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教学法大赛总结

2024-11-02

虹口教学法大赛总结(共8篇)

1.虹口教学法大赛总结 篇一

第二轮教学大赛总结

开学一个月以来,我们听评了黎敏、张璐和文静等三人的验收课,杨小平、马瑞霞两人的示范课,杨小平、马瑞霞在小学的例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好的方面:

1、准备充分。张璐、黎敏课前认真备课,制作了使用而丰富的教具,有绘画图片,有自制教具,创意性强,很好地解决了仅靠教师描述情境、学生干听的低效教学问题。教学过程中,张璐老师指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及时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让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活泼起来了。黎敏能够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运用极为丰富的儿童画语言,抓住契机进行启发,课堂流畅连贯。

2、经验交流取得了明显成效。

根据示范课的引领和各学科老师的共同探索,语文组讨论出了各学段第一课时教什么的问题,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范围狭窄,认知能力有限,故字词教学为第一课时重中之重,中段学生由于认识水平提升,视野不断拓宽,花在字词教学上的功夫则减少,重点应放在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在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能够感知课文大意,高段学生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要让学生在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概括事件的梗概。马瑞霞分享了数学高效课堂的模式,即:复习铺垫,引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感悟收获;反馈小结 当堂检测;及时补漏,课外延伸。他推诚置腹地把自己探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为青年教师指明了方向。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对策思考:

怎样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虽然几乎在大多数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然而,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个别教师,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小组里的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其次是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另外让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不能令人满意,往往同学在发言,其他跟着瞎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有效地把“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引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中,是我们现在乃至将来值得思考并进行研究的一个问题。

2.微格课教学大赛总结 篇二

“真我风采”教学大赛不仅是同学们展示自我风采,张扬个性的舞台,更是同学们交流思想、创新教学方式的平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同学们更容易发现自身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不足,以教促学,细化同学们需要强化的方面,提升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人文气息,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的烟台大学。

在此次比赛中,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学生会学习部,作为活动承办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认真仔细,确保大赛的顺利进行。大赛到此圆满落下帷幕,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有很多:

1、多次讨论,策划细致,环节安排合理有序,细节明确

2、校学生会部长例会、院班长团支书例会、海报、宣传板,多元的宣传

方式,提高了活动知名度

3、从初赛到决赛,分工到人,负责到人,负责到点。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团结协作,确保了大赛的顺利进行

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工作中的不足:

1、对初赛参赛选手人数没有良好的掌控,导致后来初赛拖延时间过长,一定程度上影响选手发挥。由于本次参赛过程中报名人员大多为参赛选手的亲友团,所以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让参赛选手对身边好友同学多做宣传,集体报名。

2、初赛时两个场次由于评委评分观念差异导致分数相差悬殊,以后活动中将评分细则做的更加细致清晰,评分栏目多加一些减少评分差。学习部圆满完成了本次大赛的承办工作。受到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3.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总结汇报 篇三

为了充分调动青年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素质,联校自10月9日开始,举行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讲课比赛。经过半个月的比赛,于10月25日圆满落下帷幕,五名青年教师们获奖。10月25日下午,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表彰会于多媒体教室召开。联校长对本次比赛做了点评。他说,本次课堂比赛,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设计都有了新改变、新突破,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因材施教,不断创新,以较高的质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他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如个别教师教学重点不突出,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课堂提问方式单一,不能面向全体等。希望青年教师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加以解决。

联校长又做了总结讲话。他说,青年教师是该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成长对学校未来师资力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青年教师应该多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不落伍,不被社会所淘汰。他希望广大青年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和别人竞争,全面提升自己的整体竞争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4.教学能力大赛工作总结 篇四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与未来,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青年教师应担当重任。怎样才能担起重任,那得练就过硬的基本功。教师教学基本功包括:备课、组织教学、语言、板书、作图、使用教具、解题出题、教学研究(评课、总结论文)等。此次技能大赛,我们选取了考察教师综合能力的展示课的形式。在准备课的过程中,师徒磨课、备课组长把关、年级组长、班主任协调组织,表现出了钻研、团结、和谐的团队精神,非常难能可贵。呈现的16节课,包括了10个学科,覆盖一多半的学科。这16节课从整体来看很不错。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恰当,每堂课都凝聚了执教老师的辛苦与智慧,每堂课都闪现着令人欣慰的亮点,每堂课都展示了学生们活泼灵动的个性。课堂上,师生共同营造出自主、快乐、和谐的学习气氛,构建起自主合作、实践发展的生成性课堂。如:语文课以读为主线,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数学课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英语课以训练为主线,培养孩子语感。美术课,以训练学生美感为主线,妙笔生辉。体育课以训练动感为主线,激情飞扬。每节课都体现了学科特点:有的教师教学节奏张弛有度,有的教师教学语言简洁精致,有的教师教学结构浑然一体,有的教师教学过程行云流水。我们看到这些青年教师在成长、在进步,而且大有潜力,我们看到了枫中的未来和希望。

枫中一一六课堂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认同,并被实践发展。模式其实就是结构,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框架。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创新法”。“教无定法”——使得老师们业务水平提高无止境;“课堂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底线有保障。

