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命题预测分析

2024-06-20

高考数学命题预测分析(精选8篇)

1.高考数学命题预测分析 篇一

回顾2018年天津高考,成绩是喜人的。一本录取率在全国排名第二,那么,面对新一年的高考改革方案新动态,天津考生应该如何应对呢?

天津高考改革预测:2019高考可能发生的3大变化

一、数学难度上升

有人说,在高考所有的试题中,能反映难易程度的科目就是数学了!从历年高考命题规律上分析,应该是难一年易一年。如果按照这种思维逻辑分析,2019年的数学可能会加大难度。所以对于广大备考的学子们来说,抓住基础题的同时还需要深挖一下难题。

二、语文将拉开考生分数

在国王的印象中,想要拉开语文分数上的差距其实非常困难,因为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联系,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不可否认,语文不会出现像数理化那样高分和低分两种极端,可对于一分之差隔千人的高考来说,语文成绩就成了最后决定两位实力相当考生的必胜一击。

小编建议高三的考生们重视一些基础内容的学习,比如古诗文记忆、词语应用和阅读理解的训练,最终还是可以在语文上面补短板的。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41个年头,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实高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单纯的考核知识点到如今的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高考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

比如我们在理科题目中常常会看到文科的影子,在文科的题目中也会找寻到理科的踪影,而且结合最新时事、科技,很多题目的题眼都是围绕着生活实际展开的。

如果我们在日常中多留意一些生活常识、最新新闻的话,在高考中也会大有裨益的,比如在高考中一些题目的要求就是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死知识,而是要活学活用才行。

面对2019高考改革方案新动态,考生们应该积极备考!努力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数学物理命题范围有调整

语数物命题范围有调整

南报网讯(记者 谈洁)明年高考部分科目的命题范围有调整。昨天下午,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9年高考的“考试说明”。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表示,《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是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使广大江苏考生和教师全面、准确了解2019年江苏高考和学测命题的有关信息,该院在总结往年编写考试说明和实际命题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组织有关专家对原考试说明进行了修订。

2019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语文、数学、物理内容有调整。

语文调整的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部分,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考查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共3类文本,题量、题型及赋分也相应调整。同时,试卷分值结构进行微调,语言文字运用减少3分,古诗文阅读增加2分(不增加题量),现代文阅读增加1分。

数学调整的内容包括: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3个选考模块不变,由“4选2”改为“3选2”。

物理调整的内容包括:原选考“3-5”列为必考,其余两个选考模块不变,由“3选2”改为“2选1”。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小高考”说明)也随之进行相关调整。具体包括:将试卷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分值比例由“7:2:1”调整为“8:1:1”;对考试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与合并,个别考点的能力层级进行适度下调;精选能代表测试方向的典型题,更好地发挥导向教学作用。

2.高考数学命题预测分析 篇二

一、诺贝尔化学奖——破解G蛋白偶联受体之谜,打开感官世界之门

社会热点:2012年北京时间10月10日下午5点45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Kobilka)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奖.莱夫科维茨和科比尔卡将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4万美元)的奖金.

高考预测:以“诺贝尔奖”为载体的习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这类题目往往是起点高,陌生度高,落点低.解答时学生常常被“新”的信息所迷惑,因而只有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充分挖掘隐含信息,问题才会迎刃而解.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与蛋白质有关,关于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将成为命题热点.

例1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G蛋白是一种含有鸟苷酸的蛋白质,下列能使G蛋白变性的物质是()

(1)硫酸铵(2)甲醛(3)氯化钾(4)硝酸汞(5)硫酸镁(6)氢氧化钠

(A)(2)(4)(6)(B)(1)(3)(5)

(C)(1)(2)(3)(D)(1)(5)(6)

解析:可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有: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铅、铜、汞等重金属盐类,有机化合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答案:(A).

例2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往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也不溶解

(B)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56年9月首次合成的

(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凝聚,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

(D)浓硝酸溅到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解析:往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再加水可以溶解.答案:(A).

二、“好奇”火星车——迄今为止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

社会热点:2012年8月6日,美国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该项目总投资25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主要任务是查明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有生命存在.“好奇号”此次将携带新型化学元素分析仪,研究火星上的土壤化学成分是否适宜微生物的生存,这将有助于解开火星生命的谜团.“好奇号”还将利用内部装载的新型探测设备勘测火星内部深处的地质结构.除此之外,探测车的头部安装在一个可全方位转动的机械臂上,机械臂远端携带的相机分辨率非常高,届时能发送高清火星照片.以核燃料钚提供动力的好奇号携带的探测设备更多、更先进,在火星表面的连续行驶能力也更强.

高考预测:探索外部空间一直是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以美国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寻找生命存在为背景进行命题,与有机物(特别是甲烷)、化学元素、核燃料钚等相关的知识都可能成为命题的热点.

例3 2012年8月6日,美国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好奇号这次寻找的目标不是水,而是以碳为基础的有机物,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可以作为燃料,而沼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国家能源开发办公室鼓励农民将垃圾等“废物”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垃圾发电的基本原理是从填埋物中抽取沼气(沼气中含60%~70%的甲烷),送到电厂作为燃料发电.已知拆开1 mol C—H键要吸收415 k J的能量,拆开1 mol O=O键要吸收498 k 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 mol O—H键要放出465 k J的能量,形成CO2分子中1 mol C=O键要放出798 k J的能量.则1 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其值大约为____k J.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请谈谈开发利用沼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写出2点即可)____.

解析:(1)根据CH4+2O2→CO2+2H2O,结合题给信息可知:拆开4 mol C—H键要吸收的能量为:415 k J×4=1660 k J;拆开2 mol O=O键要吸收的能量为:498 k J×2=996 k J;形成2 mol C=O键放出的能量为:798 k J×2=1596 k J;形成4 mol O—H键放出的能量为:465 k J×4=1860 k J.由此可见,当1 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为:1596 k J+1860 k J-1660 k J-996 k J=800 k J.(2)本问为开放性问题,可从环境卫生、生态保护、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解答.

