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国历史试题

2024-09-02

中职中国历史试题(精选6篇)

1.中职中国历史试题 篇一

201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检测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1.我国境内发现的下列远古人类按其生活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应是()

①北京人②陕西半坡人③浙江河姆渡人④云南元谋人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②③①④D.④①③②

2、有一项伟大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并且2000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该工程建造于()

A.战国时期B.秦朝C.隋朝D.明朝

3、下面是秦汉时期有关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源于儒家思想

B.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C.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开辟了丝绸之路

D.西汉司马迁著述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传说时代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群众同甘共苦,治理洪水的英雄是()

A.尧B.舜C.禹D.启

5.下列表述适合于华佗的是()

①最早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②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③制成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④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③

6.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班超出使西域相距()

年B.210年C.211年D.212年

7.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周武王率兵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A.阪泉B.逐鹿C.牧野D.巨鹿

8.右图所示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商朝文明也有很高成就()

A.黄河流域B.珠江三角洲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

9.下列哪种主张是韩非子的思想

政于民B.实行“法治”

C.“道法自然”D.“兼爱”

10.舞蹈《千手观音》获得2005年CCTV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比一等奖和特别大奖。A.施仁A.209

你是否知道“普度众生”、“功德无量”这些词汇跟哪个宗教有关?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道教D.佛教

11.唐朝大诗人杜牧有一首名篇《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所述的“南朝”四个朝代更迭发展的顺序为:

A.宋、齐、梁、陈 B.宋、梁、齐、陈 C.齐、宋、梁、陈 D.宋、陈、齐、梁

12.下列货币中,哪一种是秦朝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

ABCD

13.东汉时总结劳动人民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的是()

A.张仲景B.华佗C.黄帝D.蔡伦

14.《九章算术》成书于: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15.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A.《史记》——司马迁 B.《齐民要术》——贾思勰

C.《资治通鉴》——郦道元 D.《天工开物》——宋应星

16.城濮大战后,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晋文公

17.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B.马王堆帛画C.秦兵马俑D.湖北随州编钟

18、导致西周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A.镐京“国人暴动”B.西北犬戎进攻西周C.商周牧野大战D.盘庚迁都到殷

19.南京是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是()

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④吴⑤北魏 ⑥南朝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

20.北魏的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名为元宏,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21.下列关于东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取得的重大成果,正确的是()

A.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B.出现了书法大家王羲之

C.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人物传神,很有个性,被后世称为“画圣”

D.石窟艺术得到很大发展,为世界所瞩目

22.曹操亲历的两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前后相隔()

A.6年B.8年C.10年D.20年

23.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

A.陈胜、吴广B.司马炎、刘裕C.司马迁、王羲之D.张衡、祖冲之

24.东晋比西晋存在的时间长()

A.53年B.51年C.50年D.103年

25.1976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为了纪念祖冲之在哪一方面的贡献?

A.在圆周率方面的贡献

C.写成,《齐民要术》

B.发现了月食的原因 D.写成《水经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26.禹死后,__________继承父位,从而__________制代替了禅让制。

27.春秋末年,江南的_____国和______国也加入争霸战争,吴王任用伍子胥和孙武为将,攻破楚的都城郢。

28.___________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__________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9.阅读下列材料(淝水之战前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

材料1苻坚说:“„„现在,我有兵卒九十七万„„凭我们人多,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我们进攻东晋,就好像疾风扫秋叶一样。”

材料2京兆尹(官名)慕容垂(人名,鲜卑人)对苻坚说:“弱小被强大合并,这是很自然的事,陛下威震海外,雄兵百万,小小的东晋,竟敢违抗你的命令,怎能让它存在!”

