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信息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2024-08-31

内部信息网络使用管理规定(11篇)

1.内部信息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篇一

信息网络安全计算机使用、操作管理制度

一、目 的

明确办公类信息设备、耗材的采购、管理、维护、保密、病毒、报废办法,确保集团电脑、网络的有效运行及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改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结合集团信息网络安全计算机使用、操作管理制度如下。

二、职 责

(一)信息技术部负责集团计算机、网络的维护和管理。

(二)使用、操作计算机者应负责计算机及周边设备的使用、卫生清洁。(三)信息技术部负责所需设备的购入。(四)设备使用人负责保管、清洁、日常维护

三、细 项

第一条 采 购

(一)部门因工作需要,需新增办公设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或更换办公低值易耗品(墨盒、碳粉、软盘、光盘等),部门应提交购买申请计划,由部门主管审核,交中心、事业部总经理进行审批,审批后进行购买。

(二)维修类采购。部门打印机、电脑等出现故障,需外购配件或外协维修,由信息技术部提交申请计划,经部门主管审核,中心、事业部总经理审批,对于需外送维修站进行检测、付费维修的服务器及周边设备由运维主管进行,送修前须进行请示,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三)计算机等设备购入后,由运维主管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将随机资料收回。由运维主管负责将本机器有关信息登记,并对本机器进行标识。登记时,应确保保修卡/证书、驱动等关键资料的完整。购机发票须行政部登记并留复印件。

(四)部门新增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后,需提交经部门主管审核的

操作员名单,行政部负责对新增设备的标识。

第二条 管 理

(一)计算机使用、操作者应负责该计算机及所附周边设备的管理使用。应落实计算机管理责任制,谁使用谁负责。

(二)对新增计算机进行标识。要求对新增计算机操作人员应熟知集团计算机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操作注意事项,确保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得到规范、合理使用。

(三)部门领导应赋予操作员相应的管理权限。任何人未经操作员同意,不得使用他人的电脑。

(四)操作员负责所辖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的日常使用、清洗、保养、管理工作,确保完好无损,并保持设备及其所在环境的清洁。下班时,务必关机,服务器除外;凡违反本规定的一次考核0.5分。(五)操作员必须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严防被窃取而导致泄密。应设置开机密码、屏保密码。此密码由使用者自己设置和保管:凡违反以上规定者考核3分。

(六)电脑、打印机等变更使用部门时,需提交变更申请,并经原所在部门及转入部门领导同意,行政部审批,批准后方可办理变更,变更时应由运维主管进行;

(七)电脑使用中产生的业务数据、工作文档,应妥善存储在非系统盘中(系统盘一般为C盘)。关键数据、文档应做备份,备份可据情选择U盘、异地等备份方式;违反规定者考核1分。

(八)严禁将大头针、曲形针、饮食等物品放在计算机设备上,严禁将磁性物质放在计算机附近。违者按照检查记录,考核当事人1分,对造成设备损坏的由责任人全额赔偿。

(九)不得在计算机主机设备存放箱内放置其他杂物,以免影响机箱的通风。违者按照检查记录,当事人考核1分。

(十)开启和关闭机器设备必须间隔1分钟以上,防止产生的瞬间电流对设备造成损坏,违者按照检查记录,当事人考核分0.5分。(十一)禁止任何人在计算机上做与业务无关的事,特别不准私自上网、打游戏等,一经发现由运维主管上报中心、事业部总经理,考核5分。

(十二)禁止任何人未经运维主管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改动原机器的参数或拆动机器,违者按照检查记录月末考核时每次考核当事人分5分。

第三条 禁 止

(一)未经许可,任何人禁止更改计算机IP地址;禁止擅自修改机器配置文件、计算机参数(如:计算机名称、组件、参数等);违者考核扣1分

(二)禁止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游戏、股票、聊天等软件),特殊情况除外;违反本规定考核0.5分。

(三)禁止使用计算机浏览娱乐性内容、网络视频、非法网站,工作时间禁止闲聊天;违者扣0.5分。

(四)除运维主管外,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拆卸所使用的计算机或相关的周边设备,对于擅自拆卸或更换内部配件的,将追究责任人及部门领导的责任;违者考核5分,并考核中心、事业部总经理5分。(五)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安装有可能会给集团知识产权纠纷的各种软件,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由个人负责。

(六)违反以上规定者,按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处罚,严重者将报请集团领导,给予当事人及部门领导严重处罚。

第四条 联 网

(一)个人需要需联网时,部门需提交联网申请,信息技术部审核,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审批。

(二)信息技术部运维主管负责审批后的联网接入实施。第五条 维 护

(一)电脑发生故障时,使用者做简易处理仍不能排除的,应立即告知运维主管。

(二)运维主管负责集团计算机及周边设备、网络的维护管理及其他相应的

软件维护管理。

(三)运维主管负责责任范围内计算机、网络故障排除及管理。

(四)运维主管在对操作系统进行重新安装时,计算机操作员应配合运维主管,将原系统内的关键数据、文档进行备份,确保数据无遗失,若因配合不到位导致数据遗失,所有损失由计算机操作员承担。(五)运维主管每月对计算机杀毒一次,并检查标识完整性。(六)对重大电脑软件、硬件损失事故,集团列入专案调查处理。(七)外请人员对电脑进行维修时,运维主管应自始至终地陪同。(八)UPS只作停电保护之用,在无市电情况下,迅速作存盘紧急操作;严禁将UPS作正常电源使用。

(九)凡因个人使用不当所造成的电脑维护费用和损失,酌情由使用者赔偿。

第六条 保 密

(一)不同密级文件存放于不同电脑中。

(二)设置进入电脑的密码。

(三)为保密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换不同保密方法或密码口令。

(四)经特殊申报批准,才能查询、打印有关电脑保密资料。

(五)电脑操作员对保密信息严加看管,不得外泄、私自传播。(六)禁止泄露、外借和转移专业数据信息。第七条 病 毒

(一)因安装集团购买的公安部颁布批准的电脑杀毒产品。

(二)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使用,防止病毒传染,违者考核0.5分。

(三)凡需使用移动存储器设备复制、拷贝数据文件时,均须首先查杀病毒防止传染。

(四)电脑出现病毒,操作人员不能杀除的,须及时报运维主管处理。

(五)在各种杀毒办法无效后,须重新对电脑格式化,装入无毒系统软件。(六)建立双备份,对重要资料除在电脑储存外,还应拷贝刻录到移动硬盘上,以防遭病毒破坏而遗失。

(七)及时关注电脑界病毒防治情况和提示,根据要求调节电脑参数,避免电脑病毒侵袭。

(八)经远程通信传送的程序或数据,必须经过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第八条 报 废

(一)计算机设备已达使用年限,且经由信息技术部或维修站等单位检测,确实无法使用者。

(二)设备已达或未达使用年限,虽尚可使用,但因科技进步更新、速度运行过慢,或因维修费、升级费用过高,此种情形需报请总经理审批。(三)设备未达使用年限,出现硬件故障,但维修费用过高或无法购取相关配件者。

(四)因雷击、火烧、爆炸、水浸、腐蚀、摔压等事故造成计算机设备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一次性修复费用超过目前市场同类同档次计算机设备价格的50%。

(五)因技术进步,原有设备明显落后,功能过低,不能满足业务需求,不宜或无法使用。

(六)报废时,运维主管确认,行政部审核,由中心、事业部总经理审批,批准后,方可办理。《计算机及周边设备报废申请表》报废申请审批后,将该设备转交信息技术部,由运维主管负责管理,报废设备可利用部件作为维修配件,无利用价值部分,由职能部门进行变卖处置。

第九条 使 用

集团落实电脑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负责电脑管理的各种工作。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随便支用电脑设备。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更换电脑硬件和软件,拒绝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和光盘。如有需要使用外来光盘和U盘,需由运维主管进行检测方可使用。严格按规定程序开启和关闭的电脑系统。

