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设计

2024-07-16

中国文化与设计(精选8篇)

1.中国文化与设计 篇一

文本导学

【目标引领】

一、基础目标

1.掌握词语:别出心裁、琳琅满目、邯郸学步等。

3.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并把握处理两者关系的态度及其意义。

二、发展目标

1.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2.理解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的作用。

3.学习对比论证的手法,加以合理使用。

【过程记录】

一、预习

1.识记字音

慰藉(iè) 载体(zǎi) 有悖常理(bèi) 沉溺(nì) 上乘佳作(chéng)雕塑(sù) 宣泄(xuān) 匮乏(uì)

2.识记字形

别出心裁—才干 以偏赅全—以偏概全 声嘶力竭—厮打—撕毁—歇斯底里

3.识记词义

别出心裁: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琳琅满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原谓所见皆名流。后以“琳琅触目”谓眼前所见都是珍贵的物品或美好的诗文。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以偏赅全:片面地根椐局部现象来推论整体,得出错误的结论。

雕虫小技:比喻微末的技能。多指刻意雕琢词章的技能。

匮乏:缺乏

2.预习过程中感到不理解的问题:

二、学习

1.摘抄文中表明中国文化的一些经典语句。

2.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的优点与缺点各表现在哪里?

3.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巨大,我们就如何对对待两者差异?

三、质疑

1.思考:重视并弘扬中华民族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文化传统,在全救化进程日益加剧的历史背景下有何作用?

2.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记下来认真思考,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

四、训练

(一)知识识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渗透(shèn) 载体(zǎi) 有悖常理(bèi)

B.玄思(xuán) 沉溺(niè) 上乘佳作(chéng)

C.躯壳(é) 慰藉(iè) 处世哲学(chù)

D.雕塑(sù) 宣泄(xuān) 日益匮乏(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修养身心 相互交融 惟其如此 吐纳导引

B.声嘶力竭 不可思异 经世致用 地质戡察

C.息斯底里 别出新裁 知足长乐 无足轻重

D.弘扬国威 延年易寿 雕虫小技 以偏盖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们要在宏观的视野下 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并加以比较。

②作为理性生命的极度表现,西方人的科学事业是对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是一种精神的 。

③只重实践而忽视思辨的传统,有助于防止我们的民族陷入宗教神秘主义的精神 。

④我们不应将某种文化中的单一元素视为衡量文化的唯一尺度,更不能不加分析地用一种文化来 和取代另一种文化。

A.考察 沉醉 误区 统摄 B.考查 陶醉 误区 统治

C.考察 陶醉 错误 统治 D.考查 沉醉 错误 统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中国式的武术不仅要打得准、打得狠,而且要打得漂亮,即要在花拳绣腿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B.如果一味强调我们不仅在科学上要向西方学习,在艺术上也要向西方靠拢,其结果必然就像邯郸学步一样。

C.有人错误地以为工艺和艺术是属于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雕虫小技,其实这恰恰是中国文化的强项。

D.一走进第十届上海国际时装展览会展厅,我们顿觉眼前一亮,各色各样的时装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二)佳句品读

文句:

理由:

(三)文段理解

如果说中国文化的弱点存在于感性与理性两极,因而其体育与科学均不够发达,那么,其“富矿”恰恰处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交融地带,因而其艺术与工艺特别发达。说中国是一个艺术和工艺的国度,不仅是由于我们的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先秦的诗经、战国的楚辞、汉代的辞赋、六朝的骄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时代的小说这些纯艺术的上乘佳作,也不仅是由于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仰韶的彩陶、良诸的玉器、殷商的青铜、汉代的石像、唐代的三彩、宋代的泥塑、元代的青花、明代的园林、清代的宫殿这些泛艺术的工艺精品,而且是由于我们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本身就浸泡在艺术之中。就在西方的经院哲学家们通过逻辑或数学的手段来揭示宇宙乃至上帝的奥秘时,自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却要将写诗和作文看成是每一个国家官吏所应具备的必要的素养。因此,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不必躲在幽暗阴森的教堂里去研究天文历算,但却必须以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儒家以忠孝安邦、以礼乐治国的传统,自然会把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道家“乘物以游心”的处世哲学更容易让人们以艺术的态度来对待全部生活。

1.文中加引号的“富矿”比喻什么?

答: 。

2.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艺术和工艺的国度”?(不少于3点)

答: 。

3.中西文化各有什么强项?

答: 。

【收获整理】

课文内容

及其理解

答案:

2.中国文化与设计 篇二

关键词:设计之美,中国传统,道家文化,自然

提起设计之美, 不得不提到中国悠久深远的传统文化, 而一提到中国的传统设计之美, 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道家文化的身影。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文化, 是千百年来给予人们启迪与深思的莫大的动力, 它与儒家传统文化一样,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影响。道家的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崇尚自然, 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同时主张清静无为, 反对斗争, 讲究“人天合一”“以简应繁”等。

这些思想恰好与中国传统设计的思想、文化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 不论人们是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还是道家大师们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中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道家文化与中国传统的文化一直在互相渗透, 互相融合, 逐渐形成了中国一种独特的传统的艺术形式, 这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当然更包括独特的设计之美的形式。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炎黄子孙来讲, 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研究设计之美, 应该来得更容易些, 毕竟中国是个少有的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 仅从我们本国的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就能获得极其丰厚的设计灵感与启发, 甚至给我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出于这样的考虑, 又经过我细致的资料查阅得知,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而随着历史一页一页的丰厚积淀, 涌现出的无数具有设计之美的器物简直是让人应接不暇, 而这其中体现道家文化思想的实例更是数不胜数。

例如,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一个主要思想, 道家思想认为, 道的法则是自然, 即自然是道的一个特性, 而“法”, 即法则, “道不违自然, 乃得其性, 法自然也”, 这形象生动地显示了道家学派对世界的认识。。我觉得它说得很有道理, 人皆是来自于自然, 这点不容置疑, 既然如此那么道出自于自然, 人类服从于道, 顺应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而这一观念也在中国古典的景观艺术设计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下, 我国古代传统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表达, 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对世界万物的发自内心的热爱, 使工匠们将居住环境设计成此美景, 这也顺应了当时人们的心愿。工匠们运用许多基本的手法, 将人们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梦想。

“崇尚自然, 顺应自然”, 道家的又一重要思想, 人类产生于自然, 在自然中成长, 就应该崇尚与顺应自然, 这点尤其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之中, 比如被广泛应用的整齐的形式, 对称的手法……天坛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 它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 所以很具有代表性。

在中国古代传统图案中, 对称与整齐体现也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在古代, 人们把对称和整齐看作是对吉祥美满的一种追求与渴望, 这也和人们常说的“好事成双”有关, 人们认为“福无双至”, 因此对称的东西也将给他们带来好运, 所以工匠们设计的图案大都是对称的, 人们也更多地实用这样的产品, 虽然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事情, 但也顺应了我国传统的稳重、保守、中庸的思想特点。

