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自查报告

2024-07-17

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自查报告(精选11篇)

1.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一

新洲区三店街宋寨小学农村综合改革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扎实开展这项惠及千秋万代的民心工程,努力推动治理乱收费工作工作的深入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近年来我校严格按照上级部的文件精神,积极扎实的开展了一系列具体工作,现就我校开展此项工作自查汇报如下:

1、为使我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和“规范教育收费”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组织召开了全校教职工会议,积极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等方面入手,使学校的教育收费工作以“三个代表”和“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的,并要求广大教师在深入学习领悟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件精神,树立正面典型,促使学校逐步形成依法治校、规范收费、勤俭办学、师德高尚及社会各界都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推动教育收费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从而开创我校教育事业改革的新局面。

2、为加强学校开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长效机制,规范办学行为,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支部书记、校委会成员和社区群众代表为组员的学校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育收费及监督实施工作。学校设立了举报电话、意见箱等,使学校工作做到了组织得力、责任明确,保证了教育收费的有效开展。同时我校还经常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指导思想,营造了“规范教育行为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为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几年来,我校根据学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并依据方案深入开展宣传,扎实付诸实施,在工作中充分接受社区群众和全校师生的监督,自政策实施以来,学校从未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教师也从未有强制学生购买或到指定地点购买教辅资料的现象发生。

4.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党的惠民政策的知晓率,提高其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师生利用节日、逢集日等有利时机,通过刷写、张贴标语,散发宣传材料,深入村户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大张旗鼓的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内容宣传。在校则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作文竞赛、班队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我们还借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宣传的过程渗透治理乱收费、乱摊派的工作宣传,让群众从不同的层面了解到是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项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切实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的重大决策;是保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几年的深入宣传,使这项民心工程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5、对于学校经费的管理使用,我校始终坚持经费使用规范化、透明化。提倡人人参与学校管理,坚持购物两人出行、报帐三人签字的管理,每学期都对学校的经费开支情况张榜公示,充分接受广大教师和社区群众的监督。使教育经费按规定的用途服务学校、服务教育。总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教育收费工作的逐步规范,有力的保证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本服务区的在校学生巩固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及15周岁完成率均达到了100%,赢得了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在今后我们将会力争把我校办得更好。

三店街宋寨小学 2014年4月11日

2.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二

关键词:教育经费,职工培训,预算

职工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已受到管理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许多单位将之视为关乎员工个人和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职工教育经费预算机制是保障员工参与培训公益性目标实现的关键。本文以此为背景, 对某海上救助单位职工教育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教育经费预算机制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知识总量正以几何级数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单位对职工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位组织职工接受教育培训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趋势。而建立职工教育经费的预算机制, 能更好地促进单位对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视度。建立职工教育经费预算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单位职工培训经费的统一规划使用, 确保教育经费得到规范、有效的使用。

具体到本文研究的某海上救助单位, 其职工教育经费预算体制就是在立足于单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通过创建职工教育培训机构和联合企业自主培养等途径, 建立起成体系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管理规则, 以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满足和增进单位职工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

总而言之, 职工教育经费预算机制是各种行为主体共同管理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配置事务的诸种方式的总和。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预算机制的研究, 是针对其经费配置低效率、不公平发起的, 其目的在于强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开始重新调整单位与职工之间的权力边界。因此, 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预算机制强调效率、法治、责任, 强调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单位权威维持秩序, 满足职工个人发展和单位健康运转的需要, 以最大限度地增进职工教育培训事业的公共利益。

二、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的工作职责讨论

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工作, 并不仅仅只是编制经费预算表, 工作人员应积极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理念, 推动职工教育经费预算工作的细节化和精细化管理。一般来说, 主管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的工作人员应参与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参与职工各种培训场所的布局、培训规模等事项的检查、评估和指导;二是精确做好人员需求的摸底预测工作, 组织编制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布置、安排、检查有关职工教育培训任务和工作;三是按照举办培训班申报审批制度, 归口管理办班计划。管理内容包括培训对象、教学计划、办班地点、经费来源、收费标准等方面, 检查办班计划执行情况;四是编制职工教育经费预算, 搞好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在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工作职责规划中, 本文所研究的海事救助单位有着比较清晰的工作定位以及明确的预算工作职责规划:一是预算权责分明, 海事单位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工作是在处级干部的领导下进行展开, 能保证职责岗位分离, 权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约束。二是预算工作以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为准绳, 积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职工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职工教育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规章和决定。三是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开阔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海事救助单位职工教育经费预算部门经常与各兄弟单位进行沟通和联系, 以吸取先进的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的管理经验。四是预算编制审核程序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海事救助单位的各项教育经费预算的编制, 都是以满足局属各单位的需求为标准, 在做好经费预算的同时, 相关培训计划还需报到领导处进行严格的审核。五是经费预算可以进行动态调整。有关职工教育培训计划,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脱离预算范围内的事项发生, 这时, 预算部门可以根据原定计划的实施情况, 对经费预算进行动态调整, 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六是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为了规范职工教育经费在预算范围内合理使用, 海事救助单位不仅对每笔预算经费进行严格审批, 更对教育经费的后期使用情况及效果采取跟踪监督, 保障教育经费落实到位、用到实处、恰到好处。此外, 海事救助单位对职工教育预算经费投入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比如说教育经费预算主管部门负责参与全局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培训工作、审核各类学习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及加强SMS培训管理和考核工作等。

