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质量控制体系介绍

2024-09-04

公司质量控制体系介绍(共8篇)

1.公司质量控制体系介绍 篇一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一、ISO9000--企业质量的国际金牌

198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1SO)正式批准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并着手于建立国际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1987年,适用于一切经济实体、组织和机构的第一个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09000族”系列标准诞生。并在1994年推出第二版,2000年11月推出第三版。同时第一个国际多边承认协议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也于1998年1月先后在广州签署。我国相继加入了质量认证领域所有重要的国际多边承认协议,而且在多数组织中取得了重要的领导席位,拥有比较大的发言权。

IS09000系列标准问世以后,为了加强质量管理,适应品质竞争的需要,各国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0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一个风靡世界的潮流。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行IS09000国际标准,20多万家企业拿到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一套国际标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被这么多国家采用,影响如此广泛,这在国际标准化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已经被公认为“IS09000现象”。那么,为什么IS09000发展如此迅速呢?结论是推行IS09000对认证单位有百利而无一害。它的重要作用和重大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权威地表明认证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已与国际标准接轨

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包括服务)质量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正好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国际公认的标准。企业取得IS09000质量体系证书,标志着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已与国际标准相接轨,依照举世公认的标准追求世界级的质量水平。扎实地理顺、强化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水平

企业在推进IS09000的贯彻过程中,通过全面质量培训,将大大地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同时,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经历一个从无到有、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完善提高的过程,真正达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要求。从而把国际的质量标准和企业的质量管理实际有机融合,使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攀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和高度。显著地增强企业的声誉、形象和竞争地位企业

获得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且在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下就可以确信能够稳定地长期地生产优质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对认证企业来说,在客户中就赢得一种非常良好的外部形象,也获得了一份非常宝贵的无形资产。它对于认证企业提高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和效果。主动地获得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通行证”

众所周知,在世界贸易组织(WT0)内,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排除了关税壁垒,而设置技术

壁垒即要供方提供产品质量安全认证、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已成为保护自身利益的主要手段。所以,获得国际通过的IS09000等各种认证是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途径。有了认证证书犹如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举起了畅行无阻的“通行证”。

有效地防止、避免产品责任制引发的损失

近几年,发达国家在执行产品质量法过程中追究责任越来越严格,都把原有的“过失责任”转变为“严格责任”条款。例如,工人在操作一台机床时受到伤害,按“严格责任”条款,法院不仅要看该机床机件故障之类的质量问题,还要看其有没有安全装置,有没有向操作者发出警告的装置等。法院可以根据上述任何一个问题判定该机床存在缺陷,厂方便要对其后果负责赔偿。但是,如果企业按照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将控制所需的质量要素全部文件化,并能出示生产过程中合格的质量记录,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产品责任制引发的损失。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迎接WTO的挑战,抵御国际市场的强烈冲击,我们呼吁:一切有远见、有抱负的企业家赶快行动起来,迅速加入到IS09000认证企业的行列中去,用IS09000这块国际质量金牌武装自己、保护自己、荣耀自己,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冲关夺隘,永远立于胜利之巅。

2.公司质量控制体系介绍 篇二

一、精益质量管理提出的背景

由国有到按照质量管理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 我们可以将质量管理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分别是:传统质量管理阶段、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90年代开始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的先进的管理方式。但是, 从十几年的实际运行情况看, 由于企业质量管理基础薄弱, 重设计轻工艺、重结果轻过程和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检验把关在企业质量管理中仍然承担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 精益质量管理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高技术的竞争其实质是工艺质量的竞争;第二, 高质量的竞争其实质是严格工艺纪律的竞争;第三, 管理的竞争其实质是效益的竞争。归集起来就是以工艺为主导的企业综合素质实力的竞争。

从企业竞争实质分析可以看出, 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推行精益质量管理。

(二) 装备的大型化和生产的连续化对质量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来, 公司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和新项目建设, 投产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连续化生产线。新建生产线都具有大型化、连续化的特点, 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装备的要求。

1. 装备大型化更需要质量管理的科学化。

传统的质量管理主要是经验管理, 而经验往往是靠一次次的试验失败或者质量事故积累而成。在装备小型化的阶段, 由于试验批量小, 试验失败成本相对较小;但是到了装备大型化, 试验无法实现小批量, 试验失败成本就会大幅提升。因此, 无论是质量设计还是质量控制都通过科学化管理降低质量成本。

2. 检验把关的质量控制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检验把关的质量控制方式就是“你不知道废品何时会出现, 所能做的就是挑出废品”。随着各生产线装备的大型化和生产的连续化, 靠检验把关控制产品质量的局限性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产能的迅速扩张, 生产节奏加快, 使质量检验可利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检验把关 (特别是靠人检验的岗位) 的质量在降低。

(2) 连续化的生产线 (热连轧及冷轧各生产线) 使质量检验的局限性很大, 抽检很难准确反映产品真实的实物质量。

(三) 目前的技术质量管理与先进企业比还有差距

企业技术质量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品工艺设计质量是否先进科学;二是工序控制质量是否稳定合理;三是技术质量管理是否高效。我公司通过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的先进的管理方式, 使我公司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是我们也看到与国际一流企业比, 我们的质量管理的基础还比较差, 主要表现在:

1. 工序控制质量还不稳定, 造成产品质量波动大。

工序控制质量的决定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操作规程是否科学合理;二是是否能够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

(1) 从现有的技术规程体系文件看, 还存在岗位内控技术要求不明确、不完整的现象。另外, 操作规程中对作业程序要求不够科学规范, 可操作性差。许多岗位的作业要求是“严禁……;不允许……”, 并没有明确描述应该怎么干或正确的操作程序和标准。

(2) 岗位操作重结果轻过程, 工艺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另外, 岗位上检测或检查工具不齐全, 使一些抽查或检测要求流于形式。

2. 技术质量管理还不够系统规范。

(1) 对事故的分析改进还不系统规范, 管理的重点主要还是落实责任和考核上, 对纠正措施的评价较少和实施情况的跟踪管理不系统, 不利于持续改进的实现。

(2) 对工艺控制和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查主要是针对出现问题后的分析, 而没有对工艺控制参数及产品质量指标 (性能、外形尺寸) 等进行长期统计分析, 不利于工艺优化完善和改进。

以上各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就是产品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

