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

2024-09-16

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精选8篇)

1.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 篇一

河南省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深化“三会三化”建设工作标准 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三会三化”建设的术语、定义、建设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三会三化”建设,其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必须达到建设标准,其他单位参照执行。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社会单位

有固定活动场所且有依法注册名称和其他合法名称的组织。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组织。

2.2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四个能力”。

2.3 消防安全“三会三化”

会检查消除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管理标准化、标识明细化、宣传常态化。

2.4 消防安全标识 用图案、符号、文字、特定的颜色和几何形状构成的标志,向人们传递消防安全信息,传达消防安全管理指令。

2.5 公众聚集场所

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

2.6 人员密集场所

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2.7 消防安全责任人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

2.8 消防安全管理人

由单位的副职担任,也可以单独设臵或聘任,具体实施和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2.9 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单位从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包括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保安、专职消防队员、义务消防队员等。会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3.1 社会单位应当认真落实相关消防法律法规,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

3.2 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了解消防法律法规,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本单位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内容进行统筹安排,保障单位消防工作经费、火灾隐患整改和消防组织建立等重大事项的落实。

3.3 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熟悉消防法律法规,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社会单位内设部门负责人应当对本部门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

3.4 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掌握消防法律法规,熟悉本单位消防安全状况,管理、维护建筑消防设施,每日开展防火巡查。其中公众聚集场所营业期间应每2小时巡查一次,营业结束时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医院、养老院、寄宿制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应当每日至少进行两次夜间防火巡查。

3.5 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应当掌握自动消防系统的功能和操作规程,每日测试主要消防设施功能,发现故障或隐患及时消除。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应取得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或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培训合格证书。

3.6 单位员工应当熟悉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火灾防范措施,每天班前、班后对本岗位进行防火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3.7 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改正的,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或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

3.8 消防安全管理人或消防安全责任人接到火灾隐患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核查,及时确定整改措施、期限、责任人和部门,并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为整改火灾隐患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3.9 火灾隐患整改责任人和部门应当按照整改方案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加强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对不能保证消防安全,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会扑救初起火灾

4.1 社会单位应当建立志愿消防队,依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4.2 单位员工应当掌握电话报火警的基本要求和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的使用方法,熟知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具备扑救初起火灾的基本技能。

4.3 单位员工发现火灾应当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并通过报警按钮或楼层电话等向消防控制室报警。起火部位现场及附近员工应当立即展开扑救,并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4.4 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接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后,应当立即通知巡查人员或报警区域的值班、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进行确认。火灾确认后,应当立即电话报警,并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单位志愿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应当迅速赶赴火灾现场,扑救火灾,疏散人员。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5.1 社会单位应当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灭火疏散演练。

5.2 单位员工应当熟悉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以及引导人员疏散程序,掌握避难逃生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火场自救逃生和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的基本能力。

5.3 人员密集场所应当逐楼层、逐部位确定疏散引导人员,负责紧急情况下组织引导在场人员安全疏散。公共娱乐场所应当逐房间配备简易防护面罩、手电筒等逃生自救设备。

5.4 火灾发生后,疏散引导人员应当通过喊话、广播等形式,稳定火场人员情绪,消除恐慌心理,引导群众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避难层(间)、楼顶等安全地点有序疏散逃生,避免拥堵踩踏。

5.5 火灾发生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通知人员疏散: a)二层及以上的楼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b)首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c)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通知地下各层和首层。5.6 应当优先疏散婴幼儿和老、弱、病、残、孕人员。

6、管理标准化 6.1 消防管理组织

6.1.1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确定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根据实际确定各部门、各楼层、各区域的消防安全负责人,逐级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每年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

6.1.2 单位应当制定完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管理、专职和志愿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等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

6.1.3 承包、租赁场所的承租人是其承包、租赁范围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6.1.4 同一建筑由两个以上单位共同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书面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

6.1.5 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消防工作例会。

6.2 建筑消防设施管理

6.2.1 建筑消防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与标准。建筑消防设施投入使用后,应保证正常运行,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改造、埋压、圈占、遮挡、挪用、停用和损坏。

6.2.2 单位消防安全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负责本单位消防设施的巡检。消防设施巡检每日至少进行一次,重点检查常闭防火门是否关闭、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是否运行正常、消火栓压力是否符合要求等内容,并填写巡检记录。

6.2.3 单位应当与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签订消防设施维保协议。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消防设施测试检查,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设施全面检测,填写测试记录和年度检测报告,年度检测报告应于30日内报主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单位消防设施的测试检查和全面检测应当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服务单位实施。

6.2.4 消防设施出现故障,应当及时组织修复。因故障、维修等原因,需要暂停用系统的,应当经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批准,系统停用时间超过24h的,应当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

6.3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

6.3.1 消防安全疏散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与标准,应当落实定期维护检查,发现损坏应及时维修、更换。

6.3.2 单位应当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堵塞疏散通道、锁闭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不应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外窗上安装栅栏、金属护栏等。公众聚集场所营业期间确需关闭的安全出口必须采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6.3.3 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应设臵电致发光型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清晰,不应遮挡。公众聚集场所宜选用80cm×35cm大型灯箱式安全出口标志。

6.3.4 楼梯间及前室、疏散走道、公共活动房间以及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等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房间应设臵消防应急照明灯具。

6.3.5 常闭式防火门应经常保持关闭,需要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证火灾时能自动关闭。

6.4 用电消防安全管理

6.4.1 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应由具备职业资格的电工操作。

6.4.2 电气线路应穿阻燃管或金属管保护,人员密集场所宜安装电气线路过载、漏电、短路等保护装臵。

6.4.3 电器线路和电气设备不应敷设、安装在可燃物上,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人员密集场所严禁使用电熨斗、热得快、电热器等大功率电器。

6.4.4 照明用电应与动力、消防用电分开设臵。商店、餐饮场所、公共娱乐场所营业结束时,应切断营业场所的非必要电源。

6.4.5 对电气线路、设备应定期检查、检测,公众聚集场所应委托具备检测资格的单位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6.5 用火消防安全管理

6.5.1 单位应明确用火的审批程序和要求。明火作业前,实施动火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清除易燃可燃物,配臵灭火器材,落实现场监护人员和安全措施。

6.5.2 电气焊工等实施明火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6.5.3 公众聚集场所禁止在营业时间进行动火施工,禁止使用明火照明或取暖;公共娱乐场所内严禁吸烟、使用明火、燃放烟花爆竹。

6.5.4 商场市场营业厅内食品加工区的明火部位应靠外墙布臵,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分隔。

6.5.5 厨房燃油、燃气管道应经常检查、检测和保养,烟道应至少每季度清洗一次。

6.5.6 易燃易爆单位内严禁携带火种,严禁违规动火,汽车、拖拉机必须安装排气管火星熄灭器,必须使用防爆型电瓶车、铲车,工作人员不得穿戴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帽。

6.6 装饰装修消防安全管理

6.6.1 室外装修、玻璃幕墙、广告牌不得影响人员疏散、防排烟和灭火救援。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选用不燃、难燃材料。

