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纲要(共7篇)
1.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纲要 篇一
本教程图文并茂,直观明了。普通练习者只需通过视频便可学会,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课程目录
一、传统陈式太极拳概述: 1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简况 2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特点
3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 4太极拳套路的基本技术及要求 5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6怎样学好、练好太极拳 7整套太极拳练习要领 二、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拳谱)
预备势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传统陈式太极拳套路(一路拳谱)
第一式
预备式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第二金刚捣碓 第七式
白鹤亮翅 第八式
斜行拗步 第九式
初收 第十式
前堂拗步 第十一式
第二斜行拗步 第十二式
再收 第十三式
前堂拗步 第十四式
掩手红捶 第十五式
第三金刚捣碓 第十六式
披身捶 第十七式
第十八式
第十九式
第二十式
第二十一式
第二十二式
第二十三式
第二十四式
第二十五式
第二十六式
第二十七式
第二十八式
第二十九式
第三十式
第三十一式
第三十二式
第三十三式
第三十四式
第三十五式
第三十六式
第三十七式
第三十八式
第三十九式
第四十式
第四十一式
第四十二式
第四十三式
第四十四式
第四十五式
第四十六式
第四十七式
第四十八式
第四十九式
第五十式
第五十一式
背折靠 青龙出水 双推手 三换掌 肘底捶 倒卷红 退步压肘 中盘 白鹤亮翅 斜行拗步 闪通背 掩手红捶 六封四闭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右插脚 左插脚 蹬一跟 前堂拗步 击地捶 翻身二起脚 兽头势 旋风脚 蹬一跟 掩手红捶 小擒打 抱头推山 三换掌 六封四闭 单鞭 前招 后招 野马分鬃 六封四闭
第五十二式
单鞭 第五十三式
双震脚 第五十四式
玉女穿梭 第五十五式
懒扎衣 第五十六式
六封四闭 第五十七式
单鞭 第五十八式
云手 第五十九式
摆脚跌叉 第六十式
左右金鸡独立 第六十一式
倒卷红 第六十二式
退步压肘 第六十三式
中盘 第六十四式
白鹤亮翅 第六十五式
斜行拗步 第六十六式
闪通背 第六十七式
掩手红捶 第六十八式
六封四闭 第六十九式
单鞭 第七十式
云手 第七十一式
高探马 第七十二式
十字摆莲 第七十三式
指裆捶 第七十四式
白猿献果 第七十五式
六封四闭 第七十六式
单鞭 第七十七式
雀地龙 第七十八式
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
退步跨虎 第八十式
转身双摆莲 第八十一式
当头炮 第八十二式
金刚捣碓 第八十三式
收势
四、课程实施的原则、形式与方法
(一)自主差异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始终以学生强身、强心为目的,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强调面向全体,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考核目标。在校本课程的主题下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的传承责任感。
(二)趣味性原则以生动的传统传承形式进行教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育性原则通过学习太极拳陶冶学生情操,由内向外调理学生性情,培 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之美的认识,发展学生总体素质。
2.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纲要 篇二
2007 年9 月, 学校开始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开设《Photoshop CS3 数码照片处理》这门课程, 但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课程大纲, 至于教学生什么内容、内容深到什么程度, 教师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8 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这门课程的开发已相当完善, 实施已较为成熟, 并已发展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之一。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一) 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需求开发的, 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生源质量和学生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校生源质量好, 对学习的要求较高, 信息技术第一课堂的知识有时候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开发信息技术第二课堂的校本课程可以让他们学得更多的信息技术技能, 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二) 有利于学校发展特色教育
