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教案(第26课)

2024-07-14

八年级上教案(第26课)(精选5篇)

1.八年级上教案(第26课) 篇一

八年级上教案(第25课)

25采莲曲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诗歌独特的形式之美与音乐之美。 2、体会诗人在种种意象之中所蕴涵的情感与所寄托的理想。 说明: 采莲曲最早见于汉乐府古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新月派诗人朱湘自觉发掘古典词曲和民歌形式结构之美,《采莲曲》是其代表作,他特别注重诗歌的形式和音乐性的精致呈现,因而这里既有强烈鲜明的音乐美,也有优美舒缓的场景意象以及其中所蕴涵的美好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对人生的全面追求。读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鉴于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诗歌鉴赏的学法指导,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比较等方法去感知、理解、体悟这首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把握诗人寄予在诗歌意象中的情感与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1)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知体会诗歌的形式美与音乐美。 (2)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把握诗歌意境美。 2、难点:理解诗人在种种意象之中所蕴涵的情感与所寄托的理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唤醒积累 激发兴趣 1、老师有几个谜语,请大家来猜猜: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莲花)池里一只碗,大雨落不满,小雨纷纷下,珍珠一串串。(莲叶)粗壮一条龙,静卧淤泥中。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莲藕) 2、“莲”是高洁的象征,古代描写莲的诗词甚多,大家能背诵几句吗? 3、新月派诗人朱湘的《采莲曲》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美的体验与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它,欣赏它。 跃跃欲试踊跃猜谜 唤醒记忆自由背诵 好奇是知识的萌芽。猜谜能较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本课话题“莲” 唤醒学生关于“莲”已有的古诗词积淀和审美积累,为新诗的学习作铺垫。 散读诗歌 扫清障碍 初步感知 1、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散读诗歌,要求参看注释、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并在书上作好标记。 2、请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初步地整体感知这首诗歌形式上、音律上或内容上、情感上的特点。 1、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并借助注释、工具书等扫清文字障碍――包括难读、难写的字、词,并在书上作好标记。如:娇娆、菡萏、羞涩、裹、夷犹、婆娑、喧噪、荡漾、苍茫、袅…… 2、学生在扫除障碍后的出声朗读中自主体验、感知诗歌形式、音律上的特点。 通过朗读来发现自己阅读中的障碍,并通过一定的途径方法自行扫除,是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良好习惯。 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读出声音是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直觉感知,并加以调整。 精读课文 圈划批注 理解意境 1、根据学习建议中的阅读要求精读课文,请学生圈划出体现全诗结构线索、意象线索、情感线索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句作批注。 2、就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加深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看课堂生成,还可以用质疑的方式,组织学生探究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如: 蜂蝶呀不许轻来 女郎要采又夷犹 3、全班齐读。 学生圈划批注,特别是就意象中的情感通过想象等方法进行理解、讨论、交流―― 结构线索: 日落―月升(时间转换) 溪间―溪头―溪中(地点转换) 意象线索: 莲―藕―蓬;或:菡萏―藕心―莲蓬(采莲女的劳动形象、爱情形象) 感情线索: 蜂蝶呀不许轻来―― 女郎要采又夷犹―― 耳鬓边晕着微红――以及: 每段的最后一行以歌声结束。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中随时圈划批注,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概括提炼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 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完成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齐声诵读中再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课堂作业 以读引写 训练能力 请学生朗读、背诵汉乐府〈江南〉,与本诗进行比较阅读,从形式、音律、意象、意境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片段式鉴赏写作训练。 朗读、背诵。 片段写作。 以读引写,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八年级上教案(第26课) 篇二

关键词:学案,有效设计,初二英语阅读

一、初二英语阅读课有效设计“学案”的必要性

《新课标》指出中学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在传统英语阅读课堂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点的讲解, 甚至把英语阅读课变成翻译课, 忽视了对学生自主理解和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在难度较大的阅读过程中往往无处下手, 阅读技巧不当, 阅读兴趣不高, 动力不足, 并且有强烈的畏难心理。也有一部分教师在阅读课中尝试了用学案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但是传统的学案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缺乏整体思路和缺少以整个单元的话题主线为线索, 无法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把学案当作是纯粹的练习提纲, 使之失去导学的功能;缺乏文化渗透和情感升华, 无法促进学生从内心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得到思想升华。笔者认为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 在学案设计中, 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学生学习活动, 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该怎么样去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升华情感。