二、精益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

精益质量管理不是一个独立的质量管理体系, 它是在ISO9000和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 通过推行质量过程控制体系 (QPC) , 弥补两个体系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保证了两个体系的有效运行。精益质量是包含质量过程控制体系、质量成本分析和质量改进提升的综合质量管理模式, 是公司质量管理深化发展必须要完善的基础管理。

精益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 就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化作业实现工序质量的稳定;通过各工序质量稳定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稳定。关键是实现“三个转变”, 即工艺控制由随意操作向标准化作业转变, 质量控制由事后把关向事先预防转变, 技术质量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目标是“精益”, 即通过标准的完善和持续的改进, 实现质量的逐步提升。

三、精益质量管理的主要创新

(一) 以预防性管理为核心, 构建质量过程控制体系

1. 通过系统策划整合,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质量过程控制体系。

质量过程控制体系是通过标准化规程体系、制造过程控制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规范岗位操作工的行为, 提高技术人员的素养, 使产品质量控制由目前的事后把关向事先预防、事中控制转变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该体系包括三个方面, 分别是标准化规程体系、制造过程控制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

2. 整合标准化规程体系, 推动岗位各项作业的标准化。

结合国内先进企业产品实物质量水平, 按照产品用途细分、工艺细分和质量细分三个原则, 完善内控标准体系, 优化产品工艺规程;在认真研究标准和实物质量控制水平的基础上细化各岗位内控技术要求, 同时要梳理各项作业的操作程序, 实现程序化的作业规范, 最终建立工艺、技术和操作三个层次的标准化规程体系。

(1) 标准化规程体系的基本内涵。

(1) 产品工艺规程是针对特定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 是为了保证产品达到标准或用户特殊要求, 同时考虑生产的效率、成本、经济效益和工艺合理性等因素, 对主要工序的工艺参数、质量基准做出明确规定的技术文件。

(2) 技术规程是为了保证生产顺行、产品质量稳定、技术经济指标合理先进, 对生产线各工序提出的具体技术要求。包括控制目标、控制方法和具体的控制要求以及关键工艺技术参数等。技术规程包括:岗位技术要求、主要工艺参数和主要设备参数三项。技术规程突出岗位的技术要求, 将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作为了解内容, 同时对技术要求进行了细化和量化。

(3) 岗位操作规程是根据技术规程的规定按各岗位的具体操作要求做出的规定, 包括操作程序、管理项目、信息收集及传递、异常处理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是标准化作业的依据。

岗位操作规程包括:必备工具、作业前的准备 (检查确认内容) 、作业程序、质量职责、产生的记录、异常情况处置等。

(4) 技术通知单是产品工艺、技术规程的临时补充。当产品工艺、技术规程需作临时修改或发现工艺规程内容不全而又不能立即修改时, 以技术通知单形式颁发。

(2) 标准化规程体系的实施。2009年7月制定了标准化规程体系的具体方案, 经过修订完善后, 2009年10月份在中板厂宽厚板线为试点开始实施, 2010年元月底开始正式试运行。2010年3月份开始在公司钢轧系统全面推广。

3. 完善制造过程控制体系, 提升生产过程控制能力。

产品制造过程是形成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影响面很广。而制造过程是由一系列工序所组成的, 工序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 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最重要内容。它要求在不合格品发生之前, 就能予以发现和预报, 并能及时地加以处理和控制, 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

制造过程控制体系, 强调全过程控制, 也就是对照标准或用户特殊要求, 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各因素环节进行全面梳理, 并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进行控制。

通过细化各岗位控制内容和控制目标, 并完善相关的记录, 使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每一项活动都得到控制, 使各工序、各环节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 实现“经过每道工序的产品均为合格品, 如出现不合格必须采取纠正措施”控制目标, 以此来提高过程控制能力。

4.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实现质量预防性控制。

质量监控体系在对关键过程参数和质量数据的定量化分析基础上, 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 对产品质量持续系统改进, 实现显著提高企业质量绩效的目的。

(1) 通过质量监控体系模型, 明确质量监控任务。质量监控体系主要是解决“监控什么、如何监控、谁来监控、监控结果如何应用”四个问题。通过综合分析, 确定监控对象是关键过程参数和关键质量指标;监控方法是质量管理工具和统计分析周期;监控的责任人是产品研发人员、分厂技术主管、车间技术主管;监控结果反馈给管理者, 由管理者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质量监控体系模型如图2。

(2) 应用先进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监控。推行SPC统计过程控制, 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关键过程参数进行长周期的监控, 科学地区分出生产过程中工艺控制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 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 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消除异常, 恢复过程的稳定, 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另外, 对重点产品的质量指标进行长周期分析, 对产品质量指标异常趋势提出预警, 并运用质量管理的新老7种工具, 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合SPC统计过程控制,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避免实质性质量问题发生或质量问题的扩大, 最终实现产品质量控制由事后把关向事前预防转变。

5. 编制产品缺陷预案, 减少重复性质量问题发生。

高质量、低成本、准时率是满足顾客需求的三要素, 其中高质量又是三要素中的基础。产品质量一旦出现不合格, 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判、判废和返工带来的成本增加;间接或潜在的影响更大, 包括再次加工造成的交货周期延长、库存积压、更多的加工准备、客户生产率降低等等, 降低客户忠诚度。因此, 如何采取纠正措施, 避免重复性质量问题的发生就尤为重要。

公司组织各单位技术人员对曾发生的质量缺陷进行了系统整理, 编制了包括中板、连轧、线棒、冷轧在内的11个系列、108种产品缺陷的《产品缺陷处置预案》, 《预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各缺陷的名称、特征、产生原因、对下道工序的危害及消除方法等5大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有效地固化了产品缺陷相关的经验积累, 有助于相关技术人员对产品缺陷的预防和产品质量的改进提高, 为产品质量的预防性控制奠定了基础。

(二) 以质量成本统计为依据, 指导产品质量分析改进

质量成本指企业为确保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当质量发生不满意时所遭受的损失之和。它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四个部分, 质量成本管理是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的一种应用管理技术, 通过企业质量成本的分析、预测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决策方案和统计核算, 最终达到从质量中要效益的目的。质量成本不是一种职能成本, 但是通过质量成本分析, 可以找出质量成本的最适宜点, 从而为企业挖掘潜力, 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公司2009年导入质量成本管理, 按照GB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的要求, 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包含了质量成本的构成、核算规则、覆盖的范围以及数据的收集等。导入初期, 质量成本以内外部质量成本统计为主, 包含了废品损失、产品降级损失、产品改判损失、返修损失及外部质量损失等, 并在公司钢轧系统开始应用。为了使质量成本统计数据更具有针对性, 将质量成本细化到具体生产线和具体的钢种。并将钢轧系统两个炼钢厂和四个轧钢厂18条生产线200多个品种进行了质量成本的统计和分析, 并将结果在公司质量例会进行通报, 使质量改进更具有针对性, 提升了质量改进的效率和效果。