学校的特色教育与学校的定位是相辅相成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第二课堂已成为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特色。通过开发优质而符合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 形成良性的信息技术特长生培养计划, 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有关信息学竞赛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使我校的信息技术特长生教育始终走在富阳乃至杭州的前列, 对提升学校的品牌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二、课程性质
校本课程《Photoshop CS3 数码照片处理》属于我校的一门“知识拓展类”的拓展性课程。它具有以下特性:
(一) 实践性
《Photoshop CS3 数码照片处理》课程分三个专题20个实例20 课时展开, 每一个实例的教学都需要学生付诸实践。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获得方法、获得审美情感, 然后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活, 做到学以致用。从某种程度上说, 这门课程是实践的课程。
(二) 探究性
《Photoshop CS3 数码照片处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采用网络主题探究模式来确定问题解决的分析框架, 即教师和学生通过任务定义、确认信息资源、获取相关信息、运用信息、整合信息、学习评价 (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果) 来完成一个问题的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就形成了《Photoshop CS3 数码照片处理》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化、体系化和信息 (技能) 化。
三、课程实施理念
(一) 以以学学生需要为导向, 关注学生差异性
校本课程的实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要求课程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 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 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别指导, 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提供差别性教育。
(二) 以以学学生生兴兴趣趣为为导导向向, 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校本教材开发的内容既要关注知识本身的学习, 更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在这门课程中, 我们吸收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 比如:《去青春痘》、《去红眼》、《染发》、《换衣服颜色》、《美白牙齿》、《移花接木》, 等等。这些学生在生活中用得上的知识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 为培养学生的Photoshop技术特长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支持。
四、课程目标
(一) 总体目标
课程的总体目标即是培养学生以下三个能力。
(1) 培养学生能分析数码照片缺陷的能力 (含审美意识) 。
(2) 培养学生能用PS处理数码照片的能力 (特别是人象修饰) 。
(3) 培养学生能用PS创作数码照片特殊效果的能力。
(二) 具体目标
(1) 通过自由变换命令、裁切工具的学习获得修正照片的能力。
(2) 通过仿制图章工具的学习能够清除照片上的多余部分。
(3) 通过色阶命令的学习, 能够修补曝光不足的照片。
(4) 通过钢笔工具、路径选区的学习, 能够更换照片背景。
(5) 通过Photomerge命令、裁切工具的学习, 能够拼接照片。
(6) 通过磁性套索工具、定义图案命令、水平翻转工具的学习能够制作标准证件照。
(7) 通过画笔工具、吸管工具、修复画笔工具、修补工具、污点修复画笔工具、蒙尘与划痕滤镜的学习掌握去青春痘的六种方法以及去眼袋的方法。
(8) 通过海绵工具、加深工具、色相饱和度命令、颜色替换工具、图层混合模式、红眼工具、通道混合器命令、Anti Red Eye滤镜的学习掌握去红眼的八种方法。
(9) 通过减淡工具、曲线命令、色彩平衡命令、替换颜色命令、可选颜色命令、亮度对比度命令、去色命令、高斯模糊滤镜掌握美白牙齿的九种方法以及替换衣服颜色、染发的方法。
(10) 通过图层混合模式、自由变换命令、魔棒工具的学习能够给皮肤添加纹身, 能够给照片添加艺术相框。
(11) 通过填充命令、磁性套索工具以及图层混合模式的学习, 能够将枯草变绿地。
(12) 通过点状化滤镜、动感模糊滤镜、添加杂色滤镜、去色命令、图层混合模式等的学习, 能够制作下雨、下雪的艺术效果。
(13) 通过画布大小更改、高斯模糊滤镜、水波滤镜、动感模糊滤镜、波纹滤镜等的学习能够制作整体和局部倒影。
(14) 通过圆形彩虹工具、透明彩虹渐变样式、极坐标滤镜、自定的渐变样式等的学习掌握制作彩虹的三种方法。
(15) 通过扩展选区命令、填充命令、图层样式命令等的学习能够在文字内镶嵌图片。
五、课程内容
本课程分三个专题予以展开,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 具有基本处理照片的能力
能修正照片, 能去除照片上的多余部分, 能调整照片的曝光度, 能更换照片背景 (移花接木) , 能拼接照片等;主要掌握Photoshop中的裁切工具、仿制图章工具、钢笔工具、魔棒工具、磁性套索工具、自由变换命令、Photoshop merge命令、色阶命令、图层合并命令、自定义图案命令等。
(二) 具有基本修饰与美化照片人物的能力
