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政策及高考改革方案

2024-09-19

安徽高考政策及高考改革方案(共11篇)

1.安徽高考政策及高考改革方案 篇一

虽然每年的高考时间是固定的,但是每年的高考政策可能是存在差异的,我们一定要及时了解高考的政策方向。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2021新高考政策及改革方案,希望对你有用,仅供参考!

8省份新高考采用“3+1+2”模式

2021年,8省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1+2”模式,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为750分。

“3+1+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据了解,统一高考科目试题由教育部命制,选择性考试科目试题由各省份自主命制。

此外,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均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

2021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八省新一轮高考将采用“3+1+2”模式,根据计划,八省新一轮高考将采用“3+1+2”模式。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采用国家试卷,考试时间为2021年6月7日至8日;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六门科目由各省组织,考试时间为2021年6月8日至9日。

高考将于6月7日开始,持续3天,8个省的高考将于2021年6月7日至9日持续3天。

其中,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选修科目考试时间为75分钟。8省市公布2021高考改革实施方案据悉,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时间计划为语文9:00—11:30,数学6月7日15:00—17:00,外语6月8日15:00—17:00。选修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8日9:00-10:15物理/历史;6月9日8:30-9:45化学、11:00-12:15地理、14:30-15:45思想政治、17:00-18:15生物。

同时,各省提醒考生,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告为准。如有调整,省内选拔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将相应调整。

自2021年起,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等省高校将以“高校专业群”为志愿填报单位。一个学院将被分成几个学院专业组,一个学院专业组是一个志愿者。

据了解,“高校专业群”是高校招生专业的组合,是考生填报志愿、报考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个学院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学院专业组”,每个“学院专业组”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同一高校专业群中各专业的选课必须相同,选课要求不同专业设置高校专业群。

此外,各省、自治区教育厅提醒考生,增加选课后,考生必须符合学校选课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填报。

新的高考秩序将从2021年1月到4月在部分省市顺利实施。具体测试时间为2021年1月23日至25日。演习将模拟从考试组织、阅卷到招生计划、志愿填报的全过程,帮助考生了解新高考的考试方式,熟悉新高考的录取规则。

新高考填报志愿需要注意的事项

新高考录取模式下的平行志愿,新的录取投档模式还是遵循平行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那么考生考了多少分,全省的排名就至关重要了。平行志愿的一个原则就是分数优先,按照分数高低,从高到低开始录取。

填报志愿的浙江模式-专业+院校模式,浙江模式的本质是选专业重过选学校,这种选择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高校的每个专业或专业组作为志愿,你可以选择不同院校的同一个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分别都是不同的志愿。

专业+院校模式的优缺点,优点是学生可以更加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比方我想学医学,可以选择临床+院校,这样就不会把你调剂到金融或其他专业了,缺点是部分名牌高校的冷门专业可能分数要低,不利于高校冷门专业招生。

625

2.安徽高考政策及高考改革方案 篇二

一、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原则

虽然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在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时也考虑过制定原则,但是有关部门在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时不一定完全按照改革方案制定的原则行事,甚至有些还违背了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原则。 为此,应组织专门的力量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原则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高考改革方案必须遵循四大原则。

1.需求的原则。即国家及考生对于高考改革方案是否有需求,需求有多大,有多充分。根据前期研究、观察,总体上决策者可能没有完全按照需求原则制定高考改革方案,决策者也没有完全掌握国家和考生双重的需求。正因为没有完全掌握需求,没有前瞻性的调研,导致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准备不充分。应在评估的基础上运用诱致性制度安排逻辑和制度“需求—供给”分析方法,考察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是否按照需求的原则进行,有多少高考改革方案是根据需求原则进行的,有多少没有按照需求原则进行而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安排,并提出如何考察需求,分析什么是“真需求”,什么是“伪需求”,在有多大的需求时就可以考虑提出制定高考改革方案并将其纳入改革安排的议事日程。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将提出根据需求原则制定高考改革方案的相关意见和操作方法。

2.参与的原则。高考改革方案涉及到多个主体, 因此改革方案必须征询相关主体的意见,特别是要让考生参与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因为考生是高考改革方案实施的对象,保证考生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才能确保制定的高考改革方案是考生真正需要的改革。根据前期研究和观察,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过程民主程度不高,特别是高考改革方案的对象参与方案制定的程度不高。因此应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评估,考察在高考改革方案参与的过程中, 相关利益主体特别是考生参与的程度、考生参与的数量、考生意见被采纳的程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切实保障考生参与方案制定过程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3.试点的原则。高考改革方案涉及面广,而中国地广人多,各地差异性很大,加上高考改革方案供给的统一性与改革方案需求对象的差异性,这些都需要高考改革方案先试点,尽量考虑地区差异性和人群差异性。因此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要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进行,尽量使高考改革方案供给满足改革的需求,尽量解决改革方案的统一性与改革方案对象之间差异性的矛盾。在对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程序评估的基础上,考察高考改革方案的试点情况,即有多少改革方案在实施前试点,试点是否考虑了地区差异性、需求的差异性,是否考察了高考改革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4.量力而行的原则。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包括两个方面:是否尽力、是否量力。前者是有能力而不制定,后者是没有能力而制定。为此,需要在高考改革方案评估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考察高考改革方案是否量力而行,是否存在超越能力的改革方案,或者某些政府有能力但是改革方案实施不够,需求满足度不高, 问题解决得不够。因此,量力而行是制定高考改革方案的一项重要原则。

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研究的需要,对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主体性原则、效益和效率原则、公平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时机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制定、安排和实施既须考虑考生的需要,也须考虑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现实,还须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因此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一个时机问题,条件不成熟不行, 高考试点的安排和实施的时间必须是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高考改革方案发挥最大效用。为此,在高考改革方案描述、跟踪和评估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出台时机的意见和建议。一是问题分析。根据高考改革方案描述、 跟踪与评估分析高考改革方案时机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即是否存在时机不成熟而超前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或者存在时机成熟而滞后制定高考改革方案的问题,两者的比重各有多大,并分析这两个问题分别诱致了什么样的后果。二是原因分析。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时机选择的原因,将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分析高考改革方案时机把握不准、把握不好的原因。三是完善建议。如果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并没有科学的时机和条件成熟的基本标准,而是根据国情和民意及方案制订者的主观判断,那么这种时机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因此,应在问题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把握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时机的基本建议。

1. 要清楚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成熟的条件。即高考改革方案成熟由什么条件组成的,如何发现这些条件,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除了政府自己调研获取成熟的条件外,还可以考虑接受、接纳民间智库的调查研究成果,共同判断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的成熟条件。

2. 要把握好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的时点。 把握时点“说易行难”,因为需要决策者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与标准进行对照。根据已有研究,可以按照高考改革试点的边际收益与改革前的边际损失或者缺少改革的边际损失相当为成熟的主要标志, 即高考改革试点的边际收益等于改革前的边际损失或缺失改革的边际损失。一旦出现此标志,表明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条件成熟,相关决策部门就可以考虑制定和实施相关高考改革方案。

3. 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及时推出高考改革方案。 出台高考改革方案也是一个博弈过程。一旦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条件已经成熟,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要整合力量,排除阻力,迅速制定改革方案并及时实施改革方案。因此应提出量化的标准和明晰的条件,为高考改革方案制定部门把握改革方案时机提供参考依据。

