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液体的流动教案

2024-07-13

实际液体的流动教案(精选10篇)

1.实际液体的流动教案 篇一

2.3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装有其他液体的杯子一个,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牛奶一盒、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热牛奶

1.天气冷的时候喝牛奶,我们会把牛奶连盒子一块在热水里热一热,你有没有试过?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发现?

2.有时候,我们忘记了,先把管子插好了,一喝是冷的再去热。在热的过程中,牛奶会怎样?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前一节课的“试管气球皮实验”,如果把一个放在热水里,另一个放在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师也可以再次演示。

2.问: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吗?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

1.师:这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能不能把这个实验装置改进一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变大了。2.小组里讨论一下。(师下去了解学生情况)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水。

改进方案二: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

改进方案三:水温差明显一点。

……

3.当提到改进方案二时,出示锥形瓶,套上塞子和管子。灌满水,滴上红墨水。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1.过渡:这个实验装置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还缺少什么?(热水)热水老师来给大家倒。

2.师述实验步骤:

① 拿到热水后,先把装置放在热水中加热,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② 然后再把它放回冷水中冷却,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③ 注意重复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记录纸在抽屉里)

清楚了吗?准备好了吗?请材料员依次上来领取这个实验装置。(师同时开始倒热水)

3.实验交流: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结合学生交流结果师板书。(表扬深入观察、思考的小组)

4.小结:师: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同时板书课题“热胀冷缩”。5.师出示两杯冷、热水,把两个装置分别放入,问:你能从这个装置上判断出哪杯水更热吗?为什么?

四、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吗

1.过渡: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的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2.逐一出示:醋、酱油、油、老酒、茶、橙汁、牛奶。逐一追问:它会热胀冷缩吗? 3.师单独拿出一种如:醋。问:要知道醋到底会不会热胀冷缩,怎么研究?

在学生发表意见后。师述:这个装置还可以用,但在装的时候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灌满、密封、小心倒出…)请材料员用红水的装置来交换材料。生在装的时候,师添加热水。

4.小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5.交流反馈实验结果,师小结板书。6.小结: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延伸探究

1.师演示喷泉实验。刚才大家做过这个红水的热胀冷缩实验,老师也来做一次。(老师的装置,装半瓶红水,这样会因为空气的作用干扰实验)

问:你有疑问吗?

2.留下疑问:为什么老师的这个装置热胀的现象会这么明显呢?我的红水怎么会喷的这么高呢?(因为里面有很多空气,空气也会热胀冷缩,而且更加厉害,就把红水挤出来了!)【板书设计】

2.3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受热 上升 体积膨胀

水-------受冷 下降 体积缩小

2.实际液体的流动教案 篇二

加成型液体硅橡胶(Liquid addition-curable silicone rubber)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硅橡胶品种,它具有流动性好、密封性优、力学性能 可调的特 点,工艺简便 (可浇铸、注塑、模塑)、收缩率低、内外同步硫化,在硫化过程中不产生副产物、高温硫化快、生产效率高,并可制得高纯度、高透明性、 高精度、高力学性能等高档产品,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电力电缆、交通运输、设备仪器、压敏胶带、医用材料及生活制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研究开发极为活跃[1,2,3,4,5,6,7],主要集中在液体硅橡胶补强和应用方面,但对其流动性、分散性及其与力学性能的相关研究较少。本工作采用二氧化硅粒子补强 α,ω-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并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用含氢硅油交联,制备了液体加成硅橡胶,研究了影响流动性与结构、力学性能的因素。

1实验

1.1实验设备与原材料

MX-2捏合机,成都科强机械公司;欧洲之星数显搅拌器基本型,德国IKA公司;MC-10数显显微镜,日本浩氏株式会社;Instron 5580材料试验机,英国;RS-600旋转流变仪, 美国TA公司;TH-200硬度计,北京时代集团;真空干燥器, 市售;场扫描电子显微镜,S440,Leica Cambridge公司;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ICOLET6700,美国NICOLET公司。

