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购置管理规定

2024-08-01

医用耗材购置管理规定(精选10篇)

1.医用耗材购置管理规定 篇一

医用设备购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报告需同时提交电子版)

一、申请配置的必要性和依据

(一)科室基本情况分析(如科室规模、业务状况、学科建设规划等)。

(二)本地医疗服务需求分析(本地人群对该设备的医疗服务需求等情况)。

(三)科室医疗设备配置现状(尤其是同类设备的使用情况、使用量、收入等要说明情况)

二、申请设备的技术发展前景(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质量安全性)。

三、申请设备对科室临床、科研工作的作用。

四、申请设备预期使用情况分析(含使用年限、使用量、收费标准、年经济收入、年维护费用及计划启用时间等)。

五、人员资质情况(拟配置科室的主要临床和技术人员情况、学科队伍建设及取得大型医用设备岗位证书资格情况等)。

六、项目投资分析(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如有科研拨款、专项拨款等需要说明)。

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初评:包括学科建设、诊断/抢救/治疗等临床效果、病人住院日、病人来源分析;经济效益评价等)。

八、申请设备使用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情况(如污染、噪音)。

九、配套设施及维护能力情况(含房屋、水电等条件,有无排污、放射等问题及解决措施,零配件、消耗品来源能否满足要求等。

十、附件(更新旧设备或增购已有同类设备需要附上旧设备或同类设备的使用统计资料或其他佐证材料,产品资料等)。

2.医用耗材购置管理规定 篇二

一、加强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评价的意义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明确指出, 政府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目标是由服务收费、 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其中,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 扶持重点学科发展、 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 以及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目前,随着政府对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的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对该部分的绩效评价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本文以财政专项资金购置大型医用设备为视角, 对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进行研究。

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机制,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保障项目实施达到预期效益,2010年12月,江苏省财政厅发布了 《江苏省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政策依据。通过绩效评价将考核结果与政府投入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反映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还反映了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经济运行效率。 最重要的是,通过构建以结果为导向,以效率、效益优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可以增强政府补助与医院服务质量之间的关联程度,从而强化财政补助的激励导向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二、财政专项资金购置大型医用设备的特点

(一)申报预算。 财政专项资金的划拨依据是根据医疗机构申报的支出项目来确定。 医疗机构所申报的支出项目需要符合财政资金允许的范围, 并且要确立明确的项目使用目标,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编制合理可行的项目预算, 各个步骤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后方可将支出项目上报财政。 各公立医院要按规定编报医用设备年度和季度采购计划,经专家论证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由财政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入财政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库。

(二)专款专用。 财政专项资金要求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挪用和挤占。财政专项资金下达后,必须按照申报项目时确立的用途来申请使用,特别是指定用途的资金项目,严禁以其他形式变相的挪用和挤占,不得用于专项资金以外的范围和项目。

(三)追踪问效。 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即绩效目标评价工作的开展正是基于财政专项资金要求追踪问效这一特点。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要求符合并追求既定的绩效目标, 具体包括项目单位编制合理的预算绩效目标后上报财政,然后由财政部门审批绩效目标并对其进行分类、跟踪和检测,最后得出全面的绩效目标评价结果。

三、财政专项资金购置大型医用设备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一般通过设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其对应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检测和评价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目标的实现程度。 以财政专项资金购置大型医用设备为例,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 对于财政资金购置大型医用设备的绩效评价, 就是要科学衡量大型医用设备在交付、使用和回报各方面是否达到预期效益。但目前对这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和实施还停留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阶段, 审查内容只注重合法性和合规性审核, 忽视了财政专项资金的效益性和效率性评价。同时,确立和选取评价指标时缺乏对不同医用设备性质和特点的考虑, 并且指标体系的内容不够具体和明确。

(二)缺乏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方法。 绩效评价标准可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好坏进行定性, 其基本的类型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和历史标准,根据对评价结果的具体要求还可以衍生出经验标准、平均标准、区域标准和国际标准等。 目前财政专项资金评价的难点在于无法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考核标准要么过于简单化,要么过于模糊,缺乏科学性,使得绩效考评不仅起不到应起的积极作用,反而会造成为了完成考评目标而对各种财政专项资金盲目使用的乱象。 评价方法也仅仅以项目实施部门的自我评价和财政部门的重点评价为主,评价方法的视角和层面不够全面, 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有用性。

(三)忽视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倾向于对财政项目使用情况的通报、查找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忽视了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作用,特别是绩效评价结果对财政项目预算编制的指导作用没有较好的体现出来,因此需要特别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工作,否则绩效评价工作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四)绩效评价的监督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对于财政资金购买大型医用设备, 医院财务部门对财政资金支出全过程的监督作用还不能有效的发挥。目前,医院财务部门往往只能审核出原始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对于设备的真实使用情况难以及时的跟踪反馈, 因此财政专项资金是否实现了预期的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都难以进行有效的评定。同时,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价值, 对于达不到绩效目标标准的项目,也缺乏与预算安排工作的对接。

