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课堂工作计划(共10篇)
1.体验课堂工作计划 篇一
以体验统领阅读课堂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学习主体的亲身参与和实践。特别是阅读鉴赏的教学,更需要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使文本回归生活,让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逐步将外在的文本理解内化为自身底蕴。
关键词:新课程;体验式;阅读教学
一直以来,文本阅读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戏剧,都需要我们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文本的处理,很多老师却忽略了阅读的有效性,看似“讲读”,实则以“讲”贯穿整个课堂,弱化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因此,把握好阅读教学中“讲”和“读”的度,让学生参与到文本中,深刻体会文学的魅力,进而提高文本鉴赏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亟待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文本阅读教学就应当放手让学生去读,去体验,通过学习主体的亲身参与和实践,感受文字里的人生。
所谓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立足于教学需要,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或活动,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融入具体场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领悟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文本阅读的体验式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叙事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过程与方法: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梁启超的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梁启超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梁启超的“热心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把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2.理解梁启超的“热心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提到梁启超,大家都会下意识地想到四个字――戊戌变法!不错,作为一个变法英雄,梁启超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总是高高在上的,但是作为学者的梁启超呢?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我国著名作家梁实秋曾对启超先生作过这样的评价: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可见,青年学生对梁启超的景仰主要是在哪方面?
明确:学术上。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来认识一个学者梁启超。
二、展开
(一)整体感悟
过渡:都说文品如人品,今天我就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通过品文来品品梁启超这个人。
首先请看到课后一大题示例: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
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找到描写梁启超的语句,明确属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段落,并仿照示例作旁批。
明确:正面描写的段落:3、4、7、8自然段;侧面描写的段落:1、3、6、7、9自然段。
(二)重点解析
正面描写:
1.3段:
(1)全班齐读3段;(2)明确该段描写梁启超的角度(外貌、神态);(3)语句解析: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相貌独特
“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气质不凡
2.4段:
(1)明确该段描写梁启超的角度(语言、动作);(2)请同学上台模仿这一段,并做指导。
明确:要读出那种谦虚自负,并且声音一定要沉着有力,有时还会宏亮激亢,尤其要注意“喽”的读法,得有一个向上扬的趋势。
(3)语句解析: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谦逊自负,幽默风趣3、8段:
过渡:到了这一段,先生已经正式进入了演讲正题,较之于开场白,更是成为了表演。
(1)提问:这一段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对先生进行具体描摹的?
明确:动作、神态。
过渡:用书上的原话来说就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不仅仅是手脚动作,连面部表情也可以说是精彩非常,“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到后面提到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时甚至还会“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这两哭一笑如此夸张的表情,手舞足蹈如此外显的动作,仅仅是因为先生哭点或笑点很低?又或者是他擅长演讲,善于表演?其实在这一段的描写中,还涉及了两个典故。
(2)典故品读:《桃花扇》
过渡:《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故高皇帝就明崇祯皇帝。
a.介绍崇祯皇帝……
明确:他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不能改变现实,最终自杀身死,是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
b.提问: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按理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提示:先生如此之悲绝不仅仅是崇祯帝,而是由崇祯帝想到了谁?光绪帝。
c.介绍光绪帝……
明确: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戊戌变法。可是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短短103天,变法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提问:正如刚刚我们所说,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那变法失败就意味着……?
明确:目的是救国图强。失败意味着振兴国家的理想不能实现。
可见,任公先生在这里哭的只是崇祯?或者只是光绪?这一哭,归根到底哭的是……国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提问:从这首诗来看,诗人此时是喜还是悲?他为何而喜?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失地收复哪些人最受益?但诗中为什么说“初闻涕泪满衣裳”?
明确:喜;失地收复;百姓;喜极而泣。
提问:启超先生在讲到杜甫这首诗的时候也像杜甫一样“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先生有如此反应,可见先生与杜甫产生了共鸣,那我们也可以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忧国忧民、心系苍生。
所以,第二哭,先生哭的不仅仅是国家,更是为人民而哭。
侧面描写:
1.1段:课前导入时,曾提到作者在第1段中对启超先生的一句评价: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对青年学子主要是学术上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先生是一位学术精英。但先生仅仅是这方面的成就吗?虽然对他的景仰不是因为……也不是因为……,但我们能不能否定他政治上的成就?所以先生不仅是一位学术精英,更是一位政坛领袖!