答案:(1)800(2)沼气是利用废弃的农作物及人畜粪便等作为原料,经过发酵分解,转化为甲烷等可燃性气体.能大大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减少了煤和木材的消耗,保护了生态环境,使有限的木材、煤等资源转化为更多的能满足人们所需的各种产品.

三、伦敦奥运会——引领“绿色”环保新风尚

社会热点:2012年伦敦奥运会,即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是第三次在伦敦举行的夏季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口号为“Inspire a Generation”,中文译为:激励一代人.

高考预测:奥运会的设施建造、环境保护、兴奋剂检测、奥运火炬的独创性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特别是展现绿色奥运的内容都可能成为2013年高考命题的主角,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例4 2012年伦敦奥运会,即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为实现“绿色奥运”,下列环保建议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1)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和柴油作为发动机燃料;(2)开发生产无汞电池;(3)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4)分类回收垃圾;(5)开发利用无磷洗涤剂

(A)(1)(3)(4)(B)(2)(3)(4)(5)

(C)(1)(2)(4)(5)(D)全部

解析: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和柴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开发生产无汞电池减少了对汞的利用和汞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属于固体废弃物,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分类回收垃圾有利于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能够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无磷洗涤剂可减弱对水体的污染.答案:(C).

例5 2012年7月28日,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开幕,奥运经济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生活也不甘落后,它也跟着奥运色彩掀起新一轮的“绿色”家装风暴.室内装潢和家具挥发出来的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甲醛易溶于水,常温下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当温度超过20℃时,挥发速度加快.根据甲醛的这些性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通风

(B)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

(C)请环境监测部门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后入住

(D)紧闭门窗一段时间后入住

解析:由于甲醛温度较高时挥发速度加快,故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通风,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答案:(D).

四、天宫之吻——彰显中国的强大国力

社会热点:“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成功发射,搭载两男一女三名宇航员去完成空间任务,最终实现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成功对接,这为中国航天史掀开了极具突破性的一页,体现了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根本体现.

高考预测:以“神舟九号”发射为背景进行命题,从宇宙飞船所使用的燃料,宇宙飞船制造所使用的材料,宇航员的氧气供给原料等多角度进行挖掘,考查考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试题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命题思想.

例6“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太阳能电池翼在飞船进入轨道后展开,像一双翅膀,保证飞船正常飞行.图1为“天宫一号”飞船的空间能量转换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采用KOH为电解液,有关图1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能量转换系统的水可以循环使用

(B)燃料电池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太阳能

(C)水电解系统的阳极反应为:

(D)燃料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解析:由图示可知,向日面时,利用太阳能电解水,发生的是电解反应,水电解系统的阳极反应为:

背日面时,氢氧燃料电池放电,发生的是电解池反应.答案:(C).

例7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重点突破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为建立空间实验室做准备.天宫一号设计寿命2年,将分别在2011年下半年、2012年完成神舟八号、神州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的交会对接试验.天宫一号寿命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轨道维持,由于不具备和货运飞船对接的能力,天宫一号只能靠发射时自带的推进剂维持轨道.目前太阳活动进入了新一轮的活跃期,近地轨道的大气密度将大大增加.8 t级的天宫一号维持在340 km高度的神舟飞船轨道上,较极端的情况下轨道维持需要1.6 t推进剂,若在400 km高度轨道,则同等条件下只需要800多千克.飞船中有一种燃料X和助燃剂Y由短周期A、B、C、D四种元素组成,其中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符号为T,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燃料X由A、B和C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X含B40%,含C46.67%,其余为A,C在X中显-2价,X分子中B原子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C原子之间不连接其他原子.助燃剂Y由C、D两种元素组成,在加压、降温条件下成为无色液体,常温下转变为混合气体,颜色发生变化.

(1)写出燃料X的结构简式:____,该分子是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理由是:____.

(2)写出助燃剂Y常温下转变为混合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为什么在火箭升空前箭体中助燃剂Y要加压、降温:____.

(3)已知X和Y燃烧时生成的产物都无污染,且可进入生态环境的循环系统,则X和Y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4)B和D两种元素组成的燃烧产物的电子式是____;助燃剂Y常温下形成的混合气体和燃烧的产物之一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遇蛋白质溶液,微热,现象是:____.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简式的确定方法及利用题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1)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符号为T,可知A为H,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种类最多,可知B为C(碳),X中B(碳)的数目为,结合助燃剂Y所给信息可知C为N(氮),X中N的数目为,所以X的分子式为C2H8N2,结合题给信息可知其结构简式为(CH3)2N—NH2,由于其结构不对称,所以为非极性分子.(2)助燃剂Y由C、D两种元素组成,在加压、降温条件下成为无色液体,常温下转变为混合气体,颜色发生变化,可知Y为NO2,在常温下转化为无色的N2O4,加压、降温目的是使助燃剂转化为液态的N2O4.(3)X和Y燃烧时生成的产物都无污染,且可进入生态环境的循环系统,则X和Y燃烧时的产物为N2、CO2、H2O.(4)B和D两种元素组成的燃烧产物为CO2,助燃剂Y常温下形成的混合气体和燃烧的产物之一(H2O)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HNO3,浓HNO3遇蛋白质溶液,微热,蛋白质变性,产生黄色沉淀.

答案:(1)(CH3)2N—NH2,极性,结构不对称(2)2NO2N2O4,以上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正反应又是放热反应,加压、降温都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转变成液态的N2O4(3)产生黄色沉淀.