二、“学案”的有效设计

所谓学案 (Guided Learning Plan) , 是教师根据学生学情、教材内容、教学设备等实际情况, 为学生度身定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从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和知识建构出发, 以学案为载体, 创设建构性学习情境, 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和体验思维的过程, 实现教材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经验结构的有效整合,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笔者做了有关设计初二英语阅读课“学案”的尝试。

(一) 合理设计问题, 理清文章主线

新版《新目标》八年级的教材中, 每个单元的Section A部分多了一篇英语阅读文章, 而且Section B部分的英语阅读文章篇幅加长, 生词多, 句型结构复杂。面对这样的教材, 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和设计“学案”时, 不能被大量的细节信息所左右, 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意义的高度把握全文, 明确文章的主线, 这样整节课才不会像一盘散沙, 从而有利于学生抓住整篇文章脉络, 进而对文章有更好的理解。以《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7 W 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教学为例。笔者根据文章内容在Detailed reading环节中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读第1, 2段, 完成第1, 2, 3个问题

Q1:What do pandas look like?

Pandas are______, cute and lovely.

Q2:Are pandas important to China?

______, they are_______ of China.

Q3:What do baby pandas and adult pandas eat?

The baby pandas_______ for breakfast.

The adult pandas________.

读第3段, 完成第4个问题

Q4:Why are pandas endangered?

First, because pandas don’t have many babies

The baby pandas illness and don’t live very long.

Second, pandas don’t have enough food to eat.

The bamboo forests because people the forests.

读第4 段, 完成第5 个问题

Q5:What do people do to save the pandas?

An education program teaches children about_______.

They tell children about_________of saving the animals.

Scientists do research to better understand__________ of pandas.

这些问题的设计使得文章框架清晰、逻辑明朗, 既帮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关键信息, 又可以理清文章的主线, 把握篇章整体结构, 明白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大限度地获取篇章所传递的信息, 并且使得细节信息找到附着点。学生很快就能够弄清楚这篇文章围绕着“the endangered panda”这条主线,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濒临灭绝的熊猫, 即“熊猫的简介”“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和“保护熊猫的方法”, 用图式表示如下 (见图1) :

(二) 用心设计步骤, 培养阅读策略

中国有句古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 终身受益。”在英语阅读课中, 如果只是简单地教会了学生几个单词和几个句型, 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那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法真正提高。在学案中阅读步骤的设计也要能够体现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以《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教学学案为例。笔者在安排阅读步骤时, 从skimming到scanning再到detail reading, 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找中心大意, 通过寻读找出数字所代表的含义以及通过细读回答问题来理解文章的细节, 逐步培养学生略读和寻读的阅读技巧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获取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所给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中心思想, 了解文章大意, 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这些步骤的引导, 学生不仅能够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获取关键信息, 而且也提高了阅读速度。

Skimming:快速阅读, 选出中心大意。

Which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There are fewer bamboo forests and pandas, because humans cut down lots of forests.

B. The pandas are endangered, so we should help protect them.

C. The pandas are very cute and eat a lot of bamboo.

Scanning:阅读文章, 找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含义 (可在文章中画出来) 。

10: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

300:__________________

2000:__________________

(三) 精心设计活动, 促进知识内化

阅读的本质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是通过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获得对文本的准确理解的过程。因此, 阅读教学首先要将文本作为信息材料, 通过有效阅读,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英语阅读获取信息, 在吸收信息的基础上转述信息, 并进行创造性写作 (曹敏2011) 。由此可见, 在对文章有了一定了解之后, 活动并不能戛然而止, 应该与口语结合, 利用信息转化活动把文章内容用图式的形式展现出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口头复述主要内容并与写作结合, 进行同一主题的作文训练。教师可设计Memory game等活动, 让学生对文本信息知识进行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 为后续的写作奠定基础。如在《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课中, 笔者在阅读后设计下列的活动Memory game (背诵竞赛) 和Retelling (根据提示词, 复述短文内容, 一人复述一小部分, 也可自己补充相关的句型) 。

S1:black and white, cute and lovely, symbol

S2:drink, eat

S3:don’t have many..., die from, don’t live long

S4:get fewer, cut down

S5:teaches...about...;tells...about...;

S6:do research to...

