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结题报告

2024-09-15

传统文化结题报告(共8篇)

1.传统文化结题报告 篇一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翻阅图书等调查方法,大概弄清楚了茶文化的来龙去脉,当然,中国的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们不是专业的研究员,所以不可能完全懂得到其精髓,只能说是了解到一点皮毛而已。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或许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选择了“茶文化”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在这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在进行活动时,我们遭到了被访问人的拒绝和辱骂,我们的心里非常难受,但是我们并不因此气馁。我们组每个人都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一句话。正是这句话激励着我们向前进,向前冲,就算是硬着头皮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我们并不是为了修得学分而去进行研究性学习,而是为了让我们在进行活动中能够自我磨练,找到面对困难的方法,解决它,克服它,让我们在社会中,在坚强意志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自立、自强、自理,使自己变为21世纪的新一代主人公。认真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皇天不负苦心人。”我们终于完成了我们的使命。说实话,在这一轮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确实学会了很多东西。在其中,我们学会了与人社交,学会了实践,学会了关心他人……

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泡茶,在古时候,大街上的人们常流传着一句俗话“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我们所研究的是茶文化,也想研究泡茶的技艺,必究其根本。

1、茶的源流与历史

神农氏发现茶树,只是鉴别,断定茶有药效而已;真正使茶成为“国饮”的却是数千年来难以数计的无名氏的不断栽培、更新、繁衍,由嚼青叶,而发明为采叶焙制;由采叶焙制,而改良为煎烹饮啜。如此这般发明再发明,改良再改良,从而使得这一深具民族性的饮料,能流传千古而而世人所饮用。

2、茶叶的辨别

要想泡出上等的茶,必须选择好的茶叶,可是用什么办法能辨别出茶叶的好坏呢?鉴别茶的要领如下:

1、从茶的形状上辨别:每一种茶都有一定的标准形状,有许多种茶叶都是根据形状来分级的。主要的条件是茶叶的老嫩,老而粗大的总比幼嫩紧给又整齐者的品质差;此外茶梗、茶片、茶末含量多者不好,夹有杂物更不应该;

2、从茶的色泽上辨别:干菜的外观色泽,凡是有油光且新鲜的为佳,各种茶都有其标准色泽;

3、从茶汤颜色上辨别,各种茶都有标准水色,以澄清透亮而呈艳丽者为佳(好品质的红茶茶汤冷后会呈乳仅现象,另当别论)。

4、从茶的香气上辨别:这是茶品质的主要条件。最简易的办法,是将一撮茶叶放在掌心,用口呵气,使茶叶受热而发出香味来,香气愈浓愈久愈是好茶叶。

3、挑选茶壶

上等的茶强调的是色香味具全,喉韵甘润且耐泡;而一把好茶壶不仅外观要兼雅。质地要白滑,最重要的是使用。空有好茶,没有好壶来泡,无发将茶的精华展现出来。如何辨别一把好茶壶呢?

首先要从壶的造型结构来看。一把壶完成需由多部分相组合才行。其组合是否合乎理想,合乎物理性质,是评断这把壶好坏的基本要件。以下就茶壶三要素,壶嘴、壶把、壶身三部分的组合加以叙述。

三点成一直线:壶的嘴、壶把、钮必须成一直线,换句话说,就是三点要对直(少数特殊造型除外)

比例要匀称:各部分组合比例,应力求匀称,同时要展现出落落大放的空间感。

出水顺,握感轻:壶嘴与壶身,壶把与壶身的连接部位,要处理得很自然,没有任何破绽,宛如一体成型般。

看色泽:据行家的说法,茶壶的色泽以滑润为佳,一把好茶壶,其土胎色所呈现之滑润感,的确很迷人。

听声音:茶壶因烧成火候的不同,硬度多少会有差异,因而声音也就有清脆铿锵或混浊迟钝之分。究竟清脆较好或混浊声较佳,并无一定标准。不过根据多数行家认为,声音较清脆铿锵的壶,较适合泡发酵,香气高的茶,如生茶;声音较混浊迟钝的虎则适合泡重发酵,韵味低沉的热茶。

辨别壶声的方法是,将茶壶平放左手手掌上,以右手食指轻弹壶身。

了解了辨别茶叶和茶壶的方法,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冲泡技法。

4、泡茶用水

水之干茶犹如水之干酒一样重要。众所周知,凡产名酒之地多因好泉而得之,茶亦如此。再好的茶,无好水则难得真味。故自古以来,茶人无精干水的鉴别,水的好坏对茶的色,香,味影响实在太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饮用水(当然包括泡茶用水)提出了科学的水质标准。卫生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项指标:

第一项为感官指标。

色度不得超过15度,并不得有其他异色;浑浊度不得超过5度;不得有异臭异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第二项为化学指标。

PH值为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要求氧化钙不超过250毫克/升铁不超过0.3毫克/升,锰不超过0.1毫克/升,铜不超过0.02毫克/升,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超过0.3毫克/升。

第三项为毒理学指标。

氟化物不超过1.0毫克/升,适宜浓度为0.5~1.0毫克/升,氰化物不超过0.05毫克/升,砷不超过0.04毫克/升,镉不超过0.01毫克/升,铬不超过0.5毫克/升,铝不超过0.1毫克/升。

第四项为细菌指标。

细菌总数在1毫升水中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群在一升水中不超过3个。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

天然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也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

5、泡法

选好了茶叶、壶、水,现在就来泡茶。泡茶的泡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后名的泡法有:

①安溪式泡法:

1、将泡茶的用具准备好。安溪式泡法要求先烤茶,要准备闻香杯;

2、挖干壶中的水汽;

3、温壶,用沸腾的水烫壶;

4、温杯,等候茶表面的水蒸发后,将壶中水倒入闻香杯中;

5、在壶中放入半壶茶叶,开始烘茶,烘茶的时间和冲泡潮洲茶相比较短,因为高级茶一般保存的都比较好;

6、冲水后大约呼吸5次,即可向壶中倒水,利用这段时间将杯中的水倒在池中;

7、不用茶蛊而以点岳方式直接倒入高杯中,第一泡倒1/3,第二泡再倒1/3,第三泡倒满;

8、将空杯和高杯一起放在客人面前,如果客人没有闻香的习惯,应暗示客人将茶倒入另一个杯中,高杯用来闻香;

9、抖壶,第一泡与第二泡之间,用布把壶包上,用力摇三次;

10、手臂不动,手腕用力上下摇晃。以下泡与泡之间都摇三次。茶汤倒出后的抖壶是要使内外温度均匀,与潮洲式在摇晃的意义上恰恰相反,整个冲泡过程若需要摇晃27次。

②传统式泡法

1、备好冲泡用具,备茶叶,备水;

2、烫壶。将水冲入壶中,至溢出为止;

3、把烫壶的水倒净,可以从注口倒出,也可以从壶口倒出;

4、比较高雅的置茶方式,是在茶壶上放一个漏斗再拨入茶叶,一般场合可以直接用手抓入即可;

5、将烧开的水倒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为止;

6、烫杯。烫杯的作用有两个,一为保持茶汤的温度,不至于使茶冷却的太快。二是利用烫杯的时间使茶汤增加浓度;

7、把壶中的茶汤倒入茶海中,因为先倒出的茶汤较淡,后倒出的较浓,所以将其全部倒入茶海中,使其浓度均匀;

8、分杯。将茶海中的茶汤倒入小杯中,每杯以八分满为宜;

9、奉茶。客人自由取用,饮用完毕,将茶杯归回原位。

以上两种泡法,是人们常用的泡茶方法。通过以上的介绍,可知道泡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了。别小看我们平时在茶艺馆里喝的茶,它里面蕴涵的学问可多着呢。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的确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茶道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所谓的“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及意境。

泡茶工艺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茶道的精髓,一个小小的泡茶工艺中就蕴涵着如此精华,那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则有待我们去探索。

2.传统文化结题报告 篇二

课程改革以来, 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探究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要落实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教育教学是关键。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它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的课程理念正在深入地影响着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备课是学校教学流程管理中提出的最基础的环节, 备好课也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备课) 是否充分, 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实施新课程后, 集体备课备受青睐, 堪称备课上最具实效的改革。它可以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 避免教师单身鏖战、个体探索不足, 最大限度地减少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失误,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激活了教师资源, 开掘了文本资源, 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本次课题, 我校课题组各负责人佘开云同其他领导共同商阙, 做到继续立足于教学的前沿, 以“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 有效推进校本教研, 分组实施, 整体推进”为主题, 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教研活动, 首先是在立项之初, 拟定了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 基于新课程理念, 以“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 有效推进校本教研”进行系统的思考, 逐渐形成我校的教育教研理念, 提高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2) 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教研工作的质效, 强化集体备课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落实备课要求, 保障集体备课工作健康开展。规范集体备课流程。探索集体备课的形式、程序、组织方法, 创新集体备课模式,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突出过程研究, 加强研讨交流, 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进一步转变, 提高教师研究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施教能力。深化学科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研究为突破口, 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 提高教学常规落实水平。实现学生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3) 把课程及校本开发作为一种改良实践, 云阳县复兴初级中学有着良好的集体教研及管理文化, 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深度上充分发展、广度上多元发展 (指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外开展各项育人活动) 、整体上和谐发展, 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研究方法与过程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更要发挥它的作用。集体备课要避免老生常谈、落俗套、讲空话的陋习, 要讲效果, 出精品, 因此要开创新的思路和模式。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广大教师业已从集体备课中获益匪浅, 有关专家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

