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024-07-05

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精选8篇)

1.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一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同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终身教育的发展,也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中小学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

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也深感“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和危害。遵照市教委“实验、突破、特色”的指示精神,我们积极探求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一些成绩,学校先后获得省、市文明单位、省教育先进单位,今年,又获得“科教兴市”先进学校。在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作为突破口,进行了一些有举国的探索。

一、更新观念是前提

要实施素质教育,道德要转变观念,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只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才能够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否则,或是稍有偏离,都不可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我校施行素质教育也有个从不懂到渐懂,从不理解到逐渐理解的过程。最初,不少老师对“为什么提出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何不同?”等总是不甚理解,针对这些模糊的认识,学校利用行政会、校会、教研组会、段会等各种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有关素质教育的讲话,学xxx省、市有关文件,并加大舆论宣传,展开反复的学习讲座澄清模糊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大家渐渐明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重“分”不重“全”,重“共性”不重“个性”,重“被动接受”,不重“主动发展”,甚至忽略了人的政治思想素质,这违背了“三个面向”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是把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带入21世纪的总是应该明确,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由此,渐渐统一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大家感到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提高开展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优化队伍是根本

教师是素质教育工和的具体操作者,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化组合成了我校常抓不懈的工作。

1、注重师德修养的提高

近年来,学校提出“铸师魂,修师德,树形象”的口号,树立最佳的教师形象。经常开展向郑捷等先进教师,先进人物学习,今年还开展情系灾区,学习搞洪英雄的活动,提倡为人师表,奋发争先,无私奉献,敬业爱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时时树立校内的先进典型。学校还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师德演讲报告会,让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并激发了广大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蔚成了“讲师德、讲奉献、求质量、求效益”的风气,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思想好、作风好、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

2、加强继续教育

近年来,学校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技能,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而且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善于组织学生展开各种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我们不公重视教师业务进修和知识更新,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也要求教师在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提倡教师除了教好一门专业课外,还要发挥自身特长,能够进行其他素质教育的活动,培养双科型,多技能的教师。几年来,我校通过自培、进修、引进等各种途径,使师资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我校开展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教育,是师资队全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35岁以下教师的人数过半,因此我们对每年分配到校的新教师道德进行学校优秀传统作风的教育,弘扬“勤奋、扎实、严谨、创新”的教风;进行我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教育,使青年教师热爱学校,热爱教育工作。同时为每位青年教师指派指导教师。签订“师徒合同”。规定一毓的培青工作制度。如:“考核制”和“三优”活动。学校还认出青年教师四年考核要求,工作中创造条件给他们压担子,铺路子,给法,这两年还开展说课评课活动。使他们忙思想入伍、教学入门、工作上轨,逐渐承担起学校教育教学的重担。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力军。近年来,青年教师中,有5位被评聘为选青高级教师,十几位被评上市优秀青年教师,有的还获得王丹萍教育基金奖或佐藤明雄基金奖。

三、加强教研教改是核心

1、强化教科研究意识,开展各项教科研活动

为了更好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学校多次聘请省、市教科所有关专家来校为教师们作教研教改及素质教育的专题报告、讲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究,要求教师人人参与教改实验,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有专题”每学年学校都组织各种类型教育教学研讨会,每学期都组织不同类型的公

开课,让教师观摩学习,切磋教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开展。97年以来,我校教师有55篇论文在省内外各级刊物发表,另有32篇在市级以上单位获奖,学校多次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2、抓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应是主渠道,因此,要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加大改革课堂教学的力度,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每一学科和每一党课。

以往我校初中招生是在省、市重点中学,私立学校以及其它试验学校几经筛选后进行,生源素质较差,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面向全体学生,让那些成绩偏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能够在有所学,学有所得,在自己原有的起点上不断提高,这两年来,我们根据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把“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研究学生新情况”和“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学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要求教师要做到“上明新大纲,下联新学情”制定最佳教学方案,异步教学、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使用权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大胆进行以发展能力为本位的教改试验,使学生想学、爱学、悦学、会学。教师想教、爱教、乐教、善教。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保证。目前在英语、语言数学工具科和一些基础科成立了教改实验专题小组,开展学科教改实验。

