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资料

2024-08-04

环境管理体系资料(共8篇)

1.环境管理体系资料 篇一

环境及职业健康体系外审准备的资料清单

1.营业执照 2.产品资质证书 3.环境的守法证明 4.安全的守法证明 5.防雷检测报告 6.查体报告 7.环境检测报告 8.职业病危害检测报告

9.各部门的环境因素清单,危险源清单 10.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汇总表 11.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12.法律法规清单(环境/安全)13.环境/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14.本在环境及安全方面的投入资金情况 15.岗位说明书

16.培训计划,及计划的实施情况记录 17.新员工的入厂安全三级教育 18.对内/外信息交流的台账

19.本环境及安全文件是否有变更,变更的审批? 20.文件清单,及文件受控状况 21.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台账,处理记录 22.污水的处理记录 23.废气的处理记录 24.噪声的控制

25.能源资源使用的考核

26.劳保用品发放的标准及发放台账

27.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护装置劳保用品佩戴是否符合要求 28.配电室是否符合配电室的要求,证件是否齐全 29.各种特种设备及操作人员的证件是否齐全

30.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及存放是否符合化学品相关的规定 31.现场使用的安全及环境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是否经过了鉴定 32.现场安全三级教育日常的安全教育 33.手持电工工具的管理 34.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管理

35.与相关方签订的合同中有关安全及环境的要求 36.餐厅管理要求 37.应急预案 38.消防演练的记录 39.消防器材台账

40.消防器材检查记录,消防设施的检测报告 41.现场消防器材的状态情况 42.目标完成情况的每月的考核 43.日常环境及安全的检查

44.合规性评价记录及评价结果的报告 45.各种不符合的处置记录 46.记录的管理

47.内部审核相关的资料 48.管理评审

2.环境管理体系资料 篇二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图书馆,资料管理

在当前的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已经成为网络信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服务功能得到了拓展。随着社会知识量的增长,知识结构越来越复杂,而强大的网络技术可以更好地对这些资料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管理,并且把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无限放大,图书资料借阅者可以从网络上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料。因此,图书馆要对传统的资料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1 图书馆管理图书资料的传统模式特点

图书馆对图书资料进行的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图书资料进行保存,另外一个是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图书资料的检索、查询、借阅等服务工作,其管理工作特点主要有以下4点。

1.1 封闭式管理

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并不是全部对外开放,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图书资料并不对外借阅,形成较为封闭的管理模式。

1.2 公益服务性强

当前我国的图书馆大部分属于公益事业,政府或者企业可以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但是经费有限,图书馆在发展创新经营方面受到制约。

1.3 信息服务功能低

由于图书馆的主要业务是图书资料的借阅工作,长此以往形成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下降现象,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服务创新意识。

1.4 信息资源量小

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导致用户获取图书资料的渠道单一,并且信息资源量仅限于图书馆提供的图书,导致图书馆服务功能不断降低,用户数量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

2 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 资源共享方式不当,服务功能不强

图书馆图书资料共享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借阅模式,服务局限性非常明显。首先,图书馆的工作仅限于对纸质图书的保存方面,没有把资料传送到图书馆网络平台上,在网络上无法实现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网络共享。虽然图书馆馆藏的有些图书资料非常宝贵,但是用户无法从网络上获取,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其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用户必须自己进行资料查询,没有提供必要的检索服务等。

2.2 硬件设施配备不足,人员管理体系不健全

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当网络信息化来临,图书资料整理就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人工资料查询为工作人员带来非常大的工作量。如果遇到图书资料整理活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无法得到提升;其次,人员管理模式的不健全,导致无法实现岗位责任制,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3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业务技能有待提高

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对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低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图书资料管理员没有详细了解新版图书资料的信息,无法准确解答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其次,图书资料管理员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很多专业技能不熟练,无法满足对图书资料查阅的需要,造成用户对其服务质量很不满意。

3 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的对策

3.1 提高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认识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因此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要有正确的认识;其次,作为图书馆管理层,要身先士卒,为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形象,并在工作中为员工的成长提供上升空间。首先提高图书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使他们掌握必备的网络信息服务技能。图书馆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开设的电子阅览室,进行信息查询、阅读等活动,并在图书馆开设的网络平台实现图书资料的咨询、查找、借阅、续借等行为。管理人员还要学习用各种图书管理软件,对图书资料进行网络整理,及时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项目。因此,提高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认识,转变管理观念,对图书资料网络化管理至关重要。

3.2 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专业技术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必须应有一定技术手段,剔除来自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图书馆内网图书信息数据库管理工作不可小觑,有必要通过安装各种安全防护软件,保证图书资料数据库的正常使用。用户通过网络平台中的引导信息,搜索并获取到需要的资源信息。网络图书资料和传统的图书资料不同,体现了网络信息化的先进性。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资料展示手段有很多,可以是文字、视频、图形、画面、音频等多种形式,更加生动形象,更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要。图书资源管理网络化,是提升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另外,图书馆网络资源库的安全非常重要,需要应用防护软件防止非法入侵,尽量杜绝因为软件漏洞造成的损害。