而自然万物中许多动植物都是具有对称美的, 人们正是从自然中获取灵感, 发现美的事物, 从而创作出更多美的东西。

这也正说明了这些设计灵感与道家文化思想的紧密联系, 设计的美在中国传统的这些奇妙的建筑中、精美的图案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及他的《道德经》, 无不给后人以莫大的启示。他“无为而治”的主张, 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 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这一历史时期的某些作品, 也反映了种种老子思想给他们带来的深远影响。

谈起道家的代表人物, 就不得不提到庄子。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他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 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读过《庄子》, 也看过于丹教授的《庄子》心得, 感触颇深。而他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 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也是中国传统设计依据中重要的一笔。例如, 他主张“乘物以游心”, 我想, 这对于物欲横流的现在, 就是抛弃物欲, 从而随心所欲, 完全根据自己的心而活。他说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是多么深刻的一种理解, 唯有用多年的亲身体悟, 加上天才的头脑, 才能得出如此明智的大道理。沉默是金, 亦是一种看破一切深明一切而又谦卑至极的能力, 一般的俗人又怎能轻易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谦逊, 又何尝不是庄子思想的最好体现呢?

喜欢庄子这个人, 不仅因为他具有终极意义的思考, 也不只是因为他在当时超前的思想, 更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或许有人觉得他是异类, 他的思想古怪, 但都改变不了他重要的历史地位。

庄子认为, 人之所以活得累, 不能够“乘物游心”, 其根本就是因为放不下对“权”和“利”的欲望, 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人活于世, 归根结底, 要么放不下对权的渴望, 要么对利割舍不下, 而如果真的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便可以达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为自己的本心而活。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 经验的不断丰富, 人心越来越复杂, 之前的棱角也被打磨得无比圆滑, 但为什么成年人再也找不回孩童般的快乐了呢,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在经历的过程中丢掉了自己的本心吧。提到这里, 中国古代设计中无处不蕴含“中和”这一理念。所谓中和, 是中国美学的特有术语, 它的基本特征是协调和谐, 刚柔相济, 安宁平和, 体现“中庸之道”, 它既出于孔子的思想, 也与道家所推崇的自然的理念十分顺应。在这一方面, 我国古代一些时期简洁朴实的中国传统服饰就比较容易说明这点。其一大特征是中庸含蓄、重平面装饰而不重人体造型。在剪裁上有意掩盖人体的曲线、克制人的个性情感, 女装尤为突出。人们追求衣装的松软、舒适, 这一切皆能表明中国人的中庸。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 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 一为裹藏而已。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艺术、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 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 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这恰恰总结性地说明了道家文化和中国传统设计之美之间潜移默化的关系, 道家文化更是以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形式影响着中国古代的传统设计观念。同时, 从这些关系的比较中, 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文化精神对设计之美来说的重要意义。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存在普遍的联系,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正如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设计之美的深远影响一样, 文化精神对设计之美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从特殊到一般, 这一点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于是我们逐步得以得出这一结论。

所谓设计之美, 一方面是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讲,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设计思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达, 从而展现的一种美的感受, 其中当然也包括其实用的功能等必要的要素。而另一方面是从使用者角度来思考, 是对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的一种美的体会。综合这两方面, 我认为设计之美就是涵盖材料、结构、功能与形式等诸多要素的, 对于设计这门艺术的综合的感受。

文化精神与设计之美的关系, 就好比眼睑与眼睛的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就像眼睛需要眼睑来保护一样, 设计之美的体现同样离不开文化精神这一强大的传播媒介, 在这一点上, 两种事物的含义是相同的。

或许设计之美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但我觉得文化精神是赋予了设计之美一种更深层次的内涵, 这是其它精神所无法给与的。有文化精神作为基础, 我们不会觉得这件作品是空洞无实的, 相反, 我们会赞叹于它精巧的形式以及它深刻的内涵, 而这内涵就是文化精神赋予的。就比如要评价一个女孩的美, 是不是仅仅停留在她的外表层面上呢, 那样的评价未免太过肤浅, 大多数人所认可的美丽, 是兼内在与外表于一身的美丽, 是更深层次的评价。

解析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即材料, 结构, 形式, 功能) 不难发现, 文化精神对这些要素也分别发挥着重大的影响。比如, 随着文化的深入发展, 人们逐渐从原始人类向文明时代进化, 对材料的掌握也随之越来越好;同样, 在结构的把握上, 随着文明的发展, 人类也在不断进步;设计的形式越来越美观、多样, 功能越来越复杂、强大……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文化精神的迅速崛起密不可分。这样, 无论是综合来看还是剖析设计之美的本质来谈, 都可以看出文化精神对设计之美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然, 这是不是仅仅说明文化精神对设计之美的影响局限于古代呢?答案是否定的。诚然, 大量的论证都是围绕着中国古代的传统的设计思想进行的, 但谁又能说我国五千年来绝大部分优秀的传统设计文化没有被传承保留以及继续发扬下去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文化精神越来越演变成为影响设计之美的重要甚至是主导因素。

文化精神影响了设计之美的深度。这体现在, 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 将本民族的或者其他民族的文化精神植入设计理念之中, 这样的设计, 拥有的不再是空洞的形式, 而变成了蕴含丰富文化精神的一种深层次的设计。而这也已逐渐演变为一种主流, 一种植根于丰厚文化积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设计趋势。

例如, 经典的青花瓷版法拉利跑车便是达到足够设计之美深度的杰作。

同时, 文化精神影响了设计之美的广度。文化给予了人类的一切, 当然所有的人类设计都离不开文化方面的基础, 这让设计之美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使设计之美被广泛应用。这些新奇的创意正以它们各自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文化意蕴, 毋庸解释, 一切答案尽在其中。

不同文化精神对设计之美的影响各不相同, 但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文化精神对设计之美的重大影响不容忽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文化精神是设计之美灵魂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想, 把握好对文化精神的深刻体味, 从而更好地展开设计工作, 对目前的我们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记得于丹教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山坡上开满了鲜花, 在牛羊的眼中它只是饲料。我想作为设计师要做的, 便是找出常人眼中的饲料——那些真正的鲜花, 为更好地服务生活而努力。

参考文献

3.中国特色文化与创新设计 篇三

关键词:文化;设计;中国元素

纵观世界设计史,无论是产品设计、景观设计、平面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那些成功设计的案例无不都将本国的或区域的文化完美与现代的创新设计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他们的设计富有独自特有的文化底蕴。可见,要使得文化完美有机的融合在设计中将会是创新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具有文化特色的创新设计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同时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设计本身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一种扩展,它同其他的文化形态一样,作为现代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精神风习和文化心理结构或者说文化心理逻辑,反映不同的价值和审美观念,它们在工业产品、建筑、服饰、环境建设等设计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设计师切尔马耶夫也曾说过:“历史的设计是设计的历史。”民族文化对设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表现:民族文化影响设计原则;民族文化影响设计师和受众的思维方式;民族文化影响设计的形式体系;民族文化影响设计的评价标准。设计无时无处不受民族文化的影响。

