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技术考试

2024-11-20

病理学技术考试(共8篇)

1.病理学技术考试 篇一

一、隔离的概念

隔离是将传染源传播者(传染病人和带菌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隔离,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采取保护性隔离,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设置来源:

隔离区域与普通病区应分开设置,远离食堂、水源和其他公共场所。传染病区应有多个出口,以使工作人员和病人分道进出。病人的安置可以病人为单位或以病种为单位。隔离病室门外及病床尾应设有隔离标志,门口置消毒液浸湿的脚垫,备消毒手的用物,避污纸,并设挂衣架及隔离衣。来源:

三、隔离区的划分

(1)清洁区:凡未和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为清洁区,如更衣室、库房、值班室、配餐室等。

(2)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为半污染区,如病区的走廊和化验室。

(3)污染区:凡和病人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为污染区,如病室、浴室、厕所。来源:

四、隔离消毒原则

1.一般消毒隔离

(1)根据不同病种,在病室门口挂疾病标志。门口设脚垫经l%氯胺或其他消毒溶液浸湿,以供出人时消毒鞋底。门外设消毒溶液及清水各一盆,以及手刷、毛巾等消毒手用;并设一立柜以挂隔离衣。

(2)进入隔离单位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来源:

(3)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需用物备齐,将各项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反复穿脱隔离衣及消毒洗手的次数。

(4)病人物品及病人接触过的用物,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递交。

(5)污染物品不得放于清洁区;任何污染物必须先经消毒处理,然后进行常规清洁,以防病原体播散。

(6)按病种使用医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等,用毕消毒。

(7)每日于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病床及床旁桌椅。来源:

2.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是对转科、出院或死亡的病人及其所住病室、医疗器械和用物进行消毒。

(1)病人的终末处理

(2)病人单位的终末处理来源:

五、隔离技术操作

1.口罩的使用

2.手的消毒

3.穿脱隔离衣

4.避污纸的使用

2.病理学技术考试 篇二

1 课程考试的现状分析

1.1 考试目的分歧, 缺乏交点

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学生学习是为分数而学习, 为分数而考试, 考试成为获取学分与文凭的手段, 从而使学生不注重学习过程, 而只注重考试分数。对教师而言, 考试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通过考试给学生一个分数评价意味着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教务管理者而言, 考试结束后关心的是及格人数、补考人数、重修人数、需要做学籍处理人数、是否要开设重修班、考纪考风等;对于财务管理者而言, 关心的是学生是否缴纳重修费, 是否支付教师给学生补考或重修所获的津贴。这样, 教师、学生、管理者之间对考试的目的没有交叉点, 没有共同的切入点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1.2 考试形式单一, 缺乏科学性

由于药理学课程理论性与基础性较强, 要求记忆与理解的内容较多, 因此目前高校药理学考试形式依然是闭卷考试多, 开卷考试少;采取笔试形式多, 开卷、论文写作、课间讨论、答辩等方式少;理论考试多、实践操作技能能力考查少;一次考试定结论多, 数次综合考核评价的考试少的弊端[2]。一次性闭卷考试仍是该课程考试所采用的主要考核方式, 但仅凭一次理论考试试卷难以全面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难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思维能力, 因此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是不科学的。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虽然操作简单, 便于管理, 但由于试卷考试都要求在考试的2 h内完成, 基本上考察书本知识, 无法提供一个让学生自由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平台, 特别是无法提供通过网络学习的机会, 不能体现学生的发散思维模式。现有考试形式的知识覆盖面窄, 考察代表性差, 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也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1.3 考试内容片面, 重知识、轻能力

目前, 药理学课程由于内容较多, 理论性较强, 特别偏重于知识记忆与理解, 因此课程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教师课件、教师考前划定的范围和重点, 而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提高的考核普遍不足。在这样的学习中, 学生往往形成“被动灌输式思维”, 而没有形成“主动创造发散性思维”, 结果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特别是现有的考试题型不合理, 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是非判断和简答等客观性试题为主, 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性论述和创新性提高题等主观试题的比重太少。这种考试形式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改变了药理学课程应用性的初衷。

2 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创建于1999年, 并被批准为湖南省重点专业, 药理学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在药理学考试目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等许多方面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目前, 我校药理学课程考核成绩主要是由平时考勤 (占30%) 与期末考试成绩 (占70%) 综合而成, 这种考试评价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生物技术专业对人才创新性培养的要求。因此, 有必要在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同时, 加强对药理学考试改革及评价研究, 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改革药理学考试内容, 就是要树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考试理念, 按照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宽厚的知识基础的要求进行考试, 应该把考试内容定位在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 即考试内容和方式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理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从而推动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3]。

2.1 课程考试模块的改革

改变以往单一试卷考试的形式, 药理学考试由理论课程考试与实验课程考试组成;改变以往由理论考试70%与实验考试30%的组成形式, 而是由理论考试与实验考试单独百分制, 理论或实验不及格者都需要补考。通过这样的改革, 实验课程从理论教学中彻底独立出来, 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度与认可度, 达到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的目的。