6.6.2 建筑内部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和疏散指示标志及出口,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消火栓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消火栓箱应采用易碎玻璃。

6.6.3 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应当使用不燃、难燃材料。公众聚集场所宜采用阻燃制品,并张贴阻燃标识。

6.6.4 疏散走道两侧和安全出口附近不得设臵误导人员安全疏散的反光镜子、玻璃等装修材料。

6.7 消防控制室管理

6.7.1 消防控制室应保持整洁、有序,严禁与其无关的电器线路和管路穿过,不得设臵床铺,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应设臵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7.2 消防控制室内的合适位臵应悬挂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职责、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等4种职责制度。自动消防设施检测合格的单位,应在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柜的左上角张贴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检测合格证明。

6.7.3 消防控制室必须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制度,每班值班人员不应少于2人并在岗在位,认真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

6.7.4 消防控制室应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气压水罐等消防储水设施水量充足;确保消防泵出水管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上的阀门常开;确保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开关处于自动(接通)位臵;火灾确认后,必须立即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消防标识明细化 7.1 一般要求

7.1.1 消防标识应当醒目、美观,标识内容要简单明了,应设在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醒目位臵,一般不应设臵在可移动的物体上,标识的正面或其邻近不得有妨碍视读的障碍物。

7.1.2 消防标识应纳入日常防火巡查和检查的内容,至少每月组织全面检查一次,破损、松动、退色、丢失应及时修整、更换或重新设臵。

7.2 消防设施标识

7.2.1 配电室、发电机房、消防水箱间、水泵房、消防控制室等场所的入口处应设臵与其它房间区分的识别类标识和“非工勿入”警示类标识。

7.2.2 消防设施配电柜(配电箱)应设臵区别于其它设施配电柜(配电箱)的标识;备用消防电源的配电柜(配电箱)应设臵区别于主消防电源配电柜(配电箱)的标识;不同消防设施的配电柜(配电箱)应有明显区分的标识。

7.2.3 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取水口或取水井、阀门、水泵接合器及室外消火栓等场所应设臵永久性固定的识别类标识和“严禁埋压、圈占消防设施”警示类标识。

7.2.4 消防水池、水箱、稳压泵、增压泵、气压水罐、消防水泵、水泵接合器的管道、控制阀、控制柜应设臵提示类标识和相互区分的识别类标识。

7.2.5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应设臵与其它系统区分的识别类标识,并标明流向。

7.2.6 灭火器的设臵点、手动报警按钮设臵点应设臵提示类标识。

7.2.7 防排烟系统的风机、风机控制柜、送风口及排烟窗应设臵注明系统名称和编号的识别类标识和“消防设施严禁遮挡”的警示类标识。

7.2.8 常闭式防火门应当设臵“常闭式防火门,请保持关闭”警示类标识;防火卷帘底部地面应当设臵“防火卷帘下禁放物品”警示类标识。

7.3 危险场所、危险部位标识

7.3.1 危险场所、危险部位的室外、室内墙面、地面及危险设施处等适当位臵应设臵警示类标识,标明安全警示性和禁止性规定。

7.3.2 危险场所、危险部位的室外、室内墙面等适当位臵应设臵安全管理规程,标明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危险事故应急处臵程序等内容。

7.3.3 仓库应当划线标识,标明仓库墙距、垛距、主要通道、货物固定位臵等。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库应当设臵标明储存物品的类别、品名、储量、注意事项和灭火方法的标识。

7.3.4 易操作失误引发火灾危险事故的关键设施部位应设臵发光性提示标识,标明操作方式、注意事项、危险事故应急处臵程序等内容。

7.4 安全疏散标识

7.4.1 疏散指示标识应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设臵,并应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标志,标明疏散方向。

7.4.2 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应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性的自发光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

7.4.3 单位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防火间距等处应设臵 “禁止锁闭”、“禁止堵塞”等警示类标识。

7.4.4 消防电梯外墙面上要设臵消防电梯的用途及注意事项的识别类标识。

7.4.5 公众聚集场所、宾馆、饭店等住宿场所的房间内应当设臵疏散标识图,标明楼层疏散路线、安全出口、室内消防设施位臵等内容。消防宣传常态化

8.1 社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制定详细的宣传培训计划,将消防安全融入企业文化。

8.2 社会单位应当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具体实施本单位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工作;单位内部各部门、各车间、各工作段应确定一名消防宣传志愿者,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知识宣传工作。

8.3 社会单位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上岗前,应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在岗员工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8.4 社会单位应当购臵或者制作宣传教育培训资料,悬挂或者张贴消防宣传标语,设臵消防宣传橱窗、展板、专栏,开通消防宣传广播。公共娱乐场所应设臵音响设备开机消防安全提示。设有楼宇电视、户内外视频的单位,应至少每2个小时播放一次消防宣传视频或字幕。

8.5 公共娱乐场所、餐饮住宿场所、车站机场、商市场和医院、学校等单位应当在疏散通道和消费场所的显著位臵设立“提示公众所在场所火灾危险性;提示公众所在场所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的具体位臵,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如何正确逃生、自救;提示公众所在场所内简易防护面罩、手电筒、灭火器等灭火、逃生设备器材具体放臵位臵和使用方法”的“三提示”宣传标牌和宣传专栏。

8.6 社会单位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火灾多发季节和“119消防宣传日”,组织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

2.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 篇二

关键词:新常态,内部审计,电力企业

1 加强内部审计专业化建设提升“审”的质量

一是配备内部审计专业人才。招聘具有内部审计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 充实审计队伍;组织现有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专业学历提升活动, 着重学习内部审计基础知识、内部控制审计等课程, 丰富内部审计知识结构, 为审计人员提高学习能力创造知识背景和学习条件。二是加强内部审计培训。探索开展内部审计技能培训, 着重传授审计的方法和技巧, 提升审计人员发现和揭示问题的能力。三是结合内部审计的特点, 探索开展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专业知识培训, 使得审计人员对公司总体经营业务流程有清晰的把握, 帮助审计人员充分分析、认识被审计单位、行业的经营特点、经营现状, 确保下达的审计意见切实可行, 提升审计人员提示建议的能力。四是坚持用审计实践提升审计技能。树立“以审代培”、“以审促学”的理念, 让审计人员在脚踏实地的审计实践中, 不断探索, 丰富经验, 提升审计技能。

2 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优化“审”的工具

2.1 审计信息系统建设

充分运用现有的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将审计人员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嵌入到审计系统中, 建设融合审计作业系统、审计办公系统、审计实施系统的贯穿审计项目始终、涵盖审计日常工作各方面的信息化平台, 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电力企业应在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各专业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 为内部审计人员预留查询入口, 开放数据库接口, 便于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

2.2 审计信息化工作者培养

一是通过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信息化审计水平。开展内部审计业务系统培训, 提升审计人员运用信息化工具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 充分运用已经建设的审计系统, 发现疑点数据, 查实审计问题。二是吸纳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人才加入审计队伍, 由审计信息化骨干负责现有审计系统的功能提升, 负责现场审计实施前的数据处理, 分析数据变化规律, 提取异常数据, 确定审计重点。

