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先队活动的建议

2024-08-01

对少先队活动的建议(通用13篇)

1.对少先队活动的建议 篇一

1.旅游难免很多时间发在坐车或者行走在景点之间,极有可能会让孩子厌倦,家长可以增加活动,来提高孩子的兴致,同时让旅途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可以让孩子帮忙收拾,让他们把垃圾放到指定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环保意识。

3.带着孩子旅行的时候为孩子准备探索自然地工具,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增加孩子的探索能力。

4.旅行归来后,和孩子一起创作。无论是旅途中收集的石头或者是各种的树叶还是说孩子想要自己动手画出他这次旅途中喜欢的风景,这样的创作都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他的观察能力。

5.在旅游途中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能够主动学习和体验旅途,这样的旅途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更加的有意义和也可以让孩子得到成长。

6.旅途结束后,跟孩子一起回忆这一次的旅途并把关于这次旅途相关的照片或者其他物品放好,让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

2.对少先队活动的建议 篇二

环境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影响力, 而少先队员组织如何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使队员们受到美好的熏陶,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成为当前重要研究课题, 我认为, 抓好卫生、文化、人际、教育四大环境, 建立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系统工程, 是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必然走向。为此, 我校在少先队活动与环境育人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美化校园环境, 强化队员卫生习惯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孩子们愉快学习的保证, 也对他们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起着促进作用。我校地处郊区偏远地区, 校园占地面积大, 绿化植被丰富, 果树、名贵树木繁多, 校园随处绿树成荫, 绿草茵茵, 花团锦簇……这样美丽宁静的环境能使孩子们专心思考、静心思考, 潜心练习, 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入智力活动的佳境, 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花园般校园环境也促进了同学们卫生习惯的养成, 孩子们爱美的天性促使他们为保护校园优美的环境而自愿与不讲卫生的行为习惯做斗争。在强化卫生习惯过程中, 队员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 要监督队员们日常的行为, 做到共同爱护环境。通过建立环境保护制度, 进行规范化训练和宣传, 学生们普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所以, 美化校园环境不仅能提供一处良好的学习天地, 而且能激发队员们主人翁责任感, 积极参与校园卫生管理, 促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二、优化校园环境, 提高队员们审美能力

文化生活是少年儿童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丰富、健康、愉悦的文化生活所形成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将对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 激发他们的美感, 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点, 并在实践活动中唤起少先队员创造欲望。小学生比较喜欢在实践中去学习, 在参与学校建设的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而且也使学生们更加热爱校园。几年来, 我校少先队组织配合学校为学生们构筑了一块块的文化小天地, 使他们在各种文化环境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大队部及各中队的板报、班级文化建设各具风采, 校园文化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队员们玩得开心, 学得开心, 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创造良好人际关系, 指导队员人际交往

加强人际交往教育, 处理好辅导员与队员之间、队员与社会之间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已成为少先队工作的一个课题。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玩伴, 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也不会与他人交往。我校通过调查, 了解在队员中存在交往以自我意识为主, 心理闭塞, 语言表达障碍等不足, 采取了以下措施为队员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提高交往能力:第一, 搜集有关人际关系交往教育的资料作为晨会课、班队会活动课的教材, 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社会交往;第二, 重视中小队内人际过细现状的调整, 我们利用少先队特有的组织形式, 经常开展以人际关系为内容的少先队活动, 在活动中设计交往环境, 使学生通过参与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 增强自信心;第三, 组织队员们投身社会, 深入工厂、农村、企事业单位调查访问, 与各级领导、企业家对话, 组织红领巾宣传队、服务队走上街头宣传服务, 扩大交往范围, 经过不断努力, 孩子们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少先队成为一个和谐团结、奋发向上的优秀群体。

四、优化教育环境, 形成“三结合”教育合力

3.对少先队活动的建议 篇三

一、明晰步骤,创新活动形式

由于“模拟听证会”是一种新兴载体,为了更好地推进和开展这个活动,我们对“模拟听证会”开展步骤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归纳,最终定为六个操作步骤。

步骤一:确认问题。发动队员对社区生活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和思考,然后每个队员提出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公共问题”,整个过程都让队员自主行动。步骤二:选定问题。在对队员问题汇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删除空泛、操作性不强的课题。步骤三:收集资料。确定研究问题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资料的收集活动。步骤四:制订方案。着手对收集资料的整理,汇总采访的记录,研究网上的资料,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做法,形成“现有的政策”。在此基础上,队员分组提出自己的方案和建议,最后汇总形成总体方案。步骤五:进行听证。根据大家收集的资料,队员分组制作展板,准备听证汇报材料。步骤六:总结反思。