四、精益质量管理实施情况

精益质量管理的实施对推动产品质量提升, 降低质量成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公司吨材质量成本9.86元, 较2009年的14.34元/吨同比降低了31.2%。产品实物质量水平实现了稳定提高, 质量异议大幅减少, 产品的市场信誉明显提升。

五、结束语

3.公司质量控制体系介绍 篇三

关键词:核安全;质量计划;质量控制

核电工程项目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人员能力、设备状况、环境等均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目前在三门、海阳正在建设的AP1000核电站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设计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采用了模块化建造技术、非能动冷却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更给核电工程施工带来新的挑战。

1 质量计划与质量控制体系

结合《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术语》(GB/T 6583)、《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8),核电工程施工质量计划可定义为“针对核电工程各项施工过程规定专门的资源、工艺、程序、工作细则、检查和试验顺序的文件,是指导和控制施工活动过程和质量的文件”。

2 质量计划制定与质量控制点

2.1 质量计划制定

质量计划的制定应满足以下要求:①质量计划必须在施工活动开始之前制定,应该在对工作或活动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工作或活动的工序、要采用的工艺、试验或检查的流程等进行明确。②质量计划的编制应根据施工阶段、施工任务、核安全级别确定,选择施工最优路径为质量计划的主线。③一份质量计划应尽量具备如下相同条件:相同核安全级别、相同质保等级、相同系统、相同材质,必要时可以分开编制。④质量计划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a概况:电厂名称、部件名称、买方及文件号等。b顺序列出制造操作、检查和试验的工序;确定全部待加工和检查的物项并列入计划中。c每一制造操作、检查和试验所遵照的程序、工作细则及标准(或适用的特定部分)。d标明从事检查和试验的单位(制造厂、买方、独立检查机构或其他有关单位)。e必要时,标明所有停工待检点和见证点。f每一种检查或试验需编写的记录类型。

质量计划的格式可以有多种,HAD003/08从核电厂物项制造角度描述了三种典型的质量计划格式,目前核电工程施工主要采用的格式如下图(各项目不一致)。

2.2 质量控制点

设置控制点的目的是保证质量形成的过程处于受控状态,重点在于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进行控制,因此要合理的设置控制点。一般情况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对质量有严重影响的重要部位或关键工序;②对有特殊要求的工艺或后续工序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部位;③对容易出现质量不稳定或不合格品的工序或有关部位;④必须验证的先决条件。

《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监督管理规定》(HAF601)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将质量控制点分记录确认点(R点)、现场见证点(W点)、停工待检点(H点)等三类。

①停工待检点(H点),对物项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重要工序进行专门的控制,要求停工待检行动未采取或停工待检行动相应的可接受的结果未产生之前,不得进行超越停工待检点的活动。因此,在这种检查未实施或未表示工作结果可以接受的判断产生之前,该停工待检点后续的工作就不能进行。②现场见证点(W点),对于质量产生取决于工艺过程且不便于形成记录的重要工序,需要在各方的见证下开展施工活动,该类控制点在各方放弃见证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后续工作。③记录确认点(R点),通过对过程产生的文件记录与有关标准或验收准则进行核对的方式以验证工序质量。

3 质量计划在施工各阶段的应用

质量控制体系也是建立在质量计划的高效运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具体包括如下三个阶段:

3.1 施工前质量控制

施工前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质量计划的编制与审核、质量计划的设点以及对质量计划先决条件的检查,落实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准备工作充分有效。

施工先决条件的验证是对施工活动开展的先决条件,包括人、机、料、法、环等确认性检查,只有各个方面的条件均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设点各方在质量计划上签字确认,方可开展施工,因此多数先决条件验证作为H点。主要控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从事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质保、安全培训且合格,必须经过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且取得上岗资格;②特种作业人员如电焊工、起重工和电工等需取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许可证,电焊工还应通过国家、项目规定的相应种类焊工考试,并取得合格证;③施工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已准备就绪且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其中测量工具和测量仪器需标定合格,有相关的检定、标定材料,并且在标定有效期内;④施工用的各种材料已准备就绪,材料已经物项验收合格并放行,具有材料质量的相应证明性资料;⑤施工的场所已满足各专业施工的要求,无影响安全的因素、无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等;⑥用于施工的图纸、技术文件齐全,且均为有效版本,施工方案及相关的记录表格齐全,已完成有效的安全、技术交底并有记录。

3.2 事中质量控制

各专业施工人员在每道工序自检合格、签字确认后,提前规定的时间通知质量计划中对应工序的设点各方进行该点的检查、验证、消点。只有设点各方均在质量计划上签字确认或同意放行该工序后,专业施工队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在质量计划各工序执行过程中,专业工程师、检查员还将采取巡检、旁站、平行检验等措施对各专业施工队的施工过程进行检查、监督、验证,控制施工过程质量,对发现的各类质量问题或可能影响质量的行为、工序等进行及时的处理、修正。

3.3 事后质量控制

施工后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质量计划关闭时、关闭后的质量控制。

质量计划关闭时,设点各方应验证施工是否已有效完成、质量计划控制点消点是否已完成、施工记录是否齐全、质量文件是否关闭、质量计划关闭资料包是否满足要求等,只有确认上述活动全部完成后,才能最终签字确认关闭该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关闭后,检验人员仍需对施工完成物项的成品保护情况进行巡检检查,对成品保护有问题的各类物项要求各施工队予以修正、处理。

4 质量计划执行过程的思考

质量计划作为质量控制的很重要的手段,其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核电工程施工质量,在实施质量计划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疑问,本文提供一些看法可作为探讨的内容。

4.1 质量计划与工程交工的对应

由于国内核电站的堆型较多,对核电站建设的分布分项工程划分还没有统一的发布标准,因此在质量计划的设置时,不同的施工单位对质量计划的设置不一致,无法与竣工要求实现对应关系,不利于项目的中间交工。因此,需要在核电站开工之前对项目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交工要求,并将此作为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之一。

4.2 对H点的实施的不同见解

作为质量控制点的目的,是确保该工序质量合格,签点是代表对工序完成情况的确认,并且HAF003亦描述“未经指定的单位批准,不得进行停工待检点以后的工作。如果进行规定的停工待检点以后的工作,则必须在开始该工作之前,以文件形式批准”,因此,H点应根据工序情况选择是否全程见证,但必须在H点完成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 结束语

质量是核电建设的根本和生命线,质量控制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保证核电站的建造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质量计划的方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已经在核电建设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但是,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仅仅依靠质量计划这一手段实现质量的目标还不能满足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创新的施工工艺方法、利用先进的设备等多方面着手,才能实现质量的上台阶。

参考文献:

[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GB/T6583).

