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课后的教学反思

2024-08-16

认识几分之一课后的教学反思(12篇)

1.认识几分之一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一

日前,上了一节公开课《认识几分之一》。在课前,我是这样设想的:

1、力求把数学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本节课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成了几项活动:如让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学具,一方面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巩固平均分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体验学习分数的重要性;让学生折一折,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找一找,体验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等,力求体现出数学课堂活动化。

2、突出学生对概念理解的体验与感悟。本节课学生对几分之一概念的理解,是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逐步建立的,虽然学生在描述过程时不够严谨,但这些是在学生操作,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得来的,比教师直接讲授,单纯的重视机械记忆应该要好。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如:在分学具时,我采取同桌协商的办法,折纸采用独立操作的办法,讨论分数的意义时用小组合作等,这样逐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大部分做得较好,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1、尽管分数是第一次学习,但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对1/2已有所了解,若教师此时能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放手让了解1/2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势利导,借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分数的读写。使计划的课堂变成生成的课堂,将更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理解1/2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刚接触时,学生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应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多说一说,多争辩一下,从而逐步完善。教师不应为完成任务而缩短时间,代替学生思考。

2.认识几分之一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二

一、创设情境, 初步认识二分之一1.创设情境, 引出平均分。

同学们, 你们喜欢在中秋节的夜晚赏月吗? (屏幕出示中秋赏月图, 配上优美的音乐)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 小明和小芳和你们一样喜欢赏月, 他们都带了哪些食品?

生:有4个苹果, 2瓶饮料, 1个月饼。

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谁都想吃, 猜猜看他们会怎么分?

生:苹果每人2个, 饮料每人1瓶。

像这样每人分得同样多, 数学上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设计意图:认识平均分, 为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2.只有一个月饼, 平均分给两个人, 每人分得多少呢?生:半个。

出示月饼模型圆片。问:怎么分?

演示:把圆片对折—沿中线剪开—贴出

3.小朋友们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月饼的一半吗?请在本子上试一试。

教师巡视, 发现不同情况让学生板演。

请刚才上来写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表示方法好吗?

生:……

想象力真丰富, 这几位同学的想法各有特色, 把掌声送给他们。

下面同学是怎样表示一半的呢?同桌之间互相欣赏。

[设计意图:发展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4.表示一半的方法有很多, 在数学上还有一种能表示一半的数呢!想认识它吗?

指着月饼说: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 这左边的一半就是两份中的一份。数学上我们用1/2来表示一半, 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一次。

右边的一半呢?也是1/2。

5.举例:像这样的例子再举几个。

播放光盘中分西瓜、分苹果的场景。 (选时:2分50秒)

你们能举几个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例子吗?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分数。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

二、多种形式, 认识分数

对于分数这个新朋友, 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 由学生提出知识目标的活动很重要, 这样的目标可使课堂教学行为步调一致, 便于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参与。]

1.操作学具, 认识二分之一。

(1) 打开学具袋, 拿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找到它的1/2, 你能用斜线涂出来吗? (限时操作)

(1) 学生动手折、涂。

(2) 先涂完的小朋友想一想, 你是怎样表示出它的1/2的?

(2) 交流展示。

(1) 长方形不同的折法:你是怎么折的?为什么要这样对折?

为什么折法不一样, 却都是长方形纸片的1/2?

把学生作品贴上黑板:

同学们看, 把一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 大家找到了三种折法。尽管折法不同, 但如果你再仔细观察, 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地方, 你发现了吗?

强调只要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 每份就是它的1/2。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发散学生的思维。]

(2) 展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中表示出来的二分之一。

2.判断对错, 巩固二分之一, 引出三分之一。

(1) 学到这, 让我们来玩个变魔术的游戏, 把二分之一变到自己的脑子里。魔术中会出现几个图形, 如果涂颜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就用“√”表示, 不能就用“×”表示。依次出现下面的图形:

引导说出:没有平均分, 就不是它的1/2;只要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 每份就是它的1/2。

(2) 重点讨论长方形中涂色部分能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3份, 涂颜色的是其中的1份, 就用三分之一表示, 也就是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1/3。

说得真好, 会写1/3吗?试一试。

3.观察图片, 自主认识1/4。

(1) 课件出示, 估计一下, 涂色部分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呢?

谁估得准, 一起来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数学课标》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数学目标, 每一个学生都应建立一定的数感, “估一估”这一环节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最终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感。]

(2) 折一折。

(1) 学生利用另外形状的纸片折一折。

(2) 展示:把什么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谁的几分之一? (选择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个)

(3) 为什么图形的形状不一样, 折法也不一样呢?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表示吗?

(4) 这些图形的1/4都相等吗?

(5) 同样的正方形, 它的1/4相等吗?你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4.利用材料, 探索其他分数。

(1) 除了1/2、1/3、1/4, 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

生说, 师板书……谁注意到老师是怎样写分数的?

