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思考论文

2024-07-30

小学体育教学思考论文(精选9篇)

1.小学体育教学思考论文 篇一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发展背景下,我国的中小学体育得到了重视和进步。但是,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学以往教学所遗留的问题以及教育的大环境,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对中小学体育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生都尚未成年,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于正在成长和塑造的过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体育教学,是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新课改对素质教育的具体的践行体现。中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身体素质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提高和加强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二、当前中小学体育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学过于功利化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中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特别是体育教学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应试教育长期以来的影响,在中小学中加强体育教学的困难也依然存在,中小学生面临着升学以及分班等文化课的压力,再加之良好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学生的文化课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身体素质的教育,这就造成了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将体育考试作为升学的一部分,也带来了在初三阶段对学生集中训练,而在其他学习阶段文化课占用体育课,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的排斥。

(二)先进的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现代资源利用不够

国家近年来对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强,中小学的教学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体育教学器材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但是由于体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所占的位置,导致不少的先进的体育器材并没有得到使用,有些是没有及时派发投入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有些是体育老师为了减轻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体育器材,造成体育教学器材资源的浪费。

(三)教学方式过于僵化,缺乏创新性

体育教学不同于文化课教学,体育教学更多的侧重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不能够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然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在不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课程进行随意的安排,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不起来,最终导致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高。

三、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重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水平,就需要从思想意识上对中小学体育教学重视起来,认识到中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学校的领导层应该认识到中小学体育教育对中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在学校的各项决策中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纳入考量。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自己的教学,通过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来不断增强体育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所占的位置。

(二)提高先进的体育教材使用率,充分利用现代资源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体育器材,使其能够与中小学体育教材配套,提高学生对体育的重视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在枯燥的体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体育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奥运会或者是其他具有难度的体育视频,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

(三)根据实际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中小学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而不能一套教案用到底。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多采用游戏以及激励的方式让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对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所培养。针对中学生,根据他们的身体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多增加一些比赛和竞技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较大,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应该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所调整和侧重,从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需要学校和老师的配合和合作,中小学的学校和体育老师可以通过在意识上重视体育教学,在教学上充分利用资源以及创新教学方式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再排尔古力衣的力斯.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海经,.

[2]陈琦.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体育时空,.

[3]李庆敏.对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小学体育教学思考论文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初中数学,衔接

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良好,但是进入初中就会对初中数学感到不适应,数学成绩下降,学习兴趣减退.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很多,有可能小学数学基础不牢固,有可能是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还有可能就是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工作不到位,影响初中数学学习. 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衔接工作,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突出重点知识的衔接

1. 重视计算基本功训练

初中数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最大的希望就是非常扎实的计算基本功,希望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计算,熟练、准确,这样才能将精力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说,口算、笔算将成为深入学习的基础. 所以,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做好计算基本功训练,对四则运算,一百以内整数、小数、百分数加减法、互化不容忽视.

2. 学好简易方程

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解题方法就是基本算术方法,主要强调形象、直观,但是初中数学的解题方法主要以代数为主,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思考方式. 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 小学数学的解题过程主要使用算术方法求解答案,将未知量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去求解未知量. 但是初中数学教学主要以方程为解题方法,将未知量用字母代替,和已知量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进行求解,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方程来求解问题,将方程与算术求解方法相互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方程求解的优点,为进入中学学习打好思想上、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基础.

3. 初步完成小学几何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中会涉及少量的几何知识,通过几何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 在小学几何学习当中,要培养学生对物体形状、位置、大小、距离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接触具体的几何物体,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印象,引导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数学思考,并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例如,让学生解答足球场铺设草坪需要多少立方米的草坪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草坪铺设在足球场上,形成一个长方体,草坪的厚度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高度. 再比如,让学生解答游泳池墙壁贴砖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将游泳池想象成一个无盖的立方体,贴砖面积只有五个面等等.

