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

2024-07-04

论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精选7篇)

1.论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 篇一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一个地球。”怎样立足校本, 找到撬动校本研修的支点呢?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

现状

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是我们自己起的名称。我们的操作模式是这样的:分学科、分年级、以教研组为单位组成学习型团队。在分单元充分研读教材、教参的基础上,依托网络建立备课家园,上传教学设计,进行互动反思。

语文备课家园我们选择的是凤凰语文网,在凤凰语文论坛各年级备课室中建立备课主题帖;数学我们选择的是小学数学网,在小学数学网论坛各年级备课室中建立备课主题帖; 英语我们选择的是中小学牛津英语网。我们每个备课主题帖名称中都注明了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缘起

作为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在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瓶颈。

1. 自我反思:怀揣着一张“旧船票”

人需要反思,可“樱桃好吃树难栽”。作为一线教师,更关注的是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 有些教师认为,反思是领导要求做的事,因此应付了事式的、总结式的、旧货翻新式的反思比比皆是。

2.同伴互助:演绎着昨天的故事

对于传统校本教研中的集体备课、同伴互助来说,我觉得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定主讲的传统模式一直演绎着昨天的故事。这种以行政命令干预的集体备课,使得集体备课成了主讲人一言堂,同组其他教师不能很好地行使其话语权。

3.专业引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校本研修、教师发展需要各层次专业力量的介入,农村小学的师资缺少差异性。区域共同体、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的发展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总是感觉到不解渴。

4. 备课质量:久治不能痊愈的 “顽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备课质量,但实事求是地讲,备课与上课两张皮,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或多或少地存在,我们想了许多的检查方式、用了许多的督察办法,花费了太多的精力,但收效往往甚微。

寻路

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我们酝酿了一个暑期,在学校行政团队达成共识后便将它作为新学期提高教育质量上台阶工程的重大举措,一开学就正式启动。作为一项重大变革,我们也充分估计到了它的冲击力及可能遇到的阻力。回顾我校的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运作,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观望期——给予教师选择权

为了开好动员会议,我作了充分的准备,会议的效果很好,大家听得心潮澎湃,大多数教师都很激动,但就是没有行动。怎么办?急了效果也不一定好。

我们提出给教师以自由选择权, 传统的手写备课、网络备课两者任选其一。一些年轻教师因对手写备课耗时耗力的抵触而开始尝试网络备课。其他教师沿用传统的备课方式, 但建议他们去网上多看看,养成亲近网络的习惯。刚开学,各办公室电脑只有一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进行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的积极性。(当然现在因区域现代化的推进, 条件得到改善,教师人手一台电脑。) 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由于年龄差异、能力差异、习惯差异等因素,在第一个月,大家还处在观望期。

2. 摸索期 ——典型引路,骨干示范

我们把已经起步的主题帖作为典型,每次集体学习都大张旗鼓地给予展示,给予肯定。对于片、市级骨干教师采取“赶鸭子上架”的办法,要求必须率先做好建帖工作。慢慢地采用网络备课的教师超过了采用书写备课的教师,最终其余教师都加入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行列。

3.适应期——肯定每一点进步

任何改革带来的必然是阵痛,嘴巴上牢骚不断,行动上不甘落后这可能是所有教师的共同特性。我们的教师付出了许多,浏览我们的帖子, 晚上十点、十一点上传教学设计、进行互动交流,网络备课不再是个别教师的行为。他们在前行的路上收获着点滴进步,享受着基于网络教研的幸福。

每天浏览各个教研组的主题帖, 适时进行互动交流是我们对教学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我的网名是逆水行舟者,在主题帖上与教师互动交流,已成了我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收获

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难呢!

我们的尝试已进行了一个多学期,时间不长,但它带给我们的变化却是巨大的。

1.彻底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

教师完全在开放的、合作共享的氛围中进行着教学,进行着研究;慢慢地反思、研究、合作已成为或正在成为教师每天的习惯。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团队研修的智慧多了、真实有效的反思多了、 自觉学习的教学理论多了……

2.有效改变了教师的心智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受环境的制约, 农村中小学教师形成了一种以封闭、 孤独、孤军作战、关注眼前利益、静态思维、习惯性防卫等为核心内容的心智模式,严重阻碍了系统思考和组织学习,成为学校教育改革难以绕开的暗礁。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有效改变了教师的心智模式,逐步构建起创造性的、开放的、合作的心智模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源泉。

3. 学习型研修团队正在悄然形成

这个学习型团队不仅包括我们校内的教师,版主、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教育同仁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进来。

