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课堂教学实录

2024-09-17

《乡下人家》课堂教学实录(13篇)

1.《乡下人家》课堂教学实录 篇一

《乡下人家》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热闹的繁华的都市,我们每天看见的是高大的楼房和遍地奔跑的汽车 有感而发:

生:我喜欢,这样的地方很美丽。

生:我喜欢能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生:这里的空气肯定很新鲜。

师:乡下的风景是那么的美丽,空气是那么的新鲜,在那生活的人们是那么的悠闲,自在,今天就让我们随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田园特有的诗情画意。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师: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课文,为了帮助大家学习,我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请同学们仔细听读,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发音。(播放课文录音)

师:听完课文录音,谁能来读读课文生字词?开火车试试,不会的后面的同学帮助完成。棚架 装饰 率领 觅食 捣衣 向晚 屋檐 独特 依着时令 天高地阔 月明人静 自然和谐 迷人 鸡冠花

(开火车朗读生字词)

生:······依着时令(“着”不知怎么读,纠正后继续)······ 自然和谐(学生不确定,老师范读后继续)······

(请学生当小老师再领读一遍)

师:同学们读字词的声音可真响亮,那这些词当中有没有不理解意思的词呢? 生依次说出:什么是依着时令?天高地阔? 棚架?向晚? 师:这些词语哪个同学能当小老师,替这些同学解释一下。生:依着时令是按时间顺序。师:“时”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时节,季节,“依着时令”可以说是按着时节顺序,按着季节顺序。

生:“棚架”是种有些瓜就要搭一个架子

师出示“向”字在字典里的几种解释,让同学选择哪种解释放在“向晚”比较合适,从而理解“向晚”的意思是傍晚。

范读词语“天高地阔”,启发学生从老师的语调中感受词语的意思天地空间的宽阔

师小结:同学们以后理解词语可以通过相互交流,查查字典,有时候可以通过朗读,通过联系上下文学习。

师过渡语:字词问题解决了,如果把这些字词放回到课文中,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读呢?(生:能!)

三、指名读课文,引导想象画面。

学生读完第一段,师纠正多音字“结”课文中应该读第一声,老师范读该字所在的句子,学生跟读一遍。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棒,老师听她读着,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你们的脑海中是否也有画面呢?其中都有些什么景物呢?

生:一座房子的门前有许多的瓜。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她看到的景物? 生:鲜果飘香

师:哦,这位同学不但看见了,还闻到了鲜果的香味。(师板书:鲜果飘香)

师:这位同学边听,边读,边想象出文字描绘的画面,这样就能让文章鲜活起来,我希望后面的同学 也能这样边读边想象。哪位同学能接下来继续读课文?

师问:你读完后,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竹林。

师:怎样的竹林?

生:碧绿、茂密的竹林。

生:我的眼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花。

师: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一下,看到了怎样的花? 生:朵朵的鲜花盛开。

生:我看见一个个的笋儿,带着春雨的滋润,诱使我赶快吃掉它。因为它们非常鲜嫩。

生:那眼前看到了茂密竹林,如果走进去一定会闻到竹子的清香味。

师小结:这时同学们看到的是盛开的鲜花、茂密的竹林。(师板书:盛开的鲜花,茂密的竹林)

师过渡:剩下的时间,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手上拿着笔,看看自己眼前都能出现哪些美丽的画面,用笔画画,写写。

四、讨论交流自己在读课文中又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请用几句简短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

生:我似乎看见了几只肥肥的老母鸡正带着一群小鸡。生:我似乎看到几只公鸡在伸着脖子鸣叫。师:哦,因为公鸡爱打鸣。生:我仿佛看见有些肥肥的鸭子边悠闲的游着,边找寻食物。师:是啊,有了食物,鸭子就肥肥的。生:我看见了屋前有一棵大树,树旁有一条小溪,这让我想起一句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你真是一个有文学修养的孩子,能用诗句来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画 面。

生:我似乎看见一些动物跑进了竹林,那真是它们觅食的好去处,他们生活在那很快乐!师过渡:是啊,他们生活在这非常的快乐,乡下人家的景色非常美丽,如果让你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一下,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让人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那很舒服。

生:我觉得很让人心旷神怡。

生:我觉得与其在电脑上玩“快乐农场”不如真实的到那去体验一下乡下人家的快乐。

生:我觉得在那生活肯定很幸福!

生:我觉得在那生活的孩子每天都会洋溢着笑容.师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那我们本文的作者陈醉云她对乡下人家的生活又有怎样的感受?哪位同学来替作者发表一下感慨? 生:(读出课文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这是课文中的那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来替作者表达一下。

(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过渡:刚才有位同学说很想去亲身体验一下乡下人家的生活,虽然我们不能亲自前往,但我们走进作者的文字,走进作者的描写,去细细的感受那道风景的美丽,那风景的独特和迷人。

下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个段落,找一处你最喜欢的风景。细细的读,细细的感悟。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那个地方?

五、品读课文,交流个人读文的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再和大家朗读交流。生:我最喜欢的是第五自然段。师:第五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

生:描写的是乡下人家吃晚饭时都把桌子搬到门前来吃。可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也让想起我以前和奶奶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师:你能简单给大家描述一下和奶奶在一起是怎样的生活吗? 生:我们那时总是在外面一会儿到那,一会到这乘凉,还能看见月亮。师:那这样的乡下人家他们也生活怎样让你感觉到向往呢?(引导齐读,感受他们的生活的快乐。)师:他们这顿晚饭吃得是····· 生:天高地阔。

师引导:这段写的是乡下人家露天吃完饭,天当屋顶,脚踩地,天地直接就是他们巨大的餐厅,在那吃饭有什么感受? 生:心旷神怡。生:很清新。

出示相应的图片,播放小溪水、小鸟的声音,创设相应的情境。师:这时人们的心情一定是非常的愉快,非常的舒服。生:他们非常的快乐!

请一位同学再读这一段,再来感受一下他们愉快,舒服的心情。师:啊!难怪作者会发出感慨:乡下人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生接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过渡:还有哪位同学喜欢乡下人家怎样的风景呢? 生:我喜欢第一自然段描写的风景。师:你喜欢那的什么呢?

