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的三个基本原则

2024-09-20

安全生产的三个基本原则(精选12篇)

1.安全生产的三个基本原则 篇一

职场的三个基本等式

总是找理由=慢性自杀

人们工作当中遇到问题时,总是习惯于找理由与借口,没有做好是有原因的,它可以理解的。若每一次出现的问题我们都从自身找原因,不就是一次很好的自我改善与提升吗?这一点或许都明白,只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足够去重视。若能够这样去想,生命是有限的,本可以无限的提升与改善,采取放弃与慢性自杀无异。一天一个理由,一天一次拒绝成长,10天、100天、10000天,那会怎样呢?就像我们一天掉1根头发,会觉得无所谓!如果天天掉头发、一辈子总是在掉头发,这会怎样?秃顶无疑!光说不知道=走向失业

假如被上级安排或检查工作,遇到了一点问题,是回答“这个不会、没做过、那怎办”还是“我来想办法、我一定解决好”呢?如果总回答不知道等,试问公司请你来做什么---公司雇人必然是替它解决问题并创造价值的。如果员工不能自己解决遇到的棘手的问题,还理直气壮地对上级说“我不会、没学过”等,岂不违背公司聘用员工的初衷?这不等于自己炒自己的鱿鱼吗?至少离失业不远亦!优秀的员工接受任务或遇到问题,从不对上级啰嗦什么,自己去想办法,即使不会也只会带着感恩的心去找朋友帮忙,而不是理所然地去找上级---《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中的主人公罗文就是最好的写照。

习惯推责任=拒绝赚钱

责任与利益是对等的,有责任才有利益,责任大利益就大---高工资者一定是

高责任者。然而,现实工作当中遇到问题时,人们总把责任推脱给别人或外在客观因素,而不是勇敢地承担起责任。你拒绝责任不就是拒绝利益吗?你想加薪水,你就多承担责任,否则就是拒绝赚钱。如果一边在要求老板加薪水,另一边却又在拒绝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与传说中的“神经病”没有区别,不是吗?

2.安全生产的三个基本原则 篇二

一、写前指导

写前指导是作文教学的必要环节。一次作文训练要真正起到训练的作用,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必须首先做好写前指导工作。

1. 明确目标。

所谓明确目标,就是确定本次作文训练的任务、目的和要求。目标的确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依据:(1)从作文教学的整体出发,既要注意每次作文训练目标之间的联系、渗透和组合,产生整体优化的功能,又要注意本次作文训练目标的相对独立性,发挥其特有的作用。(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量、适度。不论是对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应让他们感到自己现有的水平还没有达到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但又离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不远,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2. 引航导向。

为实现认定的目标,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进行思维,教师应该做恰如其分的引导。“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但这种规矩,不应该成为束缚学生的框框,而应该起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作用。比如,适当讲一些与本次作文训练目标有关的知识和方法———知识要精,方法要活,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同时教师还有必要指明误区,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误入歧途的可能性揭示出来。

3. 激情开源。

所谓激情开源,就是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开通思维的渠道。目前,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没兴趣,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这主要是由学生思维的渠道不畅通造成的。因此,写前指导要在激情开源上狠下工夫,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如何使“他们的积蓄”“倾吐”出来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的积蓄,引来源头活水。应该看到他们并非生活在世外桃源,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大自然中,无时无刻不与周围的一切发生着信息的交流,若恰当引导,是能够使之逢源的。二是引导学生打开他们知识和能力的仓库,使其存储的信息源源输出。三是展示范文,给学生以启迪。四是诱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总之,教师要用启发性的手段,疏通学生思维的渠道,使学生不仅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而且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写好。

二、写后评讲

为了尽可能达到教学目标,就需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本次作文的达标度,于是评讲便成了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作文质量。所以,作文评讲,首要的不是写作方法问题,而应是认识问题。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住学生思维的脉搏,分析其认识片面或肤浅的原因,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寻找深化认识的途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评讲就是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再认识的过程。

真正认识了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用完美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是作文评讲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1. 少而精。

作文评讲中切忌两种倾向:一是指责过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使学生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仅得不到什么启发,反而挫伤积极性。二是少而空,即只管诊断,不管治疗,只说有病,不开药方。评讲要避免这两种弊端,力争少而精,抓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 重调整。

成功的教学应该始终瞄准教学目标,评讲也是这样。教师要对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加以评定,充分肯定其进步,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还要准确地指出学生作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引导学生找出一条登堂入室的途径。如果说写前指导是重在开拓学生的思路的话,那么,评讲便是对学生开拓出来的思路进行调整,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向深层发展。总之,评讲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对自己作文实践的反馈,是让学生从理论上与实践上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从而步入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3. 示范性。

教师评讲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为第三个教学环节———学生自改创造条件。学生自改,首先离不开自评。只有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了一个客观的评价:何处符合要求,何处不符合要求,然后才能作有效的自改。所以自评是自改的前提。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自评,教师的评讲应该有鲜明的示范性,给学生提供可以仿效的范例。每次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教师评讲的方式方法就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应是多种多样的,给学生提供的范例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

三、评后自改

所谓评后自改,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写前指导和写后评讲,对照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修改或互改,从而实现对生活的认识与反映(写作)的升华,达到训练的目标。这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环节。评讲面对的是学生整体、仅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如果不同每个个体相结合,具体作文中的具体问题便得不到具体的解决。且评讲虽然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上深化了一步,但如果不进一步地去实践,就不能转化成更高层次的能力。让学生评后自改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去进一步实践,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和步骤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为了便于说明学生自改,有必要先谈谈教师批改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还需要批改不批改呢?当然还是需要批改的。不批改,就不会了解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无法进行有的放矢的评讲,不能有力地指导学生自改。问题在于为什么批改,怎样批改。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全批全改、细批细改是不必要的,耗时费力,收效甚微。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一个“悟”字。悟出一点就提高一点,悟出得多就提高得多。而这种悟,有的是可以言传的,有的是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因此,只有让学生自己修改,动脑动手,才能充分调动思维的活跃性,从而发展思维,有所自悟自得。教师的写前指导,特别是写后评讲,给学生自悟提供了依据;教师又对部分作文作了指点,给部分学生自悟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自改,对于发展思维,提高写作能力,不仅可能,而且速效。