(一)操作人员必须是本计算机使用人员,并经运维主管正式认可后,方可上机操作。

(二)操作人员登陆用友系统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占用服务器站点,提高工作效率。

(三)操作人员的操作密码应注意保密,不能随意泄露,密码要不定期变更。(四)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权限操作,不得越权或擅自上机操作。(五)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凭证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专职会计员,则应保证输入的数据与凭证数据的一致性)。如发现差错,应在输入前及时反映给财务主管。已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在记账前发现差错,可按凭证进行修改,如在记账后发现差错,必须另作凭证,以红字冲销纠正,输入机内,任何人不能随意修改账目。

(六)系统运行过程中,各操作人员如要离开工作现场,必须在离开前退出用友系统,以防止其他人员越权操作或长期占用系统站点。(七)集团鼓励员工使用电脑。在不影响业务情况下,员工应学习能熟练地进行电脑操作。

(八)对集团中心机房、使用网络、等高级电脑设备,则需经运维主管批准方可上机操作,并登记使用情况。

(九)集团禁止使用、传播、复制电脑游戏,严禁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和登陆与集团业务无关的网站。一经发现,可直接上报总经理予以2分考核。

(十)集团鼓励员工开发电脑资源,提高集团决策和管理水平。

1.开机流程:

1)接通电源。

2)打开显示器、打印机等外设。

3)开通电脑主机。

4)按显示菜单提示,键入规定口令或密码。5)在权限内对工作任务操作。

2.关机流程:

1)退出应用程序、各个子目录。

2)关断主机。

3)关闭显示器、打印机。4)关断电源。

第十条 复印件、打印机管理

(一)复印机、打印机是集团的一项办公设备,由集团运维主管,由各前台财务行政负责人负责管理。

(二)为了保持复印机、打印机的使用寿命,未经负责人同意,各岗位人员不得自带纸张,或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有褶皱、低质量、与打印机不符)纸张进行打印。违者按照检查记录,每次考核当事人考核分1分。(三)复印机、打印机平台要平稳,环境要清洁,每日用完后最后使用人须用防尘布盖好,以免灰尘进入,违者按照检查记录考核0.5分。(四)在使用过程中,碳粉颜色变浅,应停止使用,报运维主管更换,不可过度使用,违者按照检查记录,考核当事人1分,若造成复印机、打印机损坏的,由操作人员照价赔偿。

(五)在使用过程中,色带颜色变浅、起毛、破损时,必须更换新色带,以免断针,违者按照检查记录,考核当事人0.5分,若造成打印机损坏的,由操作人员照价赔偿。

(六)在通电的情况下,不得随意插拔数据线插头、移动打印机,对违反操作的,考核当事人0.5分,若造成打印机损坏的,由操作人员照价赔偿。

(七)避免打印机在无纸状态下,空打打印机,若造成打印机损坏的,由操作人员照价赔偿

第十一条 财务数据备份

(一)由于会计核算数据的重要性,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

(二)在日常工作中,由信息中心总经理每周对U8服务器进行备份,以避免意外造成对工作的干扰。

(三)需要做备份的包括整个数据库的相关的数据文件。

(四)为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备份盘必须由负责人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地方。

第十二条 财务系统使用管理

(一)为保证用友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对系统的操作使用做出严格的控制。

(二)在用友系统投入运行前,由系统管理员确定本用友系统的有权使用人员及操作权限,并报主管审核批准后在系统内授予其使用权限。运行中需要增减使用人员,按同样手续办理。

(三)对各使用人员明确划分使用操作权限,形成适当的分工牵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四)用友系统原则上专岗专用,谢绝无关人员使用他人账号做其他工作。(五)任何人员不得直接打开数据库文件进行操作,不允许随意增删改数据、原程序和数据库文件结构。

(六)出纳人员不允许对用友系统进行系统性的操作。

(七)操作人员应严格在规定范围内对系统进行操作,负责数据达到输入、运算、记账和打印有关账表。

(八)运维主管必须做好日常检查监督工作,发现不规范使用及时制止,并采取措施避免同样情况再次发生。

第十三条 文件管理

(一)各计算机必须使用不间断电源(UPS),以避免意外断电造成核算数据丢失影响系统运行。

(二)计算机禁止使用外来软盘,坚决禁止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或登陆与集团业务无关的网站,以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

(三)有上、下级单位送来的数据盘,在使用前,必须做好查病毒工作。(四)计算机软、硬件发生故障应及时维护。如果没有能力维修,应及时与运维主管取得联系,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五)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由运维主管报上级领导研究决定,并由网络管理员实施安装调试。

第十四条 财务操作

(一)负责本计算机的数据登录、数据备份和输出账表的打印工作。严格按照原始凭证做好数据输入操作,输入完毕进行自检对工作,核对无误后交审核员复核;在输入操作中,如发现输入凭证有疑问或错误时,应及时向主管反映,不得擅自作废或修改;发现输入数据与凭证不符时,应按凭证数据予以修正。(二)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三)注意安全保密,各自的操作口令不得随意泄露,备份数据应妥善保管。(四)系统操作过程中发现故障,应及时向财务主管报告,并由网络管理员检查维护。

第十五条 UPS管理

(一)为了避免负载在启动瞬间产生的冲击电流对UPS造成损坏,在使用时应首先给UPS供电,然后再逐个打开负载,严禁带负载开机,违者按照检查记录月末考核时每次扣发当事人绩效考核分1分。(二)电池放电深度越深,其循环使用次数就越少,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电池的深度放电。

(三)在任何时候,除计算机设备、打印机设备以外的其它电器设备,特别是大功率设备严禁使用UPS供电(如:饮水机、电风扇、日光灯、热水器等)。违者按照检查记录月末考核时每次扣发当事人绩效考核分1分。

2.内部信息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篇二

对于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不断提升供电企业内部网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网络信息安全,避免受到风险的影响。本文针对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的现状以及进行内部网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见解。期以为供电企业内部网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

1 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的现状

1.1 不具备健全的信息化系统

一个供电企业想要正常的运营下去就需要使用大量的信息,通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送信息、执行信息来实现对整个供电企业的有效控制。但是,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通部门人员配置跟不上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这些供电企业只是将信息作为一种口头形式,在实际执行上,无法贯彻落实。所以,供电企业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并且通过这些管理机构来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

1.2 网络病毒威胁着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病毒直接影响到所有的网络用户信息的安全,也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

1.3 供电企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供电企业一般将自己的关注点聚集在网络的利用效率上,同时,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日常工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只关注其运行效率的高低,而对其信息的安全性的保护管理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也没有足够的实力以及专业的人员去处理,造成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很大的威胁。

1.4 供电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着非常多的风险

(1)供电企业内部的影响。在供电企业的发展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受到了广泛的使用,使供电企业内部重要数据大部分需要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这样一来就为非法用户窃取供电企业信息提供了温床,导致供电企业内部信息出现混乱现象,使其难以维持一个正常的经营秩序。

(2)网络安全结构设置不科学。网络安全结构设置不科学,主要表现如下 :核心交换系统安排不科学,没有分级处理网络用户,导致全部用户具有相同的信息处理地位,这样一来,不管是何人都可以对供电企业形成相应的威胁和影响。

1.5 缺乏上网行为管理监控

网络用户通过Internet访问娱乐网站、浏览购物网站、过度使用聊天工具、滥2.3信息备份技术用p2p下载工具,引发不明的网络攻击、带来网络病毒、频频收到垃圾邮件、造成网络堵塞等。没有设置防火墙的电网会和容易收到病毒以及其他恶性软件的破坏,造成数据的损失。目前大部分电网还没有很好的设置防火墙,没有做好网络应用控制故纵以及带宽流量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隐患,时刻威胁着网络的正常运行。