2.2 理论考核组成模块改革

改变以往理论考试以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局面, 本次改革使理论考试由平时考勤、课后作业 (以PPT形式上交) 、课间讨论、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由图1可知, 改革前的考试是根据总分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合格, 新考核规则是按照总分和各分点的得分2项分别进行判断。每项分点必须达到及格分数, 并且总分达到分数才可以通过考试, 否则即使总分再高, 有一项没有达到合格水平也不能通过考核, 即考核中的每个分支均要高于60分才算合格。其中课后作业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通过网络与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 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作业的形式表现出来。课间讨论是在上课时由教师当堂提出问题, 请学生随时分析问题, 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也达到考核的目的。这种理论考核是多层次、多水平、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包括学习态度、理论应用、综合知识与技能等全方位考察。

2.3 试卷考试题型改革

课程试卷考试以往都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等几种客观题型, 这些客观题型将学生局限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上, 不能使其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而改革后增加病例分析题, 即描述一些病理症状后让学生根据症状判断疾病、选择药物、药物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等。通过病例分析题目的考核,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就感。

2.4 实践考核方式与内容改革

药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 而理论往往需要实践去消化, 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改革前, 实践与理论考试放在一起, 改革后将实践考核独立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进行考核, 单独记录成绩。这样充分突出了药理学实践的重要性, 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在药理学实验中, 由于涉及到一些动物实验, 而很多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不敢动手操作动物实验, 对实验基本操作掌握不牵固。而通过实验的操作考核, 可以督促学生更主动积极地进行实验操作学习, 否则实践考核无法获得及格标准。

实践考核过程中, 按照图2的考核指标进行评价, 即对学生的实验预习、考勤、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 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等进行综合评定, 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上实验课之前1周, 把实验的基本内容、动物实验基本操作的视频等资料发给学生, 让学生好好预习;在第1次实验课的时候, 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实验的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告知学生, 让学生理解实验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做实验, 带着目标做实验, 从而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2.5 考核后信息反馈改革

以往的考核中, 学生只从教务系统里中查到自己的分数, 不知道自己的失分知识点在哪里, 这样学生没有对自己不足的知识点进行再消化。为改变这种局面, 药理学考核改革增加考核后再分析的过程, 也就是任课教师在某一单项考核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这不仅可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 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体现考核评价的真正价值。这样可以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

3 结语

课程考试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需要相关制度支持, 需要教师用心设计, 需要学生的用心投入学习才能顺利完成, 并达到良好的效果。药理学课程考试改革要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从考前提示到考后反馈消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改革。而目前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严重, 因此教学改革特别是考试改革路程很曲折。应从制度方面增加改革力度,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4]。

参考文献

[1]张元勋, 陈铭.高校考试制度改革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 (1) :223-227.

[2]程琴, 谢大蓉, 刘克林.高校考试改革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7) :682-683.

[3]杜春娟.考试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0 (8) :21-24.

3.病理学技术考试 篇三

【摘 要】本文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为基础,创新性地采用学生团队合作模式,对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护理本科生进行基础护理学技能考试,并分析团队及考站的考试成绩,旨在探讨护理本科生基础护理学技能考试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 基础护理学技能考试 团队考试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15-03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又称临床技能多站式考试(Multiple Station Examination),是1975年由英国的Harden R提出的一种以客观的方式评估临床能力的考核方法,是目前被国内外医学教育部门认可的应用广泛、客观性强的临床能力评价方法,主要用来评价医学生、实习医生、临床医师以及护士等的临床操作技能。目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普遍应用于医学教育中,被认为是评价学生临床能力的最好方式。此外,现今临床护理越来越强调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团队式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及应变能力,能较好地发挥团队功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整体效益。本研究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为基础,创新性地采用学生团队合作模式,对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护理本科生进行基础护理学技能考试,并分析团队及考站的考试成绩,旨在探讨护理本科生基础护理学技能考试模式的改革。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考试对象为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护理本科生,总共148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33人,均已完成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学习。

(二)研究方法

1.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将148人分为30个团队,其中28个团队为每个团队5人,2个团队为每个团队4人。二是设置考试站点。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为基础,设置4个考站,分别为入院评估考站、操作前评估与准备考站、技能操作考站、出院评估与宣教考站。每个考站的内容及分值见表1。三是编制临床病例。从基础护理学技能考试项目中挑选出4个重要项目,分别是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中心吸氧技术、留置导尿术、肌内注射法。编制4个临床病例,分别融入这4个技能操作项目。每个临床病例均贯穿整个技能考试始终。四是编制评分标准。根据4个技能操作项目,分别编制4个评分标准。每个评分标准均包括4个考站部分:入院评估部分30分,操作前评估与准备部分14分,技能操作部分30分,出院评估与宣教部分10分。此外还包括仪表部分1分以及综合评价部分15分。满分为100分。五是编制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患者出院护理评估单。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在入院评估考站使用,内容包括要填写患者的个人信息和一般情况,入院情况,生命体征和主要症状体征评估,护理观察项目(如意识、饮食、睡眠、活动、排便、排尿、吸烟、饮酒、心理社会资料等),病史情况(如现病史、既往史、输血史、手术史、过敏史、家族史等)等。患者出院护理评估单在出院评估与宣教考站使用,内容包括要填写患者的个人信息和一般情况,出院诊断,出院情况,离院方式,生活方式指导,针对疾病教育指导,复诊指导等。

