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个世界散文

2024-08-15

一个人,一个世界散文(9篇)

1.一个人,一个世界散文 篇一

一个人的天空很蓝,蓝得有点忧郁,一个人的生活很自由,自由得有点孤单,一个人的世界很孤独,孤独得有点寂寞,想念往事的时候很幸福,幸福得忘记了昨是今非。

人生何其短暂,如同天上的流星,水边的蜉蝣,生命何其卑微,如同风夜里的残烛,沧海中的扁舟。试问谁人无惑?谁人无愁?谁人无欲?谁人无求……人生如此短暂,生命如此卑微,奈何人的情感世界竟是如此强大。

一个人的时候,我常常在想,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人的追求又是什么?有些事情,错过了,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了,只能让它随风而去。

为什么有人会相信来生呢?也许是对今生有所不满的缘故吧,因为人总是希望完美,可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何来完美无瑕?

也许没心没肺得活着,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可是人终究是有感情的,感情用多了,未免太劳心费神,心中不免有不平之事,不如早点睡觉,大梦一场,人生本就如此。

一个人的世界,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心却不知涤荡着多少苦涩,夜来幽梦忽还乡,往事历历在目。

在梦里,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光景。

庄生晓梦迷蝴蝶,翩翩起舞独寻芳。梦中的蝴蝶不停地飞着,想要寻找自己喜欢的那一朵花,驻足相守。

它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缤纷,那是多么美丽的一个百花园!花团锦簇,争奇斗艳……园中群蝶飞舞,雄飞雌从。

它独自寻找着自己的归属,这是一只多么平凡的白蝴蝶啊,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矫健的身躯,但是它坚信它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枝花。

蝴蝶们占尽了群芳,蜜蜂也在忙着酝酿着甜蜜的生活,而它从未放弃寻找生命的依靠。

一个人的寻找,注定是孤独的旅行,但是沿途的风景很美。

它终于找到了,那是墙角的一朵和它一样平凡的二月兰。

此生不换,蝶恋花,你若不离,我必不弃。

就算你化作春泥,我依然会随你而去。

一个人的世界,安静而自由

2.一个人,一个世界散文 篇二

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雷奈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这位医生很自然地产生了敬佩之情。于是,我重点抓住“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起初,学生大多感到无话可说,我便引导他们把“啊”去掉,并将句末的感叹号换成句号,然后再读一读,进行比较。这样,学生终于有所感悟,说雷奈克很激动、很惊喜。学生用“激动”和“惊喜”表达自己的阅读所得,这表明他们对语言的感受比较肤浅,表达思路单一。我便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想象:为什么雷奈克很激动、很惊喜呢?联系上文想一想:如果你就是雷奈克,你脸上会是怎样的神态,你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思考片刻,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雷奈克眼睛眯成一条缝,兴奋地说:“啊,太棒了,以后我就可以根据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来诊断他们得了什么病了!”

生:雷奈克两眼发亮,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忽然,他一拍大腿,激动地说:“我成功了!哈哈……”

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中的“整日思索”来谈。有学生说:为了能及早发现病人内脏运动的异常情况,雷奈克茶不思、饭不想。现在终于有办法听到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了,他苦苦思索,苦苦探究,终于获得了成功。他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

接着,我又让学生都学着雷奈克的样子,做一做,说一说,让他们将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借助语言、动作、神情具体而形象地表达出来。此刻,教室里“啊”声一片,学生都兴奋地自言自语,,有的甚至激动得要跳起来,“雷奈克”的惊喜、激动溢于言表。

在文本解读中,学生无话可说的现象颇为普遍。有些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总是用词语或短语回答,就事论事。从学生的表述中,你很难看出他们对语言意义的真正理解,对语言情感的真切感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怎样改变这种现象,让学生解读的空间拓展开来,表达的思路开阔起来呢?在上述案例中我做了一定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示范引路,巧妙铺垫。在理解“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一句时,我通过具体的引导,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帮助他们拓展思路,让学生走近人物,具体感受雷奈克为什么“整日思索”,又怎样“整日思索”,从而具体感受雷奈克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内心世界。

二是上下联系,设身处地。当然,在教学中,教师想仅仅通过对文章中的一两句话的示范和引导,就把学生阅读理解的空间拓展开来,让学生的思路开阔起来,是不可能的。从上述案例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虽然教者做了引导,多数学生还是用“激动”和“惊喜”来简单地表达,而对于“激动”“惊喜”的原因和表现,学生却不去多加考虑。为此,我首先让学生联系上文,整体思考。这样,学生阅读感悟就有了具体的凭借,有了这样的凭借,他们说话就能进行前后联系,进而进行整体思考。其次让学生充当角色,进入情境,把自己当作雷奈克,和他一起思,和他一起说,和他一起乐。学生一旦进入了角色,他们就能缩短与文本的距离,走进文本,亲近人物。由于采取了上述两种方法,学生的解读就变得深刻起来,情感表达就变得真切起来。最后,我再次借助表演,强化效果。我让学生再演一演,做一做,通过语言、动作、神情的融合,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使语言内涵的表达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3.一个人的散文世界 篇三

一、多幅笔墨

就《邻水而居》这个集子来看,刘明霞的作品涉猎到了多种不同的散文体式:既有传统意义上的以写景、抒情、叙事为主的“艺术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杂文;也有以人物塑造为主的特写,以文化事件为表现对象的文化散文;甚至还有文艺评论。尽管作者本人在分类上并没有更多地意识到这一点,但在具体作品体式的把握上却是十分到位的,而且每一种样式中都有诸多佳作。

《邻水而居》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作品,写了一个城市与水的不解之缘。作品对西湖的描写细腻、真切,饱含作者的深情。文题富有诗意,结尾的抒情余音袅袅、言有尽而意无穷,强化了标题所蕴含的诗意。《另类报人》是一篇人物特写,篇幅不长,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其脱俗的打扮和不与流俗相类的举止相得益彰,让人印象深刻。《读书如吃饭喝水》是以说理为主的杂文,其“读书如吃饭喝水”的比喻大俗而又大雅,其理甚明。文章没有犀利的言辞,却很有说服力。其对伪读书的批评与对读书方式的看法,相信亦为多数读者所认同。《带着墨香的白鸽》是一篇文艺评论,重点写“我”与香港儒商“李老师”的文学交往,以潇散的笔触集中突出了对方为人的“诚挚”和人文情怀。《用时尚解开水东街的情结》是一篇文化散文力作,其对水东街的描述大气深沉,历史与现实交融,文化景深与情感律动共振,获致了非同一般的审美效果。刘明霞五彩斑斓的散文世界即由上述多种笔墨、多种样式构筑而成。

刘明霞驾驭多幅散文笔墨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散文本身体制宽松、体式多样(除作者涉及到的几种体式外,甚至日记、报告文学、通讯等亦属散文文类),作者选择的空间较大而较少文体方面的担忧。二与作者的作家与报人两种身份、双重视野有关,《邻水而居》集子中的人物特写、文艺批评和一些出自采访视角的作品如《客家山村踏歌行》《龙门有两幅面孔》等,就与其报人的身份不无关系。三是作者感性与理性平衡的秉性使然,感性激发灵感,理性带来哲思,这就是作者一方面有写景、抒情、叙事之作,一方面又有文艺批评、杂文、文化散文的原因(这个特点在具体作品中也有体现:少纯粹抒情、写景或说理,而多有机兼容)。四是得益于作者个人的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素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艺术散文、人物特写与文艺评论的写作。