二、小学教学阶段渗透数学思想,注重思维衔接

1. 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少量涉及函数、集合等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向学生渗透这些知识,但并不意味着要将这些知识的定义、概念灌输给学生. 函数的例子非常常见,例如乒乓球个数是羽毛球个数的两倍,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就是: 乒乓球 = 羽毛球×2,其中,羽毛球个数是自变量,乒乓球个数是自变量的函数,羽毛球个数发生变化,乒乓球个数也会发生变化.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主要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但是这种思维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小学阶段,教师应该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是有方向、有根据的思维. 例如用数量分析法分析问题当中的数量管理,寻找解题答案,要从问题本身进行推理,形成有规律的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向. 思维具有灵活性,数学教学提倡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不强求解题方法同一,而是鼓励学生找到最佳的解题办法. 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在学习过程中将所有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试图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思维要有敏捷性,逻辑思维的敏捷性反映了思维的效率,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敏捷性,要注重学习方法,强化训练.

3.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小学、初中数学衔接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章节小结,让学生自行编织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此外,还应帮助学生做好题后回味,即在一道习题解完后,引导学生想想有无别的解法,有无规律可循,还要试着改变一下条件或结论,以探索新的命题,并就新命题的正确与否加以论证. 长此以往,可培养学生的探索概括能力,逐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与创造性.

4. 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 因此,为搞好小学、初中数学衔接,应严格按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有些则要按新授课进行教学,以缩小小学、初中数学知识的跨度,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总结

3.小学体育课跳绳教学思考 篇三

一、小学体育跳绳运动好处

1.容易操作,花样繁多

跳绳运动简单易学,是一种几乎人人都会的有氧运动。在体育课堂上,虽然也有其他的体育项目可以供学生锻炼身体。但是要么需要大的场地或者是专业器材,要么学生感到难以操作,丧失兴趣。但是跳绳的体育运动就克服了这一困难。跳绳所需要的运动器材易于获得,需要的场地也不大。学生在简单的学习后就可以操作。跳绳虽然简单,并不意味着跳绳单调和枯燥,因为一根简单的跳绳所能变换出的花样是无穷的。学生在玩跳绳的时候,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和寻找各种有趣的花样,大家在欢笑中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爱上体育运动,达到健身锻炼的效果。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跳绳是一项有效燃烧卡路里,提高人的新陈代谢水平的运功。因为在跳绳的过程中,人的内脏的器官也是运动的。在跳绳这项运动进行时,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除此之外,在跳绳运动中,起跳的过程是上下肢肌肉和关节以及韧带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成长期,跳绳使上下肢的肌肉等得到了有效的拉伸,促进小学生骨骼的发育。长期坚持跳绳锻炼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有好处。同时,跳绳运动过程中需要的手脚的同时配合,长期坚持能够锻炼人的手脚的协调性和反应的能力。总而言之,跳绳对人的好处是体现在身体的全方位。

二、小学体育跳绳教学设计

跳绳教学的主要的重点是锻炼学生的弹跳、力量和协调能力等素质。同时,体育课堂中的跳绳的教学设计应该尽量照顾场地、体育教材不足、体育教师精力不足等问题。跳绳的教学旨在通过课堂的设计达到三个教学目的。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运动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将游戏和跳绳相结合,调动学习加入的兴趣,并通过跳绳的引导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其次,是通过跳绳运动达到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跳绳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跳跃的动作和游戏的方法。在不断的反复的跳跃,投掷的动作练习中,体会掌握运动的精髓,熟练的达到跳绳的技术要求。最后,通过运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不仅是肢体上灵敏协调,也要心理上健康积极向上。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课感受到生命律动的活力和自信,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拥有健康身心。

三、小学体育实施跳绳教学的流程

本文就体育教学跳绳的大致的流程进行简单的介绍。

体育课堂的第一阶段是导入阶段,课堂开始,师生互相问好,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训练内容和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为学生介绍基本的教学要领和教学的动作。

第二个阶段为热身阶段。在正式进入跳绳之前,学生应该进行一些热身拉伸的动作,以免在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教师可以让学生纵列排成几队,队与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进行跳操。