3 加强内部审计标准化建设规范“审”的流程

3.1 内部审计流程标准化建设

建设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化流程, 明确每一个审计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标准。确保审计人员依照同一标准开展工作, 确保工作运行的一致性。建立各专业内部审计指南、审计作业指导书, 确保审计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不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变。

3.2 内部审计质量标准化建设

建立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审计记录、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文书的标准化模板, 明确各类审计文书必备的要素、写作的具体要求。明确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职责, 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流程, 明确各环节质量控制的要点。

4 深化“两制”建设做好一个“用”字

4.1 统筹审计项目实施

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协同监督作用, 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 邀请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参加, 整合监督资源, 突出监督重点, 切实形成监督合力。

4.2 加强监督工作平台建设

统筹监督资源, 融合审计监督、法律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和惩防体系, 加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机配合、相互支撑的监督网络建设, 特别是要加强职能部门对下级单位的专业监督和过程管控, 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有效合作, 更好地发挥纵向管控、横向协同的监督效应。

4.3 优化内部监督流程

本着“防范风险在前, 发现问题在先”的原则积极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在关键领域开展跟踪审计和专项检查, 立足抓早抓小, 促进举一反三, 切实改进内控, 不断健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改进的闭环管控机制。

4.4 问题整改充分协同

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过程中要明确各项问题的责任单位、配合部门, 实现专业管理部门与审计部门对审计整改的监督协同, 实现专业管理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专业科室的技术协同, 切实建立公司各部门共同促进审计整改, 共同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良好机制。

新常态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重点把握好“审”和“用”两个关键环节, 关注审计人员如何“审”得好, 审计成果如何“用”得好, 深入开展“三化两制”建设, 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尹维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 (第四版)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3.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 篇三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的管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功能需要,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最大投资效益,特制定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第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主体,其主要功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

第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深化改革,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第四条 指导意见所称建设项目,是指经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黑龙江农垦总局)发展改革委、卫生厅局列入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第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除执行本指导意见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建 设 原 则

第六条 应符合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建、扩建,应尽量利用原有基础设施。

第七条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和有关建筑技术规范,从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努力做到布局合理、流程科学、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装备适宜、经济合理。

第八条设计、监理、施工等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要从规划设计、建筑材料、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和方面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第九条应贯彻安全、环保的原则,充分考虑节地、节能、节水、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第十条应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避免交叉感染,保障安全。

三、建 设 标 准

第十一条 建设规模依据填平补齐的原则,合理确定。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构成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和附属设施。房屋建筑包括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医技科室用房和管理保障用房等。临床科室用房主要包括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等;预防保健科室用房主要包括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等;医技科室用房主要包括检验室、B 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消毒间;管理保障用房主要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室、办公用房等。场地包括道路、绿地和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包括供电、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

第十三条 应设置观察床,原则上不设住院治疗功能的病床,可设一定数量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由医院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转变功能,压缩住院治疗功能床位,逐步取消手术、产科等专科医疗功能。

第十四条 设置护理康复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床位规模应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考虑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每千服务人口(指户籍人口)设置0.3—0.6 张床位,且原则上不超过50张。相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可以合并设置。

第十五条 不设置护理康复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服务人口(指户籍人口)确定建设规模。按人口规模可分为三档,具体为1400㎡/3-5万人、1700㎡/5-7万人、2000㎡/7-10万人。设置护理康复床的,在上述标准基础上按每床不超过25㎡增加建筑面积。

第十六条 配置X线机的,按每台不超过60 ㎡增加建筑面积。

第十七条 设置季节性传染病门诊的,相应增加建筑面积。

第十八条 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见下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比例表

用房类别比例

临床科室用房53%

医技科室用房13%

预防保健科室用房28%

管理保障6%

第十九条 新建独立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容积率宜为1—1.5。

第二十条 绿化用地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四、设备配置标准

第二十一条 设备基本配置标准参考《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卫医发〔2006〕240号)。除基本配置之外,可根据业务开展情况,相应增加康复理疗、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设备。

五、建 筑 要 求

第二十二条 建设选址应方便群众、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地形比较规整,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避开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场所。应充分考虑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的特殊性质,按照公共卫生有关要求协调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第二十三条 应根据功能、流程、管理、卫生等方面要求,对建筑平面、交通、管线、绿化和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

第二十四条平面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科学合理、节约用地。

(二)功能分区合理,洁污流线清楚,避免交叉感染。

(三)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

(四)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第二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为相对独立的建筑,如设在其它建筑内,宜选择相对独立区域的底层或带有底层的连续楼层。

第二十六条 新建独立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为单层、多层建筑,建筑造型宜规整。

第二十七条 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设计,确保建筑安全。

第二十八条 房屋建筑耐久年限不应低于二级。建筑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第二十九条 建筑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消防设施的配置应遵守国家有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三十条 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应分别独立成区,分设出入口。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用房宜设置在首层。

第三十一条 设置季节性传染病门诊的应设置独立出入口。污物运送出口宜单独设置。

第三十二条 设计、施工和选材等要严格贯彻国家建筑节能、环保的有关标准和要求。

第三十三条 建筑内外装修和院区环境,应符合简朴、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有利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体现卫生行业特点和当地人文特点。宜选用经济、耐久、功能性好并符合卫生学要求的材料,严禁奢华装修。

第三十四条 应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应考虑满足对患者救治特殊需要设置无性别卫生间。

第三十五条 医疗用房层数为二层时宜设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时应设电梯。

第三十六条 主要建筑的围护结构及屋面,应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要求。外窗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能良好的产品。

第三十七条 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用房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室内净面积不宜低于下列规定。

(一)全科诊室10㎡、中医诊室10㎡、康复治疗室40㎡、抢救室13㎡。

(二)预防接种室65㎡、儿童保健室10㎡、妇女与计划生育指导室18㎡、健康教育室40㎡。

(三)检验室28㎡、B 超和心电图室12㎡、西药房16㎡、中药房16㎡、治疗室8㎡、处置室8㎡、健康信息管理室16㎡、消毒间20㎡。

第三十八条 宜设集中候诊区。利用走廊单侧候诊,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40m;两侧候诊,净宽应不小于2.70m;不设候诊的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10m。

第三十九条 一般医疗用房室内净高宜为2.7-3.3m。医技科室用房应根据需要确定。

第四十条 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和医技科室用房的装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墙面、顶棚应易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踢脚板、墙裙应与墙面平。有推车(床)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撞措施。

(二)地面应采用防滑、宜清洗的材料。检验用房地面还应耐腐蚀;有防尘、防静电要求的医疗设备,用房地面应选择相应功能材料。

(三)化验台、操作台等台面应采用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面层。相关洗涤池和排水管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四)药房应有防虫、蝇、鸟、鼠等动物侵入的设施和防潮设施。

(五)消毒间、卫生间、污物(洗)间等有蒸汽溢出和结露的房间,应采用牢固、耐用、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蒸汽排放顺利、楼地面排水通畅不出现渗漏。

(六)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易清洁的建筑配件。卫生间的洗手池和便器应采用非手动开关。

