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2024-06-17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13篇)

1.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并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用具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比一比

(一)比多少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2)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3)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

6、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在小组内比一比。

(二)比长短

1、物体有长短之分

(1)引导观察学具袋里的学具,大家打开学具袋吧它们倒出来看一看,里面装着什么?(2)你们发现了什么?(里面的物体有长有短)

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物体有长短的?请同桌每人拿出一枝铅笔,比一比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

(2)汇报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a用眼睛看

b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或两枝铅笔一头摆在桌面上,高出来的那枝就长。)c用绳子来量:量第一枝时先在绳子上做记号,然后再量第二枝,再比较。d用尺子量

3、小结:我们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有一个特点:一般要把要比的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4、做一做

(1)同桌在学具袋或笔盒中任选1样物体比长短,并说一说谁比谁长,谁比谁短.(2)比一比自己哪只手大?同桌比一比谁的手大?比一比谁的手臂长?谁的脚掌长?比一比你们想比的东西。

5、比较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了2个物体怎样逼长短,那么如果老师给你们3件东西,你会比出谁长谁短吗?请从笔盒中拿出3支铅笔,自己比一比,你知道哪枝最长吗?(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懂得3个物体的比较方法与2个物体的比较方法是一样,并体会到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三)比高矮

1、初步感知高矮

(1)找2个身高相差比较大的同学,让学生说说谁高谁矮,从而对高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找2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讲台前分开站,让学生判断高矮。学生不能一眼看出,组织学生在私人小组中讨论由什么方法可以比出高矮。

生:可以背靠背比一比;可以用尺子量一量;可以让两人脚跟靠墙,被挺直,在头顶的地方做个记号,用作记号的方法比身高。

(3)小结:高矮实际上也是属于比较物体长短的问题。在实际中,人们习惯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高矮,把水平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作彼长短。比高矮时,大家要站在同一高度,不能踮脚,也不能屈腿。

2、做一做(1)同桌两位同学比一比谁高谁矮,并说说你们是怎样比的?(2)四人小组排排队,从矮到高,说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巩固练习

【提高练习】

3、画一画

(1)画的〇比☆多

☆☆☆☆

(2)画的〇比□少3个 〇〇〇〇〇

4、把5枝铅笔按长短的顺序排列起来,哪一枝应该排在中间?请把它的序号圈出来。

【附巩固练习习题答案】

【基础练习】

1、(2)(4)

2、3、【提高练习】

课堂小结

在这一单元里面我们学习了1---10的数字和比一比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等知识,现在我们知道了数学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中的奥妙和乐趣是无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好数学。老师希望在以后的数学课上,大家再积极再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

板书

第一单元 准备课 数一数 比一比 数一数

比大小

比长短

比高矮

2.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二

一、情境创设, 激发识字学习的内动力

师:小朋友们, 今天孙老师想带大家去动物园玩。 看! 谁来了? ( 播放动物园的情景图, 画面定格在一只可爱的小狗上。 )

师:我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看到了小狗在干什么? 听见了什么声音?

( 生答)

师: 要想去动物园看更多的动物, 得先叫出它的名字。

( 出示:犬)

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对象是6~7 岁的儿童。 这些学生活泼好动、爱玩, 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 喜欢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 犬”字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 而且比较书面化。 课堂伊始, 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园情境, 通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告诉学生只有先大声叫出“ 犬”的名字, 才可踏上今天的“ 动物园之旅”。 这样的情境创设, 让识字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方法多样, 提升识字学习的主动性

《 语文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 强调, 低年级要注重“ 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生字的呈现方法多种多样:

1.图字结合, 形象识字

师: ( 出示喜羊羊图) 看! 迎面走来了谁? 在生活中, 你们还见过哪些羊呢?

生:山羊、绵羊……

师: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个“羊”字的?

生:“ 羊” 的点和撇就像山羊的两只弯弯的角, 三横就是山羊肚子上的三排肋骨, 那长长的一竖就是山羊长长的尾巴。 ( 胖乎乎的男孩一边回答, 一边用两只手放在头上比画山羊的两只角。 )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引导学生去想象, 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图字结合, 能够给予低年级学生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象, 帮助他们初步构建汉字的学习架构, 构建起汉字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提升学生识字兴趣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2.借助拼音, 快乐识字

在学生学习“ 鹿”字时, 我首先出示汉语拼音“ lù”, 让学生们尝试正确、 大声地读出这个字。 此时,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了23 个声母和6 个单韵母, 大部分学生具备借助汉语拼音读出“ 鹿”的能力。 我话音刚落, 学生们就纷纷高举小手。 他们运用已学的汉语拼音知识来解决生字的读音难题, 未尝不是一种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得到了适度的自我满足, 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3.音乐律动, 享受识字

在“ 鸟”字的教学中, 我播放轻松欢快的关于小鸟的音乐, 让学生们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鸟, 自由自在, 沉浸其中。 这样有创意的设计把孤立的字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变成了可爱的小鸟, 变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 变成了一支欢快的舞蹈。 学生们和我一起边唱边跳, 枯燥抽象的字竟然变得这么有趣。 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 鸟”字。 这样的教学解决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较短的问题, 同时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文化渗透, 探寻识字学习的源头性

汉字传承着中国的悠久文化, 承载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广泛信息。 因此在学习汉字时, 教师可以挖掘汉字文化, 探究汉字构字规律, 使学生体会到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教学“ 龟”和“ 鱼”时, 我分别播放了汉字演变的视频。视频中先是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乌龟伸着长长的脖子, 四只爪子有力地伸向四方。接着, 乌龟的四只爪子慢慢地缩进去, 小乌龟的头也变成了鱼字头, 甩来甩去的小尾巴变成了“ 龟”字的竖弯钩。学生们睁大眼睛, 屏住呼吸, 看完了这一段神奇的汉字演变视频。

在识字教学中, 汉字历史的展现、汉字故事的讲述、汉字知识的引入, 都是对汉字文化的挖掘, 不仅能让学生感受祖国汉字悠久的文化, 也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字,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寻汉字文化的源头性的好奇心。

四、关注运用, 指向识字学习的终极性

师: ( 播放儿歌) 你们听出了什么? 小鹿带来了哪些朋友呢?

生:帮小牛赶苍蝇, 小牛送给花一朵。 帮刺猬摘苹果, 刺猬送给花一朵。 ……

师:小朋友们, 你们还能接着编儿歌吗?

