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泥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2024-07-23

白泥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精选8篇)

1.白泥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篇一

2016年枣市中学

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读书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我校师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不断提升道德素质,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湘教办〔2014〕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总书记关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传承、融入课堂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原则,紧密联系我校学生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人人皆知,入脑入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建设幸福资溪献策献力。

二、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倡导”24个字,即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活动形式(一)、宣传发动

1、制定方案。按照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运用宣传栏、黑板板、展板、各种学习和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三个倡导”,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宣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和普及化。

3、宣传发动。召开动员会,学习有关文件,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开展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指导思想和总体安排。

(二)、活动开展

1、认真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全面抓好“三个倡导”教育普及活动。(2016.9.19

日)

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抓好背诵熟记,引导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慢慢品味、细细琢磨、逐步集会。

2、认真组织一次主题黑板报。(2016.9.22-2016.9.29)

板报要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三个倡导24字为主要内容,可加入其他相关联的内容,形式自由。

3、开展一次演讲比赛。(2016.10.10-2016.10.28)

组织七八年级学生,每班选拔一人,参加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和普及化。

4、举办一次征文活动。(2016.11.1-2016.11.15)

各年级组,通过推荐、选评、评定三个阶段,选拔出优秀的主体作文。以心得、作文形式,升华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学校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教导室为学习办公室。负责活动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2、注重成效,树立典型。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带头,率先垂范,积极参加。学校经过认真研究,精心策划,积极挖掘本校的凡人善举,鼓励和引导大家讲自己、讲他人、讲身边的道德故事,着力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通过积极开展培育和选树学校先进典型活动,在学校形成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3、加强督导,强化落实。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大力宣传活动创新做法和先进典型。活动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班开展经常性指导检查,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人员,限期整改,跟踪督办。对不按任务要求推进工作的,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相关责任人实行严格问责。

4、灵通信息,及时反馈。学校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交流,及时反馈活动开展的情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了解和通报活动进展情况,并及时宣传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优秀事例,供大家交流学习。

茶陵县枣市中学 2016年9月18日

2.白泥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篇二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过程。

十六届六中全会上, 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里面,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此基础上, 不断到探索发展, 在历次的党代会不断地深化强化, 直到十八大以三个“倡导”的形式问世。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条件下, 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趋势的一种价值追求, 它的三个层次依次说明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构建什么样的社会, 塑造什么样的公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1. 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已经在党章修正案中规定为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它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体现了我党在理论、道路、和制度上的自信表达, 或者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党在理论、道路和制度层面社会化、精炼化的表达, 就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过程, 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它是建设和谐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指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的本质力量很大程度上都凝结在其中核心价值观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 国家之间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就体现在各个国家软实力的交流、交融和交锋, 最为本质的就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碰撞。大国博弈已经从以往以政治制度为核心转向以核心价值观为支点, 一个不能对外输出价值观的大国, 不能称之为强国, 中国是一个大国, 能否成为强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3. 它是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选择。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 随着与外界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 国外很多价值观念、思想给国内老百姓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当前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泛滥, 而且这几年越发公开和理直气壮。因此, 越是在各种思潮的冲击影响下, 社会就越需要主流思想的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共识的核心力量。

4. 它是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经阶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形成四位一体的全布局。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受众面以及大众化传播由于其过于理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 将“四位一体”的基本内容以24个字表述形式高度概括, 让老百姓看得懂、说得出、记得住, 也便于宣传教育。因此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生命力, 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展现。

二、坚持三个倡导,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1.认真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 关键在于培育和践行。培育注重的是国家、社会、个人内在自觉的接受和认同, 是基础, 践行则是在培育的基础上将这种价值追求转化为外在的自觉行动, 是关键。正所谓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指导意见和基本原则是总领, 未来的工作都是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框架内进行, 比如说基本原则规定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以人为本, 关注人们的利益诉求, 因此在凝练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就要搭建平台, 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其中, 只有这样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才是聚民智, 接地气。

2.创新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教育环节, 以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再到高等教育, 以及后期社会补充教育, 都应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以达到教育持续化的目的。在宣传方面, 要注重用创新的方式手段, 特别关注某些特殊领域和群体。比如网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网络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汇集碰撞的集中领域, 即使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颁布, 但相对来说滞后, 在执行监管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疏漏。因此应对网络的不良信息, 应该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引导, 以占领舆论宣传领地的主流地位。