2.6段:过渡:如果说第1段是在场所有学生对先生的一个笼统的印象,那么第6段就是作者个人对先生演讲的一个具体回忆。
(1)提问:在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启超先生的演讲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能否在文段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明确:“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2)典故品读:《箜篌引》
a.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箜篌引》,并对自己的朗读作评价。
b.提问:你在读的时候着重在哪些地方做了处理?
明确:无:陈述语气;竟:惊讶;奈何:无可奈何。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应当注意这三组体现情感变化的词语。
c.提问:那这样的情感变化是因谁而起的?(诗中的公)那同学们都读了这首诗,你们对这个公作何评价?
明确:傻、疯、固执、冥顽不灵、一意孤行……
d.提问:那启超先生呢?也是这样认为的?在第6段,作者就先生对这首诗的讲解作了一个精到的评价,同学们能否在文段中勾画出来?(活画出一出悲剧)那你们是怎样理解“活画”的呢?文中有没有对“活画”作出相应的阐释?
明确: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e.提问:那这几方面你们觉得真正能震撼作者,使得他能在二十余年之后也能“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的是哪一个?(有情感)
f.小组合作探究:梁启超在解释《箜篌引》时倾注了怎样的情感?试从梁启超的生平进行思考。
明确:先生在这首诗中读到的不只是渡河而死的公,他还看到了自己或者说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影子。
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本可以逃走,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同学们应该很熟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最后慷慨就义。谭嗣同等人又何尝不是诗中提到的那个强要渡河的公呢?
所以我们将这首诗来做一个小小的转换,并诵读:
“公无变法。公竟变法!变法而死;其奈公何!”
作为一个参与变法的有志之士,变法理想是拯救旧中国,可是在封建制度盛行的中国社会,加上慈禧太后的极力压制,要颠覆旧中国的制度、实现变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甚至还会带来灭顶之灾,但以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有志之士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路。那我们还能够说他们傻吗?
提问:这应该是种什么精神?
明确:为理想执著坚守、英勇无畏。
所以,在讲这个典故的时候,先生能够活画出一出悲剧,但他悲的绝不仅仅是国家、人民,悲的更是自己!
3.7段:其实,不只是作者,在场的所有青年学子的心也是和先生同在的。当先生背诵引证作品忽然记不起下文时,我们会屏息以待;当他敲敲秃头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会跟着他欢喜。先生的演讲不仅有讲稿中的内容,更引证了诸多作品,提问:可见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博闻强记、才高八斗。
(三)梳理小结
这次小小的演讲让梁实秋记忆犹新,也让在场的所有青年学子受益匪浅。我们从正面描写看到先生不仅相貌独特而且气质不凡,虽然谦逊自负,但也不失幽默风趣,忧国忧民,更是心系苍生;而从侧面描写,我们也能见出先生的确是一位政坛领袖、学术精英,博闻强记、才高八斗,他更能为了自己的理想执著坚守、英勇无畏。
其实这些,作者在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而这一句,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文眼。
有学问,有文采,已毋庸赘言,而热心肠也能从我们分析到的三个典故看出:不管是哭国家,哭人民,还是哭自己,归根到底都源于爱国情怀。
所以最后,我想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将先生的爱国名作《少年中国说》中的部分文段有感情地诵读一次,再次感受先生那份热心肠!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四)拓展延伸
学习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描写梁启超的手法,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角度对现在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者任课老师进行刻画。
三、结课
我们应该感谢梁实秋,感谢他让我们对任公先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感谢他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活跃在清华讲坛上至情至性,充满爱国情怀的任公先生。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交往、对话、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成的师生关系不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而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和认识的过程。特别是像散文随笔类的文学作品,更需要学生实实在的体验,因为只有切身的体会才能获得感动人心的真实,从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鉴赏能力,不断提升其思维水平。
(作者单位:成都石室中学)
2.体验课堂工作计划 篇二
一、班队活动来强化。
通过课堂生活,学生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如果不在实践活动中付诸实施,强化巩固,就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行不一。因此,我们只有让学生在班队活动中进行践行体验,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学生的权利。我们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生活,及时捕捉校园内发生的典型事例来丰富品德课的践行体验内容。通过《为你高兴为你分担》这一课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道理,并充分感受到了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帮助都是非常快乐的。如何让“主动帮助别人”成为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行为呢?恰好此时学校大队部向全校少先队员发出了倡议:为汶川地区捐款。这不是极好的课程资源吗?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班中展开了践行体验活动。我们收看了新闻,大家感同身受,在捐款活动中,大家慷慨解囊,纷纷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灾区人民献上一片爱心。我班的捐款数额全校最多。在这一成功的品德课上,同学们不仅对热爱学习、勤俭节约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同时,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阐释了“关爱他人”这一道德理念。
过后不久,我班一个同学生病住院,班上的同学知道后,买了鲜花、水果,写了祝福卡,自发地去医院看望她。后来她出院了,大家又抢着为她补落下的课程。从一次次的践行体验活动中,“关爱他人,帮助别人”渐渐成了大家一种自觉的道德行为。
二、家庭生活来检验。
美国的米歇尔·博芭说:“家庭是美德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教育的强有力的人物。”家庭生活是学生每天经历着的生活。儿童每天都要和家庭中的成员进行交流,从父母及家庭的其他成员那儿获取大量的信息,接受着他们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带来的教育营养。因此可以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许多品质与习惯都是在家庭里养成的。这里是他们学习自理自立的地方,是检验他们品德行为的重要阵地,也是他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起点。让学生体验亲情,引导孩子学会关爱、体贴父母,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苦与乐,这些品行的教育不是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所能完成的,必须要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感受、体验、并得到检验,才能一步步走向成长。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长辈的过度呵护和关爱下,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他们对父母的艰辛劳动不懂得付出,只知道要求。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在教《我是独生子女》一课后,我通过动员,使家长明白了让孩子在家中参加践行体验的重要性。家长们纷纷表示,愿意协助老师,为孩子提供体验场所,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了“今天我当家”的系列体验活动: (1) 为爸爸妈妈设计一日三餐; (2) 根据自己设计的菜单去菜场为家里买一次菜; (3) 用餐前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妈妈的小助手; (4) 用餐后帮助收拾、清洗碗筷,清理垃圾; (5) 做一份水果拼盘请爸爸妈妈品尝。这次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家长们纷纷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体贴父母了。”的确,小朋友都从亲身实践中体验到了父母的辛劳,获得了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正明白了要孝敬父母的道理。相信他们一定能逐渐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三、社会实践来升华。