第四十一条 应配置完善、清晰、醒目的标识系统。

第四十二条 供电宜采用双路电源供电。电源装配容量应满足现有设备及近期的增容需求。不小于500mA的放射医疗设备的电源,宜由配电室直接供电。

第四十三条 放射、功能检查、检验、消毒等用房以及未设外窗的房间应设置通风设施,有条件的宜设置空调。

第四十四条 有条件的可根据使用特点和需求设置信息化、智能化系统。

第四十五条 主要建筑的排水管道应采取防堵塞、防渗漏、防腐蚀措施。应设置管道井,主要管道沟宜便于维修和通风,应采取防水措施。

第四十六条 给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第四十七条 污水排放系统应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有关规定。

第四十八条 污物处理系统应满足《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归集、存放与处置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4.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 篇四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水平,依据《江西省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管理条例》和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基本条件以及我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基础性建设,逐步建立起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鉴定工作体系,通过三年的努力,把我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建设成制度健全、队伍整齐、设备先进、设施完善、工作规范的标准化鉴定机构,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二、规划目标

(一)机构队伍建设标准

1、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建设。按照国家关于新时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公益为旨、服务为本、质量优先、高端带动、制度保障、技术支撑”的指导方针,省、设区市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充实人员编制,保障工作经费。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岗位职责清楚,分工明确,流程规范。

2、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管理人员应熟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和鉴定工作业务,具备指导、组织、协调本地区开展鉴定工作的能力。

3、人员配置。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热爱、熟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具备所任职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风正派、责任心强、清正廉洁。年鉴定规模在5000人以下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不少于五名,鉴定规模每递增2000人,增加一名工作人员,且须配备一名计算机专业或网络管理专业的专职人员。

4、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的理论知识考试和实操技能考核,工作人员须佩戴统一格式的具有江西职业技能鉴定标识的证牌(包括督巡、巡视、考区主任、副主任、主考、副主考、流动监考、监考)。

(二)规章制度建设标准

1、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负责建立健全全省统一规范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考场规则》、《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主考守则》、《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监考人员守则》、《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流动监考人员守则》、《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守则》、《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接送试卷人员守则》、《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应试人员违纪违规处理办法》、《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实操考核办法》、《江西省职业资格证书核发与管理规定》、《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考务应急预案》等,并统一制作格式、样式。

2、设区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设区市中心)根据本地区鉴定工作实际需要,可制定或补充完善规章制度,但格式、样式须按全省统一要求制作。

各项规章制度应装订成册。

(三)办公设施设备标准

1、统一办公场所标识。省中心负责统一设计并制作全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办公场所标识,悬挂在办公场所显著位置。

2、合理配置办公场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办公用房不少于60平方米(5人以上,每增加1人需增加10平方米),且必须具有保密功能的试题库用房。办公场所装修简洁大方,办公桌椅统一,办公设施摆放有序。

3、设区市中心建立鉴定试题分库,配备试题库专用计算机和存储设备、印刷试题的一体化速印机、彩色和普通打印机以及证书制作专用设备;配备阅卷读卡机、记录技能考核实操过程所需的影像设备(如照相机、摄像机)等工作必须的相关设备;配备试卷接送专用车和防作弊工具。

(四)信息化建设标准

1、省、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应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网上报名信息系统,实现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核发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缴费、网上办理、网上查询。

2、设区市中心应建立网络机房、配备服务器以及相配套的相关设备设施,工作人员每人配备一台能满足工作需要的计算机。

(五)档案资料建设标准

1、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应建有保密性能好的制卷室、试卷库和机器阅卷室,配有试卷存放专用房、保密柜和资料架。

2、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档案资料分永久性和非永久性两类。永久性档案资料需长期留存,非永久性资料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留存两年。

3、永久性档案资料指:

(1)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申请报告及主管机关批文;职业技能鉴定收费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财务报表及相关凭证等;

(2)鉴定机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鉴定工作规程;

(3)鉴定机构组织的全省“统考”、“国考”、“两后生”、“两劳”人员、退役士兵和大学生就业等专场鉴定、专业能力鉴定、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能等级考核鉴定安排(文件)以及技能大赛等相关重要资料;

(4)鉴定工作档案(行政主管部门批复鉴定合格人员文件及职业资格证书办理存根;相关工作报批手续等);

(5)职业技能鉴定实操考核文字记录档案资料及影像资料;

(6)鉴定补贴人员资料、名册;

(7)鉴定所(站)资质材料;

(8)其它应存档的资料。

非永久性档案资料指:

(1)鉴定工作计划;

(2)鉴定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组织册;

(3)技能竞赛组织册;

(4)考场记录单;

(5)鉴定理论考试试卷(保存期两年);

(6)鉴定理论考试答题卡;

(7)鉴定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成绩;

(8)其它应存档的资料。

4、永久性档案资料和非永久性档案资料分类规范,标识清楚,装订整齐,保存妥当。

县(市、区)鉴定机构队伍建设(考评员、质量督导员、专家和鉴定管理人员四支队伍)和基础性建设应达到或接近省里规定的相关标准。

三、实施步骤

(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期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实施:至2011年12月底,全省50%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至2012年12月底,全省80%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至2013年12月底,全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全部达标。

(二)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标准化建设实行考核制。每年七、八两月全省组织考核评估,对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开展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量化打分,并在当年九月份公布考核结果。

(三)全面实行通报制度。在规定期限内没有达标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给予半年的整改期,对仍不达标的,在全省范围内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标准化建设,是转变鉴定发展方式,提高鉴定工作质量,规范鉴定操作流程,扩大鉴定覆盖范围,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予以充分认识,并按方案要求,提出具体落实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要着手建立加强基础性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鉴定收费的30%投入基础性建设,为鉴定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处理好标准化建设与日常工作的关系。按省中心工作安排,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保证我省鉴定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推进我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机构标准化建设。

5.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 篇五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把安全生产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事故发生,不断提升企业的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 ;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是政府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可行性

具体到我们单位,现在能不能建呢?我们认为完全可以,因为: 1)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大环境已经形成:

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有政府的要求和大力支持。已是大势所趋。2)企业发展形势喜人,人心向上,人心思进。因此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无疑是非常适时的,它可以带动企业管理和效益迈向一个新台阶。

3)企业安全生产有一定基础。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素质较高,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有基础,各级领导、全体员工安全意识逐年提高。4)有咨询机构的帮助及兄弟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5)企业领导重视,决心大,承诺给予人、财、物、各种资源的支持。

创建的具体做法:

(一)动员与准备: 1)标准化创建过程是一个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过程,因此发动工作尤为重要,这样才便于进行现状调查,搞好初始评审。同时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2)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发动群众,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搞标准化不是一蹴而就,那么简单的事。

3)资金的准备:安全有成本。花大钱还是花小钱。搞标准化是主动投资花小钱增加安全设施,提高安全系数;出事故是花大钱去赔偿,被动投资,还要严重影响企业声誉和效益,成本比搞标准化高的多。企业应该算好帐,拿出一定资金搞标准化。4).人力的准备: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在创建阶段,还要抽调专业人员。

(二)八个步骤:

1).成立机构: 成立领导组、抽调专人成立标准化办公室或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安排进度,组织培训及协调各部门工作。

