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活跃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2024-09-20

关于活跃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1.关于活跃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一

合理化建议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活跃社区文化生活

--------梁丽丽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在物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文明方面的追求也逐渐增加,这给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街大部分社区在这方面还有欠缺,这就需要社区文化增添新的内涵和功能,不断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现就此问题提出建议:

一、加强阵地建设,创造优美环境

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是大多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设施阵地的建设和各类文化资源就是影响社区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重要因素也是顺利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硬件保证。一是完善社区活动室。加大对社区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添置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器材,活动设施,提升活动室的活动功能,丰富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二是落实社区公益性活动场地。社区的小广场、公益性活动场地是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要不断改造完善原有老小区、住宅区的空闲场地,扩展公益性活动空间。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各类文化人才资源是各社区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主要力量。为了保证社区文化的广泛性、普及性,社区要注重强化社区文化骨干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业务指导作用。逐步吸纳社区内热爱体育事业、长期从事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组织的民间团队的队长、教练组成文化骨干队伍,并选有文化工作经验或有文艺专长的有能力、有精力、愿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居民加入这支队伍,特别是一些离退休老同志,让他们继续“上岗”,发挥作用,奉献余热。

二、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提升人居生活质量

要保证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把开展大型活动与推行日常文体活动相结合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一)让广场文化成为培育社区文化的一块沃土

社区内的广场、健身点及公众广场是居民室外活动的集中场所。良好的广场文化,不仅直接为居民所接受参与,更能吸引居民自发性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愉悦程度,增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利用双休日和节庆长假,结合不同季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推广普及全民健身运动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聚餐”。(二)让文体队伍成为社区文化的主力军

社区要针对小区老同志喜爱文体活动的特点,把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放在加强老年活动团体的扶持上。把老年合唱团、老年京剧团、老年舞蹈队、书画协会组织好。让这些特色文化队成为受众面广的社会效益和亮点,营造文化氛围。

(三)让学习文化成为推动和谐社区文明进程的主阵地

把教育引导与创建学习型社区紧密结合,发挥各类协会组织、文化站、图书阅览室的功能,组织“五老”(老教师、老劳模、老专家、老医生、老干部)开办各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大型宣教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求。

(四)让邻里特色文化步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

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居民的文化需求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一种能及时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人性交往的文化需求正逐步走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那就是以促进与家人之间、与邻里之间、与小区这个大家族之间的感情文化——邻里文化。培育社区居民“友善亲和、关爱互助、和睦相处、文明和谐”的意识,形成以邻里文化建设为主线的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文明楼栋”、“文明家庭”、“平安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改善了邻里关系,又增近了大家的理解和沟通,增强了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让社区里“邻帮邻、老帮老,互帮互助乐安居”的和谐氛围日趋浓厚。

2.关于活跃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二

《江山》《走向复兴》《映山红》……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 在剧场里回荡, 整场比赛气氛热烈, 掌声雷动。6月27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 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大兴区林校路街道举办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歌会暨第六届社区合唱大赛。6支进入决赛的队伍和2支表演队伍现场展示了风采, 来自街道和社区的近500人参加了活动。

据悉, 本次合唱比赛共分预赛、决赛两场, 共有17支队伍参加, 参赛合唱队员600余人。比赛以“把群众当亲人共筑美丽中国梦”为主题, 设定《江山》为规定曲目, 在此基础上每队再自选一首参赛歌曲。经过初赛的筛选, 共有6支队伍进入决赛。比赛中, 各支参赛队以饱满的热情, 深情的演唱, 整齐的服装, 争芳斗艳, 令人精神振奋。比赛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赛出水平、赛出友谊, 达到互相学习、增进和谐的目的。经过激烈角逐, 车站北里社区合唱队以总成绩9.5分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比赛结束之际, 街道大学生社工合唱团以及由残疾人组成的温馨家园合唱团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再次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据了解, 林校路街道把合唱大赛作为丰富居民生活、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载体, 连续开展了六届。目前, 街道已基本实现“一社区一合唱团”, 共建立合唱团队17支, 全部由社区居民自发组建, 团员平均年龄在50—60岁之间, 他们常年在社区里活动, 并参加大兴区和街道组织的各项活动,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促进合唱团的发展, 街道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使合唱团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建兴社区合唱团团长吴兰英告诉记者:“合唱团让我和社区的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多姿多彩, 我们唱出了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也唱出了社区温馨、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

3.关于活跃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民族;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居委会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08-02

甘肃省临夏市水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隶属于临夏市东关街道办事处。该社区共有居民1 281户、5 351人,其中流动人口占48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98%,因此,是典型的人口结构复杂的少数民族聚居社区。该辖区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具有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整体素质和生活水平较低,无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各项工作中面临的难度较大。

本次调研活动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目前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该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从而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针对受访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二是深入调查受访对象所在社区的公共服务建设状况;三是总结社区居民对于目前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情况的评价和建议。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希望可以及时了解目前社区在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情况及居民的实际需求,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一、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亮点工作及经验总结

近年来,水泉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一主题,以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和打造社区“爱心金桥”党建品牌为载体,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一)树立党建品牌,搭建党群连心桥

水泉社区于2009年7月创建了社区“爱心金桥”党建品牌,组织社会力量救助孤寡老人、病残家庭、贫困大学生等弱势群体。近年来向340余户贫困群众发放面粉、衣物、助学款等共计8.2万余元。同时,筹资9万元帮助3户特困危房户对危房进行了新建;筹资4.2万元开展“情暖斋月”的爱心救助活动,向辖区520多户困难群众发放面粉780多袋;筹资2.8万元对辖区新村1 100平方米的路面进行了修补硬化,方便了群众的日常出行。通过实施“爱心金桥”这一品牌活动,旨在以社区阵地和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为桥墩,爱心和奉献为桥身,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二)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区

在社会管理方面,水泉社区一是把惠民政策落实工作当作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按“四议两公开”和三级公示、三榜定案的要求,不断规范工作程序,保证了惠民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二是狠抓社区治安和矛盾纠纷治理工作,推进“平安社区”建设。三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促使辖区内宗教健康发展。四是努力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五是认真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劳务输出、物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针对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情况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本次调研,我们共发放了调查问卷80份,收回问卷78份,有效率达到了97.5%。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对象中女性居民为48人,男性居民为30人;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其次为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分别占23.08%和19.23%,可见水泉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社区居住时间方面,受访社区居民主要集中在10~20年、5年以下这两个时间段,所占比例分别为42.31%、30.77%,这与该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多等因素分不开。

(二)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情况

在社区为居民提供的便民利民服务的调查中,超市、餐饮、理发店、洗衣店、家政服务所占比例分别为65.38%、53.85%、38.46%、23.08%、19.23%。结合数据可知,洗衣店、家政服务所等便民生活设施相比还不够完善。针对社区提供了哪些医疗服务设施这一问题,备选项中综合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门诊所)所占比例分别为7.69%、46.15%。由此可知,水泉社区门诊所的普及情况良好,且基本上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就医需要。