三、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海事救助单位的职工教育经费预算支出基本上还是根据预估职工人数来安排, 还停留在基数预算的编制方法上, 弹性预算管理在职工教育经费预算支出中还是一片空白。当前的预算模式遵循“以人定支”的编制思路, 这种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其一, 不利于职工个性化的保持以及综合平衡能力的发展。其二, 这种预算模式也不利于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和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对人员的管理是当前各项管理中最困难的部分, 职工接受培训的随意性很大, 不确定性很高, 这样不利于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其三, 容易促成经费的过度消费等。

另外, 本文讨论的某海事救助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编制控制中还存在一些漏洞。比如尽管该单位已经将职工教育经费单独列出以作为专项支出, 但是其预算编制的基础数据缺乏标准, 尤其是单位各部门人员方面缺乏统一的基础数据处理标准, 容易造成预算执行软化的现象。还有, 职工教育经费的预算太过于笼统, 经费开支计划不具体, 只是大略地把有关开支项目列于一类, 一些该细化的项目没有细化, 极易导致预算执行中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再比如说, 该单位编制的职工教育经费预算存在目标责任不清的地方, 虽然有专员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果做出评价, 但是, 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主观性, 没有成套的制度标准予以明确责任。

四、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机制的创新对策研究

对于职工教育经费的预算编制, 财务部门应负责积极贯彻国家有关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规定和标准, 并结合单位有关员工培训计划, 提出开班、编写教材、资料、电化教学材料等用途的经费计划, 并对经费使用进行跟踪管理。具体来说, 对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单位技术类项目的教育经费预算应进行资料的补充

1.单位新项目新业务的开展, 应充分考虑岗位技术技能要求、设备操作难度等因素, 按照有关规定的相关标准, 在项目投资中列支技术技能培训费用。

2.单位进行救助技能项目的培训, 应按相关规定从项目投入中提取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经费, 重点保证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管理

1.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和使用的规章制度, 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和控制额度开支。管理者应确保本单位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与使用。

2.单位职工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根据职工教育与培训计划合理安排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使用。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来说, 该海事救助单位提取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还应与二级单位协定, 划分一定的比例分别管理与使用。

3.鼓励单位建立职工个人学习与培训账户制度。对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费用的培训计划, 可以采取单位、个人、工会共同向账户注资方法, 支持职工个人学习与培训, 并建立学习档案, 完整记录职工学习与培训的情况。

(三) 严格预算调整, 经费预算按批复执行

职工教育经费预算一经确定, 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 不得突破预算, 不得随意调整挪用。对于一些临时性突发培训, 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和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对这类突发性和偶然性的预算调整, 应先由人事部门提出申请, 经财务部门审核后编制调整方案, 预算调整方案必须详细注明调整的原因、项目、数额、经费来源、预算现状和调整措施等内容, 做到一事一报, 并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

(四) 完善经费提取与使用的监督

1.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内部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分别履行监督单位提取与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职责。

2.单位应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列为厂务公开的内容, 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 接受职工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

参考文献

[1]王贵军, 吴莉.《加强预算管控, 提高事业经费管理水平》.中国集体经济.2009.11

[2]刘宝清, 杜富春, 姚斌.《加强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不容忽视》.现代企业, 2009.08

[3]吴景松, 俞建伟, 刘瑜.《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研究》.现代企业教育, 2009.04

[4]尚会英.《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使用与管理的几点思考》.冶金财会, 2010.03

[5]顾昕, 周适.《中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的现实审视》.河北学刊, 2010.03

3.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问题;对策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

1.缺乏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划分模式

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经费投入责任划分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影响着经费保障机制的运行质量。现阶段,我国各省及其以下各级政府所制定的义务经费责任划分模式大致相同,而该种划分方式却没有将农村义务教育与各区域间的教育差异以及其自身的特殊性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短缺。此外,一般情况下,是由各级政府按照一定比例来分担农村义务教育项目经费。而分担比例却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没有进行量化。部分地方政府为了降低配套资金,有时会将公用经费或是学生人均学杂费标准低报,这就导致了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减少的现象发生。再者,部分地方政府不能足额落实或是不落实本机财政配套资金,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落实率低的现象以普遍存在。

2.缺乏健全的教育经费管理机制

现阶段,我国政府进行义务教育拨款还不够公开透明,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直接经办人以及少数决策者知道,这就难以对经费拨款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有效监督从而就为贪污腐败的不良现象提供了温床,并助长了不正之风,使得以往教育经费被挪用、滥用等现象屡禁不止。

3.缺乏行之有效的预算制度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学经费的预算是于政府定额定项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也就是先由财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對学生人均经费支出项目以及拨款定额进行明确规定,再由学校在此框架下开展收支预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因为,省级所核定的公用费用与生均杂费都比较低,如若没有充分考虑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就直接生搬硬套,就容易致使农村学校农用经费不足,绩效管理与自主发展都受到制约,并逐渐加大农村学校的债务化解难度。此外,预算管理与采购行为相脱节,导致采购行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对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议与措施

1.明确各级政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与县政府的主体责任

针对于缺乏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划分模式所导致的经费运行无法保障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将各级政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与县政府主体责任予以明确,通过采取这一措施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运行问题。