第三阶段为学生的实际的训练阶段。跳绳主要是两个动作,一个是手臂的挥舞,一个是脚的跳跃。手臂的挥舞的动作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个人进行配合练习。让学生结成两人一组,每组的两个人前后站立。教师为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同学观察后进行动作,由同组的另一个同学进行监督指正。两个同学相互学习,这个阶段的学习可以进行十分钟左右。然后进行跳跃的练习,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发现“袋鼠跳”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跳跃的能力。这两个动作练习之后就可以将手臂动作和脚部动作结合起来。由于学生在平时或多或少的接触过跳绳,又有了前面的基础的动作进行训练,所以,跳绳的动作进行的不困难。

第四阶段为扩展训练阶段。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跳绳的方法,通过进行几分钟的练习,基本上可以顺利的进行跳绳。为了让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将单一的跳绳运动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可以将单人跳变为双人跳。两个同学互相面对面的站立,一个同学手持跳绳负责挥舞跳绳,当跳跃的那一瞬间两个人同时跳。双人跳不仅丰富了跳绳练习,更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和配合。除了双人跳,还可以进行“双摇”,即跳绳时候,手臂将跳绳从脚下挥舞两圈,但是脚只跳一下。“双摇”对学生的手臂的挥舞的速度和弹跳的高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可以进一步的跳绳的练习的课堂内容。

4.小学体育教学新思考论文 篇四

摘要:“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时代,只有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区内各小学体育课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体育课进而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参与到日常生活和文化学习当中。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体育;教学

1传统小学体育教学的局限性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虽然能够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需求需求,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枯燥乏味的小学体育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对于锻炼的趣味性和更好的身体素质锻炼的要求,这与小学生年龄小,调皮爱玩的天性背道而驰。所以说教学的枯燥无味,大大的削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学生只能是被动学习、机械的练习,使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好多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严重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导致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基层体育教师教都会感慨道,在教授学生新动作技术的时候,将每个动作反复的分解示范,尽管动作示范非常到位,讲的也非常生动形象,但是总会有许多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动作。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以无意注意为主,尚未形成自觉的学习意识,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的刺激。再加上现在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体育课课时严重缩短,学生没有充足的课时进行动作的练习巩固强化,学生的动作一直处于泛化阶段,动作掌握不牢固,动作僵硬,错误动作多。如果体育教师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2“互联网+小学体育教学”的优点

互联网拥有强大的资料收集能力,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在网上搜索自己学习所需的体育教学视频,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层体育教师能够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搜索各种教学视频;和全国各地的教师与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2.1“互联网+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改善体育教学环境

“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把互联网引入到高淳区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改善传统体育教学中沉闷僵化的教学环境,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设置情境教学以及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开放、灵活、交互、共享等优势就可以得到发挥,丰富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手段,教学资源也得到扩充。

2.2“互联网+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能够降低教学难度,达到精讲多练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很多一线教师都会感慨到,我们已经将各技术动作讲解得非常详细,示范也非常到位,但是学生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体育教学的难度加大。如果教师采用运用网络的形式将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动画的形式给学生演示,就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难点,可以极大的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效果。

2.3“互联网+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科学化进程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年轻体育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再加上很多学校对体育的漠视,造成很多学校体育教学手段单一陈旧,缺乏创新。互联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体育教师有更多的途径完善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更加新颖、人性化。“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将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最优模式,使体育教学变得科学化,教学手段得到丰富。如在篮排足、田径等项目的教学都需要有标准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制作出标准化动作,建立标准化的教学模式,使小学体育教学科学化进程得到推进。

2.4“互联网+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改进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需要改变固有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上,与此同时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也能使学生提高参与体育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更积极热情地投入到体育学习过程当中。

