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2024-08-07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精选8篇)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篇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论文 题目: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南阳市国美电器消费调查报告 国际教育学院 工商管理三班 1121215432 刘立平

2012年 11月25 日

南阳市国美电器消费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掌握南阳市国美电器的销售状况,了解南阳市国美电器市场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南阳市广大消费群众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主要是社会群体。也包括在校学生等等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街头拦截法,入户调查法。具体步骤如下

(1)对国美电器新华城市广场店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其公司经营管理状况

(2)街头拦截,在各大广场对不同群体进行调查

(3)入户调查,给每个人群当面发放问卷。

(4)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情况以及了解的专业知识,确定最后的调查问题;

四、调查时间:

2012年10月15日――――2012年12月7日

五、调查内容

1、选址心理

(1)、方位情况。国美电器商场正门朝向方向一般设计是坐北朝南的最理想方位,目的是位置醒目,容易让人找到它的方位,而且还有一种图吉利的说法。

(2)、走向情况。一般而言,考虑到人们普遍有右行习惯,国美商场在选择进口时都是以右为上。

(3)、交通路口情况。肇庆的两家国美商场都是设置在路口的正面,而且是三岔路口正面,目的是让店面处在最显眼的地方,容易让人一眼望去就能找到。

2、招牌、建筑外观、橱窗设计以及商场内部设计心理

(1)、国美电器的招牌统一标准而略显简单,招牌上面是由红底白字组成的英文

字母Gome字样,下面紧接着是“国美电器”四个白色中文大字,不过细心发现招牌背面都是由墨绿色横条状衬托着,远远望去非常的醒目。

(2)、国美电器的橱窗布局十分简单,整个卖场柜台分别是靠墙式和中岛式。商品陈列整齐、种类区分清楚,便于消费者进行选购。

(3)、布局原则

A.分类统一原则

国美卖场内展台可分为柜台、高玻璃展柜、靠墙式展台、岛屿式展架、地台、个性化展台等几种,但是相同产品使用高度、色彩完全一致的展台,区别只能在厂家标识或灯箱片,不同类型产品展台可以在色彩上有所差别。

B.家电与数码分离原则,国美电器的家电、数码遵循分区展示的原则,使消费者有明确的购物目标,方便集中购物。例如牌坊店门店为两层,则数码产品在第一层,家电产品在第二层。

C.通透性原则,国美门店布局充分体现通透性,顾客进入卖场后能很快对整体商品的分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卖场没有明显地死角,没有展台之间的相互遮挡,使顾客在舒畅的心情下很容易地找到层次分明。

六、调查结果

1价格竞争是商业企业最有效的竞争手段

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另一个名称,就是“价格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现有市场环境、技术条件下,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采取合适的价格策略,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2低价位进入、低价位经营、快进快出,风险更小

从国美的发展看,国美实行的价格竞争是有一定特色的。很多企业也采取价格竞争手段,但一般是先将价格定得较高,或定在一般水平上,用降价作为渲染、吸引顾客的手段或者最后甩卖积压、滞销、过季、技术即将过时或已过时商品的手段。这种价格竞争,只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策略,低价不是常态,不是经常性的。大多数时候,是被动降价或被迫降价。国美是将价格竞争作为一种基本的经营战略。价格处于低水平是经常性的,是一种常态,是作为经营、营销战略使用的。商品价格从一开始就定得较低,从开始就主动采取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价格,将顾客吸引过来。

3.低价位进入、低价位经营的基本条件是低成本

在竞争性市场,一个企业是否能采取低价位经营策略,取决于其经营成本的高低。低价位带来的销售规模的扩大以及单位销售成本的降低,应使企业的盈利总量更大。低价位经营的目的不能是低盈利水平和低盈利能力,而是高盈利水平和扩大了的盈利能力。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具活力,更有竞争力,更有成长空间。采取低价位价格竞争策略要注意市场环境

国美采取低价位价格竞争策略进入家电市场的外部环境是不能不提的。因为这种环境目前已经不存在。当时国有商业企业的体制、机制决定了这些国有企业不可能采取有效的竞争手段,而长期形成的低效率、高成本经营模式,使这些企业也无力开展有力的低价位竞争。所以,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的国美进入以后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并不断实施企业扩张。

打造商业品牌,是中国商业市场成熟的一个标志,国美自然也有这方面的努力,比如“国美电器”已经成为了驰名商标,但是,目前它所做的还远远不够,认真规划品牌战略,用品牌识别来统帅一切营销传播,是今后国美,也是中国商业资本要走的很长一段路。

5.国美面临的问题

a.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国美的市场,领先优势即将丧失。

b.:2009年上半年,国美电器受到金融危机及突发事件的影响,因此,仅以2009年上半年数据为参照不够客观,应引入2008年数据。

c.与国美2008年上半年相比,盈利能力不升反降。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盈利能力差距巨大。

d.与2008年同期相比,国美本期运营效率下降较大。

e.2008年,国美决策层制定的“七个第一、一个领先”的战略规划未能有效执行,导致多个方面已经或正在丧失领先优势。

七、改进的建议:

1、在保持原有优势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2、增强决策层的领导能力,加强企业的抗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利润增长的平稳趋势。

3、坚持良好有效的管理规划,贯彻“七个第一、一个领先”的战略规划。

4、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建设一流的企业文化。

八、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一方面,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更加认识到只有投身实践,才能接触社会生活,正在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我也表现出了经验的不足,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的不够紧密等问题。启迪我要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实践,检验知识,锻炼能力,为今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件一:

国美电器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查问卷

您好:

我们是南阳理工学院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查。非常荣幸能够访问到您,我们的访问旨在了解国美电器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以分析家电零售业的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增长管理知识和社会知识。您的回答只用作分析研究,对您的回答我们将完全保密。谢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填写说明:问卷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即可。