二、用足时间,夯实活动内容

要成功召开一次听证会,单靠一次两次的活动课完全不能满足。前期的开题、资料收集整理、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实地走访观察等环节,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针对中学课程的特点,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分成一个个紧扣该主题的小课题,采用“碎片”的方式,利用班、队(团)课、综合实践课等有限时间,或召开主题队会、或课外采访、志愿服务;采用“分散”的方式,或集体研究,或分组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刻挖掘活动内涵,收到“灵活性、可控性、针对性”的效果,使每次主题的活动不流于形式,最终顺利完成听证会召开所需材料的筹备。

三、拓展空间,整合社会资源

队员跨进中学大门后,身心发展也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急剧变化促进着少年期心理特征的逐渐形成和发展,他们看待问题已不再是单纯地接受,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因此单纯的灌输教育已不能满足需求。听证会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学少先队员对社会的一种探求的渴望。因此,我们借助听证会的模式,开展社会化的少先队活动,带领队员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借助社会力量,如家庭、社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市民的帮助,形成校内校外良好的互动格局。在活动中,队员们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与配合,为他们提供帮助、指导以及各种便利条件,他们亲身感受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既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能力,为他们将来踏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亲身实践,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少先队员们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真、善、美”与“假、丑、恶”光靠辅导员的空洞说教很难奏效。借助“模拟听证会”的载体,改变教育过程和方式,使队员们在活动中,通过实践和体验,提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他们亲自参与采访调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资料收集,了解事件真相;亲身进入社区或家庭施行身体力行的行动,感受活动成效。这一切都能有效引导队员学会关注社会,学会观察和深入思考,以辩证的方式探讨热点问题,在融入少先队教育的同时,内容上更加体现思想内涵,变“被动”为“主动”、变“说教”为“身教”、变“心动”为“行动”,同时提升中学生参政、议政的公民意识;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道德意识。

4.关于我校少先队工作的问题、建议 篇四

1、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素质不高,兼职任务重。

2、少先队工作开展的经费难以保证。

3、辅导员兼课较多,少先队的业务知识缺乏,信息闭塞。

4、少先队的阵地建设薄弱,最基本的队室极其简陋,各种设备不健全,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

5、由于业务知识、信息的缺乏,少先队活动内容缺乏新意。

6、少先队辅导员缺乏一个专门的交流、沟通平台。

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1、请上级领导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我校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力度。

2、重点加大我镇各小学辅导员业务培训。

3、构建一定的少先队交流平台,以便辅导员们交流、沟通,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4、尽力谋求各方支持,配齐鼓号队(鼓、号、服装)、彩旗队,健全队室。

5.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篇五

二、在全面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的基础上,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中对于上层建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要切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四、要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当成与“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先进性教育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一贯起来学习,是一脉相承的,而不是单独分离的。

五、要不断深化学校全面改革

六、要把深化民主办学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建立确保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七、要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建设高水平干部队伍

八、要切实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

九、要在建立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6.2014年少先队工作建议 篇六

本人是潮安区沙溪镇程畔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学校属偏远农村小学,学校规模小,学生数少,工作任务繁重,少先队各项工作开展不充实。当前,虽然农村少先队有开展各项工作,但发展很不平衡,因多方面因素,有的学校领导重视,有的则当作可有可无,总体上均停留在表层,无法在实质性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一些偏远农村小学的少先队工作。在这里,我谈谈一下当前农村少先队工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在少先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几点意见。

1、安全问题。当前,在确保安全的大形势下,学校校长不愿意开展少先队活动。以我校为例,常规的少先队活动(升旗仪式、少先队组织建设、少先队活动课、专题教育活动等)可以正常开展,但只限在校内。学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和活动经费考虑,不组织校外的活动。比如,清明祭扫活动,学校不能随意雇车、不愿让学生乘车,害怕出现安全问题。潮安及周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很多,但学校一直没有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校内组织的活动也仅限于小打小闹,目的就是确保安全。

2、经费问题。在学校公用经费中,没有单列少先队活动经费,这造成少先队活动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一些规模小的学校更是常见。学校没有考虑到预算少先队活动经费,少先队的活动经费没有正常、稳定的来源,导致少先队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像我们农村学校,学校经费困难,要想在少先队工作上搞出点名堂,难度可想而知。学生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如:参观、夏令营、春游、组织观看优秀电影等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受到收费的影响根本无法开展,少先队书籍、报纸也很难要求统一订阅,导致少先队组织开展活动非常被动。