2.考试实施过程。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同时进入第1个考站,抽签决定4个临床病例中的1个为考试病例。抽签决定团队中1名成员作为患者,给予患者熟悉病例的时间。团队成员相互分工与协作,依次完成4个考站的考试任务。考试时间为30分钟。

3.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二、考试结果

(一)技能考试成绩

30个团队中,最高成绩95分,最低成绩73分,平均成绩为86.30±6.15分。成绩分布情况见表2。

(二)各个考站考试成绩情况见表

三、各个考站考试成绩分析与讨论

(一)技能考试成绩分析

30个团队的平均成绩为86.30±6.1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成绩分布总体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说明该考试模式整体安排是合理的,难度适中,考站设置合理,能正确地评价和反映学生多方面的临床能力,是客观的、公平的。

(二)入院评估考站成绩分析

入院评估考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和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对患者进行问诊,收集患者入院时的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和一般情况,入院情况(如入院时间、途径、入病房方式、入院诊断、入院原因等),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评估,护理观察项目(如意识、饮食、睡眠、活动、排便、排尿、吸烟、饮酒、心理社会资料等),病史情况(如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输血史、过敏史、家族史等)。这部分任务问诊者可以对照着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询问等来完成,患者根据病例内容回答问诊者提出的问题,问诊者需填写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主要考核学生的问诊技巧和内容。第二个方面是要进行一个技能操作项目,即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

该考站平均成绩为24.77±3.20分,处于中上水平,学生们基本上能够按照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的内容进行问诊,能较正确地完成测量生命体征的操作,但部分团队和学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问诊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内容不够全面、完整,有遗漏;内容不正确,有的与疾病无关;问诊时缺乏条理性,思路凌乱,顺序混乱;与患者沟通能力较差,交流较死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缺乏亲和力;不会及时准确地向患者核实信息的准确性;不会使用赞扬、鼓励等语言与患者沟通。在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评估患者的情况时有遗漏,如没有评估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是否有影响生命体征测量准确性的因素、患者的皮肤状况等;帮助患者夹体温计时没有注意患者体位,没有夹紧体温计;测量体温和血压在患者同一侧上肢;血压计放置歪斜;测血压过程中没有一手固定听诊器胸件,打气过快,放气过慢,视线与水银柱弯月面不在同一水平;测量血压数值有误;未测量成功而重复测量。

(三)操作前评估与准备考站成绩分析

该考站要学生完成的任务主要也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根据进入第1个考站时抽签拿到的临床病例,根据病例里的医嘱内容,即4个技能操作项目(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中心吸氧技术、留置导尿术、肌内注射法)中的其中1个,对患者进行操作前的评估,主要是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取得患者的配合,进行环境的评估准备等。第二个方面是根据技能操作项目,准备操作用物。

该考站平均成绩得分最高,各个团队和学生们在这一考站总体表现良好。但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有:核对患者流于形式,没有仔细认真核对;评估患者的病情与临床病例不相符;患者的身体状况没有评估,如即将进行中心吸氧操作,没有评估患者的鼻腔情况和通气程度;没有评估环境,如即将为患者吸氧,环境是否安全,无明火和热源;洗手和戴口罩动作不规范;用物准备不齐,有遗漏现象。

(四)技能操作考站成绩分析

根据团队在进入第一个考站时抽签拿到的临床病例内的医嘱内容,完成相应的技能操作是该考站给学生们的主要任务。4个技能操作都是学生们要重点掌握的,也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技能操作。该考站平均成绩为25.40±3.00分,处于中上水平,学生们经过两个学期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基本能掌握这几项技能的操作。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存在的问题有:操作前、中、后查对不够仔细,有遗漏;双人核对医嘱和药液流于形式,不认真;排气不成功,未检查输液管中有无气泡;为患者消毒皮肤跨越无菌区;见到回血忘记松开止血带和调节器;滴速调节不准确,偏快或偏慢;垃圾分类不正确。

中心吸氧技术存在的问题有:将吸氧管给患者固定后没有询问患者松紧度是否合适;注意事项交待不全;未询问患者的感受,未评估吸氧效果和患者缺氧情况的改善程度。

留置导尿术存在的问题有:消毒顺序不正确,跨越无菌区;打开无菌导尿包或戴手套有污染;插入深度不正确;引流袋固定不妥当;导尿管污染;健康教育不完整不全面;拔管方法不正确。

肌内注射法存在的问题有:抽吸好药液后双手回套针帽;未给患者摆上腿伸直下腿弯曲的体位;操作中、后没有再次核对药液和患者信息;进针手法不当;没有交待注意事项。

总之,在技能操作考站,学生们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是核对不够认真;三查七对做得不好;无菌观念不强;垃圾分类处理不正确;缺乏人文关怀意识。

(五)出院评估与宣教考站成绩分析

该考站要求学生们完成对患者出院情况的评估以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对患者出院情况的评估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和一般情况,出院诊断,出院情况,离院方式等,患者根据病例内容与评估者相互沟通交流。评估者还需结合病例中设定的疾病,对患者进行针对疾病的教育,生活方式指导,饮食指导,复诊指导等宣教工作,并填写患者出院护理评估单。

该考站平均成绩也处于中上水平,学生基本能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能根据疾病特点,结合自己所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宣教。但部分团队和学生的宣教内容不够详细、正确、完整;不能突出重点;针对性不够。