生:我喜欢那有很多的大瓜,不愁没菜吃。而且夏天不怕热,在绿叶下乘凉,真是人在青山上,不怕没柴烧!

引导同学再读第一段,读出“人在青山上,不怕没柴烧”的安稳。师:听了她的朗读,我似乎看见了瓜藤悠闲自在的长啊长啊,爬呀爬,它想爬上藤架就爬上藤架,想爬上屋檐······ 生接:······就爬上屋檐,师:有一天早上,瓜藤还会伸进你的窗户。然后花谢了,还会结出丝瓜、南瓜,它们想长在哪······ 生接:······就长在哪,师:想长多长······ 生接:······就长多长,师:想长多大······ 生接:······就长多大。

师:你能感觉到乡下的生活怎么样? 生:乡下的生活自由自在。生:乡下人家的生活很幸福。

具体比较不同的感受:

引读课文:比较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竖着两个大旗杆,可爱多了。师:拿乡下人家的瓜棚和城里的石狮子、竹竿比起来,石狮子是什么感受?

生:非常威武。

师:石狮子令人生畏,法院、政府门前的旗杆也是让人震慑,不敢靠近。而在乡下农家的小院里,瓜棚下,你会感觉怎样? 生:感觉非常的爽。

师:所以作者就会感叹乡下的生活比城里可爱多了。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一起感受乡下生活的轻松和自在。“青、红的瓜······”(学生齐读)

师:还有喜欢其它地方的吗? 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师:你读读看。

(学生读后)师:你在那似乎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鲜嫩的笋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同学们想想,竹笋在土里整整埋了一个冬天,春雨的滋润,春雷d呼唤,它终于从土里钻出来了。

情境模仿:学生蹲在桌下,老师说:竹笋在土里整整埋了一个冬天,春雨的滋润,春雷d呼唤,它终于从土里探出头来了。”同学们想象自己是竹笋,从土里探出头来了,(学生从桌下站起来),小竹笋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想说什么?老师来采访一下。

生:小竹笋出来后会看见许多碧绿高大的竹子。生:它会看见周围有青的草,绿的叶,美丽极了。师:是啊,春天到来了,到处都美丽极了。

生:我终于长出来了,没想到这个世界这么美丽!早知道我冬天就出来呢!

生:我昨天还听妈妈唠叨,天凉要多穿衣裳,所以,妈妈给我穿了一件又一件的绿衣裳。

生:小竹笋会听到一只只小鸟在开音乐会。师:它们在开音乐会,在唱着春天的歌,是吗?

师:这些小竹笋可爱吗?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感受小竹笋的可爱。

师:我再屋后能看见竹林,竹笋,我要是绕到房屋前面还能看到什么?

生:我还能看见成群开放的鲜花。

师:谁能用上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这些花?

生:鲜花盛开、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师:美丽的花把鸟儿也吸引来了,多美啊!可惜我们不能亲自去看看,那就跟着老师的屏幕过过瘾吧。(播放房前屋后鲜花盛开的景象)

师旁白介绍:看,春天芍药花张开了笑脸,芍药花还没有褪去,夏天的凤仙花就昂首挺胸了,鸡冠花、大丽菊也赶来凑热闹,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生:这是一番美丽的景象。生:这是一番令人难忘的景象。生:这是一番印象深刻的景。

引导学生再读这一段:有些人家······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这些花开的是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争奇斗艳,那为什么作者会在文中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生:可能因为那写花很普通,很漂亮。

师:是的,这些话很普通,在任何的一户乡下人家,或农家小院的门前都能见到,还有同学们想想我们城市的花种在什么地方?

生:花坛里、生:小区里 生: 花园里

师:这些花草都有专门的园丁来呵护,而乡下人家门前的花草是怎样生长的?

生:就杂草丛中冒出一朵漂亮的鲜花。生:春天洒下种子,不久就会长叶开花。

师:是的 下乡人家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去给花草太多的呵护,它只要有一点春雨,有一点泥土,它就会自然的开放。开得怎么样?

生:开得很美丽。师:开得姹紫······ 生:······嫣红 师:开得争奇······ 生:······斗艳

师:显出一派独特的····· 生:······农家风光。师:另所有的人心旷神怡。(引导再读第二段写花的这部分)

六、教师小结,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师:乡下人家还有许多风景待我们去细细品味,他们的生活就像作者感叹的哪样: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的生活确实很吸引大家,我希望同学们课后真正的找一个时间,和父母,和朋友一起到乡村田野去体验体验。(结束)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

迷人

鲜果飘香

快乐

盛开的鲜花

无忧无虑

翠绿的竹林

幸福

课后点评

这节课作为研究人物散文的课例。由于小学基本不讲文章是小说或散文的什么体裁,到初中会讲,到高中会更清晰,所以老师在选择课文的进行实验的时候,定位很清楚。这是散文,而且是写人物的散文。

《乡下人家》不是写一个人,而是写一类人,这样的课文我们应该怎么交呢? 这篇文章写乡下人家也是扣紧了乡下人家 的一个整体特点来写,我们注意到熊老师 反复的带学生去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而且打在屏幕上面。最后一段话也是文章最精彩的地方,也是画龙点睛的地方。那么乡下人家作为一个群体有个什么特点呢?

乡下人家无论何时都是是风景,而且风景的特点是独特迷人。

“独特和迷人”是这篇文章研读时的一个关键点。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陈醉云是怎么写的呢?无非就是抓住“独特、迷人”这两点来写。“独特迷人”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概括一下有这么五个片段搭瓜架、种花竹、养鸡鸭、吃晚饭、听虫鸣:,这种方法就是选择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一类人的特点,而且这五个方面的材料基本上是并列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详细的带学生去体会其中四个方面的材料去体会乡下人家的特点就很好。文章的写法是用并列的材料表现一个典型的特点,而且每写一个方面都有具体的地方,如笋儿探头的拟人手法,如搭瓜棚,或种南瓜,或种丝瓜······青的红的瓜········,这里“或”的使用是点面结合的写法。

这篇文章我们看上去觉得很美,美在什么地方?一是它抓住了乡下人家这类人的群体的特点来写,而且拿它和城市的生活来写,比较不是排斥,只是为了突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情感。当我们来看熊老师这节课,她的第一个目标是生字,生词,这个属于是语言性的目标,第二个目标是有感情的朗读,这个目标对这类文章来说,是有一定价值的。怎样做到有感情朗读,老师要教会学生用一定的技巧,或示范,或举反例,或讲方法。熊老师在教学中我发现她是读得多,但没有讲什么方法和技巧。我觉得她这个教学目标还落实得不是很好。没有在朗读技巧上下功夫。第三个目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这个是从内容上来切入,应该也还可以,但重点要抓什么东西呢?要从哪些字眼,从那些关键句看出作者对乡下人家有喜爱的情感,也许会更好一些。熊老师在教的时候也喜欢用一些现在典型使用的话语:

1、你感觉作者写的那个内容怎么样?