4.转变了学校教学管理理念

传统的教学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检查者、督促者, 现在我觉得我们的角色是参与者、欣赏者、呵护者、服务者。

5.提高了课堂效率,推进了“学程导航”

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是反思质量、备课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们的网络团队研修式备课借助了全国一流的专业网站建立主题帖,它超越了时空,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学程导航”,我们在网络团队研修中与他人一同接受“学程导航” 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反思

1.构建网络对话文化

简单地将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进行叠加,只能说是初级阶段。如何构建问题参与式的、问题解决式的对话文化是我们接下来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我校已有一半以上的教研组在构建网络对话文化方面颇有起色。

2.如何科学评价、引领

对学校而言,我们除了激励、服务、参与外,该如何正确、科学地评价它是学校应该直面的一个课题。

行走在网络团队研修式备课的路上,不只是欣赏到鲜花与掌声,快乐与幸福,应该也有忐忑、孤独、迷茫、疲惫。如何正确引领也是个难题。

3.期待合作共赢

期待兄弟学校,共同参与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网络资源应该既是我的,也是你的,应让它真正成为大家共同经营的家园。

4.传统教研、网络教研怎样相得益彰

传统教研有网络教研无可替代的优势,面对面的真实而鲜活的交流所形成的思维和智慧的碰撞,激情演绎的场面所形成的震撼力都是网络教研所无法具备的。传统教研、网络教研怎样相得益彰,带动教研真实而深入地进行,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教师校本研修的探索 篇二

自我反思——我要学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就是自我反思。这两所普通的乡镇学校,依据农村学校的特点采用了以下的“土法上马”的校本研修方式:

1、写《教学后记》。人是在反思中不断成长的,教学工作尤需反思。教师应一课一反思,课课回头看。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要求老师们每上完一课写简要的“教学后记”,通过后记形式强化教学反思。在“后记”的写作上学校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客观——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把本节课中成功或失误的原由简要写出来。从成功和失误中悟出规律或找出原因,只要是有价值的。

(2)及时——教学后记及时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反思就非常的有利于于下一节课的教学。

(3)简明——写后记提倡言语简约。因为写后记主要是自己看,无须太详细,否则会无形中增加老师们的负担。

写后记首先是基于记录,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深刻思考和感悟。初写后记可以是零散的、无主题的,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研究的主题写专题性的后记。如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中,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写多篇后记;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总结,写出有关合作学习的专题总结;最后,还可以在自己总结和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关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论文。

2、抄写《教育教学名言警句》。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这两所学校还要求教师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每学期统一安排学习一本教育理论著作,在学习中注意对名言警句的抄录,一般还要求熟读成诵40句段以上,并要求能学以致用。现在,每位老师能够脱口而出的名言警句都超过五六十段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说课评课以及论文的撰写中能恰当地运用这些名言警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相关的教学案例,老师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辑录《教法集锦》。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师在听优质课或阅读教学书刊时,将精彩教学片断和环节记录下来,并适当地进行点、划、批、注,每个月一般要求要有3例以上。过去,老师上公开课前,学校领导要组织很多老师来出谋献策,现在由于融化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例,并经过自己内化后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就非同一般了,近三年来,这两所学校的教师在县、市和自治区级的教学赛课中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同伴合作——助我学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职业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路径。 在教师个人自学研修的基础上,学校要求教师互相研讨交流,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一般的做法是:

1、实施“2+1”工程。“2”就是教师每月自荐两篇教学后记式,由教科室每月检查评比并从中精选优秀者或展示或宣读,资源共享。“1”指的是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理论书籍,在学期结束时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并进行座谈交流。

2、加强互动性的课堂研究,主要做法是:预约课—— 领导向教师提前预约所听的课;邀请课——教师自己主动向领导和同事邀请听的课;同形课——大家都上同一节课,从中探究相同或相异的教学方法;二次课——在大家评议基础上再用不同的方法上一次甚至多次,以求切实的提升; 开放课—— 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专家以及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到校观摩课堂教学,在更大的层面进行“合作探究”和“同伴互助”。在多种形式的上课和听课中,强调互动式的交流对话, 在相互的说课、评课和反思中,丰富了教研的内质,生成了新的培训机制。