您的答案对于我们的调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认真填写。

1、现阶段的国美电器属于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

A.国营企业B.私营企业

2、现阶段国美的经营状况是怎样的?()

A.高投入高回报B高投入低回报C.低投入高回报D.低投入低回报

3、主导国美的管理思想是什么?()

A.首长制管理B.人性化管理C.科学管理向信息化转变

D.首长制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E.其它

4、对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方式是什么?()

A.外聘B.内升C.外聘与内升结合D.其它

5、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考评依据是什么?()

A.工龄B.绩效C.人事关系D.其它

6、国美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是什么?()

A.扁平结构形态B.锥形结构形态

7、国美是集权管理还是分权管理?()

A.集权管理B.分权管理

8、对于企业各部门的人员的组织设计原则是什么?()

A.因事设职B.因人设职C.因人设职与因事设置相结合9、国美上下级的领导方式是什么?()

A.单头领导B.双头领导C.多头领导D.其它

10、面对苏宁以及众多家电零售业竞争,对国美而言,您认为是机遇还是挑战?()

A.机遇B.挑战C.机遇与挑战并存D.其它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祝您工作顺利!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篇二

一、科学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 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科学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与创业是双生关系, 二者天然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正如蒂蒙斯所言, “如果把创业比做美国经济的发动机, 那么创新就是此发动机的汽缸, 它带动了许多重要新发明和新技术的诞生。”创新与创业密不可分,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也密不可分, 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是可互相结合为一体的。创业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创造经济利润, 创业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创新。所以, 要突破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分离的局面, 打通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将二者有机融合[2]。

(二) 创新创业教育要有层次性

科学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要立足于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 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要有层次性和阶段性。在层次性方面, 既要有全面的系统培养, 又要有层次的分类培养。从系统培养来看, 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未来创业奠定基础。从分类培养来看, 要分层次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能力提升, 重点促进部分大学生创业个性和特色的形成[3]。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提升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于不同心智水平的大学生群体, 应有不同且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定有别于面向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也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也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新命题新方向。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从目前的实施情况看, 很多学校还是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 创业教育还未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缺少统一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学科内容界定

有的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附属于经管类课程或者就业指导课程中,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缺乏科学性, 教学内容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不匹配, 课时数也不能保证;

(二) 重视理论知识传授, 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训实践课程与条件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重视程度和软硬条件的差异, 没有实训实践课程, 也没有实训实践所需的场地设施等硬件环境条件, 课程的开展以理论讲授为主。但是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能只靠理论知识, 而是更多地需要在实训实践的场景中进行体验、感悟与训练, 所以, 目前的课程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 没有结合认知规律与创新创业过程规律来安排课程开设的顺序

一开始, 学生对创业认识是没有基础的, 对创业知识也是处于一片空白状态, 也没有创业的任何体验。所以, 在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方面, 一些高职学院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创新创业过程本身的规律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四) 缺乏专项能力提高课程或核心课程

有些高职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到目前为止, 还只开设了一门类似于《创业基础》的选修课程, 虽面向所有学生开设, 但教学内容也仅涉及有关创业的基本知识及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 而对于创新的方法、创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提高的课程没有相关的支撑课程提供。

(五) 有普及型教育课程, 缺阶梯递进型的能力提高课程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既要将创新创业的知识及意识精神培养普及到所有学生, 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及职业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功效, 也能真正助力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兴起。在普及教育的过程中, 必然会激起或发现对创新创业有浓厚兴趣且本身具有创新创业潜质与天赋的学生, 对于这些学生, 学校应提供阶梯递进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 真正帮助并将他们打造成小企业的创办者与经营者、创新创业的先锋, 让他们有机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 就目前而言, 大多数高职院校除了普及型的创新创业课程外, 还没有开发出以创新创业素质能力提高为导向的阶梯递进型课程。

(六)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形成有机联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教育, 高职教育由门类齐全的各学科专业组成。而所有的创新创业活动, 都要依托于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应用, 它不是凭空而起的活动, 而是与专业技术技能紧密相关的活动。但是, 目前国内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还没有与各类专业课程之间建立起相关联系,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未形成有机融合的关系, 所以, 创新创业课程同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融合增强性有待进一步理清与拓展。

(七) 重第一课堂教学, 轻第二课程教育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至少一门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 都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 传授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手段也是有众多约束限制的。创新创业的精神、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 更需要在模拟或实际商业环境进行实践与历练, 如仅依靠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那是完全不够的。大多数创新创业活动以及校院创新创业氛围的培育, 都需要学生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到创新实验室、创业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街区、创业园、创业孵化器、校外创业公司等参加各种各样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各类实验实训实践活动, 在体验中学习成长, 在做中学, 边做边学。但是, 到目前为止, 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也没有为此制订或设计相关的制度与政策。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

(一) 课程体系及其目标定位的含义与关系

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 这是课程体系构建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广义来说,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 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 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为此, 课程体系的目标是什么?课程体系要达到什么功能要求?这是课程体系构建首先要明确的问题[4]。可见, 课程体系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载体, 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 对于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关键作用。所以, 课程体系实际上规定了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方案。