二 中国文化的创新设计

中国设计的发展之路曲折而艰辛,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设计水平,我的设计水平还差之甚远。世界设计强国在各自的设计案例中都无不加入本国的区域文化,这些文化气息使得他们的产品产生了特点差异,从而使得设计走向成功。我国的创新设计同样需要在现代设计中融入我国的文化,使得我国的设计具有本国的特色。我国的文化中可以提炼到的设计元素数不胜数,这些元素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特征精神,例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秦砖汉瓦、桃花扇、景泰蓝、中国漆器、红灯笼、汉代竹简、剪纸、风筝、吉祥纹样、中国织绣、彩陶、中国瓷器、青铜器、太极、牡丹、莲花、鲤鱼等等。这些元素都可以作为中国被区别的标志。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等特征,如:天人合一、中庸之道。这些文化精神都是中华民族所特有,都是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元素被设计提炼。

三 中国文化元素在创新设计中的实践

中国文化在与现代创新设计相结合的实践中,在有些设计领域中确实取得了不少成功。其中最具代表力的就是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的CI设计以及奥运“福娃”吉祥物设计。北京奥运会CI视觉形象系统专用色彩成功的将中国富有代表力且具有历史积蕴的6个色彩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长城灰、玉脂白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其中红色是北京的颜色;红色是喜庆与祥和的颜色;也是中国的象征。 “琉璃黄”是北京城市风光特有的颜色,代表着北京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与历史的精彩和辉煌,在中国的色彩文化中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国槐绿”是自然的风采,是生命与环境的象征,寄寓着北京珍视自己的家园,与自然和谐发展,表达了“绿色奥运”理念。温润而典雅的“青花蓝”,是北京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中极具代表性的色彩,象征着文明与创造。“长城灰”是北京城传统建筑景观中的重要的标志色,是北京奥运色彩系统中独具魅力的元素。 “玉脂白”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色彩构成重要元素之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佩玉为道德与修养的标志,玉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的象征。这些色彩使得奥运会不管场馆、宣传册、海报还是其他与奥运会相关的附属物使中国既展现出其特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东方古国底蕴,也还展现了其富有现代气息活力的一面。同样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也展现出了同样的效果,五个福娃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长久以来,中国就有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每个娃娃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以此为例,北京奥运会在设计中的成就成为我国创新设计的标榜,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设计完美的融合。

四 结语

尽管近年来中国在很多领域都能将中国文化与设计成功的结合,但有些设计领域还做得远远不足,这些设计只是做了较浅层次的中国文化的符号化,要想将真正中国文化元素融合到设计中去,中国设计师必须真正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民族精神,才能设计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冯付勇.中国元素与汽车造型设计[J].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4.中国文化与设计 篇四

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中, 首先需要掌握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 在传统元素的应用中, 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传统文化元素与建筑工程整体环境能否有效融合。另外, 还应该选择采用象征、暗喻等表现像是, 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进而在建筑工程中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民风民俗, 同时展现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 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4.2 把握空间位置

在当前的建筑设计过程中, 需要提升建筑工程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丰富建筑工程功能, 需要对建筑工程空间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因此, 在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面, 需要充分展示传统文化元素的精神内涵, 对建筑空间进行优化设计, 充分展现出建筑的整体空间, 在不同室内空间的规划方面, 强调主次鲜明, 有轻有重。

4.3 注重内涵的表达

建筑工程的功能是为人们提供日常居住、生活、娱乐、办公等的场所, 同时期也是人类精神文明、文化的展现, 在建筑设计中, 不仅融合了人们对于建筑的情感和理念要求, 同时也可以展现出国家、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 在建筑设计中, 不仅要提升建筑外形设计水平, 同时也需要融入丰富的精神文化, 更好的展现出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层含义。

5 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 对于人们的审美、精神扽个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新时期,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之间有一定的冲突, 为了保留良好的传统文化, 应该采用合理的贯通方式, 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传统建筑工程有鲜明特色, 主要体现在建筑文化、材料、结构形式等多个方面, 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 可结合实际情况, 适当融入传统文化, 包括传统符号、传统形制、建筑思想以及建筑材料, 传承传统文化, 展现出特有的中国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程燮阳.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 2017, 30 (9) :304.

[2]李宝森, 胡扬, 李然.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5 (34) :56~57.

5.中国文化与设计 篇五

1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1)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包装设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包装设计教育是为社会提供包装设计人才的教育,应当把我国传统文化作为其教学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强调以文化特色、人文历史、民间传统艺术作为包装设计教学的资源来进行教学。这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包装设计教学,能够对其中的艺术内涵和文化精髓进行讲解。再结合包装设计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引导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实现大胆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文化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更快的吸收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并促进其对于这种文化的运用。

6.中国文化与设计 篇六

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作品口头表达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能够体会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但是缺少对历史的深入了解。3.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中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欣赏与评述课,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其间派生出的美术作品也随时代的变换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这几个时期美术作品的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对其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这节欣赏课有必要先让学生做些历史的“功课”,了解几个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特点,以及收集感兴趣的相应时期的文献资料,著名的美术图片等等,并把他们编好组,一个组对应一个时期,组长负责简述时代特征和介绍两件这个时期里最有名的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4.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2.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顾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

2.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6.教学课时

1-2课时

7.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资料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8.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展示所选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和其他历史资料图片图表,以便于学生进行对照和比较。

2.可引导学生共同回顾讨论中国历史的分期方法,并回顾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与思想信仰的一些具体表现,以便为欣赏美术作品提供一定的分析和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欣赏美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兴趣选择一些准备深入欣赏和评述的作品。

二、欣赏

1.组织学生对一些重点作品进行欣赏并对作品中的视觉形象,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进行初步的描述。

(1)欣赏分析《洛神赋图》,介绍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理论;介绍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法则,是学生了解传统美术最重要的审美评价标准。

(2)以《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和灵岩寺《罗汉像》为重点进一步进行深入欣赏,以加深学生对传统美术的体验和认识。

(3)结合《富春山居图的欣赏介绍文人画产生的历史及其特点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4)以欣赏徐渭、陈洪绶和石涛的作品为重点,进一步了解这些注重主观表现的有创造性的文人画在丰富和发展传统美术上的贡献。

(5)结合宋瓷、明清建筑和民间年画的欣赏,进一步扩展欣赏领域并为树立更全面美术文化观点奠定基础。

(6)美术欣赏评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课堂讨论等想结合。力求提高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史前或上古时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含义或思想内容?这些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深层意蕴和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有什么时候样的关系?

