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司同命运共担当

2024-10-26

与公司同命运共担当

1.与公司同命运共担当 篇一

3月中旬,我陪同王理事长到江门接待广东阳东县政府部门代表团考察江门市康溪皮革制品厂,有机会对王理事长进行更多的了解:他与广东省皮革行业结下的不解之缘,他所领导的广东省皮革协会从行业管理者到行业服务者的观念和职能的转变,以及他在青少年时期的一些特殊的经历。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广东省皮革行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对广东乃至全国皮革行业的发展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还可以感受到新中国成长的脉搏。

历史的印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民族独立、人民解放,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1953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今天的我们无法真切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但从当时长辈给孩子取的名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人们对祖国是多么的热爱,建国、建军、援朝、建新……

王建新,1953年生于山东,“建新”意为“建设新中国”,身为军人的父亲为他取了一个带有深深历史印记的名字,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着父亲对祖国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和期待。1955年,王建新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北京,1965年又随父亲来到广州,从此开始了在广东的生活。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通知》(即5.16通知),宣告文革开始,从此全国局势混乱、社会秩序失控。这一年,小建新小学6年级毕业,所有学校都停课闹革命,无学可上的孩子们多了玩耍嬉戏的快乐时光,却失去了学习知识的宝贵机会。回想那段日子,王理事长感叹道: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能够升入初中也许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否则可能也会成为红卫兵,不知不觉融入到“造反有理、革命无罪”的狂热行动中,留下一生的遗憾!

5个月初中“毕业”

1968年10月,学校复课闹革命。由于1966年至1968年的两年间又有两个年级的小学毕业生无法升入初中,因此两年后按年级排序,最先小学毕业的王建新直接升入了初中三年级。从1968年10月到1969年2月,王建新只上了5个月的初中就“毕业”了。

由于两年来中学停课造反闹革命,学校已全部瘫痪,社会极度混乱,老师也不知道该教什么。5个月的初中,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语文学习了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数学只学习了正负数,对于正负数小建新直到“初中毕业”还是一头雾水。5个月里,小建新做得最多的就是学工、学农、学军,到工厂、农村去参加劳动,到军队去参加训练。

历史给那个年代开了一个很大、很荒唐的玩笑,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日子,王理事长对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埋怨,因为那是整个国家的磨难,他只是觉得那段时间被浪费了,学到的文化知识太少了。

10年军旅终生受益

在“学无所学”的历史条件下,参军成了当时最好的选择,1969年3月8日,还有2个月才满16岁的王建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十年动乱期间,全国一片混乱,但军队要保持稳定,因此受到的影响较小,王建新可以在部队的锻炼中成长。1970年他被提为副班长,1971年成为班长,刚满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俗话说:班长乃军中之母,班长工作的重心就是人的管理。当上班长后,王建新关心爱护每个战士,政治思想、军事训练、生活卫生,全面管理,甚至每个战士的情绪变化、家庭情况,身为班长的他都要仔细观察、悉心了解,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处处以身作则,正直做人、公正做事。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团结互助、作风顽强,在训练、考核中表现优秀,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他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做思想工作的能力。

由于普通话说得好,参军第1年王建新就被抽调到连队的演唱组。其后几年,又先后调到团宣传队和广东省军区宣传队。那时,他既是演员又是乐手,演奏的乐器从手风琴到圆号、笙。没有演出任务的时候他就在连队,有任务了就去演出。

1974年王建新提干回团成为文化干事,负责组织全团的文化娱乐工作,组织全团会演,并搞些小快板、小话剧等节目创作。部队丰富多彩的文化工作,使好学的他多才多艺,站在再大的舞台上他都能从容自信。

1976年,王建新被调到广州市郊区武装部成为政工干事,主要负责民兵建设。写调查报告、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各种公文,很好地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

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7月7日邓小平恢复工作,1977年冬恢复高考,1978年科学大会召开,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闭幕式的发言中发出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的感叹,知识分子再也不是“臭老九”。这一切重新唤起了王建新想要学知识、想要上大学的愿望。

1979年王建新转业到地方,10年的时间,部队将他锻炼成了一名思想过硬、作风顽强、积极好学、多才多艺,而且具有很好的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优秀干部。王理事长至今提到那段日子仍感慨良多,他说“10年的军旅生涯,时至今日仍对工作和生活有很多帮助,可以说是受益终生。”

