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安全的思考演讲稿(精选8篇)
1.对生命安全的思考演讲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今天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守护生命的港湾》
安全是什么?答案也许有很多,但是我认为安全是肩上的一份责任,安安全全的完成每天的工作,平平安安的回到家的怀报。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即是对生命的责任,也是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如果边安全都做不到,如何面对亲人期待的眼神,哪里还谈得上轰轰烈烈的事业。
这就是我对安全的理解,我的理解来源于一次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血淋淋的事实。那就是2012年1月19日,储运处原料作业区,年仅19岁的代悦,在外协人员擅自撤离后,独自工作时,将铁锹伸入皮带与滚筒之间进行接料时,不慎被卷入皮带与滚筒之间咬合处,从此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画上了句号。父母还在家里期盼儿子的归来,可是却等来了一纸死亡报告。两位老人来见儿子最后一面的时候,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在这火葬场,这个冰冷的让人泌入骨髓的地方,母亲一见到灵堂当场就昏厥了过去,父亲也被眼前的现实击垮了,这巨大的打击惊的他张口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父亲跄跄踉踉的来到冰棺前,旁边的花圈和每个人胸前佩戴的小白花,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在残忍的撕割着老人必头上的每一层肉,侵蚀着父亲的整个灵魂。父亲凄凉的呼喊着儿子的名字。每一步都是那样的艰难,柔弱的母亲更是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她的精神完全垮了。从那以后再也看不见母亲那慈祥亲切、微笑的面容。她要么孤单地坐在一角落处傻傻发呆。要么双眼木然地凝视着天边,仿佛要透过那蔚蓝色的天空中那朵朵白云,看到遥远的天堂里儿子活沷欢乐的身影。看着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凉,在场的人无不痛心疾着,黯然泪下,大家怎么也不能相信,刚刚还在谈笑风声的同伴,就因为一时疏忽,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昨日的伤痕还在隐隐做痛,今天的我们就更应该牢记这惨痛的教训。牢记是什么原因让工友失去了同伴,让妻子失去了丈夫,让老人失去了儿子。是那把铁锹吗?不是的。是安全喧导不到位吗?不是的。是因为外协人员擅自离开吗?不是的。不是不是都不是啊!是三违的恶习不改,是对危险的辨识不够,是头脑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啊。总有人认为现场安全设施可有可无,认为安全规程小题大作。认为每天的安全喧导多此一举。高空作业就是不系安全带,看到道口的栏杆放下了还要往前跑,他们哪里知道这是用命做赌注,与死神天玩笑啊。哀思无法弥补往日的创伤,痛苦不能唤醒逝去的生命。在我以前的工作中,认为安全事故离我们远而又远,可是在以同事用生命为我们写下血的教训时,才让我幡然醒悟。回想自已过去的那些违章操作,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过去的违章操作让我们非常幸运的躲了过去,但要是我们不思悔改,那下一次我们会这么幸运吗?会不会让我们也变成下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呢?幸运不会一直眷顾你的,只有我们自已保护自已才能让我们一直快乐的活下去。只有我们把安全规程牢记心中,安全整改落到实处,才能让我们为吉林钢铁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安全培训中那些事例不是凭空想象,领导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不是多此一举,他们费尽力就是为了让我们杜绝违章操作,而能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
那幸福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幸福同样是安全,幸福就是让我们能够孝敬在老人的面前,夫妻恩爱,儿女承欢膝下,这些看似很普通,可是这个家要是没有了你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是一个多么可怕却也让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我们平平安安的才是家人和你最大的幸福。朋友们,让我们牢牢记往吧?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幸福寄希望于安全,安全又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幸福,让我们牢记安全,时刻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中,享受平安幸福的乐趣,挥洒生命的精彩。
2.对生命安全的思考演讲稿 篇二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与内涵
生命教育起源于上个世纪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 在我国内地的推行始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期, 当时的生命教育主要局限于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真正把生命教育不仅作为一种教育的理念、方法, 而且作为教育的途径、教育的模式、独特的课程体系引入我国内地, 并加以介绍、研究和推广的应该是在21世纪初。进入21世纪以来, 各级各类学校安全事故层出不穷,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迫切需要开展学生生命健康教育, 维护学生的自然生命安全, 此时不仅理论界热心于深入讨论有关“生命教育”的话题,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 上海、长春、辽宁、黑龙江、湖南、重庆、深圳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先后颁布了有关生命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在各级各类学校大规模地开展生命教育。自2008年5月起, 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和《关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实施意见》;2010年2月, 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大中小学积极开展三生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 从生命教育发展提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位一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 更是把中国生命教育推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什么是“生命教育”?