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2024-06-25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分析(精选9篇)

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一

摘要:大学物理课程属于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基于高校转型改革的要求,大学物理教学应该仅仅围绕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此满足社会对物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大学物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并且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论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从而满足大学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创新;实用型;大学物理;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129-0

2大学物理是理工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在大学教学阶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的基础课程,其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物质结构探索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尤其是在培养创新性实用型人才方面表现出很多不足。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性实用型人才的主要依据,因此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就是构建适应大学人才培养规划的教学课程体系。

一、大学物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基于大学物理在理工科专业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培养创新性实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改革,虽然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在教学上进行了系列的改革,但是其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大学培养的学生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综合分析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当然大学物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学物理课时减少,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虽然教育部对大学物理教学的课时进行了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大学实践教学中,基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大学在大学物理教学课时安排上存在“缩水”的现象,造成大学物理课时“缩水”的根本原因是大学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定位不准确造成的,基于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物理的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在短期内很难看到实用价值,比如本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将注意力放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也就是自己的学习必须要满足就业或者考研的需要,而大学物理课程在短期内很难满足大学生的个人需求,因此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大学物理的公共课地位,使得其更不能引起学生的注重。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大学在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但是综合分析,目前大学采取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讲授法为主,此种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其却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出来:一是讲授法就是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被动的听,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容易造成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现象;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导致课堂氛围比较单一。学生属于有思想的个人,如果在课堂上始终贯彻一种氛围,那么学生必然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这样就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三是物理课程中存在很多概念性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学生很难将其领会,尤其是将其灵活应用,因此大学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

二、物理实践教学缺少

物理课程属于自然学科课程,因此其需要广泛地开展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是基于大学物理的公共基础课程地位,使得其在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教学:一是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问题没有处理好。综合分析当前大学物理教材的内容,不难看出大学物理教材内容与高中物理教材内容之间的衔接没有很好地进行连接,这样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而言,其在学习大学物理时必然会感到吃力,也不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二是大学物理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不够。实践教学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大学在物理实验室、器材等方面的匮乏导致物理实践课的安排比较少,另外大学开始的物理实验也与生活实践相脱节,这些问题问题都是英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三是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偏差,也会影响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为了招生,其不得不降低录取分数,这样一些基础知识差的学习就会进入到大学,而基础知识差必然会影响到其今后的学习。

三、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本着突出基础、保持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的原则,使物理教育的内容既具有扎实的基础性,又体现明显的时代性。作者首先对我校理工科各专业对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以非物理类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基础,重点放在基础性强、适用性广、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上,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的侧重点,注重理工科各专业物理学知识共同要求的构建和特殊要求的兼顾,按不同专业分类修订大学物理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着力提升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科技性,不仅要反映物理学在工程中的应用,而且要体现当前的科技发展,力求把经典内容教出新鲜感。

四、基于创新性实用型人才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措施基于大学物理的基础课程因素,大学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满足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作者工作经验,认为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课程系统建设,必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改革大学物理教材内容,增加实用性知识

大学物理涉及的专业比较多,因此作为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在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强调实用性与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强调物理内涵、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同时,教学内容的深度有所不同。例如力学部分“抛体运动的研究”,普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只需要掌握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运动的叠加方法,会计算抛点和落点在同一高度情况的射程、射高与出射速度和抛射角的关系。计算机类、数学类专业学生除此之外,还要了解沿初速度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运动的叠加方法,研究有一定高度落差的斜抛运动的最大射程条件,以及抛点和落点固定条件下,以多大的角度抛出,需要的抛射速度最小等问题。又如“求电荷呈球对称分布时所激发的电场强度”,电信类、化学类和医学类等专业学生只需要会计算电荷均匀分布在球体内、均匀分布在球面上两种情况的电场分布;而数学类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会计算电荷体密度按=(r)在球体内分布的电场强度分布,为他们的数学建模打下基础。

(二)创建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因此大学要丰富与创新大学物理精品课程:一是要在基础物理实验的层次上,采集中级模式进行教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就是在强调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有教师集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然后由学生自主的完善实验操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二是在综合设计物理实验层面上,采取自主开放的模式教学。在进行现代物理实验时,要将物理的工程应用性得以体现出来,因此需要教师设定一定的物理实验项目,然后有学生自主地选择实验内容,由学生自主的进行实验操作的设计,并且教师给学生不设定实验时间等,完全由学生自主的进行,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三是积极引入高端的实践教学手段,实现精品课程实验的创新。物理实验离不开高端技术的支持,因此大学应该积极投入资金用于构建高端的实践技术设备,以此提高学生实践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另外创建精品物理实验课程还需要教师队伍的支持,因此大学要积极形成一支以课指委为带头人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

