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024-11-27

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共4篇)

1.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篇一

第八单元

统计

第1课时:栽蒜苗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3,回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难点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1,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三,制作条形统计图,1,出示多教具,第1小组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四,巩固与练习,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栽蒜苗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2,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回执成复式条形统计图。难点重点:

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多媒体出示一格表示不同数量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一说,谁的蒜苗长得高?当学生有争论时,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统计图,找出原因,引导学生提出将两张图合并在一起的想法,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二、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多媒体出示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三、巩固和练习。

试一试第1题,先组织学生说一说条形统计图上每个条形的实际意义,再比较相关的两个数量,说说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算一算课后问题,然后提问:为什么锻炼前后有的成绩提得快,有的成绩提得慢,与同学进行交流。

试一试第2题,多媒体出示第27届奥运会中、韩两国的奖牌情况统计图,让学说说上面的信息,并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答教材中呈现的问题。

四、实践活动。

1,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学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 :栽蒜苗

(三)教学目的:

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难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用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能用什么办法?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对照图上数据,让学生讨论,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预测第20天蒜苗大约长到多少?说说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长趋势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绘制折线统计图。

先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适当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较合适?格子不够怎么办等?然后鼓励大家将自己记录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可绘制在附页4上。)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三、巩固和练习。1,练一练第一题,先观察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练一练第二题,看图后,首先说说小华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再说这一天气温的总体变化,鼓励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一练第三题,组织学生读图,让学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据信息进行适当推理,提醒注意,每一个数量的变化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晓玲跳绳数量也不例外。

四、实践活动。

1,四人小组互测身高,2人负责测量,1人记录。2,小组报告测量结果。

3,将同学身高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组。并统计人数。4,将这些数据用附页5的格子纸绘制成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第 4课时:走进网络

教学目的:让学生养成从各种媒体收集数据的习惯,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工农业蓬勃发展。1,出示挂图,展示我国2002年工农业蓬勃发展的部分产量数据,提问:这些数据从哪里可以得到?激起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识,初步的了结网络。2,进行读写练习,读出和写出挂图上的数,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写,互相交换角色进行。3,先让学生独立完成2、3小题,再全班交流。

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1,从网络上查找我国近五年来交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感受我国近年来交通的变化情况。2,全班交流你家乡到北京的距离,估一估五年中新建的铁路有几个这样的路程。3,根据这些数据,组织学生讨论,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人民生活大变样。

1,全班交流家里电器和通信器材拥有的情况,进行整理,感受生活得变化。2,生从书上插图中获取信息,算一算,城镇人均收入增加最快的是那一年,根据这些信息估一估,三年后全国人均收入多少元,并说说理由。

3、查一查,算一算,五年来全国造林多少公顷,编制成折线统计图,全班交流。

四、实践活动。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分组活动,每小组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调查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制成统计图表,并与同学分享成果。

教学反思:

2.人音版第七册教案全集 篇二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教 学 过 程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 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 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D.S.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5.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6.小结:水乡一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柳树姑娘》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教 学 过 程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 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 这样环境美不美 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教 学 过 程

一、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 谁作曲 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 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二、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

设问:(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2)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愉快的梦》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3.进入学习“开始吹竖笛”的实践活动——Tu的口腔动作.4.歌曲《愉快的梦》 教 学 过 程

一、表演《愉快的梦》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 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 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 ——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 13.师生讨论. 答案:(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 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二、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三、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

 《哦,十分钟》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教 学 过 程 1.说理导入: 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 重复出现了几次 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 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先听钢琴弹一次,然后你们用指挥图式自学.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大家唱)(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注意前奏的速度与伴奏的配置,要营造欢快的气氛.)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大家来唱》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教 学 过 程

1.知识导入:刚刚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 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力,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溶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做好一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还可以加上口风琴二声部的伴奏等.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与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摇篮曲》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过程

一、聆听《摇篮曲》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在风格上有浓郁的汉族情调,表现妈妈在哄宝宝入睡时的情景.2.初听第一乐段. 设问:(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 (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 5.欣赏第一,二乐段.

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

没有画完的可继续画,画完的同学看着你的画,想想是否与音乐的表达是一致的  可以作修改.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

二、“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 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摇篮曲》 第二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过程

一、聆听《摇篮曲》

1.这又是一首名曲,是德国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2.在欣赏器乐曲前,可先欣赏声乐曲,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己表演,让学生对曲调有初步的印象(把歌曲板书出来让学生边听边看谱). 3.欣赏管弦曲《摇篮曲》.

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 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 4.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 在教材中标出来. 5.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二、表演《摇篮曲》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谈话: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3.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4.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5.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6.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7.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8.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9.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10.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摇篮曲》 第三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过程

一、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1.启发学生用家里的废料,如:线,尼龙丝,竹片,木条等进行制作. 2.教师简单介绍弹拨乐的基本要求,振动弦,运用弹,拨的方法来发出声音.

二、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2.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该项活动的进行,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3.为下一节课全班开演唱会作好准备工作.

三、聆听,表演《摇篮曲》

1.本曲教学上采用一个曲目两种形式,既是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同时学习4/4拍号的知识.

2.建议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3.先聆听《摇篮曲》.

(1)初听时要求能听清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复听时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能聆听伴奏如何为摇篮曲营造气氛,演唱者如何用歌声表现出《摇篮曲》的情感及风格. 4.师生讨论.

5.学唱《摇篮曲》曲调.