能去除照片人物脸上的青春痘、痣、斑、疤痕、眼袋等, 能去除照片人物的红眼问题, 能美白照片人物的牙齿, 能给照片人物染发, 能给照片人物添加纹身, 能改变照片人物衣服的颜色等;主要掌握画笔工具、吸管工具、修复画笔工具、海绵工具、加深工具、颜色替换工具、红眼工具、色相/饱和度命令、亮度/对比度命令、橡皮擦工具、色彩平衡命令、减淡工具、图层的混合模式、替换颜色命令、修补工具、污点修复画笔工具、蒙尘与划痕滤镜、应用图像命令、通道混合器命令、可选颜色命令、运用外挂滤镜等。
(三) 具有一定的照片特殊效果创作的能力
能把照片中的枯草变成绿色, 能给照片制作雨景和雪景效果, 能给照片制作倒影彩虹效果, 能给照片添加艺术相框, 能在文字内镶嵌照片等;主要掌握填充命令、点状化滤镜、动感模糊滤镜、添加杂色滤镜、图层的不透明度、水波滤镜、高斯模糊滤镜、圆形彩虹工具、透明彩虹渐变样式、极坐标滤镜、点状化滤镜、动感模糊滤镜、去色命令、横排文字工具、扩展 (选区) 命令、反向 (选择) 命令、描边命令、“自定”渐变样式、变形命令、切变滤镜、图层蒙版等。
根据以上课程内容, 课程开发者遵循“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的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 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 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等手段, 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这一原则, 历经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与修正, 开发出了《Photoshop CS3 数码照片处理》课程的校本教材 (20 个教学课时稿) , 目录如下。
专题一基本处理技术
实例一把倾斜的照片修正
实例二清除照片上多余的部分
实例三修补曝光不足的照片
实例四更换照片背景
实例五拼接全景照片
实例六制作标准证件照
专题二人像修饰技术
实例七去青春痘
第一招组合运用“画笔工具和吸管工具”
第二招运用“仿制图章工具”
第三招运用“修复画笔工具”
第四招运用“修补工具”
第五招运用“修复画笔工具”
第六招运用“杂色”滤镜中的“蒙尘与划痕”滤镜
实例八去眼袋
实例九去红眼
第一招组合运用“海绵工具”和“加深工具”
第二招运用“色相/饱和度”命令
第三招运用“颜色替换”工具
第四招运用“红眼工具”
第五招组合运用“图层混合模式”和“色阶”命令
第六招运用“应用图像”命令
第七招运用“通道混合器”命令
第八招运用外挂滤镜——Anti Red Eye
实例十牙齿美白
第一招运用“减淡工具”
第二招运用“色阶”命令
第三招运用“曲线”命令
第四招运用“色彩平衡”命令
第五招运用“色相/饱和度”命令
第六招运用“替换颜色”命令
第七招组合运用“可选颜色”命令和“亮度/对比度”命令
第八招组合运用“去色”命令和“亮度/对比度”命令
第九招组合运用“图层混合模式”和“高斯模糊”滤镜
实例十一替换衣服颜色
实例十二染发
实例十三添加纹身
专题三特效制作技术
实例十四枯草变绿地
实例十五添加艺术相框
实例十六制作雨景
实例十七添加下雪效果
实例十八制作倒影
第一招无水有景处——整体倒影制作
第二招有水无景处——局部倒影制作
实例十九制作彩虹
第一招运用“圆形彩虹”工具
第二招组合运用“透明彩虹”渐变样式和“极坐标”滤镜
第三招运用“自定”的渐变样式
实例二十在文字内镶嵌图片
六、实施建议
本课程实施建议由课程实施建议和教学策略建议两部分组成。
(一) 课程实施建议
1.时间安排建议
《Photoshop CS3 数码照片处理》是“知识拓展类”课程, 建议初二年级的学生自主选修, 建议班额不超过45人。课程教学可以分20 课时进行, 每课时60 分钟。建议每周安排1 课时的教学。
2.授课计划建议
(二) 教学策略建议
1.建议采用主题式教学策略
主题式教学是指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教学。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是指以某一生活现象或问题点为研究主题展开的对知识体系的建构相关的开发和设计。
(1) 选择主题
主题式教学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开展的, 这个主题既要能把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关联起来, 形成知识链;又要能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选择好的主题呢?应该充分考虑师生所处的教学环境, 可以是教师选题, 也可以是学生选题, 还可以是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应该把握的原则:一是主题要有意义, 二是主题的难度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三是主题要来源于生活。
(2) 创设情境
主题式教学是高度情境化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水到渠成地将学生引导到要研究的主题之中,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必不可少。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播放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动画、影音或者辅之以声情并茂的配音, 这样, 学生在接受多种感官刺激的同时, 会引发自己对已有相关经验的再认识, 从而对主题产生兴趣和心理的意识倾向性。
(3) 解构主题
主题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探究。在确定主题后, 教师应着手构思完成主题的方法和技巧,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要对主题进行一定的解释说明或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进行探究, 即解构主题, 实现主题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