(三)将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引入到实践教学中

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格证考试、社会实践比赛等形式,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由于大学物理涉及的专业比较广,因此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培养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就必须要将课外科技创新引入到实践教学中:一是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设立实验仪器的研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设备仪器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导致物理实验数据不准确的现象,比如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等就会因为设备因素而导致存在误差,因此大学可以根据设备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设备的研究,以此寻求改进物理实验仪器的方法,进行提高物理实验的实用性;二是将综合实验与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大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设定一定的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由学生自主进行设计与操作,允许学生利用大学实验器材等进行自主的实验等,因此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三是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形成以赛带学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物理比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是要做好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之间的衔接。具体到大学物理教学系统中,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就是要学生掌握牢靠的物理基础知识,如果没有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那么学生是不能具有实践能力的,因此教师要将高中物理知识与大学物理知识之间进行衔接,在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时要有目的的将高中的知识融入到大学教学中,以此形成立体式的知识结构体系;二是大学要注重物理学习的氛围,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大学要加强对大学物理教学的支持,除了在硬件上进行广泛的投入之外,还需要在软件上进行投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大学要聘请社会中的成功人才到大学内进行讲解,告知学生大学物理的重要性;三是大学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将课程资源与专业资源进行整合,以此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总之,结合我国目前大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应更多进行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相结合的改革探索,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当选择,灵活变通,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邹艳.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J].物理与工程,2013(12).[2]罗春荣,周王民,郑建邦,等.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平台[J].中国大学教学,2009(3).[3]张富文.应用物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9).[4]张亚萍,马红章,王殿生,等.建设物理实验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6).[5]房喻,陈亚芍,胡道道,等.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2(1).[6]刘振深.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1(5).

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二

一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专业课课时增加, 大学物理课时被严重压缩; (2) 高中文理分科, 导致高校学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 (3) 多媒体使多数教师授课放弃板书, 一些粗制滥造的物理课件使部分学生学习吃力, 进而厌学, 抄袭作业, 考试作弊; (4) 课程内容陈旧, 对物理学新成果更新不足, 物理实验室设备落后。

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上述状况, 笔者和郑州航院大学物理课程的任课老师一起在夯实物理基础、精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1.夯实物理基础

物理基础知识薄弱会严重影响学生大学物理的学习。例如郑州航院法律系法学专业开设有大学文科物理课程, 其中部分内容就节选自大学物理, 但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全部是文科生, 物理基础较差, 对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不了解。对此, 在教学过程中先由教师给学生们补习中学物理知识, 重点补习运动学、电磁学、和波动光学等内容。学生掌握以后, 教师在课堂上把大学物理学习所需的中学物理知识分给每个学生, 由学生先自学, 然后教师再讲解, 最后进行难点答疑。这样不仅弥补了文科生物理知识缺乏的短板,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精选教学内容

首先, 教学要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市场上大学物理教材琳琅满目, 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郑州航院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学生大多数来自河南省, 学生的物理基础相对较强, 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选择内容通俗易懂、重难点明确且稍有拔高的物理学教材。其次,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应有侧重。物理虽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 但后续专业课很多只涉及部分物理内容, 因此在大学物理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和讲授课时进行调整, 让学生觉得大学物理对专业学习和就业很有帮助。例如, 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 我们加强电磁学和波动光学知识的讲授, 且引入激光、光纤通信等知识, 给学生们推荐相关的书籍和网站, 并在期末考试试卷里加大相关内容考核比重;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 我们重点讲述力学原理和基本方法, 为学生后续学习工程测量、结构力学等专业课打基础;对环境设备工程专业的学生, 我们重点讲述热机效率、卡诺循环等知识, 启发学生思考该如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很多高校已把大学物理分成A、B、C等类别, 每一类别内容、课时安排由专业性质决定。

目前, 大学物理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因此要在教学内容中不断充实前沿知识, 扩充大学物理教学结构体系。物理教学可加大前沿知识部分的教学力度, 比如这些年迅猛发展的激光技术、等离子、光纤通信、超导、天文、纳米、黑洞等物理最新成就,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物理学和生物学、化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也可适当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提及, 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3.更新教学方法

要解决大学物理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 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网络技术可联系抽象概念和立体图像,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增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实施启发式和探讨式教学。另外, 要重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 它可以把课堂延伸至教室外, 拓展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的探索及创新思维能力。

4.改革实验教学

在调查中发现, 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对大学物理实验不重视, 实验室设备不足且老化严重, 实验人员管理不规范, 无法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质和动手能力。应该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积极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实现把大学物理实验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转变;注重通过操作设计性实验,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确定方案、选用设备的独立科研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实验真正达到提高的目的。