3.研究生兼职应遵守的三个基本原则 篇三

关键词:研究生 兼职 三助

中国分类号:G643

研究生兼职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如果哪个研究生没有兼职似乎成了不可理解的事情。然而,研究生對兼职的态度、目的、效果以及兼职的内容却有很大差别。对某大学在读硕士生就研究生兼职的态度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1],研究生对兼职持赞成态度的占57.14%,而持反对态度的只有6.34%,约40%的研究生则视情况而定。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了研究生对兼职的普遍认可,同时也说明研究生兼职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针对兼职目的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2],兼职的目的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北京高校研究生的兼职目的以“接触社会”和“毕业后留在兼职单位”为最多,而石家庄高校研究生的兼职目的基本是“缓解经济压力”、“接触社会”和“打发课余时间”。对兼职效果的调查结果是:普遍认为有收获,但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却不足10%,认为“没有收获”的也只占5~20%。这些调查结果给我们一个启示,对在读研究生兼职的利弊到底怎么看?本人认为,其中的40%“视情况而定”是值得注意的,恰恰是这部分人对研究生兼职有其理性的思考。纵观研究生兼职的内容,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在本校兼职,特别是兼任“三助”,即助教、助管和助研,或兼任班主任、辅导员等;第二类是任务包干型的社会兼职,这类兼职主要是针对社会上的培训、促销、编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任务明确、时间不固定的工作需求进行的,其时间灵活,但任务明确,可以采取任务包干的方式完成;第三类是定期的顶岗兼职,如到相关公司、企业进行规定时间确定岗位的兼职。兼职类型不同,取得的效果也有明显差异。

1原则1-兼职内容与学业要相关

在校研究生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完成学业,达到个人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目的。而所谓的学业弹性很大,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都是基本要求,通过完成学业所取得的实效与个人的努力关系极大。因此,在校研究生兼职必须围绕学业这个主线进行。

事实上,出色地完成学业可以获得各种奖励和奖学金,同样能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这个收入比兼职所得还要高。此外,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已经有各种接触社会、专业实践、社会交际等方面的要求和安排,所以,出色地完成学业本身就可以使研究生得到全面发展,兼职并不是研究生培养必须的内容。如果研究生自己一定要做兼职,就应当坚持与学业相关原则,即兼职工作的内容与自己的学业相关。否则,可能出现捡芝麻丢西瓜的现象。例如,在本校兼任“三助”,即助教、助管和助研的这一类兼职,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后发展迅速,很多高校制定了相关文件对此进行规范和鼓励,目前已经成了研究生兼职的主要类型。但是,必须看到,这种兼职对研究生的成长和学业发展作用不大,特别是“助管”对于非管理类研究生来说基本上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其工作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文件传送、计算机办公、值班等是极其简单、基本不需动脑的廉价劳动,当然报酬也很少,要说其有积极作用就是缓解了学校各个管理部门编制紧缺的问题,为管理机关提供了最廉价的劳动力。而“助教”和“助研”兼职与学业联系密切,虽然也不如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潜心研究对于培养目标的达成作用大,至少它们的工作内容与学业相关,能起到一定的知识应用的功能,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2原则2-兼职工作形式要灵活

根据在校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可以将研究生期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3个学期,是以课程学习为主的阶段,这一阶段大部分时间用于课程学习,旨在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第二阶段也大约是三个学期,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主要由研究生自己安排支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通常人们认为这一阶段是兼职的最好时机。这个想法极其可怕!恰恰是这个阶段时间自由支配,一旦安排不好,就会使学业受到颠覆性的影响。如果这个阶段兼职,很容易出现主次颠倒,影响学业。面对“重基础、宽口径”按大类招生的本科教育出来的研究生,应当说,研究生学业期间的哪个阶段都是非常紧张的。如果研究生自己定位只是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一定要兼职,也必须遵守兼职工作时间灵活的选择原则,即选择自己可以灵活支配时间的兼职工作。只有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灵活的兼职,才能确保兼职从属于学业。

3 兼职原则3—兼职任务要包干

在校研究生作为一个初级人力资源,他们的确具备了一定的开展工作的能力,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他们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快,可以说几乎任何工作只要他们想干都能干。问题是做这些兼职工作毕竟是“副业”,不能舍弃“主业”去做“副业”。面对自我价值急需体现的现代社会,做一些与学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也是可以的。但是,兼职任务要明确,最好不限时间、不限方式、能够包干完成。这样的兼职既不会影响主业,也能够有效锻炼自己独立系统的工作能力。例如,承担一些相关单位的专业难题攻关、产品质量提升、新产品开发等专项工作,既能锻炼自己,又能服务社会,增加收入。

上述三个原则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都围绕着兼职的选择进行。也就是说,在校研究生坚持以高质量地完成学业为基础,慎重选择兼职,要让兼职工作促进学业发展,而不是阻碍或影响学业发展。根据这些原则,建议优先选择与学业相关的包干型专项工作。

4总结

在校研究生兼职已经成了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兼职类型可以归纳为在本校兼任“三助”岗位、任务包干型的社会兼职以及固定时间的顶岗兼职三大类。选择兼职类型,应当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坚持兼职内容与学业相关原则、坚持工作形式灵活原则、坚持兼职任务包干原则,并始终坚持“副业”服从“主业”的原则,处理好学业与兼职的关系、导师与兼职工作主管领导的关系。只有这样的兼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绍赋 李佳孝. 高校硕士研究生兼职现象的调查与对策[J]. 文史博览(理论).2013,(2):84-87

作者简介:

4.职场新人处事的三个原则 篇四

职场新人新到职场遭到“欺生”很常见,如果掌握了处事技巧这就没问题了。

小峰在佛山觅得一份新的文案策划职位,新公司让其过完年后报到。

有一年工作经验的小峰,这次并不像当初大学刚毕业时表现得那么青涩。在人力部办好入职手续、来到办公座位后,便立即与附近的同事作自我介绍,并到相邻的工作部门进行问好,很快便已熟悉办公室的所有同事了。许多职场人突然要认识一班陌生人的时候,往往会记不住名字,

小峰表示,自己没有这样的困扰,“当对方报自己名字的时候,我会立即重复一遍并说出声来,以便记忆。如果听不清楚,我会直截了当再问他们的名字怎么写。这样,一轮下来,便不会再私下询问旁边的同事进行对号了。”

对于新人,职业顾问一般会建议要勤快多做事。在新的公司,除了安排的工作外,可以主动向上司咨询,看还有哪些需要做的;又或者主动留意部门同事有哪些要协助,如整理办公室、拿取文件等。主动向同事多请教工作上的问题,但要把握尺度。“龙柏林提醒,有些情况暂不了解则不要去碰触。例如薪资待遇方面、对其他同事的随意评价等。

新人处事原则:

一、尽快学习业务知识:你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完成上司交待的工作。这些知识与学校所学的有所不同,学校中所学的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工作所需要的是实践经验。

二、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一项工作从开始到完成,必定有预定的时间,而你必须在这个时间内将它完成,绝不可借故拖延,如果你能提前完成,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三、在工作时间内避免闲聊:工作中的闲聊,不但会影响你个人的工作进度,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情绪,甚至妨碍工作场所的安宁,招来上司的责备。所以工作时绝对不要闲聊。

5.安全生产的三个基本原则 篇五

2005年四月

第四框“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引导青年学生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同时,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来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光辉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 导入:

教师出示投影片上的材料: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

思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是什么?为什么?

