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调查分析(共8篇)
1.小学体育教育调查分析 篇一
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雪小学 德 吉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明显的推动性,会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可以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教。做为教师的我们可不能忽略了这一点,成功的教学是离不开教学语言的功力,教师的言传与身教在学生的大脑中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言传 身教
所谓“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小学数学语言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把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能用语言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信心说,喜欢说,学会说。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而今小学数学语言的现状分析,让我们发现它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针对小学教师的语言现状,我个人认为应做到简洁易懂、不滥下结论、更不可枯燥乏味。不要认为数学教学就须严肃呆板,其实数学课也能上得有声有色。
一、数学教师的语言
1.语言的规范与准确。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与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传递思想、抒发感情、传授知识。而数学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所以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教师的语言来自扎实的备课和基本功,这就提醒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尤其对所提的问题,在语言上要仔细推敲,使语言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在内容上深入挖掘,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只有这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2.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小学生的语言词汇积累还很少,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母语,对汉语词汇的积累与运用更少,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近可能的通俗易懂,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许多极其深奥的词语、句子。那么教师就应该运用儿童语将其解释清楚。而数学教学中提问题是与解决问题,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质疑方法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语言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将起到言简意赅之效,这样的语言才具有感染力、吸引力,才能将学生带入到知识的海洋之中。
3.语言风趣幽默。曾有位哲学家说过,幽默是智慧的外溢。课堂教学中的幽默风趣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启发,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当然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须纯洁、文明、健康,这样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享受语言的美。批评的幽默化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真是一举两得。避免了学生的.抵抗情绪的产生。和学生幽默时,语调要恢谐,充满喜剧色彩,在笑声中完成教育的目的,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讥讽他。
4.语言的音调。一首歌曲讲究高低音相间,而语言也同样讲究抑扬顿挫。一堂课如果教师一直用高音讲授,学生的耳膜将受不了,相反,如果教师一直用低音讲授,学生肯定听来吃力,所以说教师的语言音调也有技巧。
二、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说的欲望。(1)创设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说”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说,有话要说。对说得好的应及时给予表扬,以便激起学生以后还想说。(2)提高意识: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我们首先必须提高学生说的意识,让学生明白说的重要性。可以用故事的形式,举例的方式进行解说。(3)体会乐趣:在进行语言训练时依据教学内容、信息传递的特点,课堂教学的特征,让学生多样化地 “说”。
2.指导方法,训练学生会说。(1)教师做出说的示范。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说的方法。再次我们还要给学生指导一些发言的技巧,例如语言表述时的节奏、速度、语气变化等。(2)训练学生学会听。培养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讲话,而且还要认真地听课堂上每个同学的讲话,要听后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养成听的好习惯。(3)对学生的说作出要求。要求学生把数学语言说得完整、准确、简洁和有条理,一定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要添枝加叶。力争达到完整、准确、有条理。
3.落实训练模式,发展全体学生说的才能。(1)独立思考: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说的发展。(2)小组讨论: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不是教师讲解,而是由4――6人为一组的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并由该小组的小组长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大组交流,发表见解,小组长可以轮流交换,这样在每节课中人人要说话,使那胆小的、口头表达不好的学生能逐步提高。(3)大组交流:先由一组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并不失时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所学的知识作出科学性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书面语言向形式的书面语言转化。(4)练习评价:在评议过程中,让学生说出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一种人在交际过程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身体特定姿态。一位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的肢体语言
1.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类情绪最集中、最敏感的显现部位。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不听课、讲小话或遇到疑难问题时,有不少教师为了省时,总是马上回答问题或批评学生,实际上这样做的效果适得其反。相反教师如果能用眼神代替语言去提醒或鼓励学生,这样即不影响课堂秩序,又有效的解决了问题,同时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发掘了学生的潜力,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知道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2.手势。在肢体语言中手势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它几乎能表达所有的语言,而有些教师却低估了手势的重要性,手势对组织课堂教学和增强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往往有些简单的手势,可以带来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鼓励。当然手势不能过于单一或频繁,对底年级的学生教师的手势语应是活泼的、有节奏的。对高年级地学生教师的手势语,则稍微可以成人化一些。例: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这三种符号的手势教给学生。右手食指和中指叉开,开口向左,表示“>”;右手食指和中指叉开,开口向右表示“<”;两手食指一上一下,间隔一定距离,对齐平放,表示“=”。
本来教师的着装是一件私己之事无须在此长谈,但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在三尺讲台上穿着太前卫、太张扬、太暴露,以至与让学生不能接受。但也决不能邋遢的走进校园,影响校风。 总而言之,教师只要站上了三尺讲台,就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想到你的一句话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有可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或者会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在孩子面前。
【参考文献】
1.曾桂华。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大全。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
2.孙明符。学小学教学艺术。辽宁: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2.小学体育教育调查分析 篇二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参加河池学院2012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47所农村学校 (其中25所中学、22所小学) 的136名教师。分别为大化瑶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70人,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66人。发放问卷136份, 收回试卷131份, 有效问卷109份, 有效率达77.8%, 符合有效统计要求。接受个别访谈的10余人次。由于调查对象均为农村乡镇初中和乡镇小学教师, 因此,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其调查结果体现了农村中主流教师的感受和认识,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内容
在课题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 以自制问卷形式, 从“对教育科研的常态认识”、“教育科研的现状与困难”、“教育科研的积累与培训需求”三个维度,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现状与培训需求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常态认识及分析
(1) 在“您是否赞成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调查中, 持赞成态度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9%, 不赞成占11%。说明“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观点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共识。
(2) 在“您目前最急需解决的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调查中, 笔者列出15个选项, 供教师们选择最适合的3项。排在前三项的问题依次是: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占教师总数的59.6%,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 题占34.9%, 后进生转 变问题占31.2%。其余各项数据见表1。在访谈中得知,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并不高, 如10年左右教龄的教师, 每月1500元左右, 20年左右教龄的教师, 每月2000元左右。
调查结果表明:工资待遇较低。说明农村教师的物质匮乏性需求突出, 受匮乏性需要支配的人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事物上。因此, 要唤醒与维持教师科研意识与行为, 要凸显科研的利益相关因素。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改革有热情、有压力也有困惑, 如课程资源缺乏等问题。在访谈中得知, 农村留守儿童较多, 后进生转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得到启示, 适合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以教育教学为职场起点的科研。
(3) 在“您自身认为, 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中, 笔者列出12个选项, 供教师们选择最适合的3项。数据显示, 排在前三项的问题依次是:教师教学任务重、力不从心的占教师总数的56%, 信息闭塞、教 育资源短 缺的占52.2%, 科研意识淡薄的占44%。其余各项数据见表2。访谈中得知, 大部分教师每周课时在12节至16节之间, 教学任务较重, 工学矛盾突出, 没有精力搞科研。且学校科研条件有限, 教师的科研动机、情感、态度没有形成。