四、结论

入院评估考站以及出院评估与宣教考站的设置能通过评估者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问诊,出院评估和宣教,客观地评价其收集资料、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能力。操作前评估与准备考站以及技能操作考站的设置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能力。4个临床病例均贯穿在整个技能考试始终,每个考站任务的实施均围绕病例展开,使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患者,并形成连续性临床思维。因此,在整个技能考试过程中,该考试模式也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分析病例,人文关怀,评判性思维等能力。同时,与以往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为单人考试不同,该考试模式创新地采用团队合作方式,这是考虑到目前临床护理工作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越来越注重加强护理团队建设,提倡团队管理模式。因此,该技能考试模式也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此次护理本科生基础护理学技能考试的改革是成功的,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应该引起教学工作者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改进。同时,应加强该考试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探讨更客观、公正、全面的考试模式,使其更规范化、合理化,在未来的护理教学和考试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雪梅,仰曙芬,于长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生毕业实习出科考试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4)

[2]Carol C,Robert E.The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A step in the direction of competence-based evaluation[J].Arch Pediatr Adoleesc Med,2000(7)

[3]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

[4]易秀英,张苏,王庆林,等.护理团队工作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B)

[5]陈秋菊,陈雁.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4)

[6]邱宇茹,王吉文,卢玉贞.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5)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5年度教学、科研课题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刘 齐,女,广西柳州人,硕士,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临床护理。

4.执业医师考试经典总结-病理学 篇四

癌来源于:上皮组织;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TB细胞:郞罕(Langhans)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属于感

染性肉芽肿。炎性假瘤:纤维组织、小血管、肺泡上皮增生、单核淋

巴浸润。但没有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组成。血管内

皮细胞和成纤细胞炎性细胞、纤维母细胞。

萎缩:自噬C增多,间质不减少甚至增多。细胞器减少。水肿:肿胀的线粒体(主要)和扩张的内质网 脂肪变性:酒精肝、斑虎心。脂肪沉积:肝气球变。

浆细胞内免疫球蛋白体形成小体:Russeu小体。坏死:核碎裂和浓解。

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很强。如表皮、上皮、淋巴、造血、间质细胞。

稳定细胞: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肝、胰、骨、软骨 永久细胞:缺乏再生能力。N细胞、骨髓肌及心肌细胞。坏死分: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

坏疽:干性坏疽(A受阻而V通畅,见于四肢末端)和

湿性坏疽(A、V受阻,与外界相通,见于肠、子宫、肺等)和气性坏疽(深部肌肉的开放性创伤)液化性坏死:脑、胰腺。

机体处理坏死组织的方式是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

和包裹、钙化。纤维素样坏死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结节性多

动脉炎、超急性和急性排斥反应、肾小球肾炎等过敏性疾患。

贫血性梗死:心:不规则形(虎斑心),地图形;肾,三

角形;脾,锥体形。出血性梗死:肺,三角形;肠,节段状 梗死常见的原因:血栓的形成。脾梗死:凝固性坏死。

体内细胞的生理死亡:固缩坏死。

凋亡:细胞死亡,与基因调节有关与酶解无关。白色血栓:头;混合:体;红:尾。

透明血栓:常见于DIC,称微血栓,是纤维素性血栓。右心或体静脉的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分支。左心或主动脉的栓子阻塞体动脉分支:见于心脑肾下肢。炎症的基本病理:变质、渗出、增生。不是红肿热痛。浆液性炎:血清、白蛋白渗出,如烫伤

纤维素性炎:纤维蛋白为主,如大叶性肺炎

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渗出,脓肿、蜂窝织炎(阑尾炎)

如小叶性肺炎。

出血性炎:大量RBC,如流行性出血热

病理学

增生性炎:淋巴、浆C、单核,如炎性息肉、假瘤。玻璃样变:远曲小管不发生,近曲小管发生见于肾小球。肿瘤的扩散和转移淋巴: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常见。血道转移:肉瘤常见。种植性转移:转移瘤。恶性肿瘤长到2CM以上需要血供。

原位癌:未侵破基底膜。

动脉粥样硬化:大中动脉;原发性高血压:细小动脉。细动脉硬化: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内

高血压病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内囊、豆纹动脉

高血压病时,细动脉硬化的病理是: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风湿性心肌炎病变主要累及 :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心梗:50%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2/3),25%冠状动脉供血的左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室,也易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供血左室侧壁。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在 :左心室前壁 慢性支气管炎典型病变中没有:多量泡沫细胞 男,50岁,30年吸烟史,支气管镜活检可见鳞状上皮和支气管腺体,此种病理变化属于:支气管黏膜化生 硅肺:I期:局限于淋巴系统;II期:不超过全肺1/3;

III期:超过全肺2/3

十二指肠前壁溃疡:易穿孔。

肺鳞癌为中央型,腺癌为周围型,肺泡细胞癌为弥漫型大肠癌好发部位:直肠、乙状、肓肠、升、降。转移至肝最常见。分A未穿透肌层B已穿透肌层C有淋巴转移。胃癌:起源于腺颈干细胞。

食管癌分:溃疡、蕈伞、髓质、缩窄型。中段>下>上 肝癌: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肿瘤。急性普通型肝炎:肝C胞质疏松,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嗜酸性小体形成,散在点状坏死,灶状坏死