四、 完善财政专项资金购置大型医用设备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

江苏省财政厅发布的 《江苏省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政策依据并指明了方向。结合该《办法》规定和医院工作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加效益性绩效评价指标。 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支出情况通过资金到位率、 资金使用率等基本指标来衡量。 为了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视角转向经济性和效率性评价,进一步衡量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需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效益性评价指标。 同时,根据大型医用设备的特点,建立分门别类、体现不同类别财政支出要求的个性指标,以加强考评指标的针对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仅是对财政资金数量、质量方面的评价,也是衡量时效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等方面的评价, 有些绩效评价结果无法简单的进行量化表述,因此绩效评价指标还应包括相应的定性指标。

(二)确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目前,卫生部对新型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都有严格的规定, 并列出了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 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利用各种来源资金购置新型大型医用设备, 均进行了相应的控制和管理。 因此,对于财政专项资金购置的大型设备,可以按照相应的类别进行分类确定标准, 并结合行业平均值或专业评估机构确定的标准来确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

除财政部门的综合评价和资金使用单位自评方法外, 可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价, 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和更具权威性。 同时,坚持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 建立以定量考评为基础,定性考评为补充的方法体系,实现方法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

(三)强化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考核约束。 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纳入财政部门、 医院主管部门和医院的年度考核范围,强化评价结果的后续应用和刚性约束作用。 在财政部门和医院主管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沟通反馈和应用考核机制。医院主管部门要主动完善和细化项目的绩效考核工作,健全动态考核和报送机制,及时将项目绩效跟踪情况、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绩效评价结果等情况报送财政部门。 财政部门要及时通报各个项目的绩效目标评审意见,将绩效评价结果和管理情况反馈给医院主管部门,并将绩效管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公开发布或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同时,要定期向政府汇报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情况, 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目标考核、预算资金分配挂钩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编制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对考核应用效果较好、资金使用效益较高的项目, 在以后年度可考虑适当提高项目资金预算, 而对绩效评价结果不达预期、 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项目,要相应减少预算额度安排,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实行专项资金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 医院主管部门和医院应该结合项目管理实践和工作实际, 制定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流程,坚持从事前、事中、事后出发,确保项目的立项审批、资金使用管理环节及事后监督等环节符合项目管理程序和规范要求。 在立项审批环节要加强前期可行性研究和管理控制, 对不符合要求和效益的项目坚决不予立项; 在资金使用拨付环节要做到拨付有依据,并及时到位、专款专用,符合管理规定和要求;在监督考核环节要参照绩效管理的预期目标, 加强对专项资金的跟踪管理,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进行考核反馈,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构建管过程、全覆盖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专项资金管理规范、有效。

摘要:本文基于公立医院视角,以财政专项资金购置大型医用设备为例,探索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完善建议,从而加强政府补助与医院服务质量的关联,强化补助的激励导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探讨 篇三

关键词 医用耗材 高值耗材 采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医用消耗材料(简称医用耗材)作为医疗过程在用不可或缺的材料,其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种类和用量都日趋增加[1]。对医用耗材的管理如果不规范,不严格,会给患者在经济上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如何科学且更加规范的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各大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对医用耗材进行规范性管理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医用耗材的概念及分类

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人体植入物和消毒后可重复使用且易损耗的医疗器械,其品种型号繁多,应用量大,是医院开展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物质基础。

医用耗材是属于医疗器械的一个产品类别,对于他的分类,各个医院众说纷纭,主要是从使用特点进行分类[2]。根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参照国际通行的分类,药监局制订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该目录包括专科类手术器械、骨科植入类手术器械和耗材、普通诊察医疗器械、仪器设备类、口腔科耗材、医用卫生材料及耗材、医用缝合类耗材、高分子类耗材等。根据医用耗材的医学性能特性,可以分为植入介入类耗材、医用高分子类耗材、普通材料耗材、手术室常用医用耗材等。根据医用耗材价格水平可以分为低值医用耗材和高值医用耗材。根据医用耗材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可以分为一次性使用医用耗材和可重复使用医用耗材。

医用耗材的管理现状

我院对医用耗材的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式管理的状态中,使用科室自行选择所需要的医用耗材,甚至自己选择供货商,通知供应商送货,使用完毕后在每月月底汇总耗材使用情况,到设备科和财务部门办理出入库手续,这样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医生为了自身利益直接与供应商联系购买耗材,供应商的合法性无法保证,商品的价格与品质也无从比较和选择。

另外,耗材使用量过大,尤其是高值耗材的过多使用,过分追求进口耗材,对耗材的使用没有实行全程网络监管等,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健全医用耗材的管理制度,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本文将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