3.3 实现图书资料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网络信息化管理即智能化管理。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图书信息管理也要实现智能化管理。因此实现图书资料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是当前图书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智能化程序设计公司合作,开发合适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并要求设计公司对员工进行信息智能化培训,一旦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最为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开展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智能系统主要包括3项功能。第一,方便快捷的信息查找功能。用户在查找图书资料时,可以通过简单的关键词输入,可以查到所查资料的各种信息,包括借阅情况、摆放位置、采购情况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查阅速度。第二,网络智能系统的延伸功能。当用户在图书馆的资源库中无法获得想要的图书信息,智能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向用户推荐相似图书资料信息,从而实现服务功能的延伸。第三,提供用户信息库服务功能。用户可以在图书馆的智能化网络平台注册账号,建立自己的图书借阅信息库,对借阅信息进行存储。当用户再次借阅同一资料时,可以立即从信息库中调出,提高图书资料借阅工作的效率,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第四,较高的保密性。图书资料信息智能化管理具有很高的保密性,对用户借阅信息严防泄漏,很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

4 结语

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以用户的满意为工作目标。加强信息化管理能力,培养具有专业信息技术和图书信息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更好地维护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的正常运行;加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贴心的服务,实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珣.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图书资料管理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10):376.

[2]徐靓.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优化高校图书资料管理探析[J].科技风,2013(22):236-237.

[3]张萍.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图书资料管理初探[J].黑龙江史志,2015(1):324.

[4]李晓娟.网络冲击下的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2):237.

3.环境管理体系资料 篇三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资料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320-02

网络时代的图书资料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具备信息化的操作基本素质结构,具备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及相关网络信息知识的意识,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图书资料工作者强化“终身”教育意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采用各种方式不断‘充电,同时要增强信心,努力为高校图书专业资料信息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挑战。利用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通讯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为社会提供最新、最高质量的学术信息,走现代化、网络化道路,是高校图书资料工作的必然趋势。

一、网络环境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图书资料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图书资料信息标准化、图书资料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图书资料信息利用网络化的建设。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既是一个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过程,又是一个推动信息存贮、检索、管理形式和载体优化的过程。在当今信息时代,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必然要求。信息化的最大特点是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充分挖掘资源利用的潜力,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资源利用潜力的挖掘是无限的。哪个国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前面,哪个国家就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抢占先机。因此,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图书资料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这种资源。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快图书资料及其管理信息化的步伐,以便尽快实现图书资料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其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是促进图书资料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图书资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是实现图书资料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证,是奠定图书资料事业基础性地位的重要保障。面对信息化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图书资料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需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图书资料管理要适应信息化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图书资料事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就必须通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来推动图书资料的信息化,保障图书资料事业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协调一致。

二、网络环境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思路

(一)加快统一标准的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既是存储信息的仓库,也是图书馆向读者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实现网络化的基础。图书馆只有集中人力、物力建设高质量的数据库,方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学术、商业、政府和新闻信息,走网络化建设的道路。我国缺乏像Dialog一样的数据库,数据库的数量少,容量小,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数据库更少,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咨询人员奇缺。虽说有五、六百个社科方面的数据库,但大都为自身服务,且数据不足。多种题录的信息产品重复、质量有待提高。全国性的社科三大综合性题录、索引相互重复,分类较粗,难以描述社科科研人员专、精、细及应用性研究课题的需要。综合性的文摘如《高校学报社科文摘》等却显得信息量少;三次文献数量极少,加工深度不够,难以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数据库数据更新缓慢,脱离社科研究的时效性。因此,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建立以馆藏为基础的研究级全文数据库、联合书目数据库、各专业专题全文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企业改革和实践数据库、科学决策案例数据库等。利用网络系统传输速度快、传播面广的特点,建立网上数据库,使联合单位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自由地存取、检索、查询、浏览网上信息资源,就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资料室的工作重点。

(二)加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文献资源本质上是人类共有的,也是网络化的内在要求。虽然文献资源共享已在我国图书情报界提倡多年,但许多图书馆仍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行着“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甚至“全面的”藏书方式。其结果必然是自我封闭,自身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不能实现优势互补,且浪费经费。因此,为了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弥补各馆藏书不全的缺陷,只能走网络化管理,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各图书馆、资料室必须树立起资源共建共享的全局观念。建立文献情报协调中心,负责协调各馆室间的文献建设,形成不同专业特色的文献信息中心。利用网络实现集中编目与在版编目,或联合编目,编制联合目录,充分揭示馆藏。或建立各馆室的网页。或各馆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网络中心发布或更新馆藏目录信息,以实现文献检索系统的网络化。努力实现区域性馆际互借合作。制定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对文献共享进行规范。

(三)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养

知识服务的服务对象是文化程度比较高,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高校师生,他们对图书馆信息知识的需求呈现出专业化、深度化和前沿化的趋势。在知识服务的对象上要体现专业层次特点与学科特色。因此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特色知识服务队伍来满足特色知识服务。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根据馆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能力,指定馆员与对口院系建立密切联系,主动为对口院系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

