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柿子成熟时抒情散文

2024-10-20

又到柿子成熟时抒情散文(精选10篇)

1.又到柿子成熟时抒情散文 篇一

又到槐花飘香时抒情散文

出得超市步入居民区的林荫小径,一位敦实魁梧、衣着讲究的中年男士,正揪着一根长长的槐枝掐槐花呢。身边是一个帅气文雅的年轻小伙,兜着一个塑料袋目不转睛地看着一把一把的花蕾投进袋子。只要瞟一眼俩人的长相,便可断定,那是一对父子,一对对生活颇有激情的父与子。我禁不住停下脚步把目光投向展示旺盛生命的槐树,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的枝条仿佛翡翠似的吸人眼球,嫩叶丛中绣着一串串珍珠般大小的乳白色花蕾,把一树碧绿装点得妩媚而动人。我没有去惊动他们,轻轻绕过去径直而去。

继续在通往家的大街小巷里穿梭,留意着身边一棵又一棵的槐树,我的眼睛没有骗我,的确,槐香四月醉芳菲的季节来临了。想必,故乡的槐花也正在绽枝吧?那是怎样的一种热烈?怎样的一种曼妙?生命那头的故乡,从初春时节的杏花吐蕊到暮春时节的梧桐花盈枝,最亮丽的要数槐花了。也只有槐花盛开的日子,我才会淋漓酣畅地沉醉在春的神韵里真真切切地感受什么才叫春眠不觉晓。故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庄,五六十户人家分布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缘于左邻右舍间隔距离畅阔,好多“不速之客”便随心所欲地择地落户了,如杨树、桃树、杏树、枣树,尤其是槐树,竟然成了小村香火颇旺的大家族。坡坡梁梁,山山峁峁,沟沟壑壑,随处可见槐树的身影。当百花凋谢,榆钱柳絮疯狂曼舞的日子,槐树炫耀生命力的时刻到了,看吧,漫山遍野,村里村外,如云雾翻滚,似海浪奔腾,抑或又是飞瀑垂宇,那磅礴的气势,那恢弘的阵容,不能不让人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画面。如果你置身于门前庭院蓊郁茏葱郁的槐树下,那垂挂在枝头的静雅花束,在煦风中婆娑,酷似精巧的铃铛在心情摇曳,颇富诗情画意。

踏着如血的残阳把本来不重的.书包扔进家门,小伙伴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疯疯癫癫地跑向槐树。男孩子手提长长的铁钩猴子般爬上高高的树杈,一枝一枝地把缀满槐花的嫩枝扔在地上,我们这些天生爱美的山里女孩子,你给我往头上别,我给你往头上插,有时还编成花环戴在颈上。唱呀,跳呀,童谣里散发着清新甜润的槐香。男孩子就不同了,看我们打扮得有模有样尽情欢快着,坐在树上一边品尝槐花,一边欣赏表演,直到夜幕降临,男孩子的背心,衣兜揣着满满的槐花,我们才吃着、说着、乐着向家跑去。

春夏交替的日子,槐花是餐桌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早上,左邻右舍的老老小小,端着或白或黑的粗瓷大碗扎成堆儿,金灿灿的玉米粥上堆着小山似的凉拌槐花菜,尽管食材相同,但不同人家槐花菜的味道不同,大家你尝我的,我尝你的,嘴里还不停地啧啧称着。中午,农田里忙碌了一个上午的男男女女收工归来,小院里一桌槐花美餐早已散发着浓浓的香味了,槐花饺子,槐花饱子,槐花窝头,槐花饼、槐花卤……坐在小马扎上品着野味十足的槐花佳肴,一家人兴致盎然地聊着农家田事,好不温馨!饺子、饱子是庄户人少见的稀罕美食,邻里之间自然是你送他,他送你,品鲜尝味的。那时的母亲最擅长做槐花饺子,用自己家母鸡生的草鸡蛋和槐花调成馅包的饺子,别提有多独特了。第一拨煮熟的饺子母亲一准是吩咐我东家一碗,西家一碗,再给孤孤单单的王伯伯送一碗,才会轮到我吃的。王奶奶的槐花烹饪手艺却是槐花加上些许槐叶、玉米面和佐料搅拌起来上火焖蒸,蒸出的食物黄中有白,白中带绿,酥酥的,软软的,蘸着小葱辣椒,即使是吃过山珍海味的人也会爱不释碗的。

时光好快,一转眼,四十多个春秋过去了。都市的槐花开了,故乡的槐花还会远吗?那冰清素雅的色泽,是我记忆中最绚丽的画卷;那纯真朴实的清香,是我生命中最甜润的回味。它与热烈的夏荷作比,荷的味道似乎过于寡淡了;它与华贵的牡丹同语,牡丹的容颜似乎太过娇艳了。它不正是乡野里端庄温柔、冰晶玉洁的村姑吗?那无需雕琢的自自然然,那不用刻意的大大方方,那与生俱来的默默奉献,不正是大山之子敦实厚道、无求无欲的完美诠释吗?