在社区环境卫生方面,水泉社区扎实开展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整治活动,全面整治辖区的市容环境卫生,通过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执行社区干部分片责任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方式,社区环境已有显著改善。针对社区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绿化面积少、环境卫生时好时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3.8%、37.9%和18.3%。

在对社区治安状况的调查中,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治安管理还是比较认可的。其中,在已发生的治安突发事件中,主要以车辆被盗、街面扒手、非法违章扩建、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为主。

为了解社区文体娱乐建设情况,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调查:(1)问及社区附近是否有学校时,80.77%的受访者回答有幼儿园,同时26.92%和19.23%的受访者回答有小学和初中,15.38%的受访者回答不太清楚。(2)关于社区开展文娱活动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社区经常开展、很少、没有、不太清楚所占比例分别为5.2%、29.9%、47.0%、17.9%。经过了解,水泉社区提供的文体娱乐活动主要集中在报纸宣传栏、健身设施等方面,因此,这方面服务还有待完善提高。

水泉社区在就业方面为居民提供的服务有就业指导培训、积极提供就业机会等;在社会保障领域提供了帮助低保对象申请享受国家低保政策、上门慰问探望、为老年人提供送医送药服务等。针对社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情况,10.2%的居民认为非常满意、24.6%的居民认为比较满意、49.5%的居民认为基本满意、15.5%的居民认为不满意。

通过对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大多认为社区居委会办事效率较高,比较能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对社区公共设施、环卫设施、医疗保障设施、老年人、残疾人服务设施等服务是比较满意的,环境绿化、劳动就业服务、家政服务、治安、文娱活动等社区公共服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基本上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但社区利民便民服务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社区开展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使社区环境明显改善,但周边污染顽疾仍是影响居民生活的弊病。(3)社区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缺乏创新和特色,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满足居民的需求。(4)社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社區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和素质还有待加强。

(二)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了切实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建立与实际需要相适应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结合水泉社区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1.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水泉社区主要是依托政府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的要求和街道安排的工作为主。因此,面对社区居民需求的多元化,社区应当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个人等投入到公共服务事业中,弥补政府职能部门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局限,保证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例如,可以为老人、残疾人提供各种应急、上门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托幼、小饭桌、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

2.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水泉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附近有汽车站、市场等,人流量大,环境卫生情况时好时坏。要切实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第一,应当更新环卫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同时要确保环境保护资金的有效使用;第二,可以通过发放环境保护知识手册等方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第三,应当调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维护中来,对于卫生环境较差的路段,可以通过制定惩戒制度以及加大监督力度,综合多种措施积极治理这一问题。

3.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要解决未就业、失业居民的就业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首先,社区要做好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引导未就业、失业人员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社区要切实加强社区未就业、失业人员信息的收集、整理,建立信息库,及时将社区得到的就业信息送到社区居民面前[1]。再次,社区要根据实际就业的需求,定期开展多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提高未就业、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最后,社区可以结合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实际情况,鼓励、支持和引导未就业、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向餐饮、修理、服务、零售等第三产业发展,既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也可以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进步。

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在于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能够不折不扣地惠及广大贫困群众,因此,社区在加强社会保障服务方面,一方面,要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对涉及惠民政策的内容实行“四议两公开”,保证惠民政策的正确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的动态管理,对不符合低保补贴条件、因户口迁移等原因不再享受惠民政策的家庭和人员要及时进行核销,同时,对新申报通过的低保户、住房租赁补贴的家庭和人员要保障其应当享受的惠民待遇。

4.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目前,社区工作人才缺乏的困境在该社区表现得尤为突出。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普遍较低,还要承担包括计划生育、社会优抚、环境卫生、城市低保、社会治安、民事调解等多项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2]。要解决这一难题,一要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例如可以通过联合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充分利用周边高校、科研机构来培养社区公共服务专业人才;二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具有专业服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帮助,从而促进社区公共服务建设。

参考文献:

[1]牟红.成都市青白江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47.

[2]罗振宇.我国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作用——以成都市青白江区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作用为例[C]//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276.

[3]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夏学贤.济南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路径建构[D].济南:山东大学,2013.

[5]何琼.“两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以武汉市发展社区为例[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0.

4.关于社区文化的实践调查报告 篇四

——万盛社区与玉屏街道西大社区之对比

摘要:通过对成都温江区万盛社区以及福清西大社区的调查,针对社区文化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大的认点是,社区文化组建暗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日益寡淡,社区应积极承担起联系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社区文化 凝聚力 认同感

在这个寒假,就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调查,我进行了关于社区文化的调查工作。在上个学期社会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小组对学校周边的社区——万盛社区进行了调查,并且正对社区文化这一模块专门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收获颇多。于是,在寒假期间我也萌生起这么一个念头,对自己所属的社区——西大社区,更具体的说——社区文化进行调查,在系列的了解之后,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更为宏观的说,认识不同地域之间的社区文化差异,亦是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异。更希望自己能够在表面的比较之下能够体会更多文化内涵深处的不同。

在调查过程中,我运用了在社会学中学到的知识,充分做到了学以致用。我主要采取了访谈法与观察法。并在2.9—2.18这一段期间在西大社区范围内,对社区内的文化范畴以及对社区居民进行询问,展开了自己的调查工作。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我了解到万盛社区与西大社区的官方资料。

万盛社区: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一个村改社区,原属于柳林乡政府,后划归柳城街道办事处,辖区占地面积1.60平方公里,有11个居民小组,村民代表50人,常住人口680户,居民1767人,共产党员48名。

万盛社区内设有办公活动中心,其中包括了,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站、信访服务大厅、老年活动中心、警务站等。社区工作人员7人,居民小组长11名。

西大社区办公地址:上巷11号。总面积0.25方千米;总人口3451人。辖区东至河头巷;西至凤凰路;南至龙江;北至西大路。

(此资源来源于:http:// 不过现在的人口恐怕是不可同日而语,应该增加蛮多了)

在社会学课上,我们学知: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文化是社区文明的内核。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开发潜能、增进交往、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时,我们小组成员围绕社区文化这一主题,对万盛社区,进行了相关考察,就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的具体文化活动”,“社区文化的培养与宣传”。于是当下,我也就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咨询与调查。

调查内容分析:

1.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主要负责整合社区内的文化资源,开办各种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作为社区

管理中的重要机构,应当更好地整合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文化设施,同时做好文化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万盛社区有自己的文化活动中心,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但是文化活动中心与居委会等多个社区管理机构并在一起,没有专门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如图书室、棋牌室、健身房等;