急性普通型黄疸型肝炎:坏死灶稍多、稍重,可见胆栓。慢性普通型肝炎:轻,点状坏死,轻度碎片坏死;中,中度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重,重度碎片坏死,假小叶形成。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C坏死严重广泛,片状坏死(2/3)亚急性重型肝炎,亚片的肝C坏死(50%)结节状再生。

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大动脉,高血压累及小动脉 亚急性重型肝炎:黄色肝萎缩→坏死后肝硬化。酒精肝:肝细胞内出现前角蛋白。

急性肾小球性肾炎:B-溶血性链球菌A组12型感染,大多自愈,表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可凹性、晨起眼睑或下肢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少尿、氮质血症)血补体及总补体下降,8周后恢复正常,抗“O”可升高,部分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血清冷球蛋白可阳性。治疗:青霉素,不宜应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病理: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红肾),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胀,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有驼峰状或小丘状致密物质沉积,沉积物表面上的上皮细胞足突多消失,免疫荧光检查有IgG和C3沉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急剧恶化,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为特征,治疗:激素、透析。病理为:新月体肾炎表现,上皮细胞增生以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呈线形免疫荧光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达一年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为本病,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合并症为主要目的,不消除尿蛋白及尿红细胞为目标。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肾病综合症:(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3.5g/d、血浆蛋白低于< 30g/L、水肿、血脂升高。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首选)及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副作用为骨髓抑制、中毒性肝损害、脱发、胃肠道副反应、出血性膀胱炎及性腺抑制)病理: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增生,系膜区增宽,毛细血管管壁增厚而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膜性肾小球肾炎: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并有钉突形成。脂性肾病:病理为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呈弥

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未见电子致密

物。免疫荧光检查为阴性,即与免疫复合物无关。IgA肾病:以血尿为主要表现。不伴有水肿、高血压及

肾功能减退。

隐匿性肾炎:无症状性蛋白尿和单纯性血尿,病人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型肾小球肾炎的晚期表现,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呈颗粒性固缩肾表现为多尿夜尿 慢性肾盂肾炎:肉眼观察肾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大的不规则瘢痕凹陷

宫颈癌:淋巴道是宫颈癌的最重要转移途径。浸润性宫颈癌深度至少:5mm

菌痢:累及左半结肠,以直肠为常见,急性为:假膜性炎,中毒型为卡他性肠炎或滤泡性肠炎(增殖性炎。)还可以说成是:纤维素性炎症

伤寒:肉芽肿性炎,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病变,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玫瑰疹、肠出血、穿孔。流脑:脑膜炎双球菌引起化脓性炎,累及软脑膜及珠网膜,WBC增高,蛋白增多,糖减少。

乙脑:变质性炎,三带喙库蚊传播,筛网状软化灶。阿米巴肝脓肿属于:变质性炎。

血吸虫病:累及肝、结肠(乙状直肠)尾蚴侵入人体,成虫引起轻微病变,虫卵引起病变累及大肠壁和肝脏。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无明显假小叶形成为特点)晚期虫卵出现类上皮细胞,肠结核:溃疡长轴与肠轴垂直,呈环形,回盲部 肠伤寒:与肠轴平行

病理学

菌痢:呈地图状 直肠、乙状结肠。伪膜性炎。溃疡型肠癌:边缘呈堤状隆起。细动脉硬化: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内。

干酪样坏死灶钙化为:蓝色颗粒

肺淤血时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

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表现:癌细胞团中可见角化珠 印戒细胞癌的组织学表现:粘液将癌细胞核推向一侧。动脉粥样硬化症可见:泡沫细胞乙型脑炎可见:嗜神经细胞现象 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炎 病毒性肺炎:间质性炎 肺鳞癌:中央型多见

肺腺癌:周围型多见

属于抑癌基因的是 : Rb

5.病理学技术考试 篇五

整.2.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粘膜不完整,腔内及周围肺组织大量炎细胞侵润

3.矽肺:如果有典型的硅结节,成同心圆状或漩涡状排列,由已发生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

构成,开始是由巨噬细胞吞噬形成的,后来是纤维细胞增生成的。

4.弥漫性肝硬化:原结构被破坏,假小叶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排列紊乱和嗜酸性坏死,中央静脉缺如,纤维间隔较窄

5.肝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滴,大致将细胞核挤至一侧,似脂肪细胞

6.肝细胞肝癌:梁索状排列,核分裂,血窦,染色深浅不一,少量淋巴细胞

7.肾浊肿:官腔不规则,肿胀线粒体,近曲小管上皮肿胀,向管腔内突出,官腔变窄,肿

胀的上皮细胞内有淡粉染颗粒

8.肾脓肿:脓肿部位细胞结构破坏,大量中性粒细胞侵润

9.慢性肾小球肾炎:部分肾小管可见蛋白质管型,肾小球萎缩纤维化,所属肾小球萎缩或

消失,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间质纤维化,慢性炎细胞浸润

10.肠伤寒:增生活跃的巨噬细胞,吞噬有细菌、红细胞、碎片细胞,这种巨噬细胞成为伤

寒细胞,伤寒细胞聚集成团为伤寒结节

11.直肠腺癌: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腺腔样结构可见共壁和背靠

背现象

12.细菌性痢疾: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细菌构成假膜,扩张的毛细血管

13.宫颈癌:以鳞癌居多,可见癌巢和角化珠

14.风湿性心肌炎:一束一束的纤维,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和小血管旁边,形成风湿