五、太阳能飞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智慧结晶

社会热点:新浪环球地理讯,北京时间2012年6月1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5月24日,瑞士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在安德烈-博尔施贝格的驾驶下从瑞士帕耶讷起飞,大约17 h后顺利在西班牙马德里着陆.在此之后,“太阳驱动”号又从马德里起飞,前往摩洛哥拉巴特,共历时大约20个小时.“太阳驱动”号凭借此次飞行创造历史,成为有人驾驶的太阳能飞机进行的第一次洲际飞行.

高考预测: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飞机飞行使用.太阳能是新型能源,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电解制备一些化工品.根据材料联系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硅晶体、新型能源等知识点进行命题.

例8 2012年5月24日,瑞士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在安德烈-博尔施贝格的驾驶下从瑞士帕耶讷起飞,大约17 h后顺利在西班牙马德里着陆.“太阳驱动”机翼上装有1.2万块太阳能电池板,可为机上4台电动机供电.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能源利用的新方向.

(1)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新能源,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是()

(A)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B)以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

(C)用Fe跟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D)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

(2)氢能源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请在图2的两个空格中填上循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以完成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图(循环中接受太阳能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过程Ⅱ主要是____能转化为____能.

(3)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料产生的,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如图3所示),使之能够实现,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能(D)电能

解析:从能源利用的角度考虑,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是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由循环体系图可知:利用太阳能分解水产生H2和O2,然后再利用H2和O2组成燃料电池,提供能量.

答案:(1)(A)(2)分子式如图4所示化学能电能(3)(A)

六、117号元素——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员

社会热点:据外国媒体2012年6月25日报道,俄罗斯杜布纳核联合研究所通过反复实验,终于成功验证了他们两年前合成的第117号化学元素,并申请将其加入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使用粒子回旋加速器,用由20个质子和28个中子组成的钙48原子,轰击含有97个质子和152个中子的锫249原子,生成了6个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原子,其中的5个原子有176个中子,另一个原子有177个中子.

高考预测:根据本材料联系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进行命题,考查同位素、核素等概念,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推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等.

例9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使用粒子回旋加速器,用2048Ca轰击97249Bk(锫)生成117293Up和117294Up,Up就是科学家一直寻找的第117号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97249Bk中的中子数为97

(B)117293Up和117294Up互为同位素

(C)2048Ca和97249Bk表示两种核素

(D)2048Ca、97249Bk、117293Up、117294Up属于四种元素

3.高考数学命题预测分析 篇三

高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体现教育与教学的导向功能,也要体现人才选拔功能,如何使高考复习备考与高中数学教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研究近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和趋势,分析考生在答卷中的常见错误,可以更好地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对于新课程的目标、重点与难点,也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高考命题趋势预测

回顾近三年全国高考广东卷及各省市区的数学试题,可见数学科命题的若干趋势正在逐步形成.

1. 依纲靠本,更加重视基础

所谓依纲,就是严格遵从课标与考纲的精神命题,课标以外的专题,考纲规定范围以外的内容,不在考试命题的范围.解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应该回归到课本的基础知识.例如,2009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广东卷)令部分考生感到棘手,细想起来,回归基础仍然是整套试题的最大特色,选择题、填空题固然离不开基础,即使是文(理)科考题的19,20,21题,所需要运用的都是函数、平面解析几何、数列、导数及其应用等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学生的问题在于基础知识漏洞较多,在于阅读理解能力、基本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比较薄弱.

2. 差别拉大,反映不同需要

文、理科考生未来的学习,对数学有不同的需要.对于文科考生,需要注重数学的直观性,需要具有对数学原理和知识的初步运用能力,需要一定的合情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也需要一定的模仿记忆与模仿的能力.对于理科考生,除了具备文科考生所应该具备的上述能力外,还应该具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探索发现、逻辑推理、分类讨论等更高层次的数学能力.近三年以来,对文理科考生理性思考推理论证的数学要求的差距逐步拉大.文科数学卷难度稍有降低,理科数学卷难度有所提高,从而反映了两卷数学要求的差异明显拉开,但是文科考生数学水平实际上低于理科考生,因而从成绩的统计来看,文科数学平均成绩与理科数学平均成绩反而相对接近了,差异大约为5分左右.这种差异是合理的.

3. 既稳亦活,有利考生适应

经过三年新课程与新高考的实践,对于面向新课程的高考考卷设计,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形式,包括:①以选择、填空、解答题为骨干的三大题型保持稳定.选考题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文科二选一,理科三选二);②考点稳定分布在反映新课程主干内容上.变量与函数(包括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变换、数列、导数及其应用),几何与空间(平几、立几、解几、向量),概率与统计(包括随机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统计案例)始终是考卷结构的主干部分;③难点与差异点集中在函数、数列、不等式和解析几何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上,知识的综合性与灵活性成为拉开考生能力差距的指导思想.

4. 渐广渐深,加强新增专题

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的宝贵财富,与时俱进地看双基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高考就是要考察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近年全国高考广东卷明显地加大了对高中新课程的支持力度,与新课程的新专题相关的试题,权重明显加大,考查逐年深入.例如,导数及其应用、概率、统计、平面向量、空间向量等专题的的考题在全卷中所占比重明显加大,所涉及的知识面有所扩散,综合性、应用性与灵活性有所加强,这对2010年的高考复习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由上表可见,近三年有关概率统计的考点逐步扩散,综合程度提高;反之,有关导数及应用的考查,常常与函数单调性、函数极值、导数的几何意义等结合起来.

5. 鼓励应用,展开广阔视野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是当前数学重要趋势,随机数学在新课程中地位的提高又促进了高考更进一步注重应用.以2009年试题为例,近年高考数学卷在应用方面的趋向是:①用数学解决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如文11,理7;与亚运会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文10,运动员投三分球数统计;②产品的质量控制问题,如理9,产品长度测定,等等;③职工年龄分布问题,如文12,学生的身高统计问题,如文18;④公路标识墩的视图及其体积计算问题,如文17;⑤汽车的速度曲线与所走路程的关系问题,如理8;⑥空气质量监测与相关的统计计算问题,如理17.