3、工作问题。辅导员工作没有量化标准,繁重的少先队工作和教学工作是制约少先队工作一个重要问题。我校按配编只有八名老师,按有关文件要求,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兼课课时一周不得多于8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这样执行,在很多学校,那怕是大学校,也没有专职少先队辅导员,都是兼职的,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我在学校是专任教师,担任三至四年级的数学课,每周18节课,所有与教学相关的活动都由我负责,外加诸多杂务,也没有成为学校领导班子的成员,繁重的授课压力使少先队辅导员没有精力在少先队工作上有所作为。

4、人员问题。很多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都是比较年轻的教师,教师流动性大,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更是难以留住年轻教师,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受过少先队知识培训,如在入队仪式上还有的老师不熟悉。

这些都造成了少先队工作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讲,城区学校少先队工作发展得快一些,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发展得慢一些;辅导员素质高的学校少先队工作发展得快一些,反之慢一些;领导重视少先队工作的学校发展得快一些,领导不重视的发展得慢一些。

二、做好少先队工作的几点建议

1、少先队工作要争取党政的高度重视,纳入党政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完善少先队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绩效的一项内容。要解决好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如每生每年不少于若干元的经费等。人员待遇按政策落实,解决人员调动频繁问题,要以配编形式调配少先队辅导员,切实调动和保护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团委要联合教育、人事等部门争取由教育局出台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具体措施,对相关政策进行细化和落实。

2、少先队要整合社会资源,走社会化道路。要在管理和利用好现有活动阵地的基础上,运用政府的、社会的、市场的手段,推动少年儿童课外活动的公益设施和阵地建设,对学生外出实践活动要通过加强安全工作、购买保险、免费参与等途径让学生多参加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加强辅导员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服务少年儿童的水平。辅导员要加强培训,定期与不定期结合,使广大辅导员能熟悉业务,精心工作。要尊重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变化,关心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尽心竭力地为少年儿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积极帮助特困家庭的少年儿童解决实际困难,促使他们在少先队组织的温暖怀抱和社会的友爱氛围中健康成长。

4、少先队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少先队工作要争取当地党政和学校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巩固和扩大少先队校外活动阵地,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者队伍,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的能人志士加入到少先队志愿服务中来。

7.对少先队活动的建议 篇七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按照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它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 增长知识和才干。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对大学生提出“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的殷切希望, 为高校如何培养人才指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因此,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培养的是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目前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为培养应用拓展型人才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尝试。高校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将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市情民情、增强与工农大众的感情;有利于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高校教改、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1.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融“学知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于一体。高校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结合社会发展需要, 培养高素质人才, 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以社会实践作载体的。团中央书记周强在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可见,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然而目前, 在校大学生几乎是90后的独生子女, 大部分学生生活环境优裕, 从小在蜜罐里泡大, 思想单纯, 意志薄弱, 眼高手低, 实践能力欠缺, 这样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社会实践则能为在校大学生认识国情, 了解社会, 增强社会适应性提供机会, 同时也促使他们把理论和实际、学校与社会、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

“纸上得来总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高校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只学书本知识或单靠理论教育是不够的, 还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能够促进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 更系统地了解专业领域的知识结构, 巩固和拓宽所学的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得到社会的承认, 对于大学生心理、智能等方面的开发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这种作用会转化为大学生勤于思考、锐意进取、勇于实践的无穷动力。

3.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创新之根在实践”, 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以及整个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教育这个环节, 客观上要求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工作中。实践与创新是紧密联系的。近年来, 各地高校都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 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新路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重庆市考察时,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强调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践, 做到知行合一, 突出实践性。可见, 大学生通过实践锻炼, 可以拓展新的思路, 发掘新的创意, 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建议

目前, 大学生在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实施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大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认识态度模糊, 实践报告流于形式, 学生参与面窄, 与专业学习脱节, 实践长效机制不健全等等, 严重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提高认识, 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 尤其是领导要充分重视, 认真组织、指导。高校要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要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 规定学时学分, 实行学分制, 并纳入学生德育考评体系, 制定详细的考评办法, 分等级考评。同时, 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 纳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求学生正确认识, 人人参与, 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每人应当写出一份社会实践报告和社会实践鉴定表, 组织召开社会实践表彰及经验分享会, 同时实践成绩要记入毕业档案。这样可以起到对全体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作用, 从而达到对合格人才在思想素质和能力上进行培养这一目标。

