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献礼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共10篇)
1.乡村教师献礼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一
在祖国的版图里遐想
珠穆琅玛峰挺成一根旗杆
我不息地攀登着
用饱含深情的泪滴作垫
以求把我滚烫的心脏悬在旗杆的顶尖
长江黄河是我的动脉和静脉
周而复始地重复与心脏最近的路线
有时奔涌如潮
有时静止如水
惟独翕动的嘴唇
把爱的语言向
着母亲默念千遍万遍
我的脉络已经与长江黄河相连
我的血液已经向干涸的沙漠续延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
我永远处在高丘平原和山间
从长城的伟岸里
我感触到了脊梁的坚硬
从泰山的巍峨里
我嘲笑自己曾经的渺小
狐独寂寞的日子
我常聆听脉搏的声响
然后
我把自己藏在版图心脏的位置
用泪眼静静地品味
母亲对于海峡彼岸的忧伤
和来自这块土地的苦辣酸甜
2.教师夫妇献礼国庆60周年征文 篇二
在节日来临之至,我们先向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衷心地对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老师们说一声:老师们辛苦了,祝您们工作愉快!节日快乐!
我的家庭可以说是教师之家吧,大哥是教育工
作者,大嫂是老师,老公是老师,连我的母亲和逝去的婆婆都曾经是老师。生活在这样充满墨香的家庭里,朋友们一定在猜,你过得快乐吗?家庭生活幸福吗?
扣指细数,做师娘已经15整了。其中滋味真的是甜酸苦辣,什么都尝过了。
那年,亲戚为我介绍男朋友,当知道对方的职业是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眉头也没有皱就答应跟他相亲了。再看到对方那如玉树临风,西装革履、干净整洁、文质彬彬、清瘦憨厚、谈吐不凡的样子,我就傻呼呼的答应做了他的新娘。
时光如梭,光阴荏苒,转眼就十几年过去了。回首一起走过的路,真的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道尽人世艰辛,世态炎凉啊。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的家庭也不例外。
也许书呆子都有一股迂腐气吧?我的先生非常固执,爱认死理,喜欢争辩,但是又胆小怕事。性子好象温吞水,不冷不热。遇事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购物精打细算,反复考虑,仔细推敲,认真划算。呵呵,这也许跟他职业的低收入有关吧,我们的生活方式一直是那种勤俭过日,细水长流,四平八稳,无波无浪的模式。
90年代的乡村教师,待遇不好,工资不高,并且经常不能按时发放。我们开始结婚的那几年,他的工作任务重,一个人教几种科目,根本无暇帮我分担家务,每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但是那时侯,我们的感情却非常好,并没有因为日子贫穷而打打闹闹,更没有那种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感觉。日子一直在平凡中消磨,如涓涓流水一样缓缓度过。
后来我下岗了,开始学做生意,到处奔波。孩子无人看管,三岁就让她去读全托,只是周末接回家过过。那时候,我家的生活真是饥一餐饱一顿。全家人平时很少团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只有周末休息时,老公才会陪我一起去打游击战,下乡为客人上门服务。现在想起那些同甘共苦的画面,还是记忆深刻感觉温馨。
我的老公性格温顺,脾气很好,并且没有吸烟喝酒打麻将赌博的坏毛病。这也是当初我毫不犹豫答应嫁给他的理由。不过也因为这些在我眼里的优点,成了他人事交际上的缺陷和障碍。跟乡村教师接触多了的人,也许会发现很多乡村年轻老师,在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环境幽静的学校中度那漫长的寒暑假,是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麻将桌上的。因为我们夫妻不玩牌,所以跟同事们的关系非常平淡。这对于老公的前程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每年都要搞民意评选,人情世故,缘深谊浅,我就不多说了,怨自家不合潮流吧。
说长道短,时间飞逝,我们一起走过了婚姻的七年之痒,也一起度过了生活最低谷的那段时光,相依相伴一起走到今天算是不易。今生今世虽然磕磕绊绊,但一起度过了人生最灿烂,最美好的青年时光,也算是我们修行了千年的姻缘吧。
3.村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征文 篇三
你们咯些八零代九零代,冇经历共和国成长过程,呷得好穿得好,还要玩得好,动不动就打的,美得你!