又到槐花飘香时,满城无处不飞花,而我的心依旧醉在故乡的槐香里……

2.又到枇杷成熟时作文 篇二

今年的阳春三月,又到枇杷成熟的时节,我来到舅舅家。站在庭院的枇杷树下,脸盆般硕大的枇杷树依旧高高地耸立着,仿佛一把绿色的大伞。我仰望着饱满而桔黄的枇杷,睹物思人,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慨油然而生。二年前,也是在枇杷成熟的时节,外公撒手人间,驾鹤西归,只留下了枇杷树下的令我难以忘怀的往事。

枇杷树下有外公的爱抚。我在五岁多时,由于妈妈怀着小妹妹,爸爸又要干活,只好把生性活泼好动而淘气的我送到长江镇的外公家养,一住就是整半年,直到我开始上学才回到父母身边。这半年来,外公总是陪着我。他慈祥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常常用手抚摸着我的小脑袋,逗我说话。枇杷树下有一张圆石桌,石桌的四周有四个石墩凳。外公总是变戏法似的,石桌上总是有吃不完的零食。我现在仍有吃零食的嗜好,就是那时被外公宠爱的结果。

外公是位业余木匠,没拜师傅,无师自通,家中的桌椅板凳全出自于他那双灵巧的手。外公在枇杷树下做木工时,我也常常拿起铁锤、锯子类的.工具,学着外公的样子这里敲敲,那里捣古捣古。一次,我学外公钉钉子,钉着钉着,一不小心铁锤落在了我的小手指上,痛得我哇哇大哭。外公赶忙丢下手中的活,揉着我的小手指,并把我的小手指放到嘴边不住地吹。

枇杷树下有我童年的快乐。每当夏天月朗星稀的夜晚,我和外公在枇杷树下乘凉。石桌上往往放着一个大口盅,口盅上盛满了自家酿的米酒,外公时不时呷一小口,那米酒香沁人心脾。我常仰着头问:“好不好喝?”外公把酒盅放到我的小嘴边,说:“你尝尝。”有时我竟敢用小舌头舔一舔。虽然我不敢喝酒,可我对米酒散发的香味情有独钟。

有时我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问外公:“月亮为什么这么亮?”“月亮上有人住吗?”外公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有时我仰着头数天上的星星,可怎么也数不清,外公安慰我说:“等你长大了,就能数清了。”那时,我巴望着自己快点长大好把星星数清。

最快乐无比的是枇杷成熟时,外公拿根竹叉,仰着头找最熟的枇杷,然后用叉夹着小枝一使劲,枇杷就掉下来了。外公不断地夹,枇杷不断地掉,我弯下小腰不断地捡,外公不断地变换方位,我捡得满头大汗。这时,外公家的老母猪仿佛也闻到枇杷的味儿似的,从猪圈里跑出来,跟我抢地上的枇杷吃呢。我们把摘下的枇杷洗干净,放在石桌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还有一次,我趁外婆不注意,偷了棵外婆的冬瓜苗种在枇杷树下,我天天去看,天天浇水,巴望着它快点长。可冬瓜苗长着长着,慢慢地变得枯黄了。我急得赶紧告诉外公,外公看后,说:“我们给它挪个地方吧!”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挖起冬瓜苗,把它挪到庭院阳光充足的一边。不久,冬瓜苗茁壮成长,到了秋天,居然结了几个比我还重的大冬瓜呢,我乐不可支,初次品尝到了收获的快乐。

……

外公走了,再也不回来了。我站在枇杷树下,仿佛又闻到了米酒淡淡的香味,看到了外公摘枇杷时的身影,听到了外公给我讲故事。

3.又到紫薇开放时散文 篇三

绿稠红稀,花事疏淡,一簇簇缤纷撩拨着一怀怀心事,灿烂的妖娆,婉约的心痛。

————题记。

紫薇花开得正浓,一串串,一团团,繁葩密缀,堆锦簇绣。

流连于花前,一种久远的气息扑鼻而来,淡淡的,有远方思念的味道。

1

那时的紫薇只有一种颜色,红的发紫,是校园最亮的风景。

她是走过紫薇树最多的人。

我喜欢看她流连在树边的样子,时而往返,时而却步,一袭白裙飘然,若仙子来于尘世。

不知道是出于好奇,还是缘于喜欢,多少个时日,总是默默跟在她的身后和她一起看紫薇花开,那硕大的花枝张扬地向外扩散,好似张开的双臂迎接她的到来。

她不说话,只是默默的站在花前,若有所思,又有一丝茫然,小心拉过一枝花蕊,欲说还休,只静静的看着,直到蕊心布满晶莹,她才缓缓的,缓缓的柔指绕过,爱怜的将枝条复回原位,生怕下起一场花瓣雨。此时,才看到她的手是那么瘦,瘦得能看到血管里流动的鲜红。她的皮肤好白,白得有些令人伤感,潇湘妃子也不过如此。

慢慢的.,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只是,她不很善谈,莞尔的一个微笑,是我们最真诚的对白。我们似乎生来心有灵犀,那种默契仿佛孪生。她习惯观而不语,我喜欢看她那种淡然而沉着的样子。

她称我小妹。无数次我们相约小园,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她的每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无不让我感到那份手足的温暖。在尽情享受她给予的亲情的同时,却让我感觉到,在那份关爱背后,她是那么孤苦伶仃,那么无助,脸上挂满无奈的凄凉。

她不让问任何关于她的一切,只是偶尔一次,她说,化疗是摧毁人身心的魔鬼,她要永远保持那份美好。惊愕之余,看到的仍是那份柔软里的执着。

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我来看紫薇的次数越来越多,而她来的次数却越来越少,身子也更加如弱柳扶风。偶尔她来,我会安静的站在一边,看她留恋紫薇的样子,也会依偎她坐在石凳上,一起听禅音袅袅,一同看云卷云舒……