2. 坚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充实教学中的实践内容, 活跃教学气氛, 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掌握在学校课堂上难以掌握的技术, 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同时, 还能够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意识, 有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提醒和督促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可以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可见, 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能够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

3. 整合资源,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构。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刻不容缓, 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以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高校与实践基地共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后, 实践基地统一授牌, 如“×××××社会实践基地”。在社会实践基地建立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等规章制度及日常行为规范, 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尊重劳动、尊重实践的职业素养。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既有利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 又有利于学校和地方之间的合作, 达到互惠多赢的目的。因此, 高校要广泛吸收社会资源, 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配合, 共同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

4. 健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和考评机制。

(1) 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是取得良好育人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 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把它当做一门必修课程来抓, 制定课程标准, 并将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过程、全方位、全时域开展, 全体参与, 高度重视, 体现出全社会育人的新理念, 充分调动社会实践的各种积极因素, 不断完善社会实践工作体系, 努力构建社会实践工作的长效机制, 使之制度化、长期化。 (2)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健全激励体系。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不能仅仅以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 (大部分学生从网络上东拚西凑或者全盘复制) 、“鉴定表” (学生托关系找单位盖章、写鉴定或评语) 等材料为考评标准, 而要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思想、智能收获以及心得体会、实践总结、调研报告的完成质量来评判是否合格。社会实践考核评价采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最终形成学分, 记入学生学分档案。同时建立健全激励体系, 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分享实践经验, 对学生的实践锻炼和创新给予表彰和奖励, 并与学生的评优评先等激励机制挂钩。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因此, 高校教育应当让社会实践活动更有效地围绕人才培养这一目标进行下去, 开创高校育人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Z].2004-10-15.

[2]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社会实践的意见》 (中青联发[2005]3号) [Z].2005-02-01.

[3]零耀受.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职业圈, 2007, (11) .

8.对少先队活动的建议 篇八

关键词: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09-02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该文件内容中明确要求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运动理念,对学校做出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具体要求。两年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良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但开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农村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正常,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流于形式等。那么如何保证农村中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持续、长效、科学地发展?对此,笔者对农村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考虑地域性,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人文风俗习惯。因此体育活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某一地区的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所处的区域环境以及由区域环境而带来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各个民族都在自己文化背景之上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方式,这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特征。北方天高地阔,人们的生产简陋、生活朴野,在与大自然的严酷斗争中培养了勇武精神,赛马、摔跤、角力、驰逐,拖冰床、赛力竞技较发达;南方山环水绕,气候温和,农业精耕细作,物质条件优于北方边地,游泳、潜水、赛龙舟活动历久不衰。除南北两大差异外,还有风俗习惯、社会进程、文化繁荣、心理素质的差异,即使是同一民族也会因地域关系,其传统体育开展水平又有多样化的特色,并受民族心理意识的影响。因此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尽可能多选择些本地大家较熟悉的运动做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

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注意场地器材的开发性,自主创新器材开展活动

农村中学因学校体育器材不足,很多教师根据实际,自己动手或与学生共同制作了一些体育器材应用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中学体育器材严重不足的现状。在设计制作体育器材时一定要注意经济性和耐用性并且要把握实用性和适用性原则,使自制体育器材能满足学校进行大课间活动的需要。

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具有指导性,要加强体育教师和体育骨干的培养

大课间活动是全员动员参与,不同与以往的课间只做广播体操,学生活动的范围大,内容多样化,组织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对体育教师和协助教师的体育骨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要充当多种角色,不但要组织,还要参与,同时还要充当器材管理和场地安全员的职责。每次大课间活动之前,体育教师都要精心准备合理巧妙地安排部署,做好活动前的各项指导准备工作。在大课间活动中,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不可或缺的助手,有时候甚至会起到关键作用。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骨干的培养。

四、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有多样性,从内容到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再好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天天做,月月做,时间长了学生的兴趣都会降低,锻炼效果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一定要多样化。如在大课间活动中采用以赛促练法、情境导入法等等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多样的体育运动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大胆改革,定能收到较好效果。

五、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科学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

大课间活动内容的选择:第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第二要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第三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实践证明:活动时间最好安排在30 分钟,学生每分钟的脉膊次数最好控制在145 次以内,这样会有利于消除疲劳和体力恢复。随着季节的变化,活动内容和活动量也要进行科学地调整。