4.环境管理体系资料 篇四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 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鲁政办字〔2015〕156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9月10日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有效预防和治理矿山开发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落实矿山企业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支取和使用管理,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是指为督促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而促使其预先缴存的专项保证性资金。

本办法所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简称“治理义务”)是指采矿权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因开采矿产资源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履行的预防和治理义务。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采矿权人,应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以下简称“保证金制度”),按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以下简称“治理方案”),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以下简称“治理工程”),履行治理义务,依法缴存、支取和使用保证金。

采矿权人缴存保证金,提交履约保函、信用证,不免除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

第四条 保证金缴存数额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

保证金可采取现金方式缴存,也可采取提供银行出具的履约保函或信用证等非现金保证形式。

采取现金方式缴存的,实行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抵押、挤占和挪用。

采取履约保函或信用证等非现金保证形式的,实行企业所有、政府保管,履约保函、信用证在保证期间由政府部门保管,直至按照规定免除保证义务为止。

第五条 矿山所在地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保证金缴存、支取和使用,以及履约保函、信用证的管理工作。

国家、省、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的矿山,由矿山所在地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也可委托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具体负责。

矿区范围跨市级行政区域的,由相关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按照采矿权面积所占比例分别收取保证金或办理保证手续。

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的矿山,由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

第六条 采取现金形式的,实行银行专户存管,由采矿权人到约定银行开设财政、国土资源、企业三方共管专户。存管银行由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财政部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招投标或委托方式确定,并签订协议,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存管银行应于每月底前将保证金缴存、支取情况报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保证金利息由存管银行单独记账核算。未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保证金。

采用履约保函或信用证形式的,由采矿权人到银行开具履约保函或信用证,并将其交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保管。

第七条 本办法出台前已缴存财政专户管理的保证金,由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财政部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矿山保证金缴存情况进行审核后,将应划转的保证金于2015年12月31日前划转至采矿权人新建的三方共管专户。

第八条 以下矿山可不再编制治理方案,不再缴存保证金:

(一)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仅为耕地破坏和占压,相关治理工作应执行土地复垦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包括平原地区露天开采粘土矿等;

(二)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仅为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相关治理工作不属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范畴,应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包括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气等;

(三)矿区范围完全处于河道、湖泊、海域等水域范围内,相关治理工作应执行河道管理、海洋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包括在河道内开采的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矿、湖下采矿、海下采矿等;

(四)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小或未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包括处于沿海滩涂区域的地下卤水、海盐生产矿山等;

(五)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批准的其他不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矿种。

第九条 尾矿库治理执行安全监督管理和土地复垦有关法律、法规。

工业广场、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地、耕地范围内的露天采坑和采矿塌陷地、选矿厂、矿区道路治理,原则上执行土地复垦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治理工作不列入治理方案的治理区域和治理内容。治理方案编制或修编,应在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评审之后开展,已纳入土地复垦方案的复垦范围和对象,不再列入治理方案的治理区域和治理内容。

按规定治理方案暂不需修编,但治理方案中已含土地复垦内容且矿山土地复垦方案已经审查备案的,涉及土地复垦部分执行土地复垦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安全监督管理中详细规定的生产过程中的采空区充填等开采辅助措施、安全生产措施,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国家安全监管有关法律、法规,不列入治理方案的治理区域和治理内容。

矿区范围部分处于河道、湖泊、海域等范围内的,其位于河道、湖泊、海域等范围内的相关治理工作应执行水利、海洋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列入治理方案的治理区域和治理内容。

第十条 鼓励集中连片的小型矿山实施统一方案编制、统一工程治理、统一验收的模式。鼓励矿山土地复垦方案和治理方案合并编制,治理工程同步实施。

第二章 保证金的缴存

第十一条 保证金应缴额依据矿种、采矿方法、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等因素计算确定。计算确定的保证金低于治理方案确定治理费用的,按治理方案确定的治理费用缴纳。

第十二条 因矿区范围、矿种、开采规模或者采矿方法发生变更的,保证金应缴额应按变更后的标准重新计算。

第十三条 保证金的缴存方式分为一次性缴存和分期缴存。

采取现金方式缴纳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在3年(含3年)以下,采矿权人必须一次性全额缴存;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在3年以上的,采矿权人可按年度分期缴存保证金。按规定超前足额缴存全部保证金且采矿权未到期的,剩余采矿许可证期限内不再缴存年度保证金。

采用履约保函或信用证方式提供保证的,一次性提供全额的履约保函或信用证。

第十四条 办理新办、延续、变更的矿山,其保证金缴存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采矿权人或采矿权申请人在矿山开发利用方案通过审查之后、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之前,组织编制或重新编制治理方案,报送有发证权限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治理方案通过专家审查后报送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存;

(二)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定保证金应缴额,会同财政部门下达保证金开户通知书和保证金缴存通知书,并与矿山企业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书与保证金缴存承诺书》(以下简称“保证金承诺书”);