在这方面, 虽然众说纷纭, 但其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所谓生命教育, 是关于生命的教育, 是“关于人之人文生命的性质、价值与意义问题的教育”, (1)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生命教育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 提升生命质量, 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实现人生意义的终极寄托;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生命教育, 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 在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 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的生命具有多重性, 应由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因素构成, 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生命教育要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让受教育者从认识人的自然生命入手, 进而去体会人的社会生命、精神生命, 真正意识到人的生命在社会中才能得到充分孕育和发展, 从而必须正确处理好自己与家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明确自我的人生责任与义务, 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丰富自我的精神生活, 提升自我的人格素养,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 形成正确的人生模式, 走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报载:某校数名初二学生, 因打赌“看谁的胆子大”, 竟然集体服安眠药, 幸亏剂量不大, 抢救及时, 才避免悲剧的发生。
报载:某重点高中一年级数名女生, 刚入学因不服从学校不准留长发的规定而集体服毒, 所幸发现较早, 经及时抢救才脱离危险。
报载:2001年10月28日, 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学生因不堪忍受病痛和绝望的折磨, 以及经济拮据造成的心理负担, 从学校新楼10层的一间教室跳下, 当场死亡。
报载:2005年4月22日, 北大一女生因“找不到活下去理由”, 从逸夫苑理科2号楼9层楼顶跳下, 当场死亡。
报载:2006年2月17日, 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5名加害者先后被杭州警方抓获。令所有人惊异的是:他们竟是死者的同学。
……
人人都拥有宝贵生命,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珍爱生命, 懂得欣赏生命的绚丽多彩, 发现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翻开报纸, 打开电视, 点开网络, 一幕幕惨剧让人痛心疾首, 扼腕叹息。2006年5月17日,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表明:“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1个人有自杀倾向”。如此高的比例, 怎不让教育界深刻地反省?如若让“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只要我喜欢, 有什么不可以?”等观念完全占据人之心灵的话, 则会丧失生命中的责任意识, 这必将造成种种灾难性的恶果, 引发出诸多社会问题, 不仅影响到家庭的和睦生活, 而且严重危害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导致这些严重问题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一) 青少年自身原因。
许多人对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至今还记忆犹新。剖析其犯罪原因,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生命的困惑和淡漠。他曾经通过自录的两盘磁带对家人说:“我整天都觉得人来到世界上, 早一天死和晚一天死都是一样的, 我最大的疑惑是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正是他的这种对人生价值的迷失, 那种彷徨、找不到出路的痛苦心态交织在一起, 才使他对生命产生莫名其妙的迷惘和漠视。青少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敏感、最精神化的一代人, “一些人确实存在着人生之方向与目标不明,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难觅的问题, 从而导致其生存品质极端低下, 淡漠了对生命的敬意和珍惜”, (1) 没有了“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的感恩之心, 没有了“生命是上天所赐, 不应被随意丢弃”的神圣感, 对自己的生命不珍惜, 对他人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感觉, 出现了一幕幕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极端行为。
(二) 学校教育的欠缺。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 我们今天的教育已经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生命教育本质, 缺乏做人的教育, 缺乏善待生命的教育, 缺乏相应的守法教育, 缺乏应对危机的心理教育, 学生的人性、人格、道德、意志、毅力、审美、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置于应有的位置上, 忽视受教育者主体生命的丰富性及成长的复杂性, 结果学生的生命情感发育不足, 无法深入体会生命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陷入严重的精神迷惘和意义荒芜之中。正如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所言:“当一个学生精神性萎缩、人文性丧失, 沉于物欲, 不会欣赏音乐, 不想阅读经典, 高雅成了嘲弄的对象, 精神世界一片荒芜, 有知识却没有文化, 有观念却无素质。那么, 他们就没有了生命价值的认知。”
(三)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
个别家长不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往往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尊重与理解的内在需求, 缺乏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 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人格异常, 沾染恶习。另外, 当夫妻一方因离婚或分居导致家庭的完整性结构遭到破坏时, 家庭关系不和谐或缺乏沟通, 都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 在行为上往往会走向极端, 偏离社会所要求的正常轨道。这些也许是导致青少年反抗家庭并进而反抗社会, 走向违法犯罪的深层次原因。
(四) 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 现在我国青少年患上网瘾的比例高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最新资料统计表明, 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有80%以上青少年犯罪受到网络色情暴力的影响。社会上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力至上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在侵蚀着青少年的灵魂, 迷惑着青少年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区分和抉择。出于各种原因, 一些人以怪为美, 以另类为美, 以恐怖为美, 以血腥为美, 以丑陋为美, 等等。长期影响的结果是什么呢?一些青少年对生命, 无论是动物的, 他人的还是自我的, 皆毫无感觉, 残害自己乃至自杀都随心所欲, 而伤害他人甚至杀害他人与亲人也毫无顾虑, 没有内疚与恐惧, 丧失生命中起码的责任意识, 这怎么不会做出暴力伤害他人和自我放弃生命的举动来呢?