材料3苻融(人名,前秦贵族)说:“群臣说不可伐晋,都是忠臣,因为鲜卑、羌都把我们当作仇敌,经常找机会报复,现在轻易讨伐东晋,我害怕不仅讨伐不成而且后患无穷。”

材料4375年,王猛病危时,曾认为东晋无隙可乘,建议苻坚不宜攻晋。

请回答:

(1)以上四则材料,你认为谁分析的比较正确?为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及平时所学知识,分析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

30.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经过张骞等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等也都传到了西方。——摘自丝博网

(1)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后来被称做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它的开辟有什么积极影响?(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的路线?(3分)

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摘自《魏书》

(3)民族大融合,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材料二中的“诏”是谁下达的?(1分)这一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

(4)英国哲学家培根对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传入欧洲曾经这样评价“它们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简述指南针传入欧洲带来的重大影响。(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方今天下大势,只有变法才能强国。就政事而论,秦国变法大要有四:

一、奖励农耕以富国;

二、激赏军功以强军;

三、统一治权以理政;

四、移风易俗以正民。”

材料二:“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西汉)贾谊

材料三:“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中的这种认识,秦国实行了哪场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⑵为巩固统治,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较好地体现了材料二的观点?此外,他在思想文化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⑶材料三所说的这种情况与哪次改革有关?材料中鲜卑族“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指的是什么?试列举本次改革使鲜卑族得到“永生”的措施两例。(6分)

⑷材料一、三中的两次改革性质是否相同?(1分)

32.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南朝 《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发的展有何启示?(4分)

2.中职中国历史试题 篇二

1.(2011河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最早实现的地点在右图中的字母代号是 【 】

2.(2011河南)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 】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3.(2011江西)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到:“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A.西藏解放 B.抗美援朝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标志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民族大团结这句话,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很容易知道本题说的是A 4.(2011江西)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解析:本题的解题只需要抓住时间文化大革命就又可以,不适合的很明显是D。因为文革期间我国外交是有重大进展的,如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等等 5.(2011南昌)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到:“粉粹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A.西藏解放 B.抗美援朝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6.(2011南昌)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 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 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7.(2011重庆)经济特区的创办使复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

A.珠海

B.厦门 C.汕头

D.深圳

8.(2011重庆)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A.朋友遍天下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科教兴国

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9.(2011福州)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是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0.(2011福州)“每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伙,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只管到时候到食堂打饭打菜。”这种现象发生在

A.抗日战争时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1.(2011福州)“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终于在联合国总部冉冉升起。”指的是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加人亚太经合组织 12.(2011贵阳)从1956 年到1966 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①石油全部自给 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③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2011贵阳)下列图片能反映我国20 世纪70 年代外交成就的是

A

B

C

D 14.(2011贵阳)祖国统一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15(2011海南).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朵“磨菇云”在西部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此付出毕生心血的科学家是

A.李四光 B.詹天佑 C.袁隆平D.邓稼先 16.(2011杭州)(2011杭州)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较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 A.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B.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中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7.(2011杭州)小张以“中国外交”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发现2011年是我国某一重大外交事件发生40周年,这一外交事件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

18.(2011河北)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它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19.(2011河北)“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

A.聂耳 B.冼星海 C.邱少云 D.王进喜

20、(2011吉林)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1、(2011吉林)“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A.珠海 B.汕头 C.厦门 D.深圳 22.(2011山东)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23.(2011天津)邓小平的语言简洁精辟,善于抓住问题核心,传达出耐人寻味的深邃思想。下面与港澳回归有关系的是()B A.“三个面向” B.“一国两制” C.“第一生产力” D.“发展才是硬道理

24.(2011武汉)某班主办的黑板报有这样一段文字: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这段文字反映的是 A.设置驻藏大臣 B.和平解放西藏 C.修建青藏铁路

25.(2011武汉)同文同宗本同根,骨肉别离泪满襟;港澳回归雪国耻,两岸三通待复兴。3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在武汉举办“百年中华回顾与展望”文化论坛。承辛亥革命精神,促两岸文化交流,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声是 A.实现祖国统一 B.维护世界和平 C.推动科技创新

26.(2011武汉)拨乱反正秉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特色道路。下列描述,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三大改造奠基础 B.一五计划谋发展 C.经济特区显活力

27.(2011武汉)中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2570万亿次的实测运算速度,成为世界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完美谢幕,“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整装待发。计算机技术与航天技术的巨大进步,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表明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28.(2011黄冈)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建国后珍贵的历史图片(图6),根据图片内容,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外交战线硕果累累 C.民族关系融合发展 D.民主政治发展演进 29.(2011上海)“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30.(2011上海)“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2011绵阳)2010年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A.30 B.35 C.40 D.50 32.(2011绵阳)2010年10月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