其中文科数学要求联系实际更广泛,与应用相关的问题共占41分;理科数学与应用相关的问题共占27分,比文科数学应用问题少14分,但要求联系实际层次更高,难度更大.数学应用的另一个趋势是综合性强、联系面广,与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算法等具体内容相结合,又要求考生对逻辑框图、函数图像、视图、统计图表有良好的阅读理解、分析识别转化等能力.

6. 保限兼施,高考与课改双赢.

新课程为新高考指明方向,新高考以巨大的热情支持新课程.例如,新高考的数学卷(广东)设立数学选作题,是面向选修4而设立的, 选作题的设立巩固了选修系列4在课程中的地位,使之能真正进入课程,确保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几何证明选讲、不等式选讲等重要专题在高中站稳脚跟,不会形同虚设.

选作题只限定为文科两个专题,理科三个专题,每个选做题满分为5分.这就使得选修系列课的开设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从而内容更集中,要求更合理,保证了这些专题的教学质量,限制了高考数学复习课的过重负担.

必须指出,选考题限制在选修4的2-3课专题开设,不等于对这些选修专题的考试就限制为填空题的形式.以不等式选讲为例,事实上,2007年理19题,求函数V(x)的最大值,2008年理19题,研究函数F(x)的单调性,都与不等式有关.2009年理21(2)更是要证明难度较高的两个不等式,从而使高考压轴题以证明不等式的形式出现,这就明示了不等式的重要地位.

7. 广进多出,实现合理评价.

所谓广进,就是入口宽,思路广,鼓励不同能力的考生发挥优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以2009年理21题为例,第1问至少有八种以上的解法,第2问事实上要证两个不等式,证明每个不等式又有多种思路,所以该题是两个小题,三个设问.又如文19题,其中的第3问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有五种以上的解法.

所谓多出,就是出口多,采分点多,为广大考生设计了丰富的得分机会,为他们发挥才智创造了有利条件.

尽管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广东卷)的综合性、应用性与灵活性有所加强,然而,全卷的难度仍然有效地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试题的研制中,合理地设置了多个切入点,适应不同考生按照自己的优势方向切入.如表3所示,解答题实行分步设问,前面的问题为后继的设问作了巧妙的暗示,使得认真思考的考生,在解答前面小题的过程中,能在不同程度上找到对后继问题的有关思路.此外,部分填空题也也实行一题二问,或一题两处采分等.

在评卷中每道大题设立多个采分点,能够让考生找到反映自己实际水平的得分位置,从而实现了评价的公正性与合理性.这也是值得注意的趋势.

二、把握主线,整合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

通过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近三年高考考纲及高考试题的深入研究,教学上要认真分析近年历届以及2009年各试验区高考数学卷出的有关常见考点.这些考点的分布与课标及考纲的内容相衔接,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学数学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体现了数学不同分支的内在联系.

例如,函数既是高中数学的一条重要主线,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在复习中,宜把集合、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内容,与函数变化率、导数概念、导数应用、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简单应用等主干内容整合在一起,反映高中数学与函数相关的内容与线索,这样把必修1与选修1-1、选修2-2等整合在一起,便于师生体会数学的紧密联系.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科学地研究考点,把高中数学不同模块、不同系列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块,便于教师的教学安排,也便于学生复习与掌握.

又如,概率与统计也是高中数学的另一条重要的主线,在复习中应该把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随机事件与概率、古典概型与几何概率、统计初步、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案例等机密联系起来,从而把与随机变量有关的考点联系起来,即整合高中数学必修3:概率与统计,选修1-2:统计案例,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与概率等有关内容,展示高中课程的新增内容与近年高考的新热点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既便于教师以温故而知新的观点,有效地组织复习,也便于学生整理知识,加深理解.

三、分析试题,把握考点,作出精确的诠释

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数学试题,是数学教育专家,考试研究专家以及大中学数学教师精心研究成果,反映了专家们对课标与考纲的认识,对难度与区分度的准确把握,对试题考点分布的综合思考,对试题入口与出口的合理控制,对试题的综合性、创新性、简明性和亲和性的全面思考.

近年各省、市、自治区的专家们在试题的设计上,取得丰硕成果,一批饶有新意的试题脱颖而出,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多项能力,又能从一些侧面上反映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果,暴露学生在掌握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剖析学生在某些能力方面的缺失,从而为查缺补漏指明方向.

为了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需要在对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数学试题精心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可以筛选一批具有代表性、启发式的优秀试题,这些试题可来自试验省市区独立命题,也可来自面向全国的试题,既可以供教师作重点讲评,又可以供考生作针对性演练.

四、讲练结合,及时点评,增强信心,提高能力

高考复习与应考是学生毕生的大事.复习的效果有赖于教师的精心指导,更有赖于学生本人的努力.高考数学科的考试过程,实质上就是阅读,理解,分析问题,寻求解题途径,表述推理与解题思维的过程.为了在短时间内有效复习,疏理旧知识,取得新领悟,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必须有针对性地做足够分量的练习.各种复习资料各有所长,所精选的高考试题,要有利于考生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练习,反思,巩固与提高.

广东省各重点中学,如广州的华附、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深圳的深圳中学、深圳实验中学、深圳外语学校等中学,在数学教学和复习备考方面成绩显著,数学教研活动成果丰硕,在组织高考复习与备考中也取得较喜人的成绩.我们期望,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对教师们的教学和复习指导工作有参考价值,也希望各兄弟学校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广东省各校共同繁荣昌盛,进而能够促进我省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教学评价研究向前跨进一大步.