这样的日子美好而短暂,短暂得像斩落风尘的花瓣,只一个季节的转换就飞到了天的尽头。我和她的故事在那个秋天里戛然而止。

后来的后来,她再也没来,我无数次的等待,无数次的失落,仿佛在那个秋天里,到处是雁声阵阵,悲鸣声声,再也看不到她风轻弄影的柔姿,依依不舍的倩影。漫天飞舞的花瓣雨,似乎在寻觅着一个古老的故事,那么悠久,那么绵长。

2

一阵风吹来,紫薇随风摇曳,那份妍姿妙态,若舞燕惊鸿。

站在曾经的紫薇树前,物是人非,只是,多了许多的紫薇陪伴,原来的那株紫薇显得更加妩媚。也许,那雪白的紫薇是为祭奠而来,洁白的花枝摇曳着内心无比的残殇,祭奠着过去,纯洁着今生。还有那蓝色的翠微,如妖姬在世,妩媚着曾经的妖娆,用身心开到别致,仿佛也伤感到别致。

小园内到处都是紫薇的味道,仿佛走进紫薇的天堂,神奇而烂漫,庄重而温馨。那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诗句,在此时也显得略逊几分。远远望去,片片洁白如降雪霏霏,簇簇火红似彩霞绽放,朵朵紫薇萦绕于翠叶之间,让百花含羞,令桃李无言。还有那淡淡的紫,深深的蓝点缀其间,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映入眼帘,浪漫而充满诗情画意。

3

花已逝,情未了。

我相信花有花魂,因为那绽放里饱含着过往的夙愿和真情。不是吗?你看那满园的紫薇,她默默而来,不与桃李争春,不和寒梅傲骨,在盛夏中怒放,于秋庭暮雨中脱尘而立。她高贵而典雅,温婉而内敛。虽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却有菡萏的纯洁高雅。多少人走过为之瞩目,多少人流连为之陶醉。

微风袭来,紫英轻盈而舞,那婀娜的舞姿惹来蝴蝶翩跹,演绎出一幕《化蝶》的舞剧。虽然前世不能比翼双飞,今世却可以携手共舞,这是多么缠绵的人间神话——调谢了过去,灿烂了今生,如此,足矣!

如今,时空早已变幻,不知那位姐姐去了哪里?虽然一直不相信那个残酷的事实,可那个真真实实的她却永远停留在记忆里,只能在回忆里寻找她的芳踪。而今,紫薇重生,她还会再来与我共赏吗?

我想她应该会的,因为她曾告诉我,她唯一的心愿就是为她心中的紫薇而生,也为她心中的紫薇而死。如今,紫薇依旧,她一定会依恋今生的一切,不以己悲,却为物喜。冥冥之中一定有天意,不然,这几近冷落的小园如今已是紫薇的天堂,处处紫英灼灼,烂漫如春,那一定是紫薇心中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波涛汹涌的激情绽放出绚丽无比的花朵,用自身的青春和活力来赴今生之约,哪怕如凤凰涅槃,也要在浴火中重生。

我相信,这满园的紫薇一定是那位姐姐的化身,那纤细的柔姿,淡雅脱俗的妆容,风抚发丝时的欲说还羞,像极了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犟里,她仍是那么的贤淑和善良。一种久远的温馨扑面而来,有种相拥而泣的冲动,多想投入她的怀抱诉说离别,或坐在她的身边听她讲天国的故事,询问她天国与人间的距离……

天国一定有紫薇,只要有紫薇开放的地方,一定有她陪伴的身影,她一定是留恋紫薇而忘记了归途,她是流落到天涯的游子。如今,繁花绰绰,紫英缤纷,远溢的芳香又一次把她唤回到故园,她一定有感知!你看,她仍是那么轻盈柔婉,细语如丝,淡淡的愁眉里,仍是那份恬静和祥和,不温不火,不蔓不枝。

紫薇含情。长长的花期,是她留恋尘世的见证;落花为泥,是她迷恋故土的执着。

4.又到核桃飘香时散文 篇四

下班回家时,看到路边的水果摊摆上了核桃,急忙跳下车子,买了一提包。看着这些包着黄褐色硬壳的坚果,我的心在寒冷的秋风中泛起阵阵暖意。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两间正房的窗前各种着一棵核桃树,树长得非常茂盛,树身粗得大人都环抱不住。听外婆讲,是我妈妈十岁那年外公从野外移植回来的。

春天,核桃树发芽、长叶,然后开出淡绿色的小指粗细的穗形花,花落之后就结上了毛杏子大的绿色果子。

整个夏天,我和弟弟就在核桃树的浓荫下学习、游戏、缠着外婆说故事。不时地瞅瞅树上的核桃,巴望着它们快些熟。一次嘴馋的弟弟忍不住砸开一颗青皮核桃啃了一口,被涩的直咧嘴。看着他那鬼样子,外婆核桃皮似的脸笑成了一朵盛开的九月菊。

当天上传来第一声雁叫时,核桃就成熟了。在生产队赶大车的二舅拣个月明星稀的`的夜晚,(因为白天要上工)抗架木梯爬上树,用力摇树枝,只听得“噼噼啪啪”响,那些裹着青皮的核桃像急雨中的冰雹接连不断地落下来,敲碎了一地的花影、月影、人影。