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师:展望21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如何才能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走进新时代?

引导学生阅读p57,教师总结:

在跨世纪的关键时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光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它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宣言书。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教师出示投影材料(见课堂练习)及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思考题: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旧制度,建立起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又进行了“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又改革单一的公有制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我们党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说明我们党的政策符合什么样的要求?

生:为了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出示投影材料及思考题:

材料一: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中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由于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荣获2000年首届国家最高科作出的卓越贡献,荣获2000年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获500万元奖金。讨论:(1)上述材料表明我们党很重视哪一方面建设?这说明我们党的政策体现什么样的要求?

(2)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何重要性?

(3)实现上述要求,应如何对待我国传统文化?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

我们党历来重视先进文化建设,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和批判落后的思想文化。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出示投影材料及思考题 材料: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 思考:(1)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你能列举体现上述结论的事例吗?(3)坚持这一思想有何重要性? 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引导:

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总结: 思考题:(1)回顾和总结我们党走过的8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成为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2)建国5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远高于发达国家,从1978年到200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平均增长为9.5%,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2.5%和发展中国家年均5%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师生互动,形成共识:

“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经过50年的奋斗必将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板书设计

四、“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6.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基本要点 篇六

一、“战略导向”是关键点

很多部门管理者在对人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只对下属强调你要做事情,你要有工作积极性,这是我们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更次一点的,至于下属做不做事情,“革命”全凭自觉,工作全凭良心,你爱干不干,几乎没有对人的主动管理。人上班,犹如“放羊”。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它强调把人引导到有大局观念这个层面上来。大局观念是什么?必须主动作为,而且工作到位。任何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必须为总体目标服务!而不是各自为阵。比如说,企业2015年要完成5个亿,那么你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生产部门,行政部门,无论什么部门,大家都得回答清楚我要做什么、做出什么结果,才能对5个亿的实现有帮助。如果所做的事情对总体目标的实现没有贡献,你做这件事情有何意义?一个部门也好,一个人也罢,如果只会埋头拉车,但不会在适当的时候抬头看路,明辨方向要往哪里走,走错了路,企业要花多少成本为你的错误行动买单?如果完全市场化的企业,假设一帮人都这么干,不要两下,这个企业就衰亡了。

至于学校,我是这么理解的,学生就好比我们雕琢出的一个产品,每个学生走向社会,若这个产品好,则造福社会,造福企业;如果这个产品假冒伪劣,那么多少单位多少企业,会因为这个伪劣产品,由此跟着受害啊!若把学生比喻成产品,我们学校所有部门的工作都要聚焦在如何雕琢出一个好的产品上来,都得思考:我这样做是否有助于雕琢出一个成功的产品,雕琢出一个被社会广泛接纳的好的产品。如果我们的着力点都能聚焦到这个层面上来,那我们的工作就有一个基本的指向了,这个指向,我认为就是一个大局观。

所以,管理干部要带一帮人干活,包括我们自身要做任何一件事,一定要保证将事情做正确。不能蛮干,瞎干,一定要智慧的、有策略地干,围绕大局去干。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为战略服务的理念。

二、“全员参与”是基本点

一谈到人力资源管理,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是领导强调要做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说,如果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意识和行动,如果没有贯穿到我们管理的日常工作当中来,我们的很多管理干部并不一定能带好团队。不懂人力资源管理的干部,他擅长的是单干。如果我们的思维、方法不改变,还是按单干的做法去领导团队,我们称之为技术型的管理干部,这种技术型的管理干部带团队,会带来两个直接的危害:

第一个危害是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为什么?因为你没办法带团队,所以部门的整体绩效做不到超越于别人的期望。不要说超越别人的期望,甚至连基本的任务可能都没有能力去完成,为什么?因为你所带领的团队形不成合力,最终它不能够转化成战斗力。任务仅靠一个部门负责人或少数几个自主能力比较强的核心骨干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所以,一个管理干部,你真正要强,真正要好,真正要有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要能够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去带好团队,只有这样,管理才能够成功。

第二,如果我们的管理干部不会带团队,危害的是单位的发展。为什么?现在企业界有个著名定律,也普遍适用于事业、机关单位: 80%的责任由20%的人在承担。这20%的人是谁呢,就是我们各层级的管理干部,包括少数几个核心骨干。部门人很多,但没有几个人的工作到位,导致我们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企业也好,事业单位也罢,靠少数几个人,是干不出光辉前景的。

现在中国企业都在强调“执行力”,但我的观点不一样,我认为执行力不需要也不应该强调,需要强调的是“思考力”,当下很多岗位的员工、管理干部缺乏思考力!什么叫缺乏思考力?就是来到这个部门或岗位,若领导不交办做什么事,很多人不知道要做什么,做出什么结果,如何做;碰到问题,若领导不出面指点迷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执行力是什么?执行力是我叫你干,你一定要给我干好。我讲一个事例供大家参考。有一次我跟一位药企董事长聊天,他说我们原先是亚洲第一,现在我们国内的前十都不知能不能保得住。我们上市时初始股价一路飙升到四十几块钱,现在跌到十几块钱都没人要,整个的发展可以说举步维艰。他说你知道为什么吗,企业的经营目标在部门里面真正得以落实的,每年盘点下来有没有30-40%!执行力何其令人担忧啊,正是因为这种执行力,导致这家药企的发展困难重重。现在很多企业,在执行力这个层面,领导让你做的,你都还要拦腰一砍,打个对折下来,那我们还谈什么竞争力呢?执行力,我们本就不该强调的,这是每个职场中人当然是要做的,而且要百分百做到位的。否则,这个位置为什么是你的,你又为什么可以拿这个工资和奖金?很多人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强调的是思考力。思考力是什么,领导没叫你,你也要去主动作为。把这个位置给你,那么你就该思考,我到底应该干什么,像惠普、IBM这些跨国公司,他们的员工是什么一个思维——你来到我这边,你就该告诉我,你该怎么办。如果你告诉不了我,还要我告诉你怎么办,那我还要你干什么?如果一个企业只有几个大脑在思考,这个企业的发展还有戏吗?企业或单位至少应该让80%的人,大家都能主动作为,主动思考。让一个大脑思考或少数几个大脑思考变成人人都思考的时候,企业或单位的发展才不会变成一句空话。所以,如果我们的管理者,他不知道背后的这些东西,不知道我到了管理干部这个位置首先应该去带好团队,去承担好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这些事情的基本责任,那是无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的。安卓应用