3、举办“教研组风采展示”。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精心准备“5个1”(上课、 说课、评课、教案设计和一份教研组风采介绍),最后抽签决定展示者;分别从上课、说课、评课和教研组风采介绍四个方面来展示所在教研组,最后由学校 针对“5个1”评出5个单项奖和1个综合奖项。在“风采展示”的过程中,组内教师充分体现出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4、在课题研究中合作探究。科研兴校就要有科研课题,而且必须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是一种集体探究的活动,最能体现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学校科研室的统领下,做到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课题,每人都参与课题,在课题研究中进行自学、讲座、研讨、展示等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课改以来的几年中,这两所学校各自都有8——10个县、市以及自治区级的课题。从目前结题的情况看,老师们的确是从课题研究中加强了团结协作的关系,提高了自己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5、开辟主题论坛。学校为教师开辟教育教学论坛,曾先后举行过“我的教学故事”、“我的好课标准”等主题的沙龙式座谈研讨活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互相交流,使论坛成了信息反馈的集散地,在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和辩论中明晰事理、提升能力。 通过灵活多样的合作学习,教师们逐渐地能教会评、能说会写、养成“学习理论——探索实践——提高理论”的学习和研修的习惯。

专家引领——带我学

专家能给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智力上的支持,给予行动上的诊断,“专家引领”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1、显性的专家引领。邀请教研员、知名专家来学校作学术讲座、现场指导或咨询座谈等。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就分别请了县、市、区的多位专家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还聘请了一些全区乃至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兼任学校的教学顾问。这些专家除亲临学校指导外,还通过电话、邮件、视频对话等方式进行指导。

2、隐性的专家引领。就是通过阅读专家的理论著作,从中学习吸纳专家的理念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隐性的专家引领方式是主要的和大量的。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都有计划的统一购买了不少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著作,基本上是一个学期着重学习一本,而且还要求做读书笔记、摘抄《教育教学名言警句》、摘录《教法集锦》、举办沙龙式的理论学习座谈会等。

3、上“移植课”和“移植报告会”。除“请进来”外,还采取“走出去 ”的方式, 所谓“走出去”就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聆听专家们的报告,回到学校后再举行“移植报告会”;外出观摩特级教师和名师的优质课后,回到学校就上“移植课”; 派出优秀教师参加脱产学习和接受高层次的系统培训后,回到学校后就让他们做“学习体会报告”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的专家引领。

3.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 篇三

一、开展校本研修的目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教师教育实践当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校本研修要达成四项目标:(1)形成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研组建设特色;(2)探索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机制;(3)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培训培养模式;(4)加速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研修内容⒈师德素养研修研修的主题: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育德能力。⑴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等,与教育和教师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⑵组织教师学习十八大精神。⑶教师分层制订自主发展规划。⑷研读职业道德篇,撰写师德格言,开展以师德教育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总结活动。

2、专业知识和技能研修主题:抓好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⑴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通过专题讲座等辅导培训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办学理念,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⑵开展同伴互助专业成长实践活动,展示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引导教师向一专多能方向的发展。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研修主题:增强教师育德意识,提高教师育德能力。⑴组织教师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⑵根据班级特点,开展温馨班级建设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活动。⑶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做好学科与德育整合开展活动培训,进行组内、校内或区级教学公开课展示活动。⒋课堂教学实践研修主题: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⑴深入开展导学内涵的研究,以磨课活动的形式,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细小却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问题,有效开展课堂教学。⑵开展各项教学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⑶积极开展改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系列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 篇四

培训者感言:

校本研修的管理,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部门和有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研修中所需的各类教育资源都得到最优化的配臵,进而获得最佳的研训效益。在具体管理方面,变少数人抓或无人抓变为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使之形成校内研修的管理网络校本研修的内容广泛,但实施过程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连续性和主题性。校本研修的目标确定后,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将教师培训、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有机地拧成一股绳,并保持校本研修围绕一个个主题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这是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

1.过程

过程,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过程,也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系统。

2.校本研修的过程

校本研修的过程,就是学校校本研修计划(方案)的确定,研修行动的开展,研修进程的评估与调控,研修的总结与反思。

3.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 在管理学中,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系列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就是采用适当的方法、技术对校本研修过程进行连续的控制和持续的改进,达到或超出预期的目标。包括校本研修的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

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有如下特性:

(1)信息化。应用信息论方法,将学校的校本研修的各过程视为一个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的过程,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校本研修过程管理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问题。

(2)可控性。应用控制论方法,将学校的校本研修过程视为可控过程,建立过程控制系统,运用反馈控制等控制方法解决学校校本研修过程系统的控制问题。

(3)精细化。将管理细化到每一个校本研修环节、每一次研修活动、每一项影响研修进程的因素。

(4)技术性。当今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为学校校本研修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综合运用管理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技术的管理模式,将使学校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控制能力迅速提高。

总之,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对学校校本研修管理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提高校本研修效率,实现校本研修目标。