二、人文底蕴

刘明霞的多幅散文笔墨所传达的人文底蕴可以用几个词组来概括,那就是日常叙事、文化关怀与诗意栖居。

刘明霞散文中有诸多指涉日常叙事的篇章,触及的生活范围较广,如吃(《在土桥村拼贴味觉》)、玩(《与音乐和美酒相约》《在新葡京赢了350元港币》)、购物(《这周有没人去香港啊》《走在高雄的大街上》)、开车(《我开车的“威水”史》)、探病(《病房里的市井》)等等。散文集《邻水而居》整体上自然平实的特点在这类散文中有着更为突出的体现,作者以絮叨的笔触、平视的态度讲述了种种私密而又普遍的生活经历,引人共鸣。但作者绝不仅仅停留于对生活作表象的描摹,而善于发现隐藏在表象中的独特人文“意味”。《在土桥村拼贴味觉》将自然清新的土味与视觉时代的恶俗相比照,让人感悟什么才是最需要的和有价值的。《我开车的“威水”史》等几篇写独自驾车的忧与乐、险与趣,虽没有太高远的立意,但仍然具有普遍的人生意蕴。《这周有没人去香港啊》《走在高雄的大街上》则都由购物升华开去,或与港惠两地的文化交流相勾连,或由此去思考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问题。《与音乐和美酒相约》写的是酒吧及其音乐与美酒,但文化的思考却始终“在场”。而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出自居高临下的教训,而大都是自然流露、点到为止的。《病房里的市井》是一篇值得重视的佳作。该文写人们习以为常的探病经历,却别开生面地将笔墨转向对“病友”之间的“较劲”——“显摆”的描述上,其以小见大的立意(小病房是大社会的“浓缩”)与独特的构思让人刮目相看。此外,该文对人情世故的描写也有着很强的表现力,朴质逼真、真切传神。

《邻水而居》体现了作者较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审美文化、民俗文化、市井文化、城市文化,甚至是遗址文化,都得到了其深度关切。

在上述诸种文化类型中,审美文化得到了作者更多关注,给读者的印象也较为深刻。《小众电影》是对日渐式微的电影艺术的聚焦,文章饰之以“小众”,体现了作者对江河日下的电影艺术的叹惋和不甘。《一嗓子把人吼到山西》是对山西原生态民歌的感悟,作者陶醉于其质朴自然的艺术魅力,又情不自禁地思考着原生态艺术的未来。《客家山村踏歌行》《龙门有两幅面孔》则分别是对客家山歌、龙门农民画的考察。作者关注审美文化的关键词应该是“传承”二字:无论是对拥有1500年历史的原生态山西民歌艺术发展的思考,对客家山歌的收集整理与艺术提升的描述,还是对龙门农民画创作盛况的由衷赞叹,都说明了这一点。文化遗址散文篇章不多,但质量上乘,《用时尚解开水东街的情结》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沉雄大气,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其关于水东街“时尚与艺术新地标”的定位,寄托了作者的深厚的人文情怀,因而作为一家之言,理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如果仅仅是时尚与艺术的联袂,似还不足以打造城市文化的“特色与个性”。就水东街而言,如果能考虑到作者常说的怀旧元素,也许对达成这一目标有所增益。此外,《我与下角》所涉及的市井文化、《既然叫大王》中的民俗文化,都值得读者去感知。

文化的传承与葆有事关感情的慰藉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在作者眼中,“一条老街、一座老桥、一栋骑楼、一首老歌”,不仅“镌刻着先人走来的痕迹”,而且隐藏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源头”(《用时尚解开水东街的情结》);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很容易在客家歌曲中找到乡音乡情的共鸣”和“族性认同感”(《客家山村踏歌行》);而一场音乐会、一首经典圆舞曲则会使人“一瞬间远离了那纷繁喧嚣的现实”而经受灵魂的洗涤。这后一点已涉及到诗意栖居的问题了,因为诗意的栖居正是以跳脱功利的牵扯为前提的。

对诗意栖居的肯定、向往,是散文集《邻水而居》的一道重要人文亮色。这里的“诗意栖居”,即指跳脱功利欲望的束缚而获得精神自由的本真存在状态。我们看到,无论是对木棉花“摆脱世俗”“守住生命质量”的礼赞(《天幕上的舞蹈》),还是对拉琴者烂漫情怀的共鸣(《西湖边,一个男人为一个女人拉琴》),抑或是对自然纯真人性的期盼(《三人在芒果树下傻笑》),都体现了作者的这一有关生命存在的价值取向。

在作者那里,诗意栖居首先与亲近自然相关。在作者笔下,“乡土那种阳光、树林、河流及纯净空气荟萃的气味”乃是“美丽、安然、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最美好理想的归宿。”因而亲近自然,达成与自然的和谐,就成了实现诗意栖居的必然选择。作者在《石河》中说道:“客居山中的妙处就是,你可以将自己彻底地敞开,弃绝所有的装潢与伪饰……”所谓弃绝“装潢与伪饰”,其实就是本真自我的复归。作者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明确看法,我们可以在《邻水而居》中见到:“……水是人的衬景,人是水的释意,因了水的滋润,日子才生动,人与人才亲密。”这种和谐关系乃源于人与自然的“齐一”,作者游石河时的感悟很能体现这一形上思考:“石河果真是一个奇妙的背景,其实,人又何尝不是风景的背景呢?以生命的形式存在的人,不就是一棵树、一块石、或是一株行走着的草?”既然人是整体自然的一部分,那么人与万物的和谐原本就不是问题,只是由于文明的进步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疏离,才需要“重返自然”,以复归本真人性。刘明霞的意义也在于此。

其次与审美相连。《情调》篇这样写《蓝色的多瑙河》带来的感动:“那纯洁的蓝啊,使人自由如风,一瞬间远离了纷繁喧嚣的现实。陡然一阵感动,几乎要掉泪。”审美的特点就在于其超越性,既超越功利性,也超越逻辑性。当人们与美的艺术相遇或置身于美的氛围中时,往往会忘却现实关系中的诸多烦恼,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而当人们再次返回到现实关系中时,烦恼又将会蜂拥而至,而此前的自由亦随之消失于无形。那么如何持久地葆有这种精神的自由状态呢?那就是将艺术审美精神向日常生活迁移,实现日常生活方式的审美化。《我与下角》不止一次地对这种审美化的生活方式作过描述,其中一处云:“湖畔生活,有山有水、有歌有舞、有琴有画、有书有酒,还有老火靓汤、烧烤、咖啡,这让我想起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更让我有理由去完整的歌泣生活。”这段话提到了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梭罗远离尘嚣、亲近自然,同样关乎本真生存状态的寻找与精神自由的追求问题。《我与下角》所描述和体现的,确与《瓦尔登湖》相类。

三、艺术魅力

刘明霞散文的艺术魅力来自诸多方面,如语言,构思,写景(叙事) 、抒情、议论有机融合等。但若从第一印象所领受的审美冲击力来看,则意象的捕捉与运用,人物形象的把握与塑造,音乐元素的介入与渗透,似更值得讨论。

意象很长时间以来被视为诗的专利,这里用于散文的分析,是说其散文因了意象而有着诗的意味,平常所说散文的诗意即指此。“水”是《邻水而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可见于近10篇散文),这既有作者所居城市水资源丰富的原因,也与作者本人的审美情趣有关。在作者笔下,“水”既创造自然美(《又不是绝代佳人》),又是“艺术的极致”(《石河》);既“滋润美人”和人们的“心田”(《惠州女人》《邻水而居》),又“藏着智者的哲思”(《我与下角》)。“水”创造美又滋润万物的特性与创作主体的情感投射取得了完美的契合。 “木棉花”的意象尽管只出现一次,但很能见出作者的艺术匠心。作者准确捕捉到了木棉花“肥厚丰腴”“红彤彤的艳丽”“开于高处”“违背花与叶的辩证关系”“有的是一树红叶”的特点,又赋予其“舞者”的人格和“摆脱世俗”“守住生命的质量”的高贵气质,贴切而又富有象征意味。“盐酸菜”的意象见于《在土桥村拼贴味觉》一文。盐咸菜是乡间常见的家常食物,经济实惠,十分普通,几乎人人享用过。但当它作为一个意象进入刘明霞的散文时,立刻就获得了崭新的意蕴。它“口感脆嫩”“味道鲜美”“色泽鲜亮”;既平朴,又高贵;让人怀念“平和”“缓慢”的“庸常日子”。——附着在这一意象中的人生意蕴,得到了准确而温暖的抉发,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乡土文明的深情眷恋。