首先, 成立了以佘开云校长全面负责、分管教育教学王文广、曾菊林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组织落实的课题研究小组, 明确职责, 加强管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把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途径。搜索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增强研究意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施研究, 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每一次课堂教学中, 认真填写每一份课题研究情况表、课题研究小结, 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 把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 我校把主课题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在每个阶段课题之下附设几个子课题, 每个子课题又分解为若干问题, 作为每次校本教研的小话题。即:主课题——阶段课题——子课题——小问题, 经过层层分解, 形成一个课题网, 课题研究与集体备课活动融为一体,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神秘感消失了, 揭掉了那种所谓神奇的面纱。他们感到, 原来课题研究就是我们的身边的教研活动, 就在日常的通课中。全校任课教师紧紧围绕“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 有效推进校本教研”开展课堂教学, 教师结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展开研讨备课思路, 相互交流学习, 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集体备课氛围更加民主和谐了, 教师能及时反思, 教研意识不断提高。

第三, 关注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将课题研究的重心指向每周都要进行的集体活动, 在备课中不断创新模式、并且尝试着去超越模式, 注重对“全面性、主体性、活动性、实效性、科学性”的探究, 逐步营造和谐、愉快、竞争的教研团队。近而深入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谐发展, 对于每一节课题实验课的研讨备课。校长、副校长、主任坚持深入课堂, 推门听课, 了解课堂情况, 把握研究方向, 提出研究对策, 近而在集体备课中做到实处, 夯实集体备课。上课题研究课的老师积极备课, 以课题研究的预定任务为己任, 在充分传授课堂知识的同时, 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提升。为了拓宽研究领域, 校领导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走入课堂, 共同点评,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也正是有了这样充分的实践途径, 才能不断地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例如, 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校教师就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探求知识领域, 永远保持一种求新的诱惑力, 并把直接兴趣转化为意向兴趣的重要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学艺术的高超之处, 就在于善于在学生面前揭示一种新的东西, 激发他们在各种事物奥秘面前的惊奇感, 这种情感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他们就迫切地想知道, 就越奋发向上, 这样学习兴趣就愈浓, 不但把知识学得更深刻, 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大展才能, 有所发现, 有所创见地探索知识, 理解知识, 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如:某次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是“初中二年级的数学, 由于这次备课主要任务是针对集备中突出教学重点的策略进行研讨, 因此我们对每小节的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和研讨, 同时结合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陈彬主任分别参加了3个小组的讨论, 同时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作了生动的剖析。交流气氛浓烈, 研讨问题细腻, 重点突出, 最终达成共识, 充分发挥了团队效应,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梯形复习课》为例:

1、实施前集体讨论:

(1) 课前引入较好, 用数奥会徽引入, 能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索规律流于形势, 学生参与度不高。

(3) 旋转探索规律用时太多, 应删去。

(4) 知识运用, 讲例题时应有板书, 不应该只停留在幻灯片上。

(5) 知识拓展不详讲, 引导思路学生自解。

(6) 课堂小结多抽几名学生谈收获。

(7) 整堂课用时较多, 还应减少内容, 合理布局时间。

(8) 除教材习题外还应增补一点课外作业。

2、授课简要过程

(1) 知识回顾

(2) 梯形辅助线添法及相应例题

3、发展思维

(1) 如何在梯形ABCD中, AD∥BC, AD=DC=4, BC=8, 点心在BC上, CN=2, E是AB的中点, 在AC上找一点m, 使EM+MN最小, 最小值为多少?

(2) 如图, 在直角梯形中, AD∥BC, ∠A=90°, AB=AD=6, DE⊥DC交AB于E, DF平分∠EDC交BC于F, 连接EF, 求证:EF=CF。

在集体教案形成后, 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 对集体教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 形成集众家之长, 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 并将其应用教学实践, 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这种“集体备课+案例反思”的教研形式优化了我校前几年开展的集体备课, 在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的同时, 通过个体的反思, 使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共同提高, 不断激发教师思考兴趣, 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保证。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个难题的攻克, 一个个解题规律的发现, 随之课堂教学效果也提升起来了。

从一个侧面说, 学生是人, 他们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以人为本, 教师应该是“促进者”, 而不是包罗万象的“主”;学生是参差次不齐的, 教师层次千差万别,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所“统”, 有所不“统” (可以统教学进度、资料、练习、考试, 但教案是绝对不能“统”的) ;因为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 以及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 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 所以, 我们应该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 也要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从自己和学生实际出发, 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 甚至再创造, 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 又体现个人风格, 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两年来全体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充分实践这一课题的理念,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学校还结合课题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撰写等活动, 实验教师积极进行实验过程性材料积累, 按阶段撰写课题阶段性小结。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强化“质量立校, 教研兴校”的宗旨意识。在实施规范化, 科学化管理的同时, 学校集中精力、财力培育教育教研的良好土壤, 尽可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舞台空间, 以提升工作效率、大兴学习、教研之风, 努力改进教育教法, 向岗位要效益, 向45分钟要质量。另外, 继续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培训。不搞形式, 忌走过场, 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想方设法深挖内部潜力, 逐步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执教水平。更有多名教师写出有价值的各级各类论文。学校已经把教师的教学经验集结成集。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题的研究对教师是一种挑战, 在研究的过程中, 成功、失败总是伴随身边, 我们和课题共同成长。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借鉴和研究的资料, 我们鼓励教或失败的教育个案、生活案例等。老师们撰写论文时, 用笔写出自己的故事。这些事件似乎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通过反思教育经历, 老师们获得了某种“课题研究意识”, 开始认识到集体备课对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

3课题研究结果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成果。教师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撰写了大量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论文。2008年获得云阳县“德育示范学校”的称号, 2011年获得云阳县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 综合考评二等奖。实践证明, 这一课题的研究, 有利于促使每一位教师主动积极的进行自主性学习, 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课堂教学的发展。

以下面三个图表为例说明课题结果情况:

开展集体备课前后学生综合素质情况

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不断学习、探索、研究, 达成共识, 并认为: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 合理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有利于有效课堂教学的改革, 适应新课程革新的需要, 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策略, 必然会优化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对加速我校师资队伍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 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讨论和结论

在课题的研究中, 我校课题组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使得某些预期的效果没能达到, 如在“轮流备课、集体补充”制度下, 由于教师创造性备课能力不同, 投入备课的精力不同, 因而不同教师“主备”的课质量也不同, 一个备课组内, 有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强, 积累的教学资源丰富, 富有创新设计能力;而有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一般, 平时不注意积累教学资源, 创新设计能力不高, 这样就造成了备课质量的参差不齐, 这种参差不齐可能通过“集体补充”的环节稍加克服, 但是教师间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不公平十分突出, 简单地说, 就是一部分教师创造性备课的“知识产权”被无偿共享了。富有创造性的备课成果与其他人平庸的备课成果相交换, 创造性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以及由于集体备课使创造性成果被侵占, 严重打击了教师备课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个别教师对集体备课敷衍了事, 总是把平庸的教学设计拿出来共享, 或者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留一手”, 好的材料、好的习题、好的设计不能共享, 影响了集体备课的实效, 制约了校本教研和备课水平的提高。

二是建立学科教学小课题研究制度。对富有个性特点, 带有研究性质的教学探索活动, 要积极引导, 建立相关的教学研究制度, 通过前述“教研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 引导这些探索转变为教学研究课题, 在学校科研规划中立项, 对这些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 在备课中享有特殊政策, 从而鼓励教学创新, 形成教学个性, 推进课程改革。

五、对今后集体备课管理的几点建议:

1.学校要做好集体备课的检查管理, 建立领导蹲点制, 靠前指挥, 落实管理。

2.学校必须重视自身教研组和备课组为核心的组织建设。

3.学校要精心选配备课组长, 加强备课组长责任落实和备课组的目标考核, 实行个体考核与备课组捆绑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4.要制定备课组活动总表, 备课活动要安排到教师课表, 分别每周一次, 每次不少于2节。

5.充分调动备课组长的积极性, 营造备课组内研究的积极氛围, 加强备课组员的责任落实和目标考核。

6.要加强备课组活动的过程控制, 落实固定地点, 落实主讲人, 主讲内容。

7.集体备课以说课为主要形式下, “个人领悟, 集体研究, 把握课标, 重组资源”的原则。

3.结题报告成果表述的通病 篇三

一、 不去介绍成果具体的情状,而是大作成果的理论分析

作为基层学校所开展的一般都是实践研究,结题之时应向别人呈现出课题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具体状貌,或者运用数据和图表进行比较与图示,或者运用实例和图片加以描述与说明。然而有些报告撰写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去分析成果的原因及意义。如“国际象棋教育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的成果介绍。

国际象棋活动是一门科学艺术,是融竞技、艺术、科学和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与其他运动所不同的是象棋活动不是直接的体能对抗,它是一种“一对一”的智力对抗,素有“人类智慧体操”的美称。小学是学生身体、思维发育的最佳时期。在小学开展象棋文化教育,首先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下棋时每走一步,都要动脑筋,发现和利用别人的错误,自己尽量避免犯错误,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要分析、要归纳。这些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其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棋盘上的拼杀,战略战术的运用,这都需要想象和联想,在下棋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就赢不了对方,而一个人注意力是否能集中,是一个人学习,做事效率是否高的先决条件。再次培养了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因为与对方下棋,对手一直在等你走下一步,比赛时每一步棋都是不同的,每着棋都是新的,整个“作战”都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棋手对每着棋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能随机应变。我校国际象棋选手逻辑思维能力强,尤其体现在数学成绩优秀,奥数成绩显著。同时,国际象棋成绩突出的一些选手在各方面成绩显著,学科类成绩也很优秀。今年,四位国际象棋小将在毕业考试中被几所重点中学录取。

报告的成果表述大致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次(国际象棋活动……美称)主要表明国际象棋活动素有“人类智慧体操”的美称;第二层次(小学是……随机应变)则对小学中开展象棋文化教育的一般作用意义,分别从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和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这三个方面加以翔实的分析;第三层次(我校国际象棋……重点中学录取)概括列举了国际象棋成绩突出的一些选手在各方面成绩显著的事例,对国际象棋教育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作了极其一般的例证。就成果表述部分整个段落的内容看来,根本没有体