二、校本研修过程管理有哪些管理方法与手段

管理方法是指用来实现管理目的而进行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的总和。也就是运用管理原理,实现组织目的的方式。

(一)行政的方法 行政手段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利,运用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对下属或下一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方法,具有快速、灵活、有效的特点。行政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在组织内部实现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获得系统整体的功能,实现对全局活动的有效控制。

在校本研修过程管理中科学、合理地应用行政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根据目标,确定采取运用行政方法,如通过教师大会形成在全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决议,不同时期下达的研修学习通知,检查考核的通报等。第二,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做到大权在握、小权分化,责任明确,如设立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三,权责一致。管理者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同时享有相应的权利。另一方面,有权力就要承担责任,权与责必须保持一致。第四,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行政方法,即要做到适时、适情、适度,不需要时绝不乱用。另外运用行政手段时,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各个方面的素质,同时必须以全体教师的监督作为补充。

(二)经济的方法。

经济方法是一种通过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如通过工资、奖金、罚款、福利等手段,刺激组织行为动力的管理方法。经济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处理物质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运用经济方法,能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特别是现在实行绩效工资,可以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情况加以量化,作为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之一。

(三)制度的方法

制度的方法就是制订并运用学校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的方法。校本研修制度一定要体现学校全体教师共同意志,经教代会或教师大会表决通过;学校领导带头遵守,保证制度的严肃性与公平性。

(四)思想教育的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是一种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把管理一直传达给被管理者,以求得到被管理者的响应和配合的管理方法。在校本研修管理活动中思想教育手段经常采用的形式有:作报告、讨论、谈心、表扬激励、竞赛评比等。

运用思想教育手段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第一,用心关注每一个教师的成长。管理者要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经常与教师聊聊天,分享教师研修学习的成果与快乐,倾听教师的心声。可以说领导的关注就对教师最好的服务与支持。第二,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对于学校教师在对校本研修认识不足的问题上,和教师参加研修活动的情绪懈怠问题上,必须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第三,做到关怀体贴下属,以情感人。第四,用好激励法。激励法是思想教育的主要方法,有三种方式:1。目标激励——为教师描绘通过校本研修将创造的美好前景;2。荣誉激励——通过典型引路形成研修的驱动力;3.感情激励——与教师同欢共忧,为教师排忧解难。

三、校本研修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1.校本研修目标的确立

学校为什么要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首先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天天都会遇到的问题,课堂的问题,学生的问题,班级的问题,学校的问题。比如某一知识点的教学中遇到困难,老师自己首先苦思力行,但仍然无力处理,这时候就需要同伴的支持和帮助,仍然不能解决,可能还需要更高层次的专家的专业引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其次是为了促进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一个教师的学习和进步是伴随其整个教育教学的全程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科学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网络无所不在的当下,教师的成长,除了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上的日常工作,比如备课(钻研教材就是一种学习和研究),上课(与学生研讨也是一种学习和研究),这些相对比较零星、也是就事论事的研究之外,带有专题、主题性的研究可能更有利于教师在某些教学关键问题上的认识深化、理解深刻,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素养逐渐提升至较高境界。

由此可见,学校的校本研修是为了解决学校教师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综合素质,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

2.校本研修重点内容的确定

学校校本研修重点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呢?

从目前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来看,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

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发展中问题的解决,如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品德、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如何在整个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确保公平合理;如何采取科学和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愿意接受诸如人文、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化。

教学问题。学校教研主要解决的是教学问题。当前最为严重要的问题是课堂问题,课堂问题的关键是教学模式和手段问题。课堂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效率问题,而是涉及到课堂的文化问题:课堂的道德伦理,比如公平,因材施教,差别化教学等;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方法;学科的价值取向,比如基本目标与终极目标的关系,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关系处理等;模式、策略、方法、手段的学习运用:各类风行的模式是否适合本校,统一规定的教学方案是否适合所有的班级,多媒体课件是否适合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堂的所有环节等。

教师问题。这些年来,中国教师紧随着课改,专业素养尤其是理论素养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并未因此而有提升,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为下降的不在少数。这除了课程实施能力方面的问题之外,师德问题、人文素养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敬业、奉献、责任担当在不少城市和经济发达区域的农村越来越成为问题。有人把今天的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与民国时期、解放前甚至文革前后的教师相比,总觉得教师的令人尊敬的程度似乎大不如从前,这除了社会的因素,也有教师队伍自身的因素。