……

1.创作儿歌, 体验成功

儿歌浅显易懂、朗朗上口, 学生们很容易接受这样的形式。 虽然学生们并不一定认识所有的字, 但在教学中, 我把识字和学词、学句、口语表达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们先说出小鹿的动物朋友们, 再说小鹿帮他们干什么事情。 这样的句子把熟悉的语言环境和生字联系起来, 可以帮助学生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字识字。 这样, 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还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水平。

2.讲述故事, 训练语言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如在学习“ 龟”以后, 我请学生讲述 《 龟兔赛跑》 这样的经典小故事, 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倾听能力等, 还能让他们准确地记住“ 龟”这个字。

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三

1.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1.掌握好×× ×××乂×× ×和×× ××乂×××的节奏型。

2.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需多次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练会节奏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樊老师去它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啊?”(生答)师:“小熊猫家住的比较远,樊老师坐火车去,中间还要中途休息呢。呜,火车开啦!”(放《火车开啦》的音乐,老师在教室里边唱边做开火车律动,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开,音乐结束时,火车到达第一个站点小鸭家门口时停下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按小鸭家的门铃,喊一下小鸭和我们一起去小熊猫家做客?”(课件出示小鸭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鸭们听见了吗?(小鸭们回答:听见了)师:“请用你们自己的叫声按照门铃声的节奏来回答好吗?”(生戴着头饰按节奏边表演小鸭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鸭们跳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做客吧!”(扮做小鸭的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表演边唱。)师:“火车飞快地奔驰着,小朋友们看下一站到了,呜。”(火车停在小猫的家门口)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去请小猫们和我们一起去做客呀?”(出示小猫咪们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猫们你们听见了吗?(生答),请你们用门铃的节奏回答一下。”(生戴着头饰边表演小猫的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猫们跳上火车,我们继续向前走。”(学生继续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走边演唱《火车开啦》。再开到小鸡的家,门铃节奏与小鸭家一样,进行第一个节奏的巩固;最后开到小狗的家门铃节奏与小猫家一样,进行第二个节奏的巩固)

二、自然导入新课,感受旋律

师:“小熊猫家快到了!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演奏乐曲,欢迎咱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请小朋友们跟着他们演奏的音乐下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端正。”(播放《快乐的小木匠》伴奏音乐)师:“正当小动物们起劲地演奏着乐曲欢迎我们的时候,忽然从小熊猫家中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了,说得也特别的好。对,这是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发出的声音:有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请你们用嘴巴来模仿一下锯木头和敲钉子的声音。”(生兴高采烈地模仿)。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小熊猫,也来做一回小木匠?(生答)那我们一起听着声响用嘴巴模仿着,再做一做小木匠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木匠干活,同时用口技模仿声响。)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像,大家很快乐吗?(生答)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也很快乐,它一边干活还一边唱歌呢,让我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一起来欣赏它快乐的歌声。”(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不可以向小熊猫那样边唱边干活呢?(生答)我们一起用小鸭、小鸡和小猫的叫声来模仿一下小熊猫的歌声。”(《快乐的小木匠》伴奏起,师生共同边表演边用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哼唱旋律。)师:“小朋友们唱得很棒,做得也很棒!你们知不知道小熊猫学做木匠的故事呀?(生答)小熊猫是森林中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它的爷爷是森林里最好的木匠,小熊猫就想跟着爷爷学做木匠,可它学习不专心还没有学到爷爷的真本领,就去帮森林里动物们干活去了,结果笑话百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长颈鹿一家修桌子的?”(播放影片片段)师:“看了这段影片你觉得,小熊猫的木匠活儿做得怎么样?它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动脑筋发表各自意见。)师:“后来小熊猫改掉了坏习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木匠,做的东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小熊猫把干活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干活的同时就唱歌,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它快樂的歌声。”(播放动画《快乐的小木匠》。)

三、新歌教学

师:“小熊猫在他的歌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师:“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小熊猫的话读一读。”(生跟着老师读第一段歌词。然后按一问一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歌词。)

2.听、模唱学唱歌。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答)老师先来学学小熊猫的歌声。”(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欣赏,然后进行教唱)

3.分角色演唱巩固。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非常佩服。他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美妙、动听的歌声。你们愿意唱给他们听吗?”(生答)

4.师生共同歌表演。师:“哦,大家的精彩演唱再次得到了小动物们的阵阵喝彩!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模仿了小熊猫做木匠活时候,都有哪些动作吗?(学生模仿。)下面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女生唱第一段,男生表演;男生唱第二段,女生表演;师生共唱第三段,一起表演。)

5.开动脑筋起歌名。刚才小朋友们在演唱的时候,小熊猫轻轻地对我说,它的歌曲到现在还没起歌名,它想请远方来的小客人帮忙起个歌名,你们看起个什么歌名比较好呢?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让我们再和小熊猫一起边唱边干活,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

四、快乐下课

4.苏教版一数上册8和9的分与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继续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和对立与统一观点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掌握8和9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和9。正确把8和9进行分与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8个圆片可以怎么分?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8个圆片可以怎么分?

二、质疑讨论

老师这里有8个圆片,老师想把他们分开,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三、精讲点拨

复习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2-7的分与合,谁能说一说7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7?(指名回答)

大家再回想一下,我们在研究7的分与合时是用什么办法研究的? 今天我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8和9的分与合。(板书课题)

1、教学8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8个圆片,老师想把他们分开,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如:8个圆片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6个。(3)教师板书:

也就是说8可以分成2和6。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7)齐读8的组成。

2、教学9的组成。

(1)教师启发学生如果没有圆片,你能够说出9的分成吗?(2)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3)发表意见,能否一次多说几个呢?(4)教师将9的分成板书。

(5)将9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四、效果呈现

1、完成第1题。联系8的不同分法有序地进行思考。

2、完成第2题。

先数出一共有几层?每层有几块。把数标在合适的位置。说一说哪两层的块数合起来是8。

3、完成第3题。说题意,知道每组两个叶子上的数合起来要等于8。

4、完成第4题。

动手操作有序地分成两堆,请人说一说,再写出相应的分法。

5、完成第5题。

(1)让学生拿出圆片代替红花。

(2)每次移动一个,说说8可以分成几和几?边摆边说。要求说完整话:“8可以分成1和7,1和7组成8。”