梁老倌,你是五零代的,给我们讲讲过去了的故事。
讲么子呢?就从线车子讲起罢。
晓得线车子吗?线车子就是单车,也就是自行车。不过我还是喜欢喊它线车子。**人喊自行车线车子,大约是两个轮子成一条线走,走得飞快,不成一条线走就会倒,要讲平衡才能骑走,就形象地喊自行车为线车子。现在你们是懒得骑线车子的了,我们那时要有线车子骑,那是威风,是潇洒,是吸引男人女人眼珠子的美!
哇塞!不会罢,单车有么子炫的?!我们三四岁就骑着小单车玩儿了。
你们莫笑,梁老倌五六岁也骑过线车子,讲骑实际是坐,搭上大人的线车子,也过瘾哩。有一年,我随娘到**街(现**市**镇)上去,从三甲走有八里路,行了四里路到了八十亭再也行不动了。娘有哮喘病,也背不动我,只好在八十亭歇息。正巧,公社的书记骑了线车子到县政府开会,娘算得上老党员,是第一批土改工作队队员,一直是大队妇女主任,她叫书记停一停,搭上我走一程。书记将我放到线车子座位前的横杆上,骑上车就走。那可能是我第一次坐线车子,风快的,乐得我又喊又叫,手舞足蹈,不要行路,真好!过后我对娘说,我也要骑线车子,搭上娘,娘也不用行路了。娘笑着讲,好崽,等你长大了,也当书记,就有线车子骑了。
笑死个人了。原来梁老倌细时际理想就很大,大到骑个线车子!
你们好笑,是你们冇经历,告诉你们罢,这个骑线车子的理想,梁老倌到1983年才实现。那年老倌三十岁结婚,左弄右弄,弄了张上海永久牌线车子的内部分配票,跑到五金公司守了一个上午,盯着装配好,数了钱骑上就走,生怕被人抢了去。线车子那时是我的宝贝,放在大院内怕丢,关到办公室看不到也不放心,每天扛到三楼上的家里,摆到挤挤的阳台上心里才安定。
有那么珍贵?梁老倌也太夸张了。
确实珍贵,也冇夸大。那线车子一百二十多块钱买的,我那会月工资才四十多块,不呷不喝也要三个月才能赚辆线车子。换到如今,截然不同,线车子是太贱啰,一个月收入换得十多辆线车子了。
嘻嘻,梁老倌你现在是骑靡托,哪天才换小车?
讲起小车,梁老倌我想起了爷老子的事来,那是1981年冬,我爷老子病了个多月,不呷也不拉,**人民医院会诊,怀疑是结肠癌,建议送省医学院附二医院治疗。爷老子那时已气息奄奄,皮包骨头,坐火车或是长途汽车恐怕就会故在路上,只能想办法搞辆专车送。好在**人民银行有辆专门押送头寸(钞票)的嘎斯车,领导特批给我用二天。我在嘎斯车上放了张床,用铁丝固定,床上铺上厚被,爷老子困在被子里就不冷了,再放一条长椅子,我和医院派的医生坐在椅子上观察,以防万一。嘎斯车开了七个小时才到长沙、、、、、、不会罢,梁老倌又乱说,现在去长沙,二个多小时就足够了。
你们不晓得哩,那嘎斯车走得慢是其一,过去的路是么子路,一直到宁乡县城都是砂石铺的路,坑坑洼洼,弯弯曲曲,难走得很,过了宁乡县城才有到长沙的柏油路。哪象现在,车子高级了,走的都是高速公路,飞快。
那你爷老子呢,是不是去晚了?不会牺牲罢!
