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首件施工总结(4篇)
1.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首件施工总结 篇一
级配碎石底基层原材料基本要求原材料基本要求
级配碎石基层所用的碎石需满足交通部2000 年6 月颁发布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以下简称规范)中的各项规定。
(1)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2)最下层级配碎石垫层可直接把原水泥砼板压碎,压碎后粒径应满足:次干路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其颗粒组成应符合(规范)中1 号级配的范围。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
②对于无塑性的混合料,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应接近高限。
2.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首件施工总结 篇二
关键词:路面,基层,底基层,质量,水泥稳定碎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公路建设投资力度越来越大, 公路路面是公路主要核心, 搞好公路路面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具有强度和稳定性较好, 便于就地取材, 工序简便, 成本较低等优点, 近些年来在公路的路面结构中被广泛采用。如何搞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是我们应该关注研究的一个问题。
路面基层、底基层是承接面层与路基的重要结构层, 它的强度与稳定性, 对路面的整体强度, 特别是沥青路面的强度及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又直接受到原材料及混合料质量和施工工艺的影响。它的病害往往是通过路面面层反映出来, 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而认真搞好路面基层、底基层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质量要求
1)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基层必须能够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 特别是柔性路面更为突出。在设计的标准轴次的重复作用下, 基层要不会产生过多的残余变形, 更要不会产生剪切破坏 (柔性粒料基层) , 抗疲劳弯拉破坏 (各种结合料处理的半刚性基层) 。要满足上述要求, 除设计必需的厚度外, 主要取决于基层材料应满足基层具有的足够的抗压、抗剪、弯拉和刚度 (抗垂直位移和弯拉应变的能力) 。2) 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我国南方多雨, 北方冻融, 路面结构的基层、底基层在水的作用和冻融作用下, 会产生沉降、胀裂, 强度降低。因此, 要求路面基层、底基层结构在气候、水温环境下有足够的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3) 具有足够的抗冲刷抗腐蚀能力。随着交通量和汽车载重量的增加, 对刚性路面下的基层、底基层提出了新的抗冲刷要求。唧泥是在混凝土板的接缝、裂缝和边缘部位, 土与水的混合物在车轮荷载反复作用下的强制性位移。它导致了路面板承压能力不均匀而发生破坏。国外研究表明:防止唧泥, 基层必须排水通畅, 或要求基层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冲刷能力。4) 具有足够的平整度。基层的平整度对沥青面层的平整度有直接影响, 沥青面层的平整度取决于基层的平整度, 而基层的不平整会使沥青面层薄厚不匀, 影响其寿命。5) 与面层结合良好。面层与基层面的良好结合, 对沥青面层的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 能使路面结构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处于完全连接的界面应力状态, 可以减小沥青面层底面或半刚性基层内部的拉应力和拉应变, 以及减小由温度梯度引起的沥青面层的内应力和应变, 防止病害发生。
1.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1) 碎石。一般采用符合级配要求的碎石。如级配不符合要求, 可通过掺配相应的粒料改善级配。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40 mm, 通过0.5 mm以下筛孔的细粒土的液限应不超过25%, 塑性指数小于6;严格控制小于0.5 mm和0.074 mm的细粒料的含量。级配范围如表1所示。