(1)在聆听两遍的基础上,对曲调已有所熟悉,先在教师指导下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

(2)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教学提示:穿插讲解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其中第三拍是次强拍,所以把第三拍上的“2 ”唱得稍强一点,加上有附点稍长一点,“ ”作为带过去,这样“ ” 就能唱好(切忌把“ ”单独练习).(3)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 ”及“3 ”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4)剩下的第二,四乐句学生稍自学一下即能唱出.(5)连贯流畅地唱完整曲调,手还要划拍. 6.再聆听《摇篮曲》. 要求学生随音乐轻轻哼唱.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9.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10.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 《我是少年阿凡提》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教 学 过程

一、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从骑马的 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 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

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可弱化,这样一强一弱,附点就突出了.5.将 改成 的练习,是为了巩固 的技巧的强化而编制的大量的连续的 加深学生对 节奏的记忆.二、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

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 

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

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与变音记号——升记号“#”.(1)要讲解音名是健盘上固定不变的音高名称,而唱名,尤其我们现在教材中的简谱唱名的音高,是不固定的,流动的,通过具体歌曲说明.如本歌是1=C,《摇篮曲》(舒伯特曲)是1=F,《哦!十分钟》1=D,《大家来唱》是1=C等.

(2)通过本歌第一乐句的第3小节 ,从唱的音高中让学生听 与 的比较区别中讲解变音记号的作用.

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而在第一部分中间,主要是头4小节及第13小节到第17小节.因此这9小节可以通过听唱与跟唱法学习,其它部分可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即从第18小节开始到结束比较有规律,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互学进行学唱.

5.歌曲是以第一人称“我”演唱的,所以每一位学生在歌唱时,必需在歌声中体现角色的风度与气质. 6.伴奏的配置:

(1)口风琴双音弹奏有困难的班级,可以用两支口风琴二个声部伴奏,以降低难度.(2)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7.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力的显示.8.结合歌词创作进行小品设计与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智慧创作表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小少年》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教 学 过程

一、表演《小小少年》

1.这首歌通过媒体在少年中流传很广,要唱这首歌曲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把握好风格与情绪,因为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 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

4.学唱曲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1)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教师指导学唱第一乐句的4小节,这一乐句的难点是: 这两种节奏.运用上一单元获得的4/4拍指挥图式,用划图式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如果第一乐句解决得好,第二乐句学生就能自学解决.另外要注意大跳的音准:.(2)第二乐段也是要解决好第三乐句,即: 最后第四乐句就能迎刃而解.第二乐段的重点是二声部的谐和有一定难度.如果班上有口风琴吹得较好的同学分别支撑一下,可能会解法得快些,但关键还是要锻炼学生唱一声部听另一声部的能力.

5.这首歌曲的演唱,声音既要明亮,同时要稍稍略带忧虑烦恼感,以表达这一时期少年的复杂的心情.

二、听辨活动

1.这是两条 与 节奏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听辨,加深对这两种附点音符的理解.

2.第二条的附点八分音符均在第二拍弱拍上,唱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提示.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友谊的回声》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教 学 过 程

一、聆听《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回声》

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 “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 ”代表强,“p ”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二、表演《友谊的回声》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师生交换接唱 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中间部分的 , 要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山谷静悄悄》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教 学 过 程

一、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教学基本要求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二、表演《山谷静悄悄》教学基本要求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 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教师的伴奏要优美,动听,和声配备要简洁明快.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2.形式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大家策划创编.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荡秋千》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山童》

1.合唱曲《山童》是近年来创作作品中较优秀的作品之一,音调民族风格浓郁,歌词充满童趣,形象生动,内容带陈述性,层层深入,很受听众喜欢.

2.这首合唱曲较长,有条件的学校在欣赏时最好能把谱输入电脑,上课时随录音放映,学生看着歌谱能了解内容,欣赏才能有效果.至少把歌谱能抄出来供学生了解.

3.有时间最好能欣赏两次:第一次了解一下表现的内容,第二次从音乐中领悟山童在山间的活动,从而获得主题——童年多美好的意境.

二、表演《荡秋千》

1.荡秋千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很有乐趣的休闲活动,儿童特别爱玩.贵州的仡佬族儿歌中的玩荡秋千是多么有趣! 2.听范唱,唱一遍歌,唱一遍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里有几句是重复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段曲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

(1)提示:这是一首欢乐的歌曲,速度应该稍快,但在开始学唱曲调时,可放慢速度.另外学唱曲调必需要打拍子或划 2/4 拍指挥图.(2)难点与重点: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 ”,“" ”两处的大跳要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断开. 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学生自学. 5.用稍快的速度流畅地唱全曲.

6.欢快地表现儿童们在荡秋千时高兴玩耍的情景,有感情地表演《荡秋千》.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孩世界》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教 学 过 程

一、聆听《真善美的小世界》

1.介绍迪斯尼乐园的背景.如有录像片,VCD音像资料插放,学生更为欢迎.

2.欣赏全歌:边听边划 2/4 拍指挥图式.

设问:你能听清楚歌词的内容吗 你能区分歌曲的段落吗 为什么  3.师生讨论. 4.复听全歌.

要求:选择两件打击乐器,当你听到音乐转入第二乐段时,换一件打击乐器伴奏.(也可设计两个动作,表示乐段的区分.) 5.再欣赏全歌.

要求:可以边听边哼;可以边听边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如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教师准备些头饰,面具等道具供学生选择)随音乐的节拍跳自己设计的舞步,把我们教室想像是一个迪斯尼乐园,大家尽情地玩吧.(对音乐的分乐段,要用不同的动作能表现出来.)6.小结:童心在小世界里尽情地抒发吧!

二、表演《小孩世界》

1.这是一首富有童趣想像的歌曲.内容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这就是儿童的丰富的想像力.

2.歌曲的识谱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谱解决.学唱曲调还是分两个乐段分别学唱为宜.在学唱曲调前范唱是不能缺少的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范唱能激发学生学唱的欲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 3.第一乐段的识谱教学有这样难点:

(1)附点节奏,这首歌的附点节奏很多,很重要,它能形象地表现儿童欢快的性格.(2)第四乐句的四级分解和弦的音准,要进行指导唱准.

(3)2/4 拍的节拍感,要求学生一定要划指挥图式,突出强弱,唱好节拍感.4.第二乐段识谱难点是二声部的和谐.前二句是和声式的,后二句是复调式的.所以难度不小,从班级实际出发,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作些改变5.如果第二乐段能唱好,结束句就容易唱好.