α,ω-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双乙烯基硅油,分子量9400~72000),含氢聚硅氧烷(含氢硅油,含氢量0.25% ~ 1.56%),铂催化剂VM23(3000×10-6),上海建橙工贸公司; 疏水气相法二氧化硅,R-812S,比表面积230m2/g,赢创德固赛公司;沉淀法二氧化硅36-5,比表面积144m2/g,吉林通化双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结构控制剂,抑制剂,甲苯,市售。

1.2实验方法

将α,ω-双乙烯基聚硅氧烷投入捏合机腔体,加入二氧化硅粒子、结构控制剂捏合,在完全吃粉后,升温至150 ℃,抽真空2h、卸料入容器中,冷却至常温,得到含二氧化硅的聚硅氧烷基料。在基料中加入含氢聚硅氧烷、铂催化剂、抑制剂等,搅拌均匀,抽真空排气后将胶液浇入模具中,常温固化得到硅橡胶材料。

1.3测试方法

1.3.1流变性能

使用RS-600转矩流变仪,在1s-1剪切速率条件下,测试液体硅橡胶在室温下及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并在室温下测试不同频率下的动态流变性能。

1.3.2硬度

按GB/T531.1-2009,采用TH-200橡胶硬度计测试 液体硅橡胶的邵氏A硬度。

1.3.3拉伸性能

按GB/T528-2009,采用I型裁刀裁取哑铃型试样,在Instron5580材料试验机上测试液体硅橡胶试样的拉伸强度、 伸长率和100%定伸应力。

1.3.4扫描电镜

试样表面喷金后,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上抽真空、 10kV下拍摄电镜照片。

2结果与讨论

2.1液体加成硅橡胶的流动性

2.1.1分子量的影响

液体加成硅橡胶为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补强粒子的分散体系,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弱极性大分子, 分子间主要存在范德华力作用,相互作用力较弱。图1(a)显示了α,ω-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对疏水气相二氧化硅(体积分数为0.09)填充液体硅橡胶粘度的影响。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由9400增大至35000时,液体胶的粘度逐渐增大,在分子量小于35000时液体胶粘度低于100Pa· s、流动性较好;在大于35000时液体硅橡胶粘度迅速上升, 在72000时达到520Pa·s,液体硅橡胶流动性变差。这是由于在低分子量时聚硅氧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小,因此液体胶粘度低、流动性好;在分子量 超过临界 缠结分子 量时 (PDMS的临界分子量为30000),聚硅氧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并且会发生物理缠结,从而导致液体胶粘度迅速上升。

图1(b)显示了二氧化硅的体积分数对不同分子量液体硅橡胶粘度的影响。由图1(b)中曲线可见:(1)随着分子量减小,液体胶的粘度逐渐减小,达到相同粘度时的二氧化硅体积分数增大;(2)随着二氧化硅体积分数的增加,液体胶的粘度逐渐增大,并在体积分数超过一定值时,粘度急剧增大, 出现粘度拐点。这是由于疏水二氧化硅粒子表面仍有残余羟基,在高体积分数下粒子间会相互接触、形成氢键、生成填料交联网络,从而使得液体增稠。粘度拐点处的二氧化硅体积分数随着分子量降低而逐渐增大,分子量为72000、34500、 9400的粘度拐点体积分数分别为0.07、0.10和0.11。

图2为不同体积分数SiO2填充不同分子量液体硅橡胶的粘度-温度曲线。图2(a)的lnη-1/T曲线显示,单纯的液体硅橡胶具有良好的lnη-1/T直线关系,由公式lnη=lnA+Ea/ (RT)可求出粘流活化能Ea为16.1kJ/mol。添加二氧化硅粒子后,胶液的ln(η)-1/T线性关系随着用量的增大而明显变差,在100~150 ℃胶液的粘度下降缓慢,在20~100 ℃的温度范围内lnη-1/T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在二氧化硅体积分数为0.07、0.09时的流动活化能Ea分别为15.5kJ/mol和27.5kJ/mol,在二氧化硅体积分数为0.09时活化能大为提高,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大。

