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论文

2024-08-03

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论文(共8篇)

1.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论文 篇一

关于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的话题

关于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的话题

Our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for our lives.We need the fresh air, the clean water and so on.In the past, there were many trees around us ,the air was fresh and the river was clean.But now,people cut down many trees.Air pollution and water polloution are very serious.The environment around us becomes very terrible.We should protect our environment.First, we should plant many trees to keep water.Second , we can ride a bike or walk to the school and work..Third , we shouldn’t throw the dirty water into the river.Fourth, we shouldn’t use the plastic bags.Finally, we can ask more people to join us.

2.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论文 篇二

1.1 森林滥砍滥伐现象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矗立而起, 所需的木材生产的任务量随之加大, 森林的砍伐日显频繁。人们只是一味的为了建房而砍伐树木, 却不重视木材的种植, 导致森林失去了伐育的平衡发展。只注重经济效益, 不注重森林的生态效益, 导致森林木材的消耗过重却得不到补充, 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地减少, 林业的资源枯竭。森林中大部分的动物及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 物种大量减少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 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以目前这种资源高消耗的状况可以看出中国森林资源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1.2 虫害、火灾频繁

在保护森林资源的问题上, 森林火灾是不容小觑的问题。一直以来, 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大部分都是人为引起的, 火灾的发生不仅仅烧毁了森林, 更严重的是破坏了林木的分布密集度, 使得森林的结构分布遭到毁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人们在刮风的天气烧秸秆、烧稻草, 一不小心就会引起森林火灾;或者是在清明节前后采用烧纸的形式祭奠逝去的先人引起森林火灾。由于人们防火意识的淡薄、防火意识差, 火灾预防与控制力低下, 造成一系列的森林火灾, 破坏了森林资源。

我国的森林病害虫的种类有成千上万种, 追其根本还是人类自己造成的。由于大量森木被砍伐和火灾的形成, 导致森林结构发生变化, 森林的生物链也遭到破坏。这样一来, 病虫害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受到破坏, 森林的自我抗病虫的能力就会降低, 加上相关部门对虫灾的不重视, 监测系统不完善, 预防工作不到位, 久而久之病害虫的数目会增多, 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会加大。

1.3 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我国的森林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有着很大的不均衡性, 而且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表现在:林木的种类结构不合理, 用在建筑上的木材种类比例加大, 其他的木材种类相对减少, 珍贵树种的种类更少。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等东北地区, 其他地区比较少。森林资源一旦分布不均衡, 森林的整体功能的发挥就会受到制约, 而这些不平衡因素的原因更多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

2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2.1 深刻认识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坚持不懈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对于森林防火的认识, 要遵循我国森林防火的十六字方针: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在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的季节, 比如清明节, 人们祭奠活动就会有烧纸的现象;阳春三月, 出外旅游的游客也会随之增多。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有关部门就要明确规定在规定区域内禁止烧纸或乱扔明火, 换用献鲜花的形式来缅怀先人, 这样既能够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还能保护环境。在各大旅游景点要随处贴上防火的标志。除了人为地防火, 在不断发展的现代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 利用科学的工具对火灾进行监测。火灾的发生是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发生的, 因此, 利用遥感技术对火灾的预防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有了这一系列的预防工作, 火灾的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

2.2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 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对于森林的种植而言, 在种植的过程中就要做好监测工作, 按照什么类型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类型的树木, 合理搭配树种。还要按照需求选择抗病虫能力较高的树种, 这样就能从树木根源杜绝病虫害的侵害, 起到对害虫防治的效果

对于病害虫, 同样要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对于刚要成型的虫卵要组织群众力量进行捕杀, 把害虫尽早消灭, 以减少害虫的数量。另外, 还可以利用新型药剂对害虫进行消灭。在树干的根部喷洒对木材没有害处的药剂等等、引诱害虫自投罗网, 同时, 可以采用昆虫诱捕器来捕捉, 可以利用森林生物链的关系, 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适当放一些猫头鹰、山雀等鸟类对病害虫进行捕捉等方法防止病虫害的威胁, 从而达到森林资源保护的效果。

2.3 落实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重要性的思想意识

只有相关的法律制约以及相关部门领导人的监督宣传, 才能更有效的使人们从潜意识里知道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要大力宣传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从而使人们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相关镇政府、村委会要起带头作用, 要坚持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上, 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 针对在森林资源保护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从实践出发, 找出问题的突破口, 带领人民群众解决问题, 努力把属于自己家乡的森林资源保护好、爱护好、管理好。只有在相关领导的带领下, 人民群众才能认识到森林资源的宝贵, 对于封山育林、防虫防火的工作也会支持, 在开采的过程中也会懂得分寸、适度。

3 结语

森林资源是维系生态安全的重要体系。它的存在净化了空气, 阻隔了城市带来的噪声, 为人类营造了舒适生活的优美环境。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的发展, 巩固森林绿化的效果, 应以与时俱进的目光, 积极保护森林资源。要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提高公众对森林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提高执法工作人员的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 严惩不法分子, 从而建立健全稳定的森林资源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杰.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2) .

3.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论文 篇三

一、耕地保护的内涵和意义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一定的耕地生产能力或潜力不仅仅意味着维持一定数量的耕地,而应该是维持一定数量、一定质量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相统一的耕地。保护耕地的意义是由耕地的重要性所决定的。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原料主要来源于耕地。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做保障。第二,耕地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耕地为农村人口提供了主要的生活保障,是城市居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在现阶段,耕地仍然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社会保障,多数农民还离不开农业生产,离不开农村生活,离不开耕地保障。第三,耕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包括生态保育、清洁空气、涵养水源、美化景观等。我国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面对严峻的耕地资源现状,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稳定一定的耕地面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二、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耕地保护意识淡薄

一些地方领导目光短浅,认识不到保护耕地、依法合理用地的重要性,不能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片面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耕地保护,“比较利益”、“重工轻农”、“重钱轻粮”等观念根深蒂固,违法占地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土地违法案件,大到重点工程,小到农村宅基地,从市区到乡镇、村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甚至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

(2)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减少速度快

近几年,我国耕地总量逐年减少,因各项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地减少耕地过多,而与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相背离的是人口逐年增加,二者的共同结果是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据统计,随着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耕地必将被进一步占用,加上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数量会进一步减少,人地矛盾会更加突出,这将使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

(3)耕地质量不高,退化严重

在现有耕地中,中低产耕地比例相对较高,无限制因素、质量好的高产耕地相对较少。由于耕地投入水平低、生产条件差,抵御水旱等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导致耕地质量和地力下降,产量不稳。比如部分望天田和旱地由于自身水源条件差,土地零散不平,缺乏相应的灌溉设施,加上土壤肥力不足,农业产量不高。更有甚之,有些农民盲目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状,降低了耕地的生产潜力,打破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大量的化肥农药加上工业“三废”已成为耕地的主要污染源,使得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这降低了耕地的生产性能,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在我国很多地区,耕地多分布于山区丘陵,质量普遍较差,分布零散,生态环境恶劣,宜农面积少,限制因素较多,开发难度大,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可以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的日益枯竭,加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求对开垦后备土地资源的限制,要保证未来耕地面积不减少十分困难。

(5)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缺乏

农地开发整理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但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持续的宏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农地平整、农田水利、农田防护等诸多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予以保障。而当前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方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资金较为单一有限。加之,有的土地开发整理资金运作不够规范,资金挪用、占用、滞留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进展,也就不利于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我国城镇化下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1)增强耕地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

