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菌的知识点(精选11篇)
1.高中生物细菌的知识点 篇一
生物细菌学习知识点总结
基本形态
(1)球菌:按其排列方式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杆菌:细胞形态较复杂,有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月亮状、分枝状。
(3)螺旋状:可分为弧菌(螺旋不满一环)和螺菌(螺旋满2~6环,小的坚硬的螺旋状细菌)。此外,人们还发现星状和方形细菌。
细胞大小
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球菌直径一般为0.5~1微米,杆菌直径与球菌相似。
细胞壁
细胞壁厚度因细菌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nm。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构成双糖单元,以β-1,4糖苷键连接成大分子。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有四肽侧链,相邻聚糖纤维之间的短肽通过肽桥(革兰氏阳性菌)或肽键(革兰氏阴性菌)桥接起来,形成了肽聚糖片层,像胶合板一样,粘合成多层。
细菌结构图
肽聚糖中的多糖链在各物种中都一样,而横向短肽链却有种间差异。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每层厚1nm,含20-40%的磷壁酸(teichoicacid),有的还具有少量蛋白质。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仅2-3层肽聚糖,其他成分较为复杂,由外向内依次为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此外,外膜与细胞之间还有间隙。
肽聚糖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如溶菌酶是N-乙酰胞壁酸酶,青霉素抑制转肽酶的活性,抑制肽桥形成。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包括:①保持细胞外形,提高机械强度;②抑制机械和渗透损伤(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能耐受20kg/cm2的压力);③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侵入宿主)④;防止大分子入侵;⑤协助细胞运动和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⑥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其中还有一些缺壁细菌,分为四类:①L型细菌,是指某些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形成细胞壁缺陷的变异菌株;②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革兰氏阳性细菌,获得的无壁细胞;③球状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处理革兰氏阴性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细胞;④支原体,是指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无壁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膜
是典型的单位膜结构,厚约8~10nm,外侧紧贴细胞壁,某些革兰氏阴性菌还具有细胞外膜。通常不形成内膜系统,除核糖体外,没有其它类似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链位于细胞膜上。某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和紫细菌),质膜内褶形成结合有色素的内膜,与捕光反应有关。某些革兰氏阳性细菌质膜内褶形成小管状结构,称为中膜体(mesosome)或间体,中膜体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提高了代谢效率,有拟线粒体(Chondroid)之称,此外还可能与DNA的复制有关。
细胞质与核质体
细菌和其它原核生物一样,只有拟核,没有核膜,DNA集中在细胞质中的低电子密度区,称核区或核质体(nuclearbody)。细菌一般具有1-4个核质体,多的可达20余个。核质体是环状的双链DNA分子,所含的.遗传信息量可编码~3000种蛋白质,空间构建十分精简,没有内含子。由于没有核膜,因此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可同时进行,而不像真核细胞那样这些生化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严格分隔开来的。
每个细菌细胞约含5000~50000个核糖体,部分附着在细胞膜内侧,大部分游离于细胞质中。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由大亚单位(50S)与小亚单位(30S)组成,大亚单位含有23SrRNA,5SrRNA与30多种蛋白质,小亚单位含有16SrRNA与20多种蛋白质。30S的小亚单位对四环素与链霉素很敏感,50S的大亚单位对红霉素与氯霉素很敏感。
细菌核区DNA以外的,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称为质粒(plasmid)。质粒是裸露的环状双链DNA分子,所含遗传信息量为2~200个基因,能进行自我复制,有时能整合到核DNA中去。质粒DNA在遗传工程研究中很重要,常用作基因重组与基因转移的载体。
胞质颗粒是细胞质中的颗粒,起暂时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包括多糖、脂类、多磷酸盐等。
其他结构
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capsule),如肺炎球菌,边界不明显的称为粘液层(slimelayer),如葡萄球菌。荚膜对细菌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细菌不仅可利用荚膜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不受白细胞吞噬;而且能有选择地粘附到特定细胞的表面上,表现出对靶细胞的专一攻击能力。例如,伤寒沙门杆菌能专一性地侵犯肠道淋巴组织。细菌荚膜的纤丝还能把细菌分泌的消化酶贮存起来,以备攻击靶细胞之用。
鞭毛是某些细菌的运动器官,由一种称为鞭毛蛋白(flagellin)的弹性蛋白构成,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生物的鞭毛。细菌可以通过调整鞭毛旋转的方向(顺和逆时针)来改变运动状态。
菌毛是在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须用电镜观察。特点是:细、短、直、硬、多,菌毛与细菌运动无关,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前者与细菌吸附和侵染宿主有关,后者为中空管子,与传递遗传物质有关。
芽孢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为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2.高中生物细菌的知识点 篇二
一、联想记忆
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比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中提到,摘除葡萄梗时,需要先清洗, 再去梗,以防止微生物感染。这一知识点可以联系生活中洗菜的方式。洗菜时也应当先洗,再择菜,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又如,在记忆糖被具有润滑、保护的功能时,可联系平时吃火锅:很烫的食物进入有糖被的食道后,并未将食道烫伤,这可能就是食道表面糖被的保护作用。再如,记忆胡萝卜素是橘黄色时,可联系生活中的胡萝卜是橘黄色来记忆。但这种方法需要注意选择好联想的中介,且有时并不完全准确,但可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此外,这种方法还需要注意生活经验的积累。
二、口诀记忆
把识记材料编成“顺口溜”,通过口诀形式记忆。比如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实验中,滤纸条上的颜色从上到下可记为:胡(胡萝卜素)叶(叶黄素)a(叶绿素a)b(叶绿素b)。在记忆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时,可采用以下口诀:甲携来一本亮色书。而微量元素的口诀可用:铁很凶猛(锰),碰(硼)上了新(锌)买的木(钼)桶(铜)。
又如,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可描述为:前期,仁膜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三、规律记忆
通过总结规律进行记忆。例如在“必修一”中学到: 凡是大分子物质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就肯定需要水,该过程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到哪里去了? 储存在ATP中。故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关。
以上方法主要应用于对零散知识的记忆。但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还必须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及时归纳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解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四、图示记忆、列表记忆、概括记忆
