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成功案例分析

2024-08-14

物联网成功案例分析(精选8篇)

1.物联网成功案例分析 篇一

物联网公司成功的三个条件

智能手机拓宽了个人计算机设备的领域,而物联网正要再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他们将连接一切!不管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物联网(IOT)时代已经到来。

今天,纪源资本(以下简称GGV)发布“中美IOT研究报告”,希望基于在中美两地物联网的投资经验和背景,将这个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和创业者们分享。GGV认为,物联网公司想要成功,必须集三个优点于一身:

1、制作精良的硬件,提供高质量传感器将各项设备的数据收集到一个集成平台上;

2、同时有运营、追踪、分析海量数据并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的高效运作平台;

3、出色的软件能力以及一流的用户体验;只局限在一个国家很难将全球化的视角将使物联网公司能够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跨境商业活动将是现在以及未来的一个明显趋势。重塑虚拟的你

智能手机革命性地拓宽了个人计算机设备的领域,计算机/智能设备无处不在,而且每时每刻都触手可及;而物联网正要再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连接一切,并记录一切和我们日常起居、驾驶、饮食、睡眠和工作等每一个领域相关的设备及其产生的海量数据。不管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IDC、Gartner、Cisco等机构都做过相关的预测,到2020年,至少会有410亿台设备成为物联网的组成部分,而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市场预计将会容纳高达800亿台设备。而这一数字会远远超过我们已知的台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总和,也即将连接并改造我们所已知的。

物联网是软件、硬件和数据结合的一个中心点,将来你拥有的每一件设备,都将实时监测集收集关于你行动和身体状况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日常生活中你的习性、偏好、需求。当这些数据被整合到一起,一个符合你自身简要属性和状态的虚拟人格就可以被描摹出来,从而提前预知你的需求。

通过物联网,用户将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行动以及周围的环境有着更清晰的认知,同时也能够在所需之时采取积极的措施。因此在我们看来,“场景化连接的我”将存在于移动场景或智能家居场景之中。

当物联网时代真正来临的时候,你很可能不再需要对着搜索引擎打出关键词或者对着Siri说出你的指令:人工智能可以毫无障碍地达成这些功能。

你的虚拟人格在你正式开口说出需求之前很可能就向机器发出了你所期望的指令。它们可以在你感觉温度不适之前预先调整恒温器,在纸巾快要用完之前去网上替你下单。我们仍会需要搜索引擎的工作,但一切都会在后台悄无声息地完成。如果我们关于物联网的期待和设想都成为了现实,那么很快谷歌主页的每日涂鸦就会成为你唯一访问它的理由了。Mobile World Live的预测是,到2020年,平均每个人会拥有至少4台与互联网相连接的设备,而在2014年底,人均设备数量还只有1.7台。但这些设备如果仅仅放在储藏室内并无法大展身手。生态系统的威力

我们可以预期的是,同时拥有容纳各种设备的搭载能力以及集成数据并加以分析能力的平台必将成为行业的核心焦点,正如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所起的基础作用。这些物联网平台公司也会成为连接移动支付、商户以及其他各项服务的连接器。

一个开放平台所做的并不仅仅是1+1大于2的加法,因为它所创造的整个物联网生态系统将是远大于各项组成部分和生态系统上下游的总和。

我们认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对于物联网公司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创业家》2015年1月刊曾以“生态化生存”对此进行封面报道)。

能以规模导向的赢家必须在较低成本的方式在大众市场中迅速建立数量足够庞大的忠诚的用户群;在产品方面,体量更大的用户数意味着更多有关设备和用户行为的数据将会使算法不断改进,从而促进更好的用户体验。

作为小米的早期风险投资人,我们也亲眼见证了小米怎样在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以有限的资源搭建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并颠覆了一个传统的行业。小米创始人雷军正是利用其极有效率的互联网思维和运营模式,中国的供应链和产品设计优势,并让精准定位到狂热的米粉群体,而米粉们可以借助性价比极高的小米手机作为控制接口连接到更多的可连接设备,并向亲友大力推荐小米及其生态链公司的产品好处。

小米创始人雷军一直强调小米并不是硬件公司,而是一个连接各项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开放平台。随着小米以及雷军本人牵头设立的顺为基金积极在移动互联网服务领域的投资布局,小米的生态系统迅速地延伸到了智能移动设备以外的多个领域。

随着硬件设备发售数量的逐渐增加,物联网公司在与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的谈判中也会变得更有谈判的筹码和影响力,物联网时代的网络效应和社交时代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我们也看到谷歌在物联网领域希望复制安卓平台的成功的野心,在充分吸取了如何将安卓平台打造成一个集软件开发者和硬件制造者为一体的生态系统之后,期望2014年以32亿美元巨额现金收购的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Nest将会成为物联网时代的连接器。超越设备本身

在过去,机器和硬件对我们而言都是没有生命的,它们发明了某个预先设定好的功能,而在此过程中完全没有考虑过谁是目标用户。如今,可以采集的数据的传感器加上了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我们得以针对不同用户订制个性化的动态档案,每天记录用户运动情况、体温/心率,甚至包括捕捉情绪波动和压力的脑波等身体指标。

我们拥有浓厚兴趣的是那些专注于垂直领域采集数据/内容、提供服务并让用户拥有沉浸式体验的物联网公司,我们频繁投资的投资组合(比如提供运动动态捕捉服务的Zepp,优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Misfit以及小米耳机的生产商加一联创)为我们提供了审视这一领域的全新视角:仅仅依靠销售硬件是不可能创造过亿美元收入的,创造过亿美元的收入还要通过吸引一个对产品狂人的粉丝群体,并围绕服务和内容搭建商业化模式。这就是这一领域的不断上演的“赢家模式”。打破国界的疆域

物联网的产业链条跨越中美科技市场,横跨中美两国是GGV一直以来的投资核心,而我们认为物联网公司想要成功,必须集三个优点于一身:

1、制作精良的硬件,提供高质量传感器将各项设备的数据收集到一个集成平台上;

2、同时有运营、追踪、分析海量数据并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的高效运作平台;

3、出色的软件能力以及一流的用户体验;只局限在一个国家很难将全球化的视角将使物联网公司能够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跨境商业活动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个明显趋势之一,GGV也一直致力于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帮助portfolio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寻找人才、供应商,寻求各种商业合作机会,打造一直打破国籍界限的管理团队,从而在无国界的互联网市场上追逐更多的机会。例如由GGV参与B轮投资的可穿戴设备和体感硬件公司Zepp,以及刚刚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的智能空中机器人厂商亿航,都在硅谷和中国设立了双总部,因为他们开始意识到两个市场同等重要,都不可或缺。

美国有足够庞大的高端消费者群体,同时也有经验丰富的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而中国则在生产线和供应链方面占有很大优越性,同时在工程制造领域也有广阔的资源,逐渐成熟的消费者群体也是巨大的吸引力。

我们期待未来的物联网及其他科技公司并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的定义,而是从真正意义上拥抱一个全球化的市场。物联网的未来

我们判断第一波物联网的创新,将会发生在人体数据采集方面。我们投资组合中包括捕捉人体挥动高尔夫球杆动作的Zepp,捕捉日常活动的Misfit,以及各类健康监控产品,也包括应用于宠物的传感器Petkit。

第二波浪潮将会围绕人与硬件/机器的互动展开,这将带动VR和AR的兴起。我们投资的亿航目标是将无人飞机带入到大众级市场,在运输领域,电动汽车会拥有定制型座椅以及可视化的表盘仪等。我们也投资了定位追踪装置Tile,移动充电设备紫米等。最后交通运输将成为下一个被物联网改变的领域,我的个人梦想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肩背式喷气机。智能家居的场景全部发生在家中,无论是他们的电视、娱乐设施或者环境设施如空气净化器。这些生态系统是分散、高度无关的,一般是围绕着那些和环境浑然一体却发挥着独特功能的家庭电器,如空调、冰箱和热水器等。

对于GGV而言,还有一个有趣的领域将会是家庭机器人,产品可能会起步于一些较为基础的功能,如打扫卫生,拥有耳朵和眼睛的安保机器人、保姆机器人或者照看宠物的机器人。激活智能家居这一市场需要一些耐心,甚至需要一位强大的精神领袖来制定通信标准,巨人们正争先恐后地入场,从思科,英特尔到小米……对一个新手而言,这不是一个容易开拓的市场。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尽可能和巨头合作,专注于生产正确的产品。例如智能路由器、空气净化器如智米等。

GGV在物联网领域的投资也横跨了在中美两地的七家公司,portfolio包括记录联网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并防止遗失的追踪器Tile, 设计优雅的可穿戴及智能家居厂商Misfit,记录宠物的行为数据并进行跟踪分析的可穿戴硬件Petkit养宠助手,追踪和分析人体运动轨迹的智能设备Zepp,将飞行体验带给普罗大众的无人飞机制造商亿航等。

另外在GGV投资的小米的生态体系内,设计了小米活塞耳机的加一联创和位于南京的生产移动电源的紫米科技也都是小米参股的企业。GGV在过去一年半中在物联网领域投入的资金达到4800万美金。

2.物联网成功案例分析 篇二

近日, 爱立信中国研发团队开发出一套创新的智能停车系统, 可以帮助安装了该系统的停车场实时向用户推送车位信息。由于利用了NB-Io T (窄带物联网) 技术, 该系统验证了新技术在传统无线信号无法覆盖的地下空间实时发送数据的能力, 助力解决用户在大型地下停车场寻找车位的苦恼。

在2016年4月底爱立信于北京举行的技术创新周活动期间, 500多位来自ICT行业主管部门、运营商、学术机构、研究机构及行业合作伙伴的参观者们亲自体验了该解决方案的现场演示。虽然目前该系统尚处于概念验证阶段, 但在演示中, 所有数据均通过真实的测试设备传输。一旦NB-Io T实现标准化并推出NB-Io T芯片, 该解决方案即可实现商用部署。

3.物联网成功案例分析 篇三

完善二维码应用,为图书防盗、防窜创造价值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卢卫东在致辞中强调:

“互联网+”战略已被列为国家战略之一,基于消费品的防伪溯源需求将越来越强烈,而二维码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是实现一物一码最直接的载体。作为消费品企业,对于介入互联网,与庞大的消费市场群体产生良好的有机互联,带动新产品运营和现有产品的业绩提升,二维码都可以发挥有效的媒介作用。

针对二维码赋码市场,方正电子除了重点发展喷墨印刷和可变数据管理控制系统外,近两年启动了基于二维码的图书防盗防窜物联网平台的整体软件系统设计和规划,通过不断完善二维码的应用,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为用户在图书防伪溯源、防窜货方面提供更大的市场价值。

打造全新开放式平台,实现生产信息、物流信息全程可追溯

北京方正印捷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刘苏阳作了《一书一码 助力出版行业防窜货》主题报告,指出了目前国内出版发行单位面临的四大难题:

①图书防伪成本高,效果差:传统防伪方式成本高昂,鉴别门槛高,但仍容易被造假者仿造,学生短时间内难以辨别真伪。

②图书窜货行为难遏制:产品跨区域销售,容易发生窜货现象,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最终使得客户对品牌失去信任。

③图书实时流通信息难查询:图书出库之后,很难查到每本书的流通情况,传统的盘点终端市场销售和库存手段既费事又费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判断时机。

④与消费者“失联”:我的书卖给了谁?消费群体是什么?怎么增加消费者黏性?如何实现精准营销?