这一切都向我们发出严重警示:“以关注生命, 尊重生命, 珍爱生命, 欣赏生命, 成全生命, 敬畏生命为目标”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生命教育的对策
生命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重构我国生命教育的价值认知体系, 让青少年懂得生命的神圣性和最为宝贵性, 承担起自我的公民、家庭及社会责任, 这需要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多方力量, 形成合力。
(一) 家庭教育。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 “是最有效的社会控制媒介”, “家庭在所有国家中都是影响青少年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力量”, 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净化家庭文化环境, 不要让孩子过着“孤立与隔绝、虚假与苍白、畸型与单调”的生活。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 引导孩子学会欣赏、爱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 帮助孩子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并时常教育孩子还要拥有一个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 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体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 学校教育:教育要回归生命本质。
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该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所以, 教育的起点就是“人”和“生命教育”。首先, 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 以“生命”为本, 以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和谐成长为基本宗旨, 以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为出发点, 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整体规划教育的内容序列, 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各年龄、各学习阶段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应时刻关注学生生命的气息, 强化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生命责任、生命的永恒等等观念的培养, “让我们的教育洋溢着生命的温暖”。
其次, 要加强“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 要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 注重潜移默化、注重全方位教育, 突出学生亲身体验。
一是在学校的哲学课 (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要强化“三观教育”尤其生命价值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人的生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逆性。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人的生命对每一个来说只有一次, 生命是不可复制、不可补偿、无价的, 其丧失意味着永远无可挽回。保持生命、促进生命, 就是善;毁灭生命、压制生命, 就是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培育学生的生命情怀, 感悟人之有限生命的可贵, 那种视生命如草芥, 稍遇挫折就轻易地放弃生命或者任意剥夺他人生命“自杀”和“他杀”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
二是在德育课 (大学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在这门课程中, 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着重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人伦教育、人性教育、人格教育、人文教育和人道教育,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让学生逐渐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 在于有价值、有内涵;在于活的精彩, 引导学生培育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超越生命的生命意识, 并以此基础建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三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围绕学生的心理困惑和生命困顿, 从生活方式、恋爱、人际关系、学习问题、生命意义等方面入手, 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自我生命的秘密、拓展生命维度、点燃生命激情、把握生命脉搏、寻找生命支点、直面人生命限、挺立生命尊严、提升生命情操、完善生命智慧、跨越生命隐忧、拒绝生命诱惑、追问生命意义, 构成一种旨在改善学生生命质量的综合性视角。将生命教育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 以生命教育理念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生活观。
四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拓展生命教育的空间。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是生命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在生命教育中, 不能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生命相关科学知识的传授, 还必须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例如通过“生命的历程”的游戏让学生感知卵细胞受精、胎儿的形成、出生、幼年、少年、成年、青年结婚、中年、老年直至死亡等整个生命过程。通过“爱的传递”的游戏感受生活中的爱。通过“风雨人生路”的游戏———蒙住眼睛去感受生命中的“坎坷”与“挫折”。围绕“责任”这个主题, 通过开展专题演讲活动、专题黑板报评比活动, 以及主题征文活动, 提升学生的责任感, 从而提升对生命的认识。一位教育家说:“只有让孩子体验寒冷, 体验孤独, 才能让孩子在承受挫折的同时激发其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 如果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 孩子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从而战胜困难。”通过各种活动的生命体验引导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在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的同时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接纳和包容, 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形成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科学态度。
(三) 社会教育。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旋律,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努力在全社会创造较为稳定的社会心态, 树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对报刊、书籍、影视、网络等媒体的监管力度, 对于青少年成长极为有害的宣传色情、暴力、凶杀、颓废、消极的网络游戏和不健康出版物, 应依法予以取缔和制裁。少一些残忍、血色、刀光剑影的报道, 多一些怜悯、仁爱、生命的感动和精彩的宣传。要充分依托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咨询等社会专业机构的力量, 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预防和干预、提高心理服务的质量。
生命教育是人生的终身教育, 全面实施生命教育, 家庭教育是前提, 学校教育是关键, 社会教育是保障。我们要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增强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期待着通过生命教育, 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通过生命教育, 个性变得丰富而舒展, 人格变得正直而强健;通过生命教育, 让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让幸福从此洋溢心房”。 (3)
摘要:生命教育是旨在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 从而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 已经成为一个沉重而紧迫的社会话题。深入探索青少年生命教育规律, 全面、系统、科学地推进生命教育, 引导帮助青少年完善人格, 促进青少年生命健康和谐成长,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
关键词:生命教育,起源与内涵,必要性与紧迫性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兴华, 尹松波.“三生教育”的哲学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37, (5) .
[2]高剑婷.生命教育:从理念到实施[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 23, (6) .
[3]李宁芳.对高职院校开展"三生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9, (24) .
[4]钱淼华.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 .
[5]郑晓江.以文化传统为内核开展生命教育[J].以文化传统为内核开展生命教育, 2009, (2) .
3.对生命的终极思考 篇三
回看西方浩瀚的交响合唱作品中,许多大作曲家都创作有《安魂曲》,他们的作品探及到生命与死亡的哲学命题。但是,当歌德在哲学领域已经提出“善良意志”、“道德共设”等“理性宗教”命题后,西方的安魂曲大部分仍然采用圣经的有关章节,停留在“世界末日”、“悲悯垂怜”的“教父哲学”层面上,例如威尔第的《安魂曲》和勃拉姆斯的《安魂曲》等。直到现代时期以后,才出现了英国布里顿以战争与和平这对矛盾为主题的《战争安魂曲》;更有伯恩斯坦针对嬉皮士社会思潮创作的涉及到反战内容的《弥撒曲》,而这部弥撒曲实际上是经改良的安魂曲形式出现,甚至它的舞台形态是音乐剧的。从中可以看出,西方的作曲家已经将现实内容注入到了安魂曲这种古老的形式中。关峡的《大地安魂曲》则是将古典安魂曲中《圣经》的章节置换为对大自然威严之力的客观对待和对人类大爱的价值观寻求。
作品为独唱女高音、独唱女中音、独唱男高音、独唱男中音、重唱、合唱队、管风琴、交响乐队而作。第一乐章的主题经由弦乐叙述时深切感人,旋律线极为优美。随后的英国管独奏从音色最浓郁的音域开始,再向高音区飙升,成为悲剧的咏叹。作品中横向的复调与纵向的五声性和弦是“交响乐中国化,中国交响乐国际化”的实践。乐曲中还引人注目地使用了古老的羌族骨笛,并运用了羌族音乐和西南民间音乐的元素。全曲在孤高的羌笛声、管风琴和中国钟庄严神圣的鸣响中结束,令人震撼和警醒。乐曲中将汶川特有的洁白美丽的鸽子树作为一种寓意的象征,净化人们的心灵。歌词中的“仰望星空”令人想到康德《实践理想批判》中的启示:敬畏大自然。
4.对生命安全的思考演讲稿 篇四
亲爱的公司员工及家属:
今天,我的心情很沉痛,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远离违规》!