本次教学技能大赛结束了,但我们研究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并没有结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理念的更新源于不断的学习;素质的提高源于对学生的关注度;课堂上的亮点源于精彩的生成;做文本的知音,做课程的知音,做学生的知音。真正做到这几点,全面提高教学能力,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阅读中外教育经典名著以提高理念;应该养成记录教学案例并深入反思的习惯;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打造特长,形成特色。这是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成长进步的路径。

5.全国教学技能大赛总结与反思 篇五

从2月中旬到4月中旬,每周训练三次几乎从未停止过。我们的薛老师放弃剩下的时间来指导我们,对于我们的球员们投入了很多努力,我们可以实现今天的成绩不能没有薛的薪酬和关怀。

我们是一个三人一组,两个讲座,一个讲座,我负责讲座。为了让我体验讲座的气氛,老师来来回去,不知疲倦地为我找到了通山中学实习的机会。也就是说,在本周的通山中学实习,让我意识到什么是讲座,这个机会是非常罕见的,为讲座打下基础。同时,同山中学老师的小心辅导,也让我受益。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学教学的历史,老师安排我们到学校的中学和通山中学听课,这有助于我们的进步。不仅如此,为了提高我们的培训效果,老师特地邀请教授级教师,通山中学党委书记姚老师为我们发表评论。姚老师鞭打进内部的意见,为我们提供改进的方向 总之,游戏之前的准备充满紧张,老师花了很多物理和精力,为我们参与游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芜湖参加比赛,老师不仅照顾我们的生活,而且全心全意地投入比赛。在游戏前一天,老师和我们一起画画,一起准备课件,一直忙于晚上十二点钟。早上六点起床,帮助学生进行培训。在我们团队中等待老师的过程一直鼓励我们为我们欢呼。第二天晚上,老师和两个队友帮忙做课件直到深夜两个。我的讲座内容是通信和交流工具进展的第十五课,老师头脑风暴创造出虚拟角色三毛,两个啊,从三毛到上海到北京旅行作为线索,设置了一个数字的不同场景,巧妙地系列在一起的经验教训。两个队友帮我检查信息做课件,可以说没有老师的心血和队友要注意,没有我目前的成绩。特别是老师在早上的游戏中及时发现可见的问题,避免错误的发生。唐文为了能够在游戏之前发送教科书,而且从我们的16楼跑下来,然后去了教室累了出汗,很感动。

在大 家里的帮助和支持,做了一个演讲组三等奖,非常感谢老师和两个队友致力于帮助。可能会有遗憾的游戏,毕竟,我们付出了这么多。不过,我想支付的老师不会付东,因为我们掌握的技能训练在我们未来的工作将被测试,非常感谢老师的薪水。你总是说这次抱怨你其实,你不需要怪,我们是第一次参加,不知道怎么样的标准。此外,你教我们没有错,是我们在教学,说课程应该掌握。我们不能为比赛训练,就像我们不能为同一个考试学习。如前所述,游戏结束了,但仍需要工作,游戏我暴露了一些问题,应及时纠正。

在演讲中还有一些问题。

首先,经济不突出。本课程是经济史的一个话题,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体验交通运输和交流工具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三毛通过不同交通工具的转移到北京看到的两个啊这个场景,反映出运输和通讯工具的经济发展促进进步并不明显。因为经济发展是垂直的历史 发展,但三毛这个线索体现了更多的历史发展的景观。这导致了历史的发展不突出,三维的飞机历史。二,历史类不是历史品味。虽然这一课对于运输和交流工具的进步,历史不强,但听了其他球员的讲座后,我发现这一课还是有历史的味道。我们可以通过历史历史和历史图片,让学生上帝进入那个时代。历史数据和图片的选择必须是生活,通用。这不仅使教室更具历史意义,而且提高了学生从历史数据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三,忽略老师的基本技能之一的黑板。在演讲中我发现自己太多幻灯片,给学生压倒了感觉。所以不仅没有促进教学,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黑板不仅代表了教师的基本素质,而且还可以在加强学生记忆方面发挥作用,因为学生在黑板上写字会加强记忆力。第四,如何激励学生。在课程的过程中建议学生不回答这个问题,我不是很多情况,而是直接给出答案。虽然有一个课堂讨论的表,但没有激发学生的真实。现在的课堂教学 重视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教诲,而是知识的传播者。相比这个游戏,不仅我有这样的问题,其他玩家或多或少同样的问题,在老师改变这条道路的作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五,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喜欢问那些能跟上我思考的学生的人,一旦课堂问题,我会问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可以回答。但是这样做,一方面打击部分学生的热情,另一方面,违背公平原则。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建立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回答,实现公平。

首先,找到差距。看了其他球员的表现后,我觉得青蛙的底部,对很多问题的教学没有想到,当谦卑地要求建议谨慎。二,心理素质需要提高。预匹配中等张力是必要的,但太大的张力不好,影响休息。第三,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掌握需要改进。为了理解教材而且彻底,使用教学不够熟练。最后,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立场 的

6.教学技能大赛工作总结报告 篇六

“桃花开后菜花黄,菜花刚过牡丹上,石榴花开在五月,荷花开在六月塘”,在这鲜花盛开的季节,迎来了扬州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本次大赛是为推进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选拔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选手。根据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遴选要求,扬州市教科院于5月28—29日在汶河小学举办__年扬州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本次大赛有23名选手参加,项目多,竞争激烈。比赛时间2天,共6个项目,其中通用技能4个项目,分别是粉笔字、即兴演讲、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专业技能2个项目,分别是教育教学理论常识、数学学科知识与常识。第一天上午,先粉笔字比赛,接着“教育教学理论常识”和“数学学科知识与常识”专业技能测试;下午,先即兴演讲比赛,后参赛选手于微机室进行4小时“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第二天,参赛选手分为4个小组,进行课堂教学比赛。