(3)先找学生黑板示范。

(4)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摆说说。

(5)将分得的结果填写到书上。让学生体会有序的思考。

6、完成第6题。

(1)让学生拿出硬币代替蝴蝶。

(2)每次翻一个,说说9可以分成几和几?边摆边说。要求说完整话:“9可以分成2和7,2和7组成9。”

(3)先找学生黑板示范。

(4)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摆说说。

(5)将分得的结果填写到书上。让学生体会有序的思考。

7、完成第7题。

(1)这道题目可以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练习,如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2)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3)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8、完成第8题。

(1)先让学生想一想:中华结上面的一个数和下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2)教师进行说明:中华结下面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上面的数。(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4)集体订正。(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9、完成第9题。

说题意,再填空,最后交流想法。

五、总结延伸

5.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拨一拨摆一摆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万以内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教材分析〗本节课把认数范围从百以内扩展到万以内。教材的编排可分三部分:认识生活中大数(万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及估计现实生活中的大数。首先,本课通过四幅生活实例图,说明生活中有大数,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教材又安排找一找生活中大数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并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在此基础上,教材又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操作活动,感受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接着,教材又通过说一说、填一填、涂一涂等活动,加强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具体感受。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一千页的书有多厚,结合实际想像一千名学生在操场集合是什么样的,万人体育馆有多大,从而感受一千和一万有多大。然后,教材通过填一填,使学生掌握数位顺序表,为本单元教材第二部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打好基础。最后,教材通过说一说个、十、百、千的几何模型及涂一涂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具体感受。〖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东站小学地处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兰州火车站附近,占地面积5194米2,是兰州市一级一类标准化学校,是兰州市首批承担全国课改实验学校之一。全校有18个教学班,在校人数1055人(学生来源于一般居民家庭的占93%,干部家庭的占7%左右),有课改实验班15个。教室配有幻灯机、双向闭路电视。在课改实验的推动下,连续三年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和金奖,2001年被城关区教育局评为课改先进集体。近三年,教师撰写的56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全国、省、市、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师生中获国家、省、市、区各级奖励达647人次,集体34人次。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教具准备:电脑、视频展示台、课件、正方体、千页书一本。学具准备:计数器、每人两个由1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红色水彩笔、胶带、剪刀。(一)联系生活,提供信息,感受新知1.数一数(1)这几天同学们都在数夜空中的星星,那么用肉眼看到的星星大约有多少颗?谁愿意告诉大家数的结果?(2)请看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的信息。电脑出示:夜空图,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3)读一读。2.提供信息,感知生活中的大数(1)电脑出示:东方明珠电视塔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①请看这两幅图,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在祖国的什么地方?有多高?②同桌互相议一议,并反馈结果。③请看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的信息。电脑出示: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约8848米。④读一读、想一想1米有多高,用手比画比画。那么468米有多高?8848米呢?(2)电脑出示:鸟图。①想一想我国发现的鸟类有多少种。②请看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的信息。电脑出示: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1166种。③读一读。3.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1)我们已经知道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约8848米,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3000颗,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1166种,像这样生活中的大数还有哪些?(2)请五人小组议一议。(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4)同学们刚才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大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大数)(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教具: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2)这个正方体是由许多小正方体组成的,请同学们数一数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3)学生数,但数不清楚。(4)为什么数不清楚?(生:有的看不见。)这时学生就产生了一种好奇,想拆开来数。2.动手操作,探索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1)(把大正方体放在视频展示台上)请认真观察大正方体由几层组成,一层有几条,一条有几个小正方体组成。(2)反馈观察结果。一条有10个正方体组成,一层有10条,表示几个十?(表示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这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组成。你们能摆出这一层吗?(3)摆一摆,数一数,探索新的计数单位百千之间的进率①五人小组合作摆出由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一层。②各合作小组数一数摆好的这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③(视频展台上)展示10个合作组摆好的作品,评出优胜组。④让我们一起拿同学们摆好的作品摞出一个大正方体。出示:一层。这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生:100个。)边摞边数:一层100个,二层多少个,三层呢?九层呢?问:900是几个百?(9个一百)再添一层是几个一百?(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多少?从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发现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4)看一看,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探索千万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①电脑出示:1个大正方体有1000个小正方体,2个大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个呢?9个呢?(生:9000个。)9000是几个千?(生:9个一千)再添1个大正方体,是几个一千?(生:10个一千。)10个一千是多少?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②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千万的实际含义a?背鍪敬呛!?(a)估一估这本书有多少页?(生:1千页。)(b)10本这样的书有多少页?(生:1万页。)(c)用手比画一下1万页有多高。b?蔽倚S卸嗌倜?学生?(生:大约1千人。)(a)电脑出示:升国旗图,结合这个图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升国旗时,全校师生在操场的情境是什么样的。(b)再想一想像我们学校规模一样的10所学校共有多少名学生。(生:1万人。)这1万名学生站在操场上升旗是一个怎样的情境?(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我们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那么,我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的问题。1.数一数,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第29页说一说)(1)学生在书上独立试做。(2)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学生说,师用电脑演示。)2.用红色涂出238个小方格(第29页涂一涂)(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方格的排列规律。(2)根据小方格排列规律独立涂出238个小方格,并能使大家一眼看出你涂的是238个小方格。(3)集体反馈。作品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涂的。3.填一填(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2)①653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②23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的;③1万是()个千。4.说数、拨数比赛同桌合作进行,一人说数,一人在计数器上拨数,比一比看谁说得多,拨得快。(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整节课中,我为学生创设了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主动探索和体验生活中大数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注意观察,从生活中找出大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大数。从操作中感受到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实践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说数、拨数比赛,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又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兴趣。这节课,学生始终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新知识。一节课下来,全体学生基本达到了学习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习掌握了新知识,而且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案例点评〗本节课设计新颖,结构安排合理,教学时间运用得当,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语言亲切。课堂氛围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多方面的发展,把教学目标寓于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突出了实物感知、动脑数数、动手操作等活动,也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适时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境中,感受计数单位千万,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数感。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数一数、看一看、议一议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感知新知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倾听、思考、观察、分析等多种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教师还能恰当地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有效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师生互动、互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体现了《标准》的理念。

6.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六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p2 ~ p5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2. 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3.扩展训练:(1)关于方位的认识:

提问学生,某某前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

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前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学?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2)动脑动手:

1.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2、练习2 第一、二题

三、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7.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整个单元以主题统整语文材料, 将悟读、演读、诵读相穿插, 融品味、想象、表达于一体, 把读与写、学与玩、说与做有机融合, 活化各项训练, 增强感悟效果, 进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美好情感,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目标