六、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具有实效性,要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能否满足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能否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是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关键。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搞的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看谁搞的多么热闹,而是要把体育活动寓健身于快乐之中,要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要把休闲与锻炼结合起来,要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起来,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满足感,逐步培养其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所以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是求形,而是要讲究实效,最后的评价应放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上。

9.对少先队活动的建议 篇九

近日学习了《中共盐城市城南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聚焦作风建设,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照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应要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要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剖析原因,改正缺点、端正行为,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结合教师自身实际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习,提升理论素质。存在个人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度不够的问题,不太注重学习各项专业知识,集体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和业务学习都能积极参加,但平时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学习不够系统,学习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才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与现代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2、夯实评课过程,提升教研质量。在评课中,参与评课的热情不高,怕说、不说,不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把自己当着旁观者看待,缺乏主人翁的意识。或有时走过场,看成完成任务式的,做个样子,说说好话,皆大欢喜。

3、参观研讨,提升班级活动特色。因为在学校代伙,绝大多数学生的在校时间很长,加上疏于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指导安排,现在对学生而言,课间活动简直是画地为牢,在室内有限的空间里,他们干 1

10.社区少先队实践活动的探究 篇十

社区少先队实践活动是少先队组织以所在社区为依托,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社区内的各级各类组织密切联系,共建社区少先队管理组织机构和辅导员队伍,共同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共同组织以社会实践为特征的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

一、社区少先队实践活动的新认识

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少先队员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构建和谐社区之必须。实践证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依靠少先队员,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是行之有效的,至少可以发挥“八大作用”。

宣传作用:社区的雏鹰假日小队发出的“保护环境热爱家园”倡议书,开展的清洁小区环境、参与公益劳动、收集废电池等活动,提高了队员及其家长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广大居民对“社会资源的兼容共生”的认识。

示范作用:如通过“道德写真集”比真迹、“道德红绿灯”比思维、“道德万花筒”比才艺,评出青少年“形象大使”,树立榜样、激励进步。

凝聚作用:如“小小法制宣传员”、做“小小调解员”、开“小小模拟法庭”的“普法专列”进小区活动,使队员在实践中加深了对法的感悟和理解。

互助作用:如“爱心捐助跳蚤市场”和“爱心义卖”,队员们把义卖收入全部捐助给博爱康健院的小朋友,萌发了人与人关爱、互助的“和谐之芽”。

组织作用:如以小队为单位开展的“小小交通协管员、小小安全宣传员、小小网吧观察哨、小小护绿队、禁赌禁毒情报员”等各种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为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推动作用:如在文明小区、文明楼组、文明家庭建设中成立的“红领巾创新风小队”,积极发挥少先队员的作用,形成丰富的楼组文化。

纠错作用:如开展“道德评议台”、“风貌闪光台”、“助人服务台”等活动,让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在宣传、实践活动中得到激励。

辅导作用:如在光启公园的“英语角”里,队员为社区的老人辅导英语,提高英语会话能力;社区里的中学生为小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作义务辅导。

二、社区少先队实践活动的类型

我们采取“试点实践——经验总结——发展推广”的行动研究法,在部分试点中小学中先行采取与街道社区各企事业单位挂钩的教育活动运行模式,研究如何构建社区少先队教育的新路子。活动类型分为:

互助型:高年级带低年级(团带队,队带团,即共青团带少先队,少先队带儿童团)开展活动。如军事演习、集体舞、棋类比赛等游戏文体娱乐活动。

参与型: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人人参与社区少先队活动,如:英语角、慰问孤老、护绿保洁、啄木鸟行动、社会公益劳动等,提倡“双休早起半小时,我为社会做贡献”。

目标型:力求做到搞一次社区少先队活动,能懂得一个道理,接受一次教育,激发一点情感,留下一个印象,培养一个习惯,树立一个形象。例如“当一日营业员”、“当一日居委会主任”、“红领巾爱护鲨鱼”行动。

技能型:开展小厨师、小理发师、小气象员、小农艺师、模型制作、工艺制作、蝴蝶标本制作等技能操作比赛。

三、社区少先队实践活动探究的成效

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建立了许多社区少先队的实践基地,以下是“四个结合”和“五种经验”。

(一)四个结合

1.资源挖掘与阵地建设相结合

工:与工厂挂钩,了解现代工厂流水线的管理、产品制作过程,建立社区少先队学工基地。

农:与农场挂钩,了解现代农业、无土栽培、科学种田,建立社区少先队学农基地。

商:与徐家汇商业区、各大超市等商业部门挂钩,了解商品的流通、价格及销售过程,争当一日营业员,建立社区少先队学商基地。

学:与交大、上师大、上医大、华理大、音乐学院、中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团委挂钩,建立社区爱心学校、社区英语角、社区读书屋等社区少先队学习基地。