(4)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基本条件”的调查中, 笔者列出6个选项, 供教师们选择最适合的3项。调查结果表明, 排在前三项基本条件依次是: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占教师总数的68.8%, 建立科研奖励机制占64.2%,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占58.7%。其余各项数据见表3。显然, 教师们已明显意识到, 参与教育科研需要有政策环境的支持, 更要有内部动力。因此,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是学校基层的管理者, 都应正视这些问题, 在推进教师制度改革中, 应该给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以生命关怀。
2.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与困难及分析
(1) 在“最近5年您是否参与过学校的课题研究”的调查中:27.5%的教师经常参与, 有时参与的教师占55%, 17.5%的教师从不参与。在“您是否参与过学校课题申请报告的撰写”的调查中:12.8%的教师经常参与, 38.6%的教师有时参与, 48.6%的教师从不参与。在“您是否是课题第一、第二、第三负责人”的调查中, 回答是的教师占22%, 不是的教师占78%。
(2) 在“您在CN刊号的刊物上发表过几篇教育文章”的调查 中:从未发表 论文的教 师占76.1%, 发表1篇论文的教师占16.5%, 发表2篇论文的教师占3.7%, 发表3篇论文以上的教师占2.75%。在“您撰写的教育文章是否获得过区级或市级奖项”的调查中, 51.4%的教师从未获奖, 获奖1~2次的教师占35.8%, 获奖3~4次的教师占8.3%, 获奖5次以上的 教师占4.5%。
(3) 在“您校最近5年的科研情况”的调查中:认为小部 分人参与, 成果不多 的教师占53.2%;大部分人 参与, 有一定成 果的教师 占29.4%;个别人参 与, 几乎没成 果的教师 占14.7%;人人参与, 成果丰硕的教师占2.7%。在“您校开展教育研究专题讲座或交流会”的调查中:经常开展的教师占13.8%, 有时开展的教师占56.8%, 从不开展的教师占29.4%。在“您校开展的科研课题对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是否有用”的调查中:教师中认为非常有用的占34%, 有一些用的占58.7%, 无用的占2.7%, 不清楚的占4.6%。
(4) 在“您校是否专门设置有科研组织机构”的调查中:35.8%的教师回答有, 64.2%的教师回答没有。在您校现有的科研组织机构调查中: 42.2%的教师回答是教务 (导) 处, 39.5%的教师回答是教研组, 14.6%的教师认为无组织, 3.7% 的教师认为设置教科室。在“您校是否制定有关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的调查中:51.4%的教师回答有, 48.6%的教师回答没有。
笔者分别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科研成果、组织机构等方面开展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 不少农村学校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了科研组织机构, 制定了科研管理与激励机制, 也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科研活动, 但教师的参与面、参与度及科研成果不乐观。存在“有行动无研究, 有研究无成果, 有成果无转化”[1]等问题。
3.教育科研的积累与培训需求及分析
(1) 在“最近2年购买教育资料的经费”的调查中:不足100元的占教师总数的28.4%, 100~ 200元的占27.5%, 200~400元的占24.8%, 400~500元的占11.9%, 500元以上的占7.4%。说明教师很少购买相关的教育书籍。每周阅读教育书刊或上网阅读教育资料在2h以下的占教师总数的35.8%, 即每天阅读不足30min的教师占1/3以上, 2~4h的占45%, 5~7h的占15.6%, 7h以上的占3.6%。在您上网查看教育新闻与教育资料的调查中, 每天查看的占23.9%, 有时查看的占62.4%, 偶尔查看的占11.9%, 从来不看的占1.8%。说明大部分教师忽视科研的积累, 没有养成阅读习惯, 专业视野狭隘。
(2) 在“学校图书室的教育资料能否满足您的阅读需要”的调查中, 回答能满足阅读的教师占11%, 基本能的教师占28.4%, 不能的教师占60.6%。在“请写出3本您印象最深的教育著作”的调查中, 有65.1%的教师写不出1本书;能写出1本的教师 占8.3%, 写出2本的教师 占10.1%, 写出3本的教师占16.5%。在“请写出3份您最喜欢的教育类报刊”的调查中, 有43.1% 的教师写不出1份报刊, 写出1份的教师 占28.5%, 写出2份的教师占18.4%, 写出3份的教师占10%。多数教师写《广西教育》《河池教育》等期刊, 说明教师教育科研资源匮乏。访谈中得知, 大部分教师不知道学科专业期刊有哪些, 更不知如何订阅。教育科研资源的匮乏和专业视野的狭隘, 不仅严重地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 更是教师科研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
(3) 在“您对教育科研的培训需求内容”的调查中, 笔者列出9个选项, 供教师们选择最适合的3项。排在前三项的需求依次是:教育论文撰写, 占教师总数的71.6%;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指导, 占55%;课堂观察指导, 占50.5%。各项数据见表4。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们普遍具有论文情结, 这是职称评定、科研机构论文评比等政策导向问题。最适合教师书写水平、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教育叙事以及周期短、成本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微型课题往往被教师们所忽略。在访谈 中得知, 大多数教师不会提炼论文摘要、关键词, 不会规范书写参考文献, 很需要课堂观察方面的指导。这对基于教育科研的教师培训内容的选择很有启发意义。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调查和访谈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农村中小学教师接触教育科研时间不长, 科研意识、科研积累、科研能力和科研经验都有待加强。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1.建立科研管理与激励机制———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环境基础
在新课程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 农村中小学校长要转变观念, 树立科研兴校理念, 要唤醒与维持教师内 在的科研 动力, 应积极推 进以下工作:
(1) 设立教育科研机构———教科室。教科室在科研管理中应发挥引领、督促、推广作用, 如恰当地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定位;组建教育科研团队, 定期举办区域内城乡校际教育科研专题讲座与经验交流会;加强图书资料室建设;培育科研文化等。
(2) 设立教育科研物质激励机制。经费短缺成为制约农村学校教育科研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大部分农村教师基本处于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 要他们在科研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经费不切实际。要激发教师的科研动机, 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生活匮乏性需求, 需从外部环境支持入手, 确保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 凸显科研的利益相关因素, 使教师在科研中获得满足。因此, 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教育经费中划拨一部分预算, 鼓励农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学校也要拓宽教育科研经费投入渠道, 或与强校联合申报经费项目课题, 或引进社会慈善机构或教育热心人士资助, 设立科研物质激励机制。对教师的微型课题申报、论文、教学课件、研讨课等多样化的教科研成果形式, 都要计算科研分数, 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为教师从事教育调查、课堂观察提供所需的经费资助、设备支持等, 使教师感受到科研不但能改进教学实践, 还能改善生活。以机制促进科研、教学与教师权责的良性循环。
(3) 培育科研文化。教师的科研文化是指“在科研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2]它具体体现在教师的科研价值取向、科研目标愿景及科研风气上。如果说, 物质奖励是影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外部显性环境, 那么, 科研文化则是一种隐性的、深层的精神环境, 它能引领和规范着教师的科研行为。首先, 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 鼓励教师开展适合农村教育实践场景的教育科研。其次, 学校要树立身边的榜样, 增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效能感, 如遴选校级科研工作者, 让其与教师一同分享其开展微型课题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科研带来的实惠与快乐。同事的现身说法以及有价值的结果, 对教师的自我认同、自我能力的刺激是明显的, 它会促使教师转变并倾向这种教育行为。第三, 鼓励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研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如近期目标, 每年申报校级微型课题1项, 论文获奖1项, 文章发表1篇, 做好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当教师能够实现阶段性目标时, 学校要给予一定物质奖 励, 以此激发 教师进一 步研究的 动力。
2.开展教科研一体化校本教研模式———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平台
为了不额外增加教师工作与学习负担, 必须“将教科室建设、备课组建设以及常规教育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 着力探寻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3]走教学研究之路, 实现教科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通过每学年定期举办的课堂教学主题研修等活动, 让科研在教研中生根、开花、结果。
(1) 主题研修式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也是教育科研的实验室。每学期
(2) 课堂观察式评课。传统的评课多是判断一节课的得与失, 缺乏自觉的内省与反思, 如何将教科研融为一体, 笔者认为, 课堂观察式评课, 带着研究目的、研究主题参与听课评课, 可有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例如, “让提问走向有效”的课堂观察, 可分三步实施:准备阶段, 制订观察方案 (内容、工具、方法、分工) , 准备执教者课堂教案, 以便观察时聚焦观察主题;现场阶段, 做好观察与记录, 采集整节课执教者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反思阶段, 观察之后总结反思, 提出观察建议, 如提问后, 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 提问要关注学情随时做出调整等。教科室有条件可外请专家报告, 条件受限的可采用网上资源学习与研讨方式, 引领教师掌握课堂观察技能。这种课堂观察式评课, 对同行而言, 是优势互补的专业引领。对教师自身而言, 则是教学技艺提升的平台。
(3) 案例式反思。典型教学案例易学好懂, 可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反思能力。教科室应聘请县教研员或城区学校骨干教师, 对教师进行教学案例撰写的指导, 并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此项活动。如上免费听课网观摩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与于永正的《圆明园的毁灭》同课异构教学视频, 引导教师对案例的前瞻理念、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艺术等进行深入探讨,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反思”结合起来, 在借鉴他人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实践理性。通过撰写反思札记、案例评点和专题小论文的形式, 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4) 微型课题研究。华东师大郑金洲教授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的, 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改进学校现有的实践状态。因而, 一旦形成相关的研究成果后, 要注意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5]据此, 学校要遵循需要性、可行性原则, 引领教师开展实践取向的微型课题研究。首先, 引领教师提炼选题, 一要立足实际, 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二要植根课堂。体现出‘小’ (题目小) 、‘实’ (联系实际) 、‘深’ (有一定深度) 、‘新’ (有新意) 的特点。[6]如选择“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提问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等选题。其次, 引领教师学会设计调查问卷或课堂观察量表, 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与分析, 以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为参照, 带着研究后的方案去实践, 带着实践中的体验再学习, 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按照“实地 调查———经验 筛选———行动研 究———推广应用”运作, 有效实现教科研成果的转化。