生:……

你自己写几个分数, 之后介绍给大家。

(2) 同桌选择一个分数, 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用材料表示出来。

(3) 交流反馈:你这样表示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 使学生的观察、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4) 播放光盘 (选时:19分23秒) , 认识四分之三里有3个四分之一。

(5) 分数的各部分有它自己的名字:分数线、分子、分母。 (板书)

(6) 选择一个分数说说它各部分的名称。

三、比较分数大小

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个故事———《狐狸分西瓜》, 故事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狐狸说:我就让着你们一点, 只要西瓜的1/2, 弟弟吃1/3, 妹妹最小就吃1/6。

这三个分数, 谁大谁小?

教师板书:。

观察一下, 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的生动故事, 使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 认识到分数也有大小, 点燃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狐狸真是狡猾, 可是同学们并没有上狐狸的当, 学会了比较分数的大小, 聪明能干的孩子们, 我们马上进入智慧塔吧!

四、开拓应用, 促进发展

1.书本P93做一做第1题。 (播放光盘, 选时24分14秒至26分44秒)

2.仔细观察例3主题图 (图略) , 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小情境, 说一说其中藏着哪些分数?

出示鸽子笼, 你能比较鸽笼的1/3和1/4的大小吗?

3.教师和学生拿月饼进行游戏:

(教师在展示台上平放10个月饼)

想拿这些月饼的几分之一?

生:……

猜一猜, 下面会要你取它的几分之一?

……

现在能拿走几分之一? (剩下5个)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重点, 分层练习, 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五、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

3.认识几分之一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三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进行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2.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刀、月饼、苹果、正方形等学生用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疑,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中秋节到了,兔妈妈有4块月餅,要分给2只兔宝宝,每只得几块?如果2块月饼,要分给2只兔宝宝,每只得几块?如果1块月饼,要分给2只兔宝宝,每只得几块?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了解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课件展示)

二、解决问题,激发兴趣

师:下面我们就帮助兔妈妈解决这几道题。(课件展示)

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兔宝宝,每人分多少?

4÷2=2(块)

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兔宝宝,每人分多少?

2÷2=1(块)

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兔宝宝,每人分多少?

1÷2=?(半块)

师:“半块月饼”用什么方法表示?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几分之一)

三、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认识1/2,研究1/2

小组活动,分月饼。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怎么分?(生汇报分法)

师:(课件出示例1图)老师带来一块月饼,你们看老师怎样分才公平呢?(生回答“平均分”,师演示平均分成两块)现在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2块(出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这半块月饼是几份中的几份,我们就说它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出示:1/2 )

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这个数怎么写呢?(板书:1/2)指导写法: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1份。

练习反馈:请大家看一看他们分的对吗?(课件出示)

2.研究1/4

小组活动,分苹果。1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怎么分?

师: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出示苹果1/4分法的课件)

师:这个数怎么写呢?生说师板书:1/4。

3.教学例2

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颜色贴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生汇报折法。(学生上前展示,师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师: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师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师:老师有几道难题,看哪个同学能帮助老师解决?(课件展示)

四、巩固练习,生活运用

1.完成目标检测卡。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2.练习第93页“做一做”第1、2题。

请同学们把下列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在○里填上“>”或“<”。

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3题。

五、全课小结,质疑问难

师: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你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我们以后再继续研究好吗?

六、板书设计(略)

(责任编辑 史玉英)

4.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篇四

如在课的导入时,利用“分月饼”游戏,制造了“半个”月饼没办法拍掌的障碍,半个该用什么数表示呢?给学生造成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新知识的需求。带着这个需求,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合作、乐于发现和创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

又如:在课堂上,当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时,有一个同学出现了错误,(斜着折,没有平均分),我不是简单地给予判断评价,而是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让全班同学讨论。学生经过讨论,更清楚地认识到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再如:教学1/4时,当学生出现了多种分法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么多种分法,涂色的那一份为什么都可以用1/4表示呢?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加深了他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辨析能力。

2、重视学生做数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去认识“几分之一”。通过各种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知识是自己探究感悟到的,而不是老师教给的。如在教学1/2时,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形成对“1/2”正确的认识,自主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从课堂的学习氛围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在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概念的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在生活中提升数学概念,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应用和方法的运用。

本节课我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分数。如课的导入,从中秋节引出“分月饼”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

在运用新知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从教材主题图和身边的事物中去寻找分数。由于主题图所呈现的“游乐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生能很快地找出这里的分数,并主动与同学交流。在汇报时,学生一个个争着说,形成了一个高潮。在最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分数时,学生表现非常好,找了很多,把这节课又推向了另一个高潮。甚至有的学生把概念进行了拓展,如一个学生说“我们小组有7张椅子,每张椅子是其中的1/7”。如果学生不是对分数有了清晰的认识,他能发现这个吗?

