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拜师的故事

2024-07-07

莫泊桑拜师的故事(共8篇)

1.莫泊桑拜师的故事 篇一

《丰碑》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竟然未留一件棉衣给自已而被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朴素、自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人物形象饱满,读罢令人难以怀。那么,在《丰碑》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文中之情,从而从维持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呢?结合笔者两次教《丰碑》一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从学习任务走向学习需要。

《丰碑》一课重点突出,“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第一次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同学们回顾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以“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个问题突破全文,交待学习任务。这样一来,虽然从教的角度而言,本课的学习任务交待清晰,但是从学的角度而言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需要是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前提。那么如何激发学习需要呢?根据认知失调理论,设置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需要。因此,再教时,我对原先设计作了修正:首先让同学们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并思考——红军队伍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接着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后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着重理解“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属于谁呢?”这句话。自然而然,学生不禁要问,刚开始将军不是担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吗?现在怎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支队伍?这是为什么?这样修正,就把原来的学习任务变成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学习兴趣,拓宽了主体参与的面,当然有利于学生主体性能力的发展。

二、引导质疑问难: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究。

《丰碑》一课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将军情感的变化来衬托军需处长精神的崇高。第一次教学时,着眼于将军情感变化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我设计了自学思考题:将军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要求学生圈画有关词句。然后分别读议:将军为什么“愣了一下”,为什么“脸色严峻起来”,为什么“两腮的肌肉抖动着”,又为什么“愣住了”?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体味将军复杂的内心活动,从而引起共鸣。但从教学实践看,虽然激起了学生的情感,但是学生思维空间狭窄,又压抑了创新个性的发展。这是由于教师规定性的要求太多,造成学生只能被动参与学习。那么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呢?引导质疑问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因此再教时,我尝试把学习设计权还给学生,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到第12自然段并在不懂的地方打上“?”,然后集体交流质疑,教师将同学们都不懂的问题按课文的顺序重新排列并摘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一般来说,学生的问题有:当警卫员告诉将军前面有人冻死了,为什么将军只是愣了一下?为什么老战士牺牲时神态还那么镇定、安详?将军为什么要向身边的人吼?等;接着再引导学生读文,想象将军、老战士等人的内心活动并朗读体验。这样由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自然情更浓意更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倡争论辩驳:从单向交流走向多方合作。

《丰碑》一文中第12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个军礼代表着将军对军需处长最崇高的敬意,也代表着他对刚才发怒埋怨军需处长的自责、愧疚的心情,更为红军队伍中有这样的战士而自豪。为了进一步升华情感,理解课文内容,第一次教时,我设计了思考题:将军为什么向军需处长敬这样一个军礼?引导学生想象将军的内心活动。虽然学生也能积极思考,发挥想象,但对将军情感的感受不够深刻。这是因为这样教学学生只能内部自我协商,无法拓宽思路和想象空间。那么如何改善呢?强调主动的合作探究,自然能让学生从单向交流走向多方合作。优化问题设计,创设争论辩驳的条件是有效策略之一。为此,第二次教学时,我作了如下修正:首先让学生思考,读到这里你认为将军刚才应该不应该发火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将军刚才应该发火,因为他并不知道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而眼前有位老战士因没有发到棉衣而被活活冻死,当然要发怒;有的学生认为将军没有弄清事实的情况下大发雷霆而错怪了一位老战士,当然这是不应该的等;接着在辩论之前,让小组持相同观点的同学读议交流;然后分成两大组辩论;最后集体评议。这样一来,学生在争论中自然分组并多方交流,层层深入而又主动剖析将军的内心活动,显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莫泊桑拜师的故事 篇二

《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生活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学会热爱生活, 观察生活, 才能达到“慧眼细察出佳作”的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第二学段指出: “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第三学段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可以这样说, 学会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素材是习作成功的第一步。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的观察。

一、观察要有目的

学生平时在观察中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看后印象不深, 笔下写不出来。教学中, 要把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 生活中的景物, 发展中的事件……作为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如观察单幅图, 要分清画面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在具体描写时什么先写, 什么后写, 什么详写, 什么略写, 在动笔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观察多幅图, 要注意分析、思考画面之间的必然联系, 哪些内容清楚明了, 便于直接表达, 哪些内容隐含在画面之中, 需要认真观察, 启发想象, 才能理清画面主要内容。对每一个观察内容, 教师自己要先进行观察, 确定观察点, 了解一些具体情况, 做到心中有内容, 然后带领学生去观察, 使学生在未学之前, 就能把观察的对象、范围、任务了解清楚, 以达到集中注意力、克服盲目性的目的。