值得注意的还有涉及文化遗址的系列意象,如“骑楼”“小巷”“石板路”等。“骑楼”意象主要见于《用时尚解开水东街的情结》,作品的描述颇为祥尽,不妨引用其中两段:“独具特色的骑楼有中西合璧的女儿墙,配以细腻精雕的窗拱……临街窗户上都是砖砌的圆心拱,窗拱顶部用太阳纹等图案装饰。窗拱外沿有雕饰线,支持墙体的是方形的柱子,柱子的顶部也有雕饰线。这些雕饰线工艺精美,线条流畅。”“建筑是凝固的历史,骑楼,像一根根柱子,支起了水东街的繁华,装饰各异的骑楼表现出的是水东街的性格……残旧的骑楼柱子布满墨绿的苔藓,栏下石缝里,不时盘根曲虬长出一两棵细叶榕和蕨类植物,给骑楼增添了一种古朴、浑厚的美。”这里不仅对“骑楼”作了细腻真切的描写,突出了其“古朴”“浑厚”之美,而且在此基础上将“骑楼”和一条老街的“繁华”与“性格”相关联,强化了其历史文化意义。作品对“石板路”(《路上的浪漫》)、“小巷”(《我与下角》)意象的描述所花笔墨尽管不多,但同样达成了创作主体怀旧情怀与对象“历史感”的高度拥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刘明霞散文写人的感觉和功力俱佳,所塑造的几个人物如“风”、老穆、向东、“我爸”“女儿”、韩石山均鲜活丰满,能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其中的奥秘在于作者在细节描写、抓取特征、把握性格的丰富性等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和自觉。

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刘明霞善于择取繁富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风”(《老街阁楼上的少年》)的形象主要就是借助细节描写塑造而成的。如“风”挂在租住阁楼墙上的霓裳羽衣、青铜长剑,牛仔裤大腿部位的“割口”,穿尖头皮鞋、德国品牌男装HlERS,扎马尾发,手臂上纹京剧脸谱,养一只名叫“秦颂”的小狗等等,就都是来自生活中的细节,逼真传神地传达出了“风”时尚、另类、自由不羁、“诗意地活着”等性格特征。“我爸”(《我爸》)的形象塑造也离不开细节的运用。如“老爸”教育小孩时要求孩子们“按年龄大小排成一排”,并“像军人一样立正站好”;耄耋之年仍穿着价值昂贵的皮衣、笔挺的西裤、铮亮的皮鞋;晚年切土豆“细若粉丝”等细节,就凸出了“我爸”的正统、军人作风、威严、注重形象、细心的性格特点。

抓取特征类似美术中的速写或漫画,寥寥几笔就惟妙惟肖。《另类报人》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文中的“老穆”最大的特点如标题告诉我们的就是“另类”,不仅穿着另类——花衬衫、半截裤、带卷边的礼帽、“一身唐装”;而且行事撰文另类,如评报“一针见血”,唱歌喜好“加花”,专栏文章“热辣”“扎眼”“才思喷溅”,让人忍俊不禁而又肃然起敬。作品文笔简练,多用白描,人物性格呼之欲出,让人经久难忘。虽不知“老穆”具体相貌(文章似有意略去外貌描写),见到也会一眼认出的吧。

把握性格的丰富性基于作者对人性的深刻体认。人性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而性格丰富性的把握不仅符合人性,而且反过来还会帮助人们深入认识人性。《一个山西男人的责任与担当》写的是文坛名家韩石山。文章不说他作为一个作家的责任与担当,而说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和担当,因为其责任担当是“全方位”的:作为一个作家,有“文坛刀客”之称;作为一个批评家,敢于“指名道姓真刀真枪”地批评;作为一名学者,治学严谨;作为一个市民,敢于批评政府;作为一个男人,正大光明地宣称喜欢美女;作为一个家庭的丈夫和父亲,情愿“拼命写稿”;而作为姥爷,会为了外孙而从台湾的宾馆里偷一个芭乐。文章写出了韩石山的超常与平常,富有人情味,从而还原出真实的韩石山。此种性格的丰富性在其他人物形象“风”、向东、“我爸”身上也能见到,这都绝非偶然。

音乐元素的介入与渗透在刘明霞散文中有突出表现。这并非出于作者有意识地创新,而源于一种审美情趣的自然流露。因为很显然,刘明霞不仅喜爱音乐,而且深谙音乐。

音乐元素的介入在刘明霞的散文中有多种不同表现形式,首先是直接以音乐为表现对象,如《一嗓子把人吼到山西》写山西原生态民歌,《情调》写新年音乐会,《与音乐和美酒相约》写酒吧音乐,《客家山村踏歌行》写客家山歌等等。其中《一嗓子把人吼到山西》《客家山村踏歌行》两篇大量引入歌词,《情调》则不仅对一些乐曲旋律作了精细描绘,甚至记入了《贼鹊》一曲的节拍调式。于这类散文而言,若说“满眼(耳)是音乐”,是丝毫不过分的。

其次是作品所具有的音乐色彩。《天幕上的舞蹈》可以说是一首散文诗,段落文字少则一行,多则四行,抒情性强,节奏明快,充满音乐的张力。《邻水而居》则以歌谣做结:“桥对桥,里对坊,烂地对马房;湖对岭,山对江,公廨对府堂……草把沽清出城直去河南岸,薯藤卖尺过艇回归水北乡……”余音袅袅,情韵悠长。《东江红都》亦以歌谣做结,收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最后是与音乐相关的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关于比喻有两种情况,一是比音乐为他物。《西湖边,一个男人为一个女人拉琴》把小提琴的琴音必做“小鸟”:“音符跌落在湖水中,再通过湖水传出来”,“微弱的、稍纵即逝的音乐,想西湖中的小鸟一样,唯恐一不小心,惊动了它。”十分贴切传神,写尽了琴音的清幽之美。二是比他物为音乐。《石河》将幽谷中的水声比做“音符”:“踏着石阶往下行,真的是'隔黄竹,闻水声'了,哗哗的流水调频般把声音诠释得清晰而响脆,如一颗颗音符在两岸的树枝间跳跃、在树叶上穿行,那天籁之音从脚底漫上来,将我那颗跌落尘埃的心沐浴在这深山幽谷中。”这里的比喻将所写之景衬托得更加优美引人。通感手法见于《徽州女人》《天幕上的舞蹈》《石河》。前者说站在古老豪宅屋檐下“想起某一首老歌”;后者在描写木棉花时则说“该有一首曲调轻柔舒缓、歌词婉约优美的歌来伴随她舞蹈的”,都将视觉转换成了听觉——音乐,韵味完足。《石河》写音符“在两岸的树枝间跳跃、在树叶上穿行”则是听觉转换成视觉的例子,可谓诗意盎然。

不能遗漏的还有刘明霞散文所体现的怀旧情结。《爱情图解》对“老派典雅男人”严重稀缺的慨叹,《小众电影》对昔日电影艺术难以割舍的情怀,《大上海的老派细节》对上海老派细节的痴迷与沉醉,《寻找徽州女人》对“美到极致”的徽州女人的由衷赞叹,说明了:“怀旧”不仅是《邻水而居》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而且也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在作者那里,怀旧总是与美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埋藏着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不管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还是我们不未曾经历的,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这种渴望和追求的执迷和疯狂。我们对美的体验,不是出自于理性的沉思,而是一种先天的反应。老派是一种古典的美,一种融入了文化和风情的美啊。”由于怀旧的对象已失却实用的功能,人们对它的怀想只关涉某种情感记忆而无理性的考量,因而某种程度上即可以说怀旧就是对美的沉醉。刘明霞的怀旧有一个不易让人觉察的特点,那就是常常与时尚如影相随、纠缠难分。《用时尚解开水东街的情结》一方面沉湎于对“一条老街”“一座骑楼”的“历史记忆”中,另一方面又期盼“让弃旧迎新的水东街披上时尚外衣”;《另类报人》从“老穆”时尚的打扮和“时尚画报上的潮流表情”中联想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格里高里·派克那类的老男人”等,就是适切的例子。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所怀之“旧”就是曾经的时尚,因而怀旧某种范围内即可以说就是对曾经的时尚的眷恋。《大上海的老派细节》中所列举的诸多“老派细节”,无一不是上海三十年代的时尚;《小众电影》中《大众电影》杂志同样引发了人们许多“对美丽和时尚的幻想”;《另类报人》中“老穆”的时尚则可以与美国三四十年代的“资产阶级男人的味道”相提并论。刘明霞怀旧之与时尚如影相随的特点,似可由此找到原因。“重温旧物一定要有一种寂寞的心态,才能唤起内心里温柔的情愫”(《用时尚解开水东街的情结》)。所谓“寂寞的心态”,乃是一种不受外界打扰的澄明的心境与审美的态度,这正是进入甚至拥抱对象的必然前提。而当我们常常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时,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由“旧物”唤起的“温柔的情愫”了,那将是整体人格境界的提升与完善。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中文系)

4.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死角散文 篇四

生活中,也许每一个人,内心都会有一个死角,那里面藏着一个人,寄着一段情,埋着一段回不去的过往!而这段如烟往事,伴随花开花落,更迭春去秋来,犹如心头最不可触碰的疮疤一样,在多少个辗转不寐的夜晚,疼的那么静寂无声,却又清晰刻骨!