(三)采矿权人或采矿权申请人持保证金开户通知书和缴存通知书到存管银行开设专户缴存保证金,或到银行办理履约保函、信用证;

(四)采矿权人将保证金缴存凭证复印件或履约保函、信用证原件,报送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存管,由其建立或更新保证金登记卡片;

(五)采矿权人或采矿权申请人凭缴存凭证、保证金承诺书、保证金登记卡片等资料,到采矿登记管理机关办理采矿许可证登记手续。

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的,采矿权人在原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未进行开采、未对矿山环境造成破坏,且原采矿许可证期内保证金足额缴存的,经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后,已缴存保证金可抵交新采矿许可证期内相应额度的保证金。

第十五条 矿山正常年度保证金的缴存管理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采矿权人应在每年年检之前,上报其本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及下一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年度计划(以下简称“年度计划”)。年度报告包括治理方案及治理工程设计编制情况、保证金缴存情况、治理工程及监测工作进展情况、年度监测数据等;

(二)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年度报告、年度计划进行审核,必要时要开展现场核查,核定其保证金本期缴存数额,下达保证金缴存通知书。采矿权人持保证金缴存通知书办理缴存手续;

(三)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为采矿权人填报采矿权年检保证金制度实施情况审核表。采矿权人持年检审核表等有关资料办理年检手续。

未按规定完成治理方案编制、审查和备案工作,以及未按时、足额缴存保证金,或提供履约保函和信用证的,采矿权年检不合格。

第十六条 办理矿山转让的,应在转让协议中明确后续保证金缴存和治理义务,并凭《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过户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转移通知书》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采矿许可证存续期内的保证金仍按原标准核算、补缴;超缴部分可用于抵缴后期保证金,或返还采矿权人。

已按原标准足额缴存采矿许可证期内保证金、但按本办法计算不足的,不再补缴。

第三章 保证金的支取与使用

第十八条 采矿权人自取得采矿权之日起,应依据批准的治理方案和保证金承诺书,实施治理工程,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并在矿山停办、关闭或闭坑前完成治理义务。无法一次性完成治理的,可视实际情况实施分期治理工程。

第十九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应与矿产资源开采同步进行。具备以下治理条件的,采矿权人须及时组织实施治理工程:

(一)采矿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经稳定、不再继续发展;

(二)采矿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及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威胁、急需治理的;

(三)治理工程不影响当前矿产资源开采,当前或日后矿产资源开采不会对计划实施的治理工程成效造成破坏的。

第二十条 具备治理条件的,采矿权人应依据治理方案,组织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设计(以下简称“治理设计”),提交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备案后实施。

暂不具备治理条件或无需进行专门治理的,采矿权人应依据治理方案,编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设计(以下简称“监测设计”),提交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备案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 符合以下条件,采矿权人可向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申请提前支取保证金用于治理工程:

(一)已按时足额缴存保证金;

(二)已按规定完成治理工程设计的审查、备案;

(三)设计治理区面积达到或超过治理方案确定的20%;

(四)按时上报相关材料,并通过各年度年检。只需开展监测工程的,监测设计经审查批准后,可申请提取保证金用于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采用履约保函或信用证形式的,只办理验收后返还手续,不予办理提前支取手续。

第二十二条 申请提前支取保证金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支取保证金申请表;

(二)治理方案;

(三)治理(监测)设计;

(四)治理工程阶段性总结报告;

(五)治理工程图片册、影像资料;

(六)前期治理工程资金使用说明、结算单。

第二十三条 支取保证金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采矿权人向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提交保证金提前支取申请材料;

(二)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的,书面说明理由。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在30日内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查;

(三)经审查符合提前支取条件的,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向采矿权人开具保证金支取通知书;

(四)采矿权人凭支取通知书到存管银行提取保证金。

第二十四条 保证金提前支取比例按照治理区域面积占矿区比例及治理工程进度确定:

(一)完成治理设计并已经审查批准的,保证金支取额计算公式为:保证金缴存额×(分期治理区面积/矿区面积)×20%;

(二)完成治理工程量超过设计工程量50%的,保证金支取额计算公式为:保证金缴存额×(分期治理区面积/矿区面积)×50%-前期支取金额;

(三)完成治理工程量超过设计工程量80%的,保证金支取额计算公式为:保证金缴存额×(分期治理区面积/矿区面积)×80%-前期支取金额。

监测设计经审查批准的,可按年缴存均额申请提前支取。

第二十五条 符合以下条件的,采矿权人可向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治理工程进行验收:

(一)已足额缴存保证金;

(二)按时上报相关材料,并通过各年度年检;

(三)设计治理区面积达到或超过治理方案确定20%的;

(四)采矿权人按照批准的治理设计,开展并完成全部设计工程量。只需开展监测工程并完工的,符合上述第(一)、(二)项条件的,即可申请验收。

第二十六条 申请验收一般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验收申请;

(二)治理方案;

