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2024-08-13

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精选9篇)

1.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篇一

xx镇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县政府《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县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镇政府高度重视,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硬件投入、强化软件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搭建了为民服务的新平台,进一步提高了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了行政能力和政府公信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了镇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为确保镇村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镇政府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全镇镇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安排,同时成立了由镇长xxx同志任组长、副镇长xx同志任副组长。各站、所、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xxx同志对政务中心进行日常管理、监督和协调,进入中心的各部门同志按照便民、公开、高效、依法行政的原则,制定并下发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分管副镇长担任政务中心主任,并配备了专职政务中心副主任。

(二)加大硬件投入,努力配齐配全各类硬件设施

镇政府按照建设标准要求,不断完善为民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投资9万余元,单独设立了4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大厅,购置了办公桌椅,配备了电脑、固定电话、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触摸查询屏、饮水机各一台,为中心开展工作提供了基础条件;在进驻单位设置上,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在镇

为民服务中心服务大厅设置民政、残联、计生、村建、国土、林业、劳动保障、农经、畜牧、农科、水务11个服务窗口,进驻工作人员22人,同时设立了派出所、财政所、卫生院三个分中心,全镇12个村(居)委会分别建立了村级服务代办点,明确了12员代办员,同时挂上了由县统一要求制作的代办点牌子,全面完善了镇村为民服务网络。

(三)注重软件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办法

为确保镇为民服务中心和各村代办点高效运行,切实提高服务质量,镇政府在借鉴兄弟乡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并制定了马街镇为民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建立并跟踪落实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了对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代办点的具体管理措施,同时制作并上墙了为民服务中心简介、组织机构示意图、进驻项目一览表、进驻窗口工作人员公示栏、工作职责、服务承诺等事项,各村(居)委会也分别制作上墙了代办员信息公示栏、代办点简介、代办员工作职责和代办项目一览表;全镇11个进驻单位、3个分中心、12个代办点均制作了办理(代办)事项登记册,实现了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告知、阳光操作、限时办结的服务目标。同时我镇利用星期天农民赶集的日子在镇服务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平时由刘小江负责件和解答。

一、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情况

我镇为民服务中心于2010年3月14日正式运行,到2011年11月止,累计受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10145件,受理10145 件,办理 10104 件,办结率 99.58 %。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镇镇村政务服务体系自投入运行以来,收到了良好实效,充分发挥出了政务服务体系为民办事、服务群众的功能,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镇的政务服务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费紧缺,有限的投入难以保障工作的高效开展。从起步建设到正式运行,镇政府举债投入9万余元加强软硬件建设,在运行过程中,镇政府节衣缩食保障正常运行,但有限的投入始终难以满足全镇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虽然镇政府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了对为民服务中心、代办点的职责、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宣传,但由于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政务服务不理解不深不透,部分群众仍存在不信任的心理。

(三)制度的落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自运行以来,镇政府不断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但在制度的落实和跟踪问效上还做得不够,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关心、教育和管理方面仍需加强。

四、下步工作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镇政府将紧紧围绕剖析到的问题和不足及县人大各位领导提出的检查意见,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规范和优化服务。

(一)积极向上级争取,多方筹资,为镇村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提高企业、群众对镇村政务服务体系的知晓率;

(三)进一步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及代办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坚持依制度管人、按制度办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提高便民为民服务水平。

xx镇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2.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篇二

武汉市人民政府: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优化服务机制, 促进行政审批集约化

落实应进必进, 实现审批部门集约化。推进各区审批部门统一进驻政务服务中心, 实行“一门式服务”。

推行职能归并, 实现审批职能集约化。将部门内部分散的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 向一个科室集中, 向政务服务中心一个窗口集中。

推进网上审批, 实现审批过程集约化。

二、创新服务理念, 促进服务措施人性化

推行预约服务, 延长办事时间。民政、公安等14个窗口服务部门推行节假日预约办公制度,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坚持在节假日提供全程服务。

推行全程代办, 提供贴身服务。在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行行政审批全程代办, 设立全民创业咨询台和服务窗口, 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证照代办等服务。

推行超时默许, 严守承诺时限。对除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以外的行政许可事项, 试行超过审批时限即视为默认许可的办法,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三、加大服务力度, 促进服务平台多元化

搭建创业平台。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 出台相关意见及配套政策60余项;设立了15个全民创业示范基地;每月举办一期“创业武汉”系列公益培训等。

搭建对话平台。开通“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平台, 市、区覆盖企业1105家;建立市、区领导对口联系企业和定期对话制度。

搭建资金平台。设立市级全民创业专项资金5000万元、区级1.4亿元;累计安排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支持建立市级中小企业服务超市、教育中心、信息化推进中心等机构。