(1)开展学科“寓德于教”教改实验

我校一向重视学生思想教育,长期以来重视各学科的“寓德于教”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扬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进行德育渗透,并注意渗透得当,而不牵强附会,自然而不生搬硬套。1992年开始我校语言学科在市教育学院语言组支持和指导下,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寓德于教”教改试验。97年3月,市教委和市教育学院指定我校语言组的8位教师都进行了公开观摩教学,受到教育学院及60多位来校听课的兄弟学校语言教师的肯定。学校还以“寓德于教”为教改课题,开展优秀教案的征集,并选送省市参评。有不少教师在省讪参评中获奖。目前,学科“寓德于教”的教改工作进一步在各学科中推开。

(2)开展英语“张思中教学法”的教改试验

为解决长期困挠一般校的外语教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我校96年开始引进英语“张思中教学法”的教改试验,两年多来,我们组织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市里教改试验组的学习、公开课观摩,推广教改实验的成果。现已在初中三个看做全面铺开。开展英语“张法”教改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不但英语语言能力明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空前高涨。今年十月初,市教委组织了部分特级、高级教师到我校听课指导,听了我校英语“张法”教学汇报课后,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表示赞赏,更为课堂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而赞叹。今年十一月份我校为在福州召开的“‘张思中教学法’全国研讨会”开了公开课,受到与会代表们的好评。

(3)开展计算机普及教育

我校是福州市较早开始进行初中电子计算机教育的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计算机普及教育,我校94年秋季开始,开办了英语----计算机语言”实验班。实验班在学好实中各门功课的基础上强化英语和电子计算机训练。强化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开设电子计算机操作、编程等有关课程。经过试验,学生不仅其它学科的成绩和学习能力提高,英语、计算机水平也明显提高,电子计算机参加省市奥赛,有3人获奖。去年参加省中学生计算机知识与操作等级考试笔试,70多人全部合格。中考“实验班”的学生获得优良成绩。深受家长、社会和有关专家的好评。《福州晚报》还多次做了专题报道。目前我校初

一、初二均开设计算机课程。

3、注意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汩罗有句中号:“升学率是叶,合格率是花,叶绿花红才可夸”。推进素质教育对于一般校来说要抓合格率,几乎就是抓差生转化的同义词,这几年,由于客观原因,进入我校的学生素质较差,落后面较大,只有花大力气进行后进生的转化,才能真正落实面向全休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待后进生,我们注意在思想、心理上以情动其心,以理引其知,以严导其行;在学习上进行“劝学、督学、导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帮差有具体对象、转化有详细目标提问有启发引导,辅导有认真落实、进步有表彰鼓励。工作上提倡“四心”:关心、热、耐心、细心。帮差对象落实到人,帮差工作做到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措施到位,不厌其烦、真抓实干,齐抓共管。较好地解决后进生的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近年来初中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市教委实行初中办学质量“四率”评估以来,我校年年受到表彰。97年巩固率98。

6、及格率94。

9、优秀率57。6,98年巩固率99、及格率94。

6、优秀率44,又受到市教委表彰。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氛围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努力创设一个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首先,学校注重把思想教育寓于活动之中,开展各种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参与者众、教育面广、形式活泼、富有情趣、效果显著的活动。如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在福州建城里2200年之际,开展“榕城新貌”社会考察活动,举办了可爱的福州“讲座和知识征答竞赛”。又如结合“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福建革命斗争史”、“红岩魂”展览,增强学生走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

其次,处理好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与五育之间的关系,使用权之协调节器发展。如学校举办大型歌咏会、文艺晚会、影评、书评等,通过影视、绘画、歌舞等艺术形式,以生动的语言、画面、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以美育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同时还组织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先后组织了语言数学、外语、物理、电脑、地理、历史、生物及“三小”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田径运动队,排球队、蓝球队、素描、写生、电脑、航模、花卉等兴趣小组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培养了个人兴趣爱好,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对学科兴趣小组要求做到“四有”、(有指导教师、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场所、有活动经费)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使学科兴趣小组活动落到实处。我们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种竞赛。近二年来,参加省、市、全国(还有国际)的比赛获奖达70多人次,团体获奖近12项。