杜威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或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的确,学生脱离了社会实践,所学知识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因此,要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就必须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一种融说教于体验当中的活动教育,使学生在自我的需要和付出的体验当中,置自己于真实的情境之中,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精神,强化了德育内容,淡化了教育痕迹,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波澜,从而触及心灵,生成情感,自发地形成自律的行动,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在《逛商场》一课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附近的超市进行了一次购物实践活动。小朋友个个兴致勃勃,纷纷购买了家中需要的和自己喜欢的价值十元的商品。通过这一次践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梳理了超市购物的常识,拓展了教材内容,使课堂对孩子们真实的生活更富于指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知、行的统一。
3.体验课堂工作计划 篇三
一、“体验”理念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在总目标的第7条更是明确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出现了17次之多,贯穿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的各主要方面。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的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体现了“体验”的价值取向。
根据上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和总结,并大胆实践,构建了“ 体验——探究” 课堂教学模式。
二、模式内涵
体验——探究就是让学生投入到一定的实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实践和感悟,去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在教师的配合、诱导下,经过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归纳并猜想,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最后再继续经过探究的途径去验证规律。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标。而全面发展必须是基于个体差异的全面发展。由于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仍是班级授课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合作交流,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要培养有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这实质上就是尊重学生的未来,尊重人的发展的未来。
三、理论依据
1.江泽民关于教育的有关论述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教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标准的教育教学制度。
2.成功尝试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一种自己亲身参加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内心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教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第三次……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 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思想,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及发现规律的乐趣。
3.发生认知论
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去体验、感悟、发现、探究。体验、发现,能让学习者理解得最深刻;感悟、探究能让学习者进一步弄清知识规律的存在性和必然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有类似的看法:认识既不能看做是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它们起因于有效的和不断的建构;也不能看做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征中预先决定的 ,因为客体只有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的。这里,他强调了个人是以亲身体验、实践来解释现实、理解世界并赋予涵义的,因为在学习中,注意学习者的亲身实践、体验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合作性是十分重要的。
4.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即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应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能把语文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因为,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到一篇篇的课文,但其思想、方法,教学中体现的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猜想、合作交流的精神却是人们一生中长期受用的。
因此,构建体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基本理念的,也是操作可行的。
四、模式流程
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巡视诱导→点拨释疑
→完善补充→激励创新→合作分享→课后反思
学生:主体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归纳猜想
→探究验证→设问质疑→拓展应用→小结评价
五、操作程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主体操作、活动探究;
3.合作交流、归纳猜想;
4.推理验证、质疑应用;
5.激励评价、小结反思。
六、主要意义
1.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会实践、会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猜想的精神;
4.使学生享受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乐趣;
5.为今后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实践体会
1.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习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
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进行这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2.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 ”。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体验、探究问题的情境,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足够的创造空间和时间。