四、规范服务行为, 促进权力运行透明化

深化政务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

咸宁市人民政府:深入推进阳光政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一、注重优化服务机制, 在效能政务建设上求实效

立足“便捷、统一、高效”的基本要求, 深入推进效能政务建设。一方面,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力求做到“审批事项最少、办事环节最简、申报资料最省、办理时限最短、收费标准最低”。另一方面, 加强行政效能机制建设, 努力实现“提质、提速、提效”的目标。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 严肃查处公务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二、注重完善服务平台, 在便民政务建设上求实效

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取向, 深入推进便民政务建设。一是全面提升服务中心建设水平。着力抓好各级服务中心建设。市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土地招拍挂中心、行政效能监察中心“五位一体”。二是不断拓宽民意表达渠道。系统推进政府网站、市长信箱、行风热线等政府公共网络平台建设。三是努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市教、科、文、卫等方面支出年均保持45%以上的增幅。

三、注重改进服务方式, 在透明政务建设上求实效

以“利于决策、利于管理、利于服务、利于监督”为重点, 深入推进透明政务建设。

四、注重严明服务纪律, 在廉洁政务建设上求实效

3.电子政务助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篇三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政府

一、电子政务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

电子政务对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作用,集中表现在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电子政务使公众通过电子化的渠道,迅速获取政府信息与服务,使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通过电子化渠道进行沟通与互动,为政府满足公众需求,提供服务管理平台。

1.电子政务提供了新的政府理念。以服务为目的,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有效实施,可以为政府提供新的理念,即确立“以民为本”、“社会为本”、“权利为本”的政府理念,并积极引导政府组织机构的变革、权力分配的调整,把政府的组织形态,从传统的金字塔形的垂直结构,转变为权力分散的扁平网状结构,实现政府职能由控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2.电子政务提供了全新的政府服务模式。随着电子政务技术的运用,要求政府创新服务模式,使政府的公共服务更快捷、更公平、更直接。同时,电子政务为政府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与安全支撑,从而逐步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的政府服务模式。

3.电子政务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通过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是世界各国加速推进电子政务的主要目的。电子政务通过采用网络化、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向全社会提供准确、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通过协同政务、一站式服务等,改造政府业务流程,通过建立和培育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机制,有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减少公众与企业组织的办事程序,减少政府办公成本,促进社会的民主化,使公众获得及时满意的各种服务,大大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二、我国电子政务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电子政务在全球政府信息化的浪潮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重视不够。目前的行政体制下,许多事情是领导重视则势如破竹,领导不重视则寸步难行,政府网站建设也不能免于这条“潜规则”。原因主要是政府网站建设缺乏考核评价机制。只要一个行政单位设立了网站,就算是完成了“政府上网工程”,而随后的网站质量、运行效果根本没有人考核。其次是某些领导电子政务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也是政府网站建设“热度”不够的原因。

2.网站重复建设严重。目前,从中央各部委到县级以上政府,全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已有上万家。而这些网站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混乱,重复建设严重,死网、呆网大量存在,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期,电子政务建设在各个部门和地区并未齐头并进,有的出于利益考虑,贪大求全,盲目追求所有权,不愿利用或者提供已有资源,造成重复投入和重复建设。

3.形象网站现象严重。有些政府网站只重外包装,不重实效。有的纯粹是为了所谓“面子工程”,注重表面,服务意识淡化、信息长时间不进行更新,主要表现为“重投入,轻服务”,“重建设,轻维护”,仅仅把电子政务项目作为“形象工程”的一部分,没有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网站交互性不够强,政府包括职能部门的网站成为形象工程的牺牲品。

4.专业人才匮乏,队伍建设总体水平偏低。许多单位负责电子政务开发、建设、运维管理的技术人员十分匮乏;有些机关工作人员计算机知识水平比较低;不少地区引不进、留不住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匮乏导致政务机关在电子政务建设上被牵着鼻子走,在硬件建设上类似系统被重复建设,在软件建设上则完全按照系统开发商的意志来开展系统开发,造成开发出来的系统不具有开放性、兼容性且不准确、不符合实际需要,从而影响了电子政务工作的稳步、健康发展。

三、完善电子政务,助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1.领导重视,强化交流互动,发挥政府门户网站的桥梁作用。政府门户网站不仅是一个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平台,也是一个了解民情、听取民意的窗口。对于政府门户网站设立的论坛留言、谏言建议,各单位各部门领导要重视,必须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及时报告领导,传达给相关部门审核处理,并在网上反馈。尤其针对那些公众反响最强烈、评论意见最多的焦点问题,应及时地给予解决或答复。对网络上不实的、误导的言论,也应该及时予以澄清;要逐步开通职能部门与公众的在线对话渠道,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实实在在地为公众服务。