4.预测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篇四

预测2006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今年福建省高考的作文题延续了往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和“三自原则”,也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为作文命题的趋势带来一些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回避社会热点,远离道德拷问,回归写作本质,契合新课标的理念和培养目标

没有直接选择大家公认的热门话题来命题,既与“和谐”无关,也和“人文关怀”无涉,也没有表现出以往高考作文突出而强烈的现实色彩,这与近年来高考作文关注社会、聚焦热点的特点似乎不太一致。这就使得高考作文“猜题”、“套题”和宿构的可能性大大减少。继去年走出道德怪圈强调人文素养,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已经完全丢弃了以往的道德说教和思想灌输以及“心灵选择”的残酷拷问,而是转为强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这也是对写作本质的回归。

新课程标准要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培养探究、发现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适当回避社会热点,远离道德拷问,将关注目标指向写作的本质,对于一道高考作文题来说是必要的。当然,这并非是要引导学生不去关注现实、逃避道德的修养,这恰恰正是要让考生在关注和贴近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养成“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的习惯,引导他们观察、发掘、思考生活,探究、解决问题,培养深刻思考和创造探索的思维习惯,学会“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这才是真正与新课标的理念和培养目标相契合的,这样的作文命题才能真正引导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走向正轨。

二、话题由“显”而“隐”,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话题作文走到今天,我们在承认其优点的`同时,也应以现它的弊端和缺陷。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高考选拔的公平和公正,已给中学写作教学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今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题的出现无疑是对话题作文流弊的一种有力反拨。今年福建的考题不再明确规定话题,而是采用了图文结合的形式命题,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图形(圆形和不规则多边形)展开联想,寻找感悟,变为“无话题”作文。话题由“显”而“隐”,审题难度加大了,考生必须在领悟这两个图形内涵的基础上,把握二者间的内在关系,积极展开联想和想像,联系生活、联系人生,才能寻找到恰切的立意,这就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查出考生包括思维能力在内的语文素养;同时,思维难度的提高,也符合“加大试题的思维含量、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将是今后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发展趋势”。

三、赋分增至70分,字数限制增至900字,增加选拔的区分度

赋分增至70分,字数要求增至900字,试题在试卷中的比重增加,这也是本次作文题的一大新变化。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它的直接任务是为高校选择优秀学生,那么,高考语文理应选出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即会读善写的学生。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最主要依据是其作文水平,提升作文的分值,加大对写作能力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在提高作文审题难度的前提下,能够较好地拉开考生间的分数距离,有利于语文素养较好的考生脱颖而出。毕竟,在特定时间内,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积累和写作能力,900字的写作任务是不容易完成的,更不要说要写得好了。因此,赋分增至70分,字数限制增至900字,增加选拔的区分度。

5.高考数学命题预测分析 篇五

2017年高考很快飘散在风中,社保各界对其的评论喧嚣与热闹也渐渐淡去,但对于很多省份的2018届高三师生而言,迎接的将是第三年全国统一命题。为此,对2017年高考9套卷10道作文题的思考和回望就显得更加重要。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一样是选材丰富、形式多样,每道题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紧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从国家大事到环境保护,从中国特色到身边事件,让每个考生都能在写作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旗帜鲜明地阐述个人观点。在这里,我们针对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的特征,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解读、归纳思考,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方向及其作文材料的来源,在回顾的同时,对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进行预测和展望,为指导来年的高考生如何备考、迎考,做一点儿努力。一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述

传递国家政策,弘扬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热点,探究科技发展,2017年高考作文基本延续2016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亦符合培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式的时代青年的要求。1.立德树人,彰显学科特色 高考作文的命题,具有特定的导向作用。2017年的命题切合教育部提出的“2017高考语文的命题重点,……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价值标准,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立德树人,贯穿于多套试卷的写作试题命制中,体现语文学科独具的“以文华人、以文育人”功能。

新课标全国卷Ⅰ的作文是“中国关键词”,要求考生选用相互间“形成有机的关联”的关键词,来向外国青年“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作要求中的明确指令,就是鼓励考生要理性思考、畅所欲言,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卷题目二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要求选择一幅或几幅画面,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这是要求考生要将个人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要胸怀爱国之心,把握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变迁。这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便油然而生。

考生在面对此类作文题时,要有崇高的爱国情怀,更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平时要多关注国家、社会大事,做到素材翔实、丰富,叙议结合。2.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自信 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在高考命题中,从不同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引导考生抒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是语文学科的优势,也是职责所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激励奋进的名句和故事,需要青年人铭记和传承。这是展现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求考生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思考、认知和评价,从而更好地关注和传递。

新课标全国卷Ⅱ作文是“从所给的6个名句中选2个或3个”来自行立意。所给的6句话,有的选自《周易》,有的来自杜甫、李清照、魏源,还有的来自鲁迅和毛泽东。这些名句,都带着人生哲理和思考,带着他们的情怀,容易激发考生通过对历史名人的认知,结合亲身经历,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天津卷的作文题“重读长辈这部书”中,明确提出了“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打开时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从长辈身上,考生能看到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的表现,在耳濡目染中,在言传身教中成长起来。写此类作文时,考生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更要看到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这样才能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据,令人信服。3.社会生活,思考身边事件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尘世上的,需要关心身边事件,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事、物。身处群体环境,很多事看似与考生无关,其实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为社会人,要去关注、思考发生在周围的事件,见仁见智,提出观点,阐明看法。社会责任要敢于担当、正视和评价。上海卷的作文题以“预测”为话题。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不以为然,但无论愿意还是无视,总是要去思考;江苏卷的新材料作文是以“车”为话题的。车来车往,见证时代的发展,也承载世间的真情,还折射社会观念的变迁;北京卷题目一是以“说纽带”为题。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聚,当今时代,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纽带。北京、上海、江苏,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三地的命题都侧重于社会生活,由此能看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再是独行客的时代,更多的是要考生关注人际交往,融入社会发展,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要写好此类文章,必须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加以关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社会现象来分析、探讨。4.书香流芳,思考万象人生