图2(b)为不同分子量聚二甲基硅氧烷下的液体硅橡胶的η-T曲线 (二氧化硅 体积分数 为0.09)。 在分子量 为28000~720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硅橡胶的粘度逐渐降低,在100 ℃以上粘度基本变化不大;在分子量为17200时, 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不大;在分子量为9400时,液体胶在高温下的粘度有轻微的升高。在低分子量时液体硅橡胶高温下粘度的升高,可能是由于聚合物分子链较短,对二氧化硅粒子的包覆性差,粒子高温下加剧碰撞、形成聚集体,导致粘度升高。

2.1.2二氧化硅粒子对流变性的影响

二氧化硅粒子是硅橡胶的主要补强填充剂,按其制法可分为气相法与沉淀法两大类。气相法二氧化硅是四氯化硅在氢氧焰中高温水解生成的纳米二 氧化硅粒 子,粒径细小 (7~14nm),比表面积大(150~380m2/g),表面疏水处理的气相法二氧化硅粒子在液体硅橡胶中较易分散得到透明的胶液。沉淀法二氧化硅是由水玻璃在稀酸的作用下生成原硅酸,再经缩水、凝聚、沉淀而得到的二氧化硅粒子,其原生粒子为纳米级,但极易凝聚形成亚微米尺寸的二次粒子,在液体硅橡胶中较难破碎和分散,仅能获得半透明胶液。

从图3(a)可以看出,疏水气相法二氧化硅填充胶的粘度上升很快,在体积分数为0.09时已达100Pa·s,沉淀法二氧化硅填充胶的粘度上升缓慢,在体积分数为0.17时仅有80Pa·s,粘度达到500Pa·s时两种二氧化硅的体积分数相差约1倍。可见,沉淀法二氧化硅对硅橡胶粘度的影响要小于气相法二氧化硅,有弱的增稠效应。

温度对两种二氧化硅填充液体硅橡胶粘度的影响如图3 (b)、(c)所示,其剪切速率为1s-1。随着温度升高,不同二氧化硅在不同用量下填充液体胶的粘度均逐渐降低,但在高用量和高温下的粘度下降均较为缓慢;在相同体积分数下,随着温度上升,沉淀法二氧化硅填充液体硅橡胶的粘度下降得更快,这表明沉淀法二氧化硅填充胶对温度要更为敏感。

2.1.3动态流变性能

图4为疏水气相法二氧化硅填充液体硅橡胶的动态流变性能曲线。由图4(a)的粘度-频率双对数数据曲线可见, 在SiO2体积分数为0.025时粘度基本不随频率变化,体积分数为0.05~0.09时的动态粘度逐渐下降,体积分数为0.11时的动态粘度与频率呈现线性变化,随着二氧 化硅用量 增加,动态粘度对频率的敏感性提高。在图4(b)的储能模量频率双对数曲线图中,随着频率增大和二氧化硅体积分数增加,液体硅橡胶的储能模量G′逐渐增大;当SiO2体积分数为0.025时在0.03Hz以上逐渐增大,在0.05~0.09之间储能模量随着频率增大而逐渐增大,在0.11时的储能模量表现为近似线性的增加。液体硅橡胶的损耗模量G″随着频率和二氧化硅体积分数增加而逐渐增大,当二氧化硅体积分数为0.07时损耗模量在100Hz时有所下降。

随着二氧化硅体积分数的增大,液体硅橡胶动态粘度、 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逐渐增大,对频率的敏感性增大;随着动态测试频率的提高,硅橡胶动态粘度逐渐降低,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逐渐增大,在高用量下近似为双对数线性关系。