(4) 小小组组合合作作, 完成主题
合作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主题任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可能需要的材料等。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提供的资料尝试性地解决问题。
(5) 经经验验交交流流, 成果共享
在各小组完成主题任务后, 让各小组总结出本组成员的学习体会和研究结论, 并以文字、图片等形式表达出来。对各小组不同的结论继续进行研讨并展开激烈的论争, 逐步达到一致的结论或多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 把最终的研究成果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展示出来实现资源共享。
22.建议采用自主学习方式[[2]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里的“动”, 包括“心动”和“行动 (眼口手脑) ”。所谓“心动”是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始终能让学生体验到“想学”的意动;所谓“行动”是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能让学生的“眼”动起来 (认真阅读、观看并理解学习材料与视频) 、“口”动起来 (表达或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手”动起来 (积极实践并习得操作技术) 、“脑”动起来 (思考信息技术并能活学活用) 。《Photoshop CS3 数码照片处理》课程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 即“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效果反馈、知识迁移、技法整理、教学留白”六个隐性环节及其相应的“引题、自学、演练、活用、总结、设疑”六个显性的教学活动如表2。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充满自主学习的力量, 为学生自学素材、完成学习任务奠定积极的心理意向。“任务驱动”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核心要素, 教师能否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学习任务将决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成败。“效果反馈”是“任务驱动”的第一次检验, 学生的表现结果可以直接反映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理解程度和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是“任务驱动”的第二次检验, 也是对“效果反馈”的进一步深化。学生能顺利地迁移技术解决新问题, 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真正理解了知识本质的表现。“技法整理”即技术和方法的梳理, 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或技术的一个落脚点。因为“自主学习”的重要理念是要求学生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将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教学留白”的目的是再一次让学生“心动”, 即调动他们的求知欲, 不仅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夯实了心理基础, 同时也与“情境创设”形成了教学呼应, 从而间接地构成了一个教学循环。这一“自主学习方式”的逻辑框架可用图1 表示。
七、课程评价
在《Photoshop CS3 数码照片处理》课程中, 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主要看以下两个维度。
(一) 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 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状态, 即学习兴趣、动力、探究力和热情。这个维度体现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
(二) 学生取得的学力
主要通过学生能否用PS处理有一定缺陷的数码照片, 能否对数码照片创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艺术效果, 能否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技论文。
这个维度体现终结性评价, 既可以是定性评价, 也可以定量评价。如果定性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综合判定。如果是定量评价, 则要采用评价量表的方式判定。评价量化一般是从作品的主体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创新性等角度赋以权重来进行。
摘要:校本课程《Photoshop CS3数码照片处理》是一门属于“知识拓展类”的拓展性课程。这门课程经过8年的教学实践, 其开发已相当完善, 实施已较为成熟, 取得的成果已较为厚实。现将体现这门课程精髓的“课程纲要”分享给同行们, 以期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校本课程,拓展性课程,Photoshop,课程纲要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zjedu.gov.cn/news/142778441751261711.html, 2015-03-31/2015-12-15.