我怀着十分沉重和悲痛的心情,向大家通报:1月26日,衡阳电业局高压检修管理所带电班在110kv酃湖至衡山牵引变电站一回线路(衡北支线)停电登杆检查时,由于登杆作业人王彤、工作监护人莫运军没有核对线路名称及杆号,致使32岁的王彤误登另一回带电的110kv线路杆塔,当场触电身亡。
噩耗传来,公司上下倍感痛惜,王彤的家人更是悲痛欲绝!60多岁的老父亲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浑浊的眼睛噙滿泪水,他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竟会这样匆匆走完一生。“王彤啊王彤,你死得太不值得了!工作上的一次疏忽,你就把命都丢了啊!”老母亲一不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紧揪着人们的心。由于悲伤过度,一夜之间,老人家平添了许多白发。王彤那不到6岁的小外甥瞪着一双泪眼,一个劲地问大人:“我的小舅怎么会死呢?他那么年轻!他答应今年过年给我买好多爆竹,带我到阳台上去放呀!”说完,他跑到阳台上,面对小舅出事的方向,扪着胸口对妈妈说:“我好难受啊!”。
泣者伤心,听者动容。其情其景,无论作为领导或同事,无论人之父母或儿女,心,都被深深刺痛,都在无声地流血!
是的,体弱年迈的父母失去年轻的儿子,让他们在本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时候去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朝夕相伴的哥哥姐姐失去了亲爱的弟弟。使他们本来甜蜜温馨的人生烙下难以抚平的伤痕;春节即将来临,当千万个家庭围着火炉回忆往昔、憧憬未来的时候,王彤的父母只能守着凄凉以泪洗面,苦苦思念死去的儿子。幸福在这个家庭已不复存在,只有永远的无尽的哀伤。
是的,单位的同事失去了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伴,失去了曾经一起谈笑的朋友,曾经一起辛辛苦苦创下的近20年的安全生产记录化成了泡影……“7·4”重大基建人身伤亡事故给公司带来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xx年年公司“两会”刚刚结束,安全生产目标刚刚提出,“安全生产年”活动刚刚开始,安全生产却又遭受了如此重创!
对于王彤的死,人们感到非常痛惜和不可理解:一个极低级的错误却夺去了一个最昂贵的生命!假如安全意识再强一点;假如工作再仔细一点,登杆前认真核对一下线路名称和杆号;假如工作监护人认真履行职责;假如……本有很多措施可以防止这一悲剧的发生,不至于让一个朝气蓬勃的鲜活生命顷刻之间化为乌有啊!
应该说,安全生产我们时时抓、天天喊,千言万语,苦口婆心,管理不可谓不严,制度不可谓不全,措施不可谓不多,奖罚不可谓不重。为什么安全事故却仍然无法杜绝、悲剧仍在发生呢?为什么总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违章操作呢?道理很简单,总有人认为事故离自己很遥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总有人认为管理太严格,不愿意接受约束。殊不知,生命如鲜花般娇贵脆弱,事故如猛兽般残酷无情,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总是在不经意中突然造访,让幸福的生活戛然而止。一次侥幸的违章、一次大意的疏忽,对你的回报是血的代价,给你的答案是锥心之痛,留下的不是残缺的肢体,就是生死两茫茫的空自悔恨,给家庭、企业、社会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如果连家庭都不完整了,那企业和社会还有什么和谐可言呢?
安全是金,平安是福。安全的现代意义在于它伴随着人类的和谐、繁荣和进步。哪一个人不愿意平平安安?哪一个家庭不希望团团圆圆?哪一个企业不希冀兴旺发达?哪一个国家不渴望繁荣昌盛?安全生产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保证。
悲哀已无法弥补往日的创伤,痛苦已无法唤醒逝去的生命。但我们要在哀思中牢记,在反思中牢记,牢记这用生命换来的教训。我们的每一位领导,如果你们不想再看到王彤悲剧的重演,不想再听到死者家属的哭声,就一定会从严务实地抓安全,一定会认为怎样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不过分;我们的每一位员工,如果你们不想再失去同伴,不想再让家人悲伤,就一定会一丝不苟地遵章守纪,珍爱生命,远离违章!因为生命不仅属于你自己,也属于你的父母、你的妻儿、你的兄弟姐妹和所有关心你、爱护你的同事朋友们。为了每一个家庭永远充满欢乐,为了每一对父母安享晚年幸福,为了每一个孩子永远笑容灿烂,让我们共同牢牢记住“安全 安全演讲稿:生命至上,安全为天
朋友,我问你:人最宝贵的是什么?当然是生命。为生命保驾护航的是什么?是安全。安全对个人、家庭、企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焦急等待亲人下班时还能按时听到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意味着企业获得不竭的动力持续而快速地发展。所以,让我们争做本质安全人,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有句俗语说的好:“一根再细的头发也有它的影子;一个在小的事故,也有它的苗子”。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有的人安全意识淡薄,在工作中马虎、凑合、蛮不在乎,把安全制度、安全规程抛在脑后,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轻则设备受损,重则人身伤亡。
这不是骇人听闻,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信?那就听听这个真实的故事吧:大家曾亲切的称呼他---老钟,在一次处理冒顶事故时,因违章作业不幸身亡。事后,他妹妹对我哭诉了那催人泪下发人深思的经过。那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天的中午,久居外地难得归家的她回到家后,哄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依偎着双亲和嫂嫂围在一起包饺子,嫂嫂说:“一会你哥就下班了,这么些年了,咱也吃顿团圆饭!”。于是,饺子在家人的欢声笑语中包好了。
哥哥下班的时间已过,可还没有听见那熟悉的脚步声,煮饺子的水温了又沸,沸了再温……时钟依旧悄然地走着,一家老小,就这样由静静的等待,变得浮燥不安起来。
不知何时,天空中飘来了几朵阴云,让人隐约感觉到了什么。“咚,咚咚” “回来了……爸爸回来了”侄女欢快的叫喊着奔去开门,然而出现在她面前的不是爸爸而是表情凝重的爸爸单位上的领导。
“老钟他,他……他出事了!”(停3秒,音乐缓缓进入)
噩耗传来,这个家的“天”塌了……
当看到哥哥的尸体被抬到井口时,父亲、母亲、嫂嫂、侄儿、侄女哭成一团。母亲像疯了似的向哥哥的尸体扑去,摇着喊着:“我的儿,你要疼死为娘啊!” 嫂子哭得死去活来,“孩子他爹!我们这个家不能没有你啊” 年幼的侄儿侄女抱着嫂子的腿,边哭边喊:“妈妈,我要爸爸、我要爸爸呀!”