讲来又是个大笑话。我爷老子当天看了急诊,医生讲冇办法,建议去肿瘤医院。当天晚上,只好住在人民银行省分行招待所。爷老子似乎晓得得的是绝症,便死了心,不转去转来,死也要死到老家。爷老子原是个酒鬼,怕死就听了医生的戒了个多月酒,咯会就叫嚷着要喝酒。我想他恐怕活不了几天,要死就死个痛快,便真的买了白酒兑上热开水给他喝。咯天晚上爷老子困了一觉好的,第二天一早又要喝酒,照样兑了热开水喝了一大杯酒。离开长沙往回走,嘎斯车开到宁乡的三角坪,爷老子突然要解手,我便从路边饭店里寻了个大钵子,接上了一大钵乌黑梆硬的大便。要晓得他老人家便憋了一个多月了,这一开闸,那病居然好了一大半,喊着要呷东西。后来恢复喝酒,病完全好了,又活了十六年才故。
梁老倌又带晚辈们的笼子,冇听说过喝酒能治绝症的。
我也不敢相信,有个老中医解惑讲,我爷老子一生好酒,每天一斤米酒成了生活习惯,感冒发烧住进医院,怕死就听了医生的戒了酒,打乱了生活节奏,呷不进又郁闷,肠子里的排泄物淤积便拉不出,就出现了结肠癌的表象。到长沙去嘎斯车颠簸了大半天,我爷老子把一身都摇麻了,看了病又死了心,喝了热酒就燥动了肠胃,回来的路上又颠簸,便将肠子里的淤结物排了出来,病也就自然好了。
冇听说过破车子颠簸还能治病,咯倒是奇闻了。
后生仔,五十年前,老鬼做梦想骑一辆线车子,冇想过骑摩托的,换到那时我若是讲要骑摩托,那才是奇闻;若是我讲要开小轿车,那则是奇闻上的奇闻了,要笑掉别个大板牙的。
呵呵,梁老倌真的要换小车了。
共和国变化大,老倌我也得跟上,小车钱是准备好了,就是车型太多,冇想好买台么子车好。再过几十年,老倌这把骨头要还在,讲不定还要换架飞机玩玩哩!
梁老倌你是过来人,温故知新,想想我们到你那个年纪会是个么子样?
到那时啊,只怕是小车子当线车子玩,飞机当摩托骑,飞船作小车子开啰!哈哈!
4.乡村教师献礼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四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11路车——自由舰轿车
我小时候,人们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11路车。那时,人们见了面,常这样问,你是怎么来的?我是坐“11路汽车”来的——意思就是走来的。那时,我们村头只有一条公路——庆淄路(从庆云到淄川),村与村之间还没有公路,只是泥土小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小学是在我们村里上的,没有体会到11路车的好处。上了初中,离家10多里,每次上学,和小伙伴一起走着去,坐11路车要用两个多小时,到学校就累得不愿起来。有一次,走在路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在人家屋檐下避雨,雨小了,就把书包抱在怀里,继续赶路,到学校时,天都黑了。当时那种又冷又饿的感受,终生难忘。
过了两年,父亲因为工作的需要,买了辆金鹿牌自行车,就用自行车带我回家。坐在车上的感觉真是好极了。那乌黑闪亮的车架,锃亮的钢圈,引起好多小伙伴的羡慕与憧憬。
1988年,我师范毕业,父亲也给我买了一辆金鹿牌自行车,我就骑着崭新的自行车上下班,心里特别舒服。那时候,村里的人家也渐渐买上了自行车,人们的出行也多用自行车来代步了。即使没有的,出门的时候也要借上一辆来用。看到有行人的时候,按按铃铛,听着清脆的铃声,心里很是神气。
90年代初,自行车进入了千家万户,一户人家有几辆自行车已是平常事。随着改革开放的步子加快,经济的好转,有的人已经买了摩托车。有一天,表弟来了,骑着一辆幸福250摩托车。发动机的声音让人着迷,坐上去,那风驰电掣般的感觉让人心动。一问价格,4000多元,太贵了。我的工资当时只有300多元。看到表弟骑着摩托车快速离去,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在卷起的灰尘中。那时拥有一辆摩托车简直是一种奢望。心想:我什么时候能有辆摩托车啊!