2).组织培训:培训公司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以提高认识、给与重视和支持;培训业务骨干:掌握创建方法,能够编写文件和指导现场工作。

3).全员培训进行普查:普查就是要对企业安全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发动群众查找自己身边的隐患,普查是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基准线,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提供提高和持续改进的原点。依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标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进行初始普查和摸底,确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主要是摸清现有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工作环境、职业健康和人的安全行为现状。

企业初始普查要造表或照相存底,便于查找差距并改进,也便于进行绩效考评和制定下一步的方针目标。为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原始数据和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4)分析汇总

把查出的问题可按专业分解,如电器、机械、煤气、锅炉、压力容器、库房、道路环境、职业卫生等,以便由专业人员进行整改。

或按部门分解,如安环部、生产部、供应部、人事部、设备部、计划部、财务部、办公室等,以便由各部门组织所辖范围工作的整改。

或按车间进行分解,如一车间、二车间等生产车间,以便由车间组织进行整改。

5).制定整改方案:管理方面需要补充哪些规章制度?现场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按标准要求缺少哪些安全设施?等,根据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资金、进度和责任人。

6).组织进行整改,按整改方案进行实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必要时定期召开会议,落实进度。

7).编制自查报告,在以上整改基础上,编制自查报告,将原始状况和自查出的问题列表,对照标准要求填写整改情况,对现场整改情况,要有整改前后照片佐证,当达到标准相应要求(级别)时,可申请评审。

8).迎接评审检查,对不符合项继续整改。

(三)关于普查与摸底

1.造表登记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查设备台账,并将设备进行分类登记 3.企业人员概况及特种作业人员表 4.目前设备和安全设施缺陷(照片)

5.危险源辨识表(企业危险源在哪里?发动群众和专业人员相结合。可以按工种专业搞也可按岗位搞)

(四)自查与整改

通过普查摸底,找出问题,就要是制定整改措施计划与实施。实施整改计划是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关键有以下几点: 1.方案的可行性

2.资金的保证(主要负责人要兑现承诺)3.谁来实施要落实到人头(管理部门要分解)4.何时实施要落实到日头(领导要下指令)5.是否已实施要考核(管理部门要检查)6.实施情况要奖惩(按考核办法兑现)7.实施的安全措施要保持和提高(持续改进)

(五)申请评审

1.编写自评报告。(打分要高出申请级别10%左右,以提高评审通过的可靠性。)提供创建阶段企业对自查出的问题整改前后的对照表。(现场整改情况最好能附整改前后对比的照片)

2.向评审机构上报自评报告,经评审机构对文本进行初审后,确定评审日期。

3.迎接评审准备,在确定评审日期后,进行资料、现场、及会务的准备。

4.在评审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口接受检查,主动介绍情况,并认真听取评审组的意见,做好记录,以利于下一步整改提高。第二部分:解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和评级标准

(一)基础管理考评达标须知 1.关于制度建设:

一是要全(对照标准要求建立,名称要与标准相符,可以从网上或兄弟单位粘贴复制做参考)

二是要改(制度可以抄,但绝不能照抄,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修改)2.关于责任制:

一是要分三层编(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

二是同层内容要有区别(岗位不同责任是不同的)

要注意“制度不全、责任雷同”的问题 3.关于培训

1).一个是要有计划

起码要有个安全培训计划,主要包括领导、管理人员、新工人、特种作业人员、转岗人员培训及创建标准化培训等。2).一个是要有记录

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卷等。4.关于台账 管好八本帐

1).制度明细和制度汇编 2).安全责任制明细表 3).特种作业人员名单表 4).设备台账

5).特种设备台账(或在设备台账中单列)6).危险源辨识清单(含重大危险源清单)

7).职工健康档案(有害作业场所人员名单、健康档案、体检表等)8).各种记录(安全例会、安全检查记录等)5.关于基础资料的管理

资料管理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基本规范共有13个一级要素和42个二级要素。最好用13或42个资料盒(袋)按类分装,便于管理、便于查找、便于迎检。

2).关于文件、制度、机构、计划、预案等均要以文件的形式下发。

(二)关于设备设施的考评

设备设施考评:数量大,分布广、专业多,技术性强,是最重要,工作量最大的部分。考评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原则

a.设备设施要普查

b.重点设备要细查

2.方法

a.发动群众自查

b.组织专业组查 c.按生产车间查 d.按机电专业查 e.综合检查 3.关于普查

1)标准化建设中,对设备设施安全状况进行普查相当于对企业安全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它象对人进行体检一样,譬如某人平时不头晕、不眼花,一体检发现是个高血压,那么是查出来好?还是不查好呢?我们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病或事故隐患查出来,才能早治、早预防。2).重点设备要细查。

什么是重点设备?易燃易爆、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危险物质、油罐油库及本单位重要场所要细 3)普查方法

a.发动群众查找自己身边的隐患(所操作的设备有什么缺陷?所处的工作环境有什么危害?会不会受到相邻人与物的伤害?)按以上内容做一个普查表,可以以班组为单位、对具体的某某设备进行填写。越具体越好。

b组织专业小组进行普查, 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c.综合检查组: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组织一个现场设备综合检查组,人员以三人较好,可以分别由熟悉机械、电气、管理的三个人组成,对全厂设备进行检查,同样要遵循一般设备全面过,重点设备仔细过的原则,做好现场检查填表。

d.专业检查组:中等或规模以上企业可以按专业组织检查组,一般根据企业设备情况,可分为机械组、电气组、储运组等,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管理人员或老工人组成,按专业进行检查。e.车间检查组;是按生产工艺为主的检查方法,从本车间头道工序开始,按工艺路线查找生产过程中设备和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4.关于检查汇总

1).梳辫子分类理出问题:按技术专业分;或按业务部门分;或按生产车间分……

2).制定整改方案:分专业或车间制定出整改方案后,报总经理批准,有了资金才能落实时间进度。

(四)考评办法

1.考评办法: 1)标准化分三级

a.90分(含)以上为一级 b.75分(含)以上为二级 c.60分(含)以上为三级 2.现场考评

2)基础管理部分重点检查资料 3)设备设施重点现场检查 4)企业得分计算方法

5)考评实得分之和 x [1000/(1000—各空项分之和)] 3.考评程序

1).自评并写出自评报告

2).申请有相应资质机构进行复评

3).安监部门核准后颁发证书和牌匾并公布

4).有效期三年,发生重大事故时撤销称号

2012.4

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关键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因此,只有企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才能确定创建一级企业的日标才能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投人,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2.责任落实是核心

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众多,且《考评标准》覆盖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所有内容,为此,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职责,构建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尤为重要。3.教育培训是基础

企业的实践证明,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准确理解《考评办法》和《考评标准》的实质含义,对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而要达到目的,必须采用教育培训这一有效方法。

4.综合治理是途径

企业在对照《考评标准》,实施整改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实行综合治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长效机制是方向

