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研讨课(精选11篇)
1.有效课堂教学研讨课 篇一
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研讨会
活 动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1.深入研究提升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科价值实现;
2.搭建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交流展示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二、组织机构
主办: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上海市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上海市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后备名师培养基地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三、会议主题
研究中学政治学科课程价值,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搭建中学政治学科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0年三月九日(周二)至十日(周三)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达尔文路91号)
五、邀请对象
1.上海市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学科知名专家、学者
上海市双名工程名师基地中学政治学科一组导师,特级教师 吴永玲、方培君老师 原黄浦区教育学院院长 中学政治学科特级教师 王曙光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夏国乘教授
《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主编华东师范大学陈爱平教授
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史 俊老师
上海市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吴 铎教授
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李春生 教授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党总支副书记、中学政治学科教研员,特级教师 叶伟良老师
2.部分省市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员与骨干教师
北京市二中 季亚利 老师北京市东城区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
3.上海市各区县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
4.上海市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上海市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后备名师培养基地学员 会议总人数:约100人
六、会议安排
2010年3月9日:教学研讨(13:15——16:30)
高中教学:课题《投资理财与规避风险》(高一年级)
13:15——13:55延安中学左春华
14:25——15:05东北育才中学王晓萍
初中教学:课题《生活富裕 不忘简朴》(预备年级)
13:15——13:55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东校唐月丽
14:25——15:05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丁燕芬
专家集中评课(15:15——16:45)
高中组 主持人 周增为评课专家 吴铎、王曙光、方培君、叶伟良、北京同行 初中组 主持人 张曦评课专家 李春生、吴永玲、陈爱平、周 寰
2010年3月10日:主题研讨(8:30-12:00)
主持人: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思想政治专业委员会史 俊 老师
1.主题论坛:(分上下半场)
上半场(8:20-10:00)
主题发言:《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中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发言人:上海市“双名工程”基地导师特级教师周增为
时间:20分钟。
自由发言:(每人15分钟)
发言人:嘉定一中教研组长
发言人:新区教研室副主任 张 曦
发言人:北京市东城区政治学科教研员
发言人:上海市“双名工程”基地导师特级教师 方培君
专家点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吴 铎 教授(20分钟)
茶歇(10:00-10:20)
下半场(10:20-12:00)
主题发言:《学科教师是学科价值实现的关键》
发言人:华东师范大学 李春生 教授
时间:20分钟。
自由发言:(每人15分钟)
发言人:市思想政治(品德)课德育实训基地学员江 源
发言人: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高中政治学科教研员李一新
发言人:北京二中 季亚林老师
发言人:上海市“双名工程”基地导师特级教师 吴永玲
专家点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学政治学科教研员,特级教师 叶伟良(20分钟)
2.有效课堂教学研讨课 篇二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语文教学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百花争艳的景象。而与此同时, 一些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教师们的面前:面对着纷至沓来的教学流派,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坚守怎样的基本行为标准?怎样既守住语文教学的“底线”, 又能针对差异, 因材施教, 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法如何有效地运用?各类课文的教学怎样既体现语文教学的共性, 又体现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学层面最基础、最具体的问题如何与新课程理念进行对接……上述问题, 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
一、调查分析
我们以县 (市、区) 为单位, 了解、征集到了教师在课改中遇到的疑难问题34个。其中, 关于“有效教学”的疑难问题13个, 占所有疑难问题的38%。这些疑难问题如下表所列:
从表中可以看出, 怎样实施“有效教学”引起了三分之一以上教师的关注, 这反映了教师们既认识到了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又希望就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得到帮助;其二, 关于有效教学的疑难问题涉及的范围广, 有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的;也有关注了不同学段、不同学习项目的, 这说明对于有效教学, 在不同的教学视野中, 教师们都有自己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疑难问题;其三, 教师们对有效教学的追求, 是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相连的。在不同的年段,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们都有特征比较明显的问题。
对于这些产生于教学实践的问题, 我们解决的方法是确定重点, 立足课堂, 分步解决, 即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实例研究来分析、解决问题。因为基于课堂的研究对教师来说是最直观、受益面最大的, 这也是我们把“课例研究”当做解决问题重要途径之一的原因。
二、课例研究
通过对课例进行研究, 我们希望解决以下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实施有效教学需要关注哪些教学策略?