3.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融入始终, 以道德讲堂、知识竞赛、有奖问答、志愿者引领等多种灵活形式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环节。日前已有多数省份、地区开展了“四德榜”、“道德讲堂”等活动, 从实际取得的效果来看, 不仅丰富培育和践行的方式, 给整个社会起到引领作用, 更是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提升了其价值魅力。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篇三

一、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

(一)什么是价值

价值是人的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价值就是是指一事物对主体(人)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价值的特点有: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在一定条件下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与否,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主体的主观意识,独立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价值的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的个体性、多样性和变化性。

价值往往是通过评价被揭示和把握的。评价是人对事物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把握,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以及大小所作的判断,因此被称为价值判断如何科学地确立和正确运用评价标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是我们应该把握的一个问题。

第一,合理把握评价的个体标准和社会标准。

第二,正确处理评价的历史标准和道德标准。

第三,科学对待评价的动机论和效果论。

马克思主义者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主张联系动机看效果,通过效果看动机,把效果和动机结合起来评价人的行为。

(二)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念是人们客观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应。其实所有的人在任何一个时期,只要自己在生存和发展,人和人相互之间就会结成一定的价值关系。这种价值关系反应到人们头脑中,就表现人们的价值观念。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其一,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需要。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软实力”的概念指的是那些“影响他国意愿的能力与无形的权力资源,如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领域的力量”。这里讲软实力并没有说价值观,软实力所表现的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背后实际上都有一种基本观念的支撑,这就是核心价值观。正因为价值观在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以其文化、外交政策为载体,向世界宣扬和推行其价值观。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于将“民主”、“自由”价值观作为与军事、经济相辅相成的称霸手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就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有力武器。

其二,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又主要来自于国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大国,更是如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的最大变化莫过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确实是一件新事物,而且这种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坚持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思想道德要求,体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必须正视和切实解决社会生活和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用社会主义固有的政治优势抵御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

三、深刻领会“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的科学内涵。

“三个倡导”主要是区分了价值的三个类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价值行为。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四、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者

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应该率先垂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目标的奋斗者,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导向的引领者,社会主义个人道德准则的践行者。同时,这一特殊群体,有着人民赋予的特定权利和特定作用,因此也应该有特殊的价值追求,就是为民、务实、清廉。

为民是共产党人的天职。为民,就要权为民所用,绝不能权为己所用。为民,就要利为民所谋。

务实,是中国传统美德,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务实,就要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清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靠着它,我们党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天下。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腐败,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党员干部面临着各种诱惑,能都清正廉洁,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存死亡。

清廉,就要加强修养、提升境界,不断增强自律能力。清廉,就是要不断增强制度意识、法律意识,自觉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清廉,就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大力倡导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而且要身体力行地勤俭一切事业,我们应该自觉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审慎对待社会交往,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除此之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就必须真正履行领导者“扬善抑恶”的领导职责。一是要求领导者自身有正确识别和分辨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二是各级领导者首先以身作则,自觉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三是善于发现和广大本单位、本系统、本部门的先进思想、行为和人物,敢于批评落后、丑恶和邪恶现象,努力形成和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

4.白泥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篇四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与实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深厚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全面部署,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倡导”这一明确表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通过回顾上述历史可以看出: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又更加内核化、凝练化和实践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最后,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提出者和践行者。

二、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总布局,有利于激励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精神要素和价值追求,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利于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公民。这三个层面的价值互动,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与现实、当前与未来的辩证运动和发展,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发展和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价值层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价值自觉与价值自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加强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政策制定、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将“四个坚持”的原则落到实处,当前,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全面系统、分层面、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不断加深理解认同,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二要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实践,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孝敬、诚信、勤劳节俭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三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在抓好“融入”上下功夫,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行各业实际工作,融入大众日常生活,融入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到实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四要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有计划、有步骤,按要求、按标准地展开,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吴潜涛 《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5日 07 版)

任何社会的价值体系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从价值理念层面对其进行哲学考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价值观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完善、更具理论逻辑魅力。

