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原因分析的方法(共8篇)
1.事故原因分析的方法 篇一
测井小队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分析
一、前言
二、施工危险因素分析
三、测井事故因果图
四、遇卡类型
五、事故的预防
六、参考文献
一、前言
测井工作就是对井下的地层信息通过多种物理手段进行采集,并使用大量机械及微机联合作业的一项复杂工程,因此各种工程事故难免发生,其中仪器井下遇卡又是最常发生和损失较大的测井事故,只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可以减少、避免事故的发生,将损失降到最低。关键词:测井事故 原因 预防
二、施工危险因素分析
1、井眼不通畅
井眼不通畅通常是下列原因造成的:
a、油田区块本身地层复杂,难以形成畅通的井筒,易造成测
井仪器遇卡;
b、钻井方为了节约成本,压缩钻井过程中必要的资金投入,降低了钻井液的性能,井下情况复杂性增加。
c、钻井周期较长,期间发生过复杂的钻井事故,造成井身质量差。
2、不按操作规程施工
随着石油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钻井、测井工艺及方法不断出现,配套的施工方案、操作规程也相应增多,然而对施工方案、操作规程不了解或是不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往往会发生各类意想不到的事故。经验表明,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测井施工造成工程事故的比例占整个工程事故的80%左右。
3、不良的通讯
测井施工中,尤其是水平井施工时,钻井方、测井操作、井口、地面的通讯不畅通,协调不到位,导致采取了错误的技术,从而造成设备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4、施工设计不周密
施工前,由于施工设计的不周密,准备不够充分,在出现状况后,不能及时准确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事故发生。
5、疲劳施工
测井施工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很容易导致施工人员疲劳。疲劳意味着思维迟钝、精力不集中,对突发事件反应迟钝。
6、对井下情况了解不够 — 2 —
了解井筒情况是测井施工人员的首要工作,有利于我们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各种意外情况有一个全面的预测和综合考虑,如若不然则不能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施工顺利。
7、仪器组合不当
在测井施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根据施工井的具体情况及施工通知单的要求,配备施工所需仪器,确定合理的仪器组合方案。仪器组合不合理,仪器串不能适应施工井的特殊情况,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
8、发生动力故障
施工工过程中动力设备出现故障,绞车无法起下电缆,电缆和井下仪器在井中停留时间过长,造成吸附卡,电缆和井下仪器卡在井中无法起出。
9、仪器工作不稳定
由于受潮绝缘不好而引起的井下或者地面仪器工作不稳定。
10、井径不规则
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受钻井液浸泡,地层应力改变,滤液离子渗透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井壁易垮塌掉块而导致井径扩大或岩盐,塑性泥岩在上覆岩层压力作用下向井眼中心蠕变而导致井径变小,由于纵向地质剖面上岩性的不一致形成了井径的不规则。不规则井径极易导致电缆测井时的遇阻、遇卡事故,尤其在测井径、密度、地层倾角、地层压力等项目时危险性更大,易发生卡
仪器事故,但若活动不及时,电缆粘附也随之发生。、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影响电缆测井的钻井液体性能参数主要包括泥土饼摩擦系数、密度、泥饼质量等。若泥饼摩擦系数过大,则相同的钻井液密度下,电缆的拉力要相对增大,当电缆的拉力接近电缆本身的强度或纹车拉力时,电缆和仪器的粘附卡便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若钻井液密度过高,在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之间压差增大,导致电缆和测井仪器摩擦阻力的增加,当达到一定数值时便发生电缆或仪器的粘卡。若泥饼过厚,则增大了电缆和仪器的包角,即增加了承受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的面积,相同条件下,厚泥饼易造成电缆和点测仪器的粘卡。与钻井液性能有关的测井事故一般发生在砂岩较发育的井段。
12、全角变化率过大
在全角变化率过大的井眼中测井时,下仪器过程中容易遇阻,靠通井收效甚微;电缆和仪器上提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极易造成电缆起皮、卡仪器或卡电缆事故。
13、井下静止时间过长
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电缆测井事故在测井事故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下井前电缆检查不细,在井下静止时间过长、遇卡拉力过大等均会测井事故。正常测井作业时也因在测rft或炮取过程中静止时间长造成仪器或电缆在、的粘卡及上提速度过快造成断电缆事故。— 4 —
14、套管鞋的影响
在定向或大井眼里,测井仪器轴线容易与井眼轴线形成一个夹角,点测仪器不能顺利通过套管鞋而造成卡电缆仪器。
15、仪器下行遇阻时,未及时发现,电缆下入过多,盘结成团,则上起遇阻甚至起不出来。
16、在测井过程中,发生井涌,井喷,来不及起出测井仪器,只好将电缆切断,丢入井中,进行紧急关井。
三、事故因果图
四、遇卡主要类型 1、吸附卡: 所谓压差粘附是由于井筒中的钻井液和地层之间的压差较大,压差迫使电缆或下井仪器切入泥饼,当压差产生的力大于电缆的最大安全拉力就发生吸附卡。吸附卡多数是吸附电缆造成仪器遇卡。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钻井中使用了密度较高的钻井液或钻井过程中发生钻井液漏失,而测井时电缆在井中静止时间过长。在进行地层测试或井壁取心作业过程中,易发生压差粘附。
预防吸附卡的有效措施:
(l)在裸眼井内应保持电缆移动。对于旋转式井壁取芯或地层测试等特殊作业,也要经常活动电缆,不要让电缆在井中静止时间过长;
(2)如有可能在仪器头上安装间隙器。
2、键槽卡:在斜井或狗腿井段,电缆会在井壁上摩擦出键槽,当下井仪器不能通过键槽时,就会发生键槽卡
预防的有效措施是:在仪器头附近加装间隙器,使仪器居中。
3、桥塞卡:页岩的膨胀、地层的坍塌、碎屑的挤入等都会在下井仪器上方或仪器周围形成桥塞,发生桥塞卡。
预防的有效措施:(1)使仪器居中;
(2)遇阻时不要使仪器快速下冲;(3)井队通井、循环泥浆。
4、套管的损坏:在损坏的套管处或破碎的套管处可能造成仪器遇卡。
预防的有效措施:
(l)上提仪器时缓慢接近套管鞋;(2)使仪器居中
5、损坏的电缆:打了结的电缆造成鸟笼式损坏或铠装损坏的电缆都容易造成遇卡。
预防的有效方法:
(1)电缆在井中下放不要超速;
(2)新电缆一定要释放张力后使用;
(3)仪器遇阻时要及时停车不要使电缆遇阻过多,上提时速度要慢;
(4)保持充分的电缆张力;
(5)使用旋转接头。
6、侧钻开窗井的窗口处遇卡: 对老井进行侧钻,通过在套管上开窗打斜井,测井时仪器经常在开窗处遇卡。大致分两种情况:(1)套管口钻穿过程中形成齿状裂口,不是标准的椭圆形,电缆或仪器易卡在裂口处;(2)开窗周围水泥环震动坍塌,加上钻井液冲蚀井眼扩大,在窗口处形成台阶。
预防这种遇卡的措施:
(1)上提仪器时缓慢接近开窗口;
(2)在仪器顶部加装导角适中的间隙器
7、损坏的下井仪器:井径腿或扶正器和推靠臂的断裂及仪器的损坏都会造成遇卡。
8、井底沉砂:由于井底沉砂过多,仪器快速冲至井底陷入沉沙中,造成遇卡。