(1)明确各级政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

首先,各地方政府在面对较为紧张的财政资金情况下,为了有效地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地投入应对财政支出进行一定的优化,以此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以及确保及时投入。其次,各地方政府应就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制定出与国家财税体制相配套的机制,并根据该机制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予以明确。就当前我国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政府投入来看,4个级别的政府即中央、省级、地(市)以及县级政府是其投入的最主要来源,这其中前两级政府承担起约80%的经费投入,而后两者分别承担10%。最后,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安排中,目前主要实行县级财政统一管理,县级政府根据本地区教育情况统筹安排该经费使用。

(2)明确县政府主体责任

为了切实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得到充分地使用,将该经费的管理者县政府主体责任进行明确至关重要。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首先,确保每年所拨付教育经费增长必须大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其次,县政府应将执行中超收安排教育经费与新增经费纳入下一阶段投入中。最后,强化县级政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明细社会公开,通过这一的方式不但能够使得县政府的主体责任在社会监督下得到良好落实,同时更有利于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得到有效地使用。

2.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拨款与使用过程的监督工作

第一,国家政府部门应提高对各地区及其下属乡镇的义务教育拨款透明度。第二,应健全我国义务教育资金管理制度,并要求各级政府定期将义务教学详细拨款情况进行公开,将教育经费的拨款公开化与透明化,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监督。第三,应强化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督力度。学校应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标准与范围,并每隔一段时间将学校的收支情况进行公布,一旦出现私自挪用或滥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行为,应及时进行责任追究。第四,应积极结构件义务教育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第五,应实行农村教育事业费专款专用制度。

3.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筹措力度

首先,针对农村学校的特殊性,国家可出台相关政策,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农村义务教育各项公用经费制定统一的标准,不仅能为学生进行年度预算的编制提供便利,而且还方便对公用经费的使用进行统筹规划。除此之外,各级财政部门还能够根据农村学校预算的执行情况来进行有效的检查与监督,避免公用经费被滥用或挪用的情况出现。其次,相关政府部门还可以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需求,合理加大公用经费的筹措力度,并保证能够确保农村学校的基本开支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聂劲松,彭天文,陈竖.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调研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2005,(5).

[2]于相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7,(1)

4.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四

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

省政府从去年春季开始,对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推动我市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工作安排,由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队,教科文卫工委组织教育、财政两家有关人员于7月3日—4日到吉州区、吉安县、吉水县对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639所,其中:初中20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2所,小学1385所,教学点566个,特教学校8 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71869人,其中:初中生196898 名,小学生374637名,特教生334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176470名,其中:初中111946名、小学64304名,特教生220名;国家分 配贫困生名额64202名,占在校寄宿生比例为36.38%。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调研中我们在每个县区都召开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教育、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的领导和中小学校长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并随机到城区和农村的中小学校实地了解实施情况。总体上看,各地对改革工作高度重视,认真部署,资金基本到位,学校正常开学、正常运转,新机制在我市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一是学校公用经费较改革前有一定增加,经费紧张状况得到初步缓解,办学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二是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没有出现因贫辍学的现象,适龄儿童和少年的入学率都有提高,如吉安县都达到了100%;三是教师待遇得到提高,教师收入较改革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1、党政领导重视,组织机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新机制改革,把实施新机制作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一个民生问题着力解决,确保新机制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教育得到发展。为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由政府领导担任组长,教育、财政、发展改革、人事、物价、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吉州区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抽调专人办公,具体负责全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实施。

2、认真学习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为使党中央、国务院的惠民 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各地都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要求,通过张贴公告、发放宣传卡、致家长公开信、刊登专题文章、接受媒体采访、播放公益广告等方式,对新机制进行了广泛宣传。吉州区教育部门还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各中小学校长集中学习,对保障机制的有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就操作层面上的有关问题作了安排;吉水县将新机制的有关文件印发到各义务教育学校,并要求各义务教育学校由专人负责新机制的宣传工作;吉安县义务教育学校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让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如城关一小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上学免交学费,学习报效祖国”的主题班会、出黑板报、致家长的公开信、免除学杂费宣传卡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知晓惠民政策。

3、明确各级责任,确保资金到位。2008年上级下达我市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补助资金32932.8万元(中央24797.5万元、省财政8135.3万元),其中:公用经费20002万元、免费教科书补助资金6851.8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3941.9万元、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补助资金2137.1万元。按照省政府和市政府确定的分担比例,市县两级财政共承担2896.76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承担433.46万元,县(区)财政承担2463.3万元。

2008年上半年,上级财政已到位资金12850.7万元、到账率为

39%,市级财政已到位87万元,县级财政已到位1037.35万元。市县两级财政在年初都将配套资金足额列入了财政预算,并按进度及时拨付到学校的账户。调查中,学校普遍反映保障资金都能及时到位,确 保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吉安县在今年春季开学,上级资金未下达的情况下,县财政垫付302万元,及时预拨到学校,确保了学校正常开学。四月份,上级资金下达后,及时按规定标准将上半年的公用经费剩余部分足额拨付到学校。五月份,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到受助学生。校舍维修改造补助资金按项目进度拨付到位。