1995年,孩子出生了,一年后,送回老家,由我父母带着。每星期,我就和妻子骑着自行车回家看望老人、孩子。走在路上,想买一辆摩托车的愿望更强烈了。1997年4月3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亲友的帮助下,花了4300元,终于买回了一辆红色的轻骑木兰踏板摩托车。孩子上幼儿园后,我们一家常骑着它回家看望父母,一路上,孩子给我们唱歌、讲故事,其乐融融。孩子渐渐大了,车变得小了,条件也渐渐好了。2002年7月20日,我又买回了一辆春兰踏板125摩托车,这辆车的性能很好,奔驰在路上,动力足,行驶平稳,心里很踏实。
我们几乎每周都回家看望父母,岳父母家离我家不远,回去一次走两家,看看老人,聊聊家常,享受着凡人该有的幸福。到了寒冷的冬天,因为太冷,回家的次数就少点儿。春节放假回家,为了便于走亲访友,我就骑摩托车回家,让她娘俩儿坐客车回家。一路上,车速在20——30公里左右,虽然速度很慢,虽然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身上依然彻骨的寒冷,两条腿在踏板上,冻得直哆嗦。那时候想即使有辆破汽车也行啊。
终于,在父母、弟弟的帮助下,2005年11月4日,又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付了59800元,把一辆崭新的黑色吉利自由舰轿车开回了家。那时在我们**县普通教师里面,大概算第一辆好车吧。从这辆车开始,老师们也渐渐地拥有了自己的车,我们单位近两年就增添了十多辆新车。随着条件的好转,我们出游的机会也多了。如2008年,我们一家就到过不少的地方欣赏美景:到寿光看蔬菜,龙口看大佛,蓬莱看海,九如山看瀑布,林海看荷花。既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有人这样说:“70年代的中国是11路车的天下,80年代的中国是自行车的王国,90年代的中国是摩托车的世界,21世纪的中国,是汽车的普及。”是啊,从11路车到吉利自由舰,我,一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出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从心底里为之喝彩,为之自豪。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5.乡村教师献礼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五
在**历史上曾有三个地方作过县城。一个是芦洪市。它曾是应阳县、应阳男国、应阳子国、应阳公国和泉陵县驻地,是**的古县城,作为**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经285年。一个是紫溪市。它自公元984年宋太宗下令将**场升格为**县后,置县治,历经元、明、清至1947年3月一直未变。1944年抗日盟军美国十
四航空大队飞机2次轰炸湘桂铁路沿线日军驻地,县城炸成废墟,县政府几度搬迁。它是**的老县城,历经960年。还有一个是**市。它是一座山城,一座**的新县城。这里曾是县内一商业集市,清乾隆时,为“烟民之蕃庶、商贾之幅辏、邑中之巨镇”。1947年县城搬迁于此后成了一名茁壮成长的少年,发展一日千里。
认识**市是6岁开始的。那年父亲到县城办事,顺便带上我。在**老火车站下车,经过一个小池塘,走过几排低矮的小房子,便到了县委会。我印象最深是两件事。一件是父亲在县委会办完事后,需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办事,怕我年纪小,走路走多了把脚走坏,让我独自一人在石拱桥边等。我等了很久,只见行人来来往往,就是不见父亲回来。小孩子没耐心,就沿着父亲离开的地方一直往前走,不知走了多远看到一个院子。院子里窗明几净,绿树成荫,只有零零星星几个人从绿树下的房屋里出出进进。走近办公楼,里面坐着一些穿白衬衣的干部模样的人在办公。我钻进去东朝西看。他们很忙,没有在意我。我转了几个办公室没有看见父亲的影子。我怕走失,只得悻悻地折回到原地等父亲。父亲和几个工作同志已经满头大汗,问我到哪里去了。我怕父亲发脾气,慌称上厕所去了。还有一件事是,父亲带我到瓷厂里转了一个圈,厂里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一排排机械有节奏地上下运动,错落有致,就像数不清的“碓”。记得我老屋旁边有一个碓屋,谷子变成米就是靠这种碓舂出来的。两个人一个出左脚一个出右脚踩在碓杆上。一个人手把着碓屋墙上的泥砖,手拿竹竿对着碓臼,踩着碓杆上下运动,竹杆也不停地在碓臼里搅动。但这瓷厂里的碓不同的是没有看见一个人在踩碓杆,只看见碓杆上下运动。父亲告诉我说这是把造碗的原料舂碎然后加工成瓷泥。
