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特色的小提琴大课教学

2024-09-23

别具特色的小提琴大课教学(共4篇)

1.别具特色的小提琴大课教学 篇一

大课间活动——《花样跳绳》教学设计

永康市城西小学

吴霞媚

指导思想和理念: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跳绳为主教材,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和优生的演示,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跳绳的多种跳法和相关知识。不但让学生学会多种的跳绳方法,而且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跳法进行自由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活动分析:

跳绳时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设备简单,容易开展,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并脚跳、单脚交换跳的动作方法,提高弹跳能力。

2、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3、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团结合作的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教学重点:学会跳绳的要领,体会起跳时机,动作协调、自然。教学难点:自主学练、探究、创新。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组织上课,学生站成V字形。2.师生问好。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会编徒手操吗?下面我们一起编一套徒手操吧!以我们学过的各种跳绳动作为基础。编一套绳操。生:学生分散,边创编边练习。

学生表演自编的绳操,一起练习几个有特点动作。

(设计意图:一反过去单调枯燥的慢跑。采用创编绳操,进入了角色。自由发挥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身心很快进入状态,达到热身的目的。)

二、学习体验

师:我们刚刚编了一套绳操,那么谁知道还有哪种新的跳法?我们一起编几种好不好? 生:好!(集体回答)

师:在创编之前,老师提供几个信息。

1、几个人合作的跳法。2摇的高度和数量变化的跳法。3多绳多人跳法。

师:大家能不能编出来?

生:能!(集体回答)

(一)创编短绳的跳法 重点:自主学练,创编学习。难点:各种跳短绳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比一比吧!看一看谁编的多、谁编的新颖。生:分散尝试学练。

师:刚才同学们练得很认真,下面同学们自荐给大家表演创编的跳法。教师强调动作要领、方法。教师及时给表演的同学评价,并且总结学生的跳法,供学生练习。学生再次练习。

(二)集体练习长跳绳

重点:学生跑入时机,起跳时机。难点:集体练习,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短绳手跳法,那么长跳绳大家会吗? 生:会。(集体回答)

师:下面大家举行一场比赛吧!“八字接力” 生:分成四个小组,自主尝试练习,然后比赛。

师:总结评价各组的表现,下面请各小组研究新的跳法创编新的动作。

三、知识延伸

分组竞赛,看一看哪组长、短绳新跳法多,并且能介绍方法。(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调动学生的情绪,积极参与锻炼身体。)

四、舒展身心

师:刚才我们创编了那么多的练习方法下面我们庆祝一下,一起跳绳操,放音乐,师生共舞。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同时要求给教师的表现作一番评价。

下课,师生共同收拾体育器材。(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设计意图:音乐响起,师生共舞。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真正产生心灵之间的沟通,同时也让学生消除疲劳。通过学习自评、互评、师评等手段,让学生踊跃参与评价活动,在此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下课前让学生给教师的表现作一评价,体现师生之间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真挚情感。从学生的评价中获得他们的需求,知道努力的方向。)

大课间活动——《竹竿舞》活动设计

永康市城西小学

颜佳彬

教学理念:

1.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伙伴关系。并将音乐引进体育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

2.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学,更贴近日常生活,努力营造一种欢快和谐的喜庆情绪,使课堂学习生活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又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事物,班上有很多的同学都喜欢民族舞蹈。简单的竹竿舞动作简单易学,节奏感强,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懂得竹竿的作用,认识竹竿舞的基本练习方法。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竹竿舞基本步的跳法,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发展灵敏、协调、弹跳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养成合作互助、竞争进取、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协调运动,打好节拍,掌握基本步的跳跃。

教学难点: 竹竿的敲击声和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欣赏了解“竹竿舞”

师: 同学们,你们有见到过在竹竿上跳舞吗? 生: 见过

师:那你们知道那叫什么舞蹈吗? 生:兔子舞、竹竿舞„„

师:那叫做竹竿舞,今天我们就要来学跳竹竿舞

师:竹竿舞来源于少数民族—黎族,它原本是黎族的一种祭祀活动,后来渐渐演变成黎家人庆祝丰收,欢庆稻谷丰登的一种方式;竹竿舞深受大众的喜爱,渐渐地在各地流传开来,现如今,竹竿舞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健身活动。

竹竿舞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只要一块空地和若干根竹竿就能完成,今天我们就可以在教室里跳竹竿舞。

二、学跳“竹竿舞”

师:颜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跃跃欲试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跳竹竿舞吧!