3.终身学习、科学反思———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生长基础
教师职业是一个特别需要学习与反思的职业。教育科研的积累源自于教师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升科研素质。对农村教师而言, 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要用“贯穿一生的学习”取代“管用一生的教育”, 终身学习应成为教师的一种生存状态。终身学习与教师的广泛阅读是分不开的, 教师要将通识阅读和专业阅读相结合。通识阅读是阅读一些人文书籍报刊,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专业阅读最低层次是阅读学科专业知识书籍和学科专业期刊、学科教学论及新课标解读。对一线教师而言, 这是最基本要求。最高层次是阅读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类书籍, 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只有教师自觉学习, 及时把握学科前沿知识与教育科研动态信息, 才能拥有敏锐的研究意识。
研究的基点是问题, 而问题源自于教师的反思。科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发现问题, 然后围绕问题去收集与分析资料, 建立有价值的选题, 并勇于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因此, 学校要加强图书室建设, 加快图书更新速度, 及时向教师推荐新书, 满足其科研资源匮乏性的需求, 并定期开展新书推介与读书交流活动。作为教师, 应勤读多思, 才能以研究的态度、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所处的教育教学实践。
4.专业引领, 合作互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术基础
2012年2月10日, 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三个《专业标准》在“反思与发展”中都明确提出“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 不断进行反思, 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 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建议“将《专业标准》作为‘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等各级培训的重要内容, 依据《专业标准》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指南。”因此, 承担“国培计划”的高校, 要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方式, 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培训的需求, 以加强专业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 高校应以问题为中心, 以实践为导向, 积极探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策略方法, 对农村教师在认真读书、查资料、做科研等方面进行真正的训练。如为他们办理高校图书借阅证, 推荐专业书籍期刊;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他们进行教学论文写作、微型课题、课堂观察等方面的专题指导。如教学论文写作指导, 基本流程为:案例呈现———交流研讨———掌握方法———尝试运用。先提供几篇适合中小学教师研究水平的教学论文, 让其在交流中掌握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论文的层次标题、正文的论证等撰写要求。然后引导他们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规范要求修改一篇自己或他人的论文。或引 导他们根据观察目的设计课堂观察量表, 到实践基地学校现场课例观摩时开展课堂观察技能训练。这些受训教师返回任教学校后, 可发挥“种子”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其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搭建区域内城乡学校合作互助平台, 组建区域内城乡强校与薄弱学校相互支持的科研共同体。城镇选取二、三所中小学、每个乡镇选取一所中小学, 或合作申报课题, 或每学年合作开展两三次校际教育科研经验交流会等区域教科研活动, 扩大优质教育科研资源的辐射效应, 促进薄弱学校的转化以实现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农村骨干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城镇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跟岗学习与岗位实践, 与城镇校名师一同备课、上课、评课, 一同开展 课题研究, 提高教学 与科研能 力。”[7]其返回学校后, 发挥“种子”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从而带动一大批教师逐渐成长起来。
总之,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不仅需要农村教师的个人努力, 更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由外而内地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 使更多的教师热心投身教育科研, 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科研大家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29.
[2]慕容勋, 文雪, 韩永红.农村教师的科研生态取向[J].教育评论, 2012 (5) :49.
[3]邓泽军, 李安全.重庆试验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进展、问题及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 2012 (5) :38.
[4]韦芳, 罗之勇.教学共同体: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教育探索, 2011, (9) :112.
[5]郑金洲.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性[N].中国教育报, 2008-11-13 (9) .
[6]韦芳.在微型课题研究中实现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1) :36.
3.小学体育教育调查分析 篇三
一、案例分析
案例1 一米台阶跳下,学生坠地身亡
在某镇初级中学的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刘某按常规召集学生做好了准备活动,然后分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散点在各运动场地进行练习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学生练习,并间断地参与了一些组的活动。临近下课还有五分钟左右,体育教师鸣哨集合,准备放松下课,就在此时,一名男生为了尽快到达集合点,走捷径从一米左右高的台阶上跳下,不料摔倒在地,老师见该学生倒地不动,立即跑去看望,见学生脸色苍白,马上进行紧急处理,并叫学生通报学校校医和领导,当校医赶到现场时,该男生已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初步判断已死亡,校医再次复查,确诊该男生已经死亡。
过程回放:学生想尽快到达集合点,走捷径,从一米左右高的台阶上跳下,坠地身亡。
相关链接:该学校是一所县级委属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比较好,但体育设施设备比较落后,笔者到校调查时,发现该校有近二十个教学班,只有一块篮球场,两副乒乓台,一块周长不足200米的泥土坝子,不很平整,是学生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地。学校有两名体育教师。
事故处理:学校领导迅速到场处理,并按程序第一时间向相关领导单位汇报,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经过漫长的两周多时间,才将此事协调处理妥当。结果学校作了赔偿,体育教师受到事故处分,并扣发了当年奖金。
事故剖析: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布局不合理,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及安全防患意识,再就是学生在活动中伤害事故发生的不可预见性。让笔者感到困惑的是学生死后,没有法医诊断,是什么原因导致死亡?到底是因跳下撞击致命部位而亡,或是有病,或是其他因素而亡?学校在不明不白中赔偿了损失。
案例2足球比赛,睾丸受撞,部分切除,索赔两万元
在某中学的高中体育课上,体育教师李某按常规组织学生准备活动,之后按兴趣分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小组进行教学比赛。各组指定了小组长负责,教师巡回指导。在足球比赛中,一男生带球摆脱防守队员直接冲入球门区,守门员郑莱看见进攻队员将起脚射门,情急之下,郑某奋起扑向带球队员,不料扑球时,进攻队员绊球摔倒,头部正撞击到守门员郑某的下身部, 当时两名学生都被撞翻在地,躺在地上休息了片刻之后又继续比赛。下课后没有任何学生给老师报告,待学生上晚自习时,守门员郑某感觉下身越来越痛,后到厕所观看才发现一侧睾丸红肿,并大出正常几倍,遂向老师请假去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检查,经医生检查化验后,确诊为皋丸损伤。当时采取保守疗法,进行了消炎止痛处理,一天后伤者仍痛得难忍,其父母又将其转入某大医院治疗,经医生再次检查后,确诊有一侧睾丸被撞击受损,必须做切除手术。后经家长同意,该生的睾丸被切除一只。
过程回放:学生足球比赛,两名学生在运动中相撞,造成一名学生生殖器部位撞伤,一只睾丸被迫切除。
相关链接:该学校是一所重点中学,学校体育设施设备都很好,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一块,标准草坪足球场一块,塑胶篮球场地六块、排球场地三块、羽毛球场地七块。乒乓球场地二十余台,各种单、双杠,爬杆、云梯,跳马、垫子以及消耗性体育器材等基本能满足学校体育课及体育课外活动。学生在绿茵茵的足球场上踢球十分兴奋,积极性很高。
事故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向科任教师反映情况,住院后才向班主任教师报告,之后班主任、体育教师及所在班级部分学生前往医院探望,在家长的配合下,一个月后出院返校学习。住院费用近两万元,学校努力到保险公司协调,后来其费用由保险公司赔偿部分,剩余部分由学校承担了赔偿。家长提出会影响今后生育,请求学校赔偿两万元,最终未达成一致意见。
事故剖析:学校在体育课上,特别是在球类竞技中,难免会发生身体接触,甚至碰撞致伤。在处理此事时,学校态度积极,主动协调,感化了家长。家长担心影响学生今后生育的问题,学校派人与家长一起咨询了医生,井无大碍,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及调解才结束。
案例3篮球卡圈,人梯摘球,坠地骨折,高考改年
在某中学高三体育课上,体育教师邹某安排的是篮球教学比赛,学生在教学比赛开始不到二十分钟,投出的篮球被卡在了篮圈与篮板之间,这时几位学生想跳起摘下来,但由于身高和弹跳力不够,未能如愿,这时学生张某和李某就搭建“人梯”来摘球,在上的学生李某刚要触到球,在下支撑的张某就叫扛不起了,身子一晃,上面的李某被摔倒在地,造成右手骨折。
过程回放:学生搭建“人梯”摘球,由于缺乏支撑和平衡能力,在上学生摔地右手挫伤致骨折,
相关链接:该校是所重点中学,有六块塑胶篮球场地,当堂课所有场地都有学生在练习。学生受伤后,围着一大堆学生。
事故处理:事故发生时,上课教师正在另一场地指导女生练习羽毛球,当时有学生报告上课教师,体育教师迅速赶到现场,对学生初步诊断为骨折,并进行了处理(固定伤肢),安排学生扶送到医院,经医生通过照片诊断为右臂尺骨和腕骨骨折,并及时进行了复位和加固治疗。课后教师及时到医院了解情况,井通知了家长。该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在治疗费用等方面没有找学校过多的麻烦,但该生是高三学生,离高考仅有二十多天,眼看高考临近,由于右手不能动,影响学生复习和考试,高考无法参加,家长要求该生降级重读高三,免交重读费用,且可任意选班就读。经几番协调,学校同意家长要求。
事故剖析:由此事故看出,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防患意识不强,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不会想办法,自行事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给自己、家庭、学校都造成麻烦。
案例4教师冲动,打学生一巴掌、一年的工资赔光
在某中学举行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上,一男生邱某始终在径赛的终点处走来走去,影响终点裁判工作,经多名教师招呼不听,仍在终点处逗留,裁判员请终点裁判长把该生请出场,终点裁判长曾某(一名体育教师)吼了几声,该生仍充耳不闻,这时跑道上正在进行着高二年级男子1500米跑,曾某实在难忍,冲过去就给该生一巴掌打在脸上,该生气急,想反抗,被几位负责保卫的老师拉出比赛场地,后经批评教育才离开运动场。该生被打后,称耳朵听不见了,后来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为耳膜受损,于是住院治疗。
过程回放:学生不听指挥,在田径运动会的终点处走来晃去,影响裁判员工作,老师冲动,给学生脸上一巴掌,造成耳膜受损,住进医院治疗。
相关链接:该学校是一所县城中学,每学期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裁判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其他学科任课教师,重要环节是体育教师把关。该校的学生体育活动在全县都属开展得比较好的,有一块200米环形跑道供田径教学、训练和比赛。