1984年,我毕业分配到**市当教师。这一次我呆了6年,对**市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老人告诉我,这里曾是白色神鸭在此栖居并流下一段动人的传说的地方。后来由于大家嫌“鸭”字笔画多,而将“鸭”简写为“牙”,于是这个地方便称作“**市”了。初闻**市,使人联想到人的牙齿。死人牙给人以寒森森的感觉,那“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瑟鬼唱歌”的凄凉之状,谁也不愿去提及。只有赋予牙齿以血和肉,以思想和行动,那牙齿才给人的灵气,才使人想到那长着雪**齿活力十足的少年,给人以虎虎生威之感,那“明眸皓齿”、袅袅婷婷的少女,给人以美丽清新热情奔放之感。应该说,**市就是一个人,一个风华正茂、茁壮成长之人。那几年这里刚刚吹来改革开放的缕缕晨风,零陵地区被定为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或称“弹性地区”,“要想富先修路”、“强农困本重工活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声音在大街小巷里回响。作为一名教师虽然只在杏苑殷殷育桃李,受岗敬业沥心血,但新风带来的新气息还是不时地在鼻腔里翕动,在心坎里翻飞。仅几年时间,建设路、东新路相继建成,那种“一泡尿从街东屙到街西”、“一支烟从街头走到街尾”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原体育坪改成了农贸市场,水泥厂、铁合金厂、自来水公司相继建成,焊剂厂yd—504焊剂和sd—1高速焊剂填补国内空白。1988年,县城共有瓷厂、水泥厂、氮肥厂等全民所有制企业17家,毛巾厂、焊剂厂等集体企业38家,个体工业947家。“靠农业保温跑,靠工业奔小康”的局面开始形成。**卫校建成招生,武术之乡、基础教育先进县相继被省、国家授牌,科教文体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1993年,我三进**市。当时县委政府模仿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划圈方式在县城西划了一条线。2003年县委政府又在1993年那条线的东边又划了一条平行线。从此,**市的两翼慢慢丰满。舜皇大道、湘桂批发大市场、汽车东站相继建成,普华企业落户**,县国土局等10余个行政机关搬迁到了新区办公,**大道、滨江路、工业园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舜皇路两旁屋宇错落,酒楼茶肆、宅第店铺,鳞次梯比,入夜华灯齐上,流光溢彩,可谓“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与此同时,老城并不示弱。建设路经过设置隔离墩,人车分流到“穿衣戴帽”综合治理,几成人间乐园。街上行人众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街两旁店铺林立,市招高挂,买卖兴隆。龙溪河自1994年特大洪灾后,经过除旧布新,河道清淤,添加和维修跨河桥梁,护砌河堤,架设雕花大理石,安装玲珑路灯,发生了很大变化。昔日破烂不堪的低矮民房不见了,沿河而建吊脚楼式的酒楼茶肆不见了,天晴流污
水下雨涨洪水的“多恼河”不见了,千百年来黑灯瞎火摸黑行路的日子不见了,代之而见的是河水澄澈碧绿,日映蓝天白云,夜映万家灯火;河岸士农工商,男女老幼,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龙溪河两岸成了县城居民晨昏锻炼和休闲的极佳去处。小康城、山子岭小区、粮贸大厦、新世纪商业广场、生智商业中心、龙溪花园先后建成,成了镶嵌在老城区的颗颗明珠。昔日的老瓷
6.个体老板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 篇六
我的父亲今年七十五岁了,还种着五六亩地。我常劝他:爸,您都一大把年纪了,种这么多田干吗?您当兵去西藏几年,共产党又没有忘了您,一年还给您三千块。我们做子女的,工资蛮高的,多给点赡养费,你们老两口的生活肯定没问题。您就把地转给那些年富力强的人家种吧。
父亲很英雄地一扬头,嘿嘿一笑,高声说:“没事,你
不要为我种这点田操心,就是再有个十亩八亩的,我照种!现在种田简直就是当老板。”
父亲看我一脸狐疑的样子,点上一根烟,美滋滋地吸一口,继续说:“你不信?我说给你听,你看是不是当老板?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咱种田的皇粮国税没有不交的。现在国家富强,经济繁荣,世道昌明,领导人重视‘三农’问题,要什么工业反补(反哺)农业。这一补,我们农民得的好处多了。公粮不要交了,农业税免了,各种提留摊派砍了,义务工取消了。村里让我们开个会什么的,还要发点误工补助呢。本来这些取消了,咱农民就感激不尽了。现在,国家还一年一亩田给我们百十块农业补贴。这不等于国家拿钱买我们种田吗?这田种起来心里舒坦。几千年也不曾有过这样的好事,你说,我不是田老板是什么?
“再说,现在种田都机械化了,翻田犁地有拖拉机,开墒挖沟有开掘机,喷洒农药有弥雾机,灌溉打水有抽水机,收稻割麦有联合收割机……其他不说,就说这‘夏忙’,人快活了多少。五六亩地麦子,以前又是割麦,又是挑把、堆把,脱粒,没有十天拿不下来。现在倒好,叫来一台收割机,呼哧呼哧,两个小时,麦子就上场了。扬扬,晒晒,小贩子来一畚一称,不行船,不驾车,不劳神,不费力,就等着数钞票。把田里的麦草处理掉,撒上稻种,用拖拉机浅翻盖种,喊抽水机来打上一浇水,夏忙结束,万事大吉。你看,现在种田不苦,不脏,不累,不要晒黑皮,不要换劳动装,不要赤脚,丝袜皮鞋照穿,不像个老板像什么?以前夏忙,那是吃的什么苦啊!”
