创新的最高境界是我手写我心。刘锡庆教授指出,“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体现”,“‘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因此,作文应该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抒情散文尤其如此。精妙的语言、独特的体验方能彰显个性色彩。

一人一世界。在较为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笔者尽量去发掘学生各自的长处,引导他们把自己独特的东西通过最佳方式展现出来。如王周同学爱好音乐,他没有刻意去背,却能熟记三百多首歌词,我就引导他在写作时善于化用歌词,使语言富有张力;王子晔学过古筝,她对一些古典乐曲的领悟自然有她的独到之处,可以将之诉诸文字,表达独特的审美体验;杨晶晶在体育训练中尝遍了酸痛苦辣,对汗水、泪水有比其他同学更深切的感受,也可以用文字倾诉她的痛与乐……这些独特体验是不可复制的,是他们珍贵的素材。如杨晶晶同学在习作《紫藤花未眠》一文中写道:

一弯新月升起来了,如右括号一般,朦朦胧胧的,校园笼罩在一片极其素淡的月华里,连微风吹过花丛的声音都可以听见,空中满是紫藤萝浓郁的甜甜的花香。我徘徊在紫嫣廊上,心里很沉重,像压了一块千钧巨石。那张考前模拟成绩单,薄薄的,甚是扎眼,又飘到了我的眼前。是我流的汗水不够多?汗渍变硬的衣裳否定了它。是我花的时间不够长?磨浅变薄的鞋底否定了它。还是我天生就不是打排球的命?我使劲摇头,想赶走这些想法。忽然,眼前的紫藤萝吸引了我的目光。在月下,它像高贵的公主静静地绽放,宣示生命的尊贵,生命的光彩。花在夜间是不眠的。我突然醒悟,我有什么理由怀疑我的生命呢?

总之,虽然抒情散文写作难度大,对学生的文字功底要求高,但只要让学生明确文体,归纳套路,掌握技法,重视模仿,勇于创新,涵养笔墨和心性,学会有个性地抒发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感悟,就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抒情美文。

上一篇:xx公司私车公用协议下一篇:花季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