(二)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与构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首先应服务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 也是由它决定的, 两者方向是一致的。而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还必须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相适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有别于本科院校的, 它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技能型应用性人才, 人才培养的初次就业目标主岗位是企事业单位的一线技能型岗位。为适应或从属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所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并不是鼓励大量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 或者毕业后直接创业, 而是将整体目标定位为为企业一线技能型岗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细分目标定位为发现并培养一些有创新创业天赋的学生, 将他们培养成小微企业的创办者与经营者。高职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潜质等方面是有较大个体差异的, 为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更好地得到实施并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那就必须因材施教, 这样可使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既能普及覆盖到全体学生, 又能兼顾对那些具有较好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让他们真正有机会在创新创业方面有所突破, 成为创新创业的先锋, 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基于上述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分析与理解, 根据泰勒提出的“目标源”理论以及教育目标筛选原则,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应从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两个层面加以定位[5]。具体来讲, 这个共性目标也可以认为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初级目标即普及性目标, 具体为帮助全体高职学生了解创业知识, 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兴趣, 加强和重视创新创业意识与思维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这个个性目标也可以认为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级目标即重点培养目标, 具体为帮助小部分有兴趣有潜质的学生全面培养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素质、精神与能力, 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小微企业的创办者与经营者或一线技能岗位的创新者。上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 也指明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最终成果的规格和要求, 也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及评价的基本依据和中心, 也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育方法、组合教育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6]。

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要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落地生根, 就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作为实施载体。课程体系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导致思维方式、心智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就是让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心智结构更倾向于创新创业, 更适应于创新创业。在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时, 要兼顾或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 普及性教育课程与专项能力重点培养提高课程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面向所有在校生实施, 这是为了实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或整体性目标, 所以需要一门类似于“创业基础”的广谱式课程, 向所有高职在校生开设。“创业基础”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所有学生都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 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 激活他们的创业动机, 激起他们学习创业的兴趣。通过“创业基础”课程教学,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同时, 在普及性教育实施时, 必然会发现和吸引到一些对创新创业有强烈兴趣并有志于将来成为企业创办者或经营者的学生群体。对于这群兴趣与愿望强烈的学生, 可以通过专才培养的方式组成专门的班级进行重点培训, 专才培养的课程是按照素质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 以阶梯递进式开设各类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

(二)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

从内容角度, 可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式进行划分, 它可以由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组成。其中, 学科课程提供的是可编码的知识, 是可用语言和符号表达出来的“可交流的知识”, 所以此类课程属于显性课程;活动课程是在互动中让学生领悟“隐性知识”或“不可交流的知识”;环境课程则是让学生处于一种完全仿真的实战环境进行操作与演练, 意在培养学生非经“做中学”而不能及的能力, 所以此两类课程都属于隐性课程。就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而言, 它是一个社会认知过程, 更何况最小的创业机会也只能在市场中产生, 以“社会”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 即使最完善的正式课程 (显性课程) , 也只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部分。说到底, 课堂教育无法提供哈耶克说过的“理性不及”的知识, 因此, 创新创业的素质与能力不是一种能够被正规教育系统而完整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本。因此,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中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只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交叉融合, 将教育教学内容恰当地分布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中, 才能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三) 创新创业课程要融入各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案例与内容

创新创业活动不是空洞的, 都是在某个专业技术领域内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所以,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不能与相关的专业教育相分离, 而是要嫁接到相关专业教育教学上。因此,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 必须要开设与某专业领域有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国外高校很注重将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的结合, 许多创业教育课程都是在原有课程与创业知识相结合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如美国北德州大学音乐学院就把创业教育课程与本专业课程进行融合, 开设了“音乐创业与营销”课程、“音乐创业导引”, 讲授关于音乐类企业的创新、管理和营销等内容[7]。鉴于上述国外的经验, 各高职院校可以此类推。譬如, 有的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汽车维护专业, 那么与此专业领域知识相结合, 可开设“汽车维修门店的创办与经营”或“汽车配件的供应与销售”课程, 从而帮助有志于未来在此领域进行创业的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 可开设“广告媒体公司的创办与经营”课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 可开设“淘宝店与微店的创办与经营”。这些与专业领域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都必须是实务型课程, 教学内容必须具备实践经验丰富、实操性强。以上只是例举, 更多的专业领域创新创业课程可以据此进行模仿开发。

(四) 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重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提供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 而是要想方设法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不能光靠理论课程说教, 而是要更多地依靠实验、实训、实践课程来训练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导向很强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创业人才, 今后是要在市场上、社会上来展现自己的创新创业才能的, 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千万不能脱离市场、脱离社会的大环境, 而是要与实业教育相结合, “学中干”, “干中学”, 使学生在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过程中, 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提升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这就要求实验、实训、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建设, 不能闭门造车, 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此外, 在实验、实训、实践类课程设置时, 要循序渐进, 由易而难, 遵从先实验或模拟实训, 再进行具有市场化社会化特点的实践。

五、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与课程安排

(一) 结构模式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实质构成”, 即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二是“形式构成”, 即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课内课程与课外课程。这四对课程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高校课程体系的主要框架[8]。

1.“平台+模块”结构模式的具体构建形式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模式, 即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块”渗透融入两大“平台”。这两大“平台”是指公选通识教育平台与专业教育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分成三个子模块, 即创新创业教育子模块1:创新创业基础模块;创新创业教育子模块2: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模块;创新创业教育子模块3:专业领域内创新创业模块。具体见图1。

公选通识教育平台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子模块1的主要目标是着眼于扩充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 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 其教育教学实施对象定位为全体学生, 以理论课程为主, 在入学后的第1-2学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模块2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在商业开拓与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 教育教学实施对象定位为那些对创新创业有较强愿望兴趣并有良好天赋潜质的学生, 理论与实践课程并重, 实践课程课时占比更大, 在入学后的第3-5学期实施;专业教育平台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子模块3的主要目标是结合各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 其教育教学实施对象定位为本专业学生, 理论与实践课程并重, 在入学后的第5-6学期实施。

2.“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结构的优点

这个课程体系结构的优点是:1创新创业教育同时打通与连接了校内的两大教育教学平台;2创新创业教育子模块1通过公选通识教育平台能够实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 并实现了学生筛选与选拔功能;3创新创业教育子模块3通过专业教育平台能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4创新创业教育子模块2作为整个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的中间部分, 它有效地连接了子模块1与子模块3, 能够对那些创新创业意愿、兴趣强烈的学生实现专门培养并切实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与能力, 而且子模块2中的课程在学习进度上与部分专业教育课程并行但不排斥,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修相关课程, 子模块2中的课程可与部分专业教育课程进行学分互认。