2、你最喜欢乡下人家什么风景?这两个问题值不值得研究呢?而且学生也有很多的优秀表现,都在这两个问题当中展露出来了。我们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解释,是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解读文本,这样做似乎是个很时髦的举动,而且但从激发学生的想象来看是成功的,但这样问却与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产生了很大的距离。我们不是问学生读这篇文章的感受是什么,而且应该讨论作者陈醉云在文章中表露的情感是什么?比如“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句子的“虽然”“总爱”就能感受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从城里人的角度去看乡下人家,能感受到他们的一种幸福感。我觉得这才是我们要帮学生感悟的重点。我们要教学生感悟字里行间藏着的情感。我们要发现文章中沉积的情感,我们要教学生把这种情感挖掘出来。这也是我们教学生写了什么要注意的内容。如果是问:你觉得文章中什么风景你喜欢?这是把文章中的内容当一个话题来讨论,而是作家写了这么的材料,里面藏着的情感是什么呢?有的时候我们课堂上看起来讨论得很热闹,但目标是游离的。

听了熊老师的这节课,感觉到有些地方还是不错,比如教学方法上,如播放录音,直观的花卉的图片这些是非常恰当的,而且很多的方法还是有效的比如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学生想象能力的锻炼,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读文本等等,都很好。总的来说还是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和落实之间还是有些问题,希望下次还有机会教类似文章时能从把写这类人物特点的方法表现出来,能让学生真正通过咀嚼文本来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学习作家的写法,这个才是我们语文教学一定要走的路。

2.《乡下人家》课堂教学实录 篇二

《乡下人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细腻、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充满温馨的田园风光画卷。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 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

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特点, 教学应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找出描写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美的句子。通过对字、词、句、段的解读, 想象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闻到瓜果的芳香, 听到悠闲的歌谣, 体会乡下人家用灵巧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 装点自己美好的生活。通过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 表达自己的感受, 体验宁静、质朴、悠闲、舒适的乡村生活, 培养爱家乡, 爱生活的良好品质。实现既“活”又“实”的语文新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表现方法。

4.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园风光图片。

教学流程:

一、音画引入, 欣赏美

1.出示乡下风光的多媒体课件, 配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2.听着优美的旋律, 欣赏着美丽的田园风光, 你最想说什么?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 (学生自由表达。)

3.描述导入。

这是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藤蔓;这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鲜花;这是茂密竹林中破土而出的春笋;这是觅食的鸡群、戏水的小鸭……这样自然、亲切、恬静的乡村风光, 课文是怎样描写的?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 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场景直观展示乡下人家的美丽风景, 教师再以描述激情, 让学生从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图文同步, 观赏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寻找你认为最能表现课文整体景观的语句读一读。

2.教师引导学生直奔中心:“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独特、迷人)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再自主朗读喜欢的片段。

4.合作学习并交流: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根据每一处风景的特点拟一个小标题。 (板书: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设计意图]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意, 在读中想象美景, 全方位感受作者质朴而自然的感情。

三、合作探究, 鉴赏美

(一) 说说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感兴趣?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二) 合作交流。 (依据学情, 按下列板块灵活教学。)

板块一:瓜架、鲜花、竹笋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美的语句, 做上记号, 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然后美美地读一读, 想象那美丽的画面。

2.各组代表交流, 教师梳理。

(1) 课件出示句子, 指名读句子: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 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可爱多了。

过渡: (课件出示瓜架图片) 这位同学带我们来到了乡下人家的瓜架下面, 注意老师的问题:

(1) 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请读一读相关描写。 (提示:是用有生命的瓜来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瓜、藤、叶来装点。)

(2)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吗? (这种装饰很独特, 与城里房屋门前的装饰不同。)

(3) 那些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装饰给你什么感觉? (虽然威严, 但很不自然, 是人工装饰。)

(4) 相比之下, 乡下人家门前的装饰更显风趣和可爱。请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这种风趣和可爱。

(2) 过渡: (出示鲜花图片) 屋前除了绿绿的瓜架, 还种满鲜花, 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鲜花的。

女同学读句子:有些人家, 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 芍药, 凤仙, 鸡冠花, 大丽菊, 它们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 (课件出示各种鲜花图片) 认一认: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

(2) 理解“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提示: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 为什么说它们是朴素的呢?)

小结:这些花没有漂亮的花瓶、花盆的衬托, 也没有漂亮的纸来包装, 它们点缀了乡下人家的生活, 尽管不名贵, 很常见, 很朴素, 但朴素是最自然的, 而最自然的往往是最美的, 在它们身上, 朴素中见华丽, 朴素与华丽融合起来, 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3) 什么是“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就是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你说农家人心里能不高兴吗?带着这种感觉齐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3) 过渡:同学们, 乡下人家房前的景色独特可爱, 屋后的无限风光也别有风趣, 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屋后的竹林图片。)

男同学读句子:几场春雨过后, 到那里走走, 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 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春雨过后, 竹笋长出很多, 春天的乡下生机勃勃。)

(2) 你觉得作者哪个词用得好, 为什么?体会一下, 同桌说一说。

(3) 假如你就是这些可爱的小春笋, 告诉大家你那么快从地里探出头来想看什么?

让我们这些小竹笋带着渴望, 带着迫切快点钻出来吧! (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 在学生看看、读读、说说、议议中, 教师适当点拨, 引领学生理解内容、加深体验, 多方位领略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块二:鸡、鸭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近乡下人家的鸡鸭, 去和它们交朋友。

1.默读第3、4自然段, 选一处场景自主学习。

2.引读第3自然段。

(1) (课件:鸡出现) 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气勃勃, 富有情趣, 动物也是悠闲自在, 其乐融融。你们看, 谁来了? (学生接读第3自然段。)

(2) 作者怎样描写母鸡率领小鸡觅食和雄鸡走来走去?