三、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目标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总体而言是改革,但是国家也有改革以外的其他隐性目标,如教育改革目标、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标、民心目标、政治稳定目标等。因此,制定高考改革方案首先要确定目标及目标组合。根据高考改革方案的描述、跟踪和评估,并结合前期研究:高考改革方案一般都有多元的目标,但是考生对改革需求的目标是单一的,多元的高考改革目标与单一的考生需求目标往往会产生冲突。因此,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集合,明确主要目标,并选择最佳目标组合是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要分析我国高考改革方案目标确定的问题。目前主要问题是目标过多,对改革方案赋予了过多的任务,寄予了过多的期望,从而导致高考改革方案不堪重负,主要目标模糊,组合目标相互冲突、改革效应相互抵销,从而导致目标组合效益无法最大化。[1]其次是考察高考改革方案目标多元化的原因。对于决策者来说都存在用最少的改革方案解决最多的问题,或者用最小的改革方案成本获得最大改革效益的问题,但是方案的容量有限、功能有限,一项方案只能根据其性质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可能解决太多的问题,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因此,还要分析导致高考改革方案目标多元化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目标组合的基本对策。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目标多元化、目标最大化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确定高考改革方案最佳目标组合的方式和方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目标的方式和方法。

1.清晰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集合。制定一项高考改革方案肯定会有多方面的目标考虑,决策部门首先要明确此项改革目标究竟有多少。因而应分析高考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基本目标和附带目标, 同时针对不同目标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即弄清楚到底高考改革方案企图实现多少目标。

2.明确高考改革方案的主要目标。在明确目标集合的基础上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目标、主要目标。基本目标是最低要求的目标,主要目标是针对性目标。只要确定了基本目标和主要目标,改革效益就好考核,改革内容就好制定,改革功能也好赋予。所以应在明晰高考改革目标集合的基础上, 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目标,并提出确定基本、主要目标的一般性方法。

3.选择最佳的高考改革目标组合。在明确基本目标和主要目标以后,就须要选择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组合。因为有些目标存在内在冲突,有些目标功能相互抵销。这就要选择好目标组合。根据整体效应最大化和增量目标效益等于零的方法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组合,即在一项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加入一个专项方案,考察其改革方案组合边际效益,当加入最后一个目标时,其组合边际效益为零,这时的高考改革目标组合就是最佳目标组合。[2]为此,需要提出选择高考改革方案最佳目标的程序和方法,为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提供分析工具。在确定目标组合的基础上再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性质并赋予一定的改革功能。

四、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程序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环节的主要内容是改革方案的制定程序。只有较科学的、完善的制定程序,才能够较好地满足相关主体的需求,实现其最大效益。高考改革方案有一定的制定程序,相关部门也较严格地按照程序办事,但是实践中仍存在程序不太完善、制定中忽视程序或者程序化不够等问题。因而,须在高考改革方案的描述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程序的对策和建议。

1.高考改革方案顶层设计的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提出有多个渠道,如中央高层领导、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还有些是考试研究等机构。应具体分析高考改革方案制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主体的整体性偏差问题、提出主体的自我利益导向问题、提出主体渠道单一性问题等,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主体应当多元化、中立化、公共化,只有这样才会保证高考改革方案的相对公平性、公正性。

2.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调研的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前都进行过调研,也有前期研究,但还是存在研究和调研的充分性、客观性、广泛性等问题,即有些高考改革方案安排的调研是部门进行的,区域或阶层利益导向比较明显,客观性不足;有些高考改革方案只是有选择性调研,地方的差异性考虑不足;有些高考改革方案没有进行全方位的调研,高考改革方案的广泛性考虑不足。根据这些问题,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调研应坚持四个原则:专家参与性、主体中立性、区域广泛性、评估的客观性,即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调研要充分考虑“四性原则”。

3.高考改革方案制定主体的选择。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还涉及到制定主体的问题,即由谁来制定, 如何制定。其实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考改革方案由相关部门制定,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高考改革方案之间相互冲突的问题,高考改革方案之间协调和沟通的问题,以及部门为本部门的利益而改变方案目标等问题。为了避免高考改革方案出现偏误、部门化、孤立化的倾向,我们提出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中立性、独立性、超然性和综合性的 “四性标准”,即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部门利益要超然,并建议组成包括管理部门的综合性改革制定小组,整合力量,充分沟通,保证高考改革方案的中立性、客观性、协调性和目标的针对性。

4.提高高考改革方案的合法化程度。当前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层级还是有些差别。有些是教育部制定的,有些是省(市、自治区)政府或教育部门制定的。 从程序来看,高考改革方案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但是由于高考改革方案制定主体较多,部门较多, 不可避免地存在“政出多门”的问题,从而无法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决策者。根据现在高考改革方案合法化的层级和问题,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主体和资格问题:大致方向是考虑将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层级提高,即尽量考虑将高考改革方案交给全国人大、国家政策研究室、教育部、省级政府等地位比较超然的机构和部门来制定,以避免高考改革冲突、 矛盾的问题,提高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合法程度。

5.改进方案制定意见的征询方式和方法。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后还应该征求专家、相关部门和利益主体特别是执行者省级政府有关部门和改革主体(考生)的意见。根据前期调查,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还是存在意见征询不到位、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省级政府有关部门、考生和教师很少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将导致高考改革方案的整体性偏差。因此,应在高考改革方案描述、跟踪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意见的征询方式、方法和基本原则。

五、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内容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得好不好,主要在于内容的完善程度。只有内容较为完善,高考改革方案的成效才会比较好,才能够实现高考改革方案的设计目标。总体而言,最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内容还是较为完善的,但是在针对性、灵活性、外在协调性、内在冲突性、环境兼容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或者缺陷。可以从五个方面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高考改革方案。

1.高考改革方案的针对性。目前我国制定高考改革方案的统一性比较强,而较少考虑地区差异、 社会分层和人群差异,因此导致有些地方、有些阶层、有些人群高考改革试点效果较好,有些则较差, 针对性不强。所以,需要研究提高高考改革方案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将从方案多层次性、多方位性、多需求性方面着手研究。[3]

2.高考改革方案的灵活性。当前高考改革方案规制性比较强,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操作的灵活性不太够,从而约束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 可以从调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性角度研究高考改革方案的灵活性,即高考改革方案如何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以便调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和执行高考改革方案的积极性,提高高考改革方案的成效。

3.高考改革方案之间的协调性。由于这次高考改革方案出台比较多、比较急,而且不少高考改革方案出自不同部门,导致高考改革方案之间协调性较差。应在高考改革方案描述、跟踪和评估的基础上分析高考改革方案之间的协调性,并提出完善高考改革方案之间协调程度、配合程度的基本策略和办法,从而减少高考改革方案的相互抵销和内在冲突,提高高考改革方案的绩效。

4.高考改革方案内在的冲突性。考虑到有些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安排比较匆忙,有些高考改革方案内涵之间还存在内在冲突和矛盾的地方,这也使执行者束手无策或者选择性地执行高考改革方案。如将“体育纳入高考”理想图景虽然美好,然而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残疾考生以及身体素质较差的考生显然是一种伤害和不公平对待。[4]因此,应具体分析当前高考改革方案的内在冲突、矛盾以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冲突和矛盾的基本方案和方法,并将这些方案和具体的改进措施提交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参谋和决策。

5.高考改革方案与环境的兼容性。高考改革成效能否最大程度地实现,还与高考改革方案执行、 落实与接受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前高考改革方案较多地考虑了执行和落实环境的兼容性,但较少考虑高考改革方案与接受环境、社会文化、信息环境的兼容性,因此导致了高考改革方案与环境的兼容性不够,经常受到参与者的排斥。方案的制定者应对主要的高考改革方案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提出高考改革方案与环境兼容的基本措施和路径。

总之,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制定须以求真为目的的理论理性,这种理性主要是来自于理解和解释考试评价与改革实践的认知理性,没有对考试改革理论和考试发展规律的清晰认识,任何考试改革都可能面临失败的教育代价。[5]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环节是高考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作为高考改革关键的一环,制定环节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直接影响高考改革试点的实施和效果。探索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环节的策略,仍然是当前和今后高考改革频密期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郑方辉.民意调查与公共政策评估[J].江汉论坛,2007(3).

[2]王建容.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行政论坛,2006(2).