初涉制革

1979年10月,王建新转业分配到广东省第二轻工业厅下属的广东省塑料皮革工业总公司,时任皮革科科长的万克武看到这个部队出来的年轻人精明干练,于是将他调到皮革科工作,到皮革科的第三天他就被派往江门参加索马里羊皮服装革攻关小组,进行生产实习。

当时广东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和广东省塑料皮革工业总公司正在联合开发索马里羊皮服装革,从广东省的各主要制革厂抽调了多名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攻关小组,成员都是当时广东省水平最高的制革技术人员。

王建新知道自己上学少,学的知识不多,所以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对试验中的每道工序、每步流程、每项参数、每个细节都仔细记录,不懂就问,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21天下来,对制革的工艺流程、主要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要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开始与皮革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实习锻炼结束后,王建新回到广东省塑料皮革工业总公司担任人事秘书科的秘书,担负起全省塑料皮革工业生产情况汇总分析工作。每个季度都要汇总全省塑料皮革企业的生产情况,并写好综合分析报告,上报到轻工部。每年要写全省塑料皮革行业生产情况总结报告以及第二年的生产计划和发展目标,并经常下到企业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几年下来王建新很好地掌握了广东省塑料皮革行业的总体运行情况和相关企业的具体情况,为以后的协会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愿提干,想上学

1983年,王建新被提拔担任广东省塑料皮革工业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当时这个职务是直接在省委组织部备案的,是很多人向往的职位,而王建新却请求领导不要安排他担任办公室副主任,而是希望领导可以安排他去上学。领导劝导这个积极上进的年轻人可以先当副主任,以后有机会再去上学。

1985年广东省委组织部委托中山大学开办“干部专修科”(大专班),王建新被批准参加“干部专修科”成人高考。当年2月份开始脱产补习备考,7月参加考试,对于只接受过小学6年教育的王建新来说,困难可想而知。语文、政治、历史相对较容易复习,至少可以死记硬背,数学却没有办法。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要补习初中、高中数学还有其他几门功课6年的课程。王建新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虽然困难重重、任务艰巨,但军人出身的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想办法、找窍门,非常刻苦地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两门课成绩78、两门87、一门95,平均85分,王建新如愿以偿地考上中山大学干部专修科工业经济管理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他系统地学习了工业经济管理专业的27门课程,学会了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的统计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对他后来的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管理创造效益

1987年7月1日,王建新大专毕业。他又回到了广东省塑料皮革工业总公司,担任总公司与烟台合成革厂合办的广东省聚氨酯制品厂的副厂长。

刚到广东省聚氨酯制品厂时,由于当时工厂的干群关系紧张,经常发生个别工人消极怠工,甚至往下水道倾倒原材料的情况,工厂管理比较混乱,一直无法盈利。通过调查研究,王建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工厂建立了新的管理规章制度,领导了创建文明工厂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吃苦在前,带头搞绿化、搞卫生,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思想工作,逐渐把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工厂越办越好,企业主要领导和经营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王建新到工厂任职的第一年工厂扭亏为盈赚了20万、第二年盈利60万、第三年盈利100万。广东省聚氨酯制品厂成了总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模范典型,经常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对于管理创造效益,王理事长的体会是:管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以诚待人、以身作则、公平处事”。

广东皮革行业带头人

1992年5月广东省塑料皮革工业总公司领导班子调整,王建新担任总公司党委副书记,1997年担任副总经理,2002年担任党委书记。

其间,在1999年,王建新受广东省塑料皮革工业总公司委派兼任广东省皮革协会理事长,正式进入皮革行业。

20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使南粤大地生机勃勃,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广东的皮革行业也乘着改革的春风迅猛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形成了以制革、制鞋、箱包皮具行业为主体,配套齐全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各类专业市场。

2005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广东省塑料皮革工业总公司进行业务调整。为加强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建设,王建新理事长受广东省塑料皮革工业总公司委托,全职负责广东省皮革协会的工作。2005年9月,按照广东省皮革协会第四届理事会选举办法,通过选举,王建新继续当选为广东省皮革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2009年11月2 7日,当选为广东省皮革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

从事皮革协会工作多年来,王建新理事长最为关心的是,如何发挥广东省皮革行业的原有优势,不断提升行业的档次,保持行业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对秘书处建设来说,就是转变观念、提高能力、诚心服务、讲求效率。在王建新理事长的带领下,广东省皮革协会以服务为宗旨,为行业和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