现出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有效开发的具体情形及相关征状。

二、 缺乏提纲挈领的亮点语句,而使内容重点不够突出

课题的成果,肯定是有主要点与次要点,有结果点与原因点,有直接点与间接点,在表述中特别要讲究重点突出,要点明了,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弄得人如雾里看花,或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不是直截了当简明扼要说明成果,搞得人家看了半天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国际象棋开启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的成果表述。

象棋活动如同学生手中的一根启智魔杖,在学校长期、系统、规范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在“棋中启智”,充分认识到象棋的运动功能,训练了大脑的灵活性,开发了大脑的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下来,我们不难发现,相对而言,积极参与象棋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他们的思维活跃,课堂反应快,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且学习效率也相对较高。而不喜欢或很少参与象棋活动的同学,学习上大都较被动,学习能力不强,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灵活性、创造性较少,学习的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几年来,学生确实显示了与其他学校学生不同的发展特质。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明显超过其他班,计算更扎实。这由每学期的数学测试卷反映出来。在我们所做的数学测试的质量分析中,可以看到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心算”这两个项目上,这个班的成功率要远高于其他学校。不仅如此,语文老师也反映,在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更有逻辑性,也更有很多出人意料的精彩语言。班主任还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原来班上有一位小朋友,整天好动、好打架,因为无所事事而到处惹是生非,自从迷上了国际象棋,大概是精神有了寄托,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课间更多看到的是他在和别人下棋,打架闹事几乎看不到了。

看完这段概述性的文字,如果不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一番,很难发现该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具体涉及到了哪几个要点。其实经过仔细分析我们终于发现整段文字是总分结构,“象棋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段首总括,“实践下来……几乎看不到了”是分述,分述部分主要讲了三层意思,一是学了国际象棋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二是学生的发展特质与其他学校不一样;三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出现微妙的变化。遗憾的是报告撰写者在总括部分语句啰嗦含混。没有真正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而分述部分则没有能够运用序数词(首先、其次、再次等)清晰地罗列出来,给人有一团糟的感觉。

三、 成果表述的角度极其普通,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应该说不同的课题其研究成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报告撰写者习惯于用千篇一律的笼统化、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述,使得所有的课题千题一语、千果一面,根本显示不出独特的课题个性与亮点。如《幼儿园园本网络教研的探索》的课题,在成果表述部分报告撰写者是这样表述的。

近两年来,我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来抓网络教研的建设与管理,使我园网络教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或许是对我们所作的巨大投入的一种回报。通过课题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改变了教研供给不足的状态,促进了教研的知行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这种高要求同时转化为对教研的高需求。而园内的教研力量和教研资源相对于这种高需求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传统集中教研状态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园本教研力量和教研资源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不管是专业引领还是同伴互助都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网络教研是适应新课程骤然增加的教学和研训需求应运而生的。用网络技术改造教研,放大了我园教研力量、资源,力量和资源匮乏得到缓解。以同样多的人做了比以前多得多的事情,从而做大做强教研。具体体现在:(下略)2、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优化了教师的成长环境:开展网络教研对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把网络技能培训与网络教研融为一体,在网络教研实施过程中,用教研的方式完成网络技能培训。这样的培训方式给了教师更多实践和运用的机会,更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水平。如在网络教研实行之前,我们有很多老师平时很少接触电脑和网络,打字速度慢,不会查资料、不会做课件,甚至不会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教学活动。(下略)3、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幼儿园对外的影响力:教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网络教研在形成特色,提升教研实效,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一次关于幼儿区域活动研讨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网络平台明确研讨目标;在广泛搜集难点、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开展话题讨论答疑解惑;通过网络平台介绍各班先进经验、展示幼儿活动照片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我园区域活动质量。(下略)

综观整个课题的结题报告,该课题做得非常扎实,措施极其有效、成果非常显著、研究颇具特色,但是就成果的表述而言则极其普通一般,从上述的三个要点的表述语句来看,“改变了教研供给不足的状态”、“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任何一个课题都可以套用的笼统化、概念化、模式化的语句,凡网络教研类的课题毋须研究都可以猜想得到,而没有能够变换一下表述的角度另辟蹊径,从而显示出该课题独到的成效。

之所以会造成以上的情形,如果排除课题撰写者自身的写作能力欠缺的因素,说到底还是在于课题撰写者没有真正明确自己所研究的课题的具体成果,分析粗略、闭门造车,或者说课题研究者在课题申报之时压根儿没有对课题的目标进行过预设和论证,便匆匆上马、草草结题所导致。

4.我校班级文化建设 结题报告 篇四

结题报告

课题立项号 课 题 名 称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教 研 组 数学组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我国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

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基于此,我校力求通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

我校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和分析

我国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是1995年左右,而对校园文化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关注到了微观层面,于是,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广泛开展。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概论》(1996年)中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认为班级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倡导在建设班级文化时,重视教师文化的主导作用,祛除社会文化中不利影响,还要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坚持尊重学生的观点。

南京师范大学的李学农先生在著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1999年)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对班级文化概念、性质和研究意义等方面的理解。作者在书中分析了班级文化的构成,并且从价值观层面上、规范层面上、环境层面上论述了班级文化建设。他认为班级文化时一种“教育存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中有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

近几年一些学者对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叶进行了探讨。如王宁主编的《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指出:“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用和谐的班级文化来陶冶学生的人格。”四川师范大学的江红教授在论文《班级文化发展论》中讨论了班级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总趋势。东北师范大学的潘丽珊,在论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班级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外,一些一线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叶写了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做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需要层次理论对班级制度和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入手,把班级管理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符合科学规律,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不同层次的需要为班级文化建设进行针对性活动提供了依据。班级文化能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和塑造班级学生。小学是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因此小学阶段的班级文 化建设尤为重要。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建构小学班级文化,从而使班级文化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一)研究目标

1.学生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唤醒并激活学生的潜能与本性,从而培育学生自觉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班级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集体,形成有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

3.年段层面:通过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年段文化。

4.学校层面:通过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形成德育特色,推进学校自觉文化生成,促进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

(二)、研究内容

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班级名称、口号、标志的确定;教室的图书角、黑板报、班级活动展示栏等布置和使用,在这些感性认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由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班级成员精细分工,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形成民主的、有效的、便于实施的特色制度文化。

3.班级思想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增长见识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4.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探索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研究方法

1、观察、调查法:通过观察法发现班级文化建设中间存在的问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班级的变化等情况;通过调查法分析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了解教师、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文献法、个案研究法:通过文献法了解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成果,借鉴他人好的做法,吸取他人成熟的经验,指导实践研究;通过个案研究,收集典型的案例、数据,总结经验,构建班级文化的教育模式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有价值的个案,并上升推广。以一定的主题为核心,分层进行研究与调查,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及时矫正、完善提高。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创新点

(一)小学班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实现梦想的乐园,是他们个性的发源地,也是孩子们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

(二)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班级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凝结起

来的共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三)特色班级文化:所谓特色班级,具体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夺之不走、移之不像”的班级特性和优势。其内涵主要体现在:1独特的指导思想;2独特的知识切入点;3独特的文化视角;4独特的文化载体;5独特的感染途径;6独特的感悟方式;7独特的情感体验;8独特的行动实践;9独特的管理手段;10独特的评价制度。班级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点、落脚点,是一个班级独特的发展风貌。

亮点:着力于深入研究我校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策略和方法,期望能够通过课题研究,走出一条适合校本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之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成功的管理模式,从而让其模式起到普及和示范作用。

六、研究过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交互电子白板为主要辅助教学,立足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使其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力求达到教学过程生动化,学生解决问题最优化,教学效果最佳化,教师教学方法科学化,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素质(1)理念先行,加强理论学习

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课题组成立后,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更新观念,探讨新策略,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先后组织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走近新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专著和优秀期刊,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让教师了解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并把理论知识课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培训先行,提倡多实践

组织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积极选派教师参加教育培训;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现代教育技

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信息素养得到了充分提高,能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题组成立后,课题组确定了首要任务就是先是专题学生学习有关电子白板的功能。参加学习电子白板的技术培训。由信息技术专业出身的赵静老师进行电子白板讲座,然后在班上实践操作。

(二)做好问卷调查工作,从数据里发现问题

我们从我校18名教师情况入手,综合分析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电子白板使用情况,发现较为年轻的教师愿意使用白板辅助教学,但对白板功能使用不够熟练。同时我们对三个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对交互式电子白板了解较少,但热情很大。

(三)召开科研例会,提高教师自身能力

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课题理论水平与教研水平,将交互电子白板教学运用于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课题组召开电子白板使用交流会,开展交流学习、座谈讨论,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从而激发灵感,产生启迪,推动学习的深入,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四)扎实开展课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课题实施以来,我们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研究”为中心进行课例式研究,课题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例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课件,将电子白板技术大胆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最终能促使学生更有效地运用最优化的方法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开放电子白板,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电子白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课题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在班里开展电子白板绘画、演算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对图文材料的收集、整理、编辑和鉴赏能力,大大提高学习热情。

(六)推介初步成果,重视阶段性总结汇报

数课题组在学校分别举行了两次阶段性成果汇报。在其中一次研讨会活动中赵静静老师执教了一堂精彩的电子白板汇报观摩课《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这节课公开课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把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请来观摩,让农村的家长们切身体会新的教学模式下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

赵老师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优越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轻松地突破了图形运动的展示,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提高审题能力。这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现代意识非常有利,为教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学工具。这节课很成功,尤其得到很多家长的好评,这让我们课题组成员热情高涨。