事故处理:该生被打后,称耳朵听不见了,后来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为耳膜受损,于是住院治疗,同时家长找到学校,要求索赔,经校方领导和家长,以及直接责任人曾某多次协商调解,最后由体育教师曾某赔偿该生住院费,医疗费、营养费、陪伴费、误工费等一万五千元。体育教师流泪向学校申诉,学校仍认定该教师负全责。
事故剖析:此事故值得我们反思。教师的过激行为或行为不当,给学生造成伤害,也给自己带来了损失,一万五千元的赔偿相当于该教师一年的工资收入。事故虽然已经处理解决,但对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极大,据了解该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一丝笑脸,叹息声淹没了他作为体育教师的应有精神。
二、原因和对策
笔者对上述调查的案例进行分析,认为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学校体育设施配置、布局不合理,场地器材无经常性检查,给体育课或体育课外活动的安全带来隐患。场地不集中,活动内容过多,减弱了教师的监控力度,学生散点过宽,不便于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出现事故后,不便于及时处理。
2)学生的安全意识较差,对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安全的认识不够;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相对缺乏保护自己安全的基本常识和保护方法。这是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很重要的因素。
3)体育教师的过激行为,或行为不当也会给学生造成伤害。体育教师在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个人修养和行为控制有待加强。同时有待提高应急能力水平和处理的方法。
4)有疾患的学生隐藏病情,不告知老师或学校,在体育课堂或课外体育活动中过高估计自己能力,作一些力所不及的动作,也给体育课堂或课外体育活动带来安全隐患。
5)学生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后,原因调查不细,责任分解不明,过错究责偏公。
6)无过错的体育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提出如下防范学校体育伤害的相关对策:
1学校应从安全角度着手考虑,合理布局安排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建设,对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应及时检修,常用器材应不定时检查。
2教师应加强安全教育,课课讲,时时防,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珍爱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学习领会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患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教师要加强个人修养,避免过激行为或行为不当给学生造成的伤害。在组织体育课堂教学或课外体育活动时,要备安全课,特别是场地,器材、设施设备不规范的学校,安全隐患大的学校,应多想办法,添措施,对突发事件有预案,要冷静,急处理,尽最大努力减少学生的伤害,挽回学生的生命。
4对患有特定病,特异体质,或不宜运动的学生,学生家长或学生本人或学校在学生体检后应及时告知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应掌握病患学生情况,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运动及活动量,区别对待不同体质的学生。
5学生出现安全伤害事故后,应当依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根据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责任。在处理体育教师过错行为或过错责任时,应依法确定。
6建立体育教师无过错的保障制度。在研究的案例中发现,有的案例与体育教师行为过错程度几乎无关,但在究责时,无责的体育教师仍然受到伤害。体育教师在中小学教育中,已趋于“弱势群体”,建立合理的保障制度,才能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确保学校体育的蓬勃开展。
4.小学体育教育调查分析 篇四
【摘要】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问卷法对汕头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做了一次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此来了解汕头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探求提高其能力的方法和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章节中强调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其中《纲要》所提出的“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各地各级学校在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早在2004年底,教育部就颁布实施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层面规定了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应该达到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标准》内容,笔者对我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做了一次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此来了解我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探求提高其能力的方法和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过程
1.研究背景
笔者曾多次被邀请到中小学校为教师作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讲座,在讲座中发现,许多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刻,运用方面也不够娴熟。在此基础上,觉得很有必要调查和分析我市各中小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状况,以此来探索有效策略,促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于是作出这项研究。
2.调查问卷设计
按照《标准》内容,从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和教师培训五个方面来设计调查问卷初稿,并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广东教育学院的教育技术专家进行修改和完善。问卷一共由50个结构化问题(单选题和多选题组成。问卷编制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调查。
3.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本市中小学教师,包括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为了保证调查对象的代表性,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为教师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任教科目、所在学校区域、所在学校级别等。
4.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是通过纸质问卷和电子文档问卷两种方式获得研究所需数据。纸质问卷通过本人亲自发放和回收及委托一些学校教师进行发放并回收问卷;电子文档问卷采用网络方式(QQ好友,QQ群、校友录、微博、SNS,E-Mail等进行发放并回收。整个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从2011年3月份开始到10月完成,历经8个月时间,共收到纸质问卷104份,网络问卷239份,经过甄别与整理,得到有效问卷316份,有效率为92.1%。对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运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教师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小学教师占42.4%,中学教师占57.6%。教师基本情况表 教 龄
1-5年19.9% 任 教 学 科 语文
11.7% 性别男(141人 44.6% 6-10年32.9% 数学14.6% 女(175人 55.4% 11-15年29.1% 英语12.7%
年龄
20-29岁30.4% 16-20年11.5% 政治/品德10.1% 30-39岁51.6% 20年以上 6.6% 物理7.9% 40-49岁15.2% 职 称
小学一级19.3% 化学7.0% 50岁以上 2.8% 小学高级13.6% 生物 5.4% 学历
本科以上 2.2% 中学二级24.7% 地理 6.0% 本科64.2% 中学一级27.2% 历史8.8% 专科26.6% 中学高级 5.4% 信息技术9.5% 中师或中专7.0% 其它职称9.8% 其它学科 6.3% 被调查的教师所在学校所属区域分布如图1所示。学校级别分布为:国家示范性学校(6.6%,省一级学校(17.7%,市一级学校(27.5%,区(县一级学校(29.4%,其它类型学校(18.7%。
图1 教师所在学校所属区域分布 2.教师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分析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的调查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教育技术
应用意识,教学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的情况。被调查教师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统计分布如图2所示。
45.3% 30.1%
91.5% 71.5% 52.8% 61.4%97.8% 57.9%0% 20% 40% 60% 80% 100% 1 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丰富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师的职业技术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优化教学过程 图2 教师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统计分布
在教育技术应用意识方面,被调查教师的选择如图3所示。26.3% 42.1%21.5%10.1% 31.3%16.1%
23.4% 43.7% 20.3%12.7% 30.4% 39.2% 23.1% 13.6% 38.9% 7.3% 0% 10%20%30%40%50%有,且经常应用 有,有时应用 有,但很少应用 从来没有
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 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图3 教师对教育技术应用意识的认识统计分布
在教学评价与反思方面,被调查教师的选择如图4所示。13.0% 29.7%34.5% 22.8%25.3% 36.1%22.5% 20.9%32.3% 29.4%16.1% 17.4% 0% 10%20%30%40%50%有,且经常进行 有,有时进行 有,但很少进行 从来没有
您是否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您是否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您是否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图4 教师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认识统计分布
终身学习方面,在回答“您是否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时,61.4%的教师表示可以,38.6%的教师选择很少或者从来没有。在回答“您是否能够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时,56.6%的教师表示可以,43.4%的教师选择很少或者从来没有。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我市的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已经意识到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
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还相对较弱,特别是非中心城区的教师。大部分教师仍然缺乏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以及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意识。
3.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分析
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当问及您是否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时,只有1.3%的教师回答非常了解,16.1%的教师回答比较了解,53.2%教师回答略有了解,居然有29.4%的教师表示不了解。而问及是否熟悉教育理论时,近六成的教师对教育理论都不熟悉,结果令人意外,如图5所示。
58.2% 3.5% 1.9%5.7%7.0%15.2% 32.0% 19.9% 23.1% 0% 15% 30% 45% 60%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发现教学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都不熟悉
图5 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熟悉情况