(1)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质也持续走低。不少老师应试教学的技术水准和综合的教育教学素质之间不成比例。比如指导和引领学习的能力,独立设计教学和设计作业的能力,组织和管理教学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欠缺。有人描述现实中不少教师是三本书打天下。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用书,一本教学辅助用书(练习册)。除此而外的一些内容,不少老师无心也无暇顾及。很多人在课堂教学中隔科如隔山,偏居本学科一隅,难以融会贯通,常常闹出笑话。老师们欠缺的主要不是学科的深度,而是应该具备而一时还不具有的知识和文化的宽度,因而也无法逐渐构筑教学乃至教育的高度。这虽然有学校管理和应试教学等外部因素的强力制约,教师自身的思维定势、学养追求和人生设计也是不同容忽视的因素。

(2)教师的个性问题。因为应试,因为集体备课制度的执行中的误区,因为少量教学模式的被热捧、被盲目效仿,有个性的教师真的越来越成为“罕物”。教师自主阅读、自主研修、独立思考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加之长期以来统一的“考试”和教育,教师的独立思想、学术视野、求异精神严重缺失,教师的实践更是遵循着考试的指挥棒而运作,很少看到具有批判思维以及基于此而大胆实践卓有建树的老师。在很多与专家对话交流的现场,哪怕学员是特级教师,敢于“叫板”专家,发表个人见解的都是极为稀少的。

(3)教师问题还表现为应试重压之下的身心健康、教学疲劳、职业倦怠问题,以及由之延伸出来的家庭问题等。这尽管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但却与教育息息相关,与学生和每一节课相关。

瞄准这些问题进行研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可能是现阶段的校本研修的重中之重。

3、校本研修方式的选取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研修是校本研修的三种路径和方法,三者之中哪种方式是关键呢?

在对校本研修的理解和实行中,我们通常比较多地强调了“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作用和价值。新课改以来,我们看到,大量的教育专家和教科研人员纷纷进入校园,带给广大教师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与此同时,多种以团队、小组、共同体形式而开展的“集体备课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统一的教案、学案、教学案、讲学稿等,更是带给不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以大量的实惠和便捷。也因此带来不少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

但当进入教学改革的微观领域,很多注重宏观的理论一时还难以解决许多教育教学的深层次、细节性和个别化的问题。而且教师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总是面对着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教育教学需求,他们的专业发展需求,无不带上浓厚的个性化的色彩。这时候,仅仅依靠“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要想实现教师发展和教学进步显然是有严重不足的。

实践反思,是教师个体自主研修的主要方式,也是最主要的教师发展路径。一方面,哲学的内外因关系的理论早已证明了这一点;而且教师发展的理论也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一般包含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自身日积月累的结果,只能通过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获得。也就是说,充分激发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实践”的思考、分析与已有“专业”知识的温习、借鉴和运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同伴”的合作攻关,逐渐达成问题的解决。这是最为有效的研修过程。

4.校本研修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第一是资源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中小学,不要说网络,就连图书也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校本研修确实很难。怎么办?第一学校领导要主动寻求支持,加强资源建设。当然学校的建设主要依靠政府,但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成长,主动权还是在学校。诚如一所农村小学校长所说:学校发展绝不能等、靠、要,要主动出击。三年中他通过找政府、企业和学校校友,学校通了网络,添置了电脑,充实了图书资料,改善了师生的学习条件。第二要挖掘和培植校内资源。三人行必有我师,学校总有比较优秀的人材,鼓励他(她)们带领大家研修学习。第三走连片研修、组建学习共同体之路。附近的中小学联合起来,实现资源互补、资源共享、大手牵小手,共同成长。

第二是工学矛盾问题,就是研修时间如何解决,城市学校班额大、活动多,农村学校教师课时多、家庭负担重,教师总感觉时间不够。怎么办?第一是学校运用行政的方法,专门为教师研修每周划出一到两个课时来集体研修,举办研修活动。第二是运用思想教育的方法,激励教师挤时间进行个人研修,让教师形成读书学习、研究问题的习惯。

第三是校本研修的引领问题,就是校本研修中学校领导的组织管理、指导引领能力不强,而研修过程中专家引领也缺位。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校长的管理与教育教学的业务能力,因为只有“狮子”率领的队伍才强大。作为校长,一要做学习的模范,不断充实自己,二要用行政的办法,把学校中理论修养深、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任用到校本研修管理、指导岗位上。其次,要解决专家引领缺位的问题也不能等,一方面要加强纵向联系,向上级反映学校研修的需要,向各级教育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优秀中小学学校寻求支持;加一方面还是要培养自己的专家,通过送出去学习、推出去竞赛、下任务研究等办法,培养几个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总之,在校本研修管理过程中,学校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正确面对,学校全体教师上下同心,群策群力,主动出击,不等不靠,这也我们校本研修的精神和宗旨——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加快学校的发展。