通过教研活动,我们一致认为,提高课堂效率在于:一方面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创设情境,使教材“活”起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容易区别间隔数和棵数,感受数学魅力的研究;另一方面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梳理解题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后期问卷调查 从学生角度了解电子白板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在6月初,我们对实验班级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观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与调整,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否能提高课堂效率。

七、课题研究成果及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八、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九、附录与参考文献

5.传统文化结题报告 篇五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博大精深的土家文化就是一部经典的民族教材。开发使用好这部教材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沙子镇是土家文化的聚集地,土家人覆盖了沙子镇土地的90%以上,在这遍土地上生息繁衍,孕育出醇香的土家文化。打造沿河山歌之乡的成名曲《望牛哥山歌》等就出自沙子镇大柒村杯子陀组,走进土家山寨,了解土家族人,就要了解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和风土人情。现在的《望牛歌》《这山没有那山高》《有位大姐来干场》原汁原味的土家山歌,是学生耳闻目睹、会唱会跳亲切熟悉的内容,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民族文化所赖以生存的农耕文化及其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使本民族的“文化记忆”出现中断的概率增加,使我们独特的土家文化面临着被遗忘、损坏甚至消失的严重威胁。只有通过有效保护、积极传承和合理开发,才能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品牌,构建民族文化产业。生活在灿烂厚重的土家传统文化背景之下的青少年,既是土家民族传统文化的承受者,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因此,我们要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校园文化的启迪,培养具有一定的土家民族文化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学生,让他们从小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意识,从小接受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将土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为同学们的精神素质,使他们热爱土家文化、景仰土家文化,提升对土家民族的认同感。感受到作为土家族后代的那份自信与荣耀,以便今后能更好地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

因此,我校本着保护、弘扬和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让她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的课堂,使她发扬光大,永保悠久。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拯救我们民族文化只要靠我们自己。我校处于这样一个民族地方,有责任保护和传承土家民族民间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传承,弘扬优秀土家文化,便是我校课题的宗旨。

三,研究总目标

《让土家文化走进校园》课题,是一个校本教材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师生文化素养提升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课题。我们争取达到“学”有资料、“听”有歌声、“看”有表演、“讲”有故事、“汇报”有成果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由此,我校以报告会、专栏、课题通讯、网络刊登等形式进行宣传交流,扩大优秀成果的影响和应用范围。

四、研究的内容

1、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民族民间文化氛围。(1)、把学校风貌装成有土家特色风格。如墙报,专栏等。(2)、全体师生穿土家服饰,全体师生跳土家集体摆手舞和唱土家山歌。

2、开展土家文化课间活动。①、成立编导和辅导小组。

②、聘请民间师傅(专家)对编导和辅导小组成员进行现场传授和技术指导。

③、由编导和辅导小组利用课间活动对学习进行项目编排训练。

3、编制相应的道具。

4、具体项目:

(1)、全体师生齐跳土家集体舞蹈。

(2)、演唱土家山歌的《望牛歌》《这山没得那山高》《有位大姐来赶场》等。

(3)、表演土家花灯“金钱杆”等(4)、制作土家生活用品。(5)、开展土家特色的游戏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收集或编写土家民俗文化资料,让土家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1、艺体课堂开发校本教材: ①、音乐课:

教唱土家山歌。教吹土家琐呐、演奏土家八仙。②、美术课:

A、识制作土家服饰以及一些图案。B、认识制作土家族生活用品和农具。C、民族绘画 ③、体育课:

A、学跳摆手舞、花灯、龙灯、狮子灯、金钱杆舞等。B、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

④、课外活动:全体师生学跳土家校园集体舞等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成立领导机构

主要负责人:冉启涛(沙子镇中心管理主任)

成员:王刚、冉国龙、周德红、何军、张玉奎、侯茂德 2,各个成员的要求

(1)收集整理资料,且作技术指导,(2)搞好建设项目的预算。(3)制定培训方案。(4)搞好宣传发动。(5)编写校本研究材料等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12年1月—3月)即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主要进行了,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发现成因,设计研究重点及措施。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4月——6月)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2012年6月“六一”活动演出)中期成果汇报和鉴定。

第三阶段:深化提高阶段,(2012年7月——2013年3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思,总结中期成果并加以推广,结合实际,查验效果,并进行成果汇报展。

第四阶段:巩固总结阶段(2013年4月——6月)这一阶段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巩固课题研究成果,汇总各种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土家文化进校园》旨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土家文化引进校园,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为目标的综合性活动,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向民间艺人学习,并进行会读土家资料、会讲土家故事、会唱土家歌曲、会跳土家舞蹈、会演土家戏剧等形式,把学习内容转化到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利用家乡的土家文化资源来开展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了解土家文化,体会作为土家人的那份荣耀,并从土家文化中领悟土家先人的粗犷和细腻,感悟土家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2、课题组定期组织研究成果展示及成果发布活动,以报告会、专栏、课题通讯、网络刊登等形式宣传交流,扩大优秀成果的影响和应用范围。2012年6月的“六一”土家文化的演出我校请来了沿河教育局有关领导和沙子镇政府领导以及沙子镇村干部观看,得到了各位领导和观众高度赞扬。特别是2013年4月13日由沿河县教育局举办“4+2”体育特色土家舞蹈比赛我校荣获小学组“二等奖“。

3、从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全体学生懂得了土家文化的内涵,会唱土家山歌,会跳土家舞蹈等,全体教职工更新了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密切的配合中显示了和谐的氛围,为师生搭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延续了土家文化的命脉,弘扬土家文化的精华,使我们土家的优秀文化传统后继有人,血脉相传,发扬光大,使学生的土家文化素养得到协调发展和整体提高。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加强对音乐教师学习和培训,促进音乐教师对本土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体育教师对本土家舞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2、广泛发动学生深入民间,寻找会唱或会奏民间音乐的艺人、群众,将他们的歌声和表演录制下来,并向他们请教相关知识。让学生与沙子镇民间文化近距离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沙子及沙子民间文化艺术。

3、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学生不仅会唱土家山歌还要会跳土家舞蹈,更好地加强学生对本土家文化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4、在《土家文化进校园》的基础上,我们还将结合省内外的土家文化优秀民歌进行拓展后进行对比教学。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结题,并不意味着课题的研究结束,少数学生和教师对土家文化还没有很好的理解,我们将按照研究目标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一定把土家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从而,凸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优势,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使沙子镇中心完小更加充满生机,更加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希望得到有关土家文化的专家和县里的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不断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谢谢

沿河县沙子中心完小《土家文化进校园》课题组

6.传统文化结题报告 篇六

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在结合渝北区古路镇打造“慈孝之乡”的契机,在开展慈孝文化进校园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学校教育实际提出了《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向渝北区教科所进行了申报,经过评审,被列为渝北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YBJK2012-4).我校于2012年12月8日进行了开题会,开展了相关创建和研究工作,现将几年来的研究情况及阶段成果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研究的价值

1.学校创建慈孝文化特色学校是践行“中国梦”,实现“教育梦”的重要载体

习总书记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发展目标,标志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必将实现。教育是社会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事业,关系着国运兴衰,也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生活质量。我校开展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是传承中华民族慈孝美德,强调中国传统道德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国梦,实现教育追求的具体载体。通过创建,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慈孝教育生动、具体地在教育活动中实施,改变过去学校教育管理生硬老套,德育活动单一,德育内容不够具体生动,教育效果欠佳的情况。形成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育人模式;通过创建,集中体现学校教育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先进性和独特性;通过创建,实现农村教育从内涵上促进学校、师生发展。将“中国梦”具体化为学校“师慈生效,和谐共进”的发展目标。通过课题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让多宝小学的教育梦落地生根,真实灿烂。

2.学校创建慈孝特色学校是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的必然选择 渝北区作为重庆市第二批迎接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区县,有着大城市、大农村教育的发展格局,整体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是当前的重要发展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2010-2020年)中要求,大力加强中小学人文校园建设,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重 1 庆市教委下发了《重庆市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对建设目标、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创建规划和考核指标体系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全重庆教育系统内整体推进人文校园建设工作。渝北区教委也出台了“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了市级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策略研究》的研究,以此带动和指导“人文校园”的建设。

两项重要工作均要求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我校在不断缩小城乡教育硬件差距的前提下,非常重视学校的软实力——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丰富、教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升、办学效益的提高。进行《慈孝文化特色建设策略药酒》,正是着力实现内涵提特色升必然选择,有利于提高学校均衡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提升人文校园建设发展水平。

3.学校创建慈孝文化特色学校是深入深化德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素质教育提出已经多年,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每个地方,不同学校有自己的落实方式和推进办法。我们作为一所农村完小,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教育质量也是起起复复,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素质教育重点,但我们始终坚持以慈孝教育为德育载体和育人主线,提出对自己、亲人、老人、家庭、国家,来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和熏陶。

4.我校创建慈孝文化校园建设是形成办学特色、促进人文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

市区教育主管理部门均提出特色教育学校的创建,每一个有追求的管理者也在探索学校办学特色的培育和发展。我校的地处正在打造“慈孝乡镇”的古路,在民间涌现出了很多慈孝典型人物和故事,其有利的地域和人文环境,奠定良好的研究环境。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身就是教育的应有责任,在学校的管理、教学、活动中,在办学特色的培育中,我们抓住责任这一核心,通过《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和引领,升华了办学核心理念,初步形成了慈孝德育特色,努力追求慈孝教育核心品牌。

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均是教育的主体。在其教育过程中是领导与老师的关系,领导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生生管理,师师过程。在研究中。以慈孝教育为载体,抓学校德育教育,可以在管理上促进领导在促进学校发展,更加 注重关爱师生,以良好的慈孝品德引领师生做慈孝之事,行慈善之举,做善德之人。引领教师全面关注关心学生,耐心细致教导学生,热心倾心感化学生。引领学生尽心尽力学习,尽职尽责做事,尽情尽义感恩。