图示记忆,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知识画概念图。通过绘制概念图,了解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每学完一章后,将这部分的内容回顾一遍,系统地梳理出大致的内容和结构。比如在记忆蛋白质一节的内容时,可绘制以下概念图帮助记忆。
列表记忆的方法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比如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
概括记忆。对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要学会概括。 例如总结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叶绿体。再如概括仅含有C、H、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有糖类、脂肪、固醇。又如在课本“必修一”中首先学到构成细胞的元素,它们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紧接着就学习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再由化合物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再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及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
五、通过实验现象增强记忆
记忆是靠多途径输入信息的。输入大脑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视觉来完成。在学习中,若我们把知识点与实物、挂图等直观手段结合起来,通过调动我们的多种感官来获得生动表象,就会形成牢固的记忆。比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通过直观的感受,可增强记忆的效果。
关于记忆的技巧还有很多,比如:提纲记忆、自测记忆、理解记忆等方法。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勤奋和付出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
摘要:高中生物知识点多,有不少内容需要记忆,但如何记忆值得关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五种记忆方法。
3.高中生物细菌的知识点 篇三
关键词: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
一、能量知识方面的总结
在高中生物选修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增加了“光能转化为电能”这一新的知识点。在课本上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知识点:(1)色素对光能的吸收、聚焦和传递功能;(2)叶绿素a在特殊的情况下接受到光能以后,通过本能放出电子,又在水中得到电子,叶绿素a的这种电子得失转换即是光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3)会有NADPH的产生。根据课本上能量转化及其电子转换图我们可以得到光能到电能再到化学能之间的转化过程。在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教授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各种状态的图示来讲解。
二、对于光合作用速率的判断
1.采用文字叙述的方法
通常是根据题目中文字出现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判断。当题中出现总的量发生的变化、产生总的有机物时,一般表示的是总的光合作用速率。相對应的题目中出现有机物积累量、净量的变化时,我们则可以判断为净光合作用速率。
2.采用图表法
在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照强度的变化,如果我们看到的光照强度在0点处,就可以判断题目中所要表达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又或者题目中用二氧化碳的变化量或者释放速度来表示光合作用。再有就是在用数轴表示时,如果数轴中光合作用的速率在纵轴上有负值时,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判定题目中表示的为净光合作用速率。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当图表中的光照强度为0的时候,但是此时的光合作用速度也是0的话,那么题目中所要表达的是总的光和速率。
总之,不论是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中对光合作用的学习,还是选修课本中要求我们对光合作用的了解,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这部分的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整合和概括,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对生物学习中光合作用的更广泛的了解。同时,我们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记忆或者看图都要因人而异,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才能更利于我们生物的学习,才能促进我们对光合作用知识点的掌握。
参考文献:
李伟.中学生物概念教学[J].中学生物学,2009(25).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七中学)
4.高中生物糖类的知识点 篇四
二、地位作用
1.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70%的生命活动
2.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三、结构组成
1.碳水化合物:
Cn(H2O)m;不是H:O=2:1就是糖,如CH2O(甲醛);不是所有糖H:O=2:1,脱氧核糖:C5H10O4;不是所有糖都甜,单糖、二糖一般有甜味;不是有甜味的都是糖,人造甜味剂
2.单体:单糖
(1)六碳糖:C6H12O6
① 葡萄糖,存在于动、植物中,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存在于植物中,提供能量
② 半乳糖:存在于动物中,提供能量
(2)五碳糖:构成核酸成分;分类,核糖C5H10O5,脱氧核糖C5H10O4
3.二糖:C12H22O11
(1)分类: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存在于植物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存在于植物中;乳糖=葡萄糖+半乳糖,存在于人和动物中
(2)功能:水解成单糖而供能
4.多聚体:多糖:(C6H10O5)n,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为多糖,高中课本只研究由葡萄糖构成的多糖;糖蛋白中是另一种多糖
(1)淀粉,存在于植物中,储存能量。水解: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多余的葡萄糖)→脂肪
(2)糖原:存在于人和动物中;肝糖原,有氧呼吸分解为葡萄糖,储存能量,调节血糖;肌糖原,无氧呼吸分解为乳酸,分解供能
5.高中高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 篇五
1、人类红绿色盲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携带者)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①、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具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母病子必病)
X染色体显性遗传
1、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
2、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①、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③、具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父病女必病)
Y染色体遗传
1、人类毛耳现象
2、Y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1、先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①、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②、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
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已知隐性遗传
父正女病——常、隐性遗传母病儿正——常、隐性遗传
②、已知显性遗传
父病女正——常、显性遗传母正儿病——常、显性遗传
3、不能确定的判断:
①、代代之间具有连续性——可能为显性遗传
②、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各占1/2——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