(三)治理(监测)设计;

(四)历年监测数据,各年度年检审核表;

(五)治理(监测)工程竣工、监理和总结报告;

(六)治理(监测)过程影像资料;

(七)其他相关材料。

在本办法出台前已按照治理方案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不需提交第(三)项材料。

第二十七条 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验收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的,书面说明理由。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在60日内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书。验收结论为不合格的,由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采矿权人限期完成本期治理(监测)工程。

第二十八条 省、部级发证的矿山验收专家总人数不得少于5人,市级及以下发证的不少于3人。验收专家组成人员应从省或市级地质环境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第二十九条 治理(监测)工程验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查阅有关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的档案资料;

(二)现场查看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检查治理(监测)工程的质量;

(三)讨论验收意见和验收结论;

(四)编写验收意见书。

第三十条 治理工程验收内容包括:

(一)因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否已得到全面治理和恢复,并消除隐患;

(二)治理恢复范围、内容、工程措施、完成的工程量、治理期限是否符合方案、设计以及相关规范要求;

(三)工程质量监控措施是否全面、到位,是否存在明显的工程质量问题;

(四)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是否齐全、规范;

(五)地下开采矿山采空区充填等隐蔽工程,是否进行了钻探和物探验证。

监测工程验收内容主要包括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周期是否达到方案、设计要求,监测措施是否到位,相关验收材料、监测数据是否齐全等。

第三十一条 治理(监测)工程验收意见书包括:

(一)验收工作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简述;

(三)本期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主要问题、工程范围、工程内容,设计工程量完成情况等;

(四)治理(监测)工程的效果及质量;

(五)验收结论。验收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验收结论为不合格的,应提出补充治理意见;

(六)闭坑验收的,应根据治理工程性质确定验收工程的质保期或养护期。

验收意见书须附验收组专家名单(本人签名)。

第三十二条 治理(监测)工程通过验收后,采矿权人可凭治理(监测)工程验收意见书,向负责保证金缴存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支取保证金;采取履约保函、信用证形式的,依此申请退还或变更履约保函、信用证。

第三十三条 负责保证金缴存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20日内向采矿权人下达保证金支取通知书,或退还、变更履约保函或信用证。保证金支取比例标准如下:

(一)分期实施治理工程的,保证金支取额计算公式为:保证金缴存额×(分期治理区面积/矿区面积)-前期支取金额;

(二)闭坑验收合格,但未到质保或养护期的,采矿权人可支取保证金账户余额的80%。质保期或养护期后复检合格的,可全额支取剩余保证金;

监测工程经验收,最多可按年缴存均额的2倍支取保证金。

第三十四条 矿山企业倒闭、破产或者停办、关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使用采矿权人缴存的保证金,对该矿开展治理。

(一)未实施治理工程、自采矿许可证过期之日起60日内未申请验收的;

(二)闭坑验收不合格和责令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及拒绝或放弃治理整改的。

提供履约保函或信用证保证的,由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财政部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向履约银行或信用证开证银行索取资金。

第三十五条 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使用保证金对闭坑矿山实施治理工程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下达保证金划转通知书;

(二)采矿权人或银行根据划转通知书将保证金划入相应的财政账户;

(三)财政部门将相应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专项用于闭坑矿山的治理恢复费用。

第三十六条 符合下列情形,采矿权人确实无法履行治理义务,经当地政府与采矿权人签订协议后,当地县级以上政府可使用该采矿权人缴存的保证金实施治理工程:

(一)代为治理区已具备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治理条件;

(二)代为治理区的治理对象应为矿山企业开发矿山资源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问题;

(三)代为治理区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极大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急需开展治理;

(四)代为治理区所在矿山企业的采矿权人所缴存保证金额达到或超过治理费用;

采矿权人委托地方政府代为治理、需使用已缴存保证金的,采矿权人应与地方政府于2015年12月31日前签订委托协议。

政府代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不免除采矿权人治理区外及后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

第三十七条 当地政府代采矿权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保证金使用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负责保证金缴存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确定保证金使用金额,资金不足治理费用的由采矿权人补缴;

(二)负责保证金缴存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向采矿权人下达保证金划转通知书;

(三)采矿权人根据划转通知书将保证金划入相应的财政账户;

(四)财政部门将相应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专项用于该矿山的治理恢复;

(五)当地政府使用保证金通过招投标或委托方式组织第三方机构实施治理工程。

第三十八条 当地政府代采矿权人使用保证金,应专项用于缴存保证金的矿山企业采矿许可证范围内治理工程,不得用于其他矿山的治理。

矿山企业所缴存保证金不能满足治理要求的,由矿山企业予以补足。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九条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保证金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负责保证金缴存管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日常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监督和执法监察机制,凡采矿权人存在以下行为的,要出具限期整改通知书:

(一)采矿权人未按本办法规定按时足额缴存保证金,或未按本办法规定提交履约保函或信用证的;

(二)采矿权人未按规定编制或重新编制治理方案,并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的;