二、观察要有重点

在对事物有了比较清晰的全貌了解之后, 要抓住重点进行再观察, 否则观察就主次不清。比如在组织学生观看“跳绳比赛”时, 参赛学生有几十个, 不可能把所有参赛选手都观察细致, 我指导学生对比赛过程大致了解之后, 找跳得最好的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个人来细致观察, 包括动作、神态、语言等都要观察仔细。对于一次观察不够成功的同学再组织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第四次, 直到观察满意为止。一个学生观察后这样写道:“跳绳比赛在热烈气氛中进行着, 我班陆舒倩同学最为引人注目, 你看她的脚灵活地上下跳动, 绳子很乖地跟着一上一下地欢舞, 两只手也不由自主地跟着一上一下地摆动。最有趣的是她那高高扎着的两个羊角辫也凑热闹般地跟着摆来摆去……一切那么优美而协调。”可见只有突出重点, 细致观察, 才能使文章主次分明、惟妙惟肖, 才不会产生什么都有印象, 什么印象都不深的感觉。

三、观察要有顺序

在指导学生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的同时, 万万不可忽视观察顺序的指导, 否则观察得再细也是混乱的。由远到近, 由上到下, 由整体到局部等;反之也可。只有观察有序, 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有条有理地写下来, 否则会使人看了乱七八糟、糊里糊涂。因此, 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非常注重对学生观察顺序的指导。比如, 在指导观察一处景物时, 事先布置学生去实地观察一处景物, 提出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后认真思考:准备写哪一处景物?这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来写?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要把观察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 在交流中得到相互启发;最后拟写草稿, 教师巡视, 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指导的重点一是按一定的顺序写, 二是写具体。只要顺序合理即可。由于学生往往在表达顺序的过渡处连接不上或很生硬, 所以, 我不仅教他们要按顺序观察, 而且在成文时教他们如何恰当使用表示方位顺序、时间顺序的词语或过渡句。

四、观察要有感情

在观察过程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 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过程, 这是因为写作不仅要写观察到的人、事、物, 还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憎恶爱好及心理活动。只有带着情感去用心体验、认真观察, 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感受深刻, 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 才能感染读者, 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因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事物。如观察一棵树, 建议学生: (1) 看一看。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认真仔细地看, 随着光线的变化,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闻一闻。闻闻树皮、树叶, 你闻到了什么气息?想到了什么? (3) 摸一摸。摸摸树叶的纹理, 摸摸树枝的分叉, 你感受到了什么? (4) 坐一坐。你还可以在树下坐一坐, 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课堂上, 引导学生就观察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 要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 发挥自己的想象, 说出并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莫泊桑拜师 篇三

一天,莫泊桑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觉不生动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把功夫练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所获。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马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出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年轻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工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和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地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故事思索】

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恩赐,也是成功路上的助推器,但却不是成功路上的决定性因素。莫泊桑虽然拥有傲人的天赋,却从不放弃努力,而是比一般人更能吃苦,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是有原因的,除了天赋还要付出汗水与勤奋。

【适用话题】

天赋;成功;勤奋;刻苦……

4.莫泊桑拜师 篇四

一、抓主线,突破重难点。

文章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师生二人善教与勤学的特点,二是写

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教学设计时我是以第一条线索为主,重点品读福楼拜的品质,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写作方法,对于莫泊桑的品质只让学生浏览课文简单地谈体会。

二、深层挖掘突破重难点。

莫泊桑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这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先让学生从人物 品质及写作方法上谈体会,接着引导学生明白怎样观察生活,进一步理解福楼拜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初读课文,我不禁为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其中多处出现的细节描写,更突出人物高大的形象,不失为一篇写人的好文章,我感到在教学中不单要在感悟文字的同时走进人物的内心,更应渗透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正是缘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所以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浓浓的深厚情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一、抓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从细节切入,抓住“谈残腿”中的“笑”,“写板书”中的“转”,“放风筝”中的“乐”,教学生品词读句,感受人物形象。

在教学“谈残腿”部分时,启发学生思考刘老师以故事的方式谈自己的腿疾,而且是笑谈,这“笑”字的背后体会到的是什么?教学“写板书”这部分时,出示刘老师写板书的那段文字,通过对动词的理解,体会刘老师的敬业精神。“谈残腿”和“写板书”这两件事并不是课文的重点,所以我只粗略地抓关键词进行体会。“放风筝”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又和课题相关,所以也是课堂的着力点。这部分的教学我可以说是最没底的部分,因为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我总感到自己不能收放自如,不能将学生的理解引导到位,所以总感到有点慌。