2.5“互联网+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体育教师不断反思和总结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一堂优秀的体育课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实践反思才能完成。体育教学课程中的教学理念与价值观的需要一线体育教师不断的学习钻研,日常体育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做到反思性教学,才能有效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各种高科技产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使学生的知识、视野、技能、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教学实践中必须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不断的进行反思和创新。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有效地将“互联网+”时代下的全新教学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以及专业技能运用到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主动学习,让技能学习的效果得到提高。师生之间相互启发,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这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6“互联网+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但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且缩短人们与各个体育项目之间的距离,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的这一优势,将体育教学与外界连接起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体育教师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弥补体育教材滞后性的缺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小学各阶段的教学进行整体规划,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科学合理对教材进行删改,借助互联网强大的资源优势,整合多种资源,给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信息,让学生身在学校就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大型比赛,这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又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了解体育的真正内涵,真正爱上体育课,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5.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思考 篇五

【摘要】文字是民族文化及其历史最有力的传承载体,是文明延续的基石。所以识字教学不可轻视,小学教学必须注重识字教学的教育。教师不仅要教小学生识文断字,自己也需要提高文学素养。教育好下一代文字基础,传承好文化基石,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改革自开始以来,不断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工作。对小学语文而言,如何教导识字教学,如何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如何完善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变的教学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讨的教学难题。

1小学语文教学目的 1.1学习汉字基础

新课改要求把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习一门语言,识字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阅读写作等教学的良好进行有赖于识字教学的教学效果,汉字学习取得一定成绩才能在书面和交流方面达到理想教学基础。使小学生的能力符合教学要求,具备良好教学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1.2提升小学生汉语能力

一门语言的基础作用在于书写和交流。在家庭社会环境的熏陶下,小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并不弱,想反的在书面书写能力上有所欠缺。所以学习汉字,理解汉字,书写汉字并使得小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能力进一步提高,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第一步。

1.3发展小学生潜力

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才,通过教学促进小学生的大脑发育,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小学生的智力。识字教学有利于人体大脑的开发和思维模式的扩展,写字时手脑有足够的活动和联系,对小学生智力开发很有帮助。为了保证小学生大脑智力的正常发展,提高学生汉语素质,促进学生思维模式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育必须进行合理的改革。

2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2.1识字先行的集中教学

根据汉语的特点,只有学会基础汉字才能进行阅读和书写。所以通过先集中学习汉字再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来改革传统汉字识字教学是我国比较早的一种学习方法。第一,集中教学并非一直学习汉字,而是在学习一定汉字之后进行相应汉字的阅读写作训练直至学生掌握这些汉字。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汉字和进行对应的阅读写作锻炼,如此循环。第二,学生识字可以通过同音字,形声字等不同的方式将汉字分门别类,利于学生学习汉字。第三,集中教学有着利于学习,符合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良好等优点。但同时过于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也使的学生积极性受损。还有单独识字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汉字词义,学习书面表达等缺点。

2.2词句不分家的分散教学

不同于集中教学的词句分开模式,分散教学认为汉语自身拥有同词多义多音的特点,单独的学字会造成词不达意等问题。所以主张学习汉字应该将汉字放在合适的语言教学环境中去,跟随课文来学习汉字,让学生通过理解汉字来学习和掌握汉字。当然拼音和基础汉字教学会优先进行,通过基础教学之后,结合汉语特点,以课文为模板进行小学的语文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有着教学生动,易于记忆,便于理解等优点。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会延长小学生的识字学习进度。

2.3通过拼音学习汉字的教学模式

通过在汉字旁注音来达到学习汉字的目的是注音教学的最大特点。不同于集中教学的注重汉字规律也不同于分散教学的教学环境为主。注音教学以类似拼音文字的阅读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通过正常的阅读来促进学生学习汉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音教学如何进行,第一,在小学开始便进行拼音的学习,使汉语拼音成为一种学习汉字的工具。第二,通过拼音阅读到注音汉字阅读再到纯汉字阅读的教学模式,来逐步学习汉字。第三,注音教学得利于对字音的应用,这也造成了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认识超过了汉字字形。汉字是象形文字,它的字形形象是书面写作的前提,注音教学对字形的模糊化是把双刃剑,用不好就会得不偿失。