6.高中生物发酵工程的知识点 篇六
无氧呼吸如果不用于高等动植物和人体,而用于微生物则叫作发酵。发酵与无氧呼吸的共同点是:H+和e的最终受体都不是氧,并且呼吸底物只是部分地被氧化,所以最终形成的产物有酒精、乳酸等需要指出的是,发酵工业上所说的发酵,并非完全是无氧的,如醋酸发酵就是需要氧的。
1.酒精发酵酵母菌和其他一些微生物,在缺氧的情况下,以酒精发酵的形式进行无氧呼吸,这是因为它们的细胞内含有乙醇脱氢酶。酒精发酵的第一个阶段,与糖酵解的步骤完全相同。然后在缺氧的情况下,丙酮酸就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脱羧形成乙醛,乙醛则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糖酵解产物——NADH还原为酒精(乙醇)。酒精发酵的总反应式是:C6H12O6+2ADP+2Pi→2C2H5OH+2CO2+2ATP
概括地说,1分子葡萄糖经过酒精发酵后所提供的可利用的能量,只是糖酵解过程中净得的2分子ATP,该葡萄糖分子中原有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酵母菌不能利用的酒精中。所以说,酒精发酵是产生ATP的一条低效途径。
7.高中生物细菌的知识点 篇七
一、运用联想, 前后勾连记忆
有些知识点很难记忆, 我们可以把一些学生熟悉的与此不太相干的内容相互联系, 只要便于记忆就行。如, 光合作用图解和自行车的联系。光合作用过程这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即使以图解的形式呈现, 还是很抽象的。大胆地想象, 使之与自行车相联系, 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实物化, 可便于学生记忆。
又如, ♀和♂的区分。♀这个符号的下面是个“十”字, 看到这个想到红十字会郭美美, 是女性, 所以这个符号表示雌性;或者看到红十字想到120急救, 需要护士, 护士一般多为女性;剩下的这个♂就表示雄性。
二、编成口诀, 朗朗上口记忆
在生物教学中, 要记忆的内容较多, 我们要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妙用口诀记忆。学生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快乐, 这样就能记忆快、印象深。
如对R型菌和S型菌的特点记忆:R粗双无 (R型菌菌落表面粗糙, 无荚膜、无毒性) , Rough (粗糙) 的第一个字母是R;S光双有 (S型菌菌落表面光滑, 有荚膜、有毒性) , Smooth (光滑) 的第一个字母是S。
又如对DNA的结构记忆口诀:54321。 (5是指DNA的五种元素组成CHONP;4是指四种碱基 (ATGC) 或者是四种脱氧核苷酸;3是指三种化学物质磷酸、脱氧核糖、碱基;2是指两条脱氧核苷酸链;1是指一个DNA分子)
再如, 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 可通过“无中生有是隐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 父子患病是伴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 母女患病是伴性”来记忆。
另外, 还可以利用谐音记忆, 如八种必须氨基酸 (甲硫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 , 可谐音为:假设来借一两本书。又如绿叶中的四种色素及层析的顺序: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胡黄a、b) 。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 学生很快掌握了一些易混淆的知识, 学生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快乐。这样学生不但记忆快、印象深, 而且在运用的同时也学会了自己尝试用谐音去记忆的方法, 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理解识记, 由表及里记忆
如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记忆,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似但不相同, 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斐林试剂是新形成的Cu (OH) 2, 根据该分子式, OH-浓度应该是Cu2+浓度的2倍, 据此记住所用的Na OH浓度是CuSO4浓度的2倍, 0.1g/m L Na OH和0.05g/m L CuSO4溶液。新形成就是要现配现用。使用时将等体积的Na OH和CuSO4溶液混合摇匀后即刻加入到被鉴定的样品中。而双缩脲试剂是碱性条件下的Cu2+, 首先要营造一个碱性环境, 所以先向组织样液中加Na OH溶液, 营造碱性的环境, 再向其中加入少量的 (3-4滴) CuSO4, 加多了会形成Cu (OH) 2沉淀, CuSO4浓度也很低, 因此用0.01g/m L CuSO4溶液。Na OH浓度与菲林试剂中Na OH浓度相同。
又如,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我们先看“利尿”, 顾名思义, 作用效果就是使尿量增加, “抗利尿”的作用效果是使尿量减少。怎样才能使尿量减少呢?就是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促进对水的重新吸收。为什么要减少尿量?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 排尿排出的主要是水, 因为体内缺水, 才需要减少尿量来保住水分。体内缺水, 血浆渗透压升高, 也就是血浆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要增加。
再如,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K+主动运输到膜外, 引起膜外正电荷多, 故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神经细胞受到刺激, 膜上的Na+通道打开, Na+被动运输进入膜内, 引起膜内正电荷多, 故内正外负。
8.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知识误区 篇八
应激性是生物体都具有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如茎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以及动物体的反射活动。反射是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而应激性包括丁反射活动,因此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但应激性不一定是反射。
2 误区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大多数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因为分裂过程中无联会现象发生,故未提出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3 误区三:代谢终产物即代谢废物
代谢终产物即细胞内物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如CO2、H2O、尿素、尿酸、无机盐等,但H2O和无机盐是营养物质,生物体调节体内水盐平衡,才将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并非代谢废物。
4 误区四:植物吸收矿质离子与吸水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主要通过渗透作用来完成,它的动力来自于植物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而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则要经过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两个过程,它与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以及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同时吸收部位相同,而且被吸收的矿质离子要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而对离子的吸收又增加了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提高了植物体的吸水能力。所以,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而不是绝对独立的过程。
5 误区五:能量代谢是指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
能量代谢的特点是伴随物质代谢进行。能量代谢应包括能量的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能量的储存伴随着有机物的合成、转化而进行;与此有关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等。
6 误区六:有性生殖即卵式生殖
有性生殖包括接合生殖、配子生殖和单性生殖。有性生殖主要指配子生殖,而在配子生殖中又有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和卵式生殖,卵式生殖是最常见的。
7 误区七:非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可以自由组合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表现为基因的连锁与互换。