三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夯实物理基础、精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四个方面浅析了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内容。当然, 物理学在不断发展, 物理理论也在不断完善,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 需要奋战在这条战线上的工作者们继续深入探索, 巩固大学物理课程的基础地位, 提高学生科研素质,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学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突破口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2014 (8) :197~198

[2]石晓林.工科院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外资, 2013 (24) :249~250

[3]曹剑英、葛俊峰、齐磊.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教学导刊, 2013 (2) :43~44

3.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三

摘要:迈克尔逊等倾干涉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点。本科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调出直线形和椭圆形异常干涉条纹,针对上述调节问题,本论文首先对实验室中这两种常见的异常现象进行物理分析,然后给出了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的调节细则。

关键词:迈克尔逊干涉仪; 异常现象; 调节.

中图分类号:O4-4

1.引 言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光学实验中的重要仪器,许多现代被广泛利用的计量仪器,比如泰曼–格林干涉仪、傅里叶变换光谱仪、接触式干涉仪、干涉显微镜、激光测长仪等,都是基于迈尔尔逊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改进制成的,具有结构简单、精确度高、光路直观等优点[1]。多年来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及光源的相干长度是国内理工类高校普遍开设的一个物理实验。

迈克尔逊干涉仪由一个倾角可调可移动的平面镜、一个倾角可调的固定平面镜、一块底面镀有半反半透膜的分光板、一块跟分光板具有相同厚度而没有镀膜的补偿板、一个观察屏、底座、主尺、粗调手轮和细调手轮组成。只要有关微小位移、微小角度的测量,原理上都可以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完成。实验室中除了可以测量激光的波长、钠光灯的相干长度,还可以用来测量透明物体的折射率[2]和细铁丝的杨氏模量[3]。

在目前报道的文献中,据我们所知,有关异常现象分析的基本都局限于对现象的报道及有关软件对干涉现象的模拟[4-6],而对所形成的物理原因几乎没有涉及,本论文首先针对本科生在迈克尔逊干涉仪调节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平行直线和椭圆干涉条纹这两种异常干涉现象给予相应的物理解释,然后指定出一份迈尔尔逊干涉仪的调节细则,有助于本科生在短时间内调出清晰的圆形干涉条纹,极大的提高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教学效率。

2. 异常干涉条纹及相应的物理分析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两种常见的异常干涉条纹是“平行”直线条纹和椭圆形条纹,下面我们介绍这两类异常现象形成的物理原因。

2.1 “平行”直线干涉条纹

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看到一类近乎平行的条形干涉条纹。通常人们认为这是由两个平面镜的不垂直而产生的等效楔形平板形成的等厚干涉条纹,而本论文认为实验所观测到的平行直条纹仍然是等倾干涉条纹,只是因为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两个平面镜稍有不垂直而导致干涉条纹的中心不在观察屏的中心,再加上两束光的光程差比较小,故干涉条纹半径较大,从而使得看到的条纹比较像平行的直条纹。

比较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的实验原理,不难发现,等厚干涉条纹的形成需要保证到达楔形板前的光是平行关,这样条纹明暗才能反映出楔形板不同厚度的干涉情况。而对于迈克尔逊干涉仪,我们使用的是半导体光源,其在楔形板前的光波是球面波,因此,实验中所观察的“平行”直线干涉条纹本质上仍然是等倾干涉圆条纹,只是该圆条纹的中心偏离观测屏比较远而呈现出来的一种干涉现象。

2.2 椭圆干涉条纹

椭圆形条纹形成的原因比较多,下面分别分析其形成原因。

2.2.1 可移动平面镜垂直于固定平面镜,但观测屏与可移动平面镜不平行

当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两个平面镜严格垂直,但是观测屏不平行于可移动平面镜时,观测屏上的干涉条纹会变成一个以水平方向为长轴、竖直方向为短轴的椭圆。这是因为由两个虚光源发出的两束锥形区域的球面波发生干涉,其干涉区域也应该是一个锥形的区域,所以当观测屏与可移动平面镜不平行时,会看到椭圆形的干涉条纹。

2.2.2 观测屏与可移动平面镜平行,但可移动平面镜不垂直于固定平面镜,

当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观测屏平行于可移动平面镜时,但两个平面镜不能严格垂直时,也会在实验中观测到椭圆形的干涉条纹。这是因为激光光源在这两个平面镜中所呈现的两个虚光源的连线不与观测屏垂直,而是成小于90o的夹角,这样以来,两个虚光源所形成的锥形干涉条纹在观测屏上将呈现出椭圆形状,该形成原因本质上和2.2.1类似,都是由于观测屏不与两个虚光源所形成的干涉区域底面垂直而引起的一种实验现象。