(二) 课程安排

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为引领, 以增强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提高创新创综合素质与能力为核心, 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与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 可将课程体系的具体课程设置安排如表1。

上述理论课程在组织教学内容时都要以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提高为核心, 都要求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组织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从无到有, 从有到完善, 必然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实践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但只要我们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为引领, 以提高创新创业精神、素质与能力为核心, 把握好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与结构模式, 设置安排好相应的各类课程, 就一定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更成熟更实用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李伟铭, 黎春燕, 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 2013 (6) :42-51

[2]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5 (1) :39-43

[3]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8) :42-44

[4]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 2009 (3) :88-90

[5]黄兆信, 郭丽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 2012 (19) :81-84

[6]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86-87

[7]黄兆信, 郭丽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 2012 (19) :81-84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篇三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阐述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课程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72-02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的特殊阶段,人才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提高这两方面水平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发展方向。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分析,创新和创业具有很大的共生性,创业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则是创业的驱动力,它们在经济领域的成果集中在人才载体上。而同时,高职院校是社会人才的重要来源机构,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定位更精准,针对某一生产领域的实际操作水平较高。但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上相对较差,加上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盲目发展,缺乏对市场人才需求的调查,产生了“人才结构性过剩”,创新人才相对不足,创业能力相对匮乏。基于这一现状,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创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大量人才都是面向一线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领域,具有较强的岗位定向和实用功能,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弥补了大量空缺岗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现代化工业体系不断成熟,互联网经济日渐发展,社会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以单一技能或知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确立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作用,“十三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将围绕着“创新”和“创业”两个核心展开。本质上说,创新与创业都需要较高的人力资本,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从新时期人才培养策略上说,高职院校展开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十分明显。一方面,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经济“新常态”,经济改革将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为了满足产业结构优化的需求,高新技术、复杂科技将大量作用于社会生产中,因此在人才需求上也体现出高科技、综合性、创新性等特点。另一方面,资源型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放缓,第三产业比例逐渐升高,就业形势呈现多样化。在国家政策、财政等扶持下,促进高等人才自主就业创业,才能丰富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发挥“市场试错”功能,以创业带动就业。基于此,人才培养周期要进一步缩短,人才质量要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理念改革也势在必行。

二、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侧重实用性的特点,与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矛盾,理论上说,实践是验证理论的唯一标准,人才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也不是单纯依靠理论教学就可以实现的,将实践融入教育本身,能够更好地激发创造性思维,并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展开创业行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制趋于完善,这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奠定了教学基础,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可以依据以下原则展开:

(一)学校教育与岗位教育统一的原则。创业是一个务实的过程,而高职院校中所能够提供的是理论知识、技能,以及有效的实际操作部分,与现实的社会生产最大的区别是环境。将“创业”的观念融入学校教育体制中,并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构建全新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人才一边获取知识、一边验证知识,同时对掌握的内容进行质疑、扩展和发挥。有效的创新是来源于实践活动的,因此也可以将创业视为创新的充分条件,同时,在当前经济战略背景下,创新也是展开创业的前提;“岗位教育”的实践性更加突出,独立出来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还要考虑适应岗位所具备的能力,岗位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创业创新的理念就越突出。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的原则。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有很大的相似度,特别是在人才考核层面,主要通过卷面考试的方法展开。诚然,这一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但并不符合职业教育“知难行易”的特点。在高职院校中,教材内容并不完全是显性特征,还有较大一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或示范教学无法获得的,可称之为“隐性内容”—— 忽略隐性内容就会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两者的统一可以通过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教学任务来实现,将传统的长周期实践转化为短周期实践,实践项目穿插到理论教学之中,实现各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统一的原则。人才的价值高低需要经过市场验证才具有意义,在人才供应层面,也要遵守市场规律。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参考标准,我国人才呈现出分布不平衡的现状,宏观经济层面人才的综合素质在整体升高,但在区域经济层面,不同地区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要求差异很大。因此,高职院校在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符合自身所在的区域经济现状。这是因为,经济水平是创业的基础,也是创新价值的影响因素。同一个创业项目,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容易实现,同一个创新项目,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容易得到认同。相应地,由于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多地是为了实现本区域需求(如省辖区内),因此要遵循宏观与区域经济相统一的原则。

(四)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统一的原则。在高职院校中展开创业创新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包括两类资源划分,分别是软件和硬件。其一,软件资源包括了校园组织、职能、管理、体制等要素,这些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地尝试。其二,硬件资源方面,包括内容很多,包括高职院校提供的空间、场地、设备、设施等。软件和硬件缺一不可,偏重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创业创新教育遭遇瓶颈。例如,高职院校可以聘请创业典范来传授相关经验,也可以不断通过创新氛围、提倡创新思维来实现,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学生最终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反之亦然,缺乏创新培养和创新氛围,再先进的硬件设备设施也是摆设。

(五)教育主体和教学主体统一的原则。所谓“教育主体”指的是高职院校学生,而“教学主体”则是指高职院校中的师资力量。从教育本质分析,必须肯定教育主体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家庭背景、知识结构、爱好憎恶、性格特点,而这些在教育主体的教学作用下会变成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因此,要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学生和老师必须保持逻辑思维的一致性,不能仅一方具有创新或创业想法,而另一方不积极、不主动、不认同。实现统一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性地、个性化地展开教学工作,提高学习转化率,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业精神和能力。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措施