2.2液体加成硅橡胶的结构与力学性能

2.2.1结构

从图5的红外光谱来看,不同来源二氧化硅粒子填充的液体硅橡胶硫化胶片的特征峰相同:2962.5cm-1(C-H伸展振动)、1412.3cm-1(CH3反对称变 形振动)、1257.7cm-1(Si-Me2单吸收峰)、1006.9(Si-O-Si伸缩振动)。在硅橡胶胶片的红外光谱中,未出现Si-H振动峰(2250~2100cm-1)、 Si-C=CH2伸展振动峰(1616cm-1)和Si-OH振动峰(3300 cm-1)。

以甲苯为溶剂,对液体硅橡胶硫化胶片进行了溶胀指数和凝胶率测试。结果发现,液体硅橡 胶胶片的 溶胀指数 在2.1~3之间,在甲苯中硅橡胶仅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胀,外形尺寸有一定程度的长大,在溶剂挥发后胶片回复原状;液体硅橡胶胶片的凝胶率在93%~96%之间,这表明仅有极少量的聚硅氧烷分子未参与交联网络的形成。溶胀指数和凝胶率数据表明,在室温固化后,液体硅橡胶由易流动的线性液体聚硅氧烷变成了不溶于溶剂、具有完善交联网络结构的硫化胶,硅氢加成交联反应较为完全。

从图6(10kV)的不同种类二氧化硅粒子填充液体硅橡胶硫化胶片的拉伸断面来看,沉淀法二氧化硅的颗粒较大, 在液体硅橡胶中的分散性不佳,拉伸断面粗糙,层间剥离和断裂痕迹明显,在二氧化硅体积分数为0.17时尤其显著;气相法二氧化硅的颗粒微细,在硅橡胶中分散均匀细腻,分散性较好。

2.2.2二氧化硅种类及用量的影响

不同种类二氧化硅对液体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如图7所示。由图7中力学性能曲线可知,随着二氧化硅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加,液体硅橡胶的硬度、100%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逐渐上升。气相法二氧化硅体积分数在0.09时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3.2MPa和200%、邵氏A硬度42,在大于0.09后硬度、强度和伸长率均有所降低。随着沉淀法二氧化硅体积分数的增加,硅橡胶的硬度、定伸应力和硬度均逐渐上升,但伸长率先轻微上升、后有所下降再上升,而拉伸强度在体积分数为0.17时达到最大值(4.2MPa),之后有轻微降低。在拉伸过程中,沉淀法二氧化硅填充胶在小伸长率时就出现银纹化现象,而气相法二氧化硅填充胶在接近断裂时才发生银纹化发白。

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增稠效应明显,在液体硅橡胶中的实际用量较小,但气相法二氧化硅补强液体硅橡胶具有胶液透明,力学强度、硬度和定伸应力较高的特点。沉淀法二氧化硅补强液体硅橡胶,胶液呈现半透明状,在较高的体积分数下的力学性能可达到并超过气相法二氧化硅,虽然伸长率略低,但从价格来看沉淀法二氧化硅更具有一定优势。

2.2.3分子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对液体加成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如图8所示。随着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由9400增加至72000,液体硅橡胶的硬度逐渐下降,但在72000时有所上升;拉伸强度呈现先上升后或缓慢下降的趋势,在17200~35000时达到2.84~2.98MPa,出现极大值;扯断伸长率也呈现相同的“峰”形变化,但在分子量34500时达到极大值。

液体加成硅橡胶的交联是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端乙烯基与交联剂发生硅氢加成反应形成网络的。双乙烯基聚硅氧烷分子量的增加,意味着交联点间分子链长度增大,因此液体硅橡胶的模量下降、硬度降低。随着分子量的上升, 在28000~35000时拉伸强度达到极大值,这表明此时的交联密度是较为适宜的;在低分子量时伸长率小于150%,表明橡胶交联网络的伸长有限,在高分子量时伸长率下降可能是由于交联网络不完善导致的。

2.2.4交联剂含氢量的影响

含氢硅油是液体加成硅橡胶的交联剂,其结构为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氢硅氧烷链节组成的低聚物,它的活性官能团为Si-H基团,通过与双乙烯基聚硅氧烷在铂催化下发生硅氢加成反应而实现交联。含氢硅油通常有多个可参与反应的甲基氢硅氧烷链节,其数量常以含氢量来表示。含氢量的多少与交联剂官能度直接相关,对液体加成硅橡胶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