[2]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8).

4.公司质量控制体系介绍 篇四

根据《浙江省城市供水现代化水厂评价标准(试行)》中的要求,供水企业需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通过包含水厂也可)并符合其他条件,才能申请现代化水厂,为此我们向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宁波市评审中心了解了相关情况,具体如下:

一、程序及进度

企业申请认证的程序为:

1、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写;

2、相关资料的准备;

3、申请认证;

4、第一阶段审核及第二阶段审核;

5、通过初审;

6、内审员培训;

企业首先需要完成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约1-2月)并自行运行3个月,然后向评审中心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经过

第一阶段审核和第二阶段审核后,评审中心向上申报,约1个月后可以通过初审。同时要求企业有2名人员进行内审员培训,时间4天左右。

通过此认证后,企业每6-10个月要进行一次监督审核,每3年要复审一次。

二、费用

(一)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价格为:

员工人数在65人以下,初审费为:12000元,员工人数在66-125人,初审费为:18000元,员工人数在126-275人,初审费为:21000元,员工人数在276-1000人,初审费为:33000元,(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价格为:

根据申请认证企业环境因素复杂程度不同,按高复杂程度、中复杂程度和低复杂程度分别收费如下:

员工人数在31-100人,初审价格分别为33000元、26000元、20000元,员工人数在101-500人,初审费用为48000元、38000元、29000元。

申请双体系认证的初审费用为两个单体系初审费用之和的75%,我厂目前人数为68人,环境因素复杂程度为中复杂程度,合计初审费用为33000元,监督审核费用每次为初审的1/3,复审费用每次为初审的2/3。

在和评审中心人员接洽过程中,他们重点提到一点,由于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涉及大量的法律法规,不熟悉的人编写会非常困难,很难通过,一般需要请老师指导,费用另外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同和老师指导次数的不同,收取的费

用也不一样,一般在2-4万元。

三、其它

在申请认证时,需要提供一些资料,其中办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时需要提供“守法证明”,该证明由环保部门出具,在办理该证明时,需向环保部门提供资料,但有的资料(三同时验收文件)在工程竣工验收后才会有。

因此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后,申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约需半年时间,费用7-8万左右。

附:

“三同时”资料:

5.公司质量控制体系介绍 篇五

一、事前质量控制:

严格按监理细则进行事前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开工前及时报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作业指导书,针对施工方案及时组织召开评审会议发出会议纪要提出评审意见。参与图纸会审,认真审核开工条件,对工程施工的原材料进场检验、构配件的制作、检测、焊接等工序。

采取见证取样送检等措施进行质量控制。严格审查焊接、热处理、金属检验人员技术资质;凡焊接人员均须持有有效资质证件;焊工实际操作能力经监理现场见证,做到焊工100%进行岗前模拟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对进场的焊接设备、检测仪器、计量器具进行审查。要求施工单位报验焊接,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工量器具取得法定计量部门的有效标定证明书。督促施工单位定期进行常规检查保养,确保焊接、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工量器具配备处于完好的使用工况。

二、事中质量控制:

通过日常现场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焊接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并督促整改直至满足设计及规范标准,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对有共性的质量问 题,适时组织召开焊接专题会议,分析与查找问题产生根源,确保施工措施符合规程,满足现场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跟踪关注焊接施工的难点和质量要求高的重点。

 由于施工单位开工条件准备不充分,施工器具、施工人员专业能力素质安排不当,造成除盐水原水管道首只焊口返工割口的现象。

专业监理,立即现场调查了解分析问题产生原因,针对除盐水原水管道焊缝有局部有变形和外观质量等问题,与业主及施工方技术质量人员及时沟通交流,要求施工方重新进行技术交底在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先后3次参加施工方组织召开的技术交底会议(安装焊接交底会在管道安装现场进行),在会上监理依据相关规范分析找出问题产生根源所在,强调不锈钢焊接的特点和关键点及注意事项,因其含合金元素高,导热性差,铁水粘稠等诸多因素,确保对内壁焊缝根部的保护(内壁充氩气防止根部氧化)氩弧焊工艺须采取有效的挡风措施,要求施工方严控层间温度和厚度,控制线能量,焊接接头须相互错开,提出合理妥善的解决措施,要求施工方调整施工人员,提高施焊人员的责任心,增加必要有效的工器具、对口夹具,配备对口专用支吊架吊具等施工器械。避免了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增加对口专用吊具、对口管夹等施工器械使用后验收对口情况,较前期施工焊口外观,焊缝错口缺陷明显减少,扭转了被动局面,焊口质量稳定,处于受控状态。 抓工程发展趋势、预见性地采取措施。

专业监理现场巡检,针对重件道路下循环水管刚性环尺寸,采用钢卷尺检查测量其壁厚,发现重件道路专项工程循环水管,有一根管节安装位置与设计不符,编号管节安装位置错误方向颠倒(管节4片刚性环壁厚有两种规格45/50mm,其中有三片壁厚为50mm,一片壁厚为45mm,极易混淆),当时此管节已就位点焊固定,专业监理立即责令施工方技术、质量人员,当日整改处理,采取可靠整改措施把点固焊缝割开,把该管节重新吊起按设计要求调整就位达标,督促消除质量缺陷,将质量问题在“萌芽”状态中消除解决处理,确保工程质量处于有效的控制,杜绝消除了一起质量隐患(接下来发监理书面资料确认)。此前对于其循环水管刚性环壁厚不一事宜,可能造成安装错误。专业监理曾经多次敦促施工方须防微杜渐,慎重认真对待,从细微之处抓起,关注细节,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在相关会议多次强调非标管件刚性环壁厚不一,应重视及时做标识,责任明确须落实到人。