综观整个大赛,从板书到演讲,从考试到上课,从教学设计到课件制作,选手们以新课程理念和务实精神,较好地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数学学科背后的育人价值,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基本功,体现了我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参赛教师准备充分,认真应对,赛出了水平,促进了交流。尤为重要的是,参赛教师在大赛中得到了锻炼,既互相竞争,又相互学习,既认真比赛,又增进友谊,学到了别人的长处,也看到了自己的短板,增加了自信,明确了方向。这样的比赛是机遇,又是挑战,是一次历练,更是一次成长的催化。比赛结束了,选手们怀揣成绩和思考,带着梦想和希望,满怀信心地走向各自的教学岗位。

7.虹口教学法大赛总结 篇七

5月16日,在马陂东霖学校阶梯室举行了“下茆镇小学数学教学大赛”全员参加(6课时)。这次大赛共有6名参赛教师,均为各校初赛选出的教师。本次大赛特邀四会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许惠英、城乡结对子联校教研学校周开泉小学领导及老师和联片教研江谷镇老师为嘉宾,评委为各校校长和镇教研员。在比赛中,6位参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取恰当、灵活、独特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熟练运用电脑平台,课堂操作能力强,赛出了成绩。经过评委们公平、公正的评比,马陂东霖学校的林瑞芳老师荣获一等奖;马陂东霖学校的邱伟清老师、上茆分教点的黎智萍老师荣获二等奖;龙湾学校的李成、练志强老师荣获三等奖。最后由四会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许惠英作了评点,并由许惠英和学校校长为比赛老师颁奖。

马陂东霖学校邱伟清老师在比赛

四会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许惠英作了评点

四会市下茆镇马陂东霖学校

8.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 篇八

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及小结

独立解读文本。语文课,不应该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了。不同教师不能互相重复,同一位教师也不应该重复自己。文本解读,应该是因人而异、常解常新的。语文教师,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本解读上。教师独立解读文本,再把心得与学生共享。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接下来要尽全力做的事。

让语文课堂更加素朴。不用哗众取宠的方式讲语文,要用语文味道十足、十分质朴、素朴的方式讲授语文。让语文课堂使用更多语言手段而不是非语言手段。

设计教学活动。在每一节课上都尽可能富有实效、富有创意地进行学生活动的设计。力争做到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进行自我反思:在这一节课上,学生是不是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

外出参赛的经历一波三折,过程中间有思考、有成长,这一份收获和成长应该做到资源共享。

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

专家的培训,语文高手们的说课、讲课,就是我们仰望星空的支点。

过程中间,收获多多。每一样收获,都应该是接下来语文实践中应该好好实践和用心思考的问题。

深入实践,才能让培训和竞赛的收获价值最大化。

延伸阅读: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大家都知道,初中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的学习不仅是对小学和高中的衔接,也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初中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素养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在初中教育中,语文教育是基础课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初中语文的教学成绩不是很理想。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呢?

1.要提高老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

一个老师的专业基础和自身的素养对学生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容不迫,对各种疑难问题,才能信手解决。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对教师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初中语文老师,只有对自己教师的职业进行全面规划,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确立专业发展的方向,才能从实际出发,对自己的未来做合理的调整,这样,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

2.加大培训力度。

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快捷的手段。通过培训,老师不仅可以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新课改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并且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特性来制定教学规划。所以,培训是提高和转变初中语文老师的转折点

3.以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引领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想真正的提高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高等师范学生的学习水平是非常关键,因为,大多数老师的专业基础和掌握的教学方法都来自于大学的专业教育,因此,全面的提成大学教育的课程改革时非常有必要的。

阅读拓展:

初高中全体语文教师大会讲话稿

20xx年x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除了招生制度和考试形式方面的改革,在考试内容方面特别提出了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提出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哪儿来?

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哪儿来?

基础性和综合性从哪儿来?

这些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不能等到高三才培养,到高三才发现有漏洞和缺陷已经补不过来了,必须从初中从平时就抓起,新高考统考科目最后就剩下语文和数学了,对语文和数学的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会更高,以前我们到高三急抓语文,应付高考还有些成效,高考制度改革后,如果等到高三急抓语文恐怕就难以应对。因为新高考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要求更高。

如果我们还只是盯着几本教材,不进行大语文观的构建,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就无法应对高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不利。

新高考对语文的要求我们已经明确了,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必须构建大语文观。

构建大语文观,既是新高考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又是学生未来成长的需要。

我连年带高三语文,发现同学们的语文学科思维水平、思想理论水平、人生经验和对社会、对世界、对自然的了解,甚至包括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都与新课标对高三学生应该达到水平的要求、标准相差甚远。

比如在小说阅读中,我们让同学们从小说主人公的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等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教给同学们科学的分析方法,要联系上下文情节分析,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就一定能分析这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结果同学们分析不出来。方法有了,方法对了,已经找出人物的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了,又让同学反复联系上下文背景,怎么就抽象分析不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呢?原因不在于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分析方法,也不在于练习次数的多少,也不在于分析能力的强弱,而是同学们人生经验严重缺乏。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有人生经验的人,会很快分析出这个人有什么性格特点,我们同学缺的是人生经验。