2.4通过汉字分类学习汉字的教学模式

顾名思义,这种教学模式即将汉字通过分类之后在进行教学。这种模式会将汉字中一些字认为是母体字,从母体字衍生出大量子体字。然后母体字和子体字便组成了汉字的一个字族。分类的方式多种多样,譬如选取偏旁相同的字,或者是词义相同的字。这样的教学模式显著地提高了学生对汉字词义的理解,提高了对汉字的敏感性,不过生字过多的出现不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带来了书面用语不规范不典雅等问题。

2.5韵语识字的教学模式

韵语教学是以大量便于朗读的文章快速记忆来达到学习汉字的教学模式。第一,小学生先学习在阅读中常出现的字词。第二,将汉字中的基础文字编写成便于记忆的句式或文章。第三,一篇文章中尽量多的加入生词,这样可以快速识字。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先要求学生记忆文章,在慢慢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写作。第五,学习注音模式的优点,以注音来帮助学生记忆汉字。韵语教学和汉字分类教学的缺点很相似,书面语言不美观,生字量大,学习压力过大。

2.6部件识字的教学模式

什么是部件?什么是部件教学?第一,部件愿意是指机器的组成部分,在这儿代指汉字中组建汉字的汉字单位。如从字,便由两个人字组成,这两个人字便是部件。第二,部件教学就是从这些可以单独成字的部件汉字开始教学,循序渐进的学习汉字的教学模式。部件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就是教导学生学习单独成字的部件汉字,即独体字。如又,子等汉字。第二,在独体字教学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合体字。第三,通过上述两个教学步骤,使学生形成学字先看整体在看结构而后看部件的习惯。譬如瞳字,首先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其次它由目,立,里三个部件汉字组成。这样便于学习和记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成功结合了汉字教育和汉字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记忆,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汉字本身就是象形文字,笔画组成部件,部件组成文字。能给学生最直观的汉字印象,有着其他教学无法比肩的教学理论。同时,汉字的过度复杂导致汉字在部件构成,部件分类等方面存在分歧,始终没有出现得到广泛支持的汉字拆分理论。这使得部件识字教学难以广泛应用。

3总结

汉字教学任重道远,教学方法各有所长。如何成功教导学生的识字教学,这需要教师的不断地在实际教学中摸索,不能过分依赖于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在摸索中前进,在不影响学生各方面发展和学习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教学效果。对此,如今的小学识字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寇明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和方法[J].考试周刊,2013,(32):40.[2]郭晓辉.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学周刊B版,2014,(1):

6.小学数学反思教学思考论文 篇六

关键词:反思教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

一、什么是反思教学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那么,何为教育?教育是指一种社会活动,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什么又是数学教学呢?数学教学是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进行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数学教育又应用于什么地方呢?数学王子高斯曾说:“数学是科学的女王。”伽利略也说过:“只有用数学才能参透大自然这本神秘的书籍。”可见数学在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是如此之高。除此之外,数学与哲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学、文学、历史学等门类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数学不仅仅只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普遍应用的学科。而反思对数学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从理论上来说,数学反思教学就是数学教师以自己的社会活动为对象,积累经验并进行反思,然后凭此为依据,对自己行为活动和社会活动进行判断,判断是否进行改变,以调好效率。从现实的意义来讲,反思教学分为三大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的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

二、数学反思教学的意义

数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数学思维的培养。简单的说,学习数学的过程,学生要善于探索和思考。只有在不断探索与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才会不断的汲取到新的知识,不断的使思维受到锻炼。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要应用到怎样的能力呢?一是自学能力,二是知识摄取的能力,三是接受能力,四是独立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四点。而我们为什么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呢?迄今为止,各个学校教师所进行的都是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中施行的都是针对于各种考卷的固定思维。这样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所以,反思教学的施行就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解放学生的思维,尽力地培养出其自学能力,知识摄取的能力,接受能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