3.引读第4自然段。

(1)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的屋后倘若……也从不吃惊。

(2) 各自再读读这段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提示:从“游戏”中读出鸭子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3) 除了鸡鸭, 乡下人家还会养哪些动物, 你知道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 引导学生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 给学生多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间。体会动物与前面静景的自然糅合。

板块三:吃饭、睡觉

1.自由读第5、6自然段。

(1) 说一说: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 做一做: (小黑板) (1) 按原文填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 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______, ______, ______, 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 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 (课件再现乡下人家及其周围的环境)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结并过渡:是啊, 乡下人家与周围的环境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每当夜幕降临, 又是另一番景象。齐读第6自然段。

(三) 齐读第7自然段。理解该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说一说你对哪一处乡村风景最感兴趣, 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讲一讲、做一做、谈一谈, 体会乡下人家与身边的景物自然、和谐的氛围。学生既积累了好词佳句并加以运用, 又活跃了课堂。

四、延伸拓展, 享受美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乡村生活的资料, 教师鼓励学生从“诗”“书”“画”“乐”“演”等形式中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乡下人家。

3.《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83-0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拼读“装饰”、“鸡冠花”“归巢”等词语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学生品读重点句段,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学难点:

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课时。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题

1、出示图片,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下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对照读音把他们读准。

2、找找课文“围绕哪一小节展开描写”?用笔作上记号。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生词,教师相机指正,提醒注意“鸡冠花”一词中“冠”应读“guān”不读“guàn”;“捣衣”中“捣”应读“dǎo”不读“dāo”学生齐读生字、词语。

2、交流读书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学生齐读最后一节,师提示:这一节中写了什么样的景色?独特、迷人(教师相机板书)

四、精读感悟

教师导语: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真想再去看看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同学们想不想看? 好吧,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先到乡下人家那小小的房屋前看看吧。

1、(课件)播放第一自然段的朗读,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聆听

2、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3、同学们读了第一自然段,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读出了情味,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你,怎么样?

(1)这段写了乡下人家屋前的什么?是怎样写的呢?

(2)在这一段中“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3)“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看到的?(学生回答)

4、老师朗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闭上眼睛来感觉“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景象和课本屋前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过渡:刚才我们感受了乡下人家屋前这一独特迷人的风景,乡下人家不仅屋前的装饰独特、迷人,而且门前、屋后也别有风味,我们来感受一下吧。

(1)、自由读课文,划出喜欢的句子,说理由,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指名学生说喜欢的句子及理由,教师点拔补充)

以两个教学点为例:

生: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喜欢理由:(1)用拟人的手法。

(2)一个“探”字用得非常好。

师补充:“探”字让我们想到了活泼的孩子从土里钻出来,探头探脑的和我们捉迷藏,真是俏皮活泼啊!谁愿意活泼的读一读这个句子(出示关于笋的图文)女同学来试试,全班同学一起来轻快活泼地读读。

师补充:关于这个句子其它的知识,如:笋在春天的雨后,长得多,长得快(从词语“许多”、“成群”可以看得出来),显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喜欢理由:(1)写出了花的朴素又不失华丽。

(2)“朴素”一词用的非常好。

(师相机补充)

师补充:“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意思。

4.《乡下人家》课堂练习 篇四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énɡ jià zhuānɡ shì jī ɡuān huā qiáo jiàn cuī mián qǔ()()()()()dǎo yī ɡuī cháo dà lì jú hé xié xīn kǔ()()()()()

二、将下面的汉字各组两个词语

檐()()冠()()眠()()辛()()搬()()特()()

三、我会写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瓜架()南瓜()尾巴()旗杆()桌椅()梦乡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的浓阴()的竹竿()的风景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小河 一()浓阴 一()石狮子 一()春雨 一()风景 一()农家风光

四、用“_____”画出每组里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凤仙 芍药 鲜花 大理菊 鸡冠花

2、丝瓜 苦瓜 地瓜 冬瓜 哈密瓜

3、母鸡 老鹰 狗 猪 鹅

4、燕子 螳螂 蝉 天牛 纺织娘

5、彩云 红霞 乌云 白云 星星

6、傍晚 晌午 时间 黄昏 夜晚

五、我能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 即使„„也„„ 如果„„就„„ 不论„„不论„„ 1.()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从不吃惊。2.乡下人家,()住着小小的房屋,()总爱在房前屋后种些东西。3.()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吃惊地跑开。4.乡下人家,()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六、改写句子

1、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雄鸡走过来。(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带着问题来读书

1这是一篇以______________(A记事 B写景 C写人)为主的文章。

2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了乡下人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觅食的________,戏水的_______,门前树阴下吃饭的 以及夜里的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八、课内语段阅读

乡下人家,()住着小小的房屋,()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1按原文添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饰:A扮演。B装饰。C装饰品。修饰()饰演()首饰()

3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乡下人家的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突出了对生动朴实的农家生活的喜爱。

九、细读课文深感悟

“乡下人家,不论是什么时候,不论是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的风景。”这是文章的_______ ,我最喜欢乡下人家____________。

四、课内语段阅读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___________________的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田园风景画。1按原文填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

十、阅读理解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③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空气()地呼吸()的晚景()地欣赏()的夕阳()地爱抚()的炊烟()地啃着草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阔别已久:。(2)车水马龙:。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用了、、的修辞手法。请你用“一边„„一边„„”“仿佛”各写一个句子。

一边„„一边„„

仿佛

4、作者按由 到 的顺序观察了 的乡村,抓住了、、及

5.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篇五

《乡下人家》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写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抒情,描绘了乡下独特、迷人的风景。细细阅读后,可以发现,前面6个自然段中,1、2两个自然段描写的都是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静态景物,如瓜架、花卉、竹林;

3、4两个自然段描写的则是乡下人家常见的家禽,如母鸡、公鸡和鸭子;