我们终于可以尝到散发着油香味的核桃仁了!在昼长夜短的冬天,我和弟弟的早饭差不多每天都是核桃仁小米粥。早上六点钟,当我被外公的那只老式闹钟叫醒时,第一眼看到的总是灶台上红红的火苗,接着闻到砂锅中核桃粥的香气。喝上一碗热热的核桃粥,我和弟弟就踩着厚厚的积雪摸黑去上学,一点都不觉得冷。听我那当略懂医道的外公讲,核桃仁有补脑、润燥、止咳的功效。时至今日,妈妈都说我的一头乌发得益于幼时的核桃粥。

村里要是谁家生了小孩子没奶水吃,外婆就会把她的大襟袄撩起一角,包上一包核桃颠着小脚给这家送去。嘱咐伺候月子的人把核桃仁用擀面杖捣碎,拌上红糖用开水冲了给产妇喝下。说也奇怪,不出三五天,奶水就会像喷泉似的涌出来,一家子乐得眉开眼笑,对外婆自然是千恩万谢。我也跟着沾光,能多吃几块满月饼。

5.又到槐花飘香时情感散文 篇五

母亲见了我们,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絮絮叨叨地讲着:“昨天,你嫂子送来了一兜槐花,我蒸了蒸,你别说,还真是好吃呀!”父亲也说:“是啊,什么山珍海味,也比不上槐花的味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都没有吃够!”

前几年,每次槐花开的时候,母亲总会拿起钩子摘下一些槐花,提着一兜兜的槐花坐着班车到城里送给我和妹妹,我知道这是母亲的一片心意,这一兜兜的槐花有母亲浓浓的爱在里面。岁月无情催人老,如今母亲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眼也花了,背也没有以前那么直了,那高高的槐树让她望而却步,望着老院子的方向,她深叹道:“唉,老了啊,再也不能给你们摘槐花了。”我和妹妹就安慰她:“妈妈,我们想吃自己会去老院子里摘些槐花来的。”

槐树,是我们家乡最常见的一种树木,它弯弯曲曲的枝干努力向上伸展着,槐花开的时候,树上结满了白色的花瓣,整个村庄都弥漫着槐香。它是家乡人的最爱,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美味。

吃过午饭,我和妹妹一起走进了小时候住过的老院子,一眼就看到那棵老槐树,如旧友重逢,让我惊喜不已。昨夜的一场春雨,打落了一地的花瓣。

此刻,往年的一幕幕场景又浮现在眼前。在我眼里,人间最美应该算是五月天,因为五月是属于槐花的。每年五月,槐花儿准会如期绽放,星星点点,辍满枝桠,压弯了树枝。养蜂人总是追着季节在跑,他们把蜜蜂送到槐花多的村庄,让蜜蜂尽情采着花蜜,好酿出更多更甜的蜜来。成群结队的蜜蜂嗡嗡地翩然飞舞在槐花丛中,你追我赶采集着花蜜。我呢最最喜欢看那那蜂花相拥的场景,像诗又像画,这大概是世间最美的画面了。

那时候老院子里唯一一棵槐花树长在南墙边上,每到初春,我总是盼望着槐花早早地开,因为我就可以吃上妈妈蒸的槐花饭了。可槐花却总是不慌不忙的,安之若素,在考验着我的耐心。在我的期盼中,槐花总是等到别的花都快开完了,才悄悄地开放。它瞒不过我的鼻子,我的鼻子是最灵的,因为那香香的槐花味,在睡梦中也能被它唤醒。没等槐花完全成熟,母亲经不起我的死缠,总会用钩子摘下几嘟噜槐花,用她的巧手变出许多花样来,为我做出各式各样的“槐花美味”:槐花饼、槐花包子、槐花糕……让我过足“槐花瘾”。

多少次梦到槐花,于我而言,童年那些摘槐花的时光已经融入了生命里,我走到哪里,它都会如影随形。聆听着风吹槐花的声音,深嗅着槐花流动的香气,品味着这用槐花做成的人间美味,那是无法复制的味道。哦,那是母亲的味道、爱的味道,它芬芳了我童年的梦……

如今,老院子因为长时间没有人住了,里面有些荒凉了,而槐花却从不曾失约,依然年年如期开放。偶尔有邻居来院子里摘些槐花回家,那些枝啊花啊便凋谢一地。但,槐花从不抱怨,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种子随风落满了院子的角角落落,落在哪儿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又长出新的槐树来了,时间长了,院子里就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槐树,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参差不齐的。开春花儿一开,引得蜜蜂整日里围着槐树上下飞舞,乐此不疲。

邻居婶子听到我们家老院子里有动静,从屋子里走出来,隔着矮矮的院墙和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这道矮矮的院墙其实只是隔住了狗啊猪啊,人一抬腿就可以跳过去。知道我们想要摘槐花时,她便把绑有钩子的长棍递了过来,又怕够不着,还顺便递给了一个小板凳,让我们站在上面钩。妹妹拿起钩子很麻利地钩住了一枝,用力一拧,一枝开满槐花的槐枝便飘然落地,我走过去,一朵一朵地把它们从枝上撸下来,放到准备好的小筐里。