“读书辛苦事,得失寸心知”。国家领导人在很多场合中,都提倡国民多读书。读历史、读哲学,从书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在今年高考题中,虽然没有直接以“读书”来命题,但与“书”有着密切的联系,透过“书”的表象,看到社会冷暖、人间万象。

山东卷的“24小时书店”,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读书,对读书的页数不做要求,书店随时欢迎前来阅读的人,书店提供的,不仅仅是书,更多的是社会的温情;浙江卷作文是“人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由具体的书到抽象的心灵之书,这让考生更多地懂得思考人生;天津卷是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要求考生多角度去“读”,去思考“书”的实质和内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多时候,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读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读“书”里面的情怀和精神,读作者涌动的欢笑和泪水,这样才算是读懂了“书”。

在面对此类文章时,不能只看到“书”的内容,更要关注“书”背后的故事,以及与其关联的背景常识,这样才能深入其中,读出个人滋味。5.热点新闻,创新出题方向

新闻一旦成为热点,势必引发各大媒体转载,并引起国人关注。作为考生,平时要多注意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热点新闻事件出现,一般而言,是与国家政策的调整有关,与新事物的发生有关。窥一斑而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及时地了解把握,才能正确面对。

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共享单车”“广场舞”“空气污染”“美丽乡村”等关键词,都是一些社会热点,它们引发考生去思索新闻现象,探究社会背景。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为国选材的高考制度,推动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为此,与之有关的命题,随之应运而生。新课标全国卷Ⅲ“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关注社会热点、思辨人生人性。遇到此类作文时,考生要对相关新闻做深入的了解,还要结合个人对问题的认知。选择材料时,要贴近时代气息,才能引起阅卷老师注意。6.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科技进步,方便每一个人。在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时常在我们身边出现,与生活的日常密不可分。高考命题,为缓解教育不均衡现象,对科技方面的话题,进行有效地拓展和利用,引导高考生思考时代、关注国家发展动向。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高铁”“移动支付”,是当前热门的词语。“高铁”是人们出行的首选,“移动支付”的购物付款方式,已经渐渐深入人心,被民众接受。江苏卷的“车”,既让考生反思以“木车”为代表的“传统文明”与以“轿车”为代表的“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也写出因科技进步小车进入寻常家庭带来的便利。通过讲述和“车”有关的故事来展现人情冷暖、亲情温馨、社会发展、风气变化等。

写此类文章,要关注身边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更要思考社会相关事件,才能在落笔时做到立意深刻,条理清楚。二

2018年命题思路展望

近三年高考命题,越来越侧重国家大事,更贴近时代社会。学生不再是单纯地闭门读书,更重要的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只知道读书的学生,只是“学生”而已,关注国家、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才是真正的“国之少年”。遥想2018年高考,新一届的高三师生在备考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国家政策,掌握重大事件

“一带一路”是我国面对国际新形势提出的发展倡议,国家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推进。类似如此重大的事件及其相关内容,考生们平时必须通过不同的渠道掌握清楚,对此要有所了解。为此,作为教育者或家长,一样要关注和帮忙搜集信息,提供给考生可阅读的相关材料。2.突发社会新闻,置身其中思考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的时代已经过去,考生要从身边的实际出发,观察并思考身边生活,做一个深谙社会、理解社会的青年,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稳健,走得更远。类似“共享单车”“广场舞”“食品安全”等关键词,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就要求考生对身边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新闻,不能熟视无睹,要进行思考和分析,关注有关部门的具体做法和媒体的评论。普通的社会现象,一旦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就得引起思考,做一些材料的搜集和探究。

3.梳理传统文化,命题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沉淀,从古典诗词、名言名句到人际交往、礼尚往来,都有着极好的延续。北京卷2014年的作文题“老规矩”、2016年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中国关键词”里的“京剧”“中华美食”等,均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材料中。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在总结过往命题内容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思考新的命题角度。4.关注言论名句,拓展思维方式

名人言论,耳熟能详,一旦成为作文命题的材料,就需要考生多加注意。2016年江苏卷的言论作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2017年浙江卷“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书”,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6个名句选2个或3个,都是从言论名句出发,来命制作文题目。为此,在备考时,对常见的名言名句或具有哲理性的诗词,进行分类梳理,关注其立意角度,从不同方面来练习。三

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高考作文的命制,虽然很多机构、个人都有专门的猜题,但能猜中的寥寥无几,或者说只是出现类似的命题材料而已。为国选材的高考,其命题是有着严格要求的,作为老师很难一语中的。作为考生,也不能投机取巧、临阵磨枪。写作要想获得高分,还是在于平时积累素材和写作经验、熟练掌握构思技巧,才能临危不惧、从容面对。

1.揣摩他山之石,提升审题意识

高考作文,对广大师生而言,平时并不会给予太多关注。因为作文写就高分,不是一夕之功。很多考生每次考试,无论如何努力,作文也就43分上下。其实,每年高考结束,总有合适的高考满分作文书,或是备考类的杂志上市。考生在看书中的高考作文或是学生范文时,要学会揣摩别人的审题立意、选用材料、升华主题等,做到胸中有丘壑。2.侧重文体训练,固定呈现方式

考场作文,考生一般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其他文体难得一见。为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逐步确定考场作文的文体;然后,对文体的特点进行了解,再根据平时看他人高分作文得到的经验,选择更合适的结构形式,比如增加小标题,比如论证时采取正反结合的形式等。让平时的写作有一定的呈现方式,并不断地强化练习,规范格式。3.加大信息交流,分享、交流观点 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如通过学校提供的平台,或是同学之间的课间交流等。对国家大事、社会突发的问题,同学们可以进行交流、分享,不仅能掌握事件的内容,还能在谈论中见仁见智地提出观点,有利于积累知识素材。4.夯实写作基础,掌握构思技巧