方正电子致力于打造一个行业内全新的开放式平台,实现每本图书的生产信息,物流信息全程可追溯,让出版、印刷、发行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参与其中,公开透明,人人可监督,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增加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将产品介绍和优惠活动快速准确地传递到感兴趣的读者手中。

一书一码,让图书发行更加高效、快捷、安全

北京五洲时代天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李传永在演讲中表示:

盗版和窜货是图书市场的一大顽疾,受利益驱使,少数经销商和零售店采取跨地区销售,扰乱了市场,侵害了守法经营商户的利益,也直接损害了出版社和发行单位的利益。

作为一家多年从事文化教育和图书策划、出版、发行的企业,北京五洲时代天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直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理念,成功引入方正图书防盗防窜物联网平台,现在已经生产300多个图书品种,每一本图书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能够查询到每一本图书的发货路径,既做到了防窜货又做到了防盗版,让复杂的图书发行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安全!

探索新生态下的印企突围之道

肥城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鹏也发表了对市场的看法:

盗版、窜货一直伴随着国内图书市场,特别是较为畅销的工具书、畅销书,更是成为盗版的重灾区,消费者难以辩别真伪,也给出版社带来了巨大损失。另外,教辅类图书的跨区域销售,造成价格混乱,这不但扰乱了经营秩序,还直接影响了发行渠道的销售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市场的控制。

根据图书市场的特点及客户的需求,依靠方正电子出版、印刷领域深厚的技术沉淀和行业经验,山东肥城新华印刷有限公司成功实施“可变二维码的印刷”和“二维码数据的快速采集”,达到了设计预期,获得可观效果,也为新生态下的印企提供了突围之道。

喷墨技术持续推动出版行业创新转型

北京方正印捷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推广总监罗运峰在演讲中提到:

方正电子喷墨技术12年厚积薄发,在药监码赋码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后,目前又针对图书行业防盗防窜的的需求,成功推出了一书一码应用,促进了出版行业的“互联网+”新应用。同时,经过不懈努力,方正轮转喷墨技术和产品一直在积极推动出版行业向按需出版转型升级:

①推动传统库存模式变革,通过多品种小批量、数字资源库存、批次加印的喷墨数字印刷达到降库存,减坏账,给出版社和印刷厂带来经济效益。

②推动断版图书复活,通过长尾图书POD让断版图书继续创造经济价值,同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③推动传统发行模式变革,通过网络云平台技术结合POD技术,实现异地网络分发、本地按需印刷物流,大大降低发行和物流成本,提高发行时效。

④推动形成新的图书产业链合作模式,形成跨出版机构、跨区域、跨书刊厂合作,提高纸介图书产业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降低产业链的运营成本,积极应对网络阅读和移动阅读的带来的挑战。

方正轮转喷墨技术已经在全国领先的新华书刊厂和政府文印机构实现了第一阶段的成功布局,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下一步,方正喷墨将不断推出更优质的系列型号,携手广大用户,加速推进喷墨技术在全球书刊POD市场的应用。

互动Q&A

精彩的演讲之后,嘉宾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细致地交流,并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参观学习

会议结束后,与会嘉宾一行来到方正电子参观了国家级喷墨实验室和最大的中文字库产品——方正字库。

4.物联网分析报告 篇四

组员:黄莹洁(09006231)

董清华(09006232)

解淼(09006233)

薛颖(09006234)

仝帆(09006132)

施涛(09006135)

陆辉(09006134)

目 录

1、物联网的历史

2、物联网的概念及分类

3、物联网的架构

4、物联网的实现技术

5、物联网的应用

6、物联网发展的制约

7、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战略

物联网的发展历史1、1990年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2、1999年 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提出了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3、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4、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也延伸到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5、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6、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2009年2月24日2009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物联网的概念及分类

一、欧盟提出的概念

基于一定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的、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全球网络设施,在物联网内物理和虚拟的“物品”具有身份、物理属性、拟人化属性等特征,它们能够通过一个综合的信息网络来连接,是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

二、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三、物联网的分类

1.私有物联网(Private IoT): 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 2.公有物联网(Public IoT):基于互联网(Internet)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

3.社区物联网(Community IoT):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 4.混合物联网(Hybrid IoT):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

物联网的架构

 感知层

 RFID、二维码、摄像头、传感器技术  传感器网络技术、蓝牙技术、ZigBee

 传输层

 2G/3G移动网络、互联网、广电网络、专网  应用层

 数据挖掘、云计算、特定应用服务

物联网的实现技术

 RFID(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的意义

通过RFID,可以对任何物品附加并读取对用户有用的属性,为物品与物品相连接提供了信息基础。

 传感器

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物理信息具有感受与检出功能,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有用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传感器的意义

利用传感器可以进行物理环境信息的采集和转化,是实现计算机感知现实世界的基础。

 中间件

一类连接软件组件和应用的计算机软件

它包括一组服务,以便于运行在一台或多台机器上的多个应用软件通过网络进行交互。

位于操作系统之上,应用程序之下。中间件的位置

物联网的集成服务器端

感知层、传输层的嵌入式设备中 物联网 人体

 感知层  人的四肢  传输层  人的身体  应用层  人的大脑

 中间件  人的中枢神经

 云计算

IT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或者服务。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使得企业能够按照应用需求使用有限资源,从而充分利用资源、大幅提高整体计算能力。云计算的意义 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 成本低廉

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应用案例

一: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

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会也与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二: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三:智能交通系统(ITS)

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四: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在苏州投用

我国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2010年6月18日在苏州科技城投用,该中心将为高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高铁物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投资规模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以往购票、检票的单调方式,将在这里升级为人性化、多样化的新体验。刷卡购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等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让旅客可以摆脱拥挤的车站购票;与地铁类似的检票方式,则可实现持有不同票据旅客的快速通行。

清华易程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为应对中国巨大的铁路客运量,该中心研发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票务系统,每年可处理30亿人次,而目前全球在用系统的最大极限是5亿人次。