2.加快建设政务内外网平台,促进部门协同工作,形成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一体化电子政务建设道路。针对目前我国政府网站的信息孤岛现象,各个部门网站之间、部门网站与门户网站之间的相互封锁,彼此不能互联互通,造成了巨大资源的浪费。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对于关系全局的网络平台、安全平台、数据库、交换中心等,必须统一建设;各个部门不能各自为政;部门可以构建自己的业务系统,但这个系统必须在统一的平台上来对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即开发利用“一群网站”的资源,建立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的主站,以部门级网站及其应用为基础支撑的若干子站,形成若干主站与子站集成的网站群体系。这种建立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的“政府门户网站群”是目前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思路。

3.“ 以人为本”的政府门户网站,突出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以服务公众为中心成为政府门户网站的核心价值,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实效为目标。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效果也主要以公众的反映来衡量,充分体现政府服务意识。要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政府网站建设,根据现在人民群众反应比较强烈的食品、药品问题,同有关部门积极地推进食品药品生产的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电子监管,提高药品和食品的安全检测分析、信息通报、预报预警、查处能力;要围绕现在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的住房问题开展信息化建设。

4.提升素质,加强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包括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者及技术人员的建设。首先,考虑IT 人才紧缺的实际,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优秀专业人才从事电子政务工作。其次,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改善现在“政策理论型”或“笔竿子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再次,通过强化对口支援的方式,为老、少、边、穷地区短期输送专业人才,或通过定向委托培养的方式,为老、少、边、穷地区长期输送专业人才。在倡导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今天,政府职能部门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电子政务为此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将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健,吴雨峰.试析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及措施[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3,(4).

[2]姚国章,吴倚天.中国电子政务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NO.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王浣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陈小筑.电子政务助力服务型政府建设[N].天津日报,2007-09-21.

4.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篇四

1、从夯实基础工作入手,推行行政效能建设

按照市政府完善政务建设的要求,中心办公室多次组织召开了窗口工作人员会议和进驻中心的24个职能部门领导会议,认真传达和学习了市县两级关于行政效能建设的文件以及改善软环境会议精神。中心办公室明确了行政效能建设要上台阶,必须打好坚实基础的认识。我们着重抓了窗口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

(1)抓思想建设,树立牢固的服务理念

我们组织窗口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通过编制计划、专家授课、集体辅导、本人自学、考核测试五个阶段,由中心统一出卷进行了考试、评分、总结,强化了全员的法律意识,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法行政的理念,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

(2)抓能力建设,培养一支能力强,业务精的工作队伍

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本领,中心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审批平台软件使用技术培训,计算机操作培训和测试以及打字比赛,工作人员能熟练操作电脑,输入文字,编辑排版,使用审批软件,提高了全员的业务素质。

5月4日上午,在县委节园召开了全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专题会。会后,各单位特别是各进驻单位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纷纷到政务大厅视察本窗口工作,并主动和政务中心协商、沟通,提出下一步彻实解决各自进驻窗口的问题。县爱众水务公司派驻3名窗口工作人员(其中一名为科长)进驻中心,同时调整办事流程,彻底杜绝两头受理现象发生;县发展改革局调换了一名业务精、项目熟的工作人员,并对原有项目进行了充实、调整。县民政局对新政务大厅的办公场地进行了勘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县水利局、县工商局、县畜牧局等单位都派员到中心协调,部分单位调换、充实了窗口工作人员。通过两个建设为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业务基础。

(3)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形式

严格按照《邻水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设施规范与标准》要求,做到大厅整洁美观,办公设施整齐,标牌制作统一,便民服务周到。

制定了《邻水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标准》,对工作人员仪表仪容、礼貌用语进行定期培训。

颁布了《邻水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设置及工作人员管理规范》,规范了窗口设置,规范了工作人员管理。

4月29日,县委书记曾长东到中心调研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按照曾书记的指示,5月1日,中心召开专题会议,针对目前窗口人员存在的行为不够规范,工作服装不统一,窗口设置不够科学等问题,讨论通过了邻水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试行),并庚即下发到各窗口和各进驻单位,并已文件形式报告县政府以统一解决中心工作人员服装问题。

2、以创新服务方式为突破口,促进行政效能建设

行政效能建设涉及的工作面很广,环节很多,关键是要抓住切入点,才能有效推进。

(1)拓宽领域,创新方式,加大行政提速力度

①坚持一边办理,实行阳光作业。对进驻中心的24个部门的381个审批服务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门式审批,一门式服务,一个窗口收费,避免人民群众来回跑。新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搬迁后,物价局、计划局、工商局、国土局、建设局(房监所)、卫生局、民政局、环保局等单位将审批项目整体移进中心。新中心对引进中心的项目将实行六个公开、六个公布。六个公开即服务内容公开、审批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六个公布为向社县公布、在网上公布、中心大屏公布、触摸屏公布、楼层宣