[3]王后雄.“高考城市化倾向”的成因及矫正[J].教育发展研究,2009(5).

[4]吴胜涛.将体育纳入高考应三思而后行[J].教学与管理,2015(15).

3.高考改革的“上海方案” 篇三

高二、高三生面临怎样的变化

《方案》对当前高二、高三学生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包括高考加分、自主招生、春季高考以及高考复读。

一是艺术、体育特长生加分调整。《方案》要求,要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这意味着,从2015年高考,也就是目前的高三起,艺术和体育特长加分将被取消,那些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学生,获得加分的希望将减少。

调整高考加分项目,会对有希望获得艺术、体育特长加分的学生带来一定影响,但《方案》也提到,“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因此,这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变数。

从民生政策对公众的影响看,治理高考加分,主要是打击加分教育和加分造假,但不能误伤真有艺术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即便一刀切取消加分,那么也应该有一个适应期,另外,还需在取消行政部门主导的加分之后,将特长评价纳入高校自主招生体系中。

二是自主招生调整。根据《方案》,从2015年起,高校的自主招生将移到高考之后。这对自主招生带来的变化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联考解体,高校将高考成绩作为申请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在高考之前,考生的心思可能会全部集中在高考之上。

其次,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如果把高考成绩作为申请依据,那么,应该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启动,即6月底。假如教育部门要求高校在7月初完成自主招生,由于受时间限制,自主招生的名额将减少,而学生选择学校的机会也不多。

再次,参加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的学生,可能要求填报提前批志愿,高校在录取时结合高考分数、面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评价、录取。原来达一本线即可录取,或者降低20~60分的录取优惠方式可能改变。

笔者希望高考后的自主招生能在6月底高考成绩公布后启动,自主招生高校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自主申请多所学校,学校独立进行评价录取,每个学生可同时获得多校录取通知书再选择。给高校自主招生的时间为1个月,到7月底结束,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再填报志愿,或者按原先填报的高考志愿录取。

如果能推行这一自主招生方式,将是高考改革的重大突破,高考成绩变为评价依据之一,学生和学校可双向互选。

三是春季高考调整。《方案》提到,“2015年起,将本市本科院校需要通过面试等方式考核学生能力的部分特色专业招生计划投放到春季考试招生中,设立面试(或技能测试)环节。春季考试招生范围由历届生扩大到高中应届毕业生,依据统一考试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或技能测试)情况进行录取。”这是一个富有价值的改革,把春考的招生范围扩大到应届毕业生,且实行自主招生,可让当年推出春考的初衷“多次考试、多次录取”得以实现,扩大学生的选择机会。当前需要明确的是,哪些市属院校参加春季高考?招生名额有多少?学生以春季高考成绩可以申请多少学校?可否实现一名学生拿到多校录取通知书再选择确认?如果能实现学生和学校双向多选,那么,这可以说是上海高考改革的又一亮点。

四是复读生政策对接问题。由于从2017年开始,上海要实行新高考,那么,如果目前的高二、高三学生,参加高考之后选择复读,就存在和新政策对接的问题,其中,语数外三门学科的考试没有问题,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考怎样参加,需要有明确方案。今后可能选择复读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现在的高考是“3+1”,两年之后的高考是“3+3”,这必然面临高考科目的变化,因此,在目前的学习中,就有必要关注“1”之外的其他科目。从这一角度说,“3+3”的科目组合,影响的不仅是高一学生。

改革的长期影响有哪些

此轮高考改革,由于对高考科目、高考成绩组合进行调整,必然会对基础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最直接的就是学生科目选择影响。按照《方案》确定的改革思路,考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将有多达20种学科组合选择,这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加上外语可以有两次考试机会,也扩大了考试选择权。

这给学生带来的问题是,如何组合自己的学科?以笔者之见,应该主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力,不能太过功利。按照现在的学业水平测试以百分位计算等级,在高考录取时折合为分数的方式,有的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分析选择哪一科更容易得到A+,来选择自己的科目。这种功利的选择,可能导致选科集中,使得目标踏空。

而学生的科目选择,与中学的办学条件、办学选择和对学生的学业、职业规划指导有密切关系。

按照高考改革方案,中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多达20种学科组合,应该借此改革机会,推行选课走班制,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几方面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大对中学的投入,保障中学有足够的师资、条件开出足够的课程,并提高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如果中学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办学资源,开出那么多课程,学生的选择就会受限。其次,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假如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限定学生选某一科目组合,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那么,和过去文理分科就没有什么不同。再次,学校在推进选课走班过程中,要逐渐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也就是说,在整体保障每门课程质量的情况下,形成本校的优势学科,以便学生结合求学、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学校。

还有一方面影响,则是对大学的招生。按照《方案》,大学的招生在未来会有两种走向。一是主要进行按计划集中录取,二是自主招生。

按计划集中录取,从方案看,还会是未来高考录取的主要模式。按照集中录取规则,高校在录取中会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用“3+3”总分录取,所有专业不提出任何科目要求;二是用“3+3”总分录取,根据专业提出不同的科目要求,比如历史专业要求历史、政治、地理学科成绩等,考生只要满足一门学科要求即可报考,比如一名学生选历史、物理、生物,也可报考。

这两种录取方式,第一种是比较理想的,这会给中学教育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但估计很难实现,比如高校的物理专业,可能不会接受历史、地理、政治选科的学生,至少会提出一个科目的要求。大多数高校会选择第二种方式,但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可能整个学校的专业,还是分为偏文科、偏理科。另外,如果大学的理科专业招收文科组合的学生,也需要大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能再按照原有模式教学。

《方案》还提到,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这是一个具有价值的改革举措,也要求学生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志愿选择。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实行分批次按计划录取,批次设置导致大学被分为三六九等,不利于大学平等竞争,也导致一些高中就追逐一本率、二本率。取消批次,将促进高校公平竞争,扭转基础教育功利升学追求。随着批次的融合,同一批次的平行志愿院校数会增加。考生要注意的是,有的原来低一批次的院校,诸如,放在二本招生,分数高过一本线,在融合之后,录取分数可能大幅上扬,而原来靠批次优势,勉强维持招生的院校,则在批次融合之后,会遭遇录取分数下挫。这也要求大学提高办学质量来吸引生源。

自主招生的改革走向,从目前的方案看还不够明朗,要等高考后的自主招生,以及春季高考的具体方案出台后,才能进一步了解有多大力度。如果能在推进学生和学校双向多元选择中迈出实质步伐,这会给中学带来更大的自主办学空间,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度。

4.安徽高考政策及高考改革方案 篇四

今年有意参加高考的中职学生要留心了,高考对口招生的报名将从2月20日启动,比去年足足提前了20天。昨日,我省20对口招生高考方案公布,今年的对口招生计划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依然采取网上填报平行志愿的方式。

报名点组织网上报名

今年对口招生对象依然是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中等技工学校)和综合高中职高班的应历届毕业生。有四类考生不允许报考,包括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在校生;中等职业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在上一年度对口招生考试中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服刑者。

今年的报名时间也较早,为年2月20日至2月26日。应届生在学校所在市教育局对口招生部门指定的报名点报名,历届生凭毕业证书在户口所在市教育局对口招生部门报名。考生报名时应携带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学历证书,提交诚信考试承诺书,在报名点统一组织下,进行网上报名。

本专科均设平行志愿

和普通高考一样,对口招生高考的时间也是6月7日和8日。考试科目分为13个大类,其中,文化课按每门150分计算,专业(综合)课按300分计算,总分750分。考试内容中,文化课方面基础模块占60 % 、职业模块占10 % 、拓展模块占30 % ;专业综合课理论考试科目设置以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方案中公布的专业主干课程3~4门为主。

2012年对口招生实行知分网上填报志愿。本、专科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其中本科批次“平行志愿”