五:国家电网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

2011年1月3日,国家电网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无锡市惠山区西泾变电站日前投入运行,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测控网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和巡检”。西泾变电站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测控网络,将传统意义上的变电设备“活化”,实现自我感知、判别和决策,从而完成自动控制。完全达到了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前期预想,设计和建设水平全国领先。

六、首家手机物联网落户 广州将移动终端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让消费者可以与商家进行便捷的互动交流,随时随地体验品牌品质,传播分享信息,实现互联网向物联网的从容过度,缔造出一种全新的零接触、高透明、无风险的市场模式。手机物联网购物其实就是闪购。广州闪购通过手机扫描条形码、二维码等方式,可以进行购物、比价、鉴别产品等功能。

物联网发展的制约

 需要解决目前IPv4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

 需要有稳定、快速和安全程度较高的通信传输网络  需要快速处理超大规模数据能力的云计算平台  需要制定相关的协议标准  需要完善相关技术  需要推出成熟的产品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战略

1、引导政府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在《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明确要求,“率先发展‘物联网’,推进基础通信网、应用网和射频感应网的融合。”可见,推进建设物联网的政策时机是成熟的,各公司可积极响应政府需求,以无线城市建设为载体,推动政府将大政策细化为有利于我司的具体政策,利用政府的力量实现与社会各方的合作。

2、搭建基础平台

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将成为无线城市的核心。

3、推进产业链合作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物联网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已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已广泛存在。若要加快物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产业化进程,应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充分联动和跨专业的联动。

4、加快应用整合与推广

5.物联网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篇五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主任 邱善勤

物联网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智能网络,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是后危机时代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纷纷将物联网产业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其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201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各地方政府积极开展物联网规划和建设,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的高度重视,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产业发展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的,需要经历过一定的发展阶段才会不断走向成熟。揠苗助长和放任自流都不利于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因此正确、客观分析物联网产业发展阶段、掌握物联网发展规律,明确各阶段的重点任务,对促进其循序渐进、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自然发展阶段、生态意识阶段和生态系统阶段。

(一)自然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至2009年)

在自然发展阶段,物联网在实验室开始萌芽,并从出于科研目的的研究实验阶段起步,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扩大应用范围,演进到了小规模产业化和应用阶段。物联网的一些相关技术标准、网络基础、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http://

产业和应用已经开始自然发展起来。该时期感知能力还比较弱,只是基于现有网络实现一些小规模的应用。该阶段特征是自发、无意识、零散、不成体系、规模小。

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已有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始在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相关领域进行科研及产业化攻关,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RFID和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了小规模的应用和产业化。一些标准工作组零散地分布在各个行业领域,进行物联网相关标准工作,并取得初步进展,RFID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传感网标准工作开始启动。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取得一定话语权。

在网络基础方面,由于该阶段物联网应用较零散、不成体系,并未形成规模发展的态势,而且网络仅仅作为业务管道使用,因此现有网络的剩余能力完全可以支持物联网业务,还不需要对网络进行改造,网络处于混同承载阶段。

在产业发展方面,正处于初创阶段。一是初步形成传感器与RFID等感知器件、网络设备及终端等物联网制造业,以及通信网络服务、软件与集成服务、应用服务等物联网服务业,但产业链还不完善,传感器及芯片、中间件应用开发及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多为国外主导。二是产业规模还不大,仅在部分设备制造业领域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如2009年RFID产业规模达到85亿人民币,传感器产业规模接近600亿人民币。物联网相关服务产业刚起步,尚未成规模,电信运营商开始着手规划M2M应用,初期主要扮演数据通道的角色。

在应用服务方面,随着无线传感网、RFID等相关技术发展,物联网应用在第二代身份证、奥运门票、物流通关等领域开始出现。在该阶段,应用需求较小,因此应用主要局限于政府、军方等领域,应用范围较小,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消费市场。

(二)生态意识阶段(2009年至2015年)

在生态意识阶段,我国明确提出着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国家及地方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培育物联网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将吸引更多的科研院所、企业、组织机构积极参与进来,带动技术和产业加速发展,从而带来业务和应用种类的增加,物联网应用逐渐开始走进公众生活。在这种有意识地推动下,物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将广泛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通过信息有限感知和有限传送实现更大范围特定领域的应用。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政府驱动、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应用项目和技术标准工作加速推进、规模快速扩大、行业性和区域性明显。

在技术标准方面,政府有意识地扶持重点技术研发,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将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实现大批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和大规模发展,将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物联网安全不再是简单的防护系统能够保障的,安全技术将成为关注焦点。该阶段开始出现统一的物联网标准组织,整合资源,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地开展物联网技术标准研究,初步建立起较完备的物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并易于在国际上没有完全被注册和标准化的领域取得先机。

在网络基础方面,由于物联网的接入终端和业务量不断增多,网络末端将增加把物体接入到网络的能力。同时,现有网络能力不足以满足物联网业务发展需求,要通过网络改造优化和增强现有网络。网络逐渐从混同承载阶段过渡到区别承载阶段,能够通过对通信设备的辨别,根据物联网数据传输特征,区别处理来自人与人的传统通信和来自物联网的数据通信。该阶段以移动通信网为主,只能实现信息有限传送。

在产业发展方面,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该阶段将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并在更多领域形成较大规模。在政府驱动下,物联网相关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等传统产业都将实现产业规模的加速扩张。同时,也将催生出新的物联网产业链环节,如独立的物联网服务提供商开始出现。该阶段将培育出更多本土龙头企业,逐渐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

在应用服务方面,政府推动的应用示范工程是主要驱动力。物联网应用主要在城市管理、市政管理、交通、社区、环保、安全生产监管、电网、物流、零售、农业、医疗等公共管理与服务和行业应用领域推广。基于消费领域的市场需求将逐渐出现,但市场增量需求仍旧缺乏,客户认知度不高,商业模式只是初步形成。将通信能力植入机器、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网络化的M2M应用与服务该阶段物联网的普遍应用形式。该阶段应用以垂直型的行业应用为主,各行业分别部署自己的应用系统。各地政府在各自区域内部署物联网应用,各区域间尚未形成互联互通。该阶段物联网行业性和区域性十分明显。