由图9可见,随着交联剂含氢量的增加,液体硅橡胶的硬度、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峰”形变化趋势,扯断伸长率基本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随着交联剂含氢量增加,其官能度上升,导致硅橡胶的交联密度提高,形成多点交联结构;在达到一定值后,液体硅橡胶的交联点密度难以提高,因此出现了硬度和定伸应力随着含氢量上升而下降的情况。高含氢量 (~1.5%)的硅油的 活性官能 团太多,由于空间位阻的作用难以全部发生有效交联;低含氢量 (<0.3%)的硅油的活性官能团较少,也难以全部发生交联作用。因此发生适宜交联的是含氢量适中的硅油交联剂。

2.2.5硅氢/硅乙烯基比(A值)的影响

液体加成硅橡胶通过甲基氢硅氧烷链节与乙烯基二甲基硅氧烷端基之间的铂催化加成而生成交联网络,Si-H与Si-CH=CH2的比值(A值)对硅橡胶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

由图10可见,在A值接近0.5时硅橡胶的硬度、定伸应力和强度都很小,这是交联网络不完善的缘故;在A值接近1.1时,硅橡胶的硬度、强度和定伸应力达到最大,表明橡胶的交联密度最大、弹性网络较为完善;随着A值进一步增大, 硬度、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逐渐减小,扯断伸长率继续增大,显示橡胶的交联密度逐渐下降、交联不充分。从A值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来看,A值在接近化学计量比(1)时,官能团反应较为彻底,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交联网络,硅橡胶的力学性能较优。A值较高时,交联剂中残留的甲基氢硅氧烷会在铂催化下通过化学反应直至消耗殆尽,并可能发生少量交联反应,因此在较大的A值范围内硅橡胶的各项性能没有显著降低。在A低于化学计量比时,硅橡胶中不能形成完善的弹性网络,会有残余的乙烯基硅氧烷端基存在。

图11为液体加成硅橡胶在不同A值下的SEM电镜照片。从图11来看,A值为4的拉伸断面相 对平整,A值为1.05的有明显的银纹化屈服和银纹的存在,并且发生了层间的剥离。这与其力学强度的变化是一致的。

3结论

随着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增大,液体硅橡胶的粘度逐渐增加,在超过临界分子量时粘度迅速升高,拐点处的二氧化硅体积分数随着分子量增大而减小,液体硅橡胶的力学强度在分子量28000~35000时出现极大值。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加入使得液体硅橡胶粘度迅速增长,其影响大于沉淀法二氧化硅,但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要小。随着动态流变测试频率的升高,液体硅橡胶的动态粘度减小,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加。疏水气相法二氧化硅的补强效果优于沉淀法二氧化硅,但可填充液体硅橡胶的体积分数小,伸长率高。含氢聚硅氧烷交联剂的含氢量在0.4%~0.8%时,液体硅橡胶的力学性能较优。硅-氢与硅-乙烯基官能团的比值(A值)接近1.1时,液体硅橡胶的力学性能较优,达到4MPa。

摘要:采用两种二氧化硅粒子填充α,ω-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含氢聚硅氧烷作为交联剂,在铂催化剂作用下固化得到了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材料,对其流动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液体硅橡胶的粘度随着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增大而逐渐增加,在超过临界分子量时粘度迅速升高,液体硅橡胶的力学强度在分子量28000~35000时出现极大值。随着动态扫描频率的升高,液体硅橡胶的动态粘度减小,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加。疏水气相法二氧化硅对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增稠效应大于沉淀法二氧化硅,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要小,在硅橡胶中的分散较为均匀、补强效果优于沉淀法二氧化硅,但可填充体积分数小。含氢硅油交联剂的含氢量在0.4%~0.8%,A值(Si-H/Si-CH=CH2比)接近1.1时,液体硅橡胶的力学性能较优。

3.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3.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多媒体演示及生活中的经验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

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1.液体的压强

(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

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问: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水对侧壁有无压强?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

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的器壁是否也具有压强?