加强采购管理:建立以主要领导为首的医疗器械采购小组,主要负责耗材的采购、验收、管理。对于新进耗材的购买,尤其是植入类耗材,必须由使用科室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新进医用耗材申请论证表”,由分管医疗的领导对该科室开展相关诊疗项目的医务人员的资格和技术水平进行审核,并对新进医疗耗材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必要性进行评定,审核通过后由设备科进行购买。在采购过程中,坚持“货比三家,公平竞争,择优选择”的原则,在把好价格关的同时,也要严把产品的质量关和生产企业的合法关。严格审查供货商的资质,经招标确定的供货商应提供的证件: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制造商出具的代理授权书、营业执照、进口产品应提供商检证明、质量保证书,由厂商法人提供的产品销售委托书及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规范性管理:根据国家颁布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是指无菌、无热源、经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一次性直接使用的医疗器械。使用科室根据上月使用情况填报购置申请表,并注明品名、数量、规格、生产厂家,报送至设备科。医疗器械采购小组在购置前应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对于更换公司名称和账户的供应商,应要求提供新的证件,证件齐全后方可进行购置。到货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应由采购和保管联合验收,并作详细登记,登记内容主要有供货商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产品注册证号、生产许可证号、经营许可证号、合格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以便按此记录能追查到每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进货来源。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发放使用,立即封存,并上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要及时毁形,保证零部件不再具有使用功能,并做好毁形后的详细登记,严禁再次出售或随意丢弃。使用无菌器械发生不良事件时,应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省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检测中心。

植入性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植入性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手术后长期留在体内或部分留在体内达30天以上的医疗器械,对人体发挥支持、维持生命或帮助修复器官功能的特殊作用,属高风险医疗器械,在医院卫生物资的消耗中占很大比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3]。使用科室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填写“植入性耗材购置计划表”,经由相关领导签字后报送至设备科统一采购。对于新进的医用耗材,使用科室须填写“新进医用耗材审批表”,经以院领导为首的医疗器械采购小组论证讨论后,通过后才可进入临床,不得未经准予后擅自进入新耗材,以确保植入性耗材管理的规范化和使用的安全性。按照科里制定的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必须严把进货关,严格审查供货商的资质,对于更换公司信息的供货商在审查合格后要及时更换其档案资料。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关于继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要求植入性医疗器械必须具有可追溯性。为此我们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登记制度,实现全程监管,完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可追溯管理体系。由医生和护士填写的主要内容有手术医生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手术日期、住院号、联系方式。由设备科填写的主要内容有:产品序列号、生产批号、生产商、销售人员、发票号码、入库单号、出库单号、联系方式。设备科应每月对以上信息进行汇总,将清单内容输入微机,建立植入性耗材使用情况卡片,完善了耗材的跟踪管理程序。做好术后不良事件的检测管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醫疗器械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使用科室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应及时向医疗器械管理小组上报,管理小组根据有关规定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人事伤害。不得再次购入存在不良记录的医疗器械产品,也不得从存在不良记录的企业、公司购入医疗器械。植入性器械在植入体内一定时间后,会通过手术取出。按照有关规定,一次性植入、介入性医疗器械,使用后应立即毁形,不得再次使用。按医院规定的程序消毒后纳入医用废弃物中,由相关科室进行统一处理。

医用耗材的零库存管理:零库存是指借助现有传媒、交通手段,利用相关的生产、经营单元作为存储单元,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本单元物资存储,极大地提高资金效益[4]。零库存并不是没有库存存储和资金积压,而是在满足医院日常工作的同时,要尽量把医用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的库存量控制到最少,要求库房存储的时间短,积压资金少,实现最优化管理。零库存管理尤其适用于高值耗材,高值耗材品种繁多、规格型号复杂,很多情况下只有根据患者手术的实际情况才能确定材料的型号,所以对高值耗材的管理要实行先使用后入库的反物流方式,既可减轻医院的资金压力,又可节省存储场地,还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高值耗材使用质量,防止因产品积压而发生医疗器械过期的现象。

讨 论

医用耗材种类繁多,规格复杂,专业性强,对医用耗材的管理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利益和患者的健康。医用耗材的论证管理、采购管理、库房管理和使用后管理,每个环节的改革都牵涉到医院和供应商的多方利益。所以对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要想在工作中真正落实,还需要医院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各临床科室的积极配合,这样既保证了患者的健康,又不给患者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还能保护医院的利益,同时又从源头上防止了不正之风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丹.器械科(处)领导如何对医用耗材实施有效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4):1-4.

2 吴敏,汤黎明,于京杰,等.关于医用耗材分类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0):55-56.

3 郝立强,崔华锋,张贞强.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管理问题及对策[J].齐鲁药事,2007,26(2):74-75.