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纲要 篇三
一、注重教材内容的补充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僵化,而且普遍不重视阅读教学。这样,学生的视野就局限在课本内,而且思维受到限制。为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就应成为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建设目标,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大量阅读、大量积累的语言实践中得以提升。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或列举相关阅读书单,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比如可以让他们阅读国学经典《论语》《弟子规》等,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阅读材料的补充;除了这些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自身读过的好文章、中外经典著作推介给学生,并适当对学生进行讲解,充分开阔他们的视野,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补充读物时,教师应注意阅读内容的新鲜性、生动性,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及时弥补教材存在的滞后性不足。
二、注重教材内容的拓展
要想让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取得实效,首先就要吃透教材,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在完成课程教学内容之后,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例如,《小河与青草》一文,讲述了小河、青草二者之间相互帮助的故事,整篇课文都是传达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学会了解别人长处的理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课文内涵,鼓励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小草、小河,通过自己的亲身演绎和感受,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学生进而能将互助理念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就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就实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对接。
三、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例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情境导入,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文章的感染力。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会更加投入。在精讲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复述这个故事,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想象,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勾践这个人物,体会他胸怀大志、不畏困苦的精神。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主动地理解文本核心内容,掌握文章的重点。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还应注重加入想象元素。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通过想象与阅读内容的结合,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生发更多感悟。例如,教学《石榴》一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对内容深入分析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更自然、轻松地体味文章内涵,增强语感,提升阅读能力。
四、实现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单元设计的,这种编辑架构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和发掘,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展开教学活动。在这一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贴合实际,还要注重多个学科之间的内容整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非常多的作品,涉及面也很广。因此,在校本化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注重培养学生作品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耐心,坚持训练方式上的科学性,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加倍努力助推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进程。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银宝湖中心学校)
4.小学生礼仪校本课程纲要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为突破口,利用文化资源来丰富学生的“教育场所”。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着眼于全面提高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课程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有些家庭由于家长放任孩子自由成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乏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中学阶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2、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3、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校本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民主性原则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朋友关系,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以求课程开展扎实有效。
3、合作性原则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质疑解疑,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也可通过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或者寻求老师的点拨引导,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合作,以求共同提高。
4、趣味性原则
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中学生特点的、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5、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作出内容上的修改,以便控制课堂,适时调整。
6、开放性原则
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于课堂、校园、街道、社区等场所进行充分发挥不同场所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校本课程实施的步骤
1、以“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2、以丰富有效的活动形式推动“小学生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1)、师德榜样。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2)、每周落实。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通晓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3)、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4)、课外实践。课外实践:a观看视频短片:学习有关礼仪知识。b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有关图片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c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小售货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3、编写“小学生礼仪”校本课程教材,把文明礼仪教育推向深处。1)、编写“小学生礼仪”校本课程教材,作为开展“小学生礼仪”课程教学的依据。