该文化活动中心并没有积极、多次举办社区文化活动,使得社区居民很少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

另外,在文化活动中心所在的庭院中,卫生状况仍有待改进,毕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社区向外开放的窗户之一,代表着整个社区的形象,卫生问题的出现也是该机构失职的表现;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值班负责人员态度冷淡,对于来访者不大欢迎,不利于维护该社区的文明形象。

就西大社区,我也对其办事中心进行了观察与调查。发现地址距离大家的住处还是很接近到,就是说社区办事的地址相对还是出于比较中心的位置,其地方居民也比较熟悉,并没有出现当初我们小组人员寻找万盛社区活动中心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当然,在很多方面,两个社区之间还是有相似之处,例如居委会下属功能模糊不清,也没有图书馆、棋牌室、健身房等进行文化活动中心场所。值得一道的是,在社区不远处,有江滨公园供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

因此,对于社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议是大同小异的,两个社区需要及时改正条件、改善条件,重视社区的文化建设,真正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做好细节工作,营造干净卫生的环境、提供热情友好的咨询服务,更好地促进社区的文化建设。

2.社区具体文化活动的开展:

社区具体的文化活动主要是针对社区居民开展的,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而我们通过与一些居民的交流、访谈发现,万盛社区很少举办文化活动,只是在近日,社区里会在晚上八九点时有跳舞活动,而跳舞的舞曲多为七八十年代的舞曲,主要迎合老年人的胃口,却无法很好满足社区中的上班族放松身心的要求,造成了大多数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单一,同时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

针对西大社区,其开展的文化活动也是屈指可数的。在夏天,居民们会自发到公园空地上跳舞,其年龄层大概在30-50不等。

当然,有一点炯同的是,年轻人的需求基本没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社区间展开的活动寥寥,社区在居民闲暇时间里并没有很得当做到一个提供娱乐、开展文化活动这样的一个平台。社区在人民生活中展开文化活动的这么一个功能仿佛形同虚设了。

因此,社区不仅应当积极开展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更应在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办过程中,坚持不断地丰富社区文化内容,与时俱进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使来到该社区居住的每一名居民都有放松自我、参与社区的空间与机会,从而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信赖度,推进社区更好的建设与发展。

3、社区文化的宣传与拓展:

社区文化除了要在本社区内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完善文化设施、丰富居民生活,还需

要做好宣传和拓展的工作,这样社区文化活动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长期发展下去。同时,社区文化的宣传与拓展可以使社区和外界相沟通,相交流,使社区开放程度加大加深,更好地促进社区的建设与进步。

我们在考察万盛社区时发现,万盛社区在临近街道处有一排较为显眼的宣传栏,栏上有居民选举委员会的公告、社区管理系统的介绍,还贴有许多关于社区文化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的通讯。通讯内容有环保活动、保护杨柳河志愿活动、关爱老人、志愿支教、法制宣传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和平社区将自身的社区文化做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推广,同时可以看到该社区积极与外界相联系,与温江内的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教育学院等多个大学合作,组成了和平社区的志愿者服务队。这样的运行机制可以充分挖掘周边学院的文化资源,使该社区文化充满活力。

对于西大社区,我也明显注意到,在楼下的公告栏上,可以明显看到一些相关宣传的纸质文件,但是发现居民并没有很注意这些宣传,另外栏内的内容也比较久远,消息比较滞后。

而在另一方面,在社区内角角落落,在墙壁上还是会看到一些宣传字画,让居民或多或少知晓一些事情的发生。比如法制、人口、卫生等。

当咨询到居民对居委会的认识,他们提到了户口的迁入、迁出,医疗社保,人口户籍管理,结婚时打证明。可见居委会的作用居民们还是比较清楚,知道遇到怎样的情况该去找居委会,而在另一方面,我也发觉到居委会在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占到很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缺少,当偶尔碰到政策方面的事件,居委会的作用才体现了出来,又或许,居委会只是做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我想并非如此简单,社区的概念,社会学里讲到,有联系的一群人聚居起来生活的共同体。它主要体现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地域,一个便是共同体。那么,社区居委会,承担起联系社区内人民住户,架起人与人之间沟通、共同生活的桥梁,它责无旁贷。

整个调查过程下来,我尽可能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客观事实为准绳,并努力把现实呈现于书面上。真知来源于实践,我亦深刻认知到实践当中的艰难与不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我坚持以事实为出发,点滴记录实践中得来的认知。并对最终实践中得来的体会与认识感到满心欢喜。

当中,我发现两个社区存在很大的共同点,即社区文化都并没有得到很到的宣传,而居委会对这一方面的态度并不乐观;在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上,第一数量不多,第二活动种类单一。因此,社区具体文化活动不仅应得到社区管理机构的重视,积极开展,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的更新与多样,满足社区内更多的居民的文化需求,丰富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在社区文化的宣传和拓展上,万盛社区做得比较好。一方面使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得到了有力的宣传,向外界展现了良好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文化,另一方面与周边高校的志愿者合作,更大地提高了社区文化活动的水平与质量,使社区文化得以拓展与延伸。而西大社区有所欠缺;万盛社区内居民对居委会并没有很大的认识,居民普遍对社区没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西大社区情况稍好。总体而言,社区的感念并未深入人心,而社区文化这一方面更是被弱化掉。但是,在开展宣传的活动中,居民的参与度依然不高,所以应当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社区文化团队,街道也要从组织力度上、活动机制上、影响效果上加以统筹协调、引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群众参与率,以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

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寡淡,有的甚至住在对门却彼此不认识,往往住在同一栋楼内,时间微著,你我擦肩依旧是陌生人。人情也变得越来越冷,如此如此,我们的大千文化抛掷到哪里去了?“远亲不如近邻”,这样的现实还有么?

5.关于活跃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五

机,走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是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新要求,对推动沂堂镇新型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培养锻炼机关干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性、方向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实现集约节约发展的有效载体。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能够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健全社区规章制度、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以点带面,推进基层但组织资源共享、互促互赢、加快推进全区城乡社会一体化进程。

区域规划以来、沂堂镇党委、政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以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的总体要求,高点定位、创新实践,科学规划、多元投入,示范带动、统筹推进,健全组织,党建先行,社区建设实现了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然而对于在社区建设中,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社区建设相对滞后、经验不足,工作机制缺少合力,公共服务资源普遍匮乏等诸多问题。为此,镇党委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把这次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作为农村社区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明确了围绕农村社区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下大气力抓了农村社区发展规划,基层组织创先争优等工作。形成以“上级帮扶、共同建设、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乡村实施”的良好格局,使全镇农村社区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 1

初步成效。

一、沂堂镇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沂堂镇辖5个工作区,32个行政村,4.5万人,6.3万亩耕地,总面积75平方公里。按照“中心村”社区建设模式,准备搭建一个区域化、开放式、社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坚持“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对农村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全镇计划建设大兴屯、麒麟、迷龙、台井、柳庄和沂堂6个社区,区委共派出12名机关干部分别到上述6个社区中到村任职。为此沂堂镇党委、政府:

(一)是成立组织,强化领导。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有关工作,涉及基层党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有力保障了工作稳步推进。抽组专人,对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组织建设等诸多问题进行广泛调研,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规划论证,积极探索新路子,解决新问题。为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是深入考察,坚定信心。组织任职干部、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工作区总支书记、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到先进县区、兄弟街道学习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通过考察学习,使大家认识到农村社区建设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节约土地资源、加快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着极大帮助,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工作的信心。

(三)是立足实际,明确目标。在对辖区32个行政村进行调查摸底、综合分析,结合实际,按照先易后难、示范带动的原则,今年确定了麒麟山、大兴屯为试点,率先启动农村社区建设。现在基本完成了麒麟社区的拟建选址、搬迁、规划、勘探、协议的整理工作。

(四)是组织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全镇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村务公开栏、远教平台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好处,消除部分群众的顾虑思想,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社区组织建设中的主要做法

(一)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研。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完善、三年上台阶”的总体目标,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全面提升”的主题,本着服务效率最高、居民受益最大的原则,大力开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直接的问题作为社区为民服务的切入点。

(二)加强对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的领导和扶持,形成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合力。

(三)探索建立以社区工作者为骨干,以社会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单位帮扶为补充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到村任职机关干部作用,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力度。

三、存在的问题

全镇行政村多、分布不均匀、村情民意复杂,各村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些都制约了农村社区建设发展。

(一)是个别干部群众思想上认识不足。很多干部群众不了解社区的意义和作用,不能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建设农村社区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村干部担心在以中心村为模式的社区建设中,村的数量将少,村级班子也会受到影响,自己的村干部身份将会大打折扣,群众有故土难离的思想、不愿意到外庄生活,认识上存在误区和思想顾虑。对推行农村社区建设达到全覆盖难度很大。

(二)是社区建设资金筹集难度大。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社区建设的基础差,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等靠要”的想法,不积极寻求农村社区建设内在动力,因此,农村社区建设的后劲不足。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头绪多、投资大,仅仅依靠镇、村财政投入远远不够,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适合农村社区建设的融资渠道,社区建设资金难以得到保障,势必会影响工作进程。

(三)建设土地少、标准低、档次低。近几年,农村建房存在向外发展、形成“空心村”的现状,造成了发展土地少,选址困难。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处在起步阶段,其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之中,新建的部分社区只有办公场所,没有其它配套设施,服务功能单一,达不到综合性服务的要求,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不够。

(四)是群众参与社区活动不够广泛。社区中能够真正满足老人需要的活动和服务较少,居民技能培训,以及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及文体娱乐活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较少。

四、下一步的规划和打算

(一)以人为本,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中心村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综合服务中心,可利用现有中心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适当改造整合建设,有条件的地方,重新规划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设置,充分考虑地理位置、人口聚居、交通状况、历史传统等特点,做到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形成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各类专项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生产生活、医疗卫生、文体教育、计划生育、民间纠纷调解、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区警务等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农村社区的保障和服务水平。

(三)坚持民主,不断促进农村社区村民自治建设。以“四民主一考核”为具体工作方法,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制度;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调动社区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村民自治建设的热

情,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建设党建阵地,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为村民提供固定的党建阵地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农村文化大院、远程教育、电视专栏等渠道,开展对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将村级党建阵地做大做强。组织创建和谐村镇、和谐家庭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农民参与社区的意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从思想上、行为上达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生活层次,使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得到实现。

(五)加大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以“五化”为主要内容,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和村容村貌,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社区存在的“脏、乱、差”问题。

(六)建设平安社区,加强农村社区治安建设。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农村社区平安建设中的作用,建设一支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素质过硬的队伍,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建设良好的社区治安秩序和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五、几点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村社区基础建设。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示范社区建设给予支持和扶持力度。完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区环境,为农村社区建设注入活力,努力建立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二)加强阵地建设,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建议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机关干部进社区任职的力度,引进工作人

员扶持工资等待遇,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农村社区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落实有利于引导、吸引文教、卫生、教育科技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政策和措施,全面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农村社区党建阵地、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强党的建设,陶冶村民情操,和谐邻里关系,繁荣社区文化,营造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总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具体帮助下,以这次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为契机走出农村社区党建的新路子,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科学谋划、群策群力,认真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向区委、区政府,向广大的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6.关于活跃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六

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铁岭——关-于我市社区建设的调查及建议

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铁岭——关于我市社区建设的调查及建议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精神,加快我市社区建设,实现我市发展中心城区的总体目标,民进市委会组成专门调研组,对我市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深入到市、县、区3个民政局,8个街道15个社区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座谈讨论等方式。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市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围绕如何全面推进我市社区建设的中心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在决策时参考。

一、社区概述

社区最早是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社区工作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社区在我国是新生事物,1986年国家民政部开始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首次将社区这一概念引入了城市管理。1991年,国家民政部又提出了社区建设这一概念,并于1999年,正式启动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xxxx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我市随之开展了社区建设工作。

由于社区建设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必然要求。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分别做了深刻阐述和明确要求: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社区工作的内容,没有和谐的社区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加强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根据十六大精神,国家民政部把社区功能规纳为十个方面,即:一是管理协调;二是社区服务;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是医疗保健计生服务;五是环境维护;六是文体教育;七是社会保障;八是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社会稳定;九是社会控制和互助减压;十是提供最基础资料。

二、我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我市社区建设的成绩及现状

xxxx年,我市开始启动社区建设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进行规划,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会,有关领导还亲自到社区基层了解情况,并组织有关人员到社区建设搞得好的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四平参观、学习、取经。几年来,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社区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来,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总投资1000多万元,社区数量由原来的563个,调为185个,去年为了进一步规范又调整为164个。干部893人,服务站125个,办公室149个,活动室95个,警务室103个,医疗室75个,服务网点1585个,志愿者12850人,xxxx年来,通过政府投入、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社区办公用房从无到有,并且相当一部分有了较大改观。按照300平方米的标准,目前,有32个社区达到要求,有45个社区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300平方米以下,多数社区有xxxx年人提供了宽松的场所和便利条件。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还为社区干部提高了待遇,由过去的65元,经过几次调整现已增加到380元。大大调动了社区干部的积极性。

按照五年规划要求,以社区服务为主线,积极开展了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各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站,组织了志愿者服务队伍,设立了养老、托幼、助残、家政、中介、家庭事务代办等30多项社区服务功能,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现在,每个街道都根据自己的地理、人文、环境等特有资源,因地制宜,树立典型,发挥优势,分别打造了1-3个特色社区,形成名牌品牌,目的是以点带面,带动其他社区,形成氛围,共同进步发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展。为促进全市区社区建设带了个好头,创了新路。