6.三化建设 篇六

思想决定行为,思想决定境界,思想决定命运。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因为有了拯救更多人生命的思想,所以弃医学文;周恩来总理之所以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成就了伟大的人生;中国之所以有了改革开放的创新之举,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自我要发展,企业要强大,离不开员工个人思想的进步,然而“三化建设”是对个人及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思潮的具体体现,是诠释“思想”的生动载体。那么何为“三化建设”?怎样才能做好“三化建设”?“三化建设”的意义又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一来探讨:

所谓“三化建设”就是指“职业化建设,知识化建设及规范化建设”,其中“职业化”说的是一种工作状态,是要面对现实社会发展需要和现实民众需要而做的一种具体的事情,是岗位职责和专业素养完美结合的体现,是一种职业化素养。“知识化”讲的是就学习的程度而言,是一个动态的,一个发展变化的,一个专业化、集中化、持续化、终生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历程的概念。“规范化”是指在经济、技术、自然、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规范、规程、制度、体制等)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而企业规范化管理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使员工能够更好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怎样才能做好“三化建设”呢?针对“职业化建设”我有以下看法:“在我们完成社会或组织交代的岗位职责的过程中要有广度、深度、高度、力度、维度、余度和诚度。广度,就是要胸怀宽广,博学广识,集思广益,凝聚众人的智慧和力量来开展事业;深度,就是要深明正义,深邃思维,深谋远虑,深得人心,钩深致远,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高度,就是要高风亮节,高屋建瓴,临近致远,高标准履行各项职责;力度,就是要求真务实,奋力工作,努力开创新局面;维度,就是要自省自励,自强自信,自重自爱,维护职责尊严;余度,就是留有余地,游刃有余,做事灵活而又不失原则;诚度,就是处事待人,诚信在先,忠于职守,诚于使命。有了这‘七度’,我们在扮演自己工作角色过程中才会有忠诚感、责任心、进取志、履职术、待人道、清廉象。”除了这“七度”,还应做到“七唯”空间,即:唯真、唯勤、唯和、唯廉、唯民、唯能、唯制。唯真,就是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唯勤,就是勤于研习,勇于实践,勤政为民;维和,就是劳谦谨和,和合履职,以和为贵,和谐共振;唯廉,就是崇尚廉政,清政廉洁,秉公行事;唯民,就是民主决策,民主选才,民主监督,民主履职,深入民众,了解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反映民愿,以人为本;唯能,就是能忍,能思,能辨,能干,能苦,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唯制,就是要有法制意识,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学法、守法、用法,要有合理的制度设计和体制安排,依法制企,科学管理。

针对“知识化建设”而言,众所周知,知识改变命运,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要做到知识化建设,就得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持之以恒的心态,乐于付出的情怀,终身学习的理念;勤学善问,虚心求教,刻苦专研,不畏艰难,善于总结,科学思考,灵活变通,勇敢追求。从完整意义上说,学习、生活、工作贯穿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工作中有学习、有生活,生活中有工作、有学习,学习中也体现着生活和工作;笔者认为,当我们通过上述途径把三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在一起,就是知识化建设的完美体现。

针对“规范化建设”来讲,其应该归为一种管理方式。法纪乱,社会崩;纲纪正,社会兴。无法就无天,无法就无边,无边就无天,社会就无序。企业也一样,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要以制度调整和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使员工成为企业的管理主体,使领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领导”,民主制企,科学治企;公正用权,规范授权,民主控权;以才履职,以能兴企,公正选人,以能用人,人尽其才;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监督管理体制,以人为本,结合实际情况,以领导为表率,以生产为中心,以管质量为核心,以宣传为重心,以发展为目标加强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建设,紧紧围绕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机构单位内部职工的根本利益,全面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共同的信念和价值文化凝聚员工,增强员工战斗力,增加员工自信心,增进员工认同感。确保激励手段和约束手段发生共振效应。要极其重视管理,从自己出发,努力实现自我管理,并以实现团队每一位成员都能用自己的行为否定一切管理规约为终极目标;要使员工发挥系统思维优势,确立人本整合理念,发挥集体力量,自觉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人的智慧才能与各种类型的信息及其它资源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善假于物,优势互补,整合集成,跨越层次,打破空间及层次界限地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

“三化建设”的意义重在成就我们的生活,成就我们的事业,成就我们的人生价值,成就我们和谐美满的家园。让我们都用“三化建设”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实现自我!

7.三化建设宣讲内容 篇七

“三化”建设是在总书记于2013年11月24日在山东考察黄岛经济开发区黄维输油管线事故抢险工作强调“要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以后,省上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提炼各市、县主要做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三基(落实基层责任、强化基层能力、提升基本素质)工作的巩固和延伸,是抓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总抓手,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信息不畅、监管力量分散、责任不实的局面,是全省创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最新成果。

“三化”的内涵是:以创新的理念,严密的监管网络,专业的监管机制,明确的责任主体,从更高、更深的层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化”建设包括三个层面:政府监管网格化、企业管理精细化、行业直管专业化建设。政府监管网格化、行业直

管专业化、企业管理精细化,这三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筑了严密的安全生产防控体系。

我们起草印发了三个文件《泾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化”建设的意见》泾政办发(2014)42号、《转发省市安监局关于三化建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泾安监发(2014)

34、两办《关于印发泾阳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泾办发(2014)63号文件。

二、主要内容和任务

(一)推进政府监管网格化:主要是“编制一张网、建立三本帐”

一张网指各镇、部门要编制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网重叠、密而不漏的本级安全生产监管网格。纵线到底:向上无缝对接上一级政府、部门网格的各个接口,向下明确下一级政府、部门各个接口并下延到最低网格。横线到边:从行业上无缝对接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的网格接口,从企业上有效连接本级直接管理的各生产经营单位网络接口。表明各网格责任人姓名、联系电话、监管对象等内容。

县级网格(见附件)

镇级网格(参考县级)

三本台帐:一本企业基础台账、一本事故隐患台账、一本监管责任台账。

企业基础台账:各镇根据“属地、分类、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企业基础台账。台账要统计到本级监管的所有企业,对企业名称、性质、注册地址、经营地址、从业人数、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工艺、产品、原材料、危险等级和重大危险源等要素进行全面登记,主管部门要分别建立重点监管企业名录、重点企业基本数据台账,并根据企业变更情况及时补充完善,报县安委会办公室备案,遇有情况变化应及时上报调整。(见附件1)

事故隐患台账:各镇根据辖区生产经营情况,每月全面排查一次,建立动态隐患台账。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措施、时限、资金和预案“五到位”的要求,分级、分类实施治理并建立台账。严格落实“分级负责、挂牌督办、跟踪问效、治理销号”制度,加强对治理情况的检查验收,确保隐患有人查、整改有人管、治理必到位。(见附件)

监管责任台账:即建立网格监管责任人台账和监管责任履职台账,首先是明确网格化的监管责任主体,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和“一岗双责”制度,明确各镇、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本级网格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本级网格的直接责任人。其次是详细登记、适时记录行业领域主管(直管、专管)部门在行业直管专业化方面的履职情况、主要会议、重要文件、主要活动,特别是专业化检查、审查、评估、执法活动情况。(见附件2)

(二)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主要是企业“编写一个手册,抓住六个重点”