过去夏忙,我是知道的。
六月初,热浪滚滚。“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割麦又苦又累。我们全家一人一把镰刀,面朝黄土背朝天,咔嚓咔嚓地埋头苦干,真正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几天麦子割下来,哪个不是瘦一圈褪层皮啊。割好了麦,还要把麦把子挑到场头,哪个不挑得肩头肿双腿瘸的。好不容易轮到脱粒了,一家人“小老虎”前忙到“小老虎”后,到了晚上,哪个人不吃下几两灰尘啊。除了眼白和牙齿是白的,都是“尘满面,鬓如霜。”
插秧也不轻松。天天三四点钟就起床,先到秧池里拔秧,八九点钟就得到大田里插秧。真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最苦的是下雨天插秧。水下蚂蝗肆虐,水上蚊虫乱咬。可恨的是蚊子钻到雨衣里,你连拍的手都腾不出来。一个夏忙下来,多少人都累倒了,村里诊所里吊水都要排号。
要是你觉得这种田苦不堪言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解放前种地,一切靠人力、畜力,那才叫真苦。别的不说,就说脱粒吧。
解放前,脱粒主要是用手在石磙子上掼把。一天掼下来,整个人都像散了架一般。听说好多人家到了收割季节,就把锅碗瓢勺米带到场头上,吃在田里睡在田里。醒了做累了歇,不分白天黑夜。邻村有个壮汉,有一年麦收时节,在田里整整干了十多天。等到麦子收好回家时,溅到头发里蹦到耳朵了的麦粒都发芽了,长出了半公分长的麦嘴儿。
7.国企公司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 篇七
(一)33年前,铁山巍巍,**清清,我就出生在桓台**岸边的一个小村落。
33年后,我来到“**”,是我工作成长的地方。
在来沂源之前,我对沂源的了解很少,据说沂源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鲁山是我从地图上了解到的有关沂源的知识,于是充满了对沂源的无限想往,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到沂源,在果实成熟的季节在山上采摘。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经过努力后的必然结果,命运之神让我来到了沂源。
第一次来沂源,经过了长途跋涉,汽车过了两个隧道之后,车上的人说快到县城了。宽阔的螳螂河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的眼前为了一亮。当然螳螂河还是后来知道的名字。当时我还以为是沂河呢。进入县城,跟头脑中原来那个“贫困县”,根本沾不上边,市容整洁,绿树成荫,路边的商店一派繁荣的景象。这就是我初到沂源的印象。有人概况的好,这里是“山好、水好、人更好”!
后来我了解到,现在的沂源已经由原来的国家级贫困县进入全省县市综合排名第55位;并且有四家上市公司。这就是我为之工作的地方,让我引以为自豪!
想起当时报考沂源的公务员,有人说你怎么不报考淄川,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沂源,因为这里山青水秀,因为这里瓜果飘香,因为这里物产丰富,因为这里有我的梦想。虽然因为工作的关系,一直还没有登上鲁山,但是我为我的工作而无怨无悔。我为之服务的沂源,在2008年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知道这里面也有我的一分辛勤汗水。在2008年全市经济社会目标综合考核中位居第二;在2008年全市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中均位居第一;在2008年对区县的群众满意度调查测评中,满意度居第一位。
沂源印象
(二)每次去悦庄镇都经过沂源一中,崭新的教学楼,塑胶的跑道。从报纸上了解到2008年山东省的文科状元就出自沂源一中,真是名不虚传啊!坐车回张店的路上,遇到来沂源一中上学的淄川学生回家。对这所学校更是充满了敬仰之情。她的桃李真是遍天下了。
来悦庄工作以来,对辖区内的几所学校又有更深入的了解,其中悦庄一中就是其一,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学校秩序,都给人以清新之感。春天那烂漫的樱花开满校园,竹林里自由栖息的小鸟,校园文化的新三字经,书香缭绕,处处关爱,体现在学校的每个细节之处。
悦庄二中以自己独有的特色给学生们带来不同的教育体验,民族民俗博览室,围绕乡风民俗文化,搜集整理了悦庄的人文景观,包括古槐、古建筑,以及“时过境迁”的物品,透过这些让学生们了解社会变迁,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悦庄中心小学的乡村文化宫,悦庄中心幼儿园的省级示范园的荣誉等等。透过这些点点滴滴,折射出沂源对教育的重视,沂源教育的发展。
沂源情节
只所以不说“沂源印象
(三)”是因为有太多印象而无法一一诉说。每当看电视的时候我关注着沂源,比如《探索.发现》里有“沂源”的名字;每当看报纸的时候我首先去看有关沂源的新闻;每当上网搜索的时候我用“沂源”作为搜索名词。我知道我已经融入进沂源,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马逐芳春草路竿,胜游应说到沂川。
和风软泛桃花浪,暖气轻浮丽日天。
俗虑尽随流水去,襟怀都向碧波前。
追思点瑟当年事,吟咏归来兴浩然
沂河这是明代诗人伍文献游览沂河时所写的七律。沂河又名沂水,有沂河三源之说。诗情画意,美哉沂源!