5、6自然段花大量笔墨描写了乡下人家生活的场景,如夏天露天吃晚饭,秋天伴着纺织娘的歌声入睡。也就是说,整个乡下人家景色的描绘看似无序,实则有序,这序不但体现为描写的景物是从静到动,从物到人的,也体现为从描述乡下人家景色独特迷人到乡下人家生活氛围独特迷人,也就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序列。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优美,简洁明快,活泼风趣,处处流露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这份喜爱甚至可以说是偏爱,想必作者也是久居繁华喧嚣的都市,因而对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留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在指导朗读时就要针对学生这一点,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6.《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篇六

《乡下人家》是篇写景的文章,我一直认为写景文章不大好讲,不好讲的原因在于写景的文章需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领悟到文字所描述的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因此,本课设计我努力突破这一点,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语言体会景象。

每讲一部分,每体会一部分,就朗读一下中心句,产生回环往复,不断加深理解的作用。另外,本设计还努力突破写景文章只是就景讲景的窠臼,而是通过“是谁创造了这些美景”这个问题,指向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让整篇文章景中有情,景中有人,情景人相融。

7.乡下人家 篇七

房屋的东面, 山墙上有一个瓜架。 瓜藤顺着架子悠悠地爬上灰色的屋檐。 透过密密层层碧绿的叶, 还能找到几个青青的、 嫩嫩的小丝瓜。 瓜架下的草丛里开满了叫不出名字的花儿, 黄的、紫的、白的……虽然比不过公园里的漂亮精致,可那饱满的精气神儿不由得让人刮目相看。

房屋的西边, 几十枝绿油油的新竹。 矮的才从笋芽儿长成竹子的模样; 高的已超过房顶一大截。 那些刚刚从地里冒出的笋芽儿, 一层又一层的外套, 犹如一个个襁褓中的小娃娃。

房屋的南面, 有一棵大樟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乡下人家正围坐在树荫下吃着丰盛的农家小菜, 那样的其乐融融真叫人羡慕。 如果这时你走过去, 他们一定会热情地为你添上一副碗筷。

房屋的北面, 好大一片菜园, 种着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胡萝卜、白菜、南瓜、豆角……应有尽有, 餐餐吃环保又健康的蔬菜, 是乡下人家的骄傲。

走过十几级石阶, 可看见一个竹竿扎成的简易小码头,正对着轻轻荡漾的小溪。 两岸垂下的绿丝绦, 不时地抚摸着从绿色丛林穿过的小溪。 呀,一群洁白可爱的鸭子游了过来, 见了石阶上浣纱的女子,也不急不慌,优哉游哉地游着, 还不时拨起朵朵水花。 小溪里清晰可见的鱼虾,吸引了不少垂钓的人。 孩子们呢,哪怕是挨打,也要偷着下水摸鱼虾,过过瘾呢!

小溪两边全是水田,那可是乡下人家的重要经济来源。 秋收后,留下自家一年的口粮,剩下的运往城里出售, 那也是全家最喜悦的时候。 果园里的柚子、 橘子也不甘落后,用香味勾住人们。

往水田边走不远, 就可以看见一座石拱桥。 拱桥的另一头又是一个村庄, 两村的人经常相互帮助、 相互走动,亲如一家。

村子里有一座学校,站在十几里开外都能听见孩子们悦耳的读书声和嬉戏玩耍的笑闹声。 那一张张可爱纯朴的小脸, 真能让人忘却烦恼、开怀大笑。

山美水美人更美! 乡村的每一处风景都很美, 乡下人家, 就像生活在现实版的世外桃源呢!

点评:

8.《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八

1.复习5个生字,读准“装饰、鸡冠花、捣衣”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重点学习“1-2”自然段,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由衷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的形象生动之处。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1.重点句子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闹的都市,走进乡间的小路,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间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声,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着青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2.复习生字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

1.师:乡下人家带给你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赶紧打开语文书看一看!

出示1: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理解“独特”、“迷人”的意思。

3.作者围绕着“独特、迷人”描绘了那几处风景?通过上节课的 学习,谁能概括地说一说?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4.指名说 齐读

5.师:有一位诗歌爱好者把这些内容改一改、变一变成了朗朗上口的诗歌一起读一读吧!

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齐歌唱,

最美乡下人家。

三、细读品悟

(一)研读“屋前搭瓜架”(第一自然段)

师:最美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最美,乡下人家处处皆风景

让我们先仔细品味这几处与众不同的风景吧!

出示: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

1.师生合作读

2.“攀”、“爬”是什么词?

瓜藤就像人一样你攀我爬,我祢攀,体会出瓜藤长得怎么样?

生:郁郁葱葱 勃勃生机 充满活力

3.指导朗读: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瓜藤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

出示:

當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

2.师:为了突出那些瓜的可爱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对比)

3.作者通过比较的写法你体会到什么?

生:那些瓜色彩丰富、充满活力、感觉亲切、自然。

4.师引导:那么门前的狮子就不可爱了?

生:门前的狮样子很可怕、看起来十分凶猛,使人不想靠近它,一点也不亲切。

5.指导朗读:

大家说得很妙,那谁能用读把它表示出来?

过度句:欣赏了门前的瓜架,咱们到屋后看春笋吧!

(二)研读“屋后春笋冒”(第二自然段)

出示: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2.“探”可以换哪些词语呢?(长、伸、钻、冒……)

3.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偏偏选中“探”字呢?到底好在哪里?

师小结:就像一个淘气的顽皮的孩子一样从土里钻出来,展示了春季的勃勃生机,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春季。

4.指导朗读:配上“探”的动作。

过度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门前的鲜花开放了,赶快去看一看吧!

出示: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sháo)药,风仙,鸡冠(guān)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什么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呢?

生交流

2.(课件出示)师:欣赏完了美丽迷人的鲜花你的脑海里蹦出了哪些次词语?

生交流:鲜丽多彩、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争先恐后、多姿多彩、光彩夺目……

3.指导朗读:

多美呀!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吧!

4.这是作者总的描写,谁能学着作者描写春笋的样子把鲜花写活吧!先不着急一起回忆三年级上册学过的一篇课文——《花种》

出示《花种》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5.为什么这段话令人百读不厌呢?(运用丰富的词语、采用拟人手法。)

6.写话练习:

温馨提醒:什么花开了,开得怎么样?想象花的香气、颜色、姿态以及你的感受,你能把它写活吗?