国际经验表明,人们对耕地的非生产功能的需求会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断提高。伴随这种需求的变化,耕地保护意识的内涵也应随之而改变。一方面,将农业生产与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相结合,使得农业生产从原有的谷物生产为主,向生态型农业、观光型农业转变[。另一方面,要重视耕地的非生产性功能,使耕地生产为城镇化服务,提升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更加充分地激发城乡居民保护耕地的热情与主观能动性。把耕地当做自己家业进行经营的积极性。耕地资源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合理有效地利用耕地,农民作为耕地直接使用者,保护耕地的根本动力是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提升耕地效益可以增强农民立耕地资源保护激励机制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由政府主导的各种强农扶农富农政策,包括各种补贴和社会福利;二即通过市场调节,积极发展由生产农产品而衍生出来的相关产业,发展各种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使广大农民受益。通过经济刺激广大农民的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将保护耕地变为广大农民的一种自觉行为。

(2)创新土地保护制度,统筹城乡发展

城镇土地的盲目无序扩张归根结底是因为土地制度的不完善。所以,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减少耕地浪费和乱占耕地的关键。一是要加快深化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加强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更管理,严格区分公益性与经营性土地的用地性质,严格控制土地变更。加快改革征地制度,用市场价格来确定征地补偿标准。二是要完善土地市场。强化土地制度保障,建立起完善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调节建设用地供应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加强规划控制,建立耕地保护体系

加强规划控制,建立耕地保护体系,也就是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中,要十分重视产业结构转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其次为加强对开发规划的控制。在制定开发规划项目立项时,要严格遵循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事先做好有关耕地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等的工作。此外,最好建立耕地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对耕地资源实行动态监测,为随时获取有关信息,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有效监管服务,促进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

(4)加大投资,适度开发后备资源

根据适宜性原则、市场原则,结合各地区的特征,调整耕地的利用结构,将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在调整农地利用结构的过程中,必须使耕地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按照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建立良性的生态农业,防止土地退化及质量下降。

结束语

总之,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快关于耕地资源保护管理的研究,积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海波,关欣,谭晓.论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以长沙县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04)

4.关于保护长诏水库水资源的倡议书 篇四

水,滋润万物,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新昌长诏水库——新昌的供水型水库,就是新昌38万人民的生命之源,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无穷财富!

长诏水库位于曹娥江支流新昌江上,坝址在长诏村上游,距新昌县城14公里。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76平方公里,总库容1.78亿立方米,正常库容1.36亿立方米。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水力发电。水库下游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防洪面积13万亩,灌溉新昌、嵊县、上虞3县(市)农田29万亩(实际已灌溉面积44万亩),水电站装机3台总容量6000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650万千瓦小时。

目前长诏水库水质总体较好,基本达到了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Ⅰ类水标准。但由于人口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负荷直接流入库区,致使水库水质仍存在着高富营养化的潜在威胁。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新昌生命之源永远的微笑,为了明天的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我们郑重向大家发出倡议:

一、争当一名环保志愿者。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及时劝阻他人不文明行为,主动清理、打捞村庄、河道中的垃圾物;

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提倡变废为宝,回收利用。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垃圾袋等物品,不让动物尸体、粪便,农药瓶罐,生活垃圾、污水等进入溪河;

三、积极使用绿色有机肥料,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海纳百川,聚沙成塔。只要人人都有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我们共同的行动之中,以坚定的决心和百倍的信心,奉献出我们的爱心、恒心和责任心,我们就一定能护好青山绿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场景必将会展现在子孙后代的面前!

新昌中学高一六班

5.关于太湖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的报告 篇五

一、太湖的简介

太湖是太湖流域第一大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又是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面形态如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为典型的圆弧形岸线,东北岸曲折多湾,湖岬、湖荡相间分布,以湖岸计算的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太湖中现有51个岛屿,总面积89.7平方公里。因此太湖实际水面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总线405公里。平均水深1.89米,从湖底地形可见湖盆的地势是由东向西倾斜,湖盆形态呈浅碟形。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水域面积约为3159平方千米。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历史上太湖水域基本属苏州所辖,今三分之二水域在苏州行政区划之内。过去认为太湖是由长江、钱塘江下游泥沙封淤古海湾而成,有一种说法是近一万年前陨石撞击形成的湖荡区,产生了太湖、阳澄湖、淀山湖、金鸡湖、独墅湖、汾湖等众多湖荡,天体猛烈撞击而产生了一次较强大的地震等破坏,故古人称太湖为震泽。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公尺,蓄水27.2亿立方公尺。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泄长江,以娄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黄浦江为主(“三江”)。黄浦江为最大泄水河道约占总出水量的80%。其余诸河港流量较小,每因海潮顶托或江水上涨而倒流。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对航运、灌溉和调节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它自镇江谏壁口引长江水南流,穿过太湖水系众多的河流和湖荡,吞吐江湖,调节水量,成为这个水网的重要干流。湖中现存岛屿40多个,以西洞庭山最大。东岸、北岸有洞庭东山、灵岩山、惠山、马迹山等低丘,山水相连,风景秀丽,为著名游览区。沿湖丘陵和湖中岛山盛产茶叶、桑蚕以及亚热带果品杨梅、枇杷、板栗、柑橘等。太湖平原旧河网大都河道浅窄多曲、排灌系统紊乱,洪渍仍是潜在威胁。现已进行统一规划,禁止盲目围垦,并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二、太湖的旅游资源

太湖是平原水网区的大型浅水湖泊,湖区号称有48岛、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其有不带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称。无锡山水、苏州园林、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名旅游胜地。1982年,太湖以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太湖位于富饶的上海、南京、杭州三角区域中心,周围则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串连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2010年11月8日,我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五湖”与“五 岳” 在岳阳市隆重举行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并联合发布《洞庭湖宣言》,誓言开创中国最美山水旅游的新模式。“五湖”“五岳”历来被称为中华大地最佳的旅游胜地,游五湖,洞庭波澜壮阔、巢 湖气吞吴楚、鄱阳渔舟唱晚、洪泽古堰风韵、太湖隽秀天下;登五岳,看尽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幽、嵩山之峻。由湖南省旅游局、岳阳市政府、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将以全新的整合模式向世界推出这些旅游度假目的地,顶级的自然资源与多样的文化形式将得到整合,突 显中华民族特色。“五湖牵手五岳” 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大胆探索,将开启旅游区域合作的新篇章,“五湖”和“五岳”从此可以携手共进,合作发展;“五湖牵手五岳”,更将促进“五湖、五岳”周边省市经济的科学发展,促使其采取更加低碳、更加生态、更加 和谐、更加开放的发展方式。

三、太湖的特产

太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河网调蓄量大,水位比较稳定,利于灌溉和航运。太湖流域总面积36500平方公里,人口3400万,以不到全国0.4%的国土面积创造着约占全国1/8的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太湖现有鱼类106种,隶属15目24科,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共有54种。太湖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一)太湖三白

吴郡太湖产名食,以太湖银鱼、白鱼、白虾三味湖鲜之形冠名,此说约定俗成、年代久远、绘声绘色。

1、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特产。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银鱼又是江苏传统外贸产品,太湖牌冷冻银鱼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日本人常把银鱼与鲱鱼籽、海胆酱一起,配上调味品,制成珍贵菜肴。将银鱼晒成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烹制前,用水浸一下,柔若无骨,制成各类应时名菜,不比鲜银鱼逊色。八十年代太湖银鱼南移滇池,西湖,成为当地的名特产。

2、太湖白鱼: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白鱼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长,以小鱼虾为食,是太湖自繁睡鱼类,一年四季均可捕获,在六.七月生殖产卵期捕捞产量最高。《吴郡志》有“吴人以芒种日谓之入霉,梅后十五日谓之入时。白鱼至是盛出。谓之时里白”。解放后,对白鱼资源进行保护,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1300多年前,太湖白鱼就被老百姓夸为无锡第一鱼。太湖白鱼又称太湖银刀,相传这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明朝末年,清兵打入太湖,太湖渔民张三带领一帮人与南下的清兵在太湖一带激战。一次,张三在湖上与清兵作战时,手臂中箭,手中大刀掉入湖中。他忍住剧痛,弯腰从湖中拾起一把银刀,向清兵杀去,清兵被他的神勇给镇住了,纷纷落荒而逃。张三再一瞧手中,原来是一条银光闪烁的白鱼,这样银刀这个名字就叫开了。”