 验收重件道路专项工程循环水管进场防腐油漆,核查其质保书并与实物对比,发现油漆包装桶标识与产品质保书称谓不一。立即要求施工方联系厂家供应商整改,现已按监理要求处理(厂家发函件纠正)。现场验收发现油漆放置区域,未标识待检区、合格区、不合格区域,有悖程序要求。审查质保书油漆名称无“铝粉”二字,但成品油漆桶外包装名称则有“铝粉”二字,其书面内容与实物标识不一;审查发现原材料验收通知单书,质保书批号和质 保书原件批号不一,少一位数字6,当即要求施工方材料管理人员答疑,其答复,已通知厂家承诺整改(接下来发监理书面资料)。

 验收另一批重件道路专项工程循环水管防腐油漆,审查质保书发现乙稀环氧漆组份乙稀环氧漆组份B,无“ORX”英文缩写,而成品油漆桶外包装名称有“ORX”英文缩写,其表述内容不一,审查另外三种油漆质保书其文字为乱码,无法证明其合格与否,资料不符合要求,质量难以评定,敦促浙江火电火速责令供应商提供质保书,在此期间按照相关管理程序进行标识、隔离(但因库房面积小,只能标识无法隔离,其无空间距离),综上所述反映供应商无责任粗心大意(油漆名称无“铝粉”二字,成品油漆桶外包装名称有“铝粉”二字的问题继续存在,厂家已发函件给于技术澄清(接下来发监理书面资料)。

 巡检发现循环水泵房平台扶梯栏杆已涂刷防腐油漆,但连接件、栏杆有多处严重漏焊;部分栏杆根部缺乏预埋件,发函件要求其整改处理,已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接下来发监理书面资料)。

 监理依据规范控制原材料进场关,对施工方采购的消防水、生活水、生产水等管道(材质为#20无缝钢管),直管段对接焊缝、法兰角焊缝,弯头端部100mm短管对接焊缝外观质量进行目检,发现已到场的管道焊缝外观质量差,对接焊缝基本未留间隙,根部有未焊透、未熔合,焊缝表面气孔等超标缺陷。对不符合质量验收标准的管材不予审批,发监理通知单要求其退场。 检查焊材库发现其焊条烘焙标识及记录内容有酸、碱性焊条,规格不一,在同一烘箱内混烘(碳钢、耐温钢、不锈钢),有悖规范要求存在质量隐患,立即通知施工方焊条库质量管理人员,要求整改杜绝此类现象,防止焊条错发,错用。

 审查重件道路专项工程循环水管制作安装施工方案发现其刚性环钢材误写为Q235,设计文件要求钢材为Q345内容错误,退回资料要求其修改重新报审。

 重件道路专项工程循环水管#3机#

5、#6管安装移交土建回填前验收,发现有个别模板固定螺栓接触管壁,要求施工方处理与管壁须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造成短路,影响阴极保护效果。

 检查发现#1机厂内循环水出水管弯头编号混乱,同一根管节标识有3个编号,要求施工方整改,确保管节编号的唯一性,有利于无损检测、热处理、油漆防腐、安装焊接施工管理。

 焊接质量专项审查施工方资料,发现仪用压缩空气不锈钢管道焊接技术交底记录,缺管内壁充氩保护要求的具体说明(实际焊接焊缝内壁进行充氩);不锈钢管道施工技术记录仅要求使用钢丝刷,未明确必须使用不锈钢刷,专业监理要求其修改完善。

三、事后质量控制:

严格按设计文件和规程规范标准要求,对进行工程质量验收,为确保竣工 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一期厂区循环水管和二期重件道路专项工程循环水管的无损检测底片,监理用了大量的时间在施工方金属实验室对其底片进行逐张清点,经过数次反复核查,对其提供的检测报告清单仔细认真审查,发现其数据有误把安装的焊缝RT检验比例和制作的焊缝比例均写为5%,监理依据工程实际情况RT底片数量要求施工方更正,其先后几易其稿,直至最终清单数据和实物一致监理核查无误方才最终签证确认,针对此类情况举一反三组织针对其存在的内部信息交流沟通不畅的情况,组织召开了焊接无损检测专题会议。

3.1、监理对一期厂区循环水管RT底片,PT渗透无损检测核查清点验证确认:

① 一期厂区循环水管制作和安装检测底片总共 4442张。制作共计底片 3074张;安装共计完成底片 1368张。

② 一期厂区循环水管制作和安装共完成渗透检验 27892.268米。制作完成渗透量 17617.468米;安装完成渗透量 10274.800米。

3.2、专业监理对重件道路专项工程循环水管RT底片,PT渗透无损检测核查清点验证确认:

① 重件道路专项工程循环水管制作和安装RT底片共 1141张。制作共计完成底片 796张。安装共计完成底片 345张。

② 重件道路专项工程循环水管制作和安装共渗透检验8066.4米。制作 共计完成渗透量5076400mm;安装共计完成渗透量 2990000mm。

工程亮点:

重件道路专项工程循环水管道材质Q235,规格为内径4100mm×34mm,管道加固刚性环材质Q345,由于其埋深约15米,刚性环厚度45/50、宽度500,所有制作管节(整体做炉内热处理)、安装焊口须焊接前预热,焊接后热处理,焊缝做RT/PT无损检测。管道安装相对海平面安装标高为+0.13m,设计总长度约746m,总重3909t。

循环水管道分段进行加工制作焊接(现场制作),二期重件道路循环水管循环水管安装焊接工序为:1)循环水管管件吊装,2)循环水管安装测量定位,3)焊口组对,4)管内壁焊接,5)焊缝清根打磨,6)管外壁焊接,7)焊缝外观检查验收,8)PT/RT无损检验,9)焊缝热处理,10)内外壁焊缝区域防腐,11)隐蔽验收移交土建回填等工序,在每一道工序施工过程中,不仅确保安装焊接防腐质量,还需做好成品保护工作(有专项成品保护方案)。循环水管安装焊接采取流水线作业模式,每道工序衔接紧凑,施工中各道工序按编制审批的检查和试验计划(ITP)进行,由各专业负责控制所属工序的质量,上道工序质量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为了保证安装焊接能顺利开展进行,需充分考虑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方案通过监理评审),首根管节要求进行精确定位,为确保安装焊接质量,监理协调沟通相关施工单位、经业主同意,待穿墙段区域循环水管安装焊接防腐质量检测合格。对于焊接位置困难的焊口,监理事前 通过组织召开会议,沟通协调等方式,要求施工方选派综合素质高的焊工承担此区域的焊接工作,施焊过程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其落实;事后及时验收,确保焊缝成型平滑匀直,宽窄高低一致外表美观,无损检测拍片质量一次合格率100%。