2 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相关维护技术

2.1 防病毒侵入技术

供电企业设置防病毒侵入系统可以有效的阻止病毒的进入,防止病毒破坏电力系统的信息资料。防病毒侵入技术具体是从计算机上下载相应的杀毒软件,同时需要按照相应的服务器,定期的维护防病毒系统,为其有效正常地运行提供切实的保障。除此之外,在供电企业的网关处还要安装网关防病毒系统,指的是在电力系统的所有信息系统中去安装一种全面防护的防病毒软件,通过这个软件去管理和处理各个环节,与此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损失。的安全管理制度。借此有效的防御、检测、治理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并且还要做好防病毒系统的升级工作,有利于及时的检测和处理即将侵入信息管理系统的病毒。

2.2防火墙系统技术

防火墙系统指的是准许那些被信任的网络信息顺利通过,阻止那些非信任网络信息通过。防火墙系统技术通过固定的信息集合的检查点,在这个固定的检查点来统一的、强制的检查和拦截网络信息。限制非法指令,保护自身存储的信息。电力系统是在不同的环节实现管理、生产、计算以及销售的,所以,整合全部的信息需要使用两段不一致的信息渠道。之后通过筛选以及过滤,对信息的出入进行有效的控制,组织具有破坏作用的信息,使被信任的网络信息顺利通过,同时还要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为信息资源的安全提供切实的保障。

2.3信息备份技术

在传输电力系统的所有信息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等级备份工作。等级划分需要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来排列。并且统一管理备份信息,定期的检查备份信息,为备份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可用性提供切实的保障。借此避免当电力系统信息出现故障时,因为数据丢失给供电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4 虚拟局域网网络安全技术

虚拟局域网技术就是指将局域网技术分成几个不同的方面,使各个虚拟局域网技术都可以有效的满足计算机实际工作的需要。因为在每个工作站上都存在局域网技术网段,每一个虚拟局域网网络安全技术中的的信息不能很好的实现跟其他虚拟局域网网络安全技术的顺利交换。虚拟局域网网络安全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信息的流动,有利于网络控制更加的简单化,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提供切实的保障。

3 维护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

3.1 强调安全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供电企业不具备完善的制度,就没有办法准确的确定信息安全,也就无法正确的衡量信息的合法性以及安全性,同时也无法形成针对性强的安全防护系统。所以,供电企业需要全面分析实际情况,在充分分析相关的网络信息安全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供电企业制定健全的、完善的、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安全制度。与此同时,要不断的具体化、形象化安全制度,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贯彻落实。供电企业需要颁布相应的条文,连接供电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法律两个主体,有效的惩治危害供电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保证供电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3.2 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

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通过这个部门来管理供电企业的信息安全,并且研究分析供电企业的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设置适合供电企业实际情况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同时还要不断升级和完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除此之外,还要设置特定的岗位,分级任务。按照不同等级来划分系统的任务,并将任务下达到相关人员的手中。对这些人员进行垂直管理,不断协调和配合部门内所有人员,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有序地开展下去。

3.3 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

人类的意识决定着人类的行动,如果供电企业想要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具体的做法如下,供电企业需要经过有效的学习以及培训工作,使供电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让供电企业的员工熟练的掌握安全防护意识,提升挖掘问题的能力,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创新性。第二步,通过对供电企业的人员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技能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操作统计网络信息的设备的正确使用,在这个前提下有效的管理供电企业内部网系统的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3.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篇三

不同的会计环境和应用系统模式,其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是不同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在系统的开放性、处理的分散性、数据的共享性等方面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类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极大地改变了以往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模式,扩展了系统运行的环境。从而大大改变了以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因此,我們需要根据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风险来源,重新确立系统的内部控制点,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措施体系。

一、加强组织控制

在目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有一套比较全面的组织控制措施,如机构设置与人员安排、职责分离等,这为现阶段的电算化会计的实施在组织上提供了保证。但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其会计环境的变化,使得其组织控制的内容与范围更广泛,除保留了电算化会计组织控制的上述两个基本内容外,还需要根据网络会计的特点,加以扩充与完善。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它的三层架构体系(企业内联网、企业外联网、互联网),则需设置相应机构确保系统内、外的信息沟通。设置的部门主要有:会计部门(负责会计信息输入、审核与输出)、业务部门(负责业务的交易与原始电子凭证的认证)、信息处理部门(负责对企业所有的信息进行处理并确保处理的正确性、安全性和及时性)、内部审计部门(监督企业整个业务过程与信息加工处理过程)、网络管理部门(负责内部网络的维护、对内部网络外的使用者的身份加以确认)等。只有建立一个严谨的组织体系,才能使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有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在组织上得到保障。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保证会计工作人员正确、有效地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并最终产生有用的会计信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中,它对于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也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的参加,一方面,可以使审计人员了解系统的控制措施和控制关键;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指出系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企业还应建立风险评估制度,由用户、内审人员、维护人员、风险分析员等组成的风险评估小组定期对系统环境、功能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弱点分析,并据此完善系统的会计控制体系。

三、工作站点控制

工作站是企业所有部门的计算机应用中心。在网络时代,计算机处理是无所不在的,工作站的设置不能简单地建立在企业原有的组织机构上,而是应该按照网络系统及其处理的要求,开展企业再造工程。即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设置的基础上,分布设置各级网络工作站,并通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技术控制措施实现对各工作站的职责分工控制。

四、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软件维护控制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系统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再造的过程,必须把新的会计控制功能全面融入系统中。而在现阶段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此类控制如同虚设。因为,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商品化软件,系统的开发是由开发商来研制的。对企业而言,整个应用系统是一个"黑洞",根本无法进行开发控制,自然,维护也只能借助于或依赖于开发商。

五、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控制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它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必须承担安全风险。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安全问题将会日益突出。如何直面安全问题,对社会来说,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法律的威慑作用,不断创新安全技术产品;而对企业来说,则需要不断提高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的安全性及信息处理的正确性都依赖于强有力的安全控制。要研究系统安全控制,首先要讨论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组成,只有了解和掌握了系统的风险特征与组成,才能“对症下药”,设计“制敌法宝”——安全控制措施。一般而言,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系统内部,如:系统故障的风险、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等;另一部分来自企业外部,如: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指关联方非法侵入企业内联网,以剽窃数据和知识产权、破坏数据、搅乱某项特定交易或事业等所产生的风险)和社会道德风险(是指来自社会上的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对企业内联网的非法入侵和破坏)。

根据互联网系统的特点及其风险来源,考虑网络系统中企业内联网与互联网、内联网与外联网之间的关系,应该重新确立系统安全控制的控制点,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方法。

(一)网络安全控制

分析网络风险之一社会道德风险的危害,考虑到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系统极易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攻击。为了防范"不速之客"的干扰和破坏,我们需要采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控制技术。就目前来说,主要有以下关键技术:如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技术等。

(二)软件安全控制

软件是组成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由于软件程序容易被复制、易于在终端被任意调用,因而,就难以保证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控制与机密数据不被泄露、非法篡改,不被恶意破坏。这样就要求对系统的软件程序有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保证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程序正常、安全地运行。

(三)病毒防治

计算机病毒虽然是一些小程序,但具有很强的破坏能力,并且能够迅速地传播。对付病毒的基本策略有两种:一是利用现成的杀病毒软件对病毒进行检测并消灭,或是在系统中安装一些检测程序的技术手段。二是对病毒采取预防性的管理措施,如尽量不用或慎用公用软件、外来软件和共享软件,尤其是游戏软件;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经常性地对一些重要的文件进行备份;对软盘加以保护等。