我们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与素质教育差距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面对初招改革新形势,加强学习,加大改革力度,改进教学方法,为构建有特色福州教育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2.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二

1 月15 日, 2016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 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 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 以加强法治为可靠保障, 以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袁贵仁强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我们要牢固树立、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 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 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 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 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要实实在在地把质量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主题, 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内涵建设上, 实现我国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根本标准, 提升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学生成长成才能力、社会贡献力、国际竞争力。

3.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三

一、应用领先,搭建教育信息化平台

南昌大学附中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附中的优势,围绕“应用”这个工作重心,制订了“应用领先,以应用促进基础建设,搭建信息化教育平台”的中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

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黄伟民校长、程晓杰副校长担任组长、副组长。将应用作为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先进的教育信息化理念是指导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指南,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设备是开展工作的必备条件。

学校创造条件,积极整合资源,把应用信息技术放在首位。从2002年起,学校在当时信息教育设备非常简陋、教师对信息化教育还只停留于电脑打字及一般常识认识水平的基础上,推动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1.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此环节的目标是使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的用途,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2002年学校信息化教育启动之时,即依据江西省教育厅制订的信息化教育发展规划,制定了符合学校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教育计划。第一步是选择难易度适中、操作性强的信息技术教材,全校各年级按照教育部标准开足计算机课程。第二步是逐步将信息化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考核范畴,同时着手开发信息化教育校本课程。第三步是培养计算机操作和程序设计高手,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大赛。通过信息化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使很多学生对信息化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认识,并有相当多的学生开始运用计算机辅助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搭建教育信息化平台

在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师生要求应用信息技术的高涨情绪与原有简陋的设备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了。乘此机会,学校紧缩开支,多方筹资,大刀阔斧地开展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环境建设。硬件建设方面,采取添购部分品牌计算机与发动师生利用原有废旧配件组装计算机的办法,建成了可同时容纳180名学生上机操作的微机房两间,使计算机数量迅速达到了10︰1的生机比;采取自主设计、部分更新的办法,建成了每间可容纳300人的大型多媒体教室六间、可容纳200人的多功能厅两间、可容纳200人就座的阅览室一间,采取学校资助、教师购买的办法,为所有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同时,学校组织信息教师自主设计南昌大学附中校园网,开通了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多个频道和无纸化办公系统。校园电话系统、校园广播系统也同步建立起来,搭建并整合成为一个多功能、全方位、设计超前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目前,宽带网线已经布设到了每一间教室,计划对全校教师多媒体操作技术培训考核通过后,立即着手配备多媒体设备,实现“班班通”。

3.加快信息化教育人才培训

学校采取调入、招聘、校本培养的办法,加快培养信息化教育专业教师。通过参加短期进修、培训等途径,学校信息化专业教师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学校严格规范信息化专业教师的定位,信息化专业教师的工作重心就是设备的采购与维护、应用程序的开发与应用、网页的设计与更新、资源的搜集与整合、网站建设与网络安全维护、日常教学与研究、对非专业教师的培训与技术支持。

2007年暑假,学校的多位专业教师承担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主讲任务,南昌市的多所学校纷纷聘请他们担任信息化教育校外辅导员或指导网站设计。信息化教育人才培训的另一方面是对学校在职的各个科目的教师进行定期强化培训,让教师迅速掌握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使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能用、会用、巧用,辅助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目前,全校大多数教师都进入了结合课程特点自主学习提高的阶段。

二、全面渗透,提高教育信息技术水平

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固然是教育信息化的中心工作。但当信息化教育在日常教学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明显推动了学校工作的进步时,适时推动渗透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必要,这关系到教育信息化能否持久、深入、广泛地开展,关系到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南昌大学附中全面推出了教育信息化管理。

首先是实现无纸化办公、电子备课。无纸化办公不仅节省了经费,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率先应用教育技术,在教师中起到了无言的示范带头作用。而电子备课,使一线教师迅速开阔了视野,为灵活采取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在教师管理、教学管理、成绩考核、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家校沟通、校园文化建设诸层面实行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能,为师生之间沟通、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教师之间的沟通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