3.国标苏教版第七册语文全册教案 篇三

(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我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教学设计: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发下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第1页

共100页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方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物

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第2页

共100页

方法

(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实践运用

(1)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1)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实践分组

(1)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作业:一周观察日记(1)选定目标反复看(2)写出所得至少3篇 课后记:

第3页

共100页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第4页

共100页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① 指名读;

② 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⑤ 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六、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课后反思:

第5页

共100页

2、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平。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二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 师检查自读情况

第6页

共100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 诗歌诵读比赛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 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一 复习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 细读课文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师板书:心绪不宁

第7页

共100页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师板书:埋怨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三 总结课文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四 作业 背诵第4~6自然段 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第8页

共100页

3、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第9页

共100页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第10页

共100页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第11页

共100页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4、秋天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第一课时

第12页

共100页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第13页

共100页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课后记

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第14页

共100页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重点: 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 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第15页

共100页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课后反思:

练习一

[教学要求] 1.处处留心,了解水獭的正确读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2.熟记成语,积累词汇。3.朗读背诵名人名言。

4.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分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5.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2.指导。3.练习。

第16页

共100页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2.指导。复习讨论:

(1)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该怎么查?

(2)怎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将表中提供的解释带入词中进行比较,看其搭配是否相宜,然后决定取舍。)3.练习。

学生自己查字典,同座位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比一比谁查得又快又对。4.反馈。

交流讨论查字典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查的,应该选择哪一个义项,教师相机点拨。注意:若学生字典不统一,表格中‚在字典中的页码‛一列的答案可能也不一致。最后一列‚应该选择的解释‛分别是①、③、③、②(供参考)。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2.指导。

(1)出示:广场上。(2)指名读,讨论这一句缺少什么,应该怎样把它补充完整?(‚广场上‛是个地方,这一句缺的是‚有什么‛或‚怎么样‛。)(3)启发想象,让学生先口头练说,相互交流。(4)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3.练习。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其它三条练习,同座之间互相讨论,练说。其中第二小题,教师可适当点拨:这一句缺少的是‚谁有‛或‚哪里有‛。4.反馈。

指名读补充完整的句子,师生评议,及时分析辨正典型的错误。

口语交际

这次练习一的口语交际是学会感谢。这个题目设立的真的很好。我们面对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的关注特别多,在学校、在社会人际交往上就缺乏感恩的心,许多关怀和帮助在他们看来本来是理所应当的。这一口语交际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学会怎样说感谢的话语,如何表达自己感谢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在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懂得感谢,心怀感谢的品质。同时在交际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第17页

共100页

开课从我感谢同学们教师节给我的惊喜入手,请学生说说你有想感谢的人吗?为什么感谢他?学生开始说的时候,范围比较狭窄,多是感谢同学借给他文具用品。为开阔学生思维,我们共同读了口语交际的提示。学生此时,思维有所拓展,由身边的同学,引发到父母,再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

接着,我们面临的是如何表达感谢的问题?好几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谢谢你借我……或者说:××我感谢你的对我的××。在语言上比较贫乏。如何引导学生用富于激情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谢呢?我想到了《老师,您好!》同样是感谢的话语,这位诗人是用自己的笔,写下激情的诗来表达情感的。你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几句诗来感谢你想感谢的人吗?然后请学生随性写上几句,并朗诵给大家听。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再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口语交际的范畴中了,但我想我们的口语交际应该是个大的概念,不单是用嘴说话。于是,我请学生再说说,你们还曾经用过什么方式表达过自己的感谢呢?孩子们热情高涨,有的说:我在母亲节的那天,早早起床,乘汽车到很远的地方,给妈妈买了一个工艺品。有的说:在妇女节的那天,我为妈妈做了一顿饭。有的说……学生骄傲的将自己感谢的故事说给同学听。我想这同样是口语交际。最后,请学生小组进行情景再现,将说、演、听、看汇为一体。第 四 课 时

教学第七题

7.学写毛笔字。(略)

课后记

第18页

共100页

5、天安门广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修筑历史,掌握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臵、结构和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三、实验目标

创设情境,调动情感体验,自由表达。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臵。

一、启发学生生活经验,在课件中导入课文

1、出示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这首歌的名称?会唱的一起唱。

2、简介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不准确就看看课文的第一段)课件帮助理解

4、为什么去过北京的同学差不多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呢?

5、看课件: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激起学生去天安门广场参观的兴趣。

教师过渡:你们想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吗?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可以随着文字免费去了。快快打开书27页,你自己先轻声读读课文,自由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中吧,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印象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2提出读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第19页

共100页

(2)出示长句。

4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天安门广场?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二、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那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1、出示课件相应指导(1)指导品味第一段

a. 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引入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人游行集会。”

b. 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2)指导品读二、三段

a. 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a)划出建筑物的名称(b)找出方位词

b. 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c. 请学生填写课件,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

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d。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为什么? 相机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y.招聘导游带领全班去天安门广场参观。(介绍布局和景观。要求说明景物特点)

教师相机展示课件,加深学生对各个景点的印象,理解重点词语。

(过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自己去北京时的事情,引人开国大典。(3)指导学习第四段

a.师语言渲染:55年前,这庄严的声音宣布了一个民族新生,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了。

b.播放课件,一同听听这无比庄严的声音。

c.指名说说,听到这声音你有什么感受?请将这感受读出来。d.让我们带着这无比的自豪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小结:有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于四时同‛,其实,‚天安门广场一天中,风光于四时同‛。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它不同时刻的风光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自由表达

1、自由读

2、出示图片

第20页

共100页

3、组织交流

4、为什么‚五星红旗要与旭日一同升起?‛

5、创设:你们看,东方又露出了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面对国旗,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说

6、组织齐读。

二、合理想象自主学习

1、每当节日来临,天安门穿上了盛装,如同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上什么?