这里,我们强调造成两个虚光源的连线与观测屏不垂直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实验过程中由于调节精度所限,难以使两个平面镜的垂直度很高,其二,实验过程中分光板和平面镜之间的角度发生了改变,即不是45o的夹角,其三,分光板和补偿板不严格的平行。

2.2.3 可移动平面镜和固定平面镜所形成的两排光斑错重合

理论上讲,我们应分别选取每排光斑中最亮的光斑,然后使其相互重合,但是在通过肉眼观测时,往往很难分辨每排光斑中哪个光斑最亮,因此,很容易选错最亮的光斑而导致错重合。

3.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调节细则

根据上述异常条纹出现的物理分析,我们制定了一个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的实验流程如下:

(1) 实验前检查

(a) 检查两个平面镜的两个水平和豎直调节螺丝是否可以调节,并将调节旋钮上黄铜螺帽旋到最外侧;

(b) 检查分光板到可移动平面镜和分光板到固定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如不相等,请用粗调手轮调至相等位置;

(c) 检查分光板和补偿板是否平行,并检查者两块板有无放反;

(2) 圆形干涉环调出

(a) 使用水平和竖直调节旋钮调节可移动平面镜,使其与观测屏相互平行;

(b) 将激光器的光强调到最弱;

(c) 移开观测屏,透过分光板向可移动平面镜方向观察,会观察到两排光点,调节固定平面镜的水平和竖直调节旋钮,使得两排光点上下各自最亮的两个光点重合;

(d) 放上观测屏,增加激光器的光强;

(e) 若此时观察到椭圆的条纹,或者共轭双曲线条纹、或者条纹不清晰、或者干涉条纹半径很小,可能原因是最亮的光斑错了,这时重新回到(b)步骤,换一个光斑进行尝试。

依上述调节方案,可使本科生在短时间调出清晰的圆形干涉条纹。

4. 总 结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过程中平行直线和椭圆形干涉条纹的形成机制,并制定了一份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激光波长的调节细则,经过4个班级的实验证明,此调节细则可极大缩短了本科生调出清晰、易读的圆形干涉条纹所需时间。

参考文献

[1] 陈玉林, 徐飞, 丁留贯. 大学物理实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5: 269-275.

[2] 张静,迈尔尔逊等倾干涉法晶体折射率测量方法研究[D]. 山东: 山东大学, 2009: 12-18.

[3] 闫凯,池红岩,韩仁学,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杨氏弹性模量的方法[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 12(5): 31-32.

4.初三物理实验教学分析及计划 篇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在物理课中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受到观察实验的初步训练及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实践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物理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能力。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和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正确地学习方法。

二、加强演示和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观察有关现象,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新课标中所规定的实验,都力求做全做好。另外,适当增加少量的探索性及设计性的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的小实验,也十分有益。

在学生进行观察与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操作,手脑并用,团结协作,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则,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及时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

5.中考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分析 篇五

1.如图把小球从O点沿水平滑杆拉到A点,放开后小球在O点两侧 来回振动。对小球振动的快慢,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A.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被拉离O点的距离x有关;B.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的质量m有关。

(1)现有固定支架、弹簧、质量不同的小球、天平、刻度尺等器材,为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秒表____。

(2)小明实验探究的部分数据记录如下:

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是验证猜想___B___时记录的。(选填“A”或“B”)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__在拉离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小球振动越慢__。

2.为了探究影响固体热膨胀的因素,某科技小组用铝棒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

分析实验序号1、2、3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铝棒的伸长量与它的___原长___成正比;

(2)为了探究铝棒的伸长量与升高的温度有什么关系,应该选择实验序号__1、4、5__的三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3)根据你的分析结论,可计算出实验序号6的伸长量

△L=__2__mm。

(1)相同量确认(2)相同量确认(3)数学归纳法

3.逸舟和他的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用到如下 器材:电源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若干个,滑动变阻 器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18所示。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b__端。实验过程中应 通过调整滑动变阻器,使__电阻两端电压__保持不变。(控制变量)(2)下面是他们获取的部分实验数据,请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上描点并连成光滑的曲线。

1(3)如果实验过程电压表示数突然变为0,而电流表示数不变,则发生断路的是__电压表(电流不变电路没问题)__;如果电流表示数变为0,而电压表示数突然增大,则发生断路的是__电阻R1__。(4)若粗心的逸舟少领了一只电压表,多领了一只电流表,请在方框内设计一个电路图,使这个实验仍然可以进行。

将电流表+电阻改装成电压表(自造电压表)

(5)为测量阻值约10Ω的电阻,小龙设计并连接了如图电路,所使用的电源为两节干电池。请指出他在电路设计和连接上存在的两个问题:

①不能多次测量减少误差②电流表(或电压表接线柱问题)

思维角度:安全性、普遍性、减少误差、条件控制

4.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示电路进行如下的实验研究。

S3,闭合S1、S2,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上面表中四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可计算(1)断开

电阻R =_10__ Ω。(表格获取已知条件)(2)图象中获取已知条件

(2)断开S2,闭合S1、S3,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灯泡L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测量数据绘制

成如图26的U—I关系图象。由图象分析,当电

压表示数为2 V时,灯泡L的电阻RL= __5__ Ω。

(3)闭合S1、S2和S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示

数为2 V时,电流表的读数是__0.6_ A。

(4)根据图完成本实验的实物线路的连接(图中还有

4条未接)(3)电阻、灯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5)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____端(选

填“左”或“右”)。(由下接线端决定)

(6)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灯丝将变_____(选填“亮”或“暗”)。

(7)若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突然变大,而电压表的读数为0,经检测电压表没有损坏,可能发生的故障是___灯(电阻或电压表)短路___。R=U/I=0说明短路(R=U/0I=0说明断路)

5.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6 V,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是2.5v,电阻大约l0Ω左右,可供选用的滑动变阻器R1和R

2的最大阻值分别为10Ω、50Ω,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选填“R1”或“R2”);

(2)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

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填序号);(电路通,电流小,不亮)

A.更换小灯泡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D.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3)如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成的U—I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1(图上找)w.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左移动时,小灯泡的电阻将变大;(图上找数据)

(4)继续移动滑片,小灯泡突然熄灭,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而电压

表有示敷,那么发生的故障是灯断(或与灯座接触不良),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6V。R=U/0I=0说明断路电压表读数也可能超出量程无法读数

6.如图是测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灯泡额定电压2.5 V,阻值约为10 Ω,电流表量程有0~0.6 A和0~3 A两档,电压表量程有0~3 V和0~15 V两档。P=UI(测量电阻实验原理是什么?I=U/R)(根据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本实验中电流表量程应选择0-0.6A档,电压表量程应选择0-3v档; 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开路 状态,在开关闭合前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处。(最大阻值处,远离下端)(电阻变小灯变亮)

完成实物图,要求使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灯变亮。

⑸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出现如下情形,A.若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突然变大,而电压表的读数为0,经检测电压表没有损坏,可能发生的故障是灯(电压表)被短路;R=U/I=0说明短路

B.如果实验过程电压表示数突然变为0,而电流表示数不变,则故障发生的原因是电压表坏;(电流表示数不变说明电路正常,故电压表读数为0,电压表出问题)

C.如果电流表示数变为0,而电压表示数突然增大,灯不亮,则故障发生的原因是灯断(或与灯座接触不良。I=0R=U/0为无穷大说明断路

D.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亮度不变,且较暗,则可能是原因造成。(灯泡亮度不变滑动变阻器失去调节功能,会通但较暗,说明阻值较大,故可能接成定值电阻)

E.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

关后,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都不亮。经排查电流表、电

压表均无故障,请根据下表所列

情况,判断故障原因:

I=0 U=0 说明断路(灯没问

题)且断在干路上,故: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都可能出问题

I=0 U不为零,故:灯断或接触不良;I不为零,U=0说明电压表被短路或坏了

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某时刻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V,现要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右滑动,使其电阻____(变大、变小),直至灯泡两端电压为__2.5__V。串联灯电压要升高,电流就要增大,故电阻要减少。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如果定值电阻由5Ω增大到10Ω,问滑动变阻器阻值应调。控制变量条件:电压要保持不变,U1:U2=R1:R2保持不变,故R1增大,R2也增大。A.从函数图像上获取

通过实验测得通过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图,由图可知,当

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5 V时,它的电阻是

6Ω;灯泡正常发光时,它的额定功率是0.75W;

B.从测量数据表格中获取 在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起到 保护电路 和 调节灯两端电压 作用。

A.在探究电流、电压关系中的作用

当定值电阻变大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应(变大、变小)?

