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10篇)
1.《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一
坟小学 五年级 科目:语文 教学设计
时间:2010.12.8 设计人 国炳臣 审核人 杨宝林
课题 练习7 课时安排 3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练习“诵读与积累”。
2、学生练习“口语交际”。
重点难点 1、背诵12个词语。
2、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
延伸 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水浒传》,并准备好一段故事,如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
课
内
探
究 一、指导学生学习“诵读与积累”。
本题要求学生读背的12个词语,内容跟“水浒”故事有关。这个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积累,而且能让学生大体把握“水浒”故事的思想内容。
1、学生练习读词语。
2、学生同桌相互检查背诵词语。
3、指名学生背诵词语。
4、请学生说说词语的大体意思。
5、教师点拨学生难懂的词语。
二、指导学生学习“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由于这个话题的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为了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应充分创设情境,提供一个利于交际的氛围,使学生乐于交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发动学生将教室适当布置一下,在黑板上画水浒的人物形象,或贴一些水浒故事情节的图片等,还可以在讲故事开始前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插曲,让学生跟着唱一唱等。
2、提供舞台,双向互动。
学习
过
程
课
内
探
究 (1)请单人在讲台上讲。
(2)请双人或多人在讲台上讲。
(3)请合作编排成小话剧的学生上台表演。
要让学生在交际中体会到参与交际的双方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是双向互动的。
(4)评选出最佳“口语交际天才”。
达标
检测 1、指名背诵词语。
2、指名说说口语交际后的体会或收获。
课后
提升 自由阅读《水浒传》,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作业
设计 1、背诵“诵读与积累”中的词语。
2、把《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反
思
[《练习7》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2.《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练习十5~9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板书课题:练习十(2))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十5。
A、出示第5题图,数一数搭这样一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6)
B、搭5个这样的长方体,是几个几?求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怎样算?
C、学生列式计算,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6。
A、出示第6题,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3)练习十7。
A、出示第7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可以坐5人,一辆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
B、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是几个几人,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
C、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订正时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练习十8。
A、出示第8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几个问题,哪3个?
B、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小军和小红、小明谁用的钱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军用的钱是小明的3倍,是3个5元;小红用的钱是小明的2倍,是2个5元;小明是1个5元;3个5元最多,所以小军用的钱最多。)
C、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5)练习十9。
A、出示第9题,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三、作业:
1、不计算,在○填上>、<、或=。
2×6○2×42×6○5×26×6○6×3
2、应用题。
(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
(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
(3)小明做了3颗五角星,小新做的是小明的6倍,小刚做的是小明的4倍,他们谁做得多些?小新和小刚各做了多少颗?
四、教学后记:
3.《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89页“整理与反思”和89~91页的“练习与实践”1~12题。
【知识要点】
1.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
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加法.乘法的运算律
名 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3.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4.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4.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并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教学建议
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抓住两点进行:
一是明确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是加法和乘法运算律既适用于整数,又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
练习与实践中,要借助第2题,让学生补充其它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并补充一些具体的题目,以丰富学生的运算知识。借助第7题,让学生回忆一些其它的百分率的知识。第11题,关键要根据已知条件算出这个月的谷时和峰时的用电量分别是多少,再让学生对照谷时和峰时的收费标准算出谷时和峰时的用电量分别是多少。
三.知识链接
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四下P35.P39例题)
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五上P97第11题)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六上P80例1)
4.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四上P56.P57例题)
5.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四上P61例题)
6.乘法分配律(四下P54例题)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四则混合运算里,第一级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2.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二) 复习运算律和一些运算性质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减法和除法计算时,有时还可以应用哪些运算性质?
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口算出得数,就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先加或者两个除数先乘起来,使计算简便;反过来,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可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个性质使计算简便。
3.“练习与实践”第2~6题。
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 ×4÷ ×4不能做成( ×4)÷( ×4)=1÷1=1
÷7+ × 可以先转化成 × + × ,再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第4题:让学生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分别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依据了哪些数量关系。
第5题:第(1)题先让学生在图上标出小芳的行走路线,再列式解答。第(2)题让学生在图上标出两人相遇的大致位置时,要提醒学生联系他们的速度关系进行思考。
第6题:第(1)题让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左边3题,再让学生观察有何规律,接着直接写出右边3题的得数。第(2)题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里应用了乘法的分配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三) 复习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1)女生40人,男生50人,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男生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女生多少人?