(四)对系统关联方和企业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的控制

通过“防火墙”可以控制非法者的入侵,但对于合法者—关联方的非法入侵它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是无能为力。关联方从战略上讲是同盟者,是合法用户,它可以穿越防火墙进入企业的内联网。如果关联方的某些工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恶意破坏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以谋取私利,那么,企业内联网看似固若金汤,实则岌岌可危。因此,要加强管理,防止合法者的非法活动。其主要措施有:1、选择信用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减少产生风险的概率;2、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关联方进入系统后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控制。对于那些有意破坏的关联方要提出警告,如果情节严重者可终止与他们的合作,并公示于众。

4.内部信息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篇四

控制网络的开放性使数据信息的不安全性加大,为了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我们必须加强网络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安全从技术角度上来说,主要由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一个单独的组件无法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目前广泛应用且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等。

3.2 系统物理风险的控制系统

物理风险主要是指由自然因素所产生导致的风险,主要防范措施如下:

(1)存储介质的防磁防火、温度湿度控制,保证这些存储重要会计信息的媒介不受到自然因素的破坏而造成信息的丢失。

(2)对计算机设备的安装使用环境加强管理,定期检测和维修,一旦中了木马病毒,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会计信息不被恶意篡改和盗取。

(3)配备备用电力设施以防电力的.中断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并且做好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多机热备份工作,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会立即承担故障服务器的工作。

3.3 加强会计信息化下的组织和人员控制

(1)会计信息化下的组织机构控制。从管理的效率上来看,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对企业的整体效率有直接影响,一个不合理的机构设置不仅会导致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而且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甚至亏损。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更加要求企业优化组织机构的设置,通过岗位的设置和权责的划分,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机制,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减少营私舞弊的发生。同时按照职责设置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保证组织结构设置的精简、合理。

(2)会计信息化下的人员控制。人是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应树立员工主人翁的意识,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各个岗位的性质和业务范围进行分析,保证各个岗位人员权利和义务相适应。定期对员工实行业绩考核,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考核不通过者则给予警告和批评,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防止员工消极怠工的产生。

(3)文档资料的控制。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有很多差异,因此企业应专门指定档案管理负责人,并制定备份、归档、借阅制度以及防磁、防火、防潮、防盗措施。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而且还可以减少使用过程中错误操作的机会,从而使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3.4 加强内部审计

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给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应包括:

①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会计信息化系统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②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

③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和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④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发现并及时堵塞漏洞等。

4结论

5.内部信息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篇五

指导教师工作守则

(一)实训前必须充分准备,保证实训的顺利进行。

(二)指导实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与 综合素养为目的,因人施教。在学生实训过程中,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监督学生的实训行为规范,严禁学生将食品、饮品带入实训场所,任何人不许在实训场所及附近吸烟。

(四)实训过程中,不得无故离开岗位,指导教师要巡视学生的实训情况,发现设备、工具故障及时处理。

(五)对学生进行点名,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学生做与实训无关的操作,指导教师应及时制止。

(六)实训结束后,指导学生整理好设备、工具,按规程处理现场,组织学生做好实训场所的卫生清扫工作。

(七)实训指导教师课后按要求填写实训情况记录单。

6.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 篇六

为规范分公司网络的使用,减少病毒对网络的侵害,确保计算机网络的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1.严禁私自将微机接入信息网络,需要接入新的微机时,必须通知科技中心,以便将新入网的微机在网络管理系统中进行登记。

2.每台入网微机必须安装Cnetman客户端软件,由信息中心将微机的网卡MAC地址与IP地址进行绑定。

3.每台入网微机的工作组和计算机名称必须规范,能够显示该微机所在部门和责任人。

4.如微机涉及公司机密,由微机责任人申请,所在部门领导和分公司总经理签字,经信息中心备案,进行IP地址保护,不受

Cnetman软件监督。该微机的安全由微机责任人和所在部门领导负责。

5.不得更改微机的硬件配置,不得擅自更改微机的操作系统,严禁设置不带口令的完全共享。

6.不得安装与工作无关的游戏、股票等软件,更不得安装使用用于攻击和窃取用途的黑客及木马软件。工作时间 不得使用微机从

事与工作无关的事宜。

7.必须安装科技中心指定的防病毒、网络管理客户端、网络安全等软件。

8.必须将与工作相关的重要文件及数据保存两份以上的备份,以防丢失。

9.严禁私自设置Internet各种代理服务。

10. 10.对互连网的访问,只能访问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内容,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对于电子邮件的附件,应经过防病毒软件杀

毒后,才能打开;不收取陌生邮件。

11.科技中心网络值班人员必须随时通过Cnetman对网络进行监督,将网络的异常报警记录在值班日志里,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12.科技中心的网络管理系统只能设置一个具有最高权限的超级用户,其它用户均为管理用户和一般用户。

13.科技中心的管理用户和一般用户如需对终端用户进行远程指导和远程维护,需要请示部门领导批准,由超级用户分配指定的权

7.内部信息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篇七

随着供电企业各项生产营销系统的建立与使用,各类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上线运行的重要信息系统有计量管理系统、抄表系统、电费回收系统、95598呼叫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用能解决人工难以及时处理大量信息数据、难以及时进行复杂运算分析的难题,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将人工处理的程序、模型预先设计好,帮助企业高效率地管理营运过程,帮助企业及时获取并提炼重要的信息。但这些系统是否安全、是否符合内控要求,信息数据是否完整准确,却是企业一直忽视的问题。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内部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内部控制可以获悉系统的安全风险,堵塞系统漏洞,切实发挥信息系统在企业发展决策方面的支撑作用。

1 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及内部控制概述

电力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成果的体现。营销系统是现代企业重要职能部门,其职能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业务状况和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体现,并保证企业各项营销业务信息准确、及时。营销系统提供的营销数据信息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把握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途径,没有营销系统提供的信息,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将无从下手。因此,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2 网络环境下营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

2.1 历史核算监督控制转化为适时内部营销控制

电力营销活动将电能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提供给全社会,解决电能的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企业也把对电量电费的核算做为焦点,进行监督控制。新形势下,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应当关注观念革新,即要把企业的核算过程监控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核算制度,以企业最终经营成果作为内部控制的依据。新的营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观念中最关键的是要规避传统经济模式下企业核算制度的缺陷,真正建立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在新经济模式下的核算指标体系。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多为单纯的抄收数据,而对影响核算指标的业扩、计量等相关数据反映的很不充分;但在新经济模式下,影响电力企业经营绩效的不只是抄核收,还要严格控制计量信息的准确率和业务流程的及时传递。

2.2 营销信息流作为重要的营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内容

营销信息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提供了直接的输入变量,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控制的过程。传统的内部营销内容针对不同职能建立了独立的子系统,有业扩报装控制、计量管理控制、核算控制。面对新经济环境,作为重要信息集成系统的营销信息系统有着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特有的管理组织模式,营销内部控制应打破各职能部门的界限,以营销信息为核心来设计整合模式,融合各子系统的信息孤岛,最后形成以营销信息控制系统为核心的企业级内部控制系统。

2.3 网络环境下对营销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架构

1)营销内部控制方式有所改变。

工业经济时代,营销内部控制方式是高层控制低层,一层控制一层。而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网络可以及时传递各种信息,而许多知识和重要信息主要分散在企业的基层。因此,企业内部由最基层建立起的营销控制小组,将是实行自我控制最佳的控制方式。

2)营销内部控制的范围有所扩展。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营销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管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营销业务可以和客户或其他行业进行资源共享。过去的过界现象逐渐消失,营销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内部,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其它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宏观化和一体化。

3)营销内部控制程序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

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网络和普遍采用的视窗工作方式,这样内部控制可以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营销业扩、计量、核算、抄表、收费人员并肩工作,共同控制营销各节点。

4)营销内部控制关系由命令与控制向集中与协调转变。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内部等级非常明显,工作先按过程分解,然后通过命令和控制再将其进行连接,指令往往来自企业上层。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通过网络可以很方便地使内部人员之间及与外部人员之间平等,动态地进行协作和沟通。企业中每一个人都是网络中的知识贡献者,都可以成为企业控制网络上的决策点或节点,都可以尽可能地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194】第33卷第1期2011-1(上)