9、井壁坍塌、碎块引起的遇卡:测量过程中,下落的碎块等— 10 —
掉在仪器的上部尔卡住仪器或井壁夸她埋住仪器造成遇卡。
五、事故的预防
1、查阅钻井记录了解井下情况 a)井深、井斜; b)狗腿井段;
c)钻具遇阻遇卡的深度; d)高渗透地层的深度; e)产生井漏的井段; f)大块泥岩岩屑的上返情况; g)未固结岩层的深度; h)钻井液比重、粘度; i)邻井测井时有无异常; j)钻具停留井段。
2、下井前要检查仪器推靠臂和极板的固定销及电缆磨损情况。
3、正确选用合适的弱点,弱点受力超过20KN拉力后,弱点必须更换;并且要检查电缆头及电极鱼雷头是否受损。
4、电缆头、电极鱼雷头使用不允许超过40口井或半年,超过40口井必须切断重新砸制、每季度应打开检查。
5、要始终保持电缆运动,防止吸附卡的发生。如果仪器在井内,绞车出了故障,司钻应立即用游动滑车上下活动电缆15m ~
20m。
6、下速和测井速度都要符合规定要求,在有问题的井段要很慢(低于1000m/h的速度),在到达井底或接近表层套管时一定要减速。
7、遇阻后不能快速往下冲。仪器遇阻只需以正常速度下放三次,并记录遇阻曲线,如果仍遇阻就立即要求井队通井循环泥浆。
8、仪器在井底停留的时间尽可能短。所有岩屑将沉淀到井底,在井底造成遇卡的机会较多,仪器应缓慢地接触井底,并立即上提测井。
9、重复曲线要选在井眼正常的砂岩井段测量。
10、在仪器上接头部位必须安装扶正器。安装扶正器可以减少吸附卡的机会,并且仪器还可以躲开键槽和台阶。
11、仪器串中尽量减少软连接。密度测井时不允许挂接加重,其它测井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加重,加重和仪器之间要向硬连接方向发展。
12、测井时必须正确使用张力计。张力计要安装在天滑轮上,测井时绞车工和操作员应时刻观察拉力变化,必须能随时说出当前的拉力和最大安全拉力,每个季度(若更换张力线、张力计或张力通道维修等项目必须重新校验)对张力计进行校准(分公司工艺组要保留一份原始记录),记录的张力数值必须为单股电缆所承受的张力。
13、在靠近套管鞋或油管鞋处速度不能超过600m/h — 12 —
14、钻井一开始就要为完井做准备,要严格控制井身质量,力争做到井斜变化率小,井径扩大率小,为顺利测井与固井创造条件。
15、搞好钻井液性能,使其与地层特性配伍,减少垮塌;并具有良好的携砂能力,能把钻屑与塌块排到井筒以外。在测井以前,要充分循环钻井液,把积砂冲洗乾净,使全井筒钻井液性能均匀稳定。
16、如果钻井施工时间过长,•应对套管采取保护措施,如在钻杆上装胶皮护箍,或加防磨接头,减少套管的磨损。套管鞋应用套管接箍制作,不能用套管螺纹保护器代替,下部必须车成45°坡口。
17、测井前起钻,要控制起钻速度,防止抽吸,导致井壁不稳。对井底五百米井段最好短程起下钻一次,确证畅通无阻,再进行测井。
18、起钻时要连续灌入钻井液,•保持环空液面不降,液柱压力不降。在测井过程中上起电缆时也要灌入钻井液,不使松散地层垮塌。
19、每次测井前,钻井队要向测井队交明井下情况,如井深、井径、套管鞋深度、起下钻遇阻遇卡情况、井内落物、泥浆性能及各种异常显示等,供测井队做为参考。
20、连续测井时间不可过长,如在24小时内测不完所有项目,应在通井循环钻井液后再测。
21、上提仪器遇阻,应耐心活动,上提拉力不应超过电缆极限拉力,绝不允许将电缆拉断。
22、在靠近仪器的电缆上应有不少于两个非常明显的记号,仪器到井口附近时必须慢起,绞车司机要听井口工的指挥,防止拽断电缆。
23、仪器与电缆的连结处应是一个弱点,上提到一定拉力时,应从此处脱节,而不应破坏电缆。
24、有些井段,•下行时遇阻,上行时并不遇阻,可以多次试下,甚至改变仪器结构再下。有些井段下行遇阻,上行也遇阻,这就应引起足够的警惕,最好是通井循环划眼后再测,不要在不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测井工作。
25、要作好地面的一切防范工作,•如天、地滑轮固定要牢靠,转盘一定要锁死,在测井期间,钻台上不许进行有碍测井的工作。
26、测井队的绞车司机、井口工、仪器操作员必须严守岗位。钻井队在钻台上也必须有专人值守,以便随时与测井队配合。
六、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测井 2001年
2、石油测井工 2005年
2.事故原因分析的方法 篇二
燃气热水器与电热水器相比有价格低、体积小、即开即热等优点,但它的安全性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尽管目前人们对燃气热水器的安全性重视程度较高,但所做的研究还不深入。按照系统安全的思想,应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内进行危险分析和控制,尤其在系统的设计阶段,应及早地识别、分析和控制危险或将事故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2]。
1 基本知识
1.1 一氧化碳(CO)中毒事故机理
众所周知,CO是无色无味有毒气体,它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于氧,会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取代氧成为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造成人体组织缺氧,使人发生中毒,甚至死亡。在我国中毒事故中,约48.7%为CO中毒。随着燃气热水器的普遍使用,CO中毒患者不断增加[3]。
经分析,CO中毒事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燃气管路系统泄漏;二是燃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因此,如果热水器用户不安装专用烟道等排烟设施,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直接排放在房间内,同时由于安装热水器的房间内空气不流通,加剧燃气不能完全燃烧烟气中的CO含量增加,形成恶性循环,使房间内的CO含量不断增加,引起CO中毒[1]。
1.2 事故树分析简介
事故树就是从结果到原因描述事件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对这种树进行演绎分析,寻求防止结果发生的对策,这种方法就称为事故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树”的分析技术是属于系统工程的图论范畴,是一个无圈(或无回路)的连通图。
事故树分析方法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和评价,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地揭示出事故的潜在原因。用它描述事故的因果关系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既可定性分析,又可定量分析[4]。
2 燃气热水器中毒事故分析(以强排式为例)
2.1 强排式燃气热水器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1)系统组成:
气路系统:主要由气阀部件、电磁阀部件和燃烧器部件,风机部件(鼓风式、抽风式)组成。
水路系统:主要由水阀部件(或水流量传感器)和热交换器部件组成。
电路系统:主要由漏电保护插头、微动开关(霍尔磁性开关)、点火针、感应针,电磁阀和点火控制器及导线组成。
2)基本原理(见图1)。
2.2 燃气热水器窒息或中毒事故树分析
1)事故树的建立(见图2)。
图中符号含义如表1所示。
2)事故树定性分析
(1)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
最小割集是指能够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数量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它指明了哪些基本事件同时发生,就可以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事故模式。最小径集是指能够使顶上事件不发生的最低数量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它指明了哪些基本事件不同时发生,就可以使顶上事件不发生的事故模式[4]。