为了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今年社区换届对干部的年龄及文化程度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有的政府还选派了文化素质和责任心较强的机关干部、教师及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使社区队伍素质有了一定提高。

(二)我市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

第一、对社区建设与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目标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它们共同为社区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显示了社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是社会的细胞,千千万万个社区的和谐才能促成整体社会的和谐,社区的和谐程度已成为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

第二、对社区建设与发展在新世纪我国城市化建设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未来的世界被认为是城市化的世界,城市化已成为世界发展潮流,而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社区服务设施越齐全,服务内容越多,发展越快,越加配套合理,其作用发挥就越好,城市文明的程度就高,城市化水平也高。因此,社区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决定着城市文明的程度,决定着城市化的水平。

第三、对社区自治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党的十六大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强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调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监督。可见,社区自治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应该大力倡导和培养。但至今,各级领导中有些同志对社区自治意识薄弱,社区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把社区建设混同于基层政权建设,而对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社区建设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另外,在社区建设的方向上,仍然存在着认识偏差,一些部门同志不能把握社区建设的实际内容,存在着社区建设就是加强硬件投入,没有认识到体制创新的问题。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城区工作社区化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2、宣传不广泛

由于宣传教育不够,市民社区意识淡薄,影响社区建设与发展。其表现是:

第一、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淡薄。由于过去的经济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使市民对自己所属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附性与依赖性,对单位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安全感,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单位人。与之相反的是,对于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最全面的居住地--社区则始终无法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很多居民、包括为数不少的社区工作者,不知道社区的含义,仍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一级行政组织,认为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在开证明、申请低保时才想到找社区。社区居民所感受到的社区服务也基本停留在打扫卫生、治安巡逻等表层上。更深层次的社区文化、社区理念尚未觉醒。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第二、驻区单位共建意识缺乏。对于驻区的诸多单位而言,由于其领导及职工社区意识的缺乏,再加上还没有认识到搞好社区建设对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能将单位利益与社区利益捆绑在一起,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还没有成为驻区单位的共识。另外,也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这就导致这些单位对于社区组织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对社区的意见和建议置之不理,漠不关心,仅仅是应付了事,很难自觉参与,给予支持。没有形成互助共建的良好局面,共建效果不佳,使我市社区内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被浪费或闲置。

第三、职能部门指导意识模糊。由于宣传不到位,部分职能部门对社区组织的性质、职责范围认识模糊,认为工作重心下移,就是要将组织机构延伸到社区,错误认为不管什么事情,都应由社区完成,出现了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布置任务多、解决问题少,检查考核多、创造条件少、指责抱怨多、帮助指导少的的四多四少现象,使社区难以承受。

3、班子结构不合理我市社区干部年龄绝大多数在50岁左右,有的甚至在60岁以上,而且,在社区工作者中,科班出身的社区专业人才凤毛麟角。社区干部有的是从原市属企业调整过来的,有的是从市机关缩编下来的,有的是下岗职工,还有的是离退休人员。总体上具有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知识匮乏,创新意识薄弱的特点。

4、责、权、利不统一在社区工作中,责、权、利不一致现象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事多、利小,责大、权小。

第一、事多、利小。由于目前政府与社区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政府职能还未转变到位,导致我市社区居委会职能定位模糊。社区居委会这个自治性组织俨然已成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准行政组织,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各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层、落实层,社区职能行政化趋向日趋严重,已大大偏离了其自治的性质。社区在承担社区党建、治安、卫生、环境、服务、文化建设6项职责的同时,还要协助两级政府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与再就业、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劳动保障、征兵、统计、环保、消防等多类多项工作,并承接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分离的部分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据社区干部不完全统计,我市各社区现承担各种工作职能和任务多达百十余项,还不包括一些临时交办的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建设是个筐,上面需要什么就往里装是其真实而形象的写照。

第二、责大、权小。现在的社区除了为居民出据证明的权利外没有其它权利,区、街职能部门在给社区布置任务的同时,却并没有按照权随责走的要求赋予其相应的权力。比如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市容环卫等经常性的工作,由于社区居委会没有执法权,管不住,影响工作开展。而职能部门能管得住,遗憾的是,平时却看不见它们的身影。于是,出现有权的不管事,没权的硬让他去管事。社区工作人员时常会遇到难言的尴尬。社区居委会承担了如上所述的上级各职能部门下派的繁重的工作任务,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费用。如计划生育、普法宣传、综合治理、环卫清扫的工作都要一定的费用。由于费随事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转的工作机制在我市始终没有形成,这就形成在社区工作中,无权得管事,无费无利得做事的怪事。

责权不明,关系不顺,是制约我市社区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责、权、利不统一,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我市社区干部的工作热情,影响了社区建设的进程。

5、资金投入不足

第一、办公用房缺差。经过近几年的社区建设实践,通过市、县(市、区)两级政府以及社区各共建单位的扶持,社区基础设施虽然得到明显改善,但以下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有的社区没有办公用房;有的办公用房是租借来的;大多数社区仍仅有xxxx年开展的活动很多,如社区党建、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仅靠社区工作人员要一点,讨一点,收一点,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这对于社区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缺口。同时,社区居委会办公也需要一些费用,如电话费、水费、电费、取暖费、房租费以及其他消耗。每年拨给每个社区的办公经费却少得可怜:仅有xxxx年拨2万元办公经费的标准相差甚远。即使这样,也会因主管部门的截流而不能到位,使本身就拮据的社区经费更加捉襟见肘,严重影响了社区工作和活动的正常开展,使社区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开展。

第三、工资待遇偏低。调查发现,我市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尽管进行了几次调整,但仍然很低,多数社区主任工资仅有380元,副主任350元,且没有养老及医保等福利待遇。这离省里要求的社区干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部补贴456元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虽然上级有关部门已发布了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的文件,但至今尚未落实。付出与回报如此不相称,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所得报酬如此不成比例,严重挫伤了我市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我市社区建设的创新和健康发展。更为严重和令人担忧的是,如此偏低的待遇,很难为我市社区招来优秀人士,更难留住年轻的专职人才。

三、搞好我市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目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大量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同时,人们的生活、工作、养老问题的解决,都在走向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最有效的解决途径也在社区,社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社区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而且它还是政府和公民的一个交流平台,是解决下岗失业、扶贫帮困、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第一道防护网,也是防止突发事件的一道防火墙。社区建设工作已成为一项加强和巩固国家政权的基础工程,一项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桥梁工程,一项创新制度、全面改革城市管理工作的系统工程、一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民心工程。因此,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大社区意识,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强化社区建设和管理作为我市各项基础工作的总抓手加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把社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我市经济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的布局中,统一组织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应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街道、社区直接抓。建议: 1.建立机构