基于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性, 我们首先选择研究的是阅读教学课例。所选的文体有故事、说明文、诗歌、童话, 在课型上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各种文体的课文又分别选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如下表) :
这些有效教学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让学生兴趣盎然, 主动地进行学习。读故事、赏诗句、说童话、品茶艺不仅让语文学习充满了乐趣, 更重要的是把特定的语文学习任务蕴含其中, 如理解、积累、欣赏、讲述、说明等。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让词语“开花”、让朗读“传情”、让段落“立根”、让思维“长翅”、让活动“添翼”等活动, 《说茶》一课中的“嵌入式练习”设计, 《七律·长征》一课中的诵读欣赏环节,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化解了学习的难度, 给了学生个体的活动空间, 延伸了学习内容和情境,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进行学习, 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其二是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与学生交流、对话中进行的。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 教师与学生关于用上“细长的葫芦藤”“碧绿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来“说一说”小葫芦的生长过程, 指向了“积累”“运用”语言的目标导向;而《说茶》一课中关于“介绍茶叶的品种”“说明品茶的方法”的互动, 体现了对说明方法和顺序的强调, 区分了记叙文教学与说明文教学的不同要求;《小木偶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 “阅读与想象结合、概括与表达结合”策略与与之相呼应的“简洁地说”“具体生动地说”的教学设计, 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流内容和方式。这些交流, 体现了教师的目标意识, 反映了教师对动态教学过程的关注,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教师能关注每一个学生, 使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
3.小学英语研讨课例教学反思 篇三
最近,我在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执教了一堂四年级英语研讨课。该班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喜欢合作性学习,但部分学生不太愿意开口交流,说的能力较弱。本节课是小学英语广州版“Success with English”第7册Module 3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是复习以往学过的休闲活动的词汇和短语。学生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总结出邀请用语。教学以party为主线,通过对国外一些流行party文化的渗透学习,运用小组协作,联系生活,综合运用动词短语与邀请用语。
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这是一节的巩固型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可能会对已学知识缺乏新鲜感,所以在设计主题任务时,我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设计任务。教学以party为主线,通过对外国一些流行party文化的渗透学习,以流行音乐的活力将学生引入到“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things”中去,引导学生总结语言知识,然后通过趣味图片、音频、邀请卡、故事、海报、宣传活动等途径进一步激发并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听、说、读、写等多途径、全方位地巩固操练语言知识。外国的趣味文化,激起了学生的童趣,引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对引发并推动后续学习活动提供了动力。
学习任务的真实性
在本节课中,我不断地创设情景,把新语言知识有机地融汇在精心创设的语境中,让学生在真实语言情景中感受并理解新语言知识,使新知识依附于旧知识。例如填写邀请卡、设计海报、拉票宣传等活动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做起来会觉得熟悉而得心應手,确保了语言输入的真实性。
任务学习的层次性
本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喜欢合作性学习,但少部分学生不太愿意开口交流,说的能力较弱。所以我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能力和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使学习任务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任务:小结已学的各种活动短语、总结邀请用语;填写邀请卡;进行故事学习;设计海报;进行现场邀请活动。进行任务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任务的层次性:一是复习以往学过的休闲活动的词汇和短语,完成图片机械操练,总结邀请用语;二是通过第一步的操练,让学生做听力练习,填写邀请卡;三是从第一、二步的听、说、写的练习到阅读学习,小组合作回答问题;四是从听、说、读的练习到写、做的运用,小组合作设计俱乐部的海报,并写出邀请函;五是现场邀请活动,这一步是前面所有环节的综合,也是语言输出的最直接的途径。
任务学习的延续性
我认为,任务学习不应只是走马观花,而应具有延续性。例如,听力时的填写邀请卡,故事阅读的学习制作海报,这两者都为后来的设计俱乐部海报做延续性铺垫;学生现场宣传拉票,为下周的派对做准备。这些都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提供了指引,也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地持续发展。就在我写反思文章的这几天,学生还在不断地给校内老师派发他们制作的邀请卡,为派对活动做准备;在做好常规学习的同时,他们还在热情高涨地进行着派对活动的准备。这些设计和后续活动,对学生兴趣的维持、学习任务的拓展、言语的实践运用都具有很好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4.研讨课教学反思 篇四
本次课例研讨课结束后,我作为研讨课授课教师,和各位听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且收益匪浅。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初中学生非常不同,学生不再像初中生一样能够毫无顾忌的回答问题,那么就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
在本次课上,我将班级40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这样有助于同学间的竞争学习,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与学生更加亲密的接触而不是将自己和学生隔离开来,我特地准备了激光翻页笔,运用高科技的辅助作用,让我能够从讲台上的电脑前解放,能够走到同学们中间和同学们互动。另外,经过这么多年的英语学习,我发现单纯的单词记忆很难在同学们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将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力图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的进行新词汇的记忆。本节课的最后,我引用了维克多·雨果的一句名言:“ Nature is not only a kind mother, but also a ruthless butcher”,目的既引起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又紧扣主题,还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名言警句,让学生们记住这句话,以备不时之需。虽然我在课程的准备上下了一番功夫,但是还是因为经验不足,使很多缺点暴露了出来:
首先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课前准备不充足。在即将开始上课的时候,才发现班级的电脑中没有安装视频播放器,可是当时的情况已经不允许临时进行安装了,致使整个课程设计发生了临时的改变。课前准备不足还表现在上课材料的准备不充足,如果我能够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就多准备一些材料,那么即使出现了上述无法播放视频的情况,仍然不会手忙脚乱的寻找习题填补空缺的时间。其次,无论在何种教学环境下,板书都是十分重要的,而我因为之前的慌乱却漏掉了这一环节,甚至连题目都没有写,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虽然最后用一些内容最板书做了处理,但是还是暴露了经验不足的缺点。
再次,现在的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一直在强调课程小结的重要性,本次课例研讨课,我虽然在课程的最后设计了一句点题的话,但是并没有对本次所讲内容进行小结,也没有和同学交流所学到的内容,对于重点词、词组、句型的强调也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在和各位听课老师的交流中,有前辈反映,在大家齐读课文的时候,有学生并没有开口,也就是说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并没有关注到每个同学的动向,这样并不能保证学生们的全员上课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是十分重要的。
5.作文研讨课教学设计 篇五
-------变------了 备课人:张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形式了解,感受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并能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2、学会列提纲。
重点:抓住一个地方的变化,将变化写具体。
课前准备:记者调查、个人调查。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同学们,图上四位可亲的老师大家还记得吗?(生:是我们三年级的班主任)。那么这张呢?(生答:现在的班主任),这说明班主任发生了什么呀?(生答:变化)。同学们,伴随我们成长的不仅仅是学校的老师,还有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它们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哪些地方使你印象最深呢?