包含A、B两所院校志愿及院校服从志愿,每个院校设置2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专科批次“平行志愿”包含A、B、C、D四所院校志愿及院校服从志愿,每个院校设置3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

录取分数线单独划定

虽然对口招生考试和普通高考是同一天进行,但是分数线划分却不相同。对口招生的`分数线是根据各类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按一定的比例划定本科、高职(专科)各批次建档分数线和专业资格分数线,并向社会公布。不过对口招生的计划会纳入到我省高招计划的总盘子中。

5.安徽高考政策及高考改革方案 篇五

材料: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2012年全国卷高考(大纲卷)作文题:《放下顾虑》。

2012年高考全国卷(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作文题:

在农村挑秧苗,走到半路负担太重,妈妈建议减掉身体上的束缚,脱掉鞋袜等等,作文关于放下顾虑,挑东西的材料分析。

201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火车巡逻员的故事》。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2012年天津高考作文题: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以上。

材料: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

2012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根据这篇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800字。

2012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

今年江西高考语文大作文是要求考生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作文的主题跟音乐有关,字数200字左右。

2012年四川卷高考作文题:关于水的讨论

一则关于水的诗歌材料,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要求考生围绕“水”为话题展开作文。

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目为:根据孙中山的一段话,自行命题写作文。

孙中山:“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自行命题,题材不限。

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美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材料题,一个梯子竖在那里,有人在梯子上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请考生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科技的利与弊。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

2012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

一幅双手的图。伸出手是温暖的服务,张开手是创造的力量,摊开手是放飞的想象,合拢手是收获的快乐。以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2012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有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

2012辽宁高考作文题目:材料作文

材料:讲述的是一位女钢琴家穿着朴素在舞台上演奏钢琴,这一举动引起了争议。而女钢琴家说,“音乐应该隐藏在衣着背后”。

根据材料写一篇作文。

2012安徽高考作文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解析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是一篇较为典型的材料作文。下面我就从审题立意、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三个方面来说说我的一家之言。

从审题立意的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一篇供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必须多加小心,否则,立意不佳的考场作文一般来说得分情况不会理想。就这篇材料作文来说,可以有多个角度供考生选择,比如从使用者角度,从留言者角度等等,都是可以的,但这其中有个最佳立意角度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材料作文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和他人的关系问题,所以社会公德方面的立意应该是作文出题者的命题意图。也就是说,诸如“梯子”一类的社会公共设施,在自己使用好以后,要妥善处置,处置时要充分要考虑到他人的安全利益等等,只有这样“我为人人”着想了,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文明。毕竟,在我们当前这个时代,“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不良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的,这个作文命题的社会基础应该就在这个方面。

从文体结构这个角度来说,把这个作文题的文章体裁选定为议论文,应该是比较妥当的较好选择。众所周知,议论文的写作一向是许多高考考生的薄弱之处。所以考生们在临场写作时一定要突出文体特征,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论点要突出:开题就要亮出中心观点,中间论述要紧紧围绕中心观点,结尾时要回扣中心观点。论证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多样化些,如举例论证,正反论证等等。论据则要新颖贴切,不要堆砌材料,而要熟例粗举,生例细举。如果能紧扣社会现实有感而发就更好了。议论文的文章结构主要依靠段落的划分来体现,而一篇应试作文的段落既不宜过多当然也不宜过少,一般来说,五至七段为佳。在议论文的写作三要素当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打造属于自己的作文亮点,或论点深刻,或材料丰富,或语言有文采,或表达有创新,等等都是可以的,关键是我们的考生一定要有考场作文的“亮点”意识。

从考场作文的语言表达的角度来说。这篇应试作文的语言应该平和而不能过激,应该以理服人而不是感情冲动,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而不能思维混乱不知所云。因为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考生思维的直接外化,也是写作部分的思维考点。此外,对于今年的考生来说,尤其是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慎用网络语,不讲江湖话,也不能过于成人化和幼稚化,所用语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特征和年龄特征。最后,在写完后要检查一遍,避免语言的“硬伤”,如字数不够,错别字,病句等等,但要注意卷面的整洁度,除了必须要改的“硬伤”错误,否则,不宜涂改过多,不然是会影响阅卷老师的印象得分的。

6.安徽高考政策及高考改革方案 篇六

新安晚报讯 继山东省教育厅宣布出台异地高考政策后,广东省日前也明确表态2014年前试行外来工子女在粤高考,异地高考再度引发全国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表示“异地高考政策在安徽推行阻力不大”的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省也在研究异地高考政策。

昨天,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告诉记者,安徽也在研究异地高考,方案正在制定之中。不过他同时表示,目前还不方便透露方案内容,因为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厘清。如同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一样,李和平再度表达了对异地高考的积极态度,“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他对政策出台也出言谨慎,“要避免出现新的.不公平。”李和平认为,必须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调配下,才能解决可能产生的新问题,而并非一省之事。

7.安徽高考政策及高考改革方案 篇七

据报道,从2014年初开始,浙江全省已有杭州二中、杭师大附中、鄞州中学、温州中学、嘉兴一中、上虞春晖中学、天台中学等11所普通高中打破原来的“行政教学班”模式,实行语、数、外、理、化等“必修课选课走班制”。以第一批探索“走班制”改革的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为例,该校目前在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中,语、数、外、理、化、史、地等学科被分为A、B两个层次,A类学习程度好一些,B类基础弱一些,学生可以先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学科层次,再在该层次中和自己喜欢的教师进行“双向选择”。改革已从选修课走班到了必修课走班。很显然,走班比不走班肯定要好。走班代表着改革在进行中、深化中、效率提高中、学生特长培养中。

走班制似乎很美好,走自己喜欢的班,走适合自己能力层次的班,选自己喜欢的学科,选自己喜欢的老师。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这只不过是“皇帝的新衣”的中国版。

当前的走班制,对行政班的彻底否定的意图很明显,大部分学校认为是走班节数越多越好。但走得越多,操作越烦琐,学生管理越难,使那些平时不那么服管的学生很兴奋,不用听班主任的唠叨了。平时教书不那么认真的老师也比较高兴,教学评估更难了,高考成绩又不公布,教好教差也不知道了,压力没了。学考通过就行了,教学质量会高吗?当然,走班既然在走,其优点也是明显的,学科分层走班笔者也是赞同的。

走自己喜欢的班,走适合自己能力层次的班,实际是很难实行的。目前的选修走班多安排在下午,比较集中,到点时只见教学楼穿梭的学生。一人一课表,教室不固定,可能要跑到另一教学楼,有时连上厕所也来不及。选自己喜欢的老师,有那么多令人喜欢的老师供你挑吗?不喜欢的老师怎么办?高考7选3方案衍生出35种变化,学生怎么选,苦了老师与家长。那些没地位难度又偏大的学科没人选,课任老师真地只能去搞后勤。

在这里,笔者想大喊一声,教育不要大跃进!确实需要走的,她会自己走起来的,不要硬性搞出来每年级选修走8节 (优质特色高中评比的明文要求),浙江省每年级走班真正达8节的学校有吗?大多数学校单硬件设施条件就不具备。

二、自主选择

随着浙江、上海分别公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自主选择”成了一个高频关键词,不断激荡着大众的注意力。从两地的新高考方案来看,不论是考生和高校,双向的选择空间普遍增大了。学生在选考什么科目、考几次、用哪次成绩等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选择权。高校在招生模式、选拔标准、专业选考科目范围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以浙江为例,今后选考科目可以“七选三”,排列组合起来就有了35种不同的选择。因此有种形象的说法,高考综合改革推开后,“套餐”变成了“自助餐”。

对学生来说,从“选课”到“选考”,再到“选专业”“选学校”,依据什么来选择?贴近兴趣、匹配能力,是不少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给出的建议。从兴趣导向出发,把兴趣与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职业规划和事业追求绑定在一起,选其所好、选其所长。