4、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

教学1/2时,从扶到放,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亲身体验到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分数概念并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而在后面的教学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用学习1/2的方法自己去探究,类推出其他分数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等数学方法,逐步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与辨析,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获得了提高,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5.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篇五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这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设计矛盾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矛盾,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概念的辨析。

如在课的导入时,利用“分月饼”游戏,制造了“半个”月饼没办法拍掌的障碍,半个该用什么数表示呢?给学生造成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新知识的需求。带着这个需求,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合作、乐于发现和创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

又如:在课堂上,当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时,有一个同学出现了错误,(斜着折,没有平均分),我不是简单地给予判断评价,而是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让全班同学讨论。学生经过讨论,更清楚地认识到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再如:教学1/4时,当学生出现了多种分法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么多种分法,涂色的那一份为什么都可以用1/4表示呢?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加深了他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辨析能力。

2、重视学生做数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去认识“几分之一”。通过各种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知识是自己探究感悟到的,而不是老师教给的。如在教学1/2时,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形成对“1/2”正确的认识,自主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从课堂的学习氛围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在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概念的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在生活中提升数学概念,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应用和方法的运用。

本节课我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分数。如课的导入,从中秋节引出“分月饼”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

在运用新知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从教材主题图和身边的事物中去寻找分数。由于主题图所呈现的“游乐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生能很快地找出这里的分数,并主动与同学交流。在汇报时,学生一个个争着说,形成了一个高潮。在最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分数时,学生表现非常好,找了很多,把这节课又推向了另一个高潮。甚至有的.学生把概念进行了拓展,如一个学生说“我们小组有7张椅子,每张椅子是其中的1/7”。如果学生不是对分数有了清晰的认识,他能发现这个吗?

4、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

教学1/2时,从扶到放,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亲身体验到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分数概念并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而在后面的教学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用学习1/2的方法自己去探究,类推出其他分数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等数学方法,逐步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与辨析,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获得了提高,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6.认识几分之一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六

从整数到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降低孩子跨越难度,我利用创编故事的形式,利用孙悟空和猪八戒分水果的难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一人一半就是每人分得西瓜的二分之一。我将重点放在认识二分之一上,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自己创编生活中的二分之一用在哪里,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最后练习设计也按照梯度原则,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综合。从学生课上做题情况来看,基础练习做的很好。

(二)利用动手实践,主动构建数学概念。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构建,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理解概念本身有着积极的作用。本课中由二分之一迁移到其他分数的学习时,设计折一折画一画的形式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过程中,收集学生所有的四分之一作品,提出问题:不同形状为什么都能表示四分之一?通过操作及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游戏中感悟概念的建构。

针对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但在细节上把握不足。主要有:

1、学生认识二分之一时,对平均分理解不够,说二分之一含义时学生不会强调平均分。老师在这里引导不到位,应着重强调。

2、教师的倾听不够。对于学生的错误生成应该立即纠正和补充。如,对于分数概念的强化,学生一直都没有说该分数是谁的几分之一。这时教师应做规范示范和引导。

3、个别练习题应该设置再巧妙些,一道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概念,而是逐步层层递进,让基础扎实的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变化。

4、教师的评价语言还需加强。教师语言太过单一,容易使学生厌倦,未能激发孩子求知兴趣,教师评价应追求多元化。调控课堂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7.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篇七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教材提供了既丰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现实情境,我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3、从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为依托,理解分数的概念。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很少使用,因此,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比较陌生。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能建立在对直观形象的感知上。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了“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按指定的分数土色”等形式的练习,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把抽象的分数与具体的图示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初步感悟到:分数所表示的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上三年级教材,本身就有难度,在数的认识上与三年级相比更有距离,而且二、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抽象思维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是平均分概念的认识上拓展的,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认识有一定的困难。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教学中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扶到放、分层递进地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3、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充。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一定的困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源于好奇心,因此,我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乐学落到实处,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4、技术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材91-93页的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

认知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体会分数的含义,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

2、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创设情景,通过动手操作、互相合作、观察比较、共同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探讨和研究。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学习数学的实际应用。

2、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说明主题图。

聪聪明明在这次活动中碰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谁来帮他们分一分?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苹果。

2、师: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

生: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1瓶矿泉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师板书:平均分)

3、师:可是月饼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

生:一半、半个„„

师:这个半个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1/2)师:同学们听过吗?像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师板书: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师板书:认识分数)

二、动手实践学知解困

1、认识。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

师:这一半刚好是这2份中的1份(电脑演示书写过程,并出示1/2),这就是,谁会读?

师:这一半是蛋糕的,那另一份呢?

师:看来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师板书:每份是它的1/2。)这个它指的是谁呢?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1/2的呢?

同桌为一小组互相说一说。

2、折出。(1)动手操作。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蛋糕的1/2,老师这还有一张长方形的纸,又该怎么表示呢?

(大屏幕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把它的1/2 涂上颜色。)

(2)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涂得?

(3)展示不同的作品,并说出自己的折法,及时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这个长方形的1/2呢?(5)判断。下面这些图形都能用1/2来表示吗?