红尘似梦,梦似迷离,这尘世间似乎所有人都上演着同样的戏码,我们总是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然后,又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很多时候,爱一个人是一种不由自主,你的不由自主,我的不由自主,只是,我对你的不由自主,没有让他人心痛,而你对别人的不由自主,却会让我刺痛!

被爱是一种幸福,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一种痛苦,可能不仅仅只是痛苦,却奈何你我的不由自主!

爱与被爱,都是我们生命旅程中必经的风景,哪怕是锥心刺骨,痛到遍体鳞伤,却也依旧追思不尽,回味无穷!

有时候,我喜欢对自己狠一点,任何事情,都不会首选逃避,因为即便心会痛,只要痛到麻木,便是坚强!

若是真爱,什么遍体鳞伤,什么痛彻心扉,什么千疮百孔,就算是万劫不复又如何?即便伤到体无完肤,也是一种爱的深刻,只有经历的人,才解其中味,亦懂其中醉!

我是一个特别懂得珍惜当下的人,在我心中,也许每一天,都有可能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定会活到什么时候,只想用心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而那些不懂得把握现在的人,永远也都只有过去的追忆,活在无谓的痛苦中,硬是让那片心海绿洲,山穷水尽,遍地荒芜。蓦然回首间,就连那眼前的柳暗花明,也早已擦肩错失。

有时候,感觉真心太累,盘根错节,觥筹交错,彷徨间,在乎的总是别人的感受,忘却的总是自己的存在!有时候爱着爱着,就不敢爱了,因为害怕,害怕心痛!多情总被无情伤,比起心痛绵延,也许心若冰封,更容易一些!

我想有一种境界,就是要么就漂亮的活着,开心的,幸福的,与世无争,与人无忧,要么就毅然决然的,冷漠的,头也不回的离开,更或者,死去,静静的,悄悄的,落泪无声!

只是,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离开了,不知道会不会有谁的心中,为我激起一丝心思如潮的涟漪……如果有一天,我真走了,我想我再不会给任何人留下任何念想,因为我怕他会难过,而我心会疼!

问世间情为何物,指叫人生不如死!很多时候,人们都想不明白,这世间为什么要有爱的心情,我宁愿自己只是一个稻草人,不懂爱也没有痛!

人生有许多难关要过,自古是情关最让人难过,越是认真的人,越容易受伤,越是深爱心越是疼,总是一次次的`刺痛,一次次的心碎!其实,我不怕疼,只是怕心,承受不起!纵然爱能生恨,却也终究恨不起来,硬是生生的把自己给撕扯成了碎片,然后还要强颜欢笑,云淡风轻的,将一句“我没事”,说的那样若无其事……

有时候,或许我们连自己都搞不明白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亦不知有谁可以告知该如何渡过此关情劫与心结。爱到情深处,脉脉不得语,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错错错,一路走来是谁错,这这这,这份惆怅如何说?

爱情,就是一场红尘闹剧,而我,只是一个茫然不知所从的过客,站在冷风吹袭的街口处,一双泪眼早已婆娑,模糊不清,我只是在静默的等待着心被彻底碾碎的那一刻!爱要爱的深刻,痛要痛的彻底,纵然心早已被踩了一脚又一脚,砍了一刀又一刀!

很多时候,害怕心伤,大与身死,却依旧不得不忍受上天的命中注定,虽然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可我还是不喜欢看世人演戏!不想太多的评判,亦不想太多的感叹,我只想决定自己,温婉而来,从容而去,让心靠岸,让情超然,静听一朵花开的声音,独享一份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

只是,对于一个自己难得的心爱之人来讲,绝然的离开,那绝对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所以,我要等到心碎如泥,再漠然转身,那样,才有足够的力量让自己不再回眸一顾,用情非所愿的绝情,狠心扮演伤害你,无情胜有情,只为成全你!而转身的自己,其实早已痛过千万次,噬骨入髓!

5.母亲的另一个世界的散文 篇五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在我的心里一直坚信母亲没有走远,她好像就在我的身边。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喜欢一个人望着遥远的天空发呆,母亲的音容笑貌就会清晰的浮现在我的眼前,而和母亲相伴的温馨趣事也会随之跳跃在我的脑海里。

不知从何时起,母亲就有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她总是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办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而她自己却浑然不知。那种天真无邪的表情,就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特别的可爱。我们说的话她好像似懂非懂,而她说的话我们也很难理解,感觉母亲似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很久就已经生活在那个浑浑噩噩的世界里了。幸运的是母亲给了我走进那个世界的机会,让我存储了一生中最美的记忆。

每到周末休息的时候,我都要到母亲家看望母亲,每次去母亲家都想尽力多为母亲做点事,陪母亲多说一会话。母亲便喜欢围在我的身前身后,还时不时的帮倒忙。母亲知道我上班很累,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日,想让我多休息一会,她多干点活,母亲自己却不知道越帮越忙。比如我在卫生间洗衣物的时候,母亲就会偷偷地溜到厨房填满一电饭锅水,再用颤抖的手去抓几把米,说是替我做饭;而我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她又会悄悄的跑到卫生间里把水龙头打开,自己便忘记了还应该再做什么。记得有一次,我刚为她洗完衣服去厨房准备做饭,就听到卫生间里传来母亲的叫喊声:“快来人呢,发大水了!”我急忙跑过去,只见水龙头里的水哗哗的流淌着,盛水的`缸也因为装的太满,瀑布般的往外溢着水,母亲满脸满身的都挂满了水珠,一幅惊慌失措的样子站在水里抖着。我语气有些发重:“您老怎么这么不听话,谁让您放水的,要是不小心摔倒了怎么办?”这时母亲像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眼里噙着泪水,满脸委屈的说:“人家不是看你太累,想帮你一把吗,不知道会这样呀!”看到母亲可怜兮兮的样子,我的心不仅一阵隐痛,为自己的态度而感到羞愧。心里想这就是母亲,一个伟大的母亲,时刻都想着她的孩子的母亲,无论她老成什么样子,变成了什么样子,在她的心里都装着对女儿的爱,世上也只有母亲才会如此这般的痛爱自己的儿女。

母亲年轻的时候,就有着一头瀑布似得黑发,年老了,发质仍然很好,从黑白相间的头发中,仍然能想象到母亲年轻时代的影子。每当给她洗头的时候,我都是让她躺在床上,然后在床头的凳子上放个水盆,再用一只手托起母亲的头,一只手轻轻的揉洗头发。母亲就像一个乖巧的小女孩似的轻轻闭着眼睛,沧桑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意,任由我怎样摆布,那一刻我心里也格外的温馨。洗脚就没有那么省事了,我把水给她放在脚下,让母亲把脚先放在盆里泡一会,告诉她别乱动,等一会我忙完别的再给她洗。母亲很乖的样子冲我点着头,温顺的把双脚伸到了水盆里。可等我忙完回来看她时,母亲的两只脚在不停地揉搓,打着水漂,弄得满地板的水,简直就像个淘气的孩子。我说她不听话,她满有理由的反驳我:“我的脚脏,怎么能让别人给洗呢?”尽管母亲给我又增添了许多的麻烦,却无形中对母亲又多了几分心痛和怜爱。