3.所创设的问题设计起点要低。使学生人人能参与,人人有成功的机会,人人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4.温故而知新。在模式试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寻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以旧知识为依托学习新知识。
5.在实践模式过程中,重视质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能萌发问题。有问题,才会促使去思考,去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创新。
6.凡是学生自己能想到的,教师不引导;凡是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不替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办到的,教师不参与。
7.哪怕是学生的一个微弱的闪光点,教师都要善于捕捉;哪怕是学生的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鼓励;哪怕是学生的一个明显的错误,教师都不要急于去否定。
我深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向他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学习、学习、再学习;创新、创新、再创新。体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4.注重美术课堂体验式教学 篇四
在美术新课程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体验式教学,就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注重美术新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引导学生通过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体验、感受美术课程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领悟和认识,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实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体验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体验式教学应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美术课程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被动性,为学生主体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开展体验教学,就要使固定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在多组织一些集体绘画活动,如户外写生,参观画展,儿童绘画表演,儿童绘画比赛,或组织儿童绘画作品展览等,促使儿童相互学习相互比较,取长补短,并在绘画中体验美的享受,让儿童感觉到有意思有乐趣,而不是感到乏味,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耐心的循循善诱的,鼓励性的教育能让学生有信心去画好画,使学生获得了活动参与、成功的愉悦体验和应关爱他人、互助友爱的情感体验。
二、体验式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体验式教学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家长的重视与支持,让父母能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儿童学习绘画,并帮助儿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方面的尝试,体验造型活动与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绘画教师也要与班主任多交流,让他们积极配合,鼓励孩子们多参加绘画兴趣小组活动,而不要因课业问题而停止孩子参加兴趣小组。我们应创设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童年的手印》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揉、搓、捏、摔、拍、印的过程中通过触觉和视觉体验,体验到泥土的可塑性;通过鼻子对泥土的嗅觉体验,闻到了泥土的清香气味;通过玩泥游戏—拍压泥板—发现印痕—压印手印……即兴表达体验泥板的变化、美感和趣味。体验性学习活动,就是在感知觉体验美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体验,逐步获得对美术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实践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三、体验式教学应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多鼓励孩子,只要老师家长认为他能行,时常鼓励他,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勇气也就来了,什么也想干了。从而使孩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在培养孩子自信的同时,也可以经常介绍画家轶事,培养儿童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树立他们喜爱绘画的信心和恒心,并采取一些造型游戏与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使其在创作中找到成功的快乐,并能对美术产生持久兴趣。因此在体验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师应遵循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切入点,主动做出灵活的变通、调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气氛与活动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获得学习的兴趣。
如《鸟语花香》一课的学习是绘画、剪贴、制作与活动的综合体验。可分
成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是认识、想象、创造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观察相关图片,认识花的外形千姿百态,认识鸟的形态各异。认识花和鸟的结构,才能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表现。第二部分则是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的结合。首先引导学生先把画好的花和鸟剪下来粘贴制成头饰,其次让学生戴着做好的头饰进行游戏活动,这样既掌握花和鸟的画法及步骤,画出形象生动的花和鸟,又通过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和爱鸟意识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从中体验到活动的愉悦感。
四、体验式教学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维性
在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所以体验式教学中注重评价的多维性。在美术课堂评价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我们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要关注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5.高效课堂体验式培训心得 篇五
高效课堂体验式培训心得
今天的培训,让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通过刘爱军老师和胡超主任精彩细致的讲解,我认识到了高效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之前,我只是单纯地认为构建高效课堂,就是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让他们动口、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当然,我知道老师在课堂上还是具有主导作用,但是我认为这种主导作用已经退到了其次。然而听了今天两位专家的报告,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需要做的工作不是不重要了,而是更加重要了。只是我们发挥主导作用的地点从台前转向了幕后,从以前的“自导自演”变成了“自导生演”。这样一个纯“导演”的角色使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更加准确了,而对我们自身的要求也更多了。从一开始的分小组“选演员”,到后来小组之间各种矛盾的协调;从开始对“剧本”导学案的编制,到后来的实施与评价···这一切的工作都需要老师付出比之前更多的心血与努力,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然而,当想到我们这一切的努力最终会让我们的孩子摆脱旧的教学体制的束缚,从学习中真正得到快乐,那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对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场生命的狂欢呢!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相信这条路我们会快乐而坚定地走下去!
