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林业系统人才现状及培养建议

2024-06-27

萍乡市林业系统人才现状及培养建议(精选2篇)

1.萍乡市林业系统人才现状及培养建议 篇一

浅谈国有林区现状及改革建议

论文题目

浅谈国有林区现状及改革建议

浅谈国有林区现状及改革建议

摘要

目前,我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不高、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严重地影响了国有林区发展。主要体现在:国有林区发展受单一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影响比较严重,缺乏资源重复利用及污染物重新利用的有效处理。造成资源大量消耗及生态环境恶化,使经济发展水平受到极大限制。要保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其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循环经济模式,深化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有林区中第三产业的地位,以提高国有林区经营效益。

关键字 国有林区 经营效益 经济模式

国有林区在我国林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生态环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升,我国国有林区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受到很大的限制,下面对我国国有林区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2008年我国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原木产量、薪材产量分别是1153.82万m3、1131.15万n13、22.68万m3,分别占据全国木材产量、原木产量、薪材产量的14.2%、15.4%、3.O%。国有林区企业总产值为400115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是2070184万元,占51.74%;第二产业的产值是1223788万元。占30.59%;第三产业的产值是707182万元,占17.67%。从我国国有林区企业的产值可以看出其产业结构仍然是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尤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已经超过50%,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

在我国的国有林区中,森林工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森林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在1991—1999年期间出现了一次比较大的波动,国家对森林工业在此期间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随着生态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重要性的体现.国家对于森林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减少了许多,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森林工业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森林工业自身的投资与积累逐渐解放了国家在森林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对于林业系统的固定投资的重点已经由原来的森林工业转向营林方面。

二、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林区的经营效益比较低下,与全国林业平均水平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处于劣势,我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不高严重地影响了国有林区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有林区的现有经营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对国有林区的经营模式以及产业结构进行改革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对国有林区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政企、政事不分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由于我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不高,使国有林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很大的影响,国有林区职工的工资水平与其它行业的工资水平相比要低很多,这严重地阻碍了退耕还林、退草还牧战略的实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的长期低下,严重地打击了国有林区职工的工作的积极性,这也是造成国有林区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我国国有林区的发展受其单一线性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单一线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资源投入比较大,由于缺乏资源的重复利用以及污染物的重新利用或者有效处理,一方面造成了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使国有林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要保持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其经济发展模式。

三、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

(一)抓好分类经营改革,理顺管理体制。积极向政府反映情况,争取政策,力争将国有林场的性质定性为国家生态公益性事业单位,重新定员定编,事业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国有林场的经济收入全部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根据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我场应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公益事业单位管理,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事业编制,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全额预算。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国有林场稳定。一是规范国有林场职工工资制度,重新核定编制后,纳入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的在职职工,应执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二是规范国有林场养老保险制度,国有林场应全部执行事业单位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其他社会保障权益,积极按规定参加事业单位的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四是按有关规定,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林场职工及其家属成员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三)创新经营机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一是认真落实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加快森林资源流转进程。在不破坏森林资源和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鼓励林场职工承包国有荒山造林、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育苗等生产经营项目,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及旅游服务等多种经营项目,增加职工收入,并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深化劳动用工合同制、干部管理聘用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工资分配制等改革,继续推行场长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干部聘用制及岗位与绩效工资制,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运行机制。三是改革生产经营方式,组建林业生产专业施工队,各项生产任务公开招标,取消国有生产组织形式,保证各项生产任务顺利完成。

(四)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一是调整树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多树种结合,乔、灌、草立体配置,积极营造混交林,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二是调整林龄结构,加快后续资源培育,重点抓好现有中幼林抚育管理和低产林改造,集约经营,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林场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森林药材、森林旅游及野生动物养殖等新兴产业。要大力进行林下综合开发,实行“林─药”、“林─菜”、“林─牧”立体经营,发展森林药材、森林蔬菜和林下养鸡、养猪、养牛等,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优化国有林场外部环境。一要切实维护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决不姑息,绝不能让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者逍遥法外。二要改善国有林场周边环境。要以政令形式发布通告,严禁周边乡(镇)、村及有关部门巧立名目向国有林场乱摊派、乱集资或卡、拿、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国有林场发展的周边环境。三要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国有林场在没有实现脱贫解困之前,建议政府应对其实行免税政策。

(六)建立与现代化国有林场建设相适应的投资体制,实施经济扶持政策。一是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应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纳入国家公路建设、农电网改造、供水工程、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建设资金;二是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林场建设,从而加大对林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等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三是国家天保工程等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在国有林场,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项目应向国有林场倾斜;四是切实抓好国有林场危房改造,分期分批解决办公用房和职工住房,确保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七)研究制定国有林场森林持续经营的规划和措施。要根据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进一步研究确定林场林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从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出发,编制森林培育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施工方案,使林场的技术规程、标准逐步建立考核、监管制度,林场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同时,要发展珍贵优质高效森林,调整不合理的林种、树种结构,改善森林环境,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确保国有林场森林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经营。