有一次我正在为母亲洗脚,突然听到母亲喊了一句:“妈妈!”我说:“您妈在哪?”她却说:“你不就是我妈吗?”我说:“您怎么又糊涂了,我不是您女儿吗?什么时候又成您的妈了。”母亲呆呆的看了我半天説:“你是我女儿吗?那你什么时候来的,你是我几女儿啊!”我说:“您最想的那一个。”这时母亲会说:“真是老三,那你从哪来的,你有孩子吗?”母亲的问话常常让我不知如何回答,但看到母亲那副可爱的样子,心里仍然是暖暖的。

母亲本来是个聪明而勤劳的女人,自从得了老年痴呆以后,母亲的世界就变得不在澄明,对我的依赖也越来越强。每次见到我的时候,她总是神神秘秘的把我拉到身边,不是说一些子乌虚有的事,就是让我躺在她的怀里,用布满老茧的手,亲昵的摸摸我的头发、脸、还有腿,并用眼睛死死地盯着我,把我当成了不谐世事的小孩子,生怕我丢了。每当我要离开的时候,她都表现出一副失落的样子。清醒的时候她会说:“你快走吧!快回家吧,孩子还没吃饭呢,天要黑了,小孩子会害怕。”并且还会把你送到门口,恋恋不舍的对我说:“明天你还来我家窜门啊!"糊涂的时候,就会像个孩子赖皮似的扯着我的衣角说:“我不让你走,不让你走,反正就是不让你走吗!”这个时候,我只有哄着她说:“我有工作啊!还得上班呢!妈妈乖,妈妈最听话了,等我上班挣钱明天来给您买好吃的。”这时候母亲好像又清醒了,于是就说:“那你走吧,休息再来!”

母亲一辈子刚强能干,如若不是患有老年痴呆,她是不会让别人伺候她的。其实母亲也是一个柔弱的老太太,她同样需要人疼、需要人宠。老年痴呆是上帝为了眷顾我们这些孩子,给了我们可以孝敬的机会,让我如次贴切的走进母亲的世界,从而陪母亲度过了一个温馨快乐的晚年,这也是母亲留给我一生最美的记忆。

真想再回到童年,回到被母亲百倍呵护的时光中,感受母亲双手的抚摸与叮咛;冬天的早晨因为屋子里凉不愿起床,感受母亲柔柔的呼唤起床的声音;真想再吃一顿母亲手为我做的饭菜,好想我的母亲……

6.又一个世界第一落户中国 篇六

消息一经公布,各种评论纷至沓来。少数西方媒体怀着“酸葡萄心理”说点风凉话还是情有可原,让出“世界第一”的位置毕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是紧随其后的国内媒体的报道竟也是一片“啧啧”之声,什么“中国离真正的全球第一贸易大国有多远”“第一贸易大国背后隐忧犹存”“第一贸易大国:喜多还是忧多”等不一而足,他们都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说东道西,为了博人眼球,就要齐声趋利附和于人?实在太让人费解!

批评怀疑之声,都无外乎说到环境污染、贸易造假、低端制造等,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存在,但这也不是一夜之间能够改变的,但很多人都没有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世界经济重心大转移的实质,历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雄霸世界,贸易活动所带来的财富积累功不可没,这就是中国超过美国跃居世界头号贸易大国的标志性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对外贸易走在了前列。4.16万亿美元使多少企业发展壮大,又使多少工人走向小康,这对于一个人口超级大国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所有这一切,是中国外贸人30年奋斗不息,千万企业奋发图强的结果。在这里,在中国外贸争得第一的时候,首先应该振臂一呼,为中国取得世界第一贸易大国而欢呼!向所有做出贡献的外贸人致敬!欢呼致敬之后,我们还要请那些喜欢说东道西的人一起站起来,共同为“后第一时代”的中国外贸转型升级做些实事。

本期封面报道“品牌出口路漫漫”,正是探索如何走好中国外贸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一步。

7.世界上一个等你的人的散文 篇七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在等着你

总有一些念绕着长长的思绪,像藤缠绕着内心的世界,我的文字开始在笺上开花,为你,种下执念的理由,哪怕彼此隔着天远的距离,你依旧是我相思时的美丽。浅秋的晨,你在我的心思里,我等你来,等一缕阳光的暖透过玻璃窗流进我薄凉的心房,我知道,你在,一直都在,在离我最近的位置,默默地守着,用一首小诗的钟情将我呵护。

习惯性地听着一首音乐,独守一个人的安静时光,这一刻,我可以肆无忌惮地想你,坐在岁月里的一隅,聆听音乐世界里的干净纯粹,宁静的心湖此刻是美好的,读着文字,寻觅你的踪迹,不自觉泛起的涟漪如羞涩的少女,一颦一笑间将心事嫣然成时间里最美的秘密。凝望着风的轻灵,云的洁白,沉默就是我等你时最好的理由。一首小诗,读着,读着便醉了;一个人,念着,念着就走到了心里;一座城,守着,守着就写满了絮语。

安静,我等你来,等你在文字里相约,约下此生最真的守候。也许,当风路过我的眉间,会不小心惹下一缕清愁;也许,当时间悄悄无声地划过指间,会留下一纸文字的低吟;不管是淡淡的忧伤也好,还是浓浓的惆怅,他总是我这一生中遇见的美丽传奇。择一段光阴,记载共同走过的幸福时刻,与你一起写下彼此的眷恋,相守在最深的红尘。不问来世,不问因果,不觉间你便成了我最深情的回眸,柔情万缕注定系在有你的方向。她说,遇见了他,她变得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世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逃脱命运的主宰,总会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世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在等着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或许,你一直是我心里想要等待的那个人,这份等待注定会在生命里开成不败的时光之花,即使多年以后也会妖娆成记忆,不忘不灭。想起,浅笑便溢于唇角,望着远方遐想思量,其实从来都不曾奢求什么,一直这样好好的就已足够;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珍惜。感激着一份遇见,让我在最美好的年华与你相识;如果可以,今生就这样让我站成静默的姿态,将你远远凝望,优雅地藏在心底,努力做一个深爱你的女子,不来,不去,寂静,欢喜。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在等着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或许,你一直是我心里想要等待的那个人,这份等待注定会在生命里开成不败的时光之花,即使多年以后也会妖娆成记忆,不忘不灭。想起,浅笑便溢于唇角,望着远方遐想思量,其实从来都不曾奢求什么,一直这样好好的就已足够;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珍惜。感激着一份遇见,让我在最美好的年华与你相识;如果可以,今生就这样让我站成静默的姿态,将你远远凝望,优雅地藏在心底,努力做一个深爱你的女子,不来,不去,寂静,欢喜。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不是那云水禅心的女子,修不得一颗纤尘不染的心,注定会低眉于尘世,执一支瘦笔写下固念的文字。为你,拈墨成香,书一纸眷恋,不入红尘怎懂红尘,不遇见又怎能明白,我是如此可以暖暖的与一个人相依,将一颗易碎的心交给他保护。如若,在每一个夜晚来临之前,我把你想起,那么可否让我用一份淡淡的情怀将思念描绘,不需要太过华丽的语句,只用最真的情意读你,一遍又一遍,倾了我的世界。安静时,我等你来,哪怕只是默默地守望也是一种无言的温暖;这一刻,允我用一盏茶的时间品香,弄墨,写一世清欢。

终于可以坐下来用心地为你写文字,一份念不长,却牵着一颗挚热的心,一笺絮语没有太过美丽,却承载着浓浓的情意。九月已来,笔尖下的文字随着秋的`味道在纸上结满了思念的种子,偶尔有点薄凉,却也是甜蜜的忧伤。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圆之夜,你是否也会把我想起,想起一位女子坐在灯光下为你写下若水三千的温柔,每当指尖触及到的地方亦会散发出缱绻的墨香,远方的人儿你可懂得,那是我想念你时的气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遇见,见与不见,都是心中最暖的暖。