3、认识不同的分数。

师: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记录一些学生想认识的分数。)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师:你能不能也象刚才这样,先折一折,再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可以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次你是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又是它的几分之一呢?(同桌交流并收集学生作品。)

(1)用不同的图形折出的相同分数

师: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用一个图形表示出几分之一容易吗?但是,深入下去你会发现,这里的知识可不简单!

(展示学生作品。)

师:这里又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状一样吗?那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四分之一呢?

师:他们一样大吗?为什么都是1/4,大小却不一样呢?(2)用相同的图形表示的不同分数

师:那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展示学生作品在黑板上。)师: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现在请仔细观察比较涂色部分,你觉得哪个分数大?

师:看来用同样的图形能不能比较分数的大小?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圆,要表示出1/8,想像一下,1/8和1/

4、1/2相比怎么样?谁做出了1/8,跟你们想象的完全一样吗?看来1/8的确比1/2和1/4要小!

师:这是圆形,那么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他们表示的分数能比较大小吗?

师:其实张老师给每个组准备的圆形就完全一样,你表示的分数完全相同吗?那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敢快互相说一说!

4、读、写分数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觉得分数你会写吗?拿出手指跟张老师一起来写个1/2!

(先写中间一短横,注意短横不要写得太长,短横下面写个2,写在下面的正中间,短横上面写上1,同样写在正中间。)

三、综合运用发展思维

1、看书质疑。

2、P93“做一做”第一题。

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里涂色的部分吗?

3、P96练习二十二第2题。

4、考考你的眼力。下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如果在往下平均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呢?

5、生活中的数学。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四、总计评价提高认识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篇八

邗江实验学校

陆永艳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教学目标

1.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2.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经历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对于分数的含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

1的几分之一,这是分数含义的一次主要拓展。先复习旧知,一个桃的,再用知

41识的迁移认识一个整体的,通过几次对比,让学生感悟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4的真正含义,丰富和完善了分数的意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引入新课

师:今天花果山的猴王要给小猴子们分桃子,想不想去看看?

师:把一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1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把1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4问:分母4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师:吃完一个桃,小猴们还想吃。于是,猴王又端来了一盘桃(出示一盘桃盖上布):

出示:猴王要把盘中的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这盘桃的。

111。第一个是谁的?第二个呢? 4441强调:把一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桃的,把一盘桃平均分成4份,每41份是这盘桃的,这里我们把一盘桃看成“一个整体”。

411【设计意图:从一个桃的到一盘桃的,知识的拓展显得自然、流畅。学生很

441容易由“把一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一个桃的”类推出“把一盘桃平均分

41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出示一盘盖好的桃,看不到桃的个数,能有效地避

4免桃的个数对新概念建立过程中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把思维焦点聚集于“一个整体”上。】

12.教学例题:4个桃的。

4师:其实这盘桃就是4个。课件出示问题:猴王要把盘中的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讨论: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1这盘桃的。(指一指,任意一份都是这盘桃的)

441追问:这里的是怎样得到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14.深化:8个桃的

4师:如果这盘桃有8个,它想把8个桃子分给4只小猴,请问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

(课件出示8个桃子,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这盘桃的1/4。)

2追问:分母上的4表示什么?分子1呢?,能否用 来表示?为什么?

85、比较三次分桃的过程,思考下面的问题:

1每只小猴每次得到的桃不一样,为什么都用来表示?

41(课件出示1个桃子、4个桃子、8个桃的)

4学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得出结论:

1分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用来表示。

4【设计意图:不管是1个桃还是4个桃、8个桃,都可以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追问:刚才,我们先后得到了两个

而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后,尽管每份桃的个数不同,但每份都是整体的的经历,有利于学生逐步明晰“一个整体的价值得到充分展现。】

1。这样41”的含义,从而使学习过程本身的4延伸:如果把一筐桃(课件出示)平均分给4只猴,每只猴分到这筐桃的几分之几呢?

追问:这里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些物体平均分

【设计意图:平均分的对象由一盘桃扩展为一筐桃,数量变化之大又一次冲击了学生的心理预期,但其内在的一致性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

6、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 师:如果猴王想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思考、回答、并说理由。

2追问:能不能用表示?为什么?

4师:如果猴王想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1学生回答后板书。

87、比较这三次分桃的过程,思考下面的问题:

111这三次分的都是4个桃,为什么分的结果有的用表示,有的用表示,有的用

428表示呢?

追问:跟桃的总数有关吗?跟什么有关?(分的份数有关)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板书完成)齐读。

1【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认识“一个整体的”的基础上,通过自然、可信的问

411题情境,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的、,有利于学生由特殊推及一般,28水到渠成地完成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这样的认识过程,有详有略,既突出了学习重点,又显得一气呵成。】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师谈话:今天小猴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分到了属于自己的桃,他们非常感谢大家,想邀请你们一起去玩闯关游戏,你们愿意吗?