第三是推动教师将信息化教育渗透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作业的设计与批改、疑难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操行评语的撰写于上传、主体班队会的组织与实施、课外学习的组织与开展,都可以围绕学校的总体教育目标和阶段性教育目标,通过校园网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第四是推动教师积极结合本校特点进行校本信息化教育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切合学校实际的理论支撑。来自本校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总结,对学校信息化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在鼓励教师完成课题研究的同时,积极撰写论文。2006年,全校有38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发表或获奖。

第五是加快资源的搜集、整合、利用,建设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2006年,学校投入巨资,通过购买、自建相结合的办法,初步建成了学科齐全、资源较为丰富的资源库。

将信息化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营造信息化教育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手段。

三、统筹兼顾,培养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学校在规划信息化教育时便认识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信息素养培养,仅仅依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难以奏效的。学校制订了“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全面渗透信息素养的培养”的原则,并扎实地开展工作。

首先是大力宣传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程晓杰副校长的论文《试论南昌大学附中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培养信息素养过程中的作用》,在全校教师中广泛传阅,所表达的观点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认同。这两篇论文2006年获得了江西省教育学会一等奖。

其次是各个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根据教师自身的实际,制定贯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信息素养培养规划。学校信息化教育中心会同教务处、教研处对各学科的信息素养培养规划进行严格的审查,提出修改意见,发回各学科组重新修订,然后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

第三是学校及时检查、督促,组织专人对取得的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应用。结合课程整合进行的信息素养培养,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把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作为推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根本动力,通过聘请专家讲座、组织培训、培养骨干的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产生了质的飞跃,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4.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四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和社会各行各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连续的扩招也带来了高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学校软、硬件的负载超重和国家政策支持的相对困难等后果。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就尖锐的凸现出来了。如何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行各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界定

本文所研究的高校主要指一般本科高校,也即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型高校。这类高校在我国数量

众多,占主体地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条件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应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适应性,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和满足特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检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只要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受到社会的欢迎,就应该说是达到了质量标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就得到了体现。

时代性,也可以称为发展性。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不同的主题,质量标准也是个发展的概念,没有一成不变的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与根据社会需要确立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人才标准等密切相关。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衡量人才的标准,它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质量观”、“能力质量观”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人才质量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有了更丰富、更全面的内涵,有的学者将其称为“包括知识、能力在内的全面素质质量观”可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永恒的质量标准。因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发展性,相应地表现出时代特点。

多样性,也可称为复合性。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将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呈现多样化和多规格的特点。这里的多样性或者说复合性,在一般本科高校中是指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的多样、丰富及综合运用。

整体性。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包括高等教育所有主要职责与活动的多层面的概念。“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各种教学与学术计划、研究与学术成就、教学人员、学生、楼房、设施、设备、社会服务和学术环境等”。就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这一活动来看,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计划、教学人员、管理、基础设施、后勤服务以及学术环境等的质量密切相关,是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单一

为了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办学体制:国家执行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统一制定专业目录、专业教学计划、审定统编教材,国家统一招生和分配。尽管目前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长期实行这种体制,不可避免的导致重点院校与非重点院校培养目标一样,同一个学科专业只有一个目标,甚至专科层次培养目标照抄本科,其计划只不过是本科压缩而来。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执行的结果是,体现在对于同一个专业的不同学校的所有学生适用于统一的规格和要求,执行统一的计划,确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最终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虽几经改革,但在许多一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状况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使用的教材不合适或内容陈旧。无论在自然学科、社会学科还是人文学科领域,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课程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

①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晚、学习的深度浅、学习的内容少等方面。

②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③基础课和选修课设置不合理。

教学管理观念和体制滞后。这一点突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学管理刚性过强,弹性不足,限制了学生自由选择与发展的空间。二是学校管理中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部分学校教学设施和设备不能令学生满意。