师:由于是第一次学跳竹竿舞,所以老师准备了一组简单的动作(说学习简单动作,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一共是8拍,第一拍是抬起右脚跳进竹竿,左脚紧跟着在原地跳起,第二拍是右脚跳出竹竿回到原来的位置,左脚紧跟着在原地往上跳一下;第三、四拍跟一、二拍一样;第五、六拍是右脚带动左脚先后往竹竿中间跳,第七、八拍是右脚带动左脚从竹竿的另一侧先后跳出(五六、七八拍连得快一些)。(教师在中间一边解说动作要领,一边做示范。)

(2)同学们轮流上竹竿进行分组练习,学生互相观摩,教师在一旁进一步指导示范。

(3)跳熟练后难度加大,速度加快、每组之间不停顿

三、说跳“竹竿舞”

师:同学们,我们学会“竹竿舞”一组简单的动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我们可以学习较为复杂的动作,运用多跟竹竿、变换各种动作,使室内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四、活动小结

结束部分比较简单,只是一些课堂的常规,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同学们跳得很开心,也学得很积极。“竹竿舞”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选用这个教材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一些民族文化的知识。由于是首次接触,同学们心情很激动,非常想上来跳一跳,可是当轮到的时候,看着分分合合的竹竿,还是难免会有些紧张,所以本节课所教的动作是较简单的。

教学方法上,我采用的是边讲解边示范,并且在原地跟同学们一

起把动作跳一遍,再两名同学成一组到竹竿上跟我一起跳,第一次我带着每一组同学们跳,给他们直接的示范,这样学动作会比较快。在首次示范动作的时候,我位置站得不对,因为安排同学们是从后面的竹竿跳进,可我从前面竹竿示范了,导致同学们搞不清楚方向,使学习难度加大了。

学生练习选用了两种方法:

1、摆竹竿的同学要看跳竹竿的同学准备好后方可开始,每一组都是从头开始跳,难度比较低

2、练习了两遍以后,加大了一点难度,教师不示范,竹竿不停地摆动,每组同学要看准时机往里跳进,每组之间不能有停顿,动作要连贯。“竹竿舞”这个内容,有点类似于跳牛皮筋,相对而言,女同学掌握得比较快,男同学加上心理上的害羞,跳得时候有点胆怯,在这里,我应该多多鼓励男生。

“竹竿舞”准备的器材简单、对场地的要求不高,技术难度可调节性大,容易组织,所以我认为这是室内大课间活动的极佳项目;在以后的课堂上,还可积极鼓励学生创造各种花样,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创新意识。

2.别具特色的小提琴大课教学 篇二

一、跆拳道大课间准备期 (四周) 及发展

大课间第一周体育课进行跆拳道礼仪、基本动作的教学, 包括:立正、敬礼、起势、格斗势、上步、后撤步、三段冲拳、三段格挡、前踢、横踢等, 并练习跆拳道发声;第二周进一步培养跆拳道礼仪, 进行前踢、横踢复习, 同时教授跆拳操的前4节;第三周复习腿法、步法、跆拳操, 进行跆拳操4~10节的教学, 让学生能尽快在体育委员或小组负责人的组织下自行练习;第四周组织学生复习跆拳操并配乐练习, 腿法集体教学个别纠错。第五周各项准备工作已到位, 大课间活动在音乐声的伴随控制下有序进行。