综合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不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利用课后“用钢笔描红”及练习的“写好钢笔字”和“学写毛笔字”进行书写指导与训练, 练好写字基本功;学会利用插图, 联系上下文, 借助字词典等方法体会“针锋相对、唇枪舌剑、负荆请罪、巍然屹立、天经地义”等词语的意思, 不断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相关段落, 不断提高默读速度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阅读剧本, 排演小话剧;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段、勤于搜集资料等方法, 感悟廉颇知错就改, 蔺相如顾全大局, 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品质, 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 懂得爱人就是爱己;尝试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 懂得报答, 学会感恩;习作叙事清楚, 结构完整, 练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展现人物心灵, 表现人物品质;弄清采访的基本注意点以及具体要求, 在实践中学习采访。

要点提示

本单元可安排13课时, 课时安排及要点提示如下:

1.《负荆请罪》3课时。要点提示:学会阅读剧本, 在品味人物对话中感受人物品质是教学重难点。

2.《船长》3课时。要点提示:感悟船长品质, 透过外表体会内心是教学重难点。

3.《爱之链》2课时。要点提示:紧扣“链”字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 学习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方法是教学重难点。

4.“习作2”2课时。要点提示: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表达真情实感是习作重难点。课堂中引导学生抓细节、有条理地叙述。

5.“练习2”3课时。要点提示:“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难点。

教学建议

备课时, 要注意本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单元作为一个整体, 通盘规划和设计, 充分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

1.《负荆请罪》备课时要以“负荆请罪”为红线, 串联第一幕内容整体设计, 做到“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首先, 鼓励学生根据课题探知内容:什么叫“负荆请罪”?谁负荆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其次, 引导学生回忆 (以前学过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 剧本的一般特点和阅读要求, 激发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 入情入境地读好人物对话。边读边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情, 引领学生体悟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品质, 并带着感受品读文本, 在文与意的交融中体会蔺相如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 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第三, 帮助学生排演小话剧, 进一步体悟人物的内心活动、性格品质,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促进语言的内化。最后, 以课堂为起点, 激发学生课后走进《史记》故事, 了解更多历史人物和事件。

2.《船长》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比较《负荆请罪》与《爱之链》, 本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想象。首先, 图文结合, 精读场面, 走进人物, 帮助学生理清船长组织自救这条明线。其次, 通过对“可怕、一窝蜂、像疯了似的、炉子被海水淹了、机器停了、20分钟、动作再快点、轮船沉没了”语句的品析, 披文入情, 理清客轮被撞后情况越来越危急、心情越来越紧张这条暗线, 并通过朗读把万分危急之情表达出来。这样, 明与暗交织, 文与意交融, 水到渠成地凸显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最后, 让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可以逃生吗?启发学生结合课文的重点语句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 体会哈尔威船长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神圣的使命感。也可站在船长或乘客的角度, 进行写话训练, 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展开心灵对话,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船长崇高的境界、伟大的人格。

3.《爱之链》是“人间真情”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感受爱、品味爱、升华爱是本课教学的主线, 因此, 应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情感心理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活动。首先,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在此基础上, 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合作研读、讨论、品析。其次, 紧扣“链”字, 让学生感受老妇人暗暗资助孕妇时涌动的暖流, 感知爱的传递, 感受爱的扩散, 感悟爱的哲理: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人人都应该给予别人帮助。最后, 结合课后习题4, 以“乔依醒来……”为开头, 展开想象, 唤醒学生立体的深层的爱, 进一步体会“爱之链”的含义。

4.“习作2”是极具人文性的一次真爱表达。首先, 营造爱的氛围。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让爱的芬芳浸染每个学生的心灵。其次, 生成爱的共鸣。图文结合, 朗读《雪人》, 感受作者对小雪人深深的眷恋之情。补充阅读刘丙钧的《妈妈的爱》, 进一步感受身边的父母之爱。第三, 唤醒爱的记忆。围绕“爸爸 (妈妈) 所做的一件什么事也使我特别受感动”这个话题, 想一想, 并把最感动的事讲给最信赖的伙伴听。回想昨晚直接或间接向父母表达感谢时父母的神态、语言、动作等, 选择一个细节进行片断素描, 现场交流、评议。最后, 完整地抒写爱的心声。

5.“练习2”的教学与上述教学内容不可分开, 是有机的整合。安排了以下内容:

●语文与生活

选择答案时, 要将词语放入句子进行朗读, 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语细微的差别, 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建议老师先扮演主持人“王小丫”, 鼓励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 充分亮出自己的思辨过程。最后, 引导学生学习“开心辞典”等节目形式, 组织游戏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诵读与感悟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感悟人生的价值, 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注意激发学生联系相关阅读、生活经验等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适时概括引领。

●口语交际

8.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八

教材简析:

本课讲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的事,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星期天“我”跟着爸爸妈妈去公园看菊花。第二自然段讲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人们舍不得离去。第二自然段讲大家都很喜爱菊花的原因。第四自然段讲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菊花更好看了。田字格里的9个范字是本课要学会的生字,插图描绘了五颜六色的菊花迎着寒风开放的样子以及我跟爸爸妈妈看菊花的情景。

菊花,斗雪凌霜,香气远播,被人们喻为“花中君子”,自古就受到了人们的喜欢与赞美。

本文以看菊花为题,具体描写了“我”和爸爸妈妈看菊花的情景以及爸爸对菊花的赞美。课文第二自然段着力描画了菊花之美。“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这一句写菊花的色彩,黄白绿红,色泽明丽,和谐相致;写菊花的繁多,由一朵朵到一丛丛到一片片,随着游人视线由近及远,铺展开去,呈现了菊花竞相开放的喜人形象;写菊花的活力,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显示了蓬勃生机,性格坚强!

“爸爸说:‘天冷了,许多花都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爱它。’”这一句是看菊花过程中爸爸的议论。深秋时节,百花凋谢,经不住冷的考验,只有菊花还迎寒开放,毫不畏惧,通过对比,菊花高贵的品质就不言而喻了,这是人们喜欢它的主要原因。因此,“我”才会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二类字只识不写,认识一种新的笔画,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人们喜爱菊花,不但是因为他好看,更是因为它不怕寒冷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爸爸说的话,人们喜爱菊花不但是因为好看,更重要的是菊花不怕寒冷的精神。

教学流程 修改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想知道吗?