3 网络环境下营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建

3.1 重新调整内部控制中的内在关系

网络技术突破了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瓶颈,管理的幅度增大,层次减少,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逐渐趋于扁平,隐藏在这一表征后面的实质是从根本上对组织的人员和职能之间的关系的重新界定。网络使得内、外部人员平等地进行动态协调和沟通,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上控制的一个决策点或节点,内部控制由命令与控制向集中与协调转变。它需要营销信息系统能为网络结点上的企业信息使用人员平等提供他们所需的营销信息,通过建立“层次顺序”流畅的“意见沟通”管理,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提供良好的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使企业员工能及时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实时进行业务过程控制和经营决策工作。

3.2 建立健全的营销组织结构

按照公司要求对营销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营销管理分为客户档案管理、业扩报装管理、计量管理、电量电费管理、抄表管理等。组织结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3.3 建立新型的风险控制体系

为了规避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创新作保证。因此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及时的将业扩、计量、核算各节点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计算机的多模型模拟,进行筛选、汇总、分析。及时调控经营风险,完善运营决策,是一个越来越被重视的领域。建立营销信息的内部控制,不能不考虑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及企业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反馈的速度都大大加快了,由此导致企业会常常同时改变业务和信息过程。在这个改变过程中,不能再盲目地采用传统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而必须重新评价它,以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

3.4 营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为了规范县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和流程,实现系统建设的规范性、实用性、先进性等基本功能,按照省市电力公司企业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要求,安新供电公司于2008年12月开始筹备搭建营销系统一体化平台。实现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从业扩报装、电能计量、客户档案到电费核算的完整的流程化的闭环管理,对于电费核算也实现了抄核收完全分离。

1)程序设计必须健全数据核对环节

营销信息系统能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应变能力,但这一切是建立在信息系统能提供完整、真实、准确数据基础上的。如果数据经过信息系统的一系列加工处理,其中发生了部分溢出、丢失或变异,那么信息系统会输出错误的数据,经营管理者依靠错误的数据肯定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信息系统的数据完整准确是首先要保证的。如何保证数据准确呢,一般情况下采用在重要数据输入前和处理输出后进行总量比对、结构比对、逻辑验证等方法验证数据是否完整准确。

2)系统建设必须考虑数据安全存放

一般情况下数据是否安全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库是否安全,能否防止非法访问,如果发生有非法访问,或是发生恶意修改、篡改数据情况的,系统是否会留下记录,能否及时告警。另外一方面是数据存放介质是否可靠,有无备份,重要数据是否异地存放,防止自然灾害对数据安全的危害。

3)系统开发要考虑涉密策略

信息系统必须建立用户身份的验证机制,对信息系统的访问必须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而且每个用户帐号被授予唯一的用户。同时要制定严谨的密码政策,并根据密码政策在系统固化相应的设置,以避免用户使用安全级别低的密码。公司密码政策具体包括:用户密码长度不得低于8位,密码编码规则采用数字+字母(或其它符号)的方式,并定期更换,防止口令被盗;系统与其他的接口程序之间均采用中间表访问方式,重新建立帐号按需分配权限,超级管理员帐号由公司统一人员专门保管。

4 系统运维要严格遵守内控规定

4.1 用户账号变更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对营销信息系统的用户创建和授权必须通过信息系统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由系统管理员在系统中创建用户帐号,以避免未经授权帐号及权限的创建或修改。在员工工作调动或离职等工作职能发生变化时,由人力资源部或用户所在部门及时正式书面通知系统维护部门,由系统管理员更新或删除其相应的访问权限。

4.2 重要操作要严格执行复核、审批制度

对营销信息系统的重要操作如涉及数据增加、修改、变更等要坚持复核、审批制度,即一人操作、一人复核再加上主管审批,防止误操作。在大家都熟悉的核算系统中电量电费必须要经过复核才能入帐,这也是遵循内控规定的重要体现。以业扩报装管理系统为列,业扩报装必须设置专人审批流程,专人负责审批过程。客服受理人员接受客户申请后,将信息录入操作系统并提交,经勘查、设计、施工、验收、审核归档等各环节需要层层把关,逐级审批,最后转入用电抄核收工作流程。

4.3 系统操作要有完善的记录

一般信息系统本身会具有记录的功能,将维护人员的维护操作全部记录下来,生成专门的维护日志,供主管定期审阅。但对于在程序开发时未提供完善的记录功能的个别信息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就必须要求系统操作人员作好手工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操作员姓名、操作指令、依据、时间、结果等信息。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规范.

[2]安新县供电公司农电管理系统概要设计报告.

[3]保定供电公司农电工作部关于安新供电公司应用的生产营销管理系统的调研分析报告.

8.内部信息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篇八

为了加强员工宿舍网络使用的管理,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在寝室使用网络必须先进行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申请人到后勤部网络管理员登记备案。按要求完整填写登记表经网络管理员查验后,方可在寝室使用网络。

二、员工不得利用公司计算机信息网络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一)煽动抗拒和破坏法律、法规实施;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以及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信息。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的信息。

(三)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损害国家机关声誉或扰乱社会秩序的信息。

(四)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教唆犯罪的信息。

(五)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信息。

三、不得从事下列危害公司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一)未经允许,进入公司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公司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

(二)未经允许,对公司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以及公司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储存、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三)制作、传播网络病毒和黑客程序等破坏性程序。

(四)其他危害公司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合法、安全、文明用网,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虚假身份使用公司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随意将公司网上登记的用户账号和电子信箱让给他人使用。

(二)在工作时间利用网络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三)查阅和传播网上不健康内容,发表不文明或不真实的言论。、(四)利用网络恶意诽谤攻击他人。

(五)违规使用或下载网上文献、数据等电子资源。

(六)擅自接入公司网或不按所获准的权限使用相应的系统,越权操作。解密网上用户口令,盗用他人网上用户账号或IP 地址,擅自开设电子公告牌和新闻工作组或未经授权更改他人网页内容。

(七)不服从相关部门管理。

五、使用网络的寝室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公司作息制度,早8点之后和晚5点之前不得在寝室使用网络,不能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休假例外),保证不使用BT等大量占用网络带宽的相关软件。员工自用的电脑内必须安装网络安全软件若发现违规使用及影响公司正常运行,或者经网络管理员检查三次使用非法软件或大量占用公司网络带宽者,则取消其在寝室使用网络的资格。

六、后勤部定期不定期对员工宿舍内的网络使用状况进行检查,员工应配合检查,并接受管理人员的整改意见,否则取消该寝室使用网络资格。

七、若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报告网络管理人员,不得擅自处理或隐瞒不报,违者后果自负。

八、作为贵重物品,请自行保管好自己的电脑,如发现失窃等情况,应及时报告保卫处和有关部门。

九、违反本规定,尚未触犯国家法律者,公司视其情节和后果,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触犯法律者,交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公司依据司法部门处理结果,予以处理。

十、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宿舍员工,自二0一一年四月一日起实施。

9.公司电脑及网络使用管理制度 篇九

一、总 则

为进一步加强电脑管理,提高其使用效能,确保公司电脑的运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凡公司计算机的使用与管理,均须依此办理。从事计算机网络信息活动,必须遵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安全教育。

二、计算机设备维护(基本要求)

1、使用部门不得擅自拆卸计算机设备;

2、计算机使用人员要善尽管理责任,在熟悉计算机日常维护管理常识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所用计算机及配套设备始终处于整洁和良好状态;

3、计算机使用人员下班前或离开计算机两个小时以上,必须检查计算机的安全状态,在确定安全的前提下方可离开;