掌握信息技术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其中计算机操作是应用信息技术最主要的部分。在被调查教师当中,大部分掌握了Word、Excel、PowerPoint 等办公软件的使用,但是对Flash、Photoshop、FrontPage 等处理图片、动画、网页的软件掌握程度不高,具体情况如图6所示。教师对常用软件情况
2.2%12.3%28.2% 4.1% 21.2% 76.3% 64.6% 87.3% 0% 20% 40% 60% 80% 100% Word Excel PowerPoint Flash Authorware Photoshop Frontpage Premiere 图6 教师掌握应用软件的情况
教学媒体作为教师的辅助手段和传播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逼真、生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媒体的使用方面,被调查的教师选择如图7所示。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知,在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我市中心城区的教师和非中心城区重点学校的教师比起非中心城区普通学校的教师应用能力要强,但还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只是停留在基础层面,只能够简单的操作和使用常用设备。大部分教师也只具备了教学中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对一些辅助工具和相关网站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资源利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选用教学设备的情况 14.9% 61.4% 13.6% 28.2% 21.2% 33.2% 74.4% 22.8%
0% 20% 40% 60% 80% 1 实物、挂图、标本
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CD/VCD/DVD 摄像机、录像机计算机 多媒体网络教室
图7 教师选用教学媒体的情况 4.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分析
应用与创新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组成,由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科研与发展、合作与交流四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设计与实施是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会考虑哪些因素呢?如图8所示。
53.2% 48.1%55.7%92.1% 100%80.1% 0%
20% 40% 60% 80% 100% 1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资源 图8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考虑的因素统计分布
在教学中,有效的支持与管理包括利用技术来了解学生,为学生学习构建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优化教学环境。被调查教师的选择如图9所示。
39.9% 45.9%11.7%35.8%9.8% 12.0% 20.3% 27.8%38.3% 4.1% 51.9%9.2% 3.2%2.2% 54.4%33.5% 0%
15%30%45%60%经常能够 有时能够 很少能够 不能够
您是否能够利用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您是否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您是否能够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您是否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图9 教师在教学支持与管理方面的情况
在科研与发展方面,被调查教师的选择如图10所示。
40% 30% 20% 10% 0% 经常能够 有时能够 16.8% 6.6%8.2% 28.8% 26.6% 26.9% 34.2% 32.0% 27.8% 32.6%31.0% 28.5% 很少能够 不能够 您是否能够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您是否能够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您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图 10 教师在科研与发展方面的情况 在利用技术和学生、家长、同事、专家进行合作与交流方面,被调查教师的选择如图 11 所示。60% 45% 30% 15% 0% 经常能够 有时能够 很少能够 不能够 11.4% 2.8% 3.8% 29.4% 54.4% 33.5% 14.2% 58.9% 47.5% 39.2% 21.8% 16.5% 9.8% 11.7% 2.2% 42.7% 您是否能够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您是否能够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您是否能够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 您是否能够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 图 11 教师利用技术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我市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方面相对薄弱。虽然大部分教师都 能进行科学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能够运用传统的方法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但 在利用技术与学生、家长和专家合作与交流方面都不够积极。对于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科研,由于条件 限制,大部分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较弱。另外,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较高的 热
情,渴望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可是重“技”轻“教”的现象却十 分严重,即重视学习技术而忽视教育理论的学习。进一步分析表明,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于教学的作用持正面态度,但觉得与传统教学相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大多数教师使用技术是 为了公开课或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此结果也说明我市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 面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如果没有足够的鼓励措施,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很难得 到提高。5.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分析 根据《标准》要求,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安全使用 和规范行为四个方面。主要调查情况如图 12 所示。另外,教师在回答“您是否了解信息技术应用有关 的卫生、安全、法律和伦理等问题”时,选择非常了解的占 7.6%,比较了解的占 24.4%,略有了解的 占 39.9%,不了解的占 28.1%。6 60% 50% 40% 30% 20% 10% 0% 经常能够 有时能够 很少能够 不能够 27.2% 47.5% 33.5% 31.0% 20.6% 48.1% 47.2% 41.5% 36.7% 27.5% 20.9% 18.4% 13.6% 13.6% 29.4% 13.9% 9.5% 10.4% 5.7% 3.8% 您是否能够将您的教学资源共享给其他教师? 您是否能够将您的学习资源共享给每一位学生? 您是否能够使不同的学生在利用资源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您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的使用学习,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您是否能够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图 12 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社会责任方面,我市中小学教师在资源的公平利用和有效应用方面做得较 好,但仍然缺乏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卫生、安全、法律和伦理的相关知识,在安全和规范使用教育技术 方面有待加强。特别是对指导青少年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方面更应该引起注意。6.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分析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在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中,91.5%的教 师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其中,有 98.3%的教师是因为要评职称的原因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35.8%的教师认为培训对教学帮助很大,43.4%的教师认为略有帮助,15.5%的教师认为没有帮助,另外 5.4%的教师表示不清楚有没有帮助。被调查教师中,最想通过培训学习到的内容分布如图 13 所示。对 于培训方式的选择,教师比较期待的是专家讲座(51.6%)教师研讨交流,(39.2%)函授学习,(30.4%),其次是
校本培训(28.2%)校际观摩学习,(24.4%)最后是案例教学,(23.1%)和网络远程学习(12.0%)。30.4% 70.3% 76.9% 1 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最想学到的内容 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教学媒体的选择、开发与应用 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与制作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56.0% 48.1% 64.9% 33.5% 18.0% 0% 20% 40% 60% 80% 图 13 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最想学到的内容统计分布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大部分的教师持肯定态度,但培训形式和方法单一,几乎所有的培训都是为了评职称而进行的,很少是由学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邀请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 到学校给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从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来看,对技术方面的培训已经达到要求,教师普 遍感觉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有所提高,但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未发生根本转变,有很多教师对教育技术 理论部分了解甚少,且大多数教师只听说过理论的名称,并未真正理解理论的含义,更不知道如何将 其应用到教学中,因此也希望能够改进传统的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内容。7
四、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策略 如何能让中小学教师成为具有扎实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新型教育教学人才。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合格教师?这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都应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通过调查 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革新教学评价体系,树立现代教育技术理念 新课改呼唤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师必须逐步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揉合全新 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评价四方面深入考虑,创建体现先进教育 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需要将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并 建立具体的评价标准。学校领导应该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加强学校的教育技术建设,创设 教育技术氛围。同时,各科教师和技术人员也要树立全新的教育技术观,要意识到信息时代教师角色 的改变,认识到教育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绩效的重要性,要用全新的理念和视角去审视教育改革。2.创设相对完善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良好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基础,因此,创设相对完善的教育技术应用 环境非常必要。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把教育技术环境