3、太湖白虾: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是人民喜爱的水产品。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去皮后便是“湖开”。虾还可入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酒后喝一碗虾米汤,顿觉肠胃舒适,美味不尽。

(二)太湖珍珠

太湖珍珠,又名:太湖珠。是按产地分类的九大珍珠品种之一。我国古代珍珠的四大产地分别为合浦、南海、洞庭和太湖,其中太湖珍珠以“无核”为奇,现代太湖珠大都是人工养殖,其特点是表面褶皱少,圆润柔和,光泽明艳。清慈禧太后曾大量使用淡水珍珠养颜,传言她曾赞誉:“东球南珠,不如太湖淡水珍珠”。太湖现在也是我国江、浙一带的淡水养殖珍珠的重要基地之一,产珠的软体动物以河蚌类为主,太湖珍珠养殖也曾经盛极一时,但是,浙江诸暨一带珍珠养殖集群化发展迅猛,后来居上。太湖珍珠是淡水珍珠,具有光泽明亮、粒圆饱满、细腻光滑、形佳色美、硬度高、比重大、弹性好、正品率高等优点,它既是珍贵的装饰品,又是贵重的药材。珍珠清热解毒、性寒、味甘甜、潜阳,能镇心安神、止咳化痰、明目止痛、收敛生肌、治疗高血压、老年支气管炎,胃溃疡等,是珍珠散、六神丸、小儿回春丹等2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成分之一。珍珠制品还有增进身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化体质、延缓衰老等功能,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热门货。

(三)太湖蟹

太湖蟹,生长于太湖水域,亦称螃蟹,其背壳坚隆凹纹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脐,雄尖雌团,内有硬毛。蟹系洄游性生物,每年秋冬,二龄蟹性腺成熟,便成群结队顺流东下,至江海交汇处的浅海中,繁殖而后终生。次年初夏,孵化后的蟹苗又逆流而上,返回至太湖水域落户,经多次蜕壳,逐渐长大,次年便成大蟹。1949年以后,因沿江建闸,蟹苗难以洄游,1966年起以人工流放蟹苗,1公斤蟹苗可出成蟹3—4吨。

太湖蟹个大体重,蟹黄肥厚,肉质细嫩,腴美异常,辨别太湖蟹可从“青壳、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这五个特征入手。

青壳——即蟹背略呈青色,感觉清、亮、爽,熟蟹蟹背通体呈鲜艳红色。

白肚——即蟹肚呈白色,光泽有生气,给人水亮玉质般美感。此白色为本白(只要不是铁锈色),有点象牙色。现有不法商贩用化学药水将蟹肚洗白(漂白),这种经过加工的螃蟹在蒸熟后背部留有明显的痕迹。

金爪——即蟹脚爪尖上呈烟丝样金黄色。

黄毛——即蟹钳(螯)上的绒毛,蟹爪上的须毛呈金黄色。蟹钳(螯)绒毛密而软,蟹爪须毛清爽。

体壮——即二螯八爪肉感强、强劲有力,西风起时能在玻璃板上横行霸道。食用方法与营养价值。

“秋风响,蟹脚痒”,从寒露到立冬,是太湖蟹大量上市季节。古人诗曰“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民间也有“农历九月吃雌蟹,农历十月吃雄蟹”习俗以及赏菊、吃蟹、喝黄酒的饮食文化。太湖蟹传统吃法有清蒸、水煮、面拖、酒醉、腌制等,取出蟹肉后,还可制成蟹肉狮子头、孔雀虾蟹、蟹油水晶球、炒蟹粉、蟹粉小笼包等名菜、名点。俗话说:“蟹味上桌百味淡”,太湖蟹除了味美,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太湖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10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计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哺氨酸等。太湖蟹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4克,含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克,含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热量139千卡,各项主要营养指标居一般水产品之首,此外还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无机微量营养元素。

四、太湖的环境问题

太湖富营养化明显,磷、氮营养过剩,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属严重超标,局部汞化物和COD含量超标。太湖是长三角的母亲湖,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生命之源。然而,太湖水污染令人忧虑。

(一)太湖水污染较严重。太湖仅有四成水体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而七成水体已达到富营养水平,主要污染物浓度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蓝藻时有爆发。

(二)整个流域水质型缺水严重。地表水质恶化是地下水大量开采的直接原因,而超强度开采导致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及优质地下水资源的浪费。规划新建、扩建及在建的太湖大型取水口又加大了太湖年取水量。考虑到未来用水以及生态用水扩大等因素,至2020年,环太湖地区需水量至少比2000年增加约30亿方。而根据太湖调度运用方式,太湖调节容积只有10至20亿方。

(三)太湖的网围养殖、圈圩养殖已经超过了太湖的承载能力,严重影响太湖局部水域的生态环境,破坏湖泊生态功能。以大规模集中式网围养殖的东太湖为例。东太湖是太湖向下游泄洪和向上海等地供水的主要通道,通过东太湖泄出的水量约占太湖泄水总量的70%-80%。由于湖浅、水清、风浪和水位变幅小,东太湖成为围网养殖大闸蟹的主要区域之一。网围养殖需投放大量饵料,残饵积沉湖底,成为水中有害藻类生长的肥料,使水质的富营养化更加严重。此外,投放的部分水草腐烂和螃蟹排泄物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四)东太湖沼泽化。东太湖水浅,原本底泥肥沃,水生植物发育良好,可以大量吸收湖水和底泥中的营养盐,起到净化湖水和防止富营养化的作用。但由于东太湖水面的大部分为网围养殖,水草生长旺盛,形成了东太湖独特的生态系统。“湖流向东输送了大量泥沙和营养湖,湖盆变浅,为湖中挺水水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网围养殖和茂盛的挺水水生物减少了东太湖的风浪和流速,为落淤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大加速了东太湖的沼泽化进程”。“湖泊沼泽化是湖泊消亡的前奏。

(五)防洪压力不断加重。地面沉降使防洪大堤的堤顶高度相对降低,从而使防洪标准降低。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防洪标准仅为20至50年一遇,中小城镇的防洪标准则更低;江堤海塘等部分已建工程尚存在标准不足等薄弱环节;由于地面沉降、河道淤积、城镇及圩区面积扩大,河湖面积减少,城市城区规模不断扩大,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保护对象不断增加,防洪战线拉长,防洪压力加重。

(注:以上为2007年以前包括2007年太湖的主要环境问题。)

五、太湖的环境保护面临难题

(一)行政交界水域污染管理问题

此处污染,彼处受害。如,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镇与江苏省苏州市所属吴江市盛泽镇相邻,流过太湖流域主要城市常州、无锡、苏州的京杭运河在此地成为江浙两省的界河。江浙两省交界水域污染严重问题仅依靠各自的力量难以解决。

(二)局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

经济利益驱动是东太湖网围养殖面积难以压缩的重要原因。高密度的围湖养殖以太湖的资源成本、生态环境成本换取局部的、有限的经济效益,从大局看,得不偿失。从局部看,需要寻找替代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三)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工业化速度、产业、行业结构状况等,对太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环境的污染和环境保护直接相关,容易发生矛盾。

六、太湖的发展前景---生态旅游

选择一个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能增加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还易于协调不同行政区划利益的产业,对于启动”太湖共同体“是现实的。以发展环太湖生态旅游为粘合剂,是太湖环境保护的共同利益与各城乡产业发展互动的最佳选择。原因如下:

(一)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旅游“、”绿色旅游“、”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西方旅游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和舒适的沙滩(Sand),使居住于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静,”3S“作为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境意识的增加,西方游客旅游从”3S“转”3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olgia)“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的最高精神境界。环境的恶化使人们追求健康、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愿望更为强烈,21世纪生态旅游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

(二)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太湖周边城乡产业发展的有益选择太湖是长三角的天然珍珠,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无价之宝,环太湖城乡发展生态旅游业在资源上得天独厚、在时间上是天赐良机。

1、环境效益: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业的生命之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2、经济效益:旅游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提供的就业机会多。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的六大要素,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有资料说,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相关行业相应增加43元。旅游兴业,旅游致富。旅游业可以为环太湖城市和村民带来经济效益,就地增加收入,明显改善生活。

3、社会效益:旅游业的发展,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提升村民文明行为。

(三)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各方面的共同利益,便于协调。

在行政区划和地方利益的现实体制下,共同的需求、共同的利益,是各方合作的粘合剂。有的产业,各地可以独立兴办,如制造业。有的产业,受制约于共同的环境条件,如旅游业。这是由旅游产业特点决定的。

1、发展旅游业要求交通便捷,无障碍通达。无论哪一种交通方式(飞机、铁路、公路、水上)都不受行政区划的分割。只有交通便捷,无障碍通达,”进得来,出得去“,各方才能受益。

2、发展生态旅游,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净化环境是环太湖城乡人民共同的要求和愿望,有协作的内生动力。”保持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3、整治污染,保护环境,需要省市政府、环太湖城乡人民共同努力,长效管理。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述环境污染的难题,才有望逐步解决。

七、太湖的发展方法

(一)大型、高档度假区与中小型、乡村度假区相结合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太湖山水、古吴文化,桥岛风光、田园野趣,美食度假,游乐世界"为特色,以度假、休闲、观光、游览、康复、运动、娱乐为主要内容。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服务一流。可以满足国内外旅游花费较高客人的需求。

发展中小型、乡村度假区,可以满足普通游客3-5日游(度假)需求。乡村度假区需求量大,卫生条件要求高,而购置设备设施的资金要求相对低。分布较散,有利于参观名胜古迹后,就近享受原生态休闲度假生活。

(二)大中型湖、大中型项目开发相结合

环太湖和阳澄湖、澄湖景点的旅游规划、景点恢复和建设相结合。大中型旅游项目的开发相结合。

(三)人文资源与自然风光、生态项目开发相结合

环太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且等级高,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现场验收予并以公示的景区共有4家,除中山陵景区外其余3家均位于环太湖,它们是苏州拙政园、周庄古镇和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景区。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就更多了。

发展环太湖生态旅游,让游客在参观名胜古迹、古镇的同时,享受自然风光、天然温泉和生态环境,既符合旅游发展趋势,又有广阔的市场。

八、政府对太湖的治理及治理目标

2007年5月,太湖无锡水域大面积爆发蓝藻,严重影响城市运转、人民生活。这一事件后,无锡政府对太湖治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污染企业“大开杀戒”,并投入以百亿计的资金治理太湖。周铁镇作为环太湖的城镇之一,贯彻无锡政府的指令,协调各方,开展了疏通河道,捕捞蓝藻,污水处理等一系列活动,并联合分水村委,在环太湖地区设置蓝藻监控室,24小时密切关注太湖蓝藻问题。同时,周铁政府鼓励人民监督,积极对待人民的举报,这些举措对太湖的治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多方努力下,2010年年底,无锡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

2010年,无锡提前两年基本完成了国家治太总体方案确定的重点工程,梅梁湖、月亮湾生态清淤完成289万立方米,建成环太湖生态防护林1667公顷,完成梁鸿湿地等入湖河道湿地恢复工程。68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预计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86.5%。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改善,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确保了城乡用水安全。2011年,无锡将继续扎实推进太湖(蠡湖)新城流域、太湖西部沿岸等重点区域水环境治理,继续实施梅梁湖生态清淤等项目,完成走马塘拓浚延伸河道工程。最新发布的“无锡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提出,要以太湖治理为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太湖无锡水域水质逐年好转。建设太湖新城“清水流域”示范区,全面消除城乡河道黑臭现象。

6.XX年关于水资源保护调查报告 篇六

XX年关于水资源保护调查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启华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对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先后察看了漳河镇饮用水源取水点、副坝食堂、漳河岸泊景点码头建设项目、泰山水库和罗河水库的渔业养殖、国宾酒店污水处理站等现场,详细了解了饮用水源保护、拦网养鱼和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召开了有市住建委、交通运输局、林业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旅游局、城乡规划局、工商局、水产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市环保局、漳河工程管理局、漳河新区管委会关于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情况汇报。5月29日,调查组将调查了解的对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市环保局进行了反馈。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近几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强监管,积极开展综合整治,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漳河水库整体水质达到地面水二类标准以上,库心水质达到一类标准,透明度达到7米,符合水体功能要求。

(一)建章立制,为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保障。一是建立了保护漳河的荆(门)襄(阳)宜(昌)三地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漳河水库环境监管协调小组。协助省环保厅制定了《湖北省漳河流域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移交处理工作制度》和《漳河水库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漳河支队网站沟通平台。今年6月1日,市政府及环保部门积极向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争取,在荆门召开了荆门、宜昌、襄阳三地漳河水库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省级试点座谈推进会,为做好漳河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开展漳河水库省级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加强流域联合执法等工作打下了基础。二是建立了漳河水库周边乡村环境管理网络。将水库周边34个村委会、居委会书记主任聘为义务监督员,发挥了保护漳河水源的宣讲员、示范员、监督员和联络员的作用。三是出台了漳河保护的相关规划和规范性文件。近几年来,市政府先后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漳河水源保护的决定》、《XX市漳河水源环境保护规定》。20xx年,市政府又先后编制了《漳河水库“三圈”范围线规划》、《XX市漳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等保护漳河水源的系列规划。这一系列制度、规定、规划的出台,为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强化监管,切实加强漳河水资源保护。一是严格审批,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项目建设。近几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 “两不增、一提高”(不得增加新的污染源和排污口,提高现有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则,制止了漳河镇虹亨公司“吊脚楼”、宝富科技公司培训楼等开发建设项目,拒批了不宜在漳河周边建设的观音寺、市老年优抚中心、宏图槽车生产线技改、鄂林木业有限公司粘合板等建设项目,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二是对位于漳河水库周边的洋丰佳源和中天荆化2家化工企业排污口和有关环保设施,安装了在线监控,实行了全天候在线和视频监控。同时对漳河水库5项水质基本参数和4项水质特征参数进行了连续自动监测,并通过荆门日报、荆门晚报、漳河环境监测支队网站和天鹅广场环境质量显示屏每周向公众发布水质监测状况,对可能出现的污染实行提前预警预报。三是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志牌设置安装工作和启动漳河湿地保护界桩工程。市水务局在漳河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保护界桩255个,在漳河一级保护区设置安装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牌14块,在准保护区设置安装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牌22块,在二级保护区设置安装道路交通警示牌18块、航道警示牌15 块。市住建委在漳河水库沿线88公里范围内埋设湿地界桩1758根,现已埋设695根,计划8月底完工。四是开展了漳河流域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市环保部门积极争取国家环境监察“先行先试”试点,建立了漳河流域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制度和程序,完善了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自律、环保监督、部门监管、联合执法”的工作体制。20xx年5月,试点工作通过验收;20xx年12月8日,国家环保部对我市漳河流域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给予了通报表扬。