【案例4-5】

校本研修经验案例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生命提醒,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种惰性就可能不断蔓延,以致成为生命常态。这样,教师会感到生活乏味,产生职业倦怠感;这种惰性,还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传染给学生,让他们也产生不良情绪。所以,加强校本研修,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确定成长路线图:专业成长路线图,包括思想路线图和实践路线图。前者是:“有爱心就有责任,有责任就有智慧,有智慧就有创新,有创新就有价值,有价值就有幸福,有幸福就有成功”,它侧重于对教师思想方面的启发和指导;后者是我们对教师专业成长阶梯状规划,分为“合格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校级名师”。各个等级对教师基本功、课堂教学、评选、论文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同时规定了各自权利和义务,权利主要是外出学习、刊物订阅、办公条件等方面的优惠,义务则是担当青蓝工程的工作。教师自主申报,学校集中评选,每个教师都明确了自己的专业位臵和努力方向。

提供适合而广阔的舞台。有时候教师表现不好,不是他主观上不努力,而是岗位不对,让一位流行歌星走上京剧的舞台,再努力也鲜有出色演出。所以校长要为工作找适合的人,也应该为人找适合的工作。让教师申报自己最想担任的工作,然后统筹安排,尽量尊重教师的意愿。这样就保证了教师有一个“乐教”的初始状态。这指的就是适合。所谓广阔,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每一位教师都有特长,我们为教师提供发挥特长的广阔舞台。坚持发现并放大每个教师的“最好之处”,他们的一点最好就会慢慢扩展出更多最好,个人的最好慢慢变成大家的最好,这样教师团队就能成为最好的团队。

(1)校本课题研究。校本课题研究主题坚持“持之以恒,平凡建功”的原则。课题选题小,紧密结合实际工作。

干任何事情,大都不会一帆风顺的。如果遇到困难与挫折就止步不前,不但会前功尽弃,还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式:凡事都难成功,而且工作起来是痛苦的。如果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即使千辛万苦也一往无前,直至抵达成功彼岸。这样,还会形成一种积极的思维,凡事都有困难,只要勇敢地面对它,就能战胜它,就能享受成功的愉悦。而且,教师的这种生命状态,是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当学生也有了这种良好的精神时,也就拥有了走向成功的基础。之所以选题要小,是因为老师们遇到的更多是一些小问题,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才让很多问题得以解决。而且,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老师们还会继续研究新问题,取得新进展。这样,研究不但推进了教育教学,而且还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话语。

(2)创设“百师讲坛”。每月一次,四个板块:理念有例、育人有道、读书有感、健康有方,由教师轮流上台展示,学习得到加强,能力得到锻炼,收获得到共享。

“百师讲坛”给全体教师提供了挥洒才思的舞台。不少教师在教室讲台上站了一辈子,却有可能一次也没有站到全校讲台上。一旦有机会站在这个大讲台上,他们面对的就是全校同事。所讲的不但要反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意,以及较好的演讲技巧。如果在这个舞台上演讲成功,得到大家的认可与称赞,则会在无形中提高他们的自信指数。这会让他们特别高兴,由此拥有为师者的幸福感。同时,这也会给其他教师一定的启发,会让他们“学而时习之”,也争取在这个讲台上取得成功。他们准备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与理论提升的过程。讲坛四个板块很有特色。“理念有例”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念,二是例子。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是一般意义上的汇报,而要讲得有理有据。“育人有道”不但要有育之事,还要说出个“道”来。为此,老师们就要选取最有意义的事来讲,也会总结出有规律的道理来谈。“读书有感”则要求教师深入阅读,真有感想才行。最后的“健康有方”很好。教师工作比较紧张,久而久之,如得不到缓解会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这个讲台上,有人讲出有效之“方”来,就有益于大家的健康。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学校领导的智慧和对教师的拳拳爱心。

(3)“金点子”评选。发动所有教师参与到各方面工作之中,每学年进行“金点子”评选,充分发挥教师智力资源优势,提高教师的团队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4)“校本资源库”建设工作,在课堂教学、班队会、文体节目等方面,只要有得意之作,教师就可以拍摄或是撰写下来,提出申请,经验收后入选校本资源库,颁发证书和奖金。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也帮助教师留下职业生涯的闪光足迹。