学生写话练习

交流写话结果

师小结:虽然作者采用总的描写方法,但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想象的空间。

7.积累好句好段:

指导背诵:

这么好的句子,只是读一读真是太可惜了,我们把它背下来永远留在脑海中吧!

学生背诵 指明背诵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它们(),(),()中带着几分(),显出一派()的农家风光。

课堂小结:

学到这儿我们的的确确被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所深深吸引。难怪作者说——(引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节课我们先学到这儿,课文中还有很多迷人的风景等着我们去欣赏呢!

四、课外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2.画。把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的段落多读读,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

9.《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篇九

一、自选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陈老师带学生进入课文,让他们通过自学了解课文内容,并用上恰当的词语概括地说说你对课文的理解。学生通过初步的概括后,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实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10.《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篇十

生3:“探”字用了拟人的手法,就像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

师:如果你就是这些小竹笋,那么快想探出头来干什么呢?鲜嫩的小春笋们,你们探出你们的头来吧,把看到的景象说一说。

生1:我看到了红花绿叶,闻到了空气中淡淡的花香;

生2: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竹子,青的竿,绿的叶,投下了一片浓浓的绿荫。

生3:我听到了黄鹂的歌声,真动听。

……

整节课都是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而老师只是一个课堂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

2、教给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四年级下册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既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本课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这就要有选择的读和讲。对于较难理解的,对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都要重点来学习,来读。如: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对鸡的描写,纺织娘唱歌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不仅要充分的读中感悟,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1.破译《乡下人家》的表达密码 篇十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

【教学预设】

细读文本,感受乡下人家独特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探究课文表达上的特色,进而开展语言实践尝试。

【教学过程】

一、梳理脉络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

生:《乡下人家》。

师:如何读好这篇文章,老师给大家提三点建议:首先,要知道课文写什么;其次,要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之后,还要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板书: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三个要求,一个比一个难,要做到可不容易,同学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评:课的开始,老师就告诉学生读好一篇文章的方法,其中“写什么”是关于内容理解上的,“怎么写”是关于表达上的,“为什么写”是关于情感上的。使得本课的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并以“敢不敢接受挑战”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用一句话概括《乡下人家》这课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生:《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写的是乡下人家的生活。

生:《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写的是乡下人家的风景。

师:谁能综合起来说?

生:乡下人家写的就是乡下人家的风景与生活。

师:是的,这就是精炼的概括。(板书:乡下风景、生活)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就需要学会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老师要你们具体地说一说,你在乡下人家看到了哪些风景?你能说吗?

生:我看到了乡下人家的瓜儿攀上架。

师:如果能用几个字概括就更好了。

生:瓜儿攀上架。

师:好,很简洁,继续说。

生:鲜花正开放,竹笋探出头

生:鸡鸭在觅食

生:纺织娘歌唱,庭院中晚餐

(评: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课时就已经完成的教学,所以老师在本环节中提升了训练要求:一是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二是用小标题概括每一道风景。通过这个环节,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与梳理,还对学生的精确概括能力进行了训练,教学有层次,效果好。)

二、片段细读,体会表达特色

师:说的好,请看——(大屏幕中出示课文内容小标题:瓜儿上架 鲜花盛开 竹笋成林 鸡鸭嬉戏 织娘歌唱 院里晚饭 鸡鸭嬉戏 织娘歌唱 院里晚饭),同学们发现了作者写的这些景物的特点了吗?别急,认真观察一下。

生:黄老师,我发现了这些景物中,瓜儿上架、鲜花盛开、竹笋成林都是写植物的。

生:对对对,老师,我也发现了, 鸡鸭嬉戏、织娘歌唱写的是动物的,院里晚饭写的是人物的。

师:同学们有一双慧眼,发现了作者在写作上的第一个秘密——从多方面来写乡下人家。(板书:多方面写)

师:课文哪儿写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总体评价?请大家拿笔把它划出来,齐声把它读出来——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这段在课文的结尾,同学们能发现课文写法上的另一个特点吗?

生:老师,我知道,这是先总后分的写法。

师:说具体点。

生:就是先分开写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再总的概括写。

师:大家说是这样吗?如果,老师把这一段话移到课文开头中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就就了先总后分的写法。

师:文章的写法,我们常见的还有一种,你知道吗?

生:总分总的写法。

师:对,如果让你给文章开头写一句总写的,你会不会?

生:乡下人家的生活好美啊!

师:这是一句赞美。

生:乡下人家的景色迷人、风景如画。

师:这句话中景色迷人、风景如画两词点出了乡下人家的景物的特点,真好。

(评:以上教学,先是感受从材料的选择上:从植物、动物、人物多方面选材,再是先分述后总述的写法。特别是能由此生发开去,让学生体会写景文章常用的三种表达方法:先分写后总写、先总写后分写、先总写后分写再总写,指向的是“体会表达方法”。)

师:看,这是乡下人家的一道风景,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读完后请后一个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醤)。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生:我用“美丽”来概括。

师:能用文中的一个词吗?

生:可爱。

生:别有风趣。

师:请大家再一次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生读完后)此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乡下人家房屋边上的瓜架上结满了瓜。有青的,有红的,好可爱。

生:我仿佛看到了乡下的人正在摘瓜。

生:我还看到了瓜儿在一天天长大,蜜蜂蝴蝶正围着它们嬉戏。

……

师:说的太好了,有形、有声、有色。我们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学会边读边想象其中描写的画面,这样会让我们对描写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师:如何学好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它写什么,更重要的是要体会作者是如何写的。请大家细读这个片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把它的独特与迷人写具体的。

生:作者抓住了瓜儿上架的动作来写,用上了好几个动作词。如攀、爬、落、结、挂等。

师:请大家把这几个词圈出来,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还用了对比的写法,把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拿来对比。写出了景物的可爱。

生:作者还抓住了景物的颜色来写。

(课件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请大家再看看这一道景物。请大家读一读,你眼前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我仿佛看到了秋天到了,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

生:我仿佛听到了纺织娘的叫声,就像在唱歌一样。……

师:作者又是怎么写这道景的呢?