B.在探究电流、电阻关系中的作用(调节灯两端电压使之保持不变)从图像可以看出,灯泡灯丝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逐渐_______(“变大”或“变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灯丝电阻随温度改变__。实验中测出了灯泡在多次不同电压下的灯丝电阻,有些同学认为可以进一步求出它们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请说明理由。不同意,灯丝电阻会随温度改变 若在实验中,定值电阻电压值超出电压表量程,可采取什么措施,同样也能完成电压的测量?测滑动变阻器电压(它较小)若少领了一只电压表,多领了一只电流表,请设计一个电路图,使这个实验仍然可以进行。造:电压表迁移:造电流表

⒁实验缺陷分析

角度:安全性;普遍性;减少误差;条件控制。

7.小平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研究电磁铁磁场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图中A是悬挂在弹簧下的铁块,B是电磁铁的铁芯,S是转换开关(S接1时连人电路的线圈匝数多,S接2时连入电路的线匿匝数少)。

(1)实验过程中弹簧的伸长量越大,表示电磁铁的磁场越强;

(2)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先后让开关S接l和2,可以研究电磁

铁磁场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多少是否有关;

(3)请提出一个还可以用该装置验证的猜想并设计验证方案。

猜想:电磁铁磁场的强弱还与电流大小有关;

8.为了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装满煤油的烧瓶、两个带有橡皮塞的粗细均匀的相同玻璃管,两根不同阻值的电阻丝,以及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电源等.两个实验小组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分别设计了图

18甲、乙所示的两个方案. 验证方案: 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电流

(1)这两个方案的共同点是通过观察什么知道电热的多少。温度计示数

(2)甲方案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电热跟电阻关系(电流相同时)

(3)乙方案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6.高三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篇六

梅振华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云和中学物理组)

摘 要:高三意味着学生离高考越来越近了,而且其任务的艰巨性也在增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三所学的知识之前基本学过,而且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学习系统,所以在难度方面也有所降低。而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在这个阶段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是最容易被其他学习任务侵占时间的。如何实现高三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这也是物理考试中解决实验部分的主要教学措施。根据高考的辅导经验,对物理实验教学做了有效的分析,目的是提高其教学有效性,为高考助力加油。

7.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七

一、大学物理实验概述

1. 大学物理实验概念及特点。

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对于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而言, 是必修的基础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同时大学物理实验也是大学生接受更多系统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开端, 其涉及的专业和实验项目众多, 覆盖了众多的学生, 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多而贵重, 记录信息也多, 但是所安排的课时与专业教师较少[1]。因此, 在整个大学实验课程中, 过程较繁琐, 教学任务重大, 教学效果与管理成为关注重点。

2. 大学物理实验改革创新思考。

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 在管理创新改革上更多的是探讨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为了从管理创新与实践上, 提升教学质量, 必须解决以下问题:首先,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尤其是在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下, 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并将创造性深入贯彻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每一环节, 开发更多培养创新的方式, 系统的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2]。其次, 要从创新意识上进行改善,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意识, 无论是管理上, 还是实验实践上, 将创新观念深入教育学的过程中, 这才是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根本保障。最后, 还需要更多的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等, 通过建立大学物理实验管理网站等方式, 完成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选择、成绩登记以及信息反馈等, 实现大学物理实验的网络化、信息化。

二、大学物理实验管理创新与实践途径分析

1. 建立规范完善的实验流程, 以便记录实验信息。

所谓的大学物理实验管理, 主要是从管与理两方面着手, 即将整个流程理顺, 才能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去展开管理, 这是完成大学物理实验管理创新的唯一出路。大学物理实验的管理包括物品与人的管理, 其中物品包括实验仪器、实验材料、档案和实验室的物理空间等, 而关于人的管理贯穿于整个学生实验过程、教师的指导与考核、评价等等。为了进一步规范大学物理实验流程, 可以通过实验室主任岗日志制定学期计划, 并详细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实验仪器使用情况、实验材料耗损等信息。也可以通过给学生办理物理实验管理卡, 由实验教学教师全程记录学生实验情况, 包括实验仪器与耗材使用等。当然, 建立了一定的大学物理实验管理流程后, 还必须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落到实处。《物理实验规章制度》、《平时成绩评分标准》等都是相应的管理文件, 利于进行实验仪器、材料清点核算登记等工作, 再通过Excel电子表格来有序、完整、规范的登记相关信息[3]。

2.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工具进行实验管理创新与实践。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 教育也大量的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工具展开改革创新实践等工作。可以利用学校校园网, 建立《高校学校实验室管理系统》, 通过网络技术, 实现实验资源的分配、管理与调度, 同时也可以明确显示大学物理实验过程及实验仪器使用状况。如:在走廊展示一定的物理实验仪器, 包括动态窥视无穷、克罗克斯辐射计等仪器, 线路预先连接相应的原理提示牌, 学生只需要接通电源, 就能通过多媒体观察到实验现象, 将其与实验原理进行对比, 就能达到演示物理实验的目的。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迅速的完成螺线管轴上磁场实验的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 使用平均直径D为0.0189m, 长度L为0.15m, 总匝数N为1533, 线圈励磁电流I为0.5A, 霍尔片灵敏度为18Mv/m A·T, 工作电流为5m A的实验道具, 通过理论计算就能找到合适的螺线管长度, 保证管轴上中点磁场与无线长螺线管磁场相对误差分别达1.0%和0.5%, 利于快速的完成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 归纳总结完成实验报告[4]。