(三)采矿权人未按规定履行治理义务,未按规定实施治理(监测)工程的。

限期仍未整改的,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处罚。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采矿权人应建立健全保证金缴存、支取和使用管理档案及台账。

第四十二条 监督管理过程产生的相关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四十三条 对保证金缴存、支取和使用管理工作中违反本办法的,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5年10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2006年1月1日施行的《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综〔2005〕81号)同时废止。

其他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5.环境整治宣传资料1 篇五

—学习讨论杨善洲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姜桥村党支部组织全体村干部和部分党员,在本村大会堂集中收看电视《海陵先锋》专用频道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会后村干部和党员代表参与讨论和发言,几位老党员对杨善洲退休后仍忠于党的时代价值感叹不已,村支书作了总结性讲话。

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生,曾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6月退休以後,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那片森林连着更大的森林,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大地连着天空,是一首感心动耳的歌;群山在视野之中,是一汪清澈明亮的水。从1951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到2010年10月逝世,杨善洲孜孜不倦奉献了60年。

美国哲学家梭罗有一句最具有影响力的哲理的话:“虽然我不富甲天下,却拥有无数个艳阳天和夏日”杨善洲老人喜欢这样的艳阳天和夏日:“这是,18匹马,驮着帐篷、工具、粮食、锅碗瓢盆,也是最具生产力的事情!”

夕阳无限好,何谓近黄昏。22年情系大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多亩,巨树丛林,它们聚成一簇簇丰厚的树叶;矮树林壮观严肃的盛景,林中空地,有黑熊、豹子、猕猴静静走过,野兔跳进藏身之所,或是凤头鸟、野鸡突然振翅高飞。干涸了多年的溪谷终于听到了泉水的嬉笑。果树,梨、桃子、杏子、板栗,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就漫上了山坡或者树梢,以花开的形式,装点着前行的履迹。修砌塘石路,拖着一大车夕阳的黄金,承载了大山的重量。架起的高压线,温暖了村庄,羞涩的家门,炊烟仙处是谁家。

红叶飞万树,山歌绕群峰。3亿经济价值,无偿地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他奋斗一辈子,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他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走了……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 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 60年的执着坚守,80分钟的精彩呈现,这是一位从地委书记职位上退休下来的普通老干部,一位老人、一个农民之子的人生传奇,他用60年的时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他的人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种豪气正是把大家看得比小家更重要,把草帽看得比乌纱更珍贵,把奉献看得比索取更快乐,燃烧一生温暖了这片为之不懈奋斗的土地,他的精神,如此平凡又如此不平凡,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的心!一辈子天高地阔的豪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留下了一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丰碑。

当前,有人对忠诚于党的时代价值认识模糊,有的甚至片面认为忠诚于党是“老话题、老经验、老传统”,是空喊口号,无需费时劳神重新再提,殊不知这就是理想信念淡化的问题。学习杨善洲,我们就是要学习他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把党和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党和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党和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自觉地把推动改革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推动发展中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6.发展环境整治工作宣传资料 篇六

(第一期)

为深入贯彻市、县、镇关于发展环境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保障服务发展,结合我村(社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整治,实现“五个明显好转”,形成“一套长效机制”,即:加强建设环境整治,实现经济建设秩序明显好转;加强治安环境整治,实现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实现城乡面貌明显好转;加强旅游环境整治,实现旅游秩序明显好转;加强诉求环境整治,实现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二、工作任务 开展五个专项整治。

1、加强建设环境整治。把解决“逢工必堵、征地必阻”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挖幕后黑手,对挑头者,组织者严查重处。

2、加强治安环境整治。继续保持对严重暴力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对杀人、爆炸、放火、绑架等严重犯罪,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做到快侦快破快诉快判,及时消除社会影响。充分发挥村(社区)调解委员会的职责。把矛盾化解在村组、化解在萌芽状态。

3、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强化环境卫生日常保洁。特别是213线沿线公路两旁可视范围内的保洁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组负责,做到“日巡查、周检查、月评比”,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

4、加强旅游环境整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损害旅游城市形象的不法行为的查处。

5、加强诉求环境整治。进一步规范信访行为。严格按照“三三”制原则,依法依规按政策解决村民的合法诉求,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有效解决“遇判必访、医闹必陪”等突出信访问题。对无理缠访、闹访的,严厉处罚;对挑头煽动组织集访或者阻工堵路、围堵国家机关等不法上访的,依法果断处置。

三、阶段步骤

1、制定方案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2月)

2、集中治理突出问题阶段(2012年3月——2013年9月)

3、完善机制巩固提升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四、组织领导

组长(2人):支部书记

7.环境管理体系资料 篇七

1. 根据专业特点,构建合理的文献信息收藏体系

1.1 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体育学院资料室主要是为本院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和学习提供信息服务的,室藏资源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资料室应根据本院的专业特点和学科设置,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配置文献信息资源,充分显示各门类知识的完整性。在文献信息的收集过程中,资料室要注重新学科、重点学科与普通学科的统筹安排,根据学科发展与研究变化,及时调整采编计划,向新学科和重点学科倾斜,满足学科建设、发展需要。还要区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针对师生的需求,先保障教学、科研中急需和热门的学科文献信息的入藏,再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文献信息收藏体系。总之,文献信息的收藏要能全面客观地再现知识体系的全貌,使读者对整个知识体系获得完整的、系统的认识[1]。