(一)转变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教育部门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弥补我国工业领域专业人才的不足,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单一,缺乏长远人力资源规划。现阶段而言,我国资源类型经济发展进入衰退期,市场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高新技术、创意创新、社会服务等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单一知识技能型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基于此,高职院校作为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体系,也必须改变自身的人才培养观念,一方面,实现知识技能的专业性与综合性,以适应更大的市场挑战;另一方面,提高自我创新水平,增强人才创业能力,让人才价值得到更多体现。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认知。高职院校教育理念改革以及创业创新教学实践开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一阶段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在教学课程中合理设计、穿插,设置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模式。例如,结合不同专业的师资力量构建“创业创新指导课程”,将其列入必修课程行列,并结合考试模式来增强效果。此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未来职业规划、创新项目政绩、创业模拟等活动开展,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充分了解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2.产生创新创业实践体验。改革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考核制度,将创新创业项目纳入考核领域,学生可以自主选题,或在导师的帮助下开展项目实施,从而跳出课本的理论层面,在创业项目或创新开发中体验。实践体验并不可以追求成功,但强调协调、组织、团结等内容。此外,为了增强体验,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创业家举办讲座,举办“创新沙龙”等活动。

3.展开创新创业实践培养。通过校办企业、校企联合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和创业基地,在实践中展开人才的培养。

(三)完善创业创新评价机制。市场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在我国市场经济现状发生巨大变化的现状下,高职院校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应该与时俱进。就目前来说,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还是一个全新命题,学校领导层、管理层应该联合教育部门,明确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在软件、硬件方面的投入。最重要的是,结合人才培养的市场目的重构评价体系。一方面,人才评价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势;另一方面,评价机制要不断地丰富评价要素,坚持人才要素中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场所,其教育理念要与市场需求相一致,既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又要满足人才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不仅在职业岗位上游刃有余,同时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更好地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孟康,温尊荣,詹东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

[2]李学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9)

[3]陈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4]强伟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3(11)

[5]占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

【作者简介】向银环(1979— ),女,广西凤山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韦银幕(1979— ),男,壮族,广西环江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应用数学。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篇四

【摘 要】以《拼布艺术》实践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拼布艺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艺工结合、政商产学合作、协同培养”的专业特色,提出《拼布艺术》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新思路。并分析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及意义,阐述《拼布艺术》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改及其具体实施方案。旨在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拼布艺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简单的划分为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教育观念约定俗成地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毕业以后主要有就业、考研与出国等选择。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与毕业后的就业基本没有太多的联系,更谈不上良好的衔接。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中有具备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学生凤毛菱角,显然这是没有将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传统教育等同的位置的结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1]。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

目前“拼布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装饰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发展。其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特征,因此,强化以拼布艺术创作等为主的相关课程建设,对于培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拼布艺术发展现状

拼布一词.英文为patchwork.朗文英汉词典对patchwork的解释为:“缝缀起来形状各异的杂色布片[2]。拼布也叫布艺拼贴,通常是把零碎的布块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构图拼接而成,是一种实用兼具欣赏性的缝制艺术。拼布艺术同时具有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既可以制作实用性的物品,如:服装、服饰配件、手提袋、零钱荷包、抱枕、围裙及家居纺织用品等,又可以设计制作成纯欣赏性的艺术品,如拼布的壁挂、画作等,作为室内装饰性物品来观赏。

近年来,拼布艺术风行全球,欧美、亚洲等发达国家将拼布技艺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段,追求拼缝艺术原创设计。且拼布工艺由最初的纯手工逐渐转变为与现代的绗缝技术相结合的艺术门类之一。在日本、韩国、台湾及中国内陆等地,广泛流行,受到各界人士的大力欢迎和好评。十世纪初拼布艺术传引至日本,现代的日本妇女不但喜欢拼缝,而且将其列为艺术与家居生活的装饰表现,将此复古情怀展现于社会、人文、艺术及家庭生活中。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关于拼布的专业杂志,并有专门销售拼布相关材料的商店。还有开办专业教授拼布课程的培训班,在日本拼布艺术已经成为一门人人可学的文化艺术课程。

后期的拼布艺术也逐渐流入中国市场,先在台湾地区兴起,后来在内陆迅速传播,很快成为国内大中城市妇女、朋友闲暇娱乐的艺术生活方式的选择之一。台湾的拼布课程主要分为普通班和高级班。普通班是短期班,主要是认识拼布的各专业术语、拼布工具、布料的选择、布料拼接的技巧与针法等,还有一些日常用品的缝制创作,如抱枕、手提袋、零钱包等,短期即可见成效,结业时还颁发国际认可证书。而高级班则是长期的,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学习,除了拼缝技巧,图形的制图等要求外,配色及设计创作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事实上现代拼布艺术只是我国万千传统手工布艺中的一种,早期小孩子穿的百纳衣,盖的百纳被,及其水田衣,以及各少数民族的贴布绣等都是拼布的表现手法。作为拼布起源地之一的中国大陆,中华拼布曾一段时期流失而默默无闻,长期以来被我们所忽略,不予重视。大量的外来拼布工艺进入中国,甚至有将中国拼布认为是由欧洲传入的误判。正是因为这项技艺在国内曾一段时期流失,没有被广泛的推广和传播,不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现今,中华拼布艺术又属于起步阶段,北京、广州、上海等各大城市陆续创办拼布工作室,多次举办国际拼布艺术展,大大促进了我国拼布艺术的发展,为我们更好的学习拼布技艺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课程特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2.1 课程特色

2.1.1 拼布艺术的取材来源非常广泛

主要利用服装制作过程中所

生的边角面辅料来制作出各种饰品。根据不同布料的不同花纹及材质,我们可以设计制作出各种图案的小物品。这是对布料的一种充分利用,也是对布料本身一种更好的开发。通过碎布拼缝,将原本不被重视的废布料成为一种 “美”的产品。

2.1.2 拼布艺术具有很大的创意空间

拼布艺术所具有的清闲的制作情趣,独特的审美趣味,都能够使学生拥有自由发挥的创意空间,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2.1.3 拼布艺术具有很强的原创性