2)、以“小学生礼仪”课程教材为基础,编写各年级“小学生礼仪”上课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参照。
六、校本课程实施的建议和要求
1、加强领导、广泛动员。让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学校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校本课程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动员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做文明礼仪的先锋。根据工作部署制定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采取措施狠抓落实。
2、宣传礼仪。组织学生校园礼仪演讲活动。培训学生宣讲员利用寒暑假和公益活动时间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和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新气象的良好氛围。
3、建立监控激励机制。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校本课程教育实践活动普及广泛工作成效显著的班级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将评选校园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各班级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达到要求的学生给予鼓励。
4、大力推广学校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教师、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师生校园礼仪风采展示、征文、知识和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争创文明礼仪先进班级和明使者、制作文明礼仪手册等活动展现师生员工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七、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八、补充说明:
(一)课程实施效果设想:
1、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
2、全面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逐步推向其它年级,聘请课程专家介入我校课程研究,促进我校课程研究向纵深发展。
3、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4、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
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3、由于班级班容大,学生数多,要组织社交体验难度较大。
5.校本课程纲要 篇五
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源于英文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开发课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实用性为目的
童谣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内容主要来自于学生自创的佳谣,在整个课题过程中,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内容是学生喜欢的,有实效的,并探索出一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新路径。在琅琅上口的童谣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受到洗涤。当学生创作的童谣再回到学生的手中,他们诵读,传阅,再创作,育人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
(二)体现以生为本
课题的开发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都是些学生喜欢乐见的东西,丰富有趣,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实际,不仅不会当成一种负担,相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活泼校园的气氛,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学生创作的过程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对生活的再认识,新童谣来源于学生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不失为一条创新思路。
(三)贯彻学生主体性
课题主体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只是组织、指导和调控,解决一些学生不能解决难题,保证了课题有序、有效性。除了确保学生主体性,更重要是使用中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学生既是开发者,又是享受者。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以学生这个主体服务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给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全新的创意。
(四)突出课程的持续发展
课题坚持生成发展观,做到无形无本是前提,有形有本不定型。童谣内容上涉及安全、卫生、礼仪等各方面,每月确定一个主题,随着征集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开辟新的主题,不断补充丰富已有主题的内容,开发挖潜促使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不断生成,促使课题动态发展,滚动前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创编童谣的基本知识,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初步掌握学习、观察和探究身边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并且将这种观念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学生自觉的内在道德,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
课程目标可细化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传唱童谣,儿歌获得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2、亲近、欣赏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良好行为规范。
(二)提高目标:
1、了解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哪些行为规范,发现身边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不良习惯;感受各行行为习惯或规范对人们生活和学习产生的影响;通过观察加以总结。
2、在认真观察、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创编童谣,掌握创编童谣的技巧,并通过传唱童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体验目标:
1、学会观察,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激发观察生活的兴趣和动机。并且能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开展创编和传唱童谣的活动。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一)童谣教学活动的研究
设计和开展童谣诵读和童谣创作指导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童谣,初步掌握童谣的写作方法。
(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
在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三)开展童谣操的创编
创编童谣操,使学在日常的做操过程中,内化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本童谣选编创作
通过不断的尝试、实践,逐步积累童谣素材,形成富有特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童谣集。
(五)加速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文学素养,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和整合能力的研究型师资队伍。
四、教学建议
1、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生活环境,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和不良现象。