4、各部门所辖计算机的使用、清洁和保养,由该部门负责,管理部门(公司管理部,下同)定期巡查。

三、电脑操作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1)电脑的开、关机应按按正常程序操作,因非法操作而使电脑不能正常使用的,修理费用由该部门负责;

(2)电脑软件的安装与删除应在公司管理部门的许可下进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允许擅自增添或删除电脑硬盘内的数据程序;

(3)电脑操作员应在每周及时进行杀毒软件的升级;应按工作要求每天录入数据,如电脑故障则利用相邻部门电脑操作;

(4)不允许随意使用外来软盘,确需使用的,应先申请管理部门批准并进行病毒监测;

(5)禁止工作时间内在电脑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如玩游戏、听音乐等。

四、不得利用网络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宣传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内容。

1、各部门计算机由计算机操作人员设置密码后统一交由管理部门保管,离职时应清除密码;

2、未经管理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计算机内任何设置;

3、计算机操作人员对所用计算机进行定期的病毒检测和清理工作(用360卫士);管理部门定期巡查。

4、对联网计算机,计算机操作人员应定期升级杀毒软件;

5、停电时,电脑操作员应尽快完成工作,并按要求关机和关闭电源。

6、各部门要有专人负责电脑,爱护电脑并注意保持电脑清洁卫生。

7、电脑操作员在正确关机源后,方可下班离开。

8、因操作人员疏忽或操作失误给工作带来影响但经努力可以挽回的,对其批评教育;因操作人员故意违反上述规定并使工作或财产蒙受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并给予处罚。

五、公司网络的接入、使用、维护

1、公司内外网络的建设由计算机管理员(网络部,下同)统一规划。禁止任何部门擅自连接网线。

2、对于接入互联网的用户,禁止工作时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禁止在任何时间浏览不健康的网站,禁止下载、安装具有破坏性的程序或代码。

3、严禁使用公司网络搞迷信和邪教活动,禁止将公司保密信息上网传播。

4、禁止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国家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各项内容。

5、网络出现故障,及时报计算机管理员处理。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擅自更改IP地址。

6、禁止擅自修改机器设置和更改上网端口。

7、禁止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使用公司电脑、网络。

8、计算机软件的购置、安装、维护

9、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必须由计算机管理员统一安装。

10、应用软件的安装(除应用软件公司上门安装除外),需由使用部门申报管理部门,禁止各部门擅自安装应用软件。

11、禁止任何部门在计算机中安装娱乐性的软件和游戏软件。

12、禁止任何部门和个人安装、传播染有病毒的软件和文件。

13、禁止任何人在计算机上安装黑客软件和利用黑客程序对他人的计算机和服务器进行攻击、破坏。

六、违规处罚规定

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由管理部门予以处罚(扣1分),并书面通报批评。

1、因防护不当及私自下载不明文件,电脑感染病毒;

2、私自安装和使用未经管理部门许可的软件;

3、离开计算机2小时以上未退出系统或未关机;

4、非经计算机操作人员同意擅自使用计算机或擅自同意非操作资格人员使用计算机;

5、没有及时检查或清洁设备;

6、上班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行为;

7、由于管理不善引起公司秘密泄露的负责人;

8、私自拆卸电脑主机、外设产品(鼠标、键盘等)。

七、网络及计算机故障排除:

1、网络或计算机出现故障,及时报计算机管理员处理,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故障。

2、如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报备管理部门,申请外出维修。

八、附 则

1、电脑软件标准配置(特殊用电脑除外,如报税、设计、推广、商标注册等): Wps、360卫士、360杀毒、QQ、微信、今目标、360压缩、美图秀秀、360驱动大师及系统软件。

10.内部信息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篇十

一、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由于信息技术已经步入网络时代, 大量的client/server系统代替了以前的单机系统, 局域网和client/server系统使过去集中处理的数据信息分布到多个用户, 这种分布式处理与采用中央主机的集中式数据处理相比, 前者更加难以控制;另外, 广域网的普及应用为客户和供应商访问相关系统和信息带来极大的方便, 但同时也使数据信息的保密性难以控制, 如果没有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数据就可被窃取或篡改, 势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国外可借鉴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

1. 控制环境

人是所有企业组织的核心, 个人的属性包括诚信、道德价值观、竞争力以及人所工作的环境, 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和所有其他因素的基础。控制环境还包括管理者的管理哲学以及管理风格;组织结构;权限与责任的分配方法;人力资源政策及其实施;董事会中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审计委员会必须是由非本企业董事组成。

2.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为企业的政策和规则的贯彻执行并达到企业的目标提供保障, 包括授权、绩效评估、资产保护、文档资料以及交易记录的设计和使用、职责分离等。

3. 风险评估

任何企业都必须有对其所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的能力, 这些风险包括在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 如生产、销售、市场营销和财务等。企业须建立一套机制来辨认和处理相应的风险。

4. 信息和交流

控制活动离不开信息和交流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记录、处理、存储、归纳和交流信息, 任何交易必须能够追踪其从发生到终止的过程, 所有交易必须在系统中留下审计线索, 为内部控制提供保证。

5. 监控

有效的监控包括对员工绩效的有效监督、及时纠正错误行为、保证资产的安全以及企业内部审计。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加强与完善

内部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内部控制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 监督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有效进行。

1.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企业各部门、各作业单位之间, 以及企业与外部, 如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通过实时互联的网络实现信息、作业高度共享, 网络的开放性把企业暴露于各种风险之中。企业除了要建立传统的风险管理机制之外, 还要结合信息化的特点, 建立基于信息化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一套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政策和制度;二是定期对系统安全政策与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三是通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框架的构建, 建立健全预算及责任控制, 强化信息化的风险意识。必要时企业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 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

2.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完善审计法规, 提高审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 现有的法律法规呈现滞后性。同时, 审计技术相对落后, 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完整, 导致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 常常面对信息化下的业务流程、电子凭证, 无法可依, 无计可施。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受到威胁, 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因此, 不仅要完善原有的技术规范, 统一网络技术管理规范, 同时还应建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升级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系统软件, 针对企业信息化环境, 加强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3.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1) 系统硬件安全控制。做好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控制, 一是要对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及时排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二是要及时淘汰不再适用的机器设备, 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快速、高效运行。

(2) 系统软件的安全控制。定期进行软件系统的更新, 保证各个业务模块功能的及时升级。做好数据备份和数据库的管理工作, 防止非法访问者获取企业会计资料。

(3) 网络病毒防护。企业信息系统必须加强对网络病毒的防范, 硬件方面使用防病毒卡或芯片等, 软件方面挂接或捆绑第三方反病毒软件, 对外部访问请求要仔细审查, 对外来数据要先查杀病毒再下载、传输。

4. 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使企业当局及时掌握营运状况, 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 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首先, 信息化战略性计划应当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紧密相关。管理当局应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高度重视, 并给予支持, 确保各职能部门信息系统高度耦合。其次, 各部门应按控制系统的需要识别使用者需要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和经济地传递给企业内的相关人员, 使他们能够顺利履行其职责。第三, 通过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会计及相关信息的报告负责制度, 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 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

5. 强调“软控制”与人的重要性

以“人本主义”作为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的信条, 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对人员的选择、使用和培养, 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和管理层的培养。内部控制成败如何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 而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控制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 应确保系统内每一个人员都能清楚地知道其所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 树立每一个人员都应对系统的内部控制负有责任的观念, 促使他们团结合作, 主动地实施并完善系统的内部控制, 为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财会人员、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意识, 同时注重对有关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 加大对现有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更新教育手段和方法, 重组其知识结构, 使之适应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赖以生存的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

6. 加强法律法规等制度控制

在法规、准则制度上完善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的规范。目前, 我国财政部已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文件, 但有关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多。参照国际惯例,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应以准则的方式对外发布, 以便不同企业在其指导下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法规,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会计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的法规、准则, 以规范网上交易支付及核算, 具体规定企业网上披露的义务与责任、网络会计信息质量标准要求、监管机构及其权责等, 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总结

总之,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与人工系统不同, 它的普及应用势必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以前人工系统所具备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解决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所引起的新的问题所以必须建立适用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从管理、技术等多个角度加以控制, 保证会计系统少出错甚至不出错。

参考文献

[1]吴艳.基于COSO报告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J].软件导刊, 2005, (22) .