传牌公布、办事指南公布,使人民群众办事放心,办事舒心,办事省心。比如说:居民某某到教育局窗口申报社会力量办学,在教育窗口拿证以后,就可以直接到民政局、工商局等窗口办其他手续,这一条龙办公既省事省时又时效高效。

②实行市县中心联网,提高即时办结率。为了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新政务服务大厅建成后,中心除按要求为每个窗口开通局域网,设审批平台外,还将为各个窗口牵光纤网,使中心窗口与县职能局和市职能局联网,可以当场为纳税人办理各种证照。地税、国税窗口办理登记证由原定的一个月提速到现在可当时发证;国土规划窗口网络与市局、县局各个科室相连后,个人土地证可以在30分钟内拿证;公安窗口现场办理临时身份证;工商窗口与市局联网审批,登记局长在中心现场办公,工商执照40%可以当日拿证,需要现场踏勘的次日拿证,将受到企业的欢迎。

③完善服务措施,推行超前服务。为方便群众办事,中心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分别设立咨询台,引导群众到窗口办事;二是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对需要在休息日和下班后办证的,只要预约就有人接待;三是实行特事特办,对有特急要求的企业,由中心协调,马上办理;四是对所有与审批办证有关的新政策、新标准,在第一时间内制作好宣传展牌对外公布,及时告知办事群众;五是工

作人员相互熟悉业务,便于协调配合,回答咨询;六是急企业所急,开展超前服务。

④建立监察系统,推行可视监督办公。4月25日至4月27日,配合电信部门和软件公司完成了政务服务大厅监察系统和政务服务通用软件系统的安装调试,4月28日实现了电子监督和政务通用软件试运行。目前,大厅监察系统和软件系统运行基本良好。系统的建成,有效地加强了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对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整顿工作作风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从健全各类制度上严要求,保障行政效能建设

为完善中心顺利开展行政效能建设,中心在建立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3大类40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着重抓了以下制度的落实:

(1)坚持值班制度

为听取企业和群众对中心的意见和要求,加强对中心的领导,领导在中心实行轮流值班制度。今年上半年在中心值班的有办公主任黄应清、副主任曹晓云等领导,对提升中心功能、加大中心工作协调力度、解决中心困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坚持三个例会制度

一是中心办公室周例会制度;二是窗口工作人员月例会制度;三是窗口领导季例会制度。中心办公室周例会学习上级精神,布置中心工作,检查工作进度,及时总结好的作法;工作人员月例会学习市县行政效能建设精神,讲评窗口情况,组织学习培训,表扬好人好事,交流经验作法;窗口领导季例会通报窗口办证情况,窗口评比情况,反馈群众意见,学习上级精神,研究工作方法。三个例会有安排,有讲评,有反馈,形成上下相连通畅、左右沟通顺达、信息反馈及时的机制,提高了中心工作的规范性。

6月4日下午,我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围绕“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这个主题展开了大讨论,认真查找县政务服务中心在干部作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讨论的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气氛热烈,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3)坚持开展“双创”优质服务竞赛制度

中心把“创优良环境,创良好形象”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做到有方案布置,有实施办法,有评比表彰、有反馈宣传。我们把中心作为擂台和赛场,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组织各窗口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中心办公室以各窗口满意票多少作综合评定,按照《邻水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对每季评出的“流动红旗”获奖单位、“最佳服务标兵”、“最佳服务窗口”、“共产党员示范窗口”、“共产党员示范岗”、“五新能手示范岗”,在全体工作人员会上公布,实行挂牌服务,并把评比结果定期反馈给窗口领导,作为年终评先进依据。

在“双创”竞赛中,中心办公室建立健全了服务规范,提出了“四个一作风”,倡导“三心工作法”。“四个一作风”

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请坐暖心,一颗诚心办事,一流工作为民;“三心工作法”即接待热心,解释耐心,办事细心。今年上半年评出“最佳服务窗口”3个,“共产党员示范窗口”2个,“共产党员示范岗”2个,“五新能手”5个。

通过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开展,规范了管理,净化了环境,提升了形象,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劳动纪律增强了,积极性增高了,团队协作意识增加了,战斗力上升了,办事效率提高了。5.政务中心基本情况 篇五