另外,抓“泛”和“漾”这两个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的词,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

二、运用多种读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运用了多种读书方法,有个别读,齐读,引读等,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注重体验和感悟,或感受语言的美,或感受人物形象的美,或感受情感的美。如,在对刘老师放风筝、追风筝这段文字进行引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能将风筝放上蓝天,那一定是幸福而充实的。„„”“能像正常人那样追赶风筝,那也一定是幸福而充实的。„„”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理解。

三、对课外资料的运用

文中作者通过三件事中对刘老师的细致描写,加上饱含深情的文字,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但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刘老师?刘老师放飞的理想的风筝意义何在?我想,只要对作者生平的遭遇进行一番了解,就不难找到答案。作者坎坷的经历和最终能取得成功,是受到了刘老师的影响,和刘老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这段关于作者生平简介的文字,我认为是能在最后起到深化主题,提升人物形象的作用,也让刘老师的形象深深烙在学生的心里,甚至也能影响他们的人生。

教学过程中,无疑同样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教师的提问过于理性,使学生的回答好似贴标签,人物的形象也就不能突现;教师牵得过多,既然在上课伊始提出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抓细节描写来感悟人物形象,就应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毕竟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为教师的理性和牵制过多,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学生思维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思考,也影响了课堂氛围。

《孔子游春》这一课生动描写了孔子带领弟子趁着春天大好时光到风光秀丽的泗水河边游玩观赏的情景,展示了孔子巧借河水诱导弟子明理的丰富学识和大家风范,表现了孔子和学生间的真挚情谊。本文自然段比较多,比较散,教学时我主要抓住描写春天美景的第二自然段和孔子与弟子论水的第八自然段展开。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从两个层次引导学生:一是体会景色美;二是体会语言美:叠词、比喻、排比的运用。最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句式来描写“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开始抛下这个问题以为学生想象不出,可学生说得却非常得好,如有同学说“盛开的鲜花是她灿烂的笑容。”“流淌的小溪是她甘甜的乳汁。”“飘浮的白云是她洁白的裙子”“轻轻的薄雾是她神秘的面纱”等。学生们的回答让我吃惊,他们的想象力竟然这么好!看来,学生都是有很大的潜能的,有很大智慧的,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深入地进行挖掘引导。

教学第八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思考: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引导学生抓住“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孔子为什么要引导弟子观水呢?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便领悟到:孔子以“司空见惯”的流水为喻,引导弟子如何做人。由此不难看出孔子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老师。于是,我趁热打铁,说:“孔子其实在要求我们每个人努力做个真君子,那么,你们愿意做真君子吗?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王欣说:“我愿意,因为君子有志向,我也想做个志向高远的人。”高兴诗说:“我也愿意,因为君子心胸宽广。”陈小萌说:“我也愿意,因为君子有情有义,我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学生们都在表达自己做君子的愿望。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两个重点段。

第一个重点段是第二节,特别是“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仿照再说,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开始还以为学生不易说准,可学生说得却非常得好,如有同学说“盛开的鲜花是她灿烂的笑容。”“流淌的小溪是她甘甜的乳汁。”“飘浮的白云是她洁白的裙子”“轻轻的薄雾是她神秘的面纱”等。我感觉学生都是有很大的潜能的,有很大智慧的,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深入地进行挖掘。

第二个重点段是“孔子谈水”,在教学这一重点段时,我用“之所以说水有德行,是因为它――”“之所以说水是真君子,是因为它――”用这两种句式,让学生从心里真真实实地明白孔子的一番话的道理。而对于水还有什么特点,我引导学生进行深挖,这本是一个难点,没想到数分钟后,学生还是给我带来了惊喜。

这段优美的景色描写,还有富有哲理性的谈话,我尽情地引领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再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达到诵读。

教学反思:

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其中,孔子论水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诚如学生所说:水就是水,真有那么多特点?就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来讲,要由平常的水中悟出“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确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来理解这段文字,理解这段文字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呢?我试着从“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着手:对“水有德行”的理解,学生抓住了“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来谈,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长江之歌》及上文对泗水河的描述,从而来理解“水滋润万物”,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但水却无所求的精神,点明这便是“水”德行的一个方面:无私奉献。然后顺势引导,水的德行是不是仅仅这一个方面呢?让学 生结合“奔流不息”联想到水的“顽强、坚持不懈”的品格„„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以前习得的,它已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当这些旧知与课文内容相关联时,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文中的“新知”:原来,“水有德行”并不空洞,就是从水中悟出的它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品行啊!抽象的知识变得 具体形象,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接下来理解水有情义、有志向及善施教化便“水到渠成”了。像理解“水有情义”时,学生联系到《山谷中的谜底》,从中感悟水 “顺势而行”——处世要讲究策略,有时得适当退让、弯曲的道理;理解“水有志向”时,学生联想到了“水滴石穿”、《烟台的海》等文,感悟到“水的韧性”; 而理解“水善施教化”时,学生就是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来谈的,人们用水淘米、洗衣等等,理解它“荡涤污垢”的含义——用它的品行来影响熏陶他人,得到做人 的启示,这不就是水的“善施教化”吗?通过联想、推想、思考、分析,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特点,在学生头脑逐渐清晰,而且具体可感。由此,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真君子”,“真君子”会具备哪些特点?什么样的人才是“真君子”„„

教学反思:

以读入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情味主线熟读课文,读中感悟,揣摩课文前后的联系,感受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的浓浓情意。

一、敲开读的大门,张开听得翅膀,感受泗水春景。

新课一开始,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既串起了课文的脉胳,又让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在孩子们的心中鲜亮起来。然后通过一段极富感染力的引语,让孩子们在读中张开了心灵的翅膀。

二、扬起读的风帆,开启思的航程,感悟孔子论水

孔子关于水的论断教材中短短91个字,却充满哲理,发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它饱含着孔子对水的一往情深。引导学生潜入到文字当中,读懂孔子的“情”,领会孔子的“爱”,是重中之重。为了降低理解的难度,设计中通过“有情义”一句指导学法,然后让学生自读感悟。在深入文本之后,又通过练写、改变人称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走出文本,给他们一个更宽的视野,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这段话的内涵。通过这样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材料的学习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把“真君子”的形象牢牢印刻在学生的记忆中,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平台。

三、奏强度的旋律,激起说的乐章,感动于师生言志 由对水的“情”自然过渡到对“人”的情,在对孔子这片深情的感悟中,体会孔子的智慧,感受到孔子的“善施教化”。同时更是弟子们深深的感悟。

四、轻敲读的余音,回味读的乐趣,再体悟师生情意

5.《莫泊桑拜师》教案 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刻苦练笔、用心揣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4.写法指导:抓住特点后写人物。

3.2.2学时重点 评论

了解莫泊桑三次拜师经过,理解福楼拜对他的指导所说的话。

3.2.3学时难点 评论

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从三次指导中,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用心揣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3.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评论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拜师的态度应该虔诚一点,再读。

2.请同学们打开自备本,听写三组词语。提笔就是练字时,注意写字的姿势,凝神静心写好每一个字。3.默写三组词语:(课件出示,对照纠正)

孜孜不倦

焦急万分

一无所获

万般无奈

全神贯注

用心揣摩 谁来有感情读读这三组词语? 活动2【讲授】走进莫泊桑的三次求学 评论

1.这三组词语有什么特点?(提示:放到文中,和人物有何关系。)

借助三组词语,简要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2.我们知道,莫泊桑一共去了福楼拜家里几次?(三次)谁能用文中的话告诉我莫泊桑为何要拜师呢? 交流出示,指名读:

①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②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所获。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

③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3.莫泊桑接二连三地想福楼拜请教,读着这三句话,你看出莫泊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预设:抓住关键词“酷爱写作、孜孜不倦、焦急万分、看了一天、连续看了两天、天天、全神贯注„„”体会莫泊桑的热爱学习、勤奋刻苦。4.有感情地齐读三段话。

活动3【讲授】走进福楼拜的三次指导 评论

过渡:好学的莫泊桑一连三次登门拜访,每一次福楼拜都给予了他哪些教导呢?认真细读福楼拜指导的话,从中你能发现哪些写作的奥秘? & 交流第一次,感悟“勤学苦练” 1.单独出示第一次,指名读。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板书:肯吃苦,勤练习2.借助学习的名言,说说这个道理。

3.福楼拜是如何告诉莫泊桑这个道理的呢?