生态意识阶段,我国物联网市场空间释放要循序渐进,不能过渡,因为从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角度讲有些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还要等待突破,本土企业承接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

(三)生态系统阶段(2015年以后)

在生态系统阶段,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业相对成熟,物联网应用开始融入公众生产生活,从而使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市场空间更为巨大。广阔的市场成为该阶段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吸引更多商业机构踏入物联网世界,挖掘物联网巨大潜力,商业化将为物联网带来新的飞跃。该阶段将通过信息全面透彻的感知和多种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自由传送,逐步实现半智能化及全智能化,形成跨行业、跨区域高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实现融合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最终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物联网技术、标准、应用、产业化方面将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向海外市场开拓,国际化趋势明显。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市场驱动、企业主体、体系完善(包括产业体系、标准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创新体系)、规模庞大、高度融合、商业模式成熟、业务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阔、国际化明显。

在技术标准方面,技术研发走向成熟,我国将掌握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感知、传输、处理和应用等相关技术不再是严重瓶颈。但随着物体大规模联网走向智能化,信息安全技术成为更大难点。正如Web2.0带给互联网新的革命,该阶段技术演进可能给物联网带来新的飞跃。同时,我国在该时期将建立起完善的标准体系,并在某些优势领域的国际标准工作中取得一定主导地位。

在网络基础方面,随着物联网应用规模扩大,庞大的物联网接入终端和业务量需要能够融合、协同和互操作的网络,并需要独立的网络通道实现可靠传输,以保证物联网业务不影响现有的通信业务。因此,网络资源将高度协同和融合,并从区别承载阶段过渡到独立承载阶段。未来异构网络是多种接入技术并存、协同工作、支持多种移动性的可信任有保障的全IP融合网络,将形成无所不在的综合通信系统,从而实现信息的更自由传送。

在产业发展方面,物联网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走向成熟,产业规模达到十万亿级,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物联网运营环节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物联网服务提供商,专门为客户提供物联网网络连接、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测试认证等服务。该阶段将涌现出更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他们通过资本运作、并

购等方式实现更大规模的扩张,在国际上取得竞争地位。

在应用服务方面,随着技术成熟让受限范围缩小,物联网应用极大丰富,行业和消费市场成为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形成公众应用为主、垂直型行业应用和水平型跨行业应用并存的发展态势。公众领域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成为物联网应用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客户认知度大幅提高,带动标准化产品增多、成熟商业模式形成和市场规模扩大。为了给物联网应用提供统一支撑,在网络层上将建立起具有通用能力、共用平台的业务控制层,共性能力能够以比较好的容易使用方式封装,并实现行业系统间的开放和协作,从而形成各区域、各行业、各领域高度融合的生态系统,提供将感知、通信、处理能力植入物体,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特征,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应用。

6.物联网成功案例分析 篇六

上课7.8节班级13603

题目: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其

发展对策分析

姓名:XXXX学号:1040210200班级:10机制()系别:机电工程系指导老师:范荣华

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物联网即传感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目前该产业还处于简单应用阶段,对于该产业的具体规划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都未明晰,本文在对物联网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和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及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物联网现状对策路径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与互联网相对,但不同于互联网,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用于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首先,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次,物联网的用户端基于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李一等,2010)。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物联网即传感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自2008年初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下滑,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均出现了负增长,而物联网被看作是重振经济增长的利器。在这样的背景下,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对于我国扭转长期锁定在产业链低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发展新兴产业,走产业高端化道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物联网发展概述

1995年,比尔•盖茨就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此后在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4年,物联网因其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即时交流.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热门技术。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也拉开了物联网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序幕(侯赞慧等,2010)。

清华大学教授李星表示:现在的互联网是人和人之间的通讯,物联网包括人和机器的通讯,机器和机器的通讯,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等。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解释说:“物联网时代的冰箱、彩电等家电产品,都可以用手机控制。例如在家电上安装传感器。就可以用手机通过网络进行操控”。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表示,3G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尤其是物联网时代,3G将促进物联网有效发挥无缝通信的巨大威力。相辅相成的是,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传输。这也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巨大蓝海。

物联网是未来4G业务可选择的商业模式。物联网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应用,因为物联网突出表现为每一个物体都可通信、可寻址、可控制,并且未来任何物体都可实现上网,移动互联网将随处可见。与此同时,物物通信还会包涵大量数据业务,而未来4G的高带宽正好有了“用武之地”。也就是说,物联网会对数据业务有较大需求,也许会成为未来4G业务可选择的商业模式。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寄希望于物联网是金融危机的解决之道,刺激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一)美国“智慧的地球”

2008年年底,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建议将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

行各业之中,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

(二)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了“物联网行动计划”,实现将各种物品如书籍、汽车等连接到网络中,确保欧洲在构建新型的互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欧盟认为,此项行动计划将会帮助欧洲在互联网的变革中获益,同时也提出了未来会面临的问题,如隐私问题、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的数据保护问题。

(三)日本“i-Japan计划”

2009年8月日本继“e-Japan”、“u-Japan”之后提出了更新版本的国家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2015”,其要点是大力发展电子政府和电子地方自治体,推动医疗、健康和教育的电子化。政府希望通过执行“i-Japan”战略,开拓支持日本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大力发展以绿色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环境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重大项目。

(四)中国“感知中国”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分别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目前处于世界前列,并拥有多项专利。据工信部透露,到目前为止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在这个全新产业未来发展中,我国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在传感领域目前走在世界前列,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尽管如此,今后仍需加大对物联网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要极力避免当初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不得不付出的巨大代价。

2009年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上海已经制定了国内第一个物联网应用地方标准,即首个轨道交通防恐系统。在轨道交通里,警察牵条警犬来闻嗅,这是一种有形的防范;但如果通过无所不在的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危化品等险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将大大提高轨道交通安全防范水平。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及路径分析