2)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使用, 但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 (宜在6 h以上) 、标号较低如32.5的水泥。快硬、早强水泥及受潮变质后的水泥不应使用。
3) 水。一般人或牲畜饮用的水源, 均可使用。
1.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的质量要求
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的质量包括两个方面。
1) 强度要求见表2。
MPa
混合料配合比试验。
施工前, 应根据设计图所提供的设计配合比, 结合选用原材料的试验结果, 按规定的方法, 进行配合比试验。其标号不低于32.5级水泥, 初凝时间不早于1.5 h, 终凝时间不少于10 h, 不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施工配合比, 经监理确认, 可使用。
2) 基层、底基层的压实标准见表3。
%
路面基层、底基层在施工时必须达到《规范》所规定的压实度标准, 以保证路面结构层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 从而保证路面的整体强度、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
2 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中常见的主要问题及造成的主要病害
2.1 主要问题
1) 原材料不符合要求。a.水泥。水泥是碎石的主要胶结材料, 对其主要要求是性能稳定, 终凝时间较长 (6 h) , 以利于施工作业时, 不至于水泥在工序结束前凝结而丧失水泥的胶结作用。但在施工旺季, 因水泥供应紧张, 施工中往往出现应急供用终凝时间不合要求的水泥的情况。b.碎石。碎石在基层、底基层中是主要结构材料, 其级配、粒径应符合要求。实际施工中, 虽也提取料场具有代表性的碎石进行试验后使用, 但因石料场的石料不均匀, 级配不标准, 导致用料掺配不符合标准。
2) 拌和质量不符合要求。按照《规范》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应在拌合站拌合, 目的是为了保证拌和质量。而实际施工中, 因施工单位的装备水平参差不齐, 新设备老设备的不同, 拌合设备精准度也不同, 导致粒料配比、水泥剂量、含水量及拌和均匀度难以保证。
3) 有效作业时间控制不严。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作业时间, 依水泥的终凝时间而定。但施工中常因种种原因超时, 导致了水泥的胶结作用的降低。
4) 摊铺不规范。a.厚度不均匀 (有的是下层带来的) ;b.初次稳压后忽略再次整平;c.施工接缝不是直接缝, 而是斜接缝, 并且接缝处的散料未清除便接铺, 造成接缝处强度不足。
5) 含水量控制不严、养生不充分。在干燥、炎热、多风气候下, 保湿措施不够, 特别是缺水地区, 情况更差。在施工路段逐渐增长, 水源较远的情况下, 洒水养生跟不上, 直接影响了强度的形成。
6) 作业后禁止车辆在刚铺筑的结构层上通行做的不够。a.阻止车辆通行不力。有的甚至边通车边施工。b.在施工中, 施工单位自己的拉料车在刚完成的作业面上行驶, 造成基层、底基层的先期破碎。
7) 修整摊铺缺陷的错误做法。a.薄层贴补。因厚度不均匀或整平不细致, 碾压后出现平整度不足问题时, 有的用薄层补平,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薄层与碾压后的层面很难结合, 不能形成结构层应有的厚度, 极易被压碎, 压碎后反而成了滑动层, 对沥青层面危害极大。正确的做法是在低洼处先挖去10 cm厚, 清除净碎料, 待7 d龄期后 (不至于压实时破坏原结构层) 再填补新料并压实。b.机械补压。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碾压要一次压实成型, 决不能在允许作业时间后用补压的方法提高压实度, 这样做既提高不了压实度, 反而起到了破坏作用。
2.2 基于上述原因造成的路面先天性病害
1) 平整度差;2) 强度不足而开裂造成油面龟裂;3) 结构层凝结前被压散, 导致路面早期破损;4) 基层表面破碎导致油面推移开裂;后天性病害主要因超载车量对路面的破坏, 使基层失去了应有的强度和稳定性, 导致面层开裂, 大气降水下渗冻融翻浆。特别是属于半刚性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 被超载车辆压碎后强度和稳定性衰减特别严重。
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措施