3.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保障大学物理实验高质量教学[5]。

在近年的教学改革浪潮中, 发现越来越多的设计性研究型的实验都对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提出更高要求, 除了要求教师具备科学研究经历, 掌握较强实验技能外, 还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性的专业基础知识, 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 高超的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等都成为影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效果、质量、进程、管理的因素。为此, 各大高校都通过多种渠道, 组建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逐渐构成由专职实验员、大学物理理论与应用专业兼职教师、双师型专职教师组成的实验教师队伍, 坚持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作为实验教学的主导, 便于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必须课程, 在管理实践创新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力求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管理效果, 完成更多高质量的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师作为大学物理实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 必须从思想、意识、技能、素质、效率等方面综合考量, 这是保障大学物理实验高质量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刚, 徐义爽.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13) :107-108, 110.

[2]李幼真, 徐富新.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创新平台建设的思考及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 2011, 24 (5) :102-104.

8.大学定量化学分析实验教学 篇八

关键词:定量化学分析实验;教学过程;含量测定

收稿日期:2009-12-04

作者简介:曲智(1988-),男,黑龙江铁力人,大庆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2006届化工本科班;赵秀丽(1980-),女,黑龙江庆安人,大庆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石油化工。

进行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目的是:(1)使学生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典型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2)帮助学生确立"量"的概念,"误差"和"偏差"的概念及"有效数字"的概念,了解并能掌握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确保定量结果的可靠性;(3)引导学生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指导实验设计及操作,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及统筹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4)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素养。以下是SiO2、Fe2O3、CaO和MgO的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及教学步骤.

一、实验原理

水泥熟料中碱性氧化物占60%以上,因此易为酸分解。水泥熟料主要为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等化合物的混合物。这些化合物与盐酸作用时,生成硅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

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绝大部分以溶胶状态存在。

在水泥经分解后之溶液中,采用加热蒸发近干和加固体氯化铵两种措施,使水溶性胶状硅酸尽可能全部脱水析出。含水硅酸的组成不固定,故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还需经950~1000℃高温灼烧成固定成分SiO2,然后称量,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SiO2的百分含量。

灼烧时,硅酸凝胶不仅失去吸附水,并进一步失去结合水,脱水过程的变化如下:

H2SiO3?nH2O110℃H2SiO3950~1000℃SiO2

灼烧所得之 SiO2沉淀是雪白而又疏松的粉末。如所得沉淀呈灰色,黄色或红棕色,说明沉淀不纯。在要求比较高的测定中,应用氢氟酸-硫酸处理。

水泥中的铁、钙、镁等组分以Fe3+、Ca3+、Mg3+等离子形式存在于过滤SiO2沉淀后的滤液中,它们都与EDTA形成稳定的配离子。但这些配离子的稳定性有较显著的差别,因此只要控制适当的酸度,就可用EDTA分别滴定它们。

滴定时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它与Fe3+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与溶液酸度有关,在Ph=1.2~2.5时,配合物呈红紫色。由于Fe3+-磺基水杨酸配合物不及Fe3+-EDTA配合物稳定,所以临近终点时加入的EDTA便会夺取Fe3+-磺基水杨酸配合物中的Fe3+,使磺基水杨酸游离出来,因而溶液由红紫色变为微黄色,即为终点。磺基水杨酸在水溶液中是无色的,但由于Fe3+-EDTA配合物是黄色的,所以终点时由红紫色变为黄色。

由于配位滴定的过程中有H+产生(Fe3++ H2 Y2-≒FeY-+ 2H+),所以在没有缓冲作用的溶液中,当铁含量较高时(Fe2O3在40mg以上),在滴定的过程中溶液的pH值逐渐降低,妨碍反应进一步完成,以致终点变色缓慢,难以准确测定。实验表明Fe2O3的含量以不超过30mg为宜。

二、仪器与试剂

仪器:水浴锅;马弗炉;瓷坩埚;酸式滴定管(50mL);移液管(50mL、25mL)

试剂:浓盐酸(1+1)HCl溶液;(3+97)HCl溶液;浓硝酸;1+1氨水;10%的NaOH溶液;固体NH4Cl;10%的NH4SCN溶液;1+1三乙醇胺;0.015mol/L EDTA标准溶液;0.015mol/L CuSiO4标准溶液;Hac-NaAc缓冲溶液(Ph=4.3);NH3-NH4Cl缓冲溶液(Ph=10);0.05%溴甲酚绿指示剂;10%磺基水杨酸指示剂;0.2%的PAN指示剂;酸性铬蓝K-萘酚绿B;钙指示剂。