1.2 注重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相结合。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的载体越来越多元化和高科技化,资料室文献资源形式已从单一的纸质载体过渡到包括电子、网络等多种载体形式。电子类文献资源较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具有种类多、检索方便、读取速度快等优点,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因此资料室在文献信息收藏体系中,应充分考虑到电子文献的重要位置,加强与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尽可能地提供相应的电子阅览平台,更好地为专业教学及科研服务。

1.3 注重文献资源的科学性与连续性。

科学性、权威性强的文献资源具有学术价值高、参考研究性强、保存价值大的特点,是资料室重点收藏的对象。读者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学习,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掌握最新学术信息,这对他们在教学、科研中有很大的帮助。资料室要始终关注学科的发展,选准、选好具有一定权威性和使用率高的文献资料入藏,为学科研究提供全新的文献资料,为教学、科研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特别是一些权威、核心的体育期刊,因其出版周期短,内容更新快,读者借阅率高,资料室要保证其完整性、连续性。

2. 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促进教学、科研发展的文献信息收藏规律

2.1 根据课程设置,确立文献信息收藏主框架。

资料室应根据体育学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和科研方向,针对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确立文献信息收藏的主要框架。体育学院根据教学计划所开设课程的相关文献信息资源,是资料室必须收藏的。在保证入藏信息资源学科性和专业性的基础上,资料室还要注重重点专业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在图书经费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加大这些专业和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购置力度,逐步形成教学、科研与文献信息收藏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同时,资料室还要积极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建立相关电子书籍、数字资源的收藏。

2.2 根据教师的科研方向,合理购置所需文献信息资源。

科研水平标志着一个学院的学术发展水平,资料室应充分发挥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积极支持学院的科研发展,把教师科研重点项目作为文献信息收藏的重点部分之一,利用资料室的信息功能为教师提供最新、最好的信息资源,促进科研项目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2.3 加强资料室特色资源建设。

体育学院资料室不仅要系统收藏专业文献资料,而且要重视收集信息量大、参考价值高和不易获取的内部文献资料[2],比如各种学术会议的论文和资料,还有毕业生的学位论文、优秀论文,以及教师撰写的论著,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

3. 发挥资料室学术交流功能

资料室可采取形式灵活、自由的交流方式,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利用,为读者提供一个真正意义上知识学习的园地、学术交流的平台。

3.1 请教式。

这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知识传播和交流的形式。读者在资料室查阅资料时,如遇到疑问,往往会向在座的其他人或资料员请教,通过对方的解释和解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2 讨论式。

读者在查阅资料室的文献资料时,针对某些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他们相互间自然会进行一些交流和讨论。这种讨论的交流形式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这种交流中,读者往往发现自己认识的偏差和疏漏,从而修正自己的观点。

3.3 网络式。

读者可将自己的信息需求告诉资料员,资料员针对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利用网络技术,将信息知识进行收集、加工、提炼,然后通过QQ群、电子邮箱等形式,传送给所需读者。它是一种现代化的学术交流形式,也是在网络环境下资料室要积极实行和推广的学术交流方式。

4. 加强资料室信息保障职能

4.1 利用校园网,提供现代化的信息服务。

目前,体育学院资料室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一些纸质文献,比如各类各类期刊、报纸、图书资料、会议资料等,这些资料能反映出体育学科的最新知识和最新科研成果。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的途径越来越广泛,方式越来越灵活,资料室除了注重纸质资源的建设外,还应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特别是学校投入巨资购置的校园网上的数字图书馆各类电子资源,为广大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科研提供帮助。资料室可结合本院教学、科研的需要,下载、整理最新的体育信息、教学课件、辅助资料、科研动态等,定期提供给相关教学或科研人员,从而提高信息服务效能,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

4.2 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传递速度不断加快,信息资源日益丰富,读者由于年龄层次、专业特点、阅读爱好等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资料室应针对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知识备查为知识推送,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4.2.1 信息推送服务。

资料室工作人员应首先深入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然后根据读者需求查找、搜索相关的信息资源,再经过筛选、分类、加工,通过电子邮箱等网络技术传送给读者,改“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服务。

4.2.2 课题跟踪咨询服务。

读者将所需的专题信息要求进行登记,资料员依据课题要求查找、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信息,通过调研、过滤、筛选进行深层次加工,形成二次、三次文献,最后通过网络传输给读者,及时提供课题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4.3 加强网络建设,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逐渐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变,数字化图书馆和校园网的建立,使读者在学校各处都可以在网上检索到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和各类信息。体育学院资料室应根据专业的特点,把藏书建设与专业建设结合起来。首先,应用计算机将所有藏书录入,并且与校图书馆建立联合目录数据库,依托校园网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其次,建立体育文献数据库,把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到的本专业文献资料、情报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加工,以电子化的方式存贮在计算机里,数据库要目录清晰、结构合理、内容新颖,建立具有体育专业特色的网页,使全校师生都可以在网上查到自己所需的情报资料,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有效的服务[3]。

在网络环境下,资料室应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快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其服务职能,创新服务理念,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益,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科教学和科研发展。

摘要:资料室是高校图书馆的延伸和补充, 在网络环境下, 资料室加强自身建设对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体育学院资料室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学院资料室,网络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闫桂清.网络环境下的体育院系专业资料室建设构想[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171-172.