这里隐藏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的学科兴趣的,但实际上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建立在对该学科教师的兴趣上,真正有学科兴趣、学科特长的学生比例有多高?就笔者所知,还没人研究过,但笔者从教的农村普通高中,这类学生的比例在5%以下,学科成绩差了不可能对该学科有兴趣,除非碰到很优秀的老师,才有改变的可能。另外,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不是一下子就有了的,而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慢慢产生激发的,因此,兴趣至上说是极其有害的。

选考科目可以“七选三”,这就要求高一开齐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否则学生无法科学合理选出这个“三”作为主攻方向。从当下来看,学考难度要下降,学习时间要缩短,学习内容要减少,但必修课程高一全部开,8节选修课的开设就成了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应试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从高二开始,甚至从高一开始,学生就将语文、数学、英语和自己选的三门课作为主攻方向,高三的学习更枯燥。

报纸上经常报道重点中学校长或专家的感叹:应试教育模式和以往的考试制度下,很多学生以总分最大化为目标,考前死记硬背,或许高考得了高分,但却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专业,甚至到了大学,许多学生还不知道如何选择课程。每年招生咨询,“主力军”大都是家长,自己来咨询的学生反而很少见。有的家长还爱大包大揽拿主意,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分数够不够?学校“王牌专业”是什么?就业前景怎么样?

为什么那么多学生患“选择困难症”、“选择依赖症”、“选择盲目症”,原因在于学生缺少在这方面的指导。目前,一些中学已相继开了“高中生生涯规划发展”、“职业体验”等选修课,让学生在高一就开始规划大学学什么专业,今后向什么职业方向发展。还有学校为高一新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职业倾向,进而打通学校学习和职业学习之间的“隔膜”。这应该说是这一轮深化改革的亮点,但“高中生生涯规划发展”应作为必修课来开设,全国应该有统一教材进行强化提高。

三、考试安排

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指出:统一高考招生是本次高考招生改革的重点。考试不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考试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和外语,选考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实为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两门学科)等7门高中学考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进行。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一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一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及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

中学老师倍感困惑的是,为何每次改革都要强调不分文理?实际文理分类还是存在,而且,这么多年搞下来,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还是存在文理倾向的,大学这么多年招生下来,文理分科弊端很大吗?人才选不出来吗?人才培养不好吗?实际许多老师认为文理分科是最合理的,至少比目前的35种分类强。在35类中选,学生只能选容易学的、老师水平高的学科。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解读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弱化一考定终身现象。多种考试招生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升学发展选择通道;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可实现“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大部分科目有2次考试机会,使一次考试的重要性降低,一考定终身得到弱化。我们都知道,高考前,考生已经过多次模拟考,高考成绩排名与模拟考成绩排名有惊人的一致性,所谓一考定终身的现象根本不存在,或者说,高考发挥失常的是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淘汰的是成绩不好、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而且学生也可来年再考。

浙江省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及10月进行。中学老师都感觉这个决定有问题。上海安排在1月与6月底,还是比较科学的。4月及10月都在一个学期的期中时间,请问,考前与考后学科老师怎么排?

四、学分制度

学分制会不会促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系列提高自己素质的课程。这在美国早已被否定掉,可在国内,扔被教育专家与高校教授津津乐道。

学分制从制度来说,确实是希望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比如48个学分选修),来选择能提高自己素质的课程。美国林肯高中在1940年建校初期,制定的办校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为大学培养预备人材”。所以,林肯高中目前开设的选修课有电脑艺术、电脑网络维护、环境科学、会计初步、财富规划、办公室文员训练、银行业务训练(与花旗银行等大银行共同合办)、生物工程技术、摄影与暗房技术、舞台技术、室内设计、建筑制图、心理学、新闻学,以及一系列的体育选修课包括高尔夫球、击剑、健身、保龄球、射箭、射击、游泳、举重、各种球类、摔跤等等。但是,以上这些非常吸引人的选修课,每年选修的人都非常少,以致很多课学生根本就不够,无法开设。

从目前浙江的改革来看,普通高中“为大学培养预备人材”的倾向更加明显,除高考学科,学考学科一年就可学完通过考试。

美国的学分制是跟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完全配合的一种教育形式,而我国在大学招生还是使用高考一种方法的情形下,高中实行学分制可以说是毫无意义。因为高一的学生通常无法上高二的课;受高考科目的限制,开设高考不考的选修课,学生根本就不会去上,或者只是做做样子。从目前国内的情形来看,高三起码要用一年来进行高考复习。高中三年必修课程要压缩到两年来上,哪里会有时间上高考不考的选修课?

五、改革方向

美国的公立学校系统一直不停地在进行改革。最新一轮的改革是“全国统一课程标准的改革”。现任奥巴马总统是中国教育的崇拜者,他一直觉得中国教育最先进的地方就是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材、统一的高考。于是全美国的统一课程标准就出炉了,可是中国目前在实施的却正是美国所抛弃的。当然,以此来论我们的改革方向不对,有失偏颇。

美国的公立学校系统喜欢不停地进行教育改革。因此,美国人从来不会说“教育改革取得辉煌成就”或者“教改取得伟大胜利”之类的话。每一个新上任的总统、州长、教育部长或者教育局长都会说: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非常艰巨,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已经烂透了,不适应于新世纪新形势了,会被中国人超越了,因此必须改革。

美国的全国统一标准起初是由十几个州的州长提出来的。各州都有自己的学科标准,难度跟内容都不同。然而,美国人是一个喜欢迁徙的民族,经常会有人到处搬家。一个学生从加州搬到佛罗里达州,会发现他读的课程,虽然课程名字都一样,可是学的内容跟难度都不一样,很难跟得上。编课本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尤其是美国的课本,都是由一个团队的专业人士,在本科目的专家领导下,历时多年,才编出一套课本来。但是,浙江现在是把教材的开发权交给教师,一些学校自己开发的教材达上百门,这些土法炼钢,用课余时间来弄“根据全国统一标准编写的课本”,有多少质量?拿这些教材教学生,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再看美国是如何质疑他们的数学课本和数学课堂的:首先,编写课本的人还生活在早已经被废弃的“建构哲学”中,把数学系统完全打乱,然后希望学生自己能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连基础知识都没有的学生,如何建立一个理论系统)。其次,为了体现“新世纪的先进性”,宣称“乘法表是要打倒的旧教育系统,学生们不需要学习乘法表了,因为有计算器了”。最后,宣称某些种族的学生一直学不好数学的原因是因为数学太难了,对这些种族的学生不公平,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降低难度,好学生却不许学更多的东西,以免变成“不公平”。

在数学课堂里面,学生们进行着“小组合作”,会做的同学完成所有的任务,不会的同学仍然什么都没学到。老师基本不解释(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们基本在玩;老师不许使用“考试”的字眼,“测试”只占学生成绩的百分之十左右,而且,拿五十分就叫及格,拿八十分就属于优秀。学生人人拿好成绩,皆大欢喜。

8.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年底出炉 等 篇八

备受关注的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阶段结束。本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本科每批次第一志愿调整为两所平行的学校;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正式方案预计将于年内公布。据了解,目前浙江省没有对高考分值进行改革的计划。

浙江新增3所“领军计划”推荐中学

清华大学最近公布了2014年“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中学,义乌中学、春晖中学和余姚中学首次入围。据了解,12月底,清华大学就将完成推荐名单审核以及面试工作。

美独臂篮球少年或打NCAA

曾在YouTube上风靡一时的美国独臂篮球少年扎克·霍金斯近日宣布,他已经接受美国篮球名校佛罗里达大学的邀请,将在那里度过大学时光,并有机会参加NCAA(美国大学体育总会)比赛。

许多中国球迷通过网络看过霍金斯打球的视频。视频中,这位独臂少年投篮、突破,样样精通。霍金斯说,他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完全是因为对这项运动有很深的爱。

浙大团队研制出“隐身衣”

制造出能实现完美隐形的“隐身衣”,是科学家、工程师及科技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浙江大学一个研究团队最近研制出了六边形柱状“隐身衣”。

据了解,这次,浙大的师生们用的是一种与隐形飞机不同原理的技术——六边形隐身器不吸收可见光,而是让光线绕过隐身区,就像溪流绕过石头后再合拢了继续向前。人眼接收到了隐身区域挡住部分物体的反射光线,误以为视野内是没有东西阻挡的。隐身区顺利实现隐身。

不过,该六边形隐身器要在正对六条棱角的角度,看过去才有比较好的隐身效果。或许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及制造工艺的提高,将来有可能出现性能更好、更轻便的隐身衣。

美国批准氦气球游太空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人开始憧憬起“太空游”。美国World View公司近日宣布,其氦气球太空游项目,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批准,最早将于2016年投入服务。该项目借助氦气球,将游客送至距离地面30 公里的大气层边缘,使游客们可以俯瞰地球美景,初步定价为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6万元)。怎么样?听上去很遥远?别气馁,一切皆有可能!