4.固定资产申请购置规定 篇四

一、申请

1.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列为固定资产管理:

(1).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等。

(2).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2.各部门、各基地需要购置固定资产的应书面申请,申请中要写明所需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预估单价、用途等,一般的固定资产由总经理办公会批准,重要的固定资产由总经理办公会提出报上级领导批准。

2.经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部门负责询价筛选供应商,对比最优价格、最优质量确定供应商,报总经理批准后负责采购,填写“申购单”。在申购单中应详细填写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以及预估价格。

二、采购

1.采购人员根据批准的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表进行采购,根据申请受理时间,对采购申请单连续编号。

2.采购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五点。

(1)固定资产购置应坚持多方询价(不少于三方)的原则,保证资产购置价格的合理性。(2)对需要购买的固定资产,应当进行市场调查和多渠道询价,然后确定供货商。

(3)采购人员在进行供货商的选择时,应着重考虑供货商的资质、能力、信誉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根据供货厂商的报价函及其他书面资料填写询价单,书面记录选择过程,并根据价格、品质、交货期、付款条件、厂商信誉以及历史使用情况等选择出最优者。(4)在确定供货商或者承包商后,由采购人员或有关负责人在授权的范围内与之签订合同。

(5)合同应该明确规定购置固定资产的型号、性能、价格、质量要求、交货期限、结算方式等,或者土建工程的结构、面积、工期、造价、质量标准等。

三、验收

采购部门接到供应商发来的机械设备,或者承包商发来的“竣工验收通知单”后,通知相关负责人组织验收。

(1)使用部门一起对购置的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并填写固定资产验收单。

(2)检查验收符合质量标准后,根据固定资产及合同填写付款申请,通知财务部门结算价款。

(3)财务部门审查验收合格文件、付款通知单、供货或承包合同、账单、发票,审查无误后,办理结算付款。

四、根据内部管理制度,负责资产盘点由财务部门统一安排,各相关使用部门进行资产分段管理。

1、各基地、各部门应:

(1)设置固定资产实物台帐,建立固定资产标签。(2)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分类编号

(3)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落实到使用人(机器设备落实到各基地)

2、固定资产核算部门:

(1)财务为公司固定资产的核算部门

5.车辆购置税新规定 篇五

车辆购置税完税证发生丢失,纳税人须持《机动车行驶证》向原发证税务机关申请补发,并填写《换(补)车辆购置税完税明申请表》。补发时,如属个人,应亲自办理,不可代办;如属单位,须在申请表上盖章,经办人提供身份证及复印件,在申请表上签名。

购置税本补办

1、出具需补证车辆的行驾证原件及复印件或机动车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车主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查询并领取“车购税换补证申请表”。

2、在《中国税务报》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指定的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填写《换(补)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申请表》。

6.办公设备购置管理制度 篇六

一、夯实统计基础,切实为统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及省局《省县级统计机构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评定办法》要求,加大投入,强化内部管理,实现了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的档案化管理,基层基础规范化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二)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统计人员。每个乡镇统计机构保持2名以上的专职统计员,并定期接受上级统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全部持证上岗。

二、以“企业一套表”为重点,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建设

(一)名录库建设。我局把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纳入日常管理,通过网上核查、实地查看、及时维护,形成了全县统一规范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企业统计员基本信息库。

(二)新增网络直报企业入统。对全县新增的30家工业企业,2家贸易企业,1家重点服务业,及时深入企业宣传指导,发放法律事务告知书和联系卡,组织企业报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了企业按要求及时正确完成数据上报。

(三)数据质量。针对个别工业企业数据不实的问题,结合新增规上工业入统工作,对全县工业企业进行地毯式清查,符合要求的企业应统尽统,不合要求的的入统企业应退尽退,共新增入统工业企业30家,退出12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规上工业企业的数据质量。在6月份,县局联合工信、发改、国地税、电力、商务、建设等部门集中利用一周时间,对全县投资、工业、贸易、建筑、房地产等行业的入统企业,按25%比例进行随机抽取,组成5个调研组,逐一进入企业现场调查,摸清了被抽中企业实际情况,找出与上报入统数据间的差距,发现全县各行业入统企业入统数据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交政府领导,使政府领导对全县统计数据质量及当前各行业实际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同时针对我们的调研结果,政府专门组织工信、发改、商务等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分析,使各行业主管部门对目前工作形势和统计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面使提高数据质量工作得到领导和部门的支持,推动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三、立足本职,做好统计服务工作

(一)加强统计分析。认真分析考核体系调整后的统计形势。通过对新考核办法深入研究,提出淡化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将节能减排等工作作为今后工作重点的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为县委、县政府制定新的年度计划和对乡镇的考核办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加大信息工作力度。实行全员信息制度,责任目标量化到人,并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全年发放信息奖励8900多元,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统计信息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全年被市局内网采用60篇,省局内网采用2篇,政务公开平台采用440篇,为有关单位提供数据查询2400余笔。

四、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普查登记打好基础。在组建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单位资料的搜集与比对,摸好底,强化分析研判,做到心中有数。