2、师板书:花、灯、礼花、人们

3、每一个成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划了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或说给大家听。

4、出示黑板

5、齐读

6、根据成语引背

三、表达心声自然总结

1、亲眼见过天安门广场的同学,一定有许多的感受。

2、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一定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

3、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思索: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有着写景文共同的特点,一是景观方位清楚,二是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景物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关注用词用句,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但是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文的特色就会丢失?如何协调好这样的关系呢?

一、思想上,明确了历史背景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才会吸引这样多的游客。所以在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先调查学生去北京的人数,在统计去天安门的人数,提出疑问:为什么到北京来的游人都要去天安门广场呢?学生自然运用生活积累谈到了景色的同时,也涉及到历史。

二、教学时,扣住历史和自然的美使得景观更加动人的点。

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通过课件,将开国大典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第21页

共100页

反思:问题一:课堂上有些散

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但是有些忘却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时,学生说得比较散,景点之间的跳跃很大,在介绍时,由于其他学生看画面去了,而忽视了‚导游‛的朗读。使得‚导游‛‚游人‛之间缺乏交流、共鸣。使整节课得结尾显得散乱无章。问题二:画面代替了学生思维想象

因为有着较好的课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问题三:激励语太多,显得虚

课堂上,我运用了较多的激励性语言,虽然琐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兴趣,但是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没有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使得对学生评价浮在表面的同时,拖沓了课堂。

6、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教学过程: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二、名画导入

第22页

共100页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第一段 为什么?(第1——3自然段)第二段 怎么?(第4——6自然段)第三段 结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23页

共100页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 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教学过程: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第24页

共100页

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谈:

今天和学生一同在浓浓的民族自尊中,深深的民族自豪中学完的这一课。

开课我首先简介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受列强欺侮的历史背景,然后联系初读课文后检查生词的内容,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住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从徐悲鸿励志的‚志‛入手,请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徐悲鸿立下了什么志愿?‚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通过联系历史背景说说一部分外国人认为的中国人是怎样的?你认为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师:‚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你们认为是怎样的? 生:不会让外国人欺侮的

生:就像奥运会中的刘翔一样,会让人们刮目相看的,真正的中国人被逼急了,就会创造奇迹。

生:是自强不息的 生:绝不会被列强击垮的

接着,我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会立下这样的志愿?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为建架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我着重抓住了外国学生说的‚你们中国人‛这几个字。为什么他不说‚你徐悲鸿‛而说你们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情绪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再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情感就不一样了。

师:徐悲鸿是这样想的,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请学生默读4、5、6段,划出徐悲鸿的行为。

在学生划后,针对性的将‚奔马图‛介绍给他们,学生忍不住,就说,徐悲鸿的画,表明了他的努力,他就像笔下的骏马一样在为实现志愿坚持不懈的奔跑。

过渡到徐悲鸿的成就后,我们再来读读他的志愿,说说是不是实现了?他让外国人认识了怎么的中国人?

第25页

共100页

徐悲鸿会对道歉的外国学生说些什么呢?你们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呢? 最后用舒婷的《我的祖国》做为整篇课文的结尾。

教学中以一个点做为引发点,上下覆盖,层层深入,我想这样的教学就是我们追求的。

7、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第26页

共100页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第27页

共100页

面:壮观、隆重)(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第一步: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 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第28页

共100页

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在本篇课文教学中,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孩子们在历史中反思现在。课堂处理:

1、以一点为中心,覆盖全文。

开课向学生介绍了鸦片战争,以及用数字让学生明白鸦片对中国国民国力的毒害。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然后从整体入手,说说你认为的虎门销烟是件怎样的事件?而引导到‚伟大壮举‛,你认为那些语句体现了这是一件伟大壮举?学生勾画后,请学生说说,根据学生说到的‚时间长,数量大‛引导朗读第5段。

提出‚这样的壮举,当时有哪些人目睹了呢?‛自然过渡到第二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员、外国商人‛说说看到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生:前来观看这一壮举的人很多,不管男女老少都很关心这件事。

第29页

共100页

生:这些人被鸦片害了很久,所以,他们来这看鸦片被销毁,感到快乐。生:大家都想看看害人的鸦片被销毁的情景。师:再看看这些人观看的人,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那些外国商人是贩卖鸦片的,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看呢?

师: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思考。我们别慌着回答,在读读第五段,设想一下这些观看的人会想些什么?

生:来观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很高兴?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知道他们高兴的? 由此过渡到第四段,学生将人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师:是呀,被鸦片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国群众是那样得兴奋。那其他人呢? 生:外国商人很心痛,他们狠林则徐 生:外国商人一定会想要害死林则徐。

师回扣刚才的问题:是呀,明知道外国商人会狠他入骨,为什么林则徐还要请他们来观看呢?

生抓住课文最后一段:林则徐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他这样做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生:那些文武官员有的可能高兴,但有的一定很担心。

师补充林则徐的经历。‚禁烟,在当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内外上下,阻力都很大。这些阻力不仅来自被触犯了借鸦片贸易牟取暴利的英国侵略者和中外鸦片贩子;而且来自于从清朝中央以至地方借鸦片走私而营私舞弊受益的大小官吏及其附庸者;来自于清朝满族亲贵和嫉妒林则徐声名的有权势人物,后者的破坏中伤更是不易提防的。当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时,投降派首领穆彰阿‚亦为之动色‛,而‚中外柄臣,有忌阻之者。京朝官、故人子弟,亦以边衅为公虑。‛

讲述林则徐说的‚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二、在一段中切实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师:有一群人你们没有发现,他们不仅是虎门销烟的观看者,更是参与者。生:我发现了,是民工

师:民工是怎样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的?请你们默读后,想想,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四人小组间自己演示一下。(教师巡视)