[2]郑海英.2004.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研究.会计研究, 12:62~65

[3]刘英姿, 胡青松.2004.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企业信息化阶段识别方法.科技进步与对策, 7:156~158

[4]朱立新, 陈显中.2005.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企业经济, 6:75~78

11.内部信息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篇十一

来源: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作者:张 斌,王铭皓,王 玮 发布时间:2006.11.17

一、前 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的时代,主要ISP如中国网通的骨干网络带宽已经达到360G,中国互联网骨干网接入带宽增至2G,国际互联网出口也达到了2.8G,由于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日益升高,加上不同的网络提供商所采用的技术不同,这些都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今天,网络攻击技术越来越完善,各种系统安全漏洞被恶意者广泛传播。因此,以前使用的简单加入防火墙的防范模式今天已经不能对网络提供安全的保护。20世纪90年代,找到一个安全漏洞的具体的说明非常困难。因为,能够追踪漏洞的人需要较高专业技术。而今天,在很多网站上泛滥着非常详尽的攻击漏洞库。所谓“高级技术”这里是指一个人在短时间很难一次掌握的攻击技术。以前,多数黑客组织对一些具体的高级技术讳莫如深,流传范围窄小。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特别是黑客继承式的学习方式,经过相互讨论,他们可以对这些技术进行提炼、简化,弱化其中核心难点,经过网上肆意流传,已经使低层次的攻击成为一种“照方抓药”式的简单行为,高级攻击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也成为尽人皆知的秘密。有组织的恶意网络攻击群体迅速壮大,特别是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数量与日俱增。

从各种信息安全事件统计数字我们不难看出,国内外安全事件、安全漏洞的统计都是随着时间迅速增长的,并且已经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

二、我国的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现状

1.网络安全现状

我国信息安全状况与几年前相比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观,但总体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主要安全威胁除了传统的外部黑客的攻击破坏以及内部白领犯罪依然猖獗外,还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网络“蠕虫”病毒日益泛滥;二是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针对性事件大幅增加。从2002年的“SQL”病毒王、去年“冲击波”病毒、到如今刚刚爆发的“振荡波”病毒,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要注意的是,从漏洞发现到利用该漏洞病毒爆发,时间越来越短,而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国外服务器疯狂地向我国电子邮件用户发送反动邮件,这些都对我国的网络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

很多网络破坏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为保障互联网运行和信息的安全,针对这些威胁,我国相继制定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1997年对刑法进行重新修订时,在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百八十七条加进了计算机犯罪的条款,作为判定构成计算机犯罪的主要依据。随后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国家保密局又相继制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政府上网信息保密管理的通知》等数十项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法规。

2000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详细阐释了对可能构成犯罪的15种侵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为的处理方式,它将成为新的信息安全立法的基础。

3.网络犯罪的主要类型

虽然在我国法律界对网络犯罪的界定还比较模糊,但网络犯罪类型,法律界权威人士认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针对网络的犯罪,另一种是网络扶持的犯罪。

①网络窃密:利用网络窃取科技、军事和商业情报。信息社会最珍贵的就是数据与信息。“硬件有价数据无价”。所以,窃取网络秘密信息的行为是最典型的针对网络型犯罪。

②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网络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财富,出于对这种财富的渴求,容易诱发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也是一种针对网络的犯罪。

③制作、传播网络病毒。网络扶持的犯罪通常意义上是一种传统犯罪形式在网络上的延伸。比如网上盗窃、网上诈骗、网上色情、网上赌博等等。

在实施具体的犯罪过程中,这两种网络犯罪形式又相互联系。特别是近几年,由于专职技术犯罪分子的出现,紧密融合了两种犯罪手段,即先通过攻击技术取得资源,再利用进行网络扶持型犯罪,从而衍生出一些高级的网络扶持型犯罪。例如网络恐吓、网上报复、网上盯梢甚至是网络恐怖主义。其中,网络恐怖主义离我们并不遥远。前几年的福州建行挤兑事件已经有了初步的征兆。可以想象,未来对机场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网络的攻击都很容易演化成网络恐怖事件。有时,网络危机事件的破坏性不在于攻击事件的本身,而在于它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对这种连锁反应的预测和应急都将成为专业信息安全机构重要的研究方向。

三、网络犯罪主体的发展趋势

任何一种犯罪都离不开犯罪主体,也就是犯罪人。研究犯罪主体的发展趋势对我们选择采取抑制犯罪的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网络犯罪主体的特殊性一般为个数量庞大的潜在犯罪群体。在网络中通常被定义为入侵者。而可能成为入侵者的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黑客”了。我们对黑客这个特殊的群体做了一些分析,发现近年黑客群体有以下九种发展趋势: 1.群体联盟化

这是一个让网络安全执法部门比较头痛的问题,因为近期黑客的活动和行为,已不再局限于“个人主义”的信息盗窃和破坏,正在加速演变成一种社会模式,甚至形成具有政治化倾向的集团联盟。研究统计数字我们发现,2002年总体攻击事件下降了,但网络犯罪造成的损失却持续增加。究其原因,正是普通的入侵攻击在执法部门的打击之下,开始从无序向有序发展,呈现群体联盟、分布协作的趋势。2.构成社会化

黑客技术从一种所谓的精英文化正逐渐转向平民化。我国的黑客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从无业“网民”到白领阶层,文化程度包括从初中生到研究生的几乎各个学历层次。3. 阵容年轻化

这一点我们的感受有时是令人震惊的。举一个最近的例子,我们曾经接到一个政府网络的报警,他们一台重要服务器被入侵,数据被完全毁坏。黑客同时留下邮件地址进行敲诈。我们在最初的分析中,认为这应该是一个能力很强,胆大妄为、经验老道的黑客,因为他所留下的邮件是虚假的,入侵留下的IP也是经过肉鸡跳转的,犯罪步骤有较强的逻辑性。然而最后真正抓住他时发现,他还只是一个高中的学生。在国外这类例子就更多。这里要提醒各位读者的是,年轻化只是的一个表面现象。实际上,随着技术的简化,利用计算机犯罪的群体的年龄覆盖面越来越宽。4.技术智能化

未来黑客程序都在开始向隐身、智能和可控化方向发展,其攻击力和潜在危害越来越大。一些狡猾的所谓“黑客高手”们开始成为武器制造和提供者。很多的自动攻击机、脚本化攻击程序,包括我们前面所说到的网络“蠕虫”病毒,从应运而生到迅速大规模泛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些稚气的“脚本黑客”拿着这些武器将网络砸开缺口,而一些高级黑客在后面坐享其成。5.手段多样化

黑客攻击手段和方法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并不断形成新的变种。在已掌握的5000多种黑客攻击手段中,新出现的黑客变种技术已增加到60多种。6.动机“商业化”

黑客及其群体的类型和作案动机可以划分为多种。目前,该群体的作案动机一改往日那种以恶作剧、蓄意破坏、群体对抗和控制占有为主要目的,开始运用更高超的技术手段,采取更为隐蔽和欺骗的方法,通过因特网“窃取”具有“卖点”的软件专利产品,并将“盗窃”来的软件产品改头换面,用以商业目的,牟取暴利。据报道,近期美国及西欧有关机构,相继破获黑客以赢利为目的的网上“盗窃”案例,已查获黑客及其群体用以“盗窃”的电脑60余台(套),据估算有关商家和公司因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0亿美元。7. 身份“合法”化