1.第一关:先填一填,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的?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

分之一?

2.第二关: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想想做做”第2题)

反思:填这些分数的时候,根据什么来确定分母?分子为什么都是1?这个“1”一定表示一个物体吗?

3.第三关:下面的分数写得对吗?(图略)

用手势判断,说说判断的理由,及时纠错。

4.第四关:先分一分,再涂一涂,表示出下面的分数。(“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纠错。5.第五关:分一分,拿一拿。

11一堆小棒有18根,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和。你还

23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6.想一想,猜一猜。

1小明从盒子里拿了3颗糖,是这盒糖果的,这盒糖一共有多少颗?

5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谈话总结,沟通联系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回答,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

一个

平均分 1/4 1/8 1/2„„

9.《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篇九

题名称: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91-92页内容,第93也“做一做”的第1题。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本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各部份表示的具体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法。

二、学生分析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作为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主要有两个困难:其一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其二是要口头表达。所以在教学时我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即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题。

多媒体出示分苹果的故事、把这4个苹果分给两只小兔,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只小兔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个?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题:分数。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多媒体展示这个故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学习。】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切入,加深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为学习和理解“分数的意义”作准备。】

【活动的时间:大约分钟】

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二分之一

(3)、学生活动:用长方形纸片折出它的1/2,并写上1/2。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说出生活中的1/2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组织交流;教学资源有多媒体和学具长方形纸】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用分苹果的直观图来感受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动手折一折,表示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法表示二分之一,进一步认识二分之一,丰富二分之一的表象,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分数的含义,只要是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为后面继续认识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活动的时间:大约8分钟】

2、自主认识—。

(1)教师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2)指导学生理解——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学生独立学习,教师开展提问,多媒体显示】

【设计意图:在经历了二分之一的学习后,由扶到放,通过再次的实践活动创造其他的分数、理解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并有所创新】

【活动的时间:大约2分钟】

3、感知1/4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正方形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

2、1/

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组织交流;教学资源有多媒体和学具正方形纸】

【设计意图:在认识1/

2、1/3基础上,由感性经验作背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在学生利用学具认识分数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学习成果,及时提升学生认识水平。当学生提到“正方形的1/4”时,抓住契机,顺势展开对—本质意义的探索,组织讨论:为什么阴影部分折法不同,形状不同,都可用1/4表示?由此,让学生理解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从而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活动的时间:大约6分钟】

(三)认识其他分数、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学生独立学习,教师开展提问。】

【设计意图:在前面“引”的基础上“放”,有利于学法迁移,初步感知几分之一除了1/

2、1/

3、1/4外,还可以表示很多。】

【活动的时间:大约1分钟】

(四)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学生独立学习,教师开展提问,多媒体显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渗透极限思想和辩证思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人人都能从中有各自的收获,尽显他们的潜力和能力。】

【活动的时间:大约分钟】

(五)外阅读后延伸

出示:中国分数发展史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教师讲授,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这样在数学堂中适当安排一些与本节相关的数学发展史,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关心,更好的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也更好地树立人文精神。】

【活动的时间:大约3分钟】

五、习题设计

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10.《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篇十

1、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并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

动态出示三排月饼,分别是4、2、1个,问:你发现它是怎样摆的?根据规律问:第四排应该摆多少月饼?引出半个,半个是怎么样的?落实“平均分”。“半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二分之一,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从月饼的排列规律到数字的排列规律,再顺势质疑1的一半或者说把1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一个数如何表示?这样的安排从形式上与众不同,也体现了一定的思维含量』

二、认识几分之一、操作深化。

1、理解1/2的意义

老师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半个用1/2表示,那另外半个呢?

小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贴)

2、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折一折,并涂出这张纸的1/2吗?

学生活动。这些折法都不同,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师:虽然折法不同,但他们都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来表示?

看来无论是一个物体还是一个图形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4、认识并理解其他几分之一

认识了1/2,同样是这张长方形纸,你能表示出它的1/4吗?简单折一折。你还能表示出它的其他几分之一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说一下每个分数的意义)得出:不管是物体还是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四、直观比较分数大小并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

1、出示四张长方形纸条,先估再填分数,观察比较涂色部分问:你发现了什么?初步引出:同样一张长方形纸条,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2、练习,并出示两个都表示1/2的图形,其中一个被一块布遮住,猜一猜它们的大小,了解:要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在大小相同的图形下进行比较。

五、练习巩固、应用生活

1、基本练习

2、找分数:其实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寻找分数。Code

3、小结:生活中的分数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4、介绍分数产生的历史。

11.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复习近平均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会读写分数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圣诞节就要到了,小明准备好多点心,准备和他的好朋友冬冬分享,怎么分呢?

(像这样每份一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平均分。)

2、可是披萨只有一个,怎么分呢?

3、一半?怎样才是一半?你能用一个数来吗?