面对高考命题,一味地注重猜测作文命题材料和角度的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大家唯有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懂得去读懂材料,分析确定立意的角度;写作时语言表现要流畅生动,富有表现力,且文章结构上条理清楚,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方能获得高分作文。

6.高考微写作命题预测及技巧点拨 篇六

研究已出现过的小作文,其命题特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字数限定在200字左右,注重单项训练,比如说明训练、描写训练、对话训练、想象训练……具体说来,高考小作文的种类大概有如下一些:

一是说明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写简短的说明文,能够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进行简单说明和介绍。具体又可以包括:介绍日常实用物品、介绍一部影视作品、介绍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介绍一处场所或一种建筑、介绍时令特征等等。

二是描写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描摹等等,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和对想象作出描绘等等。具体又可以包括: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画面描写和综合性的描写等等。

三是赏析评价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具体又可以包括:诗文漫画等赏析、思想评价、事物名称 评价、某种活动评价等等。诗文漫画等赏析。

四是应用类

就是要求考生们熟悉各种各样的应用文体,能够拟写各种各样的应用文,如请柬、书信、短信、通讯、消息、广告、通知、摘要、聘书、海报、解说词、申请书、讲话稿、留言条、欢迎辞、欢送辞、广播稿等等。

五是扩缩改写类

就是要求考生们能够对一些文字或文段进行扩展或压缩,或改写成其他形式的短文等等。

今后的小作文,会如何命题,命题的走势如何呢?我们的判断是,有继承,也有创新。一方面,将继承以往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地说就是,以上所列举的五大类的小作文命题形式,仍然会继承,这是毫无疑问的;另一方面,也会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比如,创拟哲理笑话、写趣味小品文、写微型小小说、提 供情景、氛围等,要求转述;根据中间,补写首尾;把记叙文、散文等转换成诗歌,或把诗歌转换记叙文、散文……

7.高考数学命题预测分析 篇七

一、注重“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双向互化的考查

2005年 (9) 题、 (15) 题、2006年 (15) 题, 即是以折叠问题与求路程和的最值问题形式出现, 看似毫不相干, 岂不知二者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由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变成了几何体, 实现了平面向空间的转换.另外, 几何体中的路程和的最值问题, 借助展平法将立体图过渡到了平面图, 实现了空间向平面的转换.这两类题型实质上是一致、相辅相成的, 犹如一对“孪生姐妹”.从另一方面, 也说明了立体几何并非孤立于平面几何而存在, 它们相互融合、交织构成一体.我们在处理这两类问题时, 要用发展、动态联系的观点分析, 发现其中的变与不变, 结合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的定义、性质、定理、公理, 合理恰当地运用其中, 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注重对规则几何体中的基本量与基本关系的考查

对规则几何体考查范围较广、分值较重, 每年的解答题均属此类.从基本的位置关系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面平行、面面垂直都有涉及) 到基本数量关系 (线面距离、二面角、线面角均有所兼顾) 充分体现了高考试题对“双基”的考查.教师在复习时切忌一味地求难、求新, 应立足于基础, 对复杂几何体揭示出内在的基本量关系, 合理使用方法, 待学生达到一定水平后, 再层层递进.在学生充分领悟到处理问题的方法思想的同时, 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谓“一箭双雕”.

三、注重“切割体”与“组合体”的考查

2007年 (20) 题、2009年 (9) 题, 以“切割体”的形式展现, 较为新颖.化不规则体为规则体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通法, 用“割”或“补”的手段, 将大家不熟知的变成所学过的规则几何体, 在认识上达到了统一, 处理方式上思路自然流畅.此类题型的设计, 可以帮助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学生对于学习过的几何体无论从认知的深度还是掌握的程度上都已上了一个台阶, 为有效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与逻辑思维能力, 考题中常涉及“组合体”类问题, 如, 2006年 (11) 题、2009年 (14) 题, 相对简单体而言, 组合体就要复杂得多, 因为它是几个简单体组合在一起, 其原有的性质得以保存, 同时在组合中产生了新的性质.此时, 要正确处理好局部本身、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抓住共性, 找准切入点, 使问题迎刃而解.

四、注重发掘学生潜能与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

2005年20题第 (3) 问、2006年20题第 (3) 问, 均以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出现, 赋予静态的立体几何以“生命”的活力, 在点的运动变化过程中, 探寻位置关系或数量关系, 极具开放性和挑战性.集“动”与“静”这样一对矛盾体于一身, 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研究考查,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创新精神, 符合时代的主旋律, 不失为一类好题.

五、注重以生活背景为材料的立体几何的考查

数学产生于生活中, 自然要服务于生活, 学有用的数学也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以丰富的生活背景为命题点在2007年 (8) 题、2008年 (16) 题得到反映.对于有生活经验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易地理解题意, 并且有很强的感观认识, 但抽象成数学问题后, 由于平时没有认真思考、缺少理性分析, 最后的结果可谓是千差万别.这也给我们一个警示, 那就是做生活的有心人, 处处留意身边的数学, 为成为一名勤于动脑、积极思考、留意观察、认真分析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公民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陶伟.高等数学习题全解[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8, 402-403.

[2]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 (下册·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39-140.

[3]常庚哲, 史济怀.数学分析教程 (下册·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65-167.

[4]陈纪修, 於崇华, 金路.数学分析 (下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徐森林, 王春华.数学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67-169.