6.体验课堂工作计划 篇六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体验式学习通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新知,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那么,如何让体验式学习走进语文教学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在情境中体验
学生自己的发现远比教师的讲解来得深刻。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很快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带着感情和思考进入课文内容,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购物讲价》教学时,我将课堂布置成“商店”,让学生体验“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身临其境地进行销售和购物演练,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这样,学生的表演欲望和角色意识得到了发展,参与学习的兴趣浓厚,与同学的交际更为活跃,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在想象中体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教师就像是魔法师,利用想象的魔法棒带领学生进入一个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在教学课文《普罗米修斯》时,我引导学生利用文本插图想象,让学生观察普罗米修斯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的插图,想象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痛苦。于是有同学想到了他要忍受日晒雨淋,有同学想到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还要饿着肚子。为了开阔学生的思维,我又问:“他遭受到的痛苦只有这些吗?炎炎夏日、寒冬腊月、漫漫长夜里,他将承受怎样的痛苦?”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普罗米修斯在炎炎夏日汗流满面,口干舌燥,痛苦难耐;有的说普罗米修斯在寒冬腊月里要忍受寒风刺骨的痛苦。由此可见,想象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展现心中的图画,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对文章的理解不仅深刻而且多元。
三、在探究中体验
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欲望,通过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可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成为自主的、“发现的”学习者。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我提出的探究问题是:请大家来扮演猫,向人类介绍自己的特点。由于问题新颖,富有想象性,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探究的气氛异常热烈。学生要介绍好“猫”的特点,就得更细致地读课文和查阅关于猫的资料,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理解了猫的淘气可爱、性格古怪等,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四、在实践中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所得,是任何说教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在《家乡的环境》教学中,我让学生组成环保考察团,举行了一次环保考察实践活动。学生参观本地环保部门的一些环境监测设备、仪器,观看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分组实地考察了水资源、垃圾污染等情况。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回到学校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写出的文章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抄袭模仿,而是有自己的真实体验。
体验式学习将教师从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课文的题材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选择最恰当的体验式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西区中心小学)
7.我的“课堂教学幸福”体验 篇七
教和学是过程的两个方面, 追求的幸福体验也存在于教与学之中。试设想一下:在课堂中, 老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授业解惑, 学生在讲台下听得心旷神怡, 这堂课的效果自不必多说, 教与学的和谐也就足以令教师和学生感到幸福了, 这就是我追求的课堂生活境界, 即幸福体验。
让每个孩子享受幸福, 幸福学习是我们每位教师追求的快乐所在。当然, 如果把这追求幸福体验的境界不加思考地直接灌输给孩子肯定是行不通的, 因为孩子毕竟不同于成年人, 对他们不加引导地要求其自觉学习、认真学习, 效果是不理想的。只有加大课堂教学的改革, 找准自身课堂上的薄弱点, 积极加以改进, 提高课堂效率, 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幸福。童心未泯的孩童犹如一张不曾书写涂抹过的白纸, 只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就能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8.体验视听新课堂 篇八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学条件和设施的改善,高中英语在教学上引进了多媒体技术,其中英语原声影片将目标语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原本枯燥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极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原声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作为高中英语老师,首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课生动活泼。而原声电影颇受青少年喜爱,电影中多姿多彩的画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欣赏和模仿的兴趣。学生不仅可以听到演员们地道的语音语调,观看他们丰富的肢体语言, 同时也为英语学习创设了最佳情境。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