(3)女生40人,占男生人数的80%,男生多少人?
指名口答。
提问:第(2)(3)题为什么都是用男生人数乘以80%?它们都是按照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上面题里的80%的对应量是什么?
2.归纳基本思路: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 ”,并且找出与百分之几的对应量,然后列式解答。
3.“练习与实践”第7~12题。
第7题:要先让学生回忆“出勤率”的含义,然后再解答。
第8、9题:要先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集体订正时,要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比较这三道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这三道题目都是用十月份的水电费与九月份进行比较。其中,要求“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了百分之几”就是求节约的水电费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几;而“十月份的水电费比九月份节约了15%”,是指节约的水电费是九月份的15%。
第11题:要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谷时电”.“峰时电”的规定。然后再引导学生计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用电量,最后再对照标准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电费各是多少,并求出它们的和。
第12题:要让学生知道硬座票上浮15%是指春运期间的硬座票比平时的票价贵15%,软座票上浮20%是指春运期间的软座票比平时贵20%。下浮10%就是比平时的票价便宜10%。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习 题 精 编
一.对号入座。
1.432-234=198 987-789=198 654-456=198,仔细观察这三个等式有什么规律,你能再写几个像这样等式吗? ( )-( )=198 ( )-( )=198 ( )-( )=198
2.算式中的□和△各代表一个数,已知(△+□)×0.3=4.2 □÷0.4=12。那么△=( ),□=( )。
3.有一天,六年级出席人数117人,缺席人数3人,缺勤率是( ),第二天出勤率是92.5%,第二天出席了( )人。
4.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20%,甲车比乙车快( )%。
5.在除法算式中( )÷36=12……( )中,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6. 300千克稻谷经过加工,得到大米225千克。这种稻谷的出米率是( )%。
二.神机妙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6.42×1.01-6.42 80.7×8.7+8.07×13
×153-0.6×53 × + ÷5+
三.解决问题:
1.红旗小学师生帮助公园铺草坪。计划9天铺216平方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4.8平方米。实际用几天完成任务?
2.一段路已经修了36千米,比全长的60%多9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3.六年级同学栽树,六(1)班栽了总数的 ,六(2)班栽了120棵。与六(1)班栽的棵树比为3:2,六年级同学一共栽树多少棵?
4.永固水泥厂计划全年生产水泥32400吨。实际前5个月产量就比全年计划任务多生产了40吨。按这样的速度生产下去,实际全年生产多少吨水泥?
5.有快.慢两种列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驶84千米,比慢车每小时多行12千米。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6.我国很多城市水资源缺泛,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很多城市制定了用水收费标准,A市规定了每户每月的标准用水量,不超过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按1.2元/立方米收费,超过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按3元/立方米收费,若该城市张家5月份用水9立方米,需交水费多少元?