(音乐声音减小)安葬哥哥的那天,风刮得很紧、很紧,一路上不时卷起的黄土,送他上路。(音乐慢慢停下)
没多久,当她得知哥哥是因为自己违章作业而造成了此次事故时,她不禁对思念的哥哥生出了恨意:哥哥啊,你在违章时难道就没有想到你可爱、聪明的一双儿女?难道就没有想到你满头白发的双亲吗?
对此,我无言,耳边呜咽的哭声、沙哑的喊声,仍是那样的悲意凄凉,撕心裂胆。
朋友,当你听到这如泣如诉的故事时,你又有何感想呢?违章,又是违章,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竟有多少人为此丢掉了生命,又有多少个家庭因为他变得支离破碎。我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样的悲剧屡屡上演?难道说这些以生命作代价换来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难道说家人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还不能够唤醒您那颗沉睡的安全的种子吗?
春天走了会再来;花儿谢了会再开。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为我们爱的人,更为爱我们的人。
5.生命的警钟的安全演讲稿 篇五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是世界上最绚丽多姿的,并最具活力的。可是突如其来的事故或灾难,不会因生命的绚丽和活力便于我们松懈的神经擦肩而过。也就职是说,生命在没有安全做保障的时候,就会暴露出他脆弱的一面。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时刻敲响生命的警钟――安全。
安全是船,它承载着人生航行的旅程;安全是风,它吹拂着人生前进的风帆;安全是笔,它描绘着生命旅途的灿烂;安全是诗,它吟咏着人生的绿洲。
安全,是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主旋律,是人们发自内心深处最基本的渴望。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安全;企业发展强大也离不开安全;家庭美满生活快乐更离不开安全。因此,忽视安全,“三违”行为的发生,是酿成事故,造成社会扰乱、家庭悲剧的`根本原因。
事故,将一个又一个曾经和我们一样跃动着的生命无情吞噬,留给亲人的将是无法弥合的伤痛。对于关注安全的人来说,20××年陕西陈家山“11.28”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应该有所记忆吧!166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如烟般消散,生命的光芒被瓦解在空气中。同样,20××年山西洪洞“12.5”矿难,又付出了105条生命的惨痛代价。你听,那撕心裂肺的哭喊,稚嫩童音的呼唤;你看,那惨不忍睹的残体,痛不欲生的场景。为什么类似这样的事故还会接二连三的发生呢?难道这些生命代价留给我们的除了悲痛和震惊,就没有别的吗?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无数事故表明,由于人们对“小违章、小违纪、小隐患”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才留下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
虽然,事故发生有其偶然性,但一定也有它的必然性。透过这些事故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安全生产”这四个字字重千斤,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无非是闲着没事嘴上说说,汇报领导纸上写写,做做形式随便逛逛。对于政府监管部门来说:他们的监管责任体现在何处?日常的监督和检查落实在哪里?还有,对于那些处于弱势群体的工友们来说:由于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淡薄,为了养家糊口,默许了领导或老板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漠视。这三种不安全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生产环境日趋恶化同时,不断侵蚀着生命的健康,最终酿成重大事故的发生。
健康的体魄是生命的保障,没有了健康,生命就变得残缺,就不可能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也不能完全绽放生命的美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从事故中深刻吸取教训,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不应因金钱而忽视安全,听从他人的违章指挥,造成违章操作,从而使自身遭受伤害的同时也伤害了他人。
安全是把双刃剑,你遵守它的规则,它就会保护你,违背它的规则,你就会付出血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因此,在我们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上下同心,齐心协力。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不动摇、不放松。坚决杜绝每一件“小违章、小违纪、小隐患”,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引导他人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切实把安全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一丝不苟、不打折扣,把每一个环节上的人员分工、以及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周密部署,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做到各负其责,人人监督,把安全责任渗透到每个角落,严密编织起一道安全防护网,最终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安全,是我国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既然要重视安全问题,就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唱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主题,真正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才能让我们远离事故。
6.安全是生命的花园演讲稿 篇六
记得在我蹒跚学步时,母亲就说:孩子绕过前面的石头。这是她对我的关心,因为母亲怕我们跌倒摔伤了自己。在我上学过马路时:父亲就会说当心路上的车子。这是他对我的叮嘱,因为父亲怕我们出现意外。随着自己慢慢的长大、成熟,父母亲已不会常常陪在我们的身边,要想他们不为我们担心,我们只有照顾好自己,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学生到企业员工,我们要学的安全知识可以说是不计其数,记得我刚进入单位时我看到一条有关安全的警示标语,那就是:“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参加了一些与安全相关的活动,如每年单位举行的消防演练活动,节假日举行的安全知识竞赛等,我们都积极的参与和表现自己。通过参与这样的安全演练及培训活动以后我懂的了: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生命的花园。懂的了:“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的安全我有责、企业的安全我尽责。”懂的了领导耐心细致的安排是为了把安全责任制真正的贯彻落实。以此来达到:“人身事故为零、设备操作事故为零、火灾爆炸事故为零。”这样的目的。所以不要抱怨工作中有人管你是跟你过不去,因为它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也不要抱怨准确的操作规程让你心烦,因为它会使你远离事故的危险。
然而在我们试验室研发也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我们去注意安全的,如带有刺激性的液体、机械伤害、电器线路维护等。所以去试验室时,我们要戴好防毒面具;试验开始时,一定要再三确认;现场作业时,要做到“四不伤害”。切记不要有侥幸的心态,要一步一个脚印,因为侥幸是危险的前奏,追悔是安全的惩罚。生命我所欲也,安全亦我所欲也,要想兼得,我们只有时刻的具备安全意识,查出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7.对生命安全的思考演讲稿 篇七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的生命教育, 即指对学校师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关怀和生命与价值的教育, 引导全体师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使其尽早学习掌握生存技能, 认识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学会热爱敬畏生命, 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 挖掘他们自身的生命价值, 最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如下。