3.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围绕本课的叫心议题-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时代审美特征及其社会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讨论。

4.根据学生或小组准备的材料,分别对其他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

5.美术欣赏评述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个别学习,分组学习,课堂讨论等可以互相结合。

三、小结

可根据本课目标和具体情况设计总结活动方式和程序。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注意查找中国古代时期各朝代优秀美术作品的有关社会历史资料和美术史料,为下节课欣赏与评述学习活动准备好必要的条件。9.作业安排

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课件 11.自我问答

本课时教学中本着论从史出的原则,我首先安排学生在课余学习,收集资料。本堂课学生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配合老师完成各项任务。但由于我缺乏上活动课的经验,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到最后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的环节,时间不是很充足。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读书与藏书的情结(造型·表现)

九年级共两个班,80名学生,由于是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

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读书与藏书的情结》的第二课时是藏书票的创意。前课介绍藏书读书知识,本课是创意。藏书票是一门综合艺术,展现内容涵盖各个学科,也最能提升美术文化的层面。因其历史原因,大部分都在文化颇高的群体中流传,是读书、爱书的标志,制作时又需一定的版面技巧。所以,对于一所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讲都很陌生。故在教学设计时,我打算从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了一场大家都积极参与的“藏书票拍卖会。”为了参加拍卖,学生以了解拍卖品的方式,都积极主动的将藏书票的发展一一艺特点——欣赏优秀的藏书票等较枯燥内容收入脑海里,然后以创意有个性的藏书票——自我评价—自我创意展示——学生思路互领——座谈会各抒己见,引出交叉学科的承载与藏书、爱书的主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设计藏书票的过程。

三 教学难点

通过讲解藏书票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古人对书的热爱。

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进程

教师创设情境:今天,我请同学们参加一个拍卖会。拍卖什么呢?(学生目露惊奇,部分学生开始交头接耳)大屏幕显示:藏书票拍卖会字样,一枚较早的藏书票图片及资料。教师:对于藏书票,我们了解不多,但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谁了解最多,谁就有资格参加今天的拍卖会,谁就有机会收藏这枚藏书票。(学生反应热烈,查教材、翻字典、找资料,前后左右开始议论,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主动求知的热情被呼唤出来。教师板书课题)掌声中小拍卖师走上讲台。对藏书票的知识进行提问,全班同学全部过关。(随着拍卖的开始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大屏幕显示:倒计时开始。学生兴致之高,超乎想像,随着倒计时的结束,小拍卖师落槌,藏书票被一同学购得。此时,有关藏书票的历史、发展、特征、艺术特色等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拍卖前的主动了解,已遨游于学生的脑海之间。大屏幕:切换不同风格的藏书票作品供同学们欣赏。伴着音乐学生进入创作阶段。学生边观察、边构思、边讨论。方寸之间容大干世界,学生们的思绪插上想像的翅膀,去勾画自然之美,蓝天、白云、碧水、绿树。去勾画祖国风光,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每一件作品都充满激情和创新,灵感的火花进射出奇思妙想而标新立异。下面的两则讨论,是学生在主动挖掘主题和具体表现方面,在本课又掀起的又一个小高潮。学生一:我画的是一个树墩,上面放着一台录音机,里面是鸟儿欢乐的歌唱。(这是一个环保的主题,教师应及时的进行肯定和鼓励,可是未等我说话,就有同学踊跃的发言了)学生二:不妨在树墩边画一枝树杈,一片树叶,画中的你正在放飞一只小鸟,希望的绿叶定会长成参天大树,放飞的小鸟载着我们心中的梦想。

(满怀希望的表述引来掌声)学生三:鸟儿回归,它的家园又在哪里?放飞梦想,梦想飞向何方?(该生发言有点偏题,调子过于沉重,可也有一定道理,给予肯定。我发现该同学落座后,用大块的绿色在作画,我想,这个梦想和家园在他的绿色里)这时,我发现如果再不及时的引导,全班都要加入到这个行列,而步入选题狭窄的泥潭。我走到学生中问,充满感情的交谈。(拉回主题)其实,我们的思路很宽,不必去勾画四川九寨沟使人流连忘返的神奇境界,不必去描绘湖南张家界令人心旷神怡的人间仙境,单是秋来叶落,光秃秃的树枝在蓝天的映衬下也会编织出线组织的美妙,我们不必去描绘惊天纬地的巨人,也不必去描绘时代造就的英雄,在我们的中间,同样存在着令你感动的人和事。(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拔,把学生的思绪拉回主题)大屏幕:切换往届有个性有争议的构思图片 班级中有一个平时最不喜欢美术的同学,这次低着头,一言不发的画着,引起我的注意,他设计的是一扇开启的窗,几条单线的构图,窗扇很破,窗外一片空白,窗台是由藏书票的拉丁文构成,稚拙的感觉扑面而来。这幅作品有个性,富于创新意识。虽然此构思与藏书票的制作有些分歧,但最终出于鼓励创新,张扬个性潜能的角度考虑,我征得他的同意,把它复制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参加座谈,目的是鼓励同学们画出有个性的创作草图。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不断的小声议论。(教师没有制止,同时对作品只字不谈)同学们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学生一:藏书票的设计要有一定寓意,我不知道窗外的一片空白,想表达什么。学生二:藏书票的最后制作是版画的方法,如此简单的线条,毫无 生气的构图,算不上是一件作品创意,只是一、二年级的线描而已。(竟然有掌声)学生三:你画的窗户,怎么连最起码的透视都忘了? 学生四:窗外一片空白,我不明白,哪怕是黑夜,还得处理成黑调子呢? 学生五:试想,这样的藏书要被贴在书的扉页上,谁还会欣赏这本书?我们会怎样看书的主人? 这哪里是欣赏,分明是对作品的批判。教师:刚才一部分同学从单一角度解读了这幅作品。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但一幅画有一幅画不同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妨换个角度,仔细看看,去探究一下他的良苦用心。这个同学突然站起来,用略显笨拙的表达说出了心中的感受,我画这件作品时没想太多,从大家的批评看,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我平时画的就不好,二是我的画没有创意,古人有这样的题目:深山藏古寺,万绿丛中一点红和踏花归来马蹄香,传统的国画更有计白当黑,于无声处胜有声,齐白石老先生有《蛙声十里出山泉》。我画窗户外的空白就是吸取这些思路,小的时候我家的房子条件不好,窗框都被雨淋烂了,关不上,在我的印象中,窗框就是这个样子,每当我思考问题,凝视窗外的时候,只有这个窗扇印象最深,因此我自己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被表现出来。

(长时间的掌声,他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有敬佩,有赞扬,也有深深的思考)学生一:窗外的空白其实是一个迷人的世界,那里有宽敞的操场,有人声鼎沸的热浪一场高过一场,窗里是一位残疾的孩子下不了床,无法去领略外面的世界,窗外的空白,就是他心中的梦想。学生二:这是一个失学儿童的世界,窗外是蔚蓝的天,清新的空气,是美丽的校园此刻又传出书声朗朗,一批批的学子攀书山,游学海,用知识武装自己,加入到建设祖国的大潮中去。窗外的世界是对求学的渴望。学生三:这是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世界,有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的国徽,雄伟的天安门,有三峡工程的壮观景象,有香港,澳门的回归,有申奥成功的喜悦,这窗外的空白,正是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向世界宣言。学生四:窗外的空白是白衣天衣护服的颜色,在抗击非典期问,白衣天使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撑起了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赞歌。学生五:窗外是山村小学的炉膛,一位女教师正趴在地上,用嘴吹 着湿柴点炉子,火点燃了,灰暗的教室里顿时明亮一片。教室渐渐暖起来,学生陆续进来了,室内顿时充满真实的阳光。