又如在高三新材料作文命题的审题训练过程中,我们有针对四大类不同材料作文命题的科学的有效的方法,让同学们从具体的材料抽象出一些人生教训、人生经验、人生智慧或者做人的优良品质等等,可是有了这些好的审题方法,同学们还得不出结论来。原因是那些结论是一些抽象的人生教训、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如“要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来引导社会理性消费”,什么是名人效应,什么是理性消费,二者有什么联系,同学们全然不熟悉,要从材料得出这么一个抽象结论,就难了。又如“上善若水”,水可以因物象形,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有:“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水滴石穿”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又是“用自己的坚持去改变环境”。关于“水”的比喻类材料作文题,同学们都读了,但是同学们就是得不出这两个结论来,原因不是审题方法不科学,也不是题目没看清楚,也不是练习不到位,真正的原因是同学们的人生经验不足,必要的理论水平不够,读懂材料的文字,却找不到与材料意思相对应的准确的人生结论。因为我们同学们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些人生经验、人生哲理,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些人生道理。所以审题时,只有一些朦胧的含糊的意识,却找不到“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

”“用自己的坚持去改变环境”这样的明确的人生道理。你头脑中没有这些人生道理的积累,你练习审题的次数再多,收效也不大。

所以说学习语文不能狭隘,记住几个字音、字形、成语等的基础知识就够了,当然首先要有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还要有大语文观,等到高三再构建大语文观就来不及了,在初中,在高一、二时我们还有些时间和精力,可以按大语文观的要求去不断构建,到高三学习语文就会轻松许多,同学们语文学习也才能达到更高的档次,同学们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才能达到更高的位置。

那么在初中,在高一、二时,我们怎么引导同学们按照大语文观的要求来学习语文呢?

我们给老师们介绍四个方面的做法供老师们参考,老师们在平时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带领同学们去尝试去实践。

第一方面,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习是课内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拓展,课外延伸,课外提高能力。

通过初中语文教材的学习,通过高中必修课和选修课课内阅读资源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如散文怎么读,进一步分为写人的散文怎么读,咏物的散文怎么读,写景的散文怎么读,叙事的散文怎么读,议论的散文怎么读;小说怎么说,怎么欣赏,怎么积累;诗歌怎么读,怎么欣赏,有哪些必备的手法要积累?文言文怎么读,怎么积累?重点在哪里?

但课内阅读某种文体的数量非常有限,小说不过10多篇,诗歌不过几十首,文言文不过一二十篇,仅靠这几篇诗文,只能获得阅读方法、有限的积累、基本的阅读能力,而要拥有小说、散文、诗歌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仅学习这几篇阅读例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内这几篇例文,只能给我们提供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和有限的人生经验,能力要想进一步提升,要想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阅读必须向课外延伸、拓展。

如初中新课标开列出来的初中生课外阅读清单:有《水浒传》

《西游记》

《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长篇小说,《朝花夕拾》等散文,《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童话、寓言故事,《名人传》等小说传记作品,《繁星•春水》等诗歌作品,《昆虫记》等科普读物,还有现当代中外短篇小说也要有所涉猎,初中高年级还要看《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的解读文章、评议文章,还要加进自己的思考。

再如古代诗歌阅读,必须在课外一首诗一首诗的阅读、理解、背诵,对十大类古代诗歌都有足够的积累,对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都有感性的认识,还要读一读唐诗、宋词等的鉴赏文章,看名家怎么解析评论古代诗歌的。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和鉴赏的要求是“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其中的第十条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规定了具体的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才能使自己变成一个有高雅的艺术情趣的人,当然也才能丰富同学们的人生阅历,丰富同学们的人生经验,提高同学们的理论思维水平。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曾说过:“鄙视书、不读书是一种罪过。”20xx年克林顿政府针对美国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下降的严峻情况,拿出15亿美元在全美动员100万中小学生参加阅读挑战活动。一个把不进行课外阅读上升到一种罪过,一个把课外阅读搞成政府行为,可见课外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作用有多大。

构建大语文观,全面提高我们同学的人文素养,第二个方面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把“研究自己与研究他人相结合”。

我们语文老师要引导和帮助、教会同学们研究自己,研究青春期成长中的学生自己,进而研究身边的人,研究身边的亲人,研究身边的同学,研究社会上的人,还要研究中外历史名人,研究中外当代名人。

同学们每个自我个体,都是人生经验、人生教训、人生智慧的巨大宝库,同学们平时把这个宝库给忘了,没有充分重视,非常可惜。特别是青春期的同学,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一个鲜活的研究对象。我与他人发生矛盾了,是因为我的恰当的解决方法成功化解了这个矛盾,还是因为我不当的解决办法加深了这个矛盾,从中我收获到了什么人生经验或人生教训。这样的矛盾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同学们身上,学生们经历了,学生们所缺乏的是进一步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认真研究,反思总结,上升到自己的直接的人生经验或教训。非常可惜,这些直接的人生经验可是我们接受其他所有间接人生经验的基础啊!