拼布技艺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原创的拼布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传载的不止是一种物质性,更是一种精神性的共鸣。

2.1.4 拼布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运用拼布艺术手法去创作,利用废弃布料去创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变废为宝”的观念。

2.1.5 课程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该课程无高深的理论知识,要求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深受学生欢迎,为专业课融入创业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2.2 教改目的

2.2.1 《拼布艺术》课程抛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学生课外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新的创业方向。培养学生依托专业优势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将知识型传授转化为创新创业类实践,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2.2 构建较完善可行的《拼布艺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案设计,为艺术设计类及其他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利用以“创新”为核心的艺术设计专业,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设计能力与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2.2.3 同时促进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使专业课程教育得到延伸,使创意设计与行业及社会消费终端结合,使创意课程与商业信息进行交流碰撞,从而不断推动着创业教育在市场上的实践与升值,实现部分优秀学生的优先就业。

2.3 教改意义

2.3.1 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与渗透

通过本项目改革使得创业教育不再是孤立的教育行为,与专业教育有机相融。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2.3.2 改善学生学习导向

改变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闭门造车”式的专业学习为开放式学习,强化学生专业学习中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市场需求导向和学以致用的营销导向。对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2.3.3 改变学生依托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现状,使学生在专业创新创业中得到更加有力的专业支撑。

2.3.4 加强产学结合,促进学生作品走向市场,融入市场。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改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3.1 创新创业教改

3.1.1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路,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改革。如:大学生创业项目校企对接恳谈会,通过作品展示与当面洽谈的方式促成产学研项目的深度合作、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大学生,教师与企业三者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以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也进一步推进“项目进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

3.1.2 拼布艺术符合低碳生活和环保时尚要求

传统拼布艺术文化被现代生活方式选择与改造,可以是勤俭节约教育的一种形式,可以是开拓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途径[3]。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从废旧材料的拆解、边角余料的重拼再创中寻找灵感,发现其利用价值,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行低碳生活中发挥作用,这也成为服装设计师一个新的设计理念,为现代服饰设计带来多样、别致的服装造型和装饰变化。《拼布艺术》课程可与工艺课程相结合,便可利用工艺课程剩余的边角料来进行创作,既节约成本,又环保,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3.1.3 学生可结合实验室开放项目进行训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此提高他们综合能力与设计素质,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真正做到与企业接轨、与社会接轨。

3.1.4 基于“专业-创业-学业”互动机制下的教学改革研究。建立艺术与技术、设计与市场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出大批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应用技术能力的现代设计人才

1)《拼布艺术》实践课程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色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将"艺术与技术结合,设计与文化融合,凝练“艺工结合、政商产学合作、协同培养”的专业特色。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职业素质 [4]。因此,在培养方案制定中增加《拼布艺术》实践课程,目的就在于通过更多更全方面的实践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艺工结合的新型人才。围绕专业特色与定位,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并与校企联合,以及课外实践项目结合,由浅入深。

2)《拼布艺术》实践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正切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艺工结合”的培养目标。《拼布艺术》课程自开课以来,我们多次举办展览,如:应邀参加温州市举办的国际时尚消费展,师生自行组织的校园课程展,深受社会市民和在校师生的欢迎,且企业也有合作意向,希望与我们团队进行相关项目的合作。学生便可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可以成立工作室,也可以开办培训班等形式,这样不仅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创业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就业平台。

3.2 具体实施方案

3.2.1 以研究方案为基础,完成课程教学的组织调整,把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融入课程教学

先尝试以专业任选课开设《拼布艺术》课程,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在2014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已经将《拼布艺术》作为专业任选课,并于2014年3月开始成功面向全校开设两轮公共选修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新鲜感十足,对这种实践类课程的学习非常认真,创意思维和创业理念大大提高,能够将所学知识更紧密的与企业和市场接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机会。

1)修订教学大纲,完成考核内容的修订。通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调整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课程教学大纲已经多次修订,由于专业任选课与公共选修课教学对象不同,因此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课时分配上,根据第一轮的经验,感觉实践课时偏少,学生更多需要的是实践动手操作,因此又将实践课时比例适当增加。课程内容包含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

2)课程考核评分方法的修订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能独立进行设计与创作。在常规的评分标准基础之上,将学生作品是否参展、销售等形式也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这样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课程为确保成绩认定的客观性,对学生设计作品评价由2~3位教师评定。

3.2.2 按项目前期确定的教学方案和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组织教学,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的改革,并对课程改革进行跟踪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方案

3.2.3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融入创业教育元素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调研工作,并且随着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教学成果进行可行性评估。深入调研拼布艺术作品的市场情况,通过学生撰写课程学习体会了解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此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和论证研究的可行性,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2.4 定期组织“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邀请本行业创业者、资深人士来我院开展讲座与实践操作,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为学生介绍关于拼布艺术的最新信息,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课程组成员定期出去培训学习,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把更多的实践经验带回课堂

同时,通过开展学生作品展的形式,学生之间相互观摩、交流经验,并从中获得作品展示的成就感。这也是“走出去”的一种形式,2014年10月参加中国(温州)国际时尚消费展,学生的作品以展览并销售的形式展出,把学生的作品向社会展示,并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同时学生作品受到市民欢迎,展位前人流挤挤,部分作品出售,学生们还获取一定的利益回报,学生的成就感倍增,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3.2.5 引导和鼓励学生依托专业优势策划创业计划类项目、引导和鼓励学生依托专业优势进行创业实践等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相关赛事,并且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项目等课外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结语

在创新创业教育思维模式下,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教育理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拼布艺术》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一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创新思维,二是围绕专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出一批具有创业实践和创业精神的优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5.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篇五