二、各水平段内容安排

(一) 水平一

礼仪、三种专项热身动作、起势、格斗势、上步、后撤步、跳换步三种步法、三段格挡、三段冲拳、前踢、横踢等;身体素质:立卧撑>15次、仰卧起坐>20个、纵横叉离地<8厘米、太极一章部分学生会做。

(二) 水平二

礼仪、五种专项热身动作、五种步法、三段格挡、三段冲拳、前踢、横踢、下劈;身体素质:立卧撑>20次、仰卧起坐>30个、纵横叉离地<6厘米, 太极二章、旋风踢部分学生会做。

(三) 水平三

礼仪、七种专项热身动作、七种步法、内外格挡、三段冲拳、前踢、横踢、下劈、正蹬、侧踢;身体素质:立卧撑>25次、仰卧起坐>35、交叉步、纵横叉离地<5厘米, 太极三章、旋风踢部分学生会做。

(四) 每周训练两次

各班每周两次跆拳道训练, 一次统一安排在周一, 彰显其宏大的气势;一次随机安排, 突出其灵活性。

三、管理实施细则

(一) 进场:5分钟 (9:30~9:35)

第二节下课铃响后, 播放音乐《进行曲》。各班当堂课教师及时组织本班学生做好大课间准备工作, 在靠近教室一侧走廊内排成两路纵队。班主任及时到场、有序组织, 将学生快步带到操场。

要求:注意安全、队形整齐, 步伐统一, 口号洪亮 (体育委员领喊) 、学生间无说话现象。

(二) 跆拳操:4分钟 (9:35~9:39)

播放本校制作的音乐。到达操场后, 学生听口令迅速成广播操队形散开, 开始阶段由值班体育教师在旗台领操, 各班培养自己的领操员。当学生能够熟练做操后, 改由学生在旗台领操。

要求:学生态度端正、精神饱满, 动作舒展有力, 把握节奏、讲求韵律、整齐划一, 呼号整齐洪亮、富有朝气。班主任在队伍中与学生一起练习。

(三) 各班分散活动:11分钟 (9:39~9:50)

跆拳操结束后, 播放背景音乐《功夫》、《醉拳》等, 各班学生由班主任组织整队, 迅速到指定地点进行大课间活动。

要求: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小负责人带领本班学生练习、体育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不嬉戏打闹、安全有序活动。

(四) 退场:5分钟 (9:50~9:55)

听到音乐《醉清风》分班活动结束, 各班迅速集队、注意安全、随班主任一起有序退场, 准备上第三节课。

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一) 考核机制

对大课间活动进行有效考核。学校按规定每天对各班的活动内容、活动情况作记录, 定期评比并表彰, 并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班级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考核内容如下:

1.进退场准时、快速, 步伐整齐、有力 (3分) ;

2.班主任到场领操指导练习 (3分) ;

3.按指定地点、指定内容活动 (3分) ;

4.做操时动作整齐有力, 符合音乐韵律 (4分) ;

5.班级学生全员参与, 服装统一 (2分) 。

(二) 鼓励创新

3.创建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创建特色;大课间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1.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大课间活动领导机构。在宏观上对基层学校不同层次的领导和具体活动的参与者进行培训。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等进行大力宣传,让家长、学生等认识到创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2.以点带面,逐渐形成氛围。在某一个地域范围内,先树立一些典型学校或品牌学校,在这些学校中制定相对完善的实施方案和活动流程,让其他学校组织去学习和参观,领导部门再利用这些典型(或品牌)学校的平台,去指导和帮助每所学校形成自己的大课间活动组织形式,从而形成本地域范围内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3.在普及中提高,形成特色和品牌。在一定区域内,大课间体育活动如果已正常普及开展后,教育领导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和具有特长的教师对每所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进行辅导并提出修改意见,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能精品化,提升层次,提高品味,形成特色,使之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学校创建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注意事项

1.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对活动的内容、形式、过程、评价形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不断提高活动效益。领导小组的成员涉及面要广,包括校中层干部、班主任、后勤、团委、学生会、体育教师、家长代表、社会体育辅导员等,班主任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核心领导者。