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2.学生分组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教师示范一遍.

(3)讲述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

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是有压强的. 2.连通器

(1)连通器的定义

问:展示图片问:这些装置形状、大小不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回答出: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板书连通器的定义)

(2)连通器的规律 设问:连通器内盛有液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水面的高低关系后演示:

三、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明确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

四、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原理: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连通器液体相平的原因(4)应用 6.船闸

4.初中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的教案 篇四

《液体的压强》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科书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二节。其主要内容包括体会液体对容器底部、壁部以及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存在的原因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学生都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本节课在设计时着重于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本节课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验来,通过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践出来的知识往往会印象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一个小实验留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入课题。通过两个小的物理情境和一段视频,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来探讨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学生的实验结论加之教师的引导共同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到此时,学生就对液体压强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回到课前遗留问题,学生思考塑料片在什么情况下会下落?什么情况下不会下落?通过思考讨论加深其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理解。最后在通过帕斯卡实验以及潜水问题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做升华,完成本节课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

(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3)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2)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教学资源】

1.教师:

(1)演示实验器材:饮料瓶、塑料片、水槽、烧杯、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侧壁开口的玻璃管、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大量筒;

(2)其他资料:《海神号》视频、课件以及多媒体设备。

2.学生:U形管压强计、水、大量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可乐瓶”实验

【师引】一个底端开口的饮料瓶,用一个没有孔的塑料片托住底部一起放装有水的容器中,当我松开手之后,塑料片会下落吗?塑料片不会下落,如果给这个饮料瓶里面注入水,大家猜一猜塑料片会下落吗?(边演示实验边引导)

【学生】不会

【师】好,我们一起看一看(教师给饮料瓶里面注水)边加边问:“塑料片会下落吗?”

【学生】“不会”

5.《液体压强》教案 篇五

1.复习、总结前节实验课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2.使学生掌握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和公式。

教具:模拟帕斯卡桶实验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总结前节实验,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问:上节课,我做过什么实验?我做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液体的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问:为什么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容器壁也有压强?

根据学生回答,着重指出是由于受到重力和有流动性。

问:上节课,同学们从自己做的实验看到了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哪位同学讲讲?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补充,板书: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讲述液体压强的计算,得出液体压强的公式

1.找一名学生朗读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楷体字。讲:这一节,我们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

板书:

2.液体压强的计算

2.让大家先计算一道固体压强的题“一根长方体铁柱,底面的长和宽都是1厘米,高20厘米,立在桌子上,对桌面的压强多大?”(板画一根长方体铁柱如课本图10-14乙)

找三、四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算。

3.讨论怎样计算水面下20厘米深处的压强。因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只要求出20厘米深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就行了。

可以设想在20厘米深处有个正方形水平面,边长是1厘米,这个面上方的水柱压着它,正方形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就等于上方液柱对它的压强。(边讲边画出课本图10-14甲)

怎样计算这个水柱对这个面的压强呢?应该先求什么……

让学生讨论计算步骤,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1)求水柱体积V=Sh,

(2)求水柱质量=V=Sh,

(3)求水柱对底面的压力F=G=g=gSh,

液体压强的公式p=gh

4.引导学生讨论公式的物理含义:

(1)对同种液体,p与深度h成正比,h增大,p增大。

(2)对不同液体,深度一定时,p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大的p大。

(3)公式中不包含面积S,所以压强p的大小跟所取的受力面积大小没有关系。

讨论课本中本节后面的练习题2。巩固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5.做模拟帕斯卡桶实验,加深印象。(用塑料小瓶代替桶,用1米长的乳胶管代替长玻璃管。用刀片在塑料小瓶壁上竖划几条缝,把乳胶管密接在瓶口上。把少量水倒入乳胶管,把胶管提起到一定高度,瓶壁上的缝即被水压开,水沿缝流出。)