2、交流,适当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花园四笔下生辉部分。板书课题(--变--了)
齐读教学目标。
(一)发现之美:确定材料根据我们生活的地方选择:(短片)生活中变化很多,也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带着我们认真观察的眼睛和善于发现的心灵去我们最爱的校园里看一看吧。
1、学校
出示新旧照片,形成对比,让学生观察发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同学们还可以补充校园长廊文化的变化,楼文化的变化,生态园的变化,路文化的变化。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记录主题环境前后的变化,要有重点。
(二)欣赏之美:校园变美了
(三)交流之美:确定材料
1、小组交流、讨论、结合之前的实地调查,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感受。
2、选派小组长做分享展示。
交流让智慧的碰撞,分享让智慧加倍,展示让智慧闪光!同学们,我们大胆展示自己的智慧的成果吧!
(三)展示之美:
我发现()以前是(),现在()。我的感受是()。我的感受是()。精彩句子:运用一些成语和比喻句、拟人句。
(四)美的积累——写法指导:
写好开头:语言要优美、开门见山。例如:这几年,我们家乡环境变化可大了。
写好中间:紧扣“变化”,先写几句以前环境怎么样,再重点写现在的环境怎么样。
结尾要出彩: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写一写这种变化带给自己的感受,呼应开头。
(五)美美与共!
变美的校园,你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写下来呢?赶快拿起你的笔描述一下吧!比赛一下,谁是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能说会道的小作家!让我们记录美,写出美文,美美与共!
(六)、开始作文
学生列好提纲,开始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要求:1.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
2写出这个地方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变------了
校园变美了
选取地点(变化大)
6.有效课堂教学研讨课 篇六
育才小学李渊
这节课通过游戏、熟悉球性来做准备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基本部分教学中,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练习,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作技术。在跨下传球游戏中,能够提高传接球技术而且还可以发展奔跑能力、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在练习中教师巡回指导和主动参与,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习效果更加明显,从而使课堂教学组织活而不乱,生动有序。教学比赛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互相鼓励、积极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结束部分中,通过配乐放松使学生从激烈的竞争中回归到平和的心态,愉快地结束这堂课。
这节课通过游戏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大了练习强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评价法提高学生对自己、对他人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感知获得进步的喜悦,调整与改进学习活动。虽然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基本部分有些同学活动不积极,在运球练习时,个别学生有散漫现象,不过后来跨下传球游戏中,解决了这些缺点。在以后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设置教学场地器材等,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有效课堂教学研讨课 篇七
1 概率统计专题研讨课的教学目标
开设概率统计专题研讨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找到自己学习的兴趣点,逐步引导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过程。在研究中学习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发表个人科学见解;逐步培养主动思考、敢于质疑的创新意识;提高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和表达能力,通过师生、生生互动,鼓励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概率统计专题研讨课的内容设计
2.1 研讨内容应具备的主要特征
纵观国内外各学科研讨课的研讨内容设计,研讨的问题主要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紧扣教学内容的重点;二是聚焦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三是切入具有挖掘性的关键点。设计的研讨内容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但又必须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才能解决,既要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又要体现出研讨课的目的意义,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思考,自觉参与到知识的认知探究过程中。
2.2 研讨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无论什么学科的研讨课程,设计选择研讨内容总的原则既要紧密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又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性与开放性;既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概率统计作为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概率论的基础知识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主要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考虑到贝叶斯公式在概率论的计算中颇为重要,同时在生产、生活、科研、医疗诊断等方面应用广泛,经过教研室集体备课,确定研讨内容围绕“贝叶斯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开。学生可以根据该内容自行选择一个相关主题进行研讨。
3 概率统计专题研讨课的组织实施
概率统计专题研讨课的教学实施对象是2013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20名,在2015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进行,课程总学时48学时,包括2学时自修,2学时研讨,其余为教师课堂理论教学。
学生在本课程开学时已进入大二下学期,前期已经学习了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等数学类公共基础课程,对大学学习方法及规律有一定的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较弱,尤其是对于大学中学时短、内容多且重难点多的数学类基础课程来说,学生的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
专题研讨课主要分为课前准备(包括布置研讨内容、选题分组、小组讨论、制作汇报课件)、课堂研讨、教师总结、撰写报告、考核评定5个环节。由于“在每门本科生必修课程中均开设一至两次专题研讨课”是我校教学改革的明文规定,虽然课程不同,但主要的实施过程相似,故研讨课的组织实施具体过程参见文献[5],此处不再赘述。