(师生共同鼓掌)......这件有个性的创意,这件筒单的草图,在同学们心中燃起了智慧的火花,挖掘出了每个同学内心的灵感。教师:有创意,有创新,有个陛的作品我们会赞赏和鼓励,也许有的作品表面很粗糙,此刻已不重要。同学们及他本人的发言,我们不难看出,这是真实的内心情感在撞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是用自己不太成熟的手描绘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正是创新,这正是生命力所在。我要说,同学们放开束缚,用心去描绘自己个性的真实流露吧,此时此刻的才情喷涌是我们智慧的源泉。教师将拍得的藏书票赠给同学。(学生纷纷围上来欣赏这枚藏书票,热情极高,是又一高潮)大屏幕显示:读书,藏书,爱书 教师宣布下课。

六 回顾与反思

生活是创造之本,是创意之源,方寸之问,大干世界。既使千姿百态,即使百花齐放,都要回归本源。作为美术教师,要使学生的每件作品在选材、立意、布局上创新。应多训练逆性思维,在多元化格局中体现批判性思维,密切同生活的联系,而体现个性风采,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美术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特殊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作品反映生活。作品本身的或简练,或饱满、或粗糙、或精细,都应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我想,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极大的扩展学生的思维,点燃灵感的火花,本案例,也正是基于生活及周围环境的感触,激起了学生创造的兴趣与热情,体验了创造的喜悦,提升了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的问题来源于学生,以学生的问题为主题对话,更能发挥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教师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连画的最不好的同学都画出了一幅好创意,我事先没有想到,但我马上用这个契机让广大同学参与进来,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优越性。我用这个创意与学生展开对话,教师只让该同学把画画在黑板上,未置与否。学生们对这幅线条简练的画只有一个态度,连珠炮似的批判,组织的语言也毫不留情。此时,教师没有站出来为作品点评,而是请这位同学做了简单的讲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学生的批判,也不能引出学生的精彩解读,无尽联想,正是这样一件普通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有高度、有回味、有联想、同时个性卓然。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自己所想所画,不但要表现在纸上,还要将感受、本意、顿悟都表达出来,引起共鸣。一方面培养鉴赏分析作品的能力,深度的挖掘了作品的内涵,体现美术这个交叉学科的特点。课

题: 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设计应用)

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美术教科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

具:幻灯片、图片。培养目标: 1.从微观、个别的作品看:反映设计者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艺术素养。2.从室内设计的总体宏观看:能反映当时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也和当时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习室内设计的一般常识,进一步认识美术知识在生活中国应用,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课程目的: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重点:

1、室内设计的依据、要求。

2、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课程难点: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教学过程:

一.室内设计的论述 你心中的室内设计是做什么的呢?主要设计的是什么?(提问)1.室内设计是一门集空间\色彩\形态\照明\材料\工艺\风格\与风水文化\环境艺术研究为一体的学问(指设计内容)2.是现代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体现,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实质内容.(设计与生活的联系)3.室内设计是建筑内部空间的思维创造活动,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学术上)空间__室内的划分

色彩__色调的确定(老人房与儿童房的不同)

形态__不同的方式(直\圆\弧等)

材料__木\石\织物等

工艺__制作手法不同

风格__室内装修的特点

风水__室内布置与传统习俗的关系

环境艺术__绿化装饰等

.根据以上内容进行总结(提问)二.讨论式讲述新教材:(20分钟)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家经济飞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单从建筑上来看就能充分地反映人们在设计和创造着理想的生活用品空间。谁能举例说明社会或自家生活家居的变化?(学生举例)

三.室内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1.目的:改善和提高室内设计的实质条件和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室内环境的精 神品格,增加人们的生活价值并开发引导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2.任务:满足功能__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适宜人体工学的需要.

组织空间__正确合理分配空间,将室内空间的比例\导向与形态作周密计划,同时还要考虑空间与环境的关系.

四.室内设计程序 1.接受委托(了解对方想法要求)2.设计准备(实地勘测)3.功能分析(根据要求而定)4.绘图过程(绘图还可分不同的程序)5.工程预算 6.装修施工 7.陈设

五、室内图纸欣赏平面图\立面图\顶平面图\节点详图\电器图\施工图\效果图等

六、小结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重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可以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自己现有的条件下准备怎样设计和品位人们的生存空间。

七、板书设计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学生共有52人,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重视美术课的学习。进入九年级以后学生学习压力很大,班上出现了一些如利用美术课写别的作业,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足等现象。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是:绘画技法方面各种画法基本掌握,对于美术欣赏方面的知识了解广泛,对一些名画家的生平故事有很浓的兴趣。但各方面的学习深入程度不够。3.教学内容分析:陶瓷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品,但制作方法并不普及,包括他的种类与历史,学生对其也是一知半解,本课通过对陶瓷艺术的欣赏和相关交流活动,让同学们了解相关的造型艺术知识,认识造型艺术的不同表现语言及表现形式。4.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教学难点分析: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6.教学课时:1 7.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讨论研究

课堂小结

环视教室,组织上课。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陶艺是最独具魅力的,不仅是因为水、土、火等因素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更主要的是土和火这两种朴素的材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极为宽广且变化莫测的想象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片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1.陶艺之美 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教师提问:(1)欣赏作品后请同学们想一想,陶艺与雕塑有什么不同吗?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有何特点吗? 教师提问:(2)陶艺与其它艺术门类有何区别?它有哪些独特的艺术语言吗? 2.中国陶艺 教师提问:英文的中国如何拼写? 中国享有盛誉的陶瓷艺术,在世界发展史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英文“中国”China,指的就是瓷器。它以我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影响着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陶艺发展概况。(1)原始陶器(2)原始瓷器(3)秦兵马陶俑(4)瓷器发明(5)唐三彩(6)宋代陶瓷(7)元代陶瓷(8)明代陶瓷(9)清代陶瓷 想一想 1.瓷器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2.宋代有哪五大名窑? 中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悠久,而外国的陶瓷艺术也精彩纷呈,给同学们留一项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考察一下世界各国的陶艺历史。想一想,陶与瓷一样吗?你会辨别吗? 看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一定想亲手尝试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别着急,下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

体会陶瓷艺术设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欣赏并思考。

课件

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欣赏,启发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入手,学会全面观察和了解作品中的形象。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分钟 8分钟

15分钟

12分钟

4分钟

板 书 设 计 第四单元

土与火的艺术

一、陶艺之美

二、中国陶艺

三、陶瓷辨别

8.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现代工业设计欣赏(欣赏·评述)交通工具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现代工业美术(欣赏练习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其社会作用等,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现代工业美术(欣赏练习课)增长知识、陶因情操,培养对现代工业设计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现代工业美术(欣赏练习课)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有关现代工业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工业设计与一般工业产品技术设计的主要区别,以及现代工业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作用。现代工业美术(欣赏练习课)难点是本课内容涉及面广,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因此,将本课的内容减少,降低难度,同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把自己审美的标准表现出来,并要求部分学生讲出为什么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现代工业美术(欣赏练习课)