全员参与还有一个员工意识问题。很多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这些东西,你领导们去干吧,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不知道大家对工作是怎么看的,至少在我所接触的范围内,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还没搞明白工作到底为谁干,如果搞明白了,我们很多单位那些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踢皮球等诸如此类的组织乱象不会象现在那么严重。这些,光靠制度是解决不了的,只有靠人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而人的这种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源自于他的思维,这个思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对工作怎么看,如果认为工作是为别人干,是为你领导干的,一定会出现领导交办一件我干一件,如果领导不交办我不干的现象。但是,将思维调频到工作就是为自己干,那么,领导不交办,我也要想尽办法地找工作机会,也要想尽办法地把工作做好。

如何让员工知道工作是为自己干,一定要让员工明白,工作做好了,不论大事还是小事,工作回馈给你的不是拿多少工资,多少奖金的问题,也不是职位怎么升迁的问题,而是你从工作当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这些经验和能力是多少工资和奖金都换不来的,因为它能决定你未来的生活品质。我们每投入去做任何一件事情,工作对大家的回报,在于两方面:一个是物质利益的回报,一个是未来发展机会。未来机会要靠什么去获取?要靠你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就从你每一件事情干好之后累积而来。如果,我们没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和主动作为的习惯,也就是说,背后若没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去对接工作,就不可能有职业化的工作行为,如此,工作就不会有好结果。若干不好工作,工作本身对你的回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我们很多人最终也成功不了。

人力资源管理强,企业或单位的内部运营才能顺畅;人力资源管理要强,仅靠人力资源部门是做不好的,只有让人力资源管理走出人力资源部门,让人人都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责任的时候,才能做好做强人力资源管理。

三、“系统平台”是立足点

人力资源管理若割裂运作,比如培训仅搞培训的事,考核仅搞考核的事,工资设计仅搞工资设计的事,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能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成功,从设计这个角度而言,一要能系统设计,二要有平台思维。什么叫系统设计?比如绩效考核。搞考核为什么?它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驱动关键任务的实现;一个目的是帮助人的成长。既然考核要能驱动关键任务的实现,那必然的,首先一定要梳理清楚关键任务;而要帮助人的成长,它和培训体系,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又息息相关。所以,绩效考核不超越于考核制度设计本身,同步去连结相关联体系,通常是很难搞好的。再比如说研发部门要招聘员工,假设仅从招聘角度而言,研发部门一提出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全力以赴就为其将人员招聘到位。但事实呢?研发部门的职责不清,人招来了不知怎么用,也没有到位的考核机制,导致人浮于事。事实上是因为研发部门用人不善导致效率不高,误认为是人手不够。如果人力资源部门按研发部门的思维去走,人,势必越招越多,单位的闲人也会越来越多的。只有具备系统思维,跳出招聘的框架,从工作设计、人员管理等方面同步系统去考虑研发部门的用人需求,人力资源部门才能真正将工作做到位,进而帮助到部门及企业的成功。

什么是平台思维?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使命是搭平台,建舞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人共舞。若企业、单位或部门的人很多,但只有几个人在跳舞,其他的都是观众,甚至是裁判,在旁边指点谁跳得好,谁跳得不好,那我只能告诉大家,这个平台没有搭好。好平台是什么?人人都愿意主动作为,自主管理。这要机制和文化去匹配。

7.高中物理轮船渡河的三个基本问题 篇七

一、处理方法

轮船渡河是典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小船在有一定流速的水中过河时, 实际上参与了两个方向的分运动, 即随水流的运动v水 (水冲船的运动) 和船相对水的运动v船 (即在静水中的船的运动) , 船的实际运动v是合运动, 而判断合运动的方法是:实际的运动就是合运动, 常表述为:看见的运动就是合运动。

二、三个基本问题

1.最短时间

设一条宽度为L的河, 水流速度为v水, 已知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船, 那么怎样渡河时间最短?

把小船的渡河运动分解为它同时参与的两个运动, 一是小船运动, 一是水流的运动, 船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如图1所示。

设船头斜向上游与河岸成任意角θ。这时船速在垂直于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为v1=v船sinθ, 渡河所需要的时间为。

可以看出:L、v船一定时, 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时, sinθ=1 (最大) 。 所以, 船头与河岸垂直。

2.最短位移

求最短位移问题, 有能垂直河岸渡河与不能垂直河岸渡两种情况。

(1) 能垂直河岸渡河 (v船>v水)

如图2所示, 能垂直河岸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 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 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 即使沿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等于0。 这时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 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 所以有v船cosθ=v水, 即。因为0≤v船cosθ≤1, 所以只有在v船>v水时, 船才有可能垂直河岸渡河。

(2) 不能垂直河岸渡河 (v船<v水)

不论船的航向如何, 总是被水冲向下游, 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使漂下的距离最短呢?

如图3所示, 设船头v船与河岸成θ角。合速度v与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 船漂下的距离x越短, 那么, 在什么条件下α角最大呢?以v水的矢尖为圆心, v船为半径画圆, 当v与圆相切时, α角最大, 根据, 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 , 船沿河漂下的最短距离为:

此时渡河的最短位移:

3.最小速度渡河

设一小船从河岸A处出发渡河, 河宽d, 河水流速为v2, 在出发点下游的B处有瀑布, A、B两处距离为s, 为使小船靠岸时不至于被冲进瀑布, 船对水的最小速度v1是多少?

小船过河时, 参与了两个方向的分运动, 即随水流的运动和船相对水的运动, 连接AC, 为使小船靠岸时不致被冲进瀑布, 根据船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 所以合速度v的临界方向是沿AC方向, 过v2的顶点作AC垂线 (虚线) , 即为小船最小速度v1的大小与方向, 然后过A作垂线的平行线, 画出速度平等四边形矢量图, 如图5所示。设AC与AB间的夹角为α, 由几何关系可得。从而求出船对水的最小速度v1的大小与方向。

参考文献

[1]曹惠敏.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归类分析.

[2]姜启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复习导航.

[3]列晓东, 梁淑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创新实验设计.

[4]蒋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典型解法与技巧.

8.钱颖一: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 篇八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我一直在大学学习和任教。我的学习经历从清华大学开始,之后到美国留学。毕业后我在美国的大学执教,后来又回到清华大学。自2006年起,我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一晃已经9年。今天,我想分享我在过去这些年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说到教育的问题,我想从多数人认可的教育观念开始。中国的家长或教师,对子女或学生的要求,大致都认同如下的教育观念:子女或学生要学好知识,要学有用的知识,最终要成才。今天,我想对这个多数人赞同的、听上去理所当然的教育观念,提出一些不同的思考。

这个教育观念中包含了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也就是关于教育的“What”,“How”,“Why”的三个问题。我对这三个基本问题的不同思考,要从下面这三组词说起,分别是:“有用”与“无用”、“学好”与“好学”、“人”与“才”。