4 开设专题研讨课的效果
4.1 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更强
在布置研讨内容时,教师针对“贝叶斯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给出部分提示性关键词:医疗诊断、医学图像处理、测谎仪、三门问题、失事的“天蝎号”核潜艇的搜索等,这样便于学生从中选择一个主题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但绝不局限于教师所给范围,只要是与“贝叶斯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相关的内容即可。由于选题与生物、医学、生活、管理等联系紧密,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概率统计课程很有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高。此次学生所选研讨主题见表1。
4.2 学生的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强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虽然学生也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但没有把思维训练放在首要位置,更多的是靠“听”来学习,属于一种浅层次、被动的教学模式,而研讨课学习则更多地需要用“脑”学习,属于一种深层次、主动的学习模式[5]。在后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选定研讨主题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进行文献收集、阅读、判断、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论的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等多项能力。
4.3 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提升
传统教学中学生间的互动较少,而专题研讨课则增加了学生之间互动的环节。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研讨前组内充分交流合作,研讨课上,组与组之间互相提问讨论,目的就是为了营造学生之间互相启发、知识共享、相互合作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在研讨过程中体验学术研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实现共同进步。
5 关于专题研讨课的思考
对笔者来说,针对概率统计课程开设专题研讨课是一个新的尝试。在对研讨课的筹划和实践中,有如下4点感受。
5.1 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课堂上的权威,“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研讨课则以学生为中心,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动机取向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仅仅是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和推动者。通过有意识地让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真正把书读懂、读深、读透,激发灵感。
5.2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集“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培养能力”三位于一体,绝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而专题研讨课恰好体现了对智慧的启迪和对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来说,要提高研讨课的教学效果,必须预先考虑研讨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怎样选择恰当的研讨内容?怎样引导学生选题?怎样尽量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并讨论出水平?课堂气氛冷清怎么办?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还必须是“活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及时跟踪了解课程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才能引导学生做好研讨。在问题设计、研讨组织形式与具体开展、讨论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各个环节都要准备好各种预案,教师只有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对讨论中的各种问题,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因此,从备课到课程结束的整个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备课,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将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5.3 科学量化研讨成绩
概率统计课程专题研讨课的考核成绩由课件制作与汇报、课堂讨论、研讨报告三部分组成,其中课件制作与汇报占研讨课成绩的40%,包括文献查阅、多媒体课件制作、发言、协作等;课堂讨论占25%;研讨报告占35%,考查学生围绕所选主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报告书写质量等。但就实施情况来看,成绩评定的标准还不够细致,今后考虑对每个环节给出细致的量化分值或比例,同时结合组内学生自评、组与组之间互评,力争给出一个客观综合的成绩。
5.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概率统计专题研讨课的实施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研讨时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积极参与讨论,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只顾埋头准备自己的报告,对其他组的发言不感兴趣,或者关注度不高,别人汇报结束后,经常提不出实质性的问题,或者不发一言,影响讨论气氛,导致研讨效果不好。教师如何切实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进一步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研讨课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这也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研讨课教学中进一步思考探索。
总之,作为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实施手段,专题研讨课的开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讨课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主动提升教学能力、完善考核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徐清振,侯传志.传统概率统计教学的反思及其研究式教学初探[J].高教论坛,2007(3):38-39.
[2]徐相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1):58-60.
[3]赵莉,马骁.研讨课的准备与实施——以美国肯塔基大学研究性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1):94-96.
[4]唐轶.美国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8(1):44-46.