吃和喝是人类的最基本的要求。当遇到无法用嘴或手接触到水源时,动物会跑开去寻觅新的用嘴巴直接可以喝到的水源,但是人类会怎样?(动脑去创造可以延伸手或嘴的工具)。吃,可以充饥,然而人类却没有满足生吞活剥的充饥行为,而能钻木取火,以化腥躁。于是逐渐形成了食文化。但是人类有没有满足?(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人类并没有满足加长手臂的工具获取现成的水源,则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钻井工具,并将井设计的更加理想,以防污染和水的流失。喝水的工具也使其美观和使用相结合。有的还被设计成满足特定的场合使用,如祭祀或礼仪。人类为满足需要不断思考和不断实验,在这过程中,人们发现手工制作的局限,速度慢。人类是怎样去解决的?(机器化生产)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现代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孕育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当时出现了大批机器生产的工业产品。由于只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外表艺术效果,使当时的产品外观丑陋,用材不合理,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当然也就难以适应商品竞争。从而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开始注意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因此,英国通过讲座或成立学校等办法做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也受到影响。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的“包豪斯”成为西方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摇篮。包豪斯在为“大众而设计”的知道思想下,以现代生产、现代材料、现代生活为主题,设计了许多优秀的工业产品。如1928年马塞尔·布罗伊尔设计的钢管椅(学生欣赏讲出体会)教师小结:布罗伊尔是现代工业设计史上公认的家具设计大师。他从自行车的钢管得到启发,采用钢管、皮革和纺织品结合,设计出大量功能良好,造型现代化的新家具。包括椅子、桌子、茶几等家具,受到世界广泛的欢迎。他的第一张钢管椅子是在1925年产生的,为了纪念他与老师现代抽象绘画的创始者瓦西里*康定斯基的友谊,他将椅子命名为“瓦西里椅子”。这些产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新奇,但是,这些金属与帆布结合的椅子、金属与玻璃结合的灯具,便于机器加工的简洁的造型,排除一切繁琐装饰的艺术手段,却为我们敲开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大门。课本上的椅子是其1928年设计经过改造的钢管椅子,最大的特点是把椅子的四只脚换成两个S型的支架,减少了原来设计的许多接头,同时,坐上去的时候会有一点弹性。造型简洁单纯。对于工业设计,各国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无论怎样,工业设计是现代机器大批量生产的产物,是一门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学科。它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产品设计;二是为产品竞争服务的视觉传达设计。尽管各国对工业设计的范围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作为工业设计的主要任务--产品设计则都是一致肯定的。其实就是实用和美观两则的统一。比如,像电话,在开始造型和纹饰烦琐,拨号是转动的,反映当时的审美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使用不方便,于是出现了现代的直接拨号的电话。(学生举例)所以工业设计人员和一般的工程设计人员是有区别的,工业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着眼于产品的外观(造型、色彩、装饰等)所体现的审美特性与产品功能的统一,而一般工程设计人员设计产品主要考虑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外观是否符合审美要求,以及功能与审美能否统一,不是他追求的目标。正是这种对审美的追求界定了工业设计师与一般工程师的区别。工业设计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工业产品表面的美化装饰问题,而是涉及到产品的功能要求和产品外观的艺术设计的统一。为了做到这种统一,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产品使用的材料和技术,以及设计的独创性。凡是较好地体现了这些方面的和谐统一的产品,就是优秀的产品,其设计就是优秀的工业设计。以汽车造型设计为例,它的造型具有科技和艺术的双重特征。常见的各种轿车,其造型极为简洁、流畅,使人感到它具有的高速、灵活的性能和鲜明的时代感。而常见的载重汽车和大客车则表现出一种坚挺、浑厚的造型,给人以力量、雄劲之感。这种不同的造型效果,是产品具有不同功能的反映。轿车以高速度、机动性强为主要特征,在造型设计中要以流体力学为依据,减少外裸部件,外观光滑平顺,降低车身高度,增强稳定性,使车身呈流线型,以此尽量减少空气阻力,提高行驶速度,表现出现代轿车共同的造型风格。载重汽车、大型客车是重载运输工具,具有功率大,越野性能好的特点,造型上表现出粗犷的气派,显示了力量感。这说明工业设计所追求的产品造型与使用功能是紧密相连的,不是忽视产品的功能去片面地追求所谓造型的艺术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往往就是因为脱离了产品的功能去追求所谓造型的艺术性。例如我国城市街道上常见的一些小熊猫、青蛙、狮子等动物形象的废物箱造型,就是忽视功能单纯追求艺术效果的结果。它的设计缺乏起码的依据(如城市街道设施的特点、人流计算、容量计算等),也不能满足起码的设计要求(如便于投入,便于清理等),结果造成垃圾外溢,难于清理的污染源,同时又亵渎了可爱的动物,破坏了城市景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工业设计乃是一种为满足人类自身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需求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不断地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新的工业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解决了人类生产劳动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引导人们步入新的生活方式。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家、世界工业设计联合会前主席荣久庵宪司先生在中国1991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上演讲时谈到什么是设计时指出:“设计就是解决如何将人们的某种需求、愿望、理想,通过创造某一物件而加以具体的实现。”“这里所指的人们的需求、理想和愿望的实现与满足,不仅包括一般的物质功能、使用功能方面的满足,同时包括人们精神上的满足,即产品在造型、色彩、宜人性方面给人以舒适和美的享受等。”由此可见,现代工业设计担负着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崇高使命,它的永不衰竭的推动力是人类的不断的发明与创造。学生练习:

设计生活中接触到的生活用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对于其特点一定会比较熟悉,这当中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象现在同学们家的电视机架,非常笨重,上次我看到朋友家的电视机架是用铝合金做的,几十分钟就可以安装好,而起结构简洁美观,与现代的家具相结合,非常美观。现在我们就把他表现出来,来个异想天开大发明。(参考:电视机架、电话机、床、椅子:碰到墙、手机、台灯、茶几、皮带)要求:实用和美观相结合。如果有时间,选择优秀作业 要求学生讲出构思。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现代工业设计欣赏(欣赏·评述)家用电器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课,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体会现代工业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根据初三学生欣赏、造型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造型能力强的同学能通过欣赏认识现代工业设计作品的特色并画出自己最漂亮最有创意的作品,造型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自己的创意构思。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认识家用电器设计的创意方法及表现特点,感受现代工业设计的美。

2、能够将自己熟悉的家用电器提出改良设计的方案,并设计出创意稿。

3、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创新设计带来的美好感受。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家用电器设计的基础知识,画出有创新意识的设计稿。难点:通过学习设计的知识,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增强他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五、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视频欣赏

(二)讲授新课:

1、启发学生谈感受,引出课题《家用电器》。

2、出示相关图片,通过对比引出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素,进一步启发学生表述设计思路,展开联想,巩固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

3、通过学生的交流、思考,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基础设计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在教师示范、指导下提升学生对设计理念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4、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启发、鼓励、指导。