8 误区八: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配子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只能产生AB、aB或Ab、aB两种类型的精子。
9 误区九:单倍体即体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对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来说其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但像四倍体、六倍体等生物的单倍体,其细胞中就含有二个、三个等染色体组。所以单倍体的体细胞可能含一个染色体组,也可能含多个染色体组,“单与一”在这里的意义不同。
10 误区十: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是一个种群
种群是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但并不是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机单元。在一块棉田中有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但全部的幼蚜不具备上述特征,因此不是一个种群。
11 误区十一:生物进化是按照一个方向发展的
就生物进化的总趋势而言是向前发展的。即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进化的,也就是朝着适应环境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这个方向发展的。但在进化的过程中,常常是多枝齐头并进,既有纵向阶段性的突破,也有横向分枝性的扩散。纵向是发展水平的提高,横向是少到多分化,因为这样生物界才具有了多样性。
12 误区十二:生物界最原始的生物是病毒
病毒的结构简单,外壳为蛋白质,内有DNA或RNA。核酸和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主要物质。附合生命起源中多分子体系的特征,但病毒全是细胞内寄生,离开细胞后很快会死亡,因此病毒是在细胞结构的生物以后才出现的。13 误区十三:能量的转移只发生在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中
能量的转移指ADP+pi+能量酶ATP的过程,与此有关的生理过程除异化作用外,还有光合作用和高能化合物的转化中。
14 误区十四:原始生命的代谢类型为自养厌氧
虽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但结合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可以看到,原始大气中无游离氧,各类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可长期存在;通过相互作用,由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因此原始生命的代谢基本类型应为异养厌氧型。
15 误区十五:生态系统功能中,能量流动呈金字塔,生物数量也呈金字塔
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统计分析发现,在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极。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用生太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绘值成一个能量金宇塔。说明能量在逐级流动中的传递率大约为10~20%,是逐级递减的,而生物数量通常呈金字塔,但有时也会出现倒置的塔形。如在“树→昆虫→鸟”的食物链中就是这样的。
9.高中生物重要的知识 篇九
(1)基因型频率≠基因型概率。
(2)显性突变、隐性突变。
(3)重新化整的思路(Aa自交→1AA:2Aa:1aa,其中aa致死,则1/3AA+2/3Aa=1)
(4)自交≠自由交配,自由交配用基因频率去解,特别提示:豌豆的自由交配就是自交。
(5)基因型的书写格式要正确,如常染色体上基因写前面_Y一定要大写。要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6)一次杂交实验,通常选同型用隐性,异型用显性。
(7)遗传图解的书写一定要写基因型,表现型,×,↓,P,F等符号,遗传图解区别遗传系谱图,需文字说明的一定要写,特别注意括号中的说明。
(8)F2出现3:1(Aa自交)出现1:1(测交Aa×aa),出现9:3:3:1(AaBb自交)出现1:1:1:1(AaBb×aabb测交或Aabb×aaBb杂交)。
(9)验证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基因分离定律(或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方法可以用自交或测交。(植物一般用自交,动物一般用测交)
(10)子代中雌雄比例不同,则基因通常位于_染色体上;出现2:1或6:3:2:1则通常考虑纯合致死效应;子代中雌雄性状比例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1)F2出现1:2:1不完全显性),9:7、15:1、12:3:1、9:6;1(总和为16)都是9:3:3:1的变形(AaBb的自交或互交)。
(12)育种方法:快速繁殖(单倍体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最简单育种方法(自交)。
(13)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未作用的部位,如根部仍为二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对动物细胞无效。秋水仙素是生物碱,不是植物激素。
10.高中生物细菌的知识点 篇十
1、细胞内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2、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生物体最好的储能物质脂肪
3、酶的特点是?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4、碘是人体合成什么的原料?甲状腺激素 钙是人体什么的主要成分?骨骼 铁是人体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 镁是植物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叶绿素 磷是组成细胞什么结构的重要成分?细胞膜
5、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淀粉、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
淀粉:碘液;变蓝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红黄色 脂肪:苏丹Ⅲ;橘红色
蛋白质:双缩尿试剂(0.1g/ml的NaOH,0.01g/ml的CuSO4);紫色
6、植物的多糖、动物的多糖各有什么作用?动物合成糖原储存能量,植物,形成淀粉用于储存能量,形成纤维素形成细胞壁
7、动物饥饿或冬眠时,有机物的消耗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8、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 磷脂、蛋白质、多糖(外有内无)、胆固醇 其中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9、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那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主要方式是哪一种?主动运输10、11、12、模型
1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三羧酸循环、H与O结合生成水依次在线粒体的哪里进行?线粒体基质/内膜
生物学发展进入细胞水平的标志?显微镜的发明 进入分子水平的标志?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氨基酸的通式、肽键的结构
H
|
R—C—C OOH
—CO--NH-
|
NH214、15、16、17、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结构:半流动性 功能:选择透过性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哪几种 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线粒体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核糖体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中心体功能?有丝分裂有关 内质网功能?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代谢 高尔基体功能?蛋白质的储存、加工和转运18、19、20、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病毒的种类DNA/RNA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第4章复习要点
1、酶的定义: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
2、ATP的中文名称、结构简式 腺苷三磷酸 A-P~P~P
3、叶绿体层析在滤纸条上的名称和颜色分布 自上而下:胡(橙黄色,蓝紫光)叶黄素(黄色,蓝紫光)叶绿素a(蓝绿色,红橙光、蓝紫光)
叶绿素b(黄绿色,红橙光、蓝紫光)
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能量变化光:光能-活跃化学能