语言最根本的目的是交际。因此,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十分重要。而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高中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往往较薄弱。原声电影在这方面却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一些口语和容易疏忽的词组,不仅扩充了词汇量,而且听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只重视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却忽视了利用该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他们往往仅从母语文化背景出发,而忽略了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差异,在对外交流中产生一定的障碍。然而,文化背景的传授是个复杂而要求很高的过程。高中英语课本中涉及文化背景方面的内容极其有限。英语原声电影却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它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引导学生去了解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
三、播放电影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运用原声电影教学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电影来促进学生学习,这样才能和学生更好地产生互动。以下两点是教师在播放电影时应注意的:
1.选择影片
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并产生互动,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研究课本,抓住篇章主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搜集相关素材,所选的素材必须能够反映文章主题,内容健康向上,不要生拉硬套。电影欣赏与课文教学相结合,使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形象,从而自然地把课文内容和电影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教师在选材时要注意影片的难度,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包括语速快慢、词汇量等因素。如果影片中有大量生词,教师在播放影片前应把部分单词展示给学生,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听懂理解,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
2.活动设置
在影片播放前,教师应先介绍一下电影的背景,也应对影片中出现的难点进行提示。另外,教師可预先巧妙地设计一些题目,以避免学生纯粹看电影而忽略了把它当作一种学习的手段。观看完后,教师可叫学生模仿影星们的对白或根据电影片段搞情景剧。例如:第一模块第二单元reading “Home alone”介绍的是美国家庭中由于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而引发的一场冲突。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我选取了经典情景剧《成长的烦恼》中的一个片段。该剧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美国郊区的多子女家庭的幸福生活,虽然仍存在着不少摩擦,但是双方的互相理解总能化解这些矛盾。欣赏完影片,我鼓励学生根据这个片段创设情景剧,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了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而且通过角色的扮演也增进了对父母的理解。
四、结语
在高中阶段有效使用原声电影是基于教学法中的视听法,也叫情境教学法。电影因其独特的个性成为情境英语创设的最佳手段。因此,高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有效手段,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语用能力,真正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富有特色的外语教学路子。
9.丰富情感体验构建有效音乐课堂 篇九
谢飚英
(福建省上杭县临江城东小学,福建上杭364200)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犹如沐浴的春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音乐教育的形式也逐渐由简单练声视唱、学习歌谱歌词等传统教学老套路,转变为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的开放式教学。本文作者从“民主平等、合作探究、自主发现、激活潜能”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情感体验;有效课堂;音乐素养;协调发展
《新课堂》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音乐,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艺术创造,为学生终身学习、喜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段精辟论述为改革音乐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具有时代信息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地发挥音乐学科的自身特点,加强课堂师生互动,让实践体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呢?在此,我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民主平等,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弘扬优势、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人间最美的是微笑,微笑是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对教师信任的金钥匙。教师和蔼可亲的微笑可以缩短师生的距离,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教师要面带微笑,以良好的心情走进课堂,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题,使学生有“轻松感”、“自信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优势。最后,教师要营造师生互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用声音编织故事》一课时,是这样来引导学生围绕“探索、创造声音并用声音来编织故事”展开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感受和听辨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体会声音的长短、强弱,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鼓励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生活中的无限乐趣。第二步,以《小猪过生日》的故事编创用不同的声音演奏出小猪生日宴会上锅、碗、瓢、盆交响曲为线索,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加强对音色、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感受与体验。第三步,在创造音响的过程中,注意感受声音的强弱,让学生了解不同力度表现的声音给人的感觉不同,每一种声音,都是一个动听的音符,因为有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伴随着我们度过快乐的每一天!