利用布尔代数法化简上面的事故树:
T=A1X1A2=X1(A3+A4)(A10+X25)=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19+X20+X21+X22+X23+X24+X25)
从而得到3个最小径集:
另同样可得到119个最小割集:(见表2)
就一个具体的系统而言,如果事故树中的与门多,或门少时,则最小割集的数目较少,分析时从最小割集入手较为简便。反之,如果事故树中的或门多,与门少时,则最小径集的数目较少,分析时从最小径集入手较为简便[4]。通过定性分析,最小割集有119个,最小径集3个。也就是说发生窒息或中毒事故有119种可能性。但从3个径集可以很容易得出导致顶上事故不发生的安全模式为:
1)人不要长时间使用燃气热水器,那么可以保证窒息和中毒事故不发生。
2)使环境中有害气体不能大量积聚,即既能使管道和阀门不漏气,人可以正确操作,燃烧器不出现问题,那么可以保证窒息和中毒事故不发生。
3)能使热水器在安装过程中多考虑通风的因素,以及人在使用中不要紧闭窗户,那么可以保证窒息和中毒事故不发生。
只要采取径集方案中的任何一个,燃气热水器导致人窒息或中毒的事故就可以避免。
(2)结构重要度分析
结构重要度分析是从事故树结构上入手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结构重要度分析一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精确求出结构重要度系数,一种是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排出结构重要度顺序。当事故树结构比较复杂时,基本事件状态值的组合很多(共2n个),这时求结构重要度系数比较困难[4]。所以宜采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
式中,k——最小割集总数;
kj——第j个最小割集;
nj——第个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数。
所以可得25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
从结构重要度系数的分析可以看出,基本事件X1(人长时间使用)是单事件的最小径集,其结构重要度系数最大,是燃气热水器窒息或中毒事故发生的最重要条件。这就明确地表明了要使顶上事件不发生,人在使用时必须尽可能控制洗浴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大大地降低窒息或中毒事故发生的几率。另外从基本事件X19至基本事件X25的结构重要度系数相同表明,它们使顶上事件不发生的几率相同,同理可分析基本事件X2至基本事件X18。但由基本事件X2至基本事件X18的结构重要度系数小于基本事件X19至基本事件X25的结构重要度系数可知,由于影响室内正常通风的因素较少,所以能否有效控制这些因素也对系统的安全性有着较大的影响。若能根据结构重要度系数的大小抓住3个关键方向,就抓住了预防燃气热水器使人窒息或中毒的主要环节。
3 预防措施
从以上对热水器造成事故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因素造成事故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而只有几种因素同时出规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假如一台热水器燃烧工况不完全达标,烟气中的CO含量较高,但如果能正确的安装、正确的使用、良好的通风、产生的烟气很快排至室外,就不会造成中毒事故。但如果有一个环节有问题,将会引起不良后果,而对一台燃烧工况很好,燃烧烟气中的CO达到国家标准的热水器,如果安装或使用不当、通风不良,使热水器在缺氧条件下工作,便会使燃烧工况恶化,产生大量的CO,从而使人中毒[5]。
所以,对于每一起热水器造成的事故,都应从多方面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为了减少事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产品质量低劣是热水器事故的潜在危险,要求生产企业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控制加工工艺、严格进行出厂检验、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同时要加强售后服务工作。
2)国家和地方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热水器生产的安全管理,加强热水器质量抽查工作。
3)热水器销售单位要严格按照安装规程对热水器进行安装。
4)区建设局以及各街道办、物业办应制作和发放宣传材料对广大用户进行安全使用教育,应积极开展入户检查,对存在隐患的用户要积极督促其尽快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
4 结论
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中有许多可以对系统安全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而事故树分析方法可以描述事故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既可以用来进行定性分析,辨明事故原因的主次及未曾考虑到的隐患;又可以进行定量分析,预测事故发生的概率,因而被现代社会广泛使用。在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时,首先应该弄清楚该系统整个的运行机理,比如家用的燃气热水器只有水、电、气三路系统协调工作才能正常运行。然后分析热水器各个部件的功能以及可能导致的故障,充分了解人参与系统使用的功能及安全、保护功能。这就要求广泛的收集与系统相关的文件与资料,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画好事故树的可能性。而对画好的事故树进行分析和制定事故预防措施时,要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从该文的事故树可以看出,树中的或门较多,最小割集较多,系统安全性能较差。对于这样的事故树最好从最小径集入手,找出包含基本事件较多的最小径集,然后设法减少其基本事件树,或者增加最小径集树,以提高系统的安全程度。而通过分析结构重要度,可以从结构上了解各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的发生影响程度如何,以便按照重要度顺序安排防护措施,加强控制[4]。
摘要:该文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FTA)对燃气热水器导致人窒息或中毒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求出了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然后通过对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进行比较,提出了合理的事故预防措施,并总结了提高系统安全性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燃气热水器,事故树,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
参考文献
[1]罗从杰.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事故分析[J].江西能源,2004(1):13-16.
[2]赵代英,吴穹.家用燃气热水器的风险评价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21(5).
[3]林晓红.燃气热水器致一氧化碳中毒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8(12).
[4]徐志胜.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5-63.