生上台演示书中销毁鸦片的经过。正要下讲台。师:等等,你刚才的几个动作在做一遍。

学生边做教师便强调几个表示有顺序行为的词‚先‛‚再‛‚然后‛。将写作指导蕴含在其中。

师:我有个发现,你刚才所做的几个动作,其实都是在倒,可书上为什么用了‚撒‛‚抛‛‚倒‛几个不同的词呢? 生:盐巴是小粒的所以用撒。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盐巴不是小粒的,而是一块一块的,撒是为能均匀,使它能较快融化在水中。而倒会使盐巴堆成一个小山样的,不好融化。

师:的确盐巴不是小粒的,作者在这精确的运用了撒这个词,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第30页

共100页

生:抛是因为鸦片很重,所以用抛。师:我建议你们联系人们的心情再想想。生:因为大家恨鸦片,所以狠狠的地它抛出去。

师:作者在选取表现动作的词时,还将人们地心情都表现出来了。所以,在我们平时的语言中,如果能像作者这样用词精准,那你的语言会多么吸引人呀。

三、在生成中引导,引导中深入。

师:刚才我在巡视的时候听到有的同学用了其他方式销毁鸦片,请他说说看。生:用火烧。

师将200多万斤这个数字写在黑板上,学生顿时明白数量太大。同时,老师补充林则徐选取销毁办法的小故事。生:我觉得直接就丢入大海。生:我不同意,这样会污染海洋的。

师: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再想想你们先前的理解。

生:我不同意,是因为如果这样快的销毁了,就不能沉重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了。就是要他们看见自己的鸦片一点点销毁而心痛。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而且,这也表明我们的决心。

师:说的好,能将课文内容理解为自己的话来解开疑惑。

四、回顾以往,目的是指导现在

师:虽然,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已经领导国人开始了禁毒斗争。但是…… 介绍我国当前禁毒斗争的情况,引发学生的思考

师: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呢?

习作二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本节课我拟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一)先简单地写自己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再选取自己相貌、性格、爱好等说说。最后和同学们交流、评议。

(二)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

二、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入门,就得引发他们的积极性。我根据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先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张相片或一面镜子)上习作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把自己的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记下来。然后想一想自己的性格,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等)让学生各抒已见后,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熟悉自己,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第31页

共100页

第二环:细读要求,明确要点。

这一环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明确写作要求,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审清习作提示。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本次的要求是什么?同学之间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一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

二、重点写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等。

三、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

四、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第三环,拓宽思路,展开思维。

学生明确了写作内容和要求后,我便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介绍清楚,所以我采用看—想—议—说—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看,看看自己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想,想想自己的性格,平时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长,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作文起步,再加上生活范围有限。感知水平不高,积累较少,因而常常感到‚没东西可写‛,又由于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有一个作文感知,我先在学生面前对自己的姓名、年龄、教那年级,(简单说),相貌、性格、爱好、特长(重点说)说一遍,学生有一定的作文思路,如何去介绍好自己写下来。

说——评,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我让各学习小组选一名代表,把他们的构思的内容说出来,让大家评一评是否合符要求,在练习说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个别说、评说、同桌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构思内容说出来。真正做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以及‛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看——想——议——说——评‛这几个环节,以及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的思维有了写作的概念,产生‚乐于书面表达‛的欲望,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老师引导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写作文自然就不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了,四、教学体会

这次习作训练课,力求体现了‚自主、合作、创新‛的设计理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借助镜子和相片细细观察自己的外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文课程标准》提到了‚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已是这节课的写照。

板书设计: 自 我 介 绍

姓名、年龄、学校、年级(略写)

相貌、性格、爱好、特长(详写、重难点)

课后反思:

模仿与创新

关于作文,我们似乎有很多疑问,特别是作文指导中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有如何在处理好学生普遍存在的模仿现象?在这就《习作二》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第32页

共100页

习作二是请学生发掘自己的一项特长,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展示给大家。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习作的材料来源于自己,身边的素材应该是随手拈来,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很好的依托。于是,我决定试一试我不指导,看看会有什么结果,第一轮习作本收上来,不少孩子两句就写完了。如‚我很会踢足球,曾经参加过足球队‛‚我会画画,美术老师给我打了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原因,我仔细思索。我想:学生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写这类习作的素材,但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面对这样贫瘠的叙述,我决定试一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例文,然后小组讨论的办法,来再次作文。这次收上来的习作明显在篇幅上增加了,但是几乎是千人一面,有画画遇到困难克服的,有妈妈买菜提不动,而帮助提的……这就是典型的模仿。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而有有自己的话说呢?我进行第三次习作。

首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特长,然后请他就一件能显示自己特长的事来具体谈谈。这时候学生叙述过程中还是抱住例文不放。于是我们进入例文,看看例文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学生通过读发现,例文一《我真棒》中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彩。由夹到扛到抱,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同时和学生一同回顾《虎门销烟》中民工销毁鸦片的动作,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会将读者能感到身临其境。就例文一,的动作,我们开始将不少学生认为踢球的特长,做为指导例子,请学生小组中说说片断,要求表现当时的情况,描述清楚动作,让听者觉得你球技高超。学生在小组中叙述的精彩层出。

例文二《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表面上是告诉我们她很会跳舞,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她克服了困难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重点是描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由胆小害怕,到成功喜悦。于是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的同时,引入《但愿人长久》中苏轼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在心理活动的叙述中,就能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大家。这样教学后,学生再写习作二,水平就明显的提高了。

思索:我们常常谈到的授之以‚渔‛,不授之以鱼。到底什么是渔?我想这篇习作告诉我们,学生生活中积累其实不少,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积累生动的表达出来,于是就开始一味的模仿,而真正是失去了自我,将他人的生活经验在自己身上大量的复制。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呢?我想,绝对不是,再挖掘生活,而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将习作的入门点指点给孩子们,让学生领悟到习作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自己的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的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捕鱼,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鱼

练习二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2.准确认读。

(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2)教师范读正音。(3)学生自由练读。3.了解大意。

第33页

共100页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2)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以下三条成语的意思: 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4.熟读成诵。(1)指名读。(2)学生自由读。