二、概念的界定

1.慈孝 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了‚孝‛字。说明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有了孝的观念。这种观念首先直接来源于血缘亲情。这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自然感情。对于父母的生育培养,作为子女后代,自然要生出一种还报之心,孝敬之情,即人类学家通常所说的‚反哺‛现象。所以《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与生俱来的孝道浸透了人生的全过程。因此,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可抛弃德的传统美德。然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不尊敬不孝顺父母,有的甚至顶撞、对抗父母,在广大农村,成年人不善待老人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建设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传统美德,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以此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2.慈孝文化

本研究中的“慈孝文化”基本涵义是:指慈孝为主要内容文化体系,作为学校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就是将慈孝作为主要内容和载体的教育体系。

“慈孝教育”是指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结果均围绕培养受教育者的传统道德观的树立和培养作为重点的学校特色教育活动。

慈孝文化学校建设策略,广义地讲,以慈孝为特色的,涵盖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促进学校教育有序、规范、特色开展的所有教育元素的总和。狭义地讲,是指为彰显学校慈孝教育特色,包含文化环境,核心理念,、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均体现着“慈爱善德,尽孝感恩”为人做事的道德价值和美好的品性表现。

3.特色学校

在研究中,“慈孝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我们充分发掘学校人文内涵,确立“蒙以启正”为核心价值的办学理念,以“慈善仁爱”和“孝德感恩”为育人主线,以活动体验作为“慈孝教育”的主要教学手段,打造慈孝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特色文化,彰显“善爱美义”的学校人文精神,探索学校传统道德教育的教材编写体系和使用机制,用“慈之以恒”和“孝之以力”为师生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指明最终方向,调动、整合一切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教育因素于一体,探索创建能实现学校、教师、学生、课程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育人模式。简述为“126”慈孝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策略。即:“一个理念引领,两大主题教育,六大体系推进”,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都为慈孝文化特色建设和有效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相互牵制,相互促进。

三、理论基础、依据 及研究现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进程中,家庭结构变化迅速,独生子女比例加大,溺爱现象严重,留守老人剧增,隔代教养普遍;学校传统德育忽略,社会上出现了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行为失范、道德失衡现象,青少年首当其冲,思想迷惘,道德意识淡薄,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家庭和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也一度出现了重智轻德现象。

‚慈孝‛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了‚孝‛字。说明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有了孝的观念,孝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这种观念首先直接来源于血缘亲情。这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自然感情。对于父母的生育培养,作为子女后代,自然要生出一种还报之心,孝敬之情,即人类学家通常所说的‚反哺‛现象。‚羊知跪乳‛,鸦知返哺‛体现着母亲对子女的慈祥关爱。所以《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与生俱来的孝道浸透了人生的全过程。因此,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可抛弃德的传统美德。然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不尊敬不孝顺父母,有的甚至顶撞、对抗父母,在广大农村,成年人不善待老人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建设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传统美德,让孝敬父母,尊长敬 4 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以此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渝北却区古路镇着力打造慈孝文化,创建特色乡镇,围绕‚孝老爱亲‛和谐家园开展新农村建设,‚我陪父母走古路‛打造慈孝古乡村旅游,开展‚争当慈孝模范‛大家评,‚慈孝教育‛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根据我校实际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孝道教育为学校的特色教育,要求学生从‚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等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继承和发扬长辈们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促进学生文明礼仪,诚信友善的道德教育效果,加上重庆市下达了建设人文校园的通知要求,我们确立了《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孝‛,是一切德行之根本,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道德,为中华文化所特有。孝是亲情之爱,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形成个体品德的根源。‚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中国,不进行‚孝‛道建设,其它道德建设就会失去根基。中国传统孝道有过时之处,但它不等于封建与落后。我们要认真反省近百年来国人对于孝道的偏见与成见,结合时代特点,用与时俱进的观点,积极推行新孝道教育。

在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结构。家庭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当今的中国特别是农村,因为不孝导致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与社会问题日益尖锐。以孝为中心的中华美德,是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家的社会存在与功能不可低估。以血缘和亲情为中心的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再过15年,一个独生子女支撑的国家与老年人社会,便会展现在世人面前。三至四亿老年人大国,对以养老、敬老为中心的孝道教育与建设,将日益重要和迫切。这一代独生子女能有孝心吗?怎样培育他们的孝心?这需要学校承担起承接中华孝道美德,与家庭、社区互动共建孝道,进而共建和谐社会的责任。从这个成面上讲,我校实施孝道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价值。(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成功,都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为了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我们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努力夯实实验研究教师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就说明在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而学生思想上认识、感悟、主动去身体力行才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才是最深刻、最持久的内驱动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体验的受教育环境,营造尊敬、友善、互助、感恩、民主、和谐、宽松的交流氛围。

2、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孝道文化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因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对于我们进行的孝道文化教育,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将德育教育具体化,找到突破点。采用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教育,把孝道文化教育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现代学校教育重视传统化道德教育的最好例证。

3、学校教育心理学理论。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主动认识和感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听从说教的过程。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必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我校臵身于慈孝古路之乡,对孝道文化本身产生兴趣和学习、尊崇的渴望,进而主动去学习、实践,激发主动去了解的动机。同时,在中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够根据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现象、亲身体验、思考探究。由于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而需要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和矫正。

4.系统性理论

慈孝文化特色学校假设和人文校园建设是一项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要在整体布局上做到格局与理念相宜、环境与行为相宜、意识与行动相宜、传统与现实相宜、动态与静态相宜、教师与学生互动。要努力在研究过程中,创建好慈孝文化理念体系,建设好物质文化体系,编撰好课程体系,设计好活动体系,制定好评价体系等,做到特色鲜明,成果显著,从分挖掘学校其他资源,与学校其它课程、活动进行有机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构建成一个以‚蒙以启正‛为核心理念的育人文化系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的课题研究目标,是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以孝道为中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古人云:‚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孝道‛的发展和完善。依据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客观规律,以‚孝道‛教育为突破口,从小就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不仅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

首先,我们力争通过研究实验能够设计出一套具体的方案,引导教师慈爱善导,教书育人耐心细致,关爱学生爱心满怀;教育学生自觉接受并践行孝道准则,达到如下目标:在家里,子女尊敬长辈,长辈爱护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在社会上,尽职尽责,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对个人,要修身养性,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

其次,我们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孝道文化的最新理论。在学校进行慈孝的教育,就要了解研究当今我国尤其是农村孝道的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了中华孝道发生了何种变化,研究了当今孝道的内涵,即是民众能够认同并能践履的孝道内涵;了解了研究当今孝道的形式,尤其是民众所创造的养老新形式;要了解研究孝道的价值,孝道对家庭、社会、下一代的影响;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机制,如制度、氛围、心理等制约机制;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建设模式与理论框架。通过这些研究,去寻求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结合点,去设计学校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第三,在实践的基础上,要继承和发扬孝道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精髓,剔除和摒弃封建的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在扬弃中发展孝道文化。能够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用于小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理论,用以指导学校孝道文化教育,并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校园、班级两个层面努力创设氛围,能让学生在浓郁的孝道文化气氛中接受熏陶,从而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和家庭以及社会都受益无穷。

2、加强教师的德育科研能力,从教师读书、德育工作、行动研究等方面入手,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1、课题研究原则

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②坚持针对性原则; ③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2、课题研究途径

①主题活动:以班队活动为主阵地,进行系列化孝道教育; ②学科渗透:以课堂教学为辅助,学科教学渗透孝道教育; ③环境熏陶:以校园文化为熏陶,潜移默化影响;

④实践养成:以制度约束,强化行为习惯为保障,敦促学生养成行孝意识。评价激励:通过树立正典型,激励争创先进典型,发挥影响带动作用。

3、课题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研究过程中运用调查法,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孝敬父母、尊长敬意识的感性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②文献法。借助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直到课题研究和具体实践。③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研究期间及时加强反思总结。

④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的研究和日常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课题的研究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⑤个案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个别学生的纵向分析研究,以各班级推荐评选出的‚孝道之星‛等同学为个案进行多层次的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意识的变化,以点带面。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每年开展实践活动:

1、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现在在家是否孝敬父母,达到什么程度。经我们调查发现,全校第一次调查,全校76%以上的学生不知道父母两人的生日,高达85%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目前的身体状况,20%的学生从来没有帮助父母做过家务(低年级较多),30%的同学出门从不和父母打招呼。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现在小学生对于孝敬父母的某些方面还是做的还是不够的。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我校学生开展了‚孝道‛的教育。首先,让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孝道‛故事。大队部利用校会,晨会,广播,橱窗等宣传阵地展播优秀‚孝道‛故事。各班也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并定期交流。在三月底,大队部组织了‚崇孝故事大王‛比赛,参赛选手自导,自演,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孝道故事。

2、针对调查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为学生‚行孝‛立规矩。首先是各中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拟定比较详细的行孝要求,然后是少先队大队部综合各中队的意见,为每个年段制定了‚行孝‛要求,形成《多宝小学各年段学生行孝准则》。接着我们要求学生回去参照‚行孝‛要求每天做一件孝敬长辈的事情,并写成‚体验周记‛。2-5年级各班还把学生写的行孝体验周记收集起来,大队部进行了评比,并在每年六一节时进行表彰和展示。

这些‚规定动作‛就是对学生的科学的行为要求,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我能行‛。学生学会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最佳目标或是终极目标。没有他律,学生不会学到自律。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主体参与和主动内化──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

3、国庆长假期间,大队部要求全校每一位同学回家后要做一件孝顺父母的事情。同学们在家中积极主动地帮助父母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假期后,很多同学都撰写了《行孝日记》,真实地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十月份,全校各中队在大队部的指导下开展了三次有目的,有意义的中队主题会。让学生从‚知恩‛、‚感恩‛、‚报恩‛这三个孝敬道德习惯着手,培养他们热爱、尊敬长辈的孝德、孝心、孝行,进而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最终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