(一)完善政府政策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本文认为应该由政府的相关部门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协同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组织专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搭建各类物联网企业技术中心、相关研究机构和一些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创新、共享和交流平台,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优化创新资源;积极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的以物联网产业化应用培育和推广为主要职能的服务机构,推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

(二)注重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加大专项投入,积极推进物联网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抓紧编制物联网创新产业园发展规划,推动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出台各种物联网专项优惠政策措施,以吸引国内外物联网核心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以产业战略联盟为载体,通过市场化的合作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开展协作分工,形成产业链协作体系,进一步推动科技孵化器建设。

(三)加大产业联盟力度,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当今世界,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服务,三流企业卖产品。谁掌握产业标准,就可能掌握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要紧紧抓住标准的制定和采用的契机,尽快建立以现有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政府的统筹协调为依托,联合运营商、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基于共同标准和制度的产业共同体,推进产业技术联盟、产业化联盟等联盟建设,实现从企业内部创新走向外部联合创新。

(四)搭建推广平台,推动技术应用和市场化发展

通过承办高级别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博览会,打造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展示窗口和交易平台;搭建相关技术和产品供需交流机制,增进政府各部门与相关物联网企业的信息对接,引导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推进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

(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

国内物联网发展面临三大瓶颈:一是国内RFID产业仍然以低频为主,在RFID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产业化难题尚待破解;二是国内传感器产业化水平较低,高端产品被国外厂商垄断;三是实现物物互联数据计算量庞大,需要算法革命来支撑。要想在抢占技术制高点,就必需要统筹组织科研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集中优势力量,安排专项经费,大力开展重点课题攻关,在掌控物联网核心技术获取先发优势上下功夫。

(六)培养和引进核心人才,强化智力支撑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再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政策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与国外物联网领域知名院校和研究人员联合攻关,提升整合全球技术创新资源能力。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物联网产业前景诱人,但是相关核心技术还有待攻关,大量应用还需时日,目前不能操之过急。物联网的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需要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配套扶持措施,以引导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进行相关核心技术攻关和促进物联网产业的技术推广和市场化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一,陈火峰.关于物联网的研究思考.价值工程,2010(8)

2.邵威,李莉.感知中国—我国物联网发展路径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3.侯赞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现代管理科学,2010(2)

4.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电信科学,2010(4)

5.甘志祥.物联网发展中问题的初析.中国科技信息,2010(5)

6.杨大春.无锡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竞争优势及战略选择.江南论坛,2009(11)

7.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8.兰建平.关于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杭州科技,2010(1)

7.物联网建设相关思考与分析 篇七

我们可以理解物联网是一个物与物之间相连的互联网。其只要是依靠RFID、传感网、M2M平台、两化融合这些关键技术领域作为支撑。以求用户得到更高品质体验的一项技术。

在企业管理中, 其可以更方便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工作中的全局信息。实现智能化工作与管理。且更易于差错和记录相关档案。

物联网更可以大量用于日常生活中, 其可以起到防止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避免日常生活重的一些不安定因素。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延伸与拓展。需要更多的网络传递速度。

物联网的构成

1、RFID

RFID是作为传感器的存在。可可以简单的比喻成人的“双眼”。用于实事观察想要观察的物品的状态、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RFID目前还存在以下几项发展问题。

⑴超高频技术不完善, 制约应用发展。

⑵超高频标准不统一, 制约产业发展。

⑶超高频成本瓶颈, 制约市场发展。

结论:RFID超高频领域还需要重点发展。

2、传感网

通过感知识别技术, 让物品“开口说话、发布信息”, 是融合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重要一环, 是物联网区别于其他网络的最独特的部分。在《物联网导论》一书中, 传感网所感知的数据是物联网海量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且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 传感网的飞速发展对于物联网领域的进步, 实现物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计算机应用中, 传感网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到目前为止, 计算机处理大多是数字信号, 于是就需要将传感器送来的模拟信号经过A/D转换转换成数字信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 虽然模数转换已经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依然还没有完善。

结论:传感网使得用户可以得到更多想要的信息。这是物联网质量的重要保障。

传感网目前在硬件方面需要加强建设。

3、M2M平台

M2M (Machine to Machine) 是通过移动通讯对设备进行有效控制, 从而将商务的边界大幅度扩展或创造出较传统方式更高效率的经营方式亦或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全新服务。M2M以设备通讯控制为核心,

物联网的提出使得该技术能有更好的拓展空间。此平台可以看作是物联网的“传输神经”。

该平台的提出将是物联网得以考虑和实施的契机。

4、两化融合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其作用将会使得企业管理上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损失。获取更高效、快捷的发展。

物联网理念把IT技术融合到控制系统中, 实现“高效、安全、绿色、节能、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广义上说, 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 都可以被认为是物联网产物。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型工业化逐步发展。因此, 物联网的发展会直接关系到新型工业的效率和节约的成本及劳动力。

我国发展物联网的优势

1.我国物联网发展早期就进行过相关研究, 研发水平应当处于世界前列;

2.传感网在我国发展状况良好, 成为标准主导国之一, 有许多的专利项目;

3.我国有实力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

4.拥有着丰富宽带资源。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5.当然作为“脑”的嵌入式系统技术的成熟也是作为一个我国有利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标志。

下面是一些举例:

⑴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

上海世博会也与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签下订单, 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评价:物联网已经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了一定影响。能有效的维护社会社会次序等问题。

⑵首家手机物联网落户广州

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物联网随时随地体验品牌品质, 以创建一种全新的零接触、无风险的市场模式。

现在几乎所有智能机都具备了通过手机扫描条形码、二维码等方式, 可以进行购物、比价等功能。

移动终端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 智能手机和电子商务的结合将大大的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评价:这种方式可以使买菜更加简单。消费者能知道商家手中的商品的状态。甚至能直接知道产品的质量及其他人对产品使用后的评价及好评率。比如一个南瓜, 你能知道这个南瓜的湿度和水份以及品质的优劣。