“校本资源库”建设,不但会给教师留下自己在学校工作的“轨迹”,也在无形中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因为每个教师都希望将自己最好的“档案”留存到学校里,这个“档案”不是封存的,而是开放的,在未来的时间里,会有一批又一批教师翻阅。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有尊严感的,他们希望让大家看到自己最有亮色的一面。正因如此,这些“存档”就成了老师们最为珍贵的纪念,成了学校一笔丰厚的精神财产。

——选自新浪“中年教师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4a2d001018hy9.html

在这份经验总结中,至少有两点我们学习:

1、先进的研修理念——校本研修的目的是“唤醒”教师,激励教师成长;研修伊始,先为每个教师确定专业成长路线图,让“每个教师都明确了自己的专业位置和努力方向”。

5.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感言 篇五

通过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我收获很多,利用国培这个平台让我能够跟各位同互相学习和交流,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识。我们必须要做到:有学习的习惯和反思的习惯。

一、教师要博览群书,不能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而应广泛涉猎,中外文章。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校本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同时要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二、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其实也具有研究的性质。我们教师不只是完成和执行教学任务,而应该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准备好上课了吗?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了吗?学生在知识以外,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有什么收获吗?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在课堂上又落实得怎么样?我的教学还存在那些未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我还应该做哪些调整,使之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还是合作探究式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教教材,而应该学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只有反思,才会进步。只有反思才会创新,才不会穿新鞋做老路。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远程研修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的向上攀登。看到了有那么多的学员文笔流畅,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令我感慨万千,羡慕不已,顿觉“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仿佛又了学生时代,充满了孜孜以求的激情;仿佛打了一剂强心剂,开启了自身向上不断攀登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勤奋好学,自己首先要做到学无止境,要求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己也要边学、边思,不浅尝辄止,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学有所获!我在网络研修中收获很大,我会以此为契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努力工作。

6.校本研修的课程化实践 篇六

一、课程化构建“教师课堂”

“教师课堂”就是以教师为课程主体,以教师专业素养构成为课程内容,以教师的日常工作为实施渠道,以学校的校本教研为主要平台,立足于学校,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化校本研修。我们把教师专业能力分成几个课程模块,作为课程内容;把学校的教学实践、课题研究、教师培训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校本研修课程机制;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探索和创造的个体专业发展过程,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整体效应,让教师的专业差异成为课程资源,呈现“教师课堂”模式。

二、“教师课堂”的架构

“教师课堂”是伴随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的,是隐性的。怎样让隐性的“教师课堂”在学校凸显出来?首先必须有“教师课堂”的课程组织形式;其次必须有“教师课堂”的课程内容;再次必须建立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教师课堂”的组织形式

我们把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教师教育融合起来,以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模式来构建教师的课堂;把教师的专业素养分成几个模块来设置教师教育主题,每学期重点推进一个主题,每个主题研修活动分为四个单元逐步推进,努力使校本研修活动课程化。

第一单元:主题报告。每学期初,我校邀请校外专家或校内骨干教师针对培训主题开设全校性的主题报告。

第二单元:教学实践。教研组内每位教师都围绕培训主题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学校还统一组织教学展示研讨活动,邀请教研员及有关专家进行实践指导。

第三单元:中心发言。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要针对培训主题结合自身的具体实践,在教研活动中作中心发言或实践案例交流。

第四单元:总结交流。学期结束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校本研修主题撰写一篇教学案例。每个教研组还需推荐出优秀的教学实践课例,进行主题研修的案例交流和表彰总结。同时,学校对每个研修的主题成果进行概括归纳,形成学校教学管理评价制度。

(二)“教师课堂”的课程内容

构建“教师课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于是,我们将教师专业素养分成三个模块:学科素养、教学技能和师德素养,形成“教师课程”的内容体系。

例如:关于教学技能模块的课程设置,我们把教师的教学技能分为教师教的技能和指导学生学的技能。

1. 教师教的技能

根据教师教的行为方式,我们把教的行为分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导入、教学提问、学生活动、学习训练、学习评价六个环节,并根据这些环节设计了校本研修主题,作为教师课堂的课程内容。

2. 指导学生学的技能

学生的学习行为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听想、课堂训练、课后作业、课后复习、课前预习,根据这六个环节设计了六个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作为教师课堂的课程内容。