摘完槐花,就要离开老院子了,我抬头看到那一串串槐花夹杂在碧绿叶子中间,淡青色的梗紧紧地包裹着洁白的小花瓣儿,羞涩得打着朵儿,欲说还休,孤独的老院在槐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安静与恬美。

……

“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爱人也和槐花有着不解的情缘,他对槐花的那种情结,一点也不亚于我。他也是在农村长大的,据他说那时,村子东边的林子里种满了槐树,每当槐花开的时候,他和小伙伴们都要去摘些槐花回家,让婆婆给他蒸了吃。

想起了去年春天这个时候,槐花如期绽放,爱人却在遥远的孟加拉,他打电话跟我说,六月份他就要回国了,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期盼。

他问我槐花开了吧,我说是呀,我在冰箱里就专门冻了些槐花等他回来。哪知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工期延长,六月不见他回来,七月他依然在异国他乡,眼见着那些放在冰箱里的槐花也渐渐失去了它原来的味道。

八月份,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家乡,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家时,我把槐花小心地从冰箱里拿出来,用水淘了一遍又一遍,朵朵槐花晶莹剔透,我精心给他做了一顿蒸槐花,他边吃边连连夸赞:“我梦里都想吃到槐花了,还是咱家乡的槐花最好吃啊!”

6.又到枣花飘香时散文 篇六

我的家乡是港南胡家村,位于西凉湖畔。这里依山傍水,春有鳜鱼肥,夏有稻花香,秋有红薯甜,冬有莲藕鲜。然而深植在记忆空间里的还是爷爷种的那棵大枣树,那大大的红枣,甜透了我的童年,又传递着我对爷爷无边的思念......

爷爷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善良、勤劳、节俭。他个子不高,古铜色的皮肤,国字形的脸,额上被岁月刻了个深深的“三”字。他双眼总是闪着慈祥的光,白胡子随着嘴唇的翕动一翘一翘的。爷爷最擅长种枣树了,他种的枣树是村中一绝。那棵枣树挺着三、四丈高的身躯,巍然屹立在老屋西边的土坡上。树干有磨盘粗,冠如华盖,褐色的树皮皴裂着,就像饱经风霜的爷爷。在我心目中,爷爷就是枣树,枣树就是爷爷。

春天,别的树都绿油油的了,可枣树还光秃秃的,灰色的树枝上有许多小刺,冷冷清清地扎在蓝天里。我急了,伙伴们也急了,大家都想知道:枣树怎么还不长叶子?怎么还不开花?什么时候会结枣?

爷爷耕田回来,不待脱下沉沉的蓑衣,我就拉着他来到枣树下,用急切的口气问道:“爷爷,枣树怎么还不长叶儿啊?”

这时,爷爷用手轻轻地摸着我的头乐呵呵地说道:“荣子,莫急,莫急,等布谷鸟儿叫了,它就会发芽长叶儿的!”于是,我夜夜梦里都是布谷鸟的叫声。果然,春末,布谷鸟儿斜飞在原野上空,“割麦——插禾——”地叫着。这时,枣树睁开了那惺忪的睡眼,抽出许多尖尖的嫩芽,过了几天,终于换上了一件清新淡雅的嫩绿衣裳,芽儿一个个舒展开来,那椭圆形的叶儿反射着柔和的春阳,明亮地映照在我的眼睛里,也映照在我的心里。一天,爷爷就牵着我的小手儿,站在大枣树下指着那个大树枝对我说:“乖孙儿,看,这树枝上不长出叶子了嘛,马上就要开花了!”看着这绿色葱茏的枣树,听着清脆的布谷鸟叫声,我幼小的心里满是喜悦!

到了五月下旬,枣树星星点点地开出许多黄里泛绿的小花,在明媚的阳光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我这个小馋猫的眼里,这哪是花啊,这分明是一颗颗甜甜的枣啊!我沉浸在枣花微微的幽香里,看着这满树的小精灵没几天就变成一颗颗诱人的绿宝石,我的嘴里就不自觉流着口水,却不敢去触碰它,因为我答应过爷爷,不到枣子成熟绝对保护好每一朵花儿,随意采摘那就是浪费,因为大半生浸泡在苦水里的爷爷最反对浪费了。爷爷六岁丧母,十二岁丧父,不知吃了多少苦,他一生养育了八个子女,由于家境贫寒,子女患重病却治不起,先后夭亡了三个,失子之痛让爷爷过早衰老,也养成了勤俭过日子的习惯。记忆里,爷爷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老棉袄,老棉袄右边肩膀上还有个大大的补丁,腰间系着一根草绳,脚上是一双泛黄的解放鞋,鞋子用根麻绳系着。

暑期到来了,我最喜欢在大枣树下闻着花香乘凉、玩耍、吃饭了。在枣树下的小方桌上,爷爷总会捡起我吃剩下的腊鱼骨头,放在火钳上烤干,然后做下酒菜。他左手端起一个小酒盅,头微微上扬,轻轻地抿一口自家酿的糯米酒,右手捏着一根烤过的鱼骨头,放到口里嚼得嘎嘣嘎嘣响,眯缝着的眼里写着满足。

日子,在我掰着的手指头间滑过,秋天终于来了。枣儿淡绿的脸先是泛着淡淡的黄,不久就染上了红晕,有的甚至咧开了嘴,好像在告诉我它已经成熟了。我和小伙伴们哪里受得了这种诱惑哟!于是,我们姐弟仨和村中的孩子们便日日聚在枣树周围,跳起来摘,用石头掷,用树枝打,“十八般武艺”齐齐施展,枣儿就噼里啪啦落下来了,我们疯抢着捡起地上散落的枣儿,手指捏着靠近鼻子用力嗅闻,那味道好香啊!轻轻地咬一口,那淡绿色的果肉可真甜啊!那甜,甜在我们的嘴里;那甜,甜到我们的心里。可惜,好景不长,挂在树枝低处的枣儿,都进了我们的小肚皮里了,挂在高处的枣子,在秋阳中闪着诱人的金光,我们却只能在树下望“枣”兴叹!