揭题: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

二、感悟新知,建构模型。

1、教学例 1。

(1)认识1/2。

①首先披萨每人一半,怎么分?我们用圆形小纸片表示一个披萨,请你折一折,用画斜线的方式表示出一半。

小结:像这样把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一半。我们用分数1/2表示,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边说边板书)

②“1/2”意义及读写法。

那么1/2怎么写呢?请看黑板,先写一横,在写横线下面的2,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这个分数读作:1/2。(全班齐读)

过渡语:原来1/2是这样写的,你会了吗?现在你能看着黑板说一说1/2表示什么吗?不看黑板试着说给同桌听?

(2)

“1/2”的各部分名称:

中间的横线,它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下面的数字表示什么呢?表示平均分成几份,叫做“分母”;

上面的数字表示?其中的一份,它的名称是——“分子”,(3)创造出1/2。

过渡:刚才我们找到了像披萨这样圆形物品的1/2,那么你能在这些图形中找到1/2吗?请你用画斜线的方式表示出1/2。

小结:无论哪种图形,哪种折法,1/2都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其中的一份。

(4)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像这样的分数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那么你能用正方形的纸折一折,并说一说你折出了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①展示学生作品,并说一说你的分数是什么,理由呢?

②比较分数大小 1/3 1/4 1/8

你能比较他们的大小吗?为什么?

观察这些图形和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并说一说为什么。

2、看图写分数,比大小。

3、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2.《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篇十二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内容。【教学目标】

1、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学具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水彩笔,直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聪聪和明明要出去郊游,想请大家帮他们分分东西。愿意吗? 师:先来看这四个苹果,你想怎样分给他们呢?每个人分两个,可以用数2表示。

师: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这种分法就叫做平均分。你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吗?(板书:平均分)

师:接着看,两瓶矿泉水怎样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一瓶,可以用数1表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1)初步认识1/2 师:只有一块月饼,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怎么分?(生回答)老师来试试,是这样吗?(课件演示从中间切开月饼的过程)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多少?

师:同学们,前面每人分得的桃子可以用数2表示,分得的可乐可以用数1表示,一半还能用这样的数表示吗?

师:一半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板书:1/2),1/2是一个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师:那么这个1/2表示什么呢?

师:(课件演示)一起来看,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课件中左边半块月饼闪动)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1/2。

师:请大家先跟着老师说一说。(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块月饼的1/2。)谁能自己说一说?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这一份(指着课件左边半个月饼)是这块月饼的1/2,那这一份(课件中右边半个月饼闪动)可以用1/2表示吗? 小结:看来,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块月饼的1/2。(板书1/2完整的含义)

师:这里“它的”指的是谁?怎么理解月饼的1/2,谁来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月饼的1/2?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那么二分之一应该怎样写?伸出手跟张老师一起来写。先写中间的一条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在短横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最后在短横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会写了吗?自己在课桌上写一个1/2,并读一读。(2)进一步认识1/2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月饼的1/2.你们想不想利用手中的一些学具也来表示1/2呢?

师:请听活动要求,请你从学具中任选一张纸片动手折一折,折好以后把表示1/2的那一份用斜线表示出来,然后用彩笔写上1/2。听明白了吗?好,开始。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汇报。

谁愿意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说给大家听一听。(一生展示用圆形表示1/2)

说的真好,他用圆形表示出了1/2。有谁选择的图形和他的不一样? 师:圆、正方形、长方形,它们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

小结:也就是说不管什么形状的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贴出1/2的图片)

2、认识几分之一

(1)通过折纸认识四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如果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呢?(课件)像1/

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师:那你能折出这张正方形纸的1/4吗?

汇报交流:他表示出了1/4,还有谁也表示出了1/4,把你的作品举起来,这么多同学都表示了1/4呀,我们选择几个来看看。

师:同学们请看,这几个同学都是用正方形表示出了1/4,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折法不同)师:既然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正方形的1/4呢?

小结:看来,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那么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来表示。(2)课本93页 “做一做”第一题

3、学习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师:你会折出一个圆纸片的几分之一吗?(学生自由折,上来演示,并将学生折的圆纸片在黑板上。)

(2)出示两个分数之后,请学生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问:你认为哪个分数大呢?你是怎样比的?

(3)再请学生展示折出的分数,并与前面的分数进行比较。

(4)师:老师折出了这张纸的,你认为这个 应该排出哪里呀?

(5)师:如果折出圆纸片的,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同一个物体平均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6)课本93页 “做一做”第2题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1、第96页第1题 2.第96页第2题

四、生活中的分数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分数。课件出示:(1)出示外国国旗,看了后你会想到那个分数?(2)黑板报图,说说“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呢?哪一部分大一点?

2、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你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b、认识1/

3、1/5 师: 老师也用图形表示出了几个分数(课件出示1/

3、1/5),看一看,我表示的是几分之一呀?谁能说一说1/5表示什么含义? d、认识几分之一

师:一起来看一看,今天我们都认识了几分之一?(板书1/

2、1/

4、)除了这几个分数,你还能想到几分之一?