暗: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5、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6CO2+12H2OC6H12O6+6H2O+6O2
6、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温度、光照、CO2浓度
7、有氧呼吸的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无氧呼吸的2个反应式
C6H12O6→C2H5OH(酒精)+CO2+能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8、9、呼吸作用的意义 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0、糖代谢的途径
光能和叶绿体
11、多糖分肝糖原与肌糖原,肝糖原能合成葡萄糖
第5章复习要点
1、眼球的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
突触递质的释放为单向的
4、脊髓的功能
反射,传导、脑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
5、激素调节的特点 高效性、特异性
6、列举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生 长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
7、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分别是?机体完整的皮肤和黏膜,吞噬作用,特异性免疫
8、顶端优势的原理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顶芽优先生长
9、生长素的化学名称 吲哚乙酸10、11、12、13、14、15、16、17、18、19、20、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用途 培育无籽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自主神经也叫什么?作用是什么?植物性神经;调节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 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反射在时间上的结合即强化 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形式?生物电 听觉和平衡的感受器 耳蜗;前庭器
甲状腺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 负反馈 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接种疫苗 生长素的作用
胚芽鞘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听觉形成的过程
第6章复习要点21、22、23、24、2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注入,复制,合成,释放 什么是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复制的方式和特点?半保留复制,边复制边解旋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 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基因工程的三种必要工具(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基因的化学浆糊—DNA连接酶(3)基因的运输工具一质粒26、27、基因工程的三大分支 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28、29、获取目的基因的2种方式? 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从生物体细胞中分离 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那两方面?
30、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第7章复习要点
1、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
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营养繁殖
2、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
前期形成纺锤丝方式不同,植物两极直接发出,动物由中心体发出;末期形成子细胞方式不同,植物赤道面位置形成细胞板,在转变成细胞壁,把细胞一分为二。动物赤道面位置细胞膜内陷,缢缩成两个子细胞
4、细胞分裂后的三种状态(各举一例)不增殖细胞(神经细胞),暂不增殖细胞(肝、肾细胞),增殖细胞(动物骨髓细胞)
5、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6、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 精子:细胞质均等分裂,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卵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精子形成过程有变形
7、细胞分化的特点 稳定、不可逆
8、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控制的条件
无菌,温度,PH值,光照
9、图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10、图解克隆绵羊多利的培育过程
第8章复习要点
1、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的类型? 结构、数目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物理和化学致变因素各举三例
3、什么是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
4、变异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5、图解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6、单倍体育种有什么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简述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7、遗传病预防的措施有哪些?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婚前体检,适龄生育
8、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第9-10章复习要点
1、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
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化石
2、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3、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4、现代进化学说的基本论点
5、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变异、选择、隔离
6、生物多样性包含哪三个层次
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7、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三大类?就地/迁地/离体保护
全A模拟一、二
1.停止光照,C3的变化及其原因 上升、co2固定进行,c3还原受阻 2.停止供应CO2,C5的变化及其原因 上升,c3还原进行,co2固定受阻 3.突触传递的特点及原因
单向传递、突触递质的释放为单向的
4.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各自分泌什么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
5.细胞膜的功能由哪三点?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传递 6.婚姻法规定不能结婚的近亲指什么? 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7.为什么酶促反应的水浴温度为37度
酶的活性最适应 8.生命调节的特点是什么?神经与激素共同调节
9.DNA四种单体的中文名称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酸 10.画出DNA一个单体结构简图,并标上各部位名称