在安装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循环水管安装焊接始终存在无法投入足够的人力,安装焊接施工作业面始终存在难以充分展开的局面。安装焊接始终未能确保连续施工,虽然工期极其紧张,面对众多问题,监理通过周工程例会等形式与制作、安装有关人员协调沟通协商,建议施工方合理安排调整施工计划,安装施工人员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抓进度确保节点,采取加班加点两班倒施工。监理、业主施工单位 技术质量人员,加强施工现场过程巡视,质量问题做到早发现,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重件道路专项工程循环水管制作安装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协调循环水管制作安装各参建单位及时做好质量见证验收工作。重件道路专项工程循环水管自2010年12月15日开工制作焊接;2011年7月4日安装焊接至11月直径4100X34循环水管安装焊接提前完成。

浙江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焊接监理张更生

6.质量保证体系-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篇六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一、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1、我部总公司通过ISO992质量体系认证,我们的质量方针是:建桥筑路。每人每岗每工序,按规范作业,持续提高,全心全意创精品,让业主满意。

2、质量目标

我部在本工程上的质量目标是:创五个一流。即一流的内在质量,一流的外观质量,一流的沿线设施,一流的环境景观,一流的档案管理。

二、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过程

本项目工程由若干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通过由工序质量保分项工程质量,分项工程质量保分部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保整个标段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同事质量控制过程中也是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查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在施工开始时做好工程评定单元划分,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2、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

影响施工质量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既:“人、机、料、法、环、”,施工过程中紧紧围绕五个影响因素,采取因果分析图的方法。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3、质量控制的原则

为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采取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1)坚持“以技术人员为核心,广大职工为主体”;

(2)坚持“以预防为主”;

(3)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4)坚持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4、各分项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三、质量保证措施

1、抓好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深入贯彻执行GBT/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结合本工程的合同要求,将总公司质量体系延伸至本工程项目中。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组织生产,开展日常质量活动,并通过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认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实现质量目标。

(1)对全体职工进行质量教育。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2)制订质量大纲,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图纸会审、坚持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坚持施工技术交底、坚持技术培训),把好“五个关”(施工程序关、过程控制关、操作规程关、原材料检验关、工序交接关);

(3)制订奖罚办法,把每人所在的岗位所承担的工程质量好坏与经济效益挂钩;

(4)做到“五不施工”(图纸不明、设计意图不明、材料质量不满足、设备不完善、工序交接不清),执行“三检一评”制度(三检:自检、互检、专业检查,一评:质量等级评定);

(5)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工序质量的好坏,施工操作者是关键。

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工种,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必须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施工操作中,坚持“本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

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做到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办法,确保施工质量。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落实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督促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

推行工序作业样板制,以点带面,达到全面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作业的目的。对质量要求高或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部位和工序,应制定专门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并作为施工组成部分。施工前,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对施工队、班组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指导;

(6)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a.施工期间如发现工程质量事故,应对事故现场摄影或录像,对重大事故要保护现场。项目经理应立即报业主、监理工程师。随后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分析,拟定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b.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项目部应遵循“三不放过原则”。即不查清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不受到处罚和职工未受到教育部放过,防范措施不具体不放过;

c.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如有下列行为应加重对直接责任者的处罚; d.对已发生的质量事故处理要做到:事故原因有结论,处理有结果,纠正和防范有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2、工地试验室配备足够的测试人员及检测仪器,全面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并按照现行的部颁规范、规程的要求,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认定,指导施工生产;

3、配备一定的质检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程序,接受现场监理工程师的抽检,并与监理工程师共同把好质量关;

4、钻孔灌注桩时施工,派多名技术人员现场监督,对桥梁的预应力施工派专人负责;

5、结构砼施工采取:

a.结构外露砼表面采用大块钢模板或涂塑板施工,浇筑砼前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 b.浇筑砼过程中避免砼浆溅在模板表面。当砼落差较大时,使用串筒;

c.新浇筑的砼适时采用洒水或覆盖保温的办法,养生至少延续7天;

d.预应力张拉采用应力控制为主,以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满足±6%以内要求作比较核实,并定期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e.存料场地面做硬化处理,防止泥土污染原材料。

四、质量保证体系

7.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研究 篇七

在市场经济中, 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问题都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严重时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甚至破产。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这既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对企业提出的更高要求, 更是我国企业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电力公司在近年来发展较迅速, 但绝大多数公司急于发展而忽视了经营风险, 没有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任何市场突变、产能扩张、技术更新、环保等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压力, 进而导致财务风险。因此, 建立和完善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更加迫切, 及时发现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 使经营者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避免财务风险扩大。

1 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及现状分析

1.1 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 明显的表现出如下特征:

1.1.1 客观性

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性, 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也就是说不应该期望事物的发展会完全处于受控状态。风险的客观性对财务风险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 研究财务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财务风险, 减少财务损失, 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 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其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

1.1.2 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现象, 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 然而具体到某一企业, 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得出财务风险的可控制性, 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 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 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

1.1.3 相对性

财务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可以随着一定条件发生转化, 或者加强或者削弱, 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是一个常数, 而是一个变数。财务风险与收益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风险是可能出现的损失, 但在某些条件下, 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 可能避免损失的发生, 或者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从而取得较高的收益。

1.1.4 收益性

风险不同于危险, 危险是指某项活动很难成功, 很可能失败, 而风险同时还孕育着收益的可能。一般情况下, 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 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 风险越小收益越小。收益与风险的匹配性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1.1.5 复杂性

首先, 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复杂的;有经营者自身的原因, 有经营者以外的原因;有可预测的原因, 有不可预测的原因;有自然原因, 有社会原因;有直接原因, 有间接原因等。其次, 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影响力和作用力是复杂的。再次,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由浅入深, 逐步认识的。这些原因加在一起, 就使得财务风险表现出复杂的一面。