(三)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高

这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高校连续几年扩招后,教师的培养速度跟不上学校招生增长的速度,使得大部分学校专任教师不足。二是,教师的教学热情不高,上课敷衍了事。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定主要看教师的科研成果,此外好多高校还对教师的科研活动非常鼓励,这使得高校教师们把有限的精力大都用在搞科研成果上,对教学的投入不重视。三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缺乏。这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处在照本宣科、只重自己讲授,忽视学生的学习。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内容也不能紧密和实际相联,空洞、单调。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招生以及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高校已经走向市场,尝到了竞争的压力,生存的危机感己经摆在面前,再不关心自己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就无疑于自寻失败。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进行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国家干部,存在着重共性教育轻个性教育,重招生轻分配,重继承轻创新等问题。

5.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五

——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戴华校长

全体教师、教练、员工同志们:

2003~2004学是我校发展史上重要的一个阶段,既存在着极好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前进中的五虎山,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校,夯实奉献,锐意创新”的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新一届的校委会向辛勤工作的全校教职员工以及暑期望坚守各个工作岗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以来自全国各地的 名中小学新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

过去的一年,五虎山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的历程是艰辛的,前任的几位校长也曾为五虎山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带领全校教职工勤奋敬业,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力求实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在整体工作中存在的难于克服的困难和问题。

一、成绩与问题

(一)制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整顿校风,成绩明显。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健全的,部门管理职责,员工岗位职责,奖惩制度,考核制度,教学的常规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综合管理制度等,为有序开展学校各项工作铺设了道路,尤其是在王光中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整顿校风,端正学风,五虎山学校出现了崭新的风貌,在教师队伍中涌现了一批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十佳少先队员”、“十佳中学生”等,通过了县教育局的考核,先后荣获“全国民办百强学校”、“社会、家长满意学校”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勤奋敬业、乐于奉献是分不开的。但在整体管理上还存在:宏观管理,总体调控不力,微观管理尤其是人性化管理上尚有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二)以德育为首位,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素质教育。

愈加激烈;二是来自校园的管理,家访中反映的两个突出问题:教育教学质量差,成绩含金量低;学生对食堂伙食反响强烈;三是老生在招生期间起负面影响,破坏信息严重等,都给我们招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7月26日我们新的校委会领导班子面临着严峻的招生现状。第一,提出了“人人都是接待员、人人都是招生员”的口号,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共同为招生工作出谋献策;第二,调整接待处工作人员,树立招生服务第一的思想,提出来一个留一个,发动班主任、教练参与招生等战略;全体接待工作人员精神焕发,热情、主动,赢得了家长、招生片区主任的赞扬。第三,加强后勤保障,整合食堂优势,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整改学生食堂、教工食堂,不断提高食堂饭菜的数量和质量,与此同时,后勤职工不畏辛苦,抢修学生公寓,修缮课桌椅,后勤保障工作有条不紊。第四,为配合招生,夏令营营部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快乐起飞”等系列活动。第五,成立学校监察组,在招生期间,实行管理、教学、活动为一体的全过程监督,为招生工作扫清障碍,开辟道路,通过招生人员、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截止8月30日止,现招生人数已达 人,已超额完成了预定300人的招生计划指标,可望突破400人大关。困境中的招生赢得了新学年的良好开端,也为新学年打开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工作思路

新的学年,我们新一届校委会领导的工作思路是: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校风正、教风好、学风浓”的社会、家长满意的学校。实现目标是:一年管理上水平,三年质量上台阶,五年学校上规模。

实现目标的途径:全员树立超前意识、科学管理,在稳定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具体要求: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廉政、高效”。

教师教练:“品德高尚、业务精湛”。

后勤员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一)以“一心三点”为指导,深化教学改革,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全方位目标管理体系

2、加强创新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无论是教学手段、还是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搞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育,把创新教育的理论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教务处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力争使80%的在职教师能上规范课,30%的能上优质课,骨干教师能上观摩课。要坚持领导干部的兼课、评课和听课制度,掌握指导教学工作的主动权,全面落实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实行教学量化管理公开制度,有效加强教学督导工作,从检查教师备课入手,注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3、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全体教师要转变观念,逐步推行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同时,要加强实验教学,力争理化生实验课开课率达70%以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班的升学率、优秀率。