A.天河一号

B.神舟七号 C.嫦娥二号

D.天宫一号

33.(2011福州)香港传媒评价:“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创造”是指

3.中职中国历史试题 篇三

1、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召开B.国民政府成立C.国民党一大召开D.五卅运动

2、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主要的认识是

A.必须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B.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C.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D.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3、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1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意义在于

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开始

D.创建了中共独立领导的武装

5、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B.“左”倾错误在中央占统治地位

C.蒋介石的兵力强D.红军要转移到陕北根据地

6、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7、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的中国

①处在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 ②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 ③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④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B.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的召开

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D.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9、《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没有签字的原因是

A.蒋介石操纵谈判B.国民党用谈判做掩护赢得了时间

C.国民党长江防线部署完毕D.李宗仁与蒋介石明争暗斗

10、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七大”的召开B.《双十协定》的签定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二、材料解析题11、19世纪出现了一股社会主义思潮。请回答:

(1)这股社会主义思潮主要包括哪两种思想理论?其产生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2)19世纪中期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标志是什么?在当时有何影响?在法国、俄国、中国有哪些实践成果?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党纲领如下:

(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

(二)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无产阶级的目的——消灭阶级;

(三)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未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引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的奋斗目标是:

(一)消除内战,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引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奋斗目标和革命动力的看法前后有什么变化?

(2)材料二是否放弃了材料一中的主张?说明你的理由。

(3)据材料和史实归纳导致这种变化的思想根源和原因。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改变,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有关知识评价此条道路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

一、材料二分别主张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你怎样看待这两条道路?

14、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它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10:CCBBA、BDCAD.

11、(1)答: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根本条件: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

(2)答:《共产党宣言》发表。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法国:成立了巴黎公社。俄国: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2、(1)答:变化:材料一的奋斗目标是消灭阶级差别,直至消灭阶级的存在;革命动力是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材料二的奋斗目标是完成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革命动力是工人阶级联合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答:没有。材料一强调的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材料二强调的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目标,最高革命纲领仍保持了材料一中提出的最终奋斗目标

(3)答:根源及原因.: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的分析。

13、(1)答:中国政治、经济危机全面尖锐化。不正确。在革命失败后,敌人力量相当强大,尤其在城市。

(2)答: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其依据是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不正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弛,开展土地革命。

(3)答: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其依据是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不正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弛,开展土地革命。

14、答:19世纪末,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日本垄断资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大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同时使日本夺得中国台湾等领 土,并获取大量赔款,促进了日本国内经济的进一步迅速发展。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着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在军部好战势力的推动下,1931年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随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战争发展为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彻底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起来,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日本法西斯势力被摧毁,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

4.中职中国历史试题 篇四

1.(2014·北京文综·37)(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考点】(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体用之争;辛亥革命;孙中山与三民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解析】(3)“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推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把马列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答案】(3)学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果: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从题干结构图中看出该时期政治协商会议处于最高领导地位,中央人民政府受政协领导和一些机构的名称如“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等。说明该时期应该是在建国初期。

在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责的时期,故①②正确。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排除③④。

【答案】A 3.(2010·北京文综·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答案】A

C.①③

D.③④

“文化大革命”

1.(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回归

【解析】①“豪情满怀迎跃进”,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②“样板戏”出现于文革时期,即1966—1976年;③第一部宪法颁布是1954年;④香港回归发生于1997年,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

新中国的外交

1.(2012·北京文综·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考点】考查新中国外交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新中国50年代初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70年代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故只有①正确。

【答案】A

C.①②③

5.中职中国历史试题 篇五

1.(2014·江苏单科·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解析】“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答案】A 2.(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考点】1949 年新政协的召开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BCD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答案】A 3.(2011·江苏单科·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答案】C 【答案】C 6.(2009·江苏单科·22)(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请回答: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解析】本题主要从近代历史上社会生活中婚姻观念的变化来考查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以及考生情感观念的价值体现。试题设计较好,既有⑵问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答案】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7.(2008·江苏单科·10)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2.(2013·江苏单科·22)(13分)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