板书:直截了当 比较:要是不用“直截了当”的语气,换做“委婉”的语气可以怎么说呢?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回答)①“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②“这个问题嘛,也不难,如果你能把功夫练到家,应该就可以了。”福楼拜委婉的说。发现:直白简洁,不掩藏,不拖泥带水;大师水平高,看问题透彻,有针对性„„ 4.谁来直截了当地读读福楼拜的话?点评。

5.小结:福楼拜直言不讳,愿意提携后辈,彰显着大师风范。

6.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师读旁白,女生读莫,男生读福)要注意他们两人说话的语气。

& 交流第二次,感悟“仔细观察”

过渡:福楼拜明明已经按老师说的话做了,可是仍觉得没什么好写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莫泊桑第二次拜访老师的部分。从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写作的奥秘? 1.福楼拜是怎样回答莫泊桑的?

板书:滔滔不绝 2.老师看到的马车和莫泊桑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小结: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写,能不能发现,其实就看你会不会——观察 原来,一开始福楼拜所说的看,就是仔细观察的意思。板书:仔细观察 3.福楼拜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莫泊桑? 举了一连串的例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让他自己去感悟体会。让他自己去揣摩,记得更牢固。印象更深刻。你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老师?(福楼拜的想教、善教、乐教)

板书:循循善诱

4.仔细看看这段话,最吸引你注意力的是什么?(九个问号)有时候,一个标点能看出人物的心情,何况九个? 出示练习:福楼拜___________地说:“„„”(激动、甚至有点生气、语重心长„„)激动什么? 气什么?(气莫泊桑不理解他的话)福楼拜的生气,不单单体现在这九个问号上,还体现在——三个不,一个感叹号上。师生配合朗读,读出福楼拜的激动和生气。

5.指导朗读。你们能试着用刚才所说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吗? 6.引读第八自然段:老师说的话像烙印一样深深印在莫泊桑的心上,从此莫泊桑天天„„全神贯注地„„从中获得了„„写了„„于是„„

&、交流第三次,感悟“用心揣摩”

过渡:那第三次指导,福楼拜对莫泊桑的要求是什么呢?你又能发现什么写作的奥秘? “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板书:抓住特点

1.什么是抓住特点呢?福楼拜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 师:那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说: 出示:所谓抓住特点,就是你要描写_____,就要努力去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怎样抓住特点来写呢?福楼拜又举了一个例子,解释“画家的手法”。画家能够让我们看到他的画就能发现人物的特点,画家的手法就是能够让我们看到文字,就能想象出人物的特点。

板书:善于描写

出示练习:用画家的手法,把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现出来,让读者看了,不至于同_________混同起来。

3.我们来欣赏一下莫泊桑经过勤学苦练,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后写的人物。出示:选自《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都德)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褐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时常眯缝着他的眼睛,习惯性地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左拉)他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一副朴实的面庞。在他那很发达的前额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十分尖锐,透着探求的目光。先想象,再看图片 师:这就是抓住特点。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5.小结:福楼拜三次指导,教会了莫泊桑要写好文章,必须勤于练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三次指导,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也是一种循循善诱。正是有了福楼拜的精心指导,莫泊桑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文学家。6.出示作家卡片。

活动4【活动】练笔 评论

1.今天,我们跟随大师莫泊桑从福楼拜那里偷学了写好文章的奥秘,怎样才能写好文章呢?(看板书说)先观察再写一写我们教室里的成员,看你能否抓住人物特点,让人一读便知。2.学生交流。

活动5【作业】拓展延伸 评论

6.莫泊桑拜师(正) 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莫泊桑三次拜师,福楼拜对他的指导所说的话。

难点: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从三次不同层次的指导中,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用心揣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带着虔诚的态度)

2、听写词语:简陋

烙印

吆喝

咖啡

(提醒学生:起笔就是练字时,你们写字的时候可要注意写字的姿势,要凝神静所地写好每一个字。每个词只报一遍。)

3、同桌交换批改。批改时注意两点a、看他的字是否写正确,b、看他的字写得是不是漂亮。把你认为写得漂亮的字用圈圈出来。

4、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文章,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5、是的,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浓缩在这个题目当中。刚才这位是学围绕着拜师,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得非常清楚明白。那莫泊桑几次去向福楼拜求教的?

(三次)每次去是为什么而去的?