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看待,兼顾硬件投资、软件 建设和人员培养等,应有规划地进行硬件建设,注意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健全使用制度,大力加强软 件资源的建设,有规划地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比如,引进与教师课堂需要真正相匹配优秀的资源; 制定符合实际的资源共享计划,共享远程教育资源;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学科骨干教师与技术人员组成 学习共同体,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组建学科教学资源库,促进学校教育软件资源建设。3.强化信息技术考核标准,提升教育技术能力 对教师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效果。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中 需要融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受现行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师的考核标准大多还集中在学生的 卷面成绩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更多地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非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因 此,要创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将考核的重点放在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方面,如利用信息技术整 合教育资源能力、设计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的能力、自我提升的能力等,并将考核结果与职 称评定或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对愿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的教师给予鼓励,在学校范围内逐步 形成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风气。4.加强教育技术理论及策略培训,加大校本培训 加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培训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尤其要加深教师对发现教学理论、教学最优 化理论论等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理解,帮助教师逐步树立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另外,继续教育培训虽然对教师的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实践机会较少,针对性不强,不能使 教师在培训后继续提高。而校本培训立足于教师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可以结合本学校 实际教学的需要,围绕新课改要求进行设计和研究,因此在教学中可方便验证它的有效性,使培训的 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现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所以提议有条件的学 校应该邀请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多为教师举行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
五、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对我市中小学教师而言,8 要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掌握教育技术能力的必要性。建设幸福汕头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 教育环境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必备的一个条件就是能够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武装自己,提 高教育信息技术实践与运用的能力,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支持,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加注新的活力。因此,广大一线教师应更加重视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让 自己成为一名既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又掌握教育技术的学科教育创新人才。【参考文献】
5.乡村小学教育的调查 篇五
调查方法:借全区乡村小学教师培训之际,对百余名任意小学教师进行调查采访,将乡村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汇总,得出结论。
调查意义:通过对全区乡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了解当今全国乡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并对此做全面地分析,为乡村小学教育改革提供一份参考意见,希望能为社会,学校,家长提供一些帮助。
调查过程设计:第一阶段,通过认真分析,仔细考虑,确立实践活动课题为“乡村学习教育的调查”。写出开题报告;第二阶段,凭介绍信,借区教育局乡村小学教师培训之际,对百余名乡村小学教师进行调查采访,记录调查结果;第三阶段,调查完毕,对调查记录进行阶段性总结。并进一步对全部调查记录进行汇总,统计出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第四阶段,对调查记录进行分析,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写出调查成果报告和结题报告。最后整理材料,结束此次活动。
全区乡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04年7月,为了解全国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我对我区的乡
村小学百余名教师进行了采访调查,并对此次调查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报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十六大”,“三个代表”的会议和文件为我国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和要求。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民素质,是二十一世纪——科技时代国家强大的基本体现,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对知识的苛求程度越来越大,全民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大多数人忽视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据日本科学家调查发现,人类大脑智力的开发,个性素质的培养,大都在儿童时期形成。所以说小学教育至关重要,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小学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如下分析:
一现状中的问题
1)最主要的是乡村小学教育的课程不完备。由于乡村小学
比较分散,加上经济的制约,乡村小学课程往往缺少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2)乡村经济的不发达,使许多必备的体育器材,实验设备,音美工具等的短缺,甚至是没有,造成小学生的音体美发展不平衡。
3)远离城镇的乡村,科技,通讯设备缺乏,诸如电脑等高
科技产品和高科技知识无法在乡村小学中普及开来。
4)小学生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于土生土长的乡村儿童,从
小受父母的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较困难。
5)乡村农民收入的影响对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的关
系,有些家庭的经济拮据,使儿童很早离开学校,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日趋减少。
6)乡村小学教师自身的局限性。大多数从事乡村教学十几
年的老教师,缺乏现代高科技知识,普通话讲的不是很标准。而且存在好多家庭经济困难的教师,也给乡村小学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乡村小学教育的优势
1)环境优势:乡村广袤的土地,多彩的森林,连绵的山脉,使得乡村小学生掌握了好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对动植物有更直接的了解,更全面的认识。
2)乡村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勤俭的优秀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对乡村儿童进行言传身教。
3)前景乐观:国家的大力投资,社会各界的有利支持,希望工程的不断壮大,给乡村的小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总结
乡村小学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乡村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广大的乡村儿童的全面的,健康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然而我们并不能因为存在困难就畏手
畏脚,全盘否定。我们还应该看到乐观的前景,许多新毕业的青年教师正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中不断壮大;各种教师培训课程更加完善(就像这次全区小学教师培训一样);教育投入不断增多,新的小学课程像英语,体育等正在开设。诸如此类的现象正在乡村小学教育改革中日渐成效。我相信现在乡村小学教育必将和城市小学教育的差距会慢慢消失。
结题报告
本次暑期的实践活动,基本上顺利完成了。通过对百余名乡村小学教师的调查采访,并对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做了细致的分析,汇总,使我了解了我区乡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并通过这一缩影,对全国的乡村小学教育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
此次实践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调查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学会了怎样自己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当然,我的调查报告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是由于我第一次做此类活动,缺少经验,常不知道如何下手;其次是由于人单力薄,一个人在调查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加上仓促整理,也有不少缺陷。
6.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篇六
教育科研重心下移,突出以校为本
1、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使校本教学研究合法化和合理化,促进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自身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1)教研组织制度:教科室职能和工作流程;
(2)收集和编写学校教科研专题指导信息;
(3)调查本校教师实际的教科研需求;
(4)确定本校学期或学年教科研的重点方向;
(5)为本校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提供方法指导和专题指导;
(6)定期组织学校的教科研交流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
(7)对学校学期或年度教科研工作提出总结报告:主要教务与科研合一。
2、教研启动制度
(1)教师教研需求调查制度;
(2)学期或年度教研课题申报制度。
3、教研指导制度
(1)校内(或“联合校”)学科带头人制度;
(2)校外专家专业引领制度。
4、教研交流制度
(1)日常学科教研活动制度;
(2)全校教研经验总结交流制度;
(3)校本教研专刊和“家长开放、接待日”制度。
5、教研服务制度
(1)图书资料服务;
(2)网上信息平台;
(3)档案服务。如: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学校课题研究(行动研究)、重大教研活动档案库。
6、教研激励制度。
二、内容更新:围绕课改目标,全面展开
1、围绕课程功能的研究: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人的发展。如落实三维目标,倡导学会学习。
2、围绕课程结构的研究:从学科本科,到研究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如综合课程研究和学科关联、整合的研究。
3、围绕课程内容的研究:从注重书本知识,到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如关于“教教材”和“用教教材”的研究,对实验教材的评价研究。
4、围绕课程实施的研究:从单一接受式学习,到研究学生学习式转变和能力培养。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5、围绕课程评价的研究:从强调甄别与选拔,到发挥评价促进人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研究。如学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研究。