所以,这节课下来,学生在编创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创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模仿、学会编创,加强了学生对音乐要素、音响、节奏的感受与体验。为了积极创设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我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当学生是“小老师”时,我走下讲台,坐在学生中间,认真听这位“小老师”讲课,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学生小组讨论时,我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讨论,让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每学完一首歌,我都要举行歌曲演唱会,每当学生上台演唱时,我就与学生一道当观众;当我范唱时,又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点评。总之,教师要用鼓励和宽容的.态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意识,使学生在更多的参与活动过程中去实践体验音乐活动。
二、合作探究,构建生生互动的和谐关系
所谓合作,是指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进行生生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能力。例如在教“竖笛”的器乐学习与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首先,以吹奏一支《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优美歌曲作为引入新课的切入点,让那美妙娴熟、悦耳动听的笛声感染每一位同学,这为下一环节教学营造了安静、良好的氛围。接着,我直奔主题让学生掌握竖笛吹奏的方法:“孔按严,轻轻吹”,让学生尽快享受自己学习的成果。当学生一下子学会吹第一个音“5”时,我马上引导学生进入歌唱与竖笛伴奏的活动环节,让学生营造在合奏过程中相互配合、彼此照应、合作交流的氛围,从中启示学生边演奏边聆听同伴的演奏,切身感受合奏的内涵,追求整体、协调和统一的效果,从中体会团体协作精神。然后,我又循序渐进,从学习吹“5”一个音,到“555”、“5555”、“555、555”节奏学习;再进入学吹三个音“Sol、La、Si”。当学生能吹奏这三个音后,又进入演奏旋律与合奏,培养学生即兴演奏、伴奏的能力,这样学生就在“玩”、“趣”中轻松学到笛子的演奏和技能,并让集体主义、群体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器乐演奏过程中得到了培养与发展。最后,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三个音以内的歌曲,把唱歌、欣赏、创作等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得到音乐素质的“多元”收获。总之,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往往是全方位的。新歌教学后的小组合作练唱,能以好带次,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体验到互助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节奏创编中的合作探究,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创新活动的体验;舞蹈动作的小组创编,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提高音乐表演的能力。在所有这些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只有这样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学生们才能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三、自主发现,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少,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作性,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了音乐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发展,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春天回旋曲》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表演的:第一步,进行《春姑娘交响曲》多声部节奏创作。在此环节中,旨在通过节奏的创作达到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巩固新学的十六分音符,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提高学生分辨音色的能力;通过力度、速度的变化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第二步,在节奏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报春鸟》之歌二部声旋律创作,这一环节旨在通过聆听《杜鹃圆舞曲》帮助学生积累创作素材,为《春天回旋曲》的创作做准备,并选用“F”调进行创作,让学生熟悉口琴或风琴“F”调的各音位置,积极探索布谷鸟叫声的各个音符,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第三步,师生互动进行《春天回旋曲》的创作,按《嘀哩嘀哩》→《春姑娘交响曲》→《嘀哩嘀哩》→《报春鸟之歌》→《嘀哩嘀哩》→《春日》→《嘀哩嘀哩》的结构进行《春天回旋曲》的表演。这样一步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自己发现难点、要点,在解决、消化难点和要点教学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并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的心理、听觉、视觉、口语表达等得到协调、主动的发展。
四、激活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是培养学生将来有更完善的“理解、创造”美的能力,即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是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每个人天生都希望被人所重视,孩子更是如此。德国教育家帝斯多会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优秀,都希望自己时常受到表扬,个性得到张扬。实际上学生的潜力非常大,就看教师怎样去挖掘,去发现。如五(1)班上一个学生非常调皮,教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后进生,每节课他都爱找人说话、惹事。有一次,我一直用目光提醒他多次,他还是旁若无人的转头与后面的同学打闹,于是我指名让他上台演唱刚教的那首新歌《童心是小鸟》,这时他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可当我耐心问他还会唱什么时,他满不在乎地走上讲台,亮开嗓唱了一首《喜羊羊与灰太狼》。他优美的音质、良好的表现着实让我和同学们大吃一惊,他刚唱完,我就引导学生把掌声送给他,这下同学们的掌声迫不及待地响了起来。同时,我给了他极高的评价,并鼓励他继续努力,长大当歌唱家。从这以后,他上课时目光总是关注着我,只要有机会,我总会让他主动上台表演,主动当“小老师”,从此他上课变得认真积极了,在班上不再惹事生非了,并且其他学科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看着他的成长,我欣慰不已。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只有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