“三个倡导”的“24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党中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纳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融汇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理论智慧,从追求目标层面、社会制度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的开放性表述,坚持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实践标准,凝练更加简明、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我国理论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十八大报告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明确提出,标示着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价值,坚持在践行中认同并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自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前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既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又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等领域属性和功能的高度概括,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和超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最直接地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各个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基本内容、基本特征、总体目标等诸多元素构成,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座理论大厦的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石;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逻辑整体的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理性的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实质和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同于其他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标志。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凝练而成的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同以“自由、平等、博爱”等基本价值理念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性质和具体要求上有着根本区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体系,同时也是实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旨就在于,使人民群众在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并执著地付诸于实践。从这种意义上说,引导人们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运而生的实际,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从对社会发生作用的意义上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许多共同点,但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不能简单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说成或改装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应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准确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意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完善发展的客观要求。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命题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基本内容、功能与作用、建设途径等方面形成了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得到彰显。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完善的着力点,聚焦着思想理论界诸多学者的研究视线。这是因为,任何社会的价值体系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从价值理念层面对其进行哲学考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价值观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完善、更具理论逻辑魅力。

其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就是要通过社会教育和自我修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为群众所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更好地为社会、为群众所掌握,就需要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用简洁易记的语言,概括出能很快被群众认同、熟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客观背景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客观要求。

最后是抵制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渗透的迫切需要。在我国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紧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演变战略。他们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推销、扩张到中国;他们把“自由”“民主”“人权”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美其为“普世价值”,竭力在中国“布道”,企图策动“颜色革命”,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有效应对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价值理念渗透战略的迫切需要。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的“24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党中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纳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融汇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理论智慧,从追求目标层面、社会制度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24字”的价值理念,既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美好价值追求,也集中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体落实到对“24字”的价值理念的认同和践行上。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上,深刻理解“24字”的价值理念的科学内涵。要着力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引导人们广泛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政治建设实践、文化建设实践、社会建设实践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使人们在切身体验中领悟“24字”的价值理念在创造人民幸福生活中的价值支撑作用。要联系历史的社会实践,使人们对“24字”价值理念的认同建立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依据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进行的精辟概括,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践行的价值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是一直以来人们不懈奋斗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强调的公民意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是2001年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注重在现实的实践中养育,又要注重历史实践的强大影响力。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五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受到来自社会经济不断强大、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冲击和影响。“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紧紧围绕“三个倡导”,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进一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掀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润物无声、陶冶养成的过程,需要植根现实世界、贴近百姓生活,着力在推动实践养成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德润草原〃文明之行”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牢牢抓住诚信建设这个关键,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既要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统一,又要坚持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让人们时时处处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形成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那么在我校作为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一、首先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材料,深刻领会其内涵及精神实质。“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文的学习,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我们的实践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二、其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必须把努力学习、锻炼一身将来报效祖国的过硬本领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地抓好,争当优秀大学生,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尽最大努力取得优良成绩,圆满完成学业。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自己学好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注意操练各项基本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外,大学生还应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平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心在学习上相对偏弱的同学。对于同学的一些错误言行要善意地加以提醒,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三、最后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的社会实践中。“观其言而察其行”。我们不能只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只有在实践的真枪实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闪现出它的价值。作为大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做到勤俭节约,“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像近期社会举办的“光盘”行动,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我们继续坚持服务的理念,始终把我们是为同学服务的理念和我们也是学生的观念随时谨记与心。学校开展的各项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社团文化活动中都得到了相应体现,特别是每学期的无偿献血活动,张氏恳亲大会志愿者活动,更是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起到了具体的引导作用。

我们即将要做为教师的。因此要理解教师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

教师要带头坚守职业操守,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教师要带头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这种践行,不仅仅表现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力量,更体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点滴。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广大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教师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要引导青少年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知党、爱党、跟党走的信心和信念。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高尚道德情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和坚定传播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不懈的追求。广大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追寻真、传播善、创造美、践行爱,同时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培育可靠接班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做出新的贡献。

6.白泥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篇六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显著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这既是十八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同时也是一个重大部署。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指引。

一、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所包含的都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这种表述,既将我们 现在倡导的理念鲜明地提了出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为实践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富强”即富足强盛,其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体现了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优越性的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富强”是基础,“民主”是保障,“文明”是灵魂,“和谐”是目标,四者有机构成一个整体。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八大报告进 一步提出了“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十八大把自由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提出来,可以说是进一步向全世界宣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光是追求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也把自由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这里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更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和界限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把自由作为奋斗的崇高目标。