4、我们还充分利用现有的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在‚红领巾广播站‛中开辟‚孝道专栏‛,宣传孝敬故事,展播本校学生自己撰 9 写的优秀《行孝日记》,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

5、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凸显孝道教育因素。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但范围有所局限,如何使有限的空间发挥无限的教育作用,这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之一。因此,学校积极拓展立体空间,充分利用各种有行的和无形的空间,教育营造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我们对校园建筑、绿化等发掘并溶入‚孝‛的文化。

(1)、校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制作大字成贴于教学综合楼。教风:正德正行,慈之以恒;学风:正心正见,孝之以力。

(2)、在楼梯、过道等悬挂中外行孝名人画像、行孝名人名言、剪纸等。(3)、建成‚孝、爱、美、义‛和‚遵纪、诚信、文明、讲礼‛慈孝文化主 题墙。

(4)建成慈孝景观亭。

6、积极联系社区,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除了要求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履行孝道诺言,我们还时常利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教师节、重阳节、春节等节假日,组织师生开展行慈孝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学校开展孝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指导他们的社会生活。我们将古路镇的三个敬老敬老院(一个公益,两个民营养老公寓)和古路慈孝主题公园作为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师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们进行慰问演出,陪老人聊天,为他们打扫卫生,送去亲手制作的节日礼物。每年母亲节与文井乡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母亲节感恩活动,政府评选出‚孝道模范‛,学校请她们和孩子一同为老人静脸、端茶,一同践行孝道。

(二)开展学习实践《孝道教育读本》系列教材专题研究活动:

1、组织学生学习《孝道教育读本》,我校课题小组成员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编辑了一套《孝道教育读本》,这套读本中编撰了《孝经》、《弟子规》、《二十四孝故事》等一些古代经典孝道读物,还收集了现代孝道故事。学校将《孝道教育读本》发放到每个班级,利用经典诵读活动时间,每天早课前两分钟班主任组织学生理解背诵,每周学习背诵一个部分,让学生知道我们民族自己的行为规范。少先队定期对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在课题活动中请关公委的范国权,王方课老师给全体师生做 10 《弟子规》等古文讲解,帮助理解其真正含义,领悟《弟子规》等古文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学校还组织全体师生观看慈孝电影《古路》,收看礼仪教育光盘和行孝专题演讲。一个个真实的慈孝故事感人致深,震撼人心,感动了全体师生,同学们更被深深地吸引,自发地融入到《孝道教育读本》的学习和感恩教育的践行当中。为了使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大队部还开展了多次读后感征文、慈孝童谣创编。

2、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致每位家长一封信,说明我校开展孝道教育的目的,意义和途径,请家长配合学校共同行动。让家长给学生创造各种尊师敬长的表现机会,并及时对孩子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赞扬,调动孩子们尊师敬长的积极性,在行动中培养孩子尊师敬长的优良品质。在分班家长会上请家长观看邹越老师的演讲,告诉家长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及怎样帮助孩子尊师敬长的报告,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并要求每位家长学期末上交学生尊师敬长方面的事迹材料,参加学校‚孝道之星‛评选活动。每届孝道之星评选活动我们都能准时收到饱含家长期望和肯定的事迹材料,这些材料肯定了家校合力下孝道教育的可喜成果,更为其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领悟实践《孝道教育读本》主要精神

为了促进《孝道教育读本》学习的深入开展,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行动,在行动中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我们给学生制定了《学生礼仪常规》和《文井小学分年段行孝要求》,如低段要求学生要听父母的话,不惹父母生气,对长辈有礼貌,看到长辈主动问好,外出或回家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进出长辈房间要先敲门。中段要求学生帮助父母,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的事自己做,要积极听取父母教导,不要顶嘴,对长辈有礼貌,看到长辈主动问好,不向长辈提无礼要求,进出长辈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外出时要跟长辈打招呼,讲清外出的时间、地点,不要让家人挂念,吃饭时让长辈先入座,有好吃的要先让长辈尝,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记住长辈的生日,到时向长辈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在校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高段则要求学生在以上基础上做到理解父母,在穿着打扮、吃用方面,要朴素节俭,不提过高要求。要认真听取父母的正确意见,遇有不正确的意见,要耐心解释,不要发脾气。11 尊敬长辈,看到长辈主动问好,不能出言不逊。体贴父母,父母不舒服时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水送饭。在社会上看到老人有困难,要主动帮助……

把学生在家、在校每个时段的行为都做了具体规定,要求学生按照力行表上的要求执行,并由家长对学生力行表执行情况给予评价,保证了学生行孝的规范实施。

4、巧抓契机开展孝道教育

学校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感恩节为依托开展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每个节日来临之际各班都组织召开与节日相关的主题班会,学校安排与节日相关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提高孝道教育的实效性。

平时各班集体亦开展了一系列尊师敬长孝道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父母、老师给予自己的爱,从而学会尊敬与孝顺。如我校每年母亲节开展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中开展了‚体验母爱‛活动。方案要求每位学生利用水袋或沙袋装满与自己出生时体重差不多的重物,并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体验做准妈妈的艰辛。同时结合自己学习《弟子规》‚入则孝‛部分写出自己做准妈妈的体会,最后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召开‚感恩亲情‛活动总结。总结会上有同学动情地说:‚我做了个4斤的水袋绑在肚子上。起初并没感觉累,一个小时后,就开始难受了,走路时要向后仰,不能跑,不能跳,吃饭时它还老往下掉。睡觉时就更惨了,左躺右躺都挤得慌,平躺着又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两天下来,由于休息不好我瘦了一圈。妈妈说,带着我的时候重量远不止4斤,加上羊水要足足20多斤哪!每天还要下地劳动。我无语了!以前,我很多时候都认为自己长大了,待人处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时会与父母发生冲突。总认为妈妈的奉献没什么了不起,也是理所应当的。学习《孝道教育读本》让我明白了,‘百善孝为先’。孝亲,是人生真爱的泉源。孝,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孝敬之风盛开校园,走向家庭,吹遍社会‛。

5、‚孝道之星‛评选活动

为了推动孝道教育的顺利开展,调动学生尊师敬长的积极性,我校每学期开展了‚孝道之星‛评选活动,评选标准是:

(1)见到长辈主动问好,多用‚您好、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2)认真听取家长和教师的教导,有错能改,不与家长耍脾气。

12(3)经常与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发现长辈有错,采用适当的方法,真诚的指出,帮助改正。

(4)能够感受家长和教师的养育之恩,勤做家务,形成习惯。(5)外出和晚归要与家长打招呼,征得家长同意。评选办法为:

(1)每学期开学初各班召开孝道教育班会,号召学生积极申报‚孝道之星‛,变‚要你做!‛为‚我要做!‛,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把申报‚孝道之星‛学生的名单及事迹在班内公示,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

(3)学期末家长推荐‚孝道之星‛并附书面事迹材料。

(4)‚孝道之星‛事迹在班内交流后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评选,每班每学年评选2名,目的是把‚孝道之星‛作为尊师敬长的榜样,让全体学生学习效仿。(5)各班上交初选名单,经学校审批通过后进行表彰,并发‚孝星证书‛。

6、‚孝道之星‛事迹宣传展示。

我们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园展板对‚孝道之星‛进行宣传展示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把孝道之星事迹作为开展孝道教育的活教材让学生、家长共同阅读,共同感受,共同深思:人家孩子能做到的事我为什么没做到?别人家长能够感动而我为什么不感动?身边的人,细小的事易学、易做、易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通过一系列孝道教育活动的开展,从2012年12月——2014年6月,学校共评选出了四届共40名‚孝道之星‛,评选‚慈爱教师‛15名,评‚选慈爱家长‛32名。推荐评选‚中国好人‛一名,推荐评选渝北区‚最美乡村教师‛一人。评选为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学校,领导能做到慈爱善导,主动关心教师,服务热心周到;教师做到善待关心全体学生,教育学生耐心,细心,贴心,倾心;在学校里,‚孝道之星‛们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关爱同学,他们的行动已形成了良好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渐渐内化了的优良品质在校园中‚润物细无声‛地发扬光大,炫出我们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在家庭中,‚孝道之星‛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病中父母端水送药,为过生日的父母送上祝福……,在社区积极关爱留守老人。既锻炼了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品德,也给家 13 庭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幸福。在社会上,‚孝道之星‛们尊老爱幼: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节假日到社区做环保宣传,帮助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捡白色垃圾,到养老院为老人义务服务等,他们的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孝德‛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孔子曰:‚大孝,德之本也。‛孙中山先生也曾经说:‚讲伦理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不能没有孝。‛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人已达1.34亿,而且随着独生子女等因素变化,老年人群体仍将呈增长之势。加大孝亲敬老宣传,强化善待老人举措,既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德问题,更是关系到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八、课题研究成果

1、主题班会(慈孝道德讲堂)方案集;

2、教师孝道教育专题论文(随笔)集;

3、学生活动心得、学生观后感(读后感)、行孝日记集;

4、学习资料集(校本教材)集;

5、孝道之星事迹集;

6、校级活动方案、宣传栏、图片等;

7、校本教材《孝道教育读本》(低段、中段、高段)。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显现出一些效果,彰显了特色文化在办学中力量和引领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存在一些不足:

1.领导的思想领导力有待加强。

如何在学校工作中不断深化办学理念,丰富和发展理念的内涵,如何带领全体教师投入慈孝文化建设上来,引导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协调发展要求校长,领导团队的思想领导力作保障,如何提升有待加强。