(二)加强“两员”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分三期对全县两员进行了培训,确保参训率和培训效果。

(三)强化督导,确保进度和质量。截止2月25日,全县共登记法人单位1271个,完成进度40.1%;个体户24629个,完成进度98.8%。

在20的工作中,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完成各项常规统计工作。及时完成常规统计报表上报,加强统计分析,为党委、政府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二、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坚持数据质量第一思想不动摇,加强宣传,强化督导,依法统计,推动数据质量不断优化。

三、加强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上级要求,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压实责任,加强督导,促进基层统计工作均衡发展,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7.医用耗材购置管理规定 篇七

为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中央财政设立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根据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制定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现刊登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机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中央财政设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补贴资金”)。为做好补贴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补贴资金由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农业部负责项目组织管理,财政部负责预算资金落实与监督管理。

第三条 补贴资金的使用应遵循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

公开,指补贴政策、办法公开,补贴资金操作过程透明。通过公示、公布等多种形式使农民充分了解补贴政策等信息。

公正,指资金分配、机具招标、补贴对象确定等全过程公正。在申请人多于当年能够享受补贴的人数时,按照事先公布的优先补贴条件,公正确定享受补贴的农民名单。享受补贴的农民名单在县或乡镇范围内公示,接受监督。

农民直接受益,指保证补贴资金全部补贴到农民身上,做到资金到位,机具到位,服务到位,使补贴的农业机械切实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确保农民受益。

第二章 补贴的对象、标准和种类

第四条 补贴的对象是农民个人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

第五条 中央财政资金的补贴标准:按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进行补贴。具体补贴标准由各省(区、市)制定。

第六条 补贴的农业机械应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且经农机鉴定机构检测合格。主要补贴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作业机械:

(一)大中型拖拉机等农用动力机械;

(二)农田作业机具,主要包括:耕整、种植、植保、收获和秸秆还田等机具;

(三)粮食及农副产品的产后处理机械;

(四)秸秆、饲草加工处理及养殖机械。

年度重点补贴的机具种类,由各省(区、市)根据农业部的项目指南确定。

第三章 补贴资金的申报与下达

第七条 农业部根据中央财政资金的年度预算安排、国家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阶段性工作重点及各地的需求状况,制定并下达补贴资金年度项目指南。项目指南内容包括:补贴机具种类、补贴区域、补贴资金额度及工作要求等。

第八条 省级农机主管部门根据农业部下达的项目指南和各市县申报情况,组织编制本地区的《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方案》报农业部。《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方案》内容包括:实施区域、补贴机具种类和规格、补贴标准、补贴机具数量、补贴资金结算方式等。

第九条 农业部对各省(区、市)上报的《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方案》进行审核、批复,并按照国库直接支付的要求,将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省级农机主管部门。省级农机主管部门根据农业部批复要求,组织项目实施。

经农业部批复下达的《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方案》不得随意变更。确需调整的,须报农业部审批。

第四章 补贴资金的发放程序

第十条 省级农机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根据农业部批复,进行公开招标,确定年度补贴机具的种类、型号、价格及供应厂商。

第十一条 省级和项目实施区农机主管部门通过媒体及乡村张榜等形式,向农民公布补贴机具的种类、型号、价格、供应厂商和补贴数量、补贴金额、优先补贴条件等。

第十二条 项目实施区内的农民购买补贴机具时,须通过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向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购机申请表。

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根据《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方案》和优先补贴条件进行审查,确定购机者名单和数量,经张榜公示后,与购机者签订购机补贴合同,并报省级农机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省级农机主管部门根据汇总结果,统一与中标企业签订供货意向协议。

第十四条 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购机者向供货方购机,购机时农民应提交购机补贴合同,并按扣除补贴金额后的机具差价款交款提货,供货方出具购机发票。

第十五条 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对购机情况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结果报省级农机主管部门。