1) 材料的试验与审批。开工前要在所选定的料场中, 取具有代表性样品, 进行下列规定的各项试验。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试验, 并经有关部门审批。a.碎石。筛分试验;液压限试验;碎石压碎值试验;有机质检测。b.水泥。水泥标号测定;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水泥安定性试验。c.混合料。重型击实试验;水泥剂量标准曲线确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d.特别强调在原材料发生变化时, 应及时补做试验。
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制及运行状况的检查审批。a.机械设备的数量及匹配, 能否满足施工质量、进度需要;b.机械设备的状况、备用设备及配件的准备情况;c.施工道路是否通畅, 备料、供料、水源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3) 施工方案的审查重点。a.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责任到人, 分工明确, 配合默契, 劳力安排合理;b.施工方法与工艺、操作程序;c.施工机械与主要设备;d.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及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e.进度安排。
4) 施工放样的检查核实。
5) 铺筑试验路段。铺筑试验路段, 是对预先制定的施工技术方案的检验与调整的必要步骤。铺筑试验路段决定的主要项目有:a.施工集料的配合比;b.材料的松铺系数;c.确定标准施工方案;如:用料量控制, 运用机具和摊铺方法, 拌和机械及方法, 含水量的控制方法, 适合整平的机具和方法, 压实机械的组合、顺序、速度及遍数, 拌、运、铺、压机械的协调匹配, 密实度的检查方法等。确定点作业段的合适长度;确定劳动力的分配与分工。铺筑试验路段后, 写出试铺报告, 经技术, 质检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正式施工。
3.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1) 配料与拌和的质量。原材料是质量的基础, 准确的配比是强度的核心, 一定要严格控制。
2) 摊铺。摊铺质量体现在厚度的均匀性和避免粗细料离析, 这是直接影响基层、底基层强度分布均匀性的主因, 必须予以重视。
3) 整平。整平是确保路面行车的舒适性, 提高路面使用质量的关键, 也是避免平整度病害的重要环节。
4) 压实。压实是混合料强度形成的关键, 更要严格控制。
4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在重交通路面改建中的经验
1) 工程简况。忻州至董村公路, 是我区的主要县公路, 沿途既有沙场, 又有混凝土拌合站, 有石料厂8个, 大吨位车辆多, 原路面不堪重负, 病害严重。2013年~2014年对该公路进行了改造。
2) 改造方案。a.对路基软弱路段, 换填砂砾。b.全线加铺18 cm厚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 18 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c.面层采用5+3厚沥青混凝土。
3) 铺筑效果。铺筑后经两年来的观察, 全线虽超载车通行不断, 但病害极少, 路面完好, 效果不错, 达到设计的要求。
5 结语
3.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首件施工总结 篇三
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整体性、稳定性、耐久性、抗冻性的技术特点,而且制作的料源广泛,可就地取材,易于机械摊铺操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水泥在水稳级配碎石结构中,对整体强度稳定起主要作用.配制混合料时,为提高混合料的抗收缩能力,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增加水泥用量,同时考虑混合料生产拌和到现场碾压成型的利于施工时间.
作 者:熊伟雄 廖海君 XIONG Wei-xiong LIAO Hai-jun 作者单位:广西八桂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刊 名:企业科技与发展英文刊名: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DEVELOPMENT年,卷(期):“”(2)分类号:U416.224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质量控制
4.级配碎石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 篇四