目前,在西方甚至已有完全合法化的黑客组织、黑客学会等。在因特网上,黑客组织有公开的网站、信道和杂志,这些黑客经常召开黑客技术交流会。从1998年11月开始,每年在纽约召开世界黑客大会。在我国,由于专业安全技术人员稀缺,很多职业入侵者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使黑客身份合法化,呈现出“黑白不分”的状况。8.“未来”军事化

世界各国试图招募和培养自己的网络战队伍。在有些国家,许多以前高级的网络罪犯摇身一变,成为炽热可手的安全顾问,通过运用“以毒攻毒”的方式,采用了一系列黑客技术手段,来达到国家政治和军事目的。因此,有军事专家预言,“利用国家支持的黑客组织,将是未来战场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军事力量。” 9.内部作案

内部作案问题尤其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也就是所谓的“家贼难防”,我们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这类犯罪主体特点的认识,对我们进行相关的安全防护设置以及网络案件的侦破,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内部网络犯罪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

①危害性大:网络内部作案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据统计,美国每年由于内部人员作案造成20亿美元的商业损失。在我国,虽然还没有建立严格的网络估损手段,但是作为一个要害部门,一份机密文件的失窃,所造成的损失是商业利益所不能相比的。我们也可以想象,在银行和证券等重要金融系统内的内部作案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②便捷性好:对于每个职业入侵者来说,最大难点不是突破网络边界的安全防范设备。真正困难的是面对成串的路由器、交换机、海量的数据、集群化的服务器农场,在这样一个复杂如迷宫般的网络环境中找到所需的信息。但是,作为内部作案者甚至有可能就是某个信息管理者,他们知道网络的风险点和关键性信息的位置,所以他们被称作“掌握迷宫钥匙的人”,有着外部黑客不能比拟的便捷性。

③欺骗性强:内部作案者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这种欺骗性固然欺骗了别人,有时也在欺骗自己。欺骗别人容易理解,因为一般人很难想象身边衣冠楚楚的同事竟然是一个信息盗窃者。而欺骗自己则由于信息盗窃犯罪的过程让人产生的负罪感很少,有时甚至让他有一种技术上的满足感,有些犯罪者几乎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犯罪。

④隐蔽期长: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内部人员犯罪是很难被发现的,隐蔽的时间比较长。而这就关系到长期的安全性,时间越长,所造成的损失越大。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管理者缺乏对内部安全的掌控造成的。

四、内部网络安全的监管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改变信息安全管理的现况,做到有效的内部安全掌控,内部网络安全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应认识三种典型的传统安全防护的不足之处。1.传统安全防护的漏洞

①只注重网络边界防护 尽管我们的外网安装了防火墙、以及IDS等防护设备,但是外部黑客依然可以通过在80等开放端口上建立通道连接进入系统。然后,通过跳转攻击进入内网中,查找网络中存在的可用信息(图1)。

②绕过既定的安全策略 例如,内部人员利用sock代理突破防火墙通信,职员在上班期间通过sockcap和sock2http等工具突破防火墙的限制在网上聊天,商业间谍采用IRC的形式去套取竞争公司的商业机密,网管人员出于某些考虑在部门网络中安装核心后门以便在私有网络地址中直接反向连接公共网络,单位内部人员采用笔记本内置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等等,这些都属于基础安全策略被绕过的情况(图2)。

③内部防火墙后端扫描 第三种最为简单、也是威胁最大的?熏即内部人员直接进行防火墙后端的扫描,很多部门内网安全防护通常非常薄弱。这种没有技术防范措施的网络往往成为信息犯罪的主要通道(图3?雪。2.实施内网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缺乏内部网络监管,会直接导致网络内部犯罪。许多信息安全管理者虽然对这一点有清晰的认识,但在真正实施起来仍然困难重重。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法律依据不够充分,监控管理和惩治等法律手段滞后。在现行信息系统法律、法规文件中,对于很多具体的安全防范事项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特别在触及到隐私权等一些敏感问题上,现行的法律还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应加快信息安全立法进程,尽快出台专门的信息安全法。

五、现阶段内网安全防范的管理模式

在现阶段,采取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依法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才是内网安全防范应遵循的管理模式。

1.技术上遵循深度防护原则

深度防御是在高度网络化环境情况下达到信息安全保障目的的最实际的战略。它通过一个综合的安全平台,统一调度各种安全资源,建立一个纵深的防护体系,将防火墙这种平面的保护转化成为立体防御。2.自身网络的防护与国家应急保障体系相结合

在深度防护实施过程中,可以对攻击的来源、动机、类型进行分类审计,按照出现的问题去求助相关的应急保障机构。其中,商业性的如防灾、防病毒等问题可以求助专业的安全公司。而对可能构成犯罪的可疑行为,应立即向负责信息安全的主管部门或相关执法机关报警。信息安全主管部门或执法机关应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且根据相关技术手段及管理方法,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调查,对遭受攻击的系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从而找出作案嫌疑人、恢复重建系统并追回损失。3.建立安全网管系统

深度防御与应急保障体系相结合模式中有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对实时的安全事件的掌控,另一个是后期的安全记录审计。在具体实施内部网络监管的问题上,最直接的方式是安装安全网管系统。

那么,如何评价安全网管设备的优劣呢?我们认为一个比较好的安全网管系统应该包括对对四种网络事件的控制:

①网络安全事故控制:迅速实现对总体安全事故的定位。包括物理运行的事故和软件安全的事故;

②用户成员情况的掌握:对信息系统服务对象分析,随时掌握用户成员的情况;

③网络风险控制:通过在实时的对入侵事件的检测和记录,掌握因网络非法访问、内部资料窃取及其他安全违规事件而产生的网络风险;

④威胁对象控制:通过对入侵事件的后期审计,对可能的危险对象进行信息收集和调查。

第四点非常重要,它可以为以后的安全取证提供详实的依据。举一个最近发生的案例:在我国某军工企业里,一个企业职员在该领导的计算机中安装了特殊的后门程序,分析下载最新的文档程序。我们前面分析过,这种情况通常难以发现。但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取证工具,对网管记录分析后及时发现了案情并迅速予以侦破。

六、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论微软的网络操作系统还是其他OA系统,都有一定的安全管理功能,但是配置的过程比较繁琐。例如,去年的“冲击波”病毒爆发之前,我们已经发现RPC溢出漏洞对政府的网络将发生严重危害。虽然我们对某些信息网络中心存在该安全的漏洞问题进行了预警,也得到了对方单位迅速的响应。然而,“冲击波”病毒爆发后,这些单位依然有很多系统受到了巨大冲击。原因是系统管理员们只把发现漏洞的少数计算机安装了补丁,但网络中数量庞大的用户计算机却难以统一管理。结果病毒爆发后,整个网络系统陷于瘫痪。现在,可以通过安全网管系统协助管理人员了解哪些资料需要保护,它们存储的位置以及如何达到所需的防护等级。该系统还可在规划、部署与维护安全技术及电子资产方面,协助节省所需耗费的时间与资金。

目前市场上相关的安全网管产品非常丰富,例如CA-eTrust系统等有些国外的产品还强调提供强大网络监视功能,实现最严格的用户审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安装安全网管系统最终目的不仅是加大安全事件的控制力度,而且做到“以安全促管理”。

象上面提到的深度防御原则可以使安全网管系统成为具有统一管理、综合安全决策、统一调度各个信息部件的功能的管理平台,以此实现安全关系管理(SRM)。特别是在政府部门中,可将传统的安全保密机制平移到网络系统上,将人、技术、运行三者良好统一起来,从而在整个系统中实现更高一级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ISSE)。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安全厂商和信息管理者以及部门的主管共同实现。

上一篇:物流公司驾驶员责任书下一篇:瑞典挪威丹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