(四) 科学设计练习, 巩固语言知识

学案的设计内容中不可或缺的是相应的配套练习, 设计此练习可以供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对所学的知识点的用法进行巩固和运用, 同时又能给教师以直接的反馈, 让教师可以直接针对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设计阅读后练习应该注意针对本节课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进行, 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 从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样以《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课学案设计为例, 笔者在学生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 (input) 和语言内化 (intake) 之后设计了7 道练习题, 让学生根据句子内容, 用今天所学到的词和词组的正确形式填空。试题如下:

1. These days, many peopledie fromcancer (癌症) .

2. The elephant is thesymbolof Thailand, just like the panda in China.

3. We should stopcutting downthe trees. Instead,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4. The lecture tells u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studying English, it is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 in the world.

5. The animals areendangered. We need to come up with a plan to save them.

6. I spend half an hourwatchingnews on TV every day.

7. There are many boyplaying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 Let’s join them.

这些练习, 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加以运用和巩固。练习结束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答案, 也可以直接出示答案, 但讲评一定要有针对性, 展示解题思维的过程。达标练习以便反馈矫正,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 巧妙设计任务, 推动情感升华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因此, 在设计阅读课的“学案”过程中, 要关注情感教育的渗透, 并在导学案中设计相关的活动来体现阅读文本之后的情感升华, 以便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进入更高的思想境界, 去探索文章所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例如, 在《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A Reading:The Storm Brought Peo原p le Closer Togethe r. 阅读后, 笔者设计了Free talk (自由讨论) 活动, 让学生讨论生活中除了台风之外还有什么事情可以使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如何互相帮助, 学生在学完这篇文章之后, 不仅收获了语言知识, 而且收获了思想的升华, 鼓励学生在现实困难面前互帮互助, 团结友爱。而在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后, 则让学生观看了一些有关濒临灭绝的动物如何遭受人类杀害的图片, 并通过6 人小组合作制作海报, 提出至少5 条建议来号召身边的人们帮助拯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以此来唤醒和培养学生保护和拯救动物的意识, 为人类和动物、自然的和谐相处贡献一份力量。

三、使用学案后取得的效果

经过将近一年的探索尝试, 笔者将“学案”作为课堂助手, 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的学习效率。学生对英语阅读课不再感到恐惧, 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回答问题, 在课堂问题讨论中也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 课堂气氛明显比以前活跃;课后与老师讨论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外, 笔者还发现, 通过学案的有效设计, 教学目标达成度也大大提高了;课堂上, 学生得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 提高了阅读技能和策略, 同时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专家点评

谢老师的论文选题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学案”热点问题, 针对初中学生畏惧“阅读”难点问题来论述。文章以一节八年级英语阅读课的“学案”设计实践展开, 结合《英语课程标准》和理论进行阐述。论文选题适当, 有实际应用价值且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论文撰写思路清晰, 文章主题、条理清楚, 结构安排合理, 层次清晰, 逻辑性较强, 有一定的理论和实例支撑, 语言流畅简练, 用词准确。

附学案:

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B Reading

特别说明:制作海报, 提出至少5 条建议来号召人们帮助拯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加油!

1.Guessing:What is Miss Xie’s favorite animal?

It’s a little big and heavy.It has two big eyes.

It is pink when it’s a baby, but it’s white and black when it grows up.

2. Brainstorming: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pandas?

3.Skimming:快速阅读, 选出中心大意。

Which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There are fewer bamboo forests and pandas, because humans cut down lots of forests.

B.The pandas are endangered, so we should help protect them.

C.The pandas are very cute and eat a lot of bamboo.

4. Scanning:阅读文章, 找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含义 (可在文章画出来) 。

10: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

300:______________

2000:______________

5.Detailed reading:细读短文, 回答下列问题。

读第1, 2段, 完成第1, 2, 3个问题

Q3:What do baby pandas and adult pandas eat?