兵:与驻沪部队、武警部队挂钩,学习指战员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规范的队列操练,建立社区少先队学军拥军基地。

科:与本区内社科院、各科学研究所挂钩,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建立社区少年科学院。

居委会:与社区内的居委会挂钩,学习居委会干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少先队“一日居委会主任”制度。

其他:和邮局、医院、银行、宾馆、烈士陵园等单位挂钩,建立不同类型、跨地区的社区少先队实践基地。

2.人才开发和组织发展相结合

我们通过少先队员联系广大家长、社区成员担任特邀辅导员,一起来参与社区建设,为少先队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后援,以提高活动的质量。

3.实践活动与雏鹰争章相结合

多年来,我们已与龙华烈士陵园、公安博物馆、上海游泳馆、上海图书馆等多家单位取得联系,开展了一系列争章活动,逐步强化了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的内涵和外延。

4.队员自主与辅导开架相结合

为激活雏鹰校内校外的联动性,我们以社区服务系列为特色,建立“我体验、我快乐”的小市场;以主题活动为突破口,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以拓展活动模式为切入点,整合、优化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开架式”辅导员队伍。

(二)五种经验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教育局领导从中小学幼儿园抽调一批青少保老师和社区教育老师长期扎根在社区,充分发挥少先队辅导员的作用。历届少代会专门表彰一批社区志愿者辅导员。

2.少工委机构科学合理

我区各街道镇的团委书记和社发科长都担任社区少工委主任,为社区少先队开展各项活动大开绿灯。少先队“330工程”活动的参与率被列入年终绩效考评范围。

3.注入自动化之魂

我们倡导开展自动化的社区少先队活动,实现“自己的辅导员自己聘”,每个社区都有一批志愿者辅导员队伍。“自己的基地自己找”,龙华烈士陵园和公安博物馆都有我们的小讲解员队伍。

4.积极开发整合资源

我们开发特色的活动场地、整合各种辅导力量,向少先队员提供菜单式的服务。

5.各委办局、街道镇、学校密切配合

我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教育局、团区委和十三个街镇的党政领导都十分重视学校、社区少先队的共建工作:节假日提供场地开放;对少先队员假期进社区作指导、提要求,及时反馈和表扬。社区辅导员配合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11.浅谈少先队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篇十一

一、少先队活动主题的选择要具有地方特色

少先队活动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举行系列大中队主题活动, 但是, 目前来看很多学校的少先队活动主题选择不够新颖, 出现了内容重复, 形式主义强, 教育效果不够的现象, 不足以吸引小学生, 使得少先队活动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生对自己成为少先队员没有感到光荣和神圣。因此, 辅导员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学生需求来选择主题, 尽量避免选择老生常谈的主题, 让小学生产生反感和无味的心理。辅导员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要与时俱进, 满足学生需求和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以及能力, 让每一次少先队活动都贴近队员的生活, 使队员们在熟悉的、愉悦的环境中去合作、去交流。

例如, 辅导员开展“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这一主题活动, 辅导员可以带领队员们去动植物公园进行参观, 了解动物, 让队员意识到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世界因为有动物才更加美好。回到学校之后让队员通过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眼中的小动物, 让他们喜欢上动物;再通过播放网络搜集的猎杀动物的视频, 让队员们了解这种做法是多么不正确;同时, 充分利用校园媒体、书画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进而提高队员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使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蔚然成风。

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 各少先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为队员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搭建平台。

二、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要以人为本

在新课程背景下,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人性化。因此, 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要以小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断激发出小学生的潜能, 关注小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 引导少先队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少先队活动中来。同时, 辅导员也要不断地学习, 接触新的事物, 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 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 激发辅导员对工作的热情, 从而保证少先队活动更好地开展。

例如, 很多小学生喜欢唱歌, 辅导员可以开展“我爱歌曲”主题活动, 让队员搜集自己喜爱的歌曲, 并要求队员讲出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意义, 让队员们了解听歌并不是只听旋律, 还要注重歌词及其表达的意义。同时也教会了队员一种表达方式, 培养了队员们的审美情趣。