人生有情,无关风月,我是如此信缘的女子,静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我等你来,安静地不言不语,只任一份柔情醉了流年。白落梅说:“今生所有缘分,都是前世修炼所得。所以我们应当相信,今生所有与自己相识的人,前世都结过深刻的缘法。所有与你我擦肩的路人,前世可能是邻居,是茶友,甚至是知己或亲人。”读到这句话,心里禁不住问自己,与你是怎样的一场缘份,是前世的遇见,还是早已许下过的诺言,约定今生再相遇?若不是,为何偏偏又遇见,偏偏两相思。

8.一本书一个世界作文 篇八

“你目送我离开,其实我并未走远。”

初中的时候,我便读过龙应台的《目送》,现在重读却有了不同的感悟。人生就是无数的离别与重逢。文章中记叙了许多个母亲与儿子离别的场景以及儿子与父亲之间的陈年旧事,读来有丝丝酸楚和淡淡的无奈。

作者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子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读到此处,深感:世界上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永远将自己的背影留给深爱自己的人。岁月侵蚀了曾经的一切,老屋与母亲将一同慢慢地走向暮年。是否还记得,曾经的岁月里母亲曾无数次拉起我们稚嫩的小手,在小镇的大街小巷里留下足迹?走着走着,在我们渐长的个子中,母亲显得越来越矮,曾经稚嫩的小手大得足以抓住母亲的手,而母亲的手慢慢地从光滑到粗糙,如晚秋的枯叶。此时,我们不再拘泥于母亲手掌中的一方小天地,我们的步子大了,我们的心远了,我们想挣脱母亲的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母亲的心累了,人倦了,能做的就是守着老屋,一次次地目送我们的背影渐渐远去。

对于用生命作为养料浇灌着我们的母亲,当我们的翅膀足够硬的时候,我们怎么可以忍心一次次留给她的仅是背影?我们可以用离别时的拥抱、眼神里的留恋、握手时的温暖,告诉母亲,你目送我离开,其实我并未走远。

童年时,你带着我看世界;你老了,我陪你找回曾经的岁月。

记得《十七岁》的最后一段:经过圣约翰学院,在一株巨大的栗子树上,我发现一只长尾山雉,兴奋地指给华飞看,他却转过身,一个快步离我五步之遥,站定说: “拜托,妈,不要指,不要指,跟你出来实在太尴尬了,你简直是个没见过世面的5岁小孩。”

岁月不断销蚀着母亲的记忆,往昔如流水般从母亲指间流去,想紧紧抓住却无能为力。曾记否,牙牙学语的我们对于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一颗活泼的心因太多的.新事物而躁动。我们常拉着母亲的衣襟,问: “这是什么?为什么?”母亲幸福地微笑着,耐心地回答着。如今,面对母亲如孩子般兴奋的提问,我们更该像当年的母亲一样回报以耐心和微笑。也许母亲希望的就是通过这样的行为,寻找失落的回忆,重温那段她认为最幸福的时光。

慢慢合上一本本书,在弥漫着母爱书香的世界里,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一本书如同一个世界。

9.一个人有一个奥运 篇九

奥运来了!期盼了100年,奥运来了!

关于北京奥运会对于我们国家、我们中华民族的意义,人们已经谈论得很多了。我们特别关心的是,这场盛会,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她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迎接她,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其中。

服务奥运,服务社会,我心满意足——我的RED奥运

他们在干什么?

很偶然地,王筱箩经过北京南鼓锣巷,看到很多人聚在那里,还摆着各种彩色的宣传品。她好奇地上前打探,哇,他们在招奥运志愿者!

这位就读于北京二十二中的女孩,每次看到电视里志愿者为人们义务服务的镜头,都十分羡慕,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现在,机会就摆在面前,而且还是奥运志愿者哦!筱箩一问才知道,北京的各个中学里也将要开展招募奥运志愿者的活动了。

回到学校,她马不停蹄地找团委老师谈,还兴奋地向身边的同学发布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在她的带动下,班里一下子有30多个同学报了名。

有了“身份”,可是怎么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志愿者呢?离奥运会还有好长一段时间,筱箩和伙伴们想到,先到社区去服务,体验一下当志愿者的感觉。在社区的安排下,同学们来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第一次去,正是冬天,推开老奶奶的房门,一大堆同学鱼贯而入。本以为老奶奶会笑脸相迎,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吓了一跳:老奶奶用手捂着胸口,大口大口地喘气,很难过的样子。原来,这位老奶奶不能吸凉气,筱箩他们这么多人进门,冷空气也跟着钻了进去。赶紧关门、倒热水……好一会儿,老奶奶才缓过气来。

“做志愿者,光有一腔热情不行,还得有充分的准备,了解情况,学习知识。”这个教训让筱箩印象深刻,后来,这样的情况再没出现过。他们照顾老人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老人们写给学校的表扬信也越来越多。

“好运北京”测试赛开始了。这无论对北京奥组委,还是对筱箩这样的志愿者来说都是一次“热身”。筱箩和伙伴们走上街头,发宣传单,发地图,给人们指路……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遇到“老外”。

有一位外国人来问路,说的虽然是英语,却带着浓重的口音,筱箩请他重复一次、放慢语速再重复一次……还是听不懂!正尴尬时,筱箩灵机一动:说不通可以写呀!赶忙找来纸和笔,这才明白了他要去的地方。还有一位浪漫的外国朋友,干脆拿了一张照片,说要找照片上的旅馆。筱箩看着照片,眼熟,可是到底在哪里一时又想不起来,只好发动大家一起来认。终于认出来了,可是说了半天人家还是不清楚……好吧,我直接领着您过去得了!

刚开始的时候,来了外国人,很多同学你推我,我推你,谁都不敢先上去。然而看到别人和外国朋友交谈起来,心里又羡慕不已,回到学校,便更加努力地学英语。许多外国人在他们的服务点上签名支持奥运、祝福奥运,同学们都特别开心。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服务点旁边还放着一块特别的宣传板,向路人和附近的居民回收旧挂历。原来,有一次他们听到社区的工作人员说,这种挂历纸给盲人写盲文特别合适,只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挂历了。于是,筱箩他们想到利用在街上志愿服务的机会,收集挂历纸,送到盲校去。

“我们不仅要服务奥运,也要服务社会,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自己能做的事。”筱箩说。

奥运会期间,王筱箩将作为城市志愿者在主要社区及赛场周边做应急、语言翻译、咨询等工作。虽然因为年龄的缘故,不能像成人志愿者那样进入赛场,但是她仍然觉得心满意足。

[声音]

我也是北京奥运会的一名城市志愿者。有时和同学们一起上街,看到穿着奥运志愿者服装的人,就会觉得特别亲切,然后指给朋友看,告诉他们,我也是干这个的。特别骄傲!——北京张浩帆

雅典奥运会的时候,看到一个介绍志愿者的电视片,很向往,可惜杭州不是奥运比赛城市,真遗憾……不过我想,奥运期间肯定会有很多外国人来中国,他们可能也会来我们杭州。我想,我会友好、礼貌地面对他们。我们中学生的风采,也是中国形象的一部分。——杭州林秋

[记者感言]

红色,火一样热情的颜色。奥运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热情,这一份热情不仅仅为奥运而燃,更让世界多一份温暖。请把热情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仅仅是外国人。

大山里的私家篮球场——我的YELLOW奥运

“周杨明?喏,那个就是。”老乡把手指向那个篮球场。

这个“篮球场”有点特别——它只是周杨明自家泥墙前的一小片空地,“篮板”是一块挂在泥墙上的铁板,而“篮筐”就是一圈焊在铁板上的钢筋。这个简易篮球架是周杨明在杭州建筑工地上打工的爸爸自己做的。小杨明出生没多久,爸妈就离开村子到城里去打工,一个塑料小篮球陪着他慢慢长大。11岁那年,爸爸妈妈回家过年,带回了一个真正的篮球,同时带回来的还有那个“篮球架”。从此,周杨明拥有了自己的“私家篮球场”——这里也是全村篮球少年的公用球场,因为全村能打球的地方只有这么一个。

这里是建德东部偏僻的山区。周杨明刚刚从凤凰小学毕业,这个学校集中了十多个自然村的187名学生。学校很穷,没有更多钱投入到改善体育设施上。这里没有塑胶跑道,没有单双杠,没有排球场、羽毛球场,更没有足球场,只有一个周长不足200米的泥巴操场、两个篮球架、操场边一小块跳远用的沙坑、一个今年新做的水泥乒乓球台,这些几乎就是这个乡村学校里能看到的所有体育设施。