(二)切实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师德教风建设和学生思品建设的深入实施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小学思想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要针对新形势、新特点,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在教职工中加强师德教风建设,要坚持以青年教师为重点,以师德教风建设为核心,开展“新世纪的教师素质”主题系列活动,不断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措施。同时开展以“铸师魂、倡师德、练内功、树形象”为主题的教师素质教育工程,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学校总体的管理措施:切块管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形成网络立体式的管理格局。这要求每个中层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团结一心,认真遵守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八条”要求,树立一支业务强、懂管理,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战斗团体。每一个中层领导要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广泛团结本部门员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忧患意识”,“主人翁意识”的五种意识,让美丽的五虎山再展风姿,再铸辉煌。

总之,新的学年,我们任重道远,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教职工,万万不可松懈,大家要统一思想、团结拼搏、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努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为实现我校的五年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6.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六

——韩圩九年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顺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紧紧围绕省教育现代化创建标准,克服困难,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从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学生发展现代化,发展水平现代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实践,使我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综合效益实现质的飞跃,成为淮阴区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

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证。我校坚持依法办学,着力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完善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根据《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要求,学校补充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岗位职责,先后出台了教师绩效考核细则、考核办法、评优评先方案,拟定了“优秀教师”培养、“博雅金牌学生”及奖学金评比等一系列关系到师生切身利益和敏感问题的操作办法,把校务公开做透做实;管理中实行教代会制度,遵守五严规定,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2、优化常规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学校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精致管理为目标,抓落实力度,抓细实效度、抓常规频度。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校务管理突出“法”,教师管理突出“德”,学生管理突出

“育”,教学科研管理突出“改”,安全管理突出“细”,校园管理突出“谐”,后勤档案管理突出“实”的目标;做到重抓落实与整改,细抓环节与节点,常抓养成与反复,形成科学、高效运行机制。

二、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在教与学关系上,我们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策应区局“五大工程”建设,在师德、素养与能力上着力,努力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师资队伍。

(一)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本,着力提高师资素养。

我校以“三个抓”来扎实推进师德工程,全面提高教师育人的荣誉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1、抓学习内化。学校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师德规范,实施师德考核,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全面塑造整体形象。近几年来,学校先后开展了学习任小艾、李镇西等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组织开展了教师作风大讨论、教师读书节活动,学校定期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细致地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等,通过集中学习、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使理论学习制度化、经常化,长期有效地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

2、抓活动强化。在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学校要求教师多读书,撰写学习笔记和师德论文,还开展了一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如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全国师德标兵事迹报告录像,组织教师开展工会活动等,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工作

热情。同时,学校以工会活动为抓手,培养教师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抓评比深化。一方面学校在评比推荐市、区师德标兵、各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时首先考察教师的敬业、爱生等各方面师德表现,另一方面学校把师德纳入到本校的各类评比中,如在考核、职称评定、优秀班主任等评比中都作为首要必备条件。除此之外还要接受家长社会的评议。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很好地塑造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在实行“三个抓”的同时,学校还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尊重相结合,正面鼓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使教师的敬业意识得到全面增强。我校教师以高尚的情操、严谨的作风、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社会的称赞。我校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史教研组为区“先进教研组”,英语教研组为区“巾帼文明示范岗”、“五一标兵岗”,教务处为区“先进教务处”。

(二)以校本培训为手段,促进师资水平提高。

1、抓学习,建学习型师资队伍。学校将教师培训纳入考核,培养教师的学习自觉性;通过提高经费保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素质。近几年,学校每年为教师订阅了多种教育教学书刊、杂志等,为教师学习搭建平台。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四下午,学校专门安排了教研活动时间,让教师在研中收获,在学中提高。

2、抓培训,建专业型师资队伍。学校积极创设培训条件,拓宽培训渠道,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学校领导和教师接受外

部信息,感受外面的世界,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差距,增强抓好校本培训的内驱力。我们通过举办讲座、观看录相、听课观摩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有计划地组织学校领导、教师外出参观培训、听课,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等。三年来,我校参加县级以上学习培训的教师就有100多人次,参加培训回来的教师再对同科教师进行二级培训或公开课教学等,以期实现共同提高。