在制定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时,要首先考虑到活动实施的全面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原则是全员参加,包括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参与、领导全员参与管理、学校全方位支持。另一方面,还包括活动过程中对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教育、意志力锻炼、终身体育思想培养等,要将这一大课间活动的实质意义内化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大课间活动要注意集体活动和个性发展相结合。一个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要有全校统一活动的部分,也要有个性发展的部分。集体活动的部分要整齐划一,有震撼力。但这样的活动时间不宜太长,活动强度不能过大,动作要简单易学有趣,要考虑人人参与,如广播操、集体舞、韵律操等。

个性发展部分的活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做到人人有项目、人手有器材、个个都参与。在这部分活动中,学校尽量将全校员工都安排到不同的活动项目中去,形成师生共同活动、全校人人参与的和谐场面。

3.大课间活动制定、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区域体育项目的普及开展情况。如,本地区的篮球运动开展得很好,体育人口比较多,可以将篮球运动作为在课间的主项目;本学校的传统项目是乒乓球运动,就可以将乒乓球运动作为本校的大课间主项目。但是,這些运动项目在作为大课间项目时,可以对运动形式、规则、组织形式等进行修改或以此为基调进行创编。如徐州某小学将乒乓球运动编成乒乓球操,成都某中学将排球运动创编了排球操等作为学校大课间操进行练习,效果特别好。

大课间活动的主要辅导员应以体育教师为主,可以聘请校外体育辅导员,也可以请其他学科中有一定体育专长的教师来担任辅导员。这样使得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内容上更丰富,学生的可选性就大,对开展大课间有很大的益处。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排要有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建议上午和下午都开展,时间以20~40分钟为宜。实施方案中要按年级安排好活动内容和活动流程,这样便于最大效益地运用场地和器材。

4.建全督促检查制度,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学校在制定实施方案的同时要将检查制度和评价体系制定好,以激励表扬为主,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扬和推广;对不足的要进行整改、辅导、交流。

三、创建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宗旨

创建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现已在全国各学校实施进行,形成特色的学校很多,但相互交流的还比较少。建议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能对特别优秀的学校在全国进行交流推广,使这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能得到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益的落实,创建健康、快乐、阳光、和谐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其最终目的。

4.别具特色的小提琴大课教学 篇四

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是落实和保障在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途经。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在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和排球项目的优势,以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在全校构建排球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并在该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使排球特色大课间活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它特有的功效。

一、创建排球特色大课间活动的缘由

传统的课间操内容仅限于跑步或做操、自由活动,其形式机械、呆板。这种“一刀切”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看似很整齐划

一、组织得力。其实,不仅其体育锻炼的效益低下,而且还严重禁锢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格格不入。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最活跃的阶段,他们渴望在群体中实现自我,喜欢大胆的尝试和冒险,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其次,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迫,他们希望体育活动,但是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处于上午或下午的中间时段,为了不影响活动后文化课的学习,他们更渴望参加运动量适中、娱乐性强、不受场地和器材限制的体育项目。而排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大众性特点,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参加排球运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且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通过排球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培养普通高中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二、排球特色大课间活动的实践

(一)完善机构,健全组织

学校设立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办公室,形成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处督查,体育教师组织协调,班主任管理,副班主任辅助的组织网络,齐抓共管,层层落实。这也使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得到了保障(上午9:50—10:20下午:16:10—16:30)。

(二)规范制度,强化管理

学校要求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大课间活动,建立 “行政值日制、班主任管理制、体育教师帮扶制”等,以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求活动的开展做到“四落实”、“五到位”、“责任到人”。“四落实”指活动器材落实、场地落实、时间落实、带班教师落实。“五到位”指领导监督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体育教师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人人参与到位。“责任到人”指行政值日要到活动现场巡视,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正副班主任要组织本班学生及时、有序参加活动,严格管理;体育教师全面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指导等事宜。