三、少先队实践活动要贴近社会生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国家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主要体现在“三结合”教育方面, 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 以上三方面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培养, 但是很多家长培养学生的方法不当, 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每天除了学习各科知识以外, 对生活、对社会极其不了解, 对国家和社会意识淡漠, 走入社会以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因此, 在队员的培养教育上, 一定要使各科知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少先队活动亦是如此。辅导员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 要把社会上的新元素、新发展理念等融入进去, 通过团队活动, 开展好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结合教育, 使少先队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注。让队员对少先队活动更加感兴趣, 积极参与, 让队员的学习生活不脱离实际生活与现实生活。

少先队活动丰富多彩, 少先队活动为队员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校不但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 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更要支持开展新颖且符合队员发展的少先队活动。通过少先队活动提高青少年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更多的青少年在少先队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 今天磨炼雏鹰稚嫩的羽翼, 明天自由翱翔于21世纪绚丽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张小春.再疾呼:把少先队活动权还给队员——有感石家庄外国语小学少先队活动“四环节”组织法[J].辅导员, 2011 (28) .

12.对少先队活动的建议 篇十二

一、彰显校本地域特色, 增强队员的体验和感悟

杜威曾指出:“所谓人的成长, 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新了自己。”因此, 学校少先队组织要瞄准德育与学生生活的联结点, 构建贴近现实社会和儿童生活实际的、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实践活动, 让每一位队员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实践活动中, 通过多样的探究、实践方式, 使队员们的探究动手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提高道德践行能力, 使少先队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使少年儿童在实践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开展地方特色化少先队活动中, 学校及中队辅导员要学会开发、统筹安排、规划内容, 做到人员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 扎扎实实地做好班队会和队文化建设的整合, 充分利用本地、本校特有的资源, 引导队员们在活动中真正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上社会, 在大自然中、社会中了解历史、了解家乡, 寻找自身能力的价值。通过实践、小组讨论整理、小组间相互交流, 将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卡、采访卡、小论文、小调查报告、实践活动等系列用橱窗形式展示出来。这样通过少先队活动地方特色化的实践活动开展, 不仅使学校少先队工作得到了创新与发展, 也使队员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快乐。

二、创新实践活动内容, 激发儿童自主参与的内驱力

少先队实践活动是少先队工作的基本内容, 是少先队的生命。积极开展富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少先队实践活动, 为少年儿童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是少先队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实践中, 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开展活动。

1.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融合

实践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基本途径, 因此要将少先队的主题教育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地融合, 根据活动任务的需要, 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 使少先队的组织、评价优势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优势两者互补, 相得益彰, 使少先队员亲自实践、亲自体验, 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 形成认识、转化行为, 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充分体现少先队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2.进一步深化“手拉手”活动

“手拉手”活动是引导少年儿童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手拉手”活动, 帮助儿童去关注自我以外的人和事, 这对于当今我国城市儿童尤其是独生子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认识, 传承传统美德, 而且使他们在互助互学的情感交流中, 能切身感受同龄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感受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为他们塑造优良的行为品格打下情感基础。

3.开展“雏鹰争章”实践体验活动

“雏鹰争章”实践活动要体现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自主、重在体验的原则, 大力开展“雏鹰争章”实践体验活动, 努力达到获章标准。要引导队员从定章中体验“选择中学自主”, 在争章中体验“实践中求进步”, 在考章中体验“展示中强自信”, 在颁章中体验“激励中有内化”, 在护章中体验“持久中育品质”。另外, 要使队员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充实自我、挑战自我、肯定自我, 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促进他们综合素质得到增强, 个性得到发展。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促进队员的学习生活

智育也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内容之一。因此小学少先队组织应充分发挥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实践特色,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把少先队活动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精神结合起来, 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扎扎实实地教会队员自主学习, 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以补充学校课堂教学之不足, 促进学科教学, 帮助少年儿童形成科学态度, 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他们养成认真严谨、理性思考、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行为习惯, 形成活动体验和道德认知实践, 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3.刍议少先队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篇十三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创新发展;教育教学

少先队活动是丰富校园生活、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有效手段。发展与创新少先队活动,就要充分的认识少先队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现阶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合理利用策略,充分结合地方特色、结合班级要求、联系学生家长,以学生为本,使少先队活动在不断的实践中取得创新和发展。本文笔者结合实践,略谈少先队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一、开展少先队活动的重要意义分析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所谓的少先队活动,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有方向、有目的的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实践的活动。通过少先队活动能扩大儿童的视野,增长知识,开发少年儿童的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增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锻炼创造才干,培养儿童的各方面能力,为儿童的后继学习和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依据经验,我们将少先队活动划分为三类:①主题活动: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完整的教育过程,恰当的教育方法,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少先队活动。主题活动包括单项活动和系列活动两类。②阵地活动:以少先队自己建设的各种阵地为载体的少先队活动。突出少先队的特色,有条件的冠以“红领巾”、“少先队”的字样和队徽标志,强化少先队活动氛围。③队务活动:进行小队的组织教育以及处理小队的日常事务所开展的工作和活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少先队成了我国少年儿童革命运动的主体,在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少先队在少年儿童教育中的成就已经成为新中国发展史中不可磨灭的一章。