我先说出我的观点,之后再来详细论说。首先,我要讲学什么,讲知识的“有用”与“无用”,我要论说的是“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第二,我要讲怎样学,讲“学好”与“好学”的区别,我要论说的是“好学”比“学好”更重要;第三,我要讲为什么学,讲“人”与“才”不完全是一回事,我要论说的是“育人”比“育才”更根本。我对中国教育中的这三个基本问题的不同思考,在当前中国的环境和语境中,有相当的现实针对性。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这个命题并不是我最先想出来的。1939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弗来克斯纳在《哈泼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The Usefulness of Useless Knowledge”,即“无用知识的有用性”。在这篇文章中,弗来克斯纳对柯达公司创始人柯达先生认为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收音机是最有用的发明提出质疑,认为麦克斯韦尔和赫兹的理论贡献更加有用。他写道:虽然麦克斯韦尔在1873年发表的电磁理论完全是抽象的数学,赫兹在1887年对他做的电磁波实验的实用价值也毫不关心,但是这些看上去无用的研究却为后来有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没有他们的工作根本就不可能有后来马科尼的发明。弗来克斯纳写这篇文章是有原因的,因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使命,就是研究那些“无用”的知识。

举一个经济学的例子。我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导师马斯金教授因“机制设计”理论获得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理论的起源,是研究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在利用信息上的效率问题,是抽象的理论问题,当时完全看不出在市场经济中的有用性。但是后来,机制设计理论被应用于市场中的拍卖问题,由于拍卖不仅应用于传统的艺术品,而且也应用于诸如无线频谱等产权的拍卖,所以它可以解决移动通讯行业中的非常实际的问题。

再举一个工程中的例子。这是乔布斯10年前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自己讲的故事。他在当年大学一年级辍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听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其中一门是美术字课。这在当时看来完全无用的课,在10年后他设计电脑上的可变字体时发挥了作用。乔布斯这样说:“如果我当年没有去上这门美术字课,苹果电脑就不会发明这么漂亮的字体;又由于微软视窗是照抄苹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个人电脑上就都没有这样的字体了。”

以上三个例子告诉我们,对知识有用性的认识不能过于短视。当然,短视在全球都是一个问题,不过在我们中国人中尤其突出。我们心目中的“有用”,往往是指立竿见影式的马上有用。我把这种急功近利式的功利主义叫做“短期功利主义”。“短期功利主义”使得我们把知识的“有用性”局限在极其小的范围内。

短期功利主义在教育中很严重。比如,大学中人文类的专业和课程不受青睐。又比如,学生在选课前总要先考虑这课对找实习或找工作有什么用。可是另一方面,毕业10年、20年、30年的校友们,对他们在大学时期所上的课的评价,却与在校生很不一样:他们感到遗憾的是,当时学的所谓有用的课在后来变得如此无用;同时又后悔,当时没有更多地去学那些看上去“无用”但日后很有用的课,比如一些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类的课。有趣的是,不少美国商界的成功人士,他们在大学本科读的是“无用”的人文类专业,比如投资银行高盛的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在哈佛的本科专业是历史,私募基金黑石的CEO史蒂夫·施瓦茨曼在耶鲁的本科专业是文化与行为,网上支付公司PayPal联合创始人和前CEO、《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在斯坦福的本科专业是哲学。

有许多原因,使得毕业时间较长的人对知识“有用”的看法会基于更加长远的考量。首先,知识发展得快,过时得也快。许多在大学里学的知识虽然一时有用,但是没有多长时间就变得过时了;第二,多数人在一生中要更换多次工作和专业,他们后来从事的工作与他们早年在大学选择的专业不一样,甚至相距甚远;第三,人们对未来预测的能力很有限,只有在事后才能看清。乔布斯这样反思:

“在我念大学时,是不可能把未来的很多点连接起来的。只是在10年之后,当我回头看时,是如此的清楚和显然。”

因此,所谓“无用”与“有用”之分,大多是短期与长期之别。在学什么知识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着眼于长期,不要急功近利。我们要理解,一些看似短期无用的知识可能是长期非常有用的知识。要知道,大学教育不仅是为毕业后找工作,更是为一生做准备。

以上用长期观点来理解知识的有用性,仍然是把知识作为实现某种目的,诸如工作成效的一种工具。知识除了工具价值之外,还有内在价值。知识的有用性,不仅仅体现在能够提高工作成效(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工具性方面,知识的有用性还体现在塑造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素养、提升人的品位等丰富人生的目的性方面。这就与下面要讲的“育人”相关。

nlc202309030528

“好学”比“学好”更重要

在中学阶段,“好学生”就是“学得好的学生”,而学得好就是学习成绩好、考试成绩好。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磨练出一套怎样学好的方法,可以概括为:文科靠死记硬背,理科靠大量做题。

进入大学后,“好学生”就不应该是这种类型的“学得好”的学生,而应该是“好学的”学生。“学好”与“好学”有很大区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的境界:“学好”是学习中被动地接受,而“好学”则是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学好”是今天学习的一个结果,而“好学”则是今后学习的一种习惯;“学好”只是对学习已有知识的一种度量,而“好学”则是对学习未来知识的一种态度;“学好”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好学”是为了探索问题;“学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学”追求的是真理。“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

“好学”是懂得怎样学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中有若干要素,我特别要强调“好奇”、“好问”、“好思”这三点。

我把好奇放在首位。好奇是科技创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始推动力。多年前,4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到清华理学院与学生座谈。当被问到什么是科学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没有选择基础扎实、数学好、勤奋、努力这些学生们提出来的选项,而是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好奇心。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都说:“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

好奇是好学的第一要素,好学源于好奇。然而,我们发现,中国学生普遍缺乏“好奇心”。我进—步的猜测是,人生来都是有好奇心的,是后天的教育把原始的好奇心磨灭了。

好奇往往导致好问,而好问是质疑既有知识、探求未知的起点。但是,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学生不好问,也不会问。我们不仅不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而且还往往对那些喜欢质疑的学生产生负面印象。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是不鼓励提问的:获得标准答案就能取得好成绩,而提出问题不仅对获得好成绩没有帮助,而且还有害,因为它让你不相信标准答案。

中国学生回到家里,家长会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据说,犹太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问的是:“你今天提出了什么好问题?”甚至还接着问,“你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老师回答不出来的?”以色列著名作家阿莫斯奥兹说:“怀疑和争辩是犹太文明的特征。这是一种怀疑和争辩的文化,一种解释、反解释、重新解释、反对性解释的开放式自由问答游戏。这是—种善辩的充满争论的文明。”全球犹太人总数只有一千多万,还没有北京市人口多,而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犹太人以百计。这或许与他们的好问有关。

好思则是好学的核心。17世纪的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就是发明坐标系的那位法国人——说过这样—句话:“我思故我在”,他把“思”作为人存在的根本价值。爱因斯坦把思考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根本,他说:“大学本科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去思考。”