又如我因为人生有了小挫折而痛苦,又因为人生顺利而喜悦,同学们每天都在经历着这种喜怒哀乐,可是大多数同学把这些宝贵的人生经历放过去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加以冷静的反思、研究,从中提取丰富的宝贵的直接的人生经验或人生教训,总结出宝贵的人生智慧。老师们可以通过个别谈话、主题班会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一部书来读。让学生通过研读自己获得丰富的直接的人生经验,这些鲜活的直接的人生经验是最可贵的,直接的人生经验越丰厚,才能更好地从别人那里接受更多的间接的人生经验。

20xx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一则哲理类材料“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这“微光”就是你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你经历的情感、你头脑中的一闪即逝的思想灵感。捕捉它,咀嚼它,就会积淀丰厚的直接的人生经验;如果还能将它表达出来,你就是天才,你表达出来的东西,就是天才的作品。这样看来,其实我们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天才。成为天才的条件我们人人具备

──研究自己。

接着我们还要把身边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父母,研究同学,研究朋友,研究邻居等的人生经历,从中获得间接的人生智慧,引导和帮助同学们养成观察和研究别人的习惯,也就是把父母等人也当成一部部书来读。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读名人传记。中外历史名人传记,如读项羽的故事、刘邦的故事等等,读不懂文言文,我们让同学们读白话文改写的故事,研究项羽的性格、人生经历、失天下的原因;研究思考刘邦一个市井无赖的性格、人生经历、最终得天下的原因,从而获得间接的丰富的人生阅历,获得宝贵的人生经验、人生智慧和人生教训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有勇无谋,自矜功伐,不善用人,这就是人生教训啊;刘邦一个市井无赖,后代的人都看不起他,晋代的阮籍就说了“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骂他是竖子小人。骂归骂,人家刘邦还是最终打败项羽得了天下,刘邦身上就有长处,刘邦自己总结自己的长处和得天下的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刘邦最大的长处是善于用人,项羽最大的缺点是不善用人,这些人生经验和教训,不必我们同学们将来亲身体验,付出惨重的人生失败的代价才获得,我们通过阅读中外历史名人传记,就可以获得,何乐而不为?我们给七年级学生编的校本教材

──圣泉中学人文素养读本《跟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交朋友》,也是出于这个初衷,让学生读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古代大诗人的传记故事,可以了解他们取得人生伟大成就靠的是什么,学习他们的人品,激发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还要读中外当代名人传记,《钱学森传》

《马云传记》

《比尔•盖茨传》

《乔布斯传》等,研究这些中外当代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创业历程,人物性格,从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教训,人生智慧,丰富我们学生自己的人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四条: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经验和教训,形成自我设计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说读古今中外名人传记,有的老师担心影响学生的阶段考试成绩,同学们也说我们有那么多的各科作业,我哪有时间读这些。没有时间是借口,只要我们愿意去做,有一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我们就会争取时间让学生去读这些书。一本《比尔•盖茨传》,一本《乔布斯传》,一两个周末,两三天时间就可以读完。学生利用一个周末,每天读好几小时,速度很快,然后利用平时的零散时间思考、总结他们的人生经验、人生智慧就行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从某位名人身上学到一种优秀品质,也许就能深深地影响学生的一生,这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习更有动力了,更自觉了,这才获得了学生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东西。名人的一言一行,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学生未来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构建大语文观,全面提高我们同学们的人文素养,第三个方面的做法就是“处理好校内与校外的关系”,校内是学习,校外是去亲近大自然,关注社会的发展,是另一种学习。

我们眼睛不能只盯着课本,只盯着文化课的学习,那样学习成绩上到一定高度就再也上不去了,因为我们只有学习,我们缺少厚重的人文素养积淀作为强大的人生基础。衡水中学原校长李金池说:“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有限的,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成绩。”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都不是死读书读出来的,他们都是人文素养高、全面发展的人。你看电视台采访他们,他们热爱运动,热爱音乐,喜欢读书,口才很好,对人生、对社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回答记者的问题,也都是一套一套的,从容应对,很有分寸感,情商很高。

所以我们在学习课本的同时,还要亲近大自然,观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研究花草树木的生长规律,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观察研究飞鸟虫鱼,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等。让自然万物充实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把自己变成一个有高雅情趣的人;同时自然万物的生命活动,生命规律,跟我们的人生也是相通的,我们从自然万物,斗转星移中得到人生的启迪,获得人生的智慧。星云大师说的“赵州茶”“云门饼”等的“无情说法”,就是自然万物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开头我们提到了有关水的作文材料,给我们的人生启迪,从水的因物象形,获得的人生启迪是“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从“水滴石穿”,我们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以自己的坚持改变环境”。上善若水,柔中有刚,以柔克刚,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又是一种人生智慧“做人要能屈能伸”。如果我们平时对山、水、自然万物就有所观察,有所研究,有所思考,有所启迪,审这样的作文材料,就会很容易了。我们亲近自然并不是为了作文审题,作文审题只不过是我们亲近自然、获得人生启迪的一个副产品。

我们还要在校内课本学习的同时,走出校门,去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进工厂,下车间,到农村,进农家;走进大商场,走进菜市场等等,研究社会。

还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变革,关注国际关系。全面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改革、民生等发展情况。让同学们知道钓鱼岛的历史,台湾蓝绿两党不同的政治主张,美国政府为什么会停摆,中东宗教派别纷争的深刻历史原因,你要知道歼-10战机是四代机,歼-20战机是五代机,各有什么特点,有时不是停留在一般的知识了解,还要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最后形成自己对某一个社会热点的独到的见解。