(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4)集体背诵。(5)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成语。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2.读正确,读通顺。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由读。(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3.了解大意,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两句名言的大概讲了什么意思?(2)指名试说,教师相机点拨。(第一句大意:人生在世,谁能避免一死呢?但要死得壮烈,死得有价值。我愿留下一颗赤心,以彪炳史册,昭示后人。‚汗青‛是指史书。)

(3)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要边读边体味这两句名言所蕴含的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 照汗青。‛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同学。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读,练背。(2)同座位之间互背。(3)集体背诵。(4)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名人名言。

第 三 课 时

口语交际

第34页

共100页

介绍我的朋友

一、介绍朋友,指导选材

1、激趣引入

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些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

2、提出要求

自由读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些小伙伴 学生自由说自己的伙伴(小组交流)

(老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伙伴中,选择最了解的来介绍)

二、讲伙伴,指导交际

1、指导:为了让大家了解你的小伙伴,请你把这位小伙伴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自己的关系,他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讲给大家听。(抽在巡视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学生说)

2、组织大家评议,肯定优点,提出修改的地方。

四、表演,练习对话

学生三人一组,自由搭配练习。愿意上台表演的就上来表演。

五、评议、选最佳角色

大家认真观看别人的表演,提出自己的意见。

(先请平时不太大胆的学生上台表演,多鼓励他们)关于《练习二》口语交际的反思:

创设情景 强调互动 注重反馈

‚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中介,有目的、有对象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

练习二的口语交际主题是‚向家人介绍来家做客的朋友‛。这个口语交际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许多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我们的课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复制生活,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在互动和反馈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训练,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培养其基础口语交际能力和基本正确的交际态度与语言习惯。

本次口语交际‚向家人介绍来家做客的朋友‛,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蕴含着丰富内容的口语交际主题。是通过陈述自己对熟悉对象的感受、了解以说服或影响他人的交际行为。陈述的对象是熟悉的朋友,必须先对要陈述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或理解,而后才能组织、运用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生动的介绍和说明。教学中经过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关注生活,创设情境。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本次口语交际中我引导学生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在什么时候你会请朋友回家呢? 生1:我过生日,请他们来吃蛋糕。

第35页

共100页

生2:我买到了一个好玩的玩具时,我也会请他们来我家玩。生3:有时候朋友有事需要我帮助时,他们也会来我家。……

二、强化多向互动的语言实践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想说、会说、善说,并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

教师扮演家长,学生介绍自己朋友,教师随机点评。片断

师:这个小朋友和你关系怎样?

生:他是我在这个班上,最好的朋友,我们下课的时候形影不离。…… 师:那这个小朋友有什么特长吗?或者有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生:……

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交际目的是为了示范作用,并且在师生互动中规范学生语言,在点评中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

三、关注对应,评价提升

口语交际教学在于能力培养,加之小学生对枯燥、干瘪的口语交际知识与方法也缺乏兴趣与敏感,所以教师指导的重点与方式,不是讲授大量系统的有关知识与方法,而是在学生饶有兴趣的口语交际活动实践中,关注他们的交际行为中的对应能力,在学生最需要时,相机评价,切实、精当地提示有关知识,点拨语言表达。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小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走进生活,在情景中进行交际。

8、小镇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感受小镇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2、感受蚕乡小镇改革开春风沐浴下的勃勃生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总分结构和抓住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仿写片断。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周庄景色的光碟。

2.谈话:同学们,谁能给画面起个好听的名字。3.板书课题:9 小镇的早晨

4.过渡设问:课文中小镇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学课文,师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正音。

恬静 节奏 地平线 波光粼粼碧绿 悠闲 交响乐 热气腾腾(2)指名学生读课文。

(2)指名‚说说小镇的早晨是—— 的‛。

第36页

共100页

三、质疑

1、对于这篇写景的文章你还想深入学习什么?

2、学生提问。

3、指导好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恬静‛什么意思?

3.边读边想,结合插图,说说这一段围绕‚恬静‛这一特点写了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4.学生自由练读,在读中揣摩怎样读出‚小镇的早晨‛的‚恬静‛。5.指名朗读课文,进行评价。

① ‚穿镇而过的小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

②‚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③‚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把金色的光辉洒在小镇的楼房顶上,河边的绿树上……‛

6.指名试读、师范读、集体齐读。

7.指导想像:边读边想象小镇恬静的图画中还有哪些景物,请学生描述。

四、延伸拓展:从课内到课外。老师感谢同学们把恬静带到了课堂,现在让我们走出小镇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恬静吧。多媒体出示画面。

1、教师写一首小诗: 恬静

水平如镜照树影,天地之间乐逍遥。山在虚无飘渺间,青松翠竹花戏蝶。清清小溪绕山涧,诗情画意在人间。

2、学生读诗,拓展反映恬静生活的古诗。

五、总结

金秋十月,真是江南好风景,让我们亲近家乡,感受家乡吧。

六、布臵作业: 作业自助餐:

观察家乡的早晨是怎样的。你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现。1:小诗、画画、拍下照片。2:仿照第一小节写片段。3:设计广告语、小报。4:当导游,写解说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第37页

共100页

1、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小镇的早晨》,大家回忆一下,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2、这一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镇的早晨》。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⑴想想这一段写出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划出总起句。

⑵结合插图想想,课文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小镇早晨这一特点,用‚△△‛标出。

2、交流讨论得出:恬静:河水、小船(板书)

结合理解‚恬静‛

3、重点研读‚河水‛和‚小船‛的句子,用‚〃〃‛标出表现小镇早晨恬静的词语,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交流,指导朗读,(用上插图)

(1)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银鳞指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说明什么)

(2)沿街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3)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座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飘‛换成‚驶‛,哪个好,好在哪里)

5、感情朗读: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小河、石桥、小船组成的图画,感受一下小镇早晨的恬静美丽吧!(自由读,齐读,试背)

6、归纳阅读步骤:

(1)找出总起句,想想小镇早晨有什么特点;

(2)想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写小镇早晨的特点;

(3)读有关词句,体会课文怎样具体体现小镇早晨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扶学第3自然段:

1、按以上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学习

2、集体交流:

⑴总起句,特点:热闹(板书)

⑵景物:人流、土特产、赶集农民

⑶重点理解:

①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理解‚不由自主‛,为什么‚不由自主‛能看出热闹?)