“数 的 运 算”过 关 测 试
一.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 )= ( )÷ =
2.3千克的12%是( )千克;( )米的12%是3千米。
3.一套西服88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60%,上衣( )元,裤子( )元。
4.一个畜牧场卖出肉牛头数的37.5%,刚好是1500头,这个畜牧场还有肉牛( )头。
5.一道数学题,全班有40人做对,10人做错,这道题的错误率是( )。
6.一台录音机原价350元,现价打8折,现价比原价便宜( )元。
7. 两个加数的和比其中的一个加数大22.5,另一个加数是( )。
8.一个数去掉百分号后增加了34.65,原数是( )。
二.慎重选择。
1.因为45÷25=18.2,所以4.5÷0.25=( )。
A. 1820 B. 182 C. 18.2 D. 1.82
2.10.9÷6.2的商四舍五入精确到百分之一是( )。
A. 0.17 B. 1.75 C. 1.80 D. 1.76
3.a× =b÷3(a.b都大于0),则( )。
A. a>b B. a<b C. a=b
4.在“ × , ÷ , × , ÷ ”四个算式中,得数小于 的算式个数有( )个。
A. 2 B. 3 C. 4 D. 1
三、计算。
1.口算。
18×20= 6.3÷0.1= 240÷0.6= 2.5×40= 76+4.14=
84÷ = 1010-283= 1.02-0.6= ÷ = 46×10%=
32×0.25= + = 0÷ = ×5= - =
2- = 0.56÷2.8= 72÷0.9= 1÷2.5= 32-23=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3.19+2.4+2.91+14.6 2.6×99+2.6 24×( + )
÷ + × 18.5-(5.6+4.8)÷1.3 21÷( + )÷
÷[( - )÷ ] 0.89×100.1 7.32×4.8+0.52×73.2
3.列式计算。
(1) 的5倍加上1.7与3的积,和是多少?
(2)0.4除0.84的商加上2.9,再乘 ,结果是多少?
(3)3个 的积减去 除以 的商,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育才小学六(2)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13岁的占5%,11岁的占10%,其余的都是12岁。六(2)班11岁的和13岁的一共有多少人?12岁的比11岁的多多少人?
2.某企业初计划全年比多创利20%,计划创利6000万元。该企业20创利多少万元?
3.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一共分成9个小组,每小组植4排,每排植10棵。高年级学生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如果每排植8棵,每小组要植多少排?
4.小海从家步行经过少年宫到邮局全程需0.8小时;如果他以同样的速度从家直接到邮局要多少时间?
5.李明家20第四季度的用水量如下表。
月份 十 十一 十二
用水量/吨 14 16 12
(1)十一月份用水量比十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几?
(2)如果每吨水按1.8元计算,李明家第四季度平均每月交水费多少元?
6.按照中国移动的最新规定,长途通话费的标准大约是0.8元/分,开通“长话无忧”(每天19∶00-7∶00)后,长途通话费只有原来的 。小强的爸爸每月的手机费大约180元,其中 是长途通话费,开通“长话无忧”后,小强的爸爸每月可节约手机费多少元?
(编写单位:七圩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封云华
4.《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四
年月日
课题 找规律(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找规律
画想算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6=6(只)
白兔一共有6个2只,2×6=12(只)。
1、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2、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26÷4=6(组)……2(枚)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6+2=20(枚)
白子:1×6=6(枚)
3、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学生交流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教和学的过程
5.《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几个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相同之处。
2.让学生知道“转化”的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多边形面积的一般策略,加深对面积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教学
重难点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在整理出来。两种方法:
1、制表:
2、画图:
S=ah÷2
S=abS=ah
S=aS=(a+b)h÷2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P(22)练习与应用/1
问:各个图形的长和宽(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他们的面积?
明确: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梯形是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2.补充(小黑板出示)
列式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形的底30分米,高10分米。
(2) 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6分米、8分米、10分米。
(3) 梯形的上底是5厘米,下底4厘米,高2分米。
三、巩固深化
全课小结
作业:P(23)/2,3
教学得与失:
课题 课时 6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在比较和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领悟各个面积公式推导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
重难点 各个面积公式推导的思路与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回忆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P/(23)练习与应用/4
(1)、问: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长和宽分别是多少?面积呢?