二、现阶段开展少先队活动的现状分析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少先队的各类活动是少先队实现组织目标、培养队员成长的主要方式。这与其他学科的育人方式是有明显区别的,尤其是工具性学科。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儿童成长创造了广阔的天地,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在现如今大部分学校的少先队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首先,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时,往往都是循规蹈矩,少“创新”,我们有的老师不管什么活动,都喜欢按传统的规定、程式进行。在实践中,更加的注重传授学生知识,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原先的目标有所偏离。此外,在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活动能有效的进行,便事事包办代替,学生很少自主组织,很多老师的“权欲”很强,从活动内容、形式的选择,到主持人的选定、串连词的编写等统统一手包办,再在活动前找几个“主力”队员编排活动。少先队活动演变成了在教师导演下的少数学生的表演模式。在这样的包办代替中学生的活动能力得不到提高,活动的积极性也不断下降,更谈不上收到活动的育人效果。最后,有些老师对一学期里或几学期里要开展的活动没有统筹安排,要么根据月份开展活动,要么根据各种“号召”開展活动。这种举着根指挥棒点到哪儿算哪儿的做法,导致活动缺少序列性,队员们在老师的零敲碎打中跟着瞎跑,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虽然活动一个接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却不见养成,使少先队活动流于形式,无法对学生做出有效的培养。

三、创新与发展少先队活动的有效策略

1.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创新活动内容

杜威曾指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更新自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人,无论是什么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传奇,少先队活动要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发挥自己地方独特的优势,积极围绕地方特色选择活动主题,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长期以来,针对很多学校的少先队活动主题选择不够新颖,出现了内容重复,形式主义强,教育效果不够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学生需求来选择主题,尽量避免选择老生常谈的主题,让小学生产生反感和无味的心理。教师所选择的主题要尽量与当地的特色相结合,贴近队员的生活,使队员们在熟悉的、愉悦的环境中去合作、去交流。

2.开展以人为本的少先队活动,创新活动形式

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学生一跃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在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更要求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人性化。因此,在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充分的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激发出小学生的潜能,关注小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引导少先队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少先队活动中来。活动前,教师要如实的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合理的选择活动时间,积极开展书法、绘画、泥塑、剪纸、演讲等符合小学生兴趣的活动,例如,很多小学生喜欢唱歌,教师就可以开展“我爱歌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歌曲,并要求学生讲出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意义,让学生们了解听歌并不是只听旋律,还要注重歌词及其表达的意义,使学生们能有效的通过活动,彰显个性,学会表达,不断的提高审美情趣。

3.充分结合班级要求,引导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发展少先队活动

少年儿童正处于启蒙阶段,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求知和创新意识,作为教师应注意发挥多种教育因素的作用,以少先队为阵地,为队员创建一个“创造的环境”,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少先队活动中,与我们的班级是分不开的,活动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创造发展环境,因此,教师应合理的给学生渗透班级意识,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引导学生结合班级的要求,自主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己组队,自己起队名,自己和老师交流开活动,自己记载活动情况,自己总结效果,激发学生努力向上,让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懂得和睦相处,懂得良性竞争,利用竞赛激发他们的拼搏精神。使其通过自行探究,不断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4.充分结合家长、家庭,发展少先队活动

家永远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家庭更是学生活动最深入的小社会。孩子们虽然在学校接受学校教育,但是家庭、社会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想少先队活动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在学校、教师大力支持的同时,我们还应努力去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为此,平时的工作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经常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善于利用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联系,向他们宣传少先队活动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比如,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等等,使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支持少先队的工作。如果能够争取到家长的支持,那么我们的活动发展就会更加有效。

四、结语

少先队是队员健康成长的摇篮,更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阵地,有意义的队活动,更是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在引导学生开展少先队活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的进行研究总结,不断的创新,有效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断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丰富多彩的陕西省少先队活动[J].少年月刊;1994

[2]王丽萍.少先队活动的安全预案[J].辅导员;2005

上一篇:高中学生学籍评语简短下一篇:个人入党简历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