如何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会有创造性思考,才会有批判性思考,才会有“Think Different”,即不同的思考。蒂尔在《从0到1》这本书的一开头,就举出他在面试候选人时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哪些重要的真理,是很少有人同意你的?”他的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绝大多数真理是大家都同意的,而要说明那些与“共识”相反的、你的看法是真理,非独立思考是不能回答的。

我希望在大学教育中能够改变“好学生”的定义,并改变学习的方式。真正的好学生,是“好学”的学生,是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好问且能问出有意思问题的、并且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这种“好学”是一种可以伴随学生一生的有关“怎样学”的能力。

“育人”比“育才”更根本

在中文里,“人才”是一个词,而且我们经常都把“人才”简单地落脚为“才”。所谓“拔尖创新人才”、“杰出人才”,都是指“才”。但是,“人才”是由“人”与“才”两个汉字组成的。“才”的英文是talent,而“人”的英文是person或human being。“才”关注的是“三力”:创造力、分析力、领导力。人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度量“才”的词是成绩、成功、成就,而形容“人”的词则是自由、快乐、幸福。“育人”比“育才”更根本,是因为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

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国教育的传统,从来都是重视“人”的传统。“四书”中《大学》开头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几乎每一个中国教育者都常引述的一句话,讲的是大学的目的是育人,是人的道德,是人的善。中国文化中的做人是非宗教的,这是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

梁启超1914年到清华演讲,题目是“君子”,对应的英文是gentlemen。梁启超以“君子”寄语清华学子,强调的是做人:清华学子,首先要做君子,之后才是做才子。在演讲中,他引用了《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明的是做君子的条件。他还引用王阳明的话:“治山中贼易,治心中贼难。”说明“做人”比“做事”更难。正是由于此篇演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才成为了清华的校训。

但是,这个重“人”的传统后来发生了变化,使得重“才”逐渐压倒重“人”。直接原因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了。落后就要挨打,因为西方有枪炮,西方有科学技术。所以我们要科学救国、技术救国、实业救国。因此,教育就转向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专业知识的传授,转向对“才”的培养。不仅在中国,在所有落后国家实现追赶的过程中,都是—样的。

不过,这种由“人”向“才”的转向近年来在中国走向了极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经济增长似乎变成了唯一的价值和目标。即使当下讨论的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也仍然是把经济发展作为目的。在这种思维中,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人才就成为加速经济发展的动力。“育才”也随之变成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9.文章拟题之三个原则 篇九

一、确切

文章的标题要与文章的内容相符,能有效地突出文章的`主题,准确地揭示文章的思想内容,并符合文体的风格特征。

例如,前几年,北京护城河有两个男孩在洗澡时溺水,危急关头,有八个青年站在河边无动于衷。《中国青年报》在报道此事时,用了这样的标题:“两名男孩不慎落水,八条壮汉见死不救”。这一对称式标题与报道内容相称相符,准确揭示了思想内容。其中“壮”字用得巧妙,表明作者对袖手旁观者的义愤。

二、醒目

标题要新颖,别具一格,清新醒目,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看到文章的观点和主旨,让读者看到标题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五十年代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他建议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却遭到康生的陷害,受到错误的批判。八十年代,党中央为马老平反,报上刊登这一消息用了这样的题标:“错批一人,误增三亿”。醒目的标题概括了三十年的历史沉浮,人们终于认清了真理,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文采

标题有文采,才能引人入胜。怎样使标题有文采呢?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增加标题的文彩;在用字上适当注意声韵、平仄,会使标题读起来响亮悦耳,具有音乐美;确切引用成语,会使标题生动活泼;口语、民歌、歌谣等为大家喜闻乐见,有时用做标题会使读者感到亲切,增强文章吸引力。

例如,1949年美国驻华特使马歇尔离任回国,华来士接替他的职务。当时报道此事用了这样的标题:“马歇尔歇马,华来士来华”。标题用了回文修辞,正念反念相同,它暗示不管谁任大使,反华政策不变,不能抱有幻想。题目极具文采,很有感人力量。

10.军营文化建设的三个基本着力点 篇十

正军营文化既是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军队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又是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历史经验表明,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就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大力加强军营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文化

在把握特征中大力加强先进军营文化建设

郑卫东王成军王玮

【摘要】:大力加强先进军营文化建设,必须把握政治性,坚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军营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突出战斗性,坚持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军营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反映时代性,坚持把吸纳时代元素作为军营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体现群众性,坚持把发挥官兵主体作用作为军营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

“尽责、守纪、安全、和谐、争优”10字“部训”悬挂在了梓潼县人武部综合办公楼大厅,该部政委何成强介绍说,这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搭建教育平台、拓展教育渠道,着力加强军营文化建设采取的新举措。

近年来,梓潼县人武部积极适应新形势任务要求,广泛开展军营文化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军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文化力增强凝聚力,以凝聚力提升战斗力,以战斗力推进部队全面建设。5年来,该部共获军地表彰奖励23次,18人次受到军分区以上表彰奖励,3人荣立三等功。

梓潼县人武部党委始终把军营文化建设摆在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准确把握文化力、凝聚力、战斗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确立“搭建教育平台、拓展教育渠道、培育文化理念、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全面建设”的军营文化建设工作思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后,更加坚定了党委一班人抓军营文化建设的决心。他们充分挖掘部队和地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军地资源在军营文化建设中的效益。收集整理补充资料,在“荣誉室”新增了“党管武装”、“功臣名录”两个版块,在今冬征兵期间,组织应征青年分批参观,激发应征青年报国热情。“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和“三个确保”制作成电子显示屏安装在了办公楼上和营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书写在了“励志墙”上,“晒思想、晒成绩、晒荣誉”三晒活动,激励机制、评先评优、三互活动、一诺三评、理论学习、交流发言、心得展评,以及军地联谊、文体比赛等形成制度,坚持不懈。同时,联合地方宣传、文化、旅游部门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创建国家5A级红色旅游景区“邓稼先旧居”,命名马迎烈士墓、许州红军桥、百顷坝县红军苏维埃政府遗址等县级国防教育基地12个,构建军营文化教育大格局。把军营文化建设同部队经常性思想教育、经常性管理结合起来。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唱红歌、颂祖国”、“讲军史、学先烈”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建国以来“十大精神”和战区“五种精神”,文化活动“进营区、进科室、进岗位、进家庭”,把文化建设渗透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11.安全生产的三个基本原则 篇十一

摘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现代营房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军队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促进我国现代化部队建设和军事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的将我国现代化军事事业和军事训练发展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有助于提升广大官兵的思想、文化等综合素质水平。下面本文就针对现代营房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加以简要分析和探讨,更好的推动我国现代化军队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现代营房建设;三个基本原则;探讨

在我国现代化军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党的方针政策,严格保证按照党的发展路线进行建设工作的开展,现代化营房建设是部队和军事训练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那么在部队训练、日常生活等方面都需要不断的完善营房建设,提出营房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军事优先,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坚持这一方针政策,确保营房建设不断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更好的推动我国现代营房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1.现代化营房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須始终坚持军事优先原则