(2)、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明确: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乘积应等于长方体长和宽乘积的2倍。
(3)、梯形的上底与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启发学生多种思路)
重点要指导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梯形的画法。其中,三角形的底与高的乘积应是30;画梯形则应突出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仍然等于30,具体画法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2、完成P(24)练习与应用/6
让生独立完成,再让生说说分别应用了怎样的计算公式。
3、完成P(24)练习与应用/7
有两种不同的算法:(1)整体面积–石子路的面积;(2)把小路两边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19m,高是9m的平行四边形,再计算出面积。
明确两种解法:(1)20×9-1×9
(2)(20-1)×9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4、完成P(24)练习与应用/8
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鼓励不同解法。
明确: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乡相等,这两条腰就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即都是8米。
5、p24练习与应用/10。
计算钢管根数的本质是求一个等差数列的和,而不是计算着钢管堆横截面的面积。教学时,要通过直观示意图并借助想象,帮助学生体会球和方法的思考过程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之间存在的相似性。
6、p24练习与应用/11。
重点要指导高的测量方法。可提醒学生联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帮助解决高的测量问题。
7、思考题。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去解决。必要时可以通过画图提示学生,也可以用本单元第16页中的“你知道吗”介绍的方法,以打开学生思路。
三、巩固深化
全课小结
作业:P(23-24)5,9
6.《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六
年月日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完成下列练习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四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教案
年月日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回忆复习
完成基本练习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加强了对小数的计算能力,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细心,不犯错误。
7.《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七
用“直接尝试法”探究“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⑴媒体出示情境图。
⑵介绍解决方法。
生1:251.2÷3.14=80(米),因为c=πd,所以只要用周长除以3.14,就可以算出直径了。
生2: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X×3.14=251.2,然后解方程。
⑶沟通两种方法间的联系。
师生一起解方程:x=251.2÷3.14,x=80 。
观察解方程的第二步“x=251.2÷3.14”和算式“251.2÷3.14”比较,感悟算术方法解答和列方程解答相通的地方。
⑷联想。
想:算出圆的直径有什么价值。
可以算出半径,80÷2=40米;还可以算圆的面积;根据圆的直径找出圆心;画出圆。
二、多种练习,内化知识。
⑴独立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
⑵解答练习十八第6题。
独立解答,班级交流。注重解答方法的思路交流和作业格式的指导。
⑶解答练习十八第8题。
学生解答中出现两种答案:一是21棵,二是22棵。引导学生画图验证,理解确认正确答案是22棵。
8.《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八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进一步培养学生“逆推”的思维意识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倒过来想”解决问题的关健在哪里?
二、练习
1、练习十六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你从题中知道什么?
(2)整理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大门--(向北走2格)熊猫馆--(向西北走1格)百鸟园--(向东走4格)猴山)--(向南走2格)蛇馆}
(3)寻找策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独立完成
(5)展示交流
2、练习十六第4题:
(1)读题后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从你家到学校要经过哪些地方?那么从学校回到呢?
3、练习十六第5题:
(1)确定方法:你认为应该从左往右考虑呢?还是从右往左考虑?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在填空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4、练习十六第6题:
(1)观察图片理清题意。
(2)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你用的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十六第7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你从第3幅图开始倒过来说一说题意吗?编一道应用题。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订正。
6、练习十六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方法。
7、练习十六第9题。
(1)看表理解:说说收支情况。
(2)学生估计第一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独立完成第二问,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没有别的方法?
8、练习十六第10题。
(1)游戏:拿出牌来,根据题意玩一玩、想一想。
(2)同桌玩,你还能根据第10题想出别的玩法吗?
9、思考题:
读一读,整理题意,再想一想。
三、总结:
“倒过来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决策略,其实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策略,遇到问题时,如果你也能倒过来想想或站在他人立场上想想,也许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xkb1.com新课标第一网
第十单元圆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画规定大小的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找圆,感知“圆是曲线图形”。
1、出现一组圆形图片,学生欣赏。
2、摸圆:把圆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让学生摸出圆形,并说说你怎么会这么准确地摸到圆?
3、找圆:
师:其实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大屏幕出示你知道吗图片。)
4、画圆:
(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线、图钉、圆形物体等工具,组织学生选择其中的工具画圆,边画边思考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交流:圆与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总结:圆是曲线图形。
(3)学生展示自己是借助什么工具怎样画圆的?
注意最后请用钉子和绳子画圆和用圆规画的同学介绍。
(4)师:刚才,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画出了这么多的圆。你觉得用什么工具画圆最方便,最标准呢?(圆规)
下面我们大家就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二、动手实践--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1、认识圆规,介绍构成。
2、学生自主尝试用圆规画圆。
3、评一评,议一议。
师:同学们完成得真快。下面请同一小组的同学,把你们作品放在一起,比一比,用一句话评价一下同桌画的圆,好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讨论: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有大有小呢?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呢?