1. 生命教育揭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在西方“工具理性主义”的映照下, 人完全成为了服务于硬性指标的“社会人” (这也是学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 , 成为了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GDP的有效增长要求而培养的政治人、经济人, 或者也可以称为“工具人”, 其评判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为“他”, 其生存的根本理由仿佛也仅仅是“可被利用”, 完全没有彰显个体的生命色彩。只重视了人的工具价值, 而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命价值、人文价值等等。
新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们要摒弃那种“工具人”的教育而取代为生命教育, 还生命以绿色, 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有道德、有情感、有差异、有个体诉求的人, 关怀学生的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生命与价值, 给予生命独特的关怀。
2. 生命教育反映了教育的真谛
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除了具备教学技能, 还应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熟悉人类的文明历程, 理解、关注学生的教育, 不仅要进行文化知识教育, 还要进行精神教育 (如感恩、信仰、自由、自主、竞争、合作, 等等) , 因为这些都是组成生命的重要部分。因此, 对在校学生实行生命教育, 应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内容。
学校生命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灵觉悟的引导过程以及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觉悟过程。首先是引领学生从混沌未开的状态里逐渐看到人生的方向、可能性和人生目标, 然后才是引领大家知道自己生活的价值在哪里, 让大家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充实自己, 使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断成为心灵之需和幸福的源泉。
3. 生命教育有利于抑制校园悲剧的发生
2012年2月河南省疾控中心最新调查统计:超过两成中学生有过自杀念头。其实早在2009年9月, 杭州市疾控中心调查数据就曾显示:中学生中有约20%的人曾经有过自杀意念;在有自杀意念的这些人中, 有10.5%的学生 (占所有人群2.6%) 有过自杀未遂史。近年来, 大学生自我封锁、网络成瘾、无视生命、自杀、伤害他人生命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并呈上升趋势。无论是伤害他人生命还是伤害自己的生命, 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不珍惜, 都是缺乏生命意识的表现。这种缺乏, 迫切需要生命教育来改善。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通过向学生传授生命发展历史和生命意义, 可以让学生学会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同时认识到人的一生中可能遭遇各种意外, 生命的终结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大家应冷静、客观地认识死亡, 进而激发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应对困难与挫折, 积极、健康地活着, 学会对自己、家人、学校和社会负责。这种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性的平衡发展, 进而抑制悲剧的发生。
4.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 社会对学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 还要拥有健全的人格、理想的道德修养、独立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生命教育正是让学生在学习生命基本知识技能时感受到生命的内涵和意义, 以生命的视角审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进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不随意剥夺他人或者动植物的生命, 不虚度光阴, 而是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 提高生命的质量。
此外, 生命承载主体, 如果没有了生命, 人的主体就无从谈起, 也就是说, 没有生命, 就没有主体教育, 更不用提及素质教育。由此可见, 生命教育与当前教育界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切入点
生命教育的推广是一个长期而又困难的过程, 必须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有步骤有计划地渗透生命教育。不分良莠、不分数量、不论形式的大肆灌输, 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笔者认为, 以下几个切入点可供大家参考。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且只有一次, 它既是短暂的, 又是永恒的。在现实生活中, 相当数量的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 对生命缺乏应有的科学认识, 更没有给予生命足够的尊重、理解、珍惜或者热爱, 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和打击就选择以终结生命的方式来逃避问题、躲避现实, 却不知道那导致自杀的挫折根本没有严重到可以使一个活生生的人无法面对这个世界。
生命教育就是要告诉学生生命是超越死亡的存在, 如果连死亡都不畏惧了, 活着面对的东西还有什么更可怕的吗?而且从传统的“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来讲, 作为个体的我们没有权利那么自私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2. 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人的生命, 本质上就是时间, 生命就是在时间的流失中不断地存在和消亡。其有限性就是因为时间的不可逆转和不可重复, 当我们和任何一个个体的生命相遇时, 我们首先必须懂得尊重生命, 也只有学会尊重生命, 才能真正尊重自己的存在。我们不仅应该尊重自己的生命, 还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然界的其他生命。
对人而言, 尊重其生命就是尊重其自主性和个性差异, 在学校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中, 教师必须懂得尊重、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还应对教育教学中直接或间接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评, 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生命本身所存在的内在活力, 把生命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3. 提醒学生注重享受生命
根据不完全统计, 大多数人一生的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整个童年和青年时代都在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文化知识, 如果我们总是以严厉、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 以不友好或者憎恶的态度对待他人的生命, 忽视善待生命、享受生命的乐趣, 那么, 我们活着就会了无生趣。听音乐、旅游、读书、养花、散步、参加活动, 我们在做这些平凡的小事时, 只要我们心中自在, 就是在享受生命。