(三)制定方案,措施得力

根据排球技术的组成部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校排球大课间体育活动把学生分三个层次进行:能比赛的同学、技术动作基本掌握的同学(能原地传球、垫球和扣球)、能垫球的同学。各班根据学生技术水平将学生分成六组进行练习和比赛,并将名单交体育组备查。组织形式主要以分组练习、游戏和比赛为主。比赛每一月进行一次,由体育老师组织,抽调各班体育骨干担任裁判。班级比赛内容为:15人不间断垫球、15人不间断传垫扣球、6人制排球赛。个人比赛内容为:对墙垫球、对墙传球、对墙一传两垫、两人一传一垫、两人一垫一扣。同时规定,每个人或组最多只能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每个人或组在本学期内不能重复参加一个项目的比赛。这种分层次的组织形式,使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在比赛中也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和了解,从而发展了他们的身心,提高了大课间活动的效率。

另外,在体育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强学生排球技术的辅导和体育骨干的培养,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练习中,可以向班主任推荐合作学习的方法:1,合理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2,分配练习任务;3,组内练习,互相合作;4,组间比赛,互相竞争。这样也可以有效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可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

(四)全面评价,扶优促差

改变以往课间操考核方法的单一性和主观性,构建以出勤、纪律、运动负荷等为主要评价内容,以教师评、自评、互评、抽测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在课间操活动的情况进行更全面、更细致、更合理的人性化考核方法,对学生参加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制定评价表和体育大课间活动出勤登记表,评价表由体委每周一到体育组领取周末报到体育组,体育组老师对课间操的评价表定期收集整理,建立学生和班级课间操活动表现记录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内容。出勤登记表由体育组老师每天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定期汇总。其中政教处的检查直接与班级和体育教师的考评挂钩,体育教师的检查结果主要与班级考评挂钩,班主任老师的检查主要与班级学生的日常行为百分制考核挂钩。检查结果按周汇总,并通过班主任例会及时通报。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和班级要给予表彰奖励,对表现差的班级要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其找出差距和原因,并迎头赶上。

三、普通高中开展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

(一)加强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

排球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在我校蓬勃开展,怎样结合学校的实际,深化课题研究,在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涵与发展的研究上进行提升,完善课程内容,特别是组织、管理和地方特色教材,使其系统化并且有实效性,能在同类学校及本地域有推广运用的价值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空间和方向。

(二)应抓好阳光体育大课间宣传推动工作

有认识才有行动。学校应加强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宣传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可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橱窗、黑板等大力宣传有关体育健身知识;还可以号召班级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大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三)推动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排球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当前学生成绩、升学率依然还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校长们如何取舍,如何平衡,如何真正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精神,这都需要社会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让校长坚定明确办学理念,引导他们真心实意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深刻认识到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不断转化成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及成为全体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及班主任)的观念和具体的积极行为。这是体育大课间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建立完整有效的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使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指挥棒。要保证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持续正常开展,必须建立完整有效的活动评价制度。它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

1.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落实大课间活动的检查评价。并将其视为评定学校办学质量的成绩之一。

2.学校对班级落实大课间活动的检查评价。并作为文明班或教师工作的评定条件之一。3.班级将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参与表现作为综合素质及体育课分数评定条件之一。4.建立班级内小组评价制度,让学生互相参与评定与监督,促进相互学习提高。5.定期让学生个人进行大课间活动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参与的自觉性。

(五)在活动组织形式和方法上要不断创新

创新是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活力之源和不懈动力。体育教师要勤于观察和思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闪光点”,要充分调动体育骨干、体育干部、班委会成员的积极性,大胆探索出适合本班的准备活动、练习方法、组织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加有序和有效。

参考文献

[1]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曲宗湖.确保一小时,促进学校体育整体改革 [J].体育教学,2004年第6期 [3]季浏,胡增荦主编.体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4]吴昊.浅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几点新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第2期

上一篇:简要发言提纲 和批评他人意见下一篇:亲朋好友新年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