1)开展全省皮革制鞋调研,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促进行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2006年4月由省经贸委牵头、广东省皮革协会与广东鞋业厂商会联合组成调研组,开展广东省皮革制鞋产业调研。王理事长亲自带队,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调研了9个制革和制鞋区、30多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举行了20多场专题座谈会,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于2006年底初步形成了《广东省皮革鞋业调研报告》。2007年3月,召开了由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外经厅、省环保局等15个单位派员参加的《广东省皮革鞋业调研报告》专家评审会,专家们对调研报告的内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广东省皮革协会不仅对广东省皮革制鞋行业有了深入研究,与企业、商会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更重要的是锻炼了队伍、增强了信心,广东省皮革行业协会为行业、为商会、为企业服务大有可为。

2)为推进广东省皮革行业品牌战略,王理事长带领广东省皮革协会开展了“2003年度广东省皮革行业特色品牌产品”评选活动。根据“广东省皮革行业特色品牌产品评选办法”,经评选委员会对申请企业(产品)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了2003年度“广东省皮革行业特色品牌产品”共25个(包括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广东省名牌产品”的企业5个)。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支持企业打造名牌产品,集中展示了广东省皮革制鞋全行业的品牌形象,同时扩大了广东省皮革协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行业内和社会上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3)共建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品牌建设。2006年授予惠东“广东女鞋名城”、“广东省鞋材生产基地”称号;2008年与鹤山市共建“广东省男鞋生产基地”、与潮州市共建“广东省工艺鞋生产基地”,为日后惠东、鹤山与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共建“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和”中国男鞋基地“奠定了基础。目前广东省皮革协会与广东鞋业厂商会、惠东县人民政府正在研讨建立“女鞋国际品牌生产基地”。

4)发挥协会特色功能,为行业、企业、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广东省皮革协会多次举办主题为“皮革与制鞋”、“皮革与皮具”、“制鞋与鞋材”等专题研讨会,密切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扩大交流平台,为企业提供最新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多次为税务局、环保局、海关等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技术咨询,使相关政府部门了解行业特征,共同营造行业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

5)加强国内外交流,拓展合作领域。近4年来,广东省皮革行业协会先后组织企业赴印度、越南、中国台湾、埃及、阿联酋、印尼、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进行商务考察,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互信,为双方的合作铺路搭桥。接待了多个国家的皮革制鞋行业代表团来粤访问,组织座谈、安排参观企业、促进双方商务合作。先后组团赴福建泉州、河北辛集、浙江无锡、重庆等地访问考察,加强地区间合作。组织会员在广东省内交流互访,为企业提供发展机会。

6)举办专业展会和相关活动,提供交流平台。2005年9月,广东省皮革行业协会与广东鞋业厂商会联合承办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皮具鞋业展区。参加企业370多家、展位570多个、面积11 000m2。同期还举办了“中国鞋业皮具发展论坛”、“中国百货业与服装、鞋业、皮具商贸沙龙”,在行业内外取得很好的反响。广东省皮革行业协会连续3年主办“时尚焦点”广州国际鞋业皮具展览会、连续4届主办“中国(广东)皮具发展论坛”,为行业发展推波助澜。

7)在服务企业、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增强协会凝聚力和影响力。2008年以来,经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广东省皮革行业协会先后筹备成立毛皮和皮衣、制革、制鞋、皮具箱包4个专业委员会,开展与行业相关的专项活动,扩展协会的服务范围,更好地发挥了协会的服务功能。

目前,广东省皮革协会有300多个会员单位,大多数为广东省皮革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其中,江门市箱包皮具业商会、广东省台商皮革制品同业联谊会、毛皮和皮衣专委会等3个单位是集体加入协会,3个单位又为协会增加企业会员约240个。

11年来,王建新理事长带领广东省皮革协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扩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努力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实施名牌战略,促进产业升级……

对于协会的工作,王理事长认为:协会虽然在为企业和政府服务、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做了许多务实的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面对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协会将和全行业同仁团结一心、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弥补不足、开拓创新,积极推动皮革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真诚待人、踏实做事,为皮革行业的发展尽智、尽力

上一篇:加强师德建设,着力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下一篇:招工启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