6.让学生做课本上本节的例题。

(1)做题前提醒学生注意统一单位。用千克/米3,h用米。

(2)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强调p与S无关,而压力与S有关系。

7.讨论节后的“想想议议”。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后面的练习题1,3,4。

(2)提倡课下阅读章后的阅读材料:“开发海洋”。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6.实际液体的流动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通过实验探究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器材

多媒体、压强计、自制“可乐瓶”、自制“各个侧面都铺有橡皮膜的立方体”、水、盐水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在游泳池里只要穿上游泳衣就可以尽情嬉戏,到较深海里探险一般要穿上潜水服,而到更深海里去的话则一定要穿上特制的潜水服才行,这是为什么呢?学了今天的课我们就知道原因了。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液体的压强,对液体的压强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二)新课教学

1.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固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力,我们把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压强。液体受不受重力?(受)那么液体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是否有压力有压强? 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体验液体对容器底部力的作用。(学生实验)

现象:倒水前自制“可乐瓶”瓶底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下凸出。结论: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 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将水倒入杯中时,会不会对阻碍其流动的侧壁有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体验液体对容器侧壁力的作用。实验演示:

侧壁开口的塑料圆筒扎上橡皮膜,并向该容器内倒氺. 现象: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学生实验)

将自制“可乐瓶”侧过来观察现象 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结论:液体由于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3.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 实验1.将一端包有橡皮膜的瓶子放入水,会向里凹。结论:液体内部有压强

有橡皮膜的瓶子放入水中,会向上凹,说明液体有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其它方向有没有压强? [演示]

展示“立方体”,并介绍立方体,并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现象:放入水前各侧面橡皮膜是平的,放入水中后立方体任一表面,都向里凹 结论:液体内部有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师:生活还有哪些现象说明液体是有压强的? 生: 思考 作答

感受液体内部压强活动

液体内部有压强己是不容质疑的事实了,那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样的规律? 4.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介绍压强计,(1)作用: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2)构造:一侧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即探头、橡皮管、U形玻璃管(内装着色液体)、刻度板、底座

(3)测量原理: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端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用手轻按橡皮膜,观察高度变化)(4)注意: 压强计可以转动,可以比较水内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

探究一:液体压强与_____的关系

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______关系

结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液体压强与________________关系

结论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_________关系

补充完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1.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相等。

3、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例题与拓展:

题1.解释(从物理走向社会):

(1)水库大坝为什么要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2)深海鱼总是很扁,打捞上岸后为何会鱼死肚破?

题2.先向试管内倒入水,让试管由直立逐渐倾斜。

7.《6.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2、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3、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3、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

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你们有信心吗?

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画在黑板上三个圈)

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4)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2、活动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四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液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不易被压缩。(5)师:第五关是把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3、活动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师:第六关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学生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汇报,抓住“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个问题进行讨论。(4)教师进行评议,办法通行证。

(三)巩固拓展:

1、你们小组都闯过了哪几关?了解了哪些知识?

2、老师还有一关,怎样测量石块的体积?

3、颁发智慧小组证书,祝贺他们闯关成功。

8.实际液体的流动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情景引入

教师叙述几个生活场景。

1.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 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 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二、学生实验、确立研究课题

(一)学生实验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1)。

2. 将一张纸折成∩形(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资源库资源库4.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资源库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 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 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 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

(这个实验也可演示,由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 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 为什么风暴常常会把房子的顶部掀掉?

3. 观察课题引入的三个场景,解释现象。

四、拓展创造

1. 阅读教科书上“飞机的升力”,根据制作的机翼模型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原因。

2. 与飞机的机翼相似,鸟的翅膀上方也呈弧形。由于鸟的翅膀的柔韧性好,它们拍动翅膀时不仅产生升力,而且还会带着鸟儿往前飞。

3. 像机翼、鸟的翅膀的这种形状的应用很多,比如跑车的车头呈流线型,当跑车跑得太快,车会有什么危险?(发飘、不稳)怎样避免这种危险?