他们说

@丁一晨DYC 无所事事比忙忙碌碌更叫人心力交瘁,所以,行动起来吧,少年。

来自新浪微博

@侯开亮 时光对每个人都公平,我们都同时在前进。然而多年后却人人状况不同:你我所读的书,所交往的朋友,以及为理想所做的努力,决定了五年之后的自己。想优化自己,现在就开始多阅读,交良友,并抛开世俗价值观,勇敢走自己的路!

来自腾讯微博

@老刘仁波切 土耳其的哥贝克力遗址距今12000年了,其中的人物动物浮雕栩栩如生,阿尔塔米拉,拉斯科洞穴壁画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而创作这些杰作的,却是茹毛饮血不会擦屁股的原始人,WHY? 艺术创作靠的是感觉,感性思维属于大脑进化的早期产物。而科学研究靠理性思维,是比较晚才进化出来的,所以艺术的诞生和成熟要早于科学。

来自新浪微博

@鲤newriting 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我就怕了。

来自新浪微博

@树下野狐 网络时代,一切都得到得太快太容易,反而格外怀念从前浑无目的地逛遍大街小巷,只为淘到一张好碟,买到一本好书,发现一部好片,邂逅一个好姑娘……的充满未知与期待的幸福感。让你快乐的不是结果,而是找寻的过程。

来自网易微博

@方希 我习惯看纸质书,跟墨香无关。事实上,它一点都不香。一本书看到125页的时候,你知道后面还有100页在等你,它剩余的分量在手里,它是个外物,你对它有把控感。你记得你在某个特别精彩的地方划了线,你迅速翻动书页,它站在那里瞪眼瞅着你。你的眼光顺便扫到另一处划线,你觉得它更为精彩。我不在意精确查找,更喜欢微小的碰见。

来自网易微博

有用的

@高考直通车 #高考过来人# 自我怀疑时,要用最一针见血的言辞来刺痛自己。高三时几乎每天都在学习,然而在学了一段时间后总要反思一下。比如当成绩大幅波动、无法静心学习时,就会自然地怀疑自己。由于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浮躁和惰性,因此我总是能用最一针见血的言辞来刺痛自己,从而让自己意识到必须要改变现状。

9.安徽高考作文题及点评 篇九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安徽师大附中 朱诵玉

安徽语文高考从自主命题以来,先后用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2次)、材料作文,现在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对此我有另文论述)。既不可能采用话题作文(过时),也不可能采用命题作文(多次使用过),只有材料作文了,而去年也是材料作文。今年既要保持平稳,又要创新,真是太难,所以选择了诗歌材料作文。(注:明年也许看图材料作文,这个我去年就预测了,但是网上有的,当然会被避免。)

很显然,命题者是带着镣铐而尽量跳舞,并希望跳得好看一点,因而选择了诗歌材料作文。

这首诗总体上看还是比较简单的,描写江南太湖一带的独特的美丽风光,考生应该不难看出这一点。但题目的要求中有“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并“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文章”,也就是说,命题者已经告诉考生--这首诗含有哲理,要根据诗的`哲理来写文章。但是诗中的哲理大概就不是每个考生都能看到的了。

那么这首诗哪里含有哲理呢?仔细分析,四句诗都是写景的,前两句看不出有什么哲理,而后两句除了写景外,似乎也含有一定的哲理。深水处种菱,浅水处种稻,不深不浅处就种藕,也许可作这样的比喻--天资聪明的学生就强化训练,让他去参加数理化竞赛,然后保送上名牌大学;天资一般的就让他去考个一般大学;天资中等的就勉励他踏实学习,考个中等的学校。也就是孔子说的,教育要因材施教(或者叫分层教育)。这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的。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也可以写“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但要注意阐述角度和语言表述。

很遗憾的是,看到有考生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没有围绕“哲理”来写,或者说“哲理”体现得很不明显。

10.安徽高考政策及高考改革方案 篇十

改 变

安庆二中 高二(6)班 叶方舟

我们常常只对过去的事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却忘了对理想状况的未发生追究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只能终生哀叹而有的人能从失败中获取新生。沉溺于过去的失意便等于又错失了一次迈向成功的机会。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改变是一种领悟,勇于改变则是一种态度。萧伯纳充满诙谐却又不乏沉重的两个问题也不失为对其自身经历的印证。他原已对英国戏剧彻底失望,所写的相关评论中也尽是尖刻嘲讽,但机缘巧合下易卜生的著作使他受到启发。自此他停止抱怨,开始着手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全新的创作。最终他不仅改变了自己此前一直黯淡的人生,更改变了他曾认为不可救药的英国戏剧。改变有时需要机缘,它可能是刹那灵感的启发,更多的则是一种对旧日成见的放弃和向新态度的转变。

改变是一种值得的尝试。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无论改变的结果如何,这种机会都不应被放弃。摇摇欲坠的晚清统治迟早都会湮没于历史大潮中,但诸多仁人志士仍为挽救它而作出了各种尝试与努力。这种改变难道全是徒劳?抑或是他们愚蠢?历史的车轮碾压至今,来时路上的车辙印已清晰显示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改革变法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也为后来更加成熟的新思想和新政权作了准备。因此无论何时,改变都将是一次值得的尝试,敢于行动始终好过坐以待毙。改变是长久的积累。拥有了改变的领悟,坚定了改变的信念并不是全部。说一句“不如这样”简单,以行动回应它却太难。真正的改变需要破茧成蝶前的磨练,或说这种坚持正是改变的意义所在。梵高任教区牧师时曾与矿工一同下井,下降过程恐怖得令他几乎窒息,然而同行的工人却无一人抱怨。他们已被恐惧改变,明白了既然抱怨无济于事那么不如平静应对。也许他们根本无从改变这种必须经历恐惧的生活,但他们至少选择了以高贵的姿态面对而不是屈服。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多如那些矿工,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所要面对的,但我们至少还能选择转变自己的态度,从积极的方面思考,而不是被那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打倒以至于沦为 1

只会抱怨的庸人。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选择承受也可以成为一种改变。问自己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将会成为一种激励,它给予我们勇气一步步迈向我们真正的心之所向。再小的改变亦胜过无意义的抱怨,因为改变即使微小,只要存在便好。

点评:本文最大的亮点是运用排比,对事例分析透彻,结合生活彰显个性!文章抓住了重点,即萧伯纳说的后一句话——需要改变!总的来说,语言流畅,文采飞扬,事例分析较好。

改变现实 点亮梦想

安庆二中 高二(1)班 严笑宇

迎着晨光向前奔跑,朝气蓬勃的少年,你是否想过,用你自信的步伐丈量未来,改变现实,点亮梦想?顶着风雨艰难前行,倔强不服输的少年,你是否想过,用你坚强的步伐丈量未来,改变现实,点亮梦想?拂着海风漫步岸边,沉浸在安逸中的少年,你是否想过,用你追逐的步伐丈量未来,改变现实,点亮梦想?来吧,少年,用你的双手勇敢地改变现实,点亮心中的梦想!