小体

15.流行性乙型脑炎:蛛网膜下腔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渗出,脑实质无病变

1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可见半月状粥样斑块,合并血栓形成,阻塞官腔,胆固醇裂

17.纤维瘤:纤维细胞排列成树状,互相纵横交错,细胞异型性小。横切面圆形。纵切面梭

18.纤维肉瘤:瘤细胞综合交错排列大小不一,有明显异型性

19.皮肤乳头状瘤:上皮成乳头状生长,上皮层变厚,细胞数目增多,轴心由血管和结缔组

织间质构成20.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的薄壁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散在分布炎细胞

21.淋巴结核结节:淋巴结被破坏,干酪样坏死,均质红染无结构,可见朗格汉斯细胞(细

胞核排列周边)

22.慢性胃溃疡:溃疡包括四层,渗出层,坏死层,肉芽层,瘢痕层(溃疡底部形成小动脉

6.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考试要点 篇六

2.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果的变化。3.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etiology):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是必不可少的因素。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6.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停止,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7.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渗性脱水。

8.高容量性低钠血疗(水中毒):其特点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由于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水中毒。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na+,血清na浓度>150mmol/L,细胞外液流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明显。又称高渗性脱水。

10。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11.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按压后留下的凹陷,需经数秒到1分钟左右才平复,称为凹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亦称为显性水肿。12.标准碳酸氢盐(SB):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PaCO240mmHg,38C,lO0% Hbo)测得的血浆HCO3量。由

于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所以是判断代谢因素的指标。正常值22—27 mmol/L平均24mmol/L,代酸时降低

低,代碱时升高。13.实际碳酸氢盐(AB):即全血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HC03量。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正常人

AB=SB,两者均低为代酸,两者均高为代碱,AB>SB为呼酸,AB

14.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阳离子的浓度差。有助于区别代酸的类型和判断混合性酸碱紊

乱。正常值12±2mmol/L,目前多以AG>16mmol/L作为判断是否有高AG代酸的界限。据血浆中阴

子(HC03、Cl-、未测阴离子)平衡原理,当Cl-不变时,AG下降必有HC03相等量减少,则为高AG型代谢性 酸中毒。

15.反常性碱性尿:在高钾血症时,为了缓冲高钾,细胞内外H+K+交换,导致细胞外液存在代谢

酸中毒,肾小管上皮细胞排钾减少,泌H+增加,尿液却呈酸性,则称为反常性酸性尿o 17.(碱)中毒。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浆中[HC03](或[H2C03 J)原发 性减少(或增多),引起代谢性(呼吸性)酸(碱)中毒,通过机体代偿调节,仍能使血浆中【NaHC03}/ 【H2Co3]比值维持20:1,血pH值维持在正常范围,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18.缺氧(hypoxia):指由于氧的供给不足或和利用障碍,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19.发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的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大于5g/dl,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20.低张性缺氧:指由于外界氧供应不足或外呼吸障碍引起,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降低为特

征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低张性缺氧。

21.血液性缺氧:指由于血红蛋白数量或质量改变,使血液携带氧能力降低,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

蛋白结合的氢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22.发热(fever):在致热原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oC)

23.内生致热原(EP):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一组多肽类物质

24.应激(stress):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产生的以神经内分泌反应为主以细胞和体液中某些蛋白质成分改变,并由此引起一系列机能,代谢改变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25.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机体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原,用时细胞新和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于非分泌型蛋白质。

26.C-反应蛋白(C-React Protein CRP):在急性期反应中显著增多,课与细菌细胞壁结合,起抗体样

调理作用;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促进吞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血小板的磷脂酶,减少其炎症介质释放的蛋白,称为C-反应蛋白。27.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病人要遭受各类重伤,重病和其他应急情况下,出现在胃‘十二指肠粘膜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则称为应激性溃疡

28.休克(shock):是指多病因、多发病环节、有多种体液因子参与,已计提循环系统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等严重后果的负责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28.低排高阻型休克:又称冷休克,病人临床表现为四肢湿冷,皮肤苍白,其血液动力学特点是心输出

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又称低动力型休克。

29.高排低阻型休克:又称暖休克,病人临床表现为四肢温暖,皮肤潮红,脉充实有力,血压降低,其血液动力学特点是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又称高动力型休克。

30.心肌抑制因子(MDF):是指在休克的过程中由于胰腺缺血,组织蛋白酶大量释放组织蛋白大量水解所产

生的一种小分子毒性多肽,其作用是抑制心肌收缩力、收缩腹腔内脏小血管、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

3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人血,使凝血酶增加,在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从而导致的以血液凝固性失常为基本特征的病理过程。

3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时,由于微血管病变,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红细胞流过

网孔时,被网丝粘着、切割、挤压引起碎裂,外周血中出现各种裂体细胞,而裂体细胞脆性高,易发生溶血 33.全身性施瓦兹蔓反应(GSR):给动物第一次注射小剂量内毒素时,内毒素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造成系统功能封闭,隔24小时后再给同一动物注射小剂量内毒素,由于无法使内毒素灭火引起dic 24.心肌肥大:是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当心肌肥大达到一定程度(成人心脏重量超过500 克,或左室重量超过200克),心肌细胞还可有数量上的增多。