(三)保护修复并举,推进漳河水资源生态环境建设。近几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推进漳河库区生态建设。一是对漳河库区边缘及其支流流域区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全部实行封山管护,将库区万亩林地划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二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市住建委将义务植树点定在漳河水库周边的山地,建成风景林300亩。漳河工程管理局投资300多万元,对观音岛、长青岛进行绿化和植被恢复,并在水库下游种植池杉8000余棵、芦苇30万株。漳河镇对库区的荒山荒坡、低产林和空地闲地进行改造,发展造林基地7780亩、经济林4980亩。这些工程的实施,加强了对周边山体的保护,净化了库区的水质。三是对破坏漳河流域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共查处违法案件23起,依法处理25人,有效打击了漳河流域的林业违法活动,使漳河森林资源得到了保护。

(四)开展综合整治,严肃查处污染漳河水资源的违法行为。一是依法拆除违法网箱养殖。近几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拆除了位于漳河罗河水域、泰山水域和总干渠烂泥冲水库水域的264个养殖网箱。对省农业厅许可的168个养殖网箱,已拆除135个网箱。二是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对洞沟纤维板厂年产 8000立方米的湿法硬质纤维板生产线、湖北金龙酒业有限公司年产7000吨食用酒精生产线、XX市汀龙木制品有限公司和水库岸边的刘湾煤矿、林家沟煤矿、西沟煤矿、杨湾煤矿、银铃沟煤矿、花子沟煤矿、李家洲煤矿、天发煤矿等违法企业依法实施了关闭,拆除了“人民公社食堂”和“简朴菜”等餐馆。督促洋丰集团佳源分公司和中天荆化公司完成了清污分流、污水闭路循环、冷却水达标排放的限期治理任务。三是对漳河水库周边的违章建设进行拆除。今年3月,漳河新区管委会对苏集村三处2800多平方米、京河村6户5000多平方米的大型违法别墅进行了强行拆除。四是对迎接村和仙女村共4处筑坝拦汊进行了整治。

二、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管理体制不顺,执法上难以到位。一是漳河水库的渔业行政执法、水行政执法被省农业厅、省水利厅授权给漳河工程管理局,导致地方政府及部门无法管理。二是漳河水库流域跨荆门、襄阳、宜昌等地,市政府在保护水资源工作上只能管理荆门范围,对于其他区域的环境违法行为,只能通过移送处理,致使违法行为不能得到及时查处。

(二)漳河水资源保护的执法监管合力还未形成。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涉及到环保、水利、林业、渔业、旅游、住建等多个部门,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各部门配合不够,没有形成执法监管的合力。

(三)污染漳河水质的拦网养鱼、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一是拦网养鱼污染漳河水质。如漳河水库罗河水域两年前承包给养殖户养鱼,养殖户为了快速获得经济利益,大量投放饲料,污染了罗河水域的水体,导致库边罗河村的27户农户101人没水吃,群众反映强烈。二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威胁漳河水质安全。漳河流域内,少数地方乱砍滥伐林木、部分群众毁林开荒种植农作物,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三是生活污水污染漳河水质。漳河水库周边农庄的生活污水经过简易处理后,通过农田、沟渠流入漳河。漳河、栗溪、马河等镇部分居民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漳河水库。

三、几点建议

(一)突出重点,着力解决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要解决群众关心、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和群众健康生活的污染问题。一是按规定的期限在今年12月底拆除漳河水库内剩余的33个养殖网箱。二是对漳河水库罗河水域的拦网养鱼在合同到期前,实行人放天养,确保水质达到类标准;合同到期后取消该养殖基地。同时要尽快解决好周边27户农户的饮水问题。三是要严格审批和管控漳河水库周边的建设项目,对所上项目必须进行环评,没有进行环评的项目坚决不能建设。对已开工建设而没有环评的项目,要先停工,待环评通过后才能建设。四是要严肃查处违章建设行为,同时要研究具体办法,对已建设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五是要积极实施清洁生产,科学施肥,引导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断降低农村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六是对库区周边的农庄要进行集中整治,通过整治没有达到环评要求的,要进行关闭和拆除。对今后需要建设的农庄,应通过规划和环评后,在漳河水库背水面集中选点建设,便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二)加强宣传引导,推进漳河库区科学发展。要制定漳河周边乡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引导和指导库区科学发展。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和引导漳河库区的农民向城镇转移,发展城镇经济。要立足漳河库区的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做大做强柑桔产业,发展茶叶、葡萄等特色产业,并将漳河库区特色农业作为绿色农业的示范区进行试点,引领库区群众脱贫致富。

(三)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保护漳河水资源的合力。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市政府要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问责制和考核机制,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为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各相关部门要依法履职,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合力。

(四)加强执法监管,切实保护漳河水资源。要始终保持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高压态势,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对违章建筑、筑坝拦汊、投肥养殖、向漳河排放污水等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同时要建立漳河水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健全荆、襄、宜三地执法联动机制,加大对漳河流域内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漳河水资源保护。市政府要积极争取省政府及相关厅局的支持,市人大常委会也要积极向省人大常委会反映,共同推动漳河水资源保护执法管理体制问题的解决。XX年关于水资源保护调查报告

一、XX市水资源基本情况

XX市地处湖南中部、资水中游、湘黔铁路中段,市境总面积439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XX市分属湘江、资江两大水系,其中资水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湘水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全市五公里以上的河流16条;多年平均降水量1398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3087立方米,低于全省人平数3889立方米。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亿立方米,另由新邵、新化、涟源流入客水亿立方米,资水过境水量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共达亿立方米。共拥有各类水利设施1万多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含电站类水库1座),小型水库29座,总库容。各类渠道,山塘3410口(500 m3以上),河坝2332处,各类泉井1469处。根据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湘环函〔20xx〕11号,资水冷水江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为“球溪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取水口下游200米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球溪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位于XX县坪上镇筱溪村筱溪水电站坝址地段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

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基本情况

(一)加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力度

为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应对近年不断呈现的水资源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加快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xx〕3号)、《XX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娄政发〔20xx〕1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冷政发〔20xx〕6号),明确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加强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在此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又以冷政办函〔20xx〕68号文件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明确对全市各乡镇办和市直有关单位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的具体办法。《办法》确立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通过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取水用水总量、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论证,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加强地下水管理和水资源统一调度,切实控制用水总量。到2030年,XX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亿立方米以内。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通过严格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建立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节水监督管理,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大力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到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提高到以上。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通过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入河(库)排污口管理,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和河(库)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切实控制入河(库)排污总量。到 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重要河流、水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二)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力度

加强排污口整治管理。市中心城区原排入资水冷水江工业用水区总计有小型生产和生活排污口15个。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工作,突出以工业污染防治实现达标排放为首要任务,以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资水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整治工作。加强了排污口的监管,对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单位,严格按照入河排污口管理规定,经充分论证后进行审批。加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位于潘桥乡郭家村和老屋村交界处的污水处理厂,第一期工程于20xx年正式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为30000吨,对排入资水的污水进行处理,有效控制了新生污染的产生。

加强河道管理。一是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在资江取水口划界立碑,上游1000米、下游400米禁止采砂,对其余河道采砂实行有偿出让,并成立了河道采砂开采权有偿出让领导小组。对河道可采区进行拍卖。根据《湖南省河道砂石开采权有偿出让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可采区进行拍卖,此工作正在进行中。二是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从20xx年开始启动全市中小河流治理,中涟河治理投资1700万元从20xx动工,20xx年竣工;柳溪河治理计划投资1100万元,已完成招投标工作,现正在准备施工前期工作,下一步是球溪河的治理。三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管理清洁水源地工作。取缔了周头水库周围养猪养鸭等污染水资源的项目,在浪石滩电站设有拦污闸,对垃圾进行打捞处理;对每个乡镇河道的垃圾进行跟踪监督管理,由乡镇水管站具体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巡回检查,水利部门安排河道股工作人员对河道卫生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