6、围绕课程管理的研究:从课程过于集中管理,到三级课程管理和学校课程开发的研究。如三级课程管理具体运行机制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三、倡导基于实践问题解决的教育行动研究
1、何谓教育行动研究
(1)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
教育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类,前者称“纯研究”,主要目的是构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普遍意义的各现象间因果关系理论,或改进已有的理论。后者又称“行动研究”。
(2)教育行动研究的定义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领域适合于实际工作者开展的应用研究,它强调以工作在学校第一线的基层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针对教师自己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在校外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和方案,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如此循环往复,使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行为不断得到改善与提高。
2、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1)研究者――教师
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研究结果的消费者。故教育行动研究又被称为“教师的研究”,是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的一种主要方式。学生要“研究性学习”,教师要“研究性工作”。
(2)研究的起点――来自于教师自身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困惑和想法。同时校外专家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唤醒和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3)研究的目的――改进和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管理行为,有助于教师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提高专业的敏感性和合作精神,更加有效地工作。
(4)研究者与专家的关系――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校外专业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专题性和技术性的咨询和指导,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是在“信息对等”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增强教师自信、自尊和自立的能力。
(5)研究过程――包含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和评估与反思四个循环往复的阶段。
3、教育行动研究的工作流程与方法
(1)问题的提出
(2)问题的发现
教师从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做教育行动研究,首先要敢于提出问题,其次要善于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转化为“课题”来研究。
怎样让教师找到问题?首先教师每次上完课后要进行反思。优秀教师常做“教历”,“教历”是陈述性的,讲明事情的来龙去脉、自己的体验,并做一些分析。每个星期要让教师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特别是要记录那些处理不了的事情。所做的“教历”要进行定期的交流。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可以作为课题来研究,对于个别的情况可个别交流。
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习新理论。养成阅读最新教育理论著作和相关教育报刊杂志的习惯;学习新课程标准。教师应学习并领会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神,提高标准意识和对标准的敏感性。 与同事交流。养成同行沟通与交流的习惯。与专家互动。积极参加校外专家的各类专题教育讲座,了解新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开阔专业眼界。
好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但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必须有现代的教育思想、新的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一个好教师应该是头脑当中装满问题的教师,假如教师觉得自己在教育、教学上什么问题都没有,绝不是一位好教师。
(3)研究的选题
教师平时记录下来的自身工作中的想法和困惑,依据一定的专业判断,通过校内外专家和同行的协助,将一些也许是模糊的、不成熟的想法转化成自己教育行动研究的选题。研究课题的选定应遵循三个标准:
问题的重要性
选题强调有理论依据,更强调对改进工作的实际意义,应分轻重缓急,将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优先作为选题。
过程的可行性
应该选择那些从时间、自身能力和外部资源等方面看比较可行的选题,树立“小课题”的研究意识。如“改进期末评语”。
结果的可行动性
应该选择自己认为可以根据研究结果自主采取行动的选题,尽量避免需要许多外部因素发挥作用而自己无法控制的选题。
(4)问题的归因
在经过问题的初始调查确定问题的存在和严重程度之后,研究者应该着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各种可能的原因。为下一步制定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提供基础。正确和有效的归因,可以使下一步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更加具有针对性,也容易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般而言,研究者对问题的归因,主要有三个来源。
理论的来源
应该指出的是,理论或书本的来源,更多的是从一般的角度对导致某一问题的可能原因进行阐述,未必就切合特定学校、特定班级、特定学生的实际,但是它为研究者反思自己的实践,确定归国调查的重点,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经验的来源
对于研究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而言,同行的经验也许更加具有直接性和解释性,因为这些经验大多来自与当前问题相近的学校和班级环境。当然,经验在问题的归因过程中也只是起一种启发和参考的作用。
实证调查的来源
根据书本和经验,通过实证调查去分析和发现问题的原因,是当前教师所欠缺的归因分析方法。实证调查方法重视从当事人那里直接获取导致问题的原因,因而使得归因分析更加直接和有效。如果说前两个来源为归因提供了可能的思路,那么调查的来源应该成为日后措施与行动的主要依据。
(5)措施与行动
措施与行动,是教育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核心部分。在措施和行动部分,研究者应该注意下述一些原则。
措施应该与归因的结果相对应
研究者为了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任何措施,必须有对该问题的归因结果,特别是实证性的归因结果的支持。教育行动研究中“问题的归因”和“措施与行动”之间应有一致性和连贯性。
措施应该结合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要有操作性。
研究者所制定的措施不应该只停留在观念的层面,如果研究者的教育行动研究涉及学科教学的问题,就应该将措施结合到自己的备课、教案和课堂教学中去。措施与行动是否到位,是检验教育行动研究真实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措施与行动应该密切结合在一起,否则,很难确定研究者制定的措施是否真的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如没有落实,就很难体现教育行动研究“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的理念。
(6)评估与反思
7.小学体育教育调查分析 篇七
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池市乡村小学为调查对象。抽取河池市环江县**镇**村小学等六所小学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把握所调查对象体育教学的硬件、软件条件以及对体育教学的认知。
1.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现场观察、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推理,从调查学校体育教学的表征,分析河池市乡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河池市简况
河池市位处广西西北部,东邻柳州,西连百色,南接南宁,北背贵州。地形主要为山地和喀斯特地貌,农民人均耕地少,相对广西南宁、桂林、玉林等地,其经济、文化落后。河池市下辖11个县区,辖区内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少数民族众多,其中有都安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等五个民族自治县。近年,由于入学的适龄儿童逐年减少,原有的部分村屯小学撤并至乡镇中心小学,故本课题更多地选择乡镇中心小学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表1)。
2 . 2乡村小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态度
见表2。
从调查的结果分析,大多数乡村小学校领导对体育不太重视,这一比例高达57.1%,如果加上态度为“一般”,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8.5%。只有14.3%的校领导,重视体育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的6所小学14位体育老师,竟无一位认为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的体育教学。
2 . 3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状况
从表3可知,所调查的6所小学,教育教学场地主要为篮球场以及为数极少的水泥乒乓球台,各校基本上只有一片篮球场,所调查的6所乡村小学,只有一所小学有2片篮球场。各校的乒乓球台的情况则为1~4张不等。
A:专职体育教师,B:体育教师
各校器材多以球类器材为主,如篮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较为普遍,各校均有购置。部分学校购置有其它如实心球、飞盘、跳绳等器材。
2 . 4乡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分析
见表4。
由表1、表3分析,河池市乡村小学的体育师资状况不容乐观,在河池乡村小学中普遍存在非专业老师任课现象,多所学校无体育专业老师,这一现象,村级小学比乡镇中心小学情况更加严重,所调查的2所村级小学,均无体育专业毕业的专业体育教师,体育课由其它专业老师、有一定体育特长、对体育爱好的老师任课。这一情况乡镇中心小学稍好,但也存在非体育专业老师上体育课的现象。
从教师的性别分析,男性体育教师占据了绝对多数,约八成,女性体育教师占21.4%。所调查的6所乡村小学,一半学校无女性体育教师。教师的年龄结构,则体现出中、青年教师占据大部分比例,这一比例为57.1%。而35岁体育教师的比例不到15%,50岁以上的体育教师则占到三成。
从表3可知,大学本科学历占到六成以上,大多数教师通过函授的形式,取得了更高一级的学历,但仍有14.3%的教师的学历为中专或中专以下。在教师的职称方面,小教二、三级职称的教师达85.7%,占据了绝大多数,所调查的6所学校中,无小学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小教一级职称的体育老师只占14.3%。
2 . 5乡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状况
在笔者的实地调查过程中,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考察发现,所调查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不规范,实际上大多数教学就是放羊式教学,在走访中还发现,体育课时有被挤占的现象。
2 . 6影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因素及对策
2.6.1影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消极因素
2.6.1.1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重文轻武”的思想还相当普遍。在学校,体育教学往往被认为是一门“副科”,在校领导的眼中,学校的工作重点就是抓好学生的升学率,当然,抓好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无可厚非,广大的学生家长的期待与厚望,也让他们不可懈怠,感觉身上的担子不轻。但是,抓升学率,决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大诗人韩愈有一句名言:“业精于勤而废于嬉”,道出了中国人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所以,在农村,人们对体育根深蒂固的偏见,体育被当作一种摆设,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就不足为怪了。