11.谈高中生物程序性知识的有效教学 篇十一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学习过程性知识的第一个阶段,是了解过程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 第二阶段,经过各种变式练习,使贮存于命题网络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一般方法或一般途径的程序性知识。第三阶段,过程性知识依据线索被提取出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二、高中生物程序性知识的主要类型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程序性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哪些是程序性知识,才能针对程序性知识的特点有效组织教学。高中生物学科中涉及程序性知识的内容主要有:实验操作步骤或程序,如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制片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探究性学习过程(或调查活动的基本程序),如人类遗传病的调查需要经过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分组调查、获得足够的调查数据—汇总结果、统计分析等步骤;科学史类知识的认知顺序,如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发现实验现象—做出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假设—测交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等;事物发展的顺序性,如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又分为联会—四分体—中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子细胞的过程等;科学方法的一般步骤,如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类比推理法等。由于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其探索和发现过程一般都是按照程序性的基本历程进行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程序性的知识体现的就比较多,我们需要在这一类知识的讲解时采取恰当的方法,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这一类知识的教学效率。
三、有效教学的实施
要有效地组织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深入研究这一类型知识的共同点,理清思路,找到规律,才能有序组织。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问卷、评价,形成了这一类知识教学的基本思路。
1.理清各种知识类型的基本程序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程序性知识,既然称之为程序性知识,就要理清其基本认知程序或操作程序,然后将认知程序或操作程序介绍给学生,有规可循的知识,学生掌握和运用起来会更容易。如假设—演绎法的基本操作程序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理清这样的程序后,我们可以将这种知识延伸到其他类似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比如我们在分离定律讲解过程中,给学生理清假设—演绎的基本程序,然后将假设—演绎的方法运用于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在染色体上、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起来就能够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认识其他类似的知识或探究活动时,也能够加以运用,提高效率。
2.明确每一步骤的教学关键
理清每种知识类型的基本程序后,要理清每一环节的基本要点及原理,对每一环节的基本点要给学生强调清楚。如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制片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操作程序中,解离步骤中解离针对的材料,解离所用的药剂,解离的时间及目的等;漂洗的目的是什么,使用的材料及漂洗的时间等;染色所用的染色剂,染色的时间等;制片的过程,包括制片注意事项,如何放盖玻片,制片后的压片及压片的目的等。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区分解离和压片的作用的差别;漂洗为什么是为染色服务的等知识关键点。
3.总结一般规律,形成基本模式
无论是哪一类知识的教学,最终要总结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程序性知识也不例外,且这一类知识更有规律可循,只是不同的程序性知识的规律不同而已。如假设演绎法是事物认识的一般规律,即发现现象—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基本过程;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则都是根据染色体(或DNA)的变化规律来进行的。认识到这些规律,一是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到位,二是学生也更容易记忆。
4.按照程序有序组织教学,并理清每一程序之间的因果关系
理清和总结好规律后,在教学时就要按照预定程序进行教学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告知学生每一程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什么要强调前后关系,如果倒置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如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和观察的基本程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是切断细胞之间的联系,让细胞分离,漂洗的目的则是洗去解离液,为染色做准备。因为解离液为酸性物质,而染色使用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如不洗去解离液就不容易染色。染色之后才能制片,因为染色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因此染色必须在制片之前。制片的过程需要压片,压片的目的是让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由此可见,这些预定程序的前后顺序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理清之后,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5.构建概念图,便于理解
程序性知识在总结分析后,要构建出概念图,这个概念图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同学们来构建,一是让同学们熟悉概念图的构建过程,二是概念图构建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概念图可以体现出程序性知识的关联性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有助于知识网络的构建,对同学们在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认识及将来的复习上都有很大的帮助。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解离(让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着色)→染色(碱性染色剂染色)→制片(其中压片目的是让细胞分散开)。
6.知识运用举例
对某一知识学习后最为重要的是运用。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就要不断地运用并加以强化。如“假说—演绎法”是在学习“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知识时总结得出的,在我们日常解题时也要学会运用。如:现有世代连续的两试管果蝇,甲管中全部是长翅果蝇,乙管中既有长翅(V)果蝇又有残翅(v)果蝇。为确定两试管果蝇的世代关系,可用一次交配实验鉴别,最佳交配组合是()
A.甲管中长翅果蝇自交繁殖
B.乙管中长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交配
C.乙管中全部长翅果蝇互交
D.甲管中长翅与乙管中长翅交配
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习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很难得出正确答案。对于这种类型题,我们就可以采用假设演绎的方法。
提出问题: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尤其要关注一次交配。
作出假设:(1)如甲管为亲本,乙管为子代,则甲管的基因型为Vv,乙管的基因型为VV、Vv、vv;(2)如甲管为子代,乙管为亲本,则乙管的基因型为VV、vv,甲管的基因型为Vv。
实验验证:哪一种推论正确呢?看上述两种假设,我们会发现,主要差别在乙管的长翅究竟是VV、Vv还是vv,这个判断其实比较简单,我们只要让乙管长翅果蝇与乙管异性残翅果蝇交配。
得出结论:如后代出现残翅果蝇(vv),就说明假设(1)是正确的,如不出现残翅果蝇,则说明假设(2)是正确的。因此这一题的正确答案是B。