3.事故原因分析的方法 篇三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事故;分析;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及诊断:
1.变压器渗漏油
变压器的渗漏油不仅给企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停运显现或损坏变压器的事故,给企业带来生产损失的同时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要尽快解决变压器渗漏油问题是有必要的。
变压器的油箱焊缝渗漏油。对于平面接缝处渗油可以直接焊接,拐角处及加强筋连接的地方渗油较难查准,进行补焊后往往由于内应力作用再次渗漏。对这样的渗漏点采用加铁板进行补焊,两面连接处,可将铁板裁成纺锤状进行焊接;三面连接处可根据渗漏油的实际地方将铁板加工成三角形进行焊接;这种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套管电流互感器二次引线盒拐角处的焊缝渗漏焊接。
高压套管升高座或进人孔法兰渗油。这些渗漏点主要是胶垫安装不合适,运行中可对法兰进行施胶密封。封堵前用堵漏胶将法兰之间的缝隙堵好,等堵漏胶完全固化作用后,退出一个法兰紧固螺丝,将施胶枪嘴拧入螺丝孔,再用高压将密封胶注入法兰的间隙,直至将各法兰螺丝帽有胶挤出为适。
铁心多点接地的故障:
变压器铁心有且只能有一点接地,出现两点及以上的接地,为多点接地。变压器铁心多点接地运行将导致铁心出现故障,危及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应及时进行处理。
2.变压器的事故处理
2.1变压器自行跳闸后
为了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及操作,变压器高、中、低压各侧都装有断路器,同时还要装设必要的继电保护装置。而当变压器自动跳闸后,运行人员应立即清楚、准确地向值班调度员报告情况;不应慌乱、匆忙或未经慎重考虑即行处理。待情况清晰后,要快速而详细向调度员汇报事故的情况及表针摆动、频率、电压、潮流的变化等。并在值班调度员的指挥下沉着、迅速、准确地进行处理。
为加速处理事故,限制事故的發展,消除事故的根源,并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运行操作人员生命安全有威胁的设备变压器应该直接停电。
(2)把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设备分开。
(3)站用电气设备事故恢复电源。
(4)电压互感器保险熔断或二次开关掉闸时,将有关保护停用。
(5)运行操作现场的规程有明确规定,必要时不用等待值班人员或调度员的指令,现场操作运行人员可自己处理,但事故过后要立即向值班人员或调度员报告。
2.2改变运行方式使供电恢复正常,并查明变压器自动跳闸的原因
(1)如有备用变压器,应立即将其投入,以恢复向用户供电,然后再查明故障变压器的跳闸原因。
(2)如无备用变压器,则只有尽快根据掉牌指示,查明何种保护动作。在查明变压器跳闸原因的同时,应检查有没有明显的异常现象。
(3)主变压器故障原因。如果不能确定是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瓦斯信号动作,同时又未发现其他异常,则应将瓦斯保护投入跳闸回路,同时加强对变压器的监护,认真观察其发展变化。
(4)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区范围的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即变压器高压侧及低压侧断路器之间的所有设备、引线、铝母线等,以便发现在差动保护区内有无异常。
(5)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回路进行检查,看有无短路、击穿以及有人误碰等情况。
(6)对变压器进行外部测量,以判断变压器内部有无故障。测量项目主要是摇测绝缘电阻。
2.3差动保护动作后的处理。
(1)经过上述步骤检查后,如确实判断差动保护是由于外部原因,如保护误碰、穿越性故障引起误动作等,则该变压器可在重瓦斯保护投跳闸位置重新试投。
(2)如果不能判断为外部原因时,要应改对变压器进行较为细致的测量分析,如测量直流电阻、进行油的简化分析、和油的色谱分析等等,以确定故障性质及差动保护动作的原因。
(3)如果发现有内部故障的特征,应该进行吊芯检查。
(4)当重瓦斯保护与差动保护同时动作开关跳闸,应立即向调度员汇报,不得强送。
(5)对差动保护回路进行检查,防止误动引起跳闸的可能。
对上面变压器两种保护除外还要应该进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零序保护等。当主变压器由于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跳闸时,首先要解除音响,然后再做详细的检查有没有越级跳闸的可能,如果查明了是因某一出线故障而引起的越级跳闸,应该立即拉开出线开关,将变压器投入运行,要逐步恢复向其它各线路送电;如果查不出是否越级跳闸,应当将所有出线开关全部拉开,细致检查主变压器其它侧母线及本体有没有异常情况,如果查不出明显的故障,应使变压器空载试投运行一次,运行正常以后再逐路恢复送电。当再送某路出线开关的时侯,又出现了越级跳主变压器的开关,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如果在检查时发现主变压器本体有很明显的故障时,这时有不允许合闸送电;要立即汇报上级听候处理。
3.变压器着火事故处理
变压器着火事故大部分是由本体电气故障引起,作好变压器的清扫维修和定期试验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如发现缺陷应及时处理,使绝缘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不致产生可将绝缘油点燃起火的电弧。变压器各侧开关应定期校验,动作应灵活可靠;变压器配置的各类保护应定期检查,保持完好。这样,即使变压器发生故障,也能正确动作,切断电源,缩短电弧燃烧时间。主变压器的重瓦斯保护和差动保护,在变压器内部发生放电故障时,能迅速使开关跳闸,因而能将电弧燃烧时间限制得最短,使在油温还不太高时,就将电弧熄灭。变压器着火时候,要立刻断开所有电源,停用冷却器,迅速使用灭火装置如;沙土、干粉灭火器 等装置。如渗油溢在变压器顶盖上面着火的时候,要立刻打开下部油门放油,将油箱中油降低于顶盖下方25cm左右,缓解变压器本体内压力防止爆炸;若是变压器内部故障而引起着火,则不能放油,以防变压器发生严重爆炸的可能。一旦变压器故障导致着火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要高度警惕,作好各种情况下的事故预想,提高应付紧急状态和突发事故下解决问题的应变技能,将事故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范围。
【参考文献】
[1]陈化钢.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方法.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
[2]朱英浩.新编变压器实用技术问答.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
[3]人民渠水电站运行规程.
4.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法 篇四
1.施工质量事故按工程状态分类
(1)在建工程施工质量事故
在建工程施工质量事故是指在施工期间,因某种或几种主观责任过失、客观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分别或共同作用,而发生的致使工程质量特性不能符合规定标准并造成规定数额以上经济损失,甚至发生在建工程的整体或局部坍塌事件。其原因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或两者兼而有之;可能是施工本身的原因也可能是工程勘察、设计等施工以外的其他原因;主观及客观因素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有多种。总而言之,由于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建设质量事故,称之为施工质量事故。
(2)竣工工程施工质量事故
竣工工程施工质量事故,是指已经竣工的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建筑物、构筑物明显倾斜、偏移、结构开裂、安全和使用功能存在重大隐患;或由于质量低劣需要加固补强,致使改变建筑物外形尺寸,造成永久性缺陷;严重的如工程使用过程中出现建筑物整体或局部倒塌、桥梁断裂、隧道渗水、豆腐渣道路等。这类工程质量事故中,若经查明属于建设过程施工原因所造成的也称为施工质量事故。
2.施工质量事故按性质后果分类
施工质量事故是工程质量事故或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一种类型。因此,目前对施工质量事故按性质后果所进行的分类,实际上是采用工程质量事故或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分类标准,即:
(1)施工质量事故有以下后果之一者,为施工质量事故:
①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含1万元),不满5万元;
②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性质量缺陷的。
(2)严重施工质量事故有以下后果之一者,为严重施工质量事故:
①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②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③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施工质量事故
重大施工质量事故是指,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死亡2人以下等后果的质量事故,根据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四级。