三、实验步骤

(1)SiO2的测定。准确称取试样0.8~0.9g左右,置于干燥的200mL烧杯中,加入4g固体氯化铵,用玻璃棒混合均匀。盖上表面皿,沿杯口滴加6mL濃盐酸和2滴浓硝酸,仔细搅拌,使试样充分分解。将烧杯置于沸水浴上,盖上表面皿,蒸发近干(约需10-15min),(为什么要蒸发至近干?)取下,加10mL热的稀盐酸(3+97),搅拌,使可溶性盐类溶解,以中性定量滤纸过滤,用热的稀盐酸(3+97)洗玻璃棒及烧杯,并洗涤沉淀至洗涤液中不含Fe3+为止。Fe3+可用NH4SCN溶液检验,一般来说,洗涤10次以上可达不含Fe3+的要求。滤液及洗涤液保存在5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供测定Fe3+、Al3+、Ca3+、Mg3+等离子之用。

将沉淀和滤纸移至已称至恒重的瓷坩埚中,先在电炉上低温烘干,再升高温度使滤纸充分灰化。然后在950~1000℃的高温炉内灼烧30min。取出,稍冷,再移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15~40min),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2)Fe3+的测定。准确吸取分离SiO2后之滤液50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滴0.05%溴甲酚绿指示剂(溴甲酚绿指示剂在Ph小于3.8时呈黄色,大于5.4时呈绿色),此时溶液呈黄色。逐滴滴加1+1氨水,使之成绿色。然后再用1+1HCl溶液调节溶液酸度至呈黄色后再过量3滴,此时溶液酸度约为Ph=2。加热至约70℃(根据经验,感到烫手但还不觉得非常烫),取下,加6~8滴10%磺基水杨酸,以0.015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滴定开始时溶液呈红紫色,此时滴定速度宜稍快些。当溶液开始呈淡红紫色时,滴定速度放慢,一定要每加一滴,摇摇,看看,然后再加一滴,最好同时再加热,直至滴到溶液变为淡黄色,即为终点,滴得太快,EDTA易多加,这样不仅会使Fe3+的结果偏高,同时还会使Al3+的结果偏低。

(3)Al3+的测定。在滴定铁含量后的溶液中,加入0.015mol/L EDTA标准溶液约20 mL,记下读数,摇匀。然后再加入15 mL pH为4.3的Hac-NaAc缓冲液。煮沸1~2min,取下,冷至90℃左右,加入5~6滴0.2%PAN指示剂,以0.015mol/L CuSO4标准溶液滴定。开始时溶液呈黄色,随着CuSO4标准溶液的加入,颜色逐渐变绿并加深,直至再加入一滴突然变紫,即为终点。在变紫色之前,曾有蓝色变为灰绿色的过程。在灰绿色溶液中再加1滴CuSO4溶液,即变紫色。

参考文献

[1]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浙江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邢文卫,李炜.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蔡明招.分析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李永秀等.基础分析化学实验[M].南京:南京理工大学,1994.

9.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篇九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分化点。关于密度教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但是,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近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的义务教育学类课程标准。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明确提出对探究教学的目标要求。本文尝试密度概念的探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的确定 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密度概念;尝试用密度概念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1.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密度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学习过程,锻炼和发展科学探究力。具体说就是掌握一些简单方法:其一,探究的程序化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1.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使学生通过探究,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形成爱科学的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1.4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密度概念;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分析整理的能力;使用天平,量简的技能。2 教学流程与类型设计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采用以实验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为组织形式,以教师的适时引导为保障手段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努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将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学生按流程图中①、②顺序探究(称①②组),另一组学生按流程②、①顺序探究(称②

①组)。各大组分为两个小组。小组独立探究,小组内交流与全作完成任务。适时组织小组间交流讨论,适时组织两大组间的交流讨论,进行自我评价与组间评价。3 教学的主要过程 3.1 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3.2 借助已有认知,作出假设 3.3 开展交流讨论,设计实验 3.4 依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井纪录数据 3.6 进行组间交流,实施评估

各组将自己所做实验的过程、结果相互交流,教师及时通 过各组自评、他评的方式找出各环节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修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澄清思维上的不清晰认识,明确具体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等。3.7 运用密度概念,解决问题

给学生两个开放型题目,让学生运用上述探究所得寻求答案。

总之,学习科学是一种能动的过程,是学生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本节课的教学仍属概念教学,但是教师不再把教学重点放在传授知识上,而是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学生直接参与了密度概念的提炼过程,有效地建构知识,体验过程,学习方法,由此,密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点便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

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做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案例:

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上一篇:线下培训有感下一篇:农村信用社面试自我介绍中的说与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