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4分)【考点】台湾问题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3)问政治愿望从材料中“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可以提炼出答案。积极因素可从人民愿望、历史传统、两岸交流需求等方面归结。【答案】

(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2分)

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2分)

3.(2012·江苏单科·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6.中职中国历史试题 篇六

九年级历史第2周周清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80分)

1.这里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还是展示当代世界各国科技成果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这里”是指()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广州

2.“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军校

D.福州船政学堂 3.1997年建军节,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江泽民为一家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该地方是()

A.辛亥革命纪念馆

B.中共一大会址 C.南昌起义纪念馆

D.秋收起义纪念馆

4.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为准备一节“探究与实践”课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撤出瑞金”、“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A、力排终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 B、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晴天霹雳太行头,英帅朱彭筹此役

5.记者小刚在九一八事变后,作了一篇专题报道。请问下列各项有误的是()A.此事件发生在1931年

B.日本关东军出兵沈阳 C.1932年,山东全省沦陷

D.蒋介石下令不准抵抗

6. 下图中的标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一二九运动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爆发

D.台儿庄战役胜利

7.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8.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A、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

C、南京大屠杀

D、卢沟桥事变

9.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破袭战,给日军以极大震撼。日军把这场战役称为“挖心战”,这场战役是()A.血战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0.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许多伟大人物”包括()①但丁

②莎士比亚

③达·芬奇

④阿基米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11.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C.革命前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D.革命过程中未出现反复

12.华盛顿在1783 年12 月的辞职讲话中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庄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即大陆军总司令的任命书)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华盛顿完成的使命是()A.取得了独立战争胜利

B.完成了美国宪法的制定 C.开创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

D.开创了美国式的民主政治的先河 13.下列改革或革命中,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是()A.大化改新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14.有评论称,若不是林肯改写了美国广大黑人奴隶的命运,就不会有今天的奥巴马。林肯为“改写美国黑人奴隶命运”而签署的文件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5.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获得“解放”的农奴()A.只能从事农业生产

B.可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C.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

D.可免费获得一块份地

16.明治维新时期,为日本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政策是()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工业 C.实行征兵制

D.努力发展教育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回答:

(1)远征途中召开了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2分)这次会议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分)

材料二:北京学生举行游街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历史事件在近代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3分)并谈谈该历史事件展示了什么精神?(2分)

材料三:“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3)上述材料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是谁?(2分)他为美国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4分)

(4)19世纪中后期,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请写出这两次改革的名称(4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中开放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党的诞生。所以答案为C项。考点:上海发生的历史事件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

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意义的认识。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诞生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故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此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大雪山、草地,在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 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内容。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九一八事变后,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日本关东军出兵中国东北,由于蒋介石下令不准抵抗,东北三省全部陷入日本侵略者之手。由于东三省指的是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故山东不属于东三省的范围。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36年为了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5月5日红军回师陕北后,发表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通电。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结束了对峙的局面,第二次合作的局面初步形成。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选C。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血染卢沟桥 8.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日军发动的南京大屠杀。题中时间是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是在南京,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依据这些信息,结合教材可知,该事件是南京大屠杀,故选C。A选项济南惨案是1928年4月,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日本侨民制造。B选项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谋杀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D选项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是日本为了侵略中国华北地区。故排除AB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破袭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参加的军队有一百多个团,故称百团大战。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1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反映的史实是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并且产生了许多伟大人物,如但丁、达·芬奇等,而阿基米德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莎士比亚虽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但他是英国人,不是意大利人。故答案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共同点的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AC是共同点,D不是最大的不同,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美国独立战争;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华盛顿的功绩的认识。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华盛顿”、“1783”。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完成的使命是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美国的诞生 1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重大的革命或改革。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都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故选D。

考点:世界重大的革命或改革。

点评:本题是对世界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影响的考查,准确识记重点掌握,便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14.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目,如今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是黑人总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期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南方的黑人奴隶制,使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为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更主要的是南北战争,北方的胜利,防止了美国的分裂,维护了国家统一,所以没有林肯改写美国广大黑人奴隶的命运,就不会有今天的奥巴马,A项是法国大革命颁布的法律文件,B项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后颁布了,它宣告了美国独立,C项是林肯为了争取美国人民对战争的支持颁布的文件,本题选D。考点: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林肯颁布《解放黑奴宣言》的认识,掌握历史上的不同的文献,不要混淆类似知识。1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俄国l861年改革的认识。俄国l861年改革中颁布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故此题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1868年倒幕运动之后,明治天皇进行明治维新。措施有①废藩置县

②加强中央集权

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④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其中为日本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政策是“努力发展教育。”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7.