⑶与门禁系统的结合

一个完整的门禁系统由读卡器、控制器、电锁、出门开关、门磁、电源、处理中心这八个模块组成,

而无线物网通过非常简单的信息将此设备简化到了极致:没错, 我们只要给一把→电池供电的锁具, 除了门上面需要装锁以外。我们是不会见到门的自周有任何的辅助设备。不仅仅缩短了施工周期, 还能降低成本,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设备反而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点评:这个例子展现出了物联网的发展可以节约的工作成本及简化的操作。这是初尝物联网的果实。

⑷与TD结合

物联网需要强大的宽带和TD网络, 物联网的出现不仅仅将会考验网络的发展。也是确保TD成功的重大契机。TD-SCDMA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是中国移动宽带无线通信网络, 因此, 在物联网出现的当今, 增强型数据业务成为了物联网发展最迫切的业务之一。反之, 物联网也能充分发挥出TD网络的优势, 因此这两者在现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中国移动的发展思路是完善现有网络, 发挥TD优势, 积极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与TD网络融合, 构建适于物联网应用的GPRS/TD/WSN (无线传感器网络) 融合网络, 大力发展适于TD网络承载的物联网业务, 提升TD的核心竞争力, 给物联网的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撑、

点评:作为TD制式发展大国可以有效的利用这点大力发展物联网。这将开拓我国新的市场。

中国移动将会有较强的机会先尝到物联网的果实。

⑸与指挥中心的结合

物联网在指挥中心已得到很好的应用, 网连网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窗帘、灯光、摄像头、DVD、电视机、电视机顶盒、电视电话会议;也可以调度马路上的摄像头图像到指挥中心, 同时也可以控制摄像头的转动。网连网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3G网络进行控制, 可以多个指挥中心分级控制, 也可以连网控制。还可以显示机房温度湿度, 可以远程控制需要控制的各种设备开关电源。

在运用上能加大对产品的监控力度及控制力度。这使得监控及控制方法来的更为简单。甚至实现自动化管理。

8.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舆情分析 篇八

关键词: 物联网 创新 变革

中图分类号: TN9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36-03

2009年,物联网、医改、新农保成为我国社会舆情的三大热门词汇。2009年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这表明,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未来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国内一些省市已经开始研究和发展物联网相关产业,希望借此抢占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1 关于物联网

被称为继计算机与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物联网。它真正步入人们视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的一次圆桌会议上,将“物联网”和“新能源”列为新一届政府振兴美国经济的两大武器。

1.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其最初的含义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技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网络。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这一“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平台;第二,原有的互联网通过传感技术将用户端直接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严格而言,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不管是美国抛出的“智慧地球”,还是中国提出的“感知中国”,实际上都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目标。

1.2 关于物联网的不同解读

物联网是利用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建立起来的,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一体化的全新技术领域。早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2009年2月,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1.3 物联网带来的创新与变革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IT技术服务于数字化虚拟社会经济形态的传统思维,依靠传感技术使IT技术直接服务于现实的实体社会经济。而我们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关于这一点,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认为,物联网将带来三大变革。一是价值观的变革,物联网的出现使人类从资源的消耗者变为资源的守护者;二是生态观的变革,物联网使世界主角发生了变化,人类变为“少数派”;三是时空观的变革,物联网使社会模式由以人为中心变为多元中心(物-物,物-人,人-物)。

1.4 物联网应用被广泛看好

2009年11月16日开幕的第十一届高交会上,不少企业最新应用的物联网业务让人眼前一亮:农场养殖的每一头猪有多重、健康如何、在哪家超市销售,卫生部门都了如指掌。坐飞机出行、看电影、购物优惠打折,刷一下手机或依靠发至手机上的电子条码就能实现。参会专家认为,最快只需3-5年时间,物联网将全面进入衣食住行领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冰箱、电视等家电产品,都可以用手机控制。

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家里煤气泄漏或空调没关户主马上就能接到通知;衣服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台风来袭时,港口系统自动通知渔船返航,迅速关闭港口……这些并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已成为实验室的研发成果。

2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物联网有望成为全球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和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国的“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物联网的世界话语权。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该院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在传感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孙彬,经济参考报,2009-11-04)。业内专家表示,掌握物联网的世界话语权,不仅体现在技术领先,更在于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这使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迎头赶上甚至占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成为可能。

国家工信部明确提出加快物联网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2009年11月20日在全国装备工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上表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占领经济科技制高点。加快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三网融合。提早谋划传感网、物联网的发展,突破关键技术,开展应用示范。加强TD-SCDMA与传感网的密切结合,推进传感网与通信网融合发展。

2.2 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全国各地迅速升温

(1)物联网热浪在中国会迅速壮大。

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2)江苏无锡建设物联网产业创新基地。

无锡自2007年开始发展物联网产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院。短短两年,该产业已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正悄然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2009年11月7日,总投资超过2.76亿元的11个物联网项目在无锡成功签约,项目研发领域覆盖传感网智能技术研发、传感网络应用研究、传感网络系统集成等物联网产业多个前沿领域。此举意味着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感知中国”无锡示范区成功起航,标志着中国在物联网研发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上海物联网发展跟不上“四个中心”建设步伐。

上海联通总经理蔡全根认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每个中心都需要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来完成信息流的传递,上海物联网发展需要由政府进行顶级规划,有统一的框架和发展思路后产业链企业才好具体执行推进。上海发展物联网应该向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学习,上述这些地方在信息化普及和互联网推进上都有个顶级设计,然后产业链才好推动。

(4)浙江杭州物联网经济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杭州的物联网起步较早。2004年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就开始研究作为物联网核心之一的无线传感网技术。目前,杭州的无线传感网技术研究开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射频识别(RFID)等相关技术形成和应用已有广泛基础。杭州市市长蔡奇认为,“为什么关注物联网?因为杭州要打造天堂硅谷,构建3+1产业体系,物联网就是一个要盯住的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