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社区建设协调领导机构。

2.加强指导

民政部门要加强社区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抓好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指导社区服务,搞好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表彰培训等工作,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3.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要以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为重点,根据社区共建原则,牵头建立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吸收辖区内各职能部门派出机构、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定期召开社区建设联席会议,研究和协调社区资源配置,发展社区事业。各单位要认真执行联席会议的意见和决定,街道办事处对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认真研究制定参与、支持社区建设的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宣传,形成合力

参与、自治、共享,是社区发展理论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说,通过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努力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一同享受创造的成果。1955年,联合国发表,认为社区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我国政府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时,对社区参与也给予了高度重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视,把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作为社区建设基本原则之一,要求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

所以,应积极发挥我市宣传和新闻部门的作用,加强社区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除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大众公共媒体外,还可利用板报、宣传橱窗、横幅、标语等社区宣传阵地和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研讨会及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向全社会广泛介绍社区的功能、作用和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重要意义,宣传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做到家喻户晓,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社区建设,不断增强全市广大群众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参与感和向心力。在工作中,重点开展四种观念教育--即志愿与奉献观念、共驻、共管、共建、共享观念、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观念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观念。做到在宣传教育中培养社区意识,在社区活动中强化社区意识,形成社区是我家,联系你我他、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社区理念,为深化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优化队伍,提高素质

胡锦涛同志在大连同社区干部座谈时明确指出要建议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龄较轻、工作能力较强、热爱社区工作的同志,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市管理工作重心的逐渐下移,社区在城市管理、社会服务、保持稳定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相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应地,对社区干部自身素质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社区领导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社区发展状况好坏,社区领导者对城市社区发展负有极大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真正地把社区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来看待,要切实改变过去以老大妈、老大嫂为主的社区工作体制,尽快建设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职化的社区干部队伍来担当重任。社区建设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支素质强、人员齐、积极性高的社区建设工作者队伍,为此,希望市、区两级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建议如下:

1、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

社区建设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要求社区干部必须具备群众工作经验、热心公益事业、政治素质优、文化程度高、协调能力强。因此,尽快地拓宽社区干部的来源和渠道,采取多种方式选拔一批年富力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干部充实到我市社区干部队伍中去,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来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做法:

第一、每年可以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一批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青年充实到社区工作岗位(同等素质的,对口专业毕业生优先选用),以逐渐使社区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职化,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把社区作为青年干部培养锻炼的基地,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进行挂职锻炼,充分发挥青年干部敢想敢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优势,加速社区建设的进程。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第三、通过公开招贤、定岗竞争、择优入围、依法选举的方式和专岗聘用、兼职、挂职等多种途径,选拔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优秀干部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以选好配强社区工作的带头人。

2、建立科学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约束和激励机制,是激发和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其责任心和紧迫感,增强其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危机意识,进而不断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推动社区工作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标准、岗位工作职责、奖惩条例等,提供统一的参考依据和执行标准,进一步规范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行为。

第二、成立社区检查综合考评领导小组,由指导职能部门牵头,每个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和社区干部共同参与的社区工作检查组对社区工作进行综合检查,对检查结果在各社区进行公示,年终时进行综合评比。同时评出社区工作先进和后进,以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

第三、建立群众民主评议制度。每年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对本社区干部进行民主评议,由社区居民代表根据本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对社区干部进行综合考评打分,并作为对社区干部考核、聘用、晋升、奖励的重要参考依据,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民主管理的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积极性、主动性。

第四、实行多向评议制度。社区干部任期届满后,由社区居民代表、指导职能部门、社区共建单位联合对社区干部进行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工作的综合测评,实行优胜劣汰,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3、完善实用高效的教育培训机制

当前,我市社区干部大多是以前从事其它行业工作,后经转岗或工作变动等原因才开始从事社区工作,加上我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相对处于滞后和起步阶段,社区干部无论在社区专业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际工作经验上都相对较为缺乏,有针对性地加强社区干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应抓好这项工作,全面提升我市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具体做法:

第一、把专业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工程来抓。组织选拔部分社区骨干人员到社区工作搞得好的先进城区参观学习;不定期为社区干部举办社区知识讲座;对社区干部定期进行集中培训;选派优秀社区干部送出去脱产学习;由民政部门牵头,与铁岭师专政法系联合办学,利用他们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师资力量,搞订单式培养,制定每区一名大学生的培养计划,力争在几年内为每个社区输送一名系统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提高社区干部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实施持证上岗制度。通过教育培训,使社区干部持三证上岗,即高中(逐渐完善到大专)以上学历证、计算机等级证、综合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业务培训结业证。以此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之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建设工作的要求。

(四)理顺关系,强化自治

1、理清政府、街道与社区的相互关系

民政部李学举副部长在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四平现场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基层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行政隶属关系。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划清政府和社区的职责,做到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于社区内的市政、市容、环境、绿化、市场、物价、城建、治安、计生、卫生、科普、民政等繁杂的行政管理任务,按照政府承担、政府指导、社区承担、社区协助四种责任主体,进行疏理。凡是规定的政府职能,应由政府独立完成,不得推给社区,已在社区的,要收回来;政府直接完成有困难的,可通过采取公开投标的办法,由企事业单位、社区中介组织、社区居委会或个体工商业者竞标来完成;属于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事项,政府不能直接完成而又不能公开招标、只能委托社区完成的,政府和社区要按照权利和义务、劳动与报酬对等的原则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协商一致,签订合同。

同时,在理念上要实现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应把社区要为我做什么的思考方式转变为我要为社区做什么,把我能够做什么的工作出发点转变为社区需要我做什么,把居委会工作的好坏由政府说了算的传统观念转变为政府工作的好坏由居委会和群众说了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算。把社区的困难和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少一些行政指令,多一些具体指导;少一些下派任务,多一些积极扶持。

2、逐步完善社区自治功能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灵魂,实现社区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方向。社区建设要紧紧围绕扩大社区民主、实行居民自治这个根本,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个核心,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保证社区居民自治,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第一、要规范民主自治工作程序。要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容,健全民主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保证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内重大事务的管理、决策和监督。

第二、要促进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居民参与是扩大社区民主、实行民主自治的前提条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社区居民社区意识不强,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社区民主自治的进程。要建立相关制度,完善有关政策,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居民自治,让更多的居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参与社区重大问题的决策。要采取必要的民主形式,开辟民主渠道,让社区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要动员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动员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在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第三、推行社区准入制度。成立社区准入制度专门机构,对各部门工作进入社区时严格审批。树立工作在上完成,服务向下延伸的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工作意识和服务意识,精简会议和材料,减少社区居委会不必要的台帐,真正使社区居委会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居民服务上来,放到社区发展上来。