2.6.1.2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建设不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道出了客观条件对于解决问题的重意义,体育教学也是同校的道理。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通过一定的身体活动的方式,承受适宜的生理负荷,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所以,体育教学必须要有一定的场地、器材的硬件条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时期以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是,对体育场地、设置的建设与国家对教育加大投入这一大好形势显得“格格不入”。对学校体育的投入现状,一方面是因为教育这块面需投入的大多,一下子投入过大,国家财政确实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不够重视态度。
2.6.1.3师资队伍建设不容乐观
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体育教师则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面,在教学中居主导地位,师资力量建设是学校整个工作中重要一环。现阶段,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不愿到老、少边、穷地区服务乡村教育,导致教师队伍断层。
在乡村学校中,体育历来是“配角”,体育课成为必须有的“摆设”,体育教师在一些人眼里成了只会做体力活的教师,因此,他们的工作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在评职称时,往往被其他学科的教师“挤掉”。
2.6.1.4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乡村体育教学确实存在硬件、软件上的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不应成为“粗放式”教学的错口。主要问题在于,学校对体育教学的管理放任自流,安全问题也是重要原因,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体育教师本身对体育教学的不负责态度。
2.6.2河池市乡村小学体育教学对策
2.6.2.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知
的确,对于体育这一“洋产品”,在相长的时期内,中国人对其持排斥态度,直至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家长们还是反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认为,体育活动会影响学习。随着体育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体育的认知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体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意义。但是,在农村,“体育活动会影响学习”这一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应加强体育的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检查,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的完善,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列”进行赏罚。
2.6.2.2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与投入,提高教师利用自然条件的能力
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学生课余活动的所必需的硬件条件,也是保证学生阳光体育的重要保障,否则,学校体育工作将会是一句空话。一方面,教育职能部门应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学校也要保证体育专项资金专项使用,合理规划,让有限的体育专项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学校的体育教师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科学设计教学。事实上,实地调查中笔者发现,乡村小学校园内或一墙之隔的围墙外,普遍都有大片的空地,这些空地都可“规划”为体育教学场地,关键是我们的体育教师是否将这些场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起来。另外,教师也可将一些体育器材进行适当的改造,使之成为适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之用,教师也可自己动作制作一些体育器材。如,可以收集一些藤条,制作成跳绳,滚铁环、高跷、木板鞋这些器材,可动员学生家长完成制作,就当家长送给自己小孩的玩具。
2.6.2.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主管部门应为乡村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定时对乡村小学的专职、兼职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或者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建立、建全乡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帮助乡村体育教师,提高思想觉悟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建立教师的平等机制,在生活上、工作中与其它学科老师平等,使体育教师安心本职工作,将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
2.6.2.4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管理,规范体育教学常规,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本身也应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加强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克服教学中硬件不足的困难,避免放羊式教学,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河池乡村小学体育教学在软件建设上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体育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监管,学校体育工作监督乏力。
(2)河池乡村小学体育教学在硬件设置建设方面,存在资金投入不够,表现在场地建设不足,器材购置不达标。
3.2建议
(1)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的软件建设,加大相关教育法和体育法的宣传工作,完善相关法规,通过制度来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8.小学体育教育调查分析 篇八
关键词:徐州市;小学生;体育生活
本文通过徐州市小学体育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旨在为目前的小学体育工作改革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以便对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有所帮助,同时,开展这一研究无疑有助于加强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对小学生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有助于给目前的小学生有一个重新的定位;有助于教师对小学体育教学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有助于推动徐州市小学生体育的全方位改革,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被调查者为徐州市区、铜山区、邳州、沛县、丰县、新沂、睢宁等26所小学的3-6年级学生。2015年2月发出问卷1200份,收回1100份,有效率91.67%,其中男生620人,女生480人。
2.研究的方法。(1)设计调查35所小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问卷,并对其信度、广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将不符合要求的问句删除或修改,最后确定问卷。(2)采用问卷调查法。(3)运用常规数据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对体育的总体参与程度较高。如:“您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很高”这一问句,同意的同学达到77.3%,有19.3%的同学持中间态度,而仅有3.4%的同学表示反对。
2.对于体育课的认识与态度。通过调查得出(1)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说明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目前进行的自主教学的弊端和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这也是下一步教学改革的切入点。(2)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3)大多数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防范;另一方面要做好损伤后的处理工作。
3.对于锻炼习惯和实践的认识态度。小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都能积极参与,体育习惯有所形成。而对早操的认识值得我们反思,学生对它的兴趣很低。
4.对于体育锻炼的成效。绝大部分的同学通过小学体育教学,在身体素质、体育意识、体育常识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其中不乏学生的感性认识,但总体来说学校体育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也为我们下一步进行体育改革提供了动力。
5.对小学生体育生活环境的认识与态度。调查结果显示:(1)绝大部分的学生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也说明学生对良好氛围和环境的渴望。(2)目前学校场地和器材比较匮乏,制约了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发展,学校应积极配备。同时还要多方筹集资金。
6.对于体育考核的态度和认识。学生对于任何进行考核处于淡化状态,只在乎过程,不在乎结果。
7.自由意见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明显,对于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和引导。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给不同的学生贴上标签,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论
1.学生的健康水平近20年持续下降!这个责任虽然不能由哪一方去负,但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承认“我有责任”。十年课改,注重的是精神上的“以人为本”,而忽视了物质上的“以人为本”的恶性传承。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桎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输入。
2.徐州市小学生对体育的总体认识程度较高,参与意识较强,体育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3.学生对体育有自己的认识,能够自主开展一定的活动,对师生关系、评价、气氛和参与课堂的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4.学生在体育消费上有了新的认识,学生愿意自己购置适合自己体育活动的器材,可以缓解学校体育器材添置困难的矛盾,更好的是呈现多元化的体育消费文化。
5.学生在体育教学的成绩考核上还存在着一定要求,说明我们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评价方法上还需要进行改革。
四、建议
1.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教育观。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3.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课的组织形式应作为今后课改的重点,要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调查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4.进行教学目标改革,多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和权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进行体育消费。
6.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大胆进行在体育课的评价方法的改革,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终身锻炼的远大理想。
参考文献:
[1]龚静.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D].湖南科技大学,2011.
[2]李秋月.广州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3.
作者简介:邱桃,男,35岁,籍贯:江苏沛县。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就职学校:江苏省沛县体育中学,研究方向:高中体育。
【小学体育教育调查分析】推荐阅读:
宜宾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问卷08-20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案例分析09-07
对我校体育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06-16
小学体育创新活动06-22
小学体育室内游戏07-03
小学体育老师教案07-24
小学体育实习总结09-05
小学体育教案全09-18
小学体育教师待遇10-18
小学体育授课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