老师和同学们会说,这些东西与中考、高考无关,了解研究这些干什么。中考、高考不是我们人生的最终目标,我们同学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将来成为优秀的杰出的人,成为一个会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有思想的人,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东西了,长期关注这些东西就会有兴趣,有了兴趣,就不会觉得没时间,就不会觉得是负担,学生们的视野也会为之一开阔,学生们的思想境界也会为之一提升,学生们未来的人生高度也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陶行知先生说的好,“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从课内到课外,从研究自己到研究他人,从校内到校外,学生将会成为一个有高雅艺术情趣的人,将会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想的人,成为一个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将会成为视野开阔境界很高的人,将会成为一个会学习乐学习的人。学生们一旦成为这样的人,语文学习还是问题吗?中考、高考成绩还是问题吗?未来人生还是问题吗?

最后一个方面,在构建大语文观的整个过程中,还要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构建学生大语文观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的作用非常大,举足轻重。

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要培养学生有大语文观,首先我们语文老师要有大语文观,不能把眼光只盯着语文课本上那有限的知识,反复机械训练,靠那几篇文章,靠反复机械训练是练不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也练不出学生的思维水平,更练不出学生的丰富的人生经验。我们上面讲的三个方面的做法,就是为了更新老师的观念。一个孩子从初一交给我们到高三结束,这六年正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育会影响其一生的。

其次我们语文老师要加强学习。学习语文专业知识提高我们语文老师自身的文学理解力,增加我们老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功底;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提高我们育人的科学性;还要不断学习,提高我们的课堂艺术:这三个方面的学习事关我们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分内之事。

还不是我们大语文观背景下要求语文老师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当然这三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必备的,需要不断充实和提高的。

我们说的大语文观背景下老师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首先是课外阅读。要求初高中学生读的那些中外名著,我们语文老师要先读,先熟读。有的作品老师们在大学里或以前读过了,那时你是作为学生身份在读,现在要以老师的身份去读,还要带着研究的眼光去读,还要找一些关于这些名著的文学评论来仔细研读,只有这样,我们语文老师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去阅读。才能帮助学生制定某部名著的合理的阅读指导计划。

在学生阅读名著前能用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其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名著过程中我们能跟学生一起讨论名著中的相关问题,在学生阅读名著后我们还能够从众多的关于这部名著的文学评论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评论、观点,帮助同学深入理解名著,帮助同学深入思考作品,必要时开个某部名著的主题讨论交流会,你才能指导、评判学生讨论交流观点的质量高低。

读中外历史名人、当代名人传记也一样,老师要先读,先熟悉这个名人的人生经历、名言、故事,在课堂上,在平时与学生们的交流中不时的利用某位名人的名言,不时地穿插名人的著名的诗文作品,不断酝酿激发同学们对某位名人的阅读兴趣,这样到一定火候,再安排指导学生去阅读某位名人的传记,学生们就会喜欢,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以下的工作就好办了。

同样,对大自然,对社会热点,对流行音乐,对歌星、影星、篮球足球明星,我们语文老师都要关注学习,一方面为了跟同学们有共同语言,让学生觉得你很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更多地关注大自然,关注社会热点。

大语文观下我们语文老师要学习的东西是很多的,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就几本教科书,几本教参,再也不去进行课外阅读,不去关注大自然,关注社会热点,那么无论如何也不能带动指导你的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的。

第三、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阅读例文。一方面通过学习阅读例文让同学获得进一步进行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的方法、基本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更主要的方面,我们用好、学习这些课文,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我们语文老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文本中包含的艺术美感,让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课本中经典诗文的无穷的艺术美感,从而产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有了这个兴趣,才愿意去进行课外阅读,随着课外阅读的展开,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会越来越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直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种大语文观,对我们语文老师的课堂的要求就更高了。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必备的阅读知识,阅读方法,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我们还要利用课本上的经典例文,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感,培养同学们课外阅读活动的浓厚的兴趣。

第四、我们语文老师还要利用周末、假期和旅游节等安排学生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如利用旅游节去亲近大自然。这得有个活动计划,不能就是玩玩,要在去之前就从网上找到这次旅游目的地,了解自然景观特点,了解人文历史风貌;去之后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体验,进一步了解,印证收集材料;回来后在搜集、交流、整理相关资料,或让同学们整理成文,或开个主题交流会,将旅游节获得零散的材料,获得的感悟,去粗去精,去伪存真,上升为理性的思考。

还可以利用我们班学生家长的资源,让同学们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家长所开的工厂去参观体验;请学生家长是医生的来讲讲生命的诞生过程;可以去农村了解春种、夏耘、秋收的学问和辛苦等等等等。