供货方凭补贴合同和发票存根向省级农机主管部门提出结算申请。

8.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篇八

为了深化医院成本核算,厉行节约,增收节支,保障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高效、快捷、安全的开展,建立、完善以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服务体系,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验收管理: 医院使用的医用耗材医疗用品(三类)或进口的医用耗材医疗用品, 应具有国家药监局颁布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院在验收医用耗材医疗用品时,验收部门必须对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验收:查验每箱(包)(1)产品的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2)(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3)包 装 标 识 应 符 合 国 家 标 准 《 GB15979 — 1995 》 《 GB15980 — 1995 》 《GB8939—1999》《YY/T0313—1998》 ,(4)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二、使用管理: 严禁各科室、部门将未经报批手续的医用耗材进入我院临床使用。同时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名义向患者、患者家属介绍购买非我院供应的医用耗材,患者自购的耗材也不得应用于临床诊疗。开展新项目所邀请外院专家随带的医用耗材,需事先提供完整的证件、报价等交药剂科审核、议价后报请院领导批准方能使用,同时所用的医用耗材的功用、品质、价格应事先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所有医用耗材、低值器械不得由供应商直接送入医技、临床科室。对于植入性的耗材要严把发放验收关,实行由药剂科、手术室、手术医师逐级核对检验。植入性的耗材各供应商必须事先交付药剂科材料仓库,药剂科安排人送交使用部门,手术室、介入科室指定专人签字接收,做好详细使用记录、存档、造册,以便达到随时可追溯的目的。依据供应的医用耗材在满足临床要求的情况下,任何人均应无条件地使用,如有质量问题应及时上报药剂科或有关职能部门,按有关程序办理。属临床试用、验证的医用耗材应按新增的医用耗材方式填报申请,经药剂科审核批复后试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试用报告,而后确系疗效良好又为临床所必须,按新增医用耗材处理。

9.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管理六大要素 篇九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各种大型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如何搞好原有大型医疗设备的更新和新型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正成为各大医院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现根据我院更新、引进大型医疗设备(MR、CT、ECT、RT等)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兄弟医院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的经验教训,探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管理的六大要素。

(一)组织机构要健全

大型医疗设备购置涉及到医疗诊治需求、设备技术性能、售后服务质量、购置成交价格和医院建设需要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设备使用人员、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缺少任何一人,在购置选型中都将失之偏颇。因而,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前,一定要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成立购置领导小组。购置领导小组由如下5部分人员组成,并按各自分工履行相应的购置管理职能:

1.医院领导:审议和决策购置计划和购置方案,签订购置合同。

2.医务(教)部(科)领导:负责制定购置计划和购置方案,组织选型

论证、实地考察和购置洽谈、参与合同签订及安装验收。

3.设备处(科)领导:负责购置选型论证、参与合同签订和安装验收。

4.使用科室领导/专家:负责使用性能与应用技术把关,参与选型论证、实地考察、配置洽谈和安转验收。

5.维修科室领导/工程师:负责设备技术性能与售后服务质量把关,参与

实地考察、选型论证、配置洽谈和安转验收。

(二)购置程序要完善

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涉及到售前、售后全过程,包括为什么购置、怎样购置、购置后怎样安置使用等诸多问题,因而购置程序一定要完善,以免过于盲目和简单造成人力、物力及经费等资源浪费。完善的购置程序应该为:计划制定 选型论证实地考察 购置洽谈 合同签定 安装验收。

1.计划制定:无论是引进、还是更新大型医疗设备,均应依据医院的性质、规模、发展规划、装备标准、经济状况及临床医教研的实际需要和装备条件,根据统筹兼顾、择优支持、保证重点、科学选择和有步骤、分阶段的原则,按照使用科室申请 设备管理部门评议、论证 器械委员会审议院领导批复的程序,制定具体购置计划。购置领导小组须对拟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装备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存档。

2.选型论证:购置计划批准后,购置领导小组需在整理原有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邀请相应设备厂商来向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介绍拟购大型医疗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技术性能、临床应用情况等,并向医院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购置领导小组在充分听取使用人员、维修人员的意见后,对有关厂商提供的设备进行详细的技术性能与功能特点比较,对其先进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初步评估,并综合其整体技术势力、售后服务能力、售后服务态度及设备初步报价,确定3~4家厂商设备作为进一步考察、洽谈的对象,并及时向医院主管领导汇报。

3.实地考察: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不能仅凭厂商介绍和主观印象,须对所确定的考察对象及其设备进行认真的全面的实地考察。

4.购置洽谈:实地考察结束后,购置领导小组应共同研究协商,向医院器械委员会提交考察论证报告,明确2~3家厂商进行招标议标式购置洽谈。待器械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医院主管领导或党委会审议批准。

5.合同签订:根据购置洽谈和议标结果,选择1家设备性能优良、配套合理、价格公道且售后服务好的厂家,报医院主管领导审批,签订相应的购置合同。

6.安装验收:根据合同上列明的到货时间、到货地点,在到货前积极准备安装场地,在到货后协助厂家安装调试,待配置齐全且所有性能指标达到技术要求后签字验收。

(三)实地考察要科学

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不仅要收集大量的设备技术资料和市场价格信息,还要对设备进行科学的实地考察。没进行过市场考察,而仅仅凭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市场报价和部分用户的使用信息,容易偏听偏信,产生决策失误。

科学的实地考察,应分别找用户的相关医学专家、工程师交谈,重点考察评估如下几个问题:

1、临床应用实用性:了解厂商提供的设备技术指标和有关功能是否通过FDA,能否在临床上应用,何时在临床应用,临床上有什么实用价值,等等。如果厂家提供的技术特点在临床上还无法使用,临床应用达不到理论指标,甚至无较大实用价值时下一步的购置论证洽谈便可籍此进行压价或予以否决。