师:像1/

2、1/4,以及刚才大家说的1/

7、1/9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点?(板书副标题:认识几分之一)(2)寻找生活中的几分之一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到生活中看一看。(课件出示主题图)请你观察图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在这幅图里找到几分之一?谁还找到了不同的分数?

三、练习巩固

1、第93页“做一做”

师: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下面的数学活动。你们有信心吗?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题目要求?会写吗?这是课本93页 “做一做”第一题,请在书上完成。师:谁来说一说你写了哪四个分数?他写的对吗?这些分数表示什么含义,你们知道吗?说来说一说第一个1/3表示的含义?其他三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同桌互相说一说。

2、第96页第1题

师:那同学们能不能动笔涂出几分之一呢,请找到课本第96页第1题,比一比谁涂得又对又快。(一生展示)其他同学涂得怎么样,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3、第96页第2题

师:请同学们接着看,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是否正确?请你用手势表示出来。判断之前先想一想,听老师喊准备-出示,再出手势,明白了吗?

小结:看来,只有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其实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分数,有关分数的知识还有许多,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几分之一5 分享到:

2012-04-17 17:55 作者:

来源:网络资源

字号:T|T 摘要: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100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认识几分之一。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由分几个东西每人能分到整数个到分1个蛋糕,每人分不到一个,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而后通过实物图直观显示 的意义。“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提供了许多练习形式,为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奠定了基础。借助于圆纸片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不仅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

1、谈话:同学们,在家里或在学校你们有没有分过东西呀?(请学生说说分东西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思考教育,并导出“平均分”)

2、出示例1图(先不出示蛋糕)。问:图上两人在分什么呀?谁来帮他们平均分这东西呢?(根据学生说的结果,板书:2个、1瓶)

3、出示蛋糕,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同桌说说看,你打算怎样分呢?(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分的过程。)

4、问:每人得几个呢?(板书:半个。)

5、师:刚才我们平均分了三样物体,得到了三个结果,你觉得哪个结果比较特别呀?(体会“半个”这个结果的特别之处:〈

1、是汉字。)

6、你能创造一个数或者符号来表示半个吗?(学生独立创造,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7、你想知道现在人们用哪个数来表示一半吗?(板书)介绍这个数的来历。问:人们为什么用这个数来表示一半呢?(同桌议一议,初步体会各部分的含义)

8、师:这个数就读作“二分之一”,其实,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像 这样的数,我们称之为分数。(板书分数)

9、下面谁来说说看,我们刚才是怎样得到一个蛋糕的 的?

[评:这一学习过程自然又流畅,学生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分数的产生过程,并积极的创造分数,并与 比较,体会了分数的优越性,并且初步理解了分数各部分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联系生活,多重感知,理解 的意义

1、师:吃完了蛋糕,他们又玩起了折飞机,可是纸只有一张三角形的纸,怎么办呢?(让学生说说怎样平均分?多媒体演示分法)

2、师“这样平均分成2份以后,每一份都是原来这张纸的。

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的。你还会找出其它图形的 吗?(学生动手折)

4、学生交流。

找长方形的 时,请几位同学分别演示,多媒体演示并比较几种分法。

问:为什么折法不一,形状也不一样,却都是这张长方形的 呢?

[评:理解 是理解其它分数的一个基础,教师以 为突破口,采用联系生活、多重感知的方法,特别是找长方形纸的 的多种方法,使学生对于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体会。]

三、尝试迁移,设疑激趣,认识

1、有人也找出了几个图形的,(出示图)你认为对不对?同桌讨论一下。

2、那你认为图3的涂色部分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你是怎样想的?(同桌说一说)

3、问:除了红色部分可以用 表示外,还有哪部分也可以用 表示?

[评:从 到 的教学,过渡自然,学生通过迁移、比较、讨论,很好地理解了 的含义。]

四、大胆猜想,自主探索,认识其它分数。

1、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猜猜看,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其它分数吗?能把它们写下来吗?

2、学生汇报,师示范写。

(选择其中的一个分数,请学生用圆纸片折一折,说一说。)

3、师: 有没有? 呢?(师生一起写)

师:其实分数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请自学教材P100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吗?

问:为什么这些分数的分母都不一样呢?为什么它们的分子都是1呢?

[评:认识分子是1的其它分数,形式较为开放。并通过学生自学,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最后一题的分子、分母的比较,学生更深化了对分数的认识。]

五、学习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师:你会折出一个圆纸片的几分之一吗?(学生自由折,上来演示,并将学生折的圆纸片在黑板上。)

2、出示两个分数之后,请学生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问:你认为哪个分数大呢?你是怎样比的?

3、再请学生展示折出的分数,并与前面的分数进行比较。

4、师:老师折出了这张纸的,你认为这个 应该排出哪里呀?