3、根据搜集的资料,尝试用童谣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总结。
4、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
5、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发现环境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
6、通过手工制作、广告设计或编小报等方式,汇集童谣创编成果。
7、围绕发现的重点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其原因、结果、设想解决办法并通过童谣形式进行叙述。
8、通过表演、漫画、制作标语等方式在校园、社区展示童谣创编成果
9、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10、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12、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五、课程的实施
(一)第一轮: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第一轮实验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童谣收集活动;
继续充实整理图书室的书籍,建立了童谣书籍专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共同收集童谣,在收集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和认识童谣,对童谣产生兴趣。
2.童谣朗读活动
教师对收集到的童谣进行分类整理,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童谣的诵读活动。在诵读积累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童谣,感知童谣的语言、韵律、特点、内容、形式,为创作童谣打下基础。(1)保证时间,每天的早读为童谣的诵读时间,加强检查,给予保证。(2)保证数量,每周背诵两首童谣。(3)建立童谣诵读记录本,首先建立班级童谣记录本,每个教学班有专用记录本由专人负责。此外,中高年级学生每人一个专用记录本,抄录童谣,积累童谣。
3、在诵读的基础上开展童谣创作
(1)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的立体创作队伍
(2)全面展开童谣创作指导课的教研,编写出高质量的童谣创作指导课教案。(3)上好童谣指导课,为学生每周开设一节童谣课,采取游戏、节目等多种方式,将新式童谣传教给学生。
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月一个大主题一周一个小主题,一周一小结,每班一周出一版童谣专刊手抄报,一月整理一本班级童谣。引导学生进行新童谣的创作。
(4)使用各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如和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结合,开辟“童谣快报”栏目,激发学生的投稿热情;童谣创作和班级评比挂钩机制,每周评出童谣创作优胜班,和每周童谣新星;举行各种形式的童谣发布会,班级发布会,个人发布会;评选童谣创作新星和童谣创作优秀家庭;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
(5)做好童谣的收集整理,每周编写的童谣,由教师负责收集整理,择优汇集成册。
4、推广传唱童谣
课内传唱童谣,如学习习惯、文明礼仪方面的童谣;课间游戏传唱童谣:同学们将童谣编排成皮筋舞、跳绳操等课间游戏,在课间进行活动。
5、督促落实行为习惯的养成。
(1)配合学校大队部设立的红领巾监督岗,班级中也配有相应的检查人员,随时检查,建立值日班长制,设有班日志,《学生园地》上开辟“表扬栏”等。
(2)、审核评定。在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训练后,即开始考核评定,考评工作做得细而实,针对争章的细则,哪几条小队长评,哪几条由老师评,哪几条由家长评,事先均安排好,要求大家评得公平合理,最后由中队委审核通过。
(3)、表彰。
表彰是对学生鼓励的一种手段,表彰形式多样,我们采用的是颁发小红旗的形式,每争一面旗,将它展示在教室墙上的活动阵地上。达标争旗活动使全体队员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从而产生一股奋发向上的合力。同时,大队部每月还进行一次优秀中队的评比,只要达标都能评上。
6、成果收集
(1)挑选一批学生创编的优秀童谣汇编成《福田小学行为习惯新童谣》(2)创作丰富的学生自编个人童谣集
这一轮的研究中学生创作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教师研究初步整理出相应资料。把学生创作的童谣优秀成果装订成册,编成使用教材,分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边使用,边创作,边共悟,并由学生带入家庭和社会。
(二)、课程开发持续滚动的开发研究(1)、第一轮童谣集的使用研究
对于第一轮已编写成册的童谣使用教材,怎样使用好,发挥其最大效应,力求跳出学科教材的使用形式发,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调查和研究。形式可以诵读比赛,小报展览,节目表演,开主题班队会等。
(2)、已有主题的在创作再研究
对原有的主题进行第二次的创作,提炼出更优秀的童谣作品。(3)新的童谣主题的再确定,再创作
根据季节变化的不同,重大节日文化传统,学校阶段性工作重点,学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等,确定新的创作主题,进行新内容童谣的创作。
(4)、形成以旧带新以新促旧的循环体系
原有主题的再创作,新的主题的确定又促进了原有主题的深化,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创作体系,使整个内容纵横深化发展。
(三)、第二轮开发研究成果的总结(1)、将首轮开发成果整理归类
对首轮开发成果进行整理归类,对使用中的新童谣,新主题创作的童谣整理成册。
(2)、对子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归类,交流小结
由各子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整理资料,归类小结,将结果整理成册。
(3)、举办成果论证和展示活动(4)、研究成果编撰印刷修订成册出版
六、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6.书法校本课程纲要 篇六
时家庄联办小学
课程开发背景
新课改使课程资源结构的重点在发生变化,学校开始成为课程开发资源的重要力量,校本课程开发成了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法是一种艺术,它集中而深邃地反映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中国书法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延续的一种方式.中国书法的延续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与学习即书法教育得以实现的.书法教育是我国古代优良文化教育传统,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等作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强化人格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书法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然而,面对网络信息时代,键盘将逐渐代替笔的现实正在向我国的传统文化挑战,中国书法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拯救和传承.具体内容 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2、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创造力,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会写一手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3、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内容: 年级 教 学 内 容 书法技巧 书法知识 实践活动 低年级(一、二)
①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要领.②掌握横,竖,撇,捺等28种笔画的书写,逐步进入简单汉字书写的教学,具体内容根据书法教学的特色并结合教材的安排自行编排.③学习使用和保管书写用具,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①激发书法兴趣,做好对学生书法的启蒙教育.②以故事介绍,图片欣赏,说话交流等形式介绍文房四宝的知识,了解历代书法家的故事.③初步学会专题收集.积极参与并表达个人意愿.如:收集书法家故事,欣赏书法家的作品……
中年级(三,四)
①学习毛笔描红,仿影,初步指导学生临摹毛笔字帖.②掌握毛笔书写顿笔,提笔,中锋行笔等运笔要领,学习腕,掌,指相互配合的方法.③掌握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相互之间的衔接搭配.学会书写笔画难写和结构难写的字.①进行书体演变历史的研究(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了解中国书法发展史.②收集,主题交流历代书法家的故事,学习他们高尚的“人品书品”.提出活动建议并积极参与活动.如:参观校书法陈列室,书写,赠送书签……