改变现实,点亮梦想,别再沉溺于抱怨与不满,别再永远停留在过去时的状态。人生的小路上不总是鸟语花香、惠风和畅,荆棘会不时刺穿我们的皮肤,巨石会不时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前方的路,要怎么走?是将十指深深地插入蓬乱头发,看着流血的伤口痛苦地问:“为什么会这样?”还是冷静地思考我能做些什么,并付诸行动?是像史铁生一样勇敢地搏击风浪,迎接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承受的挑战,将最美的微笑写进人生,还是像那些脆弱的轻生者一样,因一点打击便结束自己的生命?梦想的实现需要摆脱无谓的不满与抱怨,勇敢地改变现实,梦想一定会长出来。

改变现实,点亮梦想,不仅是适应与等待。人生的航行中容得栖身的小岛永远无法取代我们心中的大陆。倘若当初鲁滨逊带着星期五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剩下的时光,那么重回家园,实现儿时曾经的梦想就永远只能是一个虚无的符号。倘若当初毛遂隐匿在人群中等待着平原君发现自己的才华,那么毛遂这个名字,他的才干,他报国的梦想,将会和赵国一起很快淹没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梦想的实现需要的不仅是适应和等待,勇敢地改变现实,梦想一定会长出来。

改变现实,点亮梦想,勇敢地付之于行动。人生的旅程中总有被期待的下一站的风景。然而,如果只是停留在期待,最美的风景永远在下一站无法企及。萧伯纳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的那句:“为什么不能这样?”掷地有声,透过这句话我看到了我的梦想,他们的梦想,和人民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然而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梦想,更不仅仅是一个挂在嘴上的口号,它是我们需要努力去实现的目标,更是我们需要改变现实去完成的梦想!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付出行动,勇敢地改变现实,梦想一定会长出来。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一次便深深地烙在心底:庸人抱怨世界,智者适应世界,勇者改变世界。为梦想全力以赴,做一位勇者,从改变现实做起,点亮,你的梦想!

点评:文章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材料典型并且丰富,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安排合理,精彩的排比句使语言富有表现力。

改变,在举手投足间

安庆二中 高二(1)班 许慧慧

萧伯纳曾说:“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而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人们总是在事情发生后唏嘘不已,却少有人如萧伯纳一样,从改变现实做起,发出一声“为什么不能这样”的感慨。

马路上,老人摔倒惹来上百人围观,却没有一人上前搀扶;无良老板贩卖含有瘦肉精的肉制品,有关部门却等出了事才采取行动;无数工人参与一次性医疗机械的二次回收,却没有一个人勇敢的揭发黑心老板的行为……社会上有太多现象不禁让我们发出为什么会这样的感叹,可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举手投足间扶起跌倒的老人,举报不良商贩,揭发恶劣行为呢?在举手投足间改变,让我们少些抱怨,多些改变。如果只是抱怨,那么我们所选择的路,终究只能在黑暗中沉沦,如果只是叹息,我们终究不能看到明日的灿烂。只有着手改变,从现实做起,不去感叹已发生的事,而是梦想从未发生的事,从小事做起,从此刻改变,你才会有所成就。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曾在街上遇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可恰巧他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他伸手握住了那个老乞丐的手,说道:“兄弟,真对不起,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而此刻这个老乞丐心中充满了感动,正是他的一句话,温暖了老乞丐的内心。当我们在感慨乞丐的可怜时,为什么不能像这样,说句话语,做些改变呢?举手投足间,看见地上的纸屑,弯腰将它捡起,面对弱势群体,献一份爱心。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做。

在举手投足间改变,让我们在事前有所防范,而不是待到事情发生后发出叹息。瘦肉精,染色馒头,有毒胶囊……频频出现在我们生活中,高铁事故,矿难的发生,让我们一次次遭受教训,面对这些,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些什么?为什么不能事先对有问题食品进行取缔,为什么不能对有隐患之处事先做好防范呢?在举手投足间改变,不要在事后为之后悔,你的小小改变会成就另一番风景。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做。

在举手投足间改变,实现梦想,从改变现实做起。乔布斯的一次次改变,让世界掀起了一场苹果风暴,袁隆平的一次次改变,给世界造福颇多。着眼于小,从改变现实做起。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做。

在举手投足间改变,我们可以这样,我们更需要这样!

点评:文章最大的亮点便是富有时代特色。小作者列举了大量的社会现象并进行分析,追问发人深省,说明当代中学生已走出了课本与教室,将触角深入到了社会现实。

抱怨与改变

安庆二中 高二(6)班叶双丰

总有那么些人,他们抱怨家庭、抱怨社会,频繁地询问别人:“为什么会这样?”而有些人,他们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不时地追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这样?”这两类人拥有不同的心态,成为不同的人。

抱怨的人看不到其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也看不到这个世界所存在的光彩,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画地为牢;改变的人不仅看得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善于通过别人的眼睛看到自身的不足。

抱怨使人浮躁,改变使人安静。年轻时的林清玄因为失恋而痛苦不堪,他变得十分浮躁,每天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一位禅师告诉他:“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心应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你的世界也因此柳暗花明,这样,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林清玄陡然开悟,开始改变自己,一直秉持着这样一个原则: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假如林清玄没有改变自己,而是抱怨下去的话,中国文学园林怎会有这样一朵奇葩?正是因为他的改变,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妙!

抱怨使人停滞,改变使人前进。1814年,亨利·内斯特莱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富豪家庭,不料,他的家族受政治迫害,家道中落,他每天早起时的第一件事便是抱怨。所幸的是,他后来在经历过多次失败后,询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这样?”最终研制出了给因母乳不足而营养不良的婴儿食用的奶制品,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雀巢。就是因为他的改变,化抱怨为动力,他才能做更好的自己,完成更伟大的成功!

抱怨使人迷失,改变使人奋进。有一个黑人不像其他黑人那样抱怨自己的肤色,否定自己的价值,从而迷失自己,而是坚定不移、慷慨激昂地喊出了口号:“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黑人便是马丁·路德·金,他率领他的黑人兄弟向华盛顿进军。他是真英雄、真汉子!试问,如果没有他的改变,何来百万黑人的解放?如果没有他的改变,何来民主进程的进步?是他,带来了黎明的曙光,带来了希望!

所以说,我们不仅需要在事情发生后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事情未发生时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尝试着去改变,我们会收获不一样的未来,领略不一样的风采!岁月流深,沧笙踏歌,我们在成长路上,不抱怨,只改变!