3、抓教研,建立研究型师资队伍。学校通过强化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堂教学大赛、评选教学能手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促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和信息化备课,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提高。专门设立了电子备课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培训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一是专门建立了校园网,让所有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在网上可查;二是建立了培训目录,制作了PPT学习内容,让教师通过网上操作一步步的学习,从而熟练使用电脑;三是规定时间、内容让教师在网上学习,现学校所有教师全部完成了继续教育培训。

现我校专任教师102人中,高一级学历达92%,其中中高6人,市、区骨干教师8人,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人,一支师德优良、理念先进、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三、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现代化。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途径,初步形成了具有个性的“博雅”德育体系(博学、雅行),即:达到一个目的,使师生校内校外做一个

儒雅之人;巩固两项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特色、师生“三雅”特色(言谈举止文雅、行为表现优雅、兴趣爱好高雅)。

德育处以“会说话”“会走路”“会讲卫生”为主要内容,开展“博雅”德育夺牌活动。学生每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奖牌榜”,分别从“文明礼仪”、“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安全卫生”四方面对自我行为规范进行评价;由德育处按周、月、学期、学年对博雅“金牌” 班级及学生进行评比,被评选的学生作为学校“十佳学生”、“博雅形象小天使”评比候选人,学校为金牌班级、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以示表彰;各班级在室外设立了“博雅文化墙”展示师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学校建立了“博雅开放式书吧”让师生在课外汲取知识养份,成立了“博雅驿站”对学生进行课间护导、答疑解惑、读书指导和心理辅导。

结合新课改的推进,学校大力实施“三自”主题教育,让学生学习、生活、个人成长都能紧跟时代步伐,全面提升素质,在自主德育、自主课堂、自主生活中发展提高,在自警自省自律、自信自立自强中前行,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文明人。

四、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办学条件现代化。

1、加强硬件建设,美化育人环境。围绕教育现代化达标的硬件需求,学校完成了校园绿化,教学楼内外墙粉刷,文化氛围建设工作;新建了多功能楼、传达室、大门、厕所,完成电力线路入地、300米的塑胶跑道工程;添置了图书、计算机及各功能室的内部配置,学校总投入达190万元。现学校各项指标均达省教育现代化标准,浓郁的育人环境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加强内涵建设,重在设施设备的效用上推进。对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学校加强了设施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力度,首先是完善了各项管理使用制度,并落实了考核办法;其次是加强了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设施的作用和效益,及时做好使用记录。

今后,我校将以此为契机,不断调整思路,落实措施,进一步优化管理,努力使学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办人民满意教育、优质教育回报社会。

7.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七

一、改进课堂教学, 培养全能学生

1.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采取一些相应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其求知欲望, 如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 循循善诱, 注重教学艺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现象具有生动、直观、有趣等特征, 学生一旦产生兴趣, 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 高中化学课本中介绍NH3溶解性时, 我首先做喷泉实验, 学生观看后都感到很新奇, 烧瓶中装的是什么物质,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这就把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起来, 后面学习NH3的性质就很容易了, 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进行的轻松又愉快, 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注重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1) 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技能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讲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真正掌握。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 通过课堂教学, 使学生获得一定数量的化学概念、化学理论, 如物质结构理论等, 掌握几种物质的性质, 如Na、Cl2;练就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诸如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等操作, 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培养阅读能力, 提高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会学生知识, 但并不仅限于教会, 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会学”。在课堂教学中, 我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的指导, 根据不同的教材指导学生的学法, 培养阅读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重要的非金属化合物”的这一章, 内容不难理解, 就采用“自学法”教学, 先让学生自学、质疑, 然后老师答疑, 在通过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归纳, 使烦琐枯燥的氧、氮、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等知识轻松地进入学生头脑, 而且让学生印象深、易记忆, 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自学能力。

(3)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一节、一章、一个单元后, 指导学生及时小结, 找知识框架, 明确重点, 以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讲习题时,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实验时, 先让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然后通过现象自己归纳得出结论。

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时, 演示Cl2通入一湿润有色布条, 布条褪色, 而通入干燥的有色布条时, 则不褪色, 提出质疑:让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为什么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而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 (2) 什么物质使有色布条褪色?Cl2的漂白原理是什么?指导学生看书, 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湿润”二字上找突破口, 在学生认真看书之后, 就可以得出:Cl2与水作用, 反应生成了HClO, HClO有较强的氧化性, 使有色布条氧化褪色, 这样使学生对Cl2的学习有了深刻的理解, 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化学实验, 落实素质教育