现代营房是现代化部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载体,这些和部队开展的日常训练工作等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保证部队军事训练的良好开展,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军事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将其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境界,通过开展基础工作,能够提升官兵的基本素质,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军事训练和军事操作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和建设,对于增强我军的威慑和实战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实现现代化部队的良好发展和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确保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下,能够打赢这场信息战,能够有效的实现历史使命的顺利完成,一步一步朝着计划和目标不断向前努力和奋进,这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在现代化营房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有侧重点的开展建设工作,比如在营房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遵循军事优先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规划营房建设项目种类,做好项目进步的安排和控制,尤其是对于各项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一定要做好详细且具体的经费核算,保证每一分钱都有价值,在营房部署工作方面,需要充分的结合当前的现代网络及,充分的考虑到信息化背景下部队人员、装备等大规模集结的需要,这样能够灵活的调整军队集结规模和行动路线,对于营房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网络和道路方面的建设,确保一些骨干道路和军港码头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局域路网,实现部队机动车的良好运行。

2.现代营房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当前我国开展任何工作,完成任何事业的建设过程中,都必须要严格遵守和坚持的基本原则,这是我国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建设的基本依靠。那么在现代营房建设过程中,也必须要始终坚持这样的官兵主体地位,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想确保军事事业的顺利发展,确保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就必须要始终坚持以广大官兵以基本出发点,以满足广大官兵的基本需要为发展基础建设的基本保障基础和落脚点,这样才能够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劳动积极性,实现我国军事事业的进一步提升。那么在开展现代营房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防止污染的设施和主体工程进行同步设计和同步规划,需要在完成建设的过程中,确保不会对环境对造成污染,要做到合规的工程建设,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才不会对社会发展建设带来其他不良反应。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新型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发展,在工程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运用环保和节能材料开展工作完成,充分的利用现代新型节能和减排技术等,比如营房供水处理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治污减排技术等,同时在能源利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样也注重可持续发展,选择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能源,不断的开发新能源,比如当前利用的太阳能、地热等新型能源,使得营房建设做到低碳、环保、节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和高效率利用,确保实现对环境的良好保护,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在营房建设过程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军营特色等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现代化艺术和古代文化艺术特色的新型的发展结构,比如在部队建设过程中,采用营房雕塑、壁画等将我国传统壁画雕塑文化和现代化的一些雕刻和绘画技术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体现我国古代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了美感,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利用现代操作技术,将古代艺术文化的美感进一步提升,这样既能够在营房建设过程中,营造一个文化气氛,又能够通过一些壁画形象来树立战斗精神。在营房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学习型军营等方面的建设,营房建设的目标不只是为了战斗做准备,同时也需要注重提升我国军队的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那么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这些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利用,实现军事和文化的有效协调合作,使得广大官兵能够获得满足感,工作开心,生活顺心,有效的提升了部队的综合战斗实力和凝聚力,实现了现代营房建设以人为本的基础建设原则指导工作开展的目标。

3.现代营房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体现信息主导原则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开展任何工作的过程中都必须始终坚持并且矢志不渝利用的现代化技术,信息主导、系统集成等,能够充分的将一些高科技产品、高新技术、先进的设备等充分的运用到现代营房的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在营房建设时,需要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现代营房建设的需要,确保营房建设和完成以后,都能够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网络化等,确保其工作开展过程中实现无纸化操作,人员管理实现全面自动化,这样能够很好的将这些管理要素融合到营房建设过程中。在基础设施完成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利用一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工具等进行自动操作和管理,比如一些图形图像的处理技术等,尤其是网络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集成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同时对于整个营房内部和外部的局域网络都需要做好相应的控制和管理,大量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其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效性和完整性,保证在各个方面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都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操作,做好物流供应系统的控制,确保各项基础设施都能够良好的运行,一旦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的加以解决,形成了一个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的营房,不断的向着资源消耗透明度高、基础设施建设高效控制管理的方向发展。

4.结束语

现代营房建设对于提高我国军事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新世纪发展背景下的军事力量,因此在现代营房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开展基础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我国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肖均辉.现代营房建设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J].现代理论建设研究(电子版).

[2]申海龙.军队现代营房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探索·理念,2011,11(01):70-71.

12.安全生产的三个基本原则 篇十二

一、如何让学生想学——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发展相联系

(一) 形成问题的原由

任何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 其目的就是要使其教学活动优质高效, 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得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开展, 学生学习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要使学生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高效, 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对其学习活动产生兴趣, 形成正确的动机, 其实质就是让学生想学。

(二) 分析问题的实质

从个体存在的那一刻开始, 其身体就赋予生命的意义, 并趋向于发展和完善之中, 人的身体只有赋予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才能促使人形成发展和完善自身身体的原始冲动。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强化体能, 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活动,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身体。因此, 学生的体育学习只有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 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的意义, 才能使体育学习成为自己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当学生认识到这种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意义, 经过身体练习的体验, 强化了对体育学习的欲求能力, 这就趋使学生想学。可以这么说, 学生的人格建树、思维发展、知识形成, 几乎都是从呼唤生命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的。研究表明, 无论哪一种学习, 其本质都是对生命的呼唤。体育教学的实践说明, 学生一且认为这种学习是有意义的, 从中感触到其与自身生命发展的某种联系, 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1]。

(三) 解决问题的措施

当教师明确了要让学生想学的必要条件, 即将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来操作,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知识引导:

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寻找教材内容中与学生生命发展和完善能够建立联系的基本元素, 并归纳成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点, 选择适宜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将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的发展与完善建立相应的联系。如, 高二学生乒乓球选项教学, 教师以乒乓球运动对身体发展的作用、认知 (特别是注意力、深度知觉) 发展的作用、与人交往的作用等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关系进行讲解, 使学生认识到乒乓球运动在自己的自然生命 (锻炼身体) 、精神生命 (积极的情绪体验) 、社会生命 (与人交往) 的意义, 从而“想学”乒乓球。

2. 身体确认:

通过身体练习体验, 引导学生与生命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体育教学中某些学习内容, 需要学生在身体练习的体验中, 经过身体的确认才能感受到这种练习对自身生命发展与完善的意义。如, 高一的集体舞教学, 教学之初学生无法理解男女学生之间共舞的身体接触, 后经舞蹈的身体练习体验后, 对这种正常的男女身体接触有了身体确认后, 从中感悟到其学习活动对生命发展 (与异性交往) 历程中的意义, 从而对集体舞产生“想学”的原始冲动。