3.施工质量事故按责任原因分类
(1)指导责任事故,如施工技术方案未经分析论证,冒然组织施工;材料配方失误;违背施工程序指挥施工等。
(2)操作责任事故如工序未执行施工操作规程;无证上岗等。
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理
1.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
(1)事故报告
施工现场发生质量事故时,施工负责人(项目经理)应按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向企业报告事故状况,内容包括:
①事故发生的工程名称、部位、时间、地点; ②事故经过及主要状况和后果;
③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判断;
④现场已采取的控制事态的措施;
⑤对企业紧急请求的有关事项等等。
(2)现场保护
当施工过程发生质量事故,尤其是导致土方、结构、施工模板、平台坍塌等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施工负责人应视事故的具体状况,组织在场人员果断采取应急措施保护现场,救护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同时做好现场记录、标识、拍照等,为后续的事故调查保留客观真实场景。
(3)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是搞清质量事故原因,有效进行技术处理,分清质量事故责任的重要手段。
事故调查包括现场施工管理组织的自查和来自企业的技术、质量管理部门的调查;此外根据事故的性质,需要接受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以及检察、劳动部门等的调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应积极配合,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
(4)事故处理
事故处理包括两大方面,即:
①事故的技术处理,解决施工质量不合格和缺陷问题;
②事故的责任处罚,根据事故性质、损失大小、情节轻重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出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等的不同处罚。
(5)恢复施工
对停工整改、处理质量事故的工程,经过对施工质量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的全面检查验收,并有明确的质量事故处理鉴定意见后,报请工程监理单位批准恢复正常施工。
2.施工质量事故技术处理的依据和要求
(1)处理依据
①施工合同文件;
②工程勘察资料及设计文件;
③施工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④相关建设法律、法规及其强制性条文;
⑤类似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资料和经验。
(2)处理要求
①搞清原因、稳妥处理。由于施工质量事故的复杂性,必须对事故原因展开深入的调查分析,必要时应委托有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测鉴定或邀请专家咨询论证,只有真正搞清事故原因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
②坚持标准、技术合理。在制订或选择事故技术处理方案时,必须严格坚持工程质量质量标准的要求,做到技术方案切实可行、经济合理。技术处理方案原则上应委托原设计单位提出;施工单位或其他方面提出的处理方案,也应报请原设计单位审核签认后才能采用。
③安全可靠、不留隐患。必须加强施工质量事故处理过程的管理,落实各项技术组织措施,做好过程检查、验收和记录,确保结构安全可靠,不留隐患,功能和外观处理到位达标。
④验收鉴定、结论明确。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需要通过检查、验收和必要的检测鉴定,如实测实量、荷载试验、取样试压、仪表检测等方法获得可靠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处理结果做出明确的结论。
3.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方式(1)返工处理
即推倒重来,重新施工或更换零部件,自检合格后重新进行检查验收。
(2)返修处理
即经过适当的加固补强、修复缺陷,自检合格后重新进行检查验收。
(3)让步处理
即对质量不合格的施工结果,经设计人的核验,虽没达到设计的质量标准,却尚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经业主同意后可予验收。
(4)降级处理
如对已完施工部位,因轴线、标高引测差错而改变设计平面尺寸,若返工损失严重,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经承发包双方协商验收。
(5)不作处理
5.钻井工程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篇五
钻井工程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钻井是一项隐蔽的地下工程,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项真正的高风险的.作业.本文分析了钻井施工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及解决方法,对钻井工程事故预防及处理具有参考意义.
作 者:高藏英 Gao zangying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刊 名:地质装备英文刊名:EQUIPMENT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年,卷(期):10(3)分类号:P634关键词:钻井 事故 处理
6.淹亡事故的预防、处理和急救方法 篇六
淹亡事故的预防、处理和急救方法
第一 淹亡事故一般知识
淹亡事故,是常见的多发性季节性事故之一。部队在进行游泳训练、水上作业(航渡)等过程中,由于组织不当,或者官兵违反规定、擅自到江河湖泊等水域活动,都极易发生溺水淹亡事故。
一、溺水与淹亡的定义
人淹没于水中,由于呼吸道被水、污泥、杂草等堵塞,或喉头、气管、支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称为溺水,也称淹溺。由此造成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的,称为淹亡。
根据溺人水量大小,分为湿性溺水、干性溺水:
1、湿性溺水:喉部肌肉松弛吸人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水大量进人呼吸道数秒钟后神志丧失,发生呼吸停止和心室纤颤。湿性溺水约占溺水者的90%。
2、干性溺水: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入,约占溺水者的10%。
二、个人预防淹亡的注意事项
(一)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到江河湖海、水库、山间溪流去游泳,必须先了解水情,水中有暗流、漩涡、淤泥、乱石和水草较多的水域不宜作为游泳的场所。来往船只较多、受到污染和血吸虫等病流行地区的水域也不宜游泳。下水前要观察游泳场所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切勿到情况不明的水域游泳、戏水,以免发生危险。
(二)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心脏病、高血压、中耳炎等慢性疾病患者、有癫痈病史的人,以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者,都不能去游泳。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镶有假牙的人,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三)下水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下水前要先做暖身运动,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使四肢、肌肉、关节等各部位协调运动,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四)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游技不高或在有危险的水域中,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呛水和溺水。跳水处的水深至少 3 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它障碍物,以脚先人水较为安全。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或感到有寒意时,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在海中游泳,因为是动水,有海流、波浪,对耐力及体力要求高,所以要沿着海岸线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术不精或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以免造成不幸。
(五)要牢记游泳的禁忌。
一忌单身一人下水游泳:一般情况下,必须有伴相陪,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