②沿街摆满了各种土特产:……………………大白鹅……

③……甜甜地诉说……价廉物美。(理解‚价廉物美‛)

说话练习:农民是怎样诉说的,也学学农民诉说一番。

⑷上文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这里又说是热闹的,这不矛盾吗?这里的‚又‛表示什么?

第38页

共100页

3、合理选择方式,如朗读、设计表演等,再现小镇热闹的景象。

A、设计表演:请一个同学当导演,设计这一段文字的表演,请大家结合插图,也可以根据平时经历,想一想。

(1)一位同学谈设计:谁愿意发表一下自已的高见。扫

(2)其他同学改正、补充意见

(3)分配演出人员:

(4)演后评价,小结:小镇的早晨就这么热闹,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吗?

B、感情朗读

四、自学第四自然段:

1、用以上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

2、交流(请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

⑴特点:紧张

⑵景物:店铺、小摊、熟食店、农家姑娘

3、重点理解最后两句话:

(1)为什么出现的人流是‚彩色‛的呢?

(2)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面买进来的蚕乡小镇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改革开放给蚕乡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

4、感情朗读

五、小结:

是啊,美丽的蚕乡小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这只是我们伟大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让我们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身边的变化,感受祖国快步前进的脚步吧!

六、仿写练习:学校(家庭)的早晨是紧张的。

(1)说:从哪些方面表现紧张;(2)写;(3)评;

板书设计:

恬静:河水 小船 美丽

小镇的早晨

热闹:人流 土特产 赶集 农民

紧张:店铺 小摊 熟食店 农家姑娘 勃勃生机

9.九寨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教学准备:九寨沟风景图片、课文录音磁带、相关歌曲磁带。

第39页

共100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激情

你或你的亲友有人去过九寨沟吗?把你所了解的九寨沟介

绍给大家。(电视、杂志上看到的也可以,师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3、读了课题后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⑴读生字词: 潘、敏、禽(前鼻音)坪、羚(后鼻音)

宵、县、恰、窜(三拼音)掬、咀(同声韵不同声调)

⑵读句子: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⑶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录音范读 讨论:

1、你听了课文录音,仿佛看到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九寨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4自然段)

3、其它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4、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第三段(第5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讨论:九寨沟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是个什么样的 地方?(要求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3、指导朗读:突出‚神奇的‛、‚因为……所以……‛、‚一……就……‛、‚童话世界‛。

4、齐读。

第40页

共100页

五、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

2、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善:上边的‚羊‛字一竖要出头。县:里面是两横。

3、范写:善、窜、捷、禽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九寨沟是由几条神奇的山沟组成的,如果人们一进入景区,就像到

了仙境般的童话世界。那么九寨沟到底是个怎样美丽的仙境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去游览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你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它,感受到它的美。

2、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3、再读读,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能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吗?

4、学生自学。

5、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在谈感受时品析词句,理解‚宛如、白练腾空、高低错落、蔚为壮观‛等词语。

**感受雪峰时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想象雪峰高耸,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

**感受湖泊时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身临此山此水真似到了一个‚童话世界‛;通过‚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等词语体会原始森林到处都是;

**‚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第41页

共100页

画‛一句点明了‚五花海‛、‚无彩池‛的由来;

**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看图联想那道道激流直下的壮观景象。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欣赏了插入云霄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

没的地区。在这里,你可能有幸结识哪些珍稀动物?

1、请你轻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 板书: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2、你最喜欢作者介绍的哪种动物?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给大家介绍一下。

3、学生谈感受,读句子,互相交流。

4、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四种珍稀动物,作者抓住了‚林深叶茂,游 人稀少‛来点明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抓住‚体态粗壮‛、‚机灵的小 眼睛‛写出金丝猴的特点;抓住‚憨态可掬‛、‚若无其事‛来描述大熊猫的 特点;抓住‚行动敏捷‛、‚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写出了小熊猫的可爱。作者在介绍这四种动物的语句间用上了四个‚也许‛,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 了什么?

5、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6、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的语句再读一读。

3、默读课文,思考: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交流小结:

⑴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⑵使文章首尾呼应:最后一句与前文的‚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 童话世界‛相照应。

5、指导有感情背诵第五自然段。

第42页

共100页

五、总结全文,欣赏歌曲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 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欣赏《神奇的九寨》。课后反思:

神奇的九寨沟

今年暑假亲自踏上了九寨沟这神奇的地方,深深的被它的水所吸引。那水变化多端,色彩艳丽,清澈见底。有了亲身的领略,所以在执教《九寨沟》一课时,激情彭湃,希望能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课文的图片,将我的孩子们都带到九寨沟去看看。分析课文:

本文我确定两个重点,一是九寨沟的水。二是九寨沟的动物。也是课文中详写的段落。水我将抓住湖水和瀑布的不同形态,以及最引人关注的色和气势来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动物,我将抓住动物的种类多,特点不一样,以及作者在写这些动物的时候的用语,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指导学生写作。方法:

一、整体把握。

开课初读后,请学生说说,九寨沟什么最吸引你? 学生很快的说出水、雪峰、动物。

引导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出示四个词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这就是就在沟最吸引你们的地方,也是九寨沟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

在中国旅游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神奇的水使它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它的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出示图片,请去过九寨沟的同学介绍一下他看到的水。作者有是怎么将九寨沟神奇的水介绍给我们的呢?