“爷爷,什么时候开始打枣子啊?”我就天天跟屁虫似地缠着爷爷问。

爷爷总会耐心地对我说:“地里还有很多事哦,乖孙儿,你先去玩,等我一有闲就打枣给你吃!”

对爷爷的话,当然最信了,我便天天盼着爷爷能闲下来。终于,有一天,在饭桌上,我听见奶奶对爷爷说:“地里的事做得差不多了,今天有闲,就把枣收了吧!”啊,我们姐弟仨期盼的最开心的日子终于到啦!“打枣啰——打枣啰——”我们兴奋得边蹦边喊,这喊声一下把邻居家里的小孩儿都给勾引过来了。爷爷从里屋拿来两个大篾箩,还有三个“钢盔”:水缸的木盖、锅盖、瓷盆。为了保护我们的头不被枣子打着了,爷爷就把这些盖给我们当作“钢盔”。我排行老大,就选了水缸的木盖,弟弟选择了锅盖,我俩不约而同地留下了最轻的瓷盆给小妹。这时,只见爷爷欣慰地笑了,那一撮白胡子随着秋风起起伏伏的。一切准备就绪了,我们姐弟仨跌跌撞撞地“跑”到枣树下。小叔敏捷地爬上树干,接过奶奶递过的竹竿,一阵狂扫,顿时叶子漫天飘飞,枣儿、叶儿如一阵狂雨般从天而降。这些滚圆的枣儿就像一个个神奇的音乐大师,敲击着我们头顶的“钢盔”,“劈劈啪啪——”、“砰砰砰砰——”、“咚咚咚咚——”汇集成一曲曲美妙悦耳的丰收交响乐!在此起彼伏的“乐曲”声里,我们撒欢奔跑着、嬉闹着,争先恐后地去抢地上那一个个圆滚滚的红枣儿。有时手臂和后背被枣子砸得生痛,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枣雨”整整下了个把钟头,我们捡的枣足足装了两篾箩。爷爷和奶奶喜滋滋地把枣洗净,然后招呼村中的孩子们过来,两位老人家先把几个枣放在孩子们的手心里,又细心地把枣装在他们的衣兜里、裤兜里。“吃枣子啰,吃枣子啰——”我和小伙伴们在枣树下欢呼雀跃着,嬉笑声久久回荡在院子上空……

“百人吃百人香,一人吃烂肚肠。”是呀,爷爷这句简短的.话道出了快乐在于分享的真谛!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爷爷,这位善良的老人,成天在田间地头扒拉着,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一家人的吃食辛劳着,却从未想过拿这些枣去换生活必需的柴米油盐、锅瓢碗盏,因为他想让枣树给我和小伙伴们带来开心快乐呀!此时,他就静静地站在一边,望着我们憨笑着,额头的“三”字刻得越发深了。

冬天,枣树的叶子被北风扯光了,它终于能舒展身子啦,灰褐色的枝干在寒风中伸向天空,在飘飞的雪花里,演绎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枣树下,爷爷用箢箕挑来肥沃的塘泥,埋在深土里做肥料,他哼哧哼哧地喘着气,腾起一阵阵的白雾,我用冻僵的小手为爷爷擦汗,爷爷慈爱地看着我。

枣花香来香又去,荏苒之间,我长大了,随着爸爸的工作调动,我们全家搬离了胡家村。由于工作很忙碌,很少有时间回趟老家。一个太阳炙烤着的秋日,爷爷居然找到我工作的地方,只见那古铜色的脸都变得透红了,滴滴汗水从那“三”字的沟壑里沁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流着,那一撮白胡子随着汗水紧紧贴在下巴上。不等我让他坐下喝杯开水,爷爷就迫不及待地把一个深蓝色的旧布包放在桌子上,用那双鼓着青筋的手抖抖索索地解开包带说道:“几次捎信让你回家打枣子,知道你工作忙,我今天给你带了些枣来,荣子,快尝尝看好不好吃?”我拿起一个枣,咬了一口,对着爷爷拼命点头,“好吃!好吃!”趁爷爷不注意,我背转身擦了擦眼泪。爷爷都七十多岁了,这么大热的天,为了给我送二十多粒枣子,徒步走了十里多的崎岖山路啊!这沉甸甸的枣子,每一颗都凝聚着爷爷对我的宠爱啊!看着爷爷弯曲的背、粗糙的手,泪水不觉涌出,模糊了我的双眼……