二忌饭前饭后游泳: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亦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三忌剧烈运动后游泳: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加重负担,体温急剧下降,抵抗力减弱,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能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或意外。
四忌游泳时间过久: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 1.5~2 小时。
五忌恶劣天气下水:遇有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不宜游泳。六忌酒后游泳:酒后游泳体内储备的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出现低血糖,体力有所下降,且人体协调能力、自控能力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意外。
(六)野外活动要加强防护。涉水过河的地点应选择在水深最浅并且水流平稳之处,避免在急流及瀑布上游处过河,以免不慎滑倒;在山间选择营地时,不可在河道里,以及河岸两边和河水上涨时能危及到的地方扎营;当天气不好或下大雨时,应当绕开需涉水过河的地方,另寻其它安全路线,特别是河水上涨时,不可冒险强行涉过。
第二 溺水应急处臵
一、水中自救方法
如果游泳或泅渡时意外溺水,应大声呼救,寻求他人救助;附近无人救助时,首先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慌张,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以节省体力。正确的白救做法是溺水后立即屏住呼吸,然后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保持人体在水中的平衡。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积极的自救方法进行处理。
(一)水中抽筋
抽筋的主要部位是小腿、大腿,有时手指、脚趾等部位也会发生。抽筋原因主要是下水前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各器官及肌肉组织没活动开,下水后突然做剧烈的蹬水和划水动作,或因水凉刺激肌肉突然收缩而出现抽筋。游泳时间长,过分疲劳及体力消耗过多,在肌体大量散热或精神紧张,游泳动作不协调等情况下也会出现抽筋。
1、小腿抽筋时,应深吸一口气,使身体上浮,成仰卧姿势,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使抽筋腿伸直,并用另一腿踩水,另一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这样连续多次即可恢复正常。
2、大腿抽筋时,先吸气,仰浮水上,弯曲抽筋的大腿和膝关节,再用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并加以颤动,然后再用力向前伸直。
3、脚趾抽筋时,可用一手划水,另一手将抽筋的脚趾用力上下拧动,直至症状消失。
4、两手抽筋时,应迅速握紧拳头,再用力伸直,反复多次,直至复原。抽筋消失后,应改变姿势游泳,尽快游回岸边。如果不得不仍用同一游泳姿势时,就要提防再次抽筋。
(二)水草缠身
江河湖泊靠近岸边或较浅的地方,一般常有杂草,游泳者应尽量避免到这些地方去游泳。如果被水草缠住,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否则就会使肢体被缠得更难以解脱。用仰泳方式,两腿伸直、用手掌倒划水,顺原路慢慢退回,或平卧水面,使两腿分开,用手解脱。如随身携带小刀,可把水草割断,把水草踢开,或像脱袜子那样把水草从手脚上抨下来。自己无法摆脱时,应及时呼救。摆脱水草后,轻轻踢腿而游,并尽快离开水草丛生的地方。
(三)呛水
出现呛水时,不要惊慌,尽快将头部露出水面,可采取踩水姿势,先深吸一口气,然后连续做几次深呼吸,呛水症状就会逐步减轻直至消失。
(四)身陷漩涡
河道突然变宽、收窄处和骤然曲折处,水底有突起的岩石等阻碍物、凹陷的深潭,河床高低不平等地方,都会出现漩涡。有漩涡的地方,一般水面常有垃圾、树叶杂物在漩涡处打转,只要注意就可早发现,应尽量避免接近。如果已经接近漩涡,切勿踩水或潜入水中,应立刻平卧水面,沿着漩涡边,用爬泳快速地游过。因为漩涡边缘处吸引力较弱,不容易卷人面积较大的物体。如已进人漩涡中,应使身体平卧以增大身体半径,逆漩涡方向快速游出危险区。
(五)突然下沉 游进中突然下沉,常见于初学游泳者或游技不高者,主要是对自身的体力估计不足,体力分配不均匀,体力消耗过大,自身没有察觉。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可在身体下沉时屏住呼吸,使体内肺部充满气体,片刻,身体会自然上浮,然后划小蛙泳手(手部向下按压划水),蹬小蛙泳腿(主要以小腿,脚躁由内向外划圆),逐渐过渡到蛙泳。如果身边有救生器材、水线等辅助设施,可借助休息一会儿再游。
二、水上救护(互救)方法
在部队组织水上训练,或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人水中遇险时,指挥员和现场人员应迅速反应,快速施救。对溺水者,可用下列方法进行救护:
(一)间接救护
间接救护就是利用救生器材,对溺水者进行救护的一种方法。对正在呼救和挣扎的人,如距离较近,救护者应迅速向水中抛掷救生圈、浮球、木板等漂浮物,让其抓住这些物体以不致下沉,或递给溺水者竹竿、木棍、绳索等拉其脱险。对距离较远的溺水者,有条件的可用救生艇(冲锋舟)快速接近,实施救护。直接进人水中救护时,也应把可漂浮器材抛向溺水者身边,以备救护者应急使用。
(二)直接救护
直接救护就是直接下水游泳拯救溺水者。实施直接救护要注意自我保护,不会游泳者不可直接下水救人,救护过程中要防止被溺水者紧紧抱住,一同落水,造成更大危险和伤亡。
救护者发现水中险情时,应快速接近溺水者,将其救护上岸。具体方法:
1、接近方法。救护者在岸上发现溺水者后,应快速从岸上跑至最接近溺水者的地方跃入水中,迅速从其背后或一侧接近,眼睛始终盯着溺水者,以最快速度游近溺水者,托其上浮,使其脸部出水,然后拖带其上岸。若溺水者面向自己,应在离溺水者约 2~3 米处潜入水中,抓住溺水者身体向上推转,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带上岸。
2、拖带方法。在水中找到溺水者后,根据情况,用下列方法拖带上岸:一是仰泳法,先使溺水者仰卧,面部露出水面,然后用两手托其下领或腋窝拖带上岸。二是侧泳法,用一手通过溺水者肩部扶其腋窝,或通过腋窝托其腮部拖带上岸。三是双人蛙泳、侧泳拖带法,两人救护溺水者时,可互相配合,把溺水者救护上岸。
3、解脱方法。由于溺水者求生心理,往往会抓住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因此,在救护时应防止被溺水者紧紧抱住。在水中若被溺水者抓住或抱住时,救护者可按如下方法进行解脱:一是被溺水者抓住双手时,应用力握拳,向其大拇指方向扭转,即可解脱,然后将其拖带救护上岸。二是被溺水者从前方抱住时,两肘用力向两侧张开,右手从胸前抽出并推向其下领,同时左手抱住溺水者腰部,即可解脱和救护上岸。三是被溺水者从后方抱住时,先用右手握其左手腕,左手握其肘,然后右手下拉,左手上推,将头从溺水者腋下脱出,然后救护上岸。
(三)搜救
发现溺水者下沉,因水深或来不及救出水面时,应当用长竹竿或固定浮标,迅速准确地标定下沉点或方位,同时组织搜索和摸捞。在有流速的江河中,可排成一列横队,用潜泳的方法,向下游搜索;在静水中,可成圆圈队形,由外及内逐渐向圆圈内的下沉点搜索。
三、出水后紧急抢救方法
溺水是由于大量的水灌入肺内,或冷水刺激引起喉痉挛,造成窒息或缺氧,若抢救不及时,4~6 分钟内即可死亡。当把溺水者救上岸后,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切不可急于送医院而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
(一)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溺水者从水中救出后,要立即撬开其口腔,清除口鼻内的泥沙、杂草、泡沫和呕吐物,用手指包纱布将其舌头拉出,防止回缩堵塞呼吸道,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二)排除体内积水
1、肩背倒立倒水法:将溺水者双脚提起,使溺水者呈倒立状,用手轻拍溺水者背部。
2、伏膝倒水法:救护者左脚跪地将溺水者腹部臵于自己的右大腿上,使其头部及上肢下垂,救护者左手将溺水者头部稍抬起使脸朝地面,右手轻拍溺水者腰背部;若溺水者紧闭牙齿时,可用手捏揉其腮部肌肉,使嘴张开,以便吐出胃、气管内的积水。
注意淡水溺水者吸人肺中的水常常很快被吸收人血液,3 分钟后水即不可能排出;溺人海水后肺内积水可增加至吸入水量的 3 倍,应排出或吸出,但一般姿势引流常常没有效果;还有约10%的病人是干性溺水者,因喉痉挛无水吸人。总之,排水的作用不大,不能因此耽误其它抢救措施。排水时应注意防止胃中内容物吸入肺中。
(三)进行心肺复苏
对溺水者的急救,心肺复苏最为重要,恢复溺水者的呼吸是急救成功的关键。
溺水者获救后,应立即检查呼吸、心跳。若溺水者失去知觉,呼吸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吹气量要大,吹气后按压胸廓以辅助呼吸。如果心跳也停止,则口对口人工呼吸必须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最好由二人进行抢救,两者必须互相协调,每次吹一口气后,作 4~5 次心脏按压。
进行人工呼吸时,先使溺水者仰卧,并在腰部下面垫上衣服卷,把嘴撬开,拉出舌头,然后救护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溺水者下领,捏住其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其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如此连续并有节律地做下去,每分钟 16~20 次,直至溺水者恢复到自然呼吸为止。进行人工呼吸一般时间较长,救护时要有信心与耐心,等溺水者有轻度呼吸时,千万不要停止人工呼吸。