吉水县今年已拨付公用经费1101.7万元,拨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129.1万元,合计1230.8万元,其中:县财政需配套安排的资金112万元已全部到位;长效机制校舍维修改造资金377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117.7万元也已安排到位。

吉州区今年已拨付上级资金805.9万元,预拨区配套资金201.31万元,保证了各中小学春季正常开学。

4、完善配套措施,强化资金管理。为了保障新机制的顺利实施,市县两级政府都制定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从组织领导、资金安排、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方面,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落实工作进行了总体布置。吉水县的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同时还根据省、市政府《实施意见》的精神,就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免收学杂费、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校舍维修改造等工作先后印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有效地保障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为加强资金管理,一是设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专户,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吉水县设立了两个专户:分别是“农 村义务教育中央专项资金特设专户”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专户”,独立核算地方负担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建立了“校财局管”的新财务管理机制。目前,我市基本上都成立了有独立编制、独立账号、独立办公场所,行政领导和财务管理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的“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学校的教育经费集中到中心管理,学校只设报帐员。三是清理了学校事业收费。目前只保留了向寄宿生收取住宿费一项费用,取消了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

5、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提高教师待遇。为实现教师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的目标,各地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老师待遇。一是教师工资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实行了银行代发,确保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实行山区、库区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吉水县从2007年开始,县政府每年划拨专款100万元,用于边远山区教师津贴补助。三是教师津补贴比照公务员津补贴发放办法执行,由财政给予补贴。所调研三个县区的教师收入水平都略高于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比改革前有所增加。吉安县教师的津补贴补助财政安排标准为在职教师7000元/人〃年,离休教师8000元/人〃年,退休教师6000元/人〃年,据该县统计数据反映,由县财政负担的教师平均收入为1702元/人〃月,公务员的平均收入为1647元/人〃月。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新机制实施以来,我市义务经费保障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教育牵涉面 广,工作量大,且历史欠帐较多,加之新机制运行时间不长,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希望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

1、公用经费不同程序地存在挤占、挪用现象。新机制实施后,学校只有收取寄宿生住宿费这一项,学校在没有其它收入的情况下,公用经费成为唯一的支出来源,因此出现了“公用经费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状况。如住房公积金、公费医疗保险金中由单位负担的部分,都是从公用经费中列支。

2、国家即将出台取消收取中小学校寄宿生的住宿费,学校的运转成本将增加。一方面,学校住宿运行费用如没有资金补助,只能从公用经费中开支,导致公用经费缩水,影响其它支出;另一方面,原先由建筑商带资兴建的学生宿舍所欠下的债务,是从收取学生住宿费中提取一部分逐年偿债,如收费取消,则会影响债务的偿还。

3、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预算价格偏低。中央和省确定的长效机制投资项目对投资额度和建筑面积都有严格规定,预算价格在450—500元之间,但由于近期建材、人工等价格上涨,导致建筑单价提高较多,项目资金缺口较大,必将造成旧债务还没有化解,又会形成新的校建债务。

4、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发放形式单一。学校领导反映,现省里规定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只能通过 “惠农一卡通”拨付,可在发放过程中经常出现因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学校打长途电话联系却记不住身份证和惠农卡的号码等情况,导致资金不能按时发放。

5、教科书的循环使用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操作细则。目前,实际 操作过程五花八门,同时还存在如何解决公共卫生防止疾病传染的问题。

6、学校教师班主任津贴的标准还是1988年省里制定的标准,已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急需修订。

四、几点建议

1、加强资金监管,严把公用经费支出关。建议市政府成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监管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专户资金进行监管;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力度,并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各级政府要未雨绸缪,对学校无力承担的一些合理支出,想办法帮助解决,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如国家即将出台取消住宿费的政策,如何弥补这个缺口,需要向上积极反映,争取国家的专项补助。

2、加大学校建设资金的投入。在国家还没有调高校建资金的标准之前,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监管,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安排足够的项目配套资金,防止出现新的债务。

3、尽快制定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实施细则。在上级政府没有出台统一的实施细则情况下,市政府要因地适宜地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真正让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充分发挥作用。

4、要结合全省即将开展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师的收入。

5.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五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民生,将教育民生工程落到实处,一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统筹安排,狠抓落实,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我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将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实抓好,我校成立了理财小组、财务管理小组、经费预算编制小组通过成立领导组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强化了协同配合,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为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有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有效地保障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民生工程一堂课大力宣传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使党和政府“种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通过“民生工程

一堂课”的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家长会、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及宣传画、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政策内涵、主要措施等具体内容,营造全社会广泛支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参加培训

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会议,认真记录。回校后对教师和家长进行二次培训。

五、加强备用金管理

积极与中心校联系,按时拨付备用金并按预算进行开支,为学校开学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六、严格规范收费行为

1、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精神,严格执行文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没有另立项目收费。为使收费公开化,透明化,学校在校内建有收费公示栏,在橱窗的显眼处张贴了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公示。

2、积极宣传收费政策:让广大学生及家长及时、充分了解收费政策。把党和政府制订的“义保”改革这项惠及数以千万计家庭和学生的“民心工程”向广大农民群众宣讲,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