25.向心性肥大:长期压力负荷增大,引起心肌纤维呈并联增生,肌纤维变粗,心室壁厚度增加,心腔无

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小于正常。

26.离心性肥大:长期容量负荷增大,引起心肌纤维呈串联增生,肌纤维变长,心腔明显扩大,室腔直径

与室壁厚度的比值等于或大于正常。

27.心室重塑:是心室在长期容量和压力负荷增加时,通过改变心室的结构、代谢和功能而发生的慢性

代偿适应性反应。

28.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致不能满足机体在静息状态下机能、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29.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呈慢性过程时,由于心输出量和静脉回流不相适应,导致纳水滞留和血容量增加,从而出现静脉淤血和组织水肿

30.呼吸衰竭(Respiratory):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成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吸入空气测得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或不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的病理过程。31.静脉血掺杂:是指严重肺部病变,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该部血流未相应减少甚至可因炎性充血增

多,使病变部位VA/Q降低,流经病变部位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便掺人动脉血内,类似动一静脉短

路,称为静脉血掺杂或功能性分流。32.死腔样通气:是指部分肺泡血流因血管收缩或栓塞而减少,使通气与血流比例显著大于正常,肺泡

血流减少,通气相对过多而不能被充分利用,犹如进入死腔,称死腔样通气。33.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疾患而表现为神经、精神综合征。

34.假性神经递质:肝性脑病患者脑内产生的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它们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

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结构非常相似,但生理效能远较正常神经递质弱,故称为假性神经递质

35.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指肝功能不全时,由于枯否氏细胞功能抑制或门体分流,肠道来源的内毒素

不能有效清除,而大量进入体循环,从而引起的内毒素血症。

36.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时,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终产物及体内蛋白质分解

过多导致血中非蛋白氮(NPN如肌酐、尿素,尿酸的等蓄积)的含量明显增高,称为氮质血症。

37.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在短时间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紊乱,其主要代谢变化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等综合征,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38.低渗尿,肾功能障碍时,由于浓缩功能减退而稀释功能正常,尿渗压最高只能在到700 mmol/L,尿

比重1.020,称为低渗尿。

39.等渗尿:肾功能衰竭使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均丧失,终尿渗透压接近血浆渗透压,尿液比重便

7.病理学技术考试 篇七

关键词: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授课计划

1 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改革

1.1 考试内容的改革

我国自1995年开始正式开展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至2002年, 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分为5个科目, 即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 分两个半天考试。2003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与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轨后, 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分为4个科目, 即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分4个半天考试。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考试内容分列在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3个科目中, 在专业实践能力中则全部考查护理学基本知识。2011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改革后, 考试内容由原来4个模块调整为两个模块, 即专业实务和专业实践;考试内容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 由原来的内、外、妇、儿科护理学和基础护理学5门学科变成现在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传染科患者疾病的护理等, 共21章内容;考试涉及学科由专科到全科, 且新增了6门学科, 即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人际沟通;考试规则变为考生一次性通过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为合格, 方可申请执业护士注册, 否则此次考试成绩作废, 考生必须重新参加下一年的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1.2 考试题型的改革

考试题型分为A1型、A2型、A3型、A4型, 仍采用标准化试卷。但是临床病例题分量增大, A1型题占20%, A2型题 (临床病例题) 占60%, A3/A4型题 (临床病例题) 占20%;增加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 (贴近临床、注重预防) , 容量有所增加和删除, 增加了各系统新的疾病种类, 删除了各学科总论部分的内容[1]。

为此, 基础护理学必须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 以适应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改革。笔者从事基础护理学教学多年, 针对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变化, 整合基础护理学知识内容, 为学生顺利通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2 对策

2.1 根据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的变化, 及时调整授课计划

在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中, 基础护理学主要在专业实务科目中, 以考查学生运用与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 有效而安全地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实践能力中也有一小部分, 如护理程序等。笔者承担的基础护理学教学, 开设在高职护理专业的第二、三学期, 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李小萍主编的《基础护理学》, 课程开设一学年, 共144学时。在目前的授课中, 我们把教学内容整合为入院护理、生活护理、用药护理、急救护理、出院护理5个学习单元,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为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2.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临床实际护理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急诊科护士接到一有机磷中毒的患者, 该患者神志不清, 呼之不应, 该如何判断?如何处理?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更能增加其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利用护理临床工作实际案例组织相关教学内容, 如解释静脉补钾为什么要控制滴速?血压的生理波动规律以及给高热患者降温的措施有哪些?给患者导尿时要注意什么?如何鉴定血型及做到安全输血?从具体案例出发,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认识到课堂所学知识与护理实际工作息息相关。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也要联系临床工作, 如练习为尿潴留的患者导尿, 掌握操作规范, 贴近临床。