8.新农村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 篇八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村里的路是弯弯曲曲、坎坎坷坷的。听村里的老一辈说,在解放前,还没有这条路,这里荆棘丛生,是村里人齐心协力砍掉了荆棘,才有了这条路。
小时候,记得很多村民都是把自己家里种的一些菜挑到集镇上去卖,以贴补家用。由于家里没人照看
我,我也就经常跟着妈妈还有村里的婶婶阿姨们一起上街。所以在我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就对这条路非常熟悉。
有一次下大雨,妈妈挑着一篮子菜,另一只手搀着我,由于路滑,妈妈摔倒在地上,可她却没让我跌倒,看着她腿上流出的血,还有全部翻在地上的菜,我哭了。我问妈妈:疼吗?妈妈望着我浅浅地一笑,咬着牙说:不疼。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根本没能理解妈妈所说的“不疼”里包含的心酸。我说:“妈妈,咱不去卖菜了。”妈妈抚摸这我的头说:“不把这菜卖出去,妈妈哪里有钱供应你以后上学呢?”在我幼小的心灵中,这条路上留下了我对妈妈永远的感激。
上学了,我也是每天都走在这条路上,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时,泥泞不堪。上初中骑自行车上学,遇到下雨天都是先把车扛到公路上。那时候就盼望着村里能把这条路铺上沙石就好了。
后来我去了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平时也难得回家。有一次放假回来,看到村里的路已经铺上了沙石。往事又一次浮现在眼前,我在想,村里的人在这里以后再也不会走泥泞的路了。这么多年来,这条路终于换上了新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吹响了,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远在千里之外另一个城市的我,常常在想,我的家乡是不是也在改变着呢?浓烈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我打电话给家里,妈妈告诉我,村里已经建上宽敞的水泥路了。握着电话,听着妈妈那幸福的语气,我仿佛看到家乡的路也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9.灾区学子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 篇九
——题记
默哀中的飞扬
——寄予汶川大地震
袁媛
阳光灿烂
挡不住天空的阴霾
国人默哀
只为那不幸的手足
中华儿女
再一次接受
生与死的洗礼
大雪压不垮的是华夏的青松
更是五千年的积淀
地震压不断的是民族的情结
更是炎黄子孙的脊梁
一个挺立的国家
可以扛起青山
一个伟岸的民族
可以傲视灾难
耸立的旗杆
如中华民族的脊梁
飘扬的红旗
是华夏儿女的沸血
沉默啊
中华大地
为昨天的灾难与不幸
更为风雨中砥砺前进
沉默啊
中华大地
为昨天的伤痛与回忆
更为苦难中跃然腾飞
前行吧
华夏儿女
伤痛已经过去
向着前方
让历史见证我们奋斗的足迹
前行吧
华夏儿女
黎明已经来到
向着国旗
用青春演绎我们复兴的奇迹
飞扬吧
五星红旗
哪怕今日,你因那痛苦
放下了高昂,降下了半旗
飞扬吧
五星红旗
你从不惧怕风雨
10.乡村教师献礼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十
中学生献礼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1700字
记得20世纪60年代末期,我和姐姐一同上小学读书。我所在的村小学总共有20多个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从校长到教师都是王老师一个人执教。村里沿袭多年的传统,家长们为王老师轮流供饭。
我家生活及其贫困,父亲因病无钱医治而英年早逝,留下哥姐弟妹一家五口人,生活的重担只压在妈妈一个人的柔弱肩上。轮着我家供饭了,王老师对我和姐姐说:“回去告诉你妈,别费心了,我到别人家去吃午饭,不必寅支卯粮。”姐姐对王老师恳求地说:“王老师,我妈妈上周就准备好了,您可一定要去!”