3、本期学校将教育局准入校园的教辅资料的名称、单价和服务单位在校务公开栏中如实告知学生和家长。由学生或家长填写自愿申请表并在申请表中签字。学校与具有教材

发行资质的发行部门联系统一代购,做好服务,不从中牟利。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准入的其他类教辅资料一律由学生和家长自行在市场上购买,学校不提供代购服务。

七、切实加强经费预算,严格规范收支管理

1、按上级标准做好学校经费预算

根据经费机制改革精神,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生均经费,标准是小学525元/生/年,初中725元/生/年;

2、进一步严格经费支出手续

学校根据区财政、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建立了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努力确保教学业务与管理、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历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方面资金的落实到位。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

八、经费改革实施顺畅,学校运转良好有序

由于经费收支规范透明,资金保障有力,预拔及时,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全面步入正轨,从未出现任何乱收费的人和事。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朝着良好的态势向前发展。

裕安区独山镇中心小学

6.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六

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府办 发〔2006〕16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二月十四日

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省委、省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在国家的支持下,我省各级政府逐年加大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基本得到了保障,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由于我省基础差、起步晚、底子薄,随着“两基”攻坚的不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还存在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总体保障水平偏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问题,必须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起保障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逐步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省、市(州、地)、县(市、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免除学杂费资金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按8∶2的比例分担,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按照我省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标准和各县(市、区)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有人数测算,将资金下达到各县(市、区)。

(二)免费向18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提供教科书。免费教科书标准为小学生35元/生?季、初中生70元/生?季,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于每年春、秋两季组织教科书的政府采购工作,并根据中央下达我省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的规模、资助标准和各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情况,将免费教科书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

(三)对农村初中家庭困难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200元/生?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62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按照各县(市、区)初中寄宿贫困生的人数和补助标准测算,并将补助资金下达到各县(市、区)。

(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我省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小学不低于10元/生?年、初中不低于15元/生?年。从2006年起,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由中央财政和县级财政按8∶2的比例共同承担。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前,各县(市、区)已安排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不能减少。

2009年,中央出台全国统一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后,我省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低于国家基准定额的部分,当年安排50%,2010年全部落实到位,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8∶2的比例分担。地方承担的部分,由省、市(州、地)、县(市、区)三级共同承担。

(五)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按5∶5比例共同承担,省级财政承担的部分从每年安排的“十一五”省级基础教育专项资金中统筹解决。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根据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和单位造价等因素逐年向中央申报我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

(六)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省继续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加大对各地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各县(市、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我省农、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所在地区农村同步实施,所需经费按照现行体制予以保障。城市义务教育也应逐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具体实施方式由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确定。其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所需资金由所在城市自行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工作要求

(一)确保资金投入,强化资金管理。各地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前已经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不能减少。中央、省下达的专项补助资金,各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必须确保真正落实到位。上级下达的免学杂费专项补助资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专项补助资金必须全部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的开支,贫困寄宿学生专项补助资金必须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寄宿学生。不得用上级补助的各项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冲减、抵顶本级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或平衡本级财政预算,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上级补助资金。

(二)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推行城市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严格控制农村

中小学教科书的种类和价格,推行教科书政府采购,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

(三)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各地要全面清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收费项目,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限制和规范代收费,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从2006年春季起,农村中小学校除可代收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学生住宿费外,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四)加强学校管理。新机制建立后,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规范的预算编制及预算支付管理制度。农村中小学要逐校编制教育经费预算,各项收支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建立专门的审计制度,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省人民政府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各市(州、地)、县(市、区)也要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各地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用到抓好此项改革上,精心实施,靠前指挥。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工作。

(二)齐抓共管,强化监督检查。各地政府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的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全省各级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要通过齐抓共管,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7.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七

延教[2006]132号

关于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改革中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的通知

区属各农村中小学:

根据教财[2006]6号和闽教财[2006]127号文件精神,现将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收费项目,严格执行收费标准

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按“一费制”标准收取课本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外,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2、作业本费按原“一费制”规定的标准收取。如需要购买练习册等,应一律纳入作业本总费用中,不得另行增加项目和提高标准。

3、寄宿生住宿费按现行标准收取,不再调整,从2009年春季开始全部取消。

4、学校可以向自愿在学校就餐的学生收取伙食费,但不准强迫。学校可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学校摊派集中就餐。

二、取消规定以外的所有收费项目,合理开支纳入公用经费支出范围

1、除以上规定的费用外,学校其它各项代收费,包括教辅材料费、学具费、校服费、保险费、体检防疫费等一律取消。严禁任何部门、学校、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由,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材料和其它学习用品。一律不准教辅材料销售部门和其它商业服务机构进入校园推销教辅材料和其它商品。

2、在教科书之外必须让学生接受教育且免费提供有困难的专项读本、教学参考必需的教辅材料,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少量购买,存放在图书馆(室),供学生借阅,轮流使用,所需经费从公用经费中开支,不得另行向学生收取费用,学校不得要求学生人手一册。

3、取消各种服务性收费项目,如存车费、热饭费、饮水费等,相应的合理支出应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不得向学生收取。

三、规范学校办学秩序,严禁收费办班、补课

1、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所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必须纳入正常课堂教学之中。

2、教师为学生补课不得收费,但可计入教师的工作量中,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

上述要求,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对仍然违规收费的,我局将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迁就,绝不允许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情况存在。