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改善农村水环境。一是建设锡矿山集中供水工程。锡矿山地区受采矿影响,水源枯竭,生活用水被重金属污染,水质极差,为解决该区域的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于20xx年12月开工建设锡矿山集中供水工程。锡矿山饮水工程包括取水工程、输(原)水工程、净水工程、配水工程四部分,主要解决锡矿山办事处(10个居委会)、中连乡(2个村)及矿山乡(6个村)共计 18个村(居委会)万人的不安全饮水问题。二是建设利民水厂。20xx年12月开工建设的利民水厂计划总投资1007万元,设计日供水3000吨,解决渣渡镇14个供水片区共计万人的饮水问题。

加强了城郊水源地保护。地处北东部17km的梓龙乡周头村周头水库位于资水一级支流柳溪河上游,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总库容1040 万m3,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鱼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20xx年以来,应用周头水库的库水进行处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目前通过国家、省立项的周头集中供水工程、铎山集中供水工程均采用周头水库库水作为水源。已建铎山集中供水工程日供水3000吨,解决岩口、铎山两个乡镇XX0人及牲畜的饮水问题;周头集中供水工程,设计日供水6000吨,解决梓龙、毛易等乡镇19138人及牲畜的饮水问题。周头水库作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主要水源,在我市农村饮水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障周头水库饮用水源的安全,市政府花大力气对水库周边规模养猪场进行了有偿拆除,共拆除46户万平方米规模养猪场,补偿资金700万元。同时周头水库作为饮用水源保护区也正在申报当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水量、水质、节水分割管理,制约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工作。水量由水利部门管理,节水由城建部门管理,水质由环保部门管理,形成多头管理,严重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二)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一是城市自来水供水率低,漏水严重,供水管网损失率在20%以上;二是工业用水重复率不高,目前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40%左右,乡镇工业用水重复率则更低,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部分单位水资源开发方式未能全面考虑综合利用的原则。

(三)水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乡镇人口的增加,废污水处理措施不够到位,区域内工业及生活废污水、农田的农药化肥等各种废污水,大多数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水体,对河流水质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采矿业对水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

(四)河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非法采砂、乱采滥挖、无序超量开采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河势稳定,破坏了沟川河道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函蓄,造成河道防洪隐患和地区水资源的严重破坏。

四、建议

(一)强化协调,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水质、水量、节水等分割管理是我国现有管理体制决定的,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积极探索统一管理的新途径,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重点是统一规划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市政府要强化协调,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各负其责,积极配合,相互协调,认真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把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做好。

(二)增强意识,进一步加大节约用水工作的力度。一是要更加广泛地向全社会宣传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水的忧患意识。二是要提高水的利用率。要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要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回收利用城市污水。三是要加强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推广,提高节约用水的科技水平。

(三)坚持依法行政,切实防治水资源污染。加强水环境治理,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分工负责,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限制各企业的排污总量,监督各排污口按量达标排放,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尽量把水污染控制在源头上。

7.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论文 篇七

景宁县土地总面积292万亩, 其中林业用地2 4 2万亩, 占总面积的8 3%,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森林面积227万亩, 林木蓄积757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77.9%, 是浙江省的重点林区县之一, 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 资源林政管理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 并且, 在之前体制下, 大部分基层资源林政管理职能由原区域林业工作站和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2007年乡镇机构改革, 林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改变, 原区域林业工作站撤销, 乡镇林业工作站实行“条块结合, 块管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为理顺林业行政执法关系, 2009年, 根据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理顺林业行政执法的实施意见》 (景政发[2009]46号) 文件精神, 县林业局将相关执法权限赋予乡镇人民政府, 原由区域林业工作站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能全部划由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 对本乡镇范围内的林业案件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查处, 初步形成了新的资源林政管理行政执法体制。

在体制转变过程中, 县林业局、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等林业行政执法单位在资源林政管理上发挥了应有作用, 各乡镇人民政府在实施林业行政许可中承担完成了大量工作。主动开展了源头管理, 严格控制了林木采伐, 加强了林地征占用管理, 依法查处了林业违法行为。据统计, 2 0 0 8年全县发放商品材林木采伐许可证2239份, 发放林木采计划100769立方米 (材积) , 非商品材林木采伐许可证3 6 5份, 发放林木采伐计划3 2 9 7立方米 (蓄积) ;毛竹采伐许可证174份, 发放采伐计划135.7万株;林地审批1 3起, 面积2 4.8 7 7 2公顷, 收取植被恢复费278.921 6万元;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 4 7 6起, 罚没款113.7万元。2009年发放商品材林木采伐许可证2172份, 发放林木采计划6 7 7 2 5立方米 (材积) , 非商品材林木采伐许可证94份, 发放林木采伐计划6 2 1立方米 (蓄积) ;毛竹采伐许可证177份, 发放采伐计划138.25万株;林地审批5起, 面积9.56 33公顷, 收取植被恢复费179.33万元;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 1 5 7起, 罚没款8 9.4万元。

然而, 由于林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变, 很多关系还没有理顺, 工作开展还不是那么顺利。目前,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县林业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了相互沟通交流, 不断地探索全县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新模式。

2、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2.1 存在问题

从资源林政管理对象来看, 一是乱砍滥伐林木现象依然存在, 无证偷运超运木材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二是生态公益林边享受补偿边违法采伐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收购无合法来源证明木材现象普遍存在;四是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等违法用地行为屡禁不止等等。从管理主体上来看, 主要是采伐作业设计不规范, 采伐监管不到位, 对违法林业行政案件不主动查处, 部分乡镇相关人员存在失职或渎职行为。

2.2 原因分析

2.2.1 管理体制影响

乡镇机构改革后, 原主要承担资源林政管理大部分职能的五个区域林业工作站撤销, 乡镇林业工作站也由县林业局条管为主转为乡镇块管为主, 县林业局对乡镇林业工作站只有业务指导的权力。我国《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除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外, 只有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才有真正的林业行政执法权, 乡镇人民政府和乡镇林业工作站一般没有直接的林业行政执法权。而林业行政许可、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又多, 且执法地域、对象或管理相对方又遍布全县2 2个乡镇 (管理区) , 由县林业局直接行使林业行政执法权根本不可能。2009年, 虽然完成了所谓的林业行政赋权, 但没有办理正式委托手续, 委托执法未真正成立, 乡镇政府林业行政执法权利义务尚不明确。同时, 部分乡镇领导认识上也存在误区, 认为资源林政管理是林业部门的事, 与乡镇无关, 导致在工作安排上将乡镇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全部安排驻村或承担其它工作, 根本不考虑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迫于体制的制约, 在人事、待遇都在乡镇统一管理下, 只有先完成好乡镇交办的其它工作, 而把林业工作当“副业”来抓。

2.2.2 组织机构影响

乡镇机构改革前, 全县设有五个区域林业工作站和24个乡镇林业工作站, 在岗人员1 5 3人, 改革后, 全县只有22个乡镇林业工作站, 在编人员77人, 缩减76人, 给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开展带来相当不利。同时, 乡镇林业工作站挂在乡镇农村技术服务中心内,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镇内设机构, 更不是独立的工作机构, 而乡镇政府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必须由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 在机构主体地位十分不完全的情况下, 工作很难开展。另外, 由于林业工作艰苦性和风险性并存, 很多人不愿从事乡镇林业工作, 乡镇林业人员在册不在岗现象比较普遍, 有的乡镇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不到2人, 有的乡镇没有明确乡镇林业工作站负责人。依据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调查处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一般不得少于2人, 在乡镇林业工作站不到2人的情况下, 乡镇人民政府就无法开展林业行政执法工作。

2.2.3 设施条件影响

林业行政案件既有来自举报、控告, 又有来自乡镇林业工作人员的调查发现。要通过调查发现林业行政案件, 以及对举报、控告案件进行调查, 就必须经常下村上山。下村上山离不开交通工具, 而全县22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均没有交通车辆, 一般乡镇人民政府也只有一辆车而已, 车辆的缺乏给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开展带来被动。由于设施条件限制, 乡镇林业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好林业工作职责, 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2.4 人员因素影响