师:我也发现有几个同学画得不够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画圆的注意点。媒体演示画圆的方法。
5、画规定大小的圆:
教师:请你想不想用正确的方法再画一个圆?但老师又一个要求:你能想办法使我们班每个人画的圆都一样大吗?
6、师:你能想办法测量一下你的同桌画出的圆是否符合要求?
教师:课本中还介绍了相关的一些概念,请打开课本到94页,自学例2下面的一段话。
7、学生汇报。
师:从课本中你学到了什么?
请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8、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
出示练一练的第1题。注意让学生说明怎样想的?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合作交流--议圆,进一步探索圆的特征。
1、出示研究的要求和问题:
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由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先独立活动,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注意选择代表性的发现。
2、学生汇报。
3、小结: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的特征,看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回顾总结,点拨学法--引发再思考。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圆。通过学习,你对圆有了哪些认识?在研究圆时,我们用了哪些方法?
让学生先回顾学习的过程,再交流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1、教师: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引发思考:圆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而且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旅客方便,想一想,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比如车轮,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吗?课后思考,我们下节课研究。
9.《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吗?今天我们邀请茄子先生和豆荚老师去逛公园,愿意吗?与他们同行,我们要做好准备,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信心吗?出发吧!看,遇到什么了?要先回答出门上的问题才能进去呢。(出示黑板:画有一扇门,门里写着:说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204598499305)
二.笔算加法的练习
1.练习六第2题
谈话:公园里有美丽的蝴蝶,它们在快乐的飞来飞去,各飞到哪一朵花上呢?
1) 生独立完成练习。2)指名汇报:每只蝴蝶应飞到哪朵花上?
3. 练习六第3题。
这时有一只小鸟飞来请教我们:这些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多少?能帮我用竖式计算吗?谁来帮帮它?
1) 先估算大约是几百。说说怎样估计的?
2) 独立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 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4. 练习六第4题
公园里还来了许多的小朋友,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分别又有多少人呢?
1) 学生自读题目,理解题意。
2)问:“合计”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
4.练习六第5题
1) 指名说图意。
2) 师小结:花坛每边268厘米,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厘米?怎么想的?(3个268相加。)
3)学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
三.作业
10.《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十
年 月 日
课 题 找规律(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找规律
画 想 算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1、夜幕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彩灯的映衬下更加迷人。
2、这是一次展销活动,主办方经常会用飘扬的彩旗来营造热闹的氛围。
3、商场常见的促销宣传,打折的宣传卡一串串挂满了整个商场。
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例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彩灯、彩旗、宣传卡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交流思考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初步淘汰画图,学生可能比较倾向于列举的方法,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口答练习。)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第15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
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
没有余数说明什么?
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余下的两个是什么颜色的?
和每组的第几个颜色相同?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
完成练习
15÷3=5(组),
正好分了五组,最后一个是第五组的最后
17÷3=5(组)……2(个)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算的方法进行解答。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
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3、练一练第1、2题
4、小组自由练习
5、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1)▲○○▲▲○○▲▲○○▲▲○……
排列在第19个的是( ),第200个是( )。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第99个字是( )
6、课本62页第2、3题。
1、拿出每组两种形状或两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各10个。
根据自己设计的规律摆一摆。
展示并提问,照这样摆下去,某一个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自己判断。
2、元旦要到了,同学们准备用26个灯笼来布置教室。如果按2红1黄的规律排列,应该准备几个红灯笼,几个黄灯笼?
3、用计算器计算1÷11,计算器会显示0.09090909…,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100个数字是几?( )
4、用计算器计算1÷7,计算器会显示0.142857142857…,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21个数字是几?( )
今天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第七课时与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07-14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06-20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07-30
练习5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09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7教学设计08-18
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07-01
《练习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9-07
练习2教案教学设计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