(八)实行科技兴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有计划地采用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现代林业管理手段,保护培育森林、开发利用资源、建设管理林场,重点抓好现有林场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科学编制林场发展规划和经营方案,加强经营管理,集约经营森林,逐步使国有林场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要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适应国有林场发展要求的干部职工队伍。要高度重视林场制度和干部作风建设,积极引导林场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林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九)加快我场现代林业建设步伐。现代林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未来的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按照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的长远目标、布局和总体要求,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科技兴林,强化经营管理和基础建设,构建国有林场现代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功能与效益,实现可持续经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多样化需求,并在区域林业生态建设中发挥示范、骨干和带动作用。二是把现代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明确现代林业建设的主体和中心任务,大力培育发展与科学利用森林资源,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三是真正实现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林业,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手段经营管理林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业,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林业。通过实施现代林业建设,逐步把我场建设成为“经营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备、森林优质高效、产业发展充分、资源经营持续、林区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林业。

国有林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林业发展系统工程,改革中除了林场主体外,还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从组织领导到宣传报导,到方案实施,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生态安全、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为宗旨,足踏实地,最终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达到创新林业发展新体系之目的。

2.萍乡市林业系统人才现状及培养建议 篇二

1当前上海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上海市在册女子足球运动员共300多人,女足运动队共有52支,其中女子足球成年队一支、U-18女足队伍2支、U-16女足队伍16支、高中组女足队伍8支、初中组女足队伍10支和少年组女足队伍15支。教练员情况,上海市有专职女足教练员18名、兼职女足教练员18名,并且有相应的教练员培训制度。场地方面,为供成年队训练的场地有3块、青少年梯队的场地有7块、部分学校场地也拥有自己的足球训练场地,但大都是7人制场地,还有很多单位和学校没有足球训练场地,这对广泛培养后备人才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比赛方面,通过统计和调查,上海作为女子足球开展较好的城市与其它城市相比较比赛的数量与质量明显高于部分城市,尤其是在学校足球方面,每年都可以和教育部合作举办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级别的比赛。

2当前上海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因素分析

2.1运动动机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上海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运动员在最初参与足球运动时都是出于个人的爱好,而随着年龄、环境与能力的改变,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参与足球运动的动机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的关系上来分析:良好的运动动机对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应当培养和激发正确的体育动机,使其促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2选才与选拔机制因素分析

当前形成了以上海女足成年队为首的选拔体系,其队员的来源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梯队队员和其它俱乐部转会而来的队员。而上海女足梯队队员来源,则主要是来自上海中学生女足和各个体校,其中一部分队员,是通过自己联系直接去各个体校通过一些技能测试和参加试训的方式,从而取得留下的机会,还有一部分是上海女足梯队教练组在观看上海市举办的中学生比赛中直接挑选而来。青少年女足运动员作为中国足球的基础力量,不科学的选才和选拔机制将会造成女足后备人才的匮乏。

2.3经费因素分析

经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女子足球运动开展的一个主要问题,经对上海市不同级别女足队伍的调查,目前上海女足俱乐部每年的经费约在500万左右,经费来源大部分是来自企业的赞助,另外一部分是事业单位的拨款。而其他学校女足的发展经费则是少之又少。那么如何解决好队伍经费的问题,便成为女足后备人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4家长态度因素影响分析

通过调查,当前上海市部分家长对孩子从事足球运动的支持态度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孩子已从事足球运动、其中有83%的家长支持孩子从事足球运动,不支持的家长只占到17%。第二类是孩子从事足球运动,其中只有31%的家长支持,69%的家长不赞同。调查显示,影响家长让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的主要因素是:对女子足球运动发展前途的担忧、对孩子学习的不利、担心孩子出路的问题和认为女孩子不适合这项运动。

3对当前上海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3.1完善体制。目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依靠“举国体制”的优势,是我国各个体育运动项目成功的体制保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早晚会步入市场经济的潮流,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法则来管理和运作我们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和培养工作。

3.2增设教练员培训课程的内容,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对上海市女子足球教练员开设更多的培训课程,传授当前最新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理念,同时组织教练员定期观摩一些比赛,要制定严格的教练考核系统。

3.3构建更加系统的、科学的选才与选拔机制。当今的选才、选拔机制就要根据未来女足运动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完善,尤其在选才上要更多地借助科学知识的力量,运动员进行身体形态、心理素质、生理生化指标、遗传因素等全方面的挑选。

上一篇:学校教学对口交流活动总结下一篇:中班语言彩色的奶牛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