(5)广东省物联网产业基础好,物联网应用占全国六成。

广东的‘物联网’发展较早,因为产业基础好,早在两三年前广东就开始规划下一代互联网。广东省信产厅信息化推进处袁国清处长认为,“目前‘物联网’的应用主要是RFID、GPS等,广东在这方面的应用已经占到了6成,粤港合作和物流信息化是广东在‘物联网’产业中的独特优势”。

(6)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开始起步。

2008年年底,由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省内多家企业共同合作申请的“基于RFID技术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研发与示范”项目被科技部列入“十一五”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山东省成立的RFID产业联盟已很好的发挥作用,山东省的特种设备领域的物联网雏形已经显现,食品安全等领域将逐步应用物联网技术。目前,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对26万余只气瓶实现了RFID信息管理,“山东省电梯维保电子监管系统”也正在济南、烟台、青岛、潍坊、淄博等11个城市推广应用。

2.3 三大电信运营商谈我国物联网发展优势

中移动总裁王建宙日前表示,“物联网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现实、可用的环境。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推动其商业化发展。”物联网必须要与3G结合,3G网络是物联网信息传送的有效平台,物联网将成为中移动未来发展重点。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2009年亚洲移动通信大会(11月18日-19日)上表示,3G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尤其是物联网时代,3G将促进物联网有效发挥无缝通信的巨大威力。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传播,这也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巨大蓝海。

(1)中国移动拥有网络规模与覆盖范围全球第一的移动通信网络。

这是发展物联网的基础条件。另外,中国移动在M2M(Machine to machine)领域已形成一整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解决方案和相关产品。通过与各行业的广泛合作,目前M2M终端数已达到300万,年均增长超过80%。中国移动拥有的TD-SCDMA网络上下行时隙可以灵活配置,正好适应了物联网需要大量上行带宽的需要,具备支撑物联网正常运行的“先天优势”。

(2)中国电信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带宽资源。

2009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披露:2009年6月中国网络国际出口带宽达到747541.4Mbps,半年增长16.8%。其中,中国电信为416778Mbps,占55.75%%;中国联通为295136Mbps;中国移动为9932Mbps。另外,基于历史原因,中国电信还拥有丰富的固网资源,也是目前互联网业务的主要承载者,这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无法比拟的优势。除此之外,中国电信获得了3G移动牌照,加强了C网与固网的融合,为发展物联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联通发展物联网的优势在于其WCDMA的技术优势。

中国联通手握移动、固网两大牌照,从技术上来看,WCDMA的数据上下行速率分别是5.76Mbps/和14.4Mbps,而TD-CDMA的则分别是384kbps/2.8Mbps,CDMA2000则为1.8Mbps/3.1Mbps。WCDMA的这个很明显的技术优势则表示中国联通发展物联网业务有着更高的带宽和更快的速度。另外,WCDMA还具有丰富的体验内容、明显的终端优势以及成熟的商业经验等优势。这些优势对中国联通发展3G业务以及在3G竞争中占得先机具有重大意义。而良好的3G服务恰恰是发展物联网的重要基础。

在2009年北京通信展上,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新展品均与物联网有关:中国电信展示的全球远程监控电子眼和商务领航;中国移动展示的物流信息化和手机支付;中国联通展示的刷手机实现车票支付。

3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3.1 搭建物联网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突破

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研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体系。

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是技术标准和技术协议。解决协议问题,困难重重,尤其是中国,意识形态与西方严重不同,观点难以被国际接受,推广的成本极高。国务院发展中心技术产业部王忠宏认为,应该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上的发言权。

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政府引导,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搭建物联网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各地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各自优势,整合研发资源和力量,在物联网的共性及关键技术领域、在技术标准和技术协议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力争实现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突破。通过搭建物联网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构建完善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和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研发服务平台。

3.2 加强区域合作,推进重点领域的物联网产业应用

物联网产品应用广泛,涉及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物流运输、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等许多领域。在这些应用领域中,应选择出一些重点应用领域,加强区域合作,整合区域资源,制定应用规划,给予政策支持,重点推进发展。

重点推进物联网在物流运输、城市交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产业应用。以长三角区域为例,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是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物流和高增值服务中心,上海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离不开江苏、浙江的支持,需要长三角两省一市(江苏、浙江和上海)或三省一市(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来共同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三角都市群的发展,物流运输、城市交通是重要内容。另外,物联网在物流运输、城市交通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条件和应用前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医疗卫生一体化也是其重要内容,是公众关心的问题。长三角区域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在物流运输、城市交通、医疗卫生这些领域重点推进物联网应用,这些领域有刚性需求,容易快速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如在城市交通领域,通过在道路、车辆等设施上安装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等物联网产品,整合通讯、导航等系统,实现车辆、道路设施、人互联互通,实时了解交通状况,通过模型预测分析,为城市交通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决策和管理服务。在这些重点领域,需要长三角区域的政府、企业和社会通力合作,按照统一的标准和体系深化物联网应用,以重点领域应用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3.3 完善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组织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

(1)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跨区域协作。

物联网涉及范围广,发展任务重,也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远不是一个省(市)或是一个行业能够担当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尽快研究制定适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组织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并进行共赢模式的探索。

(2)尽快建立有助于政府部门、企业和组织机构间沟通协调的组织机制。

目前,许多区域已建立了“省(市)长联席会议”、“城市经济协调会”等决策和协调机构。对于物联网产业发展,有必要建立物联网产业发展组织协调机制,在物联网发展的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统一沟通协调。如在科技政策中突出物联网的发展,促进具有示范意义的物联网科技成果研发,建立合理的物联网科技成果评价标准等。

(3)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要有助于加强部门、组织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

上一篇:认识位置教学设计下一篇:厂房租赁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