2、临床应用可靠性:了解厂商提供的技术特点在临床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经常发生误诊治(误诊、漏诊或误治、漏治等),则必须待其技术更加成熟、性能更加稳定后购置。

3、售后服务质量:了解设备的稳定性和厂家的售后服务质量,应该优选故障率低、维修服务态度好、效率高、零配件供应快、收费合理,且有定期巡回检修制度的厂家的设备。

4、价格性能比:了解厂商提供给用户的配置和索要的价格,综合比较价格性能比,供下一步洽谈、选购时参考。对于提供较少配置而又索取较高价格的不良厂商,应予以淘汰。

(四)购置洽谈要耐心

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一定不能过于急躁,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实地考察后,购置领导小组要耐心细致地综合评比所考察设备的技术性能、功能特点、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备的稳定性与厂家售后服务质量及初步报价,选择2~3家厂商进行招标议标式购置洽谈。

在招标议标式购置洽谈及签订购置协议时,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规格型号及配置:现在许多大型设备都是“积木”式结构,在“平台”上多向拓展和升级,故选购设备首先要明确规格型号,其次明确具体配置。同时,规格型号与具体软、硬件配置要参照厂商提供的原始DataFlash 列具名称、数量清单,不能以厂商提供的介绍性内容笼统概括。所列清单,需认真、仔细地反复核对。

2、成交价格类别:大型医疗设备,大都是进口产品,报价和成交价可分

为:FOB(Free On Board)离岸装船价、CIF(CostInsuranceandFreight)抵达口岸价等多种类别,不同的价格类别,包含不同的费用和责任,将导致不同的购置价码,故在购置协议上要标明“FOBUSDXXX”或“CIFUSDXXX”,不能笼统地写“USDXXX”。

3、售后服务条款:主要指安装验收标准和时限,保修期限,保修期内设

备故障率的承诺与解决办法,保修期外保/互助/支援型保修金额,设备故障后维修时限和修复时限,以及保修时设备完好率,不保修时零配件供应时限、供应价格等等,均需在购置协议上注明。

4、优惠条件: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维护涉及面广、更新换代快,有关参

观考察、使用培训、维修培训、软硬件升级,以及远程诊断、局部网络、学术交流等均需厂家提供较优惠的条件,也需让厂商在购置协议上给予承诺。

(五)合同签字要严谨

通过耐心细致的购置洽谈并签定购置协议后,进口大型医疗设备还需医

院选择一家资金雄厚、渠道正规、信誉良好、价格优惠,具备医疗设备进口权限和大型医疗设备进口经验的进出口公司负责进口代理。

代理进口合同必须在医院和设备厂商签定的购置协议的基础上签定,由

医院、设备厂商和进出口公司共同洽谈、协商。代理进口合同条款应重点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包装条款:应要求所有包装为进口原包装,适合远洋运输,防潮、防

湿、防震、防锈,耐野蛮装卸,并标注包装编号、重量、尺寸、提吊位置及有关运输标志,确保设备安全、完好移交。

2、装运条款:应根据购置协议价格类别,指定目的港(地)并限定交货

时间,以便做好安装场地准备工作和人员培训工作。

3、付款方式:按国际、国内惯例,一般是预付10%LC(信用卡)保证

金,设备抵达目的地并通过商检后预付60%~80%,安装验收合格后再支付10%~30%(若有遗留问题则酌情扣留5%~10%)。

4、验收条款:应要求进出口公司要求厂商在交货前对设备质量、规格、性能和配件数量等进行精确、全面的检验,并签发质量证明书(含检验细节和结果),证明货物与购置协议相符,确保不错发、漏发。同时,货到目的地后,应明确由进出口公司协助医院申请商检,并签发检验证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索赔。至于设备安装验收标准和时限,则可参照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由医院和厂家共同协商确定。

5.索赔条款:应明确什么情况下向进出口公司索赔,什么情况下由进出口公司协助医院向设备厂家索赔;同时,应明确外观破损、部件缺损、延迟交货以及严重质量问题或与购置协议不符时的索赔办法和索赔比例。索赔不仅局限于本金,还要考虑利息及设备正常运转的经济收益。

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合同相对简单一些,可参照签订。

(六)安装验收要认真

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合同签定后,其购置管理工作并未完结,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环;就是安装验收。而大型设备的安装验收又恰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繁杂,必须认真组织,分工协作,共同把关,并重点解决好如下几个关键环节:

1.建立组织:应成立由医院领导牵头,以购置领导小组成员为主体,并增补营建(土建、水、电等)部门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安装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定期召开安装领导小组碰头协调会。

2.制定计划:应根据购置协议和购置合同规定的有关技术要求和交货时间,制定安装验收计划化和安装场地准备方案,明确安装验收进程和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3.准备场地:大型医疗设别安装涉及到诸多因素,不仅要考虑设别布局,温