(三)教师课堂的保障机制

7.走向自主发展的校本研修 篇七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我校教师队伍的高级职称和教师群体的平均年龄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减少,同龄老师的急剧增多,引发同一年龄段教师间竞争加剧;退休人数和新教师人数的减少,使得教师间的正常流动趋势弱化;高年龄的教师减少,使得学校优秀的教育教学传统和特色的积淀遇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缺乏等等困难和矛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学校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推出具有学校生命力的校本特色教师研修体系,为传承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力和自我发展等基本校情准确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新的教师研修思路:逐层推进不同形式的研修活动,以教学活动为主要内容,设计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有具体操作内容的校本研修内容,既紧紧围绕教师的工作实际,又紧跟现代教育技术前沿,最大限度提升教师研修的参与度和培训后的收获度。

二、校本研修的现实追求

1.唤醒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欲望。由于传统的培训模式组织形式单一、内容重复或相似、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等弊病,我们力求通过校本研修机制和内容的创新来唤醒教师发展的欲望,使得教师通过培训(研修)促进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效提高,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泉,因此,我们把校本研修定义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培训有新意,能让老师在理想和现实中发生碰撞;②培训有收获,能让老师在尝试中自我实现;③培训研修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应用的技术;④通过研修能对教师有引领性发展。

2.根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教师年龄结构层次的实际情况,我们划定了三种培训(研修)目标:养成性培训(青年教师通过师徒结对,适应岗位需要,站稳讲台)、发展性研修(关注中青年教师你的成长,促进学科的整体发展)和学术引领性研修(突破专业发展瓶颈,解决职业倦怠问题,创新教育教学),三种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群体,各自对照目标,分阶段实施。

3.整体化、阶段性的教师校本研修原则。基于学校校本的研修和培训,必须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个性与创造性,尊重教师的意愿,要遵循教师间的差异,力求找到老师的需求和专业发展中找到最佳结合点,追求发展的最佳效果。基于此,我们设立了整体化(全员)的普适性研修(以专家引领、经验交流、理论学习为主)、阶段性递进式研修(教学展示、方法研讨等)两种研修形式。分层次、两种形式分阶段交互式进行。

前阶段,我校就课堂教学中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听课、探讨和交流,以大文科和大理科进行诊断、交流和探讨,就教师平常教学中碰到的共性问题,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由于教研主题来自真实的课堂,来自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针对性强,容易引发教师的思考与探索,激发大家的研讨热情与集体智慧,有利于具体教学问题的解决。

三、小切口、多视角,让老师在尝试中自我实现

校本研修的最后落脚点是在课堂中,落实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因此,我们以课堂问题研究为重点,以“改进教学行为”为核心任务,引导教师关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传统备课活动和听评课活动的改造,通过对作业、辅导、评价等教学过程行为的研究与改进,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指导学科组开展有效教研(备课)活动:突出“实”的备课(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业设计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等方面的关系)、追求“活”的课堂(体现教学的平等、参与和生成)、控制“量”的作业(批改),促进个性发展的辅导。其次,活动后要及时小结研讨中的生成的观点和共识甚至于是困惑,促使教师能及时梳理他人的观点,将“别人的观点”转化为“自己的活”。

围绕有效教研(备课)活动的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研。例如:针对课堂上老师不放心一讲到底(一言堂)的问题,我们组织开展了听课观摩活动,每一位听课者回答:①这一节课老师讲了多少?②哪些可以不讲,通过什么形式让学生体验生成?通过这一切口很小的主题研讨,让老师在交流中得到了碰撞,也为老师的自主反思提供了鲜活的素材。相信,通过一个个任务型的主题教研活动的实施,教师根据主题和要求进行研修,带着研修结果和问题参加教研活动,对活动主题及相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在研讨活动中就可能人人有话讲,不仅讲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也讲“问题与困惑”,使教研活动不仅有其形更是有其质。

除此之外,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拟在数学组开展解题、析题研究,分析试题所含的知识点、能力点分析,试题的考查价值与教学价值,学生解题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障碍等。在语文组开展同课同构的研究,目的是准确把握学情,捕捉课堂的生成点等等。

2.重视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起步较晚,有的老师已经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张嘴。去年,我们针对电子白板已经进入教室,使用率不高的情况,开展了两次针对白板的推广活动:一次是有针对技术应用的培训,另一次是课堂电子白板使用的推广课。在低起点、小步子和有参与为特点的培训活动中,让老师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性和效率性,这种培训效果是是在的……

3.关注教师的评价和反思,促进教学的改进。要构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教师评价机制,必须关注教师(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促使起成为教师自我改变的起点。在管理层面,要重视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认真分析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寻求启示,促进反思。我们改变常规的任课教师只做运动员,由教研组长等专家为裁判员的评价方法,让教师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亲自参与对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让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不足和改进方向。

上一篇:图书借阅、爱国卫生管理制度下一篇:科学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