有这么一句话:“生命本身就是美好的、宝贵的;活着, 好好的活着并感受之, 这本身就是我们的存在, 就是人的最高幸福。”每个人生活在世上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自己幸福, 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想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 享受成长的快乐, 并学会尊重他人甚至其他形态的生命。也只有这样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才会懂得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后不轻易地放弃生命, 微笑着面对人生。
4. 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生命
学校生命教育认可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天性, 认可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一种差异都是每一个个体身上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必须对人的各不相同的特性表示由衷的尊重, 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最佳的突破口, 鼓励他们将这种差异正确地释放出来。
生命教育也是一种个性教育, 我们不能操之过急, 不能妄想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是要循序渐进, 做到对每个生命的包容、耐心、理解和成全。这也是教育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立场。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 使学、思、疑、问、悟相结合, 这样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 帮助学生认清责任生命
生命是一种责任, 责任是指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关系, 它要求个体在实现自身权益的过程中, 不忘他人和社会整体利益, 自觉履行各种法定义务和岗位职责, 正确处理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承担生命责任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应该做到的, 因为生命一旦诞生, 就意味着他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现实世界中, 学生主要承担三种责任:第一, 要对自己的生存、发展和完善负责。第二, 要对生养、关爱自己的家庭负责。第三, 要对容纳、培养、教育自己的社会负责。一个有强烈的责任感的人, 才能深知生命的存在对亲人、朋友、爱人的可贵, 才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更不会轻易践踏别人的生命。
6. 注重教师的生命素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师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实施者, 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满腹诗书的教师, 会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高雅;一个关注公益、热心环保的教师, 会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责任;一个谦和有礼、温和待人的教师, 会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亲和;反之, 一个动辄打骂、脾气暴躁的教师, 只会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浮躁。
因此, 我们要强化教师的自我生命感受能力, 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 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此外, 教师要有开阔的心胸和长远的目光, 在教育活动中摒弃传统的模式化培养,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坚持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每一个学生, 为他们提供心灵的指引, 使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得到慰藉、心灵得到润泽, 最终主动认可并接受生命教育。
三、实施生命教育的具体方法
生命教育强调的方法是要随顺人性, 并且要针对生命个体。从这个角度来说, 学校生命教育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开放、因人而异的, 应来源于教师对教育持久而专注的思考和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不断深入反思。基于以上认识, 笔者认为实施生命教育可有以下具体方法。
1. 应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利用课堂教育的连贯性, 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优点, 加上适当的考试和学分, 既能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落实, 又能引起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2. 在相关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与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等人文学科课程之间有一定的内容交叉, 因此, 可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入其中, 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渗入到学生的学习中。
3. 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
“感恩教育”专题讲座、“体验生命”专题讲座;“生命教育”征文比赛;“感悟生命”水果拼盘大赛、插花大赛;环保公益活动;“无偿献血周”系列活动、“防艾”系列活动等专题活动的开展都是既能吸引学生关注生命, 又能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的有效方式。
4. 开展生死体验的实践活动
生命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 通过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爬山露营、地震发生演习、拓展训练等实践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生存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 参观丧葬礼仪, 可以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看守所, 可增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 维护生命的尊严。
5. 生命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完成
家长要为子女营造一种祥和的家庭氛围, 让学生体验亲人的关怀、亲情的温暖和家庭的保护。社会需要营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社会氛围, 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要形成正确的生命舆论导向, 过多的诈骗、谋杀、虐待的犯罪报道会日渐侵蚀学生的身心。
总之, 学校教育与学生个体生命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实现对生命的关注、尊重、包容和完善, 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终实现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贵平.守望生命——不可缺席的生命教育.中国教育学刊, 2005 (9) .
[2]刘济良.生命教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3]王北生.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教育研究, 2004 (5) .
[4]罗楚春.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中国教育学刊, 2004 (12) .
[5]莫振达.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3) .