南平市延平区教育局

二〇〇六年九月八日

主题词:教育

中小学

收费管理

通知

抄送:市教育局。

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

8.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八

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具体安排我市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今春开学后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按新的机制运行,市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教育战线如何抓住契机,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新机制的建立,确保我市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顺利健康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振奋精神,不负使命,充分认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中央下大决心、斥巨资实施的这项“千亿工程”,将彻底改变多年来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不清、保障范围较窄、保障水平低偏、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国务院从构建体制机制入手,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分项目、按比例由中央和地方分担,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大幅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是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的治本之策、长效之举。对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持久的推动作用。全市教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头等政治任务来完成,认真学习领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和内容,把全国、全省的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吃透、吃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全省的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上来,振奋精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相互促进财政等有关部门,团结一致,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工作措施和办法,倒计时安排工作,一抓到底,把好事做好、做实、做细,确保今年春季开学时,按照中央和省上的要求,顺利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目标,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温暖尽快送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新机制的顺利启动和建立

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迫、要求很高。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新机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将惠及到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既要把学杂费免到位,又要把寄宿制学生生活补贴落实到位,不漏掉每一所农村学校、教学点,不漏掉每一个项目,不漏掉每一个学生。到今年春季开学前,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必须全面启动新机制,还要着眼于长效机制、长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新机制能够有效启动和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所需的各项经费就有稳定的保障,事业就会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新机制如果无法如期启动和建立,甚至出现工作疏漏和失误,影响的不仅仅是少拿一点钱的问题,而是影响到整个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到千百万农村孩子的未来,影响到教育系统甚至党和政府的形象。中央这项改革首先在西部地区启动,四川是一个教育大省,在西部省份中居于重要地位,我市的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对于全省推进这项改革,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刻意识到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把责任落实在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务必将各项工作做深入、做扎实、做出成效,确保我市新机制顺利启动和运行。

一要狠抓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机构,由“一把手”负总责,加强对这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方面的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通知》和省上的要求,与财政部门一起,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研究制定本地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和省上确定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分制订好各项工作计划,按要求分步实施到位,确保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圆满完成。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二要把握好政策,保证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学杂费。保障每一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免学杂费,是顺利启动这项改革,保障整个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区县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带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带着深厚的感情,认真按照中央和省确定的免学杂费政策的范围和对象,严把政策关,逐一核实,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确保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个不漏地享受免学杂费政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坚决杜绝该免而未免的现象发生。

三要认真指导农村中小学做好预算,建立健全规范的预算制度。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收入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是建立新机制的关键内容之一,是改革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和极其重要的基础。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将农村中小学的一切收支由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统一编入财政总预算,经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思想上、观念上和方法上努力适应改革的要求,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预算工作。

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现在起,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汇总、审批。要正确指导农村中小学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把预算做全面、做规范。预算的内容要全,要把学校维持基本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保证事业发展的建设经费全部纳入预算,既要预算“吃饭运转”需要的钱,也要预算“建设发展”需要的钱。预算的数据要实,各项收入的来源要可靠、稳定,支出要有依据、标准并符合国家规定,收支平衡,不留缺口。预算的安排要详细,每项收入、支出要落实到具体部门、人员和项目,有的还要细化到具体时间。预算的使用要严,应该用于公用的不能用于人员,应该用于建设的不能用于运转,应该用于学生的不能用于教师。预算编制审定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努力落实预算资金,及时足额拨付给学校。

四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等专项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新机制的各项专项资金,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不得用于偿还以往债务。要保证学校的每项资金都严格按批准的用途使用,各自发挥应有的效益。不得将公用经费用于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对以往一些地方和学校通过收费解决教职工福利待遇的问题,要报当地政府另行统筹解决,严禁挪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我省制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办法,切实保障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要把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室用房、除教职工住宅以外的生活服务用房等校舍的危房改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现状数据库,建立校舍定期鉴定等制度,科学确定校舍折旧期限,对已到折旧期限的校舍要进行重点监控,作为每年校舍维修改造的重点项目,切实保证校舍安全。

五是要立足新的起点,着眼于未来,要把建立新机制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实施“两全普九”工程,是我市“十一五”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为“十一五”期间全市全面实施“两全普九”,统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各区县要把建立新机制与农村义务教育未来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认真规划。要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千方百计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和改造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缩小区域内特别是区县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基本实现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进程,充分发挥学校在当地推行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方面的示范作用,用新的视野和要求来规划学校的软硬件建设,通过学校建设带动和辐射农村文明建设。

六要全面清理收费项目,严格禁止乱收费,确保春季正常开学。新机制的建设,为从根本性治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乱收费提供了制度保障。新机制建立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按项目、分责任有了保证,要求坚决杜绝一切形式的乱收费。对学校来讲,这是一条铁的纪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认真落实新机制的同时,要全面清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收费项目。如果乱收费治不下来,新机制就难以建立,教育处于被动的局面就难以改变,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哪个地方和学校出现了乱收费问题,就要旗帜鲜明地追究当事者和直接主管领导的责任,出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的地方和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今年寒假前,一律不准再向学生预收下学期学杂费。从今年春季开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能按“一费制”规定的额度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和寄宿学生住宿费。不得向学生收费统一购买教学辅导材料和学具,不得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校服、卧具。对向学校搭车收费和乱摊派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决抵制。