综上可知,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中,与音乐融为一体。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合作探究,自主发现,激活潜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展,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0.中华民族民间舞课堂体验 篇十
从小我就对舞蹈有一种特殊的热爱,认为跟随音乐相和舞蹈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体现,更是情绪的一种外向释放,更何况这种艺术形式动静结合,可以培养小女孩的形体美和独特气质。因此我在小学期间一直学习民族舞,虽然后来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但我心中对于舞蹈的热爱从来没有泯灭过。近两年一直举办的中美舞林大赛我更是期期不落,尤其喜欢中国的唐诗逸和张傲月,每一期都不仅能给我美的感受,让我惊叹于舞蹈家们精湛的技巧、沉浸于他们饱满的情绪、折服于他们行云流水的动作,更让我有一种心潮澎派的感觉,真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用舞蹈展示自己的情绪。到了大学终于有机会进入啦啦操队,并跟随老师学习了一些爵士、街舞以及现在流行的韩风的舞蹈等,虽然学习起来也算得心应手,但内心深处总少了一些小时候的影子和觉得自己很美的自信的感觉。终于在大三的时候,抢到了中华民族民间舞这门课,着实让我期待了一个假期。原以为这门课归在艺术的学分中,只会涉及理论知识,却没想到,是真正的学习组合跳舞,这让我兴奋不已,暗下决心,一定要一次不落地上好这门课。
第一节课便有一个意外之处:老师要我们一边跳舞一边唱歌相和,这仿佛让我见到了古代节日集会时大家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的场景。虽然歌曲的词我时至今日还不理解,但可以从那简单的哼唱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喜悦之情。还有一节课,老师让我们看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的技巧大赛,朝鲜族舞蹈、秧歌、蒙古族舞蹈等精彩的舞蹈纷至杳来,真真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安徽花鼓灯,“小花场”那种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有人物、情节的小舞剧。这种表现男女相互爱悦、嬉戏逗趣的情景,表演起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整体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形式多变,明快紧凑,感染力强,让我兴奋不已。
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通过向我们描述各种动作所代表的含义的方式,让我们将舞蹈动作与少数民族服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相串联,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更容易记忆动作,掌握动作所传达出的感情。比如:藏族人民解放较晚,之前一直处于农奴制的社会中,这种长期的压迫和剥削生活使他们有一种谦卑的习惯,因此跳舞时不会有一副挺胸抬头、得意洋洋的体态,多为又松胯、弓腰、曲背、弯膝、“一边顺”的样子膝盖部位还会有放松连续不断的小而快的颤动、或者是有弹性的颤动、还有连绵柔韧的屈伸。又或者藏族人民生长于青藏高原,性情纯厚致善、端正诚实,崇拜翱翔于蓝天的雄鹰,因此他们的舞蹈也是婉转豪放、热情稳重,经常有很多踢、踏、悠、摆的动作,看起来潇洒灵活,第一个组合中有一个分别向两侧斜后方撤步,同时展开双臂的动作正是模仿草原的雄鹰。还有一个我最喜欢但却经常做不好的动作:勾脚抬腿,就好像勾起裙摆做出一个欢迎的动作。新疆舞则与藏族舞迥然不同,学习新疆舞过程中老师总是跟我们强调体态昂首挺胸,抬起鼻子,立腰、拔背,给人一种高傲、外向的感觉。在学习基本步法时,让我们感受仿佛头后又一根大辫子在摇摆,以培养我们的神韵和仪态感。还有一个双手手心朝内,高举胳膊过头的动作,就仿佛是在迎接太阳又或是在表达对神明的尊敬,老师运用了读书这一比喻,立刻将遥远的少数民族生活情境拉近到了眼前。再比如新疆舞中一边以脚尖打拍子一边左右轻轻摆头的动作就像在轻轻嗅花。而有时手部灵巧的翻腕、绕腕,以及“先正看而后低手闭目”的眉眼运用又一瞬间让人感受到了小女儿家的娇羞。仔细想来,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身就是集合多民族人民情感和生活主题意义的舞系,它本身就是最直观体现以人为本,深刻体现各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及人们的思想感情的最好样板。更何况,舞蹈的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历史长河的发展,民间舞蹈还体现了巫术活动和对神崇敬的表达。因此中华民族民间舞的继承性、群众性、娱乐性,其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性,以及在当代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发展的多元性都给我们以一种其他民族舞蹈无法替代的民族情节在,这是芭蕾的古典优雅、hip-hop的动感嘻哈、热烈奔放的拉丁都无法比拟的。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我们的领悟力有限,还不经常及时复习,导致下一节课上课时经常把上节课的知识忘了大半,常常需要老师反复带领我们,例如在第一个藏族舞组合中的第二小节,好像太阳下山,藏族群众将自家的牲畜驱赶回圈的动作,节拍时常出错,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训练最终使我记住了这一难点。虽然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迫使老师不得不将动作改成更简单的版本,但是真心希望课程持续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让我们感受一下如维吾尔族的快速旋转般技巧、美感与特色兼具的标志性动作。
课程进行了大半之后,我不仅深入体验了各民族舞蹈的特点,发现了其独特的魅力,更学会了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理解到:原来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学习文综科目,例如地理习题中,一个厂房的设置要考虑到地形、气候、交通、文化、政策、历史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民族舞的学习。略有遗憾的是,难得享受到有一面墙镜子,三面环绕着把杆,胶质地面的高级练功房,却没有好好把握,尽量多练习一会基本功。
【体验课堂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构建基于“体验式学习”的语文课堂07-30
实施体验式课堂教学的意义和要求06-20
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之我见09-01
安全体验馆商业计划书08-23
体验清晨作文06-20
初三体验作文06-26
体验运河文化08-07
体验初中作文09-05
暑假生活体验09-08
体验友谊作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