第四、切实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对居委会的行政管理模式。按照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对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的职责进行清理、划分,从放权、转权、赋权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工作重心、职责权利下移,使社区真正落实自治权、履行协管权,行使监督权。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对工作量较大的行政事务或临时性工作实行费随事转,由有关部门向社区拨付一定工作经费。对不属于社区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如送信、送报、送传票、入户调查等事务,一律实行有偿服务,由有关单位与社区协商付给社区劳动报酬。

(五)更新理念,创新思维

要改变社区建设依赖、等靠政府投入的旧观念,要确立起经营社区,发展社区经济的新理念,实现从建设社区到经营社区的转变,把经营社区工作作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营社区就是依靠社区自身资源和力量,引入市场机制来建立和完善社区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引入经营社区理念来推进社区建设,是实现社区持续健康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同样也是经营社区的潜力所在。所以,建议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把它作为社区发展的突破口和生长点来抓。在服务中求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以增强社区自身造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血功能,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社区服务要把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要从健全服务组织,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入手,建立以便民利民服务、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福利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每个社区均具备一定的商业资源、物资资源、单位资源和人力资源,这是社区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和重要力量,只要运作有方,经营得当,把这些社区资源的潜力充分挖掘、释放出来,必能产生可观的效益。具体为: 1.在搞活设施经营中赢效益

把社区的各类场所、阵地资源加以挖掘、运作,把提高服务质量与低偿服务结合起来,将所收费用全部用于活动,既服务了群众又解决了经费来源。

2.在为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服务中赢效益

通过为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人性化的服务,争取他们对社区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再将其财力支持及时用于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使社区发展形成良性循环。3.构建社区经营多元投入机制

通过财政支持、街道投入、部门参与、驻区单位共建、个体民营协办等五个轮驱动,形成多方参与、多元投入社区经营机制。

(六)加大投入,科学运作

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建设有形社区,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载体。社区基础设施匮乏,财力投入不足,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始终是我市社区建设的瓶颈。建议:

1、继续改善社区办公用房

解决社区办公用房,是加强社区建设的基础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狠抓落实,确保今年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计划指标如期完成。

第二、将社区办公用房、服务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我市城市发展规划当中,与城市建设同步。

第三、今后凡新建、开发住宅小区时,都由城建部门牵头,统筹协调规划、房管、土地等部门按公建配套规定,把社区办公用房纳入规划,一律由开发单位负责设计和承建,按一定比例无偿提供居社区使用,使用面积不得少于80平方米,其规划和设计方案论证时,需征求社区所在街道意见,经区政府审批。但要考虑到房子是给社区办公用的实际情况,在落实时,要求用房不要太偏僻,不要在楼上,真正方便群众办事。

第四、小区竣工前,经建委、民政、公安等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对办公用房验收合格后交付社区居委会使用,所需经费从城市配套设施项目中解决。产权归社区所有,社区办公用房免缴配套费。凡开发单位不提供社区办公用房或使用面积少于80平方米标准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建设部门不予备案,公安部门不予编制门牌号码,民政部门不予命名。

第五、小区没有居委会办公用房的,通过财政支持建设一批、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驻社区单位闲置用房改造利用一批、结对帮扶解决一批、新建住宅统筹安排一批等办法解决。

2、加大对社区经费的投入,建立社区建设的财力投入体系

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拥有稳定的财力支撑。只有实现了经济独立,社区的自治性才能得以完整的体现,社区服务事业才能有所依托。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通过财政支持、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社会赞助四种渠道解决社区建设的工作经费,并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投入机制。

第一、将社区建设经费正式纳入政府福利预算,建立健全资金审批、划拨、审计制度,并帮助社区实现财务独立。

第二、制定费随事转的具体政策。

第三、在政府财政直接支持的同时,还要予以政策倾斜,鼓励社区组织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事业,促进社区服务向高层次、向纵深发展,并推动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进一步提高社区经济发展水平。

第四、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为社区所用,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第五、大力提倡驻区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走即支持社区又宣传单位的双赢之路。

第六、加强对社区委员会办公经费的管理。对社区办公经费的使用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要按月足额拨付,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保证专款专用。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3、改善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

政府部门应当克服财政资金短缺的困难,采用县区级政府拨一点、街道办事处出一点、社区单位赞助一点的办法,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工资待遇过低的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对社区委员会在职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决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要改进社区干部报酬分配办法。把社区干部的报酬与工作岗位、创收实绩、年终考核相挂钩、建立由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值班补贴、岗位创收和年终工作目标考核奖等组成的取酬形式,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总之,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配合。希望我市各级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铁岭特色的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路子,不断开创我市社区建设的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7.关于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七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 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不仅可以有效地繁荣农村文化,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而且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 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多层次需求。虽然, 随着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度的提高, 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 作为重要的农村文化建设领域的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加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思考, 提出发展建议。

一、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对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 经费投入有限。新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的。虽然近年来, 伴随各级政府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 无论是在基础文化设施, 还是在文化建设配套设施方面, 政府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但是与理想的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要求和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很多县乡级的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运作情况很不乐观, 而且各政府的财力情况都受不同程度的限制, 真正实现文化配套设施的特别少。村级的社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就更加薄弱, 基本上是单纯依靠县财政的补助。这些现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的推进进程。

其次, 对新农村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不全面。目前, 科学文化教育和大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依然是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 而对于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还十分欠缺。现代新农村社区文化缺乏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的结合, 导致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没有新意, 而且有很强的类同感, 缺少个性和特色。另外, 新型社区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现代文化资源的普及和利用率偏低, 如对互联网的运用等,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前进的步伐。

再次, 对新农村社区文化宣传力度不够, 新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层次偏低。目前, 很多农村地区的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的是“送”, 如县里每年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等。在镇级社区每年组织的几次文艺演活动之外, 新农村社区能组织文艺活动寥寥无几, 除非是条件特别好的新农村社区, 才有能力通过共建的形式组织开展少许的文艺演出, 大部分新农村社区还是停留在放映电影等简单活动层面上。

最后, 新农村社区文化干部队伍人才缺乏。新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依靠的是农民的自发组织, 而目前众多新农村社区的文化现状非常勉强,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人才相当缺乏, 专职的乡镇级文化站干部呈老化趋势且不足编, 而且专职不专用、活动经费不足的现象也屡屡出现。而村一级的文艺人才就只有少数的文艺宣传队员外, 而且存在这严重的断层现象。所以, 目前新农村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 只有一些技术含量低、适于推广的项目, 众多其他文艺活动推动起来举步维艰。

二、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首先, 重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加强统筹规划。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 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进程, 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重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一定要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普及开来, 要在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 合理规划新农村社区文体设施建设, 乣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新农村社区文化工作考核体系,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对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加大投资经费, 建立起规范、科学合理的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协调机制, 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