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

我们知道的有三种反思教学。首先就是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实践之前进行深刻的反思,对其应该达到的效果进行预估。其次就是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实践中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和达到的各种效果,过程中的各种细节进行不断的反思。再者就是对前面的两种反思进行汇总和总结。数学教学既然是为了最大可能的解放学生思维,培养其各种能力。那么,反思教学的对象就应该是以此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数学的反思教学呢?第一,我们应该有选择的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虽然应试教育很大程度的禁锢了我们的思维,但是并非毫不可取。所以,我们应该摒弃的是应试教育中为应付考卷而固定的思维模式,然后进行创新与改革。比如在数学方面,就进行开拓式的思维教育。设计不同的问题,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散思维。第二,应试教学的根本在于教师。学生的能力各有不同,而尽可能的收集各方面的情报,了解学生的信息,对问题情景行成框架,以便进行社会实践,这是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的根本。显而易见的,数学的学习过程总是建立在对于知识的学习上。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旧知识学习之上,而新知识的领悟也建立在旧知识的了解之上。所以,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的摄取能力和接受能力就格外重要。然而,各个学生的能力都有所不同,收集详细的信息,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并对自己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就十分重要。简而言之,反思教育就是“经验+反思=全面进步”。所以,仅仅只是了解足够的情报,及时对社会实践活动做出调整并不足够,还应进行三种反思。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较好的进行反思教学。数学是各学科的基础,在生活的各方面广泛应用。因此数学教学十分的重要。而小学是数学教学的初级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无限的可能。在这个阶段,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成长,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培养出很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那么,在这个阶段,进行反思教学,正是为了每个学生着想。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善,不断再反思,不断地再改善,才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初期阶段获得更好的成长,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培养出独立的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知识的摄取能力,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对数学产生兴趣,积极的探索并独立思考,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培养出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7.对如何搞好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篇七

一、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

虽然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摘金夺银, 名列前茅, 我国已经成为了体育大国, 但是离体育强国还是有很长的差距。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体育意识, 体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然而,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给孩子全能培养的概念, 只重视孩子学习语文、美术、音乐等辅导课, 涉及到体育内容的却很少;有些学校, 为了追求升学率, 对体育教学漠不关心, 体育课被文化课挤占, 或者让其他科的教师兼任;教师方面, 认为体育就是让学生放开去自由活动, 教师教得非常轻松, 缺乏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因此, 如果让孩子从小就从这个课堂到那个课堂, 缺乏体育运动, 会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现在我国的教育仍然围绕应试展开, 有些本末倒置、急功近利, 造成了填鸭式的教育。但这样不从孩子成长出发的教育方式, 没有培养孩子们对体育的爱好, 没有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中国的体育能真正搞好吗?很可能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 输在终点线。只有全民族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中国才可以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 才能有本钱把各项事业干好。学校教育要结合教育改革的深化, 我们必须要做出转变, 从思想上重新审视教育工作。

二、配备体育器材设施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体育教学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体育器材设施, 就无法保证教育改革目标的顺利实施。由于农村条件有限, 有的学校的体育设施非常少, 让成长中的孩子们对体育课感到索然无味。如果体育器材多了, 教师可以改变过去小学生体育课单纯开展跑跳项目的体育课模式, 增加新的项目, 让学生在操场上找到更多快乐的体育运动。

为了使各地学校对本校应当具备的体育器材设施心里有数, 国家教委在广泛调查探究的基础上, 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 制定了《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这就要求各地结合实际, 通过合理开发, 完善体育器材设施。

1. 通过行政手段

希望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此外, 要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 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 让更多的力量关心乡村学校的发展, 让乡村的孩子像城里孩子们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

2. 发挥体育器材多种功能

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 例如, 栏架可以用来跨栏, 也可以用作投射门, 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利用实心球, 可以用来投掷, 当做负重物、障碍物、标志物, 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

3. 自制器材

利用废旧物、生活物品、生活设施和生活工具等解决器材的短缺问题, 改善教学条件, 是一个“量材录用”、因陋就简的积极的办法。如用报纸当成“标枪”, 练习掷远;把木棍当成跨栏工具。