1.2 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在我国目前部分地区的电力公司中, 其在财务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 在我国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这部分电力公司在风险以及财务方面还没有严格按照我国推行的体制开展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统一核算、统一预算等方式。在该种情况下, 虽然企业对财务的集中控制进行了实现, 但在风险控制的方法以及手段方面还较为单一, 并没有对风险控制的专门机构进行成立;第二, 在总分模式下, 电力公司作为隶属单位仅仅对成本进行核算, 并不存在盈利方面的压力。在该种运行模式下, 下属公司则经常出现向总公司一味索取费用的情况, 甚至会通过多报预算方式的应用提升固定资产价位。而对于部门来说, 由于在内控制度上的不健全, 即使发现该种问题, 也很难对其进行处理与执行;第三, 在发电企业运行成本中, 折旧在其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而对于重要的收入来源-电价来说, 其却在国家的控制下不能够及时上涨, 并因此使很多公司出现资产负债率虚高以及收益水平较低的特点。而在电力公司实际工作开展中, 也并没有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2 电力公司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框架的必要性

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中, 需要做好以下原则的掌握:第一, 风险预防处理。对于该内容而言, 其是电力企业确定风险控制目标的重要要求。电力公司在运行中,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环境变化较快,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风险损失情况, 就需要电力公司能够以针对性策略以及措施的应用做好这部分风险的处理, 即通过风险处理、风险预防的积极结合更好的达成风险控制目标;第二, 顾全产业链。电力企业属于一种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 具有着投资规模大以及建设周期长等特点, 根据此种特点, 就需要公司在自身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开展中能够对该产业链上的其他主体进行合理的兼顾, 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实现利益最大化;第三, 局部整体结合。输电以及配电是电力公司工作开展的主要业务, 对于这部分环节来说, 在实际操作中都具有财务风险的发生可能。对此, 在对风险控制策略进行制定时, 就需要能够对不同环节对企业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避免过于注重局部风险的控制而对整个公司的整体利益造成损害。

3 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主体架构

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主体架构如图1 所示。

4 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实施过程

4.1 财务风险识别

在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中, 其以发电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为主导, 在结合电力公司财务目标以及战略的基础上, 对不同财务部门积极协调, 通过对公司内、外部风险信息的收集以及财务环境的分析, 对风险案例库以及风险识别清单进行建立。在该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则能够对公司运行过程中可能对公司财务目标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及时的把握以及更新。对于风险识别因素来说, 其根据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期以及不定期这两种类别, 而在完成识别、获得结果之后, 则需要提交由委员会对其进行审核。

4.2 财务风险量

对于掌握的风险, 为了对该风险在后续公司运行中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掌握, 则需要对相关影响信息进行积极的收集、汇总, 在对其发生可能性分析提供数据基础的同时实现公司的稳定运行。为了更好的对风险进行分类, 则可以在上述数据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联系企业实际将风险因素划分为很高、高、中等、低以及很低这五个级别, 并根据其风险发生可能性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4.3 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控制是最主要的职能。它包括三项关键的财务控制措施:第一, 内控评价。通过每年对内控工作开展的评价, 对该阶段以来发生的问题以及事项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在对隐藏风险进行揭示的同时对执行以及设计层面的问题做好掌握;第二, 风险巡查。该机制是公司对运行风险进行监控的一种手段, 通过循环盘查方式的应用, 则能够对下属单位以及整个管辖网络的控制效果以及风险情况进行掌握, 在自身管理机制不断健全的基础上提升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第三, 现场稽查。日常稽查主要是对会计凭证、财务报表、财务档案等资料的审核, 是保证公司财务工作合法、合规开展的重要手段, 在保证会计信息具有高度准确性以及真实性的同时提升核算工作质量。

4.4 财务漏洞补救

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开展中, 当发现财务存在漏洞情况时, 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处理:第一, 电力公司需要提前对财务漏洞的管理机构进行建立, 其职能是对公司存在的漏洞情况进行控制、并评估这部分漏洞造成的损失。对于该漏洞管理部门而言, 其需要同公司的其他部门保持独立, 直接由公司管理层领导, 以此在提升该部门反应速度的同时能够在公司发生漏洞情况时最快进行处理;第二, 要建立起具有公开、统一的风险公布机制。通过该机制的建立, 则能够在风险问题出现时, 保证整个个公司口径的一致性, 避免因传闻的多样性扰乱群体思想、加剧危害影响;第三, 在发生漏洞情况之后, 公司需要及时对整个事件的发生脉络进行调查, 并对该漏洞发生原因以及所体现出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及时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4.5 预算差异监控

在该项工作中, 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内容的把握:第一, 资金流变化。对于电力公司而言, 资金流是其生存的重要根本, 需要在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同时联系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更好地实现财务风险的防范。市场利率、原材料价格以及电力收入等都同资金流具有联系;第二, 现金预算管理。通过现金预算的良好编制以及管理, 则能够使公司更为科学的实现资金的筹集以及使用。对于电力公司而言, 其现金预算包括有现金支出、收入、筹集以及运用这几个部分。对了保证评估的准确性, 电力公司可以通过净收益调整以及现金收支法实现其编制;第三, 财务关系。债权债务关系是电力公司最为常见的财务关系, 将对整个公司的财务运行情况产生影响。对此, 则需要公司能够保持同债权人的良好关系, 并做好债务的定期清偿。

5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实施保障

5.1 提升决策质量

在电力公司发展中, 财务决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决策的正确与否, 将直接对整个公司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为了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管理人员在进行抉择时, 则需要对各种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情况进行考虑, 通过定量分析方式的应用对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进行降低。如在固定资产项目决策中, 则需要对不同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报酬率以及净现值等指标进行科学的计算, 在对不同方案结果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最优的投资方案进行选择, 以此在降低决策失误比例的同时规避财务风险。

5.2 加强政策执行

在部分电力公司中, 其对于不同类型的报表数据往往以逐级上报的方式进行操作, 由于层级较多, 则因此使财务管理存在着效率不高以及反映较慢等情况, 并以此对财务风险控制功能的发挥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在未来工作中, 需要积极加强公司内部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公司的资金信息、人力信息以及财务等信息进行包涵, 在保证信息传输及时性、准确性的同时对行业信息共享进行实现。

5.3 提升员工意识

财务风险的控制离不开电力公司全体成员的支持与参与, 只有所有员工都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 才能够在风险来临时做好正确的识别以及应对。对此, 则需要电力公司能够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 加强人员选拔。财务部门是电力公司的关键部门, 财务人员素质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效果, 对此, 就需要做好人员的选拔工作, 保证能够将专业水平高、综合能力强、具有良好责任意识的人员吸纳到财务部门当中;第二, 更新管理理念。对于电力公司而言, 其风险因素不仅在理财环节存在, 其他部门决策也将对公司的财务情况产生影响, 对此, 则需要积极转变意识, 通过对各个部门的调动使其能够共同参与到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当中,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消除、防范的基础上降低公司财务损失。