3. 效果认同: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的积极评价, 让学生经过身体运动练习的体验后, 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评价活动, 从中领悟当前所进行的体育学习活动对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的意义。如, 高三耐久跑教学 (用“耐久跑”进行高考前身心调适) , 首先, 在练习前选取典型的经常进行耐久跑锻炼并取得明显效果的学生进行经验介绍, 让学生“学有榜样”;其次, 引导学生进行适量的耐久跑练习, 并进行练习后的感觉反馈, 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当前的身体练习进行效果的确认, 是否有与“榜样”相同的效果, 学生可从练习的效果中确认这种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发展的意义 (特别是对当前高考的意义) , 就会形成“想学”的意识倾向。

二、如何让学生乐学——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 形成问题的原由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 达成学习目标, 需要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惰性, 积极参与到当前的学习活动中来, 并保持适合于体育学习的身心状态, 而良好的身心状态需要建立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之上, 为此, 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激励, 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于体育学习之中, 并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感受, 这就是让学生乐学。

(二) 分析问题的实质

体育学习需要身体活动的参与和认知活动的参与才能完成, 而身体活动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等, 认知活动的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受人的情绪的影响和制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为此提供了相关依据, 当人处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 就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获得幸福感[2]。而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征, 正是完成体育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能够达到最优化的基本条件。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是以身体练习为载体, 在所创设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情境中, 承载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及人格品质的培养, 达到发展和完善自身生命的目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 也是对人自我生命的一种升华和超越, 这种情绪体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非常有益。在学生的生命发展过程中, 只要事情与学生的情感相联系, 他们就会以十倍的热情和敏锐去获得它。

(三) 解决问题的措施

为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需要从教学情境的创设、适宜的激情言语的暗示、引导学生领悟获得成功的感受等几方面来进行操作。

1. 快乐情境的创设。

体育学习情境对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情绪不够稳定的青少年学生。情境的创设要依据教材的特性、学生的特点来进行, 如, 高一耐久跑教学 (认同“耐久跑”学习内容) , 在田径场跑道旁边选定一适当的区域, 设置3个区 (感觉良好、感觉一般、感觉难受) 。学生完成相应的耐久跑后, 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感觉, 并将自己归位于相应的感知区, 随着身体练习的进行, 学生的感受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此,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如, 从难受到一般, 从一般到良好。

2. 激情言语的暗示。

积极的情绪体验需要一定的言语刺激, 特别是在身体练习之中, 适宜的激情言语暗示, 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非常有用。如, 在炎热夏天的体育课中, 让学生能在高温的艰苦环境下, 有“吃苦耐劳”的体验, 就需要适时用激情言语 (如, 能坚持下来就是成功, 这种经历会使大家其受益终生, 是男子汉就能坚持下来等) 对学生进行暗示, 使之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3. 练习效果的评价。

体育教学中给予学生及时的练习效果评价, 让学生确认自身获得学习的成功, 这是形成并保持积极情绪体验的保障。如, 高二排球选项教学, 不管是传球、垫球练习, 还是发球、扣球、教学比赛, 只要学生能完成某个练习, 超越自己原有水平, 就会受到其他学生或教师的赞赏, 学生从这种获得成功的刺激中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并获得幸福的感受。

三、如何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掌握适宜的认知策略

(一) 形成问题的原由

从目前学校教育的形态来看, 学生的分级分班大多是按年龄和文化成绩进行的, 在同一年级或同一个行政班中, 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差异也很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面对50多个身体运动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 在一个相对宽广的空间里, 如何使之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掌握适宜的认知策略实为关键, 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这就是让学生会学。

(二) 分析问题的实质

对于体育学习而言, 学生的认知策略决定着学习行为效率的高低, 这主要是因为任何学习的认知活动, 最终都要反映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思维水平上。也就是某种认知任务使用哪种策略更为有效, 并如何使用这种策略, 具体表现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学习方法、策略、方式, 锻炼身体的调节能力等。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注意、知觉、记忆、想象, 直到思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而体育学习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 学生的认知所面对的是具体而形象的身体动作, 对此身体动作的认知必然与文化知识学科学习的认知不同, 学生在进行身体动作的学习时, 其认知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体育学习的认知过程进行的方式和步骤是身体动作。

体育学习内容主要是身体动作, 而身体动作是由一个又一个环节组合而成的, 要构成一个完成的动作, 必须有先后顺序之分, 而人的动作又是可能包含一套动作图式, 它们构成了概括程度不同的多个层次。图式所属层次的概括程度越高, 就含有越多的公式、原理之类的认知成分, 这种图式数量较少;图式所属层次的概括程度越低, 就越接近具体的外显动作和细微的知觉, 这种图式数量较多[3]。学生对身体动作的感知能力、记忆力、想象力, 需要按照一定的图式来进行, 否则就会出现认知上的偏差。

2. 体育学习的认知内容是具体形象且真实的身体动作。

体育学习不像其他文化课学习那样, 其内容不是抽象虚拟的, 而是具体形象且真实存在的。体育学习中任何一个身体动作都是具体的, 都有上下、左右、前后、长短、高矮、远近之分, 都是以身体为基点来进行区分的, 而且是以身体动作原形概念为基础, 进行感知、记忆、想象, 直到思维活动。

3. 体育学习的认知对象身体动作需与其背景环境相联。

具身认知 (emb o d ie d cognition) 的理论认为, 认知是具身的, 而身体又是嵌入环境的。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4]。学生的体育学习正是在这一种统一体中发生并完成的, 任何身体动作的呈现都得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作为保证, 如果没有完成身体动作的环境, 再熟练的身体动作也很难完成。

(三) 解决问题的措施

让学生正确地认知所学的内容, 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认知策略, 使学生对当前体育学习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理, 并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1. 讲解认知原理。

教师可选取典型的教材内容, 就认知的基本原理给予常识性的讲解, 让学生获得认知的基本知识。如, 如何集中注意力, 如何观察示范动作, 如何进行表象训练, 如何理解动作要领等。

2. 选择认知策略。

如, 教师在教授身体动作时学生如何进行观察。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镜面示范, 即教师面对学生示范, 此时的位置容易产生左右反向认知混乱的影响;二是围观示范, 即教师居中, 学生围成圆圈, 此位置常因学生从来自不同角度观察而发生混淆;三是顺向示范, 即学生在教师背后, 与教师方向一致, 此位置可以消除左右反向及不同角度的不良影响, 但对在示范者面前的动作看不清楚。以上问题, 学生如何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观察点, 就是认知策略的问题。

3. 利用教育技术。

基于学生体育学习中认知策略问题, 让学生对身体动作的讲解示范“听得明白、看得清楚”, 以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也可以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如, 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强化所学的技术动作,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等。

参考文献

[1]邓若锋.从关注生命到生命体验——从汶川大地震来反思学校体育教学[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 :41-43.

[2]朱崇福.浅议积极心理教育在课堂中的运用[J].上海教育科研, 2007 (8) :50-51.

[3]董奇, 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1) , 145-151.

上一篇:2024学年上学期开学典礼讲稿下一篇:×××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