7.又到桂花飘香时的散文 篇七

夜还是原来的夜,依旧是漆黑了无声讯。唯独胶洁的月光从万里高空直射地面,一轮月圆圆地挂在天边,星汉灿烂似海深,北斗星在我的眼前一闪闪的,借着这月夜,我快步走在回家的路上,东风袭来,不时有一股桂花芳香衅浴入鼻。心中不免感叹:好香的桂花!原来,赏桂的季节到了。又到桂花瓢香时,去年的情景又历历在眼前。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那时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象往常一样,穿梭在人群中来到街心公园。十月的街心公园,太阳懒洋洋地照在地上,公园长廊的坐椅上,此时早就没有位置了,显得有点拥挤了,我招呼着熟悉的朋友,走进了公园的健身园地,在健身器械上熟练地操练起来。那些大妈大爷也大显身手,动作准确到位丝毫不亚于年轻人,灵敏得像猴子。手脚协同十分得体。不知不觉中,不知道是谁叫喊着:“今年公园的桂花开了,好香。”我这时才转身过来,细细地诱着空气中弥漫着的桂花香,的确,有一股浓郁芳香的气味不时地渗透进来直插心胸,刹那间,人陶醉了。尤如春风沉醉的晚上,置之于世外桃园。忘却周遭。使身心的烦劳得到暂时的释放与慰藉。

公园的桂花种植数量还不是很多,品种也不是很多,但毕竟让我们吻到了桂花的香味,也是幸事。因为城市的土地太紧张了,不可能给你营造占地面积很大的公园,只能是小规模的。这样的公园几乎遍及每个社区,入夜时分,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从楼房下来,行进到这里,闻闻花香,扭扭秧歌,活络活络筋骨,乐得其所。大家在这谈笑风生,东家长西家短地唠叨。浓浓邻里情在这得到张扬,张扬的还有来自桂花、玫瑰散发出来的芳菲。整座公园被这样的芳香所笼罩着,夜晚的.人们随着轻歌漫舞,在桂花的熏陶下,美仑美焕有节奏地张弛着。

这样的盛会,在社区每天在上演着,无论在山间平地,还是在街心公园,无论是黎明旭日东升的早晨,还是夕阳西下的黄昏。从四面八方走来,一起加入你我的队伍,日出月落,与天地同欢,与花草同饮雨露。

桂花不仅仅是用来装饰园林,美化环境,其实它的花香的确能给我们起到补脑提神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桂花还是一种药品、食品,如桂花藕粉,桂花蜜枣,在冬天喝桂花茶可缓解胃不适。当然也可以用桂花来加工成甜点心桂花黄林酥。

8.散文欣赏:又到一年养蚕时 篇八

吃过晚饭我正专注看新闻联播时,女儿趁我不注意,把一条蚕放在我的衣服上,虽然我被吓个半死,但吓了一下后,感觉好像这东西真的不是那么可怕。于是我试着喂桑叶,仔细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益处。

首先,慢慢地,我真切明白了“蚕食”一词的含义了,原来只从字典中看到蚕食的释义为“慢慢地吃掉”,这词源于蚕吃食,一点一点的往前推进,结果是被吞食得干干净净。我把这一发现告诉女儿,她一下子就记住了蚕食一词,看看,算是寓教于乐吧。

其次,培养了爱心。养蚕就能体会到蚕也是一条生命,是需要悉心照料的。我负责采摘桑叶,女儿听了爷爷奶奶的话,每次我出去采桑叶,她就叮嘱,一要采嫩的,就是颜色不是很绿的那种,最好是叶尖。二是蚕宝宝只喜欢骚味,别的叶子不要。三是湿的不要,叶片上有湿的,蚕吃了会拉肚子。采了叶子回来,女儿会一片片检查,符合了她的要求,她会表扬我一句。女儿换桑叶时,把蚕一条条很轻柔地捉到另外准备的`纸窝里,再把原来窝里的粪便打扫干净,然后铺上一层嫩嫩的桑叶,再把蚕一条条放到桑叶上。整个过程她很认真,一丝不苟。

三是多了写日记的素材。女儿这几天很辛勤地写日记,内容都是围绕蚕展开的,写她如何给蚕安家,如何给蚕喂食,如何识别桑叶,蚕如何吃食,蚕的长相等等,小小的蚕,牵动了她的写作欲望。

9.又到端午粽香时优美散文 篇九

布谷鸟清脆的鸣叫不绝于耳,乡野沟河便涌动着翠绿的苇浪,芦叶的清香随风飘来,身心即被那端午前夕的感觉包裹,思绪亦被牵扯得很远。

童年的记忆犹新,放学回家蹬一双胶底布鞋,钻进那没顶苇荡,不知是谁捷足先登将岸边肥硕的芦叶摘去,眼巴巴看着河心油油的叶片望而兴叹。花两个午后的时光,将端午裹粽的苇叶备足,扎成把用细绳串起悬挂屋外,照上几晌午太阳,屋里院外便弥漫着沁脾的粽香。

掐着指头算好容易捱到端午节那日,随母亲早早起床将晒干的芦叶水中蒸煮,香味扑鼻,不自觉间馋涎欲滴。那日上课感觉时间好长好长,好容易盼到放学的铃声响起,一溜烟跑回家,母亲正坐在屋前的天井内聚精会神地裹着粽子,面前一只硕大盛水桶内飘动着溢香的芦叶,旁边的竹篮已盛满形状大小不一的粽子。我惊羡母亲娴熟的.手艺,指头间灵活协调一拔弄,一只造型别致的五角粽便艺术般形成。“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我们不知。母亲便娓娓道来,尽管现今想来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对端午的来历讲得并不完整和地道,但她让我们记住了那个怀石投江,魂归楚地的屈原。多少年后,在读《屈原列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时才真正被一个爱国忧民的国之栋梁的真实情感和气节所感动,自后端午的意义在我的体验中也较之于一般吃粽感观上的满足而深远得多。