湿度环境(空调、抽湿等),防护条件(电磁屏蔽、放射防护等),还要考虑供电、供水及照明、除尘、灭菌、防水、防盗、防雷、接地、通讯、办公等哥哥环节,必须群策群力,认真准备,确保在设备到货前全部完工。

4.开箱验收:设备到货后,应及时邀请当地商检部门进行商检,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同时,要求设备厂家和进出口公司提供该设备的质量证明书和有关进口单据(装箱单、运输单、提单、报关单等)。之后,再和设备厂家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开箱检查,按合同清单逐一进行清点。若包装、运输导致设备外观破损,应及时向进出口公司索赔;若错发、漏发有关备件、配件,则及时函告设备厂家予以补充或退换,并要求进出口公司协助医院向设备厂家索赔。

5.性能测试/评估:开箱验收后,医院应积极协助设备厂家进行安装、调试。待安装调试完毕后,应邀请有关专家和厂家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对整机性能参数和应用功能进行测试,没有条件测试或测试条件不成熟时,也应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技术评估。该性能测试/评估结果,将作为双方签字验收的依据,并存档备案。

6.试用培训:性能测/评估后,医院应要求1~3个月试用机器,进行现场技术培训,以便使用科室摸索方法,积累经验,掌握设备的使用要领和应用技巧。

10.医用耗材购置管理规定 篇十

【关键词】信息技术;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21-01

引言

医院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推进,使得医院的耗材物质出入库管理工作日益科学化和规范化,基本实现了医用耗材物质的收费、采购、入库、出库的信息化和技术化。在医用耗材出入库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入ERP管理理念,应用现代物流技术,深化物质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而推动医用耗材出入库的科学化管理。

一、在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入ERP 管理理念

EPR的英文缩写是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它现代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ERP 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以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将企业的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资源实行全面的、一体化的管理,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这些综合资源的效能,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方案决策的依据。[1]医院的管理与运行可以参考企业 的ERP管理理念,以进一步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的运行管理效率,实现医院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现代化。

根据ERP的经营管理理念,可以借鉴参考实现医院的资源计划(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HRP)。在HRP中,可以实现医用耗材的需求、采购计划的制定、医用耗材供应商 的选择、具体的医用耗材采购计划、收货、应付医用耗材账款、物资的申请消耗、耗材费用计价、账务支付的全程环式管理。实现医院物资采购、医用耗材库存控制、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管理等综合的物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医用耗材预算控制、票据管理、资金收付等医院财务资金管理流程优化;实现医院内部耗材的动态需求与外部耗材采购平台的一体化。

二、在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积极完善耗材的核算体系

实现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离不开具体的耗材财务管理,因而,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建立起医用耗材的财务核算体系。具体来讲,可以建立起医用耗材的经费预算、财务报销、医用成本核算与收付款、HIS收费系统,规范医用耗材的收入和支出管理。

三、在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

加强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可以采用现代的物流技术。现代物流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管理方式。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建立起医用耗材信息平台。具体来讲,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通过特殊的射频识别信号,自动的获取相关的目标对象的数据。射频识别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例如,它不需要有线识读器,通讯距离较长看,最长通讯距离可达5米之远;射频识别技术能够批量处理数据,因此可以大大的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2-3]射频识别技术的存储标签容量较大,因而,通过读取射频识别设备的标签内容就可以获得全部的医用耗材信息资料;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建立起高值耗材的数据资料库,可以实现对于高值耗材的采购、出库、入库、患者的临床应用的全程监控。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建立起的高值耗材信息资料库,可以实现对于高值耗材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它可以向上追溯到高值耗材的生产厂家和供应商,医院高值耗材的申请者和采购者,向下查询追踪到具体的高值耗材使用医师和应用患者,从而实现高值耗材的每一个使用者和使用过程的全程信息记录,做到高值耗材的科学管理和应用。

另一种是采用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因其制作成本低廉、误码率低、录入速度快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物流技术。医院在进行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条形码技术,根据需求,确定医用耗材的数量和规格,实现医用耗材一物一码的编码管理。应用条形码技术,可以实现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从入库、出库、使用全流程的控制管理快速化、便捷化、高效化及低误差化。[4]应用医用耗材的超市化服务理念,可以提高医院物资供应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资源浪费,提高医用耗材的使用效率和耗材管理数据的准确性。

结束语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是医院提供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的支持医院的医疗卫生器械的合理、科学、规范使用,提高医用器材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新明,杜显峰,卢光泽. 医用低值耗材的物流管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 9) : 640 - 642.

[2] 黄志水,周文光. 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13) : 1350 - 1351.

[3] 王定宇,冯泽永. 基于ERP 思想的公立医院财务一体化管理[J]. 重庆医学,2011,40( 22) : 2284 - 2286.

上一篇:管理制度及处罚规定下一篇:学生家长登记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