进行胸外按压时,救护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根部平放在其胸骨下段进行心脏按压,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救护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下压,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 4 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下压要慢,放松时要快,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 80~100 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溺水者经现场急救处理,在呼吸心跳恢复后,立即送往附近医院。在送医院途中,仍需不停地对溺水者作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以便于医生抢救。
(四)药物治疗
呼吸、心跳恢复,缺氧基本纠正后,还不可大意,应注意保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如现场有医生和条件许可,可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7.农村地区雷击事故分析方法探讨 篇七
关键词:雷击事故,分析方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每秒钟造就1800阵雷雨,伴随600次闪电,其中就有100个炸雷击落地面,造成建筑物、发电、通讯和影视设备的破坏,引起火灾,毙伤人、畜,每年经济损失约10亿美元,死亡3000人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认识水平的提高,雷电灾害事故发生后不再像以前一样被认为是简单的自然天灾。雷电灾害发生后,需要一个分析、鉴定、找出原因的过程。这不仅是为了理清事故原因、划分责任,同时对提高雷电灾害的防护技术水平也有重大意义。雷电灾害的调查与鉴定也不仅仅通过对当事人或现场目击者的调查即下论断,而是通过对雷电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地的地理、地质状况以及大气雷电环境状况,雷电灾害发生时相关时段的雷达回波资料等进行全面的调查,采用科学的分析与鉴定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骆方等对1998~2008年重庆市雷电灾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雷电灾害大多发生在城市,然而雷电灾害发生的人员伤亡却主要发生在农村;吴孟恒等讨论和介绍了雷电灾害的鉴定技术方法;邹丽华等初步总结了农村雷灾事故多发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防御对策;陈立宏对开展雷电灾害调查的重要性,并对雷灾调查分析方法做了相应介绍;黄杰、王军、段和平、刘刚、程琳、刘丽萍等就某起雷电灾害事故做了调查分析。本文利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计算雷电灾害事故中受损建筑物各种风险分量大小,分析其与雷电灾害事故之间的关系,探索雷电灾害事故分析的新方法,为雷电灾害事故调查鉴定提供基础。
通过GB/T21714.2-2008《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中对雷电灾害事故中受损建筑物各种风险分量的计算,可以很清楚的得出各风险分量的值,比较其大小,可得出建筑物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哪部分损害引起的。在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过程中,可以在全面搜集调查各种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风险分量大的地方进行勘察,从而节省时间,使得雷电灾害的鉴定及时有效的开展。雷电灾害事故统计中发现,雷击事故多发生在乡村房屋,现通过对某乡村房屋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分析其雷电灾害风险的主要来源,在雷电灾害鉴定中发挥作用。
1 基本概况
2004年11月,黔江区某乡镇一村民在自家屋内接听电话时遭受雷击身亡,经调查及分析,死亡原因是死者在接听电话时,由于电话线路(该电话线为架空引入,且该电话线路未采取防雷电波侵入措施)感应上强大雷电流并通过电话线击入死者脑部,流过全身泄入大地,造成生理机能衰竭死亡。
经过现场勘察,该建筑物基本情况如下:
⑴该建筑物周围无相邻建筑物,其长、宽、高分别为20m、15m、6m。建筑物没有防雷设施,且无任何屏蔽措施。
⑵该地区雷击大地密度Ng为4次/(km2·a),土壤电阻率为500(Ω·m)。
⑶入户的电源线及电话线均采用架空线引入,高度为6m。
考虑到:①户外和户内的地表面类型不同;②建筑物是一个单独的防火隔间;③没有空间屏蔽。
定义了以下主要区域:①Z1(户外);②Z2(户内)。
由于户外无人员活动,区域Z1的风险可以忽略,风险评估可以仅对Z2进行。
区域Z2(户内)的特性:⑴室内地板为木质的;⑵建筑物火灾风险低,室内没有任何火灾防护措施,发生风险时,没有特殊伤害;⑶建筑物内没有空间屏蔽措施。⑷该区域存在接触和跨步电压造成的损失以及物理损害造成的损失。
2 建筑物和线路的截收面积计算
2.1 雷击建筑物
Ad=LbWb+6Hb×(Lb+Wb)+π×(3Hb)2=20×15+6×6×(20+15)+3.14×(3×6)2=2.58×103(m2)
2.2 雷击电力线路
Al(P)=6Hc×(Lc-3Hb)=6×6×(60-3×6)=1.51×103(m2)
2.3 雷击电力线路附近
Ai(P)=1000Lc=1000×60=6×104(m2)
2.4 雷击通讯线路
Al(T)=6Hc×(Lc-3Hb)=6×6×(100-3×6)=2.95×103(m2)
2.5 雷击通讯线路附近
Ai(T)=1000Lc=1000×100=1×105(m2)
3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
雷击建筑物:
ND=NgAdCd10-6=4×2.58×103×1×10-6=10-2(次/年)
雷击电力线路:
NL(P)=NgAl(P)Cd(P)10-6=4×1.51×103×1×1×10-6=6.04×10-3(次/年)
雷击电力线路附近:
Ni(P)=NgAi(P)Ct(P)Ce(P)10-6=4×6×104×1×1×10-6=2.4×10-1(次/年)
雷击通讯线路:
NL(T)=NgAl(T)Cd(T)10-6=4×2.95×103×1×1×10-6=1.18×10-2(次/年)
雷击通讯线路附近:
Ni(T)=NgAi(T)Ct(T)Ce(P)10-6=4×105×1×1×10-6=4×10-1(次/年)
4 雷电灾害风险分量的计算方法
每种风险都是其对应风险分量的总和,在计算风险值时,可以按照损害源和损害类型对风险分量进行分组。各个风险分量计算可以用以下一般式来表示:
RX=NXPXLX
其中:NX是危险事件的次数;PX是损害概率;LX是损失后果。
在所考虑的例子中,应当计算人员伤亡风险R1,表示为下列分量的总和:
R1=RB+RU(P)+RV(P)+RU(T)+RV(T)
其中:
RB:与建筑物内因危险火花放电触发火灾有关的风险分量。
RB=NDPBLB
RU:与建筑物内雷电流注入入户线路产生的接触电压造成人身伤害有关的风险分量。
RU=(NL+NDa)PULU
RV:与雷电流经过入户服务设施产生的物理损害(入户设施和金属部件之间的危险火花放电触发火灾或爆炸,通常位于线路入户处)有关的风险分量。
RV=(NL+NDa)PVLV
经计算,可得
雷击建筑物造成物理损害有关的风险分量:
雷击电力线路造成接触电压有关的风险分量:
雷击电力线路造成物理损害有关的风险分量:
雷击通讯线路造成接触电压有关的风险分量:
雷击通讯线路造成物理损害有关的风险分量:
因此,人员伤亡风险
其中,风险分量的组合结果如下:
RD=RA+RB+RC=RB=10-6
RI=RM+RU+RV+RW+RZ=RU+RV≈1.47×10-5
RS=RA+RU=RU≈0
RF=RB+RV≈1.57×10-5
RO=RM+RC+RW=0
式中:
RD是雷击建筑物引起的风险(损害源S1);RI是雷电没有直接击中建筑物但对其产生影响的风险(损害源:S2,S3和S4);RS是生物伤害造成的风险;RF是物理损害造成的风险;RO是内部系统失效造成的风险。
通过不同的组合结果可以看出,该建筑物的雷电灾害风险损害源主要为S2雷击建筑物附近、S3雷击相连线路和S4雷击相连线路附近,损害类型中D2物理损害的风险最大。建筑物的风险主要是由于雷击相连线路导致物理损害而引起的。
根据以上计算,各风险分量所占风险总量百分比如下:①分量RV(T)(雷击通讯线路)占42.4%;②分量RV(P)(雷击电力线路占21.7%;③分量RB(雷击建筑物)占36.0%。
5 小结
通过计算及分析,建筑物的风险主要是由于雷击相连线路导致物理损害而引起的。其中,雷击通讯线路风险分量RV(T)最大,占风险总量的42.4%。而该事故的调查鉴定结果为:“死者在接听电话时,由于电话线路(该电话线为架空引入,且该电话线路未采取防雷电波侵入措施)感应上强大雷电流并通过电话线击入死者脑部,流过全身泄入大地,造成生理机能衰竭死亡”,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计算结果相吻合。
因此,通过GB/T21714.2-2008《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中对以上风险分量的计算,可以很清楚的得出各风险分量的值,通过对不同风险组合结果的比较,可得出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的主要损害源及损害类型。在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过程中,可以在全面搜集调查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有针对的从风险分量较大的地方开展调查,从而及时、有效、科学的开展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
参考文献
[1]骆方,叶月珍,杨磊,等,重庆市雷电灾害状况及其农村防雷建议[N].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415-418.