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能不能根据机翼的`作用,用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来思考):

在跑车的尾部安装一只倒置的翅膀,弧形朝下,当车速很大时,作用在这只翅膀上的方向向下的压强大,这样可以增强车轮的着地性能。实际上,这种翅膀已被采用,叫气流偏导器。

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1)。

2. 将一张纸折成∩形(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资源库资源库4.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 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 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 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

一、情景引入

教师叙述几个生活场景。

1.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 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 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二、学生实验、确立研究课题

(一)学生实验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1)。

2. 将一张纸折成∩形(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资源库资源库4.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资源库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 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 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 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

(这个实验也可演示,由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 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 为什么风暴常常会把房子的顶部掀掉?

3. 观察课题引入的三个场景,解释现象。

四、拓展创造

1. 阅读教科书上“飞机的升力”,根据制作的机翼模型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原因。

2. 与飞机的机翼相似,鸟的翅膀上方也呈弧形。由于鸟的翅膀的柔韧性好,它们拍动翅膀时不仅产生升力,而且还会带着鸟儿往前飞。

3. 像机翼、鸟的翅膀的这种形状的应用很多,比如跑车的车头呈流线型,当跑车跑得太快,车会有什么危险?(发飘、不稳)怎样避免这种危险?

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能不能根据机翼的作用,用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来思考):

在跑车的尾部安装一只倒置的翅膀,弧形朝下,当车速很大时,作用在这只翅膀上的方向向下的压强大,这样可以增强车轮的着地性能。实际上,这种翅膀已被采用,叫气流偏导器。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9.实际液体的流动教案 篇九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

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10.实际液体的流动教案 篇十

(作者:曹广键)

教学目的

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

2.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读量筒的刻度值. 教具

教师用:投影仪、量筒、量杯.

学生用:量筒、盛有盐水的烧杯、盛有清水的烧杯、细长石块、细线一根、托盘天平、法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书中84页给出了20多种常见的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值,它是前人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在学习了密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板书课题:

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提问: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2.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结合测定石块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加以说明)

设疑:用什么仪器来测定盐水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呢?

解疑: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指出它们都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

板书:1.量筒和量杯

用途:测液体的体积.

教师利用投影片,介绍量筒和量杯刻度线的区别.量筒的内径粗细均匀,简身上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均匀的.量杯的内径粗细不均匀,且上粗下细,所以,杯身上刻度线越靠近杯口间距越小.

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桌上的量筒进行观察:

(l)量筒上刻度的单位;量筒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说明ml是毫升,1毫升=1厘米3)

(2)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不超过最大刻度),观察水面是凹形的还是凸形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明确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板书:使用:(1)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以凹形底部为准.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读三四个值即可)

板书: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看书P83的图7—7.要让学生说出图中Vl,V2,V各是谁的体积.

板书:2.学生实验,测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实验前,教师应强调三点:

(1)实验要按书中设计的步骤进行.

(2)使用天平前应先对天平进行调节.

(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和表2中.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生实验、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

(1)能否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托盘天平.

(2)能否正确地使用量筒.注意纠正读值时的错误.

(3)能否正确地选择数据表中的数值,计算出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完毕,请实验做得较好的两个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数据填入黑板上事先画好的表播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两个实验小组,在实验时测出的石块的质量、体积虽然不同,但算出的密度值基本相同,这恰好能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是相同的.

(2)某位同学想出了测盐水密度的另一种方法: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盐水、再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最后就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请你从实验时所用器材的多少及实验误差大小这两个方面,将这位同学的做法与我们实验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我们的做法有何优点?(可少用一个烧杯,误差小)

(3)讨论书中P8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课学小结:

(二)布置作业

自制一个量筒,制作方法见书P88.

【评析】

在这个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今后做有关液体方面的实验和化学实验是有益的.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教案下一篇:“我爱我班”中队主题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