The baby pandas ________for breakfast.

The adult pandas________.

读第3段, 完成第4个问题

Second, pandas don’t have enough foodto eat.

The bamboo forests because people the forests.

读第4段, 完成第5个问题

They tell children about of saving the animals.

Scientists do research to better understand of pandas.

6. Memory game (背诵竞赛)

7. Retelling (根据上面的问题, 复述短文内容, 一人复述一小部分, 可以看屏幕上的提示词)

S1:black and white, cute and lovely, symbol

S2:drink, eat

S3:don’t have many..., die from, don’t live long

S4:get fewer, cut down

S5:teaches...about...;tells...about...

S6:do research to...

8. Exercise (用所学词或词组填空)

(1) These days, many people________ cancer (癌症) .

(2) The elephant is the______ of Thailand, just like the panda in China.

(3) We should stop _________the trees.Instead,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4) The lecture tells us about the________ of studying English, it is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 in the world.

(5) The animals are_______.We need to come up with a plan to save them.

(6) I spend half an hour __________news on TVevery day.

(7) There are many boy__________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Let’s join them.

9. Discussion (自由讨论)

What else can we do to help save the pandas?

10.Task:6人小组合作制作海报, 提出至少5条建议来号召人们帮助拯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加油!

参考文献

曹敏.2011.以读促写循序渐进[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 :34-38.

李林, 王冬, 覃文圣, 张淑琴, 高栩.2011.论电子教材取代纸质教材发展趋势的必然性[J].中国信息界, (5) .

倪扬英.2015.一堂优质课对阅读文本解读的几点启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 :45-48.

3.八年级上教案(第24课) 篇三

八年级上教案(第24课)

二十四  虞美人・听雨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依据时间顺序,理清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场景。 2、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分析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字词,感受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相融和的情感。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画面,来对比表现出他的家国情愁。 说明: 这是一篇伤时感事的词,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宋词”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朗读是把握文本、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字词品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雨”能听吗?在绵绵雨季中、在突如其来的大雨中,你是否也有过“听雨”的经历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2、你们的感受有些是深刻的,你们的回忆有些是遥远的,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一看宋、元易代之际的蒋捷,他“听雨”时的那一番感慨吧! 学生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自己的“听雨”的经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首词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诵读课文 初步感知 1、请同学先倾听示范朗读,再自己有感情地自由诵读这首词,接着在四人小小组内初步感受作者笔下“听雨”的过程与感受。 2、请同学说说,自己在朗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作者“听雨”的经历。 1、(1)请同学先倾听示范朗读,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下面的`注释,并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读懂这首词的基本意思: 2、交流各自读后感受,谈谈感想。 倾听示范朗读,是为了让学生进入这首词创设的氛围,自由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借助下面的注释、借助工具书和完成这首词的解释,是学生必须要养成的读词的习惯。 再读课文 圈划品读 理清画面 感知情怀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1、先圈划出词中作者“听雨”的确切时期,即作者所截取的三个画面。 2、接着在词的上片中,请选择你最好理解的画面:每人单独圈划、完成所选画面中作者“听雨”的具体地点、当时的生活状况。3、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请把这些语句挑选出来,带着情感自己读一读,体会其中流露出的感情。 4、请同学分别交流自己圈划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词中作者在“少年期”、“壮年期”“听雨”时不同的情感流露。可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 5、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蒋捷的简单介绍,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重点感知作者“而今”“听雨”时的情感。 1、学生圈划“听雨”的三个时期: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2、每人单独圈划、完成所选画面的要求。 3、对关键的字词进行自我品读。 4、将自己的感悟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感受作者“少年期”在歌楼上“听雨”时,是过着“锦衣丰食”的生活,心情是“欢快的、无忧无虑的”,有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作者“中年期”在客舟中“听雨”时,是过着“东奔西走、漂泊四方”的生活,心情是“孤独的、凄冷的”,有一种“望断乡关”的情怀。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他们养成圈划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抓住重点字词分析文本内涵的好方法,并在学习实践中了解和掌握一些朗读的方法。 读读背背 增加积累 1、用几分钟时间,把这首词背一背。 2、小小组内比赛,看谁背得最富有感情。 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富有情感的背诵。 用小小组内比赛的形式来背诵诗词,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习的效率,并有助于更深的理解古代的诗词。 改词练习培养能力 文章用了词的形式展现了三幅作者不同时期“听雨”的画面,你能否试着把它改写成一首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可组内讨论完成) 小小组内讨论完成对这首词的改写。 初二的学生,给他们一点难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1、摘抄这首词,朗读背诵。 2、请记录下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或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说的话。 3、自选题:(1)请为这首词选择一幅画面。(2)请为这首词配上合适的音乐。(3)请把作者“听雨”的经历改写成一个故事。 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选择完成作业。 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