二、精读感悟

学生自由的读课文第三段。用几个什么词来形容你听到的,读到的,看到的九寨沟的水呢?可以用书上的词。

学生很快说出了‚清澈见地、五彩缤纷、高低错落、谓为壮观……‛我们在看看这些词语,总结出,湖泊是从色彩上吸引人的,而瀑布是气势上吸引人的。请学生自由读出湖泊色彩的美,怎么美就怎么读。请学生读,其余学生听,共同评议,比赛读。瀑布的句子请男生读,要求读出瀑布的气势。评议后全班读。

接着整体读第三段,读前提醒:将你体会的美的不同读出来。

教师过渡:水滋养着山,山青翠欲滴,山上有许多动物,也是饮用这水长大的。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九寨沟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并画出动物的名称。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写的九寨沟哪种动物,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金丝猴 体态粗壮 熊猫 憨态可掬 羚羊 善于奔跑

第43页

共100页

小熊猫 行动敏捷

教师提出九寨沟还有小松鼠、山鸡……动物,你能用什么词来一一形容它们呢? 学生开始畅所欲言,教师将不可能出现在九寨沟的动物点出来,由此扩展到其他地域的动物的形容。请学生围绕着他用的词,用一句话来介绍一种动物。然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将他们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朗读。

三、弱化一二段,疑问带过。

九寨沟这样迷人,你们想去吗?可是它在什么地方?我们怎样才能去呢?请你们做个小导游,介绍给我听听吧。

四、观看《神奇的九寨》音乐碟,整体感知全文。教师在一旁提点文中用的词语。思索:

本文很美,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上,我们不要只是想交给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而是交给学生课文是怎么将这样美的景观写出来的。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在本文的教学中,我紧紧把握这一点展开教学。

10、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 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44页

共100页

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第45页

共100页

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11、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第46页

共100页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第47页

共100页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习作三

【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习作指导】

写信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写信要符合书信格式。信的开头写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信的正文另起一行,每段开头空两格。要先写问候的话,再把要说的事情一件一件往下写,最好每件写一段。正文写完了,要另起一行写上‚祝你健康‛等祝福的话。最后写上名字和日期。名字写在右下方,前面可以写上‚弟‛‚妹‛等称呼。日期写在名字的下一行。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别忘了一定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邮政编码,把信封好,贴上邮票,信就可以寄出去了。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教学课时:两课时

同学们,最近我们收到了一些同学的来信,信中讲述了你们对近一段时间通过网络学习、电话学习、收看空中课堂等学习方式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同学还通过这封信表达了你们对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的敬意,对学校提供的这些学习条件的感谢,对老师的关心、惦念等,这些都让老师们很感动。我们感到,同学们确实在不断成长、成熟,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对于书信的书写格式和要求还不够清楚,今天我们就对‚如何写书信‛进行一次辅导。

书信是常用的一种应用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书信,就是我们平常经常用的亲友之间联系工作,商量事情,交流情感,询问生活情况的书信;另一类是专用书信,例如介绍信,证明信,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贺信等。今天我们只讲一般书信的写法。书信有固定的格式,请看这封信: 亲爱的奶奶:

好久没给您写信了。您近来身体好吗?叔叔、婶婶好吗?

叔叔来信说,您经常念叨着我。奶奶,我已经上四年级了,更懂事了。昨天,爸爸不在家,妈妈下班回来忙着烧菜做饭,我见妈妈忙不过来,就帮妈妈洗第48页

共100页

菜、切菜。妈妈夸我说:‚我的小学长大了!‛奶奶,您说我是不是长大了? 冬天到了,爸爸妈妈要我告诉您,天冷要注意身体,穿得暖和些,下雪最好别出去。奶奶,您可一定记住呀!祝奶奶

身体健康!

小雪

11月30日

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书信由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五部分组成。

1、对方的姓名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处。为了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亲热,可以在称呼前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语。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里。正文从第二行空两个格写起,下一行再顶格写。如果要写的事情很多,可以分段写,每段的起行都要空两个格。一般是先写问候的话,这封信中先向奶奶问好,再问叔叔婶婶好。然后写要说的事。如果是回信,要提一下已经收到对方的来信,然后再写自己要回答和告诉对方的内容。

3、祝语: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进步‛等。习惯上是把‚此致‛‚祝你‛紧接着正文写,‚敬礼‛‚进步‛等再另起一行顶格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祝你‛,下一行顶格写‚敬礼‛‚进步‛等。

4、署名和日期:写在结尾下一行靠右处。如果是写给自己亲属的信,只写名字,不必写姓,前面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孙女‛‚学生‛等。在署名的后边或下方写上写信的日期。

写信要求书写端正,这不仅为了达到写信的目的,也是对收信人礼貌的表现。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信的正文分段写,第49页

共100页

另起一行写祝语。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

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与方格一些距离开始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不是对书信的写法了解得更清楚了呢?有问题可通过打电话或上网与老师联系。

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3)集体背诵。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第50页

4.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篇四

诱人的瓜果

件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课题二:诱人的瓜果教学目标:、启发学生去观察、体会、表现各种瓜果的外形、颜色等诱人的瓜果。

2、能够运用色彩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教学准备:画板、学生自己喜欢的瓜果和绘画的用具。

教学重点:引导苏教版美术教案诱人的瓜果http://诱人的瓜果学生用多种绘画的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体验艺术的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够突破瓜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像与创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游戏:你画我猜。

一个学生简单地画出一个瓜果的线条,其余同学猜瓜果的名称。

2、揭题。诱人的瓜果。

二、教学新课。

、看颜色,说瓜果。

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颜色说说可能是哪些水果诱人的瓜果。

2、走近大师的画。

引导学生欣赏瑞典当代画家格利斯的绘画作品《静物》。

3、欣赏伙伴的作品。

通过欣赏课体中或生活中苏教版美术教案诱人的瓜果http://诱人的瓜果小伙伴的作品,学习表现方法,激发表现的激情。

4、让学生思考怎样表现自己的作品、交流讨论。

5、完成作业。教师相机指导。

三、小结评价。

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选取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四、课后拓展。

尝试用没有运用过的方法来表现瓜果。课

上一篇:关于母亲节演讲稿3分钟下一篇:描写秋天景色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