现有乡镇林业工作站在编人员77人, 主要在上世纪八十年初通过招聘、接班进来, 基本上为初中、高中文化程度, 普遍为初级职称, 大部分年龄在50岁左右, 文化素质偏低, 年龄结构不合理。而林业工作技术性很强, 特别是资源林政管理工作, 既要懂林业技术知识, 又要懂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虽然通过平时学习和积累培养了部分技术骨干, 但相当部分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对林业相关技术和法律法规知识还是似懂非懂。有的乡镇二三个人中连最起码的采伐作业设计也没有一个人做得来, 需要时还要请外乡镇或其他懂技术的退休人员来帮忙。有的乡镇现有林业人员中只有一个人取得林业行政执法证, 有的甚至没有一个人有林业行政执法证。作为林业行政执法人员, 有不少人员还不能独立完成调查笔录的制作。这些情况给强化乡镇资源林政管理带来不少难度, 往往会造成对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经常疏于管理, 或管理不到位, 甚至违法执法。

2.2.5 管理机制影响。

据调查统计, 2006年全县调处林业行政案件3458起, 罚没款291.8万元;2007年调处林业行政案件2523起, 罚没款225.7万元;2008年调处林业行政案件1476起, 罚没款113.8万元;2009年调处林业行政案件1157起, 罚没款7 9.5万元。从以上统计数据看出, 乡镇机构改革前后全县调处的林业行政案件和收取的罚没款数量相差极大, 这主要是各乡镇调处的林业行政案件极少, 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调处的林业行政案件也在减少。造成这种差落, 除受管理体制转变影响外, 根本原因还在管理机制上出了问题。林业行政案件处理必须搞好调查取证, 在工作中往往要跋山涉水, 夏顶炎热冬冒风雪, 不分昼夜, 甚是辛苦。改革前, 林业行政案件罚没款可按60%左右比例给具体执法单位提成, 用于弥补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经费不足和相关工作人员野外工作或超时、超强度工作补贴, 改革后, 这种激励机制被取消, 严重影响了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特别在乡镇, 要调处林业行政案件必须经常深入乡村, 而乡镇工作经费实行个人包干制 (没有考虑林业人员工作量) , 没有充足的工作经费, 林业人员承担艰苦的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工作补贴, 就连正常的工作经费都得不到保障 (多工作就要多自负费用支出) 。在这种情况下, 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就不可能主动开展工作。

2.2.6 监管制度影响。

机构改革前, 县林业局将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作为对县公安局林业分局、县林业局木检总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和区域林业工作站等单位的主要考核内容, 年年实行考核, 并根据考核结果作出奖惩。各区域林业工作站也对所辖乡镇林业工作站实行考核, 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当时, 在资源林政管理过程中, 不作为现象极少。机构改革后, 在体制转变过程中, 县政府对对林业行政处罚、林业行政许可等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也重视不够, 没有把它们作为乡镇政府的重要年度考核内容。乡镇政府对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缺乏对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本职业务工作考核。在监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 乡镇政府重视与不重视一个样, 林业工作人员管与不管也一个样, 造成有些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对林业案件的发生视而不见、不闻不问, 对社会举报或控告的林业行政案件也相互推诿或敷衍了事。

3、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3.1 是保护资源, 美化环境, 改善生态的需要

森林是环境的基础、生态的支撑。只有深化资源林政管理, 减少乱砍滥伐林木和非法猎捕野生动植物, 杜绝非法占用林地, 保护森林资源要素, 保持生物多样性, 才能优化美化环境, 改善生态。景宁县是全国生态第五县, 强化资源林政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 优化环境要素, 对保持或提高生态优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2 是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关系, 促进林农持续增收的需要

景宁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 传统的习惯和特有的地理条件, 使农民靠山吃山现象依然长期存在。据第六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结果得知, 全县林分质量不高, 亩均蓄积只有3.14立方米, 远远低于全国的5.2立方米/亩, 保护和利用矛盾相当突出。要使农民在林业上继续保持增收, 除加强资源培育外, 必须进一步加强资源林政管理, 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关系。

3.3 是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林业的需要

深化资源林政管理其实质就是通过理顺行政执法关系, 明确相关执法主体职责, 按照法律法规规定, 抓好资源林政管理。这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林业的要求。只有这样, 才可以通过惩处林业违法行为, 减少林业行政案件发生, 促进资源保护。同时, 通过严格执法, 杜绝执法主体违法和执法人员失职、渎职, 确保合法执法。

3.4 是实现全力“建设森林景宁、弘扬生态文明、实现强林惠民”目标的应有之意

资源林政管理是保护森林, 优化资源, 促进农民增收,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 景宁县正在全力“建设森林景宁、弘扬生态文明、实现强林惠民”目标, 在具体工作落实上离不开深化林政资源管理,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保障现代林业建设目标的实现。

4、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总体目标

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 在林业行政执法中处于主体地位。根据林业发展要求, 结合景宁县实际,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和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推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为建设完备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提供物质支撑,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努力实现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森林生态功能增加、森林物质产品增加、森林文化产品增加。

5、具体措施和建议

5.1 完善行政赋权, 理顺执法关系

根据实际操作, 野外用火许可证、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集体的林木蓄积300立方米以下已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批。按照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理顺林业行政执法的实施意见》 (景政发[2 0 0 9]6号) 文件精神, 原区域林业工作站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能全部划由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 对本乡镇 (管理区) 辖区内的林业案件由乡镇 (管理区) 人民政府负责查处。县人民政府应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野外用火行政许可委托书, 并牵头组织县林业局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林木采伐行政许可委托书和林业行政处罚委托书。通过补办委托手续, 明确委托权限、范围和相关方的权利义务。

5.2 开展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 强化乡镇履职功能

乡镇林业工作站是资源林政管理的直接实施主体, 在机构地位、办公条件和人员配备上应符合标准化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要求。根据景宁县实际, 结合资源林政管理需要, 应提高乡镇林业工作站管理主体地位, 把乡镇林业工作站从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内分离出来, 作为与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并列关系的乡镇政府内设机构。应重新科学核定编制, 按照2.5~3万林地面积核定1人, 每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不少于3人的原则, 确定落实各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为提高工作效率, 乡镇人民政府应为乡镇林业工作站提供相对独立的办公地点, 一般乡镇林业工作站要配置三轮摩托车或二轮摩托车, 管辖面积特别大的乡镇林业工作站应安排工具车等生产用车, 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5.3 人才引进和培训并举, 提高林业人员整体素质

要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 有计划的择优录用具有林业相关专业知识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 充实林业工作队伍, 特别是基层林业工作站队伍, 解决林业人才断档问题。要强化培训, 一是加强林业规划、设计等相关技术培训, 使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基本掌握林木采伐作业设计技术知识, 为更好地开展林木采伐作业设计工作打下基础;二是加强对《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浙江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林业法律、法规、规章, 以及《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相关司法解释的培训学习, 使资源林政管理人员执法懂法, 避免执法违法, 杜绝渎职犯罪。培训要制度化, 每年举行一次, 由县林业局组织。此外, 要重视执业资格培训, 每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必须参加省厅组织的林业行政执法资格培训, 并获得林业行政执法资格证书。