公园里的菊花开啦!你听了这个好消息想干什么呢?

(揭示课题:)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菊花。

随机出示:看菊花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心情。

看菊花(注意一个看字是生字)。

二读准字音

师:有一个小朋友他和我们一样,在星期天也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看到了美丽的菊花,它看到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文,自由的读一读。边读边划出生字和自然段,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

老师巡视指导

(出示一类生字词:公园开放不许一点儿也不怕听了)

出示二类生字词:看菊花爸爸妈妈紫红离去很喜爱听话更好看)

(出示词组:边走边看天冷了舍不得离去星期天早晨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

(出示长句子:1.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

2.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3.天冷了,许多花都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爱它。

4.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各种形式的读)(读准前后鼻音)

(分自然段朗读重点朗读第二段和第三段)

(再读全文)

三初步感知课文

师:小朋友读的很好!

那么现在要认真的听老师读课文,听完以后思考这样的问题!

(出示填空:我喜欢菊花,因为菊花不但(),而且()。)

(学生欣赏动画片,并完成填空一起读填空)

师:是啊!因为菊花不但美丽好看,而且在深秋季节不拍寒冷的开放,这样勇敢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让我们一起带着对菊花的喜爱读全文吧)(一起读全文)

四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词

说说怎么记住生字

形近字:开升

区别工公

分解法:放许听

加偏旁法:也占

学习新的笔画:横折提

说说每一笔容易写错的地方

容易写错的字:听不点也

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老师示范写,学生书空

在习字册上练习写这些生字描红和临帖

老师巡视检查指导

评议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去公园看菊花(出示课题: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这课的生字词,你们还记得吗?一起读一读吧!(点生字词)

二、学习第一段

师:你们读的真好!现在我们就要去公园欣赏美丽的菊花了!瞧!老师已经把去公园的门票都准备好了(点击出现门票)

这张门票上有一句话(出示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好了,谁就可以得到这张门票。

(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一读)

师:读了真棒!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是:星期天人物:爸爸妈妈和我地点:去公园干什么:看菊花)

师:这就是文章的开头,我们在说一段完整的话时,也要一开始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事情!

师;课文中的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看菊花,心情怎么样?

(指名说)

师:你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吗?(各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现在就让我们和课文中的我一起去公园欣赏美丽的菊花吧!

(欣赏录像)

1.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指名学生说)

师:是啊!读一读这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指名学生有感情的读)

师:好看极了还可以怎么说?(美丽极了,漂亮极了)

什么叫“极了”?(就是非常特别十分。)

师:是啊!菊花太美了!一起读这一句话(学生一起读)

师:为什么课文中的我认为菊花美丽极了呢?请你自由的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把你认为菊花美丽极了的句子或者是词语划出来,再读一读!(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划句子再读)

2.检查自读

师:你认为哪些词语和句子是表示菊花美丽极了的?

(学生说颜色)

老师相机出现下划线:黄色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看书上的图,你找到这几种颜色的菊花了吗?(学生看图说一说)

师:其实菊花不单单是这几种颜色,瞧!老师在公园里也拍摄了许多其他颜色的菊花!

(出示其他颜色的菊花让学生说一说菊花的颜色)

师:是啊!菊花的颜色真多啊!

(板书:颜色多)

你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菊花的颜色?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请你来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

(菊花穿着五彩的衣裳,有(),有()还有()它们穿得那么漂亮,好像在--……)

师:这么多颜色的菊花中,我最喜欢白的和紫红的,你们听!(出示: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范读。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菊花?能读出来吗?(指名读一起读)

3.师:参加比美的菊花那么多!用朵来数一数!(老师数一朵两朵)

呀!一朵朵的菊花太多了!(一起读一朵朵)

师:一朵朵也数不清了,老师送你们一个从字,你们一丛丛的数数看!(出示一丛丛学生读)

一丛一丛也数不过来,那我们只能用“片”字来数了(出示一片片字)。谁来读?

是啊,菊花的数量真多啊!(板书:数量多)

数都数不清,瞧这“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菊花真美啊!

(相继出现图片)

(出示,范读,声音渐渐变高)我们一齐来数。

师:像这样一后面的两个字是重复的词语我们叫它们叠词,表示数量很多!你能说一说类似这样的词语吗?(分别出示小鱼鸭子水牛学生说一说一条条一只只一头头等等)

4.师:前段时间,天气突然变冷了,寒风吹在脸上,你有什么感觉?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厚衣服,我们来看看这些菊花,它们有没有穿衣服?多勇敢的菊花呀!谁来读这句话?(出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练读。

这句话说明菊花怎么样?(板书:不怕冷勇敢)

5.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这美丽又勇敢的菊花吧!(读第二自然的第二句)

一片片的菊花在一起,到处都是花的海洋,一起读:

(拿书读第二段)

(学生一起读)

6.师:眼前一片片这么好看、这么不怕严寒的菊花,大家都很喜爱它,(老师引读:人们--……

从哪儿可以看出人们喜欢菊花?

(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师:人们会说些什么呢?(指名学生说话)

师:是啊!不知不觉了到了公园门口,我们还没有看过瘾呢!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这美丽的菊花吧!

(引背: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师: 看到这些迎着寒风怒放的菊花,爸爸是怎么说的呢?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你能学着爸爸平时说话的样子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吗?

师:什么叫花谢了?(就是许多的花都凋谢枯萎了)

是啊!在这样寒冷的秋季里,只有菊花傲然挺立,迎风怒放,

一点儿也不怕冷,所以-(学生:大家都很喜爱它)

师:回到我们刚才学习的第二段,哪句话说明了菊花不怕冷呢?

(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再读这一句体会菊花的勇敢)

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学生读最后一段)

师:为什么我会觉得菊花更好看了呢?(指名学生说)

师(手指板书)本来菊花就很美丽,一朵朵的更加好看,但是就是因为菊花还有不怕冷,勇敢的精神,才让课文中的我觉得菊花更好看了,(板书:更好看)

比较句子(哪一句喜欢的程度更深一些?为什么?)

用更说一句话!(学生造句)

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想对美丽的菊花说什么呢?