三、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新机制的建立,解决了多年来教育急需和希望解决的突出问题,也对教育管理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建立新机制这个机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新的全面发展。

(一)进一步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老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抓住建立新机制的有利时机,认真分析老师队伍的现状,探索建立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努力造就一支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一是严格编制管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需要。认真执行《四川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试行办法》,合理确定农村中小学校的人员编制。根据布局结构调整和学生生源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农村老师队伍补充机制,学校出现编制空缺时补充,严禁出现缺编不补现象。同时,要严格控制农村中小学超编聘用人员,对各类在编不在岗的人员必须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占用或变相占用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二是合理配置老师资源,建立中小学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要结合中小学教师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调整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以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为重点,逐步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定期轮换交流制度,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建立城区新任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限制度,鼓励城区教师在编制、工资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到农村学校服务。城区中小学新任教师,没有到乡镇及其以下农村学校支教服务的经历,不能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各地要采取建立农村教师津贴制度和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高、中级教师岗位比例等措施,鼓励城镇学校教师和大专毕业生到古叙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中小学任教。

三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要严格执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任)制,推行新聘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入口关。坚持从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用(任)教师。各区县要根据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规定,制定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教职工聘用(任)制实施办法,加强教职工聘用(任)制实施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聘用(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要全额由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对在职教师要定期开展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考评,淘汰不合格教师,并妥善做好分流工作。

四是健全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与培训制度。农村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考核工作意见》、《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办法》等规定,建立和健全师德建设责任制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学校校长为本区县、本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要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保证教师培训经费的需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规定,农村中小学校每年要拿出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落实具体的培训计划,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足额纳入预算,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教师培训质量。

(二)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保证农村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的同时,注重农村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使之更加适应农村实际,贴近农村孩子需要。农村义务教育不仅要满足农村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和升学的需要,也要适应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是改革农村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农村学校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要针对农村学校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适当增加和渗透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鼓励和引导经济贫困家庭子女选读职业学校,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三是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要严格课程管理,减轻学业负担,严格按国家规定开设课程,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秩序,加强教学管理。要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行政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各项管理制度要在校内张榜公布,作为规范管理的依据。校长要从严治校,依法担负起全面管理学校的职责。

四是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一经批准,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校长要督促财务人员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管好用好学校各项资金。学校预算、决算以及每季度的财务报表信息,要在全校显著位置予以公示,接受全校师生和当地群众的监督。

五是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始终把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建立和完善校长、教师、管理人员的安全岗位管理责任制,制订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各种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

四、强化责任,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当地财政、计划、审计、督导、纪检、监察等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一是加强审计,把监督落实在每个环节中。要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列入重点审计内容。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的安排、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和考核、农村贫困学生的鉴定以及中小学的收费情况等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一级抓一级,一直抓到基层的每一个农村学校的教学点。要建立和完善监督举报制度,设立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二是加强宣传,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每一所农村学校教职员工,每一个农村家庭和学生都了解、掌握这个政策,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

三是加强督政,督促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督导工作,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综合或专项的督导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要把与新机制的有关各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重点检查县级政府贯彻落实情况。要通过督导和其他各种检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措施顺利落实到位。

同志们,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全市教育系统要从大局出发,认真履行职责,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确保这项改革取得成功。

9.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九

实施情况

目前,亳州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674所,其中,小学1407所,初级中学264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200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教育、财政等部门始终把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珍惜难得发展机遇,全面把握改革精神,大力宣传改革政策,精心制定改革方案,逐项分解工作任务,细化量化考核指标,明确工作目标责任,认真开展督促检查,积极稳妥地解决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扎实推进和学校的健康发展。每年我市均有60万名左右的学生享受义保机制改革补助,有1万多名学生享受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人民群众切实得到了义保机制带来的实惠。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市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为组长,教育、人事、财政、审计、物价、监察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亳州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机制改革的日常工作。先后出台完善了

《亳州市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亳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办法》、《关于认真做好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工作的通知》(教计[2010]39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监管发放工作的通知》等十多个规范性文件;及时召开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布置会议,对全市每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目标、任务及措施等进行部署;举办业务培训班;认真开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调研及民生工程“回头看”活动;建立了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教育、财政、物价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市及各县区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二、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营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良好氛围,我市切实加大了宣传力度,全面宣传改革政策,突出宣传免收学杂费的重大意义。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和通报会,给每位学生家长发了一封公开信,在市电台、电视台和教育电视台开办了宣传专题,在《亳州晚报》、亳州教育网开设了专栏,向每一位学生发送收费明白卡,在重要的交通口及人口密集地悬挂了横幅、标语,学校也利用家长会、干部会、班会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同时,我们还在中小学生作业簿本的封底印刷了教育民生工程宣传资料,确保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党的政策温暖。今年3月,我市还开展了民

生工程政策宣传周活动,制作了文字精练、图文并茂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展板,在魏武广场、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进行巡回展出。近日,我市举行了民生工程知识大奖赛,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明确各级责任,保障经费落实

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财政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按时划拨经费,确保了学校的正常运转。2007-2010年,全市共安排城乡义保经费12亿元。我市认真做好免费教科书工作的发放和监管工作,为所有县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全部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免费教科书已全部发放到学生手中。还建立了教科书循环使用及管理办法,实施效果良好。