高年级(五)
①学习用毛笔临帖,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②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书写中偏旁的笔画位置和写法,以及在字中的搭配关系,做到结构匀称,纸面干净.③初步掌握章法技巧(包括:纸张的尺寸,字距与行距,格式安排,落款,印章),能有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①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了解书法的传统和现代性的融合,使书法艺术升华,以小报等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展示.②学习有关书法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知识,弘扬书法个性,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自主活动.如:赠送书法作品,书法竞赛…… 课程实施:
第一阶段:激发写字兴趣,培养书写习惯,练好基本笔画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写字方法,提高写字能力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 课程评价:
7.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纲要 篇七
作为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行的课程模块,语文校本课程大概只占总课程体系的10%左右,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要通过课程来获取多种语文资源。语文校本课程紧密结合当地文化,符合学生的口味,涵盖了多种语文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善于向学生传授课堂知识。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仅局限于传统课堂和老师的灌输讲授,而是采取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课堂与生活互动等。
二是提高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是语文打基础的阶段,需要记忆很多的词或句,如果学生受困于浩瀚的题海,就会对语文课产生厌倦。校本课程设置灵活,内容生动活泼,能将抽象的语文课生动化、形象化,吸引住学生的兴趣。
三是促进学生全面进步。教学全面发展也是和谐发展,是追求一种增长知识与提高能力、强身健体相结合的教学境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是与生活结合最紧密的课程,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课程,秉持“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1]的原则,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之才。
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是校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课程也紧密相连,组成一个共同的整体。校本课程开发时,不能代替其他课程的地位,要坚持一定的开发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和课程开发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编制校本课程时,多参考学生的意见,易于学生平常学习所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编辑。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由性和创新性,不在强调应试教育的统一性和规范化,发挥每个学生个体的特长,成为各具特色、与众不同的学生。
二是社会性原则。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坚持语文教学的社会性原则。语文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辅助课程,是最贴近学生生活、与生活案例紧密联系的课程,“课程内容不能脱离现实实际”[2]。校本课程开发中坚持生活性原则,就可以改变国家课程为主的垂直型课程结构,建立起网状的课程结构,形成完整的教材体系,帮助学生全面成长进步,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语文校本课程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就能更好地体现社会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这样语文校本课程就更具有时代特征。
三是可行性原则。语文校本课程坚持可行性原则,就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教学课程具有可操作性,确保教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要整合起来,保证相关行政、教育等部门全程参与,邀请教育领域专家,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学习。而是鼓励突破时间范围、地域限制来共享语文资源,充分利用任何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这样就能解决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
三、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
一是培养学生兴趣。校本课程必须提高自身的吸引力,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乐趣,主动投身于课程学习,从而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学校要将校本课程摆在正确的位置,向老师讲清楚校本课程的意义,制订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制订具体的落实措施,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是加大各方面投入。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保障对人力、物力的需求。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作为支撑,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给予充分的信任,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这样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校本课程。
三是建立合理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每年都会对教学进行考核,来督促教学目标的落实。校本课程作为新兴起的课程,同时对教学成绩没有直接的影响,导致部分学校对校本课程也不重视,没有将其建设纳入考虑范围。以前,学校评价体系都是针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设置,在对校本课程评价时会不公平。
四是加强师资力量。语文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自身对课程开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且有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并且有重要、高明的教学方法,掌握文化修养的能力培养。“教师在语文课程领域不断追求完美,成为精美的校本课程”[3]。邀请专家来讲座或授课,引导教师提高素质修养,利用与专家面对面的机会,充分探讨问题,向专家学习课程开发技巧,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余中明.再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6).
[2]陈必武.基于学校特色文化表征的校本特色课程开发[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
[3]张晓慧.价值认取:校本课程走出实践困境的逻辑起点.许昌学院学报.2015(6).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纲要】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09-1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重点08-19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08-31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方式09-13
小学教师语文课程教学总结06-17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08-18
小学各种校本课程教材10-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汉语拼音1 aoe》教案09-06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资源建设过程浅论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