8.有效课堂教学研讨课 篇八
关键词:精英教育;小班教学;研讨课;班级规模
一、本科精英教育以小班教学为重要特征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在有关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中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高等教育精英阶段,15%至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9%,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在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战略发展仍有两个方向,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周期短、实用性和社区性强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大量的生产一线实用技术人才和高级熟练劳动者;另一方面要着力办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小型文理学院,目标是培养精英人才,满足国家创新体系和未来发展对科学研究、军事、商业、政治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处在“金字塔尖”的精英教育作为重要方向不能被忽视和弱化。
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为代表的西方名校,以持续培养出精英人才享誉世界。这些名校之所以能引领世界大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与其精英教育模式紧密相连。随着精英教育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精英教育的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和传统的精英教育单纯为国家培养官员、学术人才的功能相比,知识经济、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更多关注经济因素和社会的良性发展[1]。在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的今天,西方各国为了社会良性发展,还在不断充实和完善其精英教育体系。
所谓精英,并非仅是那些能够在既有社会和知识体系中有最佳表现的人才,其特征更在于对未来学科、领域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和引领,因而批判性的思维模式是精英人才的重要特征。在教育的内在逻辑中,精英教育对教育方式的要求不是知识灌输与继承,而是更加重视启发式、批判式教育。
在课程的形态上,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大班讲授课(lecture)教学对于学生发展需要的不同难以区分,有远大抱负的学生和仅仅要求取得文凭的学生同处一个教室,教师讲授主要以知识传承为主。由于座位拥挤、人数众多,客观的环境阻碍讨论充分展开,更难以开展深入讨论。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互动性差,课堂教学因而只能是灌输式。由于大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把握讲课进度和深度,因而从理论上讲大班讲授课教学并无助于培育精英。甚至可以说,在大班教学背景下涌现出来的精英是自我发展而非教育的结果。
小班研讨课(seminar)教学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看成本高昂,但其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因而成为世界名校培养未来精英的重要教育因素之一。小班研讨课教学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在研讨课上,由于学生人数少以及对知识性质认识的不同,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教学在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之中变得快乐而自信,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由于师生互动和教师的引导,小班研讨课能够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导引[2]。
以此为思考方向,我们会发现牛津剑桥所实行的导师制,本身就是一种一对一的极致的小班研讨课教学。
美国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和小型文理学院均以精英教育作为其办学目标。在其班级规模统计中,小班教学成为其精英教育的核心教育元素,其中前者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后者如威廉姆斯学院。在这些学校的招生宣传中,小班教学的比例成为一大亮点。以下是2010年美国部分私立大学的本科班级规模百分比数据。
表1 2010年美国私立大学班级规模百分比
以上数据来源于美国《2010大学手册(47th)》,选取的学校是2010美国大学本科综合排名前15的10所私立大学
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同样承担培养精英的任务,但与私立大学相比并非其主要任务。在班级规模统计中,尽管与私立大学相比小班教学比例特别是20人以下班级规模的数据存在差距,小班教学仍然是其一大亮点。
表2 2010年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班级规模百分比
以上数据来源于美国《2010大学手册(47th)》,选取的是2010美国大学本科综合排名前50中的10所研究型公立大学
二、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及本科班级规模现状
2008年,经过全校上下反复讨论,北京大学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上培养目标中的关键词之一是“引领”,这个概念对应于“跟随”。所谓跟随就是在引领者提出理念和模式之后的从业者,跟随者即使所做的工作十分精细和成功,其仍然是跟随者。从以“引领”作为关键词的要求看,北京大学的本科教育目标是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从过去5年看,以上定位基本获得了教师比较广泛的认同。
为了实现以上精英教育目标,大学必须拥有最优良的资源,包括学问高深、视野独特的教师资源,科学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富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先进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些都是精英教育必要的条件。条件与目标应该在班级规模方面有所呈现,小班教学应当成为北京大学本科教学的特征之一。为比较方便,我们以美国的统计标准对北京大学2010—2011学年(2010年9月—2011年7月)本科班级规模进行了初步统计。
表3 北京大学2010—2011年本科课程班级规模百分比
从表3中可以看出,北大20人以下的班级占所有本科课程的比例仅为3.8%,而100人以上的课程约占27.2%(更进一步统计,200人以上的班级占4%)。
在全校153个20人以下的小班中,我们对学科进行了了解,其中大部分是外国语学院课程,大约占67%,另外为公共英语课程。这表明,在北京大学其他院系中小班教学很少开展。
在大班课程中,通选课、双学位课程占了一定比例,有的课程上课人数甚至达到四五百人。
仅从班级规模数据看,北京大学的本科教学实际状况难以实现精英教育的目标。
三、推进小班教学的建议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高校认识到缩小班级规模、提高小班教学是精英教育的关键。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曾表示:“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需要我们从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启发式的讲授、批判式的讨论和非标准答案式的考试。打造一个精英教育的高校,需要小班的课堂。”[3]为此,四川大学已经制订了相关战略,并于2011年12月开始教师培训工作。复旦大学在其2011年《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报告》中透露,复旦正在推进小班化、研讨型教学,将来教学班规模在30人以下的课程会占到复旦大学全年开课总量的50%以上。大连理工大学有300多门课程已经实现“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4]。
在北京大学确定其本科教育目标之后,缩小班级规模,逐步将大班讲授课转变为小班研讨课应当是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目前,以下措施需要考虑。
1. 确立全校统一的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制度
缩小班级规模、推进小班教学,需要教师在数量上和精力上对教学更加投入,除去思想动员之外,建立合理的教师工作量制度刻不容缓。相关制度的缺失会使小班化改革中的教师动员存在困难。目前北京大学并没有全校统一的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规范,合理的逻辑是在确立小班教学的基本目标规模之后,提出与建立全校较为统一的教学工作量制度。例如,如果北京大学计划使20人以下的小班能达到与北美研究型公立大学可比的40%,学校应当提出教师基本的教学工作量要求,例如是否可以要求教师的周学时达到6~8学时。
在增加小班数量进而提高比例的同时,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目前班级规模超过100人的课程情况,采取措施增加教师开出平行班级的数量以限制超大课程,同时增加大课程讲授配合小班研讨课,目标是大幅度减少大于100人以上的班级数量。
与此目标相配合,学校应当继续深入研究各院系的人事编制、经费划拨公式,其中人员编制与经费划拨与开设的课程门次、班级规模以及选修的学生数量挂钩,而不仅仅只看本院系、本专业的学生数。只有这样,才能激励院系多开新课程,开出小班研讨课,实现精英教育的目标。
2. 培训以提高教师上研讨课的教学能力
小班研讨课在知识论层面与讲授课存在根本不同。讲授课倾向于将知识作为确定的知识,研讨课必须将知识作为不确定的、可以怀疑的知识,并且持续引导学生怀疑这些知识。
小班研讨课教师与讲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从认识论角度看存在不同。大班讲授课教师扮演更多的是管理者、领导者的角色,没太多时间与精力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成为讲授课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小班研讨课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是关键,频繁的师生沟通讨论是重要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更能增进师生彼此了解,有利于改善教学的人际关系,开发课堂交往潜能,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小班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这就增加了教师讲课的深度、跨度和灵活度。在这一价值追求下,教师的功能、角色与地位都需要得到新的诠释与定位,新的功能与角色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新的素质结构与特征[5]。