平等,今天所讲的平等,已经不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原始社会那种平等,而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道德境界极大提高基础上的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的平等当然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公平”二字一共出现了二十多次,可见其重要性。

《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的累积,公平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公平,是目前阶段广大人们的共同期待。从上学到就业,从医疗到养老,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背后都牵扯着公平,不容忽视。每个人的出身背景、职业、财富拥有程度都不相同,只有 权利公平,才能使每个人不致因个体的差异而被区别对待。从目前的阶段来看,人们对权利的认知早已从简单的生存层面上升到了发展层面,对于户籍制度、劳动合同、城乡差距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权利公平都更为关注。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城乡平等就是要废除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让人民根据工作和生活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迁徙,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同时十八大也提出了教育平等问题,教育平等就是“要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同等质量的教育”。“公正”,即公平正义,一个社会最怕的就是没有公正,公正的依据一是道德,二是惯例,最后是法律。一个社会具备了公正,这个社会从投资上来讲就是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从生存来讲就是好的生存环境,从成才来讲就是好的成长环境。温家宝总理说过一句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意思就是说,公平正义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温暖。

“法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难究的状况,到现在我们建立起来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时建设了一套健全的司法机构,培训了一批素质越来越高的司法队伍。与此同时,大力推行法治政府建设,围绕行政行为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法治首先是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一切权力都应该在法律规范的框架下运行。因此,法治最重要的就是依法行政,然后就是依法施法,对于公民来说就是依法办事。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作为公民应该践行的道德规范。作为中国人,首先必须 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道德准则。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报告中较多提到了政府政务方面的诚信问题,这一点反映了执政党和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其看到了问题的性质所在。执政党和政府的诚信建设,对改善社会诚信和改善社会道德,会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伴随这种表率和引领,社会风气也会随着主导的引领而逐渐转好。换句话说,要大众有道德,执政者必须有道德;要社会有诚信,政府要首先有诚信。政府诚信上不去,主流引导就起不来。在批评大众道德有问题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执政者道德怎么样,要看政府官员道德怎么样,要看政府的行为是不是诚信。如果你不诚信,还要求大众诚信,这做不到。“友善”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它不像敬业等职业道德那样指向特定的群体,而是一个都可以也应该重视的无涉年龄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道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紧接着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来落实,那么,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首先教育部门要承担责任,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其次就是各级党的组织,应该把核心价值体系纳入行为规范,党员干部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这些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价值标准,要求全国人民做到,共产党员应该先做到并做好。再就是公众人物要身体力行,比如说官员,文艺体育明星,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好的典范和榜样。最后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教育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送到基层、企业、群众中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在融入贯穿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国家、社会、个人各个层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要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融入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指数测评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在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新闻媒体起最关键的作用,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事物、新典型,理直气壮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在大力宣传弘扬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时,要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受到公正对待,比如对于那些见义勇为的人,可以说他是体现核心价值观比较好的人,不能再让他流血又流泪。对于那些扶老太太反而被诬陷、被状告的人,不应当在法庭上被判决为输了。这样的逆向激励对道德价值观念的树立伤害很大。所以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老人跌倒在地上躺着,没人敢立马去扶,即使扶了也得找个证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贯彻落实,它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全民努力,需要各方实践,而且需要精心呵护的一个长久工程。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得到实现,十八大报告中讲的美丽中国,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核心价值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和根本,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将迷失前进方向、失去精神根基。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能否培育和践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价值观,是检验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一定意义上,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决定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大交融,西方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企图把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应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特征新变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以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力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但在实践中不易懂不好记,不利于宣传普及。因此,总结提炼出科学准确、简明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实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使之更加贴近群众,更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

7.白泥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篇七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 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总书记反复强调, 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富强即国富民强,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 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 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民主, 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 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当代中国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状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体现, 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价值目标, 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

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 是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 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 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 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 是国家、社会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 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 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 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从社会层面明确了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共同遵守和践行的价值准则。