《红楼梦》中有句对联能够准确地概括大语文观背景下语文学习的要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大语文观构建内容我们也明确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我们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外指导中怎么办的问题,怎么落实的问题了,怎么将以上各种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的问题了。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①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除了周一至周五在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固定的阅读计划,固定的必读的新课标要求的阅读内容,还要让同学们在节假日、周末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喜欢阅读名著和名人传记,养成手不释卷的阅读习惯,要培养同学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指导。离不开语文老师以身作则,语文老师自己要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是一个善于跟学生交流阅读经验的人,还要举办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化的活动,展示同学们的阅读收获,交流同学们的阅读成果,如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辩论会、交流会、朗诵会、专题阅读指导会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不断推动同学们的阅读走向深入,走向高潮。从而让同学们读有所获,读有成就感,读有骄傲感,读有光荣感,不断增强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进而形成阅读习惯。这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很高,语文老师要站得高,看得远,提导得法,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随时创新做法,总是将本班学生的阅读引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胡适先生说“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课外阅读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指导、有交流。这样的课外阅读才能高效,才能持久。

②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不是设有训练目标,没有训练计划,没有规定内容的松散的训练,那样学生就只知道记流水帐,久而久之,写日记就成为学生的负担,写日记在初中1-2年级、高一年级要有整体的训练计划,明确学生的训练目标,有规定的几大块训练内容,如可以写观察日记:分成观察人物、观察景物、观察事物的日记,又如写观察人物日记要也有训练的步骤和目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各有哪些种类和方法,这些描写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突出人、景、物的特点,借以表达感情。每种训练目标还要列出课文中学过的,新课改名著中有的精彩的片断描写数段给学生定向阅读,学习、模仿、迁移写观察日记。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精到的写作指导,有定向的阅读材料,有充分的写作准备,有写日记后的讲评,分小专题,逐项推进。也可以写评论日记,对社会热点,对阅读的名著,对校园、班级的现象,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发表评论,也要有明确的训续目标,有规定的内容,有素材收集准备,有写作指导,有例文引导,有作后反馈、交流、评价,不断推进。我们将初中高中语文的所有规定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一个具体系统的训练点,这样的观察日记,评论日记,又叫微点作文,既培养了同学们实践能力:包括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包括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又培养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你要在写作前,定向阅读相关内容,还培养了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质疑批叛等创新能力,一举多得,当然,这项工作对我们语文老师的要求很高。

以上讲的是要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同学们写日记的习惯,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两个行之有效的抓手。

关于定向阅读,本学期我在xx级宏志班做了一些尝试,效果很好。简单介绍一下。本学期我已经进行了10个话题的定向阅读和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发现宏志班成绩很好的同学大部分存在三个问题:你布置他们去读名著,他们不去读,主要是读不下去,不愿意去读,宏志班完整读完《红楼梦》《三国演义》的每班就三两个人;第二,你让他们课堂上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不自信,要么声音很小,要么吞吞吐吐,要么说不出完整的句子;第三,视野狭窄,思想贫乏,理论水平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我给他们每两周发一个围绕一个大约三万字左右的定向阅读材料,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如配合选修课名著阅读我选了

“你怎么看历史上的曹操和小说中的曹操”“红楼梦诗词歌赋的作用”两个定向阅读材料,让他们写作演讲稿,选择优秀的同学在课前三分钟演讲;如我选择“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给我们哪些启示”“从北大和哈佛谈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是什么样的,未来精英人才应具备哪些特质?”两个话题,各给他们三至四万字的定向阅读材料,带着问题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又如配合小说选修课《呼兰河传》教学我选择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产生的原因、危害、如何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个话题,各给三至四万字的定向阅读材料,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选择两个热点话题“反腐”“创新”,各给学生三至四万字的定向阅读材料,带着任务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配合古代诗文选修课教学内容我选择了“从儒家及孔子、孟子那里我们能学到哪些人生智慧”“从道家及老子庄子那里我们能学到哪些人生智慧”“从苏格拉底等西方哲人那里我们能学到哪些人生智慧”,各精选三至四万字的定向阅读材料,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我还准备选择这样几个有安徽地域特征的定向阅读话题“合肥大建设”“徽商及徽文化”“李鸿章悲剧是个人悲剧还是时代悲剧”“怎么看以包拯为代表的清官情结”。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初中1-2年级高一高二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讲起来很玄乎,其实操作起来,也很具体,也有抓手。

①我们语文老师要利用课本上的阅读例文,巧妙设置带有争议的、可以有不同理解、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让同学们联系课文讨论,各有自己的观点,各自为自己的观点从文中找论据,初中的课文我不太熟悉,我举高中的几篇文章为例说说,例如戏剧《雷雨》、高中选文,语文老师要善于捕捉到课文中就有的探究的问题点,我们就可以有意识捕捉和设置这样的讨论探究题:

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

主张有真情的同学能从文中找到充足的论据:三十年了,还保留着侍萍当初的家具,还保留着侍萍坐月子怕风关窗的习惯,还保留着袖口上当初侍萍绣着的梅花“梅”字的旧衬衣,还记得侍萍的生日是x月xx大日,这没有真情能做到吗?

主张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假意的同学也从文中找到充足的论据: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三十年前的鲁侍萍时,他连问三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能说他对鲁徐萍有真情吗?非常冷酷,非常无情。

最后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周朴园的形象,人是复杂的动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要想真实,就要跟社会现实中的人物相似,是一个有多个性格侧面的圆形人物,而不是性格单一的概念化类型化的扁平人物

培养同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不能满足于接受标准答案,统一答案,这就是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的抓手。

只要老师改变观念,有了培养同学创新精神的意识,你就会从一篇看似平常没有任何探究价值的文章中找到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高中课本中的小说《祥林嫂》,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选文《小团圆媳妇之死》我们都可以设置探究题,培养同学们的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

祥林嫂之死,到底是谁之罪?