小班研讨课能否取得实效有赖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大班讲授课教学向小班教学转变对教师的基本教学要求、知识观、认识论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简单缩小班级的教师并不会自然改变他们的行为和观念,必须通过有效的专门训练和其他的支持才能完成转变。
和国外高校比较,我们的差距不仅仅在于班级规模的数量和比例上,更在于教育观念。教师由习惯于讲授课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的研讨课教学,需要花大量时间投入,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改进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估与考核制度、教师学术评价与职称晋升制度等等细节,这仍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目前北京大学和全国多所高校举办的“教学基本功大赛”,其基本逻辑就是讲授课,停止这类大赛是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3. 培训助教,完善助教制度
研讨课教学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比较简单,就是一学期都是一个教师面对一个小班的学生;第二种就是大班讲授课教学同时辅以小班研讨课。由于教师数量有限,后一种方式需要动用更多的助教。助教主体是在读研究生,包括博士后、博士和硕士,适当情况下也可以包括优秀的本科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饶毅教授开设的课程“科学是什么”,分成四个小班每周安排一次讨论;经济学院秦春华开设的课程“信托与租赁”在正常教学之外组织若干次小组讨论,任课教师和助教积极参与其中。
因此,助教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助教具有先天优势,他们和学生年龄接近、经历类似,能很好地和学生取得沟通。助教需要具有相关课程素养,才能真正在学科的讨论班中准备好资料,营造好讨论氛围,组织好学生的自由探讨。助教在理解学生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学习交流方面有潜力可挖。由于今天的助教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教师,其在研讨课上的实践对于未来的教师生涯也是一种实习。
9.研讨课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篇九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1)概括介绍教学内容;(2)分析教学内容特点;
(3)分析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章节(课)的联系。2.教学对象分析
(1)分析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
(2)分析学生已具备的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生活经验等;
(3)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3.教学环境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或者是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
1.一般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表述。学科课程标准有不同要求的,可以按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进行表述。例如,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目标有四项: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有五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2.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按三维目标(或按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设定,不能丢项。(2)准确:每项教学目标的内涵要准确,恰如其分,体现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
(3)具体:教学目标指向明确、表述清晰,体现对教学活动的规定和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内容,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不是只能在“知识与技 能”中产生,也可以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2)确定教学重点,一般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而定;确定教学难点,一方面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把教学的基本结构用流程图的方式恰当的表示出来,体现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教学活动特点,其中,教学环节的标题要能表达出教学活动的基本内涵,各级教学环节的逻辑关系准确,主体部分可以展开、延伸,能体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基本思路。
(二)教学环节设计
针对每个教学环节需要说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内容科学,安排有序,体现知识之间的关联,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容量恰当、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所需拓展资源丰富。
2.教学结构清晰,层次鲜明,逻辑关系准确。3.多元化教与学方式的和谐统一。
4.教学手段运用得当,要突出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并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明确信息技术的运用形式。
5.主要教学环节要说明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设计理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策略,其中,要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整合点” 的诊断,分析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必要性和可以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10.2014高效课堂研讨课阶段小结 篇十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根据“中学部教师高效课堂研磨课活动方案”,我校从九月末开始举行了高效课堂研磨课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侯科长,张校长等校级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在教导处的精心策划下,结合各位教研组长的认真组织,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使这次活动圆满地落下来帷幕。备课组教师围绕每节“研磨课”进行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现对本学期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磨课”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本次研讨课的特点
1、领导亲自参与,认真听评每一节课。
教导处开学初提出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于是大胆改革,开学初组织教师上好一节研磨课。以教研组为单位,领导分工参与其中进行了备课、听课、评课活动。
2、作课教师勇挑重担,在磨砺中提升自己
本次研磨课,主要面向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勇于承担研讨课的重担。在讲课过程中部分教师充分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色,把课堂交给学生,解放学生,释放学生。给我们展示了讲课的技巧,方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3、其他教师认真听课,积极研讨。
在组内备课试讲阶段,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都能主动调课,参与本组教师的试讲活动,课后针对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认真的提出合理建议,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在研磨课展示过程中,每位老师能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评课时,大家不分彼此,各抒己见,不仅能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优点,还能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本次研磨课的亮点
这次研磨课,我们一方面是以集体备课来促使教师关注“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另一方面也是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从而在切磋、研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总之,通过这次以探索高效课堂为主的研磨课,我觉得有两大优点。
1、教学理念的变化。从本次授课过程中看,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在教材把握方面比以前进步了很多。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到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路和见解。
2、教学模式的变化。