5、学生作业讲评。

6、小结并拓展知识。六.学生活动:

以同样的方法分组讨论 家用电器

电子产品(各小组选择任一件产品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试着设计绘制既实用又美观的家用电器或电子产品。七.创新发言: 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及思路。八.课堂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完美,越来越设计出更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工业产品,希望同学们课下注意观察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 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现代工业设计欣赏(欣赏·评述)电子产品 教学内容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工业的兴起,现代社会工业产品更加丰富,产生了新式的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和公共设施等,这些系列的现代工业产品都需要通过设计才能进行生产。这里给同学们提供的是最新的工业产品设计,它们都体现了功能效用方面的完善、先进工业技术的运用和现代造型形式美的创造。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现代工业设计在兼顾美观和实用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以及人与物、物与环境的和谐。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认识现代工业设计的范围和特点,体会现代工业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教学背景 现代工业设计愈来愈意识到它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如生态学、舒适性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她在当今世界不仅是一种综合科学与技术的生产力,也是社会生存方式与文化方式演变的一种后工业时代的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工业设计的主旨 2.交通工具的设计 3.家用电器的设计 4.电子产品的设计 5.赏析 理

解:引导学生明白工业设计的主旨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行业,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的不同,所使用的造型和色彩是有很大差别的。运

用:运用理性的科学思维形式去理解和创造艺术。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阐释工业设计的特点,清晰、明了,学生容易接受,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分析理解能力。2.将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分类、贯穿,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清晰的脉络,能够抓住关键的几个点进行学习和欣赏。3.让学生分析和探讨生活中常见的设计作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实质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认识现代工业设计作品的特色。2.学生是否学会运用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评价现代工业设计。3.学生是否学会运用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创作符合现代工业设计特点的构想或草图。

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各类供欣赏用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图片,影像资料和实物,美术作品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准备学具:自己寻找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图片;勾画草图和写体会的纸、笔。2.课堂学习(1)引导阶段 ①通过大量展示不同类型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与同类型、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现代工业设计与造型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②启发学生运用已知的美术知识感受现代工业设计的造型艺术特点。(2)发展阶段 ①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属于现代工业设计的作品。②小组讨论并综合出不同类别现代工业设计的特点。(3)收拾与整理 ①结合欣赏与寻找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以小组或个人的名义写出自己对现代工业设计的认识与看法。②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欣赏与寻找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进行修改。3.课后拓展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现代工业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设想完成一个现代工业设计的构想或草图。相关教学研究课题提示 1.一般绘画造型与现代工业设计作品造型的演变关系。

2.现代工业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

3.现代工业设计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现代工业设计欣赏(欣赏·评述)公共设施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初中阶段的“成熟期”,具有较强的独立和个体意识,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对事物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在本课中,学生的这些特点都得到了发挥,借助教材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我,这也是他们今后走进高一级中学所必须具备的。3.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从身边常见的公共设施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公共设施展开欣赏评述。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公共设施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4.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2.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发展创新意识。

3.进上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通过作品欣赏认识现代工业设计所包含的范围和基本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认识现代工业设计的基本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

1.感受现代工业设计的美。

2.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6.教学课时

1课时 7.课前准备

搜集公共设施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8.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展示一段公共设施的录像。

2.提问:你感觉录像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导入本课:现代工业设计欣赏——公共设施

小结:从学生熟悉的青岛的公共设施入手,以情境导入法引入本课,使学生初步感知公共设施这一现代工业设计当中的重要内容,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认识到公共设施在生活中的作用,继尔也就萌发了要深入了解它的学习愿望。

二、探究

1.回顾录像中的几个画面,例如:电话亭、休息椅、路灯、多功能信息亭、路标、健身路径、消防栓等等,设置问题进行欣赏、评述。

(1)图中是什么?

(2)它一般设置在哪儿?

(3)它有什么具体作用?

其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评述一下其中的多功能信息亭和消防栓两件公共设施,并通过学生的多角度评述认识到:多功能信息亭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而消防栓则可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总结出公共设施的定义:设置在公共场所,为大众服务的各种公用设施。

小结:在学生初步感知公共设施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公共设施进行分析、评述,继而对公共设施这一要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交流互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堂前搜集和整理的有关公共设施的资料,以演示文稿的形式进行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再一次欣赏教材第34页上的符合人体尺度的垃圾箱,学生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对这件公共设施展开评述,归纳出了公共设施的设计特点:实用、美观、科学、经济、以人为本。

小结:初三学生已经能够以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性学习,同时也掌握了用文字、图像等形式来记录、展示的方式。这一环节当中,重点是合作展示小组与全班同学之间的大合作,大交流。这时,生生互动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四、评价

教师出示四幅公共设施的设计图片,分别是休息椅、公厕、邮筒、自行车棚,引导学生以公共设施的设计特点为衡量标准,来对这四件设计进行评议。

小结:这是对学生前一段知识学习的一个巩固,同时也借这一形式让学生对公共设施的设计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拓展了教材,并为下一步学习进行简单的构想设计作好了铺垫。

五、创新体验、合作学习

1.设计与构思

课件展示,三个不同的几何形体变化成休息椅的动画过程,并先取其中一个由教师以实物模型形式演示,并启发学生进行再设计。

2.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所在的学校、社区或城市添置一件公共设施或提出改进建设。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或画出草图,或由小组代表进行阐述,形式不限。

小结:真正的课堂教学不苛求学生在一节课内成长,而看重他的参与意识,合作、创新意识以及能否把这些意识加以拓展、延伸的综合能力。在这一点上,教师必须先转变自己的观念。

六、展示

在几分钟的小组交流之后,可由小组成员代表展示本组的成果及建议,教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8.课堂练习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所在的学校、社区或城市添置一件公共设施或提出改进建设。9.作业安排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所在的学校、社区或城市添置一件公共设施或提出改进建设。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

2.课件 11.自我问答

7.中国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 篇七

一、中国传统风格

一个中国传统的经典设计元素。设计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 有一定的指导原则的精神理念, 创造价值的一种形式。中国艺术和设计已经演变早在新石器时代。舞蹈图案颜色图表马家窑装饰花盆, 围绕扩大的天真和简单有趣的未成年人的祖先, 表现在积极和快乐的态度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连续模式。谦抑, 粗糙和光滑的商周青铜器装饰的抽象。凤凰楚漆器, 变化, 分解和重新异化的最佳设置的核心要素, 语言是独一无二的。