一、进驻单位

区政务中心办公场地面积约350平方米,目前进场单位共18个,分别是:区水利局、区畜牧水产局、区经管局、区林业局、区家机局、区农业局、区科技局、区招商局(商务局)、区教育局、区文化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区司法局、区物价局、区旅游局、区就业局、区发改局;上班人数(含管理人员)共计37人。

二、主要职能

负责全区政务公开工作,管理、监督纳入政务大厅集中办理的所有审批、办证和收费项目;检查、协调有关部门按规定办理服务对象的申请事项;指导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工作;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涉及政务公开方面的工作。

三、业务办理

目前区政务服务中心业务办理主要是与各窗口单位联合办理,票据在政务中心统一领取,费用统一上交工作。另外,在政府信息网站上更新信息,在窗口单位搞好业务咨询。

四、管理人员

6.中心政务公开工作情况 篇六

按照市局政务公开有关要求,我中心不断按规定发掘公开内容,拓展公开形式,完善公开制度,强化公开监督,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情况

中心按照机关政务公开五项制度规定,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形式与范围、时限、设立政务公开投诉意见箱及投诉电话,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审核、审批程序,提高工作透明度,让干部、群众享有知情权、监督权,促进了我中心政务公开工作走上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轨道。实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投诉处置、结果反馈制度,做到按制度规范政务公开程序,确保及时、有效、完整。

二、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一)政务公开的内容。

公开的内容有:1.单位机构设置、领导和科室职责、联系方式、投诉电话;2.重大决策、规划、规范性文件等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都及时公开;3.公开办事指南,对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程序进行公开,并绘制流程图。如我们在经办大厅将主要业务经办流程进行简化,并上墙公示。其余的具体的业务经办流程和相关政策则通过大厅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

4.公开政策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我中心制作了小卡片,将各主要科室经办电话和投诉电话,还有中心详细地址,打造的服务品牌印制在卡片上,前来办事的群众可以随时带走,方便工作联系;5.对人事任免、采购招标等需要进行公示的内部管理进行

公开。6.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进行公开。7.公开服务承诺。根据“创先争优”活动要求,我们将中心、科室和工作人员的公开服务承诺进行公示。同时公示的还有职工根据本月的工作重点做出月工作服务承诺。

(二)政务公开形式。我中心的政务公开有4种。1.设立政务公开专栏。2.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公开。3.通过市人力社保局门户网站进行政务公开。4.通过12333咨询电话进行政务公开。

(三)政务公开时间。我中心政务公开制度性和政策性的内容长期公开,规定了政务公开时间,及时对政务公开的时间进行更新。阶段性、经常性的工作一个季度公开一次。一般性、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三、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收集有时不够及时,有遗漏现象。

(二)对政务公开内容分类把握欠准确,影响公开的及时性。

7.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篇七

1 提升政府服务理念

推进电子政务可以满足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所需要的,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功能环境。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在现实世界中得以贯彻。

2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以服务行政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方法论深刻内涵,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改进的重大创新理论前提,它本质上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通过实施以服务为目的,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可以为政府提供新的理念,引导政府组织机构进行积极的调整与变革,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3 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电子政务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和应用工具,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节约了原来靠人脑处理文件信息、所消耗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高效。

二、我国电子政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一些地方或部门过多地重视了政府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和政府对社会监管的信息化,而忽视了政府对社会、公众服务的信息化。

2缺乏合理规划和统一标准,缺少统一的组织机构。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至今都尚未对电子政务的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特别是有关统一的技术标准方面,几乎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3重硬轻软、重电子轻政务。主要表现在:对电子政务基础架构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应用开发。目前存在一个明显的观念误区,即认为设备越先进越好,一些地方或部门出现了盲目追求硬件设备的档次、甚至相互攀比的情形。

4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目前仅仅出台了一些简单的行政法规用以对互联网进行管理,而在具体的电子支付、信息安全和保护等方面的法规还比较欠缺。

三、在服务型政府理念下发展我国公共服务型电子政务的对策

1 公共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方式

随着2008年5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施行,电子政务建设自身的规范化与透明化将得以实现,而设立便于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门户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方式。

政府门户网站最基本和根本的是实现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图3-1)。通过门户网站将信息集成,并在前台自动处理,然后通过后台传递给相关业务部门办理,待业务处理完后,系统自动将结果通过实时电子邮件等形式通知用户。

通过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一方面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将传递集成在服务端。用户根据要求在最初录入一次信息后就不用再提交信息和涉及该流程的运转,只需等待最终的处理结果,这实质是在服务端集成。用户端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成本大大简化,大大降低了他们在享受服务、办事的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成本。