一个手册: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手册。手册要把握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要害场所、关键环节、危险工序等节点定岗、定位、定物、定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安全风险可控。手册要便携易懂,人手一册,便于员工操作使用,把企业的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六个重点:一是管理制度精细化。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企业要按照精细化要求,依法依规对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梳理完善,进一步增强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用制度强制,促进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二是现场管理精细化。要制定现场管理手册,确保对作业现场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计划、调度、执行。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使所有生产过程畅通有序,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三是流程管理精细化。要细分生产业务流程,明确管理层级之间、前后工序之间的界面与权限,处理好业务之间的接口,保证生产过程安全、稳定、有效运转。

四是岗位管理精细化。企业应结合工艺流程和设备运行情况,合理设置工作岗位,要定岗、定人、定责、定制度、定标准,使每个岗位权责一致。尤其对特种作业人员要依法

进行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规范作业技能。要建立岗位激励机制,把岗位精细化管理与职工奖惩紧密结合。

五是装备管理精细化。企业要对所有设备设施建立管理台账、技术档案和备品配件管理制度,尤其要加强特种设备设施管理,确保安全可靠运行。要主动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最大限度减少因设备运行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六是标准管理精细化。企业应坚持以国家安全生产标准或行业标准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优化企业安全生产各项重要技术管理规范,促进人的行为、设备运行、物料状态等执行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消除生产安全隐患。9月底前,高危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管理精细化;中危行业领域规模以上工贸行业企业全面推进;2015年,全县工贸行业企业基本实现管理精细化。

(三)推进行业直管专业化。主要是“制定一个意见、规范和标准、落实四个职能”核心是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直管职责和专业优势,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追责,着力加强行业监管队伍、专家队伍、救援队伍和科技保障能力建设,促进行业直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1、每个部门要制定本行业直管专业化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行业直管专业化组织机构,直管专业化工作规范,编制

行业(领域)专业安全检查标准手册。建立企业基础台账、事故隐患台账和监管责任台账。制定行业专业化的安全检查执法计划,并组织实施。

2、落实四个职能:一是专业化监管责任(规范标准体现),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理清综合监管与行业直管的职责和关系,不断夯实行业专业化监管责任;

二是专业化工作机制(台账、规范、标准体现)。全县各行业领域主管(直管、专管)部门要按照企业分布底数、安全特点规律、监管薄弱环节、法律法规的优势,从专业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积极实施专业化的安全决策、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估;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专业和技术指导,积极为企业安全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发挥行业协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协调约束作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提供安全生产社会服务;

三是专业化监管标准(标准体现)。加强行业安全监管专业力量和专家队伍建设;严格执行行业规程和标准,落实专业监管和专业执法。教育、住建、矿管、公安、消防、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各自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和监管标准,监管规范应明确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职责,监管的法律依据及标准,监管措施、程序及重点,非法违法行为处理措施等内容;

四是专业化应急救援。全县各行业领域主管(直管、专管)部门要修订完善行业应急方案,督促所属企业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并与当地辖区政府、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相互衔接、形成联动。同时,要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定期组织开展演练,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建立行业应急救援专家库、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为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分析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各镇安监站“三化”建设档案资料

一、组织机构

1、组织机构网络图

(1)监管网络图(见附件1:县级网格,镇级参考)

(2)领导分工文件

(3)安监站人员及职责

(4)安监站人员编制手册

2、责任落实

(1)与各村、各企业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2)目标管理责任制

(3)制定安全生产年度工作计划及落实情况;

(4)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安全生产专题会议记录,安排方案及落实情况)

二、基础台账

1、企业基础台账(见附件2)按照行业分类

(1)采石场

(2)转瓦粘土企业

(3)一般性工业企业

(4)危化企业(加油站、加气站、生产企业、涉氨涉氮等涉危企业)

(5)烟花爆竹经营企业

(6)建筑施工企业

(7)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索道、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气瓶充装、压力管道)

(8)人员密集场所(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餐饮服务行业、大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网吧娱乐场所)

(9)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

其他行业领域分别由各直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台账。

2、事故隐患台账(见附件3)

(1)日常检查:每月每企各一次,附有现场检查记录,责令整改指令书,复查意见书,统一制式,加盖各镇公章。

(2)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及时制订工作方案,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组织领导,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报表,对重大隐患进行排查、分级、汇总、整改,“一患一卡”填报完整,情况清楚,隐患整改到位。(大检查活动方案、总结,隐患排查治理台帐)

3、事故责任台账(见附件4)

三、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

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手册,包括:见附件5

四、应急救援

(1)本单位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2)应急救援预案预案

(3)辖区(领域)内企业事故应急预案备案情况(4)组织演练情况(文件、预案、演练图片)

五、宣传教育

(1)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活动方案、活动剪影、活动总结、活动效果)

(2)组织开展系统内干部职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文件、签到册、图片、会议记录、培训计划、培训内容)

各行业直管部门“三化”建设档案资料

一、组织机构

1、组织机构网络图

(1)监管网络图(明确到人,监管到企业)

(2)领导分工文件

(3)主管安全生产人员及职责

2、责任落实

(1)与各主管行业企业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2)目标管理责任制

(3)制定安全生产年度工作计划及落实情况;

(4)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安全生产专题会议记录,安排方案及落实情况)

二、基础台账

1、基础台账(按照各自分管行业建立台账,每企一账)

(1)采石场(矿管局)(2)砖瓦粘土企业(国土局)

(3)一般性工业企业(工业局、中小企业促进局)(4)危化企业(加油站、加气站、生产企业、涉氨涉氮等涉危企业)、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安监局)

(5)道路交通(交通局、交警大队)(6)建筑施工企业、燃气企业(住建局)

(7)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索道、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气瓶充装、压力管道)(质监局)

(8)人员密集场所(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餐饮服务行业、大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网吧娱乐场所)(消防大队、文体广电局、文物旅游局)

(9)学校、幼儿园(教育局)(10)食品药品行业领域(药监局)(11)农业机械(农机局)

(12)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发改局)。

(13)其他行业领域分别由各直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台账。

每个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属地、分级、分类”负责的原则建立各自行业领域的台账,并按照安全等级进行分类。

2、事故隐患台账(检查台账,每企一帐)

(1)日常检查:由各直管部门定期对分管行业企业检查一次,有现场检查记录,责令整改指令书,复查意见书,统一制式,加盖各镇公章,并建立台账。

(2)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及时制订工作方案,建立组织领导,首先对分管行业领域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查出隐患及时治理,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报表,对重大隐患进行排查、分级、汇总、整改,“一患一卡”填报完整,情况清楚,隐患整改到位。(大检查活动方案、总结,隐患排查治理台帐)

3、事故责任台账。

三、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和标准

学习秦都经验,各职能部门应明确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职责,监管的法律依据及标准,监管措施、程序及重点,非法违法行为处理措施六部分内容;编制各自监管标准。

四、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

由各主管部门督促所主管的行业领域企业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过程控制和现场管理,实现全县所有行业企业实现管理精细化。

五、应急救援

(1)建立各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2)行业领域应急救援预案;

(3)分管行业企业事故应急预案备案;