1. 化学实验有利于科学素养的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化学实验, 可以加强对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等方面科学素养的教育,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挖掘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育功能, 制订出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 适时地渗透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针对整个过程, 学生自行设计方案, 在课堂上公布于众, 让全体学生科学地评价每个方案的优劣, 锻炼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化学实验有利于技能素质教育

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 再通过自我思考, 自我实际操作, 自我分析总结起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自我操作, 但这个操作决不是简单地, 动一动就可以完成的, 因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还需要大脑和各种感官的密切配合, 只有手脑等多种感官都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实验中来, 才能使动作协调规范。

3. 化学实验有利于创新意识教育

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能指导学生的创新发现和设计, 在教师提出的实验设计中, 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 独立完成一个原理正确、过程简单的实验, 学生在设计这一实验时, 自然会考虑到现象是否明显, 操作是否方便等诸多问题, 在不断改进过程中不断创新。因此实验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设置实验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必需的仪器和药品,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可加强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 学生会大胆的利用已掌握的知识, 开拓新的思路,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实验, 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优化课堂教学,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

1. 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课堂上对学生多提问, 提问时面向全体学生, 回答时兼顾两头, 偏爱后进生, 对后进生优先提问、优先指导。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变死学为活学, 变难学为易学, 变学会为会学。

2. 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学会学习。因此, 每堂课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不能低于三分之二, 课堂上教师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述, 如遇到思考性的疑难问题时, 还让学生讨论, 以优帮差。

四、优化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要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因此在课堂上, 应充分利用“尊其师而信其理”的心理效能, 首先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尊重的话语送给学生, 把信任的目投向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使学生在感恩的心态中努力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课堂效率, 让学生在平和的气氛中为自己学习。

8.五个必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八

必须立足课堂。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形成并践行科学的教育理念,重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和教材、课标驾驭与处理能力,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单位时间效率,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和健康地成长。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领导重视是改革成功的基础,教研带动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全员参与是改革成功的保障,三者相辅相成,必须统筹抓好。精心打造课改品牌。充分利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及竞赛活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课改之路,形成一校一品牌、一课一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必须盯紧管理。加强文化管理。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打造良好师德师风,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催生高雅的校园文化,用文化管理凝心聚力,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氛围。完善激励管理。改革教师评价办法,要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表模的重要内容,将教职工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上来;特别是要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扩大绩效工资占比,坚持“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原则,真正让“干好干坏”在待遇上不一样,让业绩突出、贡献大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得到尊重、看到希望。优化过程管理。重视教学常规的落实,把常规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特别是要着力落实教学“五项常规”:严把备课关,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突出备课的精细化、实用性和针对性;严把课堂教学关,以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重点,倡导“启发式”教学,杜绝满堂灌、一言堂现象;学校领导要坚持经常性随堂听课,随时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严把作业批改关,突出反馈效果,批改要细致,评语要精当;严把辅导关,加强对教师自习跟班辅导的检查,教师要勤于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门别类进行辅导;严把反思关,尽量做到“一课一思,一课一得”,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必须强化教研。建立并完善教研工作制度和机制。狠抓制度管理,不断完善教研室-中心校(学校)-学科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重点规范教师教科研行为。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科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化研究方式,搭建灵活多样的活动平台,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切实提高教研实效。坚持“问题即课题”的工作思路,把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研教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抓实“考评”。严格落实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责任压实,任务上肩,做到有岗就有责、履职须尽责,确保政令畅通、同频共振、整体推进。要把工作重心由重部署安排向重督查落实转变,所有的工作目标都要实行量化考评和扁平化管理。严格落实《红安县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考评办法(试行)》《红安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教研管理规程》,围绕教育质量发展指标,加强日常教学教研工作的范式指导。要制订周密的督办计划,持续督办、跟踪督查,并在学期末组织考评,根据奖优罚劣的原则兑现奖惩。

(作者单位:红安县教育局)

上一篇:文案策划实习总结报告下一篇:和时间赛跑写事作文