8.对生命安全的思考演讲稿 篇八
回顾古今中外有关生命体验方面的哲学、教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早在20世纪初德国的哲学家海德格尔便提出了“体验,即生命体验”的命题。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同样倡导体验式教学法。到了21世纪初,法国当代杰出的哲学家埃德加·莫兰研究认为“语言在它最完美的形式亦即文学和诗歌的形式下,把我们直接引向人类地位最独特的特点”,亦即人的生命发展。当代的西方体验美学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作家与读者双方在历史的时空中发生的生命对话,提倡让学生在阅读实践和生命体验中成就精神,发展个性,掌握语言。在国内,我们亦不乏对生命体验式阅读的研究。在宋代,教育家朱熹在“读书六法”中倡导“切己体察”之法,要求学生“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身上推究”(《朱子语类》)。在当代,仍有许多教育家重视生命体验。比如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家方智范教授就呼吁“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并倡导阅读中的“深度体验”,即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精神对话,其终极目的就是生成“新主体”,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提出了“言语生命”,呼吁语文教师“不能忘了教育主体是‘人’,要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本;不能忘了语言是思维,是文化,是存在的家。语文是人文科学,重在文化教育、人文教育、言语人格教育”,而他所谓的“‘以人为本’的‘本’,就是‘言语生命’”。清华附小的窦桂梅老师近些年一直在践行着旨在“生命体验”的“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超越教师”的阅读教学。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王崧舟更是研究得出“阅读的生命对话,走向语言的视界融合”的结论。
看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生命体验不仅是必需的,也是可能的。然而实际的生命题材课文阅读教学中为什么很难拨动学生情感和生命体验之弦呢?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这源于教师教学的两大误导。一是阅读教学的“唯工具性”误导。阅读教学的“唯工具性”,重知识应用轻生命成长,重知识训练轻感悟体验,重技能技巧轻人文素养,重语言操练轻言语生命,硬是把一篇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名篇佳作肢解为一个个冷冰冰的词语或句子或片段,这样的学习,让孩子的心灵丧失温存和柔软,进而使人异化为非人。著名的语文教学专家王元化说:“(针对)现在分析课文的这种‘肢解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如果把一只胳膊从躯体上砍下来,那就不是胳膊了’。一篇文章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你这样把它肢解了就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而不是这篇文章本身。这是解剖尸体,不是讲作品,连技术化都谈不到。”二是阅读教学“线性的机械训练过程”的误导。由课改之初语文教学的过于花哨和浮躁,到近些年在“有效教学”的旗帜下矫枉过正,致使许多阅读教学的课堂为了尽快达成所谓的教学目标而减省了想象、熏陶的过程,简化了体验、审美的过程,略去了创造、生成的过程,把共鸣、运用、内化相统一的立体学习理解过程统统简化为所谓“扎实”的“线性的机械训练过程”。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把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为若干练习题,扣这个字眼,扣那个层次,文章的灵魂就不见了。学生的脑里如马蹄杂踏,堆砌了许多字词句的零部件。有些字词,不要说小孩,就是连大人或作家也难说得清……把原先浑然天成、有血有肉的文章,变成鸡零狗碎、毫无生气的东西,怎么让学生学到真本领呢?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如今,也还有一些旨在“还原作品”的阅读教学改革,比如“情智阅读”“感悟阅读”“诗意阅读”等,都试图突出课文中的“儿童文学性”,但是由于忽视了小学生“文学是生命的花朵”“生命是情感的灵魂”的阅读认知特点,最终并没有实现“课文,生命体验的道场”这样的教学目标。相反还导致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双重倦怠,与引领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背道而驰。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丽明确指出:“在我看来,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交给孩子某种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沉淀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生命题材的课文过多地被肢解、被误解,必须对其进行正本清源,以揭示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语文教育不应只指向人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应指向人的生命本体的人性、人心、人格的教育,顺应人的言语本性,张扬人的言语天性”(潘新和《表现与存在》)。因为“语文是具有深度的丰富的人性的表现。如果脱离开课文的人性特征来界定语文的内涵,语文将失去最迷人的魅力、最生动的表现力和最基本的生命力”(潘庆玉《语文教学哲学》)。这个“魅力”和“生命力”,就是引领每一个生命个体正视课文中的生命意蕴,在课文中体验生命的壮美、灿烂、珍贵和伟大。在阅读领域深化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摒弃阅读教学在现实体制面前被逼就范的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倾向,高扬人本主义旗帜,确立对文本生命意蕴的敬畏,珍视小学生阅读的内在精神动力,在课堂上尽可能满足其生命情感的表现与发展,超越粗浅感知、理性理解等低层次的阅读状态,追求情感共鸣、生命对话等高层次的阅读境界,从而培养精神充实的人和具有灵魂之根的人,而不是培养空心人、单向度的人。
我们要构建课文生命体验教学的操作体系,力求使历来的“外部化”(工具训练、被动应试、自然科学化等倾向)阅读教学向“内部化”(生命存在、幸福成长、自主发展等倾向)阅读教学转向。比如,把小学中高年段涉及生命题材的83篇课文进行归类(如壮烈牺牲型、怀念亡故型、生离死别型、拯救危亡型、生命感悟型),正确处理课文的作者意图、编者意图、生命发展意图之间的关系,把握生命中的情感与认知,还原课文中精神成长的生命体验;找准课文中最能引起学生共鸣、情感体验、对话生命的关键文句,使生命体验与语言训练完美结合;根据课文类型,调动学生相应的阅读的生命认知经验,激情引趣,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课文的生命体验场;引导学生把对生命的认知、情感,带入课文关键的文句,感悟语言中的形象、意境、情感与生命的相互融合,与作者、文本角色进行生命对话,实现“披文以入情”的生命体验,进行有意义的言语训练;等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以上具体的操作,笔者仍在摸索中。希望能借此文抛砖引玉,与有志于此项实践研究的同行相互切磋、携手共进。
(责编 白聪敏)
【对生命安全的思考演讲稿】推荐阅读:
安全演讲稿:安全,守护生命的港湾09-01
安全是生命的花园演讲稿07-03
【生命至上安全发展】安全演讲稿10-13
关注安全守护生命演讲10-15
安全与生命(石化公司演讲稿)07-03
关注安全珍爱生命演讲稿小学生11-02
爱心平安演讲稿-关爱生命,关注安全11-10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07-20
生命安全的作文汇总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