小团圆媳妇之死,到底谁是凶手?等等。

每个问题都有五至六个答案,而且都能够从课文中找到充足的论据。

②利用名家名篇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质疑批叛的创新精神,这又是一个抓手。

名家名篇都是名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发表的观点和抒发的情感,离开了特定时代背景,名家所发表的观点和抒发的情感就不一定正确了,就有了例外,我们要鼓励同学们从名家名篇中发现不足,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培养同学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

从名家作品中的用词造句的语病,到谋篇布局的技法,到观点,到情感,在完整准确理解的前提下,都可以质疑。

如余秋雨在散文《我的家乡》中就用“鬼斧神工”这个成语来描写大自然,明显该成语的对象用错了。

巴金的散文《灯》中,有同学找出很多不合语法的病句。

如《雷雨》中,鲁大海形象的简单,概念化,单薄,这种不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窦娥冤》中窦娥发下三桩誓愿都是靠天地来证明自己的冤屈,与前面“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的强烈的反抗精神何其矛盾?作品中的这种不足和矛盾应该怎么看待?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的感情就相当矛盾,一方面对周公瑾“小乔初嫁了”就能立下“樯橹灰飞烟灭”的奇功,赞赏羡慕不已。一方面又说“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人生虚无,建功立业都没有用,在一篇词作中情感有如此大的矛盾怎么看待?怎么理解?怎么统一全词的思想感情?

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名家名篇中的矛盾和不足,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批叛,最后学生们在课外阅读时也带着这样一双慧眼,敢于质疑,敢于批叛,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我们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就这样一点一滴培养起来了。

必须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质疑批判、辩证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20xx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作文题有15套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美国高考连续四年作文题都是考查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①课内通过预习来培养同学们的初步自学能力

每篇讲读课文上新课前,必须出示预习思考题,先引导同学们自学课文,独立回答预习思考题,课堂上要检查预习情况,回答预习思考题,这是培养同学们语文自学能力的最基础最有效方法。

②课内通过对散文、小说、诗歌、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学习,教会学生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不同要求去阅读各类文体的正确方法,通过教材上基本篇目的学习,熟练掌握了散文的阅读方法,阅读重点,小说的阅读方法,阅读重点,才能在课外阅读同类作品的时候,有方法可用,知道怎么欣赏,有重点可抓,知道重点在哪里。学生自学能力,是要从课内得法,课外加强提高的。

有了这种初步自学能力,学生就知道名著阅读,我去干什么,我怎么干,这样他课外阅读就会有实在的收获,就会有兴趣读下去,就会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语文自学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如果不懂阅读方法,没有一点初步的自学能力,你让他课外阅读,他读了,他不知怎么发析,重点在哪里?方法在哪里?他就为读而读,为完成任务而读,久而久之,兴趣没有了,习惯也无法养成。语文自学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举个例子,如根据文体特征,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五个环节:一梳理情节,读了一个章节就概括“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把几千字的一个章节,一句话两个内容浓缩成:“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完全一点的用五个“w”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是同学们读小说每个章节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概括内容,就这么做,自学就有抓手了,坚持下去,概括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第二个环节分析人物性格,从每一章节的人物描写中,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中,抽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这是我们读小说必做的分析工作。

分析的方法是“三个联系”,联系人物描写的具体内容,联系上下文情节背景,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不断地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这样抽象分析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自学有抓手──分析描写,抽象性格,坚持下去,鉴赏分析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第三步是抽象主题,看似很困难,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也就不那么困难了,如小说主题不外三种,你根据小说塑造的主人公的性格,主人公的命运可以看出作者是肯定赞扬,还是否定批叛,还是感情复杂?这是从人物性格得出第一种主题,抒发作者的什么感情;第二种主题,从主人公人物命运是自己造成的,可以得出人生智慧,人生的经验,人生的教训;第三种主题从主人公人物命运是社会造成的,可以得出小说主题是揭示批叛社会的某种本质。培养同学们的逻辑分析能力,自学有抓手,从性格出发,进一步抽象主题,坚持下去,抽象分析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第四步读小说自学方法,回头总结,作者为了塑造人物性格,为了增强表达效果,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找出来体会表达效果。提高同学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同学高雅的艺术品位。

最后一步,在完整理解一部小说的基础上,可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参考一些名家的评论资料,质疑批叛小说中的种种不足,培养同学的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

以上五步中的每一步都可以随手在书上加批注,三言两语,写在书的空白处,批注的种类很多:可以在优美的句子下划波浪线,可以在重要的句子下划横线,可以在不理解的句子边打?号等等,可以进行注释式批注,质疑式批注,理解式批注,感想式批注,发现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联想整理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等。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随时分析总结,随时联想想象,随时思考比较,随时留下批注的习惯,这是培养同学们语文自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抓手。

我这里只是讲解了小说自学的方法,其他文体都可以总结出一整套简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同学们课外自学时使用。

课外阅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有老师的指导,否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这里的每个环节对我们的语文老师的自身素养,要求都很高,我们自己没有任何自学经验,对各种文体阅读方法都不清楚,以己昏昏,使人昭昭,那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要不断(关于国际幼儿园万圣节活动计划及安排)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适应新时代新高考人才培养对我们提出的高要求。

上一篇:人物描写方法练习下一篇:安全环保部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