8.2016高考作文命题方向预测 篇八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占3.7%,2003年已经有18.3%。全面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

写作引导

读书,是教育的永叵话题,也是高考写作中永远不会过时的活题。近十年来,读书话题以各种方式频繁进入高考。这个题目是2006年全国卷作文题。站在当下,这个话题更有了现实的价值与意义——相较十年前,估计今天的阅读状况更严峻了。在近三年的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反复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由此也可见阅读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关注高考写作的人,不可忽略这个亘古不变但常谈常新的话题。

今天借这个题目,谈谈在具体分析中,如何让自己的表达为文章添光加彩。

技巧与方法能否为高考作文加分?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写作是有技巧的,技巧也是能加分的。但是,光凭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那些死记硬背各种修辞妙语、名言警句,生搬硬套各种开头结尾的技巧,乞灵于高分绝招与满分秘籍,很多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可能专注于技法的炫耀,而忽略了最能打动人的内容。

要知道,任何表达方式、技巧与方法,只有在具体的表达中,才能发挥自己特有的威力;在具体的分析中,技巧才能焕发出魅力与活力。

什么样的议论文才算是一篇好的议论文呢?这虽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基本标准还是有的。议论文是用来“说理”的,那么,判断议论文好坏的基本标准也就很明确,那就是有利于讲清道理,说服读者。

一篇阐述“铭记”价值的议论文这样写道: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

这段文字初读很美,细读不堪。将易安居士、海子、三毛、凡·高拼凑在一起,确能唬人,但易安居士铭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海子用来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的人生之“水”,“具体”又是个什么玩意儿?三毛的“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的“船”,“具体”指的是什么?云山雾罩的表达,看起来生动形象,灵动多姿,但多是些花俏而缺乏明晰内涵的比喻或者比喻的连环套。这就是似是而非,这就是蜻蜓点水,给人以不着边际的感觉。

这样的表达,恰恰损害了它说理的力量。

如何表达?在议论文写作中更多要考虑的是说理的目的、说理的对象与说理的内容。我们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让我们看看邹忌是如何处理这三个问题的。邹忌的目的不是为了对抗,不是为了发泄,更不是为了激怒,他的目的是劝谏。从对象看,国君位高权重,他可以听你的,也可以不听你的;他可以愉快接受,也可能暴怒地拒绝,这个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邹忌不能单刀直入,而要迂回曲折。还有,就是说的那个“理”。其实,位高权重的人容易被蒙蔽,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国君不可能不懂得,只是因其位高权重而常常忘乎所以,因此重要的是点醒,是提醒,是警醒,而不是絮絮叨叨地阐释,条分缕析地解释。于是,聪明的邹忌选择了讲故事、做类比的说理方式。这避免了直接对抗,也容易唤醒国君沉睡的良知,推动君臣之间的对活与合作。这不就是智慧吗?

因此,不能夸大策略与表达技巧的作用,离开了思想、文化与思维,技术本身也就失去了依托,而这,恰恰是许多人在认识上的误区。要知道,技术永远附丽于思想内容,离开了思想内容,技术也就从根本上失去其存在意义。

佳作展评

人不读书为哪般

古人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写的是沉醉灯影书香的境界;今人也说“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吾愿足矣”,表达的是对书的情有独钟;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还说:“只愿我走到香丘尽处的那一天,有人放几本耐看的书在我的棺材里,就是下地狱也没什么了不起”,可见书是她生死相依的伴侣。

古今中外,像这样的书迷、书虫真可谓数不胜数,可目前中国读书的人为何越来越少呢?这其中网络阅读等新阅读方式的吸引和冲击无疑争夺了一部分读者,这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现实,如果从我们固有的国情民意出发,在身边的现实中找些答案,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民占绝大多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对落后,尤其是贫困地区生活水平的低下、眼界的狭隘闭塞,使相当数量的人既没有读书的条件,也没有读书的需求和兴趣。书的价值和作用他们还没有认识到,人们甚至还停滞在“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的周期性循环当中。

第二,城镇低保户和徘徊在就业边缘的阶层,他们为子女办婚事、让老人看病的钱还不知道从哪出呢,整天疲于为生计奔波,人不堪其忧,看书的条件是不是也缺乏呀!毕竟“箪食瓢饮”而安贫乐道的颜回和身居陋室还“阅金经”的刘禹锡是少数,我们不能奢求人人都能有如此心境和追求。

第三,有些人不读书并非上述认识上和经济上的原因,他们懂得书籍是文化的载体、知识的源泉和思想的结晶,也需要这份精神食粮,这把智慧的钥匙和这扇瞭望世界的窗口,但实在是没时间常伴这位良师益友。就拿我校高三老师来说吧,每天八小时之外还要陪我们上早晚自习,一个月只能休四个下午,还要打点柴米油盐.照顾老的小的,每年的寒暑假也被补课占去了,他们心有余力不足,只能对书忍痛割爱,怎么能有周国平先生那样读书写作于家中的安宁和乐趣呢?他们只有陀螺式的超负荷运转而已!我想,这样的人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吧。

第四,有的人虽然既有金钱又有时间,但是心浮气躁,被外面喧嚣的世界所裹携:男的痴迷于抓权力、票子、车子、房子,女的长期战斗在商场试衣间、美容院和宠物交易市场;年老的耽于“韩潮”,年轻的甘做“粉丝”,岂不知读书是需要宁静的,要像树根一样默默地汲取书中的精华,而这些人却恰似随风招摇的枝柯,红尘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是会引起他们的荡动和迷乱。他们太虚荣、太盲从.太急功近利、太物欲熏心了,根本无法与书结缘、享受读书的乐趣。

去掉上述四类人,读书人的数量怎么会可观呢!读书人少这一现实的背后,隐藏着一些深层的社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是因为读书的人少才有这些问题,还是有了这些问题才使读书的人少了,小小的我似乎难以搞清;但要让读书的人多起来,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奏效,也只有读书的多了,才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

佳作点评

这篇文章完全不符合市面上流行的“高分技巧”“满分要领”。特别是文章结构,几乎算是很“土”很“土”——作者干脆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序词来标示。但是,仔细阅读,你就会发现,看似寻常却奇崛,看似简单的结构里面,却是清晰的思路与严密周全的分析。议论文是说理的文体,道理讲透了,还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修饰与东施效颦一样的包装吗?这篇文章被作为一篇范文推荐,具有特殊的意义。

上一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加强下一篇:文物安全工作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