三、进行道德渗透教育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体者, 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 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 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儿童及年入小学, 小学之时, 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言, 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由此看出, 体育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也获得了思想道德的教育。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 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 小学体育教学, 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 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 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一方面, 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运动将德育渗透其中。比如, (1) 合作精神的培养。一个没有团队意识, 缺乏合作精神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对于一个民族, 同样如此。一些体育项目让学生团体参与, 大家互相合作、竞争, 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 在团体中体会运动的乐趣, 养成了合作意识, 像足球、篮球、拔河等活动。 (2) 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 生活条件比较优越, 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 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深入了解情况, 从严要求, 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 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 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观看体育赛事, 了解我国运动健儿的获奖的事迹,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信心。

另一方面, 教师要树立榜样形象。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 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因此, 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 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注重自己的仪表, 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 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四、设计体育游戏活动

当今世界上很多体育比赛项目都是由游戏演化再成的, 就像中国古代的“蹴鞠游戏”, 当时有谁能想象得出它能发展成为当今风靡世界的足球运动, 教师要不断创新游戏。比如, 把一张不用的报纸卷成小棒, 练习平衡;折成飞机, 当成“标枪”, 练习掷远;学生玩呼啦圈, 可以有很多玩法, 如当绳跳, 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转圈。

体育游戏让单一的体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活跃了学习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好比调味剂, 让体育活动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有兴趣参与, 促进了身心发展。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 娱乐性、竞争性和情趣性的游戏深受学生喜爱。比如, 形式活泼的放风筝、打陀螺、踢毽子、捉迷藏等民间游戏;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类的竞争型游戏。

无论哪种体育游戏活动, 都是体育教学的辅助训练, 游戏内容要与教学相关, 能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起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达到教学目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讲清游戏规则, 做好裁判工作, 要注意安全, 关心学生。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我们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 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 适用性强的游戏方法, 对学生实施健身教育。

总之, 体育教学要从教育改革的高度出发, 坚持培养人的教育理念, 让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提高心理素质, 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8.小学书法教学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书法教育 审美素养 文化素养 创造素养

二0一一年八月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明确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这足以说明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一,搞好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着主要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小学书法教学点现状

从1998年教育部提出“逐步将书法内容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到2011年明文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历经13载,书法教育终于正式走进了中小学课堂,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没有专业的书法老师,没有专业的的符合学生需要教材,学生怎样安排学习时间等等。据调查,书法基础教育除了在“书法大省”以及个别经济发达省份出现了局部繁荣景象外,在大部分地区都由于课时被挤占、师资难觅、教材缺乏等现实原因而备受冷遇。

二、 中小学书法教学释义

1、定义。蔡元培说“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书法从广义上讲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

2、书法的内蕴。书法学习是一个练眼——练手——练心的过程。首先指引学生从汉字书法的刚柔动静、方圆曲直以及笔墨情韵中感悟它的美妙内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继之从点画线条、结体章法逐层深入动手学习、掌握书写的技能方法,用心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汉字文化、汉字书写艺术感到骄傲和自豪。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培养出对汉字、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油然而生的认同和责任感。

三、中小学书法教学策略

一是要有功底较为深厚的书法教师;二有一定的课时;三是要有相对较为实用的书法教材;四是创新教法。利用电化教学的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实物投影、展台等手段进行书法教学的一种直观形式。可重复性使用,且形象生动;五是运用变式原理,将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通过影像直观使学生认识书法的本质特征,以线立型,以线造美的原则;通过比较各种书法字帖,使学生对书法作品分析综合的基础上确定一类书法风格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四、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作用

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進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并着重强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误认为书法不重要了。因而没有必要花功夫去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书写的乱七八糟没法阅读。其实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规律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

2.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传播文化知识。

3.书法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主观创造素养,书法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手段之一。“书画同源”,书法的美也是无限的,个性化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字都有其独特性,书写者对审美的角度不同,书写技能的高低,产生不同的书法效果,从中体验书法的线条、结体、章法的变化莫测,进一步领略书法的妙境。书法拥有的美与渭独树一帜、学生可通过反复书写尝试感受书法带给人的无穷魅力。

9.小学语文生活教学的思考 篇九

红果镇西堡小学 唐传英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 1

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 2

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 3

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上一篇:09文员简历下一篇:劳务外包合同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