但是一到体育课,校园里热闹的氛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所城市学校。两个陈旧的木架中间绑上橡皮绳就是跳高架,男孩子们争抢着一只磨破了外皮露出内胆的篮球。“除了打乒乓球、篮球、跳绳,”记者问,“你们还会什么?”十来个男孩立马一起在地上翻起了跟斗……泥巴操场上一片生龙活虎的景象。

周杨明独爱篮球,他喜欢姚明,崇拜科比和詹姆斯,一有空就在“私家篮球场”上一遍一遍地练习着从电视上看来的技术动作。

2007年底,杭州一家报社的记者来到了大山里,很快,一篇题为“奥运不会忘记每一个孩子”的报道见报了。凤凰小学简陋却依然洋溢快乐的体育课和周杨明的篮球故事感动了杭州市民,大家纷纷解囊相助。

周杨明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杭州来的叔叔阿姨从车上搬下了乒乓球桌、跑鞋、篮球、羽毛球拍……学校那间一直空荡荡的体育器材室很快装满了簇新的“宝贝”。

“祝愿运动员们为中国夺取令人骄傲的成绩,也祝愿自己能参加建德市中小学运动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学校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要求每个人给奥运会写封信,这是周杨明写在信里的最后几句话。其实,他心里还有一个更迫切的梦:希望上初中的时候能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

现在,周爸爸正在积极地联系城里的中学。由于媒体的关注,更多人知道了周杨明的故事,周爸爸觉得,儿子的这个梦,应该很快就能圆了吧。

[声音]

只喜欢看比赛而自己却懒得动,我觉得这不是真正的体育迷。能到奥运会上去争金夺银的能有几个人啊,但享受体育的快乐,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嘉兴魏维扬

我觉得,奥运精神不只是“更高、更快、更强”,还应该有“公平竞赛”这一条。我希望老师们能平等地对待我们每一个学生,社会也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上海罗振宇

[记者感言]

黄色,土地一般深沉的颜色。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山村,每个人都有快乐的权利,都有做梦的权利,都有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的权利。或许,奥运不经意间为这个山里少年搭了一座桥,这样,周杨明离真正的篮球场更近一点,离爸爸妈妈更近一点。

中华奥运林里,有我们的树——我的GREEN奥运

“队长,我妈说,我们家的钱足够我花了,她叫我不要死抠着一张纸、一盆水……”

“队长,他们说我们是捡破烂的……”

卢添梁听着,沉思着。第二天,他的“队规”里添了四个字:不怕嘲笑。

去年过年时,全家聚在一起聊天。爸爸兴致勃勃地说起了童年往事:“我们家边上的那条河的水好清,我经常去游泳、钓鱼……”卢添梁觉得不可思议:爸爸说的是那条河吗?那条又脏又臭、岸边到处是塑料加工厂的河?不久后,宁波破天荒地下了一场“黄沙雨”,那景象仿佛电视里北方的沙尘暴。

当时正在慈溪新世纪实验学校上初二的卢添梁忽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可是,一个初中生能做什么呢?

先上网了解一点环保知识吧。一上网,卢添梁发现在北京有一位和他年纪相同的环保女孩袁日涉,她发起成立了“一张纸小队”,建了一个“迎奥运环保网站”,还发动全国的环保少年利用收集废纸卖掉的钱在北京种了一片拥有2008棵树的“少年先锋林”(本刊曾在2007年3月号上报道过她的事迹——编者注)。

卢添梁顿时有了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也信心大增:她能做到,我一样能做到!他给袁日涉写了一封邮件,向她请教经验。很快,袁日涉回了信,建议他先以个人名义加入他们的环保大军,然后再建立自己的环保博客,逐步带动身边乃至浙江一带的同学。

本来就对网页设计感兴趣的卢添梁立即着手建立了一个叫“远行的梦想”的环保网站,并向校长周红辉递交了一份倡议书,建议在学校里成立“远行的梦想”环保小队。接到倡议书,周校长很高兴,对卢添梁说:“你们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来找我!”

“远行的梦想”从一个人的行动变成了一群人的行动,他们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双面用纸,回收废旧纸张,推广家庭用水多次利用,开展“护理母亲河”行动,向市政府申请建设慈溪公益环保林……当初那一丝不被理解的委屈已成过眼烟云,加入环保小队成了被越来越多同学羡慕的事。学校的考试总是打乱班级进行的,有一次考试开始前,卢添梁正低头看书,作考前的最后准备,忽然听到一些外班的同学在议论:“这就是卢添梁……”还有人凑上来打听环保小队的事,问他关于申请加入的“手续”。那一刻,卢添梁觉得特有成就感。

“远行的梦想”的队伍从本班扩展到全校,从中学部扩展到小学部,从本校扩展到外校。今年,有4位来自广东、山东等省的外地同龄人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并在各自的学校发展新成员,一起为梦想前行。奥运前,袁日涉把已经远远超过2008棵树的“少年先锋林”献给了北京奥组委,成为“中华奥运林”,其中就有卢添梁他们贡献的6棵树。

“6棵树的作用可能很微小,”卢添梁说,“但是每个人都参与进去,微小的力量也会逐渐变得巨大。”他告诉记者,全国像他这样的环保少年已超过127万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写信称赞他们是“全世界最大的非营利性非政府青少年组织”。

上初三后,卢添梁的学业负担重起来。不过让他欣慰的是,初一初二的同学已经主动地把环保小队的担子挑了过去。展望中考结束后的暑假生活,卢添梁说,他还没去过北京,特别想去看刘翔的比赛,也很想去看看那一片“中华奥运林”,尤其是挂着“远行的梦想”几个字的那6棵树。

[声音]

四五年前我跟爸爸去过一次北京,今年又去了一次,我发现北京变得更干净、更漂亮了,我想这里面就有奥运的功劳。我居住的这个城市这几年发展也很快,建起不少美丽的公园,盖起许多高楼,马路也越来越宽,但我还是经常能看到一些人在街上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乱穿马路,很多地方依然是“脏乱差”。不过,我觉得光抱怨,什么都改变不了,我们还是应该从自己做起。——河北祝心源

特别喜欢濮存昕的那个奥运公益广告:“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社会的一大步。”每次看都很感动。我非常反感西方有些人破坏奥运,因为不光是政府,还有那么多普通中国人都在为办好奥运会而努力,我觉得他们不尊重我们。不过还是那句话,做好自己的事,才能让他们闭嘴。——杭州李子嘉

[记者感言]

绿色,希望的颜色。希望蕴藏在每一粒单薄的种子里,和嫩绿的子叶一起萌生,最后长成一片片森林,让大地生机无穷。办奥运也好,干别的大事也好,都要靠每个人做好每一件小事。我们有时抱怨生活,抱怨世界,却常常忘了,改变世界的那把魔力钥匙,其实就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我的“鸟巢”我做主——我的BLUE奥运

在浙江传媒学院附中,李明“领导”着一个名字很酷的社团:漩蓝科技社。因为奥运,他们大大地出了一回“风头”。

2007年的暑假到来之前,学校号召大家在假期里完成一个特殊的手工作业——搭建“鸟巢”,也就是做一个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的模型,材质不限,大小不限。作为科技社的社长,李明也一直为学校的活动忙碌着。

开学后,同学们的作品被集中到了漩蓝科技社的社团教室里,有木头做的、纸板做的,还有竹筷、树枝、铁丝、电线做的。看着这些形形色色的“鸟巢”,李明突发奇想:我们科技社为什么不用“科乐思”也来做一个“鸟巢”呢?