摘 要:在当下我国的教育环境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已经越来越重要。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十分的严峻,但是一直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为了能够缓解我国就业困难的问题,应当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下是本人对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的一点建议和看法,希望能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出一份力。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就业形式

引言

就目前来说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对于在校的大学生们能够树立一个远大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很大的帮助。整体上能够起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培养大学生们的自主创新的精神。在实践教学中对于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进行构建,能够有效防止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对于寻找工作无望,从而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的情况发生。各个高校只有将每个创新创业中的环节具体化付诸于实践中,再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合理的教学教育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培训,才能够成功完善的构建出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解决当下大学生的社会工作就业问题。

一、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其主要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个部分即为创新教育体系,第二个部分是创业教育体系。这两者关系密切,虽说相似但却并不相同,他们而这合二为一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两体系分开又是不同的侧重发展。创新教育体系对于创业教育体系来说,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基础。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创新教育体系来说,后者是前者的载体,创业教育体系的成功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到创新教育体系好坏。在当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创新教育体系侧重于在校大学生将来的长远规划,创业教育体系偏重于在校大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自我肯定。所以总体来说,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其主体目标是为了能够锻炼在校大学生,指导他们朝着拥有创新个性和创业能力的方向发展。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更多的是培养在校大学生拥有创新能力,学会自主创业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1]。

二、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学校已经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也已经越来越重视。但是大学里对于学生们未来的自主创业等没有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系的发展构建,所以在大学里面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对于创新创业体系构建能?蚱鸬街匾?帮助。

1.对于课内自主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来说,大学生的课程教学是我们在实行实践教育的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下课堂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仍旧存在着差距,需要相应的进行调整。将原先的纸质传统的书本授课模式改变,创立一个以分析身边案例为主,讲解实践过程会碰到的问题为辅的新模式教育体系。当这样的教育体系构成后,就业指导的老师将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扮演者,更多的是能够引导学生提升自我,拥有新的方式方法来看待将来的生活。

2.建立一个严格的课程体系标准,对于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从而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与其他课程构成一定的联系,加强创新创业思想的渗透性,令课程与思想相结合,加强相互间的联系。逐步将被动的就业观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2]。

3.对于课内教学来说,大学生实行创新创业业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课外教学就是创新创业教学的实践,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首先,课内教学仅仅只是教师告诉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案例。而课外的创新创业教学是真正能够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自主创业能力的实践过程。可以采用兴趣调动大学生来参与课外实践,在以往的高校教育体系中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而实践教学主要的要求是需要学生以传授知识为真正核心来进行的,把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付诸到实践当中,令学生能够自己主动自发的去探寻问题,进行实验。这便是实践教学在创新创业中的应用。

4.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先建立一个仅对大学生开放的创业基地。这对于一个大学来说,创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基地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为这个平台首先可以锻炼大学生们自己的创业能力,其次能够为本校的大学生老师们提供一个研究课程案例的平台。总的来说我们国家还是非常鼓励各大学这样的做法的。设立一部分启动资金,来给在校大学生或者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进行创业,这是学校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重要举措。学校在提供资金的过程中同时也给予学生一定的力量帮助,例如将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主管等等,社会各界创业发展迅速的年轻有为者请到学校开办演讲活动。或将一些比较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计划分享给学生实行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能够对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构建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一个人才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十分系统的环节是我国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于如何从实践教学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了详细的解答,主要是为了能够给予当下就业指导课程教师构建创新创业体系一点帮助。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是需要挖掘的,是需要去引导的。即使拥有再优秀的自主创业能力的毕业生,都是需要一个完善的体系支撑。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已经渐渐成为时代教育发展的关键,应当引起所有人的关注。

参考文献

6.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篇六

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课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因而,专业课教学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根本目标。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教学在功能和本质上都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二者应该融合,从而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1.2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7.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篇七

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 也进行了很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实践。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自然地融入到体育专业课中, 这一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探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等几门课程, 其内容主要涉及体育教学、大众健身和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在这些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将会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工作能力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运动生理学》课程为例, 结合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探讨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

1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理念存在偏差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开设独立于专业课程之外的创新创业课程和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偏重创业, 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如何赚钱。这样容易忽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锻炼, 使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专业培养, 使得专业知识无用武之地, 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1.2 教学效果不佳

大部分高校的做法都停留在开设什么样的创新创业课程, 忽视了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结合。这样容易出现两个问题, 其一, 加入新的课程导致学生课时的紧张。据调查, 如今很多院校体育专业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张, 学生从早到晚都在上课, 把《创新创业教育》变成很多相关的课程, 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又让学生无暇进行实践锻炼。其二, 如今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 于是开始聘请企业的相关人士作为创业导师, 由于这样的资源较为缺乏, 且很多企业家只能从企业运营、市场需求、商业模式等方面给予指导, 很少能够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导致这样的课程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

1.3 专业知识难以落地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定位为精英教育和研究型人才培养, 很多专业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学。虽然最近国家提倡把人才培养的定位由研究型向应用型和技能型转移, 但由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不能及时做出改变, 大部分的专业知识难以落地应用于实践。

以《运动生理学》为例:作为大部分体育专业的基础课,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应用学科, 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应用实践。其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应用到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的实践中, 本是一门很好的且能够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 总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深奥难懂,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2 创新创业教育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中的自然融入

2.1 创新理念, 改变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专业培养是以让学生掌握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目标的, 而创新创业教育也应该面向专业人才的培养, 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结合。这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才有活力、有意义。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让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一个认知→体验→学习→实践的过程。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中, 应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它不是依靠某门课程单纯的知识传输。在运动人体科学课教学中, 必须渗透创新教育, 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树立创新创业信心, 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自主创新创业素质得到同步提高。