级配碎石在级配良好并得到充分压实的情况下,具有相当好的承载能力和一定的排水功能,由于是松散粒料结构,不传递拉应力、应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止和减少裂缝的产生。104国道观音机场至睢宁段,路线长36.317 km,老路为双向4车道混凝土路面,现有技术等级为一级,由于近年来路面破坏严重,道路通过能力逐渐降低,原有非机动车道路面比行车道低0.4~1.1 m,本次改造非机动车道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施工后与机动车道老路混凝土板齐平,再整体施工水稳基层和面层,成为双向6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应注重保证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级配最佳,并保证混合料均匀摊铺和碾压密实。本文对级配碎石在104国道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介绍。
2 原材料的选择
2.1 碎石
碎石是原材料中最重要的材料,规范规定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混合料粒中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超过20%,不含粘土块杂物及其它有害物质。级配组成最大粒经不超过37.5 mm,级配碎石塑性指数应小于9,液限应小于28%。本项目采用铜山吕梁采石厂生产的各粒径石灰岩碎石。
对级配碎石基层来讲,其强度来源于颗粒间的嵌挤,所以碎石的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及粗集料的棱角至关重要,经检测,粗集料压碎值符合《JTJ034—2000》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面底基层级配碎石用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颗粒含量总量不大于20%的技术要求。具体指标见表1~表3。
2.2 水
人或牲畜饮用的水源均可使用,本工程用水采用自来水。经检验以上原材料各种检测数据参数均满足级配碎石施工及有关规范要求。
3 混合料的级配控制
根据单集料筛分情况,通过计算机进行自动计算合成,室内试验级配碎石垫层的配合比(9.5~31.5 mm)碎石∶(4.75~9.5 mm)碎石∶(2.36~4.75 mm)碎石∶(0~2.36 mm)碎石=17∶32∶19∶32。合成级配曲线见图1。
在生产过程中经筛分试验得到的混合料级配与室内试验配合比基本吻合,筛分曲线符合规范2#级配要求。
4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确定
重型击实试验法,原材料全部为烘干后试样。击实试验共做2组,每组试样5件,混合料配制含水量为2.0%、3.0%、4.0%、5.0%、6.0%。2次检测的最大干密度分别为2.263 g/cm3和2.277 g/cm3,最佳含水量分别为4.0%和4.2%,其数值偏差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故取最大干密度为2.27 g/cm3,最佳含水量为4.1%。
5 施工
5.1 松铺系数的确定
通过对试验段9个断面18个点位松铺厚度、压实厚度的测量及计算,松铺系数平均值为1.315,标准偏差S=0.024,根据计算数据得出实测计算出的松铺系数离散较小满足要求。考虑测量时外侧边缘出现塌边情况,经综合考虑,在规模施工中松铺系数取1.30。
5.2 拌和
级配碎石施工采用混合料集中拌和(厂拌),为保证拌合质量采用600型稳定碎石拌合机,拌和有3个主控项目:级配准确、含水量合理和拌和的均匀性。
(1)试拌。试拌的主要目的是调整生产配合比。配合比的调整是在干拌的状态下进行的,根据生产配合比的计算结果,以使用最多的那档集料为基准,即以此档料的生产率最大,单独调整其他各档料的生产率,使各档料的生产率与生产配合比相同,然后同时开动各档料仓,使各档料混合,取样筛分,检查级配是否符合要求,否则需重新调节。
(2)拌和含水量的调整。级配碎石在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含水量会有损失,为了使现场级配碎石能够在接近最佳含水量下进行碾压,在拌和过程中的加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根据下承层的类型、天气情况和气温高低,对摊铺形式以及拌和含水量做适当调整,潮湿天气采用摊铺机时摊铺含水量宜高出1%,气温在20℃以上,天气干燥采用摊铺机摊铺时可高出2%。局部采用平地机摊铺时拌和含水量宜控制得比摊铺机摊铺时再高出1%左右。
(3)拌和的均匀性控制。拌和的均匀性主要是通过延长拌和时间来取得,以出料不至于出现明显的离析为准,拌和时间一般不少于70 s。拌和的均匀性问题可以调整生产率来解决。
5.3 运输