5、师:如果折出圆纸片的,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那我们一开始折出的,又该排在哪里呢?为什么?(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评: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通这借助折圆纸片的几分之一,并为它们排队的方式,符合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也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六、生活中的分数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分数。出示黑板报图(将其改成 和 的大小),说说“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呢?哪一部分大一点?

2、师:你能举些生活中分数的例子吗?(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补充)

[评: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3、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

七、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你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评:最后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知不觉中将课堂引伸至课外,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总评]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集中而又不单一,教者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先获得感性认识,又通过观察、折纸等实际操作,把图和数有机结合,在读者讨论、交流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并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数学情感。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几分之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来到中心校,非常高兴。更高兴的是见到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老师想跟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愿意么?

师:既然我们都是朋友了,那大家能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么?

师:老师这有4个苹果,老师要把这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老师应该怎样分? 师:那老师把这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 师:看!老师这还有几个苹果?

师:那老师把这一个苹果也平均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 师:教师演示:苹果的一半

那这半个苹果,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师:关于分数,你们想知道什么? 我们想知道什么叫分数?

分数怎么写?

分数怎么读?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中的一部分----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1)动手折一折,建立表象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纸。那你能找到这个图形的一半么?自己动手折一折。

生:展示作品,说说怎么折。

(2)教学读法、写法、及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

师:刚才这个同学用对折的方法。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它的一半。我们除了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一半以外,还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板书)师:怎么写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先画一条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在分数线下面写分母2,在分数上面写分子1。(板书1/2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读法。从下往上读1/2。

师:那分母2表示什么?那分子1表示什么?(明确分数意义)

师:出示图片,判断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么?

(3)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认识1/

3、1/

4、1/5…..并指导这些数都是分数。

师:这个图形能用1/2表示么?

师:这个图形把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

那其中的一份就叫?

为什么是1/3?

师:展示图形:那老师继续往下分,看看平均分成了几分?一份是多少?

那老师继续往下分?又平均分成了几分?那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师:如果老师接着往下分,还可以出现几分之一?

师:小结:想1/

2、1/

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4)再次操作,创造分数。

师:你还想认识那些分数?请你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你想表示的几分之一。

(学生动手折纸,画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展示作品。)师:选择1/4这个分数。问:谁还找到它的1/4。

(学生展示作品)

师:为什么折法不同,都能用1/4表示呢?

师: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的物体,它的1/4是一样大的。(5)比较分数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相同的物体,分的分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反而越小。)

(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折一折,验证规律)

师:你们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么?

1/3和1/5谁大?

1/6和1/4谁大?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师:同学们学的真是太快了。太棒了。那老师要考一考大家,你们敢于挑战么?

1、说,说出下列各图的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

2、涂:看分数,涂颜色。比:谁吃得多?谁吃得少?比较分数的大小.4、看:涂色的部分占图形的几分之几?

5、想:你是你同桌的几分之一?你是你这一小组的几分之一?你是全班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延伸铺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在这之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接触过分数,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同时,它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小数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分数初步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四、教法、学法

1、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

2、以活动为主线,以“动”促“思”。

针对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议一议,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多做、多想、多说,同时努力使整堂课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3、从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并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在时空上都得到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情地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五、教学具准备

苹果,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纸片,彩笔、绳子、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把4个苹果分给2人,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较公平,每人分几个?(老师要强调平均分),接着再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最后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教师演示后,提问那半个苹果怎样表示呢?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1)找生活中物体的一半,用自己准备的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绳子、长方形纸片找一找,说说是怎么找的。(小组合作交流)

(2)演示汇报,并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和含义。

(3)在自己折的图形中找到二分之一,写一写,再说一说它表示什么?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物体的一半出发,沟通一半与新知1/2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分数,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认识四分之一。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又分到几分之一呢?用小组里的圆形平均分给本组4个同学,并将名字写在自己的一份上。(动手操作)

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己动手分圆形,体验自己分到了多少,在相互合作中去感悟、去比较、去解决新问题。将学生提升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思维。

(2)实践活动。拿出准备的正方形,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看谁的折法多。(展示成果)

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3)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指明回答)

3、比较分数的大小

(1)老师可充分利用例3的直观图,制成课件,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圆片,先用一个圆表示出二分之一,再用另一个圆表示出四分之一,随后进行比较。

(2)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直观观察,体会到:同样大的图形“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这样的规律,从而到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综合实践,巩固运用

1、做一做第一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进行交流。

2、做一做第二题,共安排了两组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巩固了例3的知识。

3、用长方形或绳子折一个喜欢的分数,介绍给本组同学。

这一环节我紧紧围绕本课重点,分层练习,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既有知识性,有趣味性,又有创造性,还呼应前面的看图写数预赛,达到了理解教学内容,真正认识几分之一的目的。特别是开放练习,思维空间大,为学有余力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上一篇:口腔科实习工作自我鉴定下一篇:幼儿园大班认识0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