11.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方案改革探析 篇十一

[关键词]艺术类 高考 方案

[中图分类号] G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52—02

艺术类考生是指报考艺术类院校或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的考生,这类考生与其他类型的考生不同,除了要参加高考外,还必须参加所报考学校或者本地区组织的专业考试。我们常说的表演、美术、音乐等都属于艺术类考生报考的专业。每个艺术类考生都要参加两次考试,一次是专业课考试,一次是文化课考试。考生首先要参加专业考试,合格后才能报考艺术类专业。近年来,艺术类专业报考人数逐年增加,招生也非常火爆,引起家长、学生的广泛关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一)高考人数锐减

2012年06月13日《人民日报》称:自2009年至2012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人数累计已经超过300万人,接近4年报考总人数的一成。教育部的统计资料称:2012年高考报名915万人,较2011年减少2%。与2009年相比,减少了105万人。除个别省份,如四川、重庆、新疆、贵州等报考人数略有涨幅外,绝大部分省市都呈下降趋势,安徽、湖南、广东各省减少了3万人左右。

(二)艺术类考生不降反升

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总数约在百万人以上。这几年还在逐年增长。以河南与陕西为例:来自河南省招办的数据显示,2012年普通高招艺术类报名人数为90183人,累计报考115049人次(考生除美术、音乐类以外可以兼报)。2011年普通高招艺术类报名人数为91196人。总量好像在减少,而实际上,更多的人也在尝试兼报艺术类,出现艺考类学生数量明降暗升现象。其中美术类考生在各省都几乎占到50%。

陕西省2012年高考报名总人数为375268人,比2011年减少8664人。虽然高考报名总人数较去年减少,但艺术类考生却比去年增加2099人。陕西招办主任李谦说:“从我省近年来高考报名数据看,2008年之后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而艺术类考生每年不降反升,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二、艺术类考试、招生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生存在的问题

1.专业基本功缺乏

基础薄弱或毫无基础的学生临时突击现象较为突出。大部分学生暂时放弃文化课学习,只学会了一个所谓套路,猛拼3~5个月,直到第二年的1、2、3月份(各省术科考试时间不定)参加本省或各高校艺术类专业课考试。我们不难发现艺考的时间规律:每年暑假都是突击类艺术考生集中补习专业课的高峰期。“十一”过后开始最后阶段的专业课补习,春节前后基本是一对一的恶补冲刺。即使勉强过关,学生也缺乏专业的基本功训练,更谈不上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

2.家长、学生功利思想严重,大部分学生对艺术毫无兴趣

根据教育部门2010年的统计,全国2000余所高校中目前已有700余所高校设立艺术类专业。这两年,设立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加,加之艺术类专业院校招生比例也在扩大,使得艺术类考生可选择的空间也更大。这势必导致艺考大军的蓬勃发展。

大部分参加艺考的学生只是出于对文化课担忧的考虑,害怕上不了理想的学校。他们学美术不到三个月,认为参加艺考可以走捷径上大学。但让他们接受艺术真的有点难。

而与学生只顾进入大学相比,家长的想法要现实得多。一是可以满足部分家长自尊心的需要,二是让学生实现多途径就业。在大部分家长看来,相对而言,艺术类毕业生更容易找工作,如果孩子考上了美术专业,以后毕业了可以做广告、服装、建筑、珠宝等多种行业的设计师,也可以去当美术老师。

(二)考试、录取中存在的问题

1.各省及省内各招生学校考试时间安排不一致,导致考生跑考现象突出

大部分省份实行艺术类专业全省统一考试或学校联考,省内各高校(特殊的除外)不单独组织艺术类专业考试。如,安徽省美术类考试安排于2011年12月11日进行。考试以初中现行美术教材为主要范围。音乐类分地区于2012年1月有序进行。2012年陕西省统一安排在2012年1月份实行艺术类专业课统考、联考,省内高校(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除外)不再组织校考。这对省内考生基本公平。

但部分高校对过了省控线或省内没有进行的专业考试的专业考生,自行确定本校的考试时间,各学院在各省份考试时间也有不同,部分招生学校为了增加考生的考试机会,通过彼此协商,人为岔开考试时间,致使考生在省际频繁游动,导致艺考类学生满天飞的状况出现。

2.各省、各招生学校艺术类综合分数计算方法各异

除了省控分数线不同外,各省、各招生院校的综合分计算及权重比例也参差不齐。如,山西省综合加权分数计算方法为:文化课总分÷7.5×30%+专业课总分÷3×70%=综合加权分数。

福州大学艺术类综合分折算公式为:综合分=考生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满分×100×40%+考生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满分×100×60%,满分为100分。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类高考总分计算公式为:总分=专业成绩×3.75 + 文化成绩÷2。

同是艺术类考生,在专业满分相同的情况下,各省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差异较大,很难进行比较,更难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原则。以美术类专业为例,考试科目均是素描、速写、色彩,单科满分均是100分,总计满分300分,但录取标准差异较大。就本科美术合格线而言,较高的四川美术联考分数线为本科总分210分,且各单科成绩均不低于60分;较低的河南省是150分,相差60分,河南省也没有对单科成绩作出任何规定。就美术专科相比较,陕西高职(专科)是185分,北京是120分,相差65分。

三、艺考改革探析

艺术是鉴赏美、创造美的领域,需要丰富的情感、旺盛的创造力、超人的想象力。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传媒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享受,也需要精神文化的熏陶,这必然推动艺术类人才的出炉。而近几年艺考的火爆让教育界与艺术界的专家深感忧虑。如何让艺考走上正轨,体现其公平性、合理性,体现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值得我们分析现状,提出下一步改进的建议。

(一)因材施教,培育艺术真才

是否选择艺术道路,孩子的兴趣和天分很重要。高中不能仅仅为了提高升学率,家长也不能病急乱投医。如果孩子对艺术缺乏兴趣,即使勉强考上大学,专业思想也不会很稳固。加之学生原本基础较差,即使费了很大力气,学业也有可能荒废;即使勉强毕业了,在人才市场上同样缺乏较强的综合竞争力,使艺术教育的资源也在无形中被浪费。与其如此,还不如慎重选择。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家长通过各种方式,如心理测试、日常观察、投射测验等,尽可能了解孩子的特点与兴趣,帮助他们做出正确选择,绝不能为了学校利益(如升学率、知名度等)、家长面子强迫孩子临时转行。

(二)加大国家对艺考的管理,完善国家艺考管理体制

自从2004年国家放宽政策,各省有不同的自主命题权限后,各省的命题形式、考题难易度、试题形式、分数线的划定、招生录取等差异更为明显,因此各省之间确定的分数线基本没有可比性。但就文化课而言,毕竟有公开、详细的学科标准,评分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相对而言,还算基本公平。而独具主观色彩的艺术类考试,不管是命题、评分标准、阅卷都会具有非常明显的个人偏好,导致极端的不公平。为防止此类现象大面积发生,建议国家统一命题、统一制卷、各省自主组织阅卷,全国划定不同层次的录取分数线。根据不同招生学校的特点及目标,如,艺术类院校、普通高校的艺术类院系,本专业的专门人才、教师教育类人才等,由国家统一确定文化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的权重,确实对各省艺考起到规范、指引作用。

(三)提升成长轨迹在录取中的权重

学校通过建立档案,利用成长记录袋及各种考试加强对艺考生的日常管理,详细记载艺考生的成长轨迹。国家加大艺考生学籍档案中记载在录取中的分值权重,防止临时突击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艺考热降降温。

明确国家的政策,保证艺考生更早进行专业准备,既扎实专业基础又精练自己的艺体水平,还能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真正为学校选拔人才提供依据,也保证高校教学的实际效果。

考前训练虽很重要,但更要注重日常训练,训练还要有诀窍。以戏剧编导为例,考生要加强普通话训练,普通话不仅要标准,语音、语调、语速、语量尚佳,还要会编剧,并且把它表演出来,这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量。仅依靠考前强行训练,是万不可能做到的。加强平日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与修炼也是艺考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也为课程评价,尤其是牵扯千家万户的终结性评价,如高考,提供了改革的依据。作为国家的一种特殊选拔考试——艺考,更应体现课改的三维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保证艺考真正走上正轨,为国家选拔培养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尚初.聚焦“艺考热”:艺考淘汰率高 录取率低[N].中国新闻网,2011—10—19.

[2] 郭钇杉.给艺考生的话:结合自身条件冷静面对艺考热[N].中华工商时报,2011—10—19.

[3] 邹新娟.“艺考热”背景下传统艺术院校的发展路径[J].商业经济,2009,(23).

[4] 王春萍.高校艺术类艺考热原因探究[J].青春岁月,2011,(06).

[5] 钟志平.探究当前“艺考热”的几点原因[J].大众文艺(理论),2009,(20).

[6] “艺考热”背后的冷思考——梦想如何照进现实[J].教育视点,2012,(4).

上一篇:学习“勿忘初心”下一篇:2010年中考话题作文预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