[2]吴孟恒,张彦勇,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技术[J].气象科技,2010,38(6):786-789.
[3]邹丽华,李亨龙,邱树花,等,韶关市农村雷电灾害调查分析与防御对策[N].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A01):104-105.
[4]陈立宏.雷电灾害调查的重要性及方法[J].内江科技,2010,31(7):102-102.
[5]黄杰,石田斗.一次雷电灾害的调查和防雷隐患分析及对策[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0,4(B08):118-119.
[6]段和平,杨华,罗鹏.雷公坛村雷电灾害调查及成因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2,(2):33-36.
[7]刘刚,赵永云,卢炜.一起雷击事故谈太阳能热水器的雷电防护[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A01):374-375.
[8]程琳,裴晓芳,沈刚,等.江苏高速公路收费站一次雷击事故分析[J].气象科学,2012,32(B12):120-125.
[9]刘丽萍,吴新,刘佳.工业拌和站雷击事故分析及防雷措施[J].科技风.2012,(20):143-143.
8.事故原因分析的方法 篇八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故;原因;方法
当下电力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化的智能型电力系统,在这一目标下,对新兴电力结构与电力设备的需求逐渐增加,作为建立智能型电力系统的基础部分,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由于自身结构上的复杂性,继电保护设备极其容易受到外部影响和干扰,继而出现设备不稳定或故障。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当站在建设现代化电力系统的高度去看待保证继电保护稳定这一问题,并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与讨论,这样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意义
作为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系统,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基础作用。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功能性设备尽可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切除电力系统中出现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况的电力元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帮助电力系统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与设备故障,电力损失减少相应的经济效益自然会随之提高。继电保护在现代化电力系统的建设中是占据重要地位的子系统,建立智能化的电力系统需要继电保护发挥高效性与灵敏性的优势。
2 产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
2.1 软件问题
继电保护设备中的设计程序以及控制继电保护装置系统中的相应软件,都很容易因设计失误或编码错误而产生一定的软件问题。继电保护出现软件问题后将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对其保护作用的发挥是非常不利的。
2.2 硬件问题
继电保护的硬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绝缘老化情况出现在继电保护的二次回路设备中,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地和绝缘造成影响;其二是通信装置的结构、人机对话等方面极易出现问题,这会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生通信障碍,并会对继电保护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其三是相关数据模块导致数字或信息输入输出错误;其四是断路器的老化、锈蚀直接影响继电保护稳定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等优势的发挥。
2.3 人为操作问题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除了软、硬件问题之外,还有人为操作不正确或失误问题。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安装人员操作不正确不恰当的情况,在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以设计文件及安装技术为依据施以正确的操作,在接线、设备安装等方面经常出现问题,对机电保护功能发挥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另外,在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进行维修操作时,一些维修人员也没有根据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正确地施工,继电保护设备锈蚀、接地、老化等现象层出不穷,却难以得到正确合理的维修与维护。在此基础上,继电保护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故的处理方法
3.1 对故障信息提示功能的正确利用
在现代化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通常都具有故障信息提示系统,电力工作人员应当在继电保护出现故障时将出现故障的时间、位置、类型加以确定,确定这一系列具体数据可以通过故障记录和故障代码的检查工作来实现,工作人员在得到以上有用的信息之后就可以对本次事故作出正确的判断。正确利用好继电保护故障信息提示功能对处理继电保护事故能力的提高有着无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3.2 对故障检查方法的正确运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故障检查方法主要有逆序检查法和顺序检查法。所谓逆序检查法,指的就是从事故发生的结果出发,一级一级往前查找事故发生的根源;顺序检查法则是利用检验调试的手段分别按照外部检查、绝缘检测、定值检查、电源性能测试、保护性能检查的顺序一级一级进行检查。正确把握好这两种检查方法,能够及时迅捷地发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出现事故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加以检修。
4 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稳定性的措施
4.1 严把继电保护装置的质量关
要想保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稳定性,首先一定要采取措施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质量。在制作或选购装置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好质量关,提高装置中每一个元器件的质量,而且一定要选择故障率低但寿命长的元器件,严格禁止采购不合格的劣质元器件;在安装继电保护装置时,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设计文件及安装技术的具体要求进行安装;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对装置的维修工作,及时发现设备老化、锈蚀等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一一维护。
4.2 提高继电保护的抗干扰能力
为了提高继电保护的抗干扰能力,一定要在继电保护系统中设置隔离变压器,并加设接地电容,屏蔽电缆与闭锁电路等设备也必不可少。晶体管保护巡回监测装置可对继电保护装置加以监视。同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当考虑安装在与高压室隔离的房内。以避免其遭受高压大电流与断路故障。
5 结束语
目前,电力部门正着力于建立现代化的智能通信电力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继电保护的稳定性成为其更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及正常供电,继电保护一定要积极查找事故原因,正确利用故障信息提示功能及故障检查方法,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质量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严格把控,使得电力网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在真正意义上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青.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成因分析和事故处理方法[J].通讯世界,2013,21:199-201.
[2]孙春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分析及事故处理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147-148.
[3]范伟.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不稳定成因分析和事故处理方法[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151.
【事故原因分析的方法】推荐阅读:
事故原因分析09-26
引起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很多07-21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09-26
重大交通事故主要原因09-1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原因10-27
浅析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07-07
追尾事故分析11-20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论文09-11
锅炉爆炸事故分析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