 

4.八年级上教案第11课 篇四

八年级上教案(第11课)

11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3、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说明:本文是一封告教堂弟郑墨的家信,也是一片出色的驳论文。作为家信,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写信人的主张和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作为驳论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论证思路,体会作者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尤要挖掘本文提供的写作的养料,通过迁移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此外,此文为文言文,当然还要推敲文中词义,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张的读书方法;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2、难点: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诵读一诗 导入课题 1、出示《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2、板书课题、释题 3、请学生介绍郑燮,并了解《板桥家书》。 1、学生诵读,体悟诗表达的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2、明确:潍县的官署中寄于堂弟郑墨的第一封家书 3、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由学生旧知导入,沟通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 1、读一读这封家信,这位才华横溢、治学有道德兄长,在家信中对堂弟有何告教? 2、如果你是郑墨,你明白了些什么? 1、学生朗读课文 2、情感:谆谆教导 切切关爱 内容:读书方法 朗读文章让学生渐入情景,初步感知信中所写内容,传达的情感,并为深入理解作准备 梳理思路 深入理解 1、在“第一书”中就谈读书,读书是读书人的基本功。今天,我们这些读书人也来读读板桥如何谈读书? 2、为什么不直接陈述主张,而要采用“驳论”? 1、师生边读边梳理思路,同时,适时推敲字词(参看课后积累) 明确: 驳:过目成诵 立:苦读深思、深入探究 驳:无所不诵 立:择其精华、反覆诵观 2、“过目成诵”“无所不诵”很多人误以为正确,可见郑燮倾生平治学之经验,告教堂弟正确的读书方法、言之恳切、情之关爱 学会筛选信息是读书很重要方法。筛选信息,明确主张。 初二学生初步了解驳论文 研读探究 迁移训练 1、“第一书”不仅对读书有真知灼见,对堂弟循循教导、切切关爱,论证也极出色 2、片断写作:选用两种论证方法,以郑墨的口吻,写一段回信,谈一个读书心得(建议:用现代汉语表达) 1、研读探究,归纳方法:(1)反问句式 (2)比喻论证 (3)举例论证 (4)正反论证 2、当堂或课后作业 关注本文提供的写作的养料,通过迁移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5.八年级上教案(第26课) 篇五

全面内战的爆发教案

课程标准: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重庆谈判,通过学习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政治较量的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培养依靠基本历史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内战全面爆发的情况,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有关史料,通过学生情景探究教学,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的风险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2)通过多媒体演示,资料展示,结合教科书的文字描述,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二、教材分析:

1、要以重庆谈判这个具体的知识点,通过一些具体的史实,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局势,认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专制独裁的本质,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巨大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双十协定、加快内战步伐、进攻中原解放区。

2、重点难点:(1)、本课重点: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2)、本课难点: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期间复杂的政治斗争。

三、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课程多,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避免枯燥的历史课堂,教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在讲课时用历史视频资料的形式,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历史史实。

2、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在讲课时补充材料,让学生依据历史史实分析历史问题,史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模拟新闻播报:这里是新华社人民广播电台,这里是新华社人民广播电台,有重要消息宣告:今天,是1945年8月15日,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战胜利后,中国仍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2)展示图片《挥手之间》:同学们,你知道当时中国面临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是什么吗?决定这两种命运的政党有哪些?图片中毛泽东下飞机到了哪里?去干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吧。

2、新课学习:

1、谈判桌上的较量

(1)抗战胜利后的局势

① 结合教材中《抗战胜利后,各地群众在平毁碉堡》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其中隐含的内容,思考:这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答案1:当时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之强烈。答案2:说明抗战胜利后,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