这次的高效课堂研磨课,主要是以教学模式为目标,引领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在发现优点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问题的存在。
1、教学内容设计过难、过多。知识的过渡与衔接不好,没能将知识织成网、穿成线、分成类,基本技能练习没有目的性,基本方法缺乏指导性,基本思想渗透不到位,基本活动经验缺乏示范、模仿和提升。
2、教法学法的设置要注重有效性。千法万法都是一个目的,让学生学知识长智慧,所以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缺乏预见性,有的离学生太远,有的太难,有的不够严密容易答偏。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很重要,所以我们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本次高效课堂研磨课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自学过程完成的不好。有的老师没有布置或只是随便说一句预习下一节内容,学生也很迷惑拿起书来随意翻翻,就算应付了事,没有任何实效性。
总之,这次研讨课凝结着全体教师的智慧、汗水,更为高效课堂的下一步研究做好了铺垫,尤其是各教研组长教师更是功不可没。在这里再一次表示感谢。希望我们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深挖教材、精读课标、合理设计教法学法。为我校的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贡献力量。
11.有效课堂教学研讨课 篇十一
关键词:Seminar教学模式;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Seminar课程
研讨课(Seminar)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文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1]。它通常是由教授向学生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在其指导下进行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许多重点高校开始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开设新生研讨课(Freshmen Seminar),由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主持,借助某一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通过教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研讨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二是一些任课老师也开始结合自己所讲授的课程,尝试采用Seminar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以上这些尝试尽管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它们主要是针对本科教学的某一个阶段(如大一新生)或某门课程而进行的。事实上,Seminar教学模式中所体现的研究性学习应当贯穿于本科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并渗透到后续的有关课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个完整连续的学习训练过程中养成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因此,本文结合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探讨Seminar教学模式在相关课程教学中的引入以及在本科教育的各个阶段设置专门的Seminar课程。
一、目前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通常由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以及教学评价等因素构成的稳定的结构。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会计学教育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诸多明显的不足,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上还存在着许多落后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尚未改变;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较模糊;教学操作程序固定僵化;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缺失;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评价不合理。
二、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
Seminar这一形式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成为一个具有规范性、内在规定性的教学范式[2]。除了通识教育层面的课程之外,大多数院校的会计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教育层面、专业知识教育层面的课程以及相应的方向模块课程。在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要结合会计专业的课程自身的特点。大部分的会计专业的课程从课程内容上都可以分为适合传统讲授和适合研讨两个部分,在适合进行研讨部分的课程内容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可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极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Seminar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强调学生活动的目标、学生的动机取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的作用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推动者[3]。将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到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会使得学生为完成研究论题而积极主动地搜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大量的阅读、思考分析问题,并与教师和同学之间进行互动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形成自主性学习的氛围。
2.教学目标明确
Seminar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根据研讨课题,如何着手调研、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通过研讨式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4]。Seminar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多项能力进行训练,尤其侧重于学术研究能力、探究和批判精神、口头表达和学术论文写作等能力和素质培养。这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会计学科的综合性和会计实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参考选题或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着手调研和查阅资料,通过不断地讨论和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最终以规范的书面写作的形式有效地传递学习成果,这样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3.操作程序规范且灵活
Seminar教学模式具有规范的课堂操作实施过程:(1)确定研讨的主题。主题的范围可以是教师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关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最终主题由学生自己来确定。(2)查阅文献资料。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分工的形式,查阅文献资料或通过实地调研搜集有关资料,然后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形成观点,为课堂讨论和交流做好准备。这一阶段可以训练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考虑到目前会计专业课程普遍大班人多的现象,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并且发挥教学助教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3)主题报告宣讲及课堂讨论交流。报告人利用多媒体对该主题的研究背景、方法、内容和结论观点等进行陈述之后,课程参与者向报告人提问,要求报告人对某些内容进行解释或表达看法。这一阶段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4)修改报告论文。报告人或报告小组根据报告过程中教师、学生等所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并按照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将报告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后最终提交。这一阶段可以训练学生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并将课内与课外紧密地结合,促进教学相长,实现教学和研究的融合。会计专业的课程在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时,可以结合会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灵活地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教学活动,或者聘请企业财务会计实务工作者进行座谈,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Seminar的教学内容虽然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但并不局限于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容的深化和拓展。Seminar教学模式实施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问题的选择是否合理。在许多的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适合课堂的传统讲授,这些内容仍然采用传统的大班授课的方式,能够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从本课程中选择恰当问题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课程内容适合呢?针对会计专业的课程特点,一般来说比较适合研讨的内容涉及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会计审计实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现象的分析、财务会计审计理论的深入拓展等。比如“中级财务会计学”这门专业主干课程,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体系,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调整及其他,这三部分内容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均可以根据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或者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设置若干研讨的主题,供学生选择进行研讨交流学习。