2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小,也是第一次接触课题研究,研究人员的研究理论功底不够好,在研究过程中有吃力现象,导致研究质量不高,比如文化理念还要进一步清晰明了。使其更加明确,师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并内化为精神动力。3.研究队伍能力有待提高。

我校教师年龄偏大,入职途径各异,职业理想高低不一。队伍在文化建设、教育思想认识、研究能力、实施效果上有不足、有差距,绝大部分教师对如何尽快实现文化种植到开花结果的跨越热情不够。工作中的执行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4、教育资源整合不够 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不只是学校单独在做,他也设计当地的文化渊源和地域文化根基。如何有效整合古路地区的慈孝文化资源,如何加强学校与地区文化部门的练习,如何发挥学校文化在当地的带动作用,都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实践。

课题研究工作时艰辛的,在三年的研究工作中,课题组全体成员一直坚持按课题的要求持续有效的进行着研究。研究过程扎实有效,研究资料详实完备,研究成果更是丰硕喜人。大家在体验艰辛的同时,也品味着慈孝文化在多宝小学的校园里立地生根,并能在短短的三年里开花结果,这让我们感到成功的喜悦。

全校教职工将一如既往地无私奉献,扎实工作,以人文校园内涵建设为指导思想,坚持打造慈孝文化特色学校为目标,力争将‚慈孝教育‛办成我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开创出农村小学特色教育的新路径。

六、【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簏书社,2002年)ISBN:9787806658802著.【2】《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3】高翠丽.《独生子女家庭慈孝文化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李磊明.《汲取慈孝文化精华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宁波日报.2005-10-17.渝北区多宝完全小学课题组

7.传统文化结题报告 篇七

缺斤短两是不法商贩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惯用伎俩。近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频频揭示, 超市中一些定量包装的冷冻食品、饮料等存在实际净含量与标注含量严重不符的情况, 而在农贸市场里的蔬菜、海鲜、水果缺斤短两现象更是非常普遍。我们不禁要问, 偌大市场何以管不好一杆秤?

据了解, 目前很多市场的摊位普遍使用的是八两秤。不法摊贩一般采取报低价吸引顾客, 但在分量上做手脚捞回来的方式来赚取利润。顾客往往关注谁家价格更便宜, 却很少考虑秤上是否有猫腻。电子秤可以做手脚的方式很多, 有的不法商贩通过对贮存键的操作, 暗自把上一次过秤的重量的一部分贮存起来, 加到下一次过秤物品的重量之中。有的不法商贩通过对按键快速操作, 每次都在重量和单价上暗中加上零点几再相乘。

值得注意的是, 在市场里缺斤短两几乎已是摊贩之间公开的秘密。有的摊贩竟然对常去光顾的顾客说“你在我这里买, 虽然贵一些, 但保证不缺你分量。你去任何别人家, 都不会给你足秤。”事实上, 此言不虚。这真是“短你秤, 没商量。”

很多顾客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中了招”, 有的虽然事后察觉了, 但往往因住得远, 回来维权不值得。有的则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自认倒霉。长久下来就更加助长了这种欺诈行为, 累积下来的损失也不可小觑。

所以笔者认为, 不应该再让这种不光彩的行为屡次出现在北京, 不应该再让这种不光彩的行为在首都之地“招摇过市”了, 应尽快得到妥善的解决。

鉴于此现象, 在生活中可以说比较严重且与我们个人生活密切相关, 笔者决定研究此课题, 通过各步骤研究既可以让消费者少在这方面受经济损失, 也能呼吁大家多关注这方面的漏洞, 以便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目的及意义

目的:

1、了解菜市场中缺斤短两现状。

2、总结在哪类商品中或哪类市场中缺斤短两现象比较严重。

3、了解常用秤的内部构造。

4、总结常见的做手脚方式。

5、为消费者提出建议。

意义:帮助消费者认识缺斤短两的现状, 为以后的消费打好预防针。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和应对方法能在实际上对消费者有所帮助。

三、研究方法

(一) 资料搜集法

(二) 实地调查法

(三) 居民访谈

四、结果与分析

(一) 有关菜市场现状的调查

(见表1) 本次调查, 涉及食品4大类, 20小类, 其中4大类分别为肉类、水产品类、水果类以及蔬菜类。

调查结果显示:

肉类食品中, 购买肥牛肉6.2斤, 多收费10.2元, 价差百分比为5.37%;购买牛腱子2.3斤, 多收费5.3元, 价差百分比为7.36%;购买鸡翅根3斤, 多收费4元, 价差百分比为10%;购买鸭边腿6斤, 多收费7.2元, 价差百分比为2 0%;购买猪肉3.6斤, 多收费6.8元, 价差百分比为13.6%;通过调查发现本类食品综合差异率为8.63%。

水产品食品中, 购买活草鱼1.9斤, 多收费1.8元, 价差百分比为10.59%;购买北极虾1斤, 多收费10元, 价差百分比为12.2%;购买海虾2.1斤, 多收费12.3元, 价差百分比为13.67%;购买罗非鱼2斤, 多收费2元, 价差百分比为14.29%;购买螃蟹4斤, 多收费46元, 价差百分比为11.56%;通过调查发现本类食品综合差异率为12%。

水果类食品中, 购买香蕉3.8斤, 多收费2.8元, 价差百分比为15.56%;购买芒果2.1斤, 多收费8元, 价差百分比为16%;购买红富士苹果2.4斤, 多收费2.08元, 价差百分比为13%;购买麒麟瓜9.6斤, 多收费9.68元, 价差百分比为19.36%;购买沙糖桔3.8斤, 多收费7元, 价差百分比为15.56%;通过调查发现本类食品综合差异率为16.51%。

蔬菜类食品中, 购买豆角1斤, 多收费1元, 价差百分比为1 6.6 7%;购买小汤山黄瓜2.3斤, 多收费5元, 价差百分比为17.86%;购买白菜4.5斤, 多收费0.9元, 价差百分比为20%;购买胡萝卜1.1斤, 多收费0.42元, 价差百分比为17.5%;购买铁杆山药4斤, 多收费10元, 价差百分比为20%;通过调查发现本类食品综合差异率为19.05%。

通过以上调查不难显示, 蔬菜类差价百分比最高达19.05%, 接近20%, 可以推断小商小贩使用的基本都是8两秤;水产品类单价偏高, 差价最大, 仅11斤食品, 就造成损失72.1元, 且差价百分比均在12%左右。

在笔者看来, 小商小贩们本着蔬菜水果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就算是单价比较便宜, 他们也能从在秤上做手脚, 换取利润。而针对于肉类、水产品, 本身在普通家庭中购买次数较少, 小商小贩们就更是见怪不怪, 争取一次捞你一大笔。这样水产品差价就会相对较大了。

可见, 在同一市场, 小商小贩使用的缺斤短两的手段是相同的。

(二) 有关秤的结构

弹簧秤垫塑料就能“缺斤短两”?

“买菜时明明看到菜市场菜贩的弹簧秤已经归零, 没动手脚, 可找到‘公平秤’一称一斤居然能少出二两去……”一位热心读者给北京晚报发来电子邮件称, 她发现只要弹簧秤的支撑面垫上地毯或塑料泡沫这样的“软物”, 不管是称人还是称物都会立刻加重分量。

“软垫”弹簧秤:一斤只等于八两。

为了验证“软垫加重”理论的真实性, 笔者做了两个试验。首先找到菜市场常用的8公斤圆盘弹簧秤, 称自重一斤左右的物体, 发现将其放在平整地面与放在塑料泡沫上, 结果相差2两左右。而使用家用弹簧秤给重50公斤的人测量体重, 秤在地毯上显示的结果为51.5公斤左右, 而在水泥地面则显示50公斤整。

“秤不准的原因有很多, 但如果不改变其内部结构, 只是在它的底部垫上软物就能改变测量结果, 应该是由其归零不统一和弹簧长度变化导致的。”北京工业大学数理学院物理系的张妍曾经推测了两种弹簧秤“增重”的原因。一是因为接触面不同导致归零不准:由于弹簧秤的支撑面在松软平面上, 秤本身并没有实质接触硬面, 此时归零的零点与弹簧秤在硬面归零的零点不同。当有重物上压时, 秤体被重物压至与地面接触, 零点值也就从软面转化到了硬面, 称出的重量自然会有偏差。二是因为倔强系数的改变导致称重偏差:在秤下加置松软物体, 某种意义上加大了弹簧的长度, 而改变了“整体弹簧”的倔强系数。根据胡克定律, 物体重量等于倔强系数乘以形变量, 在物体重量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倔强系数的变化, 形变量随之产生变化, 而弹簧秤的指数直接反映形变量大小, 即产生了称重上的偏差。

不过, 大家可能会想:“既然用指针式的秤会给黑心商贩可乘之机, 那么去那些用电子秤的摊位总该没问题吧, 毕竟电子秤应该没有办法动手脚吧。”

如果就这样放松了警惕, 还是会被算计一道, 出乎人们意料, 现在的电子秤居然也可以被黑心商家用来欺骗消费者。

2010年3月12日中午, 南国都市报记者来到了位于三亚市胜利路的鸿港市场进行暗访。在一家水果摊位前, 记者表示想购买一些山竹, 询价时, 摊主表示每斤13元。当记者开始挑选山竹后, 摊主不停询问究竟要买多少斤, 并告诉记者, 水果的单价是定死的, 总价却不一定, 如果买的多, 会便宜一些, 买少了只能是贵。

“总价还能够变化?”记者表示不理解。这时摊主走到摊子背面, 蹲在一台电子秤前看着记者:“你要买多少斤, 拿来称一称。”记者回答买5斤山竹。挑好后, 摊主把山竹放在电子秤上, 屏幕上显示为2.86公斤, 共74元。随后摊主摁下了电子秤上众多按键中的一个, 屏幕上的数据立即变成3.4公斤, 总价也变为89元。随着摊主每一次摁下不同的按键, 山竹的重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总价也在不停增长。摊主告诉记者, 第一次称重时使用的是足斤秤, 第二次变成了“八两秤”, 随后便是“七两秤”、“六两秤”逐级下减, 山竹的重量及总价随之发生变化。

