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县桑粉虱的发生及防治措施(精选2篇)
1.雷波县桑粉虱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篇一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mm, 较温室白粉虱小, 白色, 翅透明, 具白色细小粉状物, 停息时双翅在体上合成屋脊状, 较温室白粉虱更明显。蛹长0.55~0.77mm, 宽0.36~0.53mm。背部刚毛较少, 4对。蜡孔少。头部边缘圆形, 较深弯。胸部气门褶不明显, 背中央具疣突2~5个。侧背腹部具乳头状突起8个。侧背区微皱不宽, 尾脊变化明显, 瓶形孔大小为 (0.05~0.09) mm× (0.03~0.04) mm, 唇舌末端大小为 (0.02~0.05) mm× (0.02~0.03) mm。盖瓣近圆形。尾沟长0.03~0.06mm。
2 危害特性
烟粉虱原产北美洲, 后随一品红花卉流入我国, 是棉花、蔬菜等多种旱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烟粉虱由于喜温耐旱, 一般在高温干旱的秋季繁殖加快, 每年8月中下旬是发生高峰期, 每百株的成虫 (小白蛾) 成百上千头。
粉虱虫体虽小, 但其种群暴发性、危害性是农作物害虫中十分少见的。它不仅通过取食植物汁液危害多种农作物, 导致作物叶片、花蕾、果实脱落, 大量诱发霉污病;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 严重影响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其中河北、北京、天津在蔬菜上发生严重, 在棉花生产区危害也呈上升趋势, 造成个别田块棉花脱落成光杆, 茄果类蔬菜减产超过50%。此外, 大量成虫扩散进城, 影响空气质量和市民出行。
3 发生规律
烟粉虱在我国1年可发生11~15代, 且世代重叠。由于冬季保护地种植的发展, 烟粉虱可以安全越冬。在北方地区烟粉虱冬季进入日光温室, 南方地区则进入冷棚继续危害。全年没有越冬或越夏的休眠期。随气温的变化, 烟粉虱有几次明显的迁移, 如北方地区, 随着大秋作物和秋菜的逐渐收获与温度降低, 烟粉虱数量减少或消失, 11月中下旬随秋延后和冬棚菜、花卉的盖膜加温, 露地棚间包括庭院花卉的粉虱成虫逐渐迁入保护地进行繁殖、危害和越冬;4月上旬外界温度上升后又由温室向露地迁移;11月秋菜收获后, 温度下降, 再次迁移到保护地。北方露地8月中旬烟粉虱数量急剧上升, 为发生盛期;棚室11月和翌年3~4月数量相对偏高。冬季12月至翌年1月容易发生连阴天, 此期室温偏低, 烟粉虱繁殖受限, 发生数量偏低。适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期也是烟粉虱发生的盛期, 如北方地区秋后由于部分寄主作物陆续收获, 成虫在秋菜上相对集中, 会出现第2次成虫和卵高峰。
4 防治措施
设施栽培的作物要注意综合防治, 抓住设施作物烟粉虱的迁移初期, 以控制、培育无虫苗、移植棚无虫源为目标, 采用清洁棚室 (包括杀虫剂处理) 、控制栽培过程、应用防虫网、黄色诱虫板等措施推迟危害期。有条件的地区, 可在设施内改种烟粉虱不喜好的耐寒性蔬菜, 如芹菜、生菜、韭菜、大蒜、洋葱等, 以减少冬后发生基数。一旦遇到冬季0℃以下低温天气, 耐寒性蔬菜大棚应直接开棚通风, 杀死棚内成虫, 减少虫卵。还可应用浆角蚜、小蜂和丽蚜小蜂以虫治虫。药剂防治提倡轮换用药, 且一熏一喷, 或二熏一喷交叉进行。在露地作物防治时提倡统一用药, 一举歼灭区域内的粉虱。
(1) 农业措施。及时清除田间特别是蔬菜棚室边的杂草, 秋冬季蔬菜采收后及时清理植株残体, 尽量减少烟粉虱的栖息场所。利用烟粉虱非寄主作物调剂茬口, 以降低发生数量, 如保护地上茬种黄瓜, 下茬改种葱、韭菜。
(2) 物理防治。烟粉虱对深黄色有较强的趋性, 利用这个习性诱杀成虫, 在田间挂上深黄色板, 再涂上10号机油, 板下沿与植株顶平行。10d清除1次诱到的小白蛾, 再重涂机油, 挂450~600块/hm2的100cm×20cm的黄色板, 此方法可与寄生蜂配合使用。大蒜汁按1∶20倍、芥茉油按1∶50倍喷雾, 用水量450kg/hm2, 可明显驱避烟粉虱, 减少成虫产卵。