小贴士:“科乐思”是K'Nex的音译,它是一种用来拼装机器人和各种模型的塑料组件。

李明和几位骨干社员一商量,没想到大家也正有此意,于是一拍即合。说干就干!2007年10月,李明率领科技社的8名成员正式组建了“科乐思鸟巢建筑施工队”。

当然,光有“建筑材料”和“建筑工人”还远远不够,得先做结构设计。李明和他的伙伴分头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北京“鸟巢”的资料和图片,尤其是图片,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实景的,虚拟的,一遍遍研究它的结构。但是很快,大家沮丧地发现,奥运“鸟巢”的建筑结构几乎不可能用“科乐思”材料完全仿建——“鸟巢”的钢结构中有很多弯曲的部分,尤其是在顶部边缘,拉撑着整个穹顶部分,而“科乐思”材料虽然形状多样,拼接方便,但如果弯曲度大一点,拼接点就会弹开来。

沮丧过后,大家都不愿意放弃。“科技的内涵就是创新,不能等有了现成的方案跟着模仿,”李明鼓励伙伴们,“我们用‘科乐思’来做‘鸟巢’,本身就是一次创新的尝试!”大家决定,暂时把弧度和支撑问题放到一边,开始从底部“施工”,从搭建中摸索“科乐思”的特点,也在摸索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做出来,不行,拆;拆完了,继续做……在失败和重来中,他们终于想出用“稳定三角”结构来解决顶部弯曲和支撑的难题。

直径2米多、高近1米的“科乐思鸟巢”首先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亮相,全校师生都惊叹不已。不久后的杭州下城区师生运动会上,它再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当各路媒体记者纷纷赶来采访时,却出乎意料地发现,李明和漩蓝科技社的伙伴们已经把“鸟巢”还原成了一万多个“科乐思”零件。

这些零件,他们还要用来做别的模型和机器人呢。然而,大家依然对“鸟巢”创作意犹未尽,于是又开始着手制作一个新的“小鸟巢”。李明告诉记者,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就像北京“鸟巢”的“瘦身计划”一样,材料越少,技术难度越大,科技含量更高。但正因为这样,大家创作的劲头反而更足了。搭建到后来,有人突然发问:运动场顶上空空如也,万一下大雨,比赛还怎么进行啊?于是,大伙干脆给这个“小鸟巢”安了个双开式的电动天窗,“这样就算是突降暴雨也不怕了!”

这会儿,李明和同学们正在设计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作品,他们准备做一组足球机器人,灵感依然来自体育比赛,“我们根据球员位置给它们设计了不同体型。你看,守门员完全是‘横向发展’的大胖子,而其他球员的‘身材’就很圆润匀称,方便在场上穿梭,当然他的‘大脑’也比守门员复杂得多。你看他‘头顶’突出的地方是个指南针组件,这是我们看比赛时想到的,得让我们的‘球员’认清方向,可不能自摆乌龙……”李明兴致勃勃地给记者介绍着,仿佛是一位教练正准备带领自己的队伍奔赴奥运赛场。

[声音]

我个人对能源问题比较感兴趣,比较关心“科技奥运”。北京奥运用了很多清洁能源,比如电动汽车什么的。不过我觉得这样还不够,因为发电本身也会带来污染和温室效应。我的志向是长大以后成为一名能源科学家,我希望下一次我们中国再办奥运的时候,能用上我的研究成果,办出一届真正“零排放”的奥运会来。——绍兴蒋燮阳

我喜欢美术、音乐、舞蹈……反正跟艺术有关的我都喜欢。本来不是特别关心奥运会,但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让我激动不已,太美了!后来慢慢发现了体育运动中的美。我希望北京奥运的开幕式能大获成功,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像张艺谋一样在奥运会上向世界展现中国艺术的魅力。——杭州余霖铃

[记者感言]

蓝色,大海般深邃的颜色,天空般高远的颜色。奥运会是展示人类速度与力量的大舞台,也是展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大舞台。李明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做了一个“鸟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鸟巢”,梦想在里面静静地孵化,等待有一天展翅高飞。

请一定要看看残奥会哦——我的BLACK&WHITE奥运

两个女孩走过来,记者向她们打招呼:“你们好!”可她们什么都没说。差一点忘了——她们什么都听不到。

在王红艳的记忆中,似乎4岁之前听到过一些“嗡嗡嗡”、“轰轰轰”的声音,但那一年的一场高烧后,这个世界便再也没有声音了。夏思思天生耳聋,生命最初的几年,她和别的小朋友一样无忧无虑,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别人似乎在开口叫她、别人都在开口交谈,而自己却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说不出。

痛哭过后,依然是长长的寂静。自卑和忧伤陪伴着她们孤单地长大,直到被各自的父母送进这所学校——永康特殊教育学校。2005年,体育专业毕业的应丰果老师被调到这里来工作,一段时间的失落以后,他决心要把这些聋哑孩子带出点样子来。就是这个时候,王红艳和夏思思拿起了球拍。

校园很小,设施很简陋,没有跑道,只有一块兼作操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的空地,不大的乒乓球室里,只放得下一张球桌。训练是艰苦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和教练的沟通。虽然应老师努力地学习手语,但手语毕竟比口语单一多了,很多时候红艳他们边看边猜,才能稍稍领会教练的意思,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也很难向教练表达清楚。另外,球是不是破了也不知道,来球的力量大小也听不出来……这也一度让他们怀疑自己:真的能打好球吗?

然而,只要打球,别的烦恼都能忘掉。

四年前,王红艳作为金华代表团的一员参加全省聋人运动会。由于没经验,教练给她同时报了乒乓球和羽毛球两个项目,到了以后才发现,两个比赛场地相距很远。经过奋力拼杀进入羽毛球半决赛的王红艳,来不及擦掉额头上的汗,马上乘车去参加乒乓球决赛,赢了两局以后,体力再也支撑不住了,连输三局,屈居亚军。这让红艳至今心有不甘。但就是这次比赛,红艳看到很多人为她加油,金华市残联的理事长也来看望她,鼓励她。红艳说,从此她开始变得有勇气,能够克服困难,面对生活了。

夏思思的转变也来自一次比赛。那次球赛赢得了冠军以后,《永康报》在头版登出了她的照片。一次回家时,一位身体健全的中学生认出了她,主动上来和她攀谈。语言不通,就用笔谈。从此,那位同龄人就常常给她写信,劝她不要难过,要相信生活。“不要被自己压垮!”信中的这句话,思思一直念念不忘。

一次村里“唱大戏”,场地旁边摆了一张乒乓球台,很多大人在打球。思思看着手痒,就上去和他们打起来。结果,那些大男人一个个都败下阵来,纷纷对这个聋哑小姑娘竖起了大拇指。为此思思开心了好久。

从老师那里,红艳和思思知道除了奥运会之外,还有一个残奥会,从此训练更加刻苦了,因为老师和教练都说,要努力打球,打到全国去为浙江人争光,打到残奥会上去为中国争光!记者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一个“残忍”的问题:“如果这个梦想最终无法实现,那怎么办呢?”

红艳和思思沉默了。良久,红艳说,她要当乒乓球教练,专门教残疾孩子打球,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思思说,她想学习外国的手语,做一名手语翻译,希望有一天能到残奥会上去为中国和外国的残疾人服务。

[声音]

请大家一定要看看北京残奥会哦,来看看我们残疾人展示的本领。虽然我们在身体上跟大家不一样,但是对奥运精神的热爱和追求是一样的。请记得,9月6日到17日,为我们加油!——永康王红艳夏思思

有一次比赛时,我的两个学生会师在决赛上。当时我想,冠亚军都是我们的了,就让瘦弱一点的那个学生随便打一下好了。没想到她打着手势告诉我:“努力打过又打输,那才是真正输了,否则我不认输。”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这才是永不言败的奥林匹克精神。——永康应丰果(王红艳和夏思思的教练)

[记者感言]

黑色,是听不到,是说不出,是看不见,是举不起双臂,站不起来,是无奈、悲伤的颜色;白色,是用汗水和泪水洗净的世界,是纯洁的心灵。刘德华为北京残奥会创作的歌曲《Everyone is No.1》,红艳和思思听不见,但她们每天都在心里唱着这首歌——每个人都可以是第一名!

2008年,五环旗帜在北京高高飘扬。

这面旗帜上的每一种颜色,都悄悄地溶进我们年轻的血液。

让我们举起双手,用最简单的声音为世界和自己祝福:

上一篇:书画网站解决方案下一篇:《宋史》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