一、概念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学习过程性知识的第一个阶段,是了解过程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 第二阶段,经过各种变式练习,使贮存于命题网络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一般方法或一般途径的程序性知识。第三阶段,过程性知识依据线索被提取出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二、高中生物程序性知识的主要类型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程序性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哪些是程序性知识,才能针对程序性知识的特点有效组织教学。高中生物学科中涉及程序性知识的内容主要有:实验操作步骤或程序,如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制片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探究性学习过程(或调查活动的基本程序),如人类遗传病的调查需要经过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分组调查、获得足够的调查数据—汇总结果、统计分析等步骤;科学史类知识的认知顺序,如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发现实验现象—做出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假设—测交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等;事物发展的顺序性,如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又分为联会—四分体—中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子细胞的过程等;科学方法的一般步骤,如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类比推理法等。由于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其探索和发现过程一般都是按照程序性的基本历程进行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程序性的知识体现的就比较多,我们需要在这一类知识的讲解时采取恰当的方法,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这一类知识的教学效率。
三、有效教学的实施
要有效地组织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深入研究这一类型知识的共同点,理清思路,找到规律,才能有序组织。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问卷、评价,形成了这一类知识教学的基本思路。
1.理清各种知识类型的基本程序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程序性知识,既然称之为程序性知识,就要理清其基本认知程序或操作程序,然后将认知程序或操作程序介绍给学生,有规可循的知识,学生掌握和运用起来会更容易。如假设—演绎法的基本操作程序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理清这样的程序后,我们可以将这种知识延伸到其他类似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比如我们在分离定律讲解过程中,给学生理清假设—演绎的基本程序,然后将假设—演绎的方法运用于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在染色体上、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起来就能够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认识其他类似的知识或探究活动时,也能够加以运用,提高效率。
2.明确每一步骤的教学关键
理清每种知识类型的基本程序后,要理清每一环节的基本要点及原理,对每一环节的基本点要给学生强调清楚。如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制片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操作程序中,解离步骤中解离针对的材料,解离所用的药剂,解离的时间及目的等;漂洗的目的是什么,使用的材料及漂洗的时间等;染色所用的染色剂,染色的时间等;制片的过程,包括制片注意事项,如何放盖玻片,制片后的压片及压片的目的等。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区分解离和压片的作用的差别;漂洗为什么是为染色服务的等知识关键点。
3.总结一般规律,形成基本模式
无论是哪一类知识的教学,最终要总结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程序性知识也不例外,且这一类知识更有规律可循,只是不同的程序性知识的规律不同而已。如假设演绎法是事物认识的一般规律,即发现现象—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基本过程;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则都是根据染色体(或DNA)的变化规律来进行的。认识到这些规律,一是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到位,二是学生也更容易记忆。
4.按照程序有序组织教学,并理清每一程序之间的因果关系
理清和总结好规律后,在教学时就要按照预定程序进行教学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告知学生每一程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什么要强调前后关系,如果倒置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如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和观察的基本程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是切断细胞之间的联系,让细胞分离,漂洗的目的则是洗去解离液,为染色做准备。因为解离液为酸性物质,而染色使用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如不洗去解离液就不容易染色。染色之后才能制片,因为染色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因此染色必须在制片之前。制片的过程需要压片,压片的目的是让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由此可见,这些预定程序的前后顺序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理清之后,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5.构建概念图,便于理解
程序性知识在总结分析后,要构建出概念图,这个概念图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同学们来构建,一是让同学们熟悉概念图的构建过程,二是概念图构建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概念图可以体现出程序性知识的关联性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有助于知识网络的构建,对同学们在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认识及将来的复习上都有很大的帮助。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解离(让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着色)→染色(碱性染色剂染色)→制片(其中压片目的是让细胞分散开)。
6.知识运用举例
对某一知识学习后最为重要的是运用。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就要不断地运用并加以强化。如“假说—演绎法”是在学习“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知识时总结得出的,在我们日常解题时也要学会运用。如:现有世代连续的两试管果蝇,甲管中全部是长翅果蝇,乙管中既有长翅(V)果蝇又有残翅(v)果蝇。为确定两试管果蝇的世代关系,可用一次交配实验鉴别,最佳交配组合是()
A.甲管中长翅果蝇自交繁殖
B.乙管中长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交配
C.乙管中全部长翅果蝇互交
D.甲管中长翅与乙管中长翅交配
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习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很难得出正确答案。对于这种类型题,我们就可以采用假设演绎的方法。
提出问题: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尤其要关注一次交配。
作出假设:(1)如甲管为亲本,乙管为子代,则甲管的基因型为Vv,乙管的基因型为VV、Vv、vv;(2)如甲管为子代,乙管为亲本,则乙管的基因型为VV、vv,甲管的基因型为Vv。
实验验证:哪一种推论正确呢?看上述两种假设,我们会发现,主要差别在乙管的长翅究竟是VV、Vv还是vv,这个判断其实比较简单,我们只要让乙管长翅果蝇与乙管异性残翅果蝇交配。
得出结论:如后代出现残翅果蝇(vv),就说明假设(1)是正确的,如不出现残翅果蝇,则说明假设(2)是正确的。因此这一题的正确答案是B。