2 发展我国公共服务型电子政务的对策

(1)定位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模式。政府信息化和网上办公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整体上进程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也进一步暴露。其中最主要的是未来中国电子政务目标模式定位问题[3]。在现阶段,把电子政务的目标模式定位在“服务导向型”,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公众需要的。

(2)确定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电子政务建设机制。服务顾客机制,顾客服务导向的确立,使得公共部门得以打破垄断、公开目标和结果以增强透明度和责任感,在给予公众更多、更好选择的同时,也给电子政务的引入创造了便利性前提条件;鼓励参与机制,政府立足于服务,但是提供何种服务需要公众来决定,参与是民主政府中公民表达利益的途径。创新机制,一方面要着重于制度创新。另一方面着重管理上创新,它将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明确公共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提。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其次,要统一电子政务标准。最后,推动政府业务流程再造。

(4)提高公共服务型电子政务的服务水平与质量[4]。第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政府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第二,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政府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开发便民的服务项目,建立和发展公用电子资料库。第三,注重客户关系管理。鼓励公民和企业参与规划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更切合他们的需要。提高行政体系对外在环境的敏感性和回应性,更好地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增加顾客满意度及对政府的信任。

摘要:电子政务是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强大动力。在结合十七大对于继续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相关要求后,本文系统了阐述了电子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指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王长胜.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J].信息化建设,2008(4)

[2]董靖.杨瑾.刘武.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构建创新服务型政府〔J〕.江淮论坛,2005,(4)

[3]汪玉凯.我国电子政务目标模式定位—服务导向型[J].数码世界,2006,(5)

8.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篇八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务公开;大连市政府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17-02

一、全国政务公开发展历程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1.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的省部级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级研究班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这一概念;2005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2.从政府与社会关系上探究的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是指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依法行政的行为准则、公众需求导向的服务模式及回应民意的政府责任。

3.服务型政府的定义总结

从广义上讲,服务型政府既包括政府部门的公开,也包括执政党的党务公开、人大立法活动的公开、法院的审判公开、检察院的检务公开,以及学校、医院等公用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是涵盖了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全方位的公开;从狭义上讲,服务型政府仅指政府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面向利益群体、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在内的公开。

(二)政务公开的概念

1.政务公开的概念

政务公开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国家机关信息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政务公开主要的要求是使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对于政府筹划或正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如城市建设、道路规划、医疗保健措施、事务处理等分类进行公开,并对各项工作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特定途径,如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网络等进行查询、监督。

2.服务型政府与政务公开的关系

第一,政务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只有公众知道自己的政府在做什么,怎样做,知道政府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服务型政府才会深入民心。

第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务公开的最终目的。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需要政府借助一定的载体向公民传达信息,它不仅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激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热情,而且向人们展示政府以实际行动向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崇尚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而使普通的百姓深信这样的政府是可信赖的、依靠的政府,从而,最终建成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三)全国政务公开工作的历程

1.主要发展阶段及特点

一是初步探索阶段。1988年3月,党的十三届二中全会从预防腐败入手,把政务公开作为强化权力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在廉政建设中,尽可能地公开办事制度,以便得到群众的监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政务公开与反腐倡廉紧密结合,通过政务公开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防止政府官员滥用职权。

二是开展试点阶段。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从健全基层民主、加强民主监督的高度,深化了对政务公开的认识,把政务公开作为发展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出“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这一阶段所对应的特点是政务公开与基层民主相结合。通过在乡镇、县(市)政府推行政务公开试点,强化基层民主建设。

三是逐步推广阶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政务公开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提出“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其特点是政务公开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相结合,并由乡镇和县级政府逐步向县(市)级政府和省部级行政机关推广。

四是全面推行阶段。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政务公开作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提出“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007年4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政务公开进入法制化轨道。2010年初,国办下发《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意见》。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是全国各地区、各领域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政务公开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是拓展深化阶段。201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办〔2010〕33号)提出“加大主动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2011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办发〔2011〕22号)提出“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2012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三公”经费公开提出硬性要求,还要求重点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食品安全信息、环境保护信息、招投标信息、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征地拆迁信息、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等领域信息公开工作。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提上议事日程,政务公开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公开难度不断加大。表明了国家的信心和决心。

2.政务公开呼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在初步探索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的精神,中央决定首先在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黄浦区及山东省烟台市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的政权机关和相关部门,进行公开办事制度、强化权力监督、设立举报机构等廉政建设的试点工作。着眼于行政管理行为的公开化,并在政务公开的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河北省藁城市的“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即: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该制度的形成是这一阶段最突出的成果。

到了开展试点阶段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积极进行乡镇政务公开工作试点。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工作,政务公开工作已从农村基层组织向城乡基层政权机关,由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向县、市(地)政权机关,由点到线,再由线及面,一步一步向前延伸和扩大,政务公开工作在全国形成了一定规模。