生: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纺织娘的歌声与催眠曲进行对比,写出了它的歌声很好听。

生:作者还抓住了纺织娘的声音来写。

生:这是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方法。

师:是的,刚才我们细读了课文中写到的两道风景,正是由于作者从多方面观察、描写,才让这两道景物这么的迷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美好的语言最能打动人了,就让我们在音乐中美美地读一读乡下人家的这两道分景吧。

(师生合作,在音乐声中美美地读以上两节课文)

(评:以上两个片段是课文中写得最美的,语句浅显易懂,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对教学内容做过多的分析,而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它写美的,这是教学中由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形式的转变。)

师:课文中作者是不是把每一道风景都写得这么细致生动呢?同学们请看这段描写——

(课件出示)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sh醥)药、风仙、鸡冠(gu"Dn)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指名一生读后)这句话写得具体、生动吗?

生:不具体,这是概括写。

师:先请大家看看(课件出示图):这是芍药、这是风仙、这是鸡冠花,这又是大丽菊,如果你来写,你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出它们的美呢?

生:可以写一写颜色,还可以写一写样子。

生:我觉得还可以写一写它的香味。

生:我觉得还可以把它与别的花对比着写一写……

师:请大家再看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

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师:是不是还可以写得更好一点呢?大家想想后再举手告诉我。

生:可以细细地写一写鸭子是如何游戏的。

生:可以写一写它个觅食的样子,比如吃到什么,把它的动作写具体一些。

生:我觉得也要写一写鸭子的样子,还有它们的叫声等。……

师:想写一写吗?好,下面就让大家来写。你可以选一段话来写,也可以选一种花来写。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写。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时间到,请大家停下笔,没写完的也没关系。下面我们来交流。写花的请举手,请你读出你写得最生动的一个片段就行。

生:芍药像一只只美丽的小精灵,随风舞动着,散花出淡淡的幽芳,让人禁不住想去亲吻她……

师:谁来评?

生:她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芍药像一只只美丽的小精灵,散花出淡淡的幽芳。

师:评得好。还有谁想读你认为自己写得精彩的一句?

生:大丽像女王头上带着的金光闪闪的皇冠,美丽极了……

师:你觉得自己写得好在哪里?

生:我用了比喻的写法,写出了大丽菊的美丽,更生动了一些……

师:写鸭子戏水的同学,谁来读一读你的作品?

生:从远处传来几声嘎嘎的叫声,是谁在叫呢?哦,原来了几只羽毛雪白的鸭子。瞧,它们要吃食了,就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吃饱后,就在水中嬉戏起来,用翅膀拍打着水面,把小溪弄得浑浊不清。把过路人的衣服都打湿了,但他们也不生气。

师:写得好吗?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尤其是这一句:把过路人的衣服都打湿了,但他们也不生气。更是写出人们对鸭子的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经过我们这样一写,文章是不是生动多了,是不是具体多了?可是作者是位大作家,他为什么不这么写呢?想一想后回答我。

生:因为这样写才能有详写有略写。

生:因为这样写是为了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师:说的太好了,把掌声送给他们。是的,有详有略地写,会使文章表达上有变化,也可以可以给读者展开想象的空间。

(评:这是本课教学中最精彩的一个环节。文本就是最好训练资源。教学中教师巧借文本中的训练资源,在上一环节的悟写法的基础上,由说怎么写到动手尝试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如何把一处景物写具体的训练。一句独具匠心的设问:可是作者是位大作家,他为什么不这么写呢?又把学生由练写拉回到体会表达中来,不留痕迹。)

三、体会“为什么写”

师:在作者眼里,不管是生动的描写,还是简洁的描述——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师引读)

乡下人家,(就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乡下人家,(就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乡下人家,(就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学到这,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作者为什么写乡下人家吧?

生:是为了表达乡下人家的美。

生:是为了赞美乡下人家。

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热爱。

(评:有了前面的学习,老师在此自然教学时化繁为简,抽取文章中几句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在老师的引读中,学生对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用意不表自知。)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学一篇课文,不仅要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以及为什么这么写。

生:我知道了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有详有略地写。

生:写作文时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而且要表达自己的感情

……

师:古往今来,人们无不向往着乡下那如诗如画般的生活,请看,这是古人写下的一些诗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依次出示诗句,学生深情朗读)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一句诗就是一道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就是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景画。

师:同学们,老师做个调查,老家在乡下或者在乡下住过的请举手,哟,这么多呀。你们喜欢乡下吗?

生:喜欢。

师:在你们老家,一定也有一幅幅独特、迷人的风景吧?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本课中学到的写法,写下你眼中的乡下人家吧。

(评:虽然是总结,因为有了古代诗人写乡下生活诗句的介入而显得富有韵味。)

总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课的教学,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过度的分析与理解,而是让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也就是作家是如何选择材料、谋篇布局、造句行文的,进而通过练笔尝试的方式,学习表达。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经历了一次感受、体会、实践、领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习与运用语言”。

12.《乡下人家》课堂教学实录 篇十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语言教学。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当我们关注作者“写什么”的时候, 也应该追问一声“怎么写”, 要审视语言形式, “言”“意”兼得。在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文字之美时, 更应该让他们知道语言“美在哪儿”, 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文字, 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这种美。徜徉在《乡下人家》的字里行间, 笔者发现了文本语言的几处特点, 试着用还原法进行了文本解读, 并对教学进行了设计。

文本语言特点之一:恰当运用关联词。

原句:乡下人家, 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 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 或种南瓜, 或种丝瓜, 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 爬上屋檐。

比较句:乡下人家, 住着小小的房屋, 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 种南瓜, 种丝瓜, 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 爬上屋檐。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个句子 (比较句) 。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这个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不太一样, 少了一个“虽然”, 一个“但”。还有, “种南瓜”前面少了“或”, “种丝瓜”前面也少了“或”。读着感觉少了点什么。

师:到底少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中的原句, 和这个句子对比着读。

生:老师, 我发现了, 和课文中的原句比, 这个句子少了两对关联词。少了关联词, 句子读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上过《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教师一般都会紧紧地抓住这一句不放, 都会从“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舒坦自然”等角度去引导孩子们品读、感悟, 但是却缺少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去引导孩子们发现语言中的奥妙, 以及语言的表达特点。比较句中少了“虽然……但……”, 少了“或……或……”, 表面上看只是少了几个无关紧要的文字, 但仔细品读就会发现, 少了关联词后, 句子不再有“味道”, “随心所欲”的舒适感也荡然无存了, 可见巧用语言的妙处。

文本语言特点之二:巧妙运用标点。

原句:有些人家, 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 芍药, 凤仙, 鸡冠花, 大丽菊, 它们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比较句:有些人家, 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 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 它们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 (屏幕出示两个句子)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两个句子。你能发现两个句子的区别吗?