(3) 药剂防治。对已经发生的霉污病可喷药灭菌, 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或25%多菌灵300倍液喷雾。10%吡虫啉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20%啶虫辛乳油1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5%抑太保2 000倍液对烟粉虱有较好的防效;熏虱灵烟雾剂9kg/hm2对成虫效果理想。天王星1 500倍液、5%锐劲特1 500倍液治若虫、兼治成虫, 但对卵无效。25%灭螨锰乳油1 000倍液, 对粉虱成虫、卵、若虫均有效, 用药时间间隔7d, 连续用药2~3次。以上药剂注意轮换使用, 防止抗药性的产生。施药时间以早晨6~7时为宜, 因为此时温度较低, 烟粉虱活动不频繁, 而且早晨9时为成虫的羽化高峰期, 施药时应注意着重喷洒叶片背面, 从上至下逐步喷洒。
参考文献
[1]曹春田, 臧学斌, 王俊香, 等.舞钢市烟粉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 2008 (1) :55.
2.柑橘粉虱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 篇二
1. 普遍发生的原因
①环境改变。柑橘密植、树冠郁闭、株间枝叶交叉,不间伐、不修剪,通风透光不良,果园生草栽培不当,湿度增加等原因,都会促使害虫普遍发生。
②防治不当。主要表现在用药不当上,伤害了害虫天敌,如粉虱座壳孢菌(又称粉虱赤座霉)、橙黄粉虱蚜小蜂和寄生蜂等,使害虫失去天敌的自然控制而大发生。
③没有把握好用药时间。粉虱卵、幼虫很小,且颜色与叶色近似,肉眼很难看到,通常都在成虫出现时才用药。而成虫出现后即交配产卵,喷施杀灭成虫的药又无法杀死卵(抗药性很强,特别是第一代卵),从而导致其继续繁衍为害。加上其1年发生3~6代,田间世代重叠严重,发生极不整齐,也增加了防治难度。
2. 为害症状 粉虱的寄主有柑橘、柿、女贞、丁香和栀子等。成虫、幼虫聚集在嫩叶背面吸汁为害,主要为害春梢及夏梢叶片,果实和小枝偶有受害,严重时枝枯叶落。叶片受害处出现轻微褪绿斑。幼虫分泌的大量排泄物能引发煤烟病,阻碍叶片光合作用,进而导致树势变弱。
3. 综合防治措施
①改善柑橘园环境。柑橘种植时稀密适度,通过修剪控制树冠大小,防止枝条间交叉郁闭,保持果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园内杂草要及时割除,以降低园内湿度,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粉虱的生存、繁育。
②生物防治。柑橘园保留或种植藿香蓟、紫苏等良性杂草及绿肥,使环境有利于粉虱的天敌生存和繁衍。粉虱座壳孢菌能有效防治柑橘粉虱,果园有该菌发生时最好不要使用铜制剂和其他广谱性农药;在粉虱为害较重的果园中悬挂带有被座壳孢菌寄生的柑橘枝叶,以扩大寄生率,从而有效防治粉虱为害。
③物理防治。利用柑橘粉虱有趋黄的特性,可在柑橘园挂黄板诱杀成虫,每亩悬挂20张左右,高度以与新梢等高为好。
④化学防治。春梢发芽前、第一代若虫盛发期(5月)、第二代若虫盛发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三代若虫盛发期(8月上旬至9月)、第四代若虫盛发期(9月中旬至10月),当发现20%叶片或果实有若虫为害时即可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0.5%烟碱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25%噻嗪酮(优乐得)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99%矿物油(绿颖)120~150倍液,或95%机油乳剂100~12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800~1000倍液。为保证结果树的坐果率和果实质量,4~5月、9~10月防治时最好不用机油乳剂;为避免加重冻害,有冻害的柑橘产区慎用机油乳剂。
⑤做好冬季清园。结合修剪剪除虫枝,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并喷施0.5%烟碱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和99%矿物油80~100倍液,以减少虫源。
【雷波县桑粉虱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