6:。同学们,莫泊桑三次去求教福楼拜,而每次去福楼拜都详细地进行了指导。那么,请同学们浏览一下文章,想一想,福楼拜三次指导,都是在指导莫泊桑干什么?(三次都在指导莫学会观察。)

7、是的,老师三次都是在指导莫泊桑进行观察。是啊,看来要把文章写生动,光读书还不够的,还要把观察的功夫练到家。指导莫泊桑进行观察的这个“观察”是个中心词,我把它写在黑板上。

二、精读感悟福楼拜三次指导莫泊桑的话语。

过渡:同学们,福楼拜三次指导的那些话语耐人寻味,下面请就同学们用心揣摩福楼拜三次指导时所说的那些话,看看你能从福楼拜三次指导的那些话语当中体会到什么?你可以边读边拿出笔来,把你的体会简要地写下来。要提醒大 家注意的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交流:你从福楼拜的话语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1、第三小节:“这个问题很简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写作的时候,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才能写出生动具体,有特色的文章,)

出示:他关注的是这一句,这一句话中有一个成语,是什么?(直截了当)从这个成语当中,你有什么体会没有?(福十分的干脆。对学生很不客气,一点不留面子)对啊,对学生毫不留情,这就是大师的一种直率。(是人下很有耐心的老师)是啊,他一语中的一下子就看出了莫泊桑写作中的问题。

2、第五小节“这就要肯吃苦„„”

(这句话说明了写作要日积月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把作文写好的,而且要细心观察。)

是啊,只有详详细细地记,而且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才能够,——写作好文章。

3、第七小节(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

同学们看看这段文字,这是福楼拜第二次指导莫泊桑是所说的话语。你发现 了没有。这段话很特别,看看特别在什么地方?(九个问号,两组对比,开头一句和最后一句一样的)

同学们,对于这段话,福楼拜滔滔不绝地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他为什么是用问题来问莫泊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他呢?(让他自己去揣摩,让他自己去悟,这样指导,莫会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指导朗读:是啊,这就是大师,这就是大师的高明之处,当别人有疑惑的时候,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他,而是去引导他,来启发他,这就是最好的教育。谁来当一回福楼拜,来滔滔不绝的把这段话读一读? 同学们,大师指导莫泊桑的这一连串问题,对莫泊桑有没有印象呀?我们来一起读读。(福楼拜滔滔不绝„„)

有没有印象?什么印象?

4、第九段:“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这段话我刚才看到许多人都批注了。对于这句话还有谁要说?(写作要能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地步)。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福楼拜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神情是怎么样的?(微笑)为什么微笑?

是啊,同学们,在这篇文章当中,只有“微笑”这一个词是描写福楼拜的神 2 情的,这个词语,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刚才这位同学说了,你觉得福楼拜微笑还有什么原因?

指导朗读:(因为莫学会了观察,为他高兴)是的,为他学会了观察,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同学们,细微之处见真情呀,你看一个微笑就让我们看出了一位文学大师对后备的关爱和勉励。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一起读。

5、第九节(对你所要写的东西„„),是啊,福楼拜把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告诉了莫泊桑。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就是要我们,在写的时候要看清,如果别人发现了,别人写过了,你再来写,行吗?同学们,其实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对于写作来说太重要了,这是写作的生命力所在。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福楼拜为了说清楚这一点他是怎么来说的?你再读读文章。

(福楼拜是通过举例来说的。)是啊,举例是最好的说明。福楼拜举了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谁来念?第二个例子谁来念?

请大家想一想,福楼拜在这里为什么要举这两个例子来说呢?(因为这样能使莫理解更深刻,更彻底。还有吗?因为这三个东西都是很平常的,平常人很难发现他们的特点。然而,他让莫去发现这些平常人不容易发现的特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会很引人入胜。)

总结:你看,福楼拜举的这两个例子是很平常的,但是他能从平常当中发现不寻常,大师把他所知道的东西都传授给了莫泊桑,这就是大师的一种风范。

同学们,在这里,福楼拜说了要用画家的手法来写,那么什么是画家的手法呢?我们来读一读莫泊桑写的一段关于左拉的,大家把这段放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什么是画家的手法。(生自由大声读)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切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选自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你觉得莫泊桑 的这段话写得怎么样?(他将左拉的神态写得十分细致,看了能让人联想到这个人长得什么样子)这就是画家的那种手法来描写事物的特点所产生的那种奇妙的作用。(莫泊桑通过 这段话把左拉的各种面貌细节,反映左拉精神的细节写得非常传神精彩。)是的,看来我们要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来描写 3 事物的特点,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基本功。