在逐步推广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2003年6月,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立,加强了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200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政务公开开始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在县(市)级政府全面推行,在省部级行政机关逐步推开。

到了全面推行阶段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狠抓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的落实,全国乡镇政权机关的政务公开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县级政府政务公开也已经全面推行,市(地)级政府政务公开正在稳步推进,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各类公共企事业单位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政务公开、校务公开、院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政务公开制度。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全国政务公开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在拓展深化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相继下发《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等文件,对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地各部门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公开内容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拓展,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2年,95个中央部门更加及时、准确、详细地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大连市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切实增强了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大连市政府公开的实践和体会

(一)政务公开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

大连市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伴随着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步伐推进的,实践证明,政务公开在统领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信息发布、行政投诉、公共资源交易等其他行政服务资源发挥综合效应方面,成效显著,大有作为。政务公开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抓手,当之无愧。

服务型政府首先应该是透明政府。政务公开不仅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塑造服务型政府其他特征的必要条件。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政务公开可满足公民的知情权。政府行政行为的目标、意图、手段、过程和结果都应当是透明的,全方位向社会公开的。其二,政务公开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的公共政策过程最大化地让公民参与,是现代服务型政府区别于传统管制型政府的基本特征。其三,政务公开有利于社会约束政府行为,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其四,信息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政务公开是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

推行政务公开,推动政府依法行政,降低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能够防止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有利于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健全。

(三)政务公开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首先,政务公开是地区发展环境的“风向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其次,政务公开是协调化解矛盾的“润滑剂”。12345投诉咨询热线、政府门户网站公众交流平台、在线访谈栏目等,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最后,政务公开是政府自身建设的“紧箍咒”。政务公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的一项创新,将政府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可以增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约束力,促进政府勤政、廉政、高效行政。

(四)政务公开需要不断突破

这其中的关键点是“三公”经费、财政预决算、保障性住房、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招投标、生产安全事故、征地拆迁、价格和收费等领域的信息公开。而重点和难点是行政决策公开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这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的重要前提。

(五)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亟须加强和完善

政务公开法制化程度不高,从国家到省在政务公开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处于滞后状态,政务公开立法严重缺失,诸如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实施细则等。许多地方是根据形势需要先开展工作,而后国家或省出台相关制度规范,导致先行开展工作的地区资源浪费、重复建设。

三、大连市政府下一步努力方向

从工作推进思路上来讲,首先要做到政务公开与党务公开实现联动效应,中央在2010年的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党务公开自下而上、由点到面,先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总结经验,成熟后再逐步向党的地方组织推开的基本思路。该思路与政务公开路径相似。其次要破除政务公开体制与机制的障碍,就全国来看,大部分政务公开的机构都是设置在政府系统内部的,这一点违背了政务公开的初衷。最后要加快政务公开法制化的建设进程,比如应该建立《政务公开发》和《电子政务法》。

从工作的实现手段上来讲,要紧紧围绕“深化资源整合,推动政技融合,引导社会参与,加强责任追究”这24个字,确实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黄锦.我国政务公开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洪伟.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3]李晓虎.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4]黄丽琼.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务公开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5]季海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一般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6]肖振涛.我国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郑州大学,2012.

[7]田少婕,等.我国政务公开法治化建设的思考[J].传承,2009,(12).

9.政务中心投资项目开工情况汇报 篇九

市委、市政府以“590工程”为标准,推进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措施,解决了各审批部门集中办公的问题,为优化投资服务软环境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加快了灾后重建和招商引资工作。同时,集中受理、全程代办运行机制还不健全,投资项目开工前期进度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一窗受理、跟踪服务”加快了投资项目审批进度

(一)提高了市、县两级灾后重建项目审批进度

去年底以来,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采取了并联审批、统一监管、跟踪服务、定期报告、项目代办等针对性措施,协调解决项目开工前的困难和问题。截止4月底,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跟踪服务灾后重建项目7132个,其中已开工项目共5889个,已完工项目共4305个;市本级有灾后重建项目400个,已开工项目251个,已完工项目160个。2009年以来进入市政务服务中心招投标的灾后重建工程项目1062宗,涉及预算金额130亿元,通过公开招投标节省投资约23亿元,节省投资率为18%。

(二)加快了招商引资项目的审批进度

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把促进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尽快履约、落地、开工、投产,作为服务经济建设的重点。2009年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式”代办新注册企业458家,注册资本金14亿元;并联审批建设工程项目979个,涉及投资额593亿元。我市第十届西博会签约项目64个,涉及投资额225亿元,市政务服务中心持续跟踪服务,目前已履约项目58个,占90%,其中已竣工投产项目18个,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3个,已进入可研项目4个,已进入初步设计项目10个,已开工项目23个;未履约项目6个;到位资金50亿元。