(出示:我想对菊花说:()。)

五总结全文

师:菊花的美丽固然逗人喜爱,但是这样勇敢的精神就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一起把对菊花的喜爱读出来吧!(学生一起读课文)

六课外延伸

师:其实不但我们喜欢菊花,连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爷爷也写过一首诗赞美又美丽又勇敢的菊花,请跟老师读《秋菊》

秋菊

陈毅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菊花到底好看在哪儿呢?,自己去第二小节里找一找,指名说。(点击出示句子: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图片: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菊花)

谁能这样来说一说(示句式:公园里的菊花有,有,有,还有,真是!)

板书设计:

8看菊花

颜色多

更好看数量多

不怕冷勇敢

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菊花的词语文章古诗诗歌

收集还有哪些不怕冷的植物和同学交流

9.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九

小学一年级新生刚接触汉语拼音,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汉语拼音a o e这节课时,我借课件创设了一个童话世界“拼音王国”,而a o e则成了“拼音娃娃”这样的角色,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童话中的娃娃,一下子就溶入了拼音课堂,兴致勃勃地跟着情境中的“小鸟”认真地学着发“a o e”的准确发音。在学习a o e的字形时,学生自编顺口溜: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老师的尊重,思维活跃。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积极开动脑筋。

四声的第一次学习又是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一大难点,就算老师反复示范四声的朗读,效果也不会很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故事正好是学生最喜欢,最愿意接受的方式。我觉得小白兔骑车的图画生动形象,对四声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特别从两方面能体现出来:一方面是骑车的四个过程,像四声的形状,我用图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一下子就能把四声记住。同时,我边讲还边让学生比划四个过程(四声),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掌握了四声的写法。另一方面,在讲故事的时候,我和学生简单地分析了小白兔骑车所花费的力气,目的也是为了渗透四声的发音方法。所以,我试着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轻松学读四声。

10.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案例】

师: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 (教师计时, 学生感受)

师:1分钟时间长吗?

生:长。

师:1分钟内能做哪些事情呢?我们来分组体验。 (学生分成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五个小组)

生:我1分钟做了18道口算题。

生:我1分钟写了10个字。

生:我1分钟跳了43下。

师: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

师:是啊, 在短短的1分钟内能做这么多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啊!

【分析】

笔者所听过的“认识时分”的课堂教学中, 都有这样的环节,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并体现出1分钟的价值, 教师总会创设一个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的情境, 试图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的价值,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从表面上看这个情境是让学生“动”了起来, 让课堂“活”了起来, 让气氛“火”了起来。但是, 在热闹的背后学生有没有真正对时间进行体验和感觉?学生们在活动中关注的到底是对时间长短的感受, 还是关注跳了多少次、写了多少字等具体的数量?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教师安排了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等实际活动, 并通过在这些活动中得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体会1分钟的价值, 但是, 学生在活动中忙于对具体数据的记忆, 忙于“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去, 感官上的兴奋“淹没”了活动的最终目的。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中, 学生无暇去体会、感受时间的长短, 没有体会到数学本质之美, 没有享受到学习成功之乐, 导致了这节课主体目标——体验时间长短的缺失。那么“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忽略活动本身带来的兴奋, 而去关注活动背后的时间?学生有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去体验1分钟有多长?” (陈洪杰语) 没有让学生经历深刻的思维活动的课堂, 没有让学生积累铭刻于心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次低效之旅, 甚至是无效之程。

二、分析教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第一课时的内容由四个板块组成观察主题图, 数出钟面上大小格, 认识时分单位、时分的进率。其中第三板块是介绍“1小时”和“1分”, 让学生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教材先直接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然后出示了两个钟表走动的画面。这样编排的目的是提醒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要演示钟表的走动现象或让学生动手拨一拨, 通过动态演示, 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1小时和1分钟。

明确了这个板块的设计意图以后, 再来确定这个板块的教学要求。浅层要求是让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中层要求是让学生明确时针 (分针) 从钟面上的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多少时 (分) ;高层要求是让学生体会到1分钟、1小时的长短,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设计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材安排的常见量中, 时间单位既不像人民币单位那样可以看得见、在日常生活中能体会到, 也不像质量单位那样可以通过实际的掂一掂、提一提等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 它看不见也摸不着, 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数学课程标准》对时间单位的要求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体验时间的长短。针对时间单位的特点和《课标》要求, 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 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对时间的感觉, 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体验机会, 培养学生较为准确的时间感。

学生的感觉时间与实际时间总有一定距离, 因为时间感与个人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息息相关。如果注意力集中, 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慢, 如案例中的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1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如果对时间采取的是无意注意, 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 例如案例中学生分组活动时, 关注的是跳绳或口算的具体数据, 忽略了对1分钟的注意, 所以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说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另外, 时间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 逐步矫正学生的时间错觉。既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感悟时间的情境, 又要让学生从这些情境中“走”出来, 准确地把握时间的长短, 缩短学生感觉时间和实际时间之间的差距。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 时间单位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为此, 笔者提出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教学新思路, 采取了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的教学策略, 通过反复练习和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 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感觉。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页“认识时分”的第三板块。

【教学目标】

1.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1分钟或几分钟、1小时或几小时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 课内部分

1.认识1分钟和几分钟。

师:你知道分钟“姐姐”每走一步是多长时间吗?

(学生回答后, 操作手中的学具钟)

师:分针走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从“12”走到“6”呢?从“3”走到“11”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20分钟, 分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了数字几?

2.认识1小时和几小时。

教师演示后问现在是哪根指针在走动?走了几大格?是多长时间?

师:时针“妹妹”每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那么, 时针从数字“12”走到“5”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8小时, 时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1分钟和1小时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来, 使课本上静止的图片活动起来, 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两个指针所走过的“路程”, 加深了学生对时分概念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 教师提出了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几分 (或几时) 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问题, 既巩固了学生对1小时和1分钟的认识, 又训练了学生灵活变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1分钟。

师:请同学们坐直身体、闭上眼睛, 体会1分钟究竟有多长, 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再来体会一下1分钟的长短。

教师播放音乐“小兔乖乖”, 学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师:现在你觉得1分钟有多长?为什么两次的感觉不同呢?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了一个矛盾的情境, 激起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 在前后对比中去体会1分钟的长短, 从而感受到时间的长短与人的主观意识有关, 明确实际时间与自己的感觉时间之间的距离, 明白要建立起准确的时间感需要反复的训练。)

4.体会几分钟。

师:现在来考考大家对时间的感觉, 一半的学生写字, 一半的学生静坐。

教师计时3分钟后, 让学生说出刚才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8页, 独立完成第4到第7题。

师:从开始做题到现在大约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从有意记忆到无意记忆, 从间隔计时到回想计时, 通过多种策略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感悟时间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对分钟的时间概念, 逐步形成对现实时间的敏感意识。)

(二) 课外部分

1.想象与体验结合。

让学生想象, 在学校里从什么活动到什么活动是1小时。然后, 教师安排学生切身感受1小时的长短。

2.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结合。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到校、晨读、早操、课堂、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段,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1小时及几小时的感觉, 如回想一下从早操到第一节课下课有没有1小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家里活动的时间进行训练, 如从放学到完成家庭作业一共有多长时间?