好,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对你所要写的„„”,再读,好,刚才我们交流的是第三次指导,三、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交流了福楼拜三次指导莫泊桑的那些话语,通过福的三次指导,莫一开始的问题解决了吗?一开始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这个问题解决了吗?那么在福的精心指导下,莫在文学上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我们一起来把最后一段读一下。读完了最后一段,我们再来读一读,书后面的这张作家卡片。来感受一下莫在文学上的成就。自已读。

读了作家名片,你有什么感受要说的?(我觉得莫之所以成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与指引。通过莫拜师的故事,我知道了,勤奋观察,认真积累,仔细写作,是提高写作的必经这路。)

是的,同学们,莫泊桑这将近300篇的短篇小说,大都是在1880年到1890年这十年中创作的,也就是在他师从福七年之后,是他30岁到40岁之间写成的,莫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文学大师屠格涅夫说:“莫泊桑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杰出的天才”,伟大的导师恩格斯说:“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同学们,现在你知道莫在文学上的成就怎么来的吗?(不仅是因为他受了福的指导,而且是他自己勤奋努力而成名的。)他实际上是说了两点,第一,是老师的教,一个是他自己的学,两方面都不可少。一个善教,一个勤学。

同学们,1880年对莫来说 是不寻常的一年,因在这一年当中,他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创作了《羊脂球》,这满含柔情,的完美的作品使一举成各,挤身于大师的行列,可是你们知道吗?就在这一年,他师从多年的恩师,文学大师福却离开了他。假如你就是当时的莫泊桑,对于恩师的离去,你将怎样来追忆他呢?请你联系文章的内容,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同学们,对恩师的追忆应该是满怀深情的,谁来念? 交流:生

1、生2 是的,同学们,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其实我们这个单元 的四篇文章,都是关于师恩的,我相信通过 这篇文章的学习,通过另外三篇文章的学习,对于我们即将毕业的同学来说,一定会对师恩的理解和感悟更加的深刻。

四、总结写法:

同学们,我们再来说说这个题目。同学们,这篇文章为我们成功的刻画了莫、福这对师生的形象,请大家再回顾一下课文,看看文章是通过什么来刻划这两个人的。(语言)

其实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他们的对话,语言描写是这篇文章的 4 最大特色。人们说“言为心声”,其实语言描写最能够灵活而直接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文章已学完了,但是我们对这两位大师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能够象莫那样,把福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肯吃苦,勤练习,持之以恒,把写作的功夫练到家,也希望你们回去之后,读一读这两位大师的作品,从中得到一些滋养。

板书:莫泊桑拜师

观察

勤学

7.莫泊桑拜师的故事 篇七

朗读是老师们进行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手段,《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为了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老师带领学生反复练读,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缺少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升,学生总是在一个平面上滑行,只是为读而读,没有达到朗读应起的效果。

案例: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悉心指导,表现了莫泊桑对所酷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

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有这样两个教学片断。

片断一:

本篇课文内容比较长,教学中我紧扣莫泊桑三次登门求教,福楼拜指导时说的重要的三句话展开教学。教学第三次登门求教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弄清写作需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然后行了如下的教学。

师:在这段话中,还有一句话也很重要,是哪一句?

生:是这句话:“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师:为什么觉得这句话很重要?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写作,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生:结合我自己作文的体验,我觉得只有坚持,才能把作文写好。

师:提示语的准确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神态、动作,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本文中大量出现,但这句话却少了提示语,这为提供给我们一个练习的机会。

出示: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 )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生: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意味深长地)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师:填这个词,你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福楼拜想告诉莫泊桑,取得进步不能骄傲,需要坚持下去。

师:你能把这个意思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学生再次读这句话,注意突出“意味深长”这个词,感觉是在告诫。

师: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生: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高兴地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师:你为什么这样填呢?

生:看到莫泊桑取得了进步,福楼拜感到很高兴。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朗读的语气充满了高兴、开心。

师:福楼拜在高兴之余,还注意提醒莫泊桑不能骄傲,后面这句话该怎么读?

学生再次读这句话,前半句读出了高兴,后半句又语调一转,提醒莫泊桑不能骄傲。

……

片断二:

课文第三段,交代了莫泊桑经过努力,终于写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在学生理解到这一点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这样的一段教学:

师:这一段不仅点出莫泊桑拜师的结果,更是福楼拜写作经验的总结,谁来帮他总结,用这样的句式练说:

出示填空题:你要想( ),就得( )。

生:你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就得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素材。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想告诉我们莫泊桑在福楼拜指导下成为大师这件事吗?