一、概念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学习过程性知识的第一个阶段,是了解过程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 第二阶段,经过各种变式练习,使贮存于命题网络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一般方法或一般途径的程序性知识。第三阶段,过程性知识依据线索被提取出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二、高中生物程序性知识的主要类型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程序性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哪些是程序性知识,才能针对程序性知识的特点有效组织教学。高中生物学科中涉及程序性知识的内容主要有:实验操作步骤或程序,如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制片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探究性学习过程(或调查活动的基本程序),如人类遗传病的调查需要经过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分组调查、获得足够的调查数据—汇总结果、统计分析等步骤;科学史类知识的认知顺序,如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发现实验现象—做出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假设—测交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等;事物发展的顺序性,如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又分为联会—四分体—中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子细胞的过程等;科学方法的一般步骤,如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类比推理法等。由于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其探索和发现过程一般都是按照程序性的基本历程进行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程序性的知识体现的就比较多,我们需要在这一类知识的讲解时采取恰当的方法,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这一类知识的教学效率。
三、有效教学的实施
要有效地组织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深入研究这一类型知识的共同点,理清思路,找到规律,才能有序组织。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问卷、评价,形成了这一类知识教学的基本思路。
1.理清各种知识类型的基本程序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程序性知识,既然称之为程序性知识,就要理清其基本认知程序或操作程序,然后将认知程序或操作程序介绍给学生,有规可循的知识,学生掌握和运用起来会更容易。如假设—演绎法的基本操作程序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理清这样的程序后,我们可以将这种知识延伸到其他类似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比如我们在分离定律讲解过程中,给学生理清假设—演绎的基本程序,然后将假设—演绎的方法运用于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在染色体上、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起来就能够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认识其他类似的知识或探究活动时,也能够加以运用,提高效率。
2.明确每一步骤的教学关键
理清每种知识类型的基本程序后,要理清每一环节的基本要点及原理,对每一环节的基本点要给学生强调清楚。如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制片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操作程序中,解离步骤中解离针对的材料,解离所用的药剂,解离的时间及目的等;漂洗的目的是什么,使用的材料及漂洗的时间等;染色所用的染色剂,染色的时间等;制片的过程,包括制片注意事项,如何放盖玻片,制片后的压片及压片的目的等。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区分解离和压片的作用的差别;漂洗为什么是为染色服务的等知识关键点。
3.总结一般规律,形成基本模式
无论是哪一类知识的教学,最终要总结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程序性知识也不例外,且这一类知识更有规律可循,只是不同的程序性知识的规律不同而已。如假设演绎法是事物认识的一般规律,即发现现象—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基本过程;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则都是根据染色体(或DNA)的变化规律来进行的。认识到这些规律,一是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到位,二是学生也更容易记忆。
4.按照程序有序组织教学,并理清每一程序之间的因果关系
理清和总结好规律后,在教学时就要按照预定程序进行教学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告知学生每一程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什么要强调前后关系,如果倒置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如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和观察的基本程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是切断细胞之间的联系,让细胞分离,漂洗的目的则是洗去解离液,为染色做准备。因为解离液为酸性物质,而染色使用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如不洗去解离液就不容易染色。染色之后才能制片,因为染色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因此染色必须在制片之前。制片的过程需要压片,压片的目的是让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由此可见,这些预定程序的前后顺序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理清之后,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5.构建概念图,便于理解
程序性知识在总结分析后,要构建出概念图,这个概念图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同学们来构建,一是让同学们熟悉概念图的构建过程,二是概念图构建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概念图可以体现出程序性知识的关联性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有助于知识网络的构建,对同学们在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认识及将来的复习上都有很大的帮助。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解离(让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着色)→染色(碱性染色剂染色)→制片(其中压片目的是让细胞分散开)。
6.知识运用举例
对某一知识学习后最为重要的是运用。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就要不断地运用并加以强化。如“假说—演绎法”是在学习“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知识时总结得出的,在我们日常解题时也要学会运用。如:现有世代连续的两试管果蝇,甲管中全部是长翅果蝇,乙管中既有长翅(V)果蝇又有残翅(v)果蝇。为确定两试管果蝇的世代关系,可用一次交配实验鉴别,最佳交配组合是()
A.甲管中长翅果蝇自交繁殖
B.乙管中长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交配
C.乙管中全部长翅果蝇互交
D.甲管中长翅与乙管中长翅交配
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习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很难得出正确答案。对于这种类型题,我们就可以采用假设演绎的方法。
提出问题: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尤其要关注一次交配。
作出假设:(1)如甲管为亲本,乙管为子代,则甲管的基因型为Vv,乙管的基因型为VV、Vv、vv;(2)如甲管为子代,乙管为亲本,则乙管的基因型为VV、vv,甲管的基因型为Vv。
实验验证:哪一种推论正确呢?看上述两种假设,我们会发现,主要差别在乙管的长翅究竟是VV、Vv还是vv,这个判断其实比较简单,我们只要让乙管长翅果蝇与乙管异性残翅果蝇交配。
【高中生物细菌的知识点】推荐阅读:
关于酶的高中生物知识点09-01
高中生物复习中的知识点、线、面08-24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10-19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09-22
高中生物20个实验重点知识07-03
高中生物蛋白质代谢知识点总结07-27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人物总结08-21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开题报告09-04
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几点体会08-29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