(4)组织演练情况(文件、预案、演练图片)

六、宣传教育

(1)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活动方案、活动剪影、活动总结、活动效果)

8.纪委推进“三化”建设小结 篇八

xx乡纪委推进“三化”建设

今年以来,xx乡纪委紧扣监督第一职责,强化日常监督,以补短板,强弱项,稳中求进为目标,以“三学三比三提升”为抓手,以执纪审查为着力点,拓展和巩固中央八项规定,助力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为主的重点工作,以“三化”建设为保障,持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好人员配备培养,促进干部队伍专业化。严把选人关。在给乡纪委配备工作人员时,把政治坚定,敢于担当,廉洁奉公作为首要条件,并把学历高,年龄轻又有一定工作经验作为重要条件。全乡纪委共配备1名纪委书记,4名纪检委员,其中1名专职干部。抓好学习培训关。将干部自身能力提升作为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积极外出参加省市县纪委组织的培训,对纪检干部进行了全员培训。

二是抓好硬件配备水平,促进审查设施标准化。提升场所建设水平。乡纪委现有标准化的办公室和谈话室各一间,每间面积20平方米左右,为谈话室新铺贴了地砖,安装了灯具和窗帘,在乡党委大力支持下,按照县纪委要求给谈话室安装了监控和录音录像设备,配备了谈话室专用桌椅。统一标准布设了办公室。按照设施标准化的要求,对谈话室和乡纪检信访办公室进行了重新粉刷、布设,悬挂了党旗和入党誓词,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专用的台式和移动式电脑和打印机。

三是抓好制度程序执行,促进工作运行规范化。严格程序规范文书。在信访登记、线索处置、立案审查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定报告、请示、审批,对文书制作层层把关,办结的案卷及时装订成册,归档入柜,实行专人管理。细化工作制度。近两年来,完善修订了《xx乡乡村干部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规范了干部行为,也明确了干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界限,对纪委的监督执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2篇:纪委推进“三化”建设小结★

今年以来,马坊镇纪委紧扣监督第一职责,强化日常监督,以补短板,强弱项,稳中求进为目标,以“三学三比三提升”为抓手,以执纪审查为着力点,拓展和巩固中央八项规定,助力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为主的重点工作,以“三化”建设为保障,持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好人员配备培养,促进干部队伍专业化。严把选人关。在给镇纪委配备工作人员时,把政治坚定,敢于担当,廉洁奉公作为首要条件,并把学历高,年龄轻又有一定工作经验作为重要条。抓好学习培训关。将干部自身能力提升作为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积极外出参加省市县纪委组织的培训,对全体纪检干部进行了全员培训。

二是抓好硬件配备水平,促进审查设施标准化。提升场所建设水平。镇纪委现有标准化的办公室和谈话室各一间,每间面积20平方米以上,为谈话室新铺贴了地砖,安装了灯具和窗帘,县纪委也统一给谈话室安装了监控和录音录像设备,配备了谈话室专用桌椅。统一标准布设了办公室。按照设施标准化的要求,对谈话室和镇纪检信访办公室进行了重新粉刷、布设,悬挂了党旗和入党誓词,《信访举报范围举报流程》、《线索处置流程图》等制度牌,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专用的台式和移动式电脑和打印机。

三是抓好制度程序执行,促进工作运行规范化。严格程序规范文书。在信访登记、线索处置、立案审查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定报告、请示、审批,对文书制作层层把关,办结的案卷及时装订成册,归档入柜,实行专人管理。细化工作制度。近两年来,完善修订了《马坊镇镇村干部管理办法》、《马坊镇生态环境保护问责办法(试行)》《马坊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制度,进一步细化、规范了干部行为,也明确了干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界限,对纪委的监督执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3篇:纪委推进“三化”建设小结★

为进一步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基础,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执纪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洛河镇纪委通过多项举措推进“三化”建设。

一是加强建设纪检干部队伍专业化

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镇办纪委领导班子配备及镇办纪委书记、副书记专职专责的工作要求,全面配齐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纪委委员、纪检专干队伍,为更好开展各项纪检监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打造一支整体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队伍,镇纪委同时通过每月定期开展纪检监察知识学习交流会,拓展纪委办案人员的知识面。

二是不断完善纪律审查设施标准化

镇纪委持续规范建设办公场所,对纪委办公室、纪检监察信访室、档案室、谈话询问室与同志式谈话室全面提升改进,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并上墙公示。对谈话询问室内全部实行软包处理,安装监控设备,实现同步录像、录音、存储、检索等功能。对同志式谈话室创造温馨的谈话氛围,设有书架、茶具以及相关党风廉政书籍。对谈话询问室与同志式谈话室均落实专人进行管理,实行进出谈话室登记与存放物品登记管理;

对档案室实行专人管护,借阅、调取档案均需持加盖借阅、调取单位公章的介绍信并办理登记手续。

三是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

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对线索受理、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批、执纪审查、移送审理、处置执行按照纪律审查工作流程开展各项工作。镇纪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进行线索摸排及研究处置,对违纪事实立案审查、党纪处分等重要事项,严格执行案件报告请示制度,对处分处理执行情况,严格落实回头看,查看是否执行到位。对于纪检案卷实行承办人立卷制度,做到案结卷成,实现“专人专管、集中统一、便于利用”,保证整理归档规范。第4篇:纪委推进“三化”建设小结范文★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执纪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五马镇纪委通过三项举措推进“三化”建设。

一是加强建设纪检干部队伍专业化。认真落实省市区关于镇纪委专职专责的工作要求,全面配齐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专职纪委委员、村级纪检委员,为更好开展各项纪检监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镇纪委通过每月定期开展纪检监察知识学习交流会,拓展纪检干部的知识面,确保打造一支整体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队伍。

二是不断完善纪律审查设施标准化。镇纪委持续规范建设办公场所,要求辖区内八个村均设置纪委办公室,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并上墙公示。同时要求对办公室内的档案资料实行专人管护,确保纪检工作的严密性。

三是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对线索受理、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批、执纪审查、移送审理、处置执行按照纪律审查工作流程开展各项工作。同时镇纪委定期对已办结案件落实回头看,查看是否执行到位。第5篇:纪委推进“三化”建设小结范本★

一是纪检干部专职化。在班子分工安排上,为切实履行纪委书记专职化,使镇纪委聚焦主业主责,明确规定镇纪委书记不承担政府分管工作,不得分管纪检以外业务;

在镇纪委委员选配上,充分考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业务领域等因素,当选的5名镇纪委成员,分别来自经管站、信访等重要职能部门站所,有效预防了年龄结构断层,切实增强了镇纪委战斗力。

二是纪律审查设施标准化。按照有组织、有牌子、有专职工作人员、有专用的办公室、有必要的办案设备、有工作经费保障的纪律审查设施标准化要求,纪委谈话室、办公室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在硬件配套方面,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碎纸机等办案设备;

软件建设方面,有行为规范、有工作职责、有办案规程、有工作制度、有工作台账,大大提升了纪律审查工作力度和效率。

上一篇:出名与自由读后感下一篇:电台广播谈话类节目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