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爱国是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爱国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爱国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 要求公民忠于职守, 克己奉公, 服务人民, 服务社会, 只有敬业才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 既不自欺, 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 讲信誉, 守信用。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 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和睦友好, 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高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制西方“和平演变”的精神武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当今时代,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 最高层的, 还是文化软实力, 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能否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 能否有效抵制“和平演变”, 大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文化的继承者, 而且是文化的传播者。因此,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只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才能使中华民族拥有战胜一切挑战、抵制一切风险的能力。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有机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时指出:“我坚信,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1]这三个“一定能实现”全面揭示了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还指出, 实现中国梦, 必须走中国道路,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里所强调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其本质内核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中国道路就有可能迷失前进方向;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中国精神就有可能失去内在灵魂;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中国力量就有可能失去精神动力。习总书记指出:“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二十岁左右,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 很多人还不到三十岁;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时, 很多人还不到六十岁。也就是说,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因此, 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要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 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让人们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力的国家, 难以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不可能占据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 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的强弱, 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今天, 中华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发展中大国地位和世界渴望了解中华文化的愿望还不相适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三、高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1. 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工作, 必须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 通过适当调整课程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等手段, 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内容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现。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 注重社会实践,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 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 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亲身参与、切身体会、内心认同。让他们体验生活, 了解社会,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是道德实践活动的载体, 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此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以座谈、主题演讲比赛、知识讲座、图片展览、视频播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坚持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 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 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 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 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3]

4. 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一是以校园文化品牌为载体, 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可以开展读书会、朗诵会、歌咏比赛、舞台剧等活动, 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微电影等多种形式, 在校园形成人人讲、处处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二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对当代人的道德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一进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就能看见学校的校训“立德树人”和韩愈的“师说”, 在图书馆门口还刻有“弟子规”。高校要以民族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为契机, 结合学校地缘优势和历史文化传统, 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三是要做好校园典型和宣传工作。要大力宣传道德典型、持续评选道德模范, 滇西科技示范学院开设“道德讲堂”, 不断表彰和奖励道德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 形成学习先进、爱护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4]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2]习近平.青少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5-05 (2) .

[3]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5-31 (2) .

8.白泥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篇八

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作为中央企业及国家汽车行业技术归口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撑机构,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紧跟国资委要求,将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坚实保障,积极部署、严抓落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重大意义

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积淀与创新、概括与提炼,党的十八大明确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来,中汽中心高度重视,积极学习相关理论和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力求充分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深刻认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结合实际

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常态化”

中汽中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中,坚持结合企业实际,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常态化、长期抓”,并将这一原则体现和具体化到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在《中汽中心“十三五”发展纲要》的制订过程中,中汽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和根本的价值取向,围绕核心价值观制订企业的发展方针、发展举措。尤其是在对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中,中汽中心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坚持“服务党政大局、服务行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服务员工成长”的宗旨;坚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科学公正、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共创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志存高远、团结进取、责任担当、爱岗奉献”的企业精神;建立“围绕中心、立足制度、规范行为、内育文化、外塑形象”的行为文化,并要求对内实施企业文化精品工程,对外塑造中汽中心良好形象。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细化和应用。

率先垂范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中心党委第一时间召开院所长会议,部署在全中心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各项工作,其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心领导率先垂范,主动引导干部职工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坚实保障。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中,中汽中心坚持“去形式化”,要求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不能停留在“理论上、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经营及员工的工作、生活相结合,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不坐论,不空谈”的要求,扎实推进、切实遵行。为此,中汽中心组织干部职工从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深入思考“如何工作,如何生活”,要求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学习、实践核心价值观,在工作、生活中能够有“看得见的变化”。

中汽中心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后续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各项活动中培育员工的核心价值观,提出学习与实践并举,要求干部职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中,按照习近平主席“学一点,就实践一点”的要求,号召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奋发努力,“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脚踏实地地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对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落细、落小、落实”。

中汽中心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充分挖掘和大力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继续坚持与完善中心庆“七一”党员大会,发扬优秀党支部、红旗团委、劳动模范、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组织与员工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员工见贤思齐、积极向上,形成学习、崇尚、争当模范的氛围。建立长效机制,使先进典型的培养、选树、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中汽中心各院所部门在坚持“急不得、虚不得、懒不得、迷糊不得”原则的基础上,及时召开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会议,开动脑筋、创新形式,打造精品工程,大力开展积极向上、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加强阵地载体建设,建立教育展示体系,明确价值导向。坚持与完善中汽中心成立纪念日,开展重大节日纪念庆祝活动、节日慰问活动、支援爱心活动等各类社会活动,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郝幸田)

【白泥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推荐阅读:

上一篇:我的初中我的精彩作文素材下一篇: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