2.3 改进校内考试题型, 提高学生应试技巧

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全部采用选择题, 所有试题均由一个题干和5个选项组成, 5个选项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 其余均为干扰答案。干扰答案可以部分正确或完全不正确, 考生在答题时需对选项进行比较, 找出最佳的或最恰当的选项。而目前我校期末考试采用多样题型, 包括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这些题型虽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护理学知识, 但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题型脱节。笔者认为护理专业各门课程试卷应全部采用选择题, 题型、难度均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相同, 以便学生较早适应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2.4 开展行之有效的考前培训

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经过4个学期的在校学习, 第五学期开始进行为期8个月 (从7月开始, 次年3月结束) 的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 但由于接触的临床科室有限加之临床工作繁忙, 很多学生对与临床实习联系不多的部分知识有所遗忘, 而考试科目知识点涵盖面大。实习结束后, 距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约有两个月, 利用这段时间有计划地组织考前培训, 就历年护考的重要知识点、常考点、常错点集中培训4~5周, 效果很好。以我校为例, 组织两次培训后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护考通过率可达9 5%以上。

参考文献

8.病理学技术考试 篇八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95-02

2008年通过的《护士条例》提出“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实习结束即可报名参加护士执业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医疗卫生机构以此作为聘用护士的先决条件之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我国护理管理工作步入法制轨道,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是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考试合格与否是关系到考生护士职业生涯能否顺利起步的关键,是我国检验医学院校护理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也是衡量护理专业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改革无疑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内科护理学教师,应将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入内科护理学的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校时就能够接触到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的内容,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这就需要我们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做好以下环节:

1 授课前准备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考题难度和范围严格按照大纲设置,考题的信度和效度都经过严格检测,考生必须切实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而考试大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从2011年 开始执业资格考试发生了重大改变,可以归纳为“七变”:

“一变”:主要考试内容的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即由原来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改为将这些临床学科糅合在一起,按系统划分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并将护理穿插其中,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

“二变”:考试内容的范围:由专科到全能。增加了精神疾病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法规、人际沟通。这些共约占总分的5%左右。

“三变”:考试形式:由四门变为两门。专业实践、专业实务。每门135分,一天考完。

“四变“:考试题型及所占比例如下:A1型占20%,A2型占60%,A3/A4型占20%。

“五变”:知识点“重预防、轻临床”。

“六变”: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内科增加了心肌疾病、肥厚性心肌炎;健康评估融合在疾病章节。而基护、外科删减较多。

“七变”:大纲抽象化。没有熟练掌握、掌握、熟悉、了解等层次。而且对有些要点进行了改动,一些重点章节增加了许多细节性内容。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充分分析以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考试的考点和知识点,在备课时加以侧重。同时可依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编写讲义,使护理知识与医学基础及临床知识并重,以达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

2 上课突出重点

使用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编写的讲义,同时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授课。将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疾病。采取指导预习、吃透要点、归纳总结、联系实践、强化训练的方法进行授课。

指导预习预习是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授课教师结课时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提示后续课预习内容,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点。这样能够增强预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吃透要点授课时,结合学生预习情况详细讲解要点,并联系近几年考题进行分析,不但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活学活用。针对学生学习不太主动的特点,重视课堂提问。对知识的讲解要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并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笔者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如在讲授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措施时,采用口诀教学法,将要点总结为:端坐位腿下垂,高吸氧打吗啡,速利尿快强心,茶碱血管扩张药,扎四肢慢放血,病因诱因要去掉。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临床实例引入新课,如在讲授“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时,先引入以下病例,然后提出何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它有哪些临床表现、由哪些原因引起、为什么能置人于死地等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课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糖尿病护理时引入大量图片和录像,生动直观地将饮食护理、胰岛素治疗和足部护理等重点知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印象深刻,易于理解。

归纳总结将课堂教学内容的各要点按一定规律或用某种方式整合到一起,以便学生记忆和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例如不管什么疾病,都可以按照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顺序记忆重难点;护理措施可以按照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对症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的顺序记忆。就像项链一样,用一根线将各知识点像串珠一样穿起来。

3 課后复习,做好各知识点的串联

课后要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教学沟通,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性。同时设立激励机制,如给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平时成绩中加分等,鼓励学生课后多主动学习,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给后进生开设课后辅导课,帮助他们理解并记忆知识。要求学生按顺序记忆各知识点,把重点内容像串珠一样穿起来。

4 备考环节,反复练习,增强实效

强化训练,改变考试方法,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传统的学校考试试卷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等题型,较侧重记忆性考题;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采用选择题,包括A1、A2、A3、A4型题。通过对近几年试题分析得知,记忆型题目逐年减少,而解释、尤其是综合应用题型逐年增加,重视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故传统的学校考试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侧重点不同。我们通过强化训练,强调知识要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综上所述,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到内科护理学的日常教学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同时,我们也发现尽管已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内容纳入教学改革计划,但在日常教学中这些内容往往受课时偏紧等因素影响,致使阶段性测验成绩不理想。因此,今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考点知识的提炼和强化,特别是专业教师应认真研究和理解考试大纲,熟悉题型,并将其很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在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

参考文献:

[1] 朱鹏云. 对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的几点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

[2] 管绍兰.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 重庆医学,2007,36

[3] 张立新. 美国护士的执业资格考试[J]. 中华护理杂志,1997,32(3)

[4] 吴卓洁。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看内科护理学教学的调整.卫生职业教育,2010,8

上一篇:合同规定以收到发票下一篇:少先队活动计划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