出示:我要想( ),就得( )。

生:我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就得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素材。

师:你能明白这一点,相信你也能做到这一点。你们明白了吗?

出示:我要想( ),就得( )。

生( 齐) : 我们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就得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素材。

反思: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已为广大老师所接受,但到底该如何进行朗读的指导?怎样的朗读指导才是有效的?则显得办法不多。在片断一教学中,我紧扣关键句,引导学生加提示语,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人物在说这句话时的内心感受,为学生下面的朗读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于无形之中进行了朗读指导,不感到机械生硬。从朗读的效果来看,学生很自然地把需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了,远比老师要求学生读出什么感情来要好得多。

8.莫泊桑拜师-秦立武 篇八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批读文,既要从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又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体会,边批准的学习习惯,可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句子作批注,学会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文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着。本文按事情收展顺序,写了莫泊桑三次向福楼拜请教的事。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第一次莫泊桑酷爱写作却平平常常,向老师请教文章怎样才生动?然后是莫泊桑觉得观察后仍设计好写的,再去请教老师。第三次是将观察所写出的作品请老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读福楼拜的话,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中弄明的观察,写作的方法。从福楼拜的三次谈话中,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目的、讲方法;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情境中去细心观察体会,发现其不同特点,并把它写下来。莫泊桑正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才写出了许多世界名着,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用这样的方法去观察,用这样的方法去写作。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3.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 之路。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感悟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五、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学生收集相关人物的文字、图片资料。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简陋”、“烙印”等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孜孜不倦”、“直截了当”、“万般无奈”等成语。

2.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并初步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提供联想词语:作家

小说

法国

于勒,学生展开联想,引出人物。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莫泊桑。板书课题。3.围绕课题质疑。

二、检查初读,整体感知。

1.解疑:(1)拜谁为师?(2)结果如何? 2.课件出示文字和图片:简介莫泊桑、福楼拜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合作探究,精读品味。

1.课件出示探究内容:

认真默读课文,思考:看看几个自然段是写莫泊桑拜师的?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每次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抓住关键词语、句子认真体会。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3.班级交流,教师重点点拨,适时板书。

第一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 福楼拜实在舍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 福楼拜为什么不说是你的功夫不行? ③ 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③小结:从第一次拜师我们知道了莫泊桑是个(虚心求教)的人。福楼拜对待学生(直言不讳)

第二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好写的呢?”

1.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从一个感叹号和一个问号,你又读懂了什么?(三个不中可以看出福楼拜首先以三个“不”字毫不留情地否定了莫泊桑的错误看法,特别是后两个“不”字连用并辅之以感叹号,加重了否定语气。)

2.“怎么能说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是个什么句子?什么意思?福楼拜为什么这样说?

3.老师看到的马车和莫泊桑看到的一样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老师不仅是看马车,他还看到了不同样子的马车,不同天气下的马车,走不同的路的马车,甚至还看到了驾车的人。)(你看和学生相比较而言,老师看得是更加仔细。它们中有作为老师的严厉,有对莫泊桑的轻微的责备,但更多的是耐心指导,循循善诱。)

4.福楼拜一连用了9个问句,想想他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既严肃、亲切之中有严厉,有耐心,善于有步骤的引导和教诲—循循善诱)

指导朗读。第三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1.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2.福楼拜还告诫莫泊桑什么?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作者独具慧眼,超越一般,写出自己的独有特色,与众不同。抓住事物的特点。)

3.“比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福楼拜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是啊,正如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不仅要仔细,还要用心揣摩,体会他们的独特之处,抓住他们的精神本质。

学生朗读。

小结: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让我们牢记福楼拜老师的教诲,出示:(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4.拜师的结果怎样?

是呀,“功到自然成”,最终莫泊桑成了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于世,例如《项链》就是一篇举世闻名的名作。5.补充阅读:阅读着莫泊桑拜师的经历,我们再来看看他的成长足迹——

骑马出去跑一圈,一两个钟头之后回来,记下看到的一切,按此方法锻炼观察力。1年

1873年师从福楼拜-------1880年正式发表作品 7年

13岁开始写作----------30岁登上世界文坛 17年

四、合作探究,总结全文

1、莫泊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启发?

五、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篇莫泊桑的小说。

六、板书设计:

莫泊桑拜师

肯吃苦,勤练习

仔细观察 抓住特点

七、教学反思

上一篇:高考文言文真题译文下一篇:有一种感动作文400字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