王老师看我姐姐邀请的语气和态度都非常坚决,就按原计划按时到我家吃午饭。他想不到的是:桌上除了自己种的新鲜蔬菜之外,中间摆放着一碗茶油煎的鲫鱼,松黄松黄,香气扑鼻而来。我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看见妈妈做了这么一碗“山珍海味”的好菜,让老师下饭,我当时双眼直勾勾盯上这碗实属罕见的“鲫鱼”,垂涎三尺,怎敢下筷子?妈妈拿着一双箸,不时转到老师的身旁,不断地搛菜往老师碗里送。隔壁一位伯母串门,也帮着妈妈劝说:“先生呀,今天您就别客气了,要领了小红妈妈的这份深情厚谊,这碗鲫鱼真是来之不易哪!”
伯母告诉王老师,我妈妈为了敬师,让老师吃上一餐满意的供饭,想上店铺买点肉等好菜,可是借不到钱。想来想去,想到了茶坑那口小水塘。跟生产队借了一架小水车,妈妈一人扛着这架100多斤重的小水车,足足走了五华里山路,来到山脚的小水塘边。车干了水塘里的水,站在齐膝深的烂泥里,捉鲫鱼。时令已是三九寒冬,塘里结着冰凌,水车干了,泥巴还混着冰碴。妈妈为了这碗鲫鱼,足足折腾了一天。
2000年,王老师已退休颐养天年了。2008年暑假的一天,我特地用小车去接王老师来我家做客。当王老师走进我家自建的环境优美、如诗如画的小洋房,看到我满头银发而红光满面的老妈妈时,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毛主席共产党让咱老百姓翻身得解放,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咱老百姓过上红红火火的好生活,新农村建设让咱老百姓住居天翻地覆大变样,你儿子生逢其时,为咱家乡争光争气,不愧为新时代深山里飞出的金凤凰呀!”
共进午餐时,我特地在满满一大圆桌美味佳肴中,清炖了一盆鲫鱼放在圆桌中间,陪王老师和妈妈细细品尝。
边吃边聊,借酒助兴,王老师深情地说:“每当我想起40年前那碗松黄松黄的鲫鱼,我就激动得浑身发热,在我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营养了我整个教书育人生涯。从教40年,苦尽甘来,现在生活好了,我品尝过厦门、广州等各地海鲜,在北京吃过烤鸭,赣味、川味、浙味等各式各样名厨名菜也曾领略过,但直至如今,最难忘的还是你妈妈那碗油煎的鲫鱼。那碗鲫鱼融入了你妈妈对子女的希望与爱心,融入了你妈妈对老师的寄托与敬意,我从中品味出人生的真正价值,品味出肩负的神圣职责。正是那碗鲫鱼,使得我终生为师无悔,终生为师不敢有所懈怠!”
妈妈举杯敬王老师,兴奋地说:“多谢王老师的辛勤栽培之恩,没有您在大山区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心耕耘,就没有我儿子美满幸福的今天!”
王老师神情异常激动,举杯站起来说:“我提议,咱们同干一杯,共同衷心感谢毛主席共产党,共同衷心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也祝小杨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王老师的一席话,又给我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是啊,今昔对比,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老百姓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仍然是个遥远的梦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我怎么可能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王老师因“一碗鲫鱼”而终生为师无悔,终生为师不敢有所懈怠!而如今,祖国和人民给了我们教师崇高的荣誉和地位,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人民教师”的神圣称号呢?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呢?
【乡村教师献礼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推荐阅读:
征文 最美乡村教师 郭兰芳08-31
幼儿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08-27
乡村教师项目培训计划08-01
乡村教师(师德演讲稿)11-15
刘慈溪乡村教师读后感09-18
《乡村女教师》读后感10-31
乡村教师节的发言稿06-17
参加上海“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有感10-10
202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关注乡村教师08-04
邗江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活动简报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