生:两个句子在标点的运用上有些不同。第一个句子在“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后面用的是逗号, 而第二个比较句中用的是顿号。

师:在“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后面用逗号和用顿号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用逗号的句子表示不同的花儿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在依次开放。而用顿号的句子只是表明了这几种花在开放, 并没有特别说明开放的时间。

师:原来逗号和顿号还有这么大的区别啊!你们可真会读书, 连小小的标点在文章中表达的意思都能看懂, 真不简单。

13.《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篇十三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写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抒情,描绘了乡下独特、迷人的风景。整个乡下人家景色的描绘看似无序,实则有序,这序不但体现为描写的景物是从静到动,从物到人的,也体现为从描述乡下人家景色独特迷人到乡下人家生活氛围独特迷人,也就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序列。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优美,简洁明快,活泼风趣,处处流露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想必作者也是久居繁华喧嚣的都市,因而对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留恋。

教学目标:

1.边读课文边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一说到“乡下”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简单交流)

2.过渡:作家陈醉云的《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字里行间就藏着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真可谓文中有画。这堂课我们就跟随他走进乡下人家。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揭示本课学习的方法之一:通过文字描述想象画面。看似随便和学生聊天,实际上用心良苦。】

二、整体感知

1.衔接过渡:“乡下人家”在作者的眼中是一副怎样的风景?文中有一句话就直接告诉了我们,谁发现了?(生交流,师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独特迷人)

2.文中描写了哪几幅独特、迷人的画面?(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

3.乡下人家的瓜藤,鲜花,竹笋,鸡鸭,吃饭,睡觉,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4.这节课我们就去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

三、读书品味。

板块一:瓜架、鲜花、竹笋

(一)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二)交流反馈。

1.指名读划记的句子,谈感悟。课件出示瓜架图片。师:这位同学带我们来到了乡下人家的瓜架下面。(课件出示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①师: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②小结:这句话的前部分说了有勃勃生机的瓜藤叶,后面说的是呆板、严肃的石狮子和旗杆,这样形成了一个对比。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才是乡下人家所独有的风情啊!真是别有风趣的装饰!

③朗读体会乡下人家瓜架的可爱。

2.继续指名读划记的句子,谈感悟。出示鲜花图片。师:这位同学带我们来到院前的鲜花旁。(课件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①探究“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的意思。师: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矛盾吗?为什么说它们是朴素的呢?(这些花没有漂亮的花瓶、花盆的衬托,也没有漂亮的纸来包装,他们点缀了乡下人家的生活,尽管不名贵,很常见,很朴素,但朴素是最自然的,而最自然的往往是最美的,在它们身上,朴素中见华丽,朴素与华丽融合起来。怪不得作者要说,这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②课件出示各色鲜花图片。师:请欣赏,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你看到的?(学生自由说)③小结:乡下人家有的是这样独特而迷人的景色!大诗人杜甫有一次来到乡下,见到乡下人家的鲜花,曾经写下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啊。

③齐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理解作者所感受到的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应是本句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入手,再去寻找作者的感受,在读读、说说、议议、看看中,我适当点拨,从而真正引领学生理解内容、加深体验,从而感受乡下鲜花的独特。】

3.指名读划记的句子,谈感悟。师:这位同学带我们走进了屋后的竹林。(课件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①师:几场春雨过后,你看到了什么?

抓住“许多”“成群地”“探”等词语体会生动形象的表达手法。(从“探”字中体会到嫩笋的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②师:这番情景正像谚语所说的“清明雨水多,竹笋满山坡”、“春雨下一时,嫩竹长一尺。”并展示图片。

③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小春笋,告诉我你那么快想从地里钻出来想看什么?

④让我们这些小竹笋带着渴望带着迫切快点钻出来吧!(齐读)

【设计意图:本句的教学侧重去体悟作者的表达手法和用词的生动准确,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

怪不得作者要感慨──(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块二:鸡、鸭

师:现在让我们走近乡下人家的鸡鸭,去和它们交朋友。

(一)默读3、4段,感受语言文字的趣味。

(二)选一处谈谈感受。

(三)女生读第3段,男生读4段。体会它们的可爱和作者对它们由衷的喜爱。

【设计意图:与前面的静景相比,这组动景处理起来要粗略些,放手些,因为对于动物,孩子们想讲的话很多,犹如乐曲中的间奏,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发挥。】

怪不得作者要感慨──(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块三:吃饭、睡觉

(一)自由读5、6段,谈谈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并体会“天高地阔”。

(二)句式训练

①根据原文填空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小结:是啊,乡下人家和周围的环境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板书:自然 和谐)

(三)引读第6自然段。

师:夜幕降临后,又是另一番景象,请同学们拿好书,接读老师的话。

怪不得作者要感慨──(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设计意图:这一组画面的学习,是本堂课的关键之处,需要细细品读,体会乡下人家与身边的景物自然、和谐的氛围。为使学生理解这道风景,特地设计句式训练:(),(),(),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积累了课堂上学到的好词佳句并加以运用,又丰富了课外积累和感悟。语言文字训练落实了,人文性的熏陶感染自然也不是浮光掠影,人文精神才能得到深刻的人文体验。】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屋后,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白天傍晚还是夜里,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作者把平凡的景物,普通的场面按照空间和时间顺序交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学生自由回答:憧憬、羡慕、向往等)

真的是: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最美乡下人家。(出示)

2.说说你认为乡村生活最美的地方。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学以致用,尝试运用所积累的语言。】

五、课堂链接:

1.简介著名诗人戴望舒及其作品《在天晴了的时候》。①学生自由读;②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汇报)③齐读诗歌。

2.师: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在自己的作品里表达了同样的思绪。(引入本单元古诗词和《语文园地》里的有关乡村生活的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设计意图:丰富课堂内容,积累语言,激发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感染。】

六、作业设计:

1.综合实践活动。(提示: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

2.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上一篇:招商引资典型发言下一篇: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