5.教学评价过程化和多样化
由于Seminar的引入,使考试方式和分数的评定结构发生分化。Seminar成绩一般占本门课程的30~50%,其他考试如笔试占50%左右[5]。Seminar的评价系统是一个过程化、多样化的综合评价系统。过程化、多样化的评价体现注重学业过程评价,根据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小论文等情况给予学生成绩评定。其中评价的主要因素包括对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程度、分析与批判性思辨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会计专业的课程中引入Seminar后,该门课程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Seminar教学内容的考核成绩,二是传统讲授内容的考试成绩。教师可以根据Seminar教学内容所占的比例,来确定其在本门课程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每门课程适合采用Seminar教学模式的内容占课程内容的比例不尽相同,但通常至少需要安排两次以上的课题研讨。
三、会计专业不同阶段设置专门的Seminar课程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在进入高年级时对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要求会需要进一步地提升,因此有必要探索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不同阶段设置专门的Seminar课程。哪门课程适合作为专门的Seminar课程开设,应考虑以下条件:一是适应一年级新生的知识背景,以入门级课程为主;二是要以专题为教学内容的主要组织载体,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6]。因此,结合目前的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借鉴国外将Seminar课程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的做法,在会计专业本科的不同阶段可以设置以下递进式的Seminar课程。
1.将“会计学科概览”作为一年级的Seminar课程
“会计学科概览”是在会计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教育层面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它不强调知识的全面系统,不需要先修课程的知识,用的是特定学科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重在引导,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从而为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做准备。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会计与财务等基本概念与内容、会计职业构成与技能要求的基础上,掌握会计专业文献的查阅和使用的方法,通过广泛的阅读,善于思考和讨论交流,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建立起对会计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它作为一门专门的Seminar课程来实施教学。
2.在二三年级将某些模块课程设置成Seminar课程
大多数院校的会计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包括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以及专业知识教育三个层面的课程之外,还根据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政府财税部门、审计机关、公司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设置了相应的模块课程,比如,管理控制模块、财务管理模块、非营利组织模块、金融企业模块、审计模块等,这些模块课程通常都是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工作的方向,重点选修某一模块课程。而这些模块课程中的许多课程和其他教育层面的课程一样,仍适合采用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但是其中某些以专题教学为特征,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课程,如“薪酬制度体系设计”、“公共部门专题研究”、“资本运营实务”等课程,适合采用以Seminar为主的教学模式,作为专门的Seminar课程来开设。另外,在三年级开设的学科基础教育层面的“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同样适合。
3.将“会计专题”作为四年级的Seminar课程
“会计专题”是在四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教育层面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它又与以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为特征的该层面其他必修课不同,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学科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以及会计与审计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的最新变化等的研讨学习,因此,最适合将其作为专门的Seminar课程来组织实施教学。四年级是本科学生的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要进入社会从事财务会计审计的实务工作,还有一部分人会进入到研究生学习阶段,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个过渡适应未来的工作和学习,需要在这个阶段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这门课程中关于会计热点前沿问题的专题研讨学习,对于那些下一步进入研究主导的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能够为他们进一步的研究学习打下基础;同样这门课程中关于对会计审计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的最新变化的专题研讨学习,对于那些很快要从事实际工作的学生们来说,能够为他们适应工作环境和在工作中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提供必要的准备。
以上设置为专门的Seminar课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很少有统一系统的学科代表性的教材,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理清其重点、线索和方法,在课程一开始时给学生提供一份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在整个教学工作占有重要作用,其内容包括教师提供给学生本学期需要阅读的文献目录、研究问题和写作方法指导、可供学生选择的论文写作题目和课堂展示的主题、课堂参与讨论的内容及完成进度要求等;并在教学大纲中列明论文写作、课堂展示以及课堂参与讨论等各占总成绩的比例。教学大纲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一环节需要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为中心,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以较短的时间,讲清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思路和重点,以及给予学生研究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在这些Seminar课程中,经历了选择课题、研究收集、归纳整理、书写报告及论文、交流讨论等过程,能够真正领会并体验到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2] [5]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20-23.
[3] 唐轶.美国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44-46.
[4] 李蓓.本科Seminar课程教学的综合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3(4):35-39.
[6] 宋光辉.开设新生研讨课“教育与经济”的三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4):44-46.
【有效课堂教学研讨课】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发言稿10-07
浅析微课教学环境下中职美术有效课堂构建06-26
构建有效课堂07-01
语文活动有效课堂09-04
有效课堂活动总结11-02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06-27
如何开展课堂有效教学10-30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07-25
有效课堂学习培训心得07-08
追求更有效的课堂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