二、当前影响投资项目开工率的主要原因

除资金因素外,主要原因是项目开工前期的申报资料准备不准确、建设工程项目没有进入“一窗式”并联审批机制。

(一)行政审批方面。一是审批服务科的职能需要强化。各审批机关“窗口围绕项目转、机关围绕窗口转”的机制还在磨合中,审批机关内部的协调配合、监督问责力度不够,影响了行政效率。二是行业主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职能较弱。三是涉及费用减免,申请人要到局机关找人办事,办理时限不确定。

(二)项目投资人方面。一是投资人不了解复杂的审批程序,不熟悉繁锁的申请要求,是开工前期准备时间长的普遍现象。二是投资人往往按串联方式逐窗口申报,难以全面、及时、专业、有效地统筹把握审批流程、充分准备申报材料,在任何申报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影响开工进度。三是部分投资人有违规操作行为,一旦在某个申报环节被查出,也会影响项目进度。

(三)审批的组织协调方面。一是“一窗受理、跟踪服务”审批机制还不能统一受理项目申请。除新注册企业基本做到了“四个一”(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窗发证、一天办结)外,对投资项目开工率影响最大的建设工程项目没有纳入“一窗受理”,目前并联审批只能办理个别环节的手续。二是政务服务中心全程代办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套手续,协调解决各个审批部门之间、中介机构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机制受到制约。

(四)中介服务方面。投资项目开工前期手续涉及可研、环评、安评、水土保持、防震安全、现场踏勘、技术评审等行政审批必需的省或市级十余个中介环节,办理时限长,办理过程不透明。通常行政审批时限占20%,中介时限占80%。

(五)招商引资方面。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共同建立的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机制,主要是为高新区和天元两个开发区的工业项目服务。几年来,政务服务中心一直积极主动地与两个开发区联系,但两个开发区的建设工程项目基本上是按串联方式运行。两个开发区现行的“陪同业主协助办理”模式,对开工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招商方陪同投资人到各个窗口串联式申请,申请人无法了解项目的全部流程,不能准确掌握申报要求,往往因申报资料准备不齐全或不准确造成多次反复而推迟开工。二是投资项目按串联式审批运行,申请人和招商方都无法对互为前置的审批事项进行协调,直接影响项目的开工进度。三是涉及中介服务环节只能按中介机构的节奏办事,效率难以提高。四是两个开发区的土地、规划、建设的行政审批和中介环节在政务服务中心以外循环,而其他绝大多数审批和中介环节又到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对接,将开发区的投资项目人为分解割裂,只有项目遇到较大困难后,才纳入并联审批解决个别环节的问题。

三、提高投资项目开工率的建议

按照现行的法规政策确定的工作流程,按串联方式办理基建投资项目手续,办理环节会超过100个,耗时一年以上才能开工。我市的“590工程”基本实现了审批职能和部分中介机构相对集中,建立了相对有效的行政效能监管机制。建议市政府充分发挥集中办公的优势条件,以投资项目“一窗受理,全程代办”,完善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机制,解决开发区建设工程

项目集中受理问题。按照招商引资部门负责招商项目,投资人负责提供申请材料,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为业主全程代办服务的职责分工,细化对业主的指导服务,加强对审批环节的监督,协调中介和转报环节,组织集中审图和现场勘查,促进投资项目尽早落地、尽快开工。目前,已经草拟代办制方案,并报市政府待批。

(一)“一窗受理、全程代办”的作用

1、组织:一是全程组织审批窗口、公共服务和中介机构共同为申请人提供并联式服务;二是组织审批部门集中完成审图、评审、踏勘等环节;三是将项目招投标环节提前纳入并联服务。

2、协调:一是负责协调互为前置的审批和公共服务、中介服务,减少推诿扯皮现象;二是通过省政务服务中心协调转报省级的审批事项和部分中介服务。

3、监督:一是对审批窗口、公共服务、申请人实行全程跟踪,及时督促解决影响审批进度的问题;二是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对中介服务机构的协调和监管职责,提高中介服务效率。

4、指导:加强对项目报建工作的全程指导,一是重点提高投资人申报资料准备的速度和质量,减少申报环节的反复;

二是加强对公共服务、中介服务的指导,提高非审批环节的效率。公务员之家

5、反馈:通过对投资人、审批窗口、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的全程跟踪服务,为各方提供快捷的信息反馈,及时沟通解决各环节的问题。

(二)全程代办实例

上一篇:劳动关系协调员技术下一篇:聊斋志异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