②(过渡)教师:当时的人民群众要求和平,渴望和平。可是当时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党——共产党和国民党也都是要求和平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2页第一段,结合PPT的两段材料,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了哪些努力?答案1: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策略,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答案2:清醒地估计了战后的国内外形势,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为应变蒋介石发动内战做好了思想准备。(教师补充):国民党“六大”的召开,制定了坚持独裁内战的反共路线,因此抗战胜利后,和平与内战的可能性同时存在。

(2)重庆谈判前后国共两党的政治较量

情景再现:

(一)学生一旁白:1945年8月,陕北延安。

学生一旁白:周恩来说。

学生二周恩来:主席,这里有两份急电。一份是我地下党窃获的情报,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积极支持下,正把大批军队从大西北、大西南运往东北、华北、华中各地,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另一份是蒋委员长给我党中央发的急电。

学生三毛泽东:(接过电报)看来蒋委员长再也坐不住了。

学生一旁白: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1945年8月14日

学生一旁白:

这是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的电报之一。从字面上看,蒋介石“诚心诚意” “以国家利益为重”,实际上真是这样吗?毛泽东敢不敢去重庆赴“鸿门宴”?

(二)学生一旁白:时间,1945年8月;地点,国民党陪都重庆。人物:《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陈立夫。

学生一旁白:陶希圣和陈立夫的谈话

学生二陶希圣: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

学生三陈立夫: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三)(旁白):1945年8月20日、23日,中共中央再次收到蒋介石电邀毛泽东的电报。时间,1945年8月23日;地点,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延安。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

学生(任弼时):我坚决不同意。

学生(朱德):这分明是一个“鸿门宴”。

学生(周恩来):不去,这正中老蒋的下怀。国民党就会把蓄意制造内战、不愿和谈的罪名,强加在我们共产党头上。

学生(刘少奇):去!我们必须做好去的准备。

学生(毛泽东):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民主、和平,这是大势所趋。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为了更好地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为了唤醒广大人民,我毛泽东愿冒这个险。

①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一:蒋介石为什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引导学生归纳出重庆谈判目的。答案1:毛泽东如果不去就会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就会制造舆论,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答案2:如果去就利用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获得准备发动内战的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教师:因此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目的截然不同。(出示课件)

②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二: 人们为什么说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是“弥天大勇”?答案1:当时国内形势虽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但局部地区国共摩擦是非常激烈的。答案2:张学良的前车之鉴,人们记忆犹新。因此,毛泽东赴渝谈判实乃“弥天大勇”之举,是当时震动世界的重大事件。教师:毛泽东用行动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一贯地代表人民愿望的,同时也有力地揭露和孤立了蒋介石。

(3)重庆谈判的结果

教师:播放重庆谈判视频,出示探究问题三:重庆谈判最后的结果怎样?

学生:经过40多天惊心动魄的较量,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正式签署《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教师补充:(1)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本方针上两党取得了一致。(2)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因此,国民党通过重庆谈判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于是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协定,加快了内战的步伐。

2、加快内战步伐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及部分小字内容让学生体会蒋介石“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同时指出蒋介石加紧内战的做法激起了全国民主运动的兴起。(略讲,主要为承启下面的内容)

3、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内战的原因及性质

A:原因:蒋介石依仗其军事优势,扬言只要3—6个月,就可以“速战速决”,打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进行国民党独裁统治。

B:性质:这场战争的性质是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C: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师:

(1)(多媒体展示)材料三: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毛泽东

(2)播放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视频,出示探究问题五: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的?

学生: 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五、课堂总结:

(一)、谈判桌上的较量——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目的: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产党:争和平揭骗局

2.成果: 签订《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

(二)、全面内战的烽火,1946年6月

1.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作战方法: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要方法

3.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教师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期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是一个谋求和平的党。因此,也必将取得粉碎国民党独裁内战的伟大胜利。

六、做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一、谈判桌上的较量(重庆谈判),1945年8月

目的 :

国民党:掩盖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共产党:要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结果: 签订《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

二、全面内战的烽火,1946年6月

上一篇:李金合任职工作总结下一篇:描写杏花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