5.4 明确职责, 严格执法

县林业局、县公安局林业分局、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或乡镇林业工作站, 应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共同抓好资源林政管理工作。首先, 在源头管理上, 强化“乡镇主体、林业主管”理念,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 按照委托的权限依法发放采伐许可证, 并根据森林经营者“伐前、伐中、伐后自主管理”原则, 安排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以抽查的方式对森林经营者的林木采伐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对存在违法采伐林木问题进行依法处理。要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 经常开展公益林管理自查, 发现问题及时依法查处。县林业局应严控全县林木采伐限额管理, 依法发放自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并建立追加计划集中审批制度。其次, 在流通环节上, 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和木材检查站要唱好主角, 加大木材巡查力度, 依法检查木材, 发现违法运输木材, 依法查处。第三,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征占用林地的监管, 县林业局应依法报批征占用林地, 并对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从严查处。第四、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应做好国有林场的林业案件调处工作, 各相关执法主体对达到刑事立案起点的案件应移交县公安局森林分局依法查处。第五, 在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 各相关执法主体既要做到实体合法, 又要保证程序合法。最后, 为加强执法力度, 应建立森林公安分区块联系乡镇林业工作站和木材检查站制度, 大力支持基层单位行政执法。

5.5 实施考核, 落实责任

县政府要像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一样重视林业行政许可、林业行政处罚等资源林政管理工作, 要把林业行政许可、林业行政处罚等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列入对乡镇人民政府的年度考核内容。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本乡镇林业工作人员进行年度考核, 同时, 对所辖所有乡村的护林员实行任职考核。县林业局要对县公安局林业分局、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等执法单位实行考核, 也可对各乡镇林业工作站实行考核。通过考核, 层层落实责任, 明确工作任务, 同时, 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单位奖惩、单位领导职务升降、工作人员提拔任用、技术职务评聘、奖金发放的依据, 有激励又有约束, 有利于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5.6 建立制度, 加强监督

县林业局作为全县资源林政管理主管单位, 应建立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 规范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一是实行林业行政案件通报制度。将县林业局、县公安局林业分局、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林业行政案件调处情况, 按月统计汇总, 在景宁林业信息网络平台上发布通报。通过通报, 及时公开林业案件查处情况, 加强相互比较, 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林业行政案件案卷评查制度。对所有林业行政执法单位的案卷制作每年进行评查一次, 通过评查, 发现存在问题, 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三是实施林业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制度。每年应组织一次以上林业行政执法大检查, 对社会上反应强烈问题, 应及时开展专题检查。检查时, 采用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案卷以及暗访等形式, 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检查, 客观、公正地评价林业行政执法工作, 及时纠正错误, 监督执法人员更好地依法执法。

5.7 设立专项资金, 确保工作经费

要确保县公安局林业分局、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和各乡镇林业工作站等单位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经费, 其中特别是乡镇林业工作站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经费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应想办法尽快落实。在征得县政府的同意下, 由财政划拨一定资金建立各乡镇林业行政执法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乡镇林业工作站行政执法差旅费、常用办公用品购置、工作人员野外作业补贴、下村伙食补贴、加班加点补贴等支出。具体如何使用, 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最有利于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开展, 以及上级有关制度作出详细规定。县公安局林业分局、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等执法单位, 也应给予安排一定资金作为林业行政执法专项资用于拟补行政执法工作经费不足。

摘要:本文简述了景宁县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现状,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形成原因, 明确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目的、意义和总体要求, 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为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注释

1[1]浙江省景宁县第五次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2[2]浙江省景宁县“十二五”林业规划.

8.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篇八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率;措施

在人類发展中,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并且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能够生存的物质基础。现今在全世界范围内,污染造成的水源危机还有水资源的不足,对于所有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在经济、政策和技术等方面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人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一方面是发展水產和水运以及水上活动,利用水能进行水力发电,维持生态平衡等等,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水资源取出所需的水量,这一类属于消耗类利用,数量会有所减少,质量也会有一些变化,并且从其他途径回归水源。而第一类则不需要从水源取出水量,但是需要江河、湖泊等水源地保证水位和水质及流量。我们要对水资源进行了解,并且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做好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工作。

1问题和不足

1.1开发不合理和浪费。城市的水输送管道都存在漏失现象,这个概率就有20%,仅这一项就造成了全国每年共有100×10.8m3的水资源被浪费。日常生活中浪费用水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就像一些缺水的城市,也在到处建设水景观,根本不考虑自身的现实条件,甚至还在不断的增加高耗水的一些行业,比如在一个水池中,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薄弱的补给量就像是上水管,而对水资源的过渡浪费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就像下水管,在同时打开的上下水管中,上水管杯水车薪的水资源补给远远跟不上下水管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1.2污染情况严重。当前社会中工业化的发展非常迅速,因为不断增加的人口给与了很大的推动力,有一部分地区却没有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重视起来。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地下浅表水的水质已经差到了一定地步。还有一些城市高强度的开采地下水使得污染情况严重,原本良好的水质受到污染之后硬度、矿化度都大大的提高,甚至还有严重超标的有害物质,这就使得人民的饮水问题收到了很大的威胁。据统计,现在全国有3.6亿的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有八千多万人在饮用不达标的地下水。

2加强管理和保护

2.1加大雨水利用。雨水也是很好地一种水资源,通过蓄水窖的建造,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可以秋雨春用可以涝蓄旱用,将雨水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也充分证明了蓄水窖的建设和实践在抗旱中的显著成效。收集雨水节省灌溉的工程在山区的发展更深更广,雨水的利用也延伸到了农田的灌溉,而在很多干旱的地区,利用集雨工程把雨水拦截收集起来并以此来发展生产,为干旱地区农作物的稳产提供了新的道路。我们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于山区就应该采用分散的方式,应用适合的技术,利用就地资金,运用便于群众参与全过程的解决方法,因为山区居民贫困人群居多,而且一般都居住分散,那么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刚好具备这些特点,所以和集中骨干水利工程相比,雨水蓄积方式更适合山区的情况。而且雨水集蓄利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像那些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一样产生一连串的生态问题,所以,雨水集蓄利用是实现这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最佳方法,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选择,对缺水山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雨水蓄积利用工程这种新形式是非常切实有效的。

2.2加强管护和监测。水源地的日常管护和水质的动态监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水源井周围会受到影响的半径范围之内,剧毒性的农药是严禁使用的,灌溉农田时也不能使用生活污水或者工业废水,并且不能建造禽畜饲养场、厕所等建筑物,还有不能堆放垃圾等物品,因为以上种种都可能对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最后还要严禁破坏深部隔水层的活动。水源管理部门要制定水源井的防护规定,要画出卫生防护地带的范围,还要在防护地带树立提示牌,书写宣传标语,用这种方式进行宣传,让当地居民能够自觉的产生保护意识,对水源地进行保护。同时,对于水源地的水质、水量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也要加强动态监测,并且对水样进行定时的采集和化验,检测水源的变化规律,保证水源井的运行。

2.3缓解城市和农村的用水矛盾。一直以来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供水矛盾一直存在,为了缓解这种矛盾,我们就可以进行节水改造工程,将传统的的井水灌溉方式改造成低压管道的灌溉方式,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有效的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从而有效的解决农业用水和城市供水之间的冲突。同时,要详细的调查摸清水源地灌溉机井的具体情况,要关闭一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或者农民非法打造的农灌机井。在水源涵养区内未经许可一律不可以打造新的机井,行业管理部门要经常进行检查,关闭未经许可所打的机井,造成的损失有负责人自己承担。

2.4改进技术。节水机制的健全对用水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工农业生产体系,要以节水、节能为中心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的理念要进行创新,开发高效应用的节水新技术,促进水资源的有序开发,而对第三产业中的高耗水行业更要进行重点管理、严格控制,水道和洁具要一步步的进行改造,有效的减少漏失现象。另外,农业方面在发展种植和养殖时也要以节水为中心,淘汰落后的灌溉方式,推广新型的广喷、滴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施资源型农业战略。

总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我们在节水方面,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方面,在节水的技术方面,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方面都可以成为世界领先。

参考文献

[1]刘宝珺,廖声萍.水资源的现状、利用与保护[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06)?

[2]李祥东.?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J].?科技信息.?2007(05)

上一篇:小学落花生说课稿下一篇:艺术教育中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