5.4 选择合理措施

在面对财务风险时, 良好、科学的措施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 电力公司对于风险的防范技术有很多, 如风险降低法、风险转移法、风险回避法以及风险固化法等, 对于这部分方式来说, 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以及使用范围, 作为电力公司, 在实际运行中则需要充分联系自身特点, 对相关方式进行适当的选择与应用。此外, 也需要对资金使用监督制度进行建立, 通过资金投放管理的加强优化管理效果。

6 风险控制效果评估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市电力公司和中国华东电力集团公司作为发起人共同设立, 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控股的大型发电公司, 主营电力发电和热力发电。

在2011~2012 年间, 公司的流动资产大幅度下降, 流动比率小于2 (2 是安全值) , 说明上海电力的短期偿债能力低于市场一般水平。总公司根据这一情况, 适当调整了风险控制体系, 重点对资金流动及收支情况加强了管理与控制, 运行一阶段后资金运行恢复正常。根据公司2014 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2014 年度上海电力实现净利润724, 569, 694.25 元, 扣除按当期净利润10%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72, 456, 969.43 元, 当年尚余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652, 112, 724.82 元, 加上2014 年初未分配利润1, 325, 285, 720.51 元, 扣除2013 年度现金红利分配427, 947, 851.40 元, 2014 年末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余额为1, 549, 450, 593.93 元。这说明上一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确有效弥补了公司的资金缺口, 提高了公司的偿债能力, 同时实现了正常盈利。

7 结论

财务风险管理是电力公司运行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在电力公司运行中, 需要能够对该项工作引起重视, 再联系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以科学控制体系的建立降低风险, 保障自身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德明.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识别、管理及控制[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8 (10) :102-103.

[2]万萍.浅析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及控制[J].财会研究.2008 (14) :45-47.

[3]李爱莉, 杨丽娟.谈集团公司全程财务预算管理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02) :85.

[4]方海燕.浅议企业集团公司财务集中核算利弊分析及对策[J].全国商情, 2015 (Z6) :78-79.

[5]赵星梅, 王全在.浅谈集团公司财务内控制度[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3 (05) :14-17.

8.公司质量控制体系介绍 篇八

关键词:德州市烟草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 推进过程

1 德州市烟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升德州烟草企业的竞争力。德州烟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从局部到整体不断完善的过程。该过程基于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理念,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不断改进。首先明确管理职责,理顺各职能部门以及各岗位员工的接口关系。其次,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工作环境等进行必要的投入,满足顾客的需要。德州烟草企业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改进,按照质量方针推进,最终会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1.2 有利于提升德州烟草企业的管理水平。德州烟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以顾客为焦点,不断增强顾客满意,突出市场需求下的全员参与,控制质量管理过程,落实PDCA的要求,构建运行高效、职能突出的流通管理体制,这有利于企业高效运转,从而会大大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1.3 有利于提升德州烟草企业的干部员工素质。德州烟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环节。这就要求企业的干部员工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提高管理服务质量,提高烟草执法水平,体现管理规范化的特点,从而有利于提升德州烟草企业的干部员工素质。

2 德州市烟草公司质量管理方针

2.1 坚持原则。德州烟草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原则,必须依法、依规、依程序解决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完善制度,提高依法治企水平。

2.2 强化标准。按照国家局要求,努力提高工作要求和工作规范。对照行业最先进的标准去分析差距、找准原因,明确措施。做到高标准定位、高标准要求、高标准落实,力争单项工作创一流、整体工作上水平。

2.3 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保一方平安,保一方发展”。

2.4 谋划未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项工作既要有长期规划,也要有近期计划和目标。

2.5 开拓发展。勇于开拓是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应对各种不可控因素的一把利剑,是企业与时俱进、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2.6 共铸和谐。一层含义是指企业外部环境和谐,即与卷烟工业企业、零售客户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和谐共赢;另一层含义是指企业内部环境和谐,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职工和企业共同成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 德州市烟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进的过程

德州市烟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进的过程主要包括七个步骤,如下图:

3.1 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德州市烟草公司召开了全市系统质量管理体系动员大会,建立责任体系,即各部门领导亲自挂帅,负责全面,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为了落实到位,要求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县(区)领导班子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汇报制度、责任考核制度、督导检查制度,在制度层面上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有力。这样,层层落实,不断推进,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完成。

3.2 积极动员,调动全员参与积极性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全员参与。德州市烟草公司积极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到质量体系建设中,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坚持全员参与、以人为本、常抓不懈、统分结合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加强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的通力合作,注重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通过全员积极的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德州市烟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有序开展。

3.3 加强培训,营造氛围

德州市烟草公司加强人员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的知识,先后多次组织全市系统的培训,使全体员工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内容,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核心,要求各部门抓好日常的烟草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工作。目前德州市烟草公司形成了学习、了解、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不断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3.4 科学编写质量体系文件

各县(区)部门按照GB/T19001-2008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据德州市烟草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本部门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建立工作手册,并予以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以实现顾客、社会、员工及相关方满意。工作手册由贯标办组织各县(区)部门内审员编制成模版印发,由各县(区)部门补充后交分管领导审定、批准后发布实施,工作手册以电子版形式发给体系运行管理部门及各岗位人员。

3.5 强化内部审核

德州市烟草公司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并开展全市系统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逐项依次审核,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跟踪验证。后来又进行了审核,现在德州市烟草公司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有效运行。

3.6 开展管理评审

为了实现质量管理方针、目标,评审德州市烟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以利于做出改进决策,德州市烟草进行了一次管理评审。评审内容包括:对实施措施的审核、顾客是否满意、过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质量目标是否有改进的需要、改进的合理化意见。评审起到了实际效果,改进了工作。

3.7 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德州市烟草公司从发布质量管理体系以来,认真总结经验,评价实际问题,认真梳理质量管理过程,做到德州市烟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的改进。

德州市烟草公司通过贯彻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过程的七个步骤,使德州烟草基础管理水平的得到很大的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明显改进,顾客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坚定了公司持续的不断提高、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决心,推动德州烟草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烟草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http://sd.tobacco.com.cn/SITE_sdyc_WEB/Col1154/index_

1.shtml.

[2]李文.FZ烟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2.

[3]赵海燕.化工企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基金项目:德州市烟草公司2013年科研项目《德州烟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简介:

上一篇:简单明了的电梯施工说明下一篇:公司劳动合同格式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