10.又到花生收获时散文 篇十

秋天,苹果金黄,大枣、山楂透红,树叶黄了,芦花白了,草枯了,庄稼泛着金波。

秋是颗粒归仓,寸草归垛,收获颇丰的季节。

喜欢象征富贵的金银色,更喜欢秋天的累累硕果。

老家是花生的生产地。特别是山脊薄地的花生,拔起来像帽上坠满小铃铛。壳洁白无暇,仁红润严实。颗颗饱满,粒粒壮实。一咬白沫四溅,满嘴溢香。就像家乡人,浑厚实在,表里一致。

花生的品种很多,有大花生,小花生,四仁红,小小花生等。一般大的花生皮厚,粒小,没有小花生饱满,出油率高,口感好。花生开黄花,喜欢沙土,棵小,透风,结果成实。洼地里的花生,秸棵可长人高,枝叶茂盛,却易倒伏,根须无数,烂果,瘪果多。老家属胶东丘陵,土地多脊薄,适合花生生长。

种花生为山村带来效益,产出欢乐,养育一代又一代人。生产优质油料,是山区人的心愿和奉献。

花生下种需人多,犁出一条沟,再施上肥料。大家分段下种,再用耢耙盖实。种子金贵,为防止偷吃,生产队曾用尿或胺水拌灰菌,进行催芽。那时没什么吃,馋得管不住嘴,忍不住往嘴里填。

花生苗要松土,长大要锄几遍。我喜欢锄花生。花生不高,赤脚挽起裤管,握锄头在棵间推拉。阳光照着,风吹着,空气清新。大家边干边说笑,或吟唱,或嬉逗。看得清,听得明。和谐友善,亲密无间,共同劳动是种享受。

我在山区长大,花生家家种,年年收。却吃不够,吃不厌。逢年过节,走亲戚,招待亲朋,腌制花生,油烙花生,炒花生……家家必备。装布袋寄点给远方的亲朋,成了送礼的佳品和时尚。

听乡亲们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不少人吃花生皮患水肿病。

当年回乡,我是队里的主力,漫山遍野的庄稼要放倒,颗粒要归仓,寸草要归垛。还要播种,为来年丰收打好基础。我们天不亮便爬起推小车,下田送肥料,回来装作物,全凭腿脚来回跑。

花生刨倒,新鲜,太重,要摆在田间晒几个太阳。待半干时,浓雾或有露水时再搬运。运花生要起大早,到田里会心照不宣将花生抱到一起,点上火。燃得秸棵噼啪响,熊熊的火焰照亮天空,也映着笑脸。烧得差不多,便捧土将火压灭,将花生埋起来。再去捆装自己的车,一切弄好,便迫不及待地围着熄灭的火堆,扒土打牙祭。花生焐得烫手,一边吹,一边往嘴里填。分到家的油料舍不得吃。这大堆上的东西,都放开肚皮。吃得姑娘小伙脸上手上牙齿黝黑。有的松解裤带,继续补充。你看我,我看你,彼此彼此,欢乐溢于言表。

我不知道别的生产队怎样。我们小车队每年要烧几次。队长睁一眼闭一眼,我们肆无忌惮。

花生收获季节,田间,场院,道路转弯处,地上,到处是花生。踩得咯嘣响。随着收获的进行,花生粒逐渐被拣净。再往后,便有人拿小镢头到地里翻刨遗漏的花生,或者雨后到田里拣冲出的`花生。

秋收结束,村里便将猪集中一起,由专人放猪,任猪在花生地里用长长的嘴巴拱,寻遗漏的花生吃。习惯了,猪会乖乖地跟着放猪人,早出晚归觅食,明显胖起来。

花生运到场上,颗粒归堆,要翻晒。场院用高粱秸玉米秸盖成小屋,男劳力轮班夜里看场。夜里没人,吃得壳皮遍地。

一年忙到头,肚子空荡荡的,缺油水,秋天是最好的补充。秋天虽忙,但队里的人个个满面红光,精神、漂亮,都夸自己‘秋胖’。

前几年回乡探望,正赶上收花生,我忍不住重拾昔日的农活,坐到场上帮助摔花生,帮了许多家。都夸我是摔花生最多的人。

现在科学种田,机械种植,几个人便干了。一次性地将除草剂,农药,化肥和种子播下。盖上薄膜,保湿保温,防虫害。不用锄。收获不用钉耙刨,直接用机耕出。管理便捷,产量却比过去高很多。

包产到家,都是自己的东西,不用起早带晚,轻松、自由。

现在油料品种很多,到处可买。生活好了,讲究营养,不肯多吃。

家家有拖拉机,汽车,摩托车,当天便运回家。新时代农民种田坐车,机械耕种,懂科学,讲效益。干活轻松,比我们会享受。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只会死干。转眼三四十过去,现在都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回想起来,仿佛在眼前。那时人更纯朴,憨厚,善良,豪爽,虽然苦,却无怨言,觉得甜蜜。

上一篇:对世界十大经典营销案例的一句话概括下一篇:狼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