11.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十一

1.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学习带调拼读音节,开始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重点

1.学会b p m f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拼读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1.学会b p m f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拼读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3课时

1.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字是带这些声母的? 自主学习思考

2.看看我们在说话中会用到哪些学过的音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一、复习导入

1.找出抽屉里的秘密(藏有ɑ、o、e、i、u、ü,和ɑ的四声卡片),找到卡片的小朋友带读。

2.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几位新朋友。

二、指导看情景图,学习语境歌

1.出示情景图。2.讨论。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图上主要画了什么?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3.小结图意,教学语境歌。

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

三、教学声母b p 1.教学声母b(1)教学b的读音

①出示图一

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上画了一位运动员,他正在破浪滚滚的水面上参加帆板比赛)

②告诉学生:波浪的“波”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字母读音差不多,但是也有一点不一样。

③出示b

教师读b和bo,要求学生注意听音,区别它们的不同。教师多读几遍后问:b和bo 有什么不同?

④小结b的发音方法

读b时要又轻又重,上下嘴唇互相接触,突然放开,音就发出来了。

⑤范读,领读,齐读,指名读。

(2)教学b的书写

①初步感知b的样子。

谁来说说b像什么?

教学顺口溜:像个6字b b b ②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上范写b,要求学生仔细看。

提问:刚才老师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待学生提问后,教师再范写。

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学生在书上描红。2.教学声母p。

教学方法同教学声母b。

3.教学顺口溜:像个6字b b b

小车上坡p p p

四、课堂巩固

1.抽读字母卡片。

2.编顺口溜:

根据b、p、m、f的形状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像个6字b b b 小车上坡p p p

3.听老师读句子,找出声母是b和的字音:

(1)八个孩子在山坡上做游戏。

(2)平平再也不乱发脾气了。

五、板书设计:b p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声母b p。

2.学习m f。

一、复习导入

1.复习b p m f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小朋友,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四个好朋友吗?我们来和这几个朋友打个招呼。(抽读b p m f,相机正音)

2.抽读六个单韵母

二、授新课

1.教学声母m(1)教学m的读音。

①出示图三。

图上画了谁?它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上画了小白兔,它到草地上来采蘑菇)

②出示m 告诉学生:m的读音和蘑菇的“蘑”有点像。

③教师范读:m和mó

指名说说m和mó哪儿不同?

④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巡视,重点帮助发音有困难的学生。

(2)教学m的书写。

①初步感知m的样子。

指名说说记住m的方法。

(m像图上的三个蘑菇;m像两扇 小门)

②指导书写笔顺。

教师范写,学生仔细看。

m 由几笔组成,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分解笔画,指导笔顺。

③告诉学生写在四线格中的中格中。

④学生两遍。

2.教学声母f。

(1)教学f的读音。

①出示图4。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②出示f。

教师范读三遍。

③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2)教学f的写法。

①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f的字形。

(f像个拐杖;f又像个倒着的伞柄)

②自学课本中f的书写内容。

③指名板演。

④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堂巩固

1.抽读字母卡片:b p m f 2.猜字谜: 像个6字是什么?

像个小车是什么?

三个蘑菇是什么?

像个拐杖是什么?

四、板书设计

m f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2.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开始练习直呼音节。

一、复习检查

听写b p m f

二、授新课

1.教学拼读方法。

(1)出示两个小猴推卡片图。

指名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这幅图是b和a碰到一起,就可以拼出ba来)

师:怎么拼读呢?有句口诀叫“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在这里前音是什么?后音是什么?两个音一碰,碰出一个什么音来?

生:前音是b,后音是a,两个音一碰,碰出一个ba来。

师:听老师读,b和ba两个音相不相同?再听老师读,a和ba两个音相不相同?看,碰出来就是一个新的音了,这个音叫做音节。

(2)教师范拼b

a ba.(三遍)(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指名拼读。

2.练习拼读方法。

(1)单独出示“ba”,教师示范拼读。

(2)领读,齐读,指名读。

(3)“开火车”拼读。3.看图拼读带声调音节。

(1)出示大雁图,练读图上音节。

图上画了什么?有几只大雁?(图上画了八只大雁)

出示:b

a ba,指名拼读。

指名练习直呼音节bā。

指名直呼ba的四声。

b除了和a相拼外,还能和o相拼呢。(出示)

指名拼读。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读出bo的四声。

(2)除了b之外,p也能和一些韵母相拼。(出示)

学生拼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出示山坡图)

(3)用同样的方式教学大米图,山坡图,斧头图。

教学过程基本同上。

三、课堂巩固

将学生分成声母组、韵母组,进行“交朋友”游戏。例:bā是由谁和谁组成的,请手持“b”和“ā”的学生跑出来拼一拼。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题目

b p m f

12.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十二

1.学会本课要求认的字及要求写的字,能够正确准确的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学生是怎样升旗,并从中爱到爱祖国的教育。

3.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且能够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认识7个会写的字,会写8个会写的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师:(出示书本插图)小朋友们,请看屏幕。想一想,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用完整的话说: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2.师:每天早上,我们学校也要升国旗,那我们升国旗的时候,你还能听到什么呢?(国歌声)那个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分别请请一位少先队员和一位普通学生回答)(用完整的话说: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国歌声,我们排着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

3.揭题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这就是我们升国旗时的情景。(录像:升旗仪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sheng guo qi 升国旗)

领读课题,齐读,(提醒学生:“升”是后鼻音)

二、 初读指导

1.师:“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下面我们就来学学这一课。先请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到第~页。

2.教师泛读课文

师:先认真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边。请你们仔细看着课文,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3.学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在下面看拼音轻声读课文,把你还没把握读好的字上面画个记号。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师: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自己读过一边了,都读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看你到底会不会了?