二、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

人类活动改变自然环境, 环境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建筑冷静的态度, 表现出的各种元素在尊重自然和自然的服从, 在任何时间的尝试, 自然, 天然石, 水, 花, 草, 树木, 木材封闭的空间, 每个穿插, 散落在天然本底水平。在人与自然, 人与天之间, 找到一个平衡点, 因此, 相互协调, 相互衬托, 形成最完美的状态。建设具有双重性, 既包括物质财富, 也是精神的产品, 这是一个技术产品, 但也有艺术。从来没有一个单一独立的高楼大厦, 只有对称, 协调和分散, 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审美发展。苏州园林-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三名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一舟说:“在江南园林苏州江南园林的天堂”。中国苏州园林的古典园林, 中国传统的建筑杰作的精髓。苏州园林开放疏朗, 典雅的大厅展馆, 郁郁葱葱的鲜花和树木, 水, 走廊, 拙政园, 一个长江以南的伟大的味道, 那里是一个独家别墅大厅, 围绕的画廊本周, 摇滚霸权, 称为“吴邦国首先花园”左边的圆圈, 有狮子随处可见, 探索迷宫, 一个巨大的, 狮子等。唐教授说:“房子, 它的大小, 数量的艺术成就, 是今天在世界任何地方很少见到。”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文本, 绘画, 建筑, 雕塑和其他艺术于一体, 并设置一个月亮, 山光, 水, 声,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景观, 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追求可以达到的性能。俗话说, “杨古体景观结构的概念。”教师是人类特有的工匠, 明智的观察自然环境, 心脏已收到, 然后布局, 削减现场, 开放的心脏, 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此外, 古意盎然的宗教运动, 创造美好的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它的变化之间, 等待和之前看到这一点, 首要考虑的花园景观。所谓的观照, 游客驻足观赏园点;移动的概念是一个长期的旅游路线, 引进画廊, 移步换景。例如, 一个较小的子网络媛媛等待和主体划分, 第二个动态的角度看, 拙政园大, 第二个主要的现场观察动态的观点。在布局上, 一般水花园在苏州, 结构紧凑, 中心为了赢得才能看到场地是容易的电影, 粉墙黛瓦板栗色线, 与自然和谐相处;开放空间处理有时清楚, 有时黑暗曲折转弯, 或隐藏或暴露, 或深或浅, 和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如非对称布局, 疏密相间建筑物, 留园, 拙政园, 是治疗成功的一个很好的例子。网师园的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小花园, 小, 小, 假山设计和建设原则, 并赢得每一个替代的相对使用的认可。众所周知的秘密花园景观设计容易困难稀疏, 美丽的轻松优雅的硬盘驱动器, 和拙政园, 在中央设计“已不被广泛稀疏, 破旧的高雅, 不流, ”这两种方法, 在设计师情报, 这是罕见的。

三、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和设计环境

一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架构的普遍形式, 奠定了现代建筑的基础, 同时也引起了中国建筑的封闭系统。因此, 在古老的文化, 古老的文明, 优美和谐的传统文化, 和一种创新和发展的中国建筑的推广, 打破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访问时间的发展。

四、在传统文化的景观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在今天的景观设计, 以反映结构的结果相当, 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想法确实是普遍的, 永恒的设计概念, 理论和现代艺术, 相同的意见。性质。在现代的景观水景, 园林水景, 更有活力的经典表达继承美容,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 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动态水景治疗。现代景观设计, 种植设计, 植物种类大大超过不仅地域界限, 从传统的, 比传统的高。这证明了所有传统的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今天, 各种形式的影响。

五、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

1、设计和集成开发环境, 传统文化和建筑的一体化。

在现代化建设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最完美的非建筑师贝聿铭, 一定量的泡沫建设。所谓的“现代香山饭店, 最经典的设计, 设计风格是从广州丽江, 苏州, 蠡湖, 燕京多米诺骨牌式的建筑, 也不同于那些在国际上的旋转餐厅, 不同的空间电梯灯笼, 酒店..独特的, 不同的“香山饭店, 一个成功的设计。香山饭店, 只有白色, 灰色和肉桂3种颜色, 和横向扩展相结合的地形, 庭院式建筑的主色调。

2、传统文化和设计的一体化。

8.中国文化与设计 篇八

【关键词】中国建筑设计史 课程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6-01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是经过时代沉淀的文化,见证了中国建筑设计从古至今的发展。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的名词,是指建筑物在开展建筑之前,建筑设计人员依照建造的工作,将建造过程中会发生的所有问题进行模拟规划,制定好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图表和文件体现出来,中国是从清朝后期才逐渐形成建筑设计的观念和技术。研究中国建筑设计的历史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导,每个国家的建筑物发展都不能脱离实际的文化背景,依据相应的文化背景才能设计出能够反应当时社会环境的建筑作品。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同中国建筑设计史的课程教学相联系,有其实际的研究意义。

一、中国建筑设计史的教学目标

中国建筑设计史包括建筑学和设计学两方面内容,是建筑类专业教学中的基本学科。现阶段,一般的教学形式只是分析建筑设计知识的个别方面,很少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只学到了古典建筑物的表面发展,很少去探究建筑物产生的背景以及变化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加强对中古建筑设计史的深入学习。

建筑设计是将建造技术和设计艺术相结合的双性学科,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结构、原材料、工程建造以及空间格局形成技能学习;二是依据时代背景、文化习俗、地域分布等社会人文形成不同设计的特征[2]。因此,建筑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学习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历史,促使学生能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构建思维知识体系。由于建筑设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建筑设计和社会发展相互联系,从而学习到建筑设计的本质。

二、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一)传统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依据

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是漫长的,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变革和发展,随之不断发展的,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3]。实际上,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一样都是逐渐发展完善的,受到孔子儒学思想、易经理论、阴阳八卦、星辰天文等传统学说理论的影响,与现实环境相适应,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征的文化理念,发展完善之后就变成了一种附有深层次内涵的标准。这个标准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和转变,同时也对绘画、服装、药品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古代建筑设计的留存、延续,完善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

因此,开展中国建筑设计史的课程教学,要分析古代建筑的表面特征,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把握建筑设计的内涵。但是,现代教学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研究,因此,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建筑设计教学的联系。

(二)传统建筑体现传统文化

建筑物是依据设计进行建造,人的思维活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一定会对建筑物的设计者产生影响。从人类出现直到清朝灭亡,传统文化一直对建筑设计起着制约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分析。

1.宇宙观对建筑设计产生的作用。宇宙观是通过天文现象来预测国运变化、人事凶吉、天灾人祸等,其本质是人类无法掌握命运。

2.自然观对建筑设计产生的作用。在中国古代,自然的本意是自然而然的意思,就中国文化本质而言,自然是被分为“自”和“然”两部分,指的是人体本身和外围世界的物质。

人自身、花、鸟、水等是物质界的组成部分,在这种观念下,人同其他物质要素是处于一样的位置,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观念。

3.环境观对建筑设计产生的作用。环境观是指人和周围的环境因素相互联系以及认识。古代人们对环境是非常重视的,比如:人去世后,埋葬的位置要经过风水先生的推算,盖新房子,要选择大门的朝向以及房子的方位,这些都非常讲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两方面开展对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学习中国建筑设计史能够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思维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传统建筑设计的体现,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文化的发展会造就相应的建筑设计模式,同样建筑设计的发展也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所以要真正把握建筑设计和创作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李明月,单全.从日本建筑文化看中国建筑设计的民族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2]景泉,杨磊.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建筑探索[J].建筑创作,2010(9)

上一篇:给下属新年祝福语下一篇:梦想五年级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