(1)红军长征(1分)

(2)遵义会议(1分)

意义(见课本)2分

(3)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甘肃会宁会师(1分)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面。跟句所学知识,这首诗是毛泽东的《长征·七律》,描写的红军长征中的千难万险。故此处的远征指的是红军长征。

(2)此问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由于贯彻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方针,致使我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频频失利,损失惨重。后来在遵义召开会议,会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会后开始转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这次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此问考查的是红军长征路线胜利的标志。根据课本所学,1936年10月,红

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的征胜利。在红军长征中表现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被称为长征精神。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18.

(1)五四运动,青年节。(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3)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爱国、民主、科学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等。在五四运动中充当先锋的是青年学生,因此把每年的5月4日定为“青年节”。

(2)此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材料中出现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提示词,这是1919年五四运动中的相关内容。由于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了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

(3)分析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沙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印刷、公共交通、码头等行业相继罢工。”可见6月初,五四运动发生了变化,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

举行罢市,有力支援了北京的学生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爱国运动相关历史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集会演讲、游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无视中国主权的行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展现的是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探究一:(1)华盛顿(1分);独立战争(1分);

(2)林肯(1分);废除黑人奴隶制,或维护了国家统一(1分);

(3)稳定资本主义民主制度。(1分)探究二:(1)《联合国家宣言》(1分);(2)诺曼底登陆(1分);(3)冷战(1分)。

感悟: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反对霸权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答出其中二点或符合题意即可得分)。(2分)【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一:(1)本题考查的是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图1人物可以判断,这是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根据图2可知,这是美国独立战争中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颁布的《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块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民族获得独立,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本题考查的是林肯的历史功绩。根据材料中“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可以判断,这位美国人是林肯。林肯为美国的崛起作出的重要贡献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障碍——黑人奴隶制。

(3)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中的“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可知,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罗斯福新政,新政使美国成功渡过了危机。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经济危机,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探究二:(1)本题考查的是《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相关内容。材料中的时间“1942年”可知这个文件签署于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由于法西斯国家对全世界的侵略与占领,使许多国家面临着共同敌人的危险。在这一背景下,美、英、法、苏、中等国联合起来签订了材料二代表的文件《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二战的进程。

(2)本题考查的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世界反法西联盟成立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对德国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预示着彻底打败法西斯德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已为期不远。

(3)本题考查学生对冷战政策的史实和美国发展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的识记。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题中凯南讲话的时间是1945年5月8日,“人们欢呼雀跃”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结束。“战争才刚刚开始”是指美苏冷战开始。美国的发展之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是: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反对霸权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美国独立战争;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冷战中的对峙

20.(1)1861年改革(或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分)明治维新。(1分)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成为两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任答对两点即给满分2分)

(2)说法正确。(1分)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完善。(任答对一点或意思相近即给1分。)邓小平改革开放: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任答对一点即给满分1分)

(3)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改革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改革要善于学习、吸收别人先进的科技与文化;要勇于改革,锐意进取,不畏艰险等。(只要言之有理,任答对一点即给满分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进行的改革。19世纪中后期,俄国进行了1861年改革(或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它们的共同点包括: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成为两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与邓小平改革。“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的说法正确。因为罗斯福新政使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完善。邓小平改革开放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

(3)本题主要考查运用能力。上述几次改革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它们带给我的启示主要有: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改革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改革要善于学习、吸收别人先进的科技与文化;要勇于改革,锐意进取,不畏艰险等。

上一篇:假如我是一名教师作文初中作文下一篇:安全防护设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