(1)出示生字词:(逐个出现)

wǔ xīng hóng qí      wǒ men     guó qí

五  星   红  旗      我  们      国 旗

shēng qǐ        lì zhèng        jìng lǐ

升   起        立   正          敬  礼

指名认读,相机纠音。

后鼻音:星、升、正、敬

轻声:们

(2)齐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新词。

师:认识了这些新词语,请你们再自己读一遍课文,看看共有几句话?(三句)

三、 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a.请学生读第一句(出示第一句: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b.谁来说说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自由说)

(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金色的星星,中间一颗大的星星,边上有四颗小星星)

(出示)五星红旗

老师讲: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我们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富强。

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国的国旗。

那有谁知道怎么样来读第一句才能让人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呢?

指明读。(点评:把“我们的”重读就可以读出来了)

男生读,女生读

齐读。

2. 学习第二句

a.师:五星红旗,是我们自己的国旗,那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什么?(《国歌》)

b.师:小朋友们真仔细,那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小朋友认真观察过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是怎样升起来的?(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c.(出示)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d.指明读句子

(出示升国旗的动画)(体会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师:你们瞧,在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升得多高阿!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多美啊!谁能把这么美丽的轻轻通过朗读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齐读一、二句。

3.学习第三句

a.(引读)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我们立正,向您敬礼。)(出示句子)

b.指名读句子

c.这里的“您”指谁?(国旗)为什么要用“您”而不用“你”?(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d.师:向国立正,向国旗敬礼,表示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那谁能把我们小朋友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读出来呢?

e.指名读

齐读。

f.练读全文,齐读。

四、总结课文

师: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国歌声中,(高高升起),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

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了,立正敬礼是对国旗的尊敬,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个小小的升旗仪式,请全体起立,少先队员敬礼,其余人行注目礼)举行“模拟升旗仪式”

五、指导书写“我”的书写方法:自己看书上“我”的笔顺。说说“我”字怎样写?生说,师写。在田字格里的范写习字册描红。

教后记:

对于课文的教学,做到逐句指导,有的放矢,比较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点,指导中,教师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怎样读,而是让学生在说话,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也体现了对学生理解独特性的尊重。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主导的特点,诵读指导中教师及时辅以音乐、图画不断地进行视听觉的刺激,形成了一股浓浓热爱国旗的“课场”,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能不受到深刻的熏陶感染吗?学生凭借文本,依托“课场”,对国旗的热爱之情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1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十三

一、在比较中识字,有效训练学生语言

比较属于思维的一种,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进行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汉字结构,接触汉字造字方法,而且还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强化交际互动,提升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由于课堂空间有限、时间有限,因此最有效的比较就是利用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实物进行观察,进行联想、讨论,在他们放飞思维的过程中洋溢趣味,彰显精彩。不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时间,把握节奏,不能让学生离题万里,要时时突出识字教学,毕竟比较联想仅仅是辅助,识字才是关键。比如针对“笔”这一汉字: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接触的大多是铅笔,那么在古代人们用什么笔呢?

生:毛笔。

师(出示毛笔图片):不错。现在请你们观察一下,毛笔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生:竹子与动物的毛。

师:不错,你们看看这张图,上面是什么?

生:竹子。

师:是的。细细的竹子就代表“笔”的竹字头,那下面呢?

生:动物的毛代表“笔”下面的毛。

师:不错,所以我们一想到毛笔,自然也从毛笔的外形想到“笔”的具体写法。

……

在汉字构造中,“笔”属于会意字,但是直接给学生讲解会意造字方法,无论怎么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都是一头雾水。其实,对于识字来说,学生知道怎么写,怎么用就行,案例中教师就通过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从图像到理解,再到想象,最终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更理解了字义,一举两得。

二、在自主中探究,引导学生体验乐趣

让学生会写会认生字,这方法也许比较简单,让学生机械抄写就行;但是要真正让学生内化生字,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语言,对于识字教学来说,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这最主要的是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并且在探究中结合图片进行内化、研读,了解汉字的意义、用途,这是学生自主识字的前提,更是巩固记忆、强化生字理解运用的重要途径。比如针对汉字“灶”:

师:我们经常唱的儿歌中有这么一句:“画个炉灶没有门”。现在我们来说说,炉灶具体是什么样子呢?毕竟这个很少人见到过。

(出示炉灶图片)

师:现在你们同桌交流一下,为啥炉灶没有门呢?

(同桌交流)

生:老师,我在电视里看到,炉灶里面是空的,灶台上有开口,这样就能做饭。

师:不错,现在我们结合汉字“灶”探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生:我看过电视,古代灶台是土做的。所以汉字“灶”中有个“土”。

生:还有,灶台是做饭的,因此必须要有火,所以“灶”字偏旁是“火”。

……

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观察、探究,然后让学生进行联想,这样学生很快就弄清楚汉字“灶”的结构,同时还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因而在教学中,即便是枯燥的识字教学,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识记汉字,而且还能推动课堂精彩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图片就是最好的媒介,不仅能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还能勾起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汉字用途,从而加深理解记忆。

三、在读思中结合,有效开启学生心智

教师需要明白,识字教学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方式去解决问题。通俗地说,也就是读思结合。读的不仅是生字,还有图片内容,思考的则是生字的结构、运用,具体方式有结合图形思考,通过诵读思考等。形式可以多样,关键是通过读推促他们思考,在学习内容的同时还能有效开启学生心智。比如针对“歪”这一汉字:

师: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画张桌子腿歪斜”,你们一起来看看,宁宁画的桌子究竟怎样?

(出示桌子图片)

(学生哄笑)

生:老师,这桌子四条腿有的长,有的短。

师:不错,这位学生观察很仔细,那么我们现在发挥想象,看看能不能换种说法?

生:这张桌子四条腿不一样长。

师:还有呢?

生:这张桌子不正。

师:很好。是的,这张桌子不正。“不”与“正”连在一起,自然就“歪”了……

对于汉字“歪”,相对而言,比较好理解,毕竟“不正”就是“歪”。但是这里教师没有立足学生认识汉字,而是尝试让学生换种说话,自行归纳引申“歪”。在这过程中,不仅仅是识字教学,还有拓展学生思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汉字,从而起到有效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

总而言之,针对识字教学具体策略还有很多。不过,笔者认为,巧用图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中高效完成识字目标。也许这才是很多教师喜欢采用图片进行识字教学的主要原因。

上一篇:24节气白露节气要注意什么下一篇:关于教师节的说说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