记者仔细观察摊主使用的电子秤, 发现秤上分布着众多按键, 有些按键上标有0到9的阿拉伯数字, 有一些则标着不同的英文缩写。摊主介绍, 电子秤上设有7个模式, 从足斤秤到“三两秤”逐级递减, 除了足斤秤外, 剩下的模式是为了让水果的重量发生变化, 从而令总价增加。记者了解到, 所谓的“八两秤”等不同模式, 是指计量单位上的不同, 例如重量为8两的水果, 在足斤秤上显示为8两, 但在“八两秤”上, 却显示为1斤, “七两秤”及“六两秤”等同理。

“每家摊位都是这么做的, 我们见多了。”摊主说道。记者随后将购买的山竹放在市场的公平秤上, 显示确实为2.86公斤。

的确, 市场上的利益之争实在令人防不胜防。

但消费者真的就只能一直受骗么?我们相信一定不会, 只要看穿他们的伎俩, 就可以防止受骗, 以下是我们的看法:

1. 商贩们一般没有太高的学历, 所以一般的商贩都会用的策略是:

在货物上加重物。当然我们考虑的是秤, 所以这种情况不予以讨论。

2. 在秤上做手脚的方法有很多, 以下为说明:

(1) 直接调指针法。就是直接将初始指针从0调高。本方法很容易被发现, 所以商家的通常办法就是:秤上本有一个重物, 此时指针不为0;而他要称东西时, 先将要称的物品放上去, 再将重物拿下, 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了。

(2) 偷梁换柱法。众所周知, 弹簧秤的原理就是通过弹簧来实现力在长度上的可视性。变化量与力的一次函数中的斜率k, 也就是弹簧的倔强系数, 是这其中力转化长度的关键。不同弹簧有着不同的倔强系数。所以商家可以把弹簧换了, 换一个倔强系数小的弹簧, 这样原来1斤的东西可能就变成1.5斤了。

(3) 软垫加重法。 (即在上文中提到的)

(三) 部分采访内容

1. 某奶奶:

前些年的时候差分量差的可厉害了。一个月去买菜能碰上好几回, 尤其是流动的那些地方。吃了亏, 为了省事一般也很少回去再找他理论了。本来自个儿眼神儿也不好, 脑子也不太灵光, 那些小贩净坑我们这些老年人了。唉也没办法的, 只能少去那些秤看起来不太靠谱的地儿。不过最近碰到的倒是少些了, 而且我们认准了一个地方卖的菜好分量又没问题就常去, 倒是也省了事了。

2. 某阿姨:

要说这个平时我们这些人也常遇见这事儿, 经常是回了家之后拿秤一量发现差了好些, 再回去找人有时候就没影了。后来就自己时时小心着点儿, 出门带个秤觉得不放心就拿出来量量。一般大的菜市场里这种情况还好些, 但是公平秤也少有人用甚至根本就找不到。像是路边上那种有的时候就很不靠谱了, 最好还是少去。

3. 某叔叔:

我平常买菜买的也少, 我们家周围这些菜市场我感觉还都挺诚信的。我想想啊, 还真没怎么遇上过这种。不过我之前曾经有去过那种海鲜批发的市场, 有一次买螃蟹当时没太注意, 回来一看那袋子里尽是水了, 把水倒干净之后得少了小三分之一的重量。我有朋友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感觉在海鲜市场里这种情况挺泛滥的吧, 都有点像是“潜规则”了, 要么加配重啊, 要么就直接在秤上做手脚。咱们想看人家还老大不乐意。人家偷偷摸摸这么做咱们也没办法对付啊, 你说是吧?

4. 某阿姨:

哎, 没错是遇见过, 但是周边大型的农贸市场啊最近这几年倒是还挺不错的。我觉得分量缺的最严重的, 应该算是好多景区旁边那些推着小车卖东西的吧。我是没买过, 但是我听同事说她有次跟家里人出去玩饿了就在路边买了糖炒栗子回来吃, 总共买了两袋, 剩下一袋儿带回家来着。她本来也是突发奇想量量结果, 这一看少了好多。白交了好多钱呐。她后来想想可能也是那秤不知道怎么给动了手脚了, 自己也没防备。反正我肯定是不会去那样的摊上买东西的, 不说缺斤短两了, 质量也不见得安全。们还是觉得去超市比较有保障。

分析:由此可见在居民生活中这种现象的确时有发生, 消费者也常会受到此类现象的影响。根据采访可知在某些管理较差的菜市场、街边的流动摊贩, 景区附近的小商小贩和海鲜市场中作手脚的水分较大。且由于如海鲜市场中整个行业中的不正之风导致商户们已经很明目张胆, 而且由于管理极其不规范或是流动摊贩常常一转眼就“不知所踪”, 导致消费者维权比较困难。也有很多人因为缺斤短两的不是很多为图省事而选择“打掉牙往肚里咽”, 只能自认倒霉。在利益至上的观念下, 即使经过政府管理情况近年来有所好转, 但在管理不到位的地方依旧有不少“胆大包天”的商贩们无视上级的规定, 通过这种不正当的方式谋取私利。根据消费者们的经验, 在秤上做手脚大致有分为, 在电子秤上直接存储有初始质量, 托盘秤调零明显不准, 在物品中放入多余无用部分占多余质量或直接读数不准等情况。多数消费者选择可信赖的大超市、大农贸市场或是常去的比较熟的地方来应对此问题, 也有些人选择自带秤测量来应对。

(四) 研究心得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 我们了解了秤的构造, 知道了商贩的小技俩, 数据也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情况。

面对这种现象, 消费者必须有自己的应对措施:

1. 尽量去大超市或菜市场, 那里的秤比较公平, 不去路边小摊。

2. 检查秤的下面有没有垫着软的物体, 若有, 则询问其是否可以将其抽走。

3. 观察秤上在没有东西时指针是否为零。

4. 观察商家在称东西时, 有无添加其他重物, 如盘子等。

5. 观察商家是否向物品中放入多余部分, 如水等。

6. 若未发现以上问题, 且仍觉得自己的物品缺斤短两了。就去现在大部分超市和菜市场都有的公平秤上称一称。

发现有问题的商家一定要举报, 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是每个人都应做的。

8.传统文化结题报告 篇八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实依据及必要性

1、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课标》中指出“美术教育在于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美术欣赏是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美术作品、生活环境的感受、想像、体验、理解和判断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达到以美促知,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促能的教育效果。从而获得终身的、可持续的审美创造力。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2、目前小学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课程(课型)不被重视。我区现使用人美版教材每册美术19课,专题欣赏只有1-2节课。市区级赛课活动中,容易出課堂效果的往往是实作课,许多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只看学生的绘画作品……于是,美术课程偶被挪作他用,各级赛课的“指挥棒”导向,学校的评价标准,让许多教师放弃上欣赏课。

(2)欣赏课教材与学生认知脱节。我区现用人美版美术教材,每册一般在开始和结尾各安排一节专题欣赏课,但这些课程的内容普遍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脱节。出现知识性、专业性上浮,趣味性偏低的局面,课程一旦游离于学生感知之外,欣赏难以直抵心灵,触动共鸣。长期下去,学生与老师都会丧失教学兴趣。

(3)美术教师专业素养与欣赏课发展的不均衡关系。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欣赏能力。尽管,我校的美术教师均为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专职教师,但欣赏课教学关乎这个教师的美术专业知识、其他领域知识、理论结构、表达方式等综合人文素养。对于综合性强的欣赏课教学,大家都感到难以驾驭。

(二)课题界定及研究的重要性

1、小学美术欣赏的概念界定

欣赏:欣赏就是从一个作品中发现有意义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种很愉快的感觉,是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深奥的东西。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

2、小学美术欣赏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同时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因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美术教研组确定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收集整理适合各年段的欣赏媒材。

2、探索小学各年段适合学生欣赏的美术内容,形成专题欣赏课。利用平时的教学,养成随堂欣赏的习惯。

3、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了解一位名家或欣赏一幅名画。

4、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鉴赏水品。

5、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美与生活的认识及应用。

6、使欣赏课程专题化,常态化,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欣赏课程。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我校各年段的学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他们感兴趣的美术学习内容。

2、文献检索法:查阅资料,了解欣赏课教学已有的研究成果。

3、实验法:将我校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年段进行实践探索及研究。

4、案例分析法:针对具体的课例进行研讨、分析。

(三)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

(1)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兴趣;(2)收集资料、学习理论;(3)讨论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撰写课题申请报告及开题报告;(4)尝试研究。

2、中期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2月)

(1)调整课题实施计划;(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3)进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4)撰写中期报告,总结反思。

3、后期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1)全面总结,归因分析;(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3)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文字与光盘资料。

三、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通过两年时间的实验和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欣喜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收获。

(一)学生方面

1、学生掌握了欣赏作品的方法,提高了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

研究之前,一件作品让学生评述,他一般都只会说色彩鲜艳、非常有趣、好看或不好看等简单、表面的评价词。这是由于学生对作品缺乏深入感知,作品内涵没有深入挖掘。通过欣赏教学后,学生逐渐明白,鉴赏一幅作品,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一般欣赏一个作品,先要看整体——看局部——看神态,进行初步感知;接着了解作者——了解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动因——了解作品技法来自何种流派,进行深入了解、理性理解;最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生活感受,思维作者意图及作品思想、价值意义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的人。

2、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欣赏评价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上一篇:浅谈广义备稿的重要性下一篇:生活中需要合作作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