其次, 整合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资源。政府要有效整合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资源, 要立足新社区规划建设发展现状, 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充分挖掘各类文化精华并加以应用, 要逐步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相结合、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丰富新农村社区文化内涵, 使得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更加多彩, 更加有特色, 彰显出个性。此外, 在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和开展的过程中, 要重视现代文化资源, 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 以有效推进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

再次,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层次。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 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广大群众甚至部分干部都还比较陌生, 因此,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橱窗等有效载体, 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 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农村社区文化工作的知晓率,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主人翁精神, 促使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新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中, 还要广泛吸收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与文化项目, 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 构建适合新农村社区发展特点的文化, 改善新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

最后, 加强队伍建设, 培养社区文化建设人才。一是加强社区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新农村建设时期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逐步培养一批专门的农村社区文化工作者, 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 对不同社区进行进行适合该社区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的文化建设。二是重视对农村文化干部的培养和使用。高起点抓好文化干部队伍建设规划, 把文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立足实际, 加快文化干部队伍结构调整,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注重选拔任用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有专业才干的干部, 适时招聘、引进文艺人才, 解决文化干部队伍青黄不接、人才缺乏的问题。三是建立农村文化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拓宽农村文化人才渠道, 鼓励熟悉农村生活、有一定文艺专长的优秀人才, 选配机关年轻干部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

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 而且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各级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要适应农村形态, 以农民素质的需求为基础, 不断提升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 带动地区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推动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师坚毅.新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D].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2.

[2]戚学森.农村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D].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4.

[3]王淑霞, 唐爱华.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社区文化的构建——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下的研究[D].学术论坛, 2010.12.

[4]吴理财.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文化的变迁[C].人民论坛, 2011.24.

[5]何兰萍.以社区为重心推进乡村文化建设[D].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5.

8.关于活跃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八

随着我县经济建设日益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随之提高。为了满足居民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兴仁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通过对上积极争取,目前在兴仁县各地陆陆续续,或多或少地安装了各种式样的体育设施,这既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又增加了人民的身体素质。

然而,体育设施分布是否合理,设施是否完善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随之产生的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器械坏了是否有人修理;由于器械老化而产生了意外事故,这该由谁来负责等。本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因此,我们确定了以调查兴仁县屯脚镇鲤鱼村社区体育设施为课题,力争减少社区居民的伤害事故,并为居民建立一个优美、舒适、安全的健身场所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感觉到了研究此项课题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对于此项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更多人乐于其中。

二、研究过程

目前兴仁县屯脚镇鲤鱼村已建成了1个健身点,其中有16件套全民健身路径,总投资数万。体育设施在社区内的分布状况也有所不足。总体来看,兴仁县的体育设施分布不协调,目前大型体育设施除县城体育运功中心有全民健身路径体育设施,另外,城北办事处锁寨村、巴铃布依广场有全民健身路径体育设施外,全县44、5万人口,286个行政村,90%还没有体育设施,按平均每人必须有1—2件体育设施,这显然给其它地方的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又有谁会千里迢迢跑去健身呢?

1、您是否知道小区体育设施的种类? 是(57%) 否(43%)

2、您是否经常锻炼身体? 是(57%) 否(43%)

3、您一般何时锻炼?时间为多长? 早上 1 小时左右

4、您是否能正确使用体育设施? 是(93%) 否(7%)

5、您是否曾因锻炼不当造成受伤? 是(7%) 否(93%)

6、您所在的小区体育设施是否完好? 是(71%) 否(29%)

7、您是否认为应新增一些体育设施? 是(86%) 否(14%)

8、您认为用这些设施锻炼后是否有效果? 是(86%) 否(14%)

由此可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为数不少,而且大多认为能正确使用体育设施,锻炼效果也不错;但小区体育设施完好程度和更新不够理想。那么,我社区现有的体育设施现状到底如何呢?为此,我们先后以屯脚鲤鱼村、城北办事处锁寨村、巴铃布依广场等几处体育设施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1、运动器材缺乏专人管理与维修:

这些外表披红挂彩的体育设施近看还真是“披红挂彩”,伤的伤,死的死,10%—50%的器材是已损坏或快要坏了的。经过几场大雨的洗礼,这些器材上的铁锈爬满身,更严重的则面目全非了,说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几块烂铁搭起来晾衣服呢?还有的一些不是缺了胳膊就是少了腿的,可谓惨不忍睹。

访谈时,讲到这些体育设施该由谁来保管时,人们意见各异。有些男士在回答此问题时,还粗鲁地回答:“这个又不关我们的事情,谁弄(这些体育设施)过来的,就由谁来保管嘛”。这样回答的人还不止一两个。调查发现:48%的人认为是由社区来保养,有30%的人认为由文体广电旅游局保养,仅有22%的人认为这是由广大群众和相关部门共同来保养的。看来体育设施到位了,但人们去维护这些公共财产的意识还没有到位。

2、个别居民把运动器材挪为它用: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也发现了另一道独特的凤景线,令我们大为惊讶。在大山镇大山居委会,个别居民居然在双杠上晒被子,在单杠上挂内衣裤。这种情况在晴天常有,它不仅妨碍了居民的锻炼,也有碍于市容整洁。在调查过程中,有一老伯见我们刚想拍照,他马上收掉了被褥。不难看出,人们对于这些错误的做法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至于麻木到一点反应都没有。

3、居民们不能正确使用运动器械: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看到一部分居民没有按照介绍牌上所写的方法去锻炼,或在锻炼时动作加辐度太大,这都是造成器械损坏的主要原因。用来拉韧带的,中小学生们却用来了打篮球;用来进行腰部运动的,有些人却站在上面转圈子。这样不仅让需要这种锻炼的人得不到锻炼,而且还很容易出事故,在被调查人之中,就有这么一位用法不当而出事故的人:那人因为动作幅度过大而导致身体不稳,摔了下来,造成骨折。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让每一个人心中树立爱护体育设施的意识。

体育设施的保护最主要的是靠大家的自觉,希望文体广电局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开展活动。例如,文体广电旅游局可以定期举行讲座,各小区居委积极进行宣传,定期向小区的居民分发传单,,卫生部门也要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争取还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环境。

2、希望居民们认真阅读体育设施使用说明,各健身点可以举行示范活动。+

3、加强管理,有专门人员对体育设施进行保养。

4、经常对居民进行了解,知道他们对体育设施的需求,适当增加器材的种类和保养经费。

5、注意体育设施分布的合理性和及时性。

对居民集中地应重点投资。如体育运动中心、东湖广场、剑平池公园、真武山公园等几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一旦到了早上或傍晚总是有不少人们在闲聊、说笑。我们觉得,在闲聊的同时,踩踩几步梅花拉,扭扭几下腰是再也合适不过了。

上一篇:解读白鲸的宗教意义下一篇:中华魂征文演讲稿 腾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