运输过程中的装、卸环节会对集料的离析情况及含水量产生影响。装料时集料在车厢内产生第1次离析,形成离析界面,卸料时由于自卸车的后倾和集料的二次堆积,形成第2次离析。拌和机出料采取配带活动漏斗的料仓出料直接装车运输时,车辆前后移动,按前、后、中卸料方式3次装料,自卸车每车装料数量大致相等,不得装料太满外溢。车辆装料结束后,由放料人员签发“发料单”。运输车辆数目可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进行适当增减,保证摊铺机前有2台料车等待卸料。气温较高时每车准备用于覆盖混合料的帆布或彩条布,保证能够覆盖整车混合料,不使混合料曝晒,防止水分散发。卸料时应快速,以减小第一次离析界面的滑动造成的第2次离析。
5.4 摊铺
为减少在摊铺时的离析现象,用摊铺机摊铺作业。摊铺机摊铺质量高、平整度好,布料器的二次拌和离析小,水分散失小,根据平均产量,结合试验段的铺筑用料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摊铺厚度控制18 cm,摊铺速度以1.5~2.0 m/min、采用5级振级控制为宜,机后安排2名有施工经验的人员,要注意螺旋输送器中的存料高度,在摊铺过程中始终保持摊铺机料仓中混合料不全部输完,减少侧板合起次数,保持检查摊铺的均匀性,对机后局部蜂窝现象进行处理。严格按定好的摊铺速度匀速连续摊铺,严禁时快时慢,保证摊铺平整度,同时摊铺机的标高控制传感器任何人不得随意调动,以保证平稳施工,保证标高及平整度。
5.5 碾压
级配碎石的碾压关键在于嵌挤结构的形成,同时压碎率较小,压实度满足要求。对于级配碎石层应根据其层位、厚度和级配类型采用不同的碾压组合,碾压时应以振动压路机和重型轮胎压路机为主,钢轮静碾为辅。3种压路机作业的方式,采用2种方案进行压实,压实方案如下:方案1,振动压路机(XSM220型)前静后弱振1遍,前强振后强振1遍,三轮压路机碾压2遍,最后胶轮压路机(XP260型)光面2遍;方案2,振动压路机(XSM220型)前静后弱振1遍,前强振后强振1遍,三轮压路机碾压3遍,最后胶轮压路机(XP260型)光面2遍。
结果表明方案2比方案1更为理想。因此,在规模施工中采用方案2完全能够满足规定要求。
对于碾压过程中出现的压路机粘轮现象,设专人跟踪用扫帚清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由于粘轮而引起的麻面现象,从而改善基层的外观质量。
碾压时,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土路肩与摊铺面同时碾压,防止边部混合料产生侧向推移,这样既保证了边部压实度,又杜绝了边部因侧向推移产生的塌边现象。根据摊铺机的进行速度,将碾压段长度控制在40~50 m之间,天气晴好时进行跟机碾压,保证含水量不致散失过快;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达到20 cm。
5.6 纵、横缝的处理
处理纵、横缝时需要认真、仔细,从处理效果来看,可设人专门处理纵缝中易出现的粗料集中、表面粗糙现象;在处理横缝时,要求处理为同时满足高程和平整度要求的同一横向断面,施工缝垂直于地面,断面无松散现象。第2天摊铺时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由先铺结构层上跨缝处渐移向新铺结构层,配合人工对横缝处出现的集料离析和台阶进行处理。
5.7 养生
碾压结束后立即封闭交通养生,禁止车辆通行,以免破坏级配碎石底基层,并在7 d内保持该路段处于湿润状态。
6 结语
级配碎石的施工工艺采用集中厂拌、机械摊铺的工艺进行。由于其强度形成主要源于碎石本身强度和颗粒之间的嵌挤作用,高质量碎石、良好级配、合理的施工方法和碾压方式是保证级配碎石结构层嵌挤密实和良好路用性能的关键。因此,混合料集料组成要按实际筛分配比控制,随原材料变化及时调整,同时,在拌和机料斗上安装隔离板,避免不同粒径原材料混合现象,保证级配合格;级配碎石高密实的嵌挤结构主要依靠压路机碾压形成,要根据试验段合理选择碾压机械组合方式,加强级配碎石的碾压,只有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条件下才能达到最佳压实效果,因此要严格控制最佳含水量,施工时含水量宜高出1%~2%,并随天气变化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
【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首件施工总结】推荐阅读: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监理工作总结10-23
沥青路面施工图文09-09
路面硬化施工合同协议书08-24
浅析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控制10-03
公路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论文07-17
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的施工控制07-23
水泥稳定碎石合同09-07
购买碎石机设备合同07-01
碎石桩观摩会汇报材料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