此外,为确保进城务工子女与所在地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要求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就读的以及城区“农村”统计为“城市”的,执行城市同等政策,由市、区政府统筹解决;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同样享受免费教科书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2007-2010年,市直及谯城区有2000多名城市低保家庭的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有1000多名城市低保家庭的学生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另外,市本级财政除应配套的资金外,每年均给市特教学校安排专项补助。

四、强化资金管理,确保学校运转

一是加强预算编制;二是加强资金管理;三是确保工资发放。

五、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治理乱收费

我市把实施新机制与治理乱收费有机结合,严格执行《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优化教育环境,广泛宣传教育收费政策,对教育违规乱收费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切实把规范教育收费当作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坚决贯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政策。从2009年开始,县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收取作业本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项目和寄宿生住宿费。坚决做到“三不准”。一是不准再向学生收取除作业本费、城市学校课本费两项代收费和城市寄宿学生住宿费以外的其他任何费用;二是不准违反中央、省、市规定向学生统一收费购买教辅资料、校服和学具等;三是不准其他部门向学校搭车收费和乱摊派、乱收费。市教育局每年均会同市纠风办等部门对全市中小学收费工作进行了督查。几年来,我市在规范教育收费方面成效显著,涡阳县被评为全省首批教育收费示范县,我市在2008年以来全省乱收费督查通报中也多次受到省有关部门表彰,在省教育厅关于教育收费投诉情况通报中,一直受到省教育厅的表扬。新机制的建立,从制度和源头上为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坚决治理乱收费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日益规范,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六、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校舍安全

为保证我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制度化、经常化,我市

成立了校舍安全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亳州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实施办法》,建立了校舍安全定期排查制度,全面开展了校舍安全隐患的定期排查工作。2009年,我市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目前,我市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10.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十

固镇县杨庙中学 2012年12月

杨庙中学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固镇县杨庙中学位于固镇县西10公里,辐射,教育教学半径3公里,辖区范围内人口4000多人。

二、目标落实

2012,我校在校生836人,国家补助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每生每年725元(其中取暖费每生每年25元),共计87150元。

两免一补,惠及万家。我校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每学期除收取每生10元的作业费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严格按免费教科书发放办法及时把免费教科书发放到学生手中,并制定了相应管理办法和发放、回收、消毒、登记制度,对学生损坏的要求按价赔偿,对自然损坏的,每年按总数的20﹪进行增补。

三、采取措施

(一)、成立组织,完善制度。学校首先成立了以张敬利为组长,董秀荣为副组长的义保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以及民主理财领导小组,做到职责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同时,学校还制定了财务管理细则、收费公示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义保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使这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加强义保宣传,提高认识。义保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为落实此项工作,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走村访户进

行宣传讲解,悬挂条幅及利用学校的流动字幕进行宣传,向全校学生发放致家长一封信(有关民生工程知识、义保经费知识等内容),并配合村部进行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在我校辖区内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加强预算管理,规范经费支出。

1、成立预算编制领导小组。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编制预算,重大支出经理财小组研究决定,无异议后上报实施。

2、学校为杜绝违规收费行为发生,每学期都与教师签订收费承诺书,实行一票否决制。

3、加强校产管理,实行校产登记造册,强化设备的过程管理,严格购置、验收、管理、使用、交接、维修等细节管理。

11.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十一

一、宣传内容:

全面宣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步骤、经费分担和有关保障措施等,组织编写宣传提纲。

二、宣传方式:

1、开展新机制宣传月(2010年2月)活动。

一是重点依托娄底日报、娄底都市频道、娄星在线等本地主流报刊、电视、广播、网络,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专访、撰写专题文章的方式,宣讲政策,解答问题,向全社会进行深入集中宣传。娄星区教育局网站(lxq.12edu.cn)和娄星区教育新闻信息工作网(XX年.gkzw.com)开设专题栏目,发布相关信息不少于15条次。《娄星教育》出版“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宣传专刊”。

二是发放“宣传卡”。将省保障办统一印制的“宣传卡”、“宣传单”简单、清晰地标明国家免补的项目,在春节前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三是发布公开信。区保障办给每位家长写一封公开信,介绍新机制的具体内容,2010年春季开学后不再收费的项目和仍然收费的项目、依据和标准。

四是悬挂或张贴标语、口号。发挥中小学校分布广、布点多的优势,在繁华路段和人口密集地区利用标语、横幅、板报、专栏、简报等多种方式,切实做好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宣传。

2、开展新机制专题教育活动。

一是开好“两会”。各义务教育学校以校为单位,专门召开班会和家长会,校长和教师分片包干,检查落实情况,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与家长,教师要采取家访、电话等形式补告。

二是开学时搞好公示。各学校在新学期开学时要将新机制基本内容、国家补助情况、按规定仍可收费的项目和经费使用情况张榜公布,主动接受当地群众监督,

方案

三是开学后广泛再宣传。新学期开学后,各学校利用第一次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或在学校设立政策咨询站等形式,对新机制的`政策进行广泛宣传。

3、公布保障办咨询电话:0738-8514820,热情解答有关新机制的政策,协助解决有关新机制方面的问题。

三、保障措施:

上一篇:新宪法宣传资料下一篇:五年级小学生近视研究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