[2]阎普耀.网络环境下体育院校资料室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8) :62-63.

8.浅谈项目竣工资料管理 篇八

【关键词】竣工资料;技术档案;依据;参考;任务

0.前言

竣工资料是对施工情况的记录,真实反映了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反映了工程的内在质量,特别是对于隐蔽工程和建成后不易检测的项目更具有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竣工资料整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项目各个部门、机组的一项复合型工作,资料的收集、筛选、分类及整理是一项烦琐又需要有耐心的工作,但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项目实施的前期更容易被忽视。

1.把关工程竣工资料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

(1)领导重视是关健。尤其各级管理层领导的重视,直接决定着能否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要求,决定着能否做到因岗设人,职责权限能否明确等,同时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积极性和挖掘人的潜能。

(2)配备合格资料员,负责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组卷和归档等工作。衡量资料员合格与否,不仅要做到及时收集、整理资料,并达到与施工进度同步,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资料填报中的不符和遗漏等现象,及时加以更改和补充以确保资料准确。另外,能有效把握住工程资料的文整质量关,真正起到预验收作用。

(3)明确资料管理职责也是做好资料管理的重要前提。工程资料管理应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本项目工程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工作,项目各部门、各机组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机组在施工管理工程中工程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工作,而项目资料员负责对项目各部门、机组管理人员的工程资料记录、收集、整理情况进行监督,对资料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项目工程资料的整理汇总和审核工作。

2.竣工资料的范围

以西气东输二线广州—南宁支干线管道工程线路工程施工部分为例,竣工资料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1)企业资质、施工管理类文件。主要包括:竣工资料编制说明(介绍竣工资料编制概况、编制依据、编制内容等),工程说明,合同(协议)文件,项目经理授权书,企业资质;施工组织设计批复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批复及施工技术方案,管理措施,管理细则,管理规划,建设单位管理文件一览表,监理单位管理文件、指令及回执一览表(包括回复文件原件),重要请示报告,来往函件(关于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方面的)等。

(2)综合类资料。主要包括:原材料检验、复验文件、物资设备的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装箱单、产品原材料材质证明、强度/严密性实验记录、检验/鉴定记录/证书、测试报告;施工单位自购物资、设备的竣工资料。

(3)施工记录。根据提供的竣工资料线路施工标准表样,按工序顺序及内容进行编制,要求具有真实性、时效性。

(4)HSE类文件。主要包括:HSE 合同,HSE 两书一表;安全总监授权书;主要安全设施、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报告;HSE 管理人员一览表;HSE 管理工作总结;水压试验取水、排水许可协议,水压试验取水、排水质检报告;污水/废液排放许可或委托处理协议;自然保护区施工许可,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方案;文物保护施工许可,文物保护与管理方案;地貌恢复证明文件等。

(5)施工总结。要求简明扼要的叙述工程的重要意义、依据、内容。主要包括: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施工概况;施工特点;施工组织分工;施工形象进度(图表);主要实物工程量;主要材料消耗与节超情况;预制加工;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竣工档案过程管理及编制情况;HSE管理情况;未完工程及遗留问题限时整改;经验教训及改进意见。

(6)竣工图。竣工图是工程建设最终情况的真实反映,是项目工程建成后投产运行、维护、保养必不可少的凭证和依据,是竣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地下、地上建(构)筑物、设备、管线等建筑、安装工程实际情况,必须齐全、准确,做到竣工图与设计变更资料、隐蔽工程记录和工程实际情况“三对口”。竣工图应包括所有的施工图

(7)声像资料。主要包括:重要场合、重要事件、重要情景,以及能反映工程管理、工程施工每一道工序过程的录像或照片资料。

3.竣工资料的编制建议

竣工资料整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项目部各个部门、机组的,因此建议施行竣工资料部门负责制。具体为:

(1)企业资质部分归经营部负责。

(2)技术方案及质量管理体系归技术质量部负责。

(3)综合类资料归采办部负责。

(4)施工记录及竣工图部分由各个施工机组(施工队)技术员负责,技术质量部负责检查、监督。

(5)施工总结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撰写,项目部各部门配合。

(6)声像资料的留存归项目部宣传员负责收集、整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竣工资料各部分对应的归口部门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且及时提交资料员审核,并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补充。

4.结束语

上一篇:春节的短信祝贺词下一篇:商贸部门18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