2.2 优化专业课程内容, 与社会需求接轨

课程内容不仅要体现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还要让学生看到其对于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从事工作的实践意义。所以要对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具体内容进行优化, 让学生能够学会学习专业知识, 让专业知识落地为实践与应用服务。在教学中应把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与创新活动联系起来, 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等方面, 编写创新创业活动的专业课教学案例。比如, 举行体能和技能大赛需要设计哪些项目、测定哪些指标, 才能够更好地反映一个人的体能和技能水平, 反映大众的健康水平等。学生就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学到关于体能和技能的知识, 还会思考实践环节的问题。

2.3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 体现在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期末考核等各个环节。以《运动生理学》为例, 认知:在该课程内容教学中, 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 体现课程知识在体育教学、健身指导和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体验:通过教学实验, 观摩体育教学和健身指导等, 体会如何把课程知识应用于实践, 了解实践中需要哪些知识;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掌握专业知识;实践:组建运动健康协会和网络平台, 让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实践活动, 包括健身知识的传播、校园健身指导、健身营养指导、申报大创项目、参加相关比赛等。另外, 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可以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 比如把平时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作业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在考试题目中也可以设计一些题目, 既可以体现专业知识, 又需要创新创业思维。

3 结语

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专业知识内容繁多, 更新速度快, 而体育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差, 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该文提出了适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体育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不仅缓解了当前体育院校学时紧张, 学生上课时间较多而动手时间不足的矛盾, 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专业基础理论, 为就业时能够尽快融入工作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提高, 很多高校正在转型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同时强调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 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对人才的需要。该文分析了当前体育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教学中, 从而为体育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融合,运动人体科学

参考文献

[1]杨璐.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关于应用型高校特色体育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z1) :493.

[2]刘艳, 闫国栋, 孟威, 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11) :35-37.

[3]马永斌, 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 (6) :99-103.

[4]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 2011 (5) :64-67.

[5]李家华, 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2) :9-11.

[6]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特性与发展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 2016 (3) :56-63.

[7]郝杰, 吴爱华, 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 (2) :7-12.

[8]刘振忠, 周静.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实践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1) :55-56.

[9]王洪彪, 冯琰, 赵洪朋.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 2013 (6) :82-85.

[10]王悦.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经管类专业为例[J].亚太教育, 2016 (14) :278-279.

8.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篇八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构建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国际教育趋势讨论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该组织提出,从广义上而言,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出极具开拓性、创新性思维的个体。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个体创新、开拓精神,创业及自主工作能力、专业技能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湖南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认识及重视

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需加强对于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视,将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作为主要载体,整合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在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纳入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设置好相关实践活动学分,积极创设出极为和谐优良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中,创新创业文化的充足丰富极为重要,高校需积极运用校内广播台、校园网、微信、微博、QQ群等新兴传播媒介开展创新创业宣传活动,以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作为主要依托,活跃校内文化氛围,扩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及影响力。首先,积极在校内举办创业论坛、沙龙等活动。如邀请创业成功企业家、知名人士开设讲座,向在校学生传授丰富的创业经验,增强其创新创业兴趣。其次,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如可在校内定期举办一些创业挑战类型的竞赛活动。再次,在校内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并提供场地、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广泛帮助。最后,积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总之,高校要通过多种实践途径来增强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认识及重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1]。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的构建

(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纳入其中,并采用公共课程及选修课程的方式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其模块设置予以健全完善化处理。可将创新创业意识、创业启蒙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重点,促使一些低年级学生广泛接受创业意识的启蒙式教育。

(二)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不可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需积极启发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及创业课程教育,提升课程活动的层次。

(三)针对性设置创新创业课程。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可指导其接受系统化的学习,如学习SYB、KAB课程,熟悉掌握自主创业的基本流程,强化其理论知识,应用更专业的方式去培养创业人才。

(四)加强对创业教育教材的建设。充分汲取国内外创业成功经验,结合湖南当地经济及高校实际去编写适宜及极具特点的高质教材。

四、丰富创业实践课堂,构造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平台

(一)积极在高校中构建创业实践虚拟平台

创业实践虚拟平台主要是指在高校内采用第二课堂的形式构建大学生创业训练课程。首先,采用竞赛方式开展创业实践教学活动。教师积极应用各类及各级创业训练项目来帮助学生增强创业热情及兴趣,挖掘其创业潜能,并在其创业中给予指导,形成多样化的创业课程体系[2]。其次,积极扶持高校内创业型社团开展各类创业活动,充分发挥其创新及组织能力,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勇于创新的氛围,为学生创设好一个创业实践虚拟平台,促使学生可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经验,提升创业能力。

(二)建立创业实战平台

湖南省各大高校需在日常工作中为大学生创设好一个真实的战训一体平台,促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实现创业教育作用的最大化发挥[3]。首先,积极构建好大学生创业园。充分应用高校中的科研、人力等多方面资源,并充分运用政策优势为学生创业建设好校内创业园,分批分次选取条件成熟的学生项目进入创业园中。针对具备条件的创业项目,给予注册审批、资金筹集、场地选取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促使其创业项目得以良好形成及发展。其次,积极建立好校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高校充分利用地域、政策、人力资源等多方面优势,积极与湖南省地方科技创新园区、工业园一同联系,有机结合高校科研资源及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充分了解创业行情的机会,帮助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质产品,实现创新创业意识至行动的转变。

五、结语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属于一项持续化、复杂化及系统化的工作,在其开展中需借助多方面的帮助及协调。经过多年探索,创业教育已然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及发展的重点所在。在该门课程体系中,理论及实践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极具多样化、综合化、动态化及开放化等多方面特点。本次研究主要是从加强湖南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认识及重视,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及实践能力提升平台等方面入手,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及高效开展,推动高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为未来社会的良好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专业化创新创业人才,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房汝建,朱锡芳,伍婷.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9(03):103-106,112.

[